第一篇:上海外国语大学06对外汉语方向语言学考研考试知识点
现代汉语知识点归纳
1.塞擦音2.合成词3.音位4.叠韵5.正字法6.不及物动词与宾语
7.句末问号8.主题与主语9.宾语类型
10.⑴把字句成立的条件⑵把字句不同动词对补充成分是否有要求
⑶“把”后的名词特征
11.兼类词的特点12.动宾关系13.关系宾语
14.语用特征15.汉语语法手段
16.音节多少是否影响形容词和名词之间组合搭配的条件
17.⑴“白布”和“白的布”从语法关系和语义关系考查
⑵“青岛啤酒”和“青岛的啤酒”
⑶名词与定语之间的“的”是否影响结构和意义
18.“认真”和“认认真真”语法句法分布和功能
19.多个定语与中心语的关系
20.“写得好”的不同意义是否在形式上有所表现
21.“墙上挂了一幅画”和“墙上挂着一幅画”意思相近,可见,“了”和“着”的对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取消。
22.主语就是施事23.语序24.汉字是表音文字还是„„?
25.舌面音与四呼的拼合规律26.一个音节中辅音最多有几个
27.两个上声相连的音变28.“动员”“年轻”的构词方式
29.“来了吗,小王?”的主语30.“窈窕”是双声,叠韵还是叠音?
31.⑴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是单音词、单纯词还是单义词?
⑵汉语中一个语素通常用几个汉字表示
32.拼音字母的数量
33.研究汉字偏旁系统始于《马氏文通》《说文解字》还是《康熙字典》?
34.阴阳上去的调值?35.中国第一部研究语法的著作?
36.“门口站着一个人”的人是关系宾语、施事还是受事?
37.举例说明现代汉语的语法特点38.“了”在句法形式上的特征
39.有定成分和无定成分在句法分布方面的结论
40.举例说明“把”字句的特征
论正字法:《现行正字法》
序章 正字法与规范化[1]
第1节正字法与规范化的关系
0.10导语
文字规范化是一种运动,正字法是一种法规。文字规范化离不开正字法,没有正字法的制约和引导,就不可能实现全社会用字的规范化。正字法又是专为文字规范化而制订的,并且又是在文字规范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此,没有文字规范化的过程就没有正字法。0.11 何谓正字法?
正字法是关于文字使用的规范性法则。它既不同于书法,也不同于造字法。书法主要讨论汉字书写艺术的规律性问题,造字法主要讨论汉字标记汉语的规律性问题,正字法则主要讨论如何使用汉字才合乎规范的问题。三者讨论的问题都与汉字有关,但分工不同。本书主要讨论现行汉字使用的规范性法则,因此取名为“现行正字法”。
本书所谓“正字法”,是立足于汉字体系的广义的正字法。它既不同于拼音文字的正字法,也不同于只针对字形的狭义的汉字正字法。它主要包括字音法、字义法、字形法和字体法四项内容。一般认为,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除了本身固有的形体之外,还有记录自汉语语素(或词)的读音和意义。某个汉字可以表示哪个语素(或词)的读音和意义,不可以表示哪个语素(或词)的读音和意义,这属于字音法和字义法的范畴。汉字的“形体”,实际上包括字体和字形两个方面。字体是就群体汉字而言,指的是某一范畴中汉字所具有的共同的字形体式;字形是就个体汉字而言,指的是属于一定字体的各个体汉字的特定书写造型。从历时范畴上看,汉字曾发展出甲骨文、金文、大篆、六国古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多种字体;从共时范畴上看,在某种历时性字体中,往往还包括正规体、草写体以及欧、柳、颜、赵等个人风格性字体等;印刷术出现以后,汉字还出现了手写体和印刷体等的分别。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字体里其笔画的具体造型往往不尽相同。如印刷体中宋体的“隶”和隶书体的“隶”,在笔画上就有区别。某个汉字字形,只能这样书写而不能那样书写,这属于字
形法的范畴;在什么情况下某些字应该用什么字体,而不应该用什么字体,则属于字体法的范畴。另外,标点符号、数字、汉语拼音等,在书写汉语的过程中,起到了类似于汉字的作用,它们的使用法则,也应归入广义正字法的范畴。只因篇幅所限,本书没有详述,但附上了国家及政府职能部门发布的有关标准,以填补这一空缺。
0.12 何谓规范化?
汉字规范化有广狭两种含义:狭义的汉字规范化专指汉字使用的规范化,这种意义上的规范化,是指全社会要根据国家及政府职能部门制定的各种正字法标准使用汉字,不能各行其是,放任自流。广义的规范化包括使用的规范化和汉字系统本身的标准化整理两个方面。通常所说的“四定”(定量、定形、定音、定序),就是指要把汉字系统整理成符合这四项标准的文字体系。
汉字使用的规范化跟汉字整理的标准化,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没有一个标准化的汉字系统,规范化的使用就没有明确的标准,大家都无章可循,也就无法达到真正的规范化。反之,进行标准化整理的目的,是为了指导用字的实践,如果有了标准化的汉字系统,而大家不好好维护,不严格按照它的各种标准规范地使用,那标准化的汉字系统也就形同虚设,毫无用处。当前,汉字的标准化整理工作已经取得丰硕成果,各方面的规范化字法标准已基本确立;但相比之下,规范化使用方面的问题仍然很多,不仅不规范字泛滥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遏止,就连人们的规范化用字的意识,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总之,普及正字法知识,抓好全社会用字的规范化,已成为语言文字工作的当务之急。
0.13 正字法与规范化
在不同的时期,文字规范化的正字法标准往往是不同的。从字体方面看,几乎每个朝代都有其特定的字体标准。例如统一六国前,秦国的字体标准是以《史籀篇》等为范本的大篆,统一六国后的字体标准则是以《仓颉篇》等为范本的小篆,汉代的字体标准是以《熹平石经》等为范本的隶书,唐代的字体标准则是以《干禄字书》等为范本的楷书。历代所编纂的各种字典,大多具有综合性正字规范的作用。如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晋代吕忱的《字林》,南朝梁顾野王的《玉篇》,宋代王洙等的《类编》,明梅膺祚的《字汇》、张自烈的《正字通》,清代的《康熙字典》等,都体现了当时的正字规范。即便是解放后,随着汉字规范化整理工作的进一步深入,规范化的正字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在《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1965)未
公布前,旧的印刷体及其字形并不是不规范的,但该表确立的新的印刷体及其字形公布后,旧的印刷体及其字形就不规范了。
当前汉字规范化的正字法标准,是随着汉字标准化工作的不断深入,逐步制订出来的。汉字标准化的主要任务,是积极稳妥地整理汉字系统,使之逐步实现标准化,首先达到所谓“四定”的目标,即:
A.定量:确定现行汉字的标准用量,如常用字量、通用字量、专用字量等;
B.定形:确定现行汉字的标准字形和字体,如简化繁体字、废除旧形字、淘汰异体字等;
C.定音:确定现行汉字的标准读音,如废除异读音、统一人名、地名读音等;
D.定序:确定现行汉字的标准序列,如笔画顺序、拼音顺序、部首顺序、数码顺序等。汉字系统本身的标准化,为实现全社会用字的规范化铺平了道路。随着标准化工作的不断不断拓展,国家曾发布过许多与用字有关的文件。这些文件,从音、义、形、体各方面为我们提供了规范化用字的正字法标准。主要有:
A.《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
1955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一致通过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草案》,并建议由新闻出版部门立即实施。同年12月,文化部和文改会联合发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以下简称《一异表》),要求从1956年2月起在全国实施。该表收异体字810组,根据从简从俗的原则,从中选出810个作为正体,淘汰了1055个异体字。该表发布后,不仅精简了汉字的字数,使汉字系统向规范化方向大大前进了一步,而且有效地遏制了汉字使用中的字体混乱现象。《一异表》无疑是我们淘汰异体字的正字标准。但值得注意的是,它是在旧形字和繁体字的基础上淘汰异体字的,因此,它只能作为淘汰异体字的主要标准,而不能作为书写新形字和简化字的规范性标准。即使在淘汰异体字方面,它的作用也是有限的。由于该表颁布后又曾作过某些调整,在以后颁行的《简化字总表》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还恢复了不少异体字,因此,凡是与《简化字总表》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不一致的地方,应以后两者为准。
B.《简化字总表》
汉字的简化工作从1956年开始,到1964年3月,制订出了《简化字总表》(以下简称《总表》)。1977年曾推出过《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但遭到不少人的反对。1986年6月,国务院批准了国家语委《关于废止<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和纠正社会用字混乱现象的请示》,从此,“二简字”被停止使用。为便利人们正确使用简化字,同年10月,国家语委经国务院批准重新发布了《简化字总表》,并作了个别调整。调整后的《总表》,实收简化字2235个,不仅精简了汉字系统的字数和许多字的笔画,而且为人们确立了一个明确的字体规范,大大方便了群众的学习和使用,对于消除社会用字的混乱现象发挥了重大作用。使用简体字,应当以此表为主要标准。
C.《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以下简称《现通表》)是在1965年1月发布的《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以下简称《印通表》)的基础上增订而成的。《印通表》收字6196 个,《现通表》收字7000个。它们确立了同手写体接近的印刷体及其字形(一般称之为“人民体”和“新字形”),规定了所收汉字的字形结构、笔画数目以及笔顺等,是我们使用新型印刷体和新字形的规范性字法标准。同时也是淘汰异体字、使用简体字的新的补充性标准。
D.《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该表是由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和广电部于1985年12月发布的。该表着眼于普通话词语的一些异读现象来审定读音,它继承了1963年发布的《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总表初稿》的成果,重新审订了某些读音。到目前为止,它是关于异读词读音规范的最新的法定标准,是我们规范异读字读音的主要依据。
E.其他的用字规定
《关于地名用字的若干规定》(1987),《关于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的通知》(1977),《标点符号用法》(1990),《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1987)等,都是以上几个表的必要补充,也应成为我们规范用字的正字标准。
F.可作为参考性正字标准的工具书
除上述各项规定外,《现代汉语规范字典》(李志江等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新华字典》(商务印书馆1992重排本)、《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6)等工具书,都是为贯彻上述规定,匡正语言文字使用中的混乱现象,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编写的;虽不是国家文件,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家文件的精神,在音、义、形、体各方面,可以起到同国家文件相类似的规范作用,因此也是我们所需参考的正字标准。
第二篇: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语言学概论考研试题
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语言学概论考研试题
一、解释术语:
1、音位变体
2、内部屈折
3、积极词
4、社会变体
二、选择:
三、填空(20分)
1、关于语流分解。
2、结构主义各流派的代表人物。
3、语言的类型。
四、分析题:
1、分析下列词语的结构和构词法。
2、音标描写。
3、用直接成分分析法分析短语。
4、分析“不适当地浇水施肥”的歧义。
五、问答题:
1、词汇稳定性的两大基础。
2、分析例句中使用的语言手段。(如:There are many books。)
3、人类语言与动物的交际方式的区别。
4、用变换分析法说明:“台上坐着主席团”与“台上唱着京戏”的不同。
【考后感想及建议】05、07年的语言学概论,重复考到的知识点表较多,08年的也有这一特点。小建议:往年考到的基础知识一定要牢牢掌握,并且要掌握相关知识点。例如:往年考到“共时语言学”和“根词语”,你最好把“历时语言学”“内部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与“粘着语”“屈折语”等概念也弄清楚。(舒怿)
第三篇:上海外国语大学汉语言及应用语言学2015年考研
上海外国语大学汉语言及应用语言学2015年考研 科兴.翔高.启弘教育
考试科目 ① 101 政治②外语(201 英语
一、202俄、203 日,242 法、243 德、245 西、246阿、247 意、248 葡、249 朝)任选一门③354 汉语基础④
445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拟招收人数 90
技术分算法 业务1+业务2+外语+总分*10%
技术分分数线 306.4
研究方向 1.汉语国际教育
汉语基础考试由“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汉语应用能力”和“汉语语言分析”三部分组成。
(一)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
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部分测试以下内容:1.语言学基础2.汉语概况3.现代汉语语音4.现代汉语词汇5.现代汉语语法6.汉字7.古代汉语
(二)汉语应用能力
汉语应用能力考试测试以下内容:1.辨音和标音能力2.字形、字义辨别能力及汉字书写规范3.词汇、语法规范4.文言文阅读理解
(三)汉语语言分析
汉语语言分析考试测试以下内容:1.语音分析2.词义分析3.语法分析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能力考试由“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及语言教学”,“材料分析写作”三部组成(一)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
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部分测试以下内容:1.中国文化基础知识2.外国文化基础知识3.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
(二)教育、心理及语言教学基础知识
教育、心理及语言教学基础知识部分测试以下内容:1.教育学基础2.心理学基础3.语言教学基础
(三)材料分析写作
材料分析写作部分测试以下内容:1.分析与实践能力2.论文写作能力
同等学力考生须通过英语专业四级或大学英语六级考试 *初试②外语中,201-203 为全国统考科目,242-249 为我校自命题外语。报考我校该专业考生如选择我校自命题外语,若未上我校复试线,有可能无法参加调剂(外校可能不接受 242-249 外语语种考生),请考生慎重考虑 初试简介 最新动态
第四篇:上海外国语大学国贸考研经历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贸考研经历!(回报温暖的考研论坛!)
稀有板块,稀有学校,专业的帖子,申请加精啊,哈哈
一直都有坛子里的童鞋们说关于上外国贸的东西少,这就贴一下我的经历,我也是从温暖的考研论坛开始我的考研之旅的,要感谢并回报论坛的帮助,也算是一种回归吧!
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正文如下:
从4月16日11:00的拟录取发榜,及随后6月10日上外所寄出录取通知书的送达,我的考研基本上告一个段落。
以下从2个方面简单说一下我的经历:一,过程准备,包括初试,复试;二,心得体会。
过程准备——初试
考研是大一时候的一个想法,开始准备是从大三上学期,最开始是选学校,在心仪的几所学校中最终选择了我高中时候的梦想:上海外国语大学在报考专业上选择了上外的国际贸易学,我本科也是学经济的。此外,上外的国贸研究生就业还是很棒的,学校也非常的人性化,校园很美~ 大三上学期只复习了高数上册(同济版),并搜集相关考研的信息,渠道是:1,考研论坛,数学板块很不错;2,千研万语论坛(上外研究生论坛)咨询很丰富;3,和上一届前辈发邮件。基本上对考研,以及考上外有大致了解,对上外的国贸专业有所了解,并制定针对自己的考研复习计划。大三下学期,正式复习,2-4月复习高数下册(同济版),概率统计(浙大版),线代(同济版)教材。5-6月做2李的复习全书第一遍,李永乐线代讲义(很好!),英语单词过了一遍,7-8月复习全书第2遍以及基础过关660题,上辅导班数学课及政治课,专业课同时也开始准备,先看了3,4本非指定教材热身。9-10月做复习全书第3遍,数学真题第一遍,姚梦臣概率统计辅导书2遍,英语真题第1遍,专业课西方经济学宏观微观教材第1遍,尹伯成西经辅导书宏观微观第1遍。11月接着做数学真题以及开始选做经典400题,英语真题第2遍,尹伯成西经辅导书过第2遍,西经教材第2,3遍并对照上外真题做西经的笔记,政治开始复习辅导班上教材。12月做数学总结(平时就带要着总结错题和经典题型),英语总结真题,做点成套模拟题,背点作文,西经过第4,5,6遍以并背诵西经教材,归纳并背诵了20几个大题并加入经济热点,政治做题,部分内容开始背诵。1月边复习边适度放松心态准备迎接考试。
过程准备——复试
初试后彻底开始放松,上外复试名单出来后才开始正式准备复试内容,只有不到14天时间,因此复习前制定了详细的复习计划,目标是吃透教材。首先看指定教材,上财的《世界经济学》,和一本非指定教材清华的《国际经济学》。虽然今年上外指定了上财的《世经》但是复试的专业笔试范围肯定超越本书,所以清华的《国经》是必看的,2本要看到不留死角,全部搞懂,上外出题风格就是不留死角,常常是以为不考的可就偏偏考到。鉴于上外仅仅指定中文复试教材但笔试几乎每年都考英文专业课题目,所以要积累一些专业英语并要坚持关注经济热点。此外,专业课面试中英语口语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要多练,可以准备一些常规话,当时准备了近20多个个英文话题和同学每天一起练习几个小时,记住英语不好考上外会吃亏,在初试的时候上外也会对英语单独划线,姣好的语音面貌在复试中导师们很喜欢。另外要自信,穿着得体,上外的复试很公平绝对不会歧视其他的学
校,这点大家可以放心!
今年的复试过程:4.12专业课笔试,中午12:00到13:00,1个小时时间,今年共8题,其中一半题目为英文并用英文作答,一半题目中文用中文作答,这里说一下,09年笔试的题目是全中文5题论述,08年是5选4的专业课英文论述题,题目答案都要求是英
文。题型并不固定!
下午2:00开始外语听说测试,按自己的语种测试,其中英语是人对机测试,先听一段5分钟的英语材料然后回答5个相关问题,材料比较简单,日语及其他语种考生是其他学院老师用该语种提问题并由考生回答,小语种的考生这几年还比较受欢迎。
4.13上午7:30,体检,无需空腹,早点去排队。下午1:30政审(之前在报到以后要回到住处做政审的简答题,政审以此为依据)。
4.14上午8:30专业面试,每人3题答题原则上不少于十分钟,老师会在中间提一些问题。其中选择商务交流方向3题全部英文(商务方向要求最好英语专业八级,或者六级优秀,选方向前会填一张单子),日本经济研究方向考生参加日本文化经济学院组织的面试,其他方向考生2个中文题1个英文题,面试做到自信,沉稳,不卑不亢,面带笑容,思维活跃。
4.16中午11:00准时给拟录取考生张榜,下午2:00拟录取考生开会。到此,复试结
束。心得体会:
考研不仅仅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从一开始就要明确一点坚决不打没有准备的仗,要有一个比较明晰的复习计划,然后按照自己的复习计划贯彻下去。制定计划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例如上外国贸的初试按技术分排名而技术分算法是:技术分=政治*10%+英语+数学+专业课,可见政治在初试复习过程中极不重要,但是一定要保证自己的复习能够过国家线。在这个基础上根据自己各个学科的强弱来合理分配有限的学习时间,这种分配有一个技巧(这点很重要):首先在分析历年的初试分数线的基础上预计自己顺利通过学校初试大概每门要考多少分才行,然后根据自己的做题水平划分每门复习时间,此外还可以更加细化到每一门的每一种题型要拿多少分才可以到达单科的分数要求,然后有的放矢的复习。9月份以前大家还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复习比较弱的科目像英语,数学,及跨专业同学的专业课,在9月份前一定要打好这些科目的基本功,例如数学到了九月份应该可以达到能做成套的数学真题的水平,英语单词过了几遍等等。从9月份开始,逐渐就要3门4门同时复习,往后基本每一天都是4门同时复习,因此强化某一门的时间必然没有了,底子打不好,越往后走越艰难,复习会越来越痛苦,很多考研半途而废的都是因为没有把握住时间的分配,让时间白白浪费,归结一点:抓住重点,有的放矢!这个想法要贯穿整个初试和复试的复习过程,相信教材一定会越看越薄,越看越懂,越到后来越轻
松,并且复习起来会越来越自信。
此外,相对于计划而言,对计划的执行更加重要,不执行的计划就是空想。考研终究考的是实力,运气确实占极小一部分,要尽量抓住可控因素,因此归结一点:坚持!坚持到封上最后一门专业课试卷那一刻!数学尤其要坚持从开始复习数学就要坚持每天复习,可以跨学科复习,学科之间交叉复习,几门学科同时复试这样还可以缩短复习时间,勤做题,不要只看题不做题,慢慢下来就能找到做题的节奏和感觉,把这种感觉保持到最后上考
场。
平时还可以和研友们一起讨论商量,政治,英语,数学,专业课,都可以,还可以起到相互监督,相互交流缓解复习压力的作用。在数学的学习中可以自发形成学习小组,大家一起讨论学习各种题型和解题方法,这样使考研不至于太单调而且可以及时调整不好的心
态,心态不好会给复习带来极坏的影响。
平时要注意饮食,加强营养。劳逸结合,拼太猛身体会垮。
希望有志考上外的学弟学妹们,加油了
!!
第五篇:上海外国语大学日语专业考研心得
上海外国语大学日语专业考研心得
想当初自己迷茫无处求救的样子,我希望自己的一点经验能给大家一些帮助。
先说开始准备的时间吧:)
我很佩服现在就开始准备考研的朋友,想我当初,五一正到处游玩,回学校后准备自己的双学位论文,看的书都是金融的,呵呵,差点把日语丢了(现在发现自己的兴趣是日语语言学,看来双学位不太有用了),好不容易到六月份,把双学位论文答辩完了,就开始准备期末考,毕竟跟好几千的奖学金有关,可不敢疏忽。
终于到六月二十号,期末考结束。
:lol 开始我的考研准备。:lol
但是当时我准备考北大,十几本的原版书,弄的都是专业课知识(对后来准备考上外一点用都没有),准备到八月份,中间出现很多事情,放弃了
所以开始准备上外(动机只是想到上海看看)
上外的招生简章上写的是日本概况和日语综合,我拿了一本日本国家概况,准备了半个月(严重走偏了,做的都是白费力气的活),后来买到试卷后发现日本概况不是指日本地理历史,估计是指日本文学吧,这是后来的体会。所以建议考日语专业的朋友准备考试前一定要先买历年试卷,我是在论坛上跟一个学姐买的资料,有历年真题和部分的答案,还有一些笔记,笔记很好,特别是翻译部分和文学部分,实在是很感谢她,留个qq2859769969,帮她做下广告,不知道她去日本了没有?反正大家注重真题的重要性,真题还是最主要的,有了真题你才能知道考什么,然后针对性的去准备,至少要知道历年考什么,对试卷进行分析,知道考什么,难度有多少就行。
然后就是八月份家乡发生五十年不遇的大台风,家里遭受莫大的损失,回家半个多月和家里人一起重建家园,日语也被扔了半个月。
快到九月份了,被选出参加华东地区日本知识竞赛,一等奖可是可以去日本免费游玩八天,冲着这个诱惑,我把考研的事情搁置了一个多月。但是期间准备的日本文学的知识,让我后来不学要准备任何的文学常识就可以对付上外的初试中关于文学常识的问题。
接下来就是到了十一了,我抱着初试考出好成绩,然后开开心心去日本玩的心态,全力以赴上外考研。可以说,我认真准备上外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讲这么多是因为最近有很多学妹问现在开始准备来得及吗?:L 所以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告诉大家,希望可以让大家比较紧张的心情得以缓解。:)
接下来是认真的初试准备:victory:
我政治只考了65分,所以谈不上有什么经验,略过
英语的话,我因为准备专业课时间比较晚,基本上没怎么准备英语,差点就倒在英语上了,59的英语足足让我担心了好长一段时间。所以希望13 14年准备考日语的朋友,对英语还是需要花一些时间的,千万不要像我一样。
接下来,就是专业课的重头戏
现在整个考下来,最深刻的感觉就是上外很重视基本功,对于语言专业的人来说就是听说读写。所以有时候在论坛上看到有人说如果你基本功很好,可以不用准备。呵呵,听说而已,是不是真有人如此,就不清楚了。
日语综合考的是基本功,所以推荐把上外使用的教材日语5-8册进行系统学习。我所在学校要的教材不是这一套,所以我算是每天花三到四个小时在看这几本书,很是能提高水平。现在想想,自己还只是粗略的看而已,要不初试时那两句和歌翻译(可是书本里出现过的呢)就不会觉得有些棘手了。如果还有时间有余,或是看这些教材有些累的时候,就去书店买几本上外老师出版的书,当作调节,不需细看,权当娱乐好了。但是对于5-8册,第一遍时,一定需要精读。
接下来就是翻译。
翻译可是我最爱,我觉得把一门语言成功翻成另一门语言可是一种享受。重点推荐新编汉日日汉翻译教程这两本书。虽然有些难,但是对整体的翻译水平提高,再好不过了。上外老师对翻译打分不是很严格,我觉得我翻的并不是很好,可是结果成绩却有137。现在想想,可能对整体语言的流利和地道这方面比较严格。
安全走过初试后,就是复试了
上外的复试时间安排就是个煎熬:L。这期间准备嘛,又不知道准备什么,不准备吧,心里有空荡荡的。
复试主要时有英语听说考试,听起来是不是很难,我复试时也是,最怕的不是专业课的东西就是英语口试,可是考的时候差点没把我乐得从椅子上掉下来:lol :lol :lol,太简单了。所以准备考上外的同学不需要为复试时的英语听说担心。
复试的笔试考完的时候,蒙了。:L 四篇阅读,全是主观论述题,一个小时。根本不容细想。听说每年的试题都在变,但是希望大家以后考笔试时,放松心态,大家都觉得挺难,可是对结果好像不是有太大的影响。
最重要的当然时口试,时间是5-10分钟。看你发挥,看的不是你讲了几分钟,主要检查的是你口语的流利,思维是不是有逻辑。先让读一段文章,然后就是提问,跟文章没关系的。比如论文,社会问题。觉得不太能提前准备,因为也不知道要考什么。最重要是要有一口流利的口语,标准的发音。这点我可以证明,因为我在回答最后一个问题时,答偏了,考完后都想撞墙:L,可是结果确实公费。还有一点需要注意,要有礼貌。
当然口试能决定是否公费,好多朋友可以证明,呵呵。所以平时一定要多练口语。我觉得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