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市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作做法汇报
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全力推进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程
各位领导:
近年来,在上级财政部门的关心指导和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我市财政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不断加大对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财政支农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农业财政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环境改善尤其是农村河道疏浚整治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003—2007年,我市河道疏浚共投入资金1.3亿元,疏浚整治县级河道9条(段),长102.9公里,完成土方445.7万方;疏浚整治乡级河道89条,长506.4公里,完成土方904.2万方;疏浚整治村级河道3957条,建成村级河道达标村169个,完成土方1655万方,拆坝建桥8250座,新、改建涵洞2362座,实施绿化2万多亩,确保我市农村河道得到全面疏浚整治,在全省率先通过了省级“优秀”等次的评定验收。现将近年来我市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作的主要做法简要汇报如下:
一、坚持科学规划,实行综合治理
我市东、南、西三面环江,境内河网密布,有县级骨干河道7条,总长115公里;乡级河道109条,总长562公里;村级河道4422条,总长2554公里。从2003年起,我市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和谐靖江的总体要求,结合新农村建设,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生活条件、生产发展、生态改善等基本需求为出发点,切实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农村环境问题,全面疏浚农村河道,合理调整全市水系布局,补足农村绿化面积,有效保护和修复农村生态环境。
在农村河道疏浚整治规划上,我市按照“一次规划,分年实施”的思路来进行。结合新农村试点和300个集中居住地的布局规划,围绕恢复河道引排功能、生态功能、景观功能的目标,认真分析了农村河道现状与存在问题,通过近一年半时间的调研踏勘,在原有规划的基础上,制定了农村河道疏浚整治规划和分年度实施计划,并建立完善了全市河道电子信息管理系统。规划根据河道性质、河道功能、受益范围及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充分将农村河道疏浚与通村公路建设、土地复垦、绿化造林等工作进行有机结合,科学、合理、全面地对水系布局进行调整。在此基础上,出台了《农村“双清”工程实施意见》,明确了清洁河道、清洁村庄的责任分工、目标任务、质量标准、考核奖励等相关内容。
二、坚持政府主导,多方筹集资金
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程面广量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此我市认真落实投入政策,积极探索“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社会赞助、资源置换”的投入机制。一是加大财政投入。河道疏浚整治工程实行市、镇、村分级负担。2003年以来,共争取省、泰州市土方资金补助1400万元,市(县)财政投入8300万元,镇、村自筹和社会赞助3300万元。河道疏浚按每方土2.5元的标准,在各镇土方工程验收合格后给予补贴。河道管理市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河道绿化实行以奖代补,各镇在完成年度绿化任务,成活率、保存率、责任制等验收合格后,奖励绿化苗木经费。二是搭建水利建设投融资平台。以优质的国有水利资产和财政资金共计l亿元,注册成立了华兴水利建设有限公司。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确定将市域范围内的水利工程管理用地、沿江农场、滩地等土地划拨给华兴公司,由公司进行融资,用于水利建设资金的平衡,有效解决了我市水利建设资金的不足。三是引导多方参与加大投入。充分发动党员干部、民营企业主和社会各界,筹集“光彩事业”基金,引导他们热心参与农村公益事业,积极捐资赞助。在不加重农民负担的前提下,用足“一事一议”政策,组织引导农民积极投资投劳。截止2007年底,全市企业和群众为“双清工程”仅协议捐资就超过500万元,新桥镇42家规模企业全部参与村企挂钩,捐款近百万元。四是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加大投入。充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融集资金投入水利建设。引进了一批外来资本,通过用收益换投入、资源换管理等多种方式,加大了水利和农村环境的投入。在资金安排上,按照“政府解决土方疏浚经费,镇、村和群众解决河道配套工程费用”的模式来进行,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有力地保障了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三、坚持连片治理,实行整村推进
在农村河道疏浚整治推进方法上,我市坚持水利先行、综合整治,结合通村公路建设、土地复垦、绿化造林等工作,采取“连片治理,整村推进”的办法实施疏浚整治。“连片治理”,就是各镇在三年内,每年有选择地治理1/3左右地域相邻、河道相连的村,在秋播结束前,组织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开展前期河道疏浚的测量、设计、申报,以及疏浚整治工程实施方案的修订、完善等工作,防止在村与村、镇与镇之间因为工作不同步出现“断头河”和工程质量问题。“整村推进”,就是以村为单位进行统一疏浚整治,统一考核验收,防止出现“漏疏漏治”现象。
四、坚持严格督查,确保取得实效
农村河道疏浚整治是一项惠及全市农民的实事、好事,我市每年都将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列为年度政府重点工程。为加强河道疏浚整治工程的考核验收,由政府办牵头组织监察局、财政局、水利局、农委等相关部门,和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民代表一起组成工程督查验收小组,每半个月督查一次工程进度,检查一次工程质量和
资金使用情况,并通过简报、通报的形式,及时公布督查结果。在对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实施村进行达标验收过程中,充分听取群众意见,以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标准,对验收达到“深、通、畅、顺”质量标准的,按农村河道疏浚整治责任状全额拨付工程补助资金,不能达标的,坚决责成返工,确保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真正把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程办成群众满意工程。
五、坚持建管并重,加强长效管护
我市在河道疏浚的同时,坚持“一建就管、建管并重”,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出台了《靖江市农村河道长效管理考核办法》,推动了河道管护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一是明确河道管护主体和范围。坚持“市河市管、镇河镇管、村河村管”的原则,对河道进行确权定界,划定管护范围,统一设立河道管护标志,确保每一条河道的管护做到“主体明确、责任到人”。根据河道的等级标准,明确县级河道由市水利局负责管护,管理范围是河口两侧各10米;乡级河道由各镇负责管护,管理范围是河口两侧各5米;村级河道由各村负责管护,管理范围是河口两侧各3米,村级河道结合村庄保洁,通过定员、定组、定标准、定时间、定报酬的方式进行管护。二是制订管护标准。明确了河道管护“五无”标准,即河道管护必须做到河面无飘浮物、河坎无垃圾、河坡无耕种和杂草、河岸无违章搭建、河内无阻水障碍物。三是落实河道长效管护经费。农村河道长效管护经费实行市、镇、村三级负担。县级河道管护经费按照每年每公里3000元的标准,由市安排;乡级河道管护经费按照每年每公里3000元的标准,其中市财政解决2000元,镇财政解决1000元;村级河道管护经费是通过组织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筹集“光彩事业”资金的方式解决。同时,还积极探索用资源换管理的模式,通过拍卖或出租河坡,筹集部分管护经费。四是建立河道管护考核督查体系。对农村河道长效管理的考核采取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的办法,定期检查为村每月检查l—2次,市、部门及镇每季检查一次,随机抽查。自2006年起,我市在实施河道管护过程中同步推行村庄保洁,按照“组收集、村集中、镇中转、市处理”的模式,集中处理农村垃圾。至2007年底,全市191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了村庄和河道同步保洁。今年,为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我市全面推行河道保洁与村庄保洁、绿化管护、农村公路管养的“四位一体”管理的新机制,市财政每年将拿出不低于1103万元用于农村环境综合管护工作,由市农工办对综合管护及资金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并将各镇的考核情况与资金安排进行挂钩,促进我市农村综合环境整治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确保我市河道管护的长效管理机制真正落到实处。
通过近年来的努力,我市农业财政在支持农村环境整治,服务“三农”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各项财政强农惠农政策,继续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力度,不断创新财政支农工作机制,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迫切的实际问题,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农村河道疏浚政策解读
农村河道疏浚政策解读
一、工程背景
实施农村河道疏浚是改善农村水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农村河道包括县乡河道和村庄河塘。县乡河道是一县范围内跨乡跨村的骨干河道,承担引水、排水、改善水环境的功能;村庄河塘是指村庄周边、家前屋后的小河水塘,既具有一定的灌溉和排涝功能,而且是农村水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据调查统计,全省共有县乡河道2万余条、淤积土方量14亿立方米;共有村庄河塘19万余条,淤积土方量10亿立方米。河道的严重淤积,大大削弱了农村防洪排涝能力,严重影响到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已经成为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二、实施规划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我们组织各地编制了县乡河道疏浚规划、村庄河塘疏浚整治规划,依据规划组织工程建设,审批工程,开展检查验收。从XX年起省政府将其列为农村新五件实事内容,计划“十一五”期间,全省计划疏浚县乡河道10.1亿立方米,疏浚村庄河塘6.5亿立方米。一是制定工程建设规划,明确目标任务;二是省级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引导工程建设;三是落实长效管理措施,保 证效益持久发挥;四是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通过上述措施,加之垃圾集中处理、治理排污等,从而建立一个良好的农村水环境。
三、投资渠道
省政府明确:县乡河道是农业和农村重要的公益性水利基础工程设施,主要由政府出资建设。省财政继续按照“十五”期间的政策标准予以补助,XX年省财政补助2.7亿元,对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地区实行不同的补助标准,其中:苏北地区,县级河道1.8元/方、乡级河道1.2元/方;苏中地区,县级河道1.3元/方、乡级河道0.9元/方;苏南地区,县级河道1.0元/方、乡级河道0.6元/方。黄桥老区、茅山老区的补助标准参照苏北地区执行。村庄河塘疏浚整治工程投入由省、市、县三级财政共同出资补助,群众自愿投工投劳。省财政对经济困难县实行分档分标准以奖代补。XX年省财政安排奖励经费1.5亿元。
一、二类地区补助2.2元/方,三类地区2元/方,四类地区的6个县1.5元/方,对其他地区给予适当奖励。各市、县财政也加大投入力度,但财政补助资金满足不了建设需求。实施农村河道疏浚,惠及千家万户,群众有出资出劳的权利和义务,当然应当在合理负担之内。
省及各级财政补助资金都是综合性补助,即按照完成的疏浚淤积土方数量核定补助资金,补助资金既可以用于河道 疏浚土方工程,也可以用于河道沿线水工建筑物维修改造。各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四、农村河道的长效管理
要发挥河道疏浚整治综合效益,治理农村水环境,重在不懈治理,贵在长效管理。如果从水环境的角度来看,长效管理更为重要,因为疏浚一条河道短时间就可以完成,而管理是长期过程,时刻不能放松。各地要制定管理制度,健全管理组织,落实管理经费,加强检查考核,保证有一个良好的水环境。近年来,各地坚持“建管并重”,加强疏浚后的管理工作,并根据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形成了不同的管理模式。在苏南地区,普遍由市县政府补助、乡村共同筹资建立农村河道管护资金,并运用市场化办法,落实管护队伍,建立管护责任制;在苏中地区,一般建立由县、乡政府适当补贴、利用河堤和水面资源承包相结合的管护机制;在苏北地区,主要是通过对河道确权划界、出让河坡林权、水面承包权以及乡规民约等措施,建立农村河道管护机制。不论哪个地方,管理经费都要多渠道筹集,群众有参与管理改善自身生产生活环境的义务,也有监督的权利。
第三篇:河道疏浚整治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2005年至2007,我镇有196条三、四级河道疏浚整治任务,其中三级河8条、四级河188条。按照镇党委、政府制订的三年河道整治计划,2005年需完成三级河3条、四级河50条。到目前为此,三条河已完成城南中心河,长1.94公里,土方4.1万M3;石桥中心河,长2.25公里,土方4.73万M3;在建的西八里港河,长4.8公里,土方12.5万M3,工程将于本月底完工。四级河已完成100条,在建18条,三年任务两年完成。
二、主要做法1.宣传发动 形成氛围 齐心协力搞整治实施河道整治工作是一项全局性工作,责任大、任务重,离不开全民参与。因此,搞好河道整治工作的宣传发动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根据上级要求,在认真学习有关河道整治工作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动员各村利用广播、标语、宣传栏、公开信等各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重点宣传河道整治工作的意义、目标及要求。通过深入发动,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2.领导重视 组织建全 求真务实抓整治宣传发动是基础,领导重视是关键。在河道整治工作中,我们镇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加强领导工作是决定河道整治工作能否推进的关键。一是组织健全,一把手亲自抓。镇领导,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建立了以书记挂帅,镇长任组长,分管副书记、副镇长任副组长的河道整治工作领导组,成员由各村书记及镇属事业单位及部门负责人组成,下设河道整治办公室,具体部署和组织河道整治工作开展。二是文件跟上,分解任务。镇党委、政府联合发文出台了《实施河道整治工作的通知》及《河道整治工作考核办法》,把全镇境内的四级河整治任务分解落实到各村,并明确年目标任务,确保河道整治工作扎实、有序、顺利开展。3.制定计划 措施跟上 真抓实干促整治实施河道整治工作离不开资金做保证。实施前,镇组织水利站专业人员开展调查摸底,对每条河道按所属行政村(居)、河名、总长度、淤积土方量、造价等进行了可行性论证,拿出了实施计划。据统计,我镇近三年内需疏浚三级河道8条,全长25.24公里,清淤积土方58.6万立方米;四级河道188条,总长度154.5公里,清淤积土方118.9万立方米,共需疏浚经费776.64万元。由于村经济实力相对薄弱,资金困难,针对这一情况,我们把三级河整治划镇统筹组织实施,四级河整治由受益村组织实施,镇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按2元/方土进行补助。根据测算,镇2005年将拿出280多万元贴补资金用于村级四级河道整治,不足部分村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弥补缺口,有条件的村对淤土实现了“一土多用”,优先安排农村公路建设、节水工程填土,制造砖瓦等,如张八里村、新庄村等,降低了工程成本。方庄村、平明村、建设村等通过填废沟呆塘,增加了土地面积、抬高了低凹农田。为了切实推进河道整治工作,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是分解任务到位 以点带面推进。我镇按三年实施计划和市交任务,今年需完成50条四级河道整治任务,完成总长度51.33公里。在各村受领任务后,镇选择了2个村为河道整治试点村,通过召开现场会的形式指导和推进全镇四级河道整治工作,使之在全镇范围内迅速掀起高潮。——是全程跟踪服务 确保整治效果。我们根据我镇四级河现状,确定整治标准为“三清一建一改善”,即清淤泥、清杂草、清垃圾,建立长效管理制度和队伍,采取扎实有效措施改善水质。为了达到要求,镇河道整治办公室组织技术人员划片包干分赴各村,做好施工前的淤积土方实测、施工中的技术指导、施工后的工程验收。镇河道整治办公室做到挂图作战,全程跟踪每个村的河道整治工作完成的时间、进度,掌握工程量、整治效果等。——是实行奖惩机制 富有成效开展。镇除了实行“以奖代补”,对当年验收合格的四级河道所属村将给予0.5—1万元不等的奖励。同时,为确保全镇河道整治的顺利实施,还邀请镇人大检查指导工程的实施,并设立了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确保河道整治工作富有成效开展。
三、下步打算实施河道整治工作是一项长效性的工作,其脏乱的根源一是污染,二是无人管理。我们认为治标也得治本,建立一支长效管理组织和队伍,完善管理制度,才能确保整治的成果。对此,我们下一步将从一手抓整治、一手抓管理上做文章,改变“重建轻管”的工作方法。整治是硬指标,管理是轻指标。为了河道长治久洁,我们将通过完善管理机制、激励机制、考核机制,确保责任到位、投入到位、工作到位,务求管理实效,营造良好的整治环境、社会环境、管理环境。
第四篇: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程工作总结(小编推荐)
连云区河道疏浚整治工程整体验收
连云区农林水利局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五日
立足跨越发展统筹协调发展
扎实推进城市防洪和民生水利工程建设——连云区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程情况汇报
连云区农林水利局
(2010年12月6日)
2003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水利部门的帮助指导下,我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开展县乡河道疏浚和村庄河塘整治的相关会议精神,大力开展县乡河道疏浚和村庄河塘整治工作,超额完成市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8年来共疏浚县乡河道68条829万方。其中县级河道19条,长96.7公里,土方399万方,完成计划的115%;乡级河道49条,长132.9公里,土方377万方,完成计划的106%;完成村庄河塘45条(座),土方29万方,完成计划的102%。八年累计总投资3304万元,其中省财政补助资金1048万元,市、区财政投入408万元,其他资金投入1848万元。累计改造中低产田面积1.6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
1.1万亩,植树造林结合农田林网绿化植树11万株,复垦土地980亩,增加蓄水330万方。境内农村河道已基本达到灌溉、除涝兼顾防洪相配套的排洪排水体系,疏浚整治后的河道“水清、河净、岸绿”,河道功能得到恢复,水体环境得到改观,为全区粮食增产和农业增效提供了可靠的水利保障。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领导高度重视,落实责任到位。2003年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作,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工作进度、资金落实、工作协调等问题。区政府专门下发了区农村水利工作意见,明确农村河道疏浚整治的目标任
务、工作要求。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对乡街的目标考核中,区分管领导经常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多次作出批示督促进度和质量。农水局把这项工作作为重点工作,主要领导亲自动手,分管领导全力推进。同时,我区建立健全了各级行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工作责任制,逐级落实责任,层层签订责任书,建立责任制,为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坚持科学规划,实行综合治理。我区为了彻底改变农村河道面貌,为群众生活提供良好水生态环境,编制农村河道疏浚整治规划时,在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农村河道现状与存在问题,同时我们把河道疏浚、村庄河塘整治、涧沟整治和城市环境治理有机结合起来,先后编制完成了《连云区2003—2007年县乡河道疏浚规划》、《连云区2007—2010年县乡河道疏浚规划》、《连云区十一五村庄河塘疏浚整治规划》和《连云区十一五涧沟整治规划》,提出了分期分阶段实施,整村推进、连片治理的区乡河道、村庄河塘、涧沟疏浚整治方案。明确责任分工、目标任务、质量标准、考核奖励等相关内容,层层落实目标任务。
三、政府加大投入,多方筹集资金。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程面广量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此我区认真落实投入政策,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的同时,坚持立足自身,创新融资机制,整合各方资金,多渠道集成投入,努力保证建设需要。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在东区大开发大发展的形势下,全区建设资金非常紧张,但区政府逐年增加财政投入,区级配套资金基本配套到位,特别是村庄河塘疏浚整治在省市不予补助的情况下,区乡财政每年都安排资金进行河塘疏浚整治,累计投入50余万元,保证农村河道疏浚工
程的顺利进行。二是引导多方参与加大投入。充分发动企业主和社会各界,筹集资金,引导他们热心参与农村公益事业。近年来先后从江苏核电公司、金科房地产等单位筹集河道疏浚建设资金1000余万元。
四、坚持严格督查,确保取得实效。农村河道疏浚整治是一项惠及全区农民的实事、好事,我区每年都将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列为区政府的重点工程。为加强河道疏浚整治工程的考核验收,区财政局、农水局、区目标办、督察办等相关部门组成重点工作督查领导小组,每月督查重点工作进度,检查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情况,并通过简报、通报的形式,及时公布督查结果。在对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实施村进行达标验收过程中,充分听取群众意见,以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标准,不能达标的,坚决责成返工,真正把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程办成群众满意工程。
五、坚持建管并重,加强长效管护。我区在河道疏浚的同时,按照“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出台了《连云区河道长效管理办法》,推动了河道管护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一是明确河道管护责任主体和范围。对河道进行确权定界,划定管护范围,统一设立河道管护标志,确保每一条河道的管护做到“主体明确、责任到人”。二是明确了河道管护内容。河(塘)面清洁,无杂物、垃圾,水体干净,河坡完整,无侵占河道(塘)现象,河道两岸绿化保持良好生长状况。三是建立河道管护考核督查体系,对农村河道长效管理的考核实行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的办法。自2005年起,我区在实施河道管护过程中同步推行村庄保洁,每个乡街都配备垃圾收集车和专用垃圾箱,集中处理农村垃圾。四是加强长效管理的宣传。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文明城市创建等活动,着力引导农民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今后,我区将进一步完善河道疏浚长效管理网络体系,进一步加大长效管理的力度,巩固河道疏浚成果;进一步探索长效管理纳入区级财政护持,使长效管理从经费得到保障。
第五篇:2011农村河道疏浚工程验收工作总结
2011农村河道县级验收情况
为切实做好2011农村河道疏浚工程验收工作,迎接市级验收,2011年6月10日,组织县财政局、水务局分四组对全县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作进行了县级验收,我组负责验收范水、柳堡、夏集三镇,现将有关验收情况总结如下:
一、组织发动情况
各镇都成立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四位一体”长效管护工作领导小组,分解细化目标任务,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并出台了相关实施意见。各镇利用召开会议全面宣传发动、利用载体广泛宣传、通过现场会示范引导宣传等形式大力宣传河道疏浚和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作用和意义,营造了广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良好氛围。
二、计划完成和工程标准情况
1、疏浚土方任务完成情况。
夏集镇计划完成县乡河道疏浚12条、长38公里、土方30.4万方,村庄河塘疏浚整治23.28万方;验收实际完成县乡河道疏浚12条、长38公里、土方30.4万方,村庄河塘疏浚整治23.28万方。范水镇计划完成县乡河道疏浚10条、长27.2公里、土方36.5万方,村庄河塘疏浚整治25.45万方;验收实际完成县乡河道疏浚10条、长27.2公里、土方36.5万方,村庄河塘疏浚整治25.45万方。柳堡镇计划完成县乡河道疏浚18条、长15.4公里、土方8.14万方,村
庄河塘疏浚整治24.05万方;验收实际完成县乡河道疏浚18条、长15.4公里、土方8.14万方,村庄河塘疏浚整治24.05万方。
2、工程标准情况。
我组随机抽查了夏集镇的王庄河、南迮河,范水镇的庄西河、联丰河、芦范河,柳堡镇的孙舍南河、三倾支河、合心河,各镇疏浚的大部分河道基本达到“两清一建”标准,但是有部分河道河面浮萍较多,河坡未平整到位,河边堆放的稻草未清理,需要下一步整改到位。
三、长效管护落实情况
各镇都出台了长效管护制度方面相关文件、制度和考核办法,建立了管护队伍,落实了长效管护经费。范水镇、柳堡镇在长效管护方面资料较全面,并且在河道边竖立了长效管护公示牌;夏集镇没有竖立长效管护公示牌。
四、下一步整改工作要求
各镇要组织一次回头看,对存在问题要采取措施、加以改进,特别是部分查出问题的河道,河坡要整改到位,河面保持清洁,确保通过市有关部门对我县河道疏浚整治工作的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