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了解汽车消费者构成情况与消费行为,消费者对汽车品牌的认知与偏好。
调查时间2009年07月15日
调查地点:厦门汽车城
调查方法:搜寻相关国家政策法规文件,访问相关人士统计方法:数据全部由
调查者:
由于汽车工业的重要性,中国政府比对任何其他工业都更加在政策上关注这
个工业。但是20年实践的事实证明,虽然汽车产业政策比对任何其他工业的政策都产生了更大的作用,但其结果却是失败的。失败的根本标志就是多年的产业政策使中国汽车工业没有发展起来自主开发能力,甚至连原有的开发能力也丧失了。导致这种后果的直接原因是:中国的汽车工业政策从来没有把培育自主产品开发能力作为重点,而是始终把主要的政策目标放在“产业集中度”和规模上。这种思维定势可以概括为:汽车是一个规模经济效应非常明显的工业,一个轿车项目如果不一次达到年产15万辆甚或30万辆的规模就没有经济可行性,而任何低于这种目标规模的轿车项目都是重复投资和重复建设,是对国家资源的浪费;由于单个企业的规模越大越好,所以对于整个工业来说,少数大企业在总产量中所占的比例越高越好,即产业集中度越高越好。
从事后看,产生上述思维定势与历史背景有关: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汽车工业与世界发达国家汽车工业的巨大差距给中国政府和工业界以强大的冲击。当时,世界主要的汽车企业都具有年产百万辆的规模。相比之下,中国的汽车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专业化程度低(小而全)。这种差距所产生的冲击直接导致了“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方针的提出,而在当时的条件下贯彻这个方针,就自然地倾向于依靠引进外国先进技术,从而逐渐导致合资模式的产生。思想认识上的局限性并不致命,问题是在计划体制的惯性下,一旦中国政府决定把汽车工业作为支柱产业,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采用行政手段来贯彻这些原则,而长期坚持行政手段则导致了结构性的僵化。
汽车工业第一次被中国政府明确为支柱产业是1986年。1986年4月公布SPSS软件统计分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年)》提到:“把汽车制造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按照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和联合发展的原则,以骨干企业为龙头,形成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济南重型汽车制造厂以及军工部门等汽车制造基地,同时改建扩建一批技术比较先进的汽车零部件专业化生产企业。”
从那以后,政府在政策上对轿车领域给予了特别的注意。1987年8月,国务院北戴河会议明确建设一汽、二汽和上海3个轿车生产点。此后,进一步认定轿车生产应按“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的原则,重点抓好零部件生产及相关工业,加速提高国产化率。1988年,国务院在《关于严格控制轿车生产点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轿车生产部局的“三大三小”战略,即国家只支持一汽、二汽和上汽3个轿车生产基地(三大)和北京、天津、广州3个轿车生产点(三小),而不再批准任何其他的生产点。惟一的例外是军工系统的奥拓和云雀。1989年3月发布的《产业政策要点》把已经批准的轿车项目列为国家重点支持项目。此后,1990年国务院颁布《90年代国家产业政策》和1994年颁布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仍然沿着相同思路,严厉限制定点企业之外的进入者。当然,这些政策在现实中并没有得到百分之百的执行,因为行政审批制度总是具有人为的灵活性。
这种政策思维定势的形成还有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第一,在计划体制下,任何固定资产投资都涉及国家财政(这种状况只是从1994年实行分税制之后才有变化),多个主体对生产同一种工业产品的投资所产生的“风险”总会造成国家财政的损失。第二,无论是80年代后半期还是90年代前半期,中国的经济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通货膨胀的压力之下。中央政府不得不进行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宏观调控,而调控的重点则是限制投资。这些因素都促使政府严厉限制国家定点企业以外的企业进入轿车工业。
随着世界能源危机的爆发,世界各个国家越来越注重对新能源的开发,因为原来的传统能源枯竭之后,能源危机将成为制约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瓶颈。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起步较晚,能源危机对经济的制约将显得尤为明显。比如我们中国。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有: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燃料电池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以及燃气汽车、醇醚汽车等等。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2001年,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并规划了以汽油车为起点,向氢动力车目标挺进的战略。“十一五”以来,我国提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战略,政府高度关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
2006-200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我国自主研制的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三类新能源汽车整车产品相继问世;混合动力和纯电动客车实现了规模示范;纯电动汽车实现批量出口;燃料电池轿车研发进入世界先进行列。2007年12月,长安汽车自主开发的中国首款混合动力汽车——杰勋HEV的量产下线。
2008年,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已呈全面出击之势。2008年或将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元年”。2008年1-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366辆,同比劲增107.95%。仅仅在2008年6月一个月内就完成100辆的销售。2008年1-12月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长主要是乘用车的增长,1-12月新能源乘用车销售899台,同比增长117%,而商用车的新能源车共销售1536台,1-12月同比下滑17%。在能源和环保的压力下,新能源汽车无疑将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如果新能源汽车得到快速发展,以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1.4亿计算,可以节约石油3229万吨,替代石油3110万吨,节约和替代石油共6339万吨,相当于将汽车用油需求削减22.7%。2020年以前节约和替代石油主要依靠发展先进柴油车、混合动力汽车等实现。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节约石油7306万吨、替代石油9100万吨,节约和替代石油共16406万吨,相当于将汽车石油需求削减41%。届时,生物燃料、燃料电池在汽车石油替代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结合中国的能源资源状况和国际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预计到2025年后,我国普通汽油车占乘用车的保有量将仅占50%左右,而先进柴油车、燃气汽车、生物燃料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将迅猛发展。
中投顾问发布的《2009-201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共十一章。首先介绍了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分类及各细分类别的相关概念等
内容,接着分析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环境和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现状,然后具体介绍了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天然气汽车、液化石油气汽车、甲醇汽车、二甲醚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的发展。随后,报告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做了主要厂商运营分析、车用替代燃料分析和电池技术的研发分析,最后分析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未来前景趋势。您若想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新能源汽车相关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综上所述:
能源危机的发展将成为制约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瓶颈,因此中国急需新型燃料来替代传统的车用化石类燃料,比如甲醇,乙醚等清洁型燃料。唯有如此,中国的汽车产业才能可持续发展,否则中国的汽车业必将走进历史的死胡同。
第二篇:中国发展汽车产业的外部环境分析
中国发展汽车产业的外部环境分析
曹建海
sdd
汽车产业包括汽车制造业、汽车批发零售业、汽车服务业三个门类。汽车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涉及的因素很多,如经济、政治、技术、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借鉴麦克尔?波特的“钻石”体系,归纳了生产要素供给、需求条件、相关产业支持、企业结构和产业竞争状况、经济发展阶段、政府政策等六个方面的因素。以下分别展开分析。
一、充裕且高质量的生产要素供给
完备而低成本的生产要素供给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目前我国汽车劳动力供给较为充裕且价格便宜,这构成了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之一。然而,我国的汽车产业发展与其所需要的劳动力结构存在较大偏差。目前,我国汽车行业存在着从业人员的整体知识水平不高,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的严峻现实。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有关汽车的研发、制造、销售等人才需求量大增。
然而,与充裕的劳动力条件相比,我国汽车产业中企业家人才极为匮乏,成为制约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当然所谓汽车行业的风云人物,多为政府任命的行政官员,缺乏企业家所需要的产业预见力、个人信念和冒险精神。因此,培养并引进中国汽车产业的企业家队伍,是未来时期的一个重要的战略重点。
当前,汽车制造技术起步低、自主开发能力弱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总的来看,目前中国的汽车企业只能做一般性的技术开发,与发达国家在产品开发上的差距明显大于生产方面。
汽车工业初始资金需求量巨大,因而是一个规模经济十分明显的行业。但由于我国汽车工业产业政策长期保护国内企业,我国汽车企业资金规模普遍很小,且大量企业只掌握一般汽车加工技术,最重要的产品研发、设计等核心技术反而未获重视,因而短期内根本毋需投入大量资金致力产品开发。目前中国发展汽车工业并不存在资金问题,关键是缺乏必要的具有国内品牌和设计、制造技术。
二、不断成长且规模较大的本国汽车市场需求
根据2000-2003年的增长惯性,假定2004-2010年汽车保有量按16%的速度增长,则到201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6735万辆左右。另外,假定新增汽车需求量与汽车保有量呈线性关系,如果汽车更新量为汽车保有量的6%,我们可以推算出2010年汽车的年需求量将达到1333万辆左右。市场规模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是,市场吸引将使汽车产业链中的诸多环节,如整车装配、部分零部件生产和研究开发等具有规模经济效应,形成专业化优势,而且为众多的跨国公司和相当数量的内资企业提供了充分的市场空间和竞争结构。不仅如此,消费者对产品的极端挑剔,也会迫使汽车厂商不断开发新的产品、应用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的生产经营体系,这对提升
我国汽车产业的结构十分有利。
三、健全的相关和支持产业
一般而言,当上游产业具有国际竞争优势时,可以使下游企业在来源上具有及早反应、快速、有效率、甚至降低成本的优点。与上游的相关产业相比,汽车整车企业的运用能力更为重要。由于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水平较低,在很大程度上拖累了下游的汽车整车业,需要通过扶植政策促进其尽快向全球供应商的角色转变。
当代的国际经济竞争是产业集群的竞争。地方产业集群不仅构成当今世界经济的基本空间构架,还常常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力之所在。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东北地区、京津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湖北重庆等汽车产业集群,对于打造汽车产业发展所需要的相关和支持产业体系将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四、良性的企业结构与产业竞争
提升汽车产业竞争优势,一般来说有如下要求:第一,要求企业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化的战略;第二,要求企业和个人都有明确的目标,并保持对产业的忠诚度;第三,要求国内市场处于活跃的竞争状态,使企业从主动性客户、转换不利因素等要素中产生竞争优势;第四,不断有新的竞争者进入;第五,公平的贸易和投资政策,不存在各种人为制造壁垒的关税、配额和反倾销行为。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显著加快。作为典型的全球化产业之一,汽车的全球化体现在:第一,汽车产业链的全球性配置;第二,汽车企业之间的大规模重组。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中国实行汽车贸易的管制政策,对来华投资的外国企业实行限制政策。这些政策虽然保护了国内汽车企业免受国外产品的直接冲击,但竞争不足的环境使国内企业失去了竞争的动力和能力。要推进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要求政府应创造条件促进汽车产业的国内竞争环境的真正形成。
五、充分利用当前经济发展阶段所面临的重大机遇
经济发展阶段所面临的机遇是影响一国产业竞争优势的可变因素。目前,住宅、汽车、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产业以及为生产和生活提供支持的服务业,正在成为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期的高增长行业。其次,目前几乎所有的汽车跨国公司为中国汽车产业的良好投资前景所吸引,纷纷在中国本土设立生产基地和产品供销体系,并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汽车资产重组活动。如何处理好与政府、汽车跨国公司、本土汽车企业之间的战略关系,是关系中国汽车产业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问题。再次,随着全球能源供应局面的日益紧张,传统燃油价格呈长期上涨的趋势,而以燃料电池为代表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随着技术开发的加深和商业化模式的逐步形成,正在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汽车动力形式。如果能够把握好燃料电池产业化层面的竞争路径,中国汽车工业可能在发动机研制方面实现跨越。
六、通过微妙的、观念性的政策影响汽车产业发展
对于发展汽车工业,我国政府一直扮演着主导产业发展的角色。然而实事证明迄今为止的产业政策对于提升我国汽车产业基本上失败的,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也事实上与市场化、提升汽车产业竞争力不相容的。那末,在发展我国汽车产业方面,政府政策应当怎样发挥作用呢?政府制定产业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发展提高生产力的人力资源和资本、培植产业集群和实施区域开发计划、激励企业竞争和鼓励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对于发展汽车产业形成的外部性问题,如能源、交通、环境、政府管理等方面,政府负有重大责任。
第三篇:专用汽车产业发展考察报告
关于对XX市专用车产业发展的考察报告
6月1日-4日,由XX市政府办牵头,组织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湖南XX专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并邀请XX省经信委特邀专家、XX林科大教授XXX组成专用汽车产业发展考察组,对XX省随州市专用车产业发展进行了专题考察。
考察组考察了湖北XX集团、XX集团,并听取产业园区发展情况的介绍。与XX市经信委、XX区经信局、XX集团及其有关部门领导进行座谈交流,听取经验介绍,咨询相关问题。通过考察随州专用车产业园区的快速发展和成功做法,有了初步的认识,令人印象深刻、启示良多。
一、发展历程
XX市专用汽车产业的发展经历程了50多年风风雨雨,已具备了相当规模,在国内外有较大的影响力,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主要发展经历程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上世纪60年代初为起步阶段,依托东风公司错位发展,兴建了湖北专用汽车制造厂(楚风)、湖北驰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天风汽车汽车股份有限公司3家专用汽车厂。规模很小。第二阶段2000年左右,是随州专汽产业改制的阵痛期,通过理顺产权,健全体制机制,催生市场主体,专汽产业迅速扩张,规模涨大,产值上百亿元,产业链初步形成,产业优势逐步显现。第三阶段2006年至今,专用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民营经迸发活力,专汽产业迅猛发展,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结构优化,创新能力增强综合势力跃居全国前例。
把这三个阶段也有人总结为:草根阶段-仿制阶段-差异化阶段。
二、成就现状
随州,湖北省最年轻的地级市,2000年6月建市。辖一市一区一县:广水市、曾都区、随县。地处武汉、襄阳、十堰汽车走廊中段,是中国专用汽车主要发源地和主要生产基地,专用汽车产业综合实力居全国首位。
随州市2015年汽车机械、食品工业、冶金建材、纺织服装、医药化工、电子信息等六大产业板块,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200亿。其中汽车及零部件(规模以上企业)产值360亿元,同比增长7.8%;产量9.97万台,同比增长6.6%;专用车规模以上企业168家,产品配套率30%左右(除发动机、液压系统等关键部件不能生产,其余均可自行配套生产)。
随州市委、市政府率领全市人民倾力打造“中国专用汽车之都”,专用汽车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差异化发展,创造了全省推广的“随州现象”。
随州成为全国专用汽车行业品种最齐全、特色最鲜明、资源最富集地区。拥有油罐车、环卫车、自卸车、平头车身、钢制车轮、汽车铸件“六个全国第一”,专汽产业集群已形成专用车20万辆、底盘10万辆、车身10万辆、车轮1000
万套、铸造件100万吨的生产能力,规模企业达到168家,专用汽车公告6000多个,连续五年产销量均居中国第一。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是随州专汽发展的动力。截止2015年,专汽产品研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多功能抑尘车、聚尘王清扫车、沙漠制水车、太阳能野外作业车等30多种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专汽行业建有博士后产业基地1个,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拥有国家发明专利200多项,省级技术中心25个,高新技术企业32家。
随州专汽产业拥有专用汽车底盘、客车和新能源专用车底盘生产资质,齐星车身、华龙车灯、亿丰泵业、元辰传动轴等一大批零售部件生产企业,能够提供800多个品种1500多个规格的零部件产品,本地配套率30%,有较完备的产业配套体系。
随州市于2007年荣获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专用汽车之都”称号,在全国影响力和知名度大提高,“专汽之都”的磁铁效应迎来八方来客,东风公司、中国重汽、中国恒天、湖北三环、厦门重工广西玉柴等国内知名企业纷纷落户随州,与企业嫁接重组,形成混合型所有制企业11家,自主中国驰名商标7个,湖北省名牌产品22个。
三、突出特点
考察随州后,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随州是名符其实的“专用汽车之都”品种最齐全、特色最鲜明、资源最富集地区,主要突出了“专、新、全”三大特色。
一是“专”。科学的定位,专用汽车在整个汽车行业来讲,是市场最大,潜力最大,效益最好,他们采取最特殊、最特别、最灵活的政策措施,扶植专用汽车的发展。形成了集约化经营。到2020年,随州将建立起比较完整的以专用汽车为龙头,以汽车零部件和汽车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产业集中度,产品技术含量与现在比明显提高,力争成为国内经济规模和综合竞争力位居前列的专用汽车生产基地。
二是“新”。瞄准、跟踪国内外专用汽车的最沿市场,用新理念、新体制和新机制,超常突破。以湖北省专汽研究院为技术创新平台,引导30家企业与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知名院校建立长期合作,提升产品开发能力。先后合作开发道路融冰车、云梯消防车、野外太阳能作业车,填补国内空白。领引全国专用汽车产业的发展。
三是“全”。随州是全国专用汽车行业品种最齐全的地方,只要你能想到的,或你还没有想到的专用汽车,到随州你就能看到或买得到。我们这次看到的有上千万的高清电视转播车、几百万的旅游用的房车,也有十几万的全摇控自动挤压分离吸污车以及高速公路雾霾 驱散车。还有市场上常用的高压清洗车、吸尘车、高空作业车、吊车、化工车、清障车、平板运输车、自动历清铺路车、电源车、新能源改装车等应有尽有。品种齐全,吸引了全国市场的关注。
四、运作模式
(一)加强组织领导
XX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XX市专用汽车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XX、XX分管领导任组长,XX办、XX办、XX纪委、XX发改委、XX经委、XX政局、市物价局、市交通局、市商务局、市国土局、市工商局、市技术监督局、市科技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公安局、市工商联等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汽车办副处级),负责落实领导小组的意见和决定,管理、指导和协调汽车工业发展中的各项工作。
(二)狠抓项目建设
XX市领导多次专程考察东风汽车公司,并与公司主要领导会谈,争取东风公司深化与随州合作,把随州作为东风公司发展重要区域予以支持,推进东风公司在随州布局专用车事业部,将随州纳入东风集团“10+1”会商机制;加强对东风随专的领导和转型升级指导力度。2014年以来,共实施完成专用汽车重大投资24项,累计投资48亿元。
(三)搭建公共服务平台 1、2015年1月7日由随州市人民政府和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采取技术及资金入股合作共建的湖北省专用汽车研究院在随州落成。该研究院为随州专用汽车产业提档升级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成为随州专汽产业发展的“动力引擎”。每年争取省政府支持研究院500万元。
2、在随州组建国家专用汽车质量检测中心,方便专用车企业可以就近检测,节约人力物力,降低成本,提高政府公共平台服务效果。3、2008年3月2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湖北省人民政府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将“中国专用汽车之都”称号授予湖北省随州市。4、2010年12月16日上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湖北省人民政府在武汉签署了共建随州“中国专用汽车之都”协议。这标志着随州“中国专用汽车之都”建设提升到了湖北省经济发展战略的层面。协议确定的共建目标是,到2020年,在湖北随州建立起比较完整的以专用汽车为龙头,以汽车零部件和汽车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产业集中度、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产品技术含量得到明显提高,力争随州市成为国内经济规模和综合竞争力位居前列的专用汽车生产基地。
5、中国随州专用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每两年举办一次。该论坛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湖北省人民政府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办,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湖北省随州市人民政府、汉阳专用汽车研究所等单位承办。该论坛举办的目的和意义在于举全行业之力共商随州专用汽车行业发展大计。
6、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在技术、人才、标准、出口等方面与随州市进行对接与支持。7、2013年7月17日下午,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与XX市人民政府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字仪式。8、2014年6月份,工信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将随州4家专汽企业纳入国家品牌培育试点企业。
9、搭建随州专用汽车资源协同信息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打造整车资质企业5家,带动下游企业发展。
(四)实施“五统一”管理模式
2015年随州市下发 《有资质企业兼并无资质企业 “五统一”实施细则的通知》,实施“五统一”管理重点是理顺企业内部管理体制,规范技术、财务、标准、经营业管理行为。
“五统一”管理模式:(以程力公司为例)统一销售
公司成立法务部、销总办统一管理,包括统一合同、发票。
统一采购
所有生产用材料、物料、零配件等均有集团统一采购。统一财务核算
集团设立一个账号,所有进驻企业资金进出均通过该账号结算。
统一质量检测
集团制定统一质量检测标准,成品出厂必须由集团检验合格,发放合格证,方可交付客户。
统一生产经营管理
集团确保参股方必须有人参与管理,各单位生产组织架构设置必须按集团制定的模式设立。企业只有一个官方网站。
五、借鉴建议
对比随州,我们认为,XX专用汽车产业发展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产业发展的规划和引领力度不够。随州已将专题的专用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列入了市政府“十三五”规划这中,并升级为省级产业战略。他们对项目落地不仅出钱,也出力,曾都区为落实东风公司的项目建设,区经信局派干部帮扶,他们帮扶企业做到了扶上马,送一程,项目上来了,政府就放手。沅江专用汽车产业发展与随州几乎是同时起步,同时间国有企业改制,甚至2000年左右,随州专汽产业还不如沅江,他们高速发展是从2005年开始的,采取最优惠政策,最灵活的措施,支持企业改制,发展混合型体制企业,鼓励私营经济投入,引进外地专用汽车企业和项目,只用了15年的时间,专汽产业规模企业发展到了168家,拥有汽车公告6000多个,汽车产业产值班达到365亿元。而我们沅江丧失了专用汽车发展的最佳时机,随车吊产值仍在10个亿元的规模上徘徊,只有随州的2.7%。二是沅江专用汽车企业走的路子太窄。按说专用汽车产业应该是潜力大,市场广,路子宽,但我们的企业开发产品的力度不够,7家汽车生产企业都往随车吊一条路子上挤,相互
竞争,内耗严重,不利于企业发展壮大。三是产业发展平台不完善。除了飞涛汽车公司有生产资质外,其他6家企业都游离在违法违规的边缘生存,发展空间得不到保证。随州是政府搭平台,企业唱主角。平台是多层面的、多方位的。如全国专用汽车产业论坛,每两年举行一次,由随州市政府出线免费邀请国内外客商云集,吸引市场的目光。他们与中国机械工业协会共同出资设立“随州汽车检测中心”,为产业服务,减少产品检测、公告上户等方面的费用,直接降低产品成本,增强产品市场竞争能力。
随州这些年的成功经验只有两个字--“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他们有好的管理经验,好的经营模式,好的服务平台,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为搞好资源整合,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做大做强沅江的专用汽车产业,我们建议学习随州经验,建立全新体制和管理模式。
一、成立产业发展领导小组。
由分管XX牵头,市科工局、发改局、市场监管局、市财政局、市交通局、市商粮局、市国土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公安局、市工商联、高新技术开发区等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落实、管理、指导和协调汽车工业发展中的各项工作。
二、作好产业规划。
“十三五”期间专用汽车产业产值达50-100亿元以上,到2025年前实现产值200亿元的目标责。规划设计3-5个产业园,培育龙头企业5-6家。招商引资,引进有资质的汽车企业3-5家。
三、搭建产业发展平台。
1、整合现有专用汽车资源,优化结构,组建湖南飞涛专用汽车产业园。培育并做大做强核心龙头企业。
2、在飞涛技术资源基础上拓展建立湖南专用汽车技术研发设计中心,在五年内要建成为有比较优势的省级技术中心和产业园新技术孵化基地。力争五年内科技投入达到占主营业收入的5%,取得创新发明专利5个、实用新型专利10个以上。
3、通过资源整合、转型升级和市场化的招商引资,创建出有特色的能生产中高档产品的专用汽车制造企业群体,五年内除培育出过5亿元的两家龙头企业外,培育年产值过2亿元的骨干企业5家、规模企业20家。
4、培育发展专用汽车配套企业群体,五年内培育出配套企业(15家),年工业产值要达到100亿元左右。
5、搭建中南地区有影响力、竞争力的专用汽车物流、营销基地及其展示平台。
四、建立有统一的管理模式。
借鉴随州经验,建立紧密型的专用汽车产业园,统一技术和
检测标准;统一使用飞涛生产资质;统一销售政策;统一生产经营管理。组建飞涛专用汽车技术研发设计中心和营销中心,园内其他专用汽车生产企业统一使用飞涛资质和品牌,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主要由飞涛承担,产品合格证由飞涛出具;在飞涛旗帜下统一技术标准、质量标准并统一销售政策;对同类同吨位的产品,统一标配下的市场最低价格。其他生产企业仍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核心龙头企业对其他生产所提供的资质、品牌商标、技术支撑、产品质量监督,按有偿使用原则,按合同其他生产企业要给核心龙头企业支付有偿使用费用。核心龙头企业与其他生产企业的经营协议及其经营联系通过专用汽车产业园统一协调管理。
2016年6月11日
第四篇:盐城市汽车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盐城市汽车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一、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1、传统汽车产业情况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市已形成了以整车制造为主,集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汽车运输、汽车销售、售后服务等行业为一体的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我市汽车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大市区,整车和零部件企业主要集中在盐城市经济开发区,部分零部件企业集中在亭湖区和盐都区。在技术研发方面,东风悦达起亚、中大分别组建了专门的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大还拥有博士后工作站。
2、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情况
经过近几年发展,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
一是我市已有中大、奥新等具有一定研发、生产能力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二是盐城以汽车产业和教育产业为基础形成一定的人才储备。盐城是教育基础较为雄厚,汽车专业人才素质较高。
三是规划建设了盐城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四是建立健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组织领导体系。
二、“十二五”期间汽车产业发展重点
1、传统汽车产业发展的重点和目标。
以将盐城建设成百万辆级汽车生产基地和东部沿海汽车零部件国际采购中心为目标,以东风悦达起亚、中大客车、奥新汽车、悦达专用车四个各具特色的整车企业及其产品为基础;以乘用车、新能源汽车、大型客车、微型客车、重型载货车、作业类专用车、高附加值汽车零部件为重点产品;以建设人才高地、实现自主研发为引领;以促进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汽车消费市场为保障;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一个包含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零部件在内的全面的汽车研发、生产体系,加快发展汽车衍生产业,将盐城汽车产业集群建设为江苏领先、全国重要的汽车产业集聚地。
重点打造的品牌。DYK乘用车、中大客车、奥新纯电动、悦达专用车。重点培育的企业。除DYK、中大、奥新、悦达专用车四个整车企业外,还要重点培植韩一模塑、摩比斯、东西发动机、现代海斯克、森风4S店、悦达物流等一批骨干汽车零部件企业及服务企业。
重点发展的园区。盐城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区、汽车整车企业园区(主要为DYK三厂)、上海漕河泾开发区盐城分区等。
2、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定位和目标 发展定位:努力打造三个基地:通过支持小型化、轻量化纯电动车、纯电动大客车和纯电动乘用车的研发、生产,打造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积极组织实施“风电车”结合项目,探索建立全寿命周期零排放的新能源汽车绿色产业链,打造国家“风电车”项目示范基地;坚持从抓研发入手,抢占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高点,掌握产业发展主导权和主动权,打造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孵化基地。
第五篇: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建议
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建议班级:10
电气2姓名:邵海兵学号:107301228
一、我国汽车产业现状分析
1.1我国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和全球汽车产业中的地位进一步增强
(1)中国已经稳居世界汽车生产与消费的前三位
2007年,我国生产汽车888.24万辆,同比增长22.02%,比上年净增160.27万辆:销售879.15万辆,同比增长21.84%,比上年净增157.60万辆,再创历史新高。
其中,乘用车去年产量638.11万辆.销量629.25万辆。涨幅都超过了21%;商用车去年产量250.13万辆.销量达到249.90万辆,同比增长22.25%,高于全行业的增幅。
总体来看,我国汽车产销量在世界各国中的排名已分别位列第三位和第二位。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汽车产销大国。
(2)自主品牌汽车稳定增长
在商用车方面,自主品牌继续成为主流,过去3年在国内市场上的占有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其中,北汽福田、东风、一汽,江淮、金杯股份、重汽、长安有限、江铃、南汽、陕汽等10家企业共销售商用车167.69万辆,占商用车销售总量的67%。
在轿车方面,自主品牌轿车销量达到124.22万辆,占轿车总销量的26%,其中夏利、QQ、福美来、旗云、F3、骏捷、自由舰、A520、奔奔和吉利金刚等十大品牌共销售轿车88.91万辆,占自主品牌轿车销量的72%。
SUV呈高速增长态势,自主品牌的哈弗,瑞虎分别销售5.78万辆和5.01万辆。MPV销量增长不明显。瑞风和风行分别销售4万辆和1.07万辆。
总体来看,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经过产品结构调整,2007年比2006的市场占有率略有下调。但总量却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局面。
(3)“走出去”的态势初步形成2007年,汽车出口延续了前几年高速增长的势头。其中整车出口量达到61.27万辆,同比增长79.85%,出口金额达到73.12亿美元,同比增长1.3倍,出13量及出口金额再创历史新高。
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民族汽车企业已经成为轿车出口的主力,表明我国汽车产业已经形成较完整的生产和配套体系。在中低档轿车,客车和载货车领域的竞争优势明显。
我国华展,奇瑞、力帆、吉利等自主品牌厂家纷纷加速海外生产基地的开拓步伐,2007年以来先后在朝鲜、伊朗、俄罗斯、乌克兰等地设立海外工厂。1
我国汽车产业参与国际竞争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走出去”的态势初步形成。
(4)兼并重组获得重大突破
2007年12月2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政府、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上汽·跃进全面合作签约仪式”。江苏跃进汽车有限公司将其下属的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汽车业务,全面融入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公司,其中整车及紧密零部件资产进入上汽集团控股的上海汽车,其他零部件与服务贸易资产进入上汽与跃进合资成立的东华公司。
上汽集团将建成中国最大、世界一流的汽车企业。未来3年上汽将投入85亿元人民币,把南汽打造成为年产30万辆汽车的重要生产基地。上汽、南汽联合后,短期内将实现年产销汽车200万辆。
总体来说,上汽和南汽进行全面合作,有利地推动了汽车业的兼并重组,有利于改变当前中国汽车业分散发展的局面,同时加快改变当前汽车行业大而不强、过于分散的局面。
1.2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加快发展,产业国际竞争力有了明显提高
(1)自主创新加速发展
2007年一汽解放J6重型载货车和东风1.5t级高机动性越野车的成功开发,标志着我国重型载货车和越野车开发能力的重大突破,具备了从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试制能力,掌握了关键总成的核心技术。建立了规范的开发体系和开发流程,对我国汽车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一汽自主研发的V12发动机CAl2GV的成功点火,意味着我国掌握了开发顶级轿车用V型发动机的关键技术,是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的里程碑。奇瑞、吉利、长安、华展、比亚迪、力帆等一批自主品牌企业在全力打造自主品牌轿车方面继续取得新的成就。
一汽集团在未来8年(到2015年)将投入130亿元发展自主品牌,建设4个轿车平台,开发50款自主品牌轿车车型;东风公司为发展自主品牌成立的东风汽车乘用车公司,到2010年,自主品牌的销量将提升到72万辆,占销售量的53%;上汽集[]2007年宣布将筹资270亿元投向自主品牌建设。
(2)新能源汽车迈入重要起步笠
2007年11月1日,国家发改委《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新能源汽车迈入重要的起步年。
目前,全国共有60多种自主研发的电动汽车在试验运行,建立了北京、武汉等4个电动汽车示范城市及6个相应的关键零部件测试基地。已有8个混合动力汽车进入国家机动车产品公告。
新能源汽车起步较晚,但在混合动力汽车的产业化和纯电动轿车产业化方面已有突破性进展。
(3)汽车产业联盟开始形成我国汽车市场国际化竞争程度较高,企业创新基础条件较为薄弱,通过技术联
盟实现企业间和产。学、研间的联合创新,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正在成为行业共识。2007年11月,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与机械科学研究总院联合国内汽车、机床及相关制造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共计35个单位联合发起的。汽车制造装备创新联盟”成立,以促进我国汽车制造装备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2007年12月27日,“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宣告成立。该联盟是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联合一汽、东风、吉利、长安、奇瑞等汽车制造企业、材料冶金企业及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共计12个单位组成。旨在提高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轻量化技术水平和碰撞安全性。
(4)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
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形成了以吉林长春、湖北十堰、安徽芜湖、广东花都为代表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汽车零部件产业呈现集群化发展的趋势,初步形成了华北、京津、华中,西南、长三角、珠三角六大零部件集中区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拥有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区在1000个左右,关键集群区域约100个。
2007年12月7日,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成功推出中国首台自主研发的YC6L-50国V排放柴油电控发动机,标志着我国发动机研发制造跨入了新阶段。首次实现了我国发动机研发水平与国际保持同步状态。
2007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金额达145亿美元,高于整车出口。标志着汽车零部件出口已经成为汽车产品出口的主力军。
2.1当前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1)虽然出现大型企业重组的苗头,但产业结构调整依然滞“十一五”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战略调整的重要时期,加快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调整,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十一五”期间行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上汽和南汽的合并重组拉开了中国汽车产业大型企业间重组的序幕,但要改变当前汽车行业过于分散的局面,还需要进行更多、更大的调整。重组背后的机制仍然不成熟。
如何遵循市场化原则,以企业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促使我国汽车企业之间由并购向竞购过渡,进而向更高层次发展,这是今后几年我国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课题。
(2)自主创新活动虽然加速发展,但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2007年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出现了3方面的变化。
a.工艺创新向产品创新转变。
b.整车创新向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转变。
c.企业单独创新向产业联盟形式的创新转变。
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不足主要表现如下。
a.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表现并没有和自主创新同步增长,2007年与2006年相比,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占有率出现下降。
b.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机制仍然存在缺陷。
c.我国汽车产业的创新文化氛围还不理想。
如何发掘产、学、研合作资源并很好地加以利用是我国当前汽车产业自主创新所面临的挑战之一。
(3)零部件创新能力弱,依然是汽车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
汽车产业的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核心琴部件企业的创新能力。而汽车整车与零部件企业在研发环节上的专业化分工,零部件企业相对于整车企业的同步研发甚至是超前研发是国外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特征。
而我国,由于产业政策更多关注整车企业加之零部件企业发展滞后。导致琴部件发展滞后于整车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
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开放。外资企业由合作型转变为控制型使得我国整车企业不得不把跨国琴部件企业作为他们提高产品技术水平的主要依靠力量。(4)产品结构逆向发展,新能源汽车急待明确方向
我国汽车产品结构2007年出现了逆方向发展的趋势,最典型的是节油减排效果明显的小排量汽车市场占有率大幅萎缩,2007年上半年销量同比下降三成;而油耗和排放都很大的SUV却成为乘用车市场增长最快的车型,2007年销量同比增长50%以上,说明在引导机制上还存在问题。
新能源汽车研发进步很快但由于缺少清晰的政策导向和明确的优惠措施使得一方面汽车企业承担了高风险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有待制定统一的标准及鼓励消费的政策。
二、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发展建议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智能化技术正在逐步得到应用。汽车智能化技术使汽车的操纵越来越简单,动力性和经济性越来越高,行驶安全性越来越好,这是未来汽车发展的趋势。所以我国汽车的发展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即与时俱进。对于与政府应该: 1 加速出台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2002年中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已经超过电子信息产业成为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目前,在轿车消费方面仍然存在着中间环节收费过多、过滥的情况。为了保持国民经济及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政府有必要尽快推出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地方在制定有关环境保护政策时,也要考虑到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状况,留有充分的余地,以免对汽车需求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2 在政府支持下对汽车工业重大共用技术项目进行攻关目前中国汽车工业的生产制造能力超前于技术开发能力。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已经不是资金和市场,而是技术。中国汽车工业如果长期在技术上依赖跨国公司,就不可能改变在世界汽车工业体系中较低的地位。世界汽车工业目前正处于一场技术革命之中,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从技术上看,已经完成了主要的突破,目前主要是商业化、产业化的推进。混合动力驱动系统技术已经成熟,日本的丰田和本田公司都有新型混合动力轿车投放市场。燃料电池技术发展迅速。2002年1月,美国政府支持的《自由合作汽车研究计划》(FREEDOMCAR)出台,该计划目标是开发具有商业前景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及氢气供应基础设施,以极大地改善环境,目标是加快实现汽车燃料电池商品化。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应当对汽车工业面临的技
术革命有充分的认识,及时地介入有关研究。中国政府应当针对汽车工业中共用的重大新技术项目、基础研究项目组织联合攻关,同时制定有关政策,促进新技术的产业化。3 积极推进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兼并重组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是中国汽车工业中相对薄弱的环节,但也是最有希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环节。政府应当积极推进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兼并重组,对于专业化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给予政策性扶植,鼓励外国大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进行兼并重组。4 运用WTO 有关机制保护中国汽车工业2002年中国汽车工业业绩甚佳,汽车进口配额对中国汽车工业发挥了重要保护作用。随着进口关税进一步下调,配额不断增加,国内汽车贸易体系对外国公司的进一步开放,中国汽车企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竞争形势。因此,仍然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的保护政策。由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汽车零部件,汽车零部件关税下调速度较快。因此,运用WTO 有关机制保护汽车工业,主要应着眼于汽车零部件工业,通过对关键性汽车零部件产业损害监测,及时对有关企业提供保护。结束语:汽车产业不仅是一个国家综合性工业的直接反映,而且也是一个 国家综合性工业发展水平的试金石。汽车产业在国家经济成长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可以从创造巨大国民生产总值、带动交通运输、军事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新技术发展、创造出口和外汇储备、增加就业和财政收入等多方面体现。只有建立起一个强大的汽车产业体系,一个国家才能逐步发展成为大国强国。在21 世纪的今天,中国汽车市场急速发展变化,汽车需求量也不断增大。发展好我国的汽车产业,不仅能够加强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科学技术飞跃,还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因此,通过研究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正确认识到我国汽车产业发展中的缺点与不足,找到适合其发展和提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方式方法以及途径,对我国汽车产业更好地适应和进驻国际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当务之急是要制定适应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政策导向。随着全球经济愈来愈趋于一体化,汽车产业的互相兼并、技术上互相渗透、零部件的采购全球化使得汽车产业打破了国界的限制,因此,制定我国汽车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迫在眉睫。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提出我国汽车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路、目标、步骤和政策措施等,指导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相信我国在未来几年内将成为新的世界汽车产业基地!
参考文献:〔1〕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年鉴》(2002)。
(2)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世界汽车技术发展报告》(2002)。
(3)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编:《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2),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
(4)蔡兴旺《汽车概论》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5)刘勤《中国汽车史话》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6)帅石金《汽车文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7)宋景芬《汽车文化》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8)陈焕江《汽车运用基础》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9)张国方,宋景芬,李江天《车文化》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四、课堂小结
我本身就很想了解汽车。怀着极大地兴趣,在校图书馆选课时,我选择了《汽车概论》这一公选课,并想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能够对汽车的大概有所了解。
从开课到现在,在老师的讲解下,我有了很多的了解:关于汽车的基本知识,关于汽车商标(企业和车的历史发展),我对汽车的结构(工作原理),考证(驾驶)等等也有了关注。
每一种汽车车标都有它的来源,都有它的象征意义。“车标赏析”这一节内容让我认识了几十种车标,这对我以后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至少当我看到一辆汽车时,我能够认出它是什么品牌的汽车。
以前,我能认出的汽车车标数量屈指可数;现在,一些不常见的汽车车标我也可以说出它的品牌。上个星期六,我和同学在街上看到一辆很漂亮的跑车,同学问我那是什么车,我说:“野牛!---兰博基尼”。“哇,不愧是学《汽车概论》的。”同学笑着说。
“车标赏析”只是这门课程的一部分内容,虽然我不能说出每个车标的含义,但是我可以认出它的品牌,这只是我通过这门课程学到的所有知识的一个折射,实际上,这门课程所涵盖的内容和我所学到知识远不止这些。
《汽车概论》这门课程让我对汽车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与见解,然而,它毕竟是一门选修课,不可能像专业课一样讲的那么全面与深入,因此,对于一个对汽车很感兴趣的学生来说,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会多看一些有关汽车方面的书籍,汲取更多的知识,在认识汽车方面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对老师上课的几点建议
(一)老师可以试着让同学们提问,以同学提问——老师解答的模式学习。因为老师自己一个人讲久了我们听久了就会疲劳老师也会累。
(二)老师可以让有些同学讲讲相关的知识,比如说讲到关于汽车的电影啦,可以让同学起来列举一下。既活跃了气氛,也帮助其他同学的上课记忆,同时,锻炼了发言的同学。
(三)3堂选修课全是讲专业知识老师您应该也累吧,我建议应该在中间插放一些关于汽车搞笑的视频什么的,我这个学期选修课2个都是关于汽车的,另外一个老师他经常在上课前给我们这些来的早的同学放一些关于汽车的视频(有搞笑的也有关于汽车事故的),课堂中间也是。(个人想法仅供参考)
希望老师上课越来越好,教给以后的同学更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