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北师范大学排名】河北师范大学特色专业-河北师范大学录取分数线
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河北师范大学排名】河北师范大学特色专业-河北师范大学录取分数
线
学校坐落于省会石家庄市,具有108年的办学历史,是省属骨干重点大学之一。学校起源于1902年创建于北京的顺天府学堂和1906年创建于天津的北洋女师范学堂。1996年6月,原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学院与创建于1952年的河北教育学院、创建于1984年的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河北师范大学,是我国建立较早、目前规模较大的高等师范院校之一。学校文化底蕴深厚,形成了独特的人文特质,“怀天下,求真知”的校训成为一代代师大人薪火相传的精神旗帜。学校英才辈出,校友中有老一代革命家邓颖超、刘清扬、郭隆真、杨秀峰、康士恩、荣高棠等,有学界名人梁漱溟、张申府、汤用彤等,有中科院院士严陆光、郝柏林等,也有许绍发、蔡振华等一批体育精英。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共为国家培养了20余万名活跃于全省乃至全国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目前,学校在校本、专科生20198人,研究生3180人,成人教育学生19765人。学校占地1222.87亩,馆藏图书320万册,设有21个专业学院,1个独立学院(汇华学院)。拥有本科专业8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2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92个。学科专业覆盖哲学、法学、经济学、文学、历史学、教育学、管理学、理学、工学等九大学科门类。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拥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拥有河北省高等教育本科教育创新高地6个、省级高校强势特色学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1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河北省品牌特色专业10个、省级精品课程49门。近年来,学校加大了整合、优化办学资源的力度,主动调整专业结构,非师范专业由原来的30个增加到现在的59个,已形成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在职教职工2957名,专任教师1495人,教授304人,副教授55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2人,省级以上各类优秀专家116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2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727人;其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支持计划3人,燕赵学者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10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人数达到310人。学校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2002年以来,年到位校外科研经费快速增长,新增国家级项目193 项(自然科学项目150项,社会科学项目43项)。承担了国家“973”计划,“863”计划,科技部重大前期研究专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重点项目和转基因产业化开发项目,农业部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和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清史纂修工程主体类项目等一批具有较大影响的国家级项目,一些科研成果发表在Science、The Plant Cell、Inventiones Mathematicae、Advances in Mathematics、Astrophysical Journal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多项优秀成果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在发挥基础理论研究优势的同时,组建河北省数学研究中心、燕赵文化研究中心等平台,积极开展校企(地)合作,大力加强应用技术和开发研究,申报专利数由2003年的2项增长到2009年的32项,积极推进小麦新品种的推广、移动视频自适应技术、生化制药和超细材料的产业化、土地评估与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及开发、燕赵文化研究等工作,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坚持“一切以学生为本”,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学校不断深化本科课程体系、培养方式的改革与创新,有效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自2006年起,系统实施顶岗实习支教工程,以此为基础形成了“3.5+0.5”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得到了教育部的肯定,受到了学生和基层中学的欢迎。2010年,在顶岗支教的基础上,学校又实施了“优师计划”,推行“顶岗实习支教”+“特岗计划”+“教育硕士”一体化的培养方案。2005年起,实施了完全学分制,并且逐步推行按大类招生按方向培养,学生学习的志趣与意愿得到进一步尊重,学生在选择专业、修读课程、规划学习进程等方面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建立健全了由教学委员会、教学督导委员会、学生信息员和网上教学质量评价系统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质量评价、监控体系,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建立了完善的奖、贷、助、补、减助学体系。为鼓励广大贫困生刻苦学习,除了优秀学生奖学金外,还设立了“华润奖学金”和“陈忠堂奖学金”等;学生还可以申报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根据学生家庭的实际困难状况,学校为特困生提供一定的困难补助或减免部分学费;为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设立勤工助学岗位。就业工作扎实有效。自1999
年始,学校每年举办的全省师范类毕业生“双选会”已成为我省基础教育选聘人才的最大平台。通过主动拓宽展就业市场、夯实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设立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资助资金、建立学士后工作站等措施,千方百计促进大学生就业,每年的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0%,在省内高校名列前茅。2010年华民慈善基金会将出资50万元扶助我校2011届100名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实现就业。国际交流日益广泛,国际学术影响不断扩大。学校是经原国家教委批准的具有招收外籍留学生资格的单位,招收国外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现有来自日、韩、意、英、美、加等国家的长、短期语言及学位留学生300余人在校学习、深造。学校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现已与美国、加拿大、俄罗斯、乌克兰、日本、韩国等25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所高校、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建立了2所海外汉语推广机构,近年来共派出汉语推广志愿者220余人。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目标:立足河北、面向全国,为全省基础教育培养骨干师资,为省属高校培养基础课师资,积极服务河北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本科教育为主,适度发展研究生教育和其他各类教育;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将学校建设成为教学研究型、综合性、高水平、有特色的新型师范大学,跻身全国同类院校的前列。2010年河北师范大学招收本科生4900人(文史类1300人,理工类2350人,艺术类675人,体育类215人,对口类360人),本科计划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河北省内3935人,省外995人)招生,专科生700人,少数民族预科班60人,具体招生专业及人数详见各省招生部门公布的招生计划。目前,占地1829亩的新校区正在建设当中,暑假后部分学院将迁入新校区办学。河北师大全体教职员工正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执着的努力、更加扎实的工作,在新的起点上不断实现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新跨越,谱写河北师范大学更加辉煌灿烂的新篇章!热忱
欢迎广大有志青年报考!学校全称:河北师范大学学校代码:10094邮政编码:
050016学校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东路113号传 真:0311-86269891联系电话:0311-86269134电子邮件:zsk@hebtu.edu.cn网 址:http:// 河北师范大学招生网站:
第二篇:【广西师范大学排名】广西师范大学特色专业-广西师范大学录取分数线
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广西师范大学排名】广西师范大学特色专业-广西师范大学录取分数
线
广西师范大学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大学,坐落在世界著名山水旅游名城、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市。学校有王城、育才、雁山3个校区,校园面积3114.9亩。现有在职教职员工2180多人,全日制本科生14600余人,博士生47人,硕士研究生4100多人(含教育硕士),留学生370多人,函授、进修生等约7600人。建校76年来,学校为国家尤其是广西培养了16万名教师和其他专业人才。办学历史悠久 学校创办于1932年,原名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曾六次更名,八次迁址,四度调整。1936年与广西大学合并;1941年,重建广西师范专科学校,1942年更名为省立桂林师范学院,1943年升格为国立桂林师范学院,开始独立举办本科教育,1946年迁址南宁并改名为国立南宁师范学院;1950年迁回桂林,再次与广西大学合并;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广西大学奉命撤销,在原广西大学文教学院、理学院的基础上组建广西师范学院;1983年更名为广西师范大学。在76年办学历史中,学校始终秉承“尊师重道、敬业乐群”的校训精神,努力培养各类师资和社会所需人才。抗战时期,与西南师范学院、昆明师范学院一起,成为抗日大后方著名的三所高等师范院校,并被誉为“西南民主堡垒”。1943~1978年,是广西唯一一所培养本科学历教师人才的高校。改革开放以来,学校继承传统,彰显特色,引领和服务广西基础教育,充分发挥了广西教师教育的龙头作用。文化底蕴深厚 悠久的办学历史,得天独厚的办学环境,名师荟萃的文化传承,积淀了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王城校区是广西历史上最早的文教中心,文脉延续和传承了1000多年。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颜延之就在独秀峰下开辟了“读书岩”,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首次在此交汇;唐代,桂管观察使李昌巙在此创办了广西第一所公学——桂州学;宋代,曾在此建铁牛寺(元代改称大圆寺);明代,成为靖江王府,王城由此得名;清代,成为广西举行乡试的贡院;1921年,孙中山策划北伐,设大本营于此;新中国成立前广西第二师范学校、国立桂林师范学院相继在此办学;1954年成为广西师范学院所在地。学校充分保护和利用王城的文化资源,使诸如独秀峰上的摩崖石刻等文物,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也安然无恙,王城现成为保护最完好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建
校以来,杨东莼、李四光、胡适、陈寅恪、薛暮桥、陈望道、欧阳予倩、谭丕模、阳翰笙、陈岱孙、千家驹、陶大镛、林砺儒、曾作忠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人士和专家学者荟萃学校,执教治学,弘文励教。他们为学校积累了丰厚的精神文化财富,谱写了桂林文化城的历史篇章。这些财富的孕育和积淀,铸就了学校发扬人文社会学科优势、服务广西的办学传统和特色,学校因此而成为“人文强桂”的台柱。办学条件完善 学校三个校区功能布局合理,条件优良。王城校区位于桂林市中心,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也是历史、美术、音乐、旅游等专业的教学基地。育才校区位于桂林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目前是学校的主校区。雁山校区位于桂林市教育园区,正逐步建设为现代化校园。学校建筑面积为76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85亿元;有教学科研实验、实训室(中心)和公共教学平台29个,其中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广西重点实验室2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6个,广西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建设中心2个,校级实习实训基地155个。全校图书馆舍总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238万册,中外文期刊5573种,电子图书56万册。建有球类馆、武术体操馆、塑胶田径场等各类现代体育设施,总面积约9万平方米。学校是CERNET华南地区网桂林主节点依托单位。学校是广西实施“人文强桂”建设工程主体单位和广西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21世纪园丁工程”的技术支撑单位;设有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联合)、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基地、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广西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广西高校政工干部培训中心、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研究基地等国家或自治区级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机构。国家文科基地在终期验收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是全国唯一被评为优秀的地方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文科基地。学科门类齐全 学校是广西具有博士授权的三所高校之一,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和49个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有12个广西(高校)重点学科,2个广西(高校)重点建设学科。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等10
大门类,形成了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师范与非师范性专业协调发展、教育层次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师资素质优良 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28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598人,占47%,具有硕士(含)以上学位872人,占68%。教师中获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等国家级人才称号15人,广西优秀专家等省部级人才称号44人,“全国模范教师”等国家级和省部级荣誉称号21人。教改成效显著 学校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教学中心地位不断加强,教改成果显著。在近两届教学成果评奖中,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44项,获奖总数位居广西高校首位。2003年以来,建成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自治区级精品专业2个、自治区级重点专业2个、广西高校优质专业11个。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重点课程分别为16门、24门;承担“十五”“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项目5项,自治区精品教材项目3项、重点教材项目5项,广西高校优秀教材立项4项;有7种教材获教育部优秀教材二等奖,37种教材获广西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学校被教育部批准为大学外语改革项目试点单位和示范点项目单位。科研成绩斐然 学校把科学研究作为促进教学、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手段,取得了良好的成绩。2003年以来,学校共主持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在内的各级各类基金项目共68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88项,省部级项目240项;获各类科研成果7000多项,其中出版各类著作645部,2005~2007年间被SCI等三大检索收录论文503篇;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80项,其中广西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三等奖各1项,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学校编辑出版的《广西师范大学学报》《东方丛刊》《唐代文学研究年鉴》等刊物在国内具有较好的声誉,其中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连续三届被评为全国百强学报,被确定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自然科学版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入选北图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校园文化繁荣 学校打造了一批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坚持举办“独秀大讲坛”,开展“一院一节一特色”系列活动,获得一批校园文化建设创新成果奖。连续9年共开展18期“大学生理论学习月”活动,获得广西高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创新成果奖;连续举办9届“创新杯”大学生课
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2005~2008年培育了全国“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和创业计划竞赛、电子设计大赛、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35项国家级奖项;深入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学校的社会实践工作连续10年受到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等部委的联合表彰;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学校被评为“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积极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学校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近三年来,有16个班级获自治区、全国“先进班集体”称号,234人被评为自治区、全国“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学生干部和优秀毕业生;有327人次在全国大学生科技创新、文化艺术、专业技能、体育等竞赛中获奖,摘取世界锦标赛等国际体育大赛金牌16枚。出版社成绩卓著 学校出版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突出,成为社会注目的发展亮点。出版社是全国高校十强出版社、全国百强出版社之一;3次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2次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3次获中国图书奖,2007年获4项“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被评为全国“良好出版社”和“先进高校出版社”。出版社坚持服务教学科研,出版了许多高质量教材、精品图书和历代珍稀文献,为专业建设和实践教学创造了条件,为教师教学科研成果出版搭建了平台,为加强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教育提供了帮助。国际交流广泛 学校先后与36个国家(地区)的152所高等院校和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2003年至2008年,学校接待517批代表团5388人次来访和学术交流,派出159批856人次到国外进行访问、考察和学术交流。学校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10年来接受了近万名长短期留学生,教育层次从汉语进修拓展到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专业从中文专业拓展到11个专业,生源来自29个国家,是国内接收越南留学生人数最多的高校。学校被批准为“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和“全国首批海外汉语教师志愿者派出单位”,先后在泰国宋卡王子大学、印尼玛琅国立大学建立(筹建)孔子学院。此外,学校积极探索多种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已先后与美、英、法、德等7个国家的知名大学合作培养中外学生。育人质量较高 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近几年来,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据调查,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总体素质满意率达95%。我校毕业生在社会各行各业建功立业,大部分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力量和业务骨干。在抽样统计的广西256名高中特级教师中属我校毕业生的187名,占73%。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校毕业生有60多人担任广西高校领导
职务,有230多人担任广西厅级以上领导职务;现任的7名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我校毕业生占3名,原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陆兵也是我校毕业生。目前在文学界形成较大影响的“文坛新桂军”主力是我校毕业生,如获鲁迅文学奖的张燕玲,获人民文学奖的杨映川等。我校还有数以万计的毕业生在各条战线上辛勤工作,为地方和国家教育事业、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社会声誉良好学校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学校党委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荣获“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聘请外国文教专家工作先进单位”“教育部依法治校示范校”“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安全文明校园”“绿色大学”等称号。学校教务处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务处”,学校高教研究室连续两次获“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称号。科研处被评为“全国高校科技管理先进单位”“‘九五’期间全国普通高校科研管理(自然科学类、人文社会科学类)先进集体”“‘十五’高校科技管理先进团队”。广西师范大学招生网站:
第三篇:【江苏师范大学排名】江苏师范大学特色专业-江苏师范大学录取分数线
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江苏师范大学排名】江苏师范大学特色专业-江苏师范大学录取分数
线
江苏师范大学坐落于江苏省徐州市,是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9所实施高校之一,江苏省和徐州市重点建设的省属重点大学。学校首任校长为战功卓著的刘先胜中将。学校设有3个试点学部、21个专业学院以及教师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独立学院科文学院。设有70个本科专业,2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覆盖十一个学科门类。学校是全国首批200所“有资格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高校”之一,相继与国外20余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合作关系,先后接收24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来校学习。学校已在美国和澳大利亚建立了孔子学院,并与澳大利亚、日本、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等国高校开展了合作办学和学分互认项目。与哈佛大学、香港大学等世界著名高校合作开展了师资和管理人员培训项目。2012年10月26日,江苏师范大学建校60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家正分别发来贺信或题词。省委书记罗志军致信祝贺。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燕文出席庆祝大会并讲话。在学校发展史上,有著名的汉语言学家廖序东教授,著名诗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专家吴奔星教授,戏剧家、中国古代文学史家王进珊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专家吴汝煜教授,教育家刘百川教授,心理学家张焕庭教授,历史学家臧云浦教授,地理学家罗其湘教授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廖序东教授与黄伯荣教授共同主编的《现代汉语》教材,三十年来一直为全国高校通用教材,发行量超过500万册。50多年来,全校师生秉承先辈们创立的“崇德厚学,励志敦行”的校训,发扬“厚重笃实,艰苦创业”的校园精神,经过不懈努力,各项事业都有了快速的发展。学校占地2047亩,校舍面积78.06万平方米(其中实验室总面积1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额11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77亿元;图书馆藏书230万余册。学校现有泉山、云龙、奎园、贾汪4个校区,21个专业学院以及成人教育学院、技术教育学院(社区学院)和独立学院科文学院,另设有1个直属教学单位、40个校属科研机构。学校从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现有66个本科专业,覆盖十大学科门类;有一级学科硕士点18个和二级学科硕士点119个,并具有教
育硕士、体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艺术硕士、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和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学校取得了硕士研究生推免权。现有在校普通全日制本科生24244人(含科文7932人),硕士研究生2714人(含教育硕士786人)。学校是全国首批200 所“有资格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高校”之一,与美国、英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20余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合作关系,以举办国际课程实验班和互认学分等方式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接收17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来校学习。半个世纪以来,学校已向社会输送了十万余名毕业生,一大批做出突出成就的徐州师范大学校友活跃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学校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兴校之本。在现有的1353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218(其中博士生导师34人)、副教授444人,具有博士学位者306人。1名教师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名教师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名教师被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1名教师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名教师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33名教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9名教师获得“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3名教师获得“江苏省高校教学名师”称号,59人次为省政府“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38人为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61人为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7人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获得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学科梯队3个,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3个,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1个。学校一贯注重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内涵建设水平稳步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现有一级学科省重点学科1个,二级学科省重点学科8个(其中1个为江苏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2项;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近五年来,共获得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近500项,其中国家基金项目76项。获得包括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国家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部省级以上科研奖励41项。共发表论文7250篇,其中被SCI、EI、ISTP、CSSCI等收录论文1775篇。出版著作163部,出版教材83部,获得专利46项。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检索报告,我校2003-2006
年SCIE收录论文数,分别位列全国普通高校第82、73、81、97名,师范类院校第14、13、13、16名。我校文科学报和《语言科学》杂志均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语言科学》还连续两届入选CSSCI来源期刊。理科学报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于2009年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在提升自身教学科研能力的同时,学校积极拓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途径。近年来,立足基础教育改革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先后与苏北十校共建教学科研联合体,与徐州、盐城、连云港、宿迁和宁夏中卫等地方政府建立了校市战略合作关系,与徐工集团、江苏豪森药业、恩华药业等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与徐州市政府达成了共建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淮海发展研究基地的协议。学校于2010年建设了省级大学科技园(文化创意产业),目前入园企业已达40余家。学校还作为苏北地区唯一的一家江苏省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积极发挥高校的人才优势和智力优势,全面参与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就业市场为导向,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2004年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次。2006年英语专业本科教学工作接受教育部单项专业评估也获得优秀等次。学校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品牌专业、特色专业20个,省级精品(优秀)课程47门(次),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精品教材6种,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获得中地共建实验室项目18项,建成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学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江苏省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师范生素质教育基地、中小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基地、中等职业教育师资省级培养基地和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省级培训基地。自2003年以来,学校四次被江苏省表彰为“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近年来,我校学生曾荣获全国大学生艺术节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省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知识类竞赛特等奖等多项大奖,以及国际、国内多项重要体育赛事的单项冠军。校女子足球队多次获得中国大学生女子足球锦标赛冠军;以我校女足为班底组建的中国大学生女子足球队在第23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获得亚军,并有队员入选国家队参加第五届女足世界杯和北京奥运会。2009年11月,以我校女足为班底的江苏女足青年队参加第十一届全运会女子足球青年组比赛,获得冠军,为江苏省夺得第一枚全运会足球金牌。由师生自编、自导、自演的电视剧《无雨的日子》获得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电视作品大赛最高奖——理想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已连续十一年受到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和全国学联的联合表彰。自1986年以来,学校已连续十次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江苏省文明单位”,三次被表彰为“江苏省文明学校”,四次被授予“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光荣称号。2008年,徐州师范大学被确定为江苏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学校将以此为新的发展契机,继续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创新、开放办学,为把学校建设成为高水平、有特
色、有品位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江苏师范大学招生网站:
第四篇:【吉林师范大学排名】吉林师范大学特色专业-吉林师范大学录取分数线
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吉林师范大学排名】吉林师范大学特色专业-吉林师范大学录取分数
线
吉林师范大学是吉林省重点大学,坐落在吉林省四平市。学校建于1958年。现任党委书记卓越教授,现任校长张伯军教授。吉林师范大学是吉林省高中骨干教师培养中心。建校50年来,共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6万余人。毕业生以能力强、素质好、潜力大而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吉林师范大学是吉林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肩负着全省所有普通高校、成人高校、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培训任务,多年来,通过各种形式培训各类教师2.2万人。吉林师范大学是吉林省教师教育研究中心。自1989年国家设立教学成果奖以来,学校连续五届获国家教学成果奖共5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共31项。吉林师范大学占地92万平方米(1385亩),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雅,基础设施先进,功能配套齐全。现有22个学院,2个教学部,7个教学中心;23个研究所,87个实验室。全校拥有教学仪器设备价值1.4亿元,固定资产总值6亿多元。图书馆藏书170万册。吉林师范大学现有教职工1356人,专任教师868人;有中科院院士1人(双聘),博士生导师17人,教授、副教授411人。全校全日制本科在校学生13536人,研究生935人,留学生221人,成人教育学生13000多人。吉林师范大学现有48个本科专业,即汉语言文学、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英语、俄语、日语、朝鲜语、教育学、心理学、小学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地理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技术学、体育教育、美术学、音乐学、电子信息工程、地理信息系统、环境工程、生物技术、通信工程、应用物理学、应用化学、公共事业管理、编辑出版、旅游管理、新闻学、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统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艺术设计、社会体育、对外汉语、音乐表演、绘画、广播电视编导、学前教育、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社会工作、环境科学。学校教学管理科学规范,教务处连续两次被评为“省优秀教务处”。课程建设成效显著,现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优秀课程50门。学生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学校先后7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学生在“挑战杯”、“电子作品设计”、“大学生艺术节”等全国性大学生科技、文体竞赛中多次获奖。吉林
师范大学从1979年起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有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即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科学技术哲学、法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美术学、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基础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自然地理学、材料物理与化学、物理电子学、计算机应用技术,覆盖了哲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7个学科门类。2007年,我校成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吉林师范大学科研事业发展迅速。近5年来,共承担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750余项,公开出版学术专著、编著、教育部指定教材等200余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500余篇,获省、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500余项。现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1个吉林省科技创新中心,1个吉林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1个吉林省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2个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基地,1个吉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7个吉林省重点学科。2005年被省教育厅评为“全省高校为振兴老工业基地服务先进单位”,2006年被评为全省社科规划项目管理工作和全省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吉林师范大学对外学术交流十分活跃,校际合作广泛。在国内,与全国各师范大学及部分综合性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国际上,与美国、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乌克兰、韩国等国家的20多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1999、2004年,吉林师范大学连续两次被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评为“模范集体”。“十一五”期间,吉林师范大学提出了到2020年建成“以教师教育为主,多学科多层次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师范大学”的奋斗目标。展望未来,吉林师范大学将与时俱进,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革为推动力,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强调质量是生命线,努力实现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统一,朝着建设高水平师范大学的宏伟目标阔步
迈进。
吉林师范大学招生网站:
第五篇:【河北农业大学排名】河北农业大学特色专业-河北农业大学录取分数线
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河北农业大学排名】河北农业大学特色专业-河北农业大学录取分数
线
河北农业大学位于古城保定,是河北省重点骨干大学,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学校风景秀丽,环境幽雅,建筑楼群鳞次栉比,是陶冶情操、求学、授业的理想之地。历史悠久,历来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学校创建于1902年(清光绪28年),是我国成立最早的高等农业院校之一,河北省建立最早的高等院校,先后经历了直隶农务学堂、直隶高等农业学堂、河北省立农学院、河北农业大学等历史时期。上世纪50年代,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学校的森林系整建制调整到北京,参与组建了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畜牧兽医系整建制调整到内蒙古,参与组建了内蒙古农牧学院(现内蒙古农业大学),农田水利系整建制调整到武汉,参与组建了武汉水利水电学院(现与武汉大学合并)。学校长期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进入新时期,1986年和1996年两次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宣传学习河北农业大学的高潮。基础条件良好。校园占地19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5万余平方米。附属实验农场330余公顷、林场2700余公顷。学校图书馆藏书170万余册;仪器设备值2亿元;学校先后与邢台、承德、石家庄等签订了市校科技战略合作协议,与省内十几个县级政府签订校县合作协议,与国内多家知名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发展。拥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学校在校教职工3000余名,教授及相应职称人员321人,副教授及相应职称人员621人,博士生导师129人,硕士生导师476人。学校先后有38名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一、二层次人选3人;1人被评为国家教学名师;1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7人;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14人;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
一、二层次人选9人。注重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改革。全面实施311人才培养模式和学分制,着力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社会适应性与竞争力不断增强。近年来,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0%,考研率超过20%,位居省属高校前列。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类型齐全,数量位居河北省高校前列。学校先后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49门;有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
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教学团队。学校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7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69项,其中一等奖13项、二等奖31项。在教育部组织的2002-2004年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河北省有5个学科进入全国前十名,河北农业大学占有其中四个。科研实力强劲,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学校有河北省高校唯一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北方山区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基地、试验站),18个省级科研机构。科研工作坚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以高水平和实用型的科研成果为农业现代化服务。“十五”以来,承担国家“863”课题、“973”专题、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课题等各级各类项目2629项,鉴定科技成果293项,其中220多项达国际先进水平;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18项,其中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河北省省长特别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23项。科研项目获奖等级、数量和获奖率连续八年在全省高校名列前茅。以生命类学科为优势,农、理、工、文、法、经、管等多学科相结合,学科优势明显,新兴与传统学科交融。学校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农业部重点学科,1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4个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13个省级重点学科。学校拥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8个博士点、65个硕士点,79个本科专业,涵盖了农学、工学、管理学、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七大门类。其中农林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点是河北省第一个管理类博士点,会计与资产评估学科是财政部重点建设学科。学校建有建设部“北方村镇建设人才培训中心”、财政部“全国注册资产评估师培训基地”。办学特色鲜明,学风严谨朴实。在逾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校秉承“非实习不能得真谛,非试验不能探精微”的办学原则,坚持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重视实践教学,突出学生创新和技能培养,所开创的“太行山道路”办学模式享誉全国,办学特色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国务院和多部委的多次好评。办学一百多年来,数以十万计的河北农业大学毕业生在我国各条战线上为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成为院士、知名专家、技术骨干、企业家和领导干部。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与16所国外高校建立了学术交流和校际合作关系,2001年开始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的外国留学生。
与荷兰应用科技大学签订了学生交流和双学士学位项目的合作协议。学校通过“援外技术培训班”已培训发展中国家学员158名。河北农业大学是河北省唯一一所参加中国国际交流中心“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的高校,是全国第一批与Cisco公司签署办学协议的100所高校之一。学校从2000年以来连续五次被河北省委、省政府授予“河北省文明单位”;1998年,学校被中共中央组织部、宣传部、教育部党组授予“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普通高校”; 2001年,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2008年,学校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授予“第四届全国精神文明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招生咨询电话:0312-7528888、7521540学校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