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源市旅游业发展定位与对策分析
河源市旅游业发展定位与对策分析
李江帆 毕斗斗 余瑜 江波
一、河源市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近年来,河源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商旅旺市”的决策,以旅游业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使旅游业1995年起步以来保持良好发展态势。1999年以来,旅游业的年增长速度达30%以上。2001年,旅游业总收入已达8.32亿元。1995-2001年,全市三大产业比例由48.2︰24.4︰27.4演变为35.1︰28.0︰36.9。旅游业对第三产业快速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在新世纪,机遇与挑战并存。河源市旅游业面临着我国入世、旅游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全省旅游扶贫计划启动、交通环境全面改善、政府高度重视等一系列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周边地区旅游产品替代性强、旅游业开发与管理水平偏低等挑战。
(一)河源市旅游业面临的机遇
1.我国加入WTO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我国旅游业进入整体发展的新时期。开放的大环境将为我国旅游业带来大量的国外资金、技术、现代化管理方式。广东省一直走在全国改革的前沿,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先行区。珠三角有大量游资正在寻求好的发展项目,近年来港、澳、粤三地经济互动也吸引了很多海外资金看好广东省的投资环境。加入WTO后,越来越多的外国旅游企业将会进入广东旅游市场,以资金和技术输出的方式开展经营。在加剧广东旅游市场竞争的同时,也会对本土旅游企业产生明显的示范效应,有利于加快和建立符合国际规则的运行机制。这将为河源市旅游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旅游市场需求的高速增长为旅游业带来巨大的客源市场。假日旅游波及全国后,珠三角旅游发展迅猛,已成为国内最有实力、档次最高、规模最大的旅游客源输出区域之一。据调查,珠三角95%以上的市民有外出旅游的习惯。这与居民拥有较强的旅游消费能力是密不可分的。2001年广州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967元,居全国十大城市首位,恩格尔系数已降至42.6%。珠三角在国内已率先进入汽车消费时代。河源市正好处于珠三角自驾车休闲度假旅游最佳半径500公里范围内,有望成为珠三角短程旅游市场重要目的地之一。广东省近年来GDP年均增幅10%,为河源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潜在的客源市场。
3.全省全面启动旅游扶贫计划为旅游业提供良好的资金技术支持.从2002年开始,广东省每年拿出3000万元开展旅游扶贫,省旅游局将与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一起,采取政策扶贫、规划扶贫、信息扶贫、人才扶贫、传媒扶贫等多种形式推动山区旅游业的发展。河源市作为粤北贫困山区,资金与技术一直是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瓶颈。省旅游扶贫计划启动后,河源市旅游业将获得可靠的发展资金来源与技术支持。2002年11月,广东省旅游扶贫工作会议在河源市召开后,参加全省旅游扶贫工作会议的62家旅行社与14个旅游扶贫重点项目签订了240多个对子,河源市苏家围、东江画廊、万绿湖生态园景区共与 52个旅行社结成对口扶贫对子,成为结对子最多的一个市,这必将促进河源市旅游业在信息渠道建设、客源市场开拓、服务管理质量等方面水平的完善和提高。
4.交通状况大为改善,旅游综合接待能力明显提高。“九五”期间,河源市用于交通投资建设投资共3.04亿元,改造国道和省道147公里,县道231.8公里,河惠高速公路、河龙高速公路、粤赣高速公路和忠定线北段、紫河线改造等工程相继动工,使河源至广州的车程缩短至三个小时。铁路方面,作为京九入粤第一市,河源是全省铁路线最长的市,京九铁路和广梅汕铁路穿越全境,通车里程已达226公里。此外,河源的水运能力也较强,东江航运可达广州黄埔港。河源交通设施状况的改善,优化了投资环境、促进了山区资源的开发利用,使前来河源旅游的人逐年增多。为进一步增强景区的可进入性,河源市还兴修了从市区前往万绿湖、桂山、野趣沟、霍山、苏家围等主要景区的公路,改善了景区内路况,大大增强了旅游交通的便捷性。此外,在旅游接待设施方面,2001年以来增建了一批酒店宾馆,现已有星级宾馆共37家,床位近5000个,基本上能满足黄金周及一些大型会议的需要。随着旅游人数的增长,河源市的旅行社也从最初的两三家发展到十八家,接待能力明显增强。
5.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 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的建议》中首次把旅游业确定为第三产业中“积极发展”的新兴产业序列的第一位。199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将旅游业、房地产业、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明确和肯定了旅游产业的地位和关联作用。在此背景下,广东省旅游部门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广东省旅游业的发展有利的措施。2002年,为推动旅游区域结构和旅游产品结构的优化,广东省旅游局还决定打破区域界限、地理界限,进一步拓展广东东西两翼和山区腹地,集中力量开发粤东、粤西、粤北的山水和文化资源,这对于地处粤北山区的河源来说,无疑是发展旅游业的一大契机。河源市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和支持旅游业的发展,从战略高度将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来发展,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招商引资等方面努力为旅游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1999年,河源市委、市政府还提出了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目标,并将2000年确定为该市“旅游素质提高年”,把旅游业的发展又引导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河源市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1.周边地区旅游产品替代性增强,使河源市市场面临分流威胁。旅游业持续升温的态势及良好经济效益,使全省各地普遍重视培育自身旅游特色和优势,不同程度地加大了旅游业资源的开发力度。周边旅游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对河源旅游产品产生替代作用,使河源市旅游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根据广东省旅游业新的开发思路,“广东北部培育以韶关为中心的旅游区,完善山区的旅游联合体,将京广铁路沿线建成粤湘旅游走廊;广东东部培育成潮汕文化之旅,发挥梅州客家文化中心的作用,加快南澳岛的开发和建设。”从北部看,河源市不是区域旅游建设的重点,仅沾上了“完善山区的旅游联合体”的边。从东部看,梅州在客家文化中心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河源地区客家文化的独占性。此外,河源市重要旅游资源之一的南国恐龙生物化石, 与丹霞山南雄恐龙遗址存在着区域竞争。
2.旅游业总体发展水平偏低,产业优势不明显。河源市旅游业从1995年开发万绿湖起步后,发展迅速,成绩较大,但由于起步较晚、发展时间不长,整体发展水平仍偏低。河源市经济低水平偏,导致多年来人才外流的恶性循环。缺乏具有创新精神的旅游企业家和高素质的旅游管理和服务人才,制约了旅游业水平的提高。目前,河源的旅游开发观念还比较落后,尚未实现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产品优势和旅游产业优势转变,旅游资源开发、旅游经营管理、旅游行业管理、旅游服务设施与服务质量,与周边地区旅游同行业相比,都存在一定的差距,旅游业总体素质亟需进一步提高。
二、河源市旅游业的发展定位
河源市必须结合自身的开发条件及竞争对手的状况,认清优势与差距,进行合理客源市场定位、旅游产品定位、旅游产业定位,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对策。
(一)客源市场定位
根据河源旅游资源的现状,我们认为河源市旅游客源市场定位是:为以珠三角市场为基础,立足广东省、面向国内外旅游客源市场。河源市应注重吸引华南地区游客,同时有重点地发展海外旅游市场,尤其是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市场,以形成重点突出、渠道多元、增长稳定的客源市场格局。
1.启动市场(区域市场):以珠三角为基础的客源市场。珠三角经济实力雄厚,居民生活水平高、旅游需求量大,有较强的旅游休闲动机和可自由支配收入,市场潜力巨大,是河源市旅游业需要重点培育的核心市场。应面向这一消费群体,举办“休闲度假好去处”、“假日观光新亮点”等展示会,开发“一日游”、“两日游”等类型的假日旅游市场,使珠三角成为河源地区稳定的客源市场。
2.发展市场(区内市场):以广东省为基础,面向国内的旅游客源市场。近年来,“广东人游广东”的活动推动了广东省内短线旅游的发展,也拓展了省内旅游市场。河源旅游业可借此东风,以省内的热点热线带动本地旅游业发展。在此基础上,河源市还可以地域相近、资源相异、线路畅通等原则,将江西、湖南、福建作为中程市场,将国内其它地区作为远程市场进行开发。开拓与接待的重点为节假日旅游人群、会议群体、疗养群体。
3.拓展市场(海外市场):以日本、韩国和东南亚为重点的国外旅游市场。目前河源市海外旅游客源廖若晨星,海外市场尚未形成。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前来广东考察和工作的外国人将不断增多。河源市必须重视这一市场的开发。诗词文化对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国家的影响较大。苏家围景区,可以以其深厚文化积淀的吸引此部分客源市场。河源市可坚持地域相近,主要客源国、文化历史联系、友好关系的原则,开展入境旅游宣传促销,使海外旅游者认识与了解河源的旅游文化内涵。开拓与接待的重点为:海外青年修学旅游者、海外商务旅游者。
(二)旅游产品定位
根据河源市的生态环境与历史文化积淀,可以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产品、文化旅游产品、度假旅游产品,形成以万绿湖生态旅游,苏家围文化旅游为品为品牌的多元化产品体系。
1.生态旅游产品。生态旅游倡导可持续发展原则,它是在全球环境保护运动盛行、消费环境保护意识日益增强和绿色消费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背景下,从传统的自然旅游的基础上萌发并发展成一种消费潮流的旅游形式。河源市旅游业开始就打起了生态旅游的旗帜。经过八年的精心培育和打造,其生态环保旅游已成为广东省旅游业的一个亮点,“绿色河源”的旅游形象已得到广大游客的认可,以万绿湖为主要品牌的生态旅游也有了较高的知名度。河源市以这一思想指导桂山、霍山等景区的开发,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今后应坚持开发受大众欢迎的生态旅游产品、推行绿色经营和管理,继续打造生态旅游品牌,坚持走生态之路。
2.文化旅游产品。河源市拥有许多珍贵的人文旅游资源,如广东文化名城——佗城,孙中山入粤第一代祖居紫金孙屋排、苏家围等,具有开发文化旅游产品的资源优势。在开发文化旅游产品的过程中,要突出历史内涵,注重营造文化氛围,使旅游者可以在旅游中吸取历史文化中的精华,同时也能对传统的历史文化进行现代意识的思考,做到寓学于游。在开发文化产品时,还要针对旅游者历史文化需求,强调精神文化享受,引发旅游者的兴趣与共鸣,注重个性文化特色,突出历史文化形象,避免现代的改造倾向。现代旅游产品给予消费者的不仅仅是旅游服务,而且是突破传统形态上的更丰富的精神享受。苏家围开展历史文化旅游就富有特色,它在苏东城后裔居地,通过挖掘村庄浓郁的客家文化和客家风情,开辟了全国首创的客家乡村性别文化展、历史标语文化展和客家风俗趣味表演等项目,被誉为“南中国画里的客家乡村”。其开发成功为其它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只有在文化内涵的深度与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下工夫,做文章,才能创造出具有新意的精品名牌。
3.度假旅游产品。度假旅游由于适应消费领域的精神主体化、行为个性化、需求高层次化的趋向,因而被誉为世界上经久不衰的旅游方式。目前,度假旅游不仅占据了国际旅游20%的常年份额,而且已经成为
旅游业向纵深发展的标志。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渴望回归自然,休闲度假的旅游需求也在不断增长。2001年6月,国家旅游局召开了环城市度假带工作会议,指出环城市度假旅游产品的开发,是都市旅游的外围支撑与有效延伸。河源市正好处于以广州为中心200公里为半径的范围内,具备开发环城市度假旅游的有力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十分有利于绿色休闲度假产品的开发。旅游者来到河源进行回归自然、休闲度假之旅,获得的将会是心旷神怡的享受。
(三)旅游产业定位
为了促进河源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河源市向旅游强市的迈进,必须明确河源市未来近二十年旅游业发展的产业定位,以指导全市旅游产业的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
笔者主持完成的“广东旅游产业的定位分析”课题成果显示,广东旅游产业有可能成为广东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河源市来说,旅游业也能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从产业关联来看,河源旅游业是产业关联很强,对国民经济有强大辐射和波及作用,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部门发展的产业。旅游业将沿着三条线路对国民经济产生波及:一是逆向波及线路,沿着旅游业→生产旅游业中间产品的先行产业→这先行产业的先行产业的线路,向其先行产业的发展逆向波及;二是顺向波及线路。旅游业的发展,会沿着旅游业→以旅游服务为中间产品的后续产业→这些后续产业的后续产业的线路产生顺向波及;三是间接波及,旅游业的发展会沿着旅游业→与旅游业具有消费互补性的产业→这些互补产业的先行产业和后续产业的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产业的线路,对国民经济产生波及。广东旅游业增加1万元增加值,能推动国内生产总值相应增加
4.44万元,狭义旅游业增加值增长10个百分点, 可带动广东GDP增长0.8个百分点。旅游业每消费1万元,可带动GDP增长2.2万元,能带动2人就业。旅游业1个就业岗位,可带动三大产业6.12个人就业,其中与狭义旅游业相关的3.12人 ,与交通业相关的1.07人,与邮电通讯相关的0.04人,与饮食业相关的0.51人,与商业相关的0.38人,与农业相关的0.37人,与工业相关的0.67人。可以预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将进一步增大。可以预见,旅游业在河源市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将会进一步增大。
基于旅游业产业定位,河源市可以制定阶段性的概念目标:
1.近期:奠定旅游发展基础,初步形成新兴产业。在“十五”期间,加大资源开发力度,完善旅游基础设施,通过打造万绿湖、苏家围、野趣沟、恐龙博物馆等拳头旅游产品,继续深化河源“秀丽的山水画卷、淳朴的客家风情、南国的恐龙故乡,独特的生态旅游”的旅游内涵,努力提高全市旅游业的综合接待能力及知名度。在“十五”末期,初步奠定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并确立旅游业在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新兴产业的地位。
2.中期:初步建成旅游强市,形成旅游竞争优势。2005-2015年,努力优化旅游产品体系,加强与省内各市与华南地区的区域合作,通过旅游六大要素的优化配置,使旅游业形成产业竞争优势。到2015年,初步建成旅游设完善、旅游产业结构合理、旅游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达到较高水平的旅游城市。
3.远期:基本形成旅游强市,成为粤北重要旅游目的地。2015-2020年,切实增强旅游业的综合竞争力,进一步调整旅游产业结构,合理配置旅游业的六大要素。实现旅游产品的多样化和精品化。建立旅游教育和培训体系,使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到2020年,基本建成旅游强市,并成为粤北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三、河源市旅游业的发展对策
1.在政府主导下建立完善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旅游产业是一个产业群体,涉及许多行业与部门,需要政府进行综合管理与协调。在政府主导下建立
完善旅游产业政策体系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政策的核心,也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条重要成功经验。为了确保旅游业成为河源市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需要建立完善的旅游产业政策体系,并将旅游业的发展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政府议事日程,制定旅游业产业发展规划。应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市场行为,努力完善投资政策、金融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土地政策、产业区域发展政策等系列保障体系,优化旅游环境。
2.加速旅游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培植旅游产业竞争力
必须看到,目前河源市旅游资源优势只是相对的区域优势,旅游产业竞争力远未形成。旅游业竞争演进一般规律是:第一阶段为旅游资源竞争阶段,要素成本的高低显得特别重要;第二阶段为旅游产销竞争阶段,产品的生产和营销能力、品牌营销手段以及资金融通成为关键;第三阶段为整体实力竞争阶段,资金实力、资本经营、企业制度、产权运作具有战略意义;第四阶段为创新竞争阶段,研究与开发、人才竞争是竞争力的源泉。河源市现在正处于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阶段。必须以提升旅游竞争力为核心,注重生产要素、市场需求、相关及辅助产业、企业经营战略、结构及竞争方式、机遇及政府行为六个方面因素的组合和互动,将资源优势提升为产业竞争优势。
3.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实施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
旅游业发展有赖于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河源市旅游业的发展以生态旅游为特色,因此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注重保护各景区的水体环境质量、大气环境质量、声学环境质量、生物多样性环境质量。对于少数环境非常脆弱、敏感的地区实行封闭式的保护管理。另一方面,文化旅游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必须重视对历史文化景观、文物古迹的保护和修缮工作,同时加强对工作人员和旅游者的教育和宣传。
4.发挥资源优势互补,开发互补性旅游产品
河源市各旅游景点要正确地认识区域的整体特色和各地资源的优势特点,进行资源重组和优化配置,深度开发旅游产品。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中,必须考虑区域内旅游景点的配合,注重从河源市旅游业共同发展的角度对旅游线路进行整体设计,对旅游产品进行组合搭配,形成互补性的旅游产品,避免近距离内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此外,河源市旅游产品的季节性也十分明显,可以通过一些节庆活动来弥补此缺陷。
5.拓宽旅游融资渠道,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
要进一步鼓励和吸引社会各方面对旅游业的投入,采取国家、地方、集体、部门、个人“五个一起上”的方针,坚持投资主体多元化,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不断拓宽融资渠道,逐步形成旅游产业投入产出的良性机制。河源市旅游业还可以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如旅游企业上市发行股票,发行债券筹集资金,通过项目融资。其中,项目融资的方式对于河源市最为切实可行。2001年在香港举行的广东经济贸易洽谈会中,广东旅游招商团推荐的100多个旅游热点,招商项目。总招商金额超过50亿美金。河源市今后进行景区建设可以采取这一方式。
6.加快组建旅游集团,壮大旅游企业规模与实力
从国内外旅游发展趋势来看,集团化经营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河源市缺乏具有竞争力的旅游龙头企业。入世后,面临中外旅游业联合夹击,河源市旅游企业必须加快改制改革进展,打破条块割据,组建大型集团。河源市旅游业可以组建紧密型的旅游企业联盟,将连锁加盟企业,相关行业企业与核心企业有有机联系起来,组建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集团公司,实现“品牌一条龙,资源共分享”,这样就可以加强有序竞争,防止无谓内耗,确保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展开集约经营,创造规模效益,实现共赢和旅游业跨越式发展。
7.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全方位进行目的地市场营销推广
河源市旅游业应充分利用有影响,有实力的宣传媒体,制作河源旅游专题,出版各类旅游宣传品,详细全面地宣传地方旅游资源、旅游形象、特色旅游产品。在旅游促销内容上,要注重突出旅游形象和旅游品牌;在旅游促销方式上,要多走联合促销的道路;在旅游促销渠道上,要着眼影视新闻媒体,形成完整鲜明的形象;在旅游促销手段上,要加强电子商务等现代手段的运用。针对省内和周边市场,河源市要有计划地开展旅游大篷车促销活动。河源市还应积极配合国家及广东省的大型旅游节庆活动、促销展览活动和一些经营性评比等活动,大力推销各类旅游产品。
8.加紧旅游人力资源开发,提高旅游产业从业人员素质
在21世纪,旅游业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河源市旅游业要在广东省旅游业竞争中处于优势,必须建立和健全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机制,提高旅游业人员的思想业务素质和整体素质。为此,必须加强旅游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建设,建立和健全旅游产业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机制,采用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外派培训等方式提高旅游经营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服务人员的服务技能。同时,还应采取优惠政策引起一批中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提高各景区开发与经营管理水平。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李江帆:教授、博导,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毕斗斗 博士生;余瑜、江波:硕士生)
第二篇:衡阳市旅游业发展的定位分析(精选)
衡阳市旅游业发展的定位分析
发布时间:2011-8-
3信息来源:《集团经济研究》
作者:李运祥 陈国生 转贴自:湖南社会学网
一、衡阳市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1、产业规模迅速扩大。衡阳旅游业发展速度加快, 呈现出旅游设施日益完善, 旅游环境不断优化, 旅游结构逐步改善, 旅游品牌显著提升, 旅游效益大幅提升等五大特点。全市现有旅游星级饭店31家, 其中四星级4家,三星级4家, 二星级23家, 还有5家五星级在建。全市有旅行社35家, 其中国际旅行社1家, 国内社34家。旅游区点由3处增加到了18处, 旅游从业人员近10万人。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格局己见雏形。
2、旅游市场活跃有序。根据国家“大力发展入境旅游, 积极发展国内旅游, 适当发展出境旅游”的指导方针,全市加大市场促销和市场整顿力度,使入境国内两大旅游市场活跃有序发展。2005年, 全市接待国内游客535.3万人次, 比上年增长9.0%, 国内旅游收入25.38亿元人民币, 增长12.0%。接待境外游客26.9万人次, 其中外国人3.1万人次, 增加29.0%, 创汇2668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7476万元), 增长12.0%。旅游总人数达562.6人次, 旅游总收入27.13亿元,占全市GDP的4.59%(2001年占GDP的4.69%, 2004年占GDP的5.6%)。
3、旅游产品结构调整与优化初见成效。旅游业的核心是旅游产品, 旅游产品结构是指旅游产品的品种、规格和档次及其之间的比例关系。以“东南亚大靠山, 粤港澳休闲地”著称的衡阳在强化观光型旅游产品的主导地位,不断提高文化旅游、生态旅游、节会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等旅游产品比重的同时, 不断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 特别是城市休闲旅游产品, 而衡阳正好拥有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 因此, 衡阳不仅要围绕湘江、蒸水和耒水做好天然水的文章, 更重要的是要做湖湘文化的水文章。利用三水资源把衡阳的名胜古迹连贯起来,使它们始终不脱离“湖湘文化”这个大主题, 借此突出衡阳休闲旅游的特色,从而克服了过去以观光旅游产品为主和在包装上以全包价旅游产品居多的被动局面。
4、旅游景区、景点建设力度不断加大。衡阳旅游资源丰富, 中华五岳之一的南岳衡山连绵72峰, 逶迤八百里,近50名峰处于衡阳市域, 其核心景区是全国首批重点名胜风景区、国家5A 级旅游景区和中国旅游知名品牌, 现已列入世界自然和历史遗产名录候选名单。岣嵝峰国家森林公园及岐山省级森林公园风光秀丽, 人文渊深, 让人留连忘返;千古之迷的“天下第一碑”——禹王碑, 其上的蝌蚪文早于甲骨文, 被称为人类一大文字奇观, 至今无人能解。宋代我国四大书院之一的石鼓书院的读书声千年不断, 更彰显了衡阳深厚的文化积淀;王船山故居、蔡伦纪念园、夏明翰故居, 罗荣桓元帅故居, 一代女魂唐群英故居, 中国最早的农民银行——柴桑洲苏维埃人民银行等著名旅游景点见证了衡阳名人辈出和作为革命热土的风雨历程。拥有几百种鸟类, 十多万羽鸟的衡南江口鸟洲更是中国最大的鸟岛之一, 群鸟归巢, 遮天蔽日, 尉为壮观, 构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画卷。鬼斧神工、奇妙动人的生态石林奇观“中国印山”和神奇魄丽的锡岩仙洞令人耳目一新, 由衷感叹造物主的神奇和对这方热土的厚爱;惊险刺激的西江漂流和静谥迷人的白鹭湖休闲度假村让人体会动与静的无穷乐趣。
二、衡阳市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1、三大优势
(1)名山优势: 有秀冠五岳、闻名遐逐的国家级5A风景名胜区和宗教胜地南岳衡山。南岳衡山的自然景观秀冠五岳, 人文景观自古就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宗教、文化活动中心, 尤其是佛教远传朝鲜、日本和东南亚, 抗日战争期间一度是军事指挥中枢和抗战文化运动中心。
(2)名城优势: 有具有“雁城”(“万里衡阳雁, 寻常到此回”)之称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衡阳及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古迹。衡阳古城是湖南省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 抗日战争期间一度发展成为国民党统辖区的第二大工商业城市和第三大金融中心, 有“抗战纪念城”称号;现代衡阳, 又是著名的工商业城市和交通枢纽。名山、名城都是具有吸引力的国际向性、全国向性的高品位旅游资源。
(3)交通优势: 具有较为优越的区位和对外交通条件优势。湖南省的东部地带尤其是“湘江——京广经济走廊”, 是省内经济总量最大、人口最集中、城镇最密集、科技教育实力最雄厚的地方, 也是全国现代旅游中心地带区域, 衡阳便位于其中心部位——湖南省经济核心区“长株潭金三角”的南侧、“衡永郴银三角”的顶端。从全国看, 衡阳市靠近广东、福建等沿海发达地区;位于“大广州”“大武汉”“大桂林”等经济圈的交叉辐射和吸引地带,并有京广、湘桂铁路、107、106、322 等公路国道, 京珠、衡昆等高速公路, 最近几年衡阳的交通发展非常迅速, 不但是全国重要的公路主枢纽城市, 同时也是全省最大的铁路枢纽城市, 已建有京广, 湘桂铁路, 正在增建的衡茶吉铁路是连接京广建和京九线间的重要干线铁路, 湘桂复线改造后将直通向越南首都河内, 另有怀邵衡铁路即将开建, 衡炎高速公路, 衡大高速公路、邵衡高速公路、潭衡西高速公路、衡昆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和武广高速铁路等均从此经过。显然衡阳是湘南地区的最大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同时也是京广铁路上最大的非省会城市, 区位和交通条件相当优越, 为衡阳区域旅游的可进入性和门槛客量创造了条件。
2、三大劣势
(1)格局劣势: 在全省“十一五”旅游业发展格局中所占据的地位越来越下降。根据湖南省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全省重点新建100个国家标准等级旅游区(点)我市只有蔡伦故居、罗荣恒故居、天堂山、石鼓书院, 全省重点建设的93 个旅游产品我市只有历史文化方面南岳衡山、耒阳蔡伦故里和特色漂流方面的常宁天堂河。而在湖南省的“十五”旅游业发展计划中, 衡阳被列为“十五”期间全省需要重点建设的六大城市之一, 南岳区、衡东县、衡山县被列为全省要加快建设的四十个县(市、区);南岳衡山被列为全省要形成的十个世界级重点旅游区之一, 蔡伦故居被列为全省要形成的二十个国家级重点旅游区之一;江口鸟洲被列为全省“十大”重点生态旅游资源项目之一;长沙——南岳——郴州等宗教文化与湘南风光游, 被列为“十五”期间全省需要不断提高的四条精品旅游线路之一;炎帝陵——大源渡——南岳, 被列为“十五”期间全省需要大力培育的四条新的旅游热线之一;桂林——永州——南岳, 被列为全省需要努力开拓的跨省旅游通道之一。
(2)品牌景区景点太少。旅游资源总量多, 但高品位的较少。除南岳衡山外, 其余均缺少个性, 容易被周边景点(张家界、桂林、山等)所替代。衡阳旅游现状发展不平衡: 景点分布散, 景点发展不平衡, 除像南岳类似的著名景点外, 其他的景区基本上没有足够知名度, 而且良莠不齐较为严重,南岳一枝独秀的情况较为突出, 没有发挥出其龙头带动作用。
(3)旅游资源相对分散, 设施制约。衡阳市旅游资源相对分散呈点状分布的较多, 不便于景区组合上形成规模, 使得景点建设不平衡, 配套跟不上, 或是完全跟不上, 最后导致资源的浪费, 资金的流失, 应有的效益没有达到, 这是衡阳旅游面临又一大难题。目前衡阳城区的景点和衡阳县岣嵝峰、耒阳蔡伦纪念园、常宁中国印山等景点, 总的来说虽然以湖湘文化景点和载体较多, 但仍存在散、小、新等不足, 容量小, 对游客形不成震撼力。
在成功的背后, 我们要善于发现不足, 及时发现, 及时修正。衡阳旅游也正处在这样的情况之下, 使旅游产业成为永续产业就要正视这些不足之处, 迎难而上, 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使之真正成为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
三、旅游发展总体定位
1、区域定位: 南方重要的区域性优秀旅游中心城市。衡阳为湖南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抗日战争时期一度成为国民党统辖区的第二大工商业城市和第三大金融中心。衡阳以南岳衡山独秀于五岳, 衡山在国内外名山中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衡阳历来以交通枢纽著称, 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 纵贯市域南北;湘桂铁路、衡昆高速公路、322国道, 使衡阳成为通往西南地区的门户;东面往北经株洲由湘赣、浙赣铁路可通往华东地区;即将动工的南岳至炎帝陵至井冈山的高速公路, 在建的武汉至广州高速列车专用线衡阳至广州段, 都使衡阳在南方地区的区域位置日显重要。加之南岳衡山等著名旅游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以及衡阳市其他相关旅游景区(点)如衡东洣水风光带、常宁天堂山漂流、塔山瑶族、蔡伦故里、王船山故里、石鼓书院等景区的开发, 衡阳完全有可能成为南方重要的区域性优秀旅游中心城市。
2、产业定位: 衡阳市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衡阳市委、市政府长期以来重视旅游业的发展, 1998年以来一直以“旅游旺市”作为衡阳市经济发展的战略,近三年来全市旅游总收入都接近全市GDP 的6%。随着国际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和国内旅游业近年来表现出的明显强势, 旅游业无疑可以成为衡阳市的柱产业。
3、功能定位: 南方地区宗教旅游圣地和湘南地区休闲度假胜地。从旅游接待的主体功能来讲, 衡阳市旅游业主要应发挥南岳山的宗教文化功能、衡阳古城的历史文化功能和名山胜水的生态休闲功能。从大范围而言,本旅游区以发挥宗教旅游功能为主体;从小范围尤其是从市域本身而言,休闲度假旅游为其主要能, 而且从宋代开始, 南岳即被封为“寿岳”, 休闲养生、健康长寿历来是南岳衡山的长处,可以说“ 天下寿岳”是衡阳的主体定位。所以, 从功能定位而言, 衡阳市应该是南方地区无法替代的宗教旅游圣地和全国性的以休闲养生为主的休闲度假胜地。
4、客源市场定位: 华南地区重要的观光旅游地, 粤港澳及东南亚地区重要的宗教文化与生态旅游胜地。这是由衡阳市本身的资源特点、区位特点及市场需求等方面原因决定的。从市场的角度而言, 衡阳市最有卖点的旅游资源, 一是南岳宗教文化(域外、尤其是省外游客为主), 二是衡阳历史文化名城和名人(域外、省外游客为主), 三是生态旅游、探险旅游及瑶族风情(域内、省内游客为主)。从区位而言, 衡阳市南面的广东及港澳市场对上述第一、第三类旅游资源感兴趣, 特别是对第一类南岳宗教文化旅游形成的旅游线路产品尤感兴趣。多年来的客源地域组成己充分表明了这一点。同时, 南岳衡山以其在南方的颇高知名度成为周边地区宗教文化与朝圣的胜地。生态旅游、探险旅游及少数民族风情游是近年来国内外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向, 作为此方面旅游资源较有特色的衡阳市来说,应做好促销宣传, 进一步拓展市场,完全能成为南方地区重要的观光旅游地, 尤其成为粤港澳及东南亚地区重要的宗教文化与生态旅游胜地。
作者单位: 李运祥,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陈国生,湖南衡阳工学院旅游规划研究所。
第三篇:南宁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南宁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一、旅游业发展现状
旅游业作为南宁市支柱性产业的基本情况。南宁市的主导产业是第三产业,其中又以旅游业所占比重最大。自2001年以来,旅游业逐渐成为了南宁市新兴的支柱性业。并且,南宁市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城市,其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区位优势、地缘优势很明显。此外,它的政治环境、经济资源、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也都有明显的优势。环境方面,南宁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年均气温 20 多度,属于比较温暖的城市,此外南宁的绿化覆盖率达 38.78%,因此被誉为绿城,因此南宁市也有一个城市旅游形象定位是“绿城南宁”。客源市场方面,国内客源市场来源广,并且游客人数也逐年上升。港澳台到南宁的游客一直以台湾居多,依次是香港,澳门市场还是属于起步阶段。国际客源市场方面,从来南宁过夜的外国游客数量统计情况来看,近几年都是东盟国家人数居多。随着东盟博览会的知名度与国际影响力提高,南宁的国家客源市场会进一步扩大。但是,南宁旅游在一些方面也存在着先天不足——产品单
一、特色不浓、缺乏精品,既没有闻名海内外的山水风光,也没有世界级的文化遗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城市旅游形象定位不够明确。南宁市一直是有自己的城市形象定位的,并且是每一个市民都能张口即来的“绿城南宁”“民歌节”“东盟国际博览会”。但是正如所列出的,这些形象是深刻每一位南宁市民没错,但是更为严格的说它们只能算是贴在南宁身上的几大标签。然而它们尚未整合到一次形成一个更强大的城市定位,因此也削弱了城市形象的推广能力。如果仅仅这样散开去推广南宁,那么客源市场接受的城市信息往往是片面的。多数游客不知道南宁除了有博览会、艺术节外还有很多优秀的旅游资源。
(二)旅游市场结构不合理。这是
(一)引发而来的后果之一。来南宁旅游的游客中,有很大部分是冲着东盟国际博览会或者三月三民歌艺术节而来。因此在这两个节假日内就会产生游客爆满的现象。过了这段时间后就会有明显的“人去楼空”现象,酒店住宿率明显下降。为了迎接游客高峰期而建设的很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也会闲置,造成浪费。
(三)景区众多但不形成合力,宣传力度不强。南宁市虽然景区众多,但是未形成合力。各景区都是独立经营核算,单打独斗。以至于内部景区非但没有形成合力,反倒是宣传内容有很多雷同,形成竞争。大多数景区没有稳定客源,只有青秀山、动物园等少数景点有稳定客源。此外,南宁市对城市旅游重视不够,缺乏强烈的市场开拓意识。因此对外旅游宣传的重视还不是很强。近几年宣传量上升了,但是宣传效果也没有很理想。
(四)旅游景区同质化严重,开发缺乏特色,缺少精品旅游。正如现如今很多地区都面临的景区同质化问题一样,南宁也存在着很多景区的雷同、同质化严重等问题。旅游景点缺乏深层次开发,表面化严重。为了追求利益很多景区都追求一些快速获得收入的活动或者项目,旅游景区缺少可大力推广的精品游产品。
(五)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属于综合性很强的产业,对于交通,住宿,银行,饭店等基础设施要求能够满足旅游业的发展需要,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支撑。南宁的旅游业发展速度随着东盟博览会的永久落户日益加快,然而南宁目前的基础设施还不完善,达不到一个国际性的旅游城市的标准。
三、结合人文地理学而提出的对策建议
(一)在人文地理学课堂中有一章节讲的是“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我想其实这是很有用的一个提升城市的旅游业发展的方面。一个城市的旅游发展更应该是自内而外深层次的开发,并且从素质等方面的整体提升。并且,我们应该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充分认识到语言作为一种资源的价值。
1、净化南宁市周边的语言环境。语言环境是旅游环境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旅游宣传的一个重要窗口,它体现着一个景区、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和文明素养。因此,将南宁市周边的语言净化将会对南宁市整体的旅游形象有一个大提升。居民整体素质高了,也能增加游客回头率。
2、强化旅游宣传语言中的人文关怀。由于南宁市没有什么世界级资源或者顶级资源,就必须更加从细处入手,体现人文关怀,增加城市魅力。以创造另一方面的魅力补上资源弱势。因此,在宣传语或者相关警示语的设计中,应当使宣传语人文化、新颖化、减少口号式,说教式的宣传语,给游客行程一个南宁市温馨、和谐的城市旅游形象。
3、美化宣传标牌。这也是为了使游客形成一种知觉感受。宣传标牌注意感情色彩的使用、背景色,语言的朗朗上口等。充分利用语言方面能给南宁带来的旅游特色。
4、语言是无形的文化要素。南宁市其实是一个多语言的城市。壮语、客家语、白话。尤其是白话,其实大体上与粤语类似。但是所有人都知道粤语,所以那宁也可以充分发挥好这些特色与优势
(二)在人口、人种、民族一章中介绍了民俗文化与民俗环境等。广西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南宁是广西的首府,拥有者浓厚的壮族文化历史与富有特色的壮族民居与灿烂的壮族艺术如大型艺术节——三月三民歌节(大地飞歌/歌圩节)等。南宁可以将各地景点与此活动联系起来,开展深度旅游项目,延长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民歌节的影响时间。这不仅带动景区发展,同时进一步推广了艺术节本身。
(三)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一章中就首先讲了环境知觉、环境认知对旅游者的影响。环境知觉是人们在环境外观感觉的基础上对地理环境的整体认识和综合理解。所以这个环节也是影响旅游者去南宁旅游决策形成的关键部分。所以必须从宣传、城市形象推广、促销等方面做好相应工作。
1、创新旅游营销手段。抓住民族特色,挖掘民俗节庆的亮点,与会展民歌节东盟博览会相结合,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会展旅游、商务旅游、节庆旅游、体育旅游等。加大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及东盟博览会的营销力度,充分利用媒体,特别是网络平台。例如微博营销。在全国及国际上的旅游宣传手段要根据地方特色采取不同的营销方案。
2、扩大宣传力度、丰富宣传手段。宣传促销南宁市“中国绿城、壮乡歌海、会展之城、旅游胜地、美食天堂”的旅游形象,尤其要重点宣传南宁“旅游胜地”、“旅游目的地” 形象,不断提高南宁市各旅游景点的上镜率和见报率。
3、规范旅游市场。从政策、规则上面入手规范南宁旅游市场的秩序从而提高整个旅游业的整体形象。成立旅游市场联合执法工作小组,形成大联合、大协作的大旅游监管工作格局。严厉查处强买强卖、尾追兜售。价格欺诈、诱迫购物、无证经营、乱摆摊点、缺斤少两、欺客宰客等违法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净化市场交易环境。
(四)旅游业发展要依托旅游资源。所以在旅游景区的打造方面,南宁市必定要下更大的功夫,改变缺少精品游、缺乏强有力自然资源、景区未形成合力等现状问题。
1、合理建设精品景点和组织精品线路。南宁市资源好、聘问较高的资源还是有的,只不过缺乏足够的管理或者管理理念落后才导致没有得到很好地发展。在这方面政府应该做好主导地位,不仅要加强建设监管和督促,还应加大旅游景区景点建设投入的力度,鼓励各景区景点创A工程等。此外还可以给予适当的资金扶持或者出资鼓励景区企业。加紧旅游精品线路建设,选择若干个有一定知名度、旅游基础较好的景点串为精品线路。通过精品景点和精品线路的建设来形成特色明显的旅游景点,带动整体旅游景点和线路的发展。
2、整合和推介南宁市旅游资源。南宁市各级领导应高度重视把对旅游业的整合和推介作为当前中心工作来,大力开拓国内外客源市场。
3、通过一些政策加深市民对景区发展的支持。如可结合平时的节假日和带薪休假时间鼓动和组织市民分期分批前往全市各景区景点游览,鼓励市民自行安排时间前往游览;有关景区景点可采取本市居民凭身份证到各景区景点游览时给予一定幅度门票优惠或购买各景区景点联票给予优惠等办法,鼓励市民到全市各景区景点旅游观光。
4、注重发展南宁当地的美食旅游。作为一名吃货自认为南宁的美食还是很多的。像著名小吃街就有中山路、农院路、步行街等。应该放更远的眼光把它们宣传出省外,以美食为切入点形成一种新的旅游吸引力也是很不错的。像是本人最爱吃的的“酸嘢”也只有南宁这么一个亚热带城市才有,可以大大推广。
第四篇:临沂市红色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临沂市红色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
济南大学学年论文
临沂市红色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 要
临沂市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沂蒙山革命根据地留下了大批革命战争遗址、遗迹和革命历史纪念地,红色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且相对比较密集,为红色旅游文化产品的开发,市场空间的开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缺乏认识、经济发展不充分等原因,临沂市红色旅游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只着眼于当前利益没有立足于长远发展。
关键词:临沂市; 红色旅游 ;发展现状 ;对策分析
临沂市作为曾经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巨大牺牲和贡献的革命老区,拥有众多的革命纪念地和革命政权建设纪念地。如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大青山革命烈士陵园等,这些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是开辟红色旅游热线,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财富。
二、临沂市红色旅游资源赋存介绍
临沂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光荣的革命历史,红色旅游资源多样,分布广泛,内涵丰富,被旅游专家誉为“两战圣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中国现代史上,沂蒙老区与井冈山、延安、太行山、大别山齐名,是全国五大著名的革命老区。临沂的红色旅游资源,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
(一)以八路军 115 师、新四军、华东野战军转战路线为主线的革命历史遗迹。包括党政军机关旧址、战场遗址、伟人足迹和红色纪念建筑。主要有:
1.以夏蔚镇王庄为中心的沂水红色旅游区域。
2.以马牧池为中心的沂南红色旅游区域。3.以大店镇为中心的莒南红色旅游区域。.以河东区九曲镇新四军军部旧址和华东革命烈士陵园为主体的临沂市内红色旅游区。
济南大学学年论文
5.蒙山红色旅游区。6.孟良崮战役遗址。.以在青山战斗遗址为主体的费县红色旅游区。
(二).以沂蒙精神为主线的红色文化遗产。
沂蒙革命老区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红色文化遗产,体现在革命战争年代涌现的英雄人物、英雄事迹纪念地以及红色歌曲、红色文学、红色影视等文艺作品及其题材等诸多方面。
(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的一批红色典型。
建国后,沂蒙人民继续发挥沂蒙精神,艰苦奋斗,创造了新的奇迹,先后有厉家寨、王家坊前、高家柳沟三个单位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批示表扬,其中以 1957 年 10 月 7 日作出的“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批示最为著名。这三处地方,现在也都建立了毛主席批示纪念馆,而且经济发展情况都不错,也属于红色旅游资源的范畴。
三、当前临沂市红色旅游发展状况分析
(一)在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显着的成绩。
早在2004年,临沂市就已启动了红色旅游发展战略,并做了大量工作。时至今日临沂市在红色旅游方面已取得了亮眼的成绩。
首先,逐步开发了一大批富有教育和革命纪念意义的优秀红色旅游景区。从2004年确立了在沂蒙山区高标准的建设好一批红色旅游区,打造出一批在国内具有震撼力的红色旅游精品,把临沂市建成红色旅游强市的发展目标以来,在山东省政府和临沂市政府的共同努力下,老区已经开发和正在开发了一大批红色旅游区。
其次,红色旅游品牌已叫响全国,旅游业成为沂蒙山区的一大特色经济。
第三,“开发一方红土,致富一方百姓”,红色旅游的发展已经成为推动临沂市旅游业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临沂市红色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
2.开发资金缺乏。
济南大学学年论文
3.旅游业发展滞后。
4.各红色旅游景点发展不平衡。
5.红色旅游活动形式较单
一、死板,吸引力不足。
6.景区配套设施不够完善。
7.红色旅游产品在全市旅游产品体系中仍属于:“跟着角色”而不是“领跑产品”。8.尚未形成区域联合的工作机制。
(三)关于临沂市红色旅游业发展的一些对策建议
1.进一步扩大红色旅游的综合效益,注重整体有效规划。
发展红色旅游应当注重综合效益,把政治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地结合,使红色旅游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从而促进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走上一条良性循环的路子。2.提高认识水平,加强开发管理。
在开发过程中特别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只有地方领导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本地区的红色旅游发展才能切实按照国家重点红色旅游区的发展目标,做好旅游线路规划,打造本区鲜明的红色旅游的主题形象.3.深挖资源潜力,加大宣传力度。
抢救革命战争年代产生的历史文物,深挖红色旅游资源潜力,并大力宣传,让人们充分认识到沂蒙山区红色旅游的价值是搞好沂蒙山区红色旅游的关键。4.广泛争取资金,搞好旅游开发。
发展红色旅游,包括旅游资源的挖掘、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维护,旅游活动的组织、管理等工作都需要大量资金。5.科学合理规划,促进资源整合。
临沂市搞红色旅游不能只是跟在其它革命老区后面学习,而应该在资源开发的起点上就突出旅游产品的特色,增强吸引力。沂蒙山区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革命遗迹、山东民俗、生态旅游等多种旅游资源、兼备,所以在红色旅游发展中应兼顾传统旅游业发展,在旅游规划中将各种旅游相结合,促进旅游资源的整合,突出“绿色沂蒙”一自然风光游、“红色风情”一革命圣地游、“文韬武略”一文化怀古游3 大主题,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将红色旅游做成临沂市的一大特色产业。
6.加强红色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对红色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在交通、餐饮、住宿及其它各项配套服务中凸显优势,在方便游客的同时,吸引更多游客的到来,促进红色旅
济南大学学年论文
游的发展,也带动革命老区和红色旅游区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7.搞好职工培训,提升旅游品位。
临沂市发展红色旅游除了要加大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外,还要注重旅游服务,以提高旅游品位.8.与民俗旅游、健身旅游、劳动休闲旅游相结合,扩大“红色旅游”的活动内容。
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生产活动,吸引旅游者参与其中,加深游客的印象和受教育的效果。
结 论
红色旅游是反映中华民族革命英烈们为保护民族、振兴中华而戮力同心、同仇敌忾的团结奋斗精神,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与民俗文化、共产党人的光辉业绩与革命精神,生动地融入了国人的思想意识形态。发展“是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经济工程”,“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重要举措,是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新形势下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一个好形式,是一件利党利国利民的实事好事”。
在红色旅游业的发展道路上,临沂市要立足于长远发展、坚持科学发展,吸取其他各地的经验教训并结合临沂市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实际情况,打造“沂蒙” 品牌,促进临沂市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走上一条良性循环的路子,保持其持久的生命力,从而推动临沂市旅游业及经济的发展。
济南大学学年论文
参 考 文 献
[1] 赵兴云.沂蒙山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7(2):20737,76 [5] 张爱琴.关于打造山东旅游“黄金海岸”的构想[J].山东大学学报,2003,(05).5
第五篇:南宁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要点
南宁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一、旅游业发展现状
旅游业作为南宁市支柱性产业的基本情况。南宁市的主导产业是第三产业, 其中又以旅 游业所占比重最大。自 2001年以来, 旅游业逐渐成为了南宁市新兴的支柱性业。并且, 南宁市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城市, 其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 是区位优势、地缘优势很明显。此外,它的政治环境、经济资源、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都也都有明显的优势。环境方面,南宁位于北回归线以南, 年均气温 20 多度, 属于 比较温暖的城市, 此外南宁的绿化覆盖率达 38.78%, 因此被誉为绿城,因此南宁市 也有一个城市旅游形象定位是“绿城南宁”。客源市场方面,国内客源市场来源广,并 且游客人数也逐年上升。港澳台到南宁的游客一直以台湾居多, 依次是香港, 澳门市 场还是属于起步阶段。国际客源市场方面,从来南宁过夜的外国游客数量统计情况来 看,近几年都是东盟国家人数居多。随着东盟博览会的知名度与国际影响力提高, 南 宁的国家客源市场会进一步扩大。但是, 南宁旅游在一些方面也存在着先天不足——产 品单
一、特色不浓、缺乏精品, 既没有闻名海内外的山水风光,也没有世界级的文化遗 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 城市旅游形象定位不够明确。南宁市一直是有自己的城市形象定位的, 并且是每 一个市民都能张口即来的“绿城南宁” “民歌节” “东盟国际博览会”。但是正如所列出 的, 这些形象是深刻每一位南宁市民没错, 但是更为严格的说它们只能算是贴在南宁身 上的几大标签。然而它们尚未整合到一次形成一个更强大的城市定位, 因此也削弱了城 市形象的推广能力。如果仅仅这样散开去推广南宁, 那么客源市场接受的城市信息往往 是片面的。多数游客不知道南宁除了有博览会、艺术节外还有很多优秀的旅游资源。(二旅游市场结构不合理。这是(一引发而来的后果之一。来南宁旅游的游客中, 有很大部分是冲着东盟国际博览会或者三月三民歌艺术节而来。因此在这两个节假日内 就会产生游客爆满的现象。过了这段时间后就会
有明显的 “人去楼空” 现象, 酒店住宿 率明显下降。为了迎接游客高峰期而建设的很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也会闲置, 造成浪费。
(三 景区众多但不形成合力, 宣传力度不强。南宁市虽然景区众多, 但是未形成合力。各景区都是独立经营核算, 单打独斗。以至于内部景区非但没有形成合力, 反倒是宣传 内容有很多雷同,形成竞争。大多数景区没有稳定客源, 只有青秀山、动物园等少数景 点有稳定客源。此外,南宁市对城市旅游重视不够,缺乏强烈的市场开拓意识。因此对 外旅游宣传的重视还不是很强。近几年宣传量上升了,但是宣传效果也没有很理想。(四 旅游景区同质化严重,开发缺乏特色, 缺少精品旅游。正如现如今很多地区都面 临的景区同质化问题一样, 南宁也存在着很多景区的雷同、同质化严重等问题。旅游景 点缺乏深层次开发, 表面化严重。为了追求利益很多景区都追求一些快速获得收入的活 动或者项目,旅游景区缺少可大力推广的精品游产品。
(五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属于综合性很强的产业,对于交通,住宿,银行,饭 店等基础设施要求能够满足旅游业的发展需要, 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支撑。南宁的旅游业 发展速度随着东盟博览会的永久落户日益加快, 然而南宁目前的基础设施还不完善, 达不到一个国际性的旅游城市的标准。
三、结合人文地理学而提出的对策建议
(一在人文地理学课堂中有一章节讲的是“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我想其实这是很 有用的一个提升城市的旅游业发展的方面。一个城市的旅游发展更应该是自内而外深层 次的开发, 并且从素质等方面的整体提升。并且, 我们应该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充分认 识到语言作为一种资源的价值。
1、净化南宁市周边的语言环境。语言环境是旅游环境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旅游宣 传的一个重要窗口, 它体现着一个景区、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和文明素养。因此, 将南 宁市周边的语言净化将会对南宁市整体的旅游形象有一个大提升。居民整体素质高了, 也能增加游客回头率。
2、强化旅游宣传语言中的人文关怀。由于南宁市没有什么世界级资源或者顶级资源, 就必须更加从细处入手, 体现人文关怀, 增加城市魅力。以创造另一方面的魅力补上资 源弱势。因此,在宣传语或者相关警示语的设计中,应当使宣传语人文化、新颖化、减 少口号式,说教式的宣传语,给游客行程一个南宁市温馨、和谐的城市旅游形象。
3、美化宣传标牌。这也是为了使游客形成一种知觉感受。宣传标牌注意感情色彩的使 用、背景色,语言的朗朗上口等。充分利用语言方面能给南宁带来的旅游特色。
4、语言是无形的文化要素。南宁市其实是一个多语言的城市。壮语、客家语、白话。尤其是白话, 其实大体上与粤语类似。但是所有人都知道粤语, 所以那宁也可以充分发 挥好这些特色与优势
(二 在人口、人种、民族一章中介绍了民俗文化与民俗环境等。广西是少数民族聚居 地, 南宁是广西的首府, 拥有者浓厚的壮族文化历史与富有特色的壮族民居与灿烂的壮 族艺术如大型艺术节——三月三民歌节(大地飞歌 /歌圩节等。南宁可以将各地景点 与此活动联系起来, 开展深度旅游项目, 延长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民歌节的影响时间。这 不仅带动景区发展,同时进一步推广了艺术节本身。
(三 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一章中就首先讲了环境知觉、环境认知对旅游者的影响。环 境知觉是人们在环境外观感觉的基础上对地理环境的整体认识和综合理解。所以这个环 节也是影响旅游者去南宁旅游决策形成的关键部分。所以必须从宣传、城市形象推广、促销等方面做好相应工作。
1、创新旅游营销手段。抓住民族特色, 挖掘民俗节庆的亮点,与会展民歌节东盟博览 会相结合,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会展旅游、商务旅游、节庆旅游、体育旅游等。加大中 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及东盟博览会的营销力度, 充分利用媒体, 特别是网络平台。例如微 博营销。在全国及国际上的旅游宣传手段要根据地方特色采取不同的营销方案。
2、扩大宣传力度、丰富宣传手段。宣传促销南宁市 “中国绿城、壮乡歌海、会展之城、旅游胜地、美食天堂”的旅游形象,尤其要重点宣传南宁“旅游胜地”、“旅游目的地” 形象,不断提高南宁市各旅游景点的上镜率和见报率。
3、规范旅游市场。从政策、规则上面入手规范南宁旅游市场的秩序从而提高整个旅游 业的整体形象。成立旅游市场联合执法工作小组, 形成大联合、大协作的大旅游监管工 作格局。严厉查处强买强卖、尾追兜售。价格欺诈、诱迫购物、无证经营、乱摆摊点、缺斤少两、欺客宰客等违法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净化市场交易环境。(四旅游业发展要依托旅游资源。所以在旅游景区的打造方面, 南宁市必定要下更大 的功夫,改变缺少精品游、缺乏强有力自然资源、景区未形成合力等现状问题。
1、合理建设精品景点和组织精品线路。南宁市资源好、聘问较高的资源还是有的,只 不过缺乏足够的管理或者管理理念落后才导致没有得到很好地发展。在这方面政府应该 做好主导地位, 不仅要加强建设监管和督促, 还应加大旅游景区景点建设投入的力度, 鼓励各景区景点创 A 工程等。此外还可以给予适当的资金扶持或者出资鼓励景区企业。加紧旅游精品线路建设, 选择若干个有一定知名度、旅游基础较好的景点串为精品线 路。通过精品景点和精品线路的建设来形成特色明显的旅游景点, 带动整体旅游景点 和线路的发展。
2、整合和推介南宁市旅游资源。南宁市各级领导应高度重视把对旅游业的整合和推介 作为当前中心工作来,大力开拓国内外客源市场。
3、通过一些政策加深市民对景区发展的支持。如可结合平时的节假日和带薪休假时间 鼓动和组织市民分期分批前往全市各景区景点游览,鼓励市民自行安排时间前往游览;有关景区景点可采取本市居民凭身份证到各景区景点游览时给予一定幅度门票优惠或 购买各景区景点联票给予优惠等办法,鼓励市民到全市各景区景点旅游观光。
4、注重发展南宁当地的美食旅游。作为一名吃货自认为南宁的美食还是很多的。像著 名小吃街就有中山路、农院路、步行街等。应该放更远的眼光把它们宣
传出省外, 以美 食为切入点形成一种新的旅游吸引力也是很不错的。像是本人最爱吃的的 “酸嘢” 也只 有南宁这么一个亚热带城市才有,可以大大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