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案例报告 焦虑3
一例因批评所致焦虑情绪的咨询案例报告
朝阳市教师进修学院 刘成志
摘要:一例因教师批评引发的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求助者是一名九年级的初中生,因为在大扫除的过程中忽略了一个死角被检查扣分,受到了老师的批评。之后出现不愿意上学、怕老师,怕自己做不好事情,学习效率下降,同时有紧张焦虑等症状,咨询师在和求助者商议后根据其个性特征和问题的特点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对其进行干预,经过4次咨询,求助者情绪好转,能够正常的学习,取得了比较好的咨询效果。
一、一般资料
求助者李某,男,15岁,九年级学生。与父母和爷爷奶奶同住,父母为工厂技术工人,家庭经济一般。父母双方家族无精神病史。
李某是独生子,并且是包括两个叔叔在内的3个家庭的独生子,都对他爱护有加。李某足月顺产,母亲身体健康,孕、产及哺乳期未服用特殊药物。3岁上幼儿园,7岁上学后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深受同学和老师的喜爱,并成为班里的小干部。李某是三个家庭的独生子,父母、叔叔和爷爷奶奶对其寄托了厚望,李某自己各个方面表现比较突出,也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并且在各个方面也一直处于领先位置。
心理测验结果:
1、抑郁自评量表(SDS)标准分54分,提示有轻度抑郁.2、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58分,提示有轻度焦虑。
二、个人主诉和陈述
主诉:因扫除受老师批评,不愿意上学有2 个星期
个人陈述:两个星期前,轮到我组值日, 我还是值日小组长。正在我认真值日的时候,我班的同学王某叫我去玩足球,于是我三下五除二就结束了扫除任务,因为我太想玩足球离了,可就在我加快值日进度的时候,不知是忘记了,还是忽略了,有一个地方忘记扫了,结果就在学校卫生检查的时候给我们班级扣了5个考核分。我们班级可是学校里最好的班级呀,从来没有落后过,就因为我的原因,可能会排在后面的,我非常地后悔,自己没有认真扫除,不如不去和同学玩了。第二天,老师看见黑板上扣分情况,到了班级就狠狠地批评我,说我就知道玩,不为班级着想,还我说我没有主人翁责任感,当时我非常生气,真想反驳,但害怕老师的威严,只能够默默地承受。这下我的班级干部的形象算完了!老师肯定不喜欢我了,我也没有资格去做别人的工作了。可回家和家里人说吧,他们不但没有安慰我,还说老师说得对,你说我有苦和谁诉呀。
老师怎么能够这样呢?第二天看见老师心理就觉得别扭,不愿意看班主任,上课老想这问题,觉得思维都有点迟钝了!可又不敢和老师说,也不能够和同学说,他们会说我小心眼的,和父母说,他们又不理解我。我可是我们家庭的希望呀,这样下去怎么能行?老师你说,我该怎么办呀?
三、咨询师观察到的情况
求助者身体和智力均发育正常,讲话声音清晰,情绪低落,意识清楚,言语流利,无幻觉、妄想,无智能障碍,自知力完整,有明确的求助愿望。从进入咨询室到叙述完毕,都表现得比较自如,但在谈到扫除事情时,有明显后悔,对老师有明显的抵触情绪,不愿意上学,可又没有办法,不能不上学,那样会对不起长辈,情绪显得烦恼和焦虑。
四、评估与诊断
1.根据划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主客观统一,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主动就医,并且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求助者心理问题是由明显的现实原因(由于自己的过失,导致老师的批评)引起的,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烦恼、厌学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该求助者的反应强度不甚强烈,反应也只局限在由老师而至的不愿意看老师,不愿意上课等,没有影响逻辑思维,无回避和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从病程标准看,病程只有2个星期。
根据以上依据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主要表现为:
1、焦虑、烦恼、厌学
2、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
鉴别诊断:
1.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初始反应强度强烈,反应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个月。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的时间2个星期,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2.与焦虑症相鉴别:焦虑症是“以广泛性焦虑或发作性恐怖状态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不利情况而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出汗和运动性不安等。而该求助者虽然也以焦虑为主要症状,但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心理冲突未变形、没有泛化,而且持续时间只有2个星期,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原因分析:
1、生物因素:不明显
2、社会因素:出生于三个家庭独生子的地位,各个长辈对其赋予了厚望;自己在扫除过失中没有得到老师的谅解,也没有得到同学和家长的支持。
3、心理因素:求助者自幼深得家人的宠爱,并且一贯优秀,自尊的需要比较强烈,耐受挫折能力较弱;性格内向。
五、咨询目标的确立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消除其错误的认知观念;降低或消除其焦虑、烦恼和厌学的情绪;帮助求助者能够正常地学习。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发展,完善其人格,学会自我心理调控。
六、咨询方案
1、主要咨询方法和适用理论
咨询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咨询原理:合理情绪疗法中,A为事件,B为认知、看法,C为情绪、结果。合理情绪疗法认为:一个事件发生以后所产生的情绪和结果,并不取决于事件本身,而是取决于人们对这个事件的态度,评价,认知和信念。采用的纠正方法是对不合理的B加以驳斥和辩论,使之转变为合理的信念,最终达到新的情绪及行为的治疗效果。
2、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义务。
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1、责任:
(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2、权利:
(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3、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1、责任:
(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2、权利:
(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3、义务:
(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2)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3、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50分钟。
心理测验和咨询收费:(学校咨询不许收费)
七、咨询过程
1、咨询阶段大致分为:
A、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B、心理帮助阶段;
C、结束与巩固阶段。
2、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次咨询:时间:2007年9月6日
目的:收集资料,建立咨询关系,进行心理诊断,确定咨询目标。
方法:会谈法、心理测验
过程:
1、填写咨询记录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2、做心理测验。
3、摄入性谈话收集临床资料,探询求助者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
4、将心理测验结果反馈给求助者,并作出初步问题分析
5、确定咨询目标:共同努力改变造成其现状的不合理的认知
6、简单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
7、布置家庭作业:强化求助者对ABC之间关系的理解,要求求助者运用这一理论对自己的问题进行初步地分析。
告诉求助者,家庭作业是咨询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自己的问题思考、检查越认真、全面,咨询的进步就会越快。
第二次咨询:时间:2007年9月13日
目的:加深咨询关系;寻找和确认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帮助求助者领悟自己的问题与不合理信念的关系。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求助者进行了认真地反思,觉得老师对自己的批评是对的,但时间和地点有问题,没有给自己留面子,同学们怎么看我呀,我又怎么工作呀。再说老师一直很喜欢我的,因为这事情,老师肯定不
喜欢我了,那我不就完了吗?
2、针对求助者的“扫除事件”,根据ABC理论,和求助者一起分析事件、结果和看法。帮助求助者看到了除了外在的影响因素外,与其自身的特点也是有关系的。
3、帮助求助者列出系列不合理的信念a、老师批评了自己,自己就没有面子b、老师批评了自己,老师肯定就不喜欢自己了c、老师批评了自己,自己的形象就完了d、我应该一直很优秀e、我应该总受到别人的肯定与表扬f、好学生应该没有任何缺点
4、布置家庭作业:要求求助者对上述列出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认真思考,目的是为了帮助求助者把注意从过分关注自己的情绪和诱发事件转移到关注自己的不合理信念上来,并领悟自己的情绪与不合理信念的关系。第三次咨询:时间:2007年9月20日
目的:帮助求助者改变思维方式,并放弃原有的非理性观念,并取而代之合理的信念,从而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求助者说自己经过一周的时间,对上次咨询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反思,觉得除了老师批评方式欠妥外,更主要是自己的看法出了问题。
2、进一步帮助求助者理清不合理的信念。并与求助者进行辩论,挑战其不合理的信念。例如:“自己的过失,难道老师就不能批评吗?”,“老师批评了自己,老师肯定不喜欢你了吗”,“老师批评你了,你就不能做别人的工作了吗?”,“好学生就不能犯错误吗?”“这一件事情没有做好,就认为自己的形象完了,那以前你做得很好表明你是怎么样的人呢?”“你有什么证据表明,你不能够犯错误?”“如果你说这下完了,我还能够说出比这糟糕上十倍的事情,你若遇到这样的事情,你将怎么对待呢?”等等。
3、利用合理情绪想象技术。
A、引导求助者进入“扫除事件”,让其体验在这种情境下的情绪体验。
B、帮助求助者改变焦虑的情绪体验,并使其体验到适度的情绪反映。
C、停止想象。让求助者讲述自己是怎么想的,自己的情绪有哪些变化,是如何变化的,改变了哪些观念,学到了哪些观念。并对求助者积极的改变给予及时的强化。
4、家庭作业:利用RET自助表进一步和内心中不合理的信念进行质辩,体验信念改变后的内心感受。第四次咨询:时间:2007年9月27日
目的:巩固咨询效果、结束咨询
方法: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测验
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求助者反映,自我质辩过程中,确实认识到自己的观点有些偏激和追求过于绝对和完美,这是我为自己设置的圈套,在这样的观点的指导下,体验到的当然是痛苦。我试着改变自己的观点,发现自己的情绪体验也变了。但这种改变需要我去刻意地去注意,不然就很容易陷入不合理的泥潭。求助者的情绪已经有了很大程度上改变。
2、在对求助者进行正面积极鼓励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求助者将此次的认识转变扩展到生活的其他领域中;3、做自信训练与放松训练,提高求助者应付焦虑性情绪的能力。4、进行SAS测试,标准分为41分;进行SDS测试,标准分为40分,基本结束咨询。
七、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的评估:“我已经摆脱了烦恼”,“上课能够注意听讲了,又投入到班级的活动中去了”,“我长大了,也要学习心理学,做一个优秀的心理咨询师”。
2、他人评估:班主任说,李某近一段时间学习和参与活动的热情比前一个月前高多了,和同学相处得很好。
3、心理测验评估:SAS得分由58分到41分;SDS由54变为40分,说明焦虑情绪已消除。
4、咨询师评估:经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经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求助者能够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了。
第二篇:高中生考试焦虑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高中生考试焦虑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颜雪梅 哈尔滨师范大学
摘要:
本案例陈述了一个高三学生考试焦虑状态出现前的个人成长历史、他人的反映、对其所做的考试焦虑的量表测试、原因分析和评估诊断,主要采用合理情绪疗法,使其改变认知倾向,建立自信,消除考试中的过度焦虑。并对咨询效果进行了回访、跟踪与评估,属成功咨询案例。
一、个案基本资料
1、求助者基本情况:学生安某,男,19岁,汉族,哈尔滨市依兰县人,高中三年级学生,现家住哈尔滨市香坊区。父母均为林场工人。从小性格温顺、胆小、内向。母亲对其要求很严格,要求他做任何事都要尽力做好。他有一个姐姐,学习成绩优益,母亲要求他要以姐姐为榜样。
2、求助者个人成长历史:求助者在高中,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益,上课能认真听讲、聪明、思维活跃,而且对一些学习问题能提出独到的见解,作业完成的质量也很高,比较热心帮助同学,老师对其印象也不错。
3、教师陈述:求助者平时不太爱讲话,学习刻苦,但1个月前在第一次模拟考试中,成绩不理想,为此他心情一直很低落,总无精打采的,和其他的同学也越来越疏远。班主任建议求助者来做心理咨询。
4、咨询师的观察:求助者衣着还算整洁,身材匀称,五官端正,但眼睛有些红血丝,没有精神。有礼貌,但不爱说话,陈述自己的事情时,思维清晰,语言连贯。
5、求助者主诉:我已经是一名高三的学生了,马上就要面临高考,但一模的成绩不理想,我开始害怕正式考试再不好,怕不能达到母亲的要求,也怕老师失望,在家里、学校都觉得很紧张,虽然我也知道 如果我能正常发挥,考上重点大学没问题。现在我看到同学们都非常投入的学习,我就更着急。现在我上课爱溜号,做什么都没心情,看什么都烦,这样下去,怎么能考上重点大学。我白天、晚上都在想这件事。晚上睡不着觉,白天就更没精神,我快烦死了。
二、考试焦虑的原因分析和评估诊断:
1、对求助者进行考试焦虑的量表测试
采用考试焦虑量表测试的测试结果是:总分焦虑水平为70分(0—24为无焦虑;25—49为轻度焦虑;50—74为中度焦虑;79—99为重度焦虑),为中度焦虑。其主要症状是,感到紧张、害怕和忧虑,复习效率降低,失眠、有必要进行自我调节和训练。
2、评估分析
求助者平时的学习成绩很好,有很强的自尊心,并且由于母亲对其要求一直很严格,他一心想在高考中获得好成绩。但在考试成绩不理想之后,又陷入极度的苦恼之中,感到羞愧、自卑。这些情感又使得他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对人际关系的处理也出现一些偏差,远离了同学与老师。
3、诊断:严重心理问题、考虑焦虑症
三、鉴别诊断
1、与神经症中的抑郁神经症鉴别:虽然抑郁神经症也有对前途悲观,无助无望,感到精神疲倦,自我评价低等,但抑郁神经症的这些症状至少持续两年,且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处于抑郁状态,而求助者的问题持续至今只有一个月。
2、与神经衰弱鉴别:虽然求助者也有心情紧张、烦恼和睡眠障碍,但求助者目前的情况还不足以确定为神经症性反应。一则持续的时间不长;二则神经衰弱中的情绪体验强烈程度和持续的时间之久与生活事件和处境不相称,而求助者的情绪体验和持续的时间与生活事件和处境相称。
四、病因分析
1、个体原因:
2(1)个体成熟水平。在个体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考试焦虑水平是高低有别的。一般来说,像求助者这样的高中学生神经兴奋性较强,容易受环境作用而激动,青春发育开始时焦虑水平会有所上升。
(2)认知水平能力。求助者对考试性质的认识程度、对考试厉害关系的预测程度以及对自身应付能力的估价程度,直接影响到其考试的焦虑水平。如果求助者把考试与自己的终生前途相连,其焦虑水平必然升高。另外对个人能力的估价低于对考试难度的估价时,也会加重焦虑情绪。
(3)身体状况。体质虚弱、疲劳过度、经常失眠的学生,对即将来临的考试,容易激起较强的情绪波动,产生过度的焦虑。
2、社会因素和学校因素
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教育政策体制和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大搞题海战术,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都会影响到教师和家庭的教育方式,影响到学生对考试的态度和认知评价。从而影响到考试焦虑程度的高低。
3、家庭因素
家长对孩子要求与管教过严、期待水平过高,或父母对孩子的期待不适合孩子的兴趣和专长,往往导致孩子对学习和考试的厌恶情绪,助长考试焦虑。而过于严肃的家庭气氛,高焦虑的父母都是孩子产生考试焦虑的动因。
五、咨询目标
1、近期目标。针对求助者的情况,提高其认知能力,让他明白一次考虑不理想并不能就此否认自己的学习能力,明白考试总有考不好的时候,让他重获学习的信心;教他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知道如何让自己放松,集中注意力,提高睡眠质量;提高他解决问题的技巧,做好复习工作,迎接高考。
2、远期目标。消除他的错误认知,提高其战胜挫折和困难的自信心,并形成其积极健康的学习心理,促进他的身心健康成长。
六、咨询方案:
1、方法和原理
运用合理情绪疗法,改变求助者对考试的错误看法。人的情绪和行为的变化与他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态度和看法有关,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其引发的情绪和行为的变化也不同。因此,通过改变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态度和看法,就可以改变不良的情绪和行为,以此学会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其他问题,从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健康和发展。
2、责任和义务
(1)求助者有责任提供真实的资料,咨询师有责任遵守保密原则。(2)求助者有责任积极主动参与问题讨论;咨询师有责任帮助解决心理问题。
(3)求助者有权利了解咨询师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有权中止咨询,对咨询方案有选择权、知情权和协商权;咨询师有权了解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相关资料,有权选择咨询对象;有权提出转介。有权中止咨询。
⑷双方有义务彼此尊重,遵守预约,有特殊情况提前告之对方。
3、咨询时间与费用
(1)时间:每周1次,每次50分钟。(2)费用:每次50元。
七、咨询过程
1、咨询阶段的划分
(1)咨询关系建立与诊断评估阶段;(2)咨询阶段(心理帮助阶段);(3)结束与巩固阶段。
2、具体咨询过程
(1)第一次咨询(2007年5月5日)
A任务: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心理诊断,介绍合理情绪疗法,制定咨询方案。
B过程:填写咨询登记表,通过真诚的交流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获得求助者的信任,用摄入性谈话法较全面、真实地了解了求助者的基本情况。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通情达理使求助者感到了温暖,使求助者焦虑情绪得到一定的宣泄。用解释技术,帮助求助者正确理解焦虑情绪产生的原因和临床表现。确认求助者的焦虑情绪是 由于对考试成绩过于看重,一模成绩不理想,就认为高考会失败,这是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估价偏低,从而增长焦虑的情绪等。目前主要是求助者出现认知偏差和情绪模糊不清,难以理解自己现状,不知道如何调节焦虑情绪。向求助者介绍合理情绪疗法,求助者表示愿意接受合理情绪疗法,并配合心理咨询。
C布置咨询作业:让求助者回忆记录自己过去一个月来有关考试的各种想法,分别写出诱发事件A,不适感的具体结果C和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并解释为何自己有如此的观点。通过让求助者回忆和书面记录,使求助者有机会重新理智分析自己的观点。(2)第二次咨询(2007年5月12日)
A任务:寻找和明确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改变求助者的认知,让求助者在深层次领悟到他所持的不合理信念造成的焦虑情绪困扰。B过程:就上次的咨询作业情况进行会谈。(咨询会谈摘要)咨询师:谈谈你完成家庭作业的情况。
求助者:以前我没有太在意自己的想法,通过回忆,原来我一直以来对考试成绩是那么的看重,一模考差了,是我不能接受,也是我不知如何去面对的事,各种不好的想法从脑子里都跑出来了。咨询师:具体有哪些不好的想法?
求助者:一模考差了,也就考不上重点大学了,还会让家人、老师失望,同学也会取笑我等等。总之,我心里十分的烦恼。咨询师:你是说,一模考差了,你就考不上重点大学了? 求助者:是的,肯定会考不上的。咨询师:你有什么理由这么肯定呢?
求助者:我以前成绩很好的时候,根据几门科目的成绩估计了一下,我勉强可以考上,一模考这么差的成绩,肯定考不上的。咨询师:那是你自己估计的吗? 求助者:是的。
咨询师:你能保证,你的估计准确无误吗? 求助者:(沉默了一下)不能。
咨询师:“一模考得不理想,肯定考不上重点大学了”这是你自己的想法?还是有什么科学根据? 求助者:是我自己的想法。
咨询师:你的想法能肯定会变成事实吗?
求助者:(沉思了一会儿)不能,但我心里还是会这样想的呀。咨询师:那是因为你已经习惯了这种想法。这种想法只是你的主观看法,没有科学根据,不能保证会是事实。其实你想要改变目前的情绪困扰,也不难的,但首先是你要改变已经习惯了的这种想法。求助者:那我怎样改变呢?
咨询师:一模考得不好,并不说明你的学习能力差,也不说明你的知识基础差,偶然的一、两次考不好,是常见的事,并不代表着一切,只要用功,成绩是可以改善的,何况你的学习一直较好的。你这样想想可以吗?
求助者:那让我试试改变一下吧。咨询师:好的,你自己来试一下。求助者:这样一想,我是感觉好多了。
求助者在做第一次作业时,也是他自我理性思考和认识自己的过程;就第一次作业的问题,咨询师通过与求助者进行分析和辩论,让求助者自觉改变过去不理性的想法“成绩是不能考差的”,改变认知,明确一次考不好,不等到于是自己学习能力差,不等于自己的知识基础差,同时学会把对自己“必须”做到的事换成“希望”。
C布置咨询作业:让求助者回家再做一些类似理性的思考和分析,尝试把自己的注意力关注在对成绩评价的中性面或积极面。(3)第三次咨询(2007年5月19日)
A任务:进一步改变求助者的习惯不理性认知,帮助求助者从客观的角度看待考试成绩,并辅以渐进肌肉放松训练,帮助求助者克服焦虑情绪。
B过程:咨询师根据上次的家庭作业让求助者谈谈自己的感受,求助者谈到自己经过前面两次的咨询,自己对考试成绩有了新的认识,心情也平静了些,但自己还是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上课和复习,还会有紧张感。
咨询师与求助者继续进行分析和辩论,进一步修正求助者原有的非理性观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使求助者的症状得以减轻或 消除。并针对求助者的焦虑情绪,咨询师向求助者介绍渐进肌肉放松训练,并指导求助者进行练习,让求助者学会放松自己的焦虑情绪。最后咨询师提出要求求助者平时要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以放松紧张的情绪。
C布置咨询作业:要求求助者在学习生活中应用渐进肌肉放松训练进行自我放松,克服焦虑情绪,以及进行体育锻炼放松焦虑情绪,按照新观念进行实践,尝试认真上课和看书复习。(4)第四次咨询(2007.5.26)
A任务:巩固咨询效果,指导求助者学会自我悦纳和自我欣赏,结束咨询。
B过程:通过会谈,求助者分别讲述了自己对于考试旧的不理性认知和新理性认知,咨询师肯定了求助者在咨询过程作出积极的自我改变,同时鼓励和教导求助者进行自我悦纳和自我欣赏,学会从积极面或中性面看待考试与自己关系。
八、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自我评价:心情已好转了,不再有紧张感和害怕感,能较好地集中注意力上课和复习功课,睡眠质量也有了改善,学会了理性看待考试与自己的关系。
2、班主任的评价:求助者基本上恢复以前的学习状态,上课能专心听讲,心情好了,整个人也变开朗多了。
3、咨询师的评估: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求助者情绪已稳定,能较好进行正常的学习,而且二模、三模考得不错,成绩上来了,可见已达到咨询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郭念锋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2)郭念锋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3)郭念锋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第三篇:初中生考试焦虑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初中生考试焦虑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核心提示:摘要:考试焦虑是因考试压力引起的一种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迎考及考试期间出现过分担心、紧张、不安等情绪问题,还伴有失眠、消化机能减退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本案例是一位初三学生连续两次没考好而引起焦虑、紧张、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症状,因担心再次考不好,害怕考试,甚至中考也不想参加了,根据评估与诊断,采用...摘要:考试焦虑是因考试压力引起的一种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迎考及考试期间出现过分担心、紧张、不安等情绪问题,还伴有失眠、消化机能减退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本案例是一位初三学生连续两次没考好而引起焦虑、紧张、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症状,因担心再次考不好,害怕考试,甚至中考也不想参加了,根据评估与诊断,采用合理情绪疗法、系统脱敏法,基本达到预定目标。
正文: 一、一般资料
肖某,女,14岁,汉族,初三学生,身高1.56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出生于教师家庭,父母亲都是县城教师,父亲为小学教师,大专学历,母亲在她所就读的县城重点初中担任教导主任,家族中无精神疾病历史,从小到大,生长发育正常,家庭条件一般,不轻易与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乐,性格内向。父亲平时工作不忙,家务几乎全包,对她的生活起居照顾得非常周到,母亲忙于工作,但平时能抽时间与她交流,父母对她的学习要求很高,期望值很高。
咨询前心理测验 SAS标准分62。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焦虑、紧张、不安一个月。睡眠障碍,无食欲,考试也不敢考。
求助者陈述:她出生在教师家庭,家庭和睦,从小聪明好学,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在学习上父母要求严格。父母为她制定的目标就是考重点高中,从小学到现在,学习成绩优秀,一直名列前茅,偶尔一次考不好就非常难过,担心对不起父母,此后更加努力,下一次一定能考好,进入初三后,父母对自己更加关心,每顿饭都做她最喜欢吃的。父亲原来喜欢带朋友到家聊天的现在也取消了,也不上网打牌了,说话很小的声音,怕影响她休息,这些促使她暗暗努力,以期不辜负父母的厚望。在初三第一学期的前两次阶段考试中都考了班里第一名的好成绩,但在去年期末考试前20天,她正准备复习迎考力争佳绩时,母亲被学校派往英国进修学习,生活中陡然少了理解自己能给自己很好安慰、指导的母亲,感觉很不适应,心里空落落的,再加上这次期末考试老师家长都非常重视,成绩全县排名,老师还说,根据历年经验,这次成绩和中考成绩很吻合,要求同学们发挥出好成绩,以增强自信心,考得好回家过一个快乐的年。不知怎么考的,她成了班里第15名。老师说的话时常在大脑中萦绕,这次成绩和中考成绩很吻合,她的重点高中梦不是破碎了吗?爸妈肯定会伤心死了,但转念又一想,按照原来的经验,这一次考不好,下一次一定能考好。寒假也不忘学习,第二学期开学就投入到紧张的复习中,盼望着来年第一次阶段考试的到来,可等这次成绩出来,她懵了,比上一次成绩还差,成了班里20名,怎么会考出这样的成绩呢?此后心神不安,上课不能集中精力,脑子乱糟糟,有时是一片空白。这样下去成绩会很快滑落下去,连重点都考不上了,更别指望以后考什么重点大学,白天想晚上也想,所以晚上怎么也睡不着觉,饭也吃不下,马上就要到来的模拟考试也不想考了,一想到中考,就紧张得几乎不能呼吸,回家还常常对爸爸发脾气。母亲现在虽然回国了,但因为不理解她在自己关键时间出国,没留下来,故也不想跟妈妈多讲话、进行交流。自己觉得这样下去不行了,便前来咨询。
三、观察和他人反应
咨询师观察到的初步印象:求助时自己前来,衣着得体,叙述情况条理清楚,回答问题能抓住要领,很少抬头,放在两膝之间的手不停的搓来搓去,语速快,时常不自主的抬头看咨询师,表现心神不定。
教师反映:
学习成绩一向很优秀,连续两次没考好,最近一次的阶段测试中表现异常烦躁。一会儿看表,一会儿擦汗,多余动作增加,且整个脸都是紧绷的。考试结束后,她神情木然,呆坐在那里。面对这种情况,她自己非常着急,每次都要在学习方法上找原因,但找来找去,问题仍得不到解决。老师面对这种情况也替她着急。她自己更是心急如焚,除了拼命想在学习方法上找出原因外,在身体状况上也查过原因,但都无济于事。为此,她陷入极度的苦恼之中,逐渐远离起集体,而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也越来越僵硬。学习成绩更是每况愈下,害怕参加大考,最近一次的模拟考试也不想参加了。原来那个活泼开朗、聪明可爱的学生不见了。
家长反应:从小懂事要强,成绩优秀,最近回家后,脾气特别大,总是吃不下饭,而且经常失眠。最近一次大考后,情绪低落,郁郁寡欢,有时几天不说一句话。并总说自己多汗、尿频、心跳很快...有时还自己哭,和原来判若两人,还说中考也不想参加了。
四 评估与诊断
从上述考试焦虑案例及量表测试中可以看到,求询者平时的学习成绩很好,出于很强的自尊心,一心期望在重大考试中获得好成绩。但在考试遇到挫折之后,陷入极度的苦恼之中,体验到愧疚、失落、自卑、自责等复杂的情感。这些情感又产生了连带效应,使得他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对人际关系的处理也出现偏差,远离了同学与老师。考前紧张,担忧成份重,从而影响了复习和考试。另外一上考场就慌了手脚,会做的做不出,出现了以前从未出现过的问题,如计算马虎、看错题等。而考后由于成绩不理想,又整日陷于苦闷之中,萎靡不振。
求询者这种遇到考试,就感到紧张恐惧,进而影响考试水平正常发挥,导致考试失败的现象,就是心理学上的“考试焦虑症”。
求询者的考试焦虑是由一定的应考情境引起的,表现在心理层面、行为层面和生理层面。它以担心为基本特征,由消极的自我评价形成意识体验的认知反应;产生同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增强相联系的特定的情绪反应,如心率加快、多汗尿频等考试焦虑的生理反应;同时产生以防御和逃避为方式的行为反应,如神情木然、呆坐、多余动作增加(一会儿看表,一会儿擦汗)。上述几种反应的交织形成了求询者考试焦虑的情绪反应。
导致考试焦虑综合症的主要原因是:
(一)个体原因:
它是影响考试焦虑水平的个体因素,也是引起考试焦虑的主导原因。
(1)个体成熟水平。在个体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考试焦虑水平是高低有别的。一般来说,象求询者这样的初三学生神经兴奋性较强,容易受环境作用而激动,青春发育开始时焦虑水平会有所上升。
(2)认知水平能力。求询者对考试性质的认识程度、对考试厉害关系的预测程度以及对自身应付能力的估价程度,直接影响到其考试的焦虑水平。如果求询者把考试与自己的终生前途相连、动机水平过强,其焦虑水平必然升高。另外对个人能力的估价低于对考试难度的估价时,也会加重焦虑情绪。
(3)身体状况。体质虚弱、疲劳过度、经常失眠的学生,对即将来临的考试,容易激起较强的情绪波动,产生过度的焦虑。
(二)社会因素和学校因素
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教育政策体制和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大搞题海战术,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都会影响到教师和家庭的教育方式,影响到学生对考试的态度和认知评价。从而影响到考试焦虑程度的高低。
(三)家庭因素
求助者的父母及周围的人对她的期望水平很高,尤其是她的母亲由于顾及到自身的形象、面子对她寄托了很高的厚望,这些均加重了她的心理负担。她也接受这种期望,对自己的要求很高.一旦自己有少许松懈怠慢,就会紧张自责焦虑, 导致学习效率差,再加上这种情况又没有得到及时引导调控,于是情绪更加紧张 焦虑.....于是就陷入到恶性循环中了。
五.咨询目标的制订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该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适度调整个人和家长对考试的动机水平,注意学习过程,降低考试结果的关注度,缓解求助者焦虑情绪,逐步提高学习效率,正常参加考试,以坦然的心态面对中考。
长远目标与最终目标:正确接受生活中重要事件的得失成败,特别是对不确定事件的认知方式,多关注其积极面。促进求助者心理发展,充分实现人的潜能,促进人格完善。
六.咨询方案的制订
(一)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合理情绪疗法, 系统脱敏法。
合理情绪疗法为认知疗法中的一种,是根据著名心理学家艾利斯的著名“ABC理论”而设计。为了使这一治疗理论能被更好的理解,艾利斯极其同事常使用一个具体公式——A
B
C来代表合理情绪疗法理论。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ABC理论则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
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连续两次考试,成绩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她认为中考也会考不好了,考不上重点高中了,也就考不上理想大学了,这种想法解释进而导致紧张、焦虑、睡眠障碍、食欲降低等症状,继而害怕参加阶段测试不想参加中考等.引起该求助者症状(即C)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前两次考试的失利(即A),而是这样的想法:前两次考试的失利了,中考也不会好了,对中考的过度担心、害怕失利(即B)而引起的,所以选择合理情绪疗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咨询和训练后,紧张的焦虑情绪会得到缓解,为确保中考考场上发挥正常,选择系统脱敏法,让求助者用放松取代焦虑,对引起中考焦虑的情景逐级脱敏。
第四篇:一例考试焦虑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论文题目: 一例考试焦虑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姓 名: 王 青
身份证号: ***1193111
一例考试焦虑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姓名:王青
摘要:本案运用合理情绪疗法为一例焦虑情绪求助者进行了心理咨询,针对其非理性的信念进行了一系列的有效矫治,指导求助者学会用新的、合理的认知方式,结果很好地改善了求助者的考试焦虑,不安,紧张等情绪,并帮助她学会用现实,合理的思维方式。在运用合理情绪疗法的同时辅助放松疗法,使她能以正确的积极的方式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本文详细记述了本案例的基本情况和心理咨询的过程。
关键词: 一般心理问题 合理情绪疗法 肌肉放松训练一、一般资料
小珊(化名),女,16岁,初三一学生。她成绩优异,是班里的班长。平时和同学相处得很融洽,是同学学习的榜样,班主任的得力助手。
二、个人成长史
足月顺产,自幼身体健康。在读幼儿园时就表现出聪颖可爱的一面,深得幼儿园老师的喜欢。进入小学,因为其母亲是小学教师,对她要求严格,她也很懂事,每次考试都能讨得母亲的欢心,母亲一直也引以自豪。在小学至初中,其学习刻苦认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从来都是一帆风顺。求助者的性格有两面性:在老师和家长面前表现的较内向,听话;在同学面前则能说会道,具有一定的领导才干,在同学中威望较高。
三、主诉和个人自诉
主诉:近一个月来,情绪烦躁不安,焦虑,睡眠差,上课时易走神,作业效率明显变差。害怕各类考试,想到中考就更加烦躁。
个人自诉:求助者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班级前三名。学习上特别勤奋,认真,得到了老师的信任。今年春节走亲访友时,亲戚朋友对求助者期望很高,认为她肯定能考上最好的高中。母亲虽然没有给予求助者以压力,但行为表现出来,每天陪读到深夜。一个月前,一次数学考试求助者得了七十几分,被数学老师批评了一下,自己也懊悔不已,自责自己考这么的分数,以后怎么参加中考?以后上课加倍认真,生怕考试再考砸,可是越担心越容易出状况,两个星期后的物理考试又不是优秀。这样上课时开始走神,注意力难以集中,作业效率也明显变差,不该出错的地方老是出错。一想到几个月后的中考,就浑身出汗,变得烦躁不安。晚上睡觉有时也会翻来覆去睡不觉,故睡眠质量不高,担心长期下去自己会出什么问题,想尽快摆脱这一窘境,前来寻求帮助。
四、观察和了解情况
求助者独自求诊,小姑娘长得眉清目秀,衣着整洁,举止得体,对咨询师极有礼貌,有涵养。说话时言语表达流畅,思路清晰,表述自己近日为成绩退步感到恐慌,睡眠质量不高。
躯体方面:求助者无重大生理疾病,身体无不适感,无家族精神病史及遗传病史。
人格方面:人格稳定,生活习惯均无异常。
社会功能方面:能正常地学习,做好班长工作,与家庭成员、老师、同学正常交往。
医学检查:母亲曾带求助者上医院作医学常规检查,均无异常。
五、评估与诊断:
(一)评估:
综合临床所收集的资料,该求助者智力正常偏上,自知力完整,无感知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个性稳定,无重大躯体疾病,无家族史及遗传病史。求助者主要问题是不良的情绪反应和行为不适。主要表现在求助者目前尚未从几次考试失误的事件中解脱出来,从而有了焦虑的情绪。其症状表面上与考试失误有关,其实质与求助者存在非理性的信念密切
相关,属于心理咨询的范畴。
(二)诊断:一般心理问题,属于焦虑情绪 诊断依据:
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能主动就医,并且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烦躁,睡眠障碍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该求助者的反应强度不甚强烈,反应也局限在考试的范围内,没有影响逻辑思维等,无回避和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影响。从病程看,病程只有1个多月,综合以上,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时间也较短,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a)心理测试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分,粗分52,标准分65,提示有中等焦虑。
b)根据以上依据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鉴别诊断有: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一般不主动求医,有幻觉,妄想,逻辑思维紊乱及行为异常。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能主动就医,并且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反应己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个月。而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3.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性神经症在症状上主要是焦虑,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出现泛化和回避,反应也和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持续时间长,大于3个月或半年。而该求助者虽然也以焦虑为主要症状,但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没有泛化和回避,而且持续时间只有一个多月,因此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病因分析 1 生物原因:
该求助者的问题中没有明显的生物原因。2 社会原因:
(1)存在负性生活事件,接连几次考试不理想,自信心严重受挫。
(2)家庭教育中,父母对求助者期望值过高。(3)学校老师,同学对求助者期望值也过高。3心理原因:
(1)存在明显的认知错误:作为优等生,每次考试必须优秀这样才能保证考上最好的高中。
(2)学习的目的性就是为了讨父母欢心,在老师和同学的面前证明自己的实力。
(3)性格上追求完美,争强好胜。(4)被焦虑情绪所困扰不能解决。六、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法及原理
1.咨询目标:根据以上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根据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求助者分析考试失常引起的非理性信念所导致的情绪困扰,尽可能地减少不合理信念所造成的情绪困扰与不良行为的后果,缓解求助者的焦虑,担心等情绪,并改善睡眠状况。学会了肌肉放松技术,初步控制心理紧张。
远期目标:改变非理性信念和不合理的行为模式,建立新的,合理的信念和行为模式。.方法:本案例求助者认为在学业上必须优秀,这样才能在中考中发挥正常,只有考上最好的高中,才对得起父母和老师。可见其焦虑情绪与不理性信念密切相关。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了合理情绪疗法。这种方法旨在通过纯理论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这种理论强调情绪的
来源是个体的想法和观念。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并建立起合理,正确的理性观念,促使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发展。
肌肉放松训练的具体方法是针对身体上各个肌肉群先集中注意使肌肉绷紧,仔细感受并保持肌肉的紧张状态,5秒钟之后,解除肌肉的紧张状态,并注意体会肌肉放松后的松软、无力、温暖的感觉。在这个过程中体会情绪从紧张到放松的变化,心情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变得愉悦。
3.原理:运用合理情绪疗法,该理论又称ABC理论,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C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引发人的情绪和行为变化的不是诱发事件,而是个体对诱发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求助者常用一些现实不协调的非理性的认识和信念来分析看待事物,从而产生自我焦虑情绪。通过改变其对事物的非理性认识,态度和看法就可以改变其不良情绪和行为。该求助者就可以正确面对生活中的一些挫折,从而促使身心的和谐发展。
肌肉放松训练的原理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身体肌肉的放松与情绪的紧张是一对互相制约肉的状态。在同一时刻,个体身上这两种状态不可能同时并存。一种状态的出现或加强必然导致另一种状态的消除或减弱。因此,放松技术就是一套使全身肌肉得到深度放松的技术,以放松的状态对抗紧张的状态,从而达到缓解、消除紧张情绪的目的。
七 :双方权利和义务
咨询过程中,求助者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1)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咨询师;(2)对咨询进程不满意可要求更换咨询师;
(3)对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的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等方面的规则;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终止咨询。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等方面的规则
(3)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八 咨询时间与费用
(1)时间: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
(2)费用:属于学校工作,打扫咨询室卫生一次。九: 咨询过程
(一)第一次咨询
目的:收集资料,建立咨询关系,进行心理诊断,确立咨询目标。
方法:在咨询开始时,充分尊重求助者。用摄入性会谈法收集求助者的详细资料,通过倾听,共情,无条件地积极关注。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让求助者做焦虑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SAS)粗分52,标准分65,提示有中等焦虑。初步确定求助者的主要问题所在。运用解释技术,向求助者解说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使求助者尝试接受该理论,使求助者认识到ABC的关系,使她能结合自己的问题给予
初步的分析。
布置作业:建议求助者将自己最近困扰自己的内容记录下来,同时让她写出自己的情绪,行为困扰结果(C)和诱发事件(A),并对其作初步的分析,找出不合理的地方。
小结:试图让求助者找出其非理性的信念。(二)第二次咨询
任务:通过进一步解释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帮助求助者领悟到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不适的根本原因不在于事件,而在于自己的认识和信念与现实不协调,找出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并结合求助者的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促使其改变自身的不合理的信念,从而改变其不良情绪和行为模式。
方法:通过苏格拉底辩论来启发求助者对非理性的信念和行为模式的认识,并代之以理性信念,建立新的,合理的信念。
过程:先帮助求助者认识自己的非理性信念在心理问题的核心作用。
咨询会谈片段摘要 : 咨询师:谈谈你完成家庭作业的情况。
求助者:以前我没有太在意自己的想法,通过回忆,原来我一直以来对考试成绩太在意,连续几次考试的失利,是我不能接受,也是我不知道如何去面对的,各种不好的想法从脑子里跑了出来。
咨询师:能具体谈谈有哪些不好的想法吗?
求助者:考试考砸了,也就考不上重点高中,考不上重点高中,重点大学也就没希望了,这会让家人、老师、亲戚 们失望,自己也无颜面对他们。作为班长,平时特崇拜我的同学们也会取笑我,总之我心里十分苦恼。(诱发事件A:几次考试失利。具体结果C:我的内心十分苦恼。)
咨询师:你是说,这几次考试考差了,你就会考不上重点高中?
求助者:是的,肯定会考不上博文中学的。咨询师:你有什么理由这么肯定呢?
求助者:如果要考上博文中学的话,每门成绩基本上要达到优秀,现在我的数学成绩退步了二十多分,物理又不能保证达到优秀,两门理科有了这么大的退步,肯定考不上了。(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肯定会考不上博文中学。)
咨询师:那是你自己的估计吗? 求助者:是的。
咨询师:你能保证,你的估计准确无误吗? 求助者:(沉默了一下)不能。
咨询师:几次考试失利就认为会考不上博文中学,这是你自己的
想法还是有科学根据的?
求助者:是自己的想法。(说完就开始沉默)
咨询师:你的这些想法只是你的主观看法,根本没有科学根据,不能保证会是事实。考试的几次失利并不说明你的学习能力差,更不能说明你的知识基础差。其实在我们学校每年考试博文中学的同学中,几乎有一半是在最后一次中考中杀出来的黑马,平时这些同学的成绩不是最优秀的,但是他们凭借着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挺进了博文中学。即使到那时侯你的分数离博文中学的分数差点,还有很多的选择机会,全市其它重点高中,每年的高考成绩相当不错呐。你这样想想可以吗?
求助者:那我来试试吧。咨询师:好的,你自己来一下。求助者:这样一想,我的感觉好多了。
通过与求助者的谈话找到了其不合理的信念:考试的几次失利就不能考上重点高中。找到影响自己情绪的想法后,接着再找出理由来反驳这些想法,从而增强自信心。用同样的方法先帮助求助者认识自己的非理性信念在心理问题的核心作用,逐步找出其它非理性信念。
非理性信念还有:
(1)作为班长,应该每次考试都得是优秀,这样才能上最
好的高中。
(2)只有考上最好的高中,自己才是父母,老师心中的好孩子,好学生。
接着用理性的信念取代非理性的信念,从理性到感悟,从一般到具体就其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让求助者学会用理性的思维方式,帮助求助者彻底改善原先适应不良的焦虑,紧张,担心等促使其心理健康和谐发展。关键是学会用“希望”“想要”代替“必须”“应该”等,从而使求助者建立新的合理信念,提高自信心。
逐步建立的理性信念有:、虽然我是班长,我也不可能在每次考试中得到优秀,几次的失误并不说明什么。
2、通过我的努力,即使考不上最好的学校,我仍然是一个优秀的学生。
3、我读书不是为了讨父母和老师的欢心,而是为了实现我人生价值,个人成长,以后为社会做贡献。
4、要想成绩稳定,不退步,只有放松再放松。
小结:通过苏格拉底式辩论,使求助者认识到自己不合理的信念,学会用“希望”“想要”代替“必须”“应该”。
(三)第三次咨询
目标:在求助者逐步已经建立合理,正确的理性观念时,求助者反映感觉仍然有焦虑情绪存在,第二次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出粗分44,标准分55。数据显示焦虑情绪有明显减弱,但仍然还有,故考虑运用肌肉放松训练减轻其焦虑情绪。
肌肉放松训练的原理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身体肌肉的放松与情绪的紧张是一对互相制约的状态。在同一时刻,个体身上这两种状态不可能同时并存。一种状态的出现或加强必然导致另一种状态的减弱或消除。因此,放松技术就是一套使全身肌肉得到深度放松的技术,以放松的状态对抗紧张的状态,从而达到缓解、消除紧张情绪的目的。
过程:让求助者在练习时穿舒适、宽松的衣着,去掉一切
装饰品,不要带眼镜,尤其不能带隐形眼镜,跟随老师一起做肌肉放松练习。求助者可以坐在椅子上,保持躯体舒服。
咨询师:现在,我们开始做放松练习,尽量做得舒服些,闭上眼睛,按我的指导语紧张、放松某些肌肉群,并注意紧张和放松时的不同感觉。每组肌肉紧张5秒种,然后慢慢放松,保持10秒钟,再做第二次或下组肌群的练习。
1.握拳曲腕:双手握拳,向上弯曲手腕,感觉手和前臂的紧张(保持5秒)。松开拳头,伸直手腕,自然放松,注意放松的感觉(停10秒)。
2.屈肘耸肩:前臂向上弯曲并外旋,双肩向耳部耸起(保持5秒)。现在放松,体验紧张和放松间的不同感受(停10秒)。
3.曲颈皱眉:头向后紧靠椅背,皱起眉头(5秒)。舒展眉头,颈部放松,体验紧张、放松的感觉(停10秒)。
4.闭眼咬牙:紧闭双眼,咬紧牙关,嘴角向后,双唇紧闭,感觉面部的紧张(5秒)。自然放松,体验放松的感觉(10秒)。
5.下巴贴胸:将下巴贴近胸部,感觉到颈前部肌肉的紧张(5秒)。现在放松下来(10秒)。
6.拱背挺胸:现在注意后背肌肉,拱起后背,挺起胸部和腹部,你能感觉到后背的紧张吗?(5秒)。现在放松,你感觉很轻松(10秒)。
7.吸气缩胸:现在深吸气,憋气(5秒)。好,呼吸放松,感受紧张、放松的差别(10秒)。
8.收腹憋气:现在将注意力放在腹部,绷紧腹部肌肉,憋气(5秒),呼吸,9.
提肛收臀:收缩肛门括约肌和臀部肌肉,感觉紧张(5秒)。现在放松(10秒)。
10.伸腿跷趾:伸直双腿,脚趾向上跷,使脚,小腿,大腿肌肉紧张起来(5秒)。现在放松,全身放松。
(休息5分钟,再重新练习一遍全部肌群)。目标是让求助
者初步学会10组肌肉放松。
布置家庭作业:让求助者在家中安静的房间中练习肌肉放松,每天练1-2次,每次30分钟左右。随着练习的熟练,每次的时间可减少到20分钟左右或更短一些,日练次数也可减为一次。放松训练的时间一般应安排在午饭过后一小时或晚间睡觉之前。经过一段时间对紧张和放松的交互练习后,应能在需要时,随心所欲地充分放松自己的身体。要注意的是,放松训练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奏效的,必须经过数周乃至几个月的练习,方能收到明显的效果。因此,要持之以恒地坚持训练。另外,可用一张表格来记录评定每日的训练情况,用1至5的级别来表示自己达到放松状态的深度。1代表最浅的放松状态,5代表最深的放松状态。由此可以了解自己练习的进展,也便于咨询师的检查和指导。
(四)第四次咨询
目标:继续巩固求助者学到的理性信念和行为模式,懂得自我接受,自我释怀,达到自我成长,和人格完善。检查求助者的肌肉放松训练的记录,在求助者渐进性放松肌肉训练的同时运用想象放松。
方法:对求助者建立新的,合理的信念和行为模式进行及时的阳性强化,并想象放松练习。
过程:咨询会谈片段摘要
咨询师:想象在考试过程中马上要发考卷,你也不知道什么样的题,这时候大多数考生可能会比较紧张了,心快提到嗓子眼了,有些人可能全身肌肉就比较紧张,紧张率增高,你这时候全身肌肉紧张,手心出汗,腿脚发麻,想一下这时候你该怎么办?
求助者:好的,让我想象一下,(沉默一会儿)„„我可以轻轻地闭上眼睛,刚开始感觉头部很沉重,重重地落在双肩上,双肩沉重,上臂沉重,前臂沉重,重重地落在腿上,我的手心有汗了„„
咨询师:请你好好想一想,你该怎样让紧张的肌肉变得放
松呢?
求助者:我想可以尝试着渐进式肌肉放松,让我感觉一下自己的呼吸,现在我深吸气,憋气(5秒)。好,呼吸放松,(10秒)。头向后紧靠椅背,皱起眉头(5秒)。舒展眉头,颈部放松,(停10秒)现在将注意力放在腹部,绷紧腹部肌肉,憋气(5秒),呼吸。
咨询师:你现在感觉怎样?
求助者:我感觉好多了,心也平静下来了,整个身体也放松了,不感到紧张了,我想考试时我可以调节自己的情绪了。
咨询师:很好,恭喜你初步学会调节自己的紧张情绪,在以后生活中多加强练习,平时各部分肌肉放松都做完之后,还可以继续给自己一些暗示语:现在我感到很安静,很放松„„非常非常安静、非常放松„„全身都放松了„„(自己从1默数到50)„„最后睁开眼睛。这样效果更好。
小结:肯定求助者的自我改变,强调咨询要点,使求助者进一步了解自己问题的前因后果,明确今后努力方向,帮助求助者运用学到的方法和经验应付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促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五)第五次咨询
作为最后一次咨询,在咨询中,我第三次让求助者做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出粗分36,标准分45,提示适度焦虑。求助者感觉一切良好,每天睡觉前做一次放松练习,睡眠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她高兴得告诉我她把放松肌肉训练教会了同学们,同学们希望我在心理课上多教大家一些放松技巧呢。在整次咨询中我采取了相对被动的姿态,让求助者处于自动的角色,引导求助者以独立、自主、积极的角色和方式,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来分析、处理自己的问题。我是这样结束这次咨询的“通过这件事,你是不是可以从中体会到很多的东西,如如何理性地思考问题,如何对待焦虑而不会被焦虑情绪所打倒,如何让自己快速放松下来,诸如此类的,你好好想了,并应用于今后的生活中,相信你会越来越健康和成熟。”求助者对以后的
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
十、咨询效果的评估:
求助者的自我评估:求助者的睡眠状况已有良好的改善,心情好转,学习成绩明显稳定。
老师与同学的评估:求助者学习热情高涨,效率高。咨询师的评估:求助者对自己的问题有所领悟,治疗后焦虑自评量表(SAS)粗分36,标准分45,提示适度焦虑。(求助者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应该有一些焦虑情绪,可视为是适度焦虑。)
求助者学会简单的放松法,以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紧张情境。
十一、咨询总结:
本案例中,咨询师与求助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比较全面地了解求助者的情况,并取得了求助者及父母、老师的信任,并得到他们的配合,适当给求助者减压。在咨询过程中应用合理情绪疗法,认识其不良的认知模式,协助求助者建立理性、合理的信念和行为模式,在咨询时我发现求助者即使建立了理性、合理的信念和行为模式但仍然还存在焦虑,就运用放松疗法,对求助者进行肌肉放松训练,使得咨询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民族出版社、2012年7月第二版
(2)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二级)》、民族出版社、2012年7月第二版
第五篇:一例焦虑性一般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焦虑性一般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本文针对一名刚步入职场工作的新人焦虑情绪的咨询,通过收集临床资料,摄入性会谈、心理评估和诊断等方法,发现其焦虑来源于新环境的不适应对工作产生抵触情绪。通过运用认知行为疗法,让其能正确看待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和问题。最终于某的心态得以改善,于某的情绪趋于平稳。对咨询效果进行了回访、跟踪与评估咨询案例。
关键词:焦虑情绪;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一、一般资料
于某,女,26岁,未婚,大学毕业后刚参加工作三个月,月收入2000元。身高1.65米,体重50公斤,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史。性格内倾,独生女,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父母是公务员。经询问调查,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他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病史。成长经历:从小一直都很听父母话,对其要求严格。最近2个月,于某情绪变化较大,睡眠质量有所下降,到了单位就精神紧张,于某前来咨询。
精神身体社会功能状态:工作精力减退,注意力容易分散;能正常处理同事之间的关系,思维活动正常,睡眠饮食正常。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最近感觉注意力不像以前那样集中,容易走神;情绪低落,空虚;心情烦闷,自责,失眠;工作能力有所下降,对未来很迷茫。个人陈述:一个月的前的一天早晨,因为疏忽大意把一份重要的会议文件忘在家中,导致了会议的延误。领导对其进行了严厉的批评。由于平时不怎么会和领导打交道,被领导一批评更不知道怎么办了,当时脸特别红,情绪也紧张起来。事后自己非常后悔,担心就此得罪了领导。从此认为自己能力低,素质差。希望通过心理咨询走出困境。
三、观察情况:
咨询师观察:于某走进心理咨询室的时候是低着头,有些拘谨,言谈羞怯,说话声音不大,语速快,自卑、言语思维逻辑正常。
四、评估与诊断
收集临床资料后,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求助者进行测试。
心理测验结果: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为53分,(超过中国常模的分界值50分)。
根据临床观察和心理测验的结果诊断为焦虑性一般心理问题。
(一)诊断依据
1、根据判断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自知力完整,有主动求医行为,无逻辑思维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该求助者反应程度不强烈,只局限在工作范围内,没有影响逻辑思维等,无回避和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从病程标准看,只有两个多月。从除外标准看,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时间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样心理问题。
3、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判断,该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情绪有波动,整体心理健康状态较差,心理异常属于一般心理问题的范畴。
(二)鉴别诊断及其依据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求助者知、情、意是统一的。对自己的心理困惑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助的行为,无逻辑思维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人格及焦虑症鉴别:综合分析所获得的临床资料,对求助者问题持续的时间、强度和典型心理和行为异常表现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判断,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和躯体疾病史、典型心理和行为异常的表现排除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品行障碍。
3、严重心理问题鉴别:该情绪问题是有因而发,时间较短,强度并不严重,内容尚未泛化,有求治愿望,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1、具体目标:消除求助者焦虑状态;帮助求助者正视其职场中遇到的困难;让求助者学会怎样处理和化解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2、最终目标:求助者能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提高处理各种工作问题的能力;恢复积极的工作态度。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主要咨询方法和使用原理: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组通过改变歪曲认知和不合理信念,达到改善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的心理治疗方法。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改变求助者原本错误的认知模式,改善现有的心理状态。
(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咨询过程中,求助者及其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
1、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咨询师;
2、对咨询进程不满意可要求更换咨询师;
3、对咨询方案、咨询时间有知情权和协商权。
4、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5、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时间等方面的规定;
6、求助者应尊重咨询师,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
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权利和义务: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
2、心理咨询师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视求助者;
3、在咨询关系建立之前,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特点。以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4、心理咨询师应与求助者对工作的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应与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
5、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不得产生和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
6、心理咨询师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三)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1小时。咨询收费:120元/小时。
七、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2、心理帮助阶段;
3、结束与巩固阶段。
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第一次 2011年3月3日
目的:
1、了解基本情况;
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3、通过测验辅助评估诊断;
4、确定咨询目标;
5、用心理学原理解释于某问题存在的原因。
方法:摄入性会谈、心理测验
过程:
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定。
2、让求助者做了焦虑自评量表(SAS),询问咨询的目的,询问于某对工作问题的看法。
3、收集临床资料,与求助者建立良好咨询关系。
4、交谈后,运用心理学原理解释问题存在的原因。由于于某刚从大学校园步入职场,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导致焦虑情绪的产生。
咨询作业:回家后找出自己的10个优点,写在纸上,每天大声朗读10遍。从而帮助于某恢复自信心,为下次咨询做好基础。
第二阶段:第二次 2011年3月10日
目的:
1、进一步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2、咨询作业反馈;
3、深入咨询。
方法:咨询性会谈、认知行为疗法
过程:
通过会谈帮助于某认识到自己不自信的缺陷,加强于某对工作应激问题的处理能力。
于某如约来访,询问咨询作业的实施情况,于某讲述:“刚一开始,我想找出自己的10个优点很是困难。通过询问了家人、朋友和同事后,我发现自己的优点还是很多的。如果不是完成这次作业,我还停留在我自己的思维模式里,总认为自己一事无成。什么事情都做不好。这几天我才觉得自己还是很优秀的,”
我借势问道:“你说说为什么会产生对工作的自卑心理?。” 于某说道:“其实,我从小都是在父母的关爱中长大,没有吃过
什么苦。步入到社会以后,我发现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做主了,很多事情都让我搞砸了,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了。”
封闭的心扉已经慢慢打开,于某通过交流变得更加自信和对工作更加积极的态度。
咨询作业:
1、尝试自己要经常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尽管有不成熟的观念和做法,可以询问家人、朋友和同事其正确的建议。告知于某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冲突和困难都是正常的,这是每个人必经的一个过程。重要是你该如何让问题化解。比如通过适当解释的方式私下找领导说明那天的情况。
2、继续朗读自己的优点并积极体会。
第三阶段:第三次 2011年3月17日
目的:建立积极的认知
方法:咨询性会谈、认知行为疗法
过程: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助于某认识到自己到焦虑情绪是由于对新环境的不适应所致。
于某如约来访,询问这一周的表现,于某高兴地说:“现在状态好多了,工作也有活力了,同事之间和我说的话也多了,甚至主动和我说他们家里的事情了。领导对我的工作也非常满意,那天晨会上还点名表扬了我。”
我说道:“于某,我们每个人都有工作,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工作顺心。假如一个领导对员工不闻不问,我们就会怀疑他是否在工作。与领导、朋友、家人发生从突,这是不能说明什么,我们既不要忌讳它,人际冲突经常会发生的,每个人都会遇到。只要通过良好的沟通,才能够化解矛盾,并可能成为我们改善关系的一个契机。努力创造和谐的气氛。你不认为更好吗?”
于某露出了笑容。
第四阶段:第四次 2011年3月24日
目的:巩固咨询效果;结束咨询
方法:会谈
过程:
于某主动说:“我现在工作效率高多了,做起事来得心应手。” 我指出,这种状态要继续保持下去。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你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你要相信“我能行”。
八、咨询效果评估
在于某的主动配合下,咨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于某自述情绪稳定,工作状态不错,和领导、同事的关系很融洽。会谈结束后,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求助者进行测试。心理测验结果: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为45分,求助者已经恢复正常水平。咨询是成功的,效果比较明显。
参考文献:
(1)郭念峰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2)郭念峰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3)郭念峰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4)汪向东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年增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