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治安管理学
治安管理概念:治安管理是指公安机关依照国家法律、法规,依靠群众,运用行政
手段,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行政管理活动。
治安管理的范围:公共治安秩序管理、特种行业管理、违禁危险物品管理、户政管
理、道路交通管理、消防监督管理、出入境与为国人管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构建。
治安管理学:是关于治安管理主、客体矛盾运动规律的学说,是研究警察力量维护
社会治安秩序的理论、经验、知识、技能的学科体系。
治安管理的职能:1.组织管理社会治安秩序的职能(概念:主要是指在社会活动中对涉及社会治安问题的人、物、时、信息进行组织、指挥、监督和调节,管理好社会公共安全事务,防止各种灾害的发生,为各行各业以及人民生活创造安定的社会治安环境。功能:维护社会的基本治安秩序;保障社会成员的人身安全和公共安全;保障生产安全,防止治安灾害事故,维护生产秩序。途径:依法管理(主体、过程、行为、行为的内容都必须合法。)和科学管理。);2.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职能;(通过三条土境内来实现:1通关控制和防范违法犯罪和治安灾害事故,保护公民合法权益。2.通过及时查处违法犯罪行为和治安灾害事故,保护公民合法权益。3.通过与公民广泛接触、联系,保护公民合法权益)3.社会服务职能。
治安管理的任务:1.维护社会治安秩序2.预防、发现和控制各种犯罪活动(只要做
好以下几项:1强化各项治安管理措施,严密社会面的控制2开展对违法青少年的帮教工作,做好青少年的犯罪预防3加强对社会上监该对象的监督改造工作4加强对群众性治安组织的指导,开展群众性的治安防范工作)3.预防、发现和查处各种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治安管理的原则:“服从”原则;“服务”原则;依法行政原则;预防为主,保障安
全的原则;专门机关管理与依靠群众相结合的原则。
治安管理权力:是法律赋予公安机关的治安管理部门和民警在履行职责时所具有的支配力量,是国家在组织、管理社会治安秩序中运用警察力量的意志表现。
治安管理权力的种类:宣传教育权;监督检查权;治安行政管理权;治安处罚权;
建立治耳目权;使用警械武器权。
治安管理手段:是指治安管理主体为了实现治安管理的目标,达到维护社会治安的目的,依法对社会治安秩序实行控制管理的各种措施和方法的总称。
治安管理手段的特征:权威性、强制性、目的性、预防性、多样性、互补性 治安管理的具体手段:1.治安管理的法律手段(治安管理处罚;治安行政强制措施;
治安管理的其他法律手段和措施)2.治安管理的行政手段(行政指令;行政审批;监督检查;禁止、取缔)3.公安专业手段(治安调查;治安巡逻;守望;堵卡;当场盘问检查)4.治安管理的教育改造措施(治安防范教育;社会帮教;监督改造)
公安派出所概念:是县(市)、区公安机关直接领导和管理的派出机构,是集防范、管理、打击、服务于一体的基层综合性战斗实体。
公安派出所的种类:一类是地方公安机关派出所,分为城市、农村、水上、边境。
另一类是专门公安机关的派出所,分为铁路、交通、民航、林业。
公安人口管理的概念:1.人口、家庭与住户。2.户口、户籍与户政3户口管理4人
口基本信息5户政管理学
公安人口管理的制度:1.常住人口登记制度2.暂住人口登记制度3出生登记制度4死亡登记制度5迁出登记制度6迁入登记制度7变更更正登记制度
居民身份证制度:是指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有关居民省份证印制、申领、换领、补领、使用、签发、管理、查验等内容的一系列规范。
公共复杂场所主要包括:公共交通场所、公共文娱场所、公共游览场所、公共贸易
场所以及集会、游行、示威场所等。
特种行业:全国性特种行业:旅馆业、刻字印章业、旧货业;地方性特种行业:机
动车修理业、出租汽车业、营业性射击场、舞会业、音像放映业、台球室、电子游戏室、饮食业、洗浴按摩业
危险物品是指具有燃烧、爆炸、腐蚀、毒害、放射性能,在生产、储存、销售、运
输、使用过程中,容易引起人身伤亡,使国家和人民群众的财产受到损毁的物品。我国列为危险物品的主要有:枪支、弹药、管制刀具、爆炸物品、剧毒物品、放射性物品和其他易燃易爆物品。
危险物品的管理方式:1.展开安全防范宣传教育2.严格公共安全行业的审批许可和备案制度3.加强公共安全隐患的监督检查4实行公共安全隐患的综合治理5依法查处安全事故和违法行为6重视公共安全情况的调查研究
群体性治安事件:是指群体或个人为满足某种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下聚众共同实施
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扰乱和破坏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并导致事态加剧扩大,必须立即予以处置的突发性事件。
群体性治安事件的处置:处置原则:
1、在党委、政府领导下,会同有关主管部门
处置的原则;
2、防止矛盾激化的原则;
3、依法果断处置的原则;
4、慎用警力、强制措施、和武器、警械的原则。
群体性治安事件处置步骤和方法:
1、处置预案:处置原则;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的组织指挥机构、指挥人员及其职权;任务分工;处置方法;通讯联络;应急措施;纪律作风。
2、现场处置:调动警力,赶赴现场;掌握情况,统一指挥;采取措施,平息事件
3、群体性事件的事后处置
治安灾害事故是指由于违反治安管理法规或安全操作规程,造成重大人身伤亡或财
产损失,影响社会安定,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一种灾害性事故。分类:爆炸事故、枪弹事故、中毒事故、放射性事故、公共秩序混乱造成的伤亡事故、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
第二篇:治安管理学
论公安派出所的地位、性质、作用以及主要职责
在我国,公安机关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从古代的军警不分到近代专门公安机关的建立,我国的公安事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特别是新中国建国以来,我国的公安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保证了我国改革开放的顺利实施,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内部环境。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一下我国公安机关派出所的有关问题。
我国的公安机关主要有公安部,作为国务院的职能部门,负责全国的公安管理工作;各省(直辖市)的公安厅(局),各地市的公安局,各县区的公安分局,县以下设置公安派出所。中国公安机关的职责是:预防、制止和侦查违法犯罪活动;防范、打击恐怖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制止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管理交通、消防、危险物品;管理户口、居民身份证、国籍、入境事务和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居留、旅行的有关事务;维护国(边)境地区的治安秩序;警卫国家规定的特定人员、守卫重要场所和设施;管理集会、游行和示威活动;监督管理公共信息网络的安全监察工作;指导和监督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重点建设工程的治安保卫工作,指导治安保卫委员会等群众性治安保卫组织的治安防范工作。公安机关的性质;公安机关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中具有武装性质的治安行政和刑事执法机关。这一概念道出了公安机关性质的三个方面:即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公安机关是国家的治安行政机关和刑事执法机关;公安机关具有武装性质。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这是公安机关的阶级属性,也是它的根本属性.因为它表明了公安机关的阶级本质,是公安机关性质的核心内容和本质特征。正是因为这一鲜明的阶级性,使其成为国家意志的忠实执行者,占据了国家政权的重要地位。国家赋予公安机关以不同于普通行政机关的各种强制手段,以完成公安机关所担负的治安管理的职能,同时也使公安机关成为国家其他行政管理活动的坚强后盾。我国的公安机关不单纯属于行政机关,而是兼有刑事执法职能的行政机关。根据我国《宪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承担侦查和执行刑罚的职能,与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共同完成惩罚犯罪的任务,因而公安机关又是我国刑事司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刑事执法机关。公安机关的武装性质,主要表现为公安机关是武装性质的警察组织,执行武装性质的任务,配备武器装备。
“派出所”本身是一个舶来词,源于日本;本意是派出分支机构的意思,在日语中并不特指警察机关,任何一个国家机构都可以有“派出所”,在我国经过几十年的演变,派出所变成了一个专有名词,特指公安机关的派出机构,就是我们所说的派出所。我国在1946年成立公安机关公所,1948年改称公安分驻所,1950年改称派出所。它是公安机关的基层组织,是多功能综合性的作战实体。根据1954年颁布的《公安派出所组织条例》第一条规定:“第一条 为了加强社会治安,维护公共秩序,保护公共财产,保障公民权利,市、县公安局可以在辖区内设立公安派出所。”2007年正式实行的《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第六条第一款规定:“设区的市公安局根据需要设置公安分局。市、县、自治县公安局根据工作需要设置公安派出所。”由此可见,派出所的性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公安派出所是公安机关的基层组织。第二,公安派出所是基层公安机关的派出机构。第三,公安派出所是具有防范、管理、打击、服务等多种职能的综合性战斗实体。
在我国派出所依照国家治安管理法规和上级公安机关规定的权限行使职权。首先,派出所为公安系统的基层组织,上级公安机关的派出机构。市、县、自治县公安局根据工作需要设置公安派出所,因此,公安派出所属于上级公安机关的派出机构。其次根据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公安派出所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以及其他法律规定行使职权,属于法律法规授权组织。第三,公安派出所不是同级政府的组成部门,但在实际工作中公安派出所在同级政府的日常工作中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派出所在业务上受上级公安机关的领导,在政治和财政上同时受同级政府部门的领导。派出所依照国家治安管理法规和上级公安机关规定的权限,其主要任务是:坚决贯彻公安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同犯罪分子作斗争;防、控各种事故的发生,管理社会治安,维护公共秩序;保障人民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保卫国家安全。依地区、社会情况、人口多少等诸因素的不同可分别设立城市派出所、农村派出所、水上派出所、铁路派出所、工矿派出所、治安派出所等。派出所设所长、指导员、户籍民警、内勤民警,有的还设治安民警。派出所的职责概括为:管理户口;向群众宣传法制,组织发动群众同坏人坏事做斗争;组建治安保卫委员会;发现掌握嫌疑分子,教育改造有违法犯罪行为的人;预防、制止犯罪活动;管理特种行业,维护公共秩序,预防治安灾害事故等。在工作中实行党委领导下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使治安行政管理同群众的安全防范密切结合。
根据公安机关组织条例以及人民警察法,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公安派出所的主要职责有:
(一)收集、掌握、报告影响社会稳定和治安大局稳定的情报信息。《公安派出所执法执勤工作规范》中第二十九条规定情报信息的范围包括:
1、社会各界对国内外重大事件、热点问题的反应;
2、可能引发群体性治安事件的线索及苗头;
3、敌对组织、邪教、会道门以及其他非法组织活动的情况;
4、预谋实施爆炸、杀人、抢劫、盗窃等犯罪活动的情况;
5、因各类民事纠纷可能铤而走险、制造事端的危险人员情况;
6、其他可能影响社会政治稳定和社会治安的情报信息。第三十条规定收集情报信息的方式主要包括:
1、在重点场所、要害部位物建治安耳目、信息员;
2、依靠基层组织、治安积极分子等收集情报信息;
3、通过人口调查、阵地控制等方式听取群众意见;
4、通过接触重点人员了解掌握情报信息。并要求对获取的情报信息应当及时上报,并注意日常积累分析。
(二)根据户口管理法规和规定,管理辖区内的实有人口(包括常住人口、暂住人口和境外在本辖区居住人员)具体工作是:对公民颁发、查验身份证件;对常住人口,应当做到底数清楚,重点掌握有违法犯罪经历和有违法犯罪嫌疑人员的身份和现实表现;对暂住人口进行登记、办证,掌握全部暂住人口的身份、暂住理由、户籍所在地等情况;对境外人员应当督促其在法定时间内到公安派出所申报住宿、居留登记,掌握其姓名、国籍、居留事由和居留期限; 根据国家的户口迁移政策,对申请入户的“农转非”人员进行审核、控制,符合入户条件的报上级公安机关审批等;
(三)查破本辖区内各种治安案件和一般刑事案件,协助上级公安机关侦破重大刑事案件;
依法查处治安案件,调解治安纠纷;可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对违反治安行政管理的行为进行处罚;
(四)对辖区群众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感化、挽救有违法和轻微犯罪行为青少年和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和少教人员;对依法被判处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缓刑、监外执行和被假释的罪犯进行监督改造,对公安、司法机关确定监视居住的刑事案件被告人依法执行;
(五)对辖区内的公共场所、企事业单位的内部治安开展安全检查监督,依法监督、指导辖区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治安保卫工作,组织、指导单位保卫组织和群众开展安全防范;在辖区内开展以治保会为主体的多层次的群防群治工作,预防可防性案件的发生;
(六)对公共娱乐服务场所、特种行业及内部单位进行现场检查、清查等事项。《公安派出所执法执勤工作规范》第七十七条规定治安检查的基本内容包括:
1、有无营业许可证照及其项目变更情况;
2、房屋建筑的出入口、紧急通道畅通情况,安全指示、警示标志设置情况,防盗设施安装情况;
3、易燃易爆物品存放情况;
4、配备治安保卫、保安人员情况;
5、安全防范规章制度建立落实情况;
6、治安秩序情况;
7、从业人员情况等。
(七)配合消防等有关部门,实施消防监督管理,预防火灾、爆炸、中毒等治安灾害事故;动员组织、指导辖区单位和群众开展群防群治工作,建立群访群治组织,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接受群众报警求助,为群众提供服务。
(八)接受群众的报警、求助,为民排忧解难,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在我国,派出所在维护国家安定,保卫国家政权,管理社会治安,维护公共秩序;保障人民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03年2月28日,***在公安部党委扩大会议上提出:“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是公安机关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而派出所则是这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的具体执行机关。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公安机关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我们积极推行警务机制改革,特别是对派出所的改革,壮大派出所的队伍。在未来很长的一个时期公安派出所的地位将是任何一个机关都无法取代的,我们相信公安派出所也将会越来越好。
第三篇:治安管理学作业
1.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在党委、政府领导下,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处置的原则。防止矛盾激化原则。慎用警力和强制措施原则。慎用武器警械原则。依法果断处置原则。
2.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及时掌握事件动态,迅速向党委、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报告。根据事件的规模、危害程度和事态发展,提出相应的处置方案,并报告党委、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决断。适时适度出的警力,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疏导化解工作。必要时依法采取相应的强制处置措施,控制局势,平息事态,恢复正常秩序。调查取证,依法适时打击处理违法犯罪分子。
3.如何理解治安管理的内涵?
治安管理是一种行政行为(属性)。治安管理是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行政行为(目的)。治安管理是由国家公安机关实施的行政行为(主体)。治安管理是依法公开实施的行政行为(方式)。
4.治安管理的范围有哪些?
治安管理范围可分广义、狭义两种。广义的包括:户口管理、特种行业管理、交通管理、消防管理、公共秩序管理、违禁品管理、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管理、对治安事件的管理;狭义的治安管理包括:特种行业管理、公共秩序管理、违禁品管理、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管理、治安事件管理。
5.简析治安案件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治安案件时指违反治安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应当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立案查处的案件。
广义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是指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及其他治安管理法律法规,应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行为,即违反治安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
狭义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就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应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行为。
第四篇:治安管理学通论完整版
治安管理的概念;是治安行政管理的简称,是指国家治安行政机关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以保障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而依法组织的公开行政管理活动。
治安管理概念理解:1.治安管理的实施主体是国家治安行政管理机关
2.治安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
3.治安管理的主要方式是依法公开管理
4.治安管理的实质是国家行政管理
治安管理的性质: 1.治安管理是维护和巩固国家政权的一个重要手段 2.治安管理是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3.治安管理是公安机关的一项重要业务工作
治安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主体的武装性。2管理内容的广泛性。3管理活动的群众性 4管理措施的特殊强制性
5管理过程的不确定性。
治安管理的范围;按管理业务的范围不同可分为,户政管理,公共治安秩序管理,危险物品管理,消防管理,道路交通管理,出入境管理。
按从事行业的不同可分为,一般治安行政管理和专门治安管理(1铁路治安管理,林业治安管理,民航治安管理,港航治安管理。)
治安管理的职能;社会控制职能,秩序维护职能,危险处置职能,权益保护职能,发展保障职能。
治安管理的任务;1预防发现和控制违法犯罪活动。2查处治安案件,治安事故,处置治安事件。3协助其他行政管理 4救助危难,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治安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治安管理领域的特殊现象和特有矛盾,也就是治安管理关系中各要素之间的特有矛盾,以及治安管理的行为、方法、过程和程序等特殊现象。
治安管理学的学科特点;专业性。系统性。实践性。技术性。
治安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1.治安管理的基本理论 2.治安管理的依据 3.治安管理的行为与方法 4.治安管理的历史与发展
治安管理依法管理的基本要求;1主体合法 2内容合法 3程序合法。
治安管理的基本原理;1人本原理 2系统原理 3动态原理。
治安管理的基本原则;1服从服务原则 2依法行政执法为民的原则
3专门机关管理与依靠群众相结合的原则 4预防为主,保障安全的原则。5严格管理和文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
6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7公开管理和秘密工作相结合的原则。
治安管理的基本思想:1.犯罪与社会一体化 2.权利与义务一体化 3.警务与社会一体化 4.警察与公众一体化 治安管理主体概念:指在治安管理关系中依法享有治安管理职权,履行治安管理职能,主动实施治安管理活动的组织和人员
治安管理机构的原则:1.治安管理任务需要的原则 2.精干、高效的原则 3.依法设置的原则
治安管理基层组织:1.公安派出所 2.治安拘留所 3.治安巡警队
社会治安力量:治安保卫委员会
保安服务公司
治安管理客体概念:指被治安管理法律法规规范的、由组织及其人员实施治安管理的对象
治安管理客体的对象:1.人(普通民众
相关业务人员
特定人员)2.地(场所
行业
地域)3.物(违禁物品
危险物品
重要公共物品和设施)4.事(治安案件 一般刑事案件 治安事件 治安事故 其他由治安管理部门管理的事)
社会治安问题的特征:1.社会治安问题的客观实在性 2.社会治安问题的社会现象性 3.社会治安问题的行为性 4.社会治安问题的个体反抗性 5.社会治安问题的不断运动性 6.社会治安问题的可防控性
影响治安秩序的政治因素:1.国内阶级矛盾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 2.国际上敌对势力的煽动和影响 3.官僚主义与腐败现象的客观存在 4.行政管理的机制问题 5.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
从微观看经济因素对治安秩序的影响:1.经济发展与就业不相适应,影响社会治安秩序 2.经济发展与教育投资不相适应,影响社会治安秩序 3.社会管理措施落后于经济发展的实际,给违法犯罪提供了赖以活动的有利条件
意思因素对治安秩序的影响:1.社会思潮对治安秩序的影响 2.文化宣传对治安秩序的影响 3.宗教对治安秩序的影响 4.道德对治安秩序的影响 5.民俗对治安秩序的影响
人口因素与治安秩序的关系:1.人口性别与治安秩序的关系 2.人口年龄与治安秩序的关系 3.受教育程度及社会水平与治安秩序的关系 4.人口数量和密度与治安秩序的关系 5.职业与治安秩序的关系 6.人口流动状况与治安秩序的关系
地理因素对治安秩序的影响:1.不同地域对治安秩序的影响 2.建筑布局和居住环境对治安秩序的影响 3.季节和气候对治安秩序的影响
治安管理的工作导向:1.顾客导向 2.任务导向 3.绩效导向 4.治本导向 5.服务导向
治安管理客体的特征;1客观性 2广泛性 3规律性 4可防控性
治安秩序的基本特征;客观性 必然性 重复有效性
研究治安秩序规律的意义;1正确分析判断治安形势 2为科学的工作决策提供依据 3把握治安管理的主动权
治安管理的手段的概念;是治安管理机关为实现治安管理决策目标,达到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目的,而依法对治安管理客体实行管理控制的措施和方法。
治安管理的手段的特点;强制性
预防性
多样性 互补性
治安管理手段种类: 1.法律手段(治安管理处罚
治安强制措施)2.行政手段(行政指令
行政审批
行政监督检查)3.教育手段(普通教育
特殊教育)4.经济手段(治安承包责任制和安全保卫责任制
社会保安活动
突出治安问题的经济制裁
对治安积极分子的奖励
地方公安某些业务实行收费制度)5.科技手段(信息通讯技术
安全检查和安全防范技术
电子计算机技术
警用器材技术)6.公安专业常用手段
实施治安管理手段的要求;1依法 2及时 3准确 4适度
盘查是指人民警察在执行职务中,为发现和确认违法犯罪行为,依法对可能具有违法犯罪行为的嫌疑人员进行仔细盘问和认真检查的法律活动。
可继续盘问的情形1被指控有犯罪行为的。2有现场作案嫌疑的 3有作嫌疑身份不明的 4携带的物品有可能是赃物的。
盘问的基本原则;1坚持有的放矢原则 2坚持公开身份原则 3坚持高度警惕的原则 4坚持先盘后查的原则 5坚持妥善处理的原则。
盘问的步骤1盘问(a讲礼貌,开口尊称
b先问身份,再查事情 c注意倾听,发现破绽 d抓住事实,穷追不舍 e分开进行,各个击破。)
2检查(a做到人物分离 b注意安全防范 c检查要按一定程序进行 d检查要细微,彻底。e检查要注意文明。)
3处理(a立刻放行 b继续盘问 c批评教育 d治安处罚 e行政约束 f实施抓捕)巡逻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巡回观察周围情况,发现纠正和处理各种治安问题,对社会面进行动态控制的一种勤务方式。
巡逻的作用;1预防违法犯罪行为,2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增强公众安全感。3提供服务,促进警民关系。4协助其他行政工作 5及时了解和掌握社会动态。6可以锻炼培养警员。
巡逻的内容;1.出巡 2.观察 3.判断 4.处理 5.报告
巡逻的方式:1.驱车巡逻与徒步巡逻相结合 2.普通巡逻与重点巡逻相结合 3.常规巡逻与动机巡逻相结合
巡逻的勤务支援;1现场保护 2追捕逃犯 3集会,游行,示威警戒 4交通事故先期处理。
堵卡的实施:1.根据案情合理规划设置关卡,形成区域性时空控制网 2.坚守岗位,高度临战 3.公密结合,把住关口 4.统一指挥,密切协同 5.多方设法,近战制敌
公共复杂场所管理是指公安机关的治安管理部门依照有关的治安管理法规,对公共复杂场所进行的审批,组织,监督,检查,指导。处理等活动的总称。
交通中转场所的治安管理秩序管理;1建立和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2加强对旅客的宣传教育。3维护秩序,严密控制。4集中力量,抓住突出问题进行整顿。
公共娱乐场所的治安秩序管理;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岗位责任制。2控制人员容量,核定售票定额,合理安排场次。3严禁携带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物品入场,加强重点部位安全管理。
4娱乐场所的建筑结构和设施要符合安全要求
5及时制止影响秩序的行为
6强调在娱乐场所所活动内容的限制。
特种行业的范围:1.旅馆业 2.印刷业 3.印章刻制业 4.旧货业
特种行业的特点;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违法犯罪活动。2从业人员容易被腐蚀,共同进行违法活动。3潜藏大量不安全因素,极易引发治安灾害事故。
特种行业管理方法;1强化后续动态监管措施,防止出现管理真空。2依靠行业领导和行业职工搞好管理。3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强化监督职能。4沟通掌握信息,及时查处违法犯罪行为。5交流工作经验,表彰先进典型。6建立特种行业治安管理档案,实现规范化管理。
当前社会丑恶现象:卖淫嫖娼
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
私种吸食贩运毒品
聚众赌博
封建迷信活动
拐卖妇女、儿童
查禁封建迷信行为的措施:1.对群众进行破除迷信的教育 2.取缔迷信职业的迷信活动 3.劝阻和制止群众性的迷信活动 4.查禁收缴封建迷信品
危险物品的特性;1利害两重性 2潜在的破坏性 3很强的隐蔽性。
危险物品管理的概念;是指公安机关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依法对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销售。运输,使用等环节进行的一系列治安行政管理活动。
危险物品的管理范围;1枪支弹药 2管制刀具 3民用爆炸物品 4放射性物品 5剧毒化学品
危险物品管理工作的意义;1加强危险物品管理工作,有利于保障合法生产,经营,使用危险物品,促进经济建设发展。2加强危险物品管理工作,可以有效地减少和防止治安灾害事故,保障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3加强危险物品管理工作,有利于积极预防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公安机关危险物品管理职责:1.办理审批发证,登记注册手续 2.监督、检查、指导 3.审查、考核和培训工作人员 4.收缴散失在社会上的危险物品 5.查处事故 6.进行安全防范的宣传教育
“三小企业”民用爆炸物品的管理: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服务站实行爆炸物品购买、运输、储存、保管、使用五统一,并根据“三小企业”实际需要,落实按时将爆炸物品送往“三小企业”,落实监爆及将剩余爆炸物品收回,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
公安机关对烟花爆竹管理的职责:1.负责烟花爆竹运输通行证发放和烟花爆竹运输线路确定 2.管理烟花爆竹禁放工作 3.查处非法生产、买卖、储存、运输邮寄烟花爆竹的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 4.实施烟花爆竹厂点四邻安全距离等公共安全管理
治安管理处罚的概念;是指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对违法治安管理行为人所给予的一种行政制裁。
治安管理处罚的特征:1.实施治安管理处罚的主体是国家法律规定的专门机关—公安机关 2.治安管理处罚对象是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 3.治安管理处罚的法律依据是治安管理法律、法规 4.治安管理处罚的性质是属于行政处罚
治安管理处罚与刑罚的区别:1.性质和适用对象不同 2.制裁的严厉程度不同 3.依据的法律和行驶处罚权的机关不同
治安管理处罚的原则;1教育与处罚结合的原则 2治安违法行为与处罚法定原则。3处罚与行为相适应的原则。4出发公开公正原则。5保障当事人权利的原则。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特征:1.具有一定社会危害性 2.违反治安管理法律规范 3.应受治安管理处罚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与犯罪的区别:1.情节轻重不同 2.数额大小不同 3.实施方法不同 4.行为心理不同 5.行为主体不同
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1警告 2罚款 3行政拘留 4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 5对违反治安管理的外国人可以附加适用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
治安调解;是指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和损毁他人财务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不给予治安处罚,而是采取在公安机关的主持下,由双方当事人互相商量,自愿达成解决争议协议的一种处理方法。
治安调解的条件:1.必须是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务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2.必须是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且情节轻微的 3.纠纷双方当事人同一调解
治安行政强制措施概念:指治安行政管理机关为实现行政目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特定行政相对人的人身、财物或者行为实施法定强制方式的具体行政行为
治安行政强制措施的特征;1强制性 2限权性 3临时性 4非制裁性 5实力性
治安行政强制措施的使用原则;1合法性原则 2比例原则 3人权保障原则 4说服教育和强制相结合的原则。
其他治安行政强制措施:1.强制传唤2.强制治疗3.强制带离现场4.行政约束5.收缴6.治安检查
行政约束的对象:1.精神病发作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或他人人身安全精神病人2.在醉酒状态中对本人有危险或对他人的安全有威胁的醉酒的人3.意图自杀者4.迷失老人、儿童或离家出走的未成年人5.因受伤、疾病、饥饿或寒冷而处于无助状态的人
收缴和没收的区别:前者是强制措施,后者是行政处罚
治安行政强制措施遵偱的程序;1事前需履行批准手续 2执法主体须符合法定人数 3要表明身份 4要说明理由 5要进行告知 6要听取意见 7要回避 8对财产实施强制时要履行相关手续。9要制作现场笔录 10要遵循一定时限。
治安案件管辖是指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时在事务,地域和层级等方面的分工。
治安案件管辖类别:1.地域管辖 2.指定管辖 3.转移管辖 4.专门管辖 5.移送管辖
治安证据;是指在办理治安案件过程中,由公安机关收集或者当事人,证人,鉴定人等提供的,用来证明治安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材料。
治安证据的种类;1书证 2物证 3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4证人证言 5被害人的陈述 6违法嫌疑人的陈述和申辩
7鉴定,检测结论 8勘验,检查笔录。
第五篇:《治安管理学》复习要点
复习要点
题型:单选、多选、填空、判断、简答、案例
第一章:概论
治安管理的基本特征
治安管理基层组织
派出所与民警的职权
盘查的概念和性质
《有关继续盘问的若干规定》:时限等
治安行政强制措施
第二章:公安人口管理
身份证的有效期
身份证的申领、换领、补领及发还
《租赁房屋治安管理规定》:房屋出租与承租的规定
暂住证的申领——《暂住证申领办法》
社区矫正
第三章:公共秩序管理
《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开办人与从业人员等等
娱乐场所的范围
大型活动的特征
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的审批范围
破坏大型活动秩序的处罚
集会游行示威的现场管理
第四章:特种行业管理
公安机关管理的特种行业的范围
旅馆住宿登记:未如实登记上报住宿旅客行为
房屋出租人的治安责任
典当业开业审批
第五章:危险物品管理
危险物品的范围、分类
公务用枪的配备范围
民用爆炸物品管理的法律依据
烟花爆竹禁止燃放地点
第六章:治安案件查处(重点)
《治安管理处罚法》主要内容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概念、特征
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
治安管理处罚的相关法律措施
治安案件的回避
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与执行
传唤
询问
证据的收集与固定保全 听证治安案件查处的简易程序治安调解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