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产业化是扶贫工作的有效途径
产业化是扶贫工作的有效途径
——大连学习心得体会
汉阴县扶贫开发局赵代文
今年5月13日至5月21日,我作为一名县扶贫局领导,参加了国家扶贫办组织的《国家扶贫干部大连培训班》学习考察活动,通过这次活动,让我深受感触,受益非浅。一是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亲身感受到了大连市“全域城镇化发展战略”,致力于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不由得激发了自身时不我待、不进则退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作为一名扶贫干部,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尽己之职尽己之能去带领指导和帮助群众发展经济,脱贫致富。
二是通过学习考察,吸取了经验。通过座谈交流,走、看、听、问相结合,学到了不少先进经验,也吸取了一些经验教训。对我今后的工作开展从思路、战略和方法上都有很多帮助。对我个人而言,主要得到了以下启示:
1、农业产业化是扶贫开发工作的必经之路。要搞好扶贫开发,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走农业产业化经营道路。农业产业化经营其基本内容就是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龙头,以不同所有制形式的企业为依托,以“公司+基地+农户”为主要形式,实行生2-
羊,由于不适应当地多雨潮湿的气候,多发疾病死亡,最终以失败告终。虽说这里有天灾的因素,但也是未能因地制宜的必然结果。近几年我县的食用菌产业迅速发展,就在于有漫山遍野的杂木资源做基础,并充分进行了开发利用。二是一个产业要做大做强,关键在于龙头企业。农民种出东西来,最担心的就怕卖不掉,你叫他自己找市场,他找不到,再怎么宣传发动,他也不动心。相反,有了龙头企业的存在,也就是告诉了他市场就在那里,他的种植积极性自然出来了。随着龙头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这个产业也就被带活了。陕西大片大片的苹果林,不只是生长在厚厚的黄土地上,更是生长在像汇源果汁那样大大小小的加工企业基础上的。
3、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离不开快捷的交通运输。此次去大连,我深深感受到了国家道路交通建设的飞速发展,宽阔的高速公路无尽的延伸着,通向四面八方。便利快捷的空、船舶运输交通加速了货物的流通,大连乡村的海鲜、水果中午就能到达我们汉阴人的餐桌上,当天内可发送到全国各地和韩国、日本等国家。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就谈不上农业产业开发。早几年,我县涧池镇的花果、洞河村的农民,栽植了一些樱桃树,采摘后运到县城来卖,结果在从乡到县短短十多公里坑坑洼洼的道路上,樱桃在车上被摇成了烂果,让农户血本无归。这几年,我县的公路建设得到大力发展,交通状况得到-3-
较大改善,但仍需继续努力,加快建设步伐,特别是村到乡路网建设。
4、农业产业化开发应注重基地建设。我县的魔芋产业的发展,全县有七八家魔芋加工企业,产品销路很好,可本地的魔芋产量还不够一家魔芋企业加工,附近的魔芋种植面积也很小,企业长期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又如汉阴县油料产业,以前的一家加工企业尚且吃不饱,而近几年又上了一个大型油料加工企业,可以加工全市10个县区全部原料,企业因缺原料一直未投产,因此,产业化的发展应注重并同步考虑原料基地的建设。
5、充分发扬延安精神促进农业产业开发的发展。延安精神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是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精神,我们要努力破除“等、靠、要”的消极思想,敢闯敢干,不断解放思想,用新思路、新观点、新举措去开创农业产业开发工作的新局面。
第二篇:现代农业产业化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宜章县现代农业产业化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为增加贫困农民收入,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我县始终坚持把现代农业产业化扶贫作为扶贫工作的重点,按照“政府引导、项目争资、产业富民”的工作思路,依靠现代农业产业化扶贫和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壮大扶贫主导产业,巩固扶贫成效,先后重点扶持了水果(脐橙、杨梅、金秋梨)、油茶、茶叶、大棚蔬菜、烤烟、肉牛、灰天鹅等种植、养殖产业。为贫困户打造了“短期能增收、长期能致富”的长效脱贫致富产业,进一步巩固了扶贫成果。现就我县现代农业产业化扶贫工作汇报如下:
一、现代农业产业化扶贫工作情况
今年,我办以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重点县为契机,狠抓争资立项,以项目建设促进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切实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一是建设九大扶贫产业基地。①脐橙种植基地。完成脐橙种植6500亩,为任务的100%;②油茶种植基地。完成油茶种植3200亩,为任务的100%;③蔬菜种植基地。完成蔬菜种植20280亩,为任务的52%;④茶叶种植基地。完成茶叶种植1500亩,为任务的100%;⑤小水果基地。共种植杨梅、金秋梨、水晶梨、大枣等水果7250亩;⑥牛、羊养殖基地。共养殖肉牛350头,养羊3200只;⑦生猪养殖基地。建设生猪规模养殖基地15个,年出栏生猪78000头;⑧家禽养殖基地50个,养鸡、鹅210000羽;⑨农产品加工基地3个。永吉农业开发
有限公司的红薯精深加工,加法果业公司的脐橙加工,三农公司的生态有机饲料加工。产业项目建成后,年可为贫困农民增收5078.9万元,贫困农民人平增收476元。增幅达17.9%。二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带动扶贫开发产业化。我县用现代工业的发展理念来发展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6个,通过龙头企业辐射带动98个村3724户16758贫困人口,进入龙头企业的产业链中,贫困农民增收798万元,有5024人实现脱贫。
二、突出园区建设,搞好现代农业扶贫产业开发园规划及项目库建设。
一是突出园区建设,提升综合承载力,充分利用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和调区扩区契机,规划好现代农业扶贫产业开发园。我办积极协助农办启动现代农业扶贫开发产业园的规划设计。6月12日,由农办和扶贫办组织召开了现代农业扶贫开发产业园规划和项目申报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了园区规划设计、项目布局、项目包装和申报等工作。6月底完成了项目包装和申报工作。二是努力争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框架下的投资政策倾斜,积极向省政府、省扶贫办争取搞活一块的重点项目的立项和财政扶贫资金重点支持。认真做好2013至2015年扶贫开发重点项目的考察、评估、论证、筛选和重点项目库建设。
第三篇:产业化扶贫经验交流
刘官镇产业化扶贫经验交流
发言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大家好!
根据会议安排,现我就刘官镇产业化扶贫工作作如下发言,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刘官镇近年来产业化扶贫内容以种植、养殖为主。我镇素有盘县“蜜桔之乡”美誉的红岩,现已发展蜜桔种植4000多亩,年产蜜桔600多吨。并在全镇范围内进行核桃、红梨的种植,截至2011年底已完成种植核桃 多亩,红梨 多亩,覆盖 个村寨 户,惠及农民近人。我镇在产业化扶贫工作中制定了针对性的政策,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统一思想认识,强化领导责任。我们采取开群众代表会、印发技术性资料等各种有效形式,广泛宣传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全镇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必须走农业产业化经营路子的思想。同时,我们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分管农业副书记、副镇长任副组长的产业化扶贫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严格的目标管理考核机制,明确了工作责任,为推进我镇农业产业化扶贫工作进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制度保障。在2009年至2011年的经果林“抗旱保果”工作中,领导小组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时任的镇党委书记、镇长带头抗旱,并加大了抗旱的资金投入,筹集资金购买发电机、抽水机、抽水管道等抗旱设施。同时,带领群众在灾后补种经果林树苗,力保经果林基地损失降到最低。
(二)调整农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我们大力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力促农业内部结构和产业布局的优化。
一是优化品种结构。近年来,我镇共引进、推广农作物、林果、畜、禽、鱼新品种 个。种植业方面,我们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扩菜、扩果,大力推广优质水果和适销的蔬菜品种。养殖业方面,进一步加大生猪品改力度,特种养殖有新发展。二是优化区域布局。根据我镇自然资源和区位特点,积极实施“一村一品”的发展战略,引导广大农民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布局,实行种植业向基地集中,养殖业向小区集中,已初步形成了以蔬菜、水果、草食动物、等主导产业为主的布局明显的产业带。
(三)改善基础设施,构筑发展平台。
一是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我镇以松官水库除险加固为重点,大力实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年至 年,全镇共投入水利建设资金 万元,完成各类水利工程建设 处。二是突出抓好基地建设。建成了红岩蜜桔种植基地,并大力扶持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镇中心聚集,改善了企业生产经营环境。三是狠抓市场体系建设。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了全镇综合或专业集贸市场。从而,为我镇农产品产、供、销创造了良好条件。
(四)加大资金投入,增强发展后劲。
资金不足是制约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瓶颈”,为此,我们想方设法加大资金投入,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和主导产业的发展。
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资金管理,设立财政专户,实行封闭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二是加大信贷扶持力度。近年以来,镇农村信用合作社发放巨额支农贷款,有力地促进了全镇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三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我们要求镇直涉农部门加大“跑市进县”力度,尽全力为镇产业化扶贫项目争取资金。四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我们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手段,突出抓好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业基地开发项目的招商引资。目前,发展规模养殖场11个,建设生猪(火腿)加工厂1个。
(五)实施激励政策,强化发展活力。我镇积极争取和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积极向上争取扶持政策。我们通过努力,得到了中央、省、市的高度重视和关心,被列入了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镇,为我镇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撑。二是大力实施扶持和优惠政策。在扶持农产品基地建设方面。除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外,我们还大力给予资金扶持。在扶持农产品市场建设方面。对新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用地,优先安排优先审批,其征用土地的各项费用按最低标准执行。在扶持发展产业化服务组织方面。对新组建的产业化组织所进行的经营活动,我们都给予了一定期限的减征营业税和所得税的优惠。
(六)创新工作机制,强化服务功能。我们积极为生产、经营大户提供资金、技术和信息服务,充分利用扶贫工程项目实施的机遇,加大农业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加强对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带动了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建设。
二、工作成效
(一)特色主导产业逐步形成,农产品基地初具规模。近年来,我镇因地制宜,培育了果蔬、生猪等特色主导产业。优势产业逐步向基地集聚,建立了蔬菜、生猪、草食性牲畜等多个千亩以上的农产品基地。蔬菜 万亩,金果林面积 万亩,近年发展生猪 万头,出栏 万头。
(二)龙头企业逐步壮大,经营机制不断完善。全镇已发展百万元以上农产品企业1家,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与农户建立了密切而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农业产业链不断得到延伸。
(三)服务体系日益健全,生产经营效益提高。
一是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已建立了生猪、蔬菜等专业集贸市场和农林副产品批发市场。二是信息网络逐步形成。建立和完善了农产品流通信息、加工信息、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技术信息等信息网络。三是技术体系进一步强化。建立健全了农技、畜牧、防疫、农机、林业、蔬菜等农林业科技服务体系。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一)存在的问题
我镇农业产业化经营还处在起步阶段,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许多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农产品基地规模偏小。蔬菜、水果、生猪等主导产业优势不够突出,规模效应不够明显,且发展不稳定,受市场因素影响较大。二是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我镇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数量较少,规模不大,辐射带动能力较弱,结构类型有待进一步调整。三是农业科技含量不高。我镇农村大部分地方仍依靠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加上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农民整体科技素质较低,科技推广难度大,农产品质量有待提高,品牌效应不明显,竞争力不强。四是农业产业链较短。我镇“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尚未得到普遍推广,加上龙头企业从事农产品初加工的多,从事深加工的较少,导致部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处于脱节状态,加工转化增值率低,产业链短。五是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在企业、流通组织、农民经纪人与农户的购销关系中,不少“订单”是“口头”协议,经常出现违约行为,个别企业、流通组织或农民经纪人在农产品交易过程中,忽视农民利益;而一些农户则在农产品交易过程中,没有认真履行合同。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阶段,我镇要按照“抓大产业,形成大市场;抓大企业,形成大品牌;抓大基础,形成大体系”的要求,努力建成一批较大规模的具有区域特色和规模优势的农产品基地;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创立一批生态、安全、优质、高效的农产品品牌;建立比较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适应产业化要求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体系,基本形成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新格局。具体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突出抓好产业链建设。重点抓好以红岩水果技术协会为龙头的水果产业链,以镇养猪协会为纽带的生猪产业链。同时,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信友核桃乳厂到我镇办紧密型基地,做大果蔬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
2、大力培植龙头企业。要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在资金项目和税收优惠政策上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围绕七大农产品优势产业带建设,培育壮大生猪加工厂、红岩蜜桔种植协会等龙头企业,逐步建立一批龙头企业集群示范基地。
3、加快规模农产品基地建设。种植业重点建设好1万亩以蜜桔以及核桃和红梨为主的经果林、养殖业重点抓好草食性牲畜和无公害生猪基地建设,加快养殖基地的发展。
4、完善农产品市场与信息体系。重点全镇建立完善药材、生猪、蔬菜、水果、肉牛等综合或专业批发市场。同时,加强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建立特色名优农产品数据库,发展网络交易,提高我镇农产品知名度,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
5、建立健全产业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行“龙头企业 合作组织 基地 农户”的运作模式,围绕粮食、果蔬、药材、畜牧等特色产业及其运销、服务业发展,组建一批跨区域、跨所有制,涵盖产加销、具有一定规模,且运作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并大力培育农村专业大户,提高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村大户的带动能力,形成联结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6、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水利设施配套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加强松官水库的除险保安和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防洪抗旱能力。
7、搞好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继续搞好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和成果巩固,推进天然林保护等工程,逐步建立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补偿机制。加工业厂区环境保护与整治力度,加强工业污染防治,保护生态环境。大力实施农村沼气和小水电代燃料工程,进一步加快我县沼气和小水电建设步伐,发展生态农业,保护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总之,我们刘官镇在今后的工作中会以建设纯农业产业化强镇为目标,以增加农民人均收入为根本,借“十二五”时期第二轮西部开发的春风,继续推进我镇产业化扶贫工作协调、持续稳定的发展。
第四篇: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中一件带有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农业产业化经营拓宽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思路,创新了发展理念,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形成了企业带农、惠农的发展机制和发展模式,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创新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理念
过去我国农业长期受传统计划经济思维方式的影响,就农业谈农业,就农村谈农村,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思路不活、眼界不宽、办法不多,很长时间难以摆脱农民和市场主体积极性不高、供给难保障,增产不增收,农产品买难卖难时有发生的被动局面,农业难以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农业产业化经营从根本上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维方式,用现代工业理念和社会化大生产的方式思考和谋划农业的发展,跳出农业抓农业,跳出农村看农村,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呈现了一片新的天地,找到了切实的工作抓手。
农业产业化经营坚持市场引导生产发展的理念,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确定主导产业,优化资源配置,开展经济合作,减少了农业结构调整的盲目性,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坚持用工业化引领农业现代化的理念,按照工业化的要求推动农业向着商品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和组织化迈进,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农业产业化经营坚持一体化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拓展产业链,推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构建农业完整产业体系,提升了农业的整体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农业产业化经营坚持以农为本带农富农理念,要求龙头企业必须与农户建立合理的利益关系,通过制度安排把加工销售环节的增值传导到生产环节和农户,使农户通过产业化经营真正得到实惠。农业产业化经营坚持龙头企业带动,互助共赢,和谐发展的理念,既抓住发展龙头企业这个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又下大力量,大力扶植联结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各类服务组织发展,特别是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企共发展,实现企业增
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目标。农业产业化经营坚持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的理念,大力引进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使用新装备,提升了农业的竞争力,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
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发展农业现代化,实现规模经营和规模效益是关键,实现小规模分散农户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是保障。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拓展产业链,建立组织链,完善利益链的方式,把分散经营的农户纳入产业化经营体系,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通过扩大农户经营外部规模的方式,提高了农业的规模效益,从而成为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发展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一个有效途径。
这种生产经营方式,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既可以发挥家庭承包经营的优势,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又可以有效地把企业在资金、市场、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以及各类服务组织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组织带动农户等方面的优势集于一体,成为承载现代物质装备、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织载体,成为培养新型农民的有效平台。这个制度创新,既符合中国国情,也顺应了世界农业发展的大趋势,对于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探索建立了企业带农惠农利益联结的新机制
让农民分享到产业发展和市场扩张成果,是让农民共享改革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合同、合作、股份合作等利益联结机制,将农户融入产业化经营的产业体系之中,农业成为产业体系的第一车间,实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使农业和农民可以分享到加工和销售环节的利润,分享产业拓展和市场扩张的成果和利益。这个利益联结与分享机制主要有三种类型:
第五篇:实行业主制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稳定家庭联产承包制,是多年来贯穿始终的一个话题。但是,稳定不是稳固。为了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较好地克服小规模家庭经营带有自然经济色彩、阻碍技术进步、重复购置固定资产以及农户适应市场能力差等弱点,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各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适应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途径,出现了诸如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租赁、转包、购买土地使用权等经营方式。我们把这种适应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憘由个人或集团拥有成片土地使用权,用于规模开发,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市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特色产业,并逐步形成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组织形式称为业主制。
一、业主制在推进产业化发展中应运而生
经过2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在发生着新的阶段性变化。特别是农产品供给长期全面短缺转变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为农村经营体制改革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表明我国已具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1995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社论《论农业产业化》强调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近年来,全国掀起了农业产业化建设的热潮,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PA在调整产业结构、加速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多年艰苦探索,逐步确立了六大骨干产业。憘一是推进以锦橙100号为主的水果产业化,建设“中国锦橙第一县”。锦橙100号是PA农业科技人员70年代来选育出来的优质水果,具有果大、皮薄、味浓、汁多、色鲜、耐储等特点,曾五次荣获国际国内大奖。但30年来,一直未形成规模。经过近三年的集中规模发展,现已建成了锦橙100号万亩示范片,全县共有锦橙100号等优质柑桔1000万株,年产果1亿多斤,远销全国、供不应求,产值1亿余元,基地乡镇农民人均果业收入1000元。憘二是推进以玉米、水稻制种为主的种子产业化。制种面积达到7.5万亩,年产值达到9000余万元,创税利300万元,县种子公司已成为“全国种业百强企业”。憘三是推进以专业乡镇、村、社和专重户为主的蚕桑产业化。PA的蚕桑工作曾获国务院嘉奖,最高达到年养蚕13万张,产茧300多万公斤。由于市场影响,到90年代中期年养蚕降至3万张,产茧70万公斤。近年来,PA大胆创新经营机制,加大了劣桑改造、集中育苗、规模栽桑的力度,全县现有桑园37680亩、桑树6885万株,年养蚕5万张、产茧100多万公斤,年产值1300余万元,创税利250多万元。憘四是推进以“十里荷花带”建设为主的蔬菜产业化。在县城附近建设“十里荷花带”,大力发展城郊农业,成片建设蔬菜大棚,大种名、特、新、稀优质品种蔬菜,全县蔬菜基地面积达1万亩,商品菜产量3000余万公斤,产值3000余万元,基地菜农人均蔬菜收入1500元。憘五是推进以稻田养鱼为主的水产产业化。目前,规范化稻田养鱼11000亩,年水产总产量6600吨,产值近7000万元。憘六是推进以草食牲畜和小家禽为主的畜禽产业化。在稳定生猪发展的同时,积极发展草食牲畜和家禽。着力抓好溪河养鸭和山区养羊等项目。现在,年出栏山羊8万余头,产值近1700万元,出栏家禽600多万只,产值9000余万元。
但是,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实践过程中,特别是面对新时期的众多机遇和挑战,农村和农民的现状表现出诸多的不适应。一是多数农民思想封闭、观念传统,存在小胜即骄、小富即安的思想,对调整产业结构漠然置之或束手无策,不适应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要求。二是多数农民文化低,有的甚至连报纸也读不懂。农民在农业科技推广方面表现出很大的盲目性,或对接受新技术持怀疑态度,不适应运用、推广科技和良种的要求。三是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据统计,2000年PA县农村劳动力外出和就近转移近20万人,约占农村总人口的29%,约占农业劳动年龄人口(男16岁─59岁,女16岁─54岁)的60%,出现大量无劳户和缺劳户,致使土地抛荒严重,不适应丘陵地区农业劳动强度大的要求。四是本来土块小,又因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时,将良田沃土与脊薄土地间搭,致使土地更加分散、零碎,而且种植品种五花八门,不能形成规模,不适应集约经营的要求。五是多数农民受观念、资金的局限,在农业投入上偏少,设施、设备传统,不适应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要求。六是分散经营是在保持小农经济的前提下向市场靠拢,一方面单枪匹马凭运气闯市场,风险大,活动范围狭小,开拓市场能力差;另一方面,农民市场信息不灵,一看哪个产业来钱快、赚钱多,就一窝蜂地跟着干,遇到风险就一败涂地,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七是农业基础条件脆弱,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不适应抵御自然灾害的需要。八是家庭分散经营,形成小而全、杂而散、低效率的经营格局,推广良种难,即使生产了优质农产品,但没有形成规模,不适应应对“入世”挑战的需要。
农业实现产业化是与手工业实现工业化相呼应的经济运动,它以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技术化、企业化为主要内容。以上的不适应,其主要原因在于分户小规模的经营格局越来越不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甚至阻碍产业化的发展。如何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基础上,通过机制创新,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推进产业化发展?PA县进行了大胆的有益探索。1994年,县果树站在河舒农场租赁土地200多亩,建设果树优质苗木园、良种母本园、高产示范园,现已成为推进以锦橙100号为主的水果产业化的“根据地”。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号召下,农民的创造精神再一次被充分地激发出来,逐渐出现了一批打工回乡的青年、科技人员及其他农村中有知识、有经济头脑的人员规模成片经营土地,成为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推动产业化发展的新机制──业主制。
二、PA县推行业主制的几种模式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与发展,PA县约有20多家拥有50亩以上土地(“四荒”)使用权的业主,其总面积约2万亩。从土地的流转形式上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是租赁。指农户将其承包的土地租赁给其它农户、单位或个人使用。其特点是原土地承包关系不变,接租方只交纳租金,不履行原土地承包合同的权力和义务。为了加快我县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的步伐,解决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民增收乏力等问题,2000年县委、县政府引导在河舒、周口、白玉三乡镇公路沿线建设“十里荷花带”。为改变过去乡镇行政命令式指挥农业的工作方法,三乡镇一些站所及其干部职工带头租田种藕,他们以每年每亩300公斤稻谷共租赁田块500多亩,购回优质藕种鄂莲4号栽植,亩产均在2000斤以上,高的达5000多斤,经济效益比种水稻高两、三倍。
农业实现产业化是与手工业实现工业化相呼应的经济运动,它以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技术化、企业化为主要内容。以上的不适应,其主要原因在于分户小规模的经营格局越来越不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甚至阻碍产业化的发展。如何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基础上,通过机制创新,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推进产业化发展?PA县进行了大胆的有益探索。1994年,县果树站在河舒农场租赁土地200多亩,建设果树优质苗木园、良种母本园、高产示范园,现已成为推进以建设“中国锦橙第一县”为重点的水果产业化的“根据地”。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号召下,农民的创造精神再一次被充分地激发出来,逐渐出现了一批打工回乡的青年、科技人员及其他农村中有知识、有经济头脑的人员规模成片经营土地,成为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推动产业化发展的新机制──业主制。
二、PA县推行业主制的几种模式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与发展,PA县约有20多家拥有50亩以上土地(“四荒”)使用权的业主,其总面积约2万亩。从土地的流转形式上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是租赁。指农户将其承包的土地租赁给其它农户、单位或个人使用。其特点是原土地承包关系不变,接租方只交纳租金,不履行原土地承包合同的权力和义务。为了加快我县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的步伐,解决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民增收乏力等问题,2000年县委、县政府引导在河舒、周口、白玉三乡镇公路沿线建设“十里荷花带”。为改变过去乡镇行政命令式指挥农业的工作方法,三乡镇一些站所及其干部职工带头租田种藕,他们以每年每亩300公斤稻谷共租赁田块500多亩,购回优质藕种鄂莲4号栽植,去年喜获丰收,为群众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二是承租返包。指单位或个人即业主以一定代价将土地从农户手中承租过来,对所租土地进行整体规划,并建设水、电、路等农田基础设施,然后再承包给农户耕种。业主和农户之间签订承包合同,明确双方承担的义务,即农户承担按公司的要求品种种植,交纳承包费,以及把产品全部卖给公司的义务,业主则承担向农户提供种子、技术服务和保证按一定价格收回的义务。县果树站于1998年在碧溪乡租地500余亩,租期为20年,租金按每年每亩750斤稻谷的价格计算,分年付给农民。再将租赁的500亩田土分包给有果树栽培经验的农户,规模栽植锦橙100号,果树空行内种地膜花生。果苗、花生种统一提供,栽植模式统一规定,技术统一指导,同时签订了合同,形成了承租返包为主的经营模式,促进了水果产业化的发展。
三是购买土地使用权。为了使荒山、荒坡、荒滩和缺劳户、无劳户的土地得到合同开发利用,发挥其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在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下,拍卖土地使用权,促进土地流转。罗家镇1998年初将马桶盖山200多亩荒山以7万元使用费、50年使用权拍卖给该镇外出务工经商致富的郑柏林,搞生态农业开发。业主现已栽植银杏树2万多株,福建漳州柚子7万余株,大五星枇杷2万多棵,陕西大红袍围墙式椒树6万多株,美国布朗早熟李2000多株。柚子树已试花挂果。在未能大见效益的时候,为了做到以园养园,以地养园,在果树间隙内,还套种了川芎、红花等名贵中药材和花生、南瓜、冬瓜等作物。郑柏林于2000年又新买荒山150亩,扩大开发规模。
四是托管。动员耕地抛荒户将耕地经营权交村代为经营,同时减收一定税费。抛荒地由村集体托管以后,再组织发包、租赁或将使用权拍卖给业主。黄坪乡荒山荒坡较多,外出打工人员导致土地荒芜严重。陈家沟村委会通过与农户协商,将680亩荒芜的土地和荒山统一租赁给重庆南岸区待业青年开发种植中药材(田三七)、干果(酸枣),年产值可达30余万元。
五是转包。指农户将原承包的部分或全部土地转包给其他农户或单位。其特点是原土地承包关系不变,接包方向转包方交付一定的转包金或履行双方商定的合同。新河乡10村3社刘建平(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文秘之音站点www.xiexiebang.com查看),近年将岳父家的8亩土地和该社无人耕种10多亩土地通过协商转包过来,试种大棚茄子、辣椒等蔬菜,年创收3万多元。在他的带动下,附近乡镇近20多户农户搞起了大棚蔬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六是土地使用权的赠予。是指农户将其承包的部分或全部土地无偿赠送给业主,其特点是原土地关系不变,赠予者承包承包义务,将经营权送给其他农户、单位或个人。这种形式主要是因山区劳动强度大,缺劳户或无劳户将土地使用权给予亲朋好友,其面积一般较小,其土地成为业主规模经营的一部分。
七是股份合作。以土地、其他资产、劳动力等折价入股,参与产出的利润分红。这是以入股方式集中土地使用权,使农户稳定地分享地租,从而有效集中土地,实行规模化经营的模式。金马农技站1998年动员1村6社部分农户将下湿田50亩折价入股,站内职工入股和社会入股筹资近20万元,建起了股份合作制经济实体──“三高”农业示范场,栽植锦橙100号等优质水果,种甘蔗和大棚蔬菜,搞家畜家禽养殖,年收入近20万元。既解决了站内两名职工的工资和补贴,也促进了附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还带动了全乡大棚蔬菜产业的发展。
三、推行业主制的主要成效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理告诉我们,只有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同时又经过了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农村生产力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业主制就是在稳定家庭经营的基础上,使其经营规模适度扩大,以适应现实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克服小规模分散经营遇到的矛盾,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因此,推行业主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应对市场挑战的必然选择,也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有效途径,必然会取得明显成效。
第一,稳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业主制不改变土地承包关系,强调农民从集体那里获得土地承包权。同时,业主制又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对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必要补充和完善,有助于进一步巩固和稳定党的农村政策,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第二,扩大了经营规模,为土地集约经营创造了条件。业主制是在明确产权关系的基础上,承认土地的商品属性,以地租、地价调节土地供求,为承包权的稳定和经营权的流动提供市场机制。PA通过业主制,把过去一家一户零星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加上劳动力、技术的集约,成片开发,实现了土地的规模经营、集约经营,取得了规模效益,有效地解决了土地撂荒、农民弃耕等问题。
第三,业主成为投资的主体,把民间资本引入农业投资。发展农业产业化,必须以较大的资金投入为基础。推行业主制,农户或集团成为经营的主体,自然也就成为投资的主体,不仅业主自身加大了投资力度,而且业主利用入股、借贷等方式,广泛筹集民间闲散资金用于农业生产,从而有效地增加了农业的投入。
第四,提高了农产品的商品率。传统的分户小规模经营仍未摆脱自然经济的特点,有剩余农产品才出卖。而业主的生产目的就是为了销售,为了赚钱,生产结果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即商品,从而增大了整个农产品的商品率,为农业进一步进入市场,步入现代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第五,有利于农民增收,使素质相对较低的农民收入增加。业主制的推行,不仅充分发挥了土地效益,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且,业主运用合理的管理手段、先进的技术、优良的品种,将农村闲散劳动力组织起来,为业主从事简单劳动,业主支付其报酬,使农村文化较低、无致富门路的人有了比较稳定的收入,提高了农民收入整体水平。
第六,促进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业主制克服了分散经营中农民素质不齐、对新科技接受能力差、运用出偏差等问题。作为经营主体的业主,既有运用科技的主动性,又对科学技术的接受能力强,他们将科技渗透到生产结构、方式、品种、加工、营销等各个环节,增加了农产品的科技含量。
第七,发挥了农村能人效应。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农村的“田状元”、养殖业大户、土专家越来越多。在分户小规模经营时,承包的田土不论在他们手中如何发挥效益也是十分有限的。而业主制的逐步推行,这批农村能人纷纷充当业主,让土地适度向自己集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产生规模效益。不仅自己富起来了,而且带动了周边农户的发展。
第八,提高了生态效益。一方面,由于业主制选准主导产业,合理布局,规模发展,在耕地上形成了稻果菜鱼、种草养畜等模式;另一方面,业主购买了“四荒”使用权,通过科学开发,在荒山、荒滩、荒坡上栽树、种草、种菜,在荒水中养鱼、养水禽,使“四荒”变成了“四宝”。在大大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使生态效益也得到提高。
第九,缓解了机关分流的压力。县级机构改革中人员分流的压力较大。PA县大力推行农村业主制,鼓励单位和干部职工发挥各自所长,到农村当业主,现在已有蚕业局职工程贤能、唐勇、公安干部兰常佑等人及县果树站、县菜办、乡镇站所等30多名个单位当业主。他们的成功,使部分机关干部跃跃欲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员分流的压力。同时,业主制也为城镇下岗职工重新找到了就业门路,使下岗职工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里,创造财富,实现自我价值。
四、推行业主制应把握的几个关键
虽然PA在农村推行业主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仍面临着不少困难。我们认为,必须抓住以下一些关键问题,进一步加大引导、扶持力度,促进业主制健康快速发展,为推动农业产业化、实现农业现代化做出贡献。
1、转变政府职能,把握重要原则,强化宏观调控。各级党政在推行业主制过程中不能放任自流,任其发展,又不能依靠行政命令对业主制的发展横加干涉,更不能恢复过去计划经济体制那种工作作风,限制模式类型,规定某种速度,甚至直接插手业主制内部事务。要坚持五个原则,对业主制的发展起“催化”、裁判、监督作用。憘一是土地所有权属和土地用途不变的原则。这是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变的关键。我们实行业主制,只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补充和完善,实行业主制后,土地的所有权仍属农村集体,且不改变农村集体与承包户之间的承包关系,不得擅自将土地用于非农产业。憘二是自愿平等的原则。在业主制的具体推行中,因村、因地块、因户制宜,合理确定业主制的实施模式,经接转双方平等协商再进行土地流转。憘三是提高效益的原则。在土地适度集中过程中,要求必须有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进行区域化种植和养殖,提高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因此,应提倡规模宜大不宜小,租期宜长不宜短。憘四是互利互惠的原则。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土地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必须表现出商品属性,参与流通和交流,在流通和交换过程中,承包方和业主方都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就目前而言,应提倡租金(使用费)宜低不宜高。憘五是统一规划原则。土地适度集中,必须符合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的要求,服从有关部门或乡镇、村的统一规划,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2、完善政策法规,强化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舆论政策法制环境。由于我国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特别是改革开放前实行的“一大二公”政策,使农村干部群众的思想都打上了“公私分明”的烙印。虽然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经历了几次思想大解放,但一方面,部分干部群众在思想观念上不能接受“业主制”,担心又会产生新的“地主”。另一方面,农民大户亦有这种顾虑,担心当业主,就是当上了新的“地主”,要遭人嫉妒。因此,国家及地方政府应进一步以明确的法律法规,对业主制予以肯定。同时,各级党政及有关部门、宣传媒体要加大对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力度,让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认同“业主”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大户”,是符合法律、政策的农民“领头雁”,营造出推行业主制的良好舆论、政策、法制环境。
3、给予税费优惠,严格纪律约束,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对业主给予适当税费优惠是培养业主、吸引能人当业主的重要措施之一。川北丘陵地区,多数县农民负担每年人平均在200元以上,而多数县耕地不足1亩,这样如果一个业主要拥有100亩土地使用权,每年则要承担100个农民的负担,即高达2万多元。为此,必须加快费改税的步伐,从根本上减轻农民的负担。各级必须本着量力而行的原则搞建设,切不可不顾实际的搞达标升级,更不可图形式,讲排场,搞奢侈浪费。只有把农民负担减下来,才能再一次激发起农民耕种的积极性,才能涌现出较多的业主。
4、健全投资机制,广泛吸纳资金,增加农业投入。对农业的资金投入,是保证农业扩大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目前,由于农业比较效益低,农业投入不足。因此,要推动业主制发展,要求在业主是投资主体的前提下,政府、社会加大投入,逐步建立起国家、集体、农民以及外资多元化的投资机制。一是各级政府把对农业方面的投入可采取无偿资助、贴息、参股、借资等方式,适当给予业主前期建设资金扶持。二是政府将项目资金直接投入给业主产业化发展中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水利等条件,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三是协调金融单位给予业主适当信贷支持。
5、建立司法公正的契约关系,抓好治安工作,保护业主合法权益。业主制建设中的关键是土地的流转,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积极探索土地流转的原则、形式、审批程序等,建立和规范土地流转机制,明确土地流转的主体和客体,建立土地流转的市场机制,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管理,搞好中介服务。特别是要建立司法公正的契约关系,以法律来协调业主与其他农民之间、业主与业主之间、业主与村集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同时,狠抓农村治安工作,对农村业主也要像对私营企业那样实行挂牌保护措施,从重、从快打击农村违法犯罪活动,解除业主发展后顾之忧,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治安环境。
6、鼓励科技人员、下岗职工、农村能人当业主,大力培育业主。丘陵地区是较落后的地区,农村信息闭塞,农民整体素质偏低,掌握科学技术的人少,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又不多。因此,必须从多方面招揽能人当业主。一是引进外地能人当业主。鼓励他们租赁、承包、购买“四荒”及良田好土使用权,发展高新产业,创办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和营销企业,以弥补本地人才、资金之不足。二是鼓励经商务工回乡人员当业主。改革开放多年,一些外出经商务工人员走南闯北,思想活跃,有一技之长,应鼓励他们回乡领办企业,承包、购买土地使用权,发展特色产业。三是鼓励城镇下岗职工当业主。城镇下岗职工相对山村农民文化水平较高,可引导他们承包田土、购买土地使用权从事农业生产,逐步发展,形成业主。四是鼓励企事业单位当业主。让他们发挥各自人才、技术、管理、资金、物资等优势,组建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集团,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