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武装干警头脑,指导检察实践
按照高检院和省、市检察院的统一部署,在检察机关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作为基层检察机关,如何结合工作实际,扎实有效地搞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我认为应从明确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意义入手,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武装干警头脑,指导检察实践。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加强检察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举
措,对于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检察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保持检察队伍永远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首先,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新时期检察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客观需要。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正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检察工作面临严峻挑战。人民群众通过司法程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需求不断增强,对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用科学、先进、正确的法治理念武装检察干警的头脑,保证检察干警的执法思想和观念始终符合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保证检察机关积极主动适应新形势,更好地履行职责,完成使命。
其次,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解决检察工作现实问题,建设高素质检察队伍的客观需要。近年来,各级检察机关高度重视检察队伍建设,相继采取了一系列的重大措施,检察队伍的素质和形象有了明显提高。但是,应当看到,检察队伍的思想素质和理论水平还存在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问题。执法不严格、不公正、不文明、不作为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还相当突出。这些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与个别检察干警的执法理念出现偏差直接相关。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权从何来、为谁掌权、为谁执法、如何执法等重大思想和认识问题,有利于引导广大检察干警在正确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wenmi114.com的执法理念指导下,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增强维护社会主义法治、保障人民合法权益的能力,从而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检察队伍。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内容广泛,内涵深刻。当前,按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结合检察工作和检察队伍的实际,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引导干警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要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力争达到以下工作目标:
(一)执法理念进一步端正。要通过教育,使干警真正在思想上搞清楚应当坚持什么、反对什么、防止什么。在坚持社会主义法治优良传统的同时,注意纠正不合时宜的落后观念,使正确的思想得到坚持,错误的思想得到纠正,模糊的思想得到澄清,不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思想得以更新,从而增强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坚定性。
(二)执法能力进一步增强。要按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要求,回顾、查找和解决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提高干警履行检察职责、打击刑事犯罪、维护安定和社会稳定的能力;切实提高依法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促进廉政建设的能力;切实提高正确处理群众诉求、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切实提高加强基础工作,严格公正执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能力;切实提高服务经济建设,促进改革发展的能力,以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
(三)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要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与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结合起来,本着边教育、边改进、边建设的思路,针对在教育活动中发现的突出问题,抓住容易发生执法问题的岗位和环节,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进一步加强规范化建设,使广大检察干警的执法行为更加规范。
为了不断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引向深入,要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专题辅导与座谈讨论相结合等形式,使全体干警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内容、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理解得更深、把握得更准。要把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推进检察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与执法规范化建设,与推动各项检察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引导检察干警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忠诚、公正、清廉、严明”的检察职业道德,筑牢规范执法、公正
执法的思想根基。通过建立健全执法规范化体系,把执法活动纳入规范有序的轨道,进而推动各项检察工作的深入开展,并取得明显成效。
第二篇: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政法实践(最终版)
近日,中央政法委举办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研讨班,集中研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问题。这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批示,加强政法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举措。
全面、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和深刻内涵,对各级政法部门坚持并运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内容。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出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在认真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并且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我国经济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中央要求政法队伍和政法工作必须适应现阶段形势需要,进一步明确执法指导思想,坚持用正确的思想武装干警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这对于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政法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保持政法队伍永远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从辩证角度看,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正处在难得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处在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的时期。人民内部矛盾以及由此引发的一些各类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尽快提高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妥善调处不同利益主体间的利益纠纷,成为政法机关日益迫切的一项任务。社会管理、经济管理等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滋生和诱发违法犯罪的因素的客观存在,都提醒我们,政法机关防范、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的任务长期而艰巨。与此同时,随着人民群众民主法治意识的不断提高,通过司法程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需求日益增强,对政法机关公正执法的能力和水平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我国社会各阶层的利益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我国经济充满生机活力的同时,市场经济利益法则也影响着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这种情况下,政法队伍难免受到影响。政法干警思想上的任何偏差和动摇,都可能使执法目标和方向发生错误,手中的执法权力都可能被错用和扭曲,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损失。
总体来说,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坚持不懈地狠抓队伍建设,政法队伍的总体素质不断提高,政法干警为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也应当看到,政法队伍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执法不严格、不公正、不文明、不作为,甚至执法犯法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往往与一些干警执法理念出现偏差有直接关系。应对新挑战、适应新要求,需要用科学、先进、正确的法治理念武装干警头脑。
多年来,同国外法律制度和思想的接触,一方面使我们有效地借鉴吸收了其有益的部分,促进了我国立法和执法水平的提高。但另一方面,西方各种法治思想给我们的法治观念带来的消极影响也不可忽视。在执法实践中,有的简单套用西方的一些“法律术语”,造成执法思想和执法活动的混乱;有的片面崇尚西方的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不从我国国情出发,主张全盘照搬照用,甚至对一些建立在资本主义本质基础上的基本法律制度和思想,如“三权分立”、“政治中立”等,也丧失了起码的政治鉴别力。还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企图打着依法治国的幌子否定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打着司法改革的旗号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利用个案炒作诋毁政法机关和政法队伍形象,企图在政法意识形态领域制造混乱和影响,以实现其政治图谋。
在警惕西方法治思想负面影响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左”的以及封建思想残余的影响依然存在。在政法队伍中,有的人改革创新意识不强,对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有的人特权思想严重,群众观念和人权意识淡漠等。这些同样是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相容的。
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不能掉以轻心。对政法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问题需要正本清源,用正确的法治理念统一干警的执法思想,牢牢掌握政法领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坚定不移地坚持我国政法工作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
第三篇:坚持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检察工作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m 7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法委书记罗干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提出2006年要在全体政法干警中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对检察机关来说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检察人员作为履行国家法律监督职能,维护公平正义,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重要力量之一,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坚定政治方向,端正执法思想,既是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五中全会关于依法治国,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要求,也是正确履行各项检察职能、提高法律监督能力的前提和保障。
基层检察院人员多,承担了大量的具体工作,与社会各界群众的联系最为密切,是这次开展教育的重点。基层院如何围绕全县工作大局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以队伍建设推动业务工作,落实检察工作主题和总体要求,有力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和平安和谐宾县建设?笔者实际谈几点体会。
一、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和本质要求,达到思想上统一,行动上一致。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和指南。建设平安和谐宾县,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检察机关必须牢固树立和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检察工作,就要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和本质要求,正确认识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这五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依法治国是核心内容。依法治国就是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保障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建设平安和谐宾县,必须不断推进依法治县,把依法治国的理念体现在检察工作中,贯穿于各个环节,落实到各项工作。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确立法律是人们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严格依法办案,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执法为民是本质要求。这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在法治上的体现。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理念,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按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为人民用好权、执好法,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检察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做到执法公正、一心为民;要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疾苦和他们对检察工作的要求和愿望,努力赢得理解和支持;要树立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权并重的观念,认真履行好法定职责,公平公正、及时高效地处理有关案件和事件;要做到清正廉洁,正确对待金钱和权力,养成艰苦奋斗的精神和良好的生活作风,正确处理私情与法律的关系,不徇私,不枉法。
3、公平正义是价值追求。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共同的追求,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更是检察机关的工作主题。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理念,就是要求检察机关和检察人员做到秉公执法,在执法活动中出于公心,态度公允,摒除邪恶,弘扬正气;要求检察机关和检察人员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把证据关、法律关,正确适用法律,确保实现公平和正义;要求检察机关和检察人员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质量与效率并重;要求检察机关和检察人员执法公开,增强透明度,促进和彰显执法公正。
4、服务大局是重要使命。要从讲政治的角度来想大局、谋大局、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全县工作大局开展检察工作,不断强化服务大局的各项措施,正确处理服务大局与严格依法履行职责的关系,正确处理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执法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之间的关系,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为全县政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5、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法治建设绝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而是要从理念上更好地强化党的意识、执政意识、政权意识,通过改善党的领导来更有效地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领导,通过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来更有效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建设平安和谐宾县,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的正确方向,把党依法执政的过程作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实行依法治国的过程,作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过程。
二、学习贯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第一,要辩证地处理好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学习借鉴国外法律制度和思想的关系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的、反映和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现代法治理念。它既有包容一切先进的法治理念的进步性,更有立足现实、强调历史发展阶段的具体性。忽略其进步性,容易导致固步自封;忽略其具体性,则容易导致不切实际的空想,甚至丧失基本的政治立场。一些人对西方法治思想和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缺乏起码的政治鉴别力,有的甚至否定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造成了执法思想和执法活动的混乱。还有一些干警受“左”的以及封建思想残余的影响,创新意识不强,特权思想严重,依法治国的观念并没有真正牢固树立起来。因此,在学习借鉴国外法律制度和思想中的有益经验的同时,必须立足现实国情,剔除其糟粕,消除其不良影响。作为基层检察院,更要从实际出发,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武装干警思想,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自觉抵制、勇于驳斥错误的思想言论,始终保持检察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
第二,要正确处理好实现办案的法律效果与取得并扩大办案的社会效果的关系
任何法律都具有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维护社会秩序的双重功能。检察机关一方面通过强化监督、公正执法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使法律的人权保障功能得以实现,也就是使办案的法律效果得以实现;另一方面通过处理矛盾,解决纠纷,维护社会治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则是检察工作社会效果的体现。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表现集中,社会关系极不稳定,法律的人权保障功能与社会秩序的维护功能就经常会出现矛盾和冲突,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有的案件从认定事实到适用法律并不存在明显的问题,但当事双方的矛盾是否有效地得以消解,是否真正做到了“案结事了”,仍存在问题,或者说单纯局限在办一案上,影响不大,社会和群众认可程度不高。因此,要跳出案件研究案件,自觉从整体上全面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高度统一。不仅从检察职业的角度去认识、办理案件,还要以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来观察判断问题;不仅要加大力度,从重从快,还要轻轻重重,宽严相济;不仅要善于从“案件之中”来研究案件,而且还要善于从“案件之外”和“案件之上”多角度、多方面地分析思考问题,在办结案件的同时,有效消解案件背后的矛盾纠纷,真正做到“案结事了”,决不能就案办案、单纯办案。
第三,处理好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与推动检察队伍建设的关系。
只有树立正确的执法指导思想和法治理念,始终保持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检察本色,才能适应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不断改进执法作风,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法律监督能力,更好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推动检察队伍健康深入发展。为此,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应做到“三个结合”,强化“六种意识”。“三个结合”即:与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相结合,与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相结合,与提高检察队伍整体素质相结合。强化“六种意识” 即:强化道德意识,树立公德心;强化大局意识,树立爱党心;强化群众意识,树立爱民心;强化责任意识,树立爱检心;强化法律意识,培养公正心;强化廉洁意识,培养廉耻心。具体到每个检察干警,通过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必然体现在其公正执法、依法办案和一心为民的日常工作中,体现在其加强学习和岗位锻炼的素质提高中,整个队伍的面貌就会有大的改观。
文 章来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m 7
第四篇: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政法工作实践
全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工作汇报会在南宁召开
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政法工作实践与会人员参加全国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罗干在全国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电视电话会议上作重要讲话
平安广西网/法治快报南宁讯(记者孔维华)9月21日至22日,全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工作汇报会在南宁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中央有关会议精神,总结前一阶段我区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工作情况,分析当前形势,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自治区政法委机关和自治区政法各部门的有关负责同志、各市和柳州铁路局政法委的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昨日上午,与会人员还参加了全国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听取了罗干的重要讲话。
据新华社报道,9月22日,中央政法委在北京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就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进行再动员、再部署。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罗干出席会议并讲话。罗干强调,要认真学习《江泽民文选》,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断提高政法机关履行职能的能力和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罗干并且强调,要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规范执法行为,减少和防止执法不公正、不严格、不文明、不作为等问题的发生。要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与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解决信访案件,对政法干警进行生动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推动执法行为的规范化建设。要加强规范执法行为的长效机制建设,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内涵、基本要求,融入规范执法行为的长效机制中去。
要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平安建设,始终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充分依靠群众,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工作做得更加富有成效。要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使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在我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工作汇报会上,自治区政法各部门的有关负责同志、各市和柳州铁路局政法委的负责同志都在会上发了言,就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情况和经验进行总结、交流。
我区各级法院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中,各级领导带头学习、带头研讨、带头清理思想、带头整改,发挥表率作用。同时,激励和引导法官及其他工作人员密切联系实际自我教育,通过抓教育,工作作风和审判作风明显改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促进了审判工作的开展,用审判工作检验教育成果,做到了“两不误,两促进”,全面推动法院队伍建设和各项工作。
我区检察队伍根据执法思想和执法实践的实际状况,在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中,找准和解决本地区本部门在执法办案中存在的问题,真正把经过学习教育得到升华的思想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的强大动力,转化为保证检察工作创新发展的制度和机制,转化为提高法律监督的能力和水平,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初显成效。
我区各级公安在教育活动中,把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与广大民警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教育;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与“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从源头上减少和杜绝执法的随意性,切实提高执法质量和水平;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与正在开展的“三基”工程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推动公安基层基础建设;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与推动“平安广西”建设等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抓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来推动各项公安工作。
我区司法行政系统自从今年5月集中开展教育活动以来,严格按照学习培训、对照检查、认真整改、考核抽查四个阶段的要求,有计划、按步骤扎实进行。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与贯彻落实司法厅党组“抓班子,带队伍,促改革,强基层,创亮点,保稳定”总体工作结合起来,与加强司法行政机关廉政建设结合起来,自觉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司法行政工作实践。
南宁市在全市政法系统开展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后,激发了政法干警建设平安南宁的热情,执法为民理念正在转化为广大干警的自觉行动,公正执法措施得到进一步落实,政法队伍建设取得新的进步,锐意进取,争创一流的意识得到增强,为维护首府社会政治稳定和治安稳定,服务“三会一节”,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钦州市的法治理念教育活动针对性强,重点突出。市、县区党委政法委和政法各部门在具体工作中,认真落实“抓好三个结合”、“重点在四个方面下功夫”、“搞好五项建设”的工作措施,确保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扎实开展,并取得一定的实效。
第五篇:检察工作中如何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出发,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确保政法工作社会主义方向的客观需要,是加强政法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内在要求的一系列观念、信念、理想和价值的集合体,是指导和调整社会主
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方针和原则。具有政治性、科学性、法律性、先进性、人民性等特点。其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等五个方面。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一、当前检察工作在理念层面上存在的突出问题
法律理念具有历史继承性的特点,往往并不随着法律制度或规范内容的变化而彻底的改变。虽然我国已经基本确立了权利本位的法治理念,但是传统封建法律思想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依然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我国的法律制度建设和法律实践。突出地表现为权力本位的意识和观念并未得到完全改变,对于公民的主体性、自主性地位缺乏充分的认识和尊重。而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的推进,一方面,世界现代法治文明成果被我们借鉴和吸收,但另一方面,脱离国情地照抄照搬西方一些法律思想、法律条文,以此来批评和改变我们的法律制度,其影响和危害性也不容低估。这些错误理念反映在执法层面上,表现为执法不公、执法不文明、执法不严格、执法不规范等问题时有发生。当前检察机关在执法理念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重打击犯罪,轻保护人权;重实体,轻程序;重协调配合,轻监督制约;重严格执法,轻文明办案 ;重法律效果,轻社会效果;重办案数量,轻办案质量。
二、检察工作中应当树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一)树立正确接受党的领导的理念
在检察工作中坚持党的领导,是检察机关坚持正确执法方向,准确执行法定职责,承担维护国家法制统一重任的基础。检察机关要充分认识接受党的领导的必要性,增强接受党的领导的主动性,切实把党对检察工作的领导和监督落到实处。一要坚持重大决策、部署向党委汇报,重要情况、重大案件及时向党委请示,确保检察工作的正确方向。二要切实把党委提出的有关精神落实到具体执法工作中,确保检察工作符合刑事政策,使执法服务于党的领导和社会稳定。三要积极贯彻落实党委布置的各项专项活动,积极配合党委的执法检查工作,并根据相关的意见精神不断改进自身的工作。
(二)树立保障人权的理念
检察执法工作涉及到公民的人身自由、生命、财产等基本人权,社会主义法治原则要求检察干警牢固树立保障人权的观念,在刑事诉讼中切实保障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一是树立无罪推定观念。不枉不纵,是执法的理想追求,但在执法实践中,我们时刻面临一个不得不作出的两难选择——“有罪推定”可能冤枉无辜,而“无罪推定”又承担着放纵罪犯的风险。化解这一风险,就必须用文明的办案观念引导干警客观地对待发生的案件,用先进的办案手段不断提高干警的办案本领。二是切实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权。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获得律师及时帮助以及得到律师有力、有效辩护的权利,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行使辩护权的关键所在。律师一旦介入诉讼,就应当享有“辩护人”的完整权利,经证人或其他有关机关和个人同意,可以向他们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材料,也可以申请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收集、调取证据。三是重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无罪辩解。要坚持重事实、重证据、重调查、重程序,认真核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无罪辩解,切实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四是坚持不起诉听证制度。被不起诉人可以要求起诉,检察官应当尊重被不起诉人的程序选择权。五是严肃对待被告人的翻供现象,特别要注意充分听取有利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意见。六是确立和贯彻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坚决把以刑讯逼供、诱供等非法方法取得的证据排除在指控犯罪和定案的证据之外。七是加强对检察工作中侵犯人权的违法犯罪行为的查处和责任追究,切实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三)树立程序正义的理念
程序不仅是实现公正的手段,更是防止、限制司法权被滥用、保障诉讼参与人合法权益并提供救济途径的重要机制。一个公平正当的法律程序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作出公正决定的可能性,而不正当的程序恰恰带来截然相反的结果。要树立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办事,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的理念。一要树立程序优先的理念。要把维护法定执法程序,作为“规范执法行为”的重要内容来抓,以此
来促进执法,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二要加强接受监督制约的自觉性。既要切实加强内部办案监督制约机制,又要逐步完善以人民监督员制度为主的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制约,让检察权始终处于有效的监督制约之下。三要进一步健全和落实对违法违纪行为的追究和赔偿制度,提高办案干警的责任心,促使其更慎重地按规定的程序履行职责,防止错案的发生。
(四)树立强化监督制约的理念
一是进一步解决“不愿监督、不敢监督”的问题。要切实增强检察干警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责任感,使干警们认识到检察机关加强法律监督工作不但可以有效地打击犯罪,维护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而且通过法律监督可以实现保障人权,树立检察机关公正执法,维护公平正义的形象。二是进一步解决检察干警“不会监督”的问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提高检察机关收集其他证据的能力,改变过分依赖口供的现象。要找准监督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增强检察干警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自信心。要加强检察干警的业务培训,提高检察干警的业务素质,增强检察干警法律监督的业务能力。
(五)树立文明执法的理念
文明执法,直接决定着检察机关的社会形象和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关系检察事业的长远发展。要加强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弘扬检察职业精神,切实落实从严治检的要求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改进检察队伍的纪律作风。要坚持法治与德治并重,克服特权思想,以人性化的方式对待案件当事人,充分体现法治的人文精神和执法的人文关怀。要善于和正确运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努力做到及时化解矛盾、消除纠纷,努力减少和消除社会对抗,促进社会稳定。
(六)树立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的理念
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是统一的,法律效果决定社会效果,社会效果通常反映着法律效果。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是司法工作政治性的突出表现。检察机关服务大局,最根本的着眼点就是要追求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高度统一,做到既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又要立足于稳定社会,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要正确处理和合理兼顾国家、社会和公民三者之间的关系,树立多元平衡的价值观,摈弃一元片面的价值观。要把握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严重扰乱和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渎职犯罪必须严厉打击,对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性小、犯罪情节轻微的,区分不同情况,依法从宽处理。对检察机关不立案的署名举报案件和群众对处理结果不满意的案件,要耐心做好解释、息诉工作,避免群访、闹访现象的发生。
(七)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
检察干警要始终不渝地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检察工作永恒的价值追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检察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执法公正、一心为民。要进一步强化公仆意识,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执法,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办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每一个案件。要以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为根本,把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工作出发点,从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具体事情做起,努力把群众最关心的事办成群众最满意的事。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对检察活动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加理解和支持检察工作。
(八)树立办案质量优先的理念
数量是质量的载体,质量是数量的灵魂。没有数量,质量就无从谈起;没有质量,数量便没有意义。要正确处理案件质量与案件数量的关系,通过办案质量来体现公平正义,来体现服务大局。一方面,必须重视“量”的稳步上升,加大检察执法办案的力度。要承担起法律赋予的职责,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大查办职务犯罪的力度,加强对各种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另一方面,要坚持以质量为本,坚决克服和纠正“凑数案”、“关系案”,逐步建立案件质量管理机制,依靠制度确保案件质量。要注意分析总结所办的冤错案件,从中汲取教训,杜绝重复犯历史性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