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制作业题
1.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就和下一步工作做了如何全面的论述 2012年11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中共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胡锦涛在会上宣读了报告的要点。对中作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成就好下一步工作做了全面的论述:
一.成就
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政治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基层民主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成绩显著。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壮大。行政体制改革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取得新进展。
二.下一步工作: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一)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要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加强立法工作组织协调,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在人大设立代表联络机构,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健全国家权力机关组织制度,优化常委会、专委会组成人员知识和年龄结构,提高专职委员比例,增强依法履职能力。
(二)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2.请论述社会主义“法制”与“法治”“的区别?
3.简述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法制是在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废除旧的法制体系的基础上建立的。代表了社会主义国家全体人民的最大利益和意志。它包括立法、执法、守法三个方面,要求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4.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社会主义法制是指社会主义的法律制度,包括法的制定、法的执行、法的遵守、法律监
督等全部内容。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
(1)有法可依。就是要求有完备的法律可供遵循,这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首要前提和保证。
(2)有法必依。有法不依,等于无法。要求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依法办事,全体公民提高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这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关键。
(3)执法必严。它要求执法机关、执法人员要不折不扣按照法律规定的工作程序办事,执行法律必须严格、严肃、严明。
(4)违法必究。这是社会主义法制存在和巩固的一个必要条件。对一切违法犯罪行为都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并予以制裁;保障一切无罪的人不受追究;任何人不得凌驾于法律之上,不得享受法律规定以外的特权;更不允许国家公职人员滥用职权,逃避责任,逍遥法外。5.社会主义法制 建设的重点环节应做到哪些?
有法必依
解析: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可以用16个字来概括,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有法可依是前提,有法必依是核心,执法必严是关键,违法必究是保障。
6.在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过程中,“法治”原则如何体现?宪法我国《宪法》 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在建设中国特色法律体系的过程中,中国始终十分重视吸收借鉴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法治文明成果。在此过程中我们的体会是法律借鉴应当坚持以下三条原则:一是要立足本国国情,法律是经济社会的反映,应该符合本国的政治架构、经济发展水平和历史文化背景,只有这样才能扎根于本国土壤,在借鉴他国法律时应该从本国的实际出发,不能盲目地照抄也不能移植,否则借鉴的法律很容易和现实脱节,实际中也行不通。二是深入研究国外的法律,做到知其现状也知其历史,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做到科学借鉴。三是要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不能只拘泥于法律制度的借鉴,应该坚持开放思维,对不同国家的制度进行比较,做到择善而从,这样才能妥善处理经验理性与重构理性,积极进取与开拓创新的关系。
中外法治发展的历史表明,在法律发展进程中,各国的法律制度都不是封闭而是开放的,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的。从其他国家的法律中,寻求成功的经验,乃至失败的教训,甚至直接引进某些行之有效的法律和制度,对建立和完善本国的法律制度可以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7.请简述推进依法行政与建设法治政府的关系?
推进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决策活动是政府工作的核心内容,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通过依法行政,既有利于树立政府决策的权威,保证决策的有效性,又可提高决策的质量和效率,维持决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从而加速我国政治文明建设进程。依法行政是简历法治政府的前提和手段,只有依法行政才能建立法政政府,法治政府是依法行政的保障和基础,只有建立法治才能依法行政,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质改革。
8.在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层面,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司法体制是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司法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因此,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必须按照十八大报告关于全面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总部署和总要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方向,在党的领导和现行宪法的框架下,在社会主义法治的轨道上,有领导、有组织、有步骤积极稳妥地展开。
进行司法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应当按照十八大报告的新部署和“12·4”讲话的新要求,使司法体制改革进一步回归宪法原则和宪法体制,回归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回归司法规律和司法属性,研究好、设计好、规划好、实施好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
回归宪法原则和宪法体制,就是要坚持宪法规定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政治发展目标,坚持以宪法的最高权威、最高法律效力和根本法的地位推进依宪治国,坚持宪法思维和宪法权威。
回归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法治价值和法治原则,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和法制统一。在我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是有机统一的,因此,维护社会主义法治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社会主义法治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公正司法,就是保证党的事业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你、我、他享受到更高质量的司法服务,让人民、国家乃至全世界享受到了太多的利益。通过司法改革,中国更加巩固了法治大厦的根基,强化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统一了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塑造了社会对法律的信仰,摒除了法治不彰的弊端,为一个地方、一个国家树立了全新的法治形象。因此,司法改革不是只让一部分人受益,而是让所有人平等受益。司法不是只“独善其身”,它同时还“微调”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进程。
9.各级领导干部需要在那些方面提高推进依法治国的意识和能力?
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学法、尊法、守法,努力提高法治思维水平和能力。领导干部作为执掌党的执政权和国家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等公权力的特殊群体,作为运用法治方式治国理政的执政主体,必须具有较高的法治思维水平和能力,就像其必须具有较高的理论思维、战略思维、辩证思维水平和能力一样。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水平和能力是其法治意识和能力的集中体现。
各级领导干部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善于运用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深刻认识改革发展稳定新形势对法治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深刻认识法治是改革发展稳定的强大推动力,是一个地
方的重要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坚决纠正把法治与改革发展稳定对立起来,认为依法办事束缚手脚、妨碍改革、阻碍发展、影响维稳的不正确观念和做法,真正做到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努力使改革发展稳定进程与法治建设进程相协调、相统一。
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法治建设的重要论述,充分认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真正把思想认识从重经济建设、轻法治建设的观念中转变过来,把法治建设从重立法重形式重宣传、轻执法轻落实轻效果的倾向中转变过来,把法治工作从重治民重处罚重管理、轻治官轻教育轻服务的方式中转变过来,在重视程度、领导力度和推进速度上都进一步增强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
10.我国城管执法中出现了“暴力执法”眼神执法“围观执法”“举牌执法”“献花执法”等多种形式。请评价其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作用。
近几年来,群众对城管执法大队的印象几乎可以用血泪四溅、冷酷无情的词语来形容。城管执法人员素质偏低,执法方式粗暴是大家得出的结论。为了彻底改变群众心中这一根深蒂固的印象,城管执法近来也是创意频出:“微笑执法”、“眼神执法”、“辩论执法”、“围观执法”、“静默队列式执法”、“举牌卖萌执法”…… 城管暴力执法是我国建设法治国家面临的一项重要障碍与挑战。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必须达到阻却和禁止城管暴力执法的态势。暴力执法不仅是一个违法的问题,更是涉及到合理与否的问题。
“眼神执法”用什么样的眼神很关键,眼神犀利无感情则是“冷”暴力,本质上仍然是一种威慑式执法,所达到的“温柔”执法效果,也是基于人们对城管暴力原型的畏惧,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城管的看法。人们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身体和行为可以欺骗人,但是眼神绝对不会欺骗人。我们要将温暖的眼神投掷给群众,让群众打心眼配合城管工作,真心移走违规摆放摊位,实意清理占道物品、垃圾。
“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属性,执法的根本目的是对和谐秩序的追求,或者说是对法治秩序的追求。城管执法是为了维持我们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秩序,为大家提供一个和谐通畅的生活环境。出发点是完全正确的,可能在执法过程中处理问题的方式有待考虑和优化,未能真正把老百姓当父母,把群众当亲人,把市民当朋友,所以结果偏离了初衷,背离了意愿。只有真正实现从“城市管理”到“城市服务”的职能转变,工作才能真正得到百姓的支持和拥护。这样群众就会“顶”你,不会“踩”你。
第二篇:鲁迅研究作业题
第一次作业
1、未完成的《汉文学史纲要》是鲁迅讲授中国文学史课程的讲义,这时鲁迅任教于()。
A:北京大学B:厦门大学C:中山大学D:西北大学
正确答案:B2、鲁迅曾把我国二三十年代的各种文学主张归结为四大派,他自己属于()。
A:为艺术而艺术派。B:为人生而艺术派C:英美绅士派D:旧式消闲派
正确答案:B3、曾著有《庄子与鲁迅》的是()
A:唐弢B:冯雪峰C:郭沫若D:胡风
正确答案:C4、鲁迅发表在《新青年》上的《梦》属于()。
A:杂文B:白话诗C:小说D:旧体诗
正确答案:B5、1908年,鲁迅和周作人合译了欧美的一些短篇小说,次年结成集子,名为()
A:《域外小说集》B:《呐喊》C:《彷徨》D:《故事新编》
正确答案:A6、“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这段名言出自鲁迅的()
A:《复仇》B:《这样的战士》C:《墓碣文》D:《秋夜》
正确答案:C7、鲁迅和学衡派论争的著名文章是()。
A:《青年必读书》B:《打到孔家店》C:《文化偏至论》D:《估〈学衡〉》
8、《尝试集》的作者是()
A:鲁迅B:周作人C:俞平伯D:胡适
正确答案:D9、以张勋复辟作为背景的小说是()
A:《药》B:《狂人日记》C:《风筝》D:《**》
正确答案:D10、提出著名的“铁屋子”比喻的是鲁迅的()。
A:《我怎么做起小说来》B:《呐喊?自序》C:《灯下漫笔》D:《坟?后记》
正确答案:B
第二次作业
1、“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这段名言出自鲁迅的()
A:《复仇》B:《这样的战士》C:《墓碣文》D:《秋夜》
正确答案:C2、1903年,鲁迅接连发表了《斯巴达之魂》、《说?》、《中国地质略论》等表现其强国健民、崇尚科学之思的论文,它们发表在()
A:《河南》B:《新生》C:《浙江》D:《浙江潮》
正确答案:D3、鲁迅早期的白话诗发表在()。
A:《莽原》B:《未名》C:《语丝》D:《新青年》
正确答案:D4、4、《二十四孝图》这篇文章出自鲁迅的()
A:《朝花夕拾》B:《呐喊》C:《彷徨》D:《野草》
正确答案:A5、曾著有《庄子与鲁迅》的是()
A:唐弢B:冯雪峰C:郭沫若D:胡风
正确答案:C6、“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出自鲁迅的()
A:《文化偏至论》B:《摩罗诗力说》C:《怀旧》D:《科学史教篇》
正确答案:A7、1903年,鲁迅接连发表了《斯巴达之魂》、《说?》、《中国地质略论》等表现其强国健民、崇尚科学之思的论文,它们发表在()
A:《河南》B:《新生》C:《浙江》D:《浙江潮》
正确答案:D8、和鲁迅展开”铁屋子”对话的“金心异”原名是()
A:刘半农B:周作人C:钱玄同D:徐寿裳
正确答案:C9、鲁迅最早的翻译作品集是和弟弟合作的()
A:《哀尘》B:《死魂灵》C:《域外小说集》D:《现代小说译丛》
正确答案:C10、鲁迅回忆童年对小弟实施了一次无意识的“精神虐杀”的作品()。
A:《复仇》B:《风筝》C:《兄弟》D:《阿长与<山海经>》
正确答案:B
第三次作业
1、鲁迅的旧体诗多是仿古而作,与实际人生距离较远。
正确答案:错误
2、鲁迅的第一篇小说是《狂人日记》。
正确答案:错误
3、《朝花夕拾》的“朝”与“夕”的距离,减弱了它思想和艺术的魅力。
正确答案:错误
4、鲁迅白话新诗的“尝试”特色十分突出。
正确答案:正确
5、鲁迅只重视文学的社会价值,对文艺审美价值则不甚关注。
正确答案:错误6、1928年,创造社、文学研究会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而将鲁迅当作攻击对象,鲁迅不得不与他们展开激烈论战。
正确答案:错误
7、鲁迅与现代评论派争论的起因是有关翻译。
正确答案:错误
8、上世纪20年代后期,创造社、太阳社青年将鲁迅当作自己宣扬革命文学的绊脚石。
正确答案:正确
9、在学术界,鲁迅首先以小说史研究闻名,其最突出的贡献,在于中国小说史学史上划时代的名著《中国小说史略》。
正确答案:正确
10、、《呐喊?自序》不仅是对《呐喊》的立场总结,也是理解鲁迅整体小说创作的一把关键钥匙。正确答案:正确
第四次作业
一、名词解释
1、乡土文学:
又称乡土小说,它的出现溯源于鲁迅的《故乡》。上个世纪20年代,现代文坛上出现了一批比较接近农村的年轻作家,他们的创作较多受到鲁迅影响,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形成所谓“乡土文学”。代表作家有彭家煌、鲁彦、许杰、许钦文、王任叔、台静农等。乡土文学是在“为人生”文学主张的影响和发展下出现的。
2、启蒙主义
用自由、平等、博爱、天赋人权来反对封建专制和特权;用无神论、自然神论或唯物论来反对宗教迷信。它为资产阶级政权的确立和资产阶级文学的产生开辟了道路。由三个基本的心理认知构成:整个宇宙是可以得到充分认识的,它是由自然而非超自然力量支配的;严格运用“科学方法”就可以解决所有研究领域的基本问题;人类通过“教化”获得几乎没有止境的改善。
3、“青年必读书”事件
1925年1月4日,北方报刊重镇《京报副刊》向文化界名流征求“青年必读书”,胡适等人均给出了答案,如许寿裳推荐了法布耳的《昆虫记》、鲁迅的《呐喊》等,常维钧推荐了《蔡孑民先生言行录》、《胡适文存》等,而鲁迅则说“从来没有留心过,所以现在说不出”。并在附注里写下:“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鲁迅一言激起千层浪,批评乃至对骂由此而起。鲁迅这段话也成了后来读书人永远的话题,至今仍常被提起。“青年必读书事件”大概可称得上近代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书目事件”。
4、学衡派
反对新文学运动的封建复古流派。1922年1月创刊《学衡》杂志,标志着该派的诞生。代表人物为当时南京东南大学的教授胡先骕、梅光迪、吴宓等人。他们反对新文学运动,鼓吹文言优于白话,诬蔑白话“以叙说高深之理想,最难剀切简明”,极力主张言文不能合一。
5、“左联”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是中国共产党于1930年代在中国上海领导创建的一个文学组织,目的是与中国国民党争取宣传阵地,吸引广大民众支持其思想。左联的旗帜人物是鲁迅。
6、“鲁迅风”
又名“鲁迅风”杂文流派。“鲁迅风”杂文流派出现于孤岛时期的上海,主要作者有巴人(王任叔),周木斋,唐弢,柯灵,孔令境等。1939年1月,《鲁迅风》杂志创办,是这一流派最终形成的标志。1941年,周木斋病逝,巴人奉调印尼,“鲁迅风”杂文流派解体。在这一时期,同人们合出过杂文集《边鼓集》《横眉集》个人集主要有《生活、思索与学习》《窄门集》(巴人),《消长集》(周木斋),《投影集》《短长书》(唐弢),《市楼独唱》(柯灵),《秋窗集》(孔令境)等。这一流派以继承鲁迅精神和鲁迅杂文为己任,强调以杂文为武器进行战斗。正如巴人在《鲁迅风》发刊词中所说:“生在斗争时代,是无法逃避斗争的。探取鲁迅先生使用的武器的秘密,使用我们可能使用的武器,袭击当前的大敌;说我们这刊物有些‘用意’,那便是唯一的‘用意’了。“鲁迅风”杂文家们在上海四周沦陷之后,利用英法租界这个特殊环境,围绕抗日救亡这一中心问题写出了许多战斗性杂文,确实发挥了“袭击当前的大敌”的作用。
二、问答:
1、简述鲁迅的新文学批评。
鲁迅的新文学批评是建立在他的文化批评与社会批评的基础之上的,充满着一种严谨而深刻的理念,并由此而建构起一套富于自我特色的批评话语体系,主要表现为讲求常识、视野广阔与关怀现实等多个方面。鲁迅的新文学批评文本也是开放的,包括了多层面解读的含混性与复杂性,对以后的文学批评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2、简述鲁迅杂文的文学史意义。
鲁迅的杂文把笔触伸向了各种不同的文化现象,各种不同阶层的各种不同的人物,其中有无情的揭露,有愤怒的控诉,有尖锐的批判,有辛辣的讽刺,有机智的幽默,有细致的分析,有果 决的论断,有激情的抒发,有痛苦的呐喊,有亲切的鼓励,有热烈的赞颂,笔锋驰骋纵横,词采飞扬,形式多样,变化多端。它自由、大胆地表现现代人的情感和情绪体验,为中国散文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更加宽广的道路。鲁迅杂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容抹煞的。
3、为什么说”立人”是鲁迅启蒙思想的中心任务。
1907年,远在日本求学的鲁迅先后抛出《人之历史》、《摩罗诗力说》、《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以及《破恶声论》(1908)等文章,一举确立了“立人”思想,并明确给出其“道术”:“尊个性而张精神”,也即“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以改造国民性为核心的“立人”思想构成了鲁迅一生思想的基点和支柱,无论是其“五四”时期重新确立启蒙思想,还是1930年代接受阶级论思想,都是“立人”思想的不断修正、完善与实践,而不是一种否定的结果或新生的产物。事实上,只要考察“立人”思想形成的背景,便可清晰地发现,日本明治以来形成的国民性讨论以及甲午中日战争、俄日战争以来形成的民族主义热潮,严复、梁启超、章太炎、赫胥黎、尼采、拜伦,以及儒、道、墨、法、道教、佛教、基督教等,都在不同程度和层面上影响了青年鲁迅。对这些复杂的思想资源如何进行筛选、整合和运用,对于涉世不深的鲁迅来说,显然是个
不可回避的难题。还有,特殊的人生阅历及批判性反思的个性也决定其思想必然是深刻而复杂的。因此,青年鲁迅“立人”思想作为一个复杂甚至矛盾的统一体。
4、简述《故事新编》的艺术特色。
《故事新编》的一大特色是“油滑”。所谓“油滑”是指在古人古事听描写中,巧妙地揉进去了不少今人今事,穿插了某些喜剧性的现代生活细节与词汇,构成作品特有的艺术风格。
《故事新编》的另一大特色是它的浪漫主义倾向十分鲜明、突出。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故事情节的传奇性;正面人物塑造的理想主义色彩(奇特的外貌与雄伟的气概、非凡的才能、崇高的品德);奇妙的想像、联想和极度的艺术夸张。
第三篇:供电系统作业题
第一章
1.1试述航空航天器能源的种类及其定义并举例。
1.3试述航空航天器供电系统的基本类型、分类依据,以及各类型的基本技术参数与参数选择的原则。
1.4试述飞机电源系统的组成及其各组成设备的作用与功能。
1.6何谓飞机供电系统的气候、机械、化学与核环境条件,及其特点。
1.11试述多电和全电飞机的基本概念及其实现需突破的关键技术。
第二章
2.4试述铅蓄电池、锌银蓄电池和镉镍蓄电池电气特性。
2.6试述氢氧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组成。
2.7试述太阳电池的光伏效应、等效电路、主要特性与结构。
第三章
3.1试述飞机低压直流电源系统中直流发电机的机械结构特点与减小其体积重量的措施。
3.2试述电源系统中电压调节点定义;并从调节系统角度分析振动式调压器和炭片式调压器的组成环节
及其功能。
3.3试分析飞机直流有刷发电机高空高速性能差的原因。
3.4试述永磁式和电磁式直流无刷发电机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电枢设置为双Y绕组的意义。
3.5飞机直流发电机与电压调节器联合工作,试分析发电机转速与负载在极端情况之间变化时,发电机
励磁电流的最大变化范围。
3.11试分析直流发电机与蓄电池并联运行时的各种工作状态及其蓄电池不充足电(一般要求大于其额定
容量的75%)不能装机使用的原因。
3.12试述直流电源系统中反流保护的定义、设置意义及典型极化继电器式反流保护器工作原理。
3.14试述航空发动机的起动特性和电力起动实施方案与起动过程,并阐明电机采用复励后又转为串励的原因。
3.16试述飞机高压直流电源系统的定义、组成、特点和发电机选择方案。
第四章
4.2图4.2.2所示差动游星齿轮系,已知游星架转速n2=6000r/min,要使输出齿轮Z7转速为n7=12000r/min,试求齿轮Z4、Z5、Z6的转速与转向;若输出齿轮Z7轴转矩为1kg·m,求游星架2,齿轮Z4、Z5、Z6轴上的转矩。又n2=4000r/min,Z7转速仍为n7=12000r/min,轴上转矩仍为1kg·m,求Z4、Z5、Z6转速、转向及轴上转矩和游星架2轴上转矩。
4.3试述齿轮差动液压恒装正差动、零差动和负差动三种工作状态及其能量的传递关系。
4.8试述飞机无刷交流发电机的结构组成,旋转整流器类型及其主发电机励磁回路的电抗负载因数和整
流励磁各种工作状态分析。
4.9试述交流励磁系统的工作特点和线性电流放大器特性的成因。
4.10试述无刷交流发电机转子故障类型及其检测手段与方法。
4.12试述交流发电机晶体调压器的基本组成及其工作原理和反馈电压检测方案的分析与比较。
4.13试述变速恒频交流电源的组成、类型及其基本工作原理与特点。
4.26试述飞机交流电源系统中并联和不并联运行的电源网络配置及其开关器件GCR、GCB、BTB、XPC
与APU的控制逻辑,并分析GCR与GCB实例控制电路的工作运行过程。
4.27试述飞机电源系统中GCU和BPCU的功能与作用。
4.28试述交流电源的并联条件及其电源间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均衡原理。
4.29试述交流并联电源系统中,电源间有功负载和无功负载不均衡分量的检测电路及其工作原理。
4.31试述过电流差动保护电路的工作原理。
第五章
5.1试述飞机配电系统的线制、配电方式和供电网形式及其分类与特点。
5.3试述飞机电网故障类型与原因及其保护装置的基本要求和实现保护装置选择性的措施与最大电流保护的意义。
5.4试述飞机电网计算电压降与电压损失定义和计算方法。
5.5试述飞机直流电网暂态短路电流与稳态短路电流的计算方法。
5.7试述三相交流系统的相序网路图并推导单相负载和两相间短路时的相序网路。
5.9试述飞机电气综合控制系统的基本功能与特点。
5.11何谓数据通讯系统的通讯协议及其意义、分类与特点。
5.12试述飞机电气综合控制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其各组成环节功能。
5.14试述固态功率控制器结构与功能特点。
第六章
6.1试述供电系统质量的含义及其意义。
6.2试述飞机供电系统特性参数定义以及直流供电系统和交流供电系统的供电特性参数与各参数的物理
意义。
6.3试述飞机28V和270V直流供电系统的稳态与瞬态供电特性要求。
6.4试述飞机恒频和变频交流供电系统的稳态与瞬态供电特性要求。
6.5何谓飞机供电系统的稳态、瞬态、转换工作状态和起动工作状态及其供电特性相关要求。
6.6何谓飞机供电系统的相容性(含电磁兼容性)及其系统应用所要遵循的原则。
第七章
7.2试述飞机供电系统工程设计中电气负载分析统计的程序与方法。
7.3何谓飞机电源的额定容量和实际发电容量(即实际供电能力)。
7.11试述飞机配电网路电缆基本要求及计算内容。
7.12试述飞机配电网路的保护要求和保护装置的选择。
7.13试述飞机供电系统设计中所要考虑的可靠性措施。
第八章
8.1试比较单发和多发并联飞机低压直流供电系统供电网路结构及其特点与适用范围。
8.3试简要介绍F-22高压直流供电系统组成及其连接关系。
8.4试述飞机双发电机不并联恒速恒频交流供电系统的典型结构组成并举例。
第四篇:田径作业题
1周期性运动 :是人体的运动的一种形式,是指多次循环或重复做某一相同的动作,每循
环或重复一次为一个周期
2支撑反作用力:是指在跑的后蹬或起跳时,地面通过支撑腿对人体产生的反作用力,它与跑的后蹬或起跳时人体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经济性:是指在运动过程中合理地利用体能,在获得最佳运动效果的前提下,最经济的利用人体的能量,避免不必要的消耗
4运动技术:是人们在田径运动实践中,合理的运用和发挥自身的集体能力,有效的完成跑跳投的动作方法。
5实效性是:指在完成动作时充分发挥人体的运动能力,从而产生最大的作用并获得最佳的运动效果
6基本技术:是身体锻炼的基础,如果没有技术就很难发展技能和体能,相反体能差的学生对技术的掌握就有限制,技术与体能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一定要处理好基本技术不仅仅指100米跑、跳远、跳高等项目的技术,而且包括了类似于高抬腿跑、立定跳远、投掷实心球或垒球等的技术要求。
7超越器械:在投掷运动最后用力前,人体的支点最快速赶超在器械前面,使器械远远落在身体后面的身体姿势。
8身体训练:是指发展力量、耐久力、速度素质以及灵敏、协调和柔韧性等身体素质的训练。9附加赛:在径赛的各赛次中,按成绩录取最后名次时,有两名或两名以上成绩相等,对下一赛次人数有影响,总裁判长指定成绩相等者重新比赛,这种比赛通常称为附加赛。10心理训练:是指提高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承受力的练习。11田径运动教学原则有哪几条?
自觉积极原则 2.直观性原则 3.从实际出发原则 4.循序渐进原则 5.身体全面发展原则 6.合理运动负荷原则 7.巩固提高原则
12田径技术教学一般分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任务是什么?
①学习阶段任务使学生对技术有初步了解和进行学习②掌握阶段任务熟练和巩固掌握正确技术③提高阶段任务
确定个人特点,指出提高途径。
13田径技术教学中纠正错误动作的方法有哪些?
①直接提示法 ②直接帮助法 ③降低练习条件法 ④作业条件限制法 ⑤诱导法 14田径教学中,产生伤害事故的原因是什么?
①场地、器材不安全,布置和运用不合理,检查不仔细;②准备活动不充分,不全面;③课堂组织不严密,技术练习的方法错误;④运动负荷过大,身体疲惫,练习难度大,脱离学生实际⑤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差;⑥学生的着装不合适。15速度对提高田径运动水平有何意义? 速度素质是重要的身体素质之一,也是决定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速度练习不仅能提高人体的快速运动能力,而且能提高人体中枢神经的灵活性和兴奋与抑制的转换能力,提高人体三磷酸腺苷(ATP)和磷酸肌酸(CP)的储存量,促进供能能力的提高,改善代谢过程,从而提高田径运动水平。
16怎样对运动员进行意志品质的培养?
① 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②增加难度训练③改变不同的训练条件(不同质地的场地、设施、天气和环境等)④高质量的技术训练要求⑤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并提出严格的要求⑥严格的执行训练和比赛计划⑦教育、培养学生正确地对待困难和挫折等
17为什么说完善技术是无止境的?
由于人类自身不断进化,运动场地、器材设备不断革新完善,技术也要不断地适应和改变,以新的,更先进的技术代替旧的,过时的技术。在技术训练中既要使运动员学习和掌握现有的规范技术,更要让他们勇于革新,创造和探索新的技术,技术具有相对性,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只有对技术的不断完善,才能使运动水平不断提高,不断向人类‘极限’挑战,所以完善技术是无止境的。
18比赛期间编排记录组将预、次、复赛结果后应怎样进行工作?
①收到成绩后,应立即审核成绩是否正确,名次与成绩是否相等。②按规程和规则的规定的要求立即进行后继赛次的录取,分组、分到工作。③快速准确的公布各项成绩。④及时公布决赛人员名单及道次。⑤决赛结束后及时审核成绩并填写成绩报告单,将得分计入总记录表和团体总分表。⑥及时统计破纪录人数,各单位的得分等。19高度项目的成绩相等,应如何判定名次?
①在出现成绩相等的高度中,试跳次数少者,名次列前;
②如扔相等,在包括最后跳过高度在内的全赛中,失败次数少者,名次列前; ③如成绩仍相等并涉及第一名时,则令成绩相等的运动员在其造成成绩相等高度中的最低高度上,每人各失调一次,如仍不能判定,则横杆应提升或降低(跳高为2cm,撑杆跳为5cm),在每个高度上试跳一次,直至决出名次为止,决定名次的试跳,同有关运动员必须参加,若涉及其他名次时,成绩相等的名次并列。20简述110米栏全程跑节奏?
110米栏一般用51—52步跑完全程,起跑到第一栏用7—8步,栏间3步,下最后一栏至终点用6—7步。
①起跑到第一栏:为了上好第一栏,应注意加速跑步幅的稳定、准确和节奏,一般从第二步开始,每步增加10—20cm,最后一步为了使重心迅速通过支撑点上方而转入起跨攻栏,应敌一个“短步”;
②途中跑:栏间跑用3步,三步步长的比例是小大中,栏间第一步应与下栏动作紧密相连,第二步恢复了正常跑步动作,这一步力量强、速度快、抬腿高,步长约为2.10m。第三步是栏间跑速最快的一步。
③终点跑:应加强后蹬和摆臂,加快步频,以最快的速度冲向终点,离终点最后一步时,上体要急速前倾,准备,及时地用胸部接触终点线垂直面。21评定运动技术标准有哪些?如何进行运动技术的评定? 评定运动技术的标准时经济性和实效性;
运动技术的实效性与表现良好的运动成绩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因此运动技术的实效性在于完成动作时能否发挥最大的能力,所发挥的能力能否产生最大的作用,从而获得最大的效果。运动技术的经济性在于完成动作时能否合理的运用体力,从而达到在获得最佳运动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少消耗身体的能量,合理的运动技术,不论在动作的形式上和内容上都必须符合力学,人体解剖学以及人体生理等方面的要求。
22修建田径运动场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如何保养和维修田径运动场?
基本要求:①修建田径运动场,首先应本着因地制宜,经济适用,有利于田径运动的教学、训练、竞赛和群众性田径运动开展的原则。②要注意选择地势较高,阳光充足,空气新鲜,便于排水和供水的地方修建田径运动场。③设计时应考虑周围留有足够余地,以便参观比赛、栽树和安装附属器材等。④合理安排各种田赛项目的场地。⑤兴建田径运动场,如果有条件,应尽量修建400米周长的标准半圆式田径场。
保养和维修:①经常性的保养和维修,应在教学、训练和比赛后,及时平整横场地,注意清理场内的杂草、杂物、喷洒场地,使之保持一定的湿度,压实跑道和铅球落地区、清理沙井沉沙以保证排水顺利,松沙坑和填沙工作。②季节性的保养和维修:根据各地气候,在不同的季节对场地进行必要的保养措施,冬天干旱要多洒水,春天适时碾压跑道,雨季要疏通排水渠,雨后要不添低洼地,夏天酷日常照,秋天干燥大风,要注意常洒水。③场地经过一定年限的使用后,要根据场地损坏程度及时翻修。
23中学田径运动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怎样认识各专项任务之间的关系?
①以学生发展为本,发展身体的任务②以知识技能为载体,发展学力的任务。③以科学的发展观,完成育人的任务
关系:①处理好掌握知识技能教学和发展身心健康的关系②处理好掌握知识技能教学和达到社会适应目标的关系③处理好掌握知识技能教学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面育人关系。
24编排竞赛分组方法、竞赛秩序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竞赛分组方法:①对第一赛次进行分组时,如没有报名成绩,可将各单位的运动员按顺序填入表内,采用斜线法分组。②当有报名成绩时,通常按报名成绩对运动员进行排序,然后采用“蛇形”排列的方法将运动员分到各组。③分组后根据编排原则进行核查,如有问题及时调整。
竞赛秩序的注意事项:①要正确估算比赛时间是否与运动会时间相符;②竞赛每一赛次的最后一组赛完至下一赛次的第一组或决赛开始前,应按下列在最低标准确定运动员休息时间:200米及200米以下各项为45分钟,200米以上至1000米各项均为90分钟,1000米以上各项目不在同一天,全能各项单项间休息30分钟;③按兼项的一般规定,尽量把相关项目分开编排,以减少兼项冲突;④对性质相近的项目要注意先后顺序;⑤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尽量照顾到兼项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同组别的同一田赛项目一般不连续安排在同一单元进行,而不同组别的同一径赛项目,最好衔接进行;⑥同一时间不要安排两个田径长投项目;⑦跨栏项目一般应安排在各单元的第一项,还可以安排在长距离跑、竞走之后;⑧短距离径赛项目赛次如果少,最好安排在一天结束;⑨决赛和比较精彩的项目应分开排列,使赛场上始终保持热烈气氛,接力赛是引人入胜的精彩项目,应安排在后面;⑩为了便于编排和记录公告组统计总分和每个班的总分数,运动员最后一项,可编排长距离跑,也可以在最后一项结束前编排不计团体总分的表演项目;11.每单元的比赛尽量使径赛和田赛同时结束。
第五篇:医学心理学 作业题
2012年5月医学心理学 期末作业题
一、名词解释
1、临床心理学(clinical psychology):指根据心理学原理、知识和技术,解决人们心理问题的应用心理学科。
2、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 Psychology):是研究心理发生发展过程和规律的心理学分支性科学。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描述心理发展现象,揭示心理发展规律。广义的心理发展是指包含心理的种系发展(包括动物心理学或称做比较心理学)、心理的种族发展(包括民族心理学、进化心理学等)和个体心理发展;狭义的心理发展仅指个体心理发展。个体心理发展的研究对象是人生全过程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包含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等时期。
3、感觉和知觉(sensation & perception):前者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后者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应。
4、投射测验(projective test):广义是指那些把测评目的加以隐蔽的一切间接测评技术。狭义是指一种特殊的测评手段,即把一些无意义的、模糊的、不确定的图形、句子、故事、动画片等呈现给被测评者,问其看到、听到或想到了什么,以此作为反馈信息,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处理和解释。所谓投射测验是指采用某种方法绕过受访者的心理防御,在他们不防备的情况下探测其真实想法。在投射测验中,给受测者一系列的模糊刺激,要求对这些模糊刺激做出反应。如抽象模式,可以作多种解释的未完成图片,绘画。分别要求受测者叙述 模式,完成图片或讲述画中的内容。从受测者的解释会带有自己潜意识的思想,这种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被试内心想法。
5、应激(stress):指机体在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反应,又称为应激反应。包括①应激源的存在;②人的一种主观反应;③伴有一定的生理反应,是指内、外环境中各种因素作用于机体时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反应,表现为一类特殊的症状群。根据过程模型,心理应激被定义为:个体在应激源作用下,通过认知、应对、社会支持和个性特征等中间多因素的影响或中介,最终以心理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作用“过程”。根据系统模型,心理应激可以被定义为:个体的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人格特征和心身反应等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构成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系统”,当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系统失衡,就是心理应激
6、广场恐怖症(agoraphobia):又名广场恐惧症,为焦虑症的一种。特指在公共场合或者开阔的地方停留的极端恐惧,因为要逃离这种地方是不可能的或者是会令人感到尴尬的。广场恐怖症原意是指患者怕到公共场所或到人多拥挤的地方。患者最怕去开会或去商场购物,也不敢到空旷的场所,如运动场、广场,即便是乘公共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也非常害怕、紧张。
7、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s)又称心理生理疾病。广义的心身疾病就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狭义的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如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肠道易激综合征等。至于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功能性障碍,则被称为心身障碍(psychosomatic disorders),如神经性呕吐、偏头痛。
8、心理治疗(psychotherapy)也称精神治疗,由受过专业训练的治疗者,在一定的程序中通过与患者的不断交流,在构成密切关系的基础上,运用心理治疗的有关理论和技术,使其产生心理、行为甚至生理上的变化,促进人格的发展和成熟,消除和缓解其心身症状的心理干预过程。也就是说,它是以医学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以良好的医患关系为前提,由经过专
门训练的医生运用心理学的技术或手段,改善、矫正或消除病人的不正确认知活动、情绪障碍、异常行为和由此引起的各种躯体症状的一种治疗方法。
9、强迫性人格障碍(ananka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以过分谨小慎微、严格要求与完美主义及内心的不安全感为特征。同时这种病人心理总笼罩着一种不安全感而导致怀疑和缺乏表达温情的能力。
二、简答题
1、心理测验的分类。
答:①根据功能分为:智力测验、人格测验、精神心理学测验、评定量表;
②根据测验方法分为:问卷法、作业法、投射法;
③其他分类:根据一次测验的人数可以分为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根据沟通方式,可分为言语测验和非言语(或称操作)测验。
2、知觉的特性。
答:①知觉的相对性 ②知觉的整体性 ③知觉的理解性 ④知觉的恒常性
3、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
答:①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俄国生理学家Pavlov IP
②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创立行为矫正技术——美国心理学家Skinner BF
③社会学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BanduraA4、ABC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Ellis的ABC理论:
①A指刺激性事件(activating events);
②B指个体信念系统(belief system),即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即信念; ③C指继事件之后,个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后果(consequence)。
三论述题
1、如何应用心理学知识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答:所谓良好的医患关系,关键是使患者对医务人员充分信任,它有利于医疗质量的提高。医务人员在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中应做些什么?首先,决定医患关系的主导方面还在医方。所以医务人员要在医患关系的调节中,主要应做到如下几方面:①医务人员应具备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它是对医务人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基本要求,也是卫生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是全体医务人员共同追求的理念。②医务人员应该承担和履行自己的义务。医师对患者有治疗疾病和解除患者痛苦的义务,有解释说明的义务和为患者保密的义务。医师有维护社会整体利益,有普及和宣传医学科学知识,有发展医学科学和预防疾病发生和流行等社会义务。③医务人员在和患者交谈时,要善于运用语言艺术。医务人员应学会使用安慰性、解释性、鼓励性和规范性的语言。④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转变观念,要以新的医学模式来指导自己的行为,用真情、爱心、耐心、诚心去关爱患者。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途径:
①加强医务人员人文素质教育
⑴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提高人文素质。
⑵强化医德医风教育,树立服务理念。
⑶学习医患沟通技巧,培养沟通能力。
②协调外部因素,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⑴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促进医患关系的改善。
⑵媒体是医患沟通的桥梁。技术性医患关系有三种基本模式:①主动枣被动型:医师完全主动,病员完全被动;医师的权威性不受任何怀疑,病员不会提出任何异议。②引导枣合作型:医师和病员都具有主动性。
医师的意见受到尊重,但病员可有疑问和寻求解释。③共同参与型:医师与病员的主动性等同,共同参与医疗的决定与实施。医师此时的意见常常涉及病员的生活习惯、方式及人际关系调整,病员的配合和自行完成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性医患关系在医疗过程中以病人的诊治利益为准则,对医疗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积极的医师行为会营造积极的医患关系。处理医患关系的方式方法:医务人员要有患者至上,患者是亲人的意识和思想,服务才能到位,才能尽到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职责。作为一个为人们服务的医疗单位,病人才是医院的主体。应做到:①多看、多问、耐心听之。②多说、多笑、坦然对之。③做细、做准、严谨待之。总之,医患关系是一种信任和被信任、尊重和被尊重的社会伦理关系。改善医患关系,既要加强医德建设,改进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又要让全社会了解医学知识和医疗卫生工作的特点与性质,还要加强相关立法,依靠法律制度手段来维护医患双方的正当权益。只有在理解医生,关爱患者的基础上,通过医患双方、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医患关系不尽如人意的现状。
2、试用心理学知识来分析自己人格的形成受哪些因素影响。
答:人格(个性心理):
人格倾向性: 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
人格心理特征: 能力、气质、性格
自我意识: 自我认知、自我体检、自我控 制
人格的特征:独特性、稳定性、倾向性、完整性
人格是一种具有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具有感觉,情感,意志等机能的主体。(如同电脑的软件。)它可以离开人的肉体,离开人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而独立存在在人类的精神文化维度里。
从心理学角度对人格所下的概念有以下五种:①罗列式概念。通常采用”人格是„的总和”的形式来描述人格,显然有助于确定人格的外延,但无法构建外延之间的关系,而且外延的边界有多大也难以说清楚。②整体性概念。强调人格是个人各方面属性所组成的整体,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罗列式概念的缺陷。③层次性概念。在整体性的基础上,层次性概念把人格的属性或特征按一定的层次结构排列起来,把人格特征具有内在的相互联系和统一性,而最高层次的属性或特征具有统合的作用。④适应性概念。此类概念深受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影响,把人格看作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不断适应环境的结果。⑤区别性概念。如果说前面四种概念都反映了人们在人格上的共同性的话,区别性概念更多地看到了人与人之间在人格上的差异性,更强调个体人格的独特性方面。
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的关系与作用。心理学家们认为,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并发展的。
(一)生物遗传因素
遗传对人格作用包括:①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②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随人格特质的不同而异。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质上,遗传因素的作用较重要;而在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密切的特质上,后天环境的作用可能更重要。③人格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两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人既具有生物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人在胚胎状态时,环境因素的影响就开始了,这种影响会在人的一生中持续下去。后天环境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小到家庭因素,大到社会文化因素。这些因素对人格的形成与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
(二)社会文化因素
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性的方向发展,这种相似性具有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又使得每个人能稳固的“嵌入”在整个文化形态里。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塑造功能,还表现在不同文化的民族有其固有的民族性格。如“勤劳勇敢”的品质便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的人格特征。
(三)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的差异(包括家庭结构、经济条件、居住环境、家庭氛围等)和不同的教养方式,对人格发展和差异有不同的影响。正如研究发现,权威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在子女的教育中表现得过于支配,孩子的一切都由父母来控制。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容易形成消极、被动、依赖、服从、懦弱,做事缺乏主动性,甚至会形成不诚实的人格特征。放纵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让孩子随心所欲,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时出现失控的状态。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多表现为任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独立性差、惟我自尊、蛮横胡闹等。民主型教养方式的父母与孩子在家庭中处于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当中,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和积极正确地指导。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能使孩子形成一些积极的人格品质,如活泼、快乐、直爽、自立、彬彬有礼、善于交往、富于合作、思想活跃等。由此可见,家庭是“人类性格的工厂”,它塑造了人们不同的人格特质。
(四)早期童年经验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人生早期所发生的事情对人格的影响,历来为人格心理学家所重视。需要强调的是,人格发展尽管受到童年经验的影响,幸福的童年有利于儿童发展健康的人格,不幸的童年也会使儿童形成不良的人格,但二者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比如溺爱也可能使孩子形成不良的人格特点,逆境也可能磨炼出孩子坚强的性格。另外,早期经验不能单独对人格起作用,它与其它因素共同决定着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五)自然物理因素
如气温会提高某些人格特征的出现频率,如热天会使人烦躁不安等。但自然环境对人格不起决定性的作用。在不同物理环境中,人可以表现不同的行为特点。
(六)学校教育 学校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施加影响的教育场所,是成长过程中重要的环境影响因素。总之,要形成一个健全的人格,必须有各方面的积极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