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居士学佛的个人体会(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5 15:18: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某居士学佛的个人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某居士学佛的个人体会》。

第一篇:某居士学佛的个人体会

首先自今日发贴后本人发个愿,如果本人文章如果不是善意的而是引导大家走上邪路的。我愿自今日发贴后口中生疮三日。如果我今天生疮后我明天就会来删掉此贴。还望各位莲友为我做证明。我也希望护法神啊佛菩萨啊为我证明。2008年9月18日星期四下午三点。大家先看一下如果明天我生疮了就会来删掉此贴并像大家道歉。

各位论谈上的莲友大家好,阿弥陀佛。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妙音居士林论谈的mabinlove。一个普通的学佛人,下面我就写一下自己的学佛体会供大家做个参考,末学智慧浅漏如有不周之处还望各位莲友帮我指出来,这样我才能更正我的错误在下感激不尽,末学学佛时日尚浅虽然才短短半年有余,但深感佛法之伟大犹如大海一样,有种相识恨晚的感觉.虽然佛法之伟大犹如海上的一艘巨轮但他必须是我们渡过生死轮回大海的一个工具。千万莫要去执着佛法的巨轮,如果执着即着法相。金刚经上说(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在好也不能贪着,就好比轮船在好它也只是个工具渡你过海的工具,你何必要贪着它呢。咱们最终的目的不是在海上一直飘而是去极乐世界的彼岸。只有去了那里才能一生成就得到真的智慧和本领。只有得到真智慧和本领才能来开船救那些还掉在生死业海中的亲朋好友。六亲眷属乃至无量无边的受苦众生。对于初学佛的朋友可能不知道从哪里入手,下面我就这问题谈一下自己的体会希望大家能从中获益。

1.佛是什么的个人体会。

佛的全称是佛陀,中国人喜欢省略所以就称为佛。佛陀是正知,正觉的意思。也可以说是觉悟了的人,那么我们这个时代的佛就是释迦牟尼世尊。下面摘录了一些世尊的简介(释迦牟尼佛,净饭王太子,名为悉达多,意为“一切义成就者”(旧译“义成”),全名悉达多●乔达摩(Siddhārtha Gautama)。释迦牟尼佛以本誓愿,于娑婆世界 五浊恶世示现成佛(详见八相成道),是佛教创始人。

释迦牟尼的意思是“能仁”、“能儒”、“能忍”、“能寂”等,因父为释迦族,成道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义即“释迦族的圣人”。

释迦牟尼佛(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大约与我国孔子同时代。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属刹帝利种姓。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1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遂开启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年80岁时在拘尸那迦城示现涅盘。)

2.佛教是什么的个人体会。

初学佛的朋友可能不了解佛教。其实佛教也很容易理解佛教就是佛陀为教大家离开生死轮回而建立的一种方便说而已。因为佛出世的时候那时候人们都习惯了这种宗教的形式,当时有很多的外道宗教如婆罗门等。所以佛为了顺应众生这种习惯而建立了佛教。佛教不象其他宗教提倡一个神。一个主之类的。在佛教里面是完全平等的。一切众生都于佛是一样的无差别的(这种无差别指的是自性的,也就是方便说的心无差别,但佛是觉悟了的人,而我们是未觉悟的佛。)。那么佛教里教给我们的是什么呢,教给我们的是宇宙人生的真像,是如何离开六道轮回而得到永久快乐的方法。

3.学佛的目的是什么个人体会。

学佛的目的我个人认为有以下两点。1.是为了离开轮回得到永久的快乐。2.是为了证得无碍的智慧和本领来救渡还在轮回中的众生(这里说的众生。非众生。是名众生。一切众生皆是佛。所以为了方便说而称为众生)。如果没有智慧和本领我们自己还在轮回的苦海挣扎,又怎么能救的了别人。

4.如何才能得到解脱的个人体会。

谈到如何解脱那我们就要靠佛法了,佛为我们宣说了八万四千法门。每一法门都可以得到解脱。而除此之外佛还不问自说了一个特别的法门就是念佛法门。其它八万四千法门全是弟子向佛请示佛为其宣说的,唯独这一法门是佛不问自说的。而这个法门又是难信易成的法门,这个法门也是最适合我们末法众生的法门,所以末学建议大家都学此法门。那么就会有人问你这么说就是其它法门不好了,这种想法是错的。其它法门也好因为他都是佛说的。大家不可以学着这法门,而说其它法门不好。都是佛说的法全好。如果你学这个法门而说别的法门不好。(你就造了严重的谤法的罪业大家不得不注意这一点)。所以说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好。但有一点大家要注意一下,虽然说门门都好但每一门所对应的根基是不同的。过去佛说的法都是对应其根基做以开示。如果你学的这个法门适合你的根基那么你就很容易成就。如果不适

合的话,就好比是你是小学生而我用大学的课本,教你大学的知识你很难受易的。根基对上了就好比你是小学1年级,我用1年级的课本来教你。你这样很容易就听懂了能进步从而升到2年级。八万四千法门都是这样对上根基了很容易成就。而这些法门都是向上学一样一步一步来的。先要上小学1年级,在上2年级。然后3.4.5.6乃至大学。这些全是要靠自己一点一点努力修行。来一点点破除烦恼障碍。而咱们娑婆世界人的寿命很有限,所以1个人想出轮回的话,凭自己修行要靠好几劫的轮回转世来修行才能成就。所以佛最后才告诉我们了这个特殊的法门,而这个法门也正是阿弥陀佛大慈大悲知道咱们娑婆众生想靠自己修行很难。而特别我们建立了一个方便之门。阿弥陀佛知道娑婆世界众生修行很难能坚持下来。多半都半途而废所以发心为我们建造了一个美好庄严的世界,此世界就是极乐世界只要能往生到世界就能永远的不在轮回,而也不会被恶缘所干扰没有恶缘了就能顺利的只升不降。而且极乐世界的众生寿命无量无边这就保证了在极乐世界能一生成佛。极乐世界的美好之处非三言二语能说的完的。有关极乐世界的大概情况大家可以看[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陈义孝居士)写的这本书地址是

http://。在这里就不详细说明了。阿弥陀佛建立了这个世界后经过兆载永劫的修行为我们一切众生累积富德。而他老人家又发大愿只要你信我。念我的名字我就把功德回向给你。我就接你来我的世界修行能使你一生成佛。多么的慈悲啊。所以世尊最后不问自说此特别法门,也是世尊慈悲我们众生想另我们众生一生成就啊。所以大家不用在考虑修什么了。此特别法门任何根基的人全部都能做到。只要你有嘴能念阿弥陀佛你就能成就多么容易啊,就算是嘴不能说话的人他心里能念阿弥陀佛一样也能成就。相对其它法门来说此法门要容易和方便的多。就因为他容易所以才有人不相信,他会说哪有这么便宜的事。以此为理由而看不起这个特殊法门。而去修学其它法门,要知道修学其它法门也好,但末世众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根基所以你很难选正确对应你根基的法门。所以大家要考虑清楚。如果还要放弃特殊法门而想学其它法门的朋友到这里就不要在往下看了。因为末学知道自己根基愚钝所以选择了特殊法门而非其它。在往下看也对你无意。如果选择特殊法门的莲友请继续耐心看下去。

5.如何修行的个人体会。

1.三皈五戒

既然选择了学佛念佛之法。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末学以为首先最重要的是要皈依三宝,三宝是佛。法。僧。也是自性三宝之觉。正。净。皈依三宝后才算得上刚入佛门。当真正受了五戒才算真正的佛子。但学特殊法门阿弥陀佛并没必须要求我们一定要受五戒,而没受五往生极乐世界的也有很多。但末学认为咱们既然学佛就应该按佛的要求去做。佛说过佛灭度后要以戒为师。未受戒往生的人一般是临终之人才闻佛法没这个机缘受戒。或者是因离寺庙很远不方便受戒等。但末学认为有条件大家还是要去寺庙里受五戒。(但受戒要注意。希望大家先学佛修心,等能自己坚守好五戒后一定要找机会去受戒。莫要还不能做到守戒就去先跑去受戒,如果因为你犯戒那罪就很严重,不但有世间的罪报还有破戒之罪。但只要是受了五戒就会有二十五位善神日夜保护。而魔王也最怕受了戒的佛弟子。)三皈是每个学佛人都要受的。有机缘的可以去寺庙受如果不方便的在佛像前自受也可。但五戒必须是去寺庙找比丘受。这是佛经上说的。(在这里大家要非常注意的一点如果受了三皈之后,如果遇到什么状况莫要在去看大仙。看跳大神。算命之类的外道。如果你去看了就违背了三皈之法会造业啊。在此附上三皈依文: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皈依佛两足尊。皈依法离欲尊。皈依僧众中尊。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不堕傍生。

汝等佛子。皈依佛竟 皈依法竟 皈依僧竟

从今以后,称佛为师,更不皈依邪魔外道。从今以后,称法为师,更不皈依外道典籍。从今以后,称僧为师,更不皈依外道邪众。然末法众生在此就有很大的毛病,平时学佛学的很好遇到事情的时候就不信佛了。跑去找那些大仙,大神的。要知道那些全是动物或者是非人有些道行的附体。那些非正道啊。各位莲友千万要注意啊。)

2.末学谈一下信的体会。

以经皈依三宝了下面来谈一下很重要的一个问题,也是决定往生与否的关键之所在。那是什么呢。那就是一个字。信。往生的关键就在这个字上。而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在这个字上.(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藕益大师)这是益大师告诉我们的。信还分六种信,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六信大家可以在网上查一下就能看到相关的介绍这里就不多说了。我们怎么才能增加信心呢,末学以为

最重要的是多读[大乘经典]如果能多读慢慢从半信半疑就会变为深信。这是我个人的体会绝对不骗人。所以我鼓励大家都要多读诵大乘经典和多听各位法师开示,多听多看佛教小故事和因果故事,时时被佛法熏陶其中看小故事也有非常重要帮助,往往在故事中会领会出不少的道理。我推荐大家多看下面法师讲法保证你们有所收获(宣化上人。净空法师。海涛法师。),有时间也看一下咱们居士林里面的附体视频以及往生视频,绝对能增加大家的信心。为什么让大家多读大乘经典呢。其实佛都以经告诉咱们了,读诵大乘是非常的重要我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观无量寿经佛以经清楚的告诉咱们了。在观经里(时世尊,告韦提希:汝今知否?阿弥陀佛,去此不远。汝当系念,谛观彼国,净业成者。我今为汝广说众譬,亦令未来世一切凡夫,欲修净业者,得生西方极乐国土。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佛告韦提希:汝今知否?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仔细的人都会看到。欲生彼国在当修三福其中第三者就有读诵大乘。其实这

第三条是最重要的一条。大家都知道咱们在看电影看小说往往最精彩,最重要的片断会放在最后面。如果前面把好戏都演完了后面就没有人看了。所以可以看出来这第三条是重要之中的重点。菩提心是成佛的心。只有深信因果才会相信做什么事有什么因果。就不会随便做坏事。然而读诵大乘经典是引出所有这三个条件的最关键的一点。读大乘才能了解菩提心是什么,才能会发菩提心,读经典才能知道什么是因果,读经典才知道怎么去劝进行者。才能知道如何去修十善业五戒等等所以读大乘经典是这往生的三个条件的根基。所以说读大乘经典是生信的根本。也是往生与否的根本正因。我们现代人学佛经有些难度都是些古文言文比较难懂。所以才要结合着各位大法师的开示来学。读完经典在来看法师开示然后在生活中按照经教去做这样才是修行。修行是修正自己不正确的行为。如果你不看经教你怎么能知道你自己做的对不对呢?你不知道自己做的对不对又怎么去改正呢?就好比普通人认为杀生没罪动物天生就是要被人吃的,不学佛的不看经教的就不知道杀生是错的。还有净空老法师开示过一部经一句佛号成就的。有些人不理解老法师的本意往往会误会也有人诽谤老法师。我劝大家不要诽谤各位法师不管是正是邪,就是邪的我们也不要去诽谤去骂他。那样只是你妄造口业而已。所以听开示听讲法要对照佛经来学。对照戒律来学。佛说灭度后以戒为师嘛。咱们学习过程中如果感觉到某些法师开示与经典和戒律有所违背,咱们就不学就行了,要善护口业不讥他过。莫要诽谤。然我理解净空老法师说的意思是咱们把一些重要的大乘经典都要最少学习一边。对佛的教育和一些因果有个整体的了解,只有了解了整体怎么做,才能指导我们生活中如何修行。当知道的差不多的时候在一门深入专诵一部经,或者随自己喜欢和时间,专读专诵二部三部。如果大家理解为老法师让专读一部经老法师为何还要费尽口舌来讲其它经典呢。专讲一部经就行了没必要这么麻烦嘛。(其实还有一个很简单的比喻,就好比我们上学,我刚上小学一年级,老师就扔给我一个大学的书我让去读。你说你连字都不认识又怎么能读大学的书呢。这是不可能的嘛,要一步步来从小学上到大学。为什么佛开悟后不直接教咱们这个净土法门呢,直接告诉咱们这个方便多方便念佛就能往生。何必要教那么多的法门后看众生机缘成熟才教咱们念佛法门呢。因为就算当时教了咱们凡夫也不会有人信嘛。道理是一样的。)所以学佛的人只要不是有大病或者是有其它障碍,不能读大乘经典的都要读诵经典。有人会说有的人就是持一句名号依然能往生,是的专持一句名号肯定能往生,但是专持一句佛号往生有三类的人,第一类是重病之人或者得了不治之症的人,他自己知道自己活不成了。所以他如果能闻到这个法门,他能深信而且他不会有别的任何的杂念。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了不会在有别的想法。所以这种人能深信并且专持名号,这种人是能往生的,他求生的信愿要比一般的人强上万倍。因为他除了死就是生极乐。死后就堕地狱他心里清楚的很。所以是一般人比不了的。第二类人是比较憨实老实的人,这种人你和他说了以后他能深信不疑,他能坚持不懈专持名号。他也能往生就好像是往生故事里面的,有一个呆傻的被一个老道收留,老道让他专持佛号和打扫卫生,他睡觉了老道就打他让他继续念,结果人家3年成就站着往生净土了。第三类人是大根器的人,这类的人有大智慧闻即信受不疑。是我们一般根器的人比不了的。他们往往都能爱大苦,行大精进根本不是咱们所能做到的。总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各位莲友认为自己是以上三类的人,大家可以专门持佛号。而我们一般的人都是中下根器的听闻后不能深信,所以要先学经教能深信后在一门深入专持名号即可,这是末学学佛以来所体悟的读诵大乘经典是关键中的关键。

3.发二种心和发愿是什么的个人体会

上面说了如何深信,大家深信了以后就要发心了,发二种心一个是厌离心,一个是欣愿心。厌离心就是厌离娑婆世界的心,欣愿心就是要生极乐世界的心。生活中遇到好事要想想好事多么的短暂不能持久从尔产生对娑婆世界的厌离心,遇到坏事也要想想娑婆世界多么的苦没有开心的事,然后在想想极乐世界的美好无恶愿。慢慢就能生起这二种心了。然后要发菩提心和发生西方回来渡众生的愿。因为我们既然知道了娑婆世界的苦,而你的父母亲朋很多人都不知道。还以苦为乐不知道百年后就会受无量无边的苦。本来娑婆世界里有人身就以经很苦了,到了地狱饿鬼到要比人间苦上万倍。所以我们不能眼看着自己的亲人朋友和一切众生堕落到更苦的地方。我们不但要尽量的在我们有人身的时候多劝人念佛,也要发大愿生西后回来渡众生。我们生西不是为的自己去享乐,是为的能够学得更圆满的智慧来渡更多的人。虽然我们现在能劝人但我们的智慧不够你劝他他也不一定信。因我们没智慧和辩才所以我们才要去和阿弥陀佛老师去学习更高的智慧和辩才嘛,人只要未解脱一定就会在六道中轮回,在轮回中有多少众生曾经是我们的父母,妻子,丈夫,儿女。朋友。所以我们要救自己的亲人朋友啊。总结一下就是发菩提心和厌离心,欣愿心。和回来渡众生的大愿。

4如何修行的个人体会

末学以为修行就是要按照佛的教化在生活中改正我们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在生活中要做到做一切事都要想到佛的教法,我们做这件事的时候是不是与经教有所违背。我们修念佛法门就要以这句佛号来伏住一切不好的妄念和想法。当念头来了马上要发觉他把他打掉,如何打掉呢就是把想法拉回到佛号上来。不去管这个妄念这个妄念自己就被打掉了。不要被妄念所以转跟着他跑,它起来就要警觉起来,如果跟着他跑就会越跑越远,比如正念佛呢突然会起妄念想到这个月工资快发了,发了工资我去哪哪买 什么东西,在去哪哪玩。然后就引发无数的妄想全起来了。要刚要想到快发工资了。马上警觉我妄念起来了我不能跟着他走。我要念阿弥陀佛。时间长了自然就会妄念一起自动就会警觉发现他就不会被他所转。有功夫了以后妄念自然就会被伏住起不来了。就好比用万德洪名这个大石头去压住那些小草一样压住它。

5.有关功课的建议。

末学是跟据印祖来定的自己的功课,我在此也和大家汇报一下。我的每天固定功课是阿弥陀经。往生咒。大悲咒。心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金刚经。弥陀赞。三皈依文。净土回向文,弥陀圣号若干。然印祖开示里固定功课里没有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是我个人喜好所以诵的。还有对于金刚经印祖说过以前有持金刚经的可继续持。不过末学建议大家也都要看一看金刚经。这部经真的是太好了。我都无法用语言来行容这部经的好处。而且诵这部经的功德也是大的无边。大家看完就知道了末学强烈建议大家在固定功课上都要加上金刚经。功的真的是太大了。就是记下里面的四句谒为他人演说就能得到无量无边的功德,更不用说读诵了。另外末学建议大家在有空闲的时候一定要学习一下楞严经和法华。华严这三部大经。楞严经看宣化上人的注解相对容易理解一些。大家可以参照宣化上人和净空老法师的开示来学习。然无太多的时间可以专诵弥陀号。有时间就多读经和看讲法和因果故事。然末学真心的建议大家做功课一定要加上弥陀经和金刚经。弥陀经是专讲持名,金刚经是教咱们破各相的。功德还超大。

6.修行个人总结。

平时行,做,住,卧一句佛号,做任何事都要如法。多学经教。严守戒律。善护口业,不讥他过。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如果大家真能管住这个嘴几乎就不会造恶业。平时有时间的时候要打座念佛。因为打座的时候很容易就可以发现妄念,慢慢练习去发现并打掉妄念,如何打掉上面以经说过了。还要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功到自然成,时间到了功夫自己就涨了。所谓聚沙成塔慢慢就能达到功夫成片。一心不乱了。最后祝大家都能上品上生。

(补充:学经教的目的是首先让我们了解如何做人,了解了如何做人的基础之上才要学会做善男子。善女人。只有成为了善男子,善女人才符合经典上的要求,引弥陀经[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另外楞严经是诸经之皇,金刚经是诸经之王。所谓开慧的楞严成佛的法华,所以末学建议大家都要学读这些经典,学后了知道理最后专心执名求生极乐)

第二篇:胡小林居士:学佛的体会二(七集菁华摘录)

胡小林居士:学佛的体会二(七集菁华摘录)

摘录自:大通永利网(胡小林居士专题网)

第一集 他愈是做不出来的题,我就觉得我的机会就来了

我经常跟孩子在一起,他愈是做不出来的题,我就觉得我的机会就来了。多数家长我问过他们,都不管,这多费劲哪,这题!你得给他看,得给他总结,这跟咱们大人看个电视剧,读读报纸,回家下班了,那多轻松。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有求必应,儿子求你帮着做数学,你能不能应?你能应了他,并且圆满地解决它,下次你再跟他说话,他就听了。「儿子,别再玩儿了啊,玩儿你眼睛不好。」他佩服你,他尊重你,对不对?你这么难的题爸爸就能做出来,我能指望得上,他心里有一种影响,有一种威信,有一种力量。我在这讲这个意思是说,孩子跟我们在一起,他们会有很多问题,一定要认真对待,就像对待净空法师这么样认真,就像对待佛的经典这样认真,这是非常重要的。你糊弄他,他就糊弄你;你对他不真,他就对你不亲。所以我今天拿出这道题来,就是这个意思。学佛人不是光穿唐装,不是干自己想干的事;说我今天我学佛了我得穿唐装,我学佛了我得给我妈洗脚,我学佛了我得给我妈鞠躬。那我们要问,众生需要什么?学佛就是为了要度众生,众生需要什么你无所谓,你只想你自己需要什么。而且师父在讲经当中多次提出来,自度才能度他。你看就这数学,你自己做不好,你能帮他吗?所以印光大师说,佛法是在世间法做出的,没有世间法就没有佛法,这多对啊。他的数学你帮不了,他的英语你帮不了,他最需要的时候你总是不能帮助他,他要你干嘛?你再说话还管用吗? 「礼敬诸佛」从孩子、从家人开始

家里来苹果了,是绿色的,没有农药没化肥。「爸,这苹果真好吃!」我说:「那这苹果怎么办?」「搁在冰箱,我慢慢吃,一天一个。」「你慢慢吃」,」我说,「那家里还有阿姨呢,那怎么办?」「阿姨?阿姨也得给?」我说:「你想嘛,对不对,你是爸爸的儿子,她也是爸爸的孩子,人家要给你一个苹果,那爸爸得多高兴;那咱要给她一个苹果,她爸得多高兴。」他说:「爸,行了,我明白了,别说了。不就给苹果嘛。」我说:「家里三个阿姨,每天一个,这个你来负责。」「行了,我来负责。」跟孩子在一起要这样。你说孩子要说「为什么给?」「布施!舍财得财。」他说:「那昨天我舍了一听可乐给同学,我今天怎么没得财?」他经常会问这个问题,「你老说舍财得财,我昨天舍给同学一听可乐,我觉得我今天也没有什么财。」怎么回答?怎么回答孩子这个问题?这个很现实,他就觉得,我昨天吃中午饭,那个同学想买可乐,卡上没钱了,我用我的卡给买一听可乐,爸,我觉得我今天没有钱。这个时候怎么给他解释,我说「咱们吃的苹果什么时候结?」「秋天。」「什么时候种?」「春天。」「秋天跟春天是一个时间吗?」他说:「不是。」「别着急啊,没到呢。好吃不好吃?」「好吃。」「那春天得努力,得种树,秋天才能吃苹果;你现在努力,你长大了就有钱。」 就是说像类似这样跟孩子在一起,第一个,一定要把他们看成佛菩萨恭敬,「礼敬诸佛」从孩子、从家人开始。现在我们对父母容易恭敬,但是那个恭敬也是因为学了佛才恭敬,也是为了自己的佛法才恭敬自己的爸爸,并没有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来恭敬别人。伸不直的穿山甲让儿子觉悟

再一个就是穿山甲,也是她的朋友发的,看了以后就掉眼泪。上面说的穿山甲在广东,穿山甲的壳特别硬,怎么吃呢?一般都是拉直了,因为牠知道你要杀牠,杀就团得特别紧。讲的就是屠宰过程,一拉直了,肚皮最软,没有铠甲,所以肚皮拉开,把肠子掏干净,然后搁火上一烧,一烧那铠甲就啪啦啪啦就裂,再搁沙地上一抖楼,铠甲就掉了,然后就可以吃肉了,讲这个。但是有一次,有个小伙子就发现,一对夫妇说就要点这只,就看这只窝着,怎么拉也拉不直,这小伙子特没面子。你看你,你还卖穿山甲,你连杀都杀不了。小伙子就拿锤子砸牠,怎么砸牠都不伸直,怎么拉也拉不动,干脆直接烧吧,烧完了以后还蜷着,铠甲都掉了,最后那小伙子特沮丧,就说算了,你们再挑下一只吧。这两口子说,行,那我们要那只吧。小伙子就处理那只去了。突然就发现沙堆这只穿山甲死了,因为他这么折腾肯定就死了,死了就伸直了,伸直了发现,肚子里面有一只小穿山甲,粉红色的,像小老鼠那么大,就是为了这个小孩。我说:「儿子,讲完了。」不说话了。我说:「什么感想?我们一顿饭不吃肉都不行,你以为你吃这牛肉饼,牛的妈妈不是这么个想法吗?」「哎呦,爸,那以后就吃点鸡蛋吧。」他自己就觉悟了。儿子考不好,我又感谢,又心疼

他说:「爸,我要考不好,你什么感受?」我说:「我觉得我又感谢你,我又心疼你。」他说:「你为什么感谢我?」「你看,你学不好习吧,我就生气,我一生气吧,我就病,我一病吧,我就活得短,活得短吧,我就早点去西方,这一点来讲我特高兴。」「哎呦,爸,您可不能这么说,您可不能早走。那您还有高兴的是什么呢?」我说:「高兴的就是早点去西方,不高兴的就是我去了西方,你怎么办?」他「啪」就抱着我「爸,你不能走,你得陪着我。」所以我说:「那你得让我高兴啊,你得让我多活几年啊。你老是这种成绩,一会眼睛视力退了,一会学习成绩考个四十三分,你这玩意儿,你是我儿子呀,你让我高兴,我高兴不起来啊。爸爸高兴不高兴,爸爸就是那风筝,绳子拽在你手上,你想让我下来我就下来,你想让我飞上去我就飞上去,你自己考虑。你别说我,你劝我高兴,我高兴不起来,我不可能的。就和那十个指头破了,『你别疼』,能不疼吗?对不对?爷爷说了『父子有亲』,这是天性,你劝就能劝过来?你要能劝过来,我不就成佛了吗?我过不来,儿子。」我们一定要这样的教育他。就是说,跟孩子在一起,更多的是感化和启发他的良心。第二集 世间法它有级别

他到我这儿,我说你是怎么管理公司的,为什么跟太太那么大的矛盾?他太太从来不说话。我说今天您别说,让她说。你对你先生有什么意见?她说,你看这事对不对,胡老师?冬天施工,他搞房地产。搞房地产完了以后,他的先生学佛了,知道布施了。工地有看工地的保安,两个小伙子跟那儿冻得呀,挺冷的。他慈悲,这个人,这人厚道,真是厚道。「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二百五」呀,拿着五万人民币,两万五千人民币一件皮大衣,给这俩保安一人买了一件。笑了吧?当老板的都笑了。他说胡大哥,我这有什么不对的?慈悲喜舍,众生苦就是我的苦。我说众生苦就是你的苦这是不错,这两万五也忒贵了点,你这个也。我说这保安是保安公司派来的,还不是你公司的工作人员。我说那这旁边这个跟了你十年的副总,你得给多少钱?一个保安,外边保安公司派来的,看工地的这么低的级别,你给他买两万五千的皮衣服。跟着你十几年创业的老臣子,你应该怎么对待他? 他还觉得特委屈,两口子回去吵架,师父说的,就得布施。最后他太太说,胡老师,我拦住他,不让他买这么贵的衣服,对不对?我说完全正确。「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世间法它有级别对不对?那胡阿姨为什么不给咱们夹菜,为什么她给师父夹菜?那夹得过来吗?她肯定得照顾师父呀。这一买完了以后,其它人不干了。司机有意见,这就八竿子打不着,见一面就两万五的皮衣服,那我们这跟着您熬更守夜的这么多年,你得买点什么?你得买一套房子吧? 良知比知识重要

这是很好的现象,他有良知了,他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李嘉诚先生说:「良知比知识重要。」这句话,虽然他老人家没说佛法比知识重要,但是这意思就这个意思,是吧?良知比知识重要,工作实践比文凭重要,旅游比上课重要。你看李嘉诚说这话,「旅游比上课重要,实践比学习重要,良知比知识重要」。所以先把承认错误教给孩子。第三集第四集 第五集 让她像爱狗一样爱您,那就全办了

该坚持的时候一定要坚持,该打的时候一定要打,但是一定抱着慈悲和可怜他的心打,你知道吧?这样他能感觉到,你对他的这种方法不是恶意的。其实平常跟孩子在一起,有时候这种理性的接触、这种亲爱的接触,其实用不着打,因为他爱你,他不愿意让你伤心。你看你女儿会打那狗吗?打死她她也不会,牠再拉屎,再怎么弄,折腾她,她也不会,她为什么?她就像牠妈妈一样,她怎么舍得打那个狗。要说那狗不通人性啊,狗做的事情比人,牠是一个动物,她为什么不打牠,她为什么不跟牠生气?就是因为她爱。昨天看你两个女儿跟那狗在一起,那狗肯定是不规矩,跟人没法比,牠没法沟通,做很多事情很打搅她的,她为什么不生气?就是因为爱。所以你要跟孩子建立这种关系,让她像爱狗一样爱您,那就全办了,就什么问题都没有了。而且这种爱是在,我们今天说的,在礼乐的基础上的爱。礼就是一定得有原则,一定得有尊卑长幼、得有秩序,在这种基础上的爱。不是说连这都抹平了,兄弟姐妹的爱,这不行。

第六集在逆境当中,在麻烦当中,在不顺当中,我们修清净心

随缘,能做善事做善事,但是在做善事的过程当中,在生活的过程当中,一定要修清净心。不是念佛多去西方,是清净心去西方。所以面临冲突、面临逆境、面临顺境的时候,都要一颗心,很清楚,我这个时候不能起贪瞋痴,我起了贪瞋痴就把我给毁了。谁也不可能拉你去地狱,谁也不可能送你去天堂,谁也不可能给你送到西方,只有靠你自己。这事求人难,求自己啊,这个事,老法师说。求自己都不愿意,你说这玩意儿还有救吗?就没救了。「心净则佛土净。」 所以我们就是要勇敢地生活,勇敢地走向冲突,勇敢地走向麻烦,在这个当中,在逆境当中,在麻烦当中,在不顺当中,我们修清净心。您知道生死的时候这种冲击对人特别大。你今天这点鸡毛蒜皮你都过不来,你生死这事你能保持心的平静吗?生死离别,要离开这个世界,离开你最心爱的人,离开你最熟悉的环境,离开你最熟悉的人,离开你最爱的人。今天这一点小小的委屈都受不了,这么大的冲突你能保持心平静吗?肯定不行,诸位,肯定不行。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死亡这一刻,比我们今天遇到的麻烦一千倍都不止——那种纠结、那种压力、那种恐惧。所以今天就要在境界当中修,千万别回避逆境,逆境正是锻炼我们往生的实战。如果今天这种逆境我都克服不了,我死的这种逆境……没有一个人愿意死,你就告诉他有西方,他也不愿意死。真正说做到欢喜去西方,师父讲经的时候说了,在新加坡,我第一次认识师父,讲《华严经对现代人的启示》说,我这个讲经的旁边有一间屋子,上边写着进去七天之后去西方,保证没人敢进。妈呀,这不送死吗?就这个道理。真的,你比如说咱们说七天以后去西方,我估计可能有人能去,但多数人可能——我的存款还没取出来,我这儿子还没安排呢。不容易,所以现在就得再锻炼;所以现在我们每一天都是往生的实战,都是为往生做准备;所以我们要欢喜遇到逆境,要抱着一种欢迎的态度、欣喜的态度。你今天练了,那时候就不用练了,对吧?你早练晚不练,背着抱着一边沉。你今天不练,那时候你肯定……你今天练还不至于死,能怎么着?这世界有什么死人的事?大不了就是什么老公外边找了个小秘,大不多就是公司赔了,大不多这孩子不成就,对你不恭敬,或者说找个媳妇您不喜欢,不就这点事吗?这点事您都过不来,死的事您能过得来吗?那不是瞎说吗?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所以我们一旦有贪爱,一旦有执着就要提起警觉,这就是往生的障碍,这就是念佛最好的时候。会办事的两头瞒

而且我再教您一招,会办事的两头瞒,不会办事两头传,知道不?你妈妈喜欢佛像,哪天你就回家,妈,这是我老公公送给您一尊阿弥陀佛。哎呦,这老公公送我。其实不是,是你请来的送过去的。然后老公公、老婆婆喜欢吃点喝点,然后你再送点大虾、大鱼给他送过去,这是我妈送给您的,知道您爱吃饺子,给您送点,这么着。会办事两头瞒,千万别串。干嘛,穿那么破破麻麻的?我妈说了,不让我穿好的。这一听这个,穿帮了。然后你就弄一身漂亮衣服,给孩子一穿,对不对?看爷爷奶奶去了,今天怎么穿这么漂亮?我妈说了,看您来得穿点干净的,到您这来得有面子,专门给孙子准备的。你看你公公、婆婆一听,其实不是你妈妈买的,你就说是她买的。为众生做错了都是对的,为自己做对了都是错的,这是咱们老和尚讲的这个原则。为众生做错了都是对的,为自己做对了都是错的。第七集

「信」是指的是什么

通过这三年的学习,才慢慢才能有点儿感觉,觉得《起信论》说的是什么,这个「信」是指的是什么,我才慢慢有些体会。所以很得受用,读《起信论》。学习《起信论》对「信」这一个字,以及围绕这个「信」展开的佛教的这些理论、这些解释、这些开示、这些推理,才是真是让我特别信服。在这种基础上,如果我们再反观净土法门,我们再看《无量寿经》,再听师父的《大经解》,就觉得有基础,而不是说小学也没学,中学也没学,就一下上大学。理如果通了,我就愿意信

理如果通了,我就愿意信,我就愿意跟着走,我很希望能把这个事情搞清楚,要不然我信呢,我觉得信得特别不踏实。而且容易退心,容易迷惑,容易退失,容易退转。那当然在座诸位当然有上根的,不需要问那么多乱七八糟的,就能够好好念佛,对西方就真有那种感觉,就像我们真的信自己有爸爸妈妈那样。这个不需要谁解释,我们就觉得肯定是有爹有娘呀,这还用问吗!用心怎么用

用心怎么用,你就是生活在哪。那么你用心用错了,这颗心就把你拉到六道;用心用对了,它就把你拉到四圣法界。愈读你就愈珍惜这个净土法门

所以,我们对佛教一定要有一个基本的基础理论,这个基础一定要有,否则在座的诸位没有一个真信的,也没有一个珍惜的,也没有一个是真干的。所以,我觉得,我们与其每天在这泛泛然悠悠然,不如真的把这个基本的理论给它搞清楚。愈读,你就愈珍惜这个净土法门;愈读愈学,你就觉得你特别幸运,今天能够学佛;然后你愈学,道理愈清楚,你对这个佛愈相信,你就愈珍惜这个净土法门。迷迷糊糊的信

那我们就要问:我们这个世界是谁形成的?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打造的,他能打造,我能打造吗?那为什么我打造成这个世界呢——娑婆世界?我跟他差在哪? 这些问题,我们要经常地思考这些问题。你才慢慢地相信西方极乐世界跟这个世界的关系,相信阿弥陀佛跟我们的关系,我们才慢慢地,才能够真正从理论上自己说服自己。要不然,反正,我不知道大家的感觉,我就是不容易产生信心,信也是迷迷糊糊的。你说不信吧,觉得不愿意承认;你说真信吧,说不出一二三。为什么要信呢?那当然我希望我是上根人,人家老和尚一说,我就能信,而且,我觉得西方就像信我妈妈在一样,我不用你们跟我解释为什么,我就相信实有,真正的有。因为你信了,你的感受很真实

所以我读了《起信论》以后,我就更加尊重老和尚,更加爱戴他老人家,更敬重佛法,更觉得自己幸运,更觉得净土法门宝贵,实实在在不愿意用时间来不念佛,实实在在是争分夺秒。因为通过学习《起信论》,我确实知道六道是存在的,特别是三恶道是在的。通过学习《起信论》,我确实知道我们累生累世来造的地狱的因太多太多了,不仗佛力,根本就不能去,不仗佛力,肯定堕三途。堕三途,就是桌上的鱼、桌上的鸭、桌上的猪,就是地狱里的众生。因为你信了,你的感受很真实。我今天早上起来都是吓醒的。我想我过生日,都六十了,到了八十岁,还剩二十年。二十年,还剩下七千天。七千天除七,还剩一千个星期。一千个星期就走了,我能保证我这一千个星期成就吗?一千个星期,每个星期两天周末,还剩两千天就过去了,你再休息,还剩五天,五天你再工作呢,那就没多少天了。所以,就愈发显得珍贵,愈发显得千万不能错过。我们什么都不耽误,就耽误念佛

所以这个信非常重要。一定要把佛教的理给搞清楚,否则的话,真的不敢恭维。你说我就信。信不是这种样子。信,就不会没事就瞎聊;信,就不会还生气;信,就不会还那么贪爱;信,就不会说……反正这种状态就不是信的状态。你要真信有西方,真信西方那么大的利益,真信就这四个字就能把我带到那,你要真信了,我跟你讲,你肯定不是今天这种生活。没有任何事情,按照印光大师说,一万头牛都拉你不回来,都拉不动你。我们现在什么都可以不耽误,就要耽误念佛;我们什么都不耽误,就耽误念佛。念佛,什么时候念?实在是没事了,念会儿佛吧。我不知道你们,我原来是这样的。没事了,学佛的,坐飞机了,实在没什么事,打瞌睡之前,念会儿佛,一会儿睡着了。醒了再继续再贪瞋痴慢,然后贪瞋痴慢一累了,念会儿佛吧,再接着睡。就是这种状态。要把喜爱佛法之心换成敬重佛法

所以,我们多数的学佛人,更多的是叫什么呢?喜爱佛法,不敬重它。要把喜爱佛法之心换成敬重佛法。喜欢佛法是进入佛法第一步,我们看到佛法就高兴,我们就喜悦,我们就激动,我们就觉得不愿意跟它分开,觉得它很亲切,能引起我们往世的这些善根。但是,敬重佛法吗?敬重吗?你觉得它很厉害吗?你觉得它是给你了生死、出三界的这么一个法宝吗? 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喜爱佛法之心转变成这样一种状态——救命稻草,在这种状态下,我们恭敬它,我们爱戴它,我们学习它。这样才能契入境界。妄念的害处

通篇《起信论》讲的就是妄念的害处。妄念怎么把我们从真如拉到生灭,怎么在生灭里边折腾我们,我们怎么在生灭里头百千万劫出不去。这个无明,然后产生分别,分别产生执着,老法师说三种烦恼——妄想、分别、执着。一句话就敲醒了你

所以我们一定要把佛教的基本理论搞清楚。认认真真地深入经藏,其实不是说我要学成一个什么样子,其实可能这一万两千字当中,有某一句话跟你有缘,就这一句话就敲醒了你,你就觉悟了。学一点,悟到一点

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在学多学少,关键就是学一点,悟到一点;悟到一点,就把它化成行动,把它化成念佛的力量。久而久之,你愈念佛,心愈清净,你就愈看得懂经典;愈看得懂经典,你念佛的力量就愈大;愈大,你就愈愿意看经典;愈看得明白,你就愈愿意去西方,就愈讨厌这个地方,厌离娑婆。那最后就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什么力量都阻挡不了你。而这个发源地,就是「信为道元功德母」。你只要认真读下去,早晚你就能有悟处

我自己体会《起信论》就是这样一本书,你一定要耐心,你要对他有信心:他们有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善巧方便,留下这部经典,你只要认真读下去,早晚你就能有悟处,早晚你就能突破。就像撕那窗户纸,愈撕愈大,最后豁然开朗。那种给我们带来那种利益,真是!没有一法不是心

好也罢、坏也罢,都是你的心,心外无法。善法、恶法,净法、染法,都是你的心。大乘的大,体大,没有一法不是心。那我们给它个名字吧,叫什么名字?叫「真如」。真如门其实是一体

所以,一心有二门。一个叫真如门,一个叫生灭门。生灭门就有左右,就有差别。真如门其实是一体。阿弥陀佛跟我们是一体。他是左手,我是右手。我们俩都在一个体上,左手一疼,一被蚊子咬,右手立刻就帮着挠,阿弥陀佛就来了。有感他就应。

视频及文字资源来自:大通永利网(胡小林老师专题网)

第三篇:夏法圣老居士学佛心得

夏法圣老居士学佛心得——札记

(一)1、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2、谤法是非常严重非常严重的,要下无间地狱,非常厉害非常厉害。

3、最严重的罪业就是谤法。越是佛教徒越容易谤法。

4、千万要注意:不可轻易的评论法上的高低

5、上根利智修渐法,他也是个圆解。圆人修邪法,邪法也圆。

6、真正是圆人的话,一法圆是法法圆。

7、对自己适应,应机的法门,就是最好的法门。

8、佛友彼此之间互为师友,都是佛陀的弟子。

9、不能认为自己比别人强,“谦受益,满招损”。始终把自己当做小学生,最为保险。

9、离经一字,如同魔说。

10、学佛的目的:就要把你不能接受的、不欢喜的这种心态要改变过来。

11、逆缘者,好发心。逆境发心容易,但是可变性大。顺境发心的人,难,他是从理上入的,他不轻易地再能够退转。

12、心随境转就是烦恼丛生。

13、逆境、逆缘、恶缘你要把它转变成自己修持的教材,把它当做善知识,要有报恩、感恩想。

14、只要你信愿俱足,持佛名号求生极乐世界,即便散念,都能往生。

15、他力法门是依靠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尤其是第十八愿,“十念必生愿”,但“十念必生愿”它有一个前提,不是我念十句佛号,我就能够往生了,前提是什么?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名号,求生极乐世界。

16、“六信”(信自、信他、信事、信理、信因、信果)里面,“信自”非常难非常难。

17、我们念的是自性佛,你念佛,你念的是这句佛号,佛也念您,你就是佛。你念的阿弥陀佛,就是念的你自己。这就是“信理”

18、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19、“六信”,我们可以从恭敬他佛入手,“信他”容易。真正的“恭敬”就是“听话”,“依教奉行”就是最大的恭敬。不违佛愿,不违佛志,这就是恭敬。20、何者为孝,順者为先。

21、众生知见,修一切善法,有有所求心。

22、“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境界很高,我们做不到,但是我们不管是布施也好,修忍辱也好,少分别可以吧!少执着一点儿行吧!我们逐步减少我们的众生的情见,把分别心逐渐地转变成分别智。

23、实际上,信、愿、行就是菩提心。

24、信、愿、行就是:“信真、愿切、行专”。信不真实,愿就不切,也不是真实的愿,因信上偏了。信上不正,越精进,偏差就越大,只有有智慧,才信的圆融,不至于偏,不至于邪。

25、我们的愿要真实,发虚愿、狂愿会障碍自己修道,同时还是一种妄语。行是对愿的考验。

26、真实的愿必定是精进用功,成就自己的愿。

27、因果的关系就是个人的问题个人承担,不能转嫁到他人身上,但真实的发心,能真实的起作用,就能真实地实现。实际上这还是佛菩萨的愿力的加持。

28、心善心净、纯一的时候,恶缘不可能来,邪不侵正,但因果还是丝毫不爽。

29、信、愿、行既是我们的菩提心。在哪里体现?首先要有出离心。30、心不净,你到什么地方去都不行。

31、在家和尚(心出家,身不出家)身心清净、戒律严禁、发心纯正、悲心深切、一切利他、体现佛陀的慈悲、愿力、方便。

32、学佛应亲近善知识,远离恶友。

33、真信、切愿,即便散念亦必往生。因为真信、切愿的话,就和佛菩萨的愿力相吻合了,这里有个感应道交的问题,相应了,你念佛的时候,一声佛号一声心。念佛就是念自性佛,时时提醒自己,时时唤醒自己,使你时时刻刻与佛菩萨的愿力、慈悲、平等、方便,与佛陀的智慧相吻合,你自然而然就得到了佛菩萨一切的功德不可思议的加持力,这是冥冥当中得到的。

34、境界不可着,不可执,也不可信。对任何善恶、顺逆,一切境界都不要管。一心念佛不求境界,境界不可执。“境缘无好丑,佛号一扫过”

35、只要你不分别、不执著,你心愿具足,老老实一句佛号念到底,保证你万修万人去。

36、夏莲居老居士给黄念祖老居士说,发菩提心有四句话说得非常非常要紧:“众生慧命,系于一身;汝若不护,罪归汝身”。即凡是有利于修我们自性的本智的一切修为,有这方面的一切因缘,我们都要护持。一切众生与我是不一不二的,一切众生的慧命也就是我自己的慧命,都系在我一个人身上。你若不护持他,不是众生的问题。众生的一切善恶、一切因缘,都和自己是直接的,是不二的。众生的业就是自己的业,众生的罪就是自己的罪。对一切众生不以他人想,使心、佛、众生圆融一体。

37、你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为魔业。更甭说没有菩提心还想往生,绝无可能。

38、只要你想往生、想成佛,成佛的心切、真实,也可以说是菩提心。

39、十方诸佛唯一的愿就是利益一切众生,以佛陀的慈悲、平等、智慧、愿力救度一切众生,都能得到解脱,最后成就菩提道果。

40、你说你菩提心,你连个平等心都没有,更不用说慈悲心了,往往在利益冲突当中首先把“我”字当头啊,这个“我见”太重,处处以“我”为中心,这样学佛很难得益。

41、念佛的要领:“耳听常满”。即清清楚楚地念这一句佛号,不但是念,而且还得清清楚楚地听到我们的耳朵里去,这就叫“老实念佛”。这是我们的真正的念佛。对一切境界,一切顺境、善、恶境界都不要加以分别执着,只是这一句佛号你把握住了,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清清楚楚,这是个要领。至于高声、低声、出声和金刚持,或者默念,这种在形式上,因人而异,没有定法,要领就是“清楚”二字,“念得清楚,听得清楚”。这就是“平常心念佛”,不加分别、执着,这样就比较容易得力。

42、“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能够专注一心,念这一句就是“制心一处”。“制心一处”,没有妄想杂念了,你念佛的心就是佛心,你所念的佛号就是心中的佛。你如果继续用功,不加分别,逐渐逐渐你会达到很殊胜的境界。你不要分别执着就对了。不管好的境界,坏的境界,善的境界,恶的境界,统统不管,你就把握住眼前这一句佛号,这是非常要紧的,这一句佛号你能把握得住,把他坚持下去,能念的越多越好。但不是滑口而过那种越多越好。滑口而过也是越多越好,因功德不失。真在念佛上得到真实的法益的话,那就是刚才说的要领。这样继续念下去,自然而然心地能得到轻安,烦恼、妄想、障碍不用你去管,它自然消失。自身的感受,一旦进入绵密的时候,你这个时候没有其他任何感觉,只有这一句佛号了,什么身相、四大,什么所念,你念佛想念、能念,什么能听所听,真正到了那个时候,这一切都没了,不是说你没再念,你仍然在念,只是没有念的这个相,不是说你的这个身体没了,而是你没有身体的这个感受了,这个时候可能会出现非常殊胜的境界,这个时候可能你什么都不知道,但是一旦你追求这种境界,是永远不会再出现。只要平常心念佛,还可以出现。一旦有希求想,出现境界了,这个问题反而要注意,为什么?因“希求想”是众生知见,众生知见是众生的情执,只能与六道感通,佛缘就差多了。

43、怎么避免空定?不但要清清楚楚地念,还必须得清清楚楚地听,而且越清楚越好,不要滑口而过,这是念佛的要领。只要你听,绝不入空定,只念不听,很有可能进入空定。

44、越是文化层次高的人,越是容易产生一些疑惑。信愿不真实、不恳切,他用功也就不得

力。知识分子容易从理上接受,不愿意从事上入,他认为世上入的都是迷信,这种人一旦信入,绝不退失。即事上入者,境缘一变,就容易退心,理上入的,他就不再反悔。

45、时时刻刻警觉自己,要把自己列为与佛菩萨同等的悲愿当中去,不能轻易地犯下不符合戒律的违背不符合佛陀本愿的一些言行,或者给大家带来不利,或者是伤害。

46、把自己当做阿弥陀佛,不是狂妄,要时时刻刻体现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智慧、平等,以善巧方便利益众生的这种大的悲愿,不能给阿弥陀佛脸上抹黑,以此警觉自己少犯错误,给自己一个不可冒犯的形象来约束自己。拿阿弥陀佛来警觉自己,以这种心态来学佛。

47、十方一切诸佛的心愿只有一个,普度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最后得到彻底究竟的菩提道果。

48、我们今天就是给大家提供一切方便、利益,使大家在修学道路上能够减轻、减少诸多的障碍、魔恼,给大家提供方便、善巧。这不是我们的能力问题,是我们的愿力的问题。

49、佛陀的愿是尽虚空,一切众生都能得到真实的受用,得到佛陀愿力的加持,一旦我们的愿和十方三世诸佛的愿相吻合的话,我们的愿就等同佛的愿,所以我们不能小看自己。关键是真实发愿,真实发心。因此愿力不可思议。

50、念佛是正行,正行要抓紧,助行要随缘,正行不可侵犯,助行可有可无,因人而异。对多生多劫的业力的消除上,助行也是非常必要的。但正行和助行的位置要摆对,不能本末倒置,只要信得及,什么都不在话下。

51、以戒为师,我们佛教徒修一切法门,戒是根本,不修戒,你也很难成就,所以以戒为本。

52、我们是愚痴,众生就是愚痴,看不透阿弥陀佛的愿,没办法,阿弥陀佛替我们解脱了好多的不太容易达到的那种条件,如果说这么简单、这么低的条件,就让你一向专念,你都做不到。

53、凡是与我们修学上,我选的法门还认识不深刻的时候,信愿还不够坚定的时候,还是需要多诵经读论。

54、能否往生决定于我们真正发心念佛,是以信愿为根本、为前提,没有信愿什么都谈不上,具足信愿,单持一句名号,即便散念都能往生,何况我们又有专修,这都是靠的佛菩萨的加持,是靠着我们平常用功念佛的功德,感应到十方诸佛菩萨在我们临终的时候,“令心不乱”,心地平静了,这句佛号由于我们生前这一段时间的修持,这句佛号的功德,加上佛菩萨的加持,临终的时候心地平静了,这句佛号你自然会产生,再有,福报深厚的人,他会在临终的时候遇到善友,替自己助念,给自己助念,给自己作为引导的开示,安抚自己的心态,让自己平静下来,抓紧念佛,求生极乐。

55、会念,关键的是深刻认识和理解这一句佛号不可思议功德,这才是真实的东西。一句佛号不可思议的功德实际上是十方诸佛不可思议功德,是不二的。把佛陀的、十方诸佛的果德变成了我们今天念佛的因心,这就是因果不二,生佛不二,心佛也不二。没有佛菩萨的功德、没有佛菩萨的愿,光有我这心还不行,我们这是他力法门,有佛菩萨的愿力、功德的加持。这个还必需有我们自己在修持上、认识上,把这一句佛号的不可思议功德融汇在我这一句佛号里边,我念这一句佛号就是念十方诸佛不可思议的功德,这样的相应、相融合,达到不二,因果同时,你念一句佛号的时候,当下就是,可以这样讲你当下就是佛。

56、自性念佛就是念自性佛。

57、古德多次地鼓励大家:只要信得真,愿的切,即便散念亦必往生,我们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完全没有必要,说你现在认为,哎呀我烦恼、执着、障碍很多,尤其到了最后四大瓦解、病痛缠身的时候,不由我自己呀,我想不起这一句佛号来,如果这个时候我再万念纷飞,胡思乱想的时候,这时候我死了怎么办?由于你的真信切愿与佛的本愿相吻合了,时时都能相应的话,十方诸佛都在时时刻刻加持着你、庇护着你,在佛光的照射下,使你不会到时候神魂颠倒,临终的时候佛菩萨会加持你,令心不乱,遇上善友再帮助自己助念,绝对能够得

到善境界。

58、想利益众生,不是事相上给他一种示现,而是应该把佛法的真实义,所谓的佛之知见介绍给广大众生,让大家自行接受这些个道理,自行信入,自行修持,自行解脱,这是我们佛法的基本态度。你只要对一句佛号信得及,对佛菩萨的愿力信得及,对一句佛号就能往生信得及,不追求境界。

59、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一念相应,心佛不二,佛的功德与我们自身的功德不二,我们的求生之愿与佛菩萨的悲愿、度我们的愿也是圆融不二,可以说是统统不二,因此说“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60、如果我们能够在临终的时候,仰仗我们平时用功的功夫,我们信愿的具足,用功的功德感应佛菩萨在最后令心不乱,接引我们往生,这是肯定的,可以说是板上钉钉的铁案。大家应该增加信心,可好多人信不及啊!关键是:是不是真正地用功,真正对一句佛号信得及。真正能够绵绵密密以平常心来念佛,不要掺杂妄想分别,不要以有所求心去念佛,这就叫“一心念佛”。61、“万缘放下,单提一念”,这个缘说的是你攀缘,而不是随缘,放下不是让你放下事情,放下的是我们的心。放下的是世俗心,是我们的缘影心,也可以说就是我们的肉团心。62、善的境界来了,顺的境界来了,你能不能不欢喜,恶的境缘来了,你能不能不烦恼,从这个上头来检验自己。俗话说:“我们的心随缘不变,不变随缘。”什么都对我的情绪没有干扰,这就是你的功夫。这还是我们的众生心,真到了妙明真心,什么都没有,这是妙明真心的照用。

63、心随境转就是烦恼丛生。我这心把握不住,情绪控制不下来,善、恶、顺、逆一切境界都在我身边,触景生情,有反应,众生的反应就是烦恼,修行人的反应是鉴别。

64、是自己的要好好地把握,不是自己的不要过分地执着、贪求,这就是我们做人的根本。65、念佛法门最重要的是信得及、愿得切、行得专。

66、莲宗修行准则:理明、信深、愿切、行专;功纯、业净、妄消、真显。持戒、念佛、看经论;察过、去习、务自欺。

67、临终这一念是你多生多劫的福德、因缘,加上你今生用功的功德,与佛的慈悲愿力感应道交,才能取得最后的殊胜境界。

68、虽然道理你不明,只要你信得真、愿得切,精进用功,你所持名号修的一切福德、善根统统不失,都能成就你,给自己作为往生的资粮。同时能够成就你往生以后的品位。

69、蕅益大师说: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品位的高低才是我们用功的程度。但是执理废事难以成就。

70、你想一想:没有真正的实修,怎么体悟佛所说的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这种如如不动的自性?那是在用功当中你的功德所显现出来的,显现出来的不是相,是一种冥冥当中出现的你不可分别、不可察觉的,实际上说起这些来都是般若的内容了。71、“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实际上,只要是心不随着它动,你的妙明真心就在那儿。你说你不动的心是凡心,凡心只要一不动,跟你妙明真心没有什么两样。

72、离念,能念、所念没了,离念并不等于你没有念,说的是你没有这种相,众生的分别心没了,众生的执著心没了,实实在在你还在念。

73、境界中的真佛,首先它会让你心静,这是最起码的,若你见到佛以后,心不清净,有这种欢喜跳跃,甚至于有些躁动,这就有问题;另外,佛的相貌慈祥、慈悲安详,越看佛越慈祥,越看心里越清净,越看感到越舒服。佛的光是光芒四射,但是他是柔和的光,越看身上越柔软,越绵润,越看心里越清净,越看这光越舒服,这是真的。74、妖魔诡计千般有尽,老衲不闻不睹无穷。

75、真正佛菩萨的加持,还是我们跟佛的愿力相吻合、相感通的时候,自然得到加持。这个

加持有佛的愿力,有我们的功德,佛的愿力跟我们的功德圆融不二了,当然起作用。76、“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是各种经论的原则。77、宗门最忌谈境界,教下只许论功夫。

78、生死在呼吸之间,印祖叫我们把这个“死”字贴在脑门子上,时时警觉无常的到来,“黄泉路上无老少”,“出离心”不能不迫切。79、“三化”精神,佛教大众化,信仰生命化,佛法生活化。80、人家真正修行人,都是在家潜修,不露声色。81、黄老说:不开悟的人,你拿什么去给人家讲?

82、这句佛号是阿弥陀佛万德修持成就的,极乐世界也是阿弥陀佛无量功德成就的。要以感恩的心情,敬仰的心情,恭敬的心情持诵这一句佛号。我们念佛是倒果为因,这个果是阿弥陀佛和十方诸佛菩萨的悲愿,十方诸佛的慈悲,十方诸佛的智慧而成就的佛号和佛土,我们所念的就是十方诸佛万德成就的果,你念的同时,得到了果的不可思议的加持力。

83、只念这一句佛号,只想只一句佛号,只听着一句佛号,清净不清净,不管,有妄想没妄想,一律不管,这就是“平常心念佛”。只有平常心,我们心才容易清净。只有心清净,佛号才念得纯正。纯正地念佛,清净地念佛,我们的心自然而然与佛号的功德,与佛菩萨的愿力悲心和自己自性对佛号、佛菩萨的恭敬统统融汇在一起。这里边分别心逐渐逐渐没有了,执著心也会减少,更不会产生更多的一些分别、妄想,逐渐逐渐都清净了。清净心念佛时,心与佛,声与字,自己的愿与诸佛菩萨的愿统统融汇在一起,达到不二境界。不管世法佛法,统统以不二的真实的含义去认识、去对待,去处理,都能达到非常不可思议的效果。84、事以理成,理以事显。

85、佛法的真实义是:就是要普度一切众生,利益一切众生离苦得乐,都能得到究竟的菩提道果。即使一切众生都能开启佛的知见,证悟道与佛陀平等不二的智慧德相。86、缘影心、肉团心、妄心都不离妙明真心。87、三般若: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88、智慧是从“去习气”增发出来的。

89、以理折情,先把火压下来,从忍辱的角度来说就叫强忍。

90、我们是以众生带业往生的,哪有不带惑的,哪有不带业的?所以我们的习气是很难彻底除尽的,但是可以减少到最低程度。习气去一分,你的本智就长一分,就生起一分,实际上当时就产生了。你不跟他对峙,你在修忍辱的时候,你以理折情的时候,真正你能这么做,就是你的智慧的体现。任何事情都是不二的,烦恼转菩提。你把烦恼转成智慧了,菩提就是智慧,就是般若,你现在在众生份上,你就得一点一滴地去克服,去转,去修,修到一定的程度,烦恼即菩提了。你把一切顺逆境界统统都能认识到对自己修持上的一种助行,增上缘,统统是自己修持的教材,修持的法,修持的道场,处处在般若的这种熏习下,你这个般若自然具足。但是,不是说你看见了自己的智慧增长了,实际就在不知不觉当中你的智慧已经开始增长。一件事情处理的圆融了,如法了,利他了,习气减少了,本身就是智慧的显现,就是智慧的作用。如果你今后任何事情你都能达到这种境界的话,何处不是般若,我们知道一切般若、智慧都是我们自心的显露,统统都在现量境界里边,不是事相、语言、文字这样表达,实际文字、语言、事相表达也不离智慧般若,他是圆融不二的。91、烦恼是从我们众生习气产生的,分别、执着产生,但是你的自性本体本具的东西在那儿,只是没显,你这些烦恼、执着只是我们多生多劫的习气、业力造成的,一切果报都是善恶业来感召的。虽然都是虚无实性的,但是,这些统统没有离开你的般若本体,只有我们在修持当中,我们提高了我们修学的水平、层次以后,体悟到这是般若智慧的作用。智慧就在我们所谓的世俗当中时时刻刻来修正自己、克服自己的习气,只要你克服一分习气,你就增长一分本智;去得一分烦恼,你就证得了一分法身。般若和烦恼不二。

92、在我们待人处世的时候,看看我们的出发点是什么,看看我们是利己、考虑自己多,还是考虑对方多?俗话说:“是你的私心重,还是利他的公心重?” 93、什么叫自私?你不考虑他人的利益,为了达到自己私欲的目的,伤害他人,这就叫自私。损人利己就是自私。损人不利己是愚昧,没有智慧。我损己利人,般若、慈悲、智慧体现出来了 94、“利他之心不能超过利己之心,不能添福”,这叫培福。95、在个人修学上要“严于利己,宽以待人”。不要把自己的境界、观点强加于其他人,佛菩萨从来不强加人,你想修哪个法门你自己选,你愿意学你就学,佛法完全在我们自己,而不是在他人。

96、修持当中的主要任务就是:“去习气、去烦恼”。克服一分习气,增长一分本智;去得一分烦恼,证得一分法身。你只要把习气、烦恼都除尽了,那些东西都自然来了,你求什么?那是本有的东西,不是你求的事儿,虽然是本有的东西,你不去习气,不去烦恼,那些东西他体现不出来。

97、正法衰微,实际上这种说法本身是错误的,佛法永远是正的,佛法永远是兴隆的,佛法永远是放光的,只是我们学佛人业力太重了。正法欲兴,魔宫震动。不管我们是在家出家,只要你是一个佛弟子,就应该尽全身心地真诚地护持正法,护持道场,恭敬三宝,供养三宝,在我们在家居士上,这是绝不可推却的。“僧先俗后”,要尊敬三宝。

98、我们学佛,实际上在发了菩提心以后,真正要去做的:去一分习气,你就增一分本智;减一点烦恼,就证一点法身。那我们要想培福,能够增长智慧,就得从去习气着手,习气去了,你烦恼随之而减,实际上佛法上的事情就这,非常圆融非常圆融,他决不是枯燥的,独立的,绝对的,不是。佛法从来不说绝对的话。

99、你不创造因缘条件,你心性就不能显露,你就没有体悟,就是说想在今生成就的话,必须是精进用功。

100、你念佛求生,有成佛的心,就是菩提心。101、“信”,没有“愿、行”的信那是假的,真信的,没有不愿修的,真信的,没有不发利益众生心的,所以说,你说你信,你愿发起来了没有?“愿”以什么体现?是以“行”。真的“信”是以“愿、行”来印证的。说我也信了,那你的“愿”真实不真实啊?得有“信”和“行”上来印证。所以没有“信、行”,不名为真“愿”。有的是发空愿,不切合实际的愿就是空愿。

102、一心系念,什么叫系念?你这心时时刻刻都不离一念。一心,我们众生就没有不动念的时候,何况我们起心动念呢!

103、心中一动就是法,你心中时时动时时都是法。法法都是心性流露,所以,法法平等,无有高下。蕅益大师说:“法无高下,高下在人”。

104、如果修持过程当中,你还没有达到这个境界,你也在宣说这个问题的时候,表现自己还怎么样,这是大错特错,这叫自欺欺人,大妄语。

105、一切善恶的果报,是由于我们众生自己所做一切善恶之业引发的结果,所以叫做自作自受。

106、我们佛教徒所谓的修行,修什么呢?修的就是改变我们的妄想、分别、执着,一切业,善业、恶业,都是由于我们众生的分别、执着、习气、烦恼而产生的,要想恢复我们的妙明真心,即如来智慧德相,是靠我们自己,而不是靠佛陀来挽救我们,但是佛陀的慈悲使我们认识到:要想得到彻底的解脱,最终都能成就,那就按照佛陀的教法,依教奉行,来修持自己。

107、佛菩萨给我们的加持,给我们的庇护、加佑,实际上佛菩萨并没有动念,也没有分别心。你只有发了菩提心,才能与十方诸佛菩萨的愿力相吻合,我们自己的菩提心和十方诸佛

慈悲愿力相吻合的时候,诸佛菩萨的一切愿力、一切功德、一切不可思议的微妙神通,我们都能得到,这就叫相应,只有相应才能得到加持。但绝不是佛陀强加给你的,或者是慈悲给你的,而是在你自己的信愿上,与佛陀的愿力相吻合的时候,自然感通而体现出来的。108、佛陀“来者不拒,去者不留”,来者无所赞叹,去者无所批评。佛陀给我们的教法是大平等、大自由。

109、清清楚楚地念,清清楚楚地听就是对佛陀的恭敬,而且是对这一句佛号不可思议功德的恭敬。

110、不管你是念佛、持咒、禅定,出现任何境界,不管是好是坏,是善是恶,原则上是绝对不能分别,去管他,更不能执着,再有希求心,还想要这种境界,一旦你有了希求心,必定是和六道的因缘相通,再出现的境界,还是我们的妄念所现,不是真正的殊胜境界。“境缘无好丑,佛号一扫过”,不要去分别,不要去执着,更不应该再有希求心。善的境界你也没有必要去执着他。不管是善境、恶境,一概莫管,你就抓住当前这一句佛号。只要你清清楚楚地念,清清楚楚地听,就必然得到殊胜的境界,得到真实的法益,然后得到法喜充满。111、真正的会念,是把一句佛号的不可思议功德认识清楚,同时认为这一句佛号是“我念”,我念的“佛号”是什么?我念的这一句佛号实际上就是“我心中的佛”,我能念这一句佛号的心就是“佛心”,明白这个道理,能念所念,实际上是我念佛,佛念我的关系。这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含义,是心、佛不二的关系。

112、在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工作频率很紧张的情况下,我们人员素质,社会问题,种种的现象当中,我们时时刻刻都在烦恼当中,都在困惑当中,都在种种逆缘、逆境里挣扎,都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甚至于家庭当中,夫妻当中,都在摩擦、烦恼、障碍、困惑、压力,在种种这些烦恼的包围当中,如果说你在这些个问题上有了一个比较深入的体会和理解认识,在修持上心性放得平静了一点,能够进一步的理解一切都是缘生法,都是过去的因果关系,你还执着吗,你还跟人家较真儿吗,还去分别吗?这些如果都减少了的话,你想你还烦恼吗?自然烦恼就少了。

113、说我们众生没有烦恼是不可能的,起心动念都是烦恼。说恶的烦恼,逆缘是烦恼,顺缘、顺境仍然是烦恼,善的东西也是烦恼,在众生情见里头,你如果不能以佛陀的教导,对烦恼执着这些习气减轻排除的话,你永远在烦恼堆里头。这个烦恼不是你想去就能去,不是你想不让他来他就不来的,他不由你,俗话说,善根何时发现不知道,业力什么时候冒出来你也不清楚,我们众生这一生当中,说句不客气话,没有一刻不在思维、分别当中,众生就没有不起念的时候,一起念就是众生知见,就是人我是非,就是分别执着,离不开色香味触法,眼耳鼻舌身意,你这六根对六尘,然后产生六识,处处都是烦恼。114、明知是假,还要借假修真。

115、实际上这一句佛号不可思议功德本身能够体现出我们的自性法身的作用,你一句佛号念得真,那么三藏十二部一大藏教都在里许,你的布施、忍辱、忏悔、一切、六度、四摄、十善统统都在一句佛号里体现了,这句佛号不是泛泛的六个字的名称,而是阿弥陀佛多劫用无量功德成就以后,才得到的这个名号。

116、这一句佛号你念得相应的话,你就与阿弥陀佛的愿力相吻合了,你当下就具足了万德,因这句佛号他本身就是万德成就。

117、清清楚楚念、清清楚楚听,不管他有没有妄想,也不管他有什么境界,统统不管,我就抓住当前这一句,俗话说,我就逮着这一句不放手,时时刻刻我就逮中间这一句,当前这一句,别的不管,别看就这一句,你没有管前头,没有管后头,你顾得只是当前这一句的话,出现了极不可思议的一些情况,他能使你很快地静下来,妄想、分别、一切一切逐渐逐渐就消失了。

118、妄想,你记准了,排除不掉,你越想去,你妄想越多,你越使劲地排除他,你这个妄

想越厉害,他比您厉害。你不管他,他反而就不来了。妄想无形、无相,是由于我们众生的习气产生的妄想。你不理他,他这个习气也就不来了。

119、你求清净心,念佛的时候,你有一个想清净的心,你永远达不到清净,几时你把想求清净心的这个念头放掉了,清净心自然现前。120、“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念佛就能达到“制心一处”,就能达到“无事不办”的这种功能

121、妄想、分别、执着,我们慢慢慢慢让他自己消除,千万不可对峙,只要一对峙就是二,佛法是讲“不二”。我们要以“不二”的原则去修持。只要一分别就是二,不分别就是圆融。122、真正的培福是什么呢?你把利己之心减少一点,把利他之心增强一些,只要你把利他的心超过了利己的心就是最大的培福,因你所布施的是“我见”,一切事情都是从“我见”开始。善、恶都是由“我见”来产生。我见本身是影响我们的智慧、众生的慧命的。你把他消除了,你的慧命增长了,利他的心是慈悲心,大悲心,这种心是与诸佛菩萨是同等的,相应的,我们所奉献的是我们的真心,是我本有的东西,我都能拿出来,我不在乎了,这个功德还能衡量吗?你怎能说不培福?你只要舍,你就得。任何事情都是两面。“利他”是“心”的问题。利他是在慧命上帮助他。这样的利他,功德不可思议。

123、真正的修持,见上不正,越修越邪,你越精进你邪得越厉害。由于见上不正,这叫邪精进。真正的用功,真正的修行不是看我精进不精进,关键是见上正不正,这是根本问题。124、心量多大,福报多大。没有心就没有量,一动念,一动心,你动多大的心量,你就有多大的福报,你没有动心,你就没有量,没有量就是无量。这样的话你的功德等同虚空,凡是有量,在佛法上来说,可以忽略不计。

125、有所求心去培福,你这个有心有量的培福,大也大不了哪儿去。

126、法上的福报是无量的,物质的福报是有量的。所以这个供养布施应该如法如律地去供养,如法如律地去布施。

127、我们绝不以佛法作人情,这不是情面问题,这是我们坚持护持正法的问题,利益众生的问题。拿佛法做人情,你不但不能培福,你在造业,弄不好要下地狱。128、见闻觉知,“见”为先,必须把握住正知见,以圣言量来检验我们的见正不正,如果我们听闻正法,能够把见上摆正,你听闻一切法,你都不至于走偏,避免走火入魔,避免走入邪法上去。真正的“闻”是听闻佛法的时候,你能透过语言文字相,体悟一点佛法的真实含义,是一种心性的体悟了。闻到以后他真能在你身上起作用了,这个闻不是简单地听到了,看到了。黄老说,真正的闻法,说“懂了”,这就叫真正的闻法。你如果叙述了我所说的一切,甚至于一字不拉的把我的话说出来,你没得到法,你得到的只是语言文字相。

129、你把世法,待人接物,统统以佛陀的大悲心、慈悲心、愿力、智慧以善巧方便利益一切众生的这种佛的大悲愿心来待人处世,你就体现了我就是带佛度生,你要是以这种心态、这种的境界去做一切世法,都是佛法,都在培福,都在种善根。而且在世法当中,即便在烦恼当中,你能够有一个按六忍的要求来个强忍,我不发脾气,我先不给你发火、两个人对峙,我以平等心,利用六度里的强忍,以理折情,先把火压一压,逐渐逐渐培养自己的这种平静心,然后再产生自己的同情心,他有烦恼,我要替他解除这些烦恼,这就是你的慈悲心,这是一个很好的修炼忍辱的道场。我还有一个感激心,没有这种情况我怎么修忍辱。

130、没有烦恼哪有清净啊!都是相对而言,真正想得到心里头轻安,你必须在烦恼中找,烦恼来了,你把这个烦恼能够克服,把他消除了,通过这个烦恼的环境,我把他转换成修炼我的忍辱,达到把这个烦恼不但没有了,从烦恼中解脱出来皆大欢喜的时候,心里感到很平静,真正从烦恼里面出来的时候,这种安详的心态是多么的美好。

131、远亲眷属,不是冤家不对头,到一块儿的都是冤家。恩爱就是冤家,恩爱的难舍难分还是冤家,越是恩爱,烦恼越重,俗话说“生离死别”,到时候,你不撒手也不行。

132、处处、时时刻刻警觉自己,一定要依法修持,不要做出不如法的事情,甚至于做出不利于他人的事情。“不离世间觉”。

133、不离佛法行世法,不废世法证佛法。

134、在佛法上叫忍辱,在世法上叫“你提高点自己的涵养行不行”,你要是自己的修养提高一点儿,也就不与大家对峙了吧!即便看到一些不合理的一些现象,我想你也会正确的、心地平静地去对待,这样不但自己能得到提升,还不给他人造成烦恼。

135、你能够时时刻刻熏修自己,改正自己、调整自己,一切以佛陀的慈悲、平等、愿力,以智慧、善巧方便处理一切事情,统统在菩提的境界当中,因为你没烦恼了,但是烦恼相不是没有,他那是烦恼,在你心目中不是烦恼,在你亲自承受这个烦恼的时候,你不是以烦恼来承受,你是以菩提的、清净心的境界承受了这个烦恼,不是你认为是烦恼,你认为他是你的增上缘,是欢喜心,是别人看到你承受的烦恼是烦恼,自己已经把烦恼作成菩提了。这还要转吗?认识到,本身就是菩提,这是从事相上来讲,要从理上来讲,一切烦恼都由自性流出的话,都是我们的妙明真心的显现,他本身就是菩提,只是一种烦恼的示现,烦恼可以这样讲,烦恼看着是烦恼,他没有什么特定的烦恼的特性,没有,都是虚妄的,回归本体就是我们的妙明真心,就是我们的智慧,就是我们的般若,这是从根本理上来讲,烦恼即菩提。136、没有佛教知识的人,他处处都拿着佛法当世法。

第四篇:学佛的体会(胡小林)-第七集

《学佛的体会》第七集

胡小林老师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大家请坐。

下面我就利用这个时间,继续向大家汇报自己学佛的体会。

今天我想主要集中时间向大家汇报,我自己是怎么在生活、工作、学习当中,就是日常生活当中,怎样念佛的。我们很多同修都面临这些问题,我们每天都要工作,我们有家庭,甚至有些自己当老板,有自己的公司。印光大师提醒我们,“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或小声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别念。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要教他消灭。”这是对我们这些在家居士,特别适合于在家居士,念佛的这些人,特别好的指示、开示。我愿意把我在北京,自己开公司、当老板,自己也有家,自己也有孩子,自己也有员工,这些情况下,我是怎么念佛的,具体是怎么做的,汇报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一定的启发,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我们念佛,首先一定要有一颗念佛的心,有时间就要念佛,能念一句就念一句,能念一个字就念一个字。比如说,我就有一个时间,就能念一个“阿”。有些时候我在办公室打电话,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打电话的时候,我们经常使用电话的人都有这种体会,比如说转。比如说我要理发,我打理发室的电话,是在酒店里的理发室,得通过总机转。你打到这个酒店了,她说,你好,Good morning,早上好,瑞基酒店。我说,你好,瑞基酒店,麻烦你转一下2794这个分机。这个时候她说,请稍等。请稍等不是就有一段时间吗?她得给你接分机,她得给你接到理发室。这段时间,从总机开始转这个电话,一直到理发室的工作人员接这个电话,这段时间我们应该怎么办?这段时间不能疏忽。“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这段时间你不需要说话,你也不需要考虑问题,这段时间可能也就半分钟,可能也就二十秒,这个时候我怎么做呢?我就念佛。“阿--弥--陀--佛”,用耳朵听,“阿--弥--陀--佛”。

可能刚刚念到第五句,就被打断了,“喂,您好,理发室,美发厅”,念到第五句了。“麻烦你,我找一下郑师父”,因为我们约理发师,得约人。“找郑师父啊,请等一下。”这又让你等。

这一等又没事干了,她去找你要想讲电话的人。你要想讲电话的人来到电话机旁边,来跟你讲话,这一段又有时间。那我从第六声佛号再接着念,“阿--弥--陀--佛”,一定要记住,念佛关键是念佛的质量,而不是数量。印光大师在他通篇的文钞当中,没有提出来一天要念多少万声佛号,而只是说每句佛号要做到三个清楚,念得清楚,听得清楚,心里记得清楚。我们一定要认认真真地落实老和尚的开示,“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等郑师父,给我理发的郑师父,多少年了都是他理发。他来接电话这段时间,你就偷着念,忙里偷闲,“闲”就是时间,见缝插针,再从第六句开始念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喂,你好。”郑师父来了,佛号就放下。

“郑师父你好,我是胡小林,我想约个理发的时间,您看您什么时候有时间。” 他说,“您什么时间方便?” 我说,“我下午三点钟以后。”

“好吧,我三点钟有客人,你四点半来吧!” “好,谢谢您!”电话就挂掉了。

电话挂掉了,就准备吃中午饭了。从我的办公室到外面去叫秘书准备饭,这一段又是一段距离,我就把这细化,如何念佛。从办公室出去找秘书说,我们可以吃饭了,麻烦你帮我把饭准备一下,热一下。从家里带来的饭。这个时候,从办公室走到秘书的桌子这一段,起码起码能念三声完整的的佛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定要记住用耳朵听。

很多我们在一起念佛的同修就说,什么叫用耳朵听?我听了,我知道我念的是第几声佛号,这是最浅的一层。我知道我这句佛号是第几声,第八声,第七声,第六声。关键是佛号这个数字再往下这一层,你是记住了念佛是第几声,十声佛号。每声佛号的每个字,你是不是都听见了?我听了,但是我没听见;我听了,但是我没听进去;我听了,但是我没有心,这就不行。一定要专心致志,摄耳谛听。“摄”,就是摄住耳根,什么都不能想,就用耳朵听自己的佛号。很多人说,我听了,你要说我没听,这么大的声音,阿弥陀佛,我能没听见吗?我听见了。但是你没用心听。

应该这样,“阿”,就像我们耳背一样,听别人讲话,生怕别人的话我们没听见。我跟大家在一起,有些时候我们经常跟老和尚在一起吃饭,跟老和尚说话。老和尚一说话我们特别认真,我们探过头去,我们用耳朵听,老和尚刚才说什么,不明白还得追问一句,“您刚才说的是什么事?”反复确认,这叫听。我们能不能用这种态度,这种专心致志的精神,来听我们嘴里念出的这声佛号。我昨天给大家汇报时说,脑子里头要提醒自己,我得听佛号,我得听佛号的声音,佛号的声音要从我耳朵里进去。我听了但是没听见,等于没用。一定要听,有这个动作,并且要有效果,就是听见这个声音。你真要这样做,每一个字都听得清楚,有些时候你念佛就不会念太快,因为你念快,嘴皮子就滑过了,耳朵跟不上,你耳朵没有这种训练。所以,我们念佛的时候,我自己的体会是,你的耳朵没有做好准备,我们的嘴就不张。什么时候我的耳朵准备好了,要听声音了,我再念。“阿”,我要念“阿”了。我这耳朵要专心致志了,我准备捕捉声音了,我耳朵准备好了。这个时候我念“阿——”,从它一念出来我就逮住佛号,我就抓住这佛号,从头到尾听清楚。慢一点,准备念“弥”了,耳朵要做好准备,准备听“弥”的声音了,是不是全神贯注,是不是精神饱满,准备听第二个字 “弥——”,很好,这个“弥”字听得很好,一点都没落。确确实实耳朵没干别的,确确实实耳朵在恪尽职守,在完成它的本职工作,在完成它的听。然后,“陀——”,“陀”字听得也很好,“佛——”也听得不错。

所谓摄耳谛听,我自己的体会,特别是对我,原来没有念佛习惯的这么一个人,我刚开始就是这么一个字一个字地念。因为印光大师,包括我们的老和尚,并没有说速度越快越好,就是要听得清楚。我们今天不具备这种能力,把每个字都听清楚,我们没有这么高的能力。就和我们刚开始跑步一样,跑五十米就累了,一个月以后可能跑两百米,半年之后可能跑一千米,这是要不断地锻炼。就和我们做饭一样,刚开始切菜也慢,洗菜也慢。熟能生巧,时间长了,洗菜也快了,摘菜也快了,切菜也快了,这是需要训练的。一上来就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这么快跟不上,耳朵跟不上。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耳朵要捕捉住佛号,把它听见而且要听进去。不信大家试一试,你真正的,别说半个小时念佛,你有十句佛号,四十个字,每句佛号四个字,阿--弥--陀--佛,四十个字念下来,我们真能做到,把每个字都听清楚,这十句佛号下来你的感觉就不一样,真是一个妄念都没有。

我们长期以来,按照我们师父上人说的,无始劫来,我们在六道轮回,就是因为散乱,就是因为心不能归一,不能制心一处。一个妄念接着一个妄念,按照弥勒菩萨说,一千两百六十兆分之一秒就一个念头,这一秒中得多少个妄念。我们从来就没有享受过没有妄念的生活,我们从来没有过过没有妄念的日子,我们根本就体会不到什么叫没有妄念,那是一种什么状态。我们今天有了印光大师的十念法,有了念佛这个法门,利用耳根达到圆通,利用耳根来证得圆满的佛果,生到西方,达到事一心不乱,达到理一心不乱。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记住,我们就这么一个方法了,我们除此之外就没有别的办法了。

我昨天跟大家汇报,我们这个世界,靠谁?能指望谁?谁都指望不上,包括我们的师父上人。你说师父上人不慈悲吗?慈悲。他真能把我们送到西方,这得靠你,自己。有这个感,阿弥陀佛有四十八愿这个应,感应道交你去了。老和尚慈悲,如果老和尚能把我们送西方,他有这个能力,那他肯定把我们都送过去了。为什么不行?这个事情,净土法门要靠信,要靠愿,要靠行。信愿行这三件事可讲的都是自己,跟别人无关。而且一旦你真正落实了信愿行,你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所得到的殊胜利益,我们在经典上都看到了。第一,诸上善人聚会一处;第二,没有三恶道;第三,寿命无量;第四,阿惟越致菩萨,不退一生成佛;第五,水流风声皆流法音,根据你心里的想法来给你讲法;第七,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跟弥陀跟圣众们在一起。这么殊胜的果报,就靠这四个字。这么简单,我们还不念。我们现在念什么呢?念妄想、念分别、念执着,这个东西能把我们送到西方吗?

咱们不说大道理,不说经教上的这些深奥、玄妙的道理,咱就说实实在在的,老百姓过日子,咱们算这笔账,我生气也罢,我高兴也罢,我吃也罢、喝也罢,最后谁不都得走?生死这一关,你怕死,怕死不得不死,没有一个人说,怕死就可以把生死解决了。怕死,到最后也得死。既然这样,何必要怕它?死是回避不了,那我怎么办?死,咱们好好的死,找个好地方,这不就完了吗?因为你怕死也得死,你琢磨这个已经没用了,怕也没用,早晚都要死到临头。那么下面的问题不是讨论死的问题,就是死了以后我去哪的问题。

在经典上,佛问阿难,他从大地上拿起一撮土,我手土多,大地土多?他就问阿难,我手里面土多,还是大地上土多。阿难说,大地土多。世尊当年就说,我手里的土就相当于死以后,你能投胎当人;而大地的土,就相当于你死了以后去堕恶道。这两个机会就差这么多。我手土多,大地土多。得人身者如我手中之土,堕三途者如大地之土。那就不用说了,肯定是堕三途的人多,肯定是堕三途的机会多。堕了三途是怎么一个苦法,体会不到。我们没有见过鬼 3

道,我们也没有去过地狱,我们见过畜生,但是我们好像跟自己联系不起来。猪是猪,蚂蚁是蚂蚁,蚯蚓是蚯蚓,鸟是鸟,我觉得好像跟我无关。印光大师说,这就是我们心的力量太小的原因。见到这些东西都觉悟不了,更何况没有见到的地狱和鬼呢?你见到畜生,你都不觉得苦,你没有见到的鬼和地狱,你就更不觉得苦。这就是祖师大德说的障碍。

如果我们制心一处,好好念佛,久而久之这个障碍就去掉了,你就越来越感觉到地狱苦,越来越惧怕去地狱。你越来越觉得鬼道苦,苦不堪言。《地藏菩萨本愿经》告诉我们地狱如何之苦。你说地狱的苦我没感觉,我确确实实找不到感觉,我读了《地藏经》也联系不起来,我觉得那是另外一个世界,那是另外一个生活,跟我无关。释迦摩尼佛在这个世界上,给我们讲了八苦。地狱你看不见、摸不着,所以你不觉得苦,引起不了警觉,发不了菩提心。最好的方法是“知地狱苦,发菩提心”,此乃大觉世尊对我们最切要的开示。大觉世尊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告诉我们,菩提心怎么发?“知地狱苦,发菩提心。”如果地狱苦我们联系不起来,发不出这菩提心。那我们就看释迦牟尼说我们这个世界如何之苦。

三苦、八苦比比皆是,苦不堪言。印光大师说得很清楚,父母、兄弟有走的,你难过吗?父母、兄弟有得病的,你难过吗?父母、兄弟有老的,你难过吗?孩子离婚了,你难过吗?先生出车祸了,你难过吗?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冤家。有些时候跟儿媳妇不合,跟同事闹意见,妯娌之间搞不团结,这都是怨憎会,冤家,碰面了。五阴炽盛,“五阴”就是我们的色身,受想行识,我们的感受,我们的想法。八苦逼迫,逼着我们。这个死不逼着你吗?逼近,越来越近了,每一天就离死亡近一步,你躲都躲不过去。兄弟姐妹,父母的走,也是逼着你。你想回避这个问题?去年十一月我父亲走了,我们有什么办法?我们爱他?爱他!我们有钱?有钱!我们有医疗设备?有医疗设备!我们有佛法?有佛法!能解决他的死吗?我们真想留住他,真想在他的身边再孝敬几年,没办法!根本就拦不住,无能为力!看着他就不行了。仙台地震,日本的,福岛核电站泄漏,我们多么祈求这世界不要有灾难,求不得!

师父在讲经的时候说,上个礼拜,五十多起灾难,世界。上个礼拜,再上个礼拜,又是五十多起。现在谁还敢出远门?我前一段到美国去,老和尚给我打电话,“你要去美国?”我说,“是。”“留点神,小心点,有什么情况赶快回来。”提醒你!注意,别稀里糊涂的,别马马虎虎的,要留点神,有什么不好赶快回来。老和尚人家说话可不是随随便便的,千里迢迢,我在北京,他在香港,说我要去美国,专门嘱咐我这句话。多操心!求旅途平安,求得到吗?求不得。去年十一月份,爸爸走了,爱别离,能避免得了吗?避免不了。够苦的了!所以地狱的苦,如果我们回想不起来,我们联系不起来,我们把我们这一生,从我们懂事开始,一直到现在,我五十六岁了,这一生我们要经常想。这就是念佛!我这一生遭遇了多少八苦,总结总结。自己得过癌症,自己离过婚,大儿子六岁去美国,去加拿大,二十八岁才见面,二十二年不能生活在一起,爱别离。跟合作伙伴吵架,怨憎会。那都是因为自己没有学佛,自己的业报身,抵不过。“聪明不能敌业”,再聪明的人,您是博士,您是教授,您是专家,您是学者,抵不过你的业力。最大的业力是什么?生死轮回,永无出期。这个业力谁都抵不过去。所以,“聪明不能敌业,富贵岂免轮回”,这是祖师大德说的,这一句话就把我们盖棺定论了。所以,我们地狱苦思不出来,我们去思人间之苦。

我们要提高警觉,现在岁数一天天大了,人过中年了,五十六。我爸爸八十六,长我三十岁,八十五岁走的。我要是有这福报,能活到八十五,我到今天还剩三十年。一年三百年六十五天,三十年也就一万多天。一万多天能成就吗?万一要成就不了,到了八十五岁,父亲走的那个年龄,一气不来,印光大师说,“定随”,一定会跟随着,“宿世今生”,过去世,“今生”,这一辈子的,“定随宿世今生之业,轮回六道,堕入三途”。一定的,斩钉截铁,一点含糊都没有。一口气不来,“定随宿世今生之业,堕三途,百千万劫永无出期。”这个不是闹着玩的,这不是说咱们中午吃了四川菜不高兴,咱们晚上改成广东吧。没得改这个,改什么改?一旦堕入三途,《无量寿经》上说,相见无期。什么时候跟阿弥陀佛再碰面?谁都不能有个预期,谁都说不准。想到这就冒汗哪,就出汗,就紧张。

我们能指望谁?在这个世界上。印光大师说,山河大地,芸芸众生,至亲好友,一个人都帮不了你。佛在《无量寿经》上说的特别特别清楚,父亲看儿子,儿子看父亲,一点办法没有。各走各的,各来各的,各是各的命,各去各的地方,谁都帮不了谁。只有阿弥陀佛,我们能指望上。印光大师在《文钞》当中说,冬天冷了,我们准备点棉衣,晒一晒,立冬了该穿棉衣、毛衣了,夏天的衣服要收起来了。孩子要开学了,得准备书本。车子要年检了,我们的汽车要年检了,我们得送出去。水电费该交了,这些事我们都操心。这些小事我们都放不下,都知道预先做安排,都知道有个计划,都知道有一个统筹的安排,不要临时失措,印光大师说,手忙脚乱。生死这么大的事,这可比交电费,比把冬天的衣服准备好过冬,生死这件事,可比这些事大的太多太多了,不知道做准备,印光大师说,不知道做准备。鸡毛蒜皮这点小事,针头线脑这点小事,我们知道做准备,我们知道操心,我们放心不下,我们一定要给它办好。生死这大事不想着办。死到临头手足无措,到死的时候手忙脚乱。印光大师说,这就是业障。生死心不切,就是最大的业障。没有一个生死心,不知道为生死做好准备,不知道死了以后再什么时候投胎当人,什么时候再碰到净土法门,不知道。

我们修净土的同修,一定要心里存着个随时我都有走的可能,印光大师说。每一分钟我们都有死亡的可能,特别在现在这个时期。我昨天跟大家说,你可不能保证我们有那么大的福报,到念佛堂去走。你也不能保证我们每个人有这么大的福报,有助念团帮你助念。你也不能保证,你走的时候,你眼前挂着一尊阿弥陀佛的佛像。你更不能保证,你走的时候有善知识在你旁边开示。黄念祖老居士,此乃大修行人之一,今天我们学他的《大经解》,老人家医院走的。玄奘大师西域取经,那是中国的祖师大德,经都是他翻译的,临终的时候得病。特别不理解,我这一辈子在佛法上贡献这么大,有修、有学、有证,我怎么能得病呢?这个时候,文殊师利、观世音菩萨就来到他的身边说,你过去生当中做过恶,现在,就像印光大师说的,重报、后报先报了你,先变成现报和轻报,所以你不要着急,这是好事。玄奘法师才明白,我这么大的修行人,当然玄奘大师自己没有说,这是我说,我们自己说玄奘法师是大修行人,那肯定是,都不能敌业,都抵不过业力,变成了现报和轻报,那个病难受啊!玄奘大师当时不理解,为什么。就这一个感,就把佛菩萨感来了,他心清净,佛菩萨给他解释,你为什么现在得病。印光大师说,况我等凡夫乎?像我们这一类的凡夫,“况”,更何况像我们这种人呢?玄奘大师尚且如此,我们能怎么样?

我们得消业障,我们要把这业给转过来。昨天咱们净空老和尚讲,一句佛号,只要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消八十亿劫生死大罪。你得消这个罪,你真得把这业消掉。印光大师说,这句佛号的作用是什么?“业消智朗,障尽福崇。”业,消掉了,智朗,智慧开了。业消、智朗,这是两件事。障尽,你的业障尽了,业障没了。福崇,福增起来了。你有福才能在念佛堂走。中国说五福,最后一福寿终正寝,“正”就是客厅,坐着走,跟人聊天走,吃饭走,“寝”是寝室躺着走。寿终正寝,这是五福之一,咱有这个福吗?黄念祖老居士给我们示现了,没在家走,在医院的病床上走的。到了医院你可就做不了主了,你就把你自己交给大夫了,交给现代医学,大夫得对你负责。

我爸爸走的时候我在身边,我不想让大夫碰我父亲。那大夫有责任,当时我说,人家大夫急了。大夫说,那不行,不让上电击不可能的,这是我们的抢救程序之一。十三个抢救环节,这是其中之一。你不让我抢救,到时候你们家属要告我,追究我医疗事故,我怎么说?那你们除非签字。手忙脚乱,五分钟人就走了,你还哪顾得上签字、准备文件?我说,别再弄这个了,又打针,又是塞呼吸机,然后又是电击„„ 咱们懂,学了佛的,那时候这人多难受!《饬终津梁》讲了,不能碰。大夫听你的?当时大夫说话特难听,你要是听你们家的,别往我们这送。你既然送到这了,你就得听我们的。我们都有责任,我们都是当班大夫。你说你到时候不追究我们责任,多少家属都说,你们治吧,我们不打官司,我们相信大夫。一转脸就不行,就到法院起诉。现在医患矛盾很大,医生不相信病人,病人不相信医生。这都是后话。

我看到我父亲这么走,我就警觉,我可不能这么走。你不能这么走?家属送去了,你做得了主吗?印光大师说,“魔侣邪见”,什么叫魔侣?你的侣伴,伙伴,你的伴人,太太、孩子、兄弟姐妹,这都是魔侣,魔侣就是把你往魔的地方送。那时候我父亲不想去医院,你做得了主吗?你糊涂了!就给你抬到医院去了,根本就不征求你的意见,征求你什么,你连话都说不了,神智都没有,你的意见能表达吗?魔侣。邪见呢?那哪行?得相信科学!我们要尽千方百计抢救爸爸,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我们就要使出一万分的努力,这不就是邪见吗?只有大夫说不行了,我们才能够放弃最后的希望,这叫对爸爸尽孝。家里不是我一个人做主,兄弟姐妹多了,谁的意见你不得听?而且你又不跟父亲住在一起,他们就这么处理了。等你知道的时候,父亲已经住进医院了,晚了。你恨不能把父亲再从医院抬出来,抬得出来吗?你看着就没办法。魔侣邪见。父亲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到哪去?佛在经论上早有定论。

我们就要问了,我特别是问我自己,你能不去医院走吗,你能不得病走吗?你能像慈云忏主法师说的回向文那样,“身无病苦,心不贪恋,如入禅定,佛及圣众手持金台,来迎接我”。多大的福,消多大的业,你才能有这种福。“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一听完这个大家就没信心了。西方极乐世界去得了吗?能去。否则的话,佛来到这个世界上,给我们讲净土法门,不就吊我们的胃口吗?你不是逗闷子吗?你说了半天,我们根本去不了。你要得不到真实利益的法门,他就不会给你介绍。就这句阿弥陀佛,好好的念。怎么念?按着印光老和尚说的,念得清楚,听得清楚,记得清楚。什么时候念?“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什么地点念? “行住坐卧,穿衣吃饭”,空间时间都给它占住。

今天早晨我们跟师父一块吃饭。师父上人说,耳根最利。二十五个方法都可以达到圆通,都可以证果。“圆”就是圆满,“通”就是通达,就是我们说的根本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证得这个理。真达到圆通,就是我们祖师大德说的,理一心不乱,能圆通到这。圆通既是根本智的理体,又是一种修行的方法。我怎么才能圆通?我通过什么才能达到圆通?才能达到理一心不乱?耳根圆通。通过耳朵这一根,达到圆通这一境界。圆通以后怎么样?妙智证得圆满理体。明白了,大彻大悟。为什么耳根?我们这个世界耳根最利。为什么“观世音”,不叫“观事相”?因为观世音菩萨就是耳根圆通,就是通过耳朵证得圆通。十二处、十八界、七大、六根、六尘、六境,都能证得圆通,为什么我们偏偏要走耳朵呢?因为我们耳根最利。我们眼睛不想看的东西,闭上眼睛就可以不看了。耳朵你能闭得住吗?你闭不住耳朵。嘴,我不爱吃辣的,这盘菜我就可以不夹了,辣的菜。我不爱吃姜,我就可以不夹姜,我爱吃甜的,我多夹甜的菜。耳朵能有这种能力吗?我不想听的声音我就不听了,你不想听也得听!近的声音我听,远的声音我不听,远的声音它也来。我们观察耳朵的作用,我们就发现,耳朵实际上没有分别,它对声音很平等,它没有取舍。耳朵,有声音的时候,就能听到声音,就有觉照,就能捕捉住声音。没有声音,湛然,在那像镜子一样光光亮亮,镜子前面没有东西,但是镜子能照,随时准备有东西过来让镜子照。耳朵就是这样,备份着。就像解放军站岗一样,像士兵站岗一样,没有敌人来,但是我在这站着,一旦有敌人来,我就抓住敌人。湛然觉照,这是我们耳朵的特点。耳朵还有一个特点,前边能听,后边也能听,左边能听,下边也能听,圆的。上下左右前后它都能听,圆。通,隔壁墙上有声音,我们就能隔着墙通,它通。我们查丁福保老先生的《佛学大辞典》,我们这个世界就这么一副好耳朵,亏了我们有这副耳朵。我们仔细观察耳朵的作用,我们体会,耳朵面对声音,它是怎么起作用的。我们就知道,反闻闻自性。我们看到耳朵的作用,我们就知道,这就是自性,清净、平等、正觉。耳朵清净,它对声音没取舍。平等,什么声音来都听。觉悟,听得清清楚楚,一点都不带走的,利!反闻闻自性,我们要观察耳朵听这件事,我们就能体会到,实际上我们的耳朵就是自性的反映,就是在我们身上,最便于我们观察自性的作用,最容易引起我们觉悟的一个器官,所以我们的耳根最利。我们的眼,师父说,我们的眼不行,我们的想也不行。妙中妙,圆通中的圆通,所以观世音菩萨就是这么证得的佛果。

我们这个婆娑世界,也是耳根最利,所以我们跟观世音菩萨的因缘最深。从这一点,观世音菩萨修成正果就是耳根圆通。他修成正果之后,他又用他的耳朵观世音。我们是声音,我们就是观世音没有成佛之前的,因地上的菩萨们,我们现在用这句佛号这声音,来成就我们的耳根圆通,那我们跟观世音有多大因缘?他就是这么成的佛,我们今天用他的方法,也准备这么成佛。而且,他成佛以后可就不改了,我是成佛用耳根圆通,我现在成了佛以后,我变眼根圆通,那他跟咱这个娑婆世界就没有因缘了,他还用他的耳朵来观世音,寻声救苦,根据声音来救苦救难,你说多殊胜。因地上用耳朵,果地上还用耳朵。我们现在因地,还没到果地,我们开始就用耳朵。所以我们跟观世音菩萨因缘深,深在这个地方,我们都是耳根利。师父上人讲,释迦牟尼佛来到这个世界上,讲经说法,没有文字。可不是吗,是释迦牟尼佛圆寂之后,阿难集结经藏,才把当年释迦牟尼佛用声音传达的信息整理成文字。原来释迦 7

牟尼佛没有文字,他是靠声音来传法的。师父进而又说,孔子亦复如是。孔子来到这讲,《论语》也是他的后人、他的学生给写出来,整理出来的。当年孔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教化我们的时候,也是用声音。师父说,他亲近方东美先生的时候,方东美先生也没有文字。每个礼拜两个小时,周末,师父上人到方教授方东美先生家里去,方东美先生给老和尚讲两个小时,没有稿,讲了五个月。每个礼拜两小时,也是用声音。今天老和尚每天讲经说法四个小时,还是用声音。为什么印光大师说,要摄耳谛听。印光大师说,做到三个清楚,他老人家后边跟了一句,“其最切要之点”,最重要的这个清楚是什么?摄耳,“全在摄耳谛听”。他老人家说,你要真正做到了摄耳谛听,其他五根全被摄住。换句话说,那五根没有摄在佛号上,你肯定耳朵没摄住,你要耳朵摄住,我们其他五根什么也干不了。其关键处在于摄耳谛听。

我们讲了这么多,就是要鼓励大家,把我们已经具备的这么利的根器,这个耳朵,充分利用起来,千万不要舍近求远。说我现在念观想吧,我现在念观像吧。你拜佛、绕佛,坐着念佛,躺着念佛,你都得用耳朵听,这是印光大师说的。千万千万不要舍近求远,放着这么好的利器、这么好的利根,你不用,你用别的。用别的还算不错,尽管钝,尽管麻烦,那还是念佛。现在关键是,不用耳朵,他其它五根也不用,他就陷在妄想当中、分别当中、执着当中,生烦恼。师父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他老人家重要开示。这是什么呢?就是希望你这六根全部放在佛号上,其它的乱七八糟的,就放下,就是放下。你就干不了别的了,都摄六根,全在佛号上。那眼还能见那些色吗?见不了。耳朵还能听其它声音吗?听不了。嘴,舌头还能说别的吗?说不了。一句佛号。鼻子还能嗅香吗?嗅不了。脑子呢?想着佛号,第几声。意根,你也想不了别的,也不能缘法。眼睛也不能缘色,耳朵也不能缘其它声音。真正做到都摄六根,制心一处,就这六根当中,就这一句佛号,做到一心。师父说,这就是声闻缘觉上面的菩萨。菩萨是一念,就阿弥陀佛这一念,我们已经超过二乘了。

印钞大师当时在《文钞》当中说,我们真正能做到摄耳谛听,已经就超过声闻缘觉。“二乘尚不见此妙果”,二乘不理解。声闻乘、缘觉乘,你在因地用的方法就超过这二乘了。直接就达到了声闻、缘觉、菩萨、佛,佛,师父说就是初住。破尘沙、伏无名,见思烦恼全断了,一心、一念,菩萨。师父说,这就是我们经典上说的事一心不乱。事上有这么一句佛号,还是有这个事,这就是方便有余土。如果我用这句佛号到了念而无念,无念而念,我连这句佛号都没有,你说没有,我在念,你说我念,我又没有这句佛号。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师父说这就是初住菩萨,这就是经典上说的理一心不乱。了得吗?这个佛号。所以师父反复强调,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就这四个字,就摄耳谛听这四个字的方法,起码起码能念到事一心不乱,方便有余土,这句佛号能保证你去西方。

去了西方怎么样?刚才我们给大家汇报了,八种利益。每天跟阿弥陀佛在一起,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印光大师说,亲侍弥陀圣众,“亲侍”,这是古字,就是亲近这些善知识,受他们的薰陶。大家念经的时候要注意,“此土有佛,现在说法”。一个国土有佛,可不是小事。我们末法一万两千年就没佛了,五十七亿六千万年之后才来第二尊佛。“其土有佛,现在说法”,我们嘴皮子上滑过了。我们今天有我们最最敬爱的净空老和尚,我们那种感觉,大家都感觉到,心里有底,倍受鼓舞,心里非常温暖,觉得有指望。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个个都是像老和尚这 8

样,弥陀圣众,没有凡夫,而且是上善人。当我们遇到魔侣邪见的时候,当我们看到这些不好的人事关系的时候,你想到了没有,我要在西方可碰不到这些人,这可不得了。

再一个,阿惟越致,不退了。我们这进进退退。亭延师兄跟我讲,刚刚听完老法师讲,刚刚听完胡小林讲对治习气,一会儿电话就响。今天早上我们拜佛,老和尚领着我们,定弘法师领着我们拜佛,拜着拜着王亭延的手机就响了,早不来电话晚不来电话,偏偏老和尚要礼佛了来电话,而且还来两遍,第一遍没人接又来第二遍,这不就是魔侣吗?王亭延怎么了?急了。生气,不高兴了,烦这个电话。早不来晚不来,在老和尚这礼佛,来了。到了厨房准备饭的时候,电话又来了。王亭延拿起电话就训对方,“你干嘛!你发个短信不就完了吗?”退了,昨天晚上还觉悟,今天早上吃早饭就退了。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没有这种现象了,位不退、念不退、行不退,三不退,七地菩萨。亭延今天早上我们见面,特别难过,就说,“我真是习气又现前了,今天早上咱拜佛的时候,那两个电话来的,后来我到了厨房他又追一个电话,这人真没完没了的,我就老想着我不能发脾气,我不能不高兴,但就是不高兴。”师父说,这就是习气。

我们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还有习气吗?印光大师说,我们任何一个业都带不到西方。习气就是业,我们带业往生,我们有一身的习气,我们一品烦恼都断不了。去了西方,大家说我是不是把我的业也带去了?因为带业往生。大家的理解,从字面上来看,就是带着业往生的。印光大师在《文钞菁华录》当中说,明确地说,带业往生是说的在这,一旦去了就无业可带。各位同修,没有业那是什么境界?佛果地上的三德,般若德、解脱德、涅槃德,得了吗?享受佛的境界,开佛的智慧,慈云忏主往生净土文中说得很清楚。你的享受是佛的享受,你的智慧是佛的智慧,你的福报是佛的福报,就在这四个字上,所以为什么我们这么强调要念佛。比如我们在写字楼上班,我在三层,我在地下一层车库下车,三层楼不高,随缘,我就不坐电梯了,三层我就走消防楼梯上来,消防楼梯上来大概也就走两、三分钟,从地下一层到三层一共四层。上一个楼梯念一声阿弥陀佛,耳朵不准备好,第二步不迈,不迈第二个楼梯。没有什么着急的,没有什么比念阿弥陀佛更着急的事。耳朵准备好了,第二步左脚迈上来,踩在这个楼梯上,阿弥陀佛,清楚。从头到尾这四个字,听得清清楚楚。然后右脚又准备往上迈的时候,耳朵做好准备,不做好准备这个脚不往上迈。阿弥陀佛,踏踏实实踩上去。消防楼道,消防楼梯没人,因为我们去办公室都早,不到八点。这三分钟不能浪费。我能不能坐电梯?能。地下一层是食堂,你坐电梯上三层,正是吃过早饭的时候,电梯特别满,你怎么念佛?而且每一层都停,有上的、有下的,环境噪杂。咱们有没有好的地方念佛呢?那咱们就选择楼梯。从楼梯间上去,清净,因为现在人们不愿意上楼梯。楼梯多累,电梯多舒服,那咱就选这个累的。不是放着工作不做,放着办公室不去,我到寺院去念佛,不能那样念。为什么?你把办公室、把工作这些假象当真了,你执着了。执着了,师父说,这些俗务就全都障碍你,因为你在俗务当中有分别、有执着,你的心不清净。心不清净,心净则国土净,所以我们要在境缘当中练就我们这颗清净心。就是按印光大师说的,遇境逢缘,能不能做到不起心、不动念。现在的问题不是把境和缘都去掉,然后我不起心、不动念,不可能的。印光大师说,“依然纠缠”,因为你没有练过,“金不炼不纯,刀不磨不利”。我们不在境缘当中炼就这颗清净心,我们想 9

把这些境缘都去掉去练清净心,没有冶炼炉金子就炼不纯,没有磨刀石这个刀就磨不快。你还别看不起这刀子,你还别觉得炼金的冶炼炉不好,这都是我们说的俗务。在家做饭,出门上班,到公司当老板,这都是俗务。正是在俗务当中,在纠缠当中,我们从纠缠当中解脱,即纠缠而解脱,一边纠缠一边解脱。纠缠就是解脱,解脱在哪里?解脱在纠缠之中。纠缠是什么?纠缠就是解脱。烦恼就是菩提,菩提就是烦恼。所以,我们一定要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抱着一个正确的态度,我们就在这当中才能觉悟。

印光老和尚说,“敦伦尽分”,印光老和尚可没有说伦可以不敦了,分可以不尽了,你们都去念佛堂,打佛七,做三时系念。“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善根是什么?善根,我们查丁福保老先生的词典,“善根”就是身、口、意这三业做的善事,叫善根。为什么叫根?因为这个善事能结善果,有根才结果,所以我们称为善根。敦伦尽分,就是“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的“善根”。在《无量寿经》上佛经常说,修十善业,三辈往生,他老人家提出来的,除了“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之外,就是修十善,这就是善根。敦伦尽分就是善根,也就是印光老和尚经常提醒我们的“当仁不让,见义勇为”。

所以,我们不能摒除俗务,一定要欢喜的看到我们身边有俗务。就像王亭延师兄今天看到的这个电话,这是俗务,这是纠缠。这个纠缠一来,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可不能在这纠缠当中起心动念,我不能被这个境界所转,我要转境界。见到这个境界,正是我觉悟的机会,要不然我怎么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要不然我怎么知道我功夫不得力?要不然我怎么知道我习气还没去掉?我今天听电话声可以不生气了,我可以处之泰然,如如不动了,我功夫有了。遇境逢缘,我的心可以不起心、不动念。你在哪练?就在这电话声当中练,能不能听着电话声如如不动?师父说,念佛不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是念佛。是在遇境逢缘当中,我们眼观色,耳听声,耳朵听电话的声音,眼睛看到这些不顺心的人、不顺心的事,看得清清楚楚,听得明明白白,就是不往阿赖耶识去。阿赖耶识是仓库的意思,“藏识”,藏的意思,就是看得清清楚楚,听得明明白白,到此为止,绝对不往阿赖耶识装。不是闭上眼睛,塞上耳朵,什么都不看,什么都不接,摒除俗务,把俗事都关了,不是。眼见色、耳听声,但是好在哪里呢,没等到阿赖耶就觉悟了,假的,不能当真。顺也罢、逆也罢、好也罢、坏也罢,平等的,全是假的。我,假的。任何一法,电话铃声响就是一法,我、烦恼的王亭延老师,跟这个电话响铃的响声,电话铃声响就叫法空,没有这个法。烦恼的王亭延老师,我空。苦、空、无常、无我,我们要提到这个认识上。

那我不起心不动念,还会有这些事啊!师父说,是啊,还会有烦恼,还会有所谓的烦恼,过去的烦恼,过去这些事在你这能产生烦恼。不是说这些事没了,是你习惯于不产生烦恼了。诸位同修明白这意思吗?不是说这些事情,电话铃不响了,不是说你看到的人都是对你特好的,都是特顺心的,不是,依然存在。过去我们心不清净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所谓顺和逆,能引起我们的贪和瞋的这些事情还在,要不然就不是五浊恶世了。世界环境还是依然五浊,只是我心里不浊了,我给它转过来了,我在五浊当中把它变成五净。为什么?你习惯了。怎么习惯了?你老念佛。

印光大师在《文钞》当中说,我们都摄六根,嘴念佛号,耳朵听佛号,脑子想佛号,我们身体拜佛、礼佛,有些时候绕佛,我们就充分利用六根,这六个外边的接收器。这外边六个接收器不往里边接收烦恼,不往里边接收分别,不往里边接收执著,只接收这一句阿弥陀佛。印光大师说,久而久之就把阿赖耶识这八识,印光大师说,叫业识之心,业、识,就是种子,好坏种子全有,乱七八糟,拉拉杂杂,无始劫来藏的这些信息、这些种子,就把这个业识之心薰染成如来妙藏心,那就是转识成智了。你真能把阿赖耶识清洗干净,就跟我们洗衣服似的。我们这六根接触佛号,因为这六根能缘到阿赖耶识,原来你的六根全缘的是烦恼,缘的是分别,缘的是执著,往阿赖耶识里装垃圾,它是仓库。现在这六根都摄住了,垃圾一点不看,垃圾一点不听,垃圾一点不觉,干什么?通过这六个窗口,通过这六个平台,往阿赖耶识装佛号。而这佛号还不是那么多佛号,就一句佛号。久而久之,心则归一,心归一就是印光大师说的“心佛相契”,就是合上了,你的心就变了佛,佛就是你的心,心佛相契。“心佛相契”,心就是佛,佛就是心,有这么一天。

怎么达到这么一个效果?就是要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而都摄六根的下手之处在于摄耳谛听。我上卫生间,在办公室,我从我的办公室通过楼道走到三层的卫生间,六句佛号,我都给计算好了。就按我的步伐的速度,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走到卫生间。走到卫生间就不小声念了,因为卫生间里脏,不能出声。“出声则不恭”,不恭敬,那咱就默念。默念,有些时候在卫生间会碰到同事跟你聊天,“胡总您好!”那就把佛号放下呗,随着缘。你不能同事跟你打招呼,“胡总您好!”,“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那也不行,你这不得罪人吗?你就执著这句佛号了,随缘。同事在卫生间,人家洗着手说,“胡总您好,没出去啊?”“没出去。”聊两句天,然后再用卫生间。同事走了,没事了,也不需要说话了,把佛号再恢复。印光大师说,再提起来。默念,阿弥陀佛,嘴里默念,耳朵听。用完卫生间再走回去,又六声,走到门那。门有密码,按密码的时候不能再念佛了,脑子要想着佛号就按不了密码了,因为这个时候要想着密码的号码,这时佛号又停下来,停下之后,密码一按完,门开了,你再进去,从第七声佛号接着念,八、九、十走到办公室。到办公室该吃饭了,一边吃饭一边念。咱们可以说,上牙齿下牙齿嚼一下,阿--弥--陀--佛,不要断掉。吃饭也不能说话,吃饭也不能打电话,有什么话有什么事,吃完饭再办,起码这吃饭二十分钟可以念佛。所以,我们不能接受这样一种说法:我太忙,我事太多,我实在没有时间念佛。这个,似是而非。等哪天我出了家就念佛了,你甭说这个,你要现在不念,你出了家也不会念。

念佛是个习惯,师父今天早上在开示的时候说,最后养成的习惯。无论干什么,这句佛号都不离心间,好像都有一个佛的声音在陪着我们。遇境逢缘,看到这些事情就想,假的,我不能被它染污,我可千万千万不能被它转,久而久之就习惯了。外界世界依然固我,春夏秋冬每年都来,生老病死比比皆是,但是对我来讲不起作用了。能做到这一步吗,能达到这个境界吗?能。印光大师在《文钞》当中说,“初则勉力息妄”,刚开始的时候,“勉力”,努力、费劲。“息妄”,息掉这个妄想。“久则无妄可得”,这跟净空老和尚跟咱们说的完全一样,时间一长了,就没有妄念得到,得不到妄念了,“久则无妄可得”。所以我们一定要养成一个念佛的习惯,一定要养成用耳朵听佛号的习惯。

我们来到香港这两天,跟老和尚一起吃饭。老和尚规矩好,吃饭不说话。不说话你在那儿干什么?你不是一边喝粥,一边吃馒头,一边夹咸菜吗?那你就别把佛号断掉。你不念佛你干嘛去?我们就要问你。现在老和尚没有跟你说话,也不需要你想事情,有什么事情吃完饭再想。这一顿饭跟老和尚大概吃了也得二十分钟,同修说,“胡老师您来点青菜。”把佛号放下,“谢谢您,我自己来。”旁边别的同修帮你夹点菜,“谢谢!”这是把佛号放下了。完了事,谢完了干什么去?佛号提起来!跟师父在一起吃饭,念佛恭敬吗?师父要跟你说话,你就别念佛了。师父要跟你说话,你还在那闭着眼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那就不恭敬。师父也不说话,你也没话可说,师父在吃饭,你也不能打搅师父,那你就念佛。而且,佛号供养师父是最究竟的供养。老和尚之所以住在这个世间干嘛呢?就是希望咱们念佛,没有比咱们这些学生念佛,更让老人家欢喜的了。他来到这看我们,看什么?就看我们念佛不念佛。就看我们念佛取得什么样的成果。我们来到香港,跟老和尚散步也是,有问题问老和尚,老和尚说话认真听。没事的时候,对面来了一辆车,我们得躲这辆车。从车来了,我们得躲过去,这一段三声佛号,就得这样,就得这么念,就得抱着这个态度念。印光大师说,这叫锲而不舍,绝对不能舍掉,坚决不能舍掉。这叫去西方的态度,这个人是个去西方的样子。我把我这些体会,这些念佛的感受,拿出来供养大家,我就是这么念的。

当然,每天有做功课的时间。比如说,今天早上五点钟起床,佛像面前拜一个半小时佛,拜到六点半,七点一刻跟老和尚散步。这一个半钟头,九十分钟,太殊胜了。五句佛号一拜,九十分钟拜一百八十拜。一百八十拜乘五,将近一千声佛号。一边拜一边摄耳谛听,听不清楚,腿不能跪下去。腿跪下去,第二声佛号说不清楚,头不能沾蒲团,这是第三声佛号。第四声佛号,起来,第五声佛号,站起来。我们要这样,这叫都摄六根,身体礼佛,嘴上念佛,但是只是不出声音而已,耳朵听自己的心声,脑子想的佛号的数量,第二件事,脑子想着耳朵要听佛号的声音,这意根就被两件事情摄受住。一个是我念到第几声佛号,第二个,我提醒自己,胡小林千万千万别把耳朵丢掉,耳朵要听声音。就和我们嘱咐孩子一样,上学别忘了交作业,别忘了多喝水,别忘了天热就把衣服脱了,上体育课的时候想着,别把书包丢在操场上,这么点小事我们知道提醒,提醒孩子。念佛这个大事,我们在拜佛的时候,我们在念佛的时候,就要提醒自己,我的耳朵要听,我的耳朵要听佛号。我听了吗?刚才那句,“阿”听了,“弥”没听,从“陀”上再回来,再把耳朵拽回来。

唯佛是念,只有念佛这一件事。抱定此生,唯佛是念。此生!抱定!就这么一件事,唯佛是念。只有念佛这件事,只是念佛,“唯”是只,只念佛,什么都不念。我们要做到这一点,没有不去西方的。所以有的同修问,万修万人去,我怎么看着这么多修净土的人没去?他没修。人家说得很清楚,万修万人去。不是学净土就能去,真修才能去,怎么个修法?十念法就是修。二六时中,一句佛号,不令间断,这叫修。所以各位同修,生死事大,菩提道远,我们一定要好好念佛。

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功德就是能得到东西。名号,我们能得到什么?我刚才向大家汇报,佛在经典上也说了,佛在《佛说阿弥陀经》上说,“此国土成就不可思议功德”,不可思议功德。他说,没有众苦,但受诸乐,此国土成就不可思议功德。鸟在讲法,此国土成就不可思议功德。这是怎么成就的?这么大的功德,在西方极乐世界,你去了就能得到这种功德。功德就

是这么大的作用,这么殊胜的情况,是靠功夫得到的,不是靠福来得到的。什么是功夫?念佛功夫,你念佛有功夫,你就得到西方极乐世界了,功德,成就不可思议功德。

我们好好念佛,不给自己退身步,印光大师说,包括我们净空老和尚说,为什么念佛不能成就?苟且,得过且过,泛泛然,悠悠然。早着呢,我什么时候死谁知道?死了真去地狱吗?说是这么说,你要说没有地狱,咱们学佛的人也不能这么说,这不是不听话吗。心里真不拿这当回事,苟且。电话一个都不能少打,废话一句都不能少说,是非一件事都不能不关心,只有这个佛号放在最后的最后,最后的最后,什么事都办完了,实在没事干了,想起念佛来了。这哪行?你就这么打发阿弥陀佛,他能接你吗?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您都办完了,实在没事干了,闲着也是闲着,念念佛。您把阿弥陀佛放到老末,阿弥陀佛可就把你放到老末了。您把贪瞋痴放到第一位,那地狱就是第一位,西方就是最后一位。有这个因,就有这个果。你在意先生,先生在意你,人同此心,情同此理。阿弥陀佛也一样,你把阿弥陀佛放在最后一位,你把地狱放在第一位,那你最后就是去地狱。最强的业力,你跟着走。走的时候,你造的哪个业的业力强,你跟着哪个业力走。你瞋的业力强,你就去地狱。你贪的业力强,你就去畜生。你愚痴的业力强,你就去鬼道。

强业先牵,如果阿弥陀佛这句佛号,这也是业,这个业强,那你牵就牵到西方了,更何况我们还仗佛的力量。他在因地发了四十八愿,我昨天向大家汇报,我查丁福保老先生的词典,“感应道交”是什么意思?非常形象,感有感的道路,应有应的道路,交在一起。阿弥陀佛发了四十八愿,这是应道,应道建立起来了。你的感道呢?你的感道也得有,你的感道跟他的应道才能交在一起,感应道交,道是道路。阿弥陀佛不是不慈悲,人家的感道可是成就了,“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若有众生临终的时候,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感的康庄大道早就铺好了,十劫了,你应吗?应的道铺好了,你得感。你感得时候老感地狱,咱们老感恶道。你这就是不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你跟西方极乐世界应的道交不在一起。所以,印光大师在《文钞》当中说,当我们一起心动念,当我们一搞贪瞋痴,比如说,贪爱、瞋恚、赌气、傲慢的时候,我们就要想,我念佛之人,我们这些要去西方的人,怎么能够有这种念头?老和尚说了,你还想不想去西方?你是真想去还是假想去?你说我真信,真信不是这个样子的。你说我真愿,真愿更不是这个样子的。所以,我们很多同修,你要说他不信不愿,他还不高兴。包括我在内,你说我不信不愿,我不高兴。你信和愿,深信切愿是什么样子?还有贪瞋痴吗?你还有贪瞋痴,你真信吗,真愿吗?你不想去!想去,就不能有贪瞋痴。我们怎么考察我们的深信切愿,能不能去西方,决定在于信愿之有无,往生之后的品位在持佛名号功夫深浅。能不能去西方在于信愿,我们怎么知道我们的信愿成不成?你就看你在日常生活当中,还会不会起心动念。

我记得有一次,也是向大家汇报念佛,如何念佛。我这种做买卖的,大家每个人生活情况不一样。我在北京做买卖,经常要请人吃饭,咱们作为主人,得先到餐厅,酒水点好,菜点好,然后就到餐厅门口等待客人。十个人一桌的饭,三桌客人,四个家庭。

老张来了,“哟,张书记您来了,202房间。您过去,我在这儿等老李。”

“好好小林,行了,我先进去了,一会见。”

老张进去,老李没来,这段干嘛去?打电话?打什么电话,给阿弥陀佛打电话?不是。不扯闲淡吗?打电话不就是扯淡吗?念阿弥陀佛,老李没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看,车来了。

“李部长,您来了,我是小林。大哥谢谢您,202房间您上去。我在这等老王,王书记说他在机场,一会就到。”

李部长进去了,跟老张聊天去了,咱们在门口等着,恭敬,我是主人。人家没来,老王没来,念佛吧,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时候你没事就别再跟前台的小姐拉咕拉咕了,再跟着司机扯扯淡,再看看街上这些人。旁边还有个卖西瓜的,跟人家盘问两句,西瓜多少钱一斤,说这个干嘛?好好的时间,不念佛干嘛。咱们说,我没时间念佛,我忙,我好多事,你这个时间总是不忙了,你不正在忙等客人吗?忙里偷闲。就要提高这种警觉,就要把念佛细化到这种程度。不得了!你等客人,像我们六点半请客,六点钟就到餐厅,处理完,点完菜出来,六点十分,一直大概等到,因为北京也堵车,哩哩啦啦一般得到七点钟才来,那这四十分钟的佛念得不得了,能念一句是一句。我的体会,能念一个字,这“阿”字能念都行,能念清楚一个字念清楚一个字,能听清楚一个字听清楚一个字。我就是跟阿弥陀佛这个佛号没完没了,什么都不如这个重要,有功夫我就亲近阿弥陀佛。

念佛就是亲近阿弥陀佛吗?我们想,阿弥陀佛如来,法界藏身,对不对?“藏”就是在哪。他的身体藏在什么地方,藏就是放在哪,法界藏身。法界藏身,用白话讲,就是没有一法不是阿弥陀佛。只要是法,阿弥陀佛就藏在里面,咱们通俗的理解。老和尚看茶、看茶几,今天早上说,看桌子、看杯子,都是阿弥陀佛,因为阿弥陀佛法界藏身。法界,无有一法不是阿弥陀佛。法界就是我们看到的这些事物,精神活动、物质现象,都称之为一法。“阿弥陀佛”这四个字,这四个字的声音是不是一法?是一法。这一法是不是阿弥陀佛?是。那就不是法界藏身了,如果说,这四个字,阿、弥、陀、佛这四个音组成的这一句佛号,它是由音声构成的,音声是一法,构成这四个字这句佛号,是阿弥陀佛吗?是。那你的嘴在干嘛?你的嘴在念阿弥陀佛,真念佛,真是念实实在在的佛。你耳朵听的这四个字的声音,你真是在让阿弥陀佛进到你的耳朵。你心里提醒自己要念佛,你的心想,这个心理行为,“一切法由心想生”,这个法就是阿弥陀佛,法界藏身。由心想生,你心想着要念阿弥陀佛,这个想,这个思想行为就是阿弥陀佛。嘴里出阿弥陀佛,耳朵里进阿弥陀佛,心里产生阿弥陀佛,多温暖!多亲切!无有一法不是阿弥陀佛,那这四字佛号就是阿弥陀佛。

所以,老和尚跟我们讲,佛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因为名号是佛。大家千万不要认为,这名号不就四个声音构成的吗,阿、弥、陀、佛,不就写在墙上的四个字吗?这就是阿弥陀佛!无有一法不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不仅是这四个字可以是阿弥陀佛,不仅这声音可以是阿弥陀佛。它能示现成山河大地,它能示现成水草花鸟,它能示现成夏天的雨,它能示现成冬天的雪。应以什么身得度,就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

我们这个娑婆世界耳根利,我就示现成声音让你得度。阿弥陀佛就变成声音了,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救咱们。我们娑婆世界耳根最利,耳根最利,那我就变成声音救你,我就变成声音这个身,让你得度。变成佛像,你的眼根不行。有一个世界叫香饭世界,做饭,师父讲,一闻菜香,烧茄子,觉悟了,这就是《金刚经》。一看鱼香茄子煲,这就是《心经》。一吃,那香味,香饭世界,它是通过味道来觉悟的。阿弥陀佛一定是在那个世界变成味道来度那个世界的众生,嗅觉最利。应以什么身得度而现什么身,它就在那个世界现身气味的身,一闻就想起阿弥陀佛。人家的忆佛念佛就是成天想这个味,成天闻这个味,闻着闻着通过鼻根进入到阿赖耶识,把阿赖耶识散乱的种子这个心,让一句佛号替代一切杂念,那就不是佛号,佛味,替代一切杂念,最后制心一处,事一心不乱,往生了,方便有余土,一样的。

《佛说阿弥陀经》上只讲了音声,我们看《佛说阿弥陀经》上,鸟讲法用声音,风有风的声音,风在讲法,水流也是哗啦哗啦,水流的声音,好像西方极乐世界只适合娑婆。因为我们的耳根利,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看经上说的,全是声音。西方极乐世界能度那些嗅觉灵敏的人吗?能。那为什么经上不说?说了没用,因为你的嗅觉不灵,说了不是废话吗?吊你的胃口,扰乱你们的心思。你们不就耳朵灵吗?所以,《无量寿经》也罢,《佛说阿弥陀经》也罢,从头到尾没离开声音。说别的没用,对你不得利益,浪费你的时间。我们能想象到,西方极乐世界不是光为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出现的。我们知道,阿弥陀佛有四十八愿,“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那也有可能,阿弥陀佛,在另外一个世界上,那边那个世尊在给他们介绍净土的时候,如果那个世界是鼻子根最利的话,乃至十闻,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最少闻十下,你就能去西方,因为你鼻根最利。阿弥陀佛万德万能,性德圆彰,没有他不能干的。法界藏身,嗅是一法,他就藏在那里边。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你应该以气味身得度,我就现成气味身。

所以阿弥陀佛慈悲,诸位同修,慈悲到了极处,知道我们的根性在哪利,所以他就变成了佛号。我们不念佛,不是说不念这四个字,不是不出这四个字的声音,是你不愿意跟阿弥陀佛联系。举手可得,你感他就应,你念他就来,你听他就进去,你心里想他就在心里产生。你懒汉,咱们懒,咱们苟且。他就在这,就在门外边,你不开门。所以,这么好的因缘,这么好的条件,印光大师说,“坐失良机”。什么时候再„„ 人身难得,中国难生,佛法难闻,闻净土法门更难,印光大师说这四难,难上加难,难上加难,难上加难,难上加难。世尊说,我手土多?大地土多?得人身者如我手中之土,堕三途者如大地之土。然后世尊又接着跟我们说,这个世界有三苦八苦。净空老和尚又跟我们讲了不止一遍的《地藏菩萨本愿经》。我们也念了经,我们也请老和尚的光盘,就是发不了菩提心。

什么是菩提心?知道地狱苦,愿意去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菩提心。知道这个世间苦,怕死,堕三途,一定要活着去西方。印光大师说,这就是菩提心。这人你看怎么这么自私?光想去西方,不是。去西方干嘛?成佛,成佛度化众生,没有比这更慈悲的了。还有比成佛更慈悲,比对众生利益更大的吗?没有了。大家一定不能拒绝这句佛号,我们的慈悲,我们的菩提,我们的觉悟,就是老和尚说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五件事,十个字,全在这句阿弥陀佛佛号里边。法界藏身!慈悲是什么?阿弥陀佛最慈悲,慈悲是一法,这一法就是阿弥陀佛,真诚就是阿弥陀佛。

有些时候,像亭延和我,经常在一起交流,就是这样。在工作生活当中,有些时候确确实实不能念佛。比如说话、打电话、安排事,不能念佛,那就把佛号放下。佛号放下,事可没放下,大家记住。不能念佛了,难道就这四个字、四个声音是佛吗?所有的事情都是一法,无有一法不是阿弥陀佛。我给师父倒这杯茶,这是一法,是佛吗?是阿弥陀佛吗?是!这个茶杯是阿弥陀佛吗?是!我们可能这个时候在做事,不能具体地念这四个字,但是我们做事,这个事就是阿弥陀佛。怎么叫阿弥陀佛?在事情当中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就是念佛。今天亭延跟这自责,自责什么?自责今天早上这个电话,定弘法师在领着我们拜佛,老和尚也参加。早不来电话,晚不来电话,他就说,“胡老师,我听了老和尚讲,听了你的,左耳朵听老和尚的,右耳朵听你的,你看我还这样。”我说,“您别听我的,我跟您讲讲我的习气,您可千万别自责。”印光大师说,“在凡夫地谁无烦恼?”有烦恼非常正常。正是因为有烦恼,所以你才当人,正是因为有烦恼,你才有菩提,你把烦恼转了不就觉悟了?你把烦恼当成真的,就真成烦恼了。你把烦恼当成假的,它就变成真了,觉悟。

我说,不怕您笑话,我昨天中午跟马来西亚客人、净空老和尚、定弘法师,都在一块吃中午饭。有日本客人,叫永山礼惠(音),她在日本生活很多年,是个翻译,她老说话“嗨!嗨!”,我这习气就来了,我说,“你别老嗨了,你把这嗨换成阿弥陀佛吧!”我跟亭延说,我说完这句话就后悔了,为什么?人家在日本生活了一辈子,人家说“嗨”是人家的习惯,当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你胡小林的习气出来了。那种老板的习气,爱指责人,爱嘲笑人,爱调侃人,爱拿别人开玩笑,不尊重人。我特别特别后悔,当着老和尚的面,当着定弘法师的面,我比人家起码得大二十岁。多不客气!没见几面,就说“你别嗨了,你把嗨换成阿弥陀佛。”你这是开玩笑,还是劝人念佛?你这么劝人念佛,人家会念吗?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说人一个女孩子。有你这样做的吗?有你这样当主人的吗?人家是客人。

但是,“在凡夫地谁无烦恼”?谁无习气?今天净空老和尚说了,说,亭延,这就是习气。时间长了,就改了。我昨天中午吃饭,说日本朋友,那不就这个吗?就是习气。爱跟别人开玩笑,不尊重别人,居高临下。在公司当老板,傲慢,说话不走脑子,不尊重人,不负责任,不就这个吗?让人家把“嗨”改成“阿弥陀佛”,你要真想让人念阿弥陀佛,你真有时间,踏踏实实跟人家讲讲念阿弥陀佛的作用,你也不能当着那么多人的面,一点情面不给人家留,一点台阶不给人家下,张嘴就这么说人家,你怎么能这么做事情呢?这怎么能是一个学佛的人呢?惭愧!特别惭愧,连饭都没吃好。最后人家走的时候,我第一个站起来,给拉了门,送出去,一直到车子消失在视线,深深地给人鞠一个躬,对不起人家。这是昨天中午的事。好在什么?好在我们还有一颗道心。有烦恼,印光大师说,不怕,“在凡夫地谁无烦恼”,关键是烦恼起来之后要伏住。怎么伏烦恼?印光大师说,你要有一颗敏感的心,这个敏感的心就是通过我们念佛造就出来的。敏感,一有烦恼马上就能发现。顿现、顿伏,不怕念起,就怕觉迟。你怎么才能做到不觉迟?就是在平常要念佛,敏感极了。因为你二六时中就这一句佛号,突然有一个杂念进来,特别显眼,特别扎眼,很不舒服。大家明白这意思吗?比如我们家有五口人,一家人生活了几十年,突然今天来了一个生人,觉得特别扭。是不是?比如我们正在看一个电视,突然旁边响了电话铃声,你觉得别扭,因为你全神贯注,所以这个铃声就特别打眼,它不是电影的一部分。我们二六时中如果就是制心一处,就是这一句佛号,突然有一个妄念,有一个习气进来了,我们会特别敏感。如果你不念佛,你一点五十分是生气,一点五十一是贪爱,一点五十二是愚痴,一点五十三是不高兴,一点五十四是埋怨,那你就不敏感了。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你不是这个烦恼,就是那个烦恼。就和商场似的,为什么商场服务员见谁都麻木?因为他不见你张三,他也见李四,不见李四就见王五。你胡小林不来,李小林来,李小林不来,张小林来,他见怪不怪了。

我们念佛就是要保证这个清净心,大部分时间要停留在佛号上。稍微有点杂音,稍微有一个杂念不是阿弥陀佛了,我们立刻就提高警觉。解放军部队驻在香港,突然来一个英国人,你说他警觉不警觉?他肯定警觉,洋人怎么到这来了?我们二六时中,如果从头到尾全是这句佛号,突然有一个不是佛号的东西进来了,我们就敏感了。而且,我们二六时中,不给烦恼机会。今天上午吃饭,老和尚说,这一个念头把所有的念头都打掉,不给其它妄念提供机会和时间,久而久之,你就不习惯于妄念了,你就不习惯妄念了。再有妄念的时候,你就不舒服了。不给它提供机会,印光大师说,不给它提供着脚之处,让它落脚都落不下来。为什么我们有妄念,妄念这么强烈,这么顽强,妄念这么多?就是因为我们老练它,老有妄念,老有妄念,用进废退。我们不用阿弥陀佛,我们用妄念,妄念就进步,妄念就强。废,废掉阿弥陀佛,废就退掉了。为什么狗的鼻子灵?它老用。如果我们老在妄想、分别、执著当中,那妄想、分别、执著,我们特别习惯。如果我们老念阿弥陀佛,我们就特别习惯阿弥陀佛。当有一个不是阿弥陀佛的杂念进来的时候,我们就立刻能提起觉照,心就越来越敏感,越来越灵,越来越纤细,能力越来越强。

所以我们一定要从现在开始,要好好念佛。因为理,老和尚、黄念祖老居士,都讲得很清楚了,我们现在就差事上落实。看光盘的人多,要书的人多,到这地方,香港佛陀教育协会,来看老和尚的人多,去道场的人多,亲近出家师父的人多,拿这么宝贵的时间来干这些事,叫人情佛事。真的有几个人认认真真拿这么宝贵的生命,活一分钟是一分钟,活一天就离死近一天,大难临头,生死是谁都过不去的一件事情,他不当真,提不起警觉。所以,印光老和尚说,“死”字好得很,应该挂在额颅上,挂在脑袋上,什么意思?提醒自己这个东西快来了,这一来,不是我们怕死,是因为我们怕地狱,因为一死就去那个地方了,再什么时候投胎当人,再闻佛法,再能去西方,那就了无出期。“了”就是根本的意思,全的意思,根本就没有时间,百千万亿劫。所以,我们知道这些祖师大德的开示,我们要有个态度,我们要有一个真的念佛的态度。现在世间上老说,态度决定一切。

什么是念佛的态度?就是真正的把佛号跟我们的生活结合在一起。我们在生活当中,经常有些时候是有时间的,比如送孩子、接孩子,开着车子。像等老和尚,不能让老和尚等着我们,你等老和尚的时候就念佛,像我们接孩子也一样。

我儿子在北京语言大学学习,他说,“爸,咱今天晚上吃顿晚饭吧?” 我说,“好。”

他说,“你过来接我一下,咱出去吃,我不愿意在食堂吃,在食堂吃一个礼拜了,挺枯燥的,想换到外边去吃,你领着我去吧?”

他从加拿大回来,对北京不是很熟,我也很想念他,开车去了。那这一路上呢?司机师傅把你拉到学校,你这一路上干什么?跟司机聊天?聊什么天!看窗户外面的景色?看景色干嘛!哪件事能保证你了生死、出三界?是跟司机聊天?还是看街边景色?都不行。不能指望,不是救命稻草,就这句阿弥陀佛。

到了学校,给儿子打电话,说,“儿子,爸爸到了,我在你们图书馆门口等你呢。” “爸,你等会,我收拾东西。”

就从车上下来了,图书馆前面是网球场、篮球场,就在那绕。你就别看学校的学生,这个打饭、那个打球,这是小卖铺卖矿泉水的,那边还有卖饼干的,这还有卖啤酒的,你别琢磨这个。这也没人干扰你,你也犯不上关心这些人,根本八竿子打不着,没什么关系。你等儿子,儿子没来,学校挺大,从图书馆走到你车子跟前这,得十几分钟,这十几分钟别浪费,好好念佛。念着念着看见孩子了,就把佛号收起来,就跟孩子聊天。聊什么?他问什么咱聊什么,想吃点什么,咱就吃点什么。这个时候跟孩子在一起,孩子说,“爸,我今天晚上想喝点酒,吃日本餐,想喝清酒。”当时就有点不高兴了,你到北京学习来了,一个学生,喝什么酒?我都不喝酒,你喝酒!刚要不高兴,不能不高兴,不能有脾气!喝酒,行。放弃跟一切人、事、物的对立,二十七岁的孩子,成人了,想喝点酒。如果他这个事你不同意,那个事拉脸,那个事你不高兴,那谁还愿意跟你接触?他高兴的事,你不让他高兴,你高兴的佛法,他能高兴吗?所以,踏踏实实给孩子推荐,儿子,清酒,有几种,有热着喝的,有凉着喝的,现在夏天,我建议你喝凉清酒。牛肉有三种,最好的牛肉是哪一个,河牛,日本的,还有澳大利亚的,还有本地的,你尝一尝,这个日本餐,这个清酒不错。

菩萨所在之处,令众生生欢喜心,这不就是念佛吗?师父昨天讲了,《楞严经》,你把假的当成真的,那假的就是假的;你把假的当成假的,那假的就是真的。这道理很深。你看这电视,你把这电视上演的节目当成真的了,那么这个电视节目就是假的,为什么?电视节目是被荧光屏演出来的。如果你把这荧光屏上的节目当成真的了,你就看不到荧光屏了,你就见不到真了,因为你把假的当成真的了,真的东西你反而看不见了。如果电视机荧光屏演出的节目是假的,我把假的真当成假的。假的哪儿来的?真的变出来的。真的是什么?背后的荧光屏,你就见到荧光屏了。这个道理,你把假的当成真的,这个假的就是假的。你把这假的当成假的,就见到假后边这个真了。为什么?你把假的当成真的,你就有了妄想、分别、执著,这就是妄,就真成了假的。你把假的当成了假的,你就没有了妄想、分别、执著,就见性了,你就没有烦恼,你就看到真东西,因为你的心是清净的,因为你的心是平等的。如果你跟儿子在一起,你看到清酒也觉得是真的,你看到牛肉也觉得是真的,你看到他吃吃喝喝都是真的,你把假的当成真的,它就真的是假的,你着相了,你被他转了。你把这金项链当成了真的了,它就真成了项链,它就是假的。你把这项链当成假的,你就看到项链背后是金子,你见性。你把假的当成假的,你就见到假的后边的真东西。

我们跟孩子在一起,哪一处不是念佛呢?遇境逢缘,都是我们解脱的机会,都是我们觉悟的机会。印光大师说,何必要摒除俗务?真在哪里?真在俗当中。没有了这些俗,你也找不到真了。没有金器,你能找到金子吗?你也就找不着金子了。金子在哪里?金子在金器当中。

全妄即真,全真即妄。真的就是妄的,妄的就是真的。俗的就是真的,真的就是俗的,这叫道理。不是说陪儿子吃饭,儿子说,“爸,我想喝点清酒。”“喝吧,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爸,我想吃点牛肉。”“阿弥陀佛,吃吧,随便点,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不叫念佛。是跟孩子要和光同尘,共同享受这顿饭,在享受的过程当中,在遇境逢缘的时候,我们能看到假象背后的真如。“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境界现前,不能被它转。就和镜子一样,镜子里面有个照片,你把照片当成真的了,你就看不到镜子了,它是被镜子照出来的。你把照片看成假的,你就见到镜子。镜子在哪里?镜子就在镜子映的像里面。像是什么?像就是镜子。真俗不二,事理圆融。

我们为什么不能拒绝俗务,我们为什么不能拒绝生活和工作,就是因为这就是我们觉悟的地方,这就是如来藏的地方,这就是转烦恼成菩提的地方。所以,我们不要给自己一个台阶,不要给自己一个理由,说我忙完了再念佛,我现在太忙,我等孩子上大学再念佛,我等着退休再念佛,不是。如果你抱着这个心态,你退了休也念不了佛。我们就是要在俗务当中练就不被俗转,就是要在俗当中见到真,就是在烦恼中把它转成菩提。关键在于觉悟,关键在于放下。道理要明白,这个道理就是认认真真听老和尚讲经。

理明白了,要落实在生活上。遇境逢缘,处人待事接物,一定从我们的心上,放弃跟一切人、事、物的对立,这是老和尚的语录开示,最最重要。我们一旦跟这件事情对立,一旦跟这个人对立,一旦跟这个时间对立,我来到香港,没法念佛,没法拜佛,原来我拜佛都是十点钟拜佛,在办公室,一直拜到十一点半,一个半小时。现在怎么办呢?十点钟要在摄影棚讲经,那你说我怎么着?我跟时间对立,我不高兴?下午三点钟才有活动,一点钟吃完饭,睡到两点,还有一个小时,接着拜。遇境逢缘,随缘。你把拜佛当成真的,这拜佛就是假的。你把拜佛当成假的,在拜佛当中你就能见到性,就是这个道理。

今天时间到了,我先讲到此地,谢谢大家。

第五篇:人生学佛感悟

人生学佛感悟

导语:佛说: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佛说:皮囊好恶,原是无常。佛说:万物于镜中空相,终诸相无相„„佛学是一门哲学,下面小编给大家收集整理了人生学佛感悟,希望大家喜欢。

人生学佛感悟【1】

我本身对佛教并不陌生,因为在我家乡潮汕地区,拜神佛风气盛行,从小开始就会被父母拉着去各个寺庙供灯拜神。每天去寺庙烧香拜佛的人有很多,大多数都是去祈求平安,祈求富贵,祈求姻缘之类,佛教负责安慰他们脆弱和惶恐的心灵,给予人以希望和勇气,还有心灵的安定。后来,自己慢慢接触了一些佛教的教义,佛教的视频,对佛教这个熟悉但又陌生的宗教有了新的了解。

佛教的核心在于“自觉”和“解脱”;通过自我觉悟,达到自我解脱的道路。思想精髓在于“自觉”,核心概念在于“解脱”。佛认为,人世间的所有苦恼,悲伤,只能通过自我觉悟,自我修持,最后自我解脱。佛教自身分为大乘,小乘佛教。大小乘的分别,主要在于大乘着重利他,所谓菩萨心肠,普度众生;小乘着重自己解脱,能够脱离轮回之苦。人的一生极为短暂,只有寻找出生命的真正意义,才是一个有意义的人生。世间的一切物质享乐邪淫,只会蒙蔽了自己探寻真正意义的双眼。如果不能自我解脱,都要经受轮回之苦,都要经历人生的苦难,烦恼;但是如果自我解脱,就可以到达西方极乐世界,再也不用烦恼,六根清净。

在佛的世界里,没有尊卑大小,只有真正的平等民主,任何一个人,不管是个怎么样的人,好人也好,坏人也罢,都可以平等的学习佛法,都有平等的机会解脱自己。佛不是独一无二的,人人皆有机会成为佛。‘佛’只是对一个觉悟者的通称而已。就像我们称能够‘传道、授业、解惑’的人为‘教师’一样,教师不只一位,人人可以做教师,处处可以有教师。同样的道理,佛不是单指释迦牟尼一个人,人人可以成佛,处处可以有佛,不只这个世界有佛,宇宙中无数个星球上都可以有佛。而且,佛教也不承认有主宰世间万物的决定的神。

我记得在东北有一间大悲寺,寺庙里的僧人都是靠出去乞食维持生计,从方丈到小和尚,个个潜心修炼,令人感动不已。大悲寺不设功德箱,不接客僧礼,恪守戒律,尽心尽力普度众生。反观国内的寺庙,大设功德箱,铸造更高更大的佛雕像供众生跪拜。更有甚者,搞起了什么商业化,理由是紧追市场经济大潮,我只能说,只是极大的玷污了佛法!佛并不鼓励铸造高大的佛像,设立功德箱等等行为,它更注重的是人们的内心是否真正诚心信佛,真正受持戒律,真正拥有慈悲之心,真正潜心学习佛法。但是现今,社会太浮躁,人人都想不劳而获,急功近利,以为求神拜佛就能求来荣华富贵。佛教里有一样东西很重要,是为“福报”。福报,有多大的福报不是你决定的,是你前前世世的所作所为累积的,每个人的福报都不同,福报不同决定你今生的命运,但是你可以生多做善事,慈悲为怀,来增加你下世的福报。一些人以为拜拜神佛,添添油灯,就可以心想事成,自己不去付出,简直是妄想。也是世间对佛教的一个误解。

佛教,作为一个古老的宗教,我觉得佛就是一门哲学;同时,马克思主义也是一种哲学;我个人觉得,用马克思主义里的辩证唯物思想来解读佛教,是对佛教的一种不公平。要能够真正融入了解佛教,只能用佛教的思维方式,佛教对事物的观点,来了解学习佛教,这样才是对佛教,佛法真正的理解。

人生学佛感悟【2】

自己是那种迟钝但尚有点善根的人,看过一些宗教方面的书,对佛教的也了解一点。感觉那与吃饭关系不大,没深入地看,对与和尚只能分得清的就是与我们生活中的人不一样,比如小说中的唐僧,会阿弥詑佛,还会念紧箍咒,行路还着意地不去伤蝼蚁的性命,然后一门心事取他的经,且注意到他也同庙里的和尚一样光个头,念念经也化个缘,我感觉少林寺的僧人还算有能耐,会武功,比较牛!

虽然知道佛教的和尚从古到今一直存在着,只是没深想,为什么念念经也能混到现在。不然,单从吃饭的角度上来讲,这样也能解决温饱,自己也该出家当个和尚;也许潜意识中认为和尚的生活单调,也许自己生活方式从小就由家长或社会定好了,从没去有想当和尚的这种好事。

什么事情都应该深入地想一下的。作为人,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佛就与我们就不同,对人生,对宇宙,他一下想了个究竟,成为一个觉悟了的人,看到万物存在的本质,一切存在的本源都让佛看透了。

现在接触佛法,知道众生都是佛,自己也是没有觉悟的佛。

其时,自己对佛书同看其它书一样,看过就算,无信亦无愿更没有行。对佛法也不取或淡漠,可有一句应无所住,一切生其心却留意,也许是因六祖大师慧能是由这句话开悟的,我想一个不识字的人,因开悟便得了智慧。生活中愚笨之人缺什么就想什么,我对这样就能生出智慧的情况就有一种向往,仅向往而已,尔后记住了这一句话。

应无所住,一切生其心。记住了这句话,让我潜意识中知道,心自己也能生智慧的。就像我码字,平时人家作家写文字的时候,天马行空,无中生有,而我写的就像这正码着的字,心有所想,日常积累的感受,完全是有迹可寻,字字能控制且能把握自己要写的,不用想象,自然流露的就是。

走多远的路,就说多远的话。就像我对智慧的认识一样。你这人只识字,能看懂我写的这样文字。可佛开悟得到的智慧,与此并不一样。无智亦无得。心经上这样讲的,就像我们认为的佛明明说法39年却讲自己并没说法一样。这种觉悟,由这种智慧生出的认识,自然不是我们所能明了的。

佛教是什么?这点是我现在要认识清楚的事。

我知道悉达多王子在菩提树下为一种使命坐下了,且坐的时间还很长。从书上知道,那种不吃不喝打坐很久的和尚有很多,平常人七天不吃不喝可能就永远不用吃喝了。释迦牟尼佛坐在菩提树下远不只七天,就这本身来讲,出现任何奇迹,佛明了任何事情,对我们从不修行的人来都应该是正常的。

悉达多王子是人,至少是个真诚的人。当我们还为吃饭发愁哪,悉达多作为一个必定能成为国王的王子。当你为权,你为利忙的时候,作为没觉悟之前的王子,全是他所拥有的。也就是说凡夫渴望的事,对悉达多而言不过正在领受而已。但悉达多放弃了,放弃了他作为王子所拥有的一切。

没觉悟之前的王子,看到人有生老病死,就想帮人也帮自己解决这种问题,这也许就是缘起。这多大的志向,说做就做,唐僧就是这样,不到西天取回真经,就不去做其它的事了。正是如此,悉达多了悟了一切,他解脱了,了却了心愿从容地从菩提树下站了起来。

释迦牟尼佛看到一个我们平常人看不到的世界,他了然了一切。

井底之蛙看到的与佛祖看到的究竟有多大的差别。这就是境界的事,作为没有证得的,谁也别去说,也别去猜。

佛找到了,获得了他所获得的,这是令众生脱离苦海的法门。这是众生需要的吗?这是基于悉达多才有的成就。人也许都太自以为是了。对没有明了的世界有多少人能直接领受,传法也太难了。但有人需要,这才是他必须要做的事,唯有如此,才是他存在的最大的价值。不然,我们真无法了解和尚这一个行当了。

于是佛祖大开方便之门,说法三十九年,遇到瞎子就说瞎话,遇到哑巴就打手语,管你什么器根,怎么能让你进入佛的境界就怎么说。条条大道通罗马,进了罗马城就成。知道目的地吗?我想佛最恼的是凡夫根本就不想去那个地方。

梨子是甜的。甜的自己也要吃后才领略到这份甜。佛的智慧与慈悲在于修路筑桥,不能代替凡夫行走。佛从山上下来,又把上山的路给修好,爱玩不玩,生老病死反正在你不觉悟之前一直就存在着。

我没有觉悟,我对佛法有了一点认识,我在医院照看我母亲那段时间,我看到医院走廊上呼嚎的病人,苦的意识很强烈,病不在我身上,我可以没有思想,只身感同受,那一刻,正如金刚经上说讲: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如是就是佛要让我们明了的。我们无法明了,佛又在我们无法达到的那一刻,继续不厌其烦地讲了一通。这时候,我明了佛证的智慧与我认为的智慧的不同,这时候,我明了佛固有的这种大的悲悯。

我可以通过知道的一点佛理,解决一点我遇事所产生的困惑,佛理在我当下的生活就像一剂药,吃一点就可化解我一点烦恼,不用先上山,上山也许是一种侈望,但如果你生气的时候,如果你对一些常识的问题思谋不透,他人的开导,他人不经意的一句话,就让你阴霾的天空,晴空万里。你能不说,他人是佛,是点化你的仙人。从实用的角度出发,你相信的就是一种很受用利器。

佛法的妙用不仅在于使用,不仅是解决眼前这点滴的迷障,是不是可以这么想,佛千辛万苦证悟到的,以至于他致力的是解决我们的终极的问题,就是让我们看到佛在山上看到的真实的风景。

从这一点上来讲,佛看重的不是他说的法,正如他说讲的,我们是过河,过了河,还用再背条船上岸?

这证悟佛所证悟的,这就是我们学佛的根本。

人生学佛感悟【3】

一、根源

细细想来,我对佛教有很深的机缘,在我最亲近的人中,有不少是虔诚学佛的。

岳母就是个非常虔诚的佛教徒,在家人反对下坚持修行数十年。我不知道她皈依了没有,但她持之以恒的精神让我敬佩,她的很多作为我难以企及。比如经常徒步几十里去化缘修庙,不论风雨每天坚持早起烧香供佛,每逢重大日子总会在寺庙里洒扫帮忙。去年冬季岳母去世的时候,面色红润,神态安详,宛若熟睡,令人赞叹。

二哥是个皈依了十余年的居士,研读了大量大部头的佛教经典,学了许多学佛体会和感想;经常请佛书四处送人,广结佛缘;积极开展各类义诊,从旦至暮,无暇休息;处世积极认真,从不抱怨懈怠。在二哥的带动下,年逾七十的父母也学会念佛。

大哥也是个佛弟子,跟随在前店子千佛洞里的师傅学习三个多月,那位师傅据说是佛学院学生,精通佛教义理和经典咒语,大哥能把大悲咒倒背如流,曾经一年多时间坚持吃素,一生不沾烟酒、不玩麻将。

对我来说,最大的幸运是我所生活的县城里有个罗汉洞,住着一位德高望重、道行高深的宽福法师。我时常爱到罗汉洞闲转,能亲耳聆听法师的教诲,是我累生累世修来的福分。

二、机缘

虽然我身边有这么的信佛居士,也经常和法师亲近,由于我业障深重和愚昧执着,一直没有发心学佛,甚至在心里对佛菩萨有排斥心理,有过不少毁佛谤佛的言论,造了不少口业,现在想来后悔不已。

忘记了去年什么时候,我到罗汉洞闲转,顺手拿了地藏经回家。本想仔细读读,就像读小说杂志一样,可是我读不进去,一个是晦涩难懂,一个是读经时总要瞌睡,一个有这样那样的事情打岔干扰,于是随手放在一边去了。今年正月,也许学佛的机缘成熟了,加了我很多年却一直没说多少话的听松,突然冒出来和我答话,介绍我加了李飞骏为好友。因为听松把李飞骏吹得神乎其神,便很想和李说几句话,向他提起了我读地藏经读不进去的情况,李说这是我孽障太重的缘故,要消除孽障才行。问怎么消除孽障,回答说,读地藏经最有效。就这样,我发心到年里读地藏经200遍,慢慢和佛菩萨走得近了。

还忘了一件事,大概是前年吧,我空间了转载了一位国学大师讲课视频,大师讲课时神采飞扬,对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随手拈来,倒背如流,具有难以抗拒的魅力,其中就听到背诵心经“空中无色,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一段。停大师的口才真好,滔滔不绝,一下子把我吸引住了,于是发心背诵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看心经讲解视频。背会后,心头涌起了很多奇奇怪怪的想法,就像找人倾诉,于是就经常来罗汉洞,找宽福法师,说自己的粗浅的理解和想法。很感谢宽福耐心听我说,听我谈感受,不嫌弃,不耐烦,不躲避,给我很大的鼓舞。当时法师给我将了很多关于佛菩萨的境界,可是我一直是很实心木头,不开窍,没有听进去多少。但就是那一段时间,为我后来学佛种下了根源。

三、学佛

说实话,我学佛从来都是顺其自然,听之任之,从没想达到什么成就,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想法。我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消除孽障,反正是累生累世做了很多坏事,造了很多孽,欠了很多帐,我学佛是来还账的,是来赎罪的,而不是成佛成菩萨的。在我的理解,造孽是欠账,是负数;功德是盈余,是正数。正数不敢想,负数争取消除干净。

随着学佛的深入,我逐渐理解到,消除孽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长年累月循序渐进的结果。因为在今生之前,不知经过了千万世千万劫,所造的罪孽可以说是汪洋无极,没有尽头的。要想完全消除干净,把欠的陈年旧账完全还完短期内是不可能的。千万生以来欠下的帐也许需要千万生去还。感恩佛菩萨的慈悲,为我们指明了正确道路,让我们认识了自己的过失,教给我们忏悔孽障、悔过向善的方法。不管以后还要走多远的路,毕竟我们已经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就是个良好的开始,说明我们开始由负数向正数在转变了。

再后来,我又逐渐体会到,消除孽障的过程,就是成菩萨成佛的过程。当把所有的孽障完全消除干净的时候,也就是成菩萨成佛的时候。其实孽障和佛菩萨是个此消彼长的过程。都说佛菩萨是个福德最圆满最究竟的人,也就是消除孽障最彻底最究竟的人。从最底层的地狱恶鬼、到人道阿修罗道天道,到阿罗汉菩萨佛,就是一个纯恶无善、半恶半善、无恶纯善的递进升迁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在学佛道路上每走一步,罪孽每消除一点点,就是向佛靠近一点点。因此所有学佛的居士,出家在家的师傅,只要皈依了,向善了,就是在一点点地进步。因此不要怕前路遥遥无期,不要怕困难重重,只要我们努力,坚持,不灰心,不退转,总有一天会到达彼岸,成就圆满佛果的。

关于学佛的方法,开始我主要是诵读地藏王菩萨本愿经,间杂着在上下班的路上小声念佛;有时候在礼拜天跟着法师居士们念佛绕佛,再后来就是每早上拜一炷香的佛,最近我加入了圆满菩提的群,每天早上5点40分起来,跟着群里的佛友念20多分钟的佛声,感觉很不错,受益很大。当然学佛的法门很多,有八万四千法门,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自己相适应的一种法门,但从前贤大德的经验来看,念佛是第一位的,诵经拜佛是第二位的。学佛不需要高深的知识,不要聪颖的理解力,但需要恭敬心,虔诚心,这是学佛的前提。只有对佛菩萨恭敬,你才能一心不二,才能专心深信。恭敬,坚持,善为,是三位一体,不可或缺的。善为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提醒自己要求自己,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布施忍辱发心等。

四、解悟

在我对佛菩萨境界的理解来看,所有的佛菩萨,所有的众生都是一体的,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人,不存在你我他,不存在过去现在和未来,更不存在佛菩萨和众生万物。所有这些区别都是业力作用的结果,都是幻觉。随着修行的深入,境界的提高,就会慢慢消除你我分别,逐渐归入到清澄一体的境界中,在这个境界中你意识不到有个我字,也意识不到周围环境,所有的意识不是有意的,而是自然流露的,是从真心里面流出来。一旦你想干什么,有意干什么,加入了自己的意愿,你就从境界中被剥离出来,堕入凡尘了。

佛是最高最彻底最究竟的境界,是最原本的真我,是所有一切生灵、一切菩萨众生的本源。净空法师说,佛是性德,菩萨是相德,其实除了佛是性相外,菩萨、天、人、地狱其他一切有情无情众生都应划归到相德的范畴中来,只不过菩萨的业力浅,离佛最近,地狱业力重,离佛最远。不管那一个阶层的,都是佛性德的外在表现,和佛是一体的,是佛不同侧面、不同层面的显相。比如说,一个男人对妻子来说是丈夫,对父母来说是儿子,对儿女来说是父亲,对单位来说是员工,对国家来说是公民。所有这些角色其实就是这个男人在不同状况下的体现,是相德,而这个人是性德。性德亘古不变,相德随境而变、随业力而变。这样来说,我们学佛就更有信心和动力了。

其实,就佛来说,有无量无数的佛。阿弥陀经里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有十万亿佛土就有十万亿尊佛。在我理解,这么多无量的佛其实就是一尊,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无二,和其他诸佛无二。佛本一尊,佛号各别,佛是性德,佛号是相德。不同佛号表现的是佛的不同相德,原本上没有区别的。因此我们拜佛,拜一尊佛等于拜万亿尊佛,诵一声佛号,等于诵万亿尊佛的佛号,要在学佛拜佛上没有区别才是。只所以各个寺庙里供奉不同的佛像,是因为我们凡夫区别心太重,用不同的佛来代表凡夫心中不同的欲求。佛氏门中,有求必应,随机随缘而已。

下载某居士学佛的个人体会(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某居士学佛的个人体会(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佛有感(大全)

    学佛有感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中该有的的入世经历都如浮云般一闪而过。也许是之前万千劫阿赖耶识有那道种,感觉入世种种是在是如梦幻泡影,佛经中某些字句也能有些契入。只是烦......

    学佛心得1600字

    学佛心得“人生难得,佛法难闻”,学佛可以让我们在生活中拥有智慧。佛是智慧,是觉悟,佛是印度梵文音译过来的,是对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简称,佛教传入我国,在翻译经典时新造的一个字......

    学佛心得——百善孝为先

    百善孝为先水有源,木有本。父母者,人子之本源也。 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 人之行,莫大于孝。 一、什么是孝道? 我们老祖宗智慧,会意字“孝”上面老子头,下边子字底,让我们一看就明白......

    学佛修行六要素

    学佛修行六要素 学佛修行六要素:你必须知道的六个要素(2011-06-01 07:41:28)转载标签: 杂谈 分类: 六度-忍辱 作者:诸葛长青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智慧,是学佛路上的六个......

    我的学佛心路历程

    我的学佛心路历程 叶 曼 〖入卢山不识卢山真面目〗 我学佛是因为好奇心的驱使。小时候虽然父母都是很虔诚的佛教徒,但是我却对佛教非常反感。父亲研究唯识,他常常带我去听韩......

    学佛心得(本站推荐)

    坚定学佛信心,沿着佛陀的脚步走下去 ——学佛心得体会 佛学初级班的学习即将结束,在短短的两个多月的学习时间里,使我对佛教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感受颇深,体会很多,下面我就谈谈......

    学佛浅谈 结缘必读

    我们大多生在新社会,从小在学校里受教育。上学起,老师就教导我们相信科学,不信迷信,不信鬼神,没有科学道理的事情我们不能信,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用我们勤劳的双手创造我们美好......

    企业领导如何学佛

    企业领导如何学佛 护眼色:绿 橙 棕 黑 字体:粗体 大 中 小 作者:济群法师 发布时间:2013-6-14 1:17:18 繁體版问:现在有一些企业领导对佛教很感兴趣,但因为身份、地位等种种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