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适应能力的训练活动(精选)
适应能力的训练活动
活动1 参观我们的学校
活动目的:使大学新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并会利用学校提供的一切条件,尽快 消除新生的陌生感。
活动形式:参观、讨论等。
(1)参观。
班主任或辅导员将全班学生集合起来,先向他们介绍学校的基本概况,包括:何时建
校;学校机构、设施、师资力量、师生人数等基本概况;学校取得的成就,如考研比例、获奖
奖项、有成就的毕业生情况等;学校近期发展与远期规划等。
学生站成两个纵队,在班主任或辅导员带领下参现学校的主要设施,带队教师要做必 要的解说。
(2)讨论。
学生回到教室或宿舍后,以小组或宿舍为单位,讨论对学校的总体感受。
要求每个学生写一篇观后感,并思考怎样适应大学生活。
说明:本次活动最好在开学第一周内进行。
活动2 走到一起来
活动目的:要较短的时间内结识较多的人
活动形式:游戏
活动设计:
(1)制作小卡片。
卡号分两种:一种上写上一些古今中外的有名作家的名字;另一种写上各自的代表作 品(作品可以重复出现在不同的卡片上)。
把这些卡片分发给参加聚会的同学。
(2)找朋友。
主持人让持人名的人站在前边,并命其为组长,然后让各自介绍自己,并宣布自己所 持卡片上的人名。
主持人开始宣读这些人名的主要代表作品(顺序打乱)。
宣布持“作品卡”的同学上台寻找自己的组长,比一比哪个小组最先组建成功。
(3)漫谈。
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各小组同学互相认识,并做一些交流。
小组长上台介绍本组成员。
活动3 我心目中的大学生
活动目的:通过自己心目中大学生的讨论,有助于大一新生明确自己的角色变化,树 立远大的志向,充实、愉快地度过大学生活。
活动形式:演讲比赛
活动设计:
(1)放松。
在室内,也可以到室外去做一些放松体操,或热身活动,总之,使每个学生达到一种身 体放松。比如:指导教师请全班同学起立,站成两个纵队,请一名同学登台带着全体同学 做体操。
(2)自我简介。
每位同学简要介绍自己。
(3)演讲。
先让每位成员闭目想像自己如何度过这四年大学生活,实现什么目标(如考上了研究 生,人党或荣获了一等奖学金等);
告诉每位成员可以将想象的内容打成腹稿,并试图用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
指导者开始用积极的语言鼓励学生登台演讲。
每位成员登台演讲。
说明:注意不要给成员太多的心理压力,这样成员可以轻松地去谈自己心目中大学生的标准,以及自己以后的打算;鼓励成员应有重在参与的思想,争取每次锻练个人的机会,使学生明白,谁都不是天生的演说家。
活动4 生活的滋味
活动目的;通过练习,了解人际环境与人的心理健康关系密切,有助于学生学会适应 人际环境。
活动形式:心理剧等。
活动过程:
(1)问卷测试。
让学生填写。
例题:如果一个人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学会遣责。
如果一个人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学会感激。
如果一个人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学会。
如果一个人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学会。
如果一个人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学会。
如果一个人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学会。
如果一个人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学会。
如果一个人生活在支持之中,他学会。
如果一个人生活在压制之中,他学会。
如果一个人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学会。
如果一个人生活在嫉妒之中,他学会。
如果一个人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学会。
如果一个人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学会。
如果一个人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学会。
如果一个人生活在诚实之中,他学会。
如果一个人生活在友爱和真诚之中,他学会。
(1)分组。
请全班同学根据个人对这道题目有最深的感受结合成小组(每组可由人组成)。每个小组各派出一名代表阐述自己的观点。若有意见不同者可进行补充说明,要求 每道题都有被选中的可能。
(2)表演。
阐明观点后,每小组可根据自己小组的意见编排适当的剧情,以小品的形式表现出 来。举例如下:
小品主题:“如果一个人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学会了进取”。
第一幕:一群人在学校报栏前围观,原来他们正在看关于评选校园明星的通知。这群 善良的大学生们马上想起了一个人,他们的班长张伟同学。
第二幕:张伟同学正在花园里读英语,同学们围过来,七嘴八舌地告诉他,学校要评选 校园明星了,你去竞选吧!张伟谦虚地说自己不行,同学们给予积极的鼓励,直到他说: “好!谢谢,让我试试吧!”
第三幕:校园明星揭晓了,同学们又围在了学校报栏前,他们看到了张伟的名字,兴奋 地跳了起来。
第四幕:他们欢笑着在校园的一角找到了正在读书的张伟,告诉他了这个消息,张伟 激动地说:谢谢同学们,是你们的鼓励给了我进取的力量。..(结束)
(3)点评。
教师进行评估与总结,使同学们认识到人际环境对自身的影响。从而采取主动的方 式为自己营造愉悦合谐的人际环境。
说明:本次活动可用二课时进行。填表与分组可用一课时;阐述观点与表演举例可用 一课时,若阐述现点时有意见不同的情况,可适时组成辩论小组进行辩论。
第二篇:在学校内各种活动中智障学生适应能力的训练
在学校内各种活动中智障学生适应能力的训练
摘 要:社会上存在很多特殊群体,包括肢体残疾、盲聋哑、智障等人群,通常人们接触肢体残疾、聋哑人群要多于智障人群,所以对智障人群的了解比较少,智障人群就是由于先天的因素导致他们的智力比常人低,缺乏生活能力,不能很好地融入并适应社会。所谓的特殊学校也就是为了培养智障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以教会他们生存能力为目标,使他们能在社会上独立生活的学校。在人口没有达到一定数量的地区,一般在普通学校附设特殊教育班级。
关键词:学校;智障学生;训练目标;教学理念
社会上存在一种特殊的教育机构即特殊学校,专门为特殊学生而设置,包括盲聋哑学生、智障学生等,这些孩子由于某些因素导致与常人不同,缺乏生活学习能力,尤其是智障学生,由于他们的智力水平低下,不会和他人沟通,很难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更难适应社会生活。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如何在学校内的各种活动中训练智障儿童的适应能力,以便达到他们能在社会中独立生活的目标。
一、在活动中要有明确的教学训练目标
对于特殊学校(特教班)来说,教育工作者面对的教育对象与普通学校不同,教学目标与教学方式也要对症下药。教师面对的智障学生大多缺乏生活能力,与旁人的交流能力,读书写字能力,肢体活动能力等等,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关注智障学生的需求,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与知识接受能力进行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师可以与智障学生进行简单的交流,通过学生的表达方法了解学生想要学到的生活技能,比如,有的学生想要学会自己整理衣物、房间,有的学生想要与家人正常交流等等,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制订教学计划,每个礼拜教会学生一种简单的生活技能,在教学时要有足够的耐心,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以及情感状况,切忌过度重视教学,应当以学生自身为主体进行教育。
二、示范教学法可以有效训练学生的适应能力
智障学生的智力水平与常人不同,学习能力较弱,所以教师按照普通学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育是万万不可以的,这里我们可以采用示范教学法,由于智障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对于教师的言行,学生都会产生模仿的心理,因此教师的模仿教学能够有效地教会学生生活技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比如在进行简单的刷牙技能讲解时,教师首先要向学生解释牙刷、牙缸、牙膏的不同与用法,方便学生使用,然后,教师亲身示范刷牙的过程,挤牙膏,刷牙步骤等等,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下,对刷牙有了直观的了解。虽然是小学生,但是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对于直观的技能示范进行多次模仿,总会掌握这种技能,增加了适应社会的筹码。此外,教师在教学时,要进行多次示范,生活中也要多多关注学生,在学生进行刷牙时细心观察,以便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技能,只有学生学会了生存的本领,才能适应社会。
三、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适应能力的训练
教会智障学生基本的生存技能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这种新型教学设备,通过播放视频、动画、声音,使智障学生产生直观形象的认识。利用多媒体放映动画视频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兴趣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效率才有保证,比如教师在讲解与人交流的技能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放映简单的动画,配上人声,一些早上好,你吃饭了吗?等常用问候语,或者是握手等常用交流方式,都可以在多媒体视频上直观地呈现出来,学生在视频的带动下增强了学习兴趣,产生了学习的主动性,学生遇到相似情况时更加容易联想到视频上所呈现的情境,增强了适应能力。
四、利用分组游戏方式培养适应能力
智障学生的学习能力及交流能力都较弱,教师可以采用分组游戏的方式进行适应能力的培养,就是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游戏小组,每组3~4个人,每一组合作完成一个关于生活的小游戏,比如教师安排学生学习整理衣服的内容,教师在进行整理方法讲解后,为学生布置内容,小组成员合作整理自己的衣物,按照老师的步骤整理,教师可以为每个组制定整理衣物的数目,进行比赛,评比出整理最快的小组,进行奖励,评为榜样,起到模范作用。教师在小组整理时要多多参与其中,耐心地帮助学生,解决学生在整理中遇到的问题,有的学生接受能力弱,教师要反复教导,保证每一位学生掌握技能。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了互帮互助,培养了合作意识,有效地掌握了生活技能,在小组游戏的形式下,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竞赛制度又激发了学生的竞争心理,为以后的教学打下基础,最主要的是学生学会了生存技能,才能适应社会,又在无形中与旁人进行了交流。
五、采用“对症下药”的教学理念,加强个别化教育训练
由于每一位学生的性格、心理都存在差异,学生的认知水平也不相同,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以学生自身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与性格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智障学生本身的学习能力较弱,甚至有的学生比一般的学生更弱,这就为教师的教学增加了难度。教师要与学生家长多沟通,要多观察学生的行为举止,要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对于接受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多锻炼其自身的学习能力,为学生提供独立完成某件事情的空间,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要耐心教导,反复示范,多加帮助指导,保证能力较弱的学生与其他智障学生一样掌握生存技能,可以适应社会。
总之,对于智障学生的教育要采取不同于普通学生的教学方式,以生存技能的教育为主,只有掌握了良好的生活技能,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学生的适应能力自然而然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黄健发.培智学校实现生活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方法[J].绥化学院学报,2011(1).[2]赵爱伟.激发智障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5(23).编辑 李建军
第三篇:社会适应能力量表
社会适应能力量表
社会适应能力,指的是一个人在心理上适应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高低,从某种意义上说,表明一个人的成熟程度。
(一)题目
下面的问题能帮助你进行社会适应能力的自我判别(把答案填在括号内)。A是B无法肯定C不
1.我最怕转学或转班级,每到一个新环境,我总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适应。()
2.每到一个新的地方,我很容易同别人接近。()
3.在陌生人面前,我常无话可说,以至感到尴尬。()
4.我最喜欢学习新知识或新学科,它给我一种新鲜感,能调动我的积极性。
()
5.每到一个新地方,我第一天总是睡不好,就是在家里,只要换一张床,有时也会失眠。()
6.不管生活条件有多大变化,我也能很快习惯。()
7.越是人多的地方,我越感到紧张。()
8.在正式比赛或考试时,我的成绩多半不会比平时练习差。()
9.我最怕在班上发言,全班同学都看着我,心都快跳出来了。()
10.即使有的同学对我有看法,我仍能同他(她)交往。()
11.老师在场的时候,我做事情总有些不自在。()
12.和同学、家人相处,我很少固执己见,乐于采纳别人的看法。()
13.同别人争论时,我常常感到语塞,事后才想起该怎样反驳对方,可惜已经太迟了。()
14.我对生活条件要求不高,即使生活条件很艰苦,我也能过得很愉快。
()
15.有时自己明明把课文背得滚瓜烂熟,可在课堂上背的时候,还是会出差错。()
16.在决定胜负成败的关键时刻,我虽然很紧张,但总能很快使自己镇定下来。()
17.我不喜欢的东西,不管怎么学也学不会。()
18.在嘈杂混乱的环境里,我仍然能集中精力学习,并且效率较高。()
19.我不喜欢陌生人来家里做客,每逢这种情况,我就有意回避。()
20.我很喜欢参加社交活动,我感到这是交朋友的好机会。()
评分方法【评分办法]
1.凡是单数号题,(1,3,5,7……)是:一2分,无法肯定:0分,不是:2分。
2.凡是双数号题,(2,4,6,8……)是:2分,无法肯定:0分,不是:一2分。
将各题的得分相加,即得总分。
35~40分:社会适应能力很强,能很快地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与人交往轻松、大方,给人的印象极好,无论进入什么样的环境,都能应付自如,左右逢源。
29~34分:社会适应能力良好。
17~28分:社会适应能力一般,当进入一个新环境,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基本上能适应。
6~16分:社会适应能力较差,依赖于较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一旦遇到困难则易怨天尤人,甚至消沉。
5分以下: 社会适应能力很差,在各种新环境中,即使经过一段相当长时间的努力,也不一定能够适应,常常困惑到与周围事物格格不入而十分苦恼。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总是显得拘谨,羞怯,手足无措。
如果你在这个测查中得分较高,说明你社会适应能力较强。但是,如果你得分较低,也不必忧心忡忡、因为一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而不断增强的。只要你充满信心,刻苦学习,虚心求教,加强锻炼,你一定会成为适应社会的成功者。
第四篇: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提高弱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之我见(浙江萧山市益农镇小学许宝良 金福利)社会适应能力是个体有效地满足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需要的能力。提高和发展社会适应性,是培智班学生将来直面社会、适应社会、学会生存的需要,也是对培智班学生进行教育的最终目标之一。因此,我们应从各个方面让培智班学生在校接受良好的教育和训练,提高其社会适应性,促使弱智儿童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在实践中,我们总结了八点做法:
1.以起点为切入点,增强针对性
“只要提供适当的先时与现时的条件,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学会一个人在世上所能学的东西。”(布鲁姆语)我们可以发现,提高培智班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关键是能否提供“适当的先时与现时条件”。因此,我们从每位培智班学生社会适应性发展的预备状态(起点)出发,来确定提供什么适当的条件。
在实践中,我们从培智班学生的智残程度、年龄特征和发展状态等方面出发,来制定适合每个学生社会适应性发展的个别化培养目标,再根据每个学生的个别化社会适应性培养目标来确定活动的类型和内容,实施同活动、异目标,异标同达的策略。如在设计职业适应活动时,根据学生起点的不同,我们以除草活动为载体,分别培养学生达到的劳动意识、劳动习惯、会用工具、掌握除草技术等目标。
2.以爱心为突破点,诱发主动性
培智班学生由于长期遭受冷眼和失败的体验,很容易产生自卑情绪认为自己是无能的,是不能获得老师、同学的喜欢的。但是,他们内心深处对爱的渴求却比其他人更强烈。因此,我们要用心理沟通的方式把自己的爱洒向学生,诱发学生的主动性。
(1)重视心理投入,改善师生关系。我们对学生开诚布公地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以唤起师生情感上的共鸣;与学生交朋友,以诚相待,唤起心理相容,从而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以帮助学生消除自卑的阴影。
(2)加强心理激励,增强内驱力。用张海迪、李义强、李义峰等人的先进事迹和身边的榜样,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充分地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学生;通过有层次、分阶段地满足学生的需求等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以参与为生长点,强化主体性
参与是发展的生长点,因此我们引导学生参与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现以美化家园、净化市场为例,予以说明。(1)参与活动形成。引导学生经常关注附近农贸市场的垃圾等卫生状况,并及时向老师汇报,然后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组织全班同学到市场去搞卫生。(2)参与活动准备。在净化市场活动中需要簸箕、扫把等劳动工具,我们组织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于是,有的从班级里拿来,有的同学向兄弟、姐妹班借,有的从家里带来„„
(3)参与活动经过。在活动时教师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努力使每位学生都能较顺利地做好分配给自己的工作。
(4)参与活动评价。活动结束前,老师组织引导学生及时对活动进行多元化评价。(5)参与活动延伸。在该活动之后,老师还要引导学生把学校、把家当作市场,及时打扫经常美化、净化。
4.以活动为落脚点,强调实践性
技能是在练习中逐渐习得的。由于弱智儿童思维长期停留在直观形象阶段,抽象概括水平低,他们通常是在日常活动中,在直接观察事物的条件下进行简单的思维活动,思维主要依赖于事物具体形象或表象。因此,发展弱智学生社会适应性技能的有效练习形式,则更应指向直观的、物化的、可操作的、生活化的功能性生态活动。为此,我们开设了各种各样的活动来提高学生们的社会适应性技能,如通过开展自控式的管理活动和多元化(自评、互评、教师评)的评价活动,提高其自我管理的技能;通过“班内沟通──年级交往──全校交流──社区参与”这一同心圆式的交往活动,提高孩子们交往沟通技能和社会交际技能;通过“四季特色体育锻炼活动”等来提高孩子们跑、跳、投、掷等能力,为社会适应性技能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我能行”系列活动和主题月活动来提高孩子们的实用语算技能;通过参与教室布置、活动室建设和学农基地建设等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集体荣誉感等高级的道德情操;开展公益劳动、为民服务、你丢我拣和洁美家园活动,提高其适应社会的技能;通过折、编、剪、塑等手工活动和唱、画、弹、吹等娱乐活动,来提高积极休闲技能;通过掘地、播种、除草、施肥、收割等活动来提高农业劳动技术。总之,以活动为载体,使社会适应性在活动中形成、在活动中开展、在活动中完善。
5.以整合为提升点,着眼全面性
个性社会适应性的提高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程,它不可能仅凭一次或几次活动就能达到目标,它更需要各类活动间的协作与兼顾,因此在设计活动时,教师要从全员、全面、全程的视角出发,整合各类活动的优势,兼顾个体活动与群体活动、协同活动与竞赛活动、校内活动与校外活动、缺陷矫治活动与一般活动等,使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在整合和兼顾中得到提升。如个体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避免依赖心理的滋长等功能,因而要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个体活动。如剪指甲、洗袜子等。同时,群体活动有利于培养合作与交往能力,能促进这群特殊学生的“社会化”进程,为其今后适应社会奠定基础。因而,也要引导学生多多开展角色活动与群体活动。
6.以协调为聚焦点,确保可行性
用系统论的观点来分析,培智班既要受到来自系统内部诸因素的制约,又要受到系统外部各因素的冲击,因而如何协调各因素之间的矛盾,便成为社会适应性发展的聚焦点。(1)在任课教师方面,班主任经常与他们交流、谈心,把开展社会适应性活动的设想、计划、措施等及时地与他们沟通,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经常召开短会,与他们一起研究培智班学生在社会适应性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发挥教师群体的智慧和力量,为科学决策服务。
(2)在家长方面,我们又通过举办科学育儿讲座、召开家长会、定期家访、加强书信联系、开展问卷调查等形式,协调好与家长的关系,努力使他们懂得:“怜──疼──溺”是害不是爱,放纵迁就只会养成孩子的不良习惯;期望过高、过分苛刻易使孩子失去信心;冷落、放弃会使幼小的心灵受到严重的伤害。
(3)对于社区层面,我们利用镇特教领导小组和镇少工委的组织优势,通过黑板报、宣传窗、广播站、电视台等途径,组织学习《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提高人们法制意识,为培智班学生走向社会、开展实践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协调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关系。
7.以社区为支撑点,重视地方性
每个学生是在社区中学习、生活、成长的。成功的学校教育一般都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情认识的基础上。因此,“一切从社区实际出发”是我们提高培智班学生社会适应性的支撑点。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因而我校培智班的全体学生所面临的社区是农村。他们都是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将来发展也在农村的土生土长的农家子弟,他们对农村的风土人情是了如指掌的,对农村是具有深厚感情的。因而,我们在活动时组织引导学生参与富有农村特色的社会适应性教育活动。通过建立学农基地、责任田,开展学农系列活动,如学种豌豆、蚕豆、小麦、水稻„„为其将来走上社会后能自食其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8.以“附设班”为联结点,贯穿示范性
认知起源于动作,动作又起源于模仿和观察。因此,要为学生提供合适的“适应社会角色期待的榜样”或正常的交往同伴。所以,应该充分发挥我校培智班的“附设”(普通学校中的附设班)优势,融合普教与特教。我们组织积极主动地与正常儿童沟通与交往;经常组织引导培智班与其他班级建立起“姐妹班”“兄弟班”等团体协作关系,定期与他们一起开展联欢活动、帮教帮学活动;经常组织培智班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与正常孩子们一起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引导他们参与校园的环境保洁工作,一起参与你丢我捡活动;除此之外,还经常组织培智班学生到正常班里参加活动,与正常学生建立起“一帮一,一对一”的伙伴关系;等等。总之,要以“附设班”为联结点,开展各类活动,架起正常儿童与培智班儿童交往的桥梁,以正常儿童的示范引路,来促进培智班儿童社会适应性发展。
第五篇: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敬爱的党组织:
今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向党组织递交我的入党申请书,我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我愿意加入党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我将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奉献一切,永不叛党。
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一直的梦想,在小时候,课本上革命先烈的英勇行为,便使我感受到了党的神圣和伟大。我常常梦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站在党旗下,向党宣誓,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本人加入党的愿望由来已久。这种愿望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发自内心深处的一种执着与崇高的信念,这种信念给了我克服一切障碍、追随中国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的勇气、信心和力量。
少年时代,在父母的言行和老师的指导下,幼小的心灵萌发了对中国共产党的敬仰和向往;中学时代,开始接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我学习的过程中,我看到的许多党员,他们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勤勤恳恳工作,不叫苦,不叫累。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党的优秀传统和作用,进一步激发我加入党组织的决心和信心。
于是从进入大学的那一刻起我就决定我一定要加入到共产党这个优秀的队伍中,在过去的学习中我深刻而正确的理解了党的纲领。在思想上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我坚持“未进党的门,先做党的人”,在平时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以党员的标准时时刻刻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认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科学文化知识、团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与行为水品。
对于大学里工作这一方面,我一直也是尽心尽力。大一刚进学校时我就加入了学生会的素质拓展部,并在部长的带领下积极为系里面举行的各项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为其他部门提供了不少的便利。然后由于工作勤恳努力,态度认真负责,工作成效显著而竞选成为文艺部副部长,在多次活动中积极组织干事做好各项活动事宜。在学生会的工作中,我亦一直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积极进取,努力拼搏,用高标准来要求自己,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充分体现了自己的价值。同时本着为同学们服务的精神,无私奉献,力求做好每一件事,办好每一项活动,为同学们的利益尽心尽力,先奉献,后享乐,体现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每次看到同学脸上漾起开心的微笑,得到同学们真心的认可与赞扬,这些都是我追求的人生价值。看着这些一点一滴,我虽然身上略有疲惫,却是满心欢喜。
在生活上,我主动认识更多别的专业的同学,与各种不同的人去打交道可以让自己在看待问题的视野方面有着大的提高,因为每一个不同的人都有着自己不同的想法,多听取一些不同的想法,自己自然慢慢地开始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也会有着比较大的长进。而且多跟他人交流也可以锻炼自己的为人处事的能力,同时也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
没有追求与理想,人便会碌碌无为,没有信念,就缺少了人生航线上的航标,人便会迷失方向,甚至迷失自我,难以到达理想的彼岸,更不会发出自我的光和热。激发出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要成为21世纪的优秀年轻人,便要向中国共产党——这个光荣而伟大的组织去靠拢。我清醒的认识到:只有在党组织的激励和指导下,我才会有新的进步,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能充分的去发挥自己的潜能,为国家,为民族,为集体做出更多的贡献。
我作为一名21世纪的大学生,在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以后,非常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样才能更好的为社会、为人民作出应有的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的主人公说过: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只有更好的实现了人生价值,到晚年回首时,才不会感到自己的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克服的固有矛盾,指社会主义社会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社会、最后必然发展为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我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我之所以提交入党申请书,争取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在校大学生和共青团员,我明白只有将自己的爱国热情化作行动,将自己的理想和祖国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完全地贡献给祖国,坚决拥护共产党领导,紧跟共产党并使自己成为其中的一员,坚决贯彻执行 “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 的基本路线,才能够真正实现自己的抱负,才能真正富国强兵,提高综合国力,才能真正谈得上民族和国家的独立。
从今开始,我会以党员的标准,从思想和行动上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克服自己的弱点和缺点,不断的提高自己,继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理论联系实际,关心国内外大事,关注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和政策,并且分清是非,正确认识各种社会现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抱着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不断完善自我。向身边优秀的同志、优秀的党员看齐,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从小事做起,从点滴中努力。除了严格要求自己、为他人服务以外,还要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他人,带动大家来关心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同时,接受党员和群众的监督,先从思想上入党,进而从组织上入党。
请党组织在实践中考验我!
申请人:朱佳敏
2010年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