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洛克的《政府论》有感(共5篇)

时间:2019-05-15 15:30: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洛克的《政府论》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洛克的《政府论》有感》。

第一篇:读洛克的《政府论》有感

读洛克《政府论》通俗版有感

近日在朋友陪同下前往中关村图书大厦找几本书,无意之中看到了刘晓根编译的《政府论》,很是合心意。早已耳闻这本经典名作,读研时也曾翻阅过,只因为当时的翻译版本篇幅太长且艰涩难懂,终究只翻过几页随即束之高阁。难得有这么一群译者知晓诸如我这类人对此类书目的想而不敢的心态,以如此通俗化的形式,让我们能通读经典,而不至于让经典成为摆设。感谢作者的通俗化编辑,让我一气呵成地在大半个下午的时间将其读完,甚是爽快。为了不让其读后感觉成为过往云烟,随即写下这篇读书心得。

洛克被西方世界誉为“第一位自由主义思想家”,是系统阐述宪政民主思想第一人。“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理论家和伟大的著作”,随着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宣告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洛克的《政府论》应运而生,成为奠定资产阶级统治的理论基础。

《政府论》分上下两篇,上部分是“破”,即驳斥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君权神授说和王位世袭论,这种理论以菲尔麦的《先祖论》为主要代表。洛克在上篇中,同样借用《圣经》,对菲尔麦依据的《圣经》依据,逐一攻破。

菲尔麦的基本观点主要是:人类并非是生而自由的,因此绝不能有选择他们统治者或政府形式的自由;君主享有的权力是绝对的,而且是神授的,奴隶们决不能享有立约或同意的权利;一开始亚当就是一个专制君主,其后一切的君主也都是这样。其政治理论体系的中心思想是:一切政府都是绝对的君主制,因为没有人是生而平等的。在洛克看来,支持菲尔麦这些观点的论据都是荒谬和自相矛盾的,他甚至没想到“菲尔麦作为一个英国绅士,居然会为奴隶制进行辩护”。通过引用《圣经》,洛克推翻了菲尔麦的理论基础,并证明:

第一,亚当并不如菲尔麦所主张的那样,是基于父亲身份的自然权利或上帝明确赐予,享有对子女的支配权及对整个世界的统治权。菲尔麦在不能以充分确凿地证明父权是“无限制的,也是不可能限制的”的情况下,任然坚持父亲或一个君主对于儿女或臣民的生命、财产享有绝对的、专断的和不受限制的权力。洛克认为,菲尔麦不是出于理性和论证,而是因为有直接的厉害关系,所以才如此地拥护君主制。

第二,即使亚当享有这种绝对的权力,他的继承人也无权世袭这种权力。菲尔麦在《先祖论》中提出两种君主权力转移的方法,“授予”与“世袭”,但实际上文中还能以找到一种转移方法“篡夺”。洛克从统治的基础“财产权”和“父权”不能赋予他的继承人任何统治权和支配权论证,建立在这两种资格之上的统治权是不能被继承的,更何况谁是亚当的嫡传继承人的问题根本无法解决。

因此,洛克认为,世界上的统治者不可能从亚当的个人统治权和父权得出其获得绝对统治权力的理论基础。

《政府论》下篇是“立”,系统地阐述了公民政府的真正起源、范围和目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自然状态。人类社会最初是处于一种纯粹的自然状态。自然状态是一种完全的自由、平等的状态。自然法在自然状态中起支配作用。理性,也是自然法,教导全人类:人类既然是平等和独立的,任何人就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和财产。在自然状态中,自然法的执行权属于每一个人,即人人都有权惩罚违反自然法的人。但是这种惩罚权不是无限的,它以制止违反自然法为限度。

二、政治社会的起源。在自然状态中,“每个人单靠自己的力量无法提供足够的物质,以满足人类与生俱来的欲望,以维持人的尊严。为弥补人类在单独生活时必然产生的缺点和缺陷,人们自然地走到一起,共同生活,这就是人民最初联合起来形成正式社会的原因。”自然状态的缺陷主要有三种:第一,在自然状态中,缺少一种制定的、稳定的、人所共知的法律,作为人们共同的是非标准和裁判他们之间一切纠纷的共同尺度;第二,在自然状态中,缺少一个有权依照既定法律来裁判一切纠纷的知名的和公正的裁判者;第三,在自然状态中,往往缺少权力来支持正确的判决,使他得到应有的执行。因此,人们愿意放弃其自然赋予的自由并通过社会契约同其他人联合组成共同体,结合成一个国家。将这种惩罚权力交由中间被指定的人专门行使。但是这种惩罚权力并非可随意使用,而是要按照他们授权代表一致同意的规则行使。这就是立法和行政权力的起源。

三、国家的目的是保护人们的财产。“人们联合成为国家,置身于政府之下的重大和主要目的,就是保护他们的财产”。一个人只要使任何东西脱离其自然存在的状态,这个东西就掺进了他的劳动,即掺进了他自己的东西,因而这个东西就成了他的财产,他就对这一自然之物享有排他的所有权。财产权的限度,由自然根据人类的劳动和消耗能力作了恰当的规定。只是随着货币的出现,事物的真实价值就被人们的超过需要的占有欲改变了,但是只要他不曾侵犯他人的权利,他的财产范围就不算超过正当需要。而政府则以法律规定财产权。正是为了让政府保护他们的财产,人们才甘愿他们在自然状态中所享有的平等、自由和执行权,把他们嫁给政治社会,由立法机关按政治社会的利益所要求的程度加以处理。这一切,都只是出于为了更好地保护自身及自由和财产的动机。

四、法治与分权。政治社会或由他们组成的立法机关的权力,不是全能和无限制的,它不能超越公众福利需要的范围。国家应当依照既定的、稳定的、人所共知的法律,而不是依照临时的命令来实行统治。政治社会的同意是法律具有其成为法律所绝对必需的条件。凡由最高权力制定的法律都是圣神不可侵犯的,任何人都要服从它并受它约束。国家权力有三种:立法权、执法权、对外权。立法权是国家的最高权力,任何人的命令,只要没有公众选举和委派的立法机关的批准,不具备法律效力和强制性。但它对于人民的生命和财产不是、也不可能是绝对地专断的。未经本人同意,不能取走任何人的财产的任何部分。如果一人同时享有立法和执法权,他就会有很大诱惑利用手中的权力侵犯他人的个人权益。因此,立法权和执行权应该是分立的。

五、人民主权与解体。当委托人辜负委托时,委托人就有权收回委托。政府的目的是为人民谋福利。人民不会轻易想摆脱他们旧的组织形式,相反,他们有不愿放弃旧制度的倾向。但是如果统治者滥用权力,并且这种对人民的财产破坏带有普遍性的时候,人民就会被迫揭竿而起,推翻他们的统治。

洛克的《政府论》成为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进行辩护的理论基础,对英国的政治、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洛克在《政府论》中提出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私有财产圣神不可侵犯、法治、分权、人民主权等理念在西方世界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政府论》至今被学者们视为可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相媲美的政治学经典

第二篇:洛克政府论读后感

洛克政府论读后感

读完了这本书让我最大的感触是第一次如此透彻的看清楚了政府的职能——政府的目的是为了人民谋福利。祖祖辈辈的我们放弃了很多的权利,放弃了很多自由,放弃了我们最早的自然状态。本来的我们都是我们自己的上帝,我们可以把打猎打到的藏羚羊认为就是自己的而不用担心会不会触犯《野生动物保护法》,甚至可以把一片因为是我第一个发现的海滩认为是自己的。我们可以决定自己的一切,而不会受制于任何人。当我们的财产受到侵害的时候,我们甚至可以自己去惩处那些我们认为罪有应得的人。可人类毕竟是个群居动物,个人保护自己以及财产的力量太有限了,我们渐渐的发现大家在一起的时候力量似乎更大些。我们联合成为国家,置身于政府之下,要求他保护我们的财产。正是这种情形,我们甘愿放弃各自独立的各种自由,比如惩罚权,交由我们中间被制定的人来专门行使。所以写到这里,很明显的可以看到,我们放弃了种种的权利交给政治社会,由立法机关按照政治社会的利益所要求的程度加以处理。这一切,都是出于各人为了更好地保护自身及自己的自由和财产的动机。所以任何一个理性的人,绝对不希望获得比现在差的生活状态。

第三篇:洛克《政府论》读后感

洛克《政府论》

洛克的《政府论》较《论自由》好懂,几乎没有什么晦涩的语言让我抓脑壳。

全篇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神、上帝的名义做例来“说教”,才更被西方的人们所接受和信服。比如说论财产中,洛克说世界一切事物都是上帝给予人类的,是人类共有的,若人类加入自己的劳动,将事物脱离自然状态,那便是属于自己的私有财产。

洛克在下篇中总结上篇的结论,他反驳罗伯特菲尔麦爵士所主张的君权神授学说。在下篇中也在不断印证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权力是以公民的立场上而存在的,特别是政治权力。主要是为了公众的福利。

国家基于契约。自然状态中常以自然法作为标杆,那自然法到底是什么,是人类始来形成的一些规则、法规?这是个在后文中都经常提到摸棱两可的概念。对于自然状态下的惩罚,是“冷静的理性和良心的指示”能解决了的,我和洛克一样担心政府也是人,裁判者也是人,执行自然的权力是否能做到公平公正。因此要求公民们相互订立合约——国家契约论——来发挥这一作用。虽说人处于自然状态下是好的,但是论财产中也说到,在社会中缺乏公正裁判者的存在。权利的存在也无可避免,这样政府便应运而生了。洛克认为政府是为了替公民运用自然法的执行权,以避免人性交往、利益等发生的冲突。相应的,公民既然订立了契约,共同建立政府,就要放弃一部分的权力和自由。任何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得徇私。

讲自然状态和战争状态时,“谁使人流血的,人亦必使他流血”,还有一些任何人都有杀死侵犯他的人的权力。大有“你不让我活,我也不让你活”的冷绝,我刚看的时候,我觉得有点残忍,是不是有点不尊重坏人的人权,不过后来想想,还是有道理的,我都死了我还有闲心管别人的人权。这种权利看在什么情况下,严重威胁他人生命安全的就一定要行使这种权利。在社会中可能起“杀一儆百”、“杀鸡儆猴”的作用。

洛克用了很多例子阐述了财产的定义,说明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洛克是1690年写的《政府论(下篇)》,为什么那时候的中国没有这个意识呢,鼓吹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中国是什么时候有私有财产这个概念的呢,过去中国注重集体财产、公共财产的保护,私有财产的保护是在后来三大改造后,慢慢提出的。我还记得书中有讲在那个时期,宣传先进人物有人为保护国家财产献身牺牲,和歹徒英勇搏斗什么的。私有财产的保护没怎么宣传。“虽然我不能为了窃贼偷了我全部财产„„我可以杀死他。”这里老师已经解惑,是正面防卫权的问题。

洛克语言犀利,时时都在批判和抨击君主专制的危害。例如“假如有人问,在这种状态之下,有什么安全和保障可以防止这个专制统治者的暴行和压迫,这个问题本身就很难容忍„„这就是认为人们竟如此愚蠢,他们注意不受狸猫或狐狸的可能搅扰,却甘愿被狮子所吞食,并且还认为这是安全的”等等。洛克写这本书在1690年,是在英国1688年政变之后,他反对君权神授、批判君主专制的观点在这里极具革命性,吴恩裕在序中说道,“有扫除残余的保皇派理论的作用”。

当然,洛克认为人民有权反抗暴政。当统治者滥用权力,将人民寄托在他们身上执行自然法的权力滥用,而不是保护人民的财产,人民便有权利反抗统治者的非法暴力。书中说道,“如果世上的和平只是由强暴和掠夺所构成,而且只是为了强盗和压迫者的利益而维持和平,那么世界上将存在什么样的一种和平。当羔羊不加抵抗地让凶狠的狼来咬断它的喉咙,谁会认为这是强弱之间值得赞许的和平呢?”洛克前后举例,一步步的论证自己的观点,果断的反驳了那些认为他的假设会造成叛乱的人们。在这前后几章综合起来,不难看出,书中洛克的语气像是给读者慢慢的讲道理、回答问题,耐心又小心翼翼,不断的举例来论证,有时反驳的义正言辞。可以看出他说理逻辑性很强。

看了全书,我认为有些地方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他那个年代可能看到了问题的实质,但

是放在现代,我们这个社会,有些还是不足,因为社会都是在不断发展的嘛。

局限性之一:过度强调政府的唯一目的在于保护个人的权力(主要是个人的财产)。但以现在的现实状况而言,现在的政府不仅仅只有保护个人权力这个功能在了,它还担任着维护公民公共利益,国家外交的代言人等多种角色。在这一点上看,洛克这个观点有一定的局限性。

局限性之二:过度强调自然法、理性。自然法是啥子嘛,不懂。洛克也没给个标准,没个文字,他说是感觉判断。人们要有“悟性”才行。洛克引用胡克尔的《宗教政治》,来解释理性的成长。“但是什么时候一个人才可以说是已经达到这样的运用理性的地步,以致足以使他能够了解那些他必须用来指导他的行动的法律,这用感觉来辩认要比用技能和学问来决定容易得多。”洛克认同胡克尔的观点,认为是否有理性要用感觉来“辨认”。他还认为个人的行为判断由理性,但社会的运行和发展,人性的发展不单单靠理性。退一步讲,洛克能保证人人都有理性么?比如说我,我理性觉悟就不高,不是看《论自由》这一类的书,我看待社会问题时候还是同情心泛滥。理性不高的我,在洛克构建的社会中可能会活不下去吧,可能。

综上,洛克的观点中,总是以人作为根本的出发点,他崇尚人性,注重对人性的权力和价值的尊重,这是值得我学习的。

第四篇:读政府片论有感

著名哲学家、法学家和经济学家杰里米·边沁是功利主义、自由主义政治思想的奠基人。他出身于律师家庭,一生主要从事著述和政治、法律改革活动。《政府片论》是边沁最早发表的一部著作,也是第一部比较系统地将功利原则运用于政治思想领域的著作,因而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该书在形式上是批判英国著名法学家布莱克斯通的《英国法律诠释》一书的。《诠释》出版于1765至1769年间,是对18世纪中叶英国法律的系统阐述,在英美两国曾被作为大学课本。边沁认为,布莱克斯通对法律的叙述,至多不过是说明法律的现状,实际上是在阐述的伪装下为现状辩护。而法理学的真正职能是对法律制度进行批判,目的在于求得改进。这种批判的标准只能由功利原则提供,即只能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标准去判断是非。功利主义是边沁学说的中心,而从该种理论出发,他提出了最好的立法是达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最好的立法就在于促进社会幸福的观点。

他通过对该书的批判,对17、18世纪启蒙学者所普遍主张的社会契约论、自然法学说提出异议,认为这些学说都是一些已经过时的“虚构”;进而从功利的原则出发,对主权者的权利的性质、来源及其可能采取的形式提出独到见解。他认为,主权者是具有确定性质的一个人或一群人,许多其他的人习惯与对他们表示服从;主权者的权威是无限的,不受法律的限制;主权并非产生于契约,而是产生于服从的习惯,当人们习惯于服从某个人或某个机关时,这个人或机关便具有了政治权威,即成为主权者;人们之所以服从主权者,是因为服从的利益大于不服从的利益。他否认有过什么自然法,认为法律不过是主权者的意志而已。

《政府片论》这本书包括七个部分,分别是:序言、导言、政府的形成、政府的形式、英国宪法、最高权利制定法律的权利、最高权利制定法律的义务。作者首先在序言里全面评论了威廉·布莱克斯通爵士的《诠释》一书,而后在接下来的几章里有条理地阐述了对《诠释》一书导言中关于政府问题的一般理论。作者认为,“道德方面的改革”,应该“与自然界的发现和改进相呼应”,而在“认为道德界已经再没有任何可发现的东西”的时候,人们似乎陷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大家普遍认同某一种看法,并且自然而然地认为这种存在于某个理论高度的看法就是正确的、而这种“正确”也是无庸置疑的。边沁就是从这个理论角度出发,去“写出在我看来”“最严重的缺点,尤其是这个重大而又基本的问题”。他甚至把

《诠释》的作者看成是一个“敌人”,因为“这个人”(布莱克斯通)通过《诠释》获得了许多重视和赞美,但是在他的作品里面,“充满全书”的却是“带普遍性的不准确和紊乱”。

通读全书以后感觉书中语言比较诙谐,并且呈现出某些方面的嘲讽性。作者擅长通过先阐述其认为错误的观点,并且描述这种观点的时候往往采用诙谐的、貌似推崇的反诘的语气,而后再与自己的看法相比较,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在这个过程当中,布莱克斯通的观点是被置于被批判、被推翻的立场上的。由于文章篇幅有限,在这里我着重介绍书中第二章的内容,即“政府的形式”问题,并提出我的一些看法。

一、边沁对对神学思想的否定

作者“惊讶”于《诠释》中神学思想的宣扬。他说,布莱克斯通“在神学中已经找到一种并不罕见的根源,即以其圣坛上的光辉去迷惑人,以其权威去吓唬人,以此阻止我们去探测他的学说的浅薄”。众所周知,18世纪启蒙运动在欧洲掀起了幡然大波,当时的进步思想家提倡用近代文化启迪人们的理性和智慧,照亮愚昧、落后、黑暗的封建社会,以消除教会和贵族统治所散布的迷信与偏见。而边沁的《政府片论》出版于1776年,在启蒙运动已经兴起了半个世纪后,新兴资产阶级逐渐强大了起来,因此对政治上的权力有了更迫切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边沁公然踏进统治者森严戒律的领地,并且毫不忌讳地说“最好是把它省去”,这是充满勇气和无畏精神。接下来他提出这种观点的错误就在于“用不可知的事物去解释不可知的事物”,这表明布莱克斯通在一开始就走进了一个死胡同,然后在这里面运用想象提炼出了一系列模糊的概念,而且这些概念都是围绕封建君主专制提出的。

二、尖锐地指出布莱克斯通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代言人

方面一:布莱克斯通在《诠释》中提到,作为领导政府的人,必须具有三种品质:智慧、善良和力量。在这里,智慧和善良是假定已经具有的,而剩下的“力量”,便是边沁要重点反驳的。“力量”在布莱克斯通那里所指是唯一的,即政治力量。而这种力量对于政治领导人来说,是必须等待接受的一种品质。而产生矛

盾的地方在于,布莱克斯通在下文“谈到这种天资时,将其视为已经具备的,并且是那最高级的一个人即国王已经具备的”。从这里可以看出,神学已经把布莱克斯通带进了又一个误区,政治力量不是根据假设便可以具备的,也不是与生俱来的,相反,它恰恰必须在政府的建立中才能够被创造出来,由人们把它授予那些候选人。在提出了这个观点以后,作者巧妙地运用反诘的语气论述到,如果这“是自然的力量”,并且“这种自然的力量是一个人自身所具有的力量”,那么除了要相信作者外,还得“进一步相信:一个社会中单个成员所具有的自然的力量,要比这个单个成员和这个社会其余所有成员加在一起所具有的力量来得大”。很显然,这种力量的对比是不符合现实的,而对比的结果恰恰是颠倒后的事实。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高超的论述语言,不是直白地戳穿《诠释》的漏洞,而是从反面去论证其错误,使得他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布莱克斯通稍后的叙述“君主政体是一切政体中最有力量的”、“政府的一切力量都被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集中在君主手中”,我认为这两句话已经鲜明地表达了布莱克斯通的立场,边沁恰到好处地提出了他的这句话,揭露了其捍卫封建统治阶级、宣扬统治阶级品质的真实目的。

方面二:布莱克斯通提出,“我们现在世界上”存在“几种政府形式”,而在它们之中“必然具有一种最高的、不可违抗的、绝对的、不受限制的权威”„„“这种权威掌握在一些人手中”„„“那些‘智慧、善良和力量的品质’,最有可能在那次恶人身上找到”。边沁认为,“他对历史提出一种离奇的看法”。因为在这里,他对所指的那些人用了“缔造者”一词,但是这个“缔造者”却没有具体的确指。这是其一。

其二,布莱克斯通提出了3种政府的形式。君主政体:制定法律的权力掌握在该国的一个人的手里;贵族政体:制定法律的权力掌握在某些成员手里;民主政体:制定法律的权力掌握在结合在一起的“全体”成员手里。从这个方面的分类来看,是具有某些现代意义,也是比较明确的,但是布莱克斯通却再次走进了其封建制度代表者的角色中。因为,在对这些政体形式的组成、优缺点等方面经过曲折的论证后他提出,当时社会的政体形式是“这三种形式造成的”,“具有这三种形式加在一起所具有的优点,而没有它们的任何缺点;那些缺点都消失在“命令”一词上,或者甚至没有这个词,因为它们的存在,对作者的意图不适宜,所以缺点也就不存在了”。这种定义是让人迷惑难解的,布莱克斯通提不出什么具体的论据,也没有统计数据支撑,他后来进一步提出的三种限制条件在三种政府形式之间的分配以及对其的推论更是导致了这个过程中主题的丢失。然而作者却没有意识到这种破绽的存在。边沁在本章结尾明确提到“他”“随意地”“恭维贵族政体或君主政体”,这是很切中要点的,也是很大胆的。

综上是我对《政府片论》第二章“政府的形式”的一些总结和论述,通过发现布莱克斯通在论作中的一些错误,边沁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边沁在书中提出的理论观点,一方面表达了当时英国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力图从土地贵族和金融资产阶级手中夺取权利,因而强烈要求改革政治、法律制度的呼声,另一方面反映出该阶级对人民革命的恐惧心理。它表明这一新兴阶级已不再需要早期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学说。

作为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英国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边沁的一些理论(最重要的是《道德与立法原则导论》(1789年))对19世纪30年代英国立法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塞缪尔罗米利爵士所提出的刑法刑法的改革和布鲁厄姆勋爵所主张的法律体系改革都是受到边沁的鼓舞;而激起对法律、法律术语的定义和编撰法典计划的关注,也有边沁的功劳。

第五篇:读《狼王洛克》有感

读《狼王洛克》有感

作者:宋歌年级:三年级指导老师:徐蒙之

狼王洛克这个故事,讲了一匹狼的老婆被猎人抓走了,它每天不怕危险出去追找老婆。它闻到了老婆的气味,到哪里一看,老婆已经死了,而它又被狼夹子夹住了。过了好几天,狼快要死了,猎人拿着枪去了。狼王洛克一口咬到了猎人的脖子,猎人用最后一口气,又把狼王洛克打死了。从这个故事里,我感觉到狼王洛克对老婆的关心。它不怕危险去救老婆,多么令人敬佩呀!

这让我想起了我6岁时腿疼的事。那次我腿疼的最厉害,爸爸妈妈只好带我去医院检查。医生说:“你以后不要在走路了,休息一个月。”从那以后,我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就像个木头人。我在床上躺着很伤心。就在这时,小姨、二姨、硕硕弟弟大老远跑来和我玩。他们给我买了好多玩具和好吃的,他们一直到很晚才走呢!想起那事,我的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样,甜甜的。被关心的感觉真好!

读了狼王洛克,他不但让我感受到了关心,而且还激发我要学会关心:我要关心奶奶,给她洗脚;我要关心爷爷,为他安排酒量;我要关心妈妈,给她唱歌;我要关心爸爸,提醒他多休息。

下载读洛克的《政府论》有感(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洛克的《政府论》有感(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洛克《教育漫话》有感

    关于儿童美德的教育 ——读洛克《教育漫话》有感 洛克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教育漫话》的主题是“如何培养一个绅士”,这里的绅士是指我们现在所谓的具有开拓精神的......

    读洛克的《教育漫话》有感

    让好习惯成为习惯 ——读洛克的《教育漫话》有感 大营中心校朱丹 《教育漫话》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撰写的一本教育名著。读洛克的《教育漫话》就宛如一......

    读洛克的《教育漫话》有感

    读洛克的《教育漫话》有感 山东即墨市第三实验小学刘玉仓 走进教育名著,聆听大师的教诲,感受精神的洗礼,确实是一种难得的享受。近日,我拜读了洛克的《教育漫话》,得到不少收获,特......

    洛克《政府论》读书报告会讲稿(超详细)

    《政府论 (下)》读书报告 一、概述 1.【作者】约翰·洛克(1632~1704) 洛克是英国著名的哲学思想家、政治学家、教育学家,是第一个全面系统地阐述宪政民主思想,以及提倡人的“自然......

    读《改革政府》有感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读《改革政府》有感 作者:朱静 来源:《新理财·政府理财》2013年第01期 美国人戴维·奥斯本在上个世纪90年代写了《改革政府》,作者通过一个又一个的例......

    读“论友谊”有感

    读“论友谊”有感 时代在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有人说如今的社会已是人情冷暖,只要有共同的利益大家就是朋友,一旦利益冲突就会形同陌路甚至转变为仇敌;......

    读《肇论》有感

    《肇论》,顾名思义,是僧肇所著之论,是他的代表著作之一。僧肇,京兆人。他起先是研究老庄思想,后来转为研究佛教,成为鸠摩罗什的著名弟子。由于鸠摩罗什系统全面地译出了大乘佛教......

    读《论人言可畏》有感

    读《论》有感 我曾经庆幸自己能够学新闻专业,但偶尔的机会读了《论》之后颇有感受,深切感受了“人言”的威力。也许这篇文章能够提醒我以后的职业之路,至少可以说能够引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