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加强农村法律顾问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
**市现有行政村265个,其中**市级重点扶持欠发达村28个,**市级经济欠发达村82个。农村法律顾问工作是在各级党委、政府鼓励和引导下,法律服务机构和法律服务人员义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部分法律服务的一种制度。**市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7年1号)文件精神,根据
**市司法局和**市律协的要求,自去年开始,率先实施农村法律顾问工作,为每一个行政村配备一名律师或法律工作者担任法律顾问,为他们提供法律服务。目前,各村的法律顾问网络已经建成,全市265个行政村,村村都有法律顾问,各项制度基本健全,成效初步显现。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农村法律顾问制度,既是我们司法行政系统的一项工作创新,又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对于我国农村的民主法制建设以及最终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确保农村法律顾问工作顺利实施,我局成立了农村法律顾问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担任副组长,局法管科、宣教科、基层科和各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负责人为成员,法管科为日常工作机构。领导小组及其工作机构主要负责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和考评全市的农村法律顾问工作。市委办、市府办联合下发了《**市关于建设农村法律顾问制度的通知》,将建立农村法律顾问制度的重要意义、主要任务、实施主体、服务对象、工作职责、运作形式、考核奖励及有关保障等问题以行政规章的形式加以固定下来,市财政还每年安排50万元用于农村法律顾问的交通、通讯补贴和考核奖励。同时,通过调查研究,市司法局还相继出台了《**市农村法律顾问工作实施方案》、《**市农村法律顾问工作规程》、《**市农村法律顾问考核奖励办法》等制度,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在此基础上,我们克服法律服务人员不足的困难,以能够方便有效地提供法律服务为目标,采取因地制宜、就近属地服务和协商选择以及一村一法律顾问的办法,将21个乡镇、街道的265个行政村划分到5家律师事务所和12家基层法律服务所,先以所与乡镇、街道结对,其中4个比较大的律师事务所结对2个乡镇,再以所为单位指定人员与村结对,从而实现了一村一法律顾问的目标。
二、明确职责,落实任务。农村法律顾问的实施主体是全体执业律师和基层法律工作者,服务对象是行政村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及村民、社员。通过实施农村法律顾问工作,目的是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促进依法生产、经营和管理,推动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构建和谐农村。所以,律师或基层法律工作者义务担任农村法律顾问后,主要承担着四项工作任务:一是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搞好服务。积极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流通和农民生产生活资料供应等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招商引资、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扶贫开发等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服务,将法律服务送到农村经济发展最需要的地方,促进农村经济组织守法经营,依法管理;二是为农村基层稳定搞好服务。围绕影响农村稳定的突出问题,加强对土地承包经营、征地补偿、宅基地使用、农村权益以及生产发展等方面所产生的矛盾纠纷调处的法律咨询与指导,帮助化解群体性、复杂性、易激化的矛盾纠纷,加强有关社会稳定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农村以合法的方式和正常的途径表达利益诉求,为新农村建设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三是为农村民主法治建设搞好服务。帮助完善农村“四民主、两公开”制度,加强对村干部、农村各类经济组织管理人员和个体经营者法制宣传教育,帮助提高村干部的法律素质和依法管理农村社会事务的能力,引导他们依法办事、扎实开展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推动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四是为农民群众依法维权搞好服务。进一步拓展法律服务在农村覆盖的广度和深度,实现法律服务与农民群众零距离接触,帮助农村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推动法律援助向农村的延伸。
三、完善制度,形式多样。为确保农村法律顾问工作健康发展,我们十分重视制度建设。一是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法律服务人员在服务过程中遇到涉及村民集体诉讼或上访的案件;涉及农村重大经营决策和涉及面广、影响较大的涉法问题;涉及农村违法行为,有可能引发不稳定因素的事项;涉及农村重大突发事件以及涉及农村稳定的其他重大事项,应及时报市司法局。二是实行定期服务制度。法律服务人员义务担任农村法律顾问工作时,必须对该村的组织机构、制度建设、经济发展等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对需要法律服务的各项事宜进行充分的调查,制定具体的法律服务计划,每月至少一次联系顾问村开展法律服务。三是实行工作日志制度。法律服务人员要将提供法律服务的时间、内容、方法和结果详细记载到农村法律顾问人员工作情况登记表,做到一村一卷、一事一记、一次一记,办理具体法律事务的,要一事一档。四是实行工作交流制度。市局每半年、各所每季度组织一次工作交流,研究探讨相关工作,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服务质量。五是实行年终工作报告制度。法律服务人员在每年度11月底前,向法律顾问单位递交书面工作报告,征求意见,并由村党组织签署评价意见,报市司法局作为年度考评的重要参考依据。六是实行回访检查制度。对服务质量实行不定期的回访和检查,认真听取顾问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对顾问单位不满意的法律服务人员予以更换,从而为确
保农村法律顾问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和机制上的保证。我们根据农村的法律需求情况,规定了法律服务主要形式:①提供法律咨询,进行释法解疑;②开展法制宣传教育;③帮助修订村规民约以及合同、协议;④帮助困难群众依法获得法律援助;⑤协助处理其它涉法案件。农村法律顾问为村集体提供上述法律服务时,一律不收取费用,为顾问村集体及村民代理诉讼、仲裁等案件,涉及有偿服务的,由法律服务机构与服务对象协商一致,并以合同形式另行约定。此外,法律服务人员在担任农村法律顾问过程中,若发现受聘村有违法经营和不依法管理行为的,应以法律服务机构名义以《法律意见书》的形式予以指出,并督促抓好整改。
四、热情服务,成效初显。经过半年多的实践,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经过全体律师和法律工作者的努力,我市的农村法律顾问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促进了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建立农村法律顾问制度后,广大律师和法律工作者积极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帮助修订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协助处理涉法事务,有力地促进了村干部和村民法律意识的提高,推动了农村的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今年以来,各律师事务所及基层法律服务所已解答群众法律咨询500余次,修订涉法文书108件,协助处理涉法事务123件。二是维护了村级集体经济合法利益。律师和基层法律工作者担任农村法律顾问后,积极为村里涉法事务提供咨询解答,释法解疑,并通过诉讼和非诉讼途径,为村里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法律帮助。如凤山街道凤山村经济合作社有一些厂房出租给企业,原租赁合同约定租金每半年付一次,但有3家企业逾期不支付租金。为此,凤山村法律顾问根据原租赁合同条款及相关法律规定,帮助村里拟定了催讨租金的文书,发到欠租企业。与此同时,村法律顾问又到企业做工作,从而使这一问题得到顺利解决。又如阳明街道丰山前村十几年前将村集体所有的桔园承包给他人经营,但承包人长期不交承包款,村委把此事交由法律顾问处理。村法律顾问了解情况后,首先建议村召开两套班子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对此事作出决议,然后与承包人进行协商。在协商不成的情况下,向法院提起了诉讼,挽回了经济损失。象此类农村法律顾问参与解决农村生产经营纠纷的案件还有很多。自去年实施法律顾问制度以来,全市农村法律顾问为各行政村代理各类诉讼50余件,较好地维护了村级集体利益。三是维护了基层农村和谐稳定。广大律师和法律工作者担任农村法律顾问后,积极有效地帮助村里依法规范各项管理,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从而促进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如梨洲街道南庙村每年对外招标工程有三四百万元,过去由于操作程序简单,不够规范,往往引起各种矛盾,村民对村委会的工作也有意见,产生很多纠纷,既影响了村级经济社会发展,也影响了村里的和谐稳定。自从有了农村法律顾问后,村法律顾问积极为村党组织、村委会决策提出合理化建议,规范了招投标工作,相应的矛盾也少了,村民对村委会的意见也少了,村里的工作开展也顺利了,极大地促进了基层社会和谐稳定。同时,各村法律顾问还积极帮助化解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引导村民通过正常渠道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今年到日前为止,全市农村法律顾问已配合村调解组织调解纠纷100余次,帮助村民获得法律援助22件。
农村法律顾问工作虽然已开始正式实施,但因为没有经验可借鉴,因此难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供需之间的矛盾。目前我市有41名执业律师和58名基层法律工作者。而全市行政村有265个,如果社区也开展这项工作的话,将近300个。因此,一名法律服务人员要兼顾好几个村。农村法律顾问工作要求每个村每月至少联系一次,而且如果村里真正遇到法律上的问题需要解决,肯定会经常与法律顾问联系,所以对法律服务人员来讲,增加的工作量比较大。二是认识上的差距。一方面,有的村干部思想认识上有差距,认为村里没有需要法律帮助的事,没必要聘法律顾问。另一方面,相对于基层法律工作者,律师对此项工作的热情不高,认为这种义务性的工作占用较多时间,可能会影响到自身业务的开展。三是工作不够到位。有的法律服务人员在工作中存在应付了事的现象,具有形式主义倾向,工作不够扎实,服务不到位。
农村法律顾问制度是法律服务行业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新举措,我们仅作了一些前期的探索,要使这一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把好事做好,实事做实,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今年,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
一是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农村法律顾问工作。目前,农村法律顾问工作尚处在起步阶段,我们虽然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但仍需进一步完善,逐步加以规范。因此,我们将根据农村法律顾问工作开展情况,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逐步对已有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进行补充、修改和完善。同时,我们将在严格执行已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工作开展情况及需要建立一些新的工作制度,重点是制定好《农村法律顾问工作补贴发放和奖励办法》。我们将根据不同行政村的经济发展情况、路途远近制定农村法律顾问交通、通讯补贴发放标准,并根据法律顾问工作考核办法,制定具体的奖励措施,根据法律服务人员在担任农村法律顾问期间的工作实绩考核结果,对工作成绩突出的法律顾问给予表彰和奖励,从而提高法律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农村法律顾问工作的开展。
二是加强部门配合,进一步落实工作任务。开展农村法律顾问工作,目的是发挥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专业知识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因此,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同农办、扶贫办等部门的联系配合和协作,及时了解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法律服务需求情况,指导农村法律顾问人员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关法律服务工作,并且积极联合农办、扶贫办,做好党委、政府参谋,争取把农村法律顾问工作列入新农村建设考核内容,以此推进农村法律顾问工作深入开展,发挥良好社会效益。同时,我们将把农村法律顾问工作作为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充分调动广大法律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顾问村各类重大决策和重大事项提供法律意见,为推进农村民主法治建设服务。
三是加强监督检查,促进法律顾问取得成效。我们将认真落实监督检查和考核制度,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制,加强平时对农村法律顾问工作的监督,既要到各律师事务所和法律服务所及时了解法律服务人员开展法律顾问工作的情况,要求各所主任切实担负起相应职责,督促抓好农村法律顾问工作,同时,要深入各村听取意见,了解情况,促使法律服务人员认真做好法律顾问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农村法律顾问制度是我们法律服务行业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新举措,我们仅作了一些前期的探索,要使农村法律顾问工作实现规范化,制度化,把好事做好,实事做实,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探索和实践,努力发挥全体律师和基层法律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运作机制,强化监督考核,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合我们法律服务行业特点的长效工作机制,为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维护农村基层社会稳定、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贡献。
第二篇:创新农村人才工作 服务新农村建设
创新农村人才工作 服务新农村建设
宜宾县委办公室 唐久才
农村人才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者、示范者和主力军。创新农村人才工作,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是解决新形势下“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作和关键环节。因此,我们要转变观念,从创新机制入手,加强农村人才的培育、帮扶、管理和服务工作,激发农村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内在动力,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数量更足,结构更优,素质更高,作用发挥更显著的农村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一、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目前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仍存在以下五个方面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对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认识不足。一方面表现在少数领导对加强农村人才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农村人才工作不重视,提宏观要求多,具体措施少,落实不到位,效果不佳;另一方面表现在农村人才对自身价值及其发挥的作用认识模糊,示范和带动作用发挥差。二是农村人才总量不足,现有人才素质不高。仅就我们调查的乡镇和村的统计数据来看,农村人才占农村人口总量的3.8%,年龄结构趋于老化,高学历、具有职称的人才比例偏低,知识结构比较单一,不能完全适应新农村建设工作对农村人才的要求。三是农村人才的培育缺乏针对性。目前,农村人才大多是自然成长起来的“土专家”、“田秀才”,靠的多年来的实践积累,由于人员分散,技术种类繁多,现有的专业设置和培训方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农村人才培训的需要,往往事倍功半,实际效果不够明显。四是农村人才的选拔机制不健全。近年来,我们有计划、有组织、有意识地深层次选拔和开发农村人才还不够,对农村人才的选拔视野相对狭窄,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人才选拔的数量和质量。五是对农村人才的管理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目前,部分镇、村对农村人才的管理还只停留在填个表,建立一下档案,进行一些宏观的引导上,还没有形成具体的、操作性强的管理模式,对农村人才的服务工作还相对滞后,影响了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
二、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与思考
(一)以人为本,创新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农村人才工作理念。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农村人才工作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人才工作全局,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农村人才开发利用的全过程,落实到人才队伍建设的各个环节。一是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把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作用放在首要位置,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统一起来,相互促进。二是要牢固树立统筹协调的观念,综合运用行政的、经济的、市场的手段,把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吸引、使用和服务工作统筹起来,推进人才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促进农村人才队伍协调发展。三是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着眼于提高农村人才质量和人才素质,坚持把能力建设作为人才资源开发的主题,加强农村人才的能力建设,提高农村人才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致富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农村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二)精心培育,创新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农村人才教育培训机制。一是要抓好集中培训,依靠专业辅导提高素质。主要是充分发挥县委党校、职业学校、乡(镇)村农技校等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定期组织适合农村实际的“订单培训”,进行政策、法律、实用科技知识的理论辅导,提高素养。二是要开阔视野,依靠交流合作提高素质。一方面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派一批优秀的、有发展潜力的农村人才走出家门,到经济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另一方面还要根据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和农村人才专业技术发展的实际,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组织各类专家上门服务,进行巡回辅导,适时传播新技术、新知识,加强本区域农村人才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效果。三是要抓示范基地建设,依靠典型引导提高素质。要积极鼓励、支持农村人才领办、创办各类科技示范基地,形成样板,依托农业产业化基地,针对项目来实施培训,做给农村人才看,带着农村人才干,从而增强农村人才的实际操作技能。四是运用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扩大农村人才培训的覆盖面。
(三)优化环境,创新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农村人才帮扶机制。一是要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对农村人才开发的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生产项目,我们要给予政策倾斜,重点扶持,为农村人才的发展解决后顾之忧。二是要在技术上给予支持。要结合科技下乡活动的开展,组织专家为农村人才上门指导、服务。同时,充分发挥高级农业专家、科技人才的技术优势,组织专家和科技人才与农村人才开展“一帮一”活动,及时帮助农村人才解决在生产、经营中的难题。三是要在资金投入上给予支持。政府要逐年增加对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县、乡镇两级财政应建立农村人才开发基金,专门用于农村人才的培养、开发工作。同时,政府还要积极协调金融部门,给予农村人才资金扶持,为农村人才创业提供必要的条件。
(四)促进效果,创新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农村人才管理和服务机制。强化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在管理,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管理的原则,把搞好服务和改进管理结合起来,创新农村人才的管理和服务机制。一是要进一步健全县、乡、村三级人才管理网络,加强对农村人才工作的组织、协调、引导和服务,建立完善农村人才工作的一系列制度,实行动态管理,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逐步实现硬件规范化、功能一体化、信息网络化和管理制度化。二是要健全农村人才的评价和选拔机制。突出农村人才的专业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要建立健全以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人才评价体系和“有素养,有影响,有贡献,有效益,有创新”的人才选拔工作体系,促使优秀农村人才脱颖而出。三是加强农村人才市场建设,建立健全农村人才信息档案,创新人才开发的机制和网络,加强农村人才的培训、开发和交流,做好农村人才服务工作,及时为农村人才提供技术、信息等服务。要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措施,积极开展农村人才交流。一方面采取切实措施,提供优惠条件,大力引进各类人才,有效壮大农村人才队伍;另一方面,抓人才输出,鼓励农村人才走出家门,促进农村人才的全面发展。
(五)激发活力,创新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农村人才激励机制。一是政治上激励。对那些年纪轻、素质较高的农村人才,要重点培养,条件具备的,及时吸收入党,优先选拔、充实到乡镇企业、农村专业协会任职,推选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加强锻炼,发挥优势,鼓励他们积极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献计献策,为农村人才作用的发挥搭建平台。二是优化舆论环境,营造良好氛围。要积极开展优秀农村人才评选活动,树立典型,广泛宣传农村人才的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扩大其影响力和知名度,增强其荣誉感,激发他们大胆创业、建设新农村的热情。三是要开辟农村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的“绿色通道”,把农村人才的选拔同其职称评定相结合,对那些有突出贡献的农村人才,要积极帮助他们申报技术职称评审,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四是要在经济上激励。各级政府应建立农村人才奖励基金,对那些在科技开发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推广服务等方面有突出作为的农村人才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保护其合法收入和知识产权。
(六)整合力量,创新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农村人才工作领导机制。各级党委、政府应按照党管人才的要求,加强对农村人才工作的领导,努力为农村人才营造宽松和谐、文明开放的政策法制环境、工作创业环境和生活学习环境。重点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整合人才工作力量。各级党委政府要统揽农村人才工作全局,加强领导,协调各方,整合力量,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形成上下联动、统分结合、发挥优势、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二是要加大对人才工作的资金投入抓好人才工作项目,促进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各项工作的开展。三是要建立完善领导干部坚持联系、帮扶农村人才等一系列制度,积极为人才排忧解难,真正使他们有用武之地而无后顾之忧。四是抓好工作落实。要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对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统一研究,统一部署,分类指导,扎实推进,加强督促检查,提高农村人才工作整体水平,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人才基础。
第三篇:发展农村成人教育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发展农村成人教育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按照十六大的要求和区教育局的部署,王官营镇成人学校坚持以经济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全镇确定的主导产业定位重点,以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确立终身教育的新理念为措施,以搭建教育信息化平台为手段,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在提高劳动者素质方面,使成人教育工作在全镇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中发挥了显著作用。下面是我在成人教育方面的一点工作总结,请领导批评指正。
首先,加强村成人学校建设,扩大成人教育办学面。我按照“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工作思路,先从有一定基础的村抓起,建设了一批村级成人教育示范学校。在村校建设过程中,加强阵地建设。有条件的要单独建立;条件不具备的村,将直接建立家中(农民)学校。
二、长短结合,灵活办学,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持
为更好地服务于全镇经济建设,广泛开展短期培训。采取课堂教学、现场指导、外出参观相结合的方式灵活办学,并通过科技书屋、黑板报、读报栏等形式,不断扩大办学面。我认真学习林果技术,引导各村特色种植。半山区西尖山峪,下水路两村大面积种植桃树,为村民提供技术和果品销售,服务村民。积极引导上水路村和下水路村山地种植大枣十几万株,三、适应时代需求,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随着我国与世界接轨,了解国际国内信息,引导农民适时调产,振兴农村经济,为此我校联合丰润区裕兴电脑培训学校为我镇未就业人员免费培训电脑基础知识。
为确保培训圆满结束,我细致周密地安排,针对实际情况,我利用集市宣传,村广播等多种形式充分进行了动员工作,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招生将近200名。详细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培训制度,确保每位学员能都能学会学懂,熟练掌握,培训内容为理论讲授和实际操作,培训结束后由信息教育办公室统一命题,组织考试,合格者发给培训合格证,不合格者参加下期培训。通过两个月的培训,现已培训200人全部能上网查询资料,下载信息,编辑文字。使他们掌握了通往就业大门的钥匙。
四、建设劳动实验基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农科教结合步伐
2008年5月,我们在东胡各庄村建立北京白鹅养殖示范基地,引种600余只。为了摸清鹅的生长规律和养殖技巧,我从雏鹅到成鹅不间断地进行观察,积累经验,逐渐地掌握了它的养殖方法,并以此为契机,在东胡各庄、施家营、上水路全面推广开来,为农民找到了发家致富的新途径。同时今年我们又开辟了7亩实验田准备培育优质甜玉米,更好地为三农服务。
以上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请领导多提宝贵意见。今后,我将立足实际,积累经验,更好地为农民增产、增收服务。
第四篇:物价局加强农村价格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___市物价局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首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崭新概念,它确立了中国农村体制改革与发展的大方向、大格调,回答了如何在新形势下解决社会主义的“三农”问题,提出了中国农民走出贫困迈向富裕的一系列重大举措,也为物价部门提出了新课题,对物价工作提出了新要
求,如何价格工作进乡入村,更好地为“三农”服务,将是各级价格主管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结合我市实际,浅析如下:
一、农村价格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我市各级价格部门围绕“清费、治乱、减负”工作目标,在加强农村价格管理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大幅度减轻了农民负担。通过清理、整顿和规范各种涉农收费,一大批不合理的收费项目被取消,一些过高的收费标准被降低,一部分涉农违价案件被查处,初步遏制了农村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但由于种种因素,农村价格管理工作还存在着执法力度不够大、发现问题不及时、查处案件不彻底、当事人处罚不坚决等问题,造成部分县区农村违价物价局加强农村价格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思考案件时有发生,屡禁不止。由此可见,农村价格管理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是当前,更是摆在我们价格主管部门面前的一道重要的课题。从当前存在的问题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一)价格监管力量薄弱,在农村的监督覆盖面不够。
随着党的农村政策宣传工作力度加大和农村税费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农民对国家的税费政策、价格政策越来越了解,自我保护意识日益增强,对处理违规收费、擅自提价的诉求日益频繁。同时,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生产经营活动越来越活跃,由此产生的价格矛盾也日益增多。日益频繁的价格矛盾和诉求,需要有人及时调解、处理。从近几年来的实际情况来看,价格主管部门作为整治涉农乱收费和农村市场价格监管的主力军,相对薄弱的监管力量与所负担繁重任务极不相称。价格监管机构只设置到了县一级的人民政府,且几轮机构改革下来,有的机构降格成为二级局,有的机构编制大量缩减,例如:和县价格监督人员只有3人,很显然,这样的监管力量要担负广大农村的价费监管是力不从心的。同时由于执法手段偏软,措施不硬和执法环境不佳,对违法收费单位处罚很难到位。突出表现为:一是很难真正做到追究有关领导人和责任人的责任。二是经济制裁力度小,只退还不罚款,收小头留大头,甚至因为收费单位边收边支无钱可退,无款可缴而不得不免予处罚,导致了涉农违价行为很难真正受到应有的处罚和制裁。
(二)农民价格诉求较多,反映价费问题较为集中和突出。
目前,农民反映较多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资价格近年来上涨过多,抵减了部分惠农政策给农民带来的收益。由于2004年粮食价格上涨,一方面影响粮食种子价格成本提高,另一方面引起化肥、农药产生比价效用而上涨。尽管我市物价部门加强了管理力度,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致使部分地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突破规定的最高限价,呈季节性大幅上涨状况,价格监管在农资市场中仍显乏力。据调查,2005年化肥价格普遍上涨一到二成,氮肥、钾肥、复合肥5月份价格上涨最高,8月份次之,分别比2004年同期上涨53.3、21.8、24.4,而2005年棉花、油菜市场收购价格却低于2004年,对此,农民强烈不满。据调查,因农资价格上涨而抵消的国家取消农业税、补贴等收益每亩达50元以上。
2、农村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过高,农民看病没保障。农村医疗价格自律和农民的维权意识弱化,价格部门对农村医疗服务的监管也显得相对薄弱。从全国情况看,原来的大多数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走向解体,新的合作医疗多数还未建立,农民看病基本上是自费,病人到医院动辄几千元、甚至上万元。农民医药费用支出增长大大快于农民收入增长,超过了农民承受能力,导致农民的医疗保障需求严重不足。“小病撑,大病抗,重病等着见阎王”、“救护车一响,家里一头猪白养”,是农民对当前农村健康保障体系的通俗描述。据调查,农村中因病致(返)贫的农民占贫困户的10-20,有的甚至高达30以上。全市除含山县作为全省新型医疗合作试点县外,其余县区还没有建成初级医疗保障体系,离全面小康所要求的建立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体系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3、农村教育收费问题突出,屡查屡犯,收效甚微。农村中小学乱收费金额约占涉农乱收费总额的一半,农村中小学收费和子女就读大中院校成为农民负担加重的主要因素。突出表现在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收费政策在一些地方落实不到位,一些学校因为前几年的农村中小学校教育达标和财政投入有限造成的学校债务,因而违反规定超标准向学生收取学杂费,或在“一费制”以外采取“捆绑”收费或强制、变相强制等方式向学生收取服务性费用,或向学生强制订购书刊杂志。虽然我市各
级物价部门仅2005年就查处清退教育乱收费达248万元,但据了解,举报和反映的还只是少数,多数人怕孩子受影响,敢怒不敢言,客观上助长了教育乱收费的不正之风,导致屡查屡犯现象。除此之外,异地就读高等学校的子女教育费用更是让农民负担不起,学杂费年年攀升,考试费、资料费,名目繁多,老百姓叫苦不迭。动辄几千上万的学费让很多优秀的农民子女只
能含泪辍学,农民说:如今是不读书不行,读书又负担不起。
4、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性水电价格缺乏透明度。
建设新农村,必然要求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从我市农村总体情况看,基础投入不足、科技含量低、自然灾害抵御能力差仍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一个突出问题。农村的水库、塘堰、河堤、道路等农业生产设施建设既没有资金来源而缺乏稳定的投入机制,也没有政策扶持和部门监管,农业抗旱防涝能力逐年降低,基本还处在“靠天收”的状态。据了解,部分县区乡镇还没有进行建设规划,农户住宅位置沿袭历史,随处而建,比较凌乱,且农户住宅中85是普通砖瓦房,15是年久的土坯房,安全系数不高。同时农户基本没有环保意识,随意堆放农作物副产品、肥料等,街巷卫生秩序脏乱差问题十分突出,群众怨声载道,村干部无所适从。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农村外有硬压路面配套的农户不到50,仍有少数乡镇和行政村和大量的自然村不通公路。
一些农村乡村生产用电没有表计,电费分摊不合理致使电价昂贵,农民用不起电。农村用水还是层层摊派,收水费养人的现象在不少地方存在。此外,村级债务危机已成为深化农村改革的最大阻力,这一部分债务的债权人大多是农民个人,农业税取消以后,乡村组织失去了偿债资金来源,因此经常性引发矛盾。农民普遍要求财政加大向“三农”倾斜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推进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也呼吁价格主管部门把农民增收和减负两个层面的工作作为建设新农村的重点和切入点。
(三)农村价格信息不对称,农民价格维权意识和价格法制意识还有待提高。
农村价格监测队伍相对比较薄弱,有的县区至今没有建立起农村价格监督网络,致使农村价格管理只靠县市物价局唱“独角戏”、跳“独脚舞”搞“单打”,价格执法处在被动局面;有的县市虽然建起了农村价格监督网络,在部分乡镇建立了价格监督站,在村聘请了义务价格监督员,但是,存在待遇没落实,积极性难调动;或者职责不明确,工作难开展;或者队伍不培训,作用难发挥等问题,不少县区农村价格监督网络形同虚设,导致农民的价格举报找人受理难,价格矛盾找人调解难,价格信息找人咨询难“三难”现象。农村价格监督网络建设与当前农村价格工作形势很不相适应。农村价格政策的宣传、农村市场价格和涉农收费的管理,农民对市场价格信息的获取,一直是价格工作薄弱环节。
(四)农村价格服务工作缺位,对农民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和价格预期引导。
当前,广大农民在党和国家有关工业反哺农业政策、粮食价格政策的激活下,生产积极性极大地调动起来了,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愿望非常迫切。从目前情况看,基层物价局工作指导上存在“重管理、轻服务”的思想,虽然在全面清理涉农收费项目、大力推广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工作、加大涉农收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建立农村价格监督网络上做了大量的工作,起得了明显的成效,为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农村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搞好价格服务、帮助农民增收方面还存在缺位的现象,突出表现在原来工作中坚持比较好的农产品成本调查时做时停,农业生产价格信息发布时断时续,重要农产品价格监测、预警制度时有时无,尤其在运用价格杠杆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增收,搞好价格信息服务引导农民调整种养结构增收,搞好农本调查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效益增收上,创新不够,工作不力,效果不明显。
二、主要原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的目标,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农村价格工作也必须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注重实效,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新农村建设带给农民实惠、受到农民拥护,扎实稳步地推向前进。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没有把加强农村价格管理提到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甚至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有的乡镇领导认为,价格管理是计划经济的手段,现在是市场经济,一切价格由市场形成,市场调节,管理都是多此一举,何须加强;有的、领导对价格管理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价格管理在农村无所作为、无足轻重、可有可无,因而在行动上对乡镇价格监督站建设重视不够,致使人员难配备、经费难保障、时间难保证、工作难开展的问题在一些乡镇价格监督网络建设中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县区物价局对农村价格管理也存在一些错误思想,有的存在畏难情绪,认为县区物价局人少事多,而农村地域广阔,点多面广,情况复杂,对农村价格管理只能满足于有举报就受理,有案件就检查,有价格违规行为就处理,一旦真正把价格管理工作延伸到农村,只怕人手应付不过来,工作开展不起来;有的存在得不偿失的思想,认为加强农村价格管理,花钱多,花精力多,花时间多,收益少,见效难,是得不偿失的事情,因而在行动上自觉不自觉地放松对农村的价格管理。
二是工作机制未健全。近年来上级物价部门对加强农村价格管理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和探索,出台了一些操作性较强的文件,推出了一些很有新意的工作,如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度,农村价格监督网络建设,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重布置任务、轻督促落实的现象,对基层指导较少,督查不够,致使一些加强农村价格管理的工作措施在有的县市难以得到落实,或落实不到位。
三是信息渠道欠通畅。由于居住分散、信息不畅,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作为弱势群体的广大农村群众依法维护自身利益的观念不强,缺乏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尚未真正树立起价格维权意识。通过调查了解,一些部门在向农民收费时,利用农民信息滞后、办事求快的心理,对收什么钱、有没有依据也不管,只要快点把事办成就行的特点乱收费。有的收费甚至连一张白条也不给农民就把钱收走。正因为农民基本上对这些收费行为无力抵制,形成不了制约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乱收费现象的发生。
2、公益事业无投入。为减轻农民负担,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定。但一些地方部门领导没有把依法收费和治理乱收费提高到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改善党群关系、维护农村稳定的高度来认识,也有一些部门和单位抱着只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就不违法的错误观点,认为为老百姓办事就合情合理,对减轻农民负担、治理乱收费的部署和要求仅仅停留在转发文件和口头要求上,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认真落实。突出表现为:前些年一些地方和单位不从本地、本单位的经济状况出发,超越自身经济实力,大力兴办发展各项公益事业,遗留问题较多,造成农民负担反弹和社会不稳定。
3、财力紧张难保障。一些地方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县乡财力困难,无力保证必要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教育达标等经费投入,随着农业税及其附加的取消,村级公益事业管理的资金来源减少,财力物力的匮乏更加显现,而这些费用都要通过收费来寻找出路。当前的实际情况是,越是经济落后的地方,越是财政困难的县乡,乱收费问题就越突出。
三、加强农村价格管理的思路
只有农业生产力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使广大农民的生活有比较明显的改善,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切实加强,使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使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归根结底是农民增收问题。作为涉农价费监管的职能部门,必须要从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农民增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顺应农村形势,适应农民需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价格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农村价格管理,既要解决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又要解决工作机制上的问题。实际工作中,首先要加强宣传教育,努力营造农村价格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围。其次,在管理手段上,要坚持以价格公示、价格监督网络建设、价格举报受理、价格违法案件查处、价格服务为抓手,五措并举,真正把涉农价格管住管好。具体思路是:
(一)找准物价工作促进农民增收结合点。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农业和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三农”问题仍很突出,农产品生产周期长,受自然影响大,生产分散,普遍远离市场。农民属于经济发展中的弱势群体,市场信息相对闭塞,生产销售缺乏预见性,迫切需要借助价格信息来了解市场发展变化,以利于做出正确的价格判断,实现其种、养殖结构调整和增收入。作为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如何在服务“三农”中发挥作用,帮助农民及时准确地获得市场价格信息,有效引导生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真心实意为广大农民群众谋利益,这是物价部门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基本要求,也是新形势下物价部门重要的工作内容,是各级物价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在实践中逐步探索了一些农产品价格信息服务的工作方法。农产品价格信息服务工作必须做到采集多样化、内容特色化、发布多元化、部门协作化的“四化”。在信息整理汇总过程中,紧密联系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取农民之所需,想农民之所急,首先必须充分体现地域性特点,整理出反映有本地特色的农产品供需价格信息;确保信息的实用性。其次要体现季节性特点。根据不同季节农产品生产和销售情况,及时提供适时的价格信息。再次是要体现针对性。必须深入广大农户进行信息需求调研,在此基础上确立信息服务的重点,做到农户需要什么信息就收集什么信息;最后是信息要体现出预见性。对农产品价格信息预测分析,研究价格走向和市场供求状况,引导农民正确判断行情,进行生产效益评估,从而及时调整种、养殖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要搞好价格信息服务,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合理生产。
当前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下降,虽有总供给相对过剩的因素,也有品种结构单
一、生产方式跟风跑的问题。前几年人们的饮食结构起了变化,对猪肉需求减少了,可养猪仍在盲目发展。这几年,农民见种菜有利可图,出现了到处都搞蔬菜生产基地的现象;总量大幅度增加,而品种结构、质量不能适应市场需要,信息不灵造成生产与市场两张皮就是原因之一。现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府不可能、也不必要依靠行政手段强迫农民安排生产,加强信息引导、特别是价格信息服务,是引起农民合理种养的重要途径。各级物价部门要把做好信息发布工作作为联结生产与流通、农民与市场的有效手段,立足当地自然条件、生产习惯,面向区内外、省内外、国内外市场,有针对性地筛选、发布可靠的市场行情和价格信息,引导农民生产特色强、质量优、名气大的产品,适应市场各个层次的需求。
此外,还要加强粮食收购市场价格监管,确保粮食收购政策的落实。国家制定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是保护农民利益的一项重要举措,为确保这一政策的贯彻落实,各级物价部门除做好宣传工作外,要督促粮食部门特别是基层粮食收购站点,严格执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敞开收购。粮食收购季节要加强基层粮食收购点的价格检查,严厉打击压级压价、超标准扣水扣杂等价格违法行为,确保农民既增产又增收。加大涉农价格和收费清理整治力度
各级物价部门要以优化农村经济环境、减轻农民负担为重点,加强涉农价格和收费的专项清理整治工作。
对农民建房、农村计划生育、婚姻登记、户口迁移、畜禽防疫和农村居民生活用电、农业生产用电价格等要进行专项整治。
对农民外出务工和进城就业等方面的收费,要继续进行清理,落实优惠政策,取消对农民务工的歧视性和不合理收费,切实保障外出务工和进城就业农民的合法权益。
对农村中小学教育收费要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加强监管,特别是加强学校代收代支费用的监管,加大整治力度,狠抓“一费制”的落实。
(二)着力宣传教育,努力营造农村价格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围。要通过广播、电视、网络、会议、宣传栏和价格咨询等形式,大力宣传《价格法》,宣传涉农价格和收费政策,宣传加强农村价格管理的重要意义,帮助各级领导干部认识到,加强农村价格管理在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业发展、构建和谐农村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从而切实加强对这一工作的领导,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全力支持,真正把加强农村价格管理摆上工作日程,纳入党政部门、乡村工作目标管理中,与三个文明建设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同表彰。帮助各级物价部门认识到加强农村价格管理不仅是物价部门的职责所在,而且是坚持以“以人为本”,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从而不断增强加强农村价格管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做好农村价格管理工作。帮助广大农民朋友加深对涉农价格和收费政策的了解,不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自觉支持农村价格管理工作。
(三)注重巩固提高,大力推行涉农价格收费公示制度。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工作是把涉农收费政策交给农民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涉农收费办事公开的实际步骤,是物价部门加强农村价格管理的一个有效途径,深受农民朋友欢迎,誉之为“连心牌”、“民心工程”。基层物价部门务必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将农村基层合法收费和涉农价格公开,是提高价格政策透明度,加强对农民负担的监督,增强农民自我保护意识的一项重要措施,从我市几年来坚持不懈地狠抓涉农价格收费公示制度的落实,编制和发放《涉农价格收费目录》和《涉农收费明白卡》,对加强农村价格收费的监管,遏制乱收费,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了建立公示长效机制,一方面要加强农村基层站所执收单位的公示工作,加强价格监管,规范基层站所价格行为;另一方面,建议将涉农价格收费目录与《农民负担卡》结合起来,实行两卡合一,增强公示的权威性,适用性,方便农户监督,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通过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工作,让“农民明明白白交费、使部门清清楚楚收费”,真正起到“给农民一个公正,还干部一个清白”的作用。
(四)强化工作落实,着力打造农村价格监督网络。为加强农村价格监管,更好地服务“三农”,各级价格部门特别是县级价格部门要将工作重心向农村倾斜,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一是加强农村价格信息员、农村价格监督员和农产品成本调查户的建设,整合农村价格管理资源,逐步做到对农村乱涨价、乱收费有地方投诉、农村生产生活中遇到的价格矛盾有人过问,有人传递和受理。二是建立农村价格监管网络,以成本调查户为依托,借助安徽农网平台,每县确定三个乡镇进行试点,主要负责监督农村价格、收费政策执行情况,监测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产销情况和市场价格动态,定期发布农产品价格和市场供求信息,提供效益比较分析,帮助农民及时掌握市场行情,引导农民优化种植结构,促进增收增效。三是配备必要的设施,做好人员的培训,完善相关的制度和考评办法。逐步建成市、县、乡三级价格管理监督和信息服务网络,构建面向“三农”的价格服务体系,价格工作全方位覆盖农村市场。
完善信息网络,实现行情互动。建立和完善农村价格监督网络,既是价格工作延伸到农村的方式协助管理的一种好形式,又是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措施。为更好的地发挥农村价格监督网络的作用,在工作中我们要做到“三管齐下”,把开展农村价格监督工作和涉农价格收费公示工作以及12358价格举报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让农民群众在充分享有价格政策知情权的情况下,自觉地通过便捷的举报投诉途径来伸张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在工作中价格主管部门要做好价格监督员的坚强后盾,让他们参与到涉及农村重大价格活动中来,凡是举报反应的农村乱收费问题,必须给予高度重视,限时解决,形成上下联动的态势。公示是基础,监督是保障,举报是途径,三项工作互为依托,互为促进。只有做到“三管齐下”、上下联动才能提高农村价格监管的质量和效率。
建立农村价格监督网络要着力在积极争取当地党政领导的支持上下功夫。农村价格监督网络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范围广、工作量大,需要当地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需要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因此,实际工作中要积极争取当地领导的支持和有关部门的配合,关键是作好汇报,搞好宣传,要把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政策规定讲清,把加强农村价格监督网络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讲透,把结合实际开展这一工作的思路、目标和措施讲明,从而争取领导对这一工作的支持。要在建好队伍上下功夫。要选好配齐人员,在当地干部群众中,把那些政治思想好、文化水平高、政策观念强、能坚持原则、热心价格监督工作的人员聘请为乡村义务价格监督员;要搞好学习培训,通过岗前培训、以会代训、实践学习等途径,组织农村义务价格监督员学习《价格法》,学习举报受理、案件查处、《收费许可证》年审、价格宣传等业务知识,帮助他们提高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要落实政治和经济待遇,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要在发挥作用上下功夫。要明确农村义务价格监督员的职责主要是:宣传价格法律、法规和政策;收集、登记农民群众的价格举报,并及时向上级反映;注意发现和举报价格违法行为;协助价格监督检查人员进行监督检查;管理和维护好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牌。要注重向义务价格监督员交任务、压担子,使他们在宣传价格政策、查处价格违法行为、调解价格矛盾中有职、有权、有为,成为县市物价局在农村价格管理中的“千里眼”、“顺风耳”,成为农民群众利益的“代言人”,从而使农村价格监督网络成为农民朋友的“连心桥、服务窗”,成为保护农民利益的一道有力屏障。
(五)抓好制度创新,尽力打击涉农乱收费行为。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全市价格系统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价格工作的重中之重,牢固确立统筹城乡发展的思想意识,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不断把价格工作调控、管理、监督、服务职能向农村各个领域延伸。创新农村价格工作机制。认真研究分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农村价格工作的新形式、新机制。特别是要适应农村发展变化的新要求,逐步形成城乡统一、专兼结合、联系紧密、协调有效、适应城乡一体化要求的价格工作体系和运作机制,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价格服务。强化农村价格工作措施。将价格工作的重心向农村倾斜,进一步加强农村价格工作力量、健全农村价格监督网络,部署安排工作,要把农村价格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制定价格政策,要以发展“三农”优先;总结价格工作,要对照统筹城乡发展查找问题,寻求对策,真正把服务统筹城乡发展落实到价格工作的各个方面。
(六)制定有效措施,支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从创新观念、创新方式入手,充分利用价格监督检查这一有力武器,狠狠打击涉农价格和收费违规违法行为,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加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监管
近年来,以化肥为主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幅较大,直接加大了农业生产成本、农民增产不增收,控制和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是物价部门发挥价格职能,服务“三农”的一项重要工作。一是严格控制出厂价格。导致农资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源头价格上涨,管住源头价格,是控制农资价格上涨,保护农民利益,稳定农业生产的关键。二是确保农业生产资料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燃料、电力供应和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对农资生产、运输、经营在税收、补贴、贷款等方面要落实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以减缓农资生产、经营成本上涨的压力。三是政府要加大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鼓励农资经销商建立直销网络,规范市场秩序,对无照经营或越权经营者,要坚决取缔并没收其非法所得。加强农资批零差价管理,控制流通环节的加价行为。加强对农资市场价格的监督检查,特别是重点检查边远地区农资市场价格,对擅自提价、不执行最高限价、倒买倒卖及制售假冒伪劣农业生产资料的坑农行为,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等有关规定严肃查处,确保政府各项价格调控措施落实到位。四是建议政府加强农资淡季储备。利用淡季农资价格较低的优势,增大淡季储备量,抵御市场需求的波动,发挥农资储备企业的经营优势,平抑市场供应价格。五是建立农资价格风险调节基金制度。建议我省从农资产品出厂价格和销售价格中提取一定比例,上交财政专户储存,作为农资价格风险调节基金,用于农资生产的经营亏损补贴。也可从商品房开发,旅店、餐饮等服务行业征收价格调节基金,当市场价格出现较大波动时,给予适当补贴,以平抑物价,稳定农资市场价格。六是建立对农民的农资补贴机制,确保中央增加农民收入的惠民政策得以落实。借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对农民种粮补贴办法,改变现行对农资生产的补贴,逐步转为与农资市场价格变化相挂钩,对农民实行农资价格直接补贴方式,让农民的压力从另一方面得到缓解。
要突出监督检查的重点,把农民反映强烈的中小学校收费、农民建房收费、农资价格、医疗服务价格和收费、计划生育收费作为重点,每年进行1-2次专项整治,努力遏制各种乱收费行为。要创新检查方式,变单一物价队伍检查为多方联合检查,采取上下联动检查、联合纪检监察部门共同检查、邀请新闻媒体参与检查以及人大政协督促检查等方式,提高检查威力;变事后查处为主为事前提醒、事中告诫、事后监督相配套的监督检查方式,努力把损害农民利益的价格违法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变价格违法所得以罚为主为以退为主的处理方式,切实使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失或少受损失。要致力畅通“12358”举报热线,方便农民群众价格举报。坚持值班制度,确保“12358”举报热线全天候畅通;努力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做到即时举报,即时受理,尽快查处,不断使“遇到价格问题,请拨12358”深入人心、落到实处。
(七)转变观念,致力提高农村价格服务水平。要转变“重管理、轻服务”的观念,努力在强化价格服务上下功夫,增强加强农村价格管理工作的全面性。要搞好价格信息服务,为农民提供快捷、准确、新颖的价格信息,帮助农民准确把握市场价格,有效组织生产、经营,防止盲目生产导致增产不增收以及“种啥啥便宜”、“啥贵啥没种”现象的出现;要注重价格引导,帮助农民树立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引导农民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和种养结构,从片面追求数量的传统农业转化到注重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上来,从单纯以粮、棉、油为主的种植业转化到发展养殖业、畜牧业、水产业多业并举上来;从仅靠农业创收转化到外出务工创收、进城搞“三产”创收等多渠道创收上来;要坚持农本调查、农产品价格监测、预警预报制度,切实帮助农民算好经济帐,提高生产效益,规避生产风险。
1、积极服务特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发展。充分发挥价格信息、农本调查资料对特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生产、销售的引导作用,实现优质优价,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农民种植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淘汰高产低质农产品,优化产业布局。加强与农业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行业协会、种养殖专业户和优质高效农产品生产基地的沟通与联系,建立价格服务联系点,发挥价格部门的职能作用,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为进一步完善农本调查网点,增强代表性,今年将对部分农调点(户)进行调整,涉及到农调户的镇,要加强对农调户的指导和督促。
(八)积极扶持农村劳动力转移,运用价格杠杆开拓农村市场。切实落实各项支持农民发展服务业和经商办企业的收费优惠政策,坚持“应免尽免、就低不就高”原则,从严控制收费项目和标准。全面取消针对农民跨地区就业和进城务工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确保落实到位。加强对职业中介机构和劳务市场的管理,整顿和规范劳务市场行为,为农民外出务工和创业创造良好环境。
开拓农村市场是扩大内需带全局性的工作。这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得到说明:一是农村市场拥有最大的消费群体,对整个消费需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全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0,我省1998年末农村人口达4818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74.1,农村每增加1个百分点的消费需求,相当于城镇增加3个百分点;每个农民增加100元消费,全省就能增加近50亿元,相当于每个城镇居民增加消费285元。农村这个广阔的市场,其需求变化对总需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二是农村消费基数低,上升空间大。改革初期由于农民增收快,农村的商品零售额在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占半壁江山,近些年来由于农民收入增幅逐步放慢,农村商品零售额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降到了1998年的31;如果农村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恢复到50,则全省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将增加200多亿元,年增幅将提高18个百分点。三是农村现有消费水平低,潜力巨大。从与全国的对比来看,我省农村去年户均购买化肥、农膜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低9和72.3,每百户拥有汽车和拖拉机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8.8和78.6,1997年每户人均消费彩电、洗衣机、摩托车、电冰箱、照相机、缝纫机、自行车、棉布、毛线织品、皮鞋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9、68.1、59.2、59.5、63.1、35.9、31.4、68.4、46.7、11.5;从与城镇的对比来看,我省每百户农民去年的彩电、冰箱、洗衣机、摩托车、照相机、自行车拥有量分别比城镇低8.2、95.8、92.6、44.3、97.5、29。如果我省农民人均消费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则能增加消费需求170亿元。总而言之,开拓农村市场、刺激农村消费事关扩大内需和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之大局。如何开拓农村市场,各地和各有关部门都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仅是开了个头,可谓任重而道远。价格是调节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最灵敏的经济杠杆,物价部门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运用价格杠杆开拓农村市场责无旁贷。
(九)巩固落实农村公用事业价格政策。加强农村电价管理。农网改造后,我市在全省率先实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价,农村居民生活电价由原来最高0.75元/千瓦时降为0.557元/千瓦时,农民从中得到很大实惠,生活质量有很大改变,这项民心工程深得农民赞誉。下一步要重点加大少数未改造台区同价执行情况检查力度,确保同价面百分之百。在此基础上,尽快实行农村其他类别用电同价。同时,要加快农业生产电网改造,实行农业生产用电计量,尽早改变农业生产用电按田亩均摊办法,避免增加农民的额外负担。
加强农村用水价格管理,包括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对在农村征收的水资源、地表水和水利工程水费等,要实行优惠减免政策,制定合理的、便于计量的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水价标准,多渠道、多层面减轻农民负担。
落实积极的价格政策和措施,服务农村城镇化建设和农村公用事业发展。全面落实区域供水城乡同网同价;进一步巩固城乡用电同网同价成果,落实各项电价优惠政策;落实社区医疗服务收费政策,各镇(区)要督促落实本地区医疗服务收费和药品价格公示;巩固完善义务教育“一费制”政策,贯彻落实免费义务教育政策,进一步减轻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运用价格杠杆,服务农村公寓房建设和治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第五篇:发展农村客运网络 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强力推进农村客运网络化 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南临黄河,总面积4071平方公里,辖11个县市区、36个镇、22个乡,1826个建制村。全市常住人口360多万,其中,农村人口258万,占全市总人口的71.6%,截止目前,农村客运班线84条,客运车辆457部,8601个座位,日发班次2871个。县城通往乡镇的客车通达率达100%,1803建制村通车。一个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节点,连接城镇,辐射乡村,方便快捷的农村道路客运网络已初步形成。实现了“公路通、客车通、信息通、物流通”的目标,为繁荣农村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出行条件。
一、主要做法
1、高度重视,全力推进
农村客运网络化工作是一项造福于民、惠及于民的民心工程,但是因为其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化系统工程,特别是一些矛盾深、困难大、涉及利益复杂的工作,必须得到政府的全力支持,否则寸步难行。为此,我们主动向政府汇报,寻求支持,很多工作正是政府的多方协调支持下,工作由难变易。农村客运网络化工作实现了由 1 “部门行为、行业行为”向“政府行为、社会行为”的转变,通过主管领导亲自督促协调,工作的得到了强有力的推动,突破了部门利益的束缚,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合力。
早在2007年,焦作市政府派出以主管市长为团长的考察团赴浙江嘉兴等地专题考察学习,后又陆续派出多批次考察组到山东、江苏、浙江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学习,总结了大量的工作经验。
在农村线路改造方面,各级政府协调多个相关政府部门给予扶持和帮助,较好地解决了经营者的退出问题等一系列复杂问题,统一了各方意见。
2、加大投入,完善农村客运场站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办法,多方融资,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乡镇客运站建设进程。目前,全市拥有农村客运站70个,招呼站1200个,实现了客车通到哪里,乡镇客运站就建到哪里。同时积极引导运输企业在农村客运中大力发展中档舒适型客车,在宏观调控的前提下,鼓励车辆加快报废更新、提档升级的步伐,鼓励车头向下,充分利用行政和经济手段,降低税费标准,让经营者在利益驱动下,主动将购车资金投向农村客运市场,以方便农民出行为目标,努力提高乡村客运班车通达率,为农民朋友提供“经济、方便、安全”的客运服务,实现了路修到哪里,客运车辆就通到哪里。
3、创新工作方法,加大线路改造力度,无论是城市公共客运,还是城乡道路客运,其本质都是为城市、农村旅客出行服务。但由于受体制影响,城市公共客运与城乡道路客运没有实现有效衔接,不仅为旅客出行带来了不便,也导致一些客运站场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了资源浪费。
一是因地制宜,制定方案。我局通过规划调研,制定了《焦作市城乡客运一体化线路总体规划方案》、《焦作市城乡客运一体化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相关内容。2008年4月10日,我市首条公司化改造、公交化运营客运线路——焦作至修武班线正式开通,我市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战略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焦作至修武客运班线原来共有营运车辆30多辆,因受经济利益驱动,特别是挂靠车辆的存在,车辆档次较低,安全系数不高,经营行为不规范,拉客、宰客、甩客、兜客现象时有发生,运力总量过剩,盈利水平低,相互之间恶性竞争,群众满意度不高,既影响了交通运输行业的形象,也影响到了社会稳定。为此,交通运输部门以“经营主体公司化,经营方式公交化”为指导思想,以“畅通快捷、安全舒适、经济方便”为建设目标,开始了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的尝试。由焦作市交通运输集团有限公司和修武县交通运输公司共同出资300万元组建焦修城乡客运公交线路公司。新的经营主体实行股份制经营和公司化、集约化运作,由新的经营主 体对该线路原有33台营运客车进行整体收购,对原线路进行公司化改造。修武线路公司按焦作市交通运输集团有限公司控股公司纳入集团统一生产经营规划和管理。
在运营模式方面,由新公司对所有客车实行公交化运营,即公交化购臵车辆,公交化设臵站点,公交化安排班次,公交化提供服务。
在管理模式方面,按照企业是管理主体的要求,运输企业实行“九统一”,即对公交化运营的所有客车实行统一进站、统一调度、统一售票、统一结算、统一车型、统一运营标识、统一服务质量标准、统一经营管理、统一聘用驾乘人员,并对驾乘人员实行信誉、安全保证金制度。
在票价管理方面,按照保本微盈的原则,对焦修线路公交车保持低票价运营,即:城市零公里以内实行公交票价1元,出市区按实际里程在政府基准运价的基础上执行优惠票价,折价幅度为20%—30%。
后又按照这一模式,相继对焦作至博爱和武陟两条客运班线的车辆进行了公司化改造,实现了公交化运营。
我局早在2006年就明确要求,所有更新的营运车辆必须实行公车公营,否则不予办理更新手续。通过发展,焦作市多条客运班线实现了全部或部分营运车辆公车公营。焦作至新乡客运线路所有营运车辆全部实现了公车公营;焦作至郑州、济源的部分车辆实现了公车公营。
二是创新方法,完成改造。我市在公司化改造方面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种是大型运输企业对原有线路的车辆或者 挂靠车辆进行协商收购。例如在焦郑公交方面,焦运集团斥资将线路原有经营车辆进行收购,通过整体购买进行公司化改造。另一种是由行业主管部门提供平台,组织在一条客运班线上多个现有经营业户自主采取股份制合作经营形式进行改造。如我市一个县境内的客运线路的改造形式就非常好,修武-方庄的客运班线,该线路最多时发展到67辆客车,“各自为政”,经营无序,为争抢客源,多次发生治安事件。修武运管所引导车主实行股份改造,车辆集约为16辆,42家业主股东,共同推选出理事会、监事会,制定严格的工作制度和职责,进行财务管理、调度管理、车辆维修管理、路查管理,实行统一调度,统一加油,统一收支,统一管理。实现了节约油耗、降低成本、规范了秩序,增加了股东收入。
三是加大扶持,确保农村客运健康发展。农村客运具有服务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功能,也具有收入相对微薄和客源较差的特殊性。如何发展好农村客运,必须采取特殊的经济手段和优惠政策来加以扶持引导,特别是要通过优惠政策的有力支撑,给予提供能维持经营和发展的最基本经营条件,保障农村客运能正常运行。
近几年,我局按照“一县一网一公司”模式,出台了《关于加快焦作市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的意见》,大力实施农村客车通达工程,不断完善农村客运网络,打造安全便捷、环点相接、网线相连、纵横相扣、布局科学的农村客运网络化体系,全市所有行政村全部通车。四是科学管理。我局按照“稳定存量、严控增量、鼓励更新、升级进档”的原则,严格更新车辆标准,推广节能环保的绿色公交车,统一喷涂“新农巴士”,使城乡旅行更加舒适、安全、环保。我市对参运农村客运的车辆推行公司运作模式和公车公营,结合车辆更新和线路调整,采取车辆收购、公司更新、评估入股等方式进行公司化经营改制,实现统一运行、统一调度、统一管理、统一轮岗、统一营收、统一奖惩的“六统一”经营模式,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实现公交化管理,统一扶持政策、统一线路班次、统一服务标准、统一车辆票价,使更多群众享受到经济和客运发展成果。目前,部分县市农村客运线路已经打破了城乡壁垒,实现了城市公交下乡、农村客运进城,城、乡、村无缝衔接,站、亭、点设施资源共享,票价一致,使群众出行成本无差别、经营者投入和收益均衡。
五是推广经验,完善网络。我局在全市推广孟州农村客运网络化和修武县农村客运公司化股份制改造经验,探索公车公营模式,严格管理,做到车型统一、颜色统一、统一管理、统一定点发车、统一排班,使挂靠经营逐步退出道路运输市场,焦郑、焦新、焦修、焦博、焦温等主要线路实行了公司化改造,全市客运公司化改造率达到80%。
4、严把车辆技术等级和从业人员素质关,确保安全
通过加强对营运客车的技术性能检测,禁止技术条件不合格或达到报废规定的车辆进入农村客运市场,通过强制维护,提高营运客车的技术性能,确保车辆安全运行。同时,对从事农村客运的司乘人员必须在开业、上岗前进行相关业务知识培训,取得资格证书后方可参运。
同时要求农村客运企业严格按规定开班、收班时间,统筹安排班次时刻,合理调度上下班高峰期运行车辆,方便沿线群众出行。
二、加快推进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的经验
1、立足地区实际
我们根据焦作市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地形地貌以及运输企业实际,在线路上科学布网,在运营上主要选择一些资质过硬、信誉较好、实力较强的运输企业运营,实行区域化经营,避免多个经营主体的恶性竞争,避免因市场过度分割、重复建设带来的资源浪费,有利于统一站点布局,及时合理调剂运力,提高客运组织化程度,有利于市场稳定和发展,也有利于政府调控和行业管理。
在车型的确定上,我们要求既符合公交的要求,又与焦作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经过改造,所发展的车辆均为环保型车辆,并实现了同线、同型、同价。
2、工作方法合法合情
在推进农村客运网络化工作时,我们针对各项政策的合法性进行论证,使这项工作在推进中在法律上没有漏洞。坚持经营者改造自愿的原则,对不接受更新的经营者,允许其在原经营线路上继续营运,直至核定的经营期满后退出市场。坚持了政策引导,企业运作的原则。政府制定出台政策,明确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原则、基本方法,公司具体操作,个体经营者参与,运管部门进行指导、协调和监督;注重公平、公正、公开。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根据具体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按照过渡兼并办法的规定,原营运车辆由原经营者自行处理。后来考虑到经营者的实际困难,对已按照运管部门要求更新的,明确也可以纳入公司管理。原先我们准备整条线路适用一种方法,以线路为单位整线同时实施改造,后来因为同线路经营者难以形成一致,就调整为成熟一辆改造一辆。总之,在这项工作推进过程中,我们坚持依法办事,做到了合情合理又合法。
3、政府支持,社会关心,企业参与
没有政府的重视、社会的关心、企业的积极参与,农村客运网络化工作要取得成功是不可想象的。在改造过程中,我们坚持向上级多汇报,与横向单位多沟通。确保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顺利开展。农村客运网络化的不断发展,不仅解决了农民兄弟出门坐车难的问题,加快了客流、物流、信息流的流通,更把先进的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带到广大农村,切实改善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为促进城乡共同繁荣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