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代影响我国司法独立的因素有哪些
当代影响我国司法独立的因素有哪些?
经济,在我国,确保司法独立的关键就在于避免司法权的地方化,特别是要摆脱法院对地方财政的依赖性,为此,就要改革司法经费供给体制,使法院的预算经费从地方财政中独立出来,由中央统一预算,实行单列,专项支出,从而切断与地方政府的财政联系,使法院真正获得经济上的独立。
司法体制,包括法院行动的独立性不足,法院受政府领导,法院财政不独立,法院收入不足抵制腐败等。
然而就现在我国司法,还不能独立,其中还存在着种种的干扰:
法官素质,大学生毕业水平就当法官,水平高不到哪里去,过早就进入了官场,一开始有志向无权力,到有权力的时候志向早已 被腐蚀,恶性循环,同时无法抵制金钱,美色等诱惑,也不排除被人拉下水。
舆论,影响过大,法院的权威荡然无存。
人大,在我国,人大既是权力机关又是监督机关。这种监督应该是依法监督,即对各级司法机关是否严格遵守宪法和正确适用法律的监督,而不是以监督的名义对个案提出具体的处理建议,命令各级司法机关遵照执行;同时,应该强化权力监督的公开化和透明化,以保障权力运行的公正化。
当事人,由于当事人在金钱等方面的诱惑,使得法官动摇了自身的职责,而不能牢固秉持依法,公正,独立办案的原则。
上下级法院之间的关系,由于法院与法院之间存在着行政性关系,使得之间不能各自独立,审级制度的功能不能充分的发挥。
审判委员会制度,审判委员会制度作为我国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在法院审判时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随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法治化进程不断加快,阻挡了我国司法改革的进程,因此应逐步废除与我国现状不相符的审判委员会的制度。
第二篇: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影响因素分析
08级政治经济学 王倩 208020101026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小企业在世界范围内的活动剧烈增加,但在其进行国际化的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影响着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本文仅从这些因素出发,去简要分析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影响因素,并提出些微建议,从理论上来对这些因素的影响进行化解,解决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的冲突,促进我国企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 中小企业国际化 影响因素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政府日益关注中小企业的重要地位。中小企业国际化程度如何,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也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准。因此,如何加快中小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中小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如何迈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步伐,是个值得关注和认真研究的问题。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也使中小企业有了蓬勃发展的机遇和空间,尤其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许多中小企业积极进行国际化。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作用越来越不容忽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仅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的地位,也赋予它们更大的发展机遇。本文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利用国际化的相关理论对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影响因素进行简要分析。
一、企业国际化战略过程中的内外影响因素
(一)国内制约因素
1.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海外直接投资对资金的要求相对较高,然而,目前国内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不畅,尚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国内银行出于降低风险考虑,再加上中小企业本身规模小、信用等级较低等因素,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申请条件的要求往往非常严格,导致中小企业难以获得银行贷款。即使是在中小企业发展较快的上海,占全市企业总数97%的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得的贷款仅有10%左右。另外,中小企业上市融资渠道也不畅通。目前,资金不足己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国际化的主要因素。
2.信息渠道不畅通
除了融资渠道不畅通外,中小企业还面临着信息渠道不畅通的问题。目前,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还无力独自完成海外投资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工作,而国家的海外投资信息网络建设相
对滞后,信息服务不甚完善,且费用太高以至大多数中小企业负担不起。
3.国内政策制约因素
(1)政府相关管理体制尚未理顺
目前,中小企业政府管理体制尚未理顺,缺乏统一领导和相互协调,造成政出多门,使中小企业无所适从,从而影响中小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顺利开展,有的中小企业管得太死,有的中小企业却无人关心。
(2)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政策待遇不同
由于体制惯性等原因,各级政府仍然比较重视大企业(集团)的发展,对大企业的国际化的扶持力度较大。相比之下,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尚未引起政府的足够重视,政府支持力度也相对较弱。
(3)手续和审批程序繁琐
中小企业的国际化还面临审批程序繁琐、审批周期过长的问题,这不仅导致企业错过大好投资机会,而且还促使企业想方设法逃避审批,从而造成统计上和管理上的困难。
(二)国外制约因素
1.投资东道国的政策制约
中小企业在海外投资设厂必然要受投资东道国当地法律法规的制约。然而,目前有些国家(地区)的外资政策中还存在最低出资额、开业年限等限制。这些规定给欲到该国(地区)开展海外直接投资的中小企业造成很大的政策障碍。如相关产品的目标市场国对产品的进出口税收政策。各个国家都对进口商品征收进口环节增值税、销售税等税收。所有税赋应计入出口商品的成本中。发展中国家为保护其国内民族产业,在进口与其国内生产的同一类商品时,均征收较高的关税或附加税。在选择到其它国家或地区进行投资建厂时,应选择那些进口关税或附加税较高的商品进行投资,在其国内设厂生产,以避免其高关税壁垒。此外,相关产品认证和质量要求各个国家对于进口和国内生产的商品都有一个质检标准和认证要求,这也是市场准入的一个关键问题。
2.投资东道国存在不确定因素
投资东道国除了存在政策制约因素以外,还存在其他一些不确定性因素。这些不确定因素主要体现在东道国的文化差异、商业惯例差异和市场需求差异等方面。中小企业在海外投资时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以免造成决策失误。
(三)企业决策因素
1.市场调研不审慎
市场调研不审慎是目前制约中小企业国际化的主要问题之一,中小企业由于自身投资管理存在漏洞,相关人员经验不足,海外直接投资前的市场调研工作往往做得不细致,导致投资失败。
2.合作伙伴选择不当
合资或合作是中小企业开展海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然而中小企业对合作对象的选择往往比较盲目。合作伙伴选择不当,或者被外方欺骗造成损失,或者由于外方的经济效益不好,使合资企业受到牵连,导致投资失败。
3.缺乏人才,海外企业管理落后
中小企业缺乏优秀的管理人才,对海外子公司的管理也较落后,要么对海外子公司完全放任不管,要么对海外子公司管得过严,从而造成海外子公司的效益不佳,影响到国内总公司的生产经营,甚至导致总公司出现经营危机。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管理人员缺乏国际化经营的经验及相关知识,规避风险意识较强,主动进取能力较差。公司治理结构和组织设计、以及针对中小企业的相关法律制度不适应国际化经营的需要等一系列的问题,使得企业决策者和高层管理者在应对国内经营之外几乎难以用战略的眼光和行动来对待国际化经营问题。在我国,中小企业的决策者和高层管理者所表现出来的国际化经营素质普遍较差,难以满足国际化经营的需要。而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战略管理能力,这种战略管理能力又是企业决策者的核心素质,由于企业决策者是企业的核心人力资源,因此,中小企业的企业家的国际化经营素质,将直接影响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成效。
二、对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建议
(一)政府加强对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政策支持
首先,针对中小企业资金不足问题,政府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特别是资金借贷。由于民间金融是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的重要组织,所以应积极鼓励民间金融的发展,在法律和制度上使其合理化,这样也有利于规范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其次,加强国家的海外投资信息网络建设,并同时减少中小企业使用该资源的成本,从而使中小企业能够在当今信息发达的经济中以更大的竞争力参与到经济的发展中。最后,政府应公平对待各级企业,不论其大小,并应积极鼓励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给予其适当政策优惠。
(二)政府为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外部障碍提供支援
针对东道国的政策和法律限制,我国政府也应积极应对,以减少我国中小企业对外投资成本,如反倾销措施,优惠国待遇等,为我国中小企业进驻国外目标市场提供支援。
(三)加大国际型人才培养,提高企业决策水平
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决策失误情况,使得自己在国际市场上“有苦说不出”,很大的原因在于缺乏国际型人才,特别是在法律,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自我保护能力较弱。企业应慎重选择合作伙伴,应根据一切信息渠道对合作伙伴进行调查。合理选择目标市场,并认真调研目标市场的文化背景和消费习惯。遇到需要法律解决的问题,要选择熟悉目标市场法律环境的人才进行分析决策,不可盲目轻信对方并投资。
参考文献
[1]胡舒华.中国家族企业的国际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2]习郭众 周雷 郭彬.跨国公司管理理论与案例分析 [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1)
[3]陆正飞 高强.中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研究[J].会计研究.2003(10):16一24
[4]李长江.试述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有关问题[J].技术经济,2002, 34一36.[5]刘穷志.出口退税与中国的出口激励政策[J].世界经济,2005,(6):37一43
第三篇:我国寿险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保险与精算课程结课论文
我国寿险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11002040101艾岸
摘要: 寿险是人身保险的组成部分,人身保险包括寿险、健康险和人身意外保险,可以说寿险是人身保险中最基本、最主要的种类,无论我国还是国外,人寿保险的业务量都占人身保险的绝大部分。
关键词:寿险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寿险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寿险市场主体不断增加,市场结构不断完善,市场监管不断加强。寿险业的发展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所形成合力的方向和力度,决定着寿险业的发 展方向和速度。为扩大寿险市场,增加我国寿险业的收入,提高我国寿险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一个有效办法就是研究和分析这些因素对寿险业发展的作用机制,并能据环境变迁响应作出对策调整。影响寿险业发展的因素有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直接因素有寿险价格和收入,问接因素有经济因素(如GDP,储蓄水平),政治法律制度因素,科技进步因素,人文结构和社会变迁因素,通货膨胀因素,对外开放的压力以及相近或同行业发展快慢等诸多因素。可见衡量影响寿险发展规模因素的变量不只一个,而且有的因素很难量化。就内部因素中的寿险价格而言,寿险价格受寿险需求的影响,而需求又受收入的影响,所以有些因素不能直接作为分析寿险收入的量化指标。同时,我国对保险经济作量化研究的总体水平还不高,特别是对人寿保险的需求研究不多,且大多数仅是定性分析,使得人们对特定时期或特定区域影响人寿保险需求的因素是正面还是负面的影响及其显著性程度很难有明确地把握。
(一)直接因素
1.管理人才匮乏
我国寿险业起步较晚,虽然期间涌现出很多优秀的管理人才,但随着经营主体不断增多,机构不断扩张,造成很多寿险公司分支机构的管理者缺乏足够的经验和相应的知识,管理人才严重不足。
2.营销人才匮乏
我国个人寿险营销员有上百万的规模’,但一直没有形成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高效的寿险销售队伍。目前这支队伍的特点表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营销队伍不稳定,脱落率高。目前很多寿险公司仍采取“广招勤换”的人海战术,营销员一年期的留存率仅在30%左右,营销队伍始终无法稳定。
(2)营销队伍整体素质较低,年龄结构不合理。这支队伍中低学历者占大多数,30岁以上的超过60%。加上公司没有提供系统的、针对性的培训,人员大量脱落是必然,一段时期以后就会出现增员困难、脱落率高的局面,这对寿险发展极
为不利[1]。
3.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的差异
寿险营销是在树立保险公司形象的基础上,提高消费者对企业和产品的认知度和信任度,进而达到长期销售产品的目的。寿险推销只是寿险营销中的一种方法,偏重的是短期利益,是为获得服务利润而采取的一种行为。目前寿险市场正处于人世后有限的保护期内。强烈的紧迫感使国内各家寿险公司在近几年内力拼保费规模,争取在保险市场全面开放时有较好的竞争地位。因此国内寿险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更多地注重业务规模。强调增长速度,而导致了许多寿险公司经营行为短视,片面地强调寿险推销,而忽视了寿险营销的其他环节,缺乏长期发展战略的经营理念。比如:盲目地设立新机构以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无选择地增员,而没有给营销员提供系统、长期的培-OJl;过分依赖险种炒作等。另外,寿险公司与其代理人通过签定代理合同建立了委托——代理关系,但在保单的销售过程中,保险公司无法完全了解营销员的行动和客户情况,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这种代理合同是不完全契约,这就需要相应的制度以对付契约的不完全性。寿险推销本身就偏重于短期利益,加上公司没有有效的制度对营销员加以管理,营销员在推销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违规行为。
4.寿险营销与寿险推销的侧重点不同
寿险营销和推销都是以盈利为目的,但前者的侧重点是通过投保人的满意而获利,而后者则是通过直接销售来获利。寿险公司不仅要在保险产品上使投保人满意。更要给投保人提供满意的服务。西方经济学家认为:70%的客户流失是因为服务水平的欠缺,争取一个新客户要比维护一个老客户的费用高6—10倍。满足客户的基本要求,便可使营业额增长20%左右。客户不满意时,可能有75.3%的人 停止或减少购买,每一位投诉的客户身后,有49位不满意没吭声的顾客。投诉后得到迅速解决会有82%的客户重新购买[2]。虽然各家寿险公司都把“客户至上”作为自己最重要的经营宗旨,但从目前很多公司的经营重点、费用预算、人员配备及员工晋升与收入的评判标准难以看出“客户至上”的经营宗旨。
(二)间接因素
1.市场利率水平
市场利率水平直接影响居民对寿险保单的投资决策。寿险保单不仅具有风险的保障作用,同时也具备投资功能,可作为投资工具应用于居民的资产投资组合当中。这就出现了寿险保费收入增长与居民投资决策之间的相关性问题,因为居民投资工具还有银行储蓄、股票等。居民决定投资决策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投资收益率。寿险保单作为一种投资工具,与银行存款相比,收益率要高一些,但是期限一般较长,流动性要差一些。由于当居民预期市场利率要下跌时会比较倾向于长
期性的投资,因此当市场利率下跌时居民对寿险保单的偏好会增加。
2.通货膨胀水平
通货膨胀是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从而使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通货膨胀可以通过影响居民购买力水平来改变居民的消费倾向,从而影响居民的实际消费行为。当居民预计物价会变化时,居民便会对未来的消费倾向做出调整。对于寿险产品来说,通货膨胀率较高时,保单实际价值就会降低,居民持有同样金融资产的未来购买力水平就会下降,因此,如果居民预计通货膨胀率上涨,居民便会减少寿险产品的购买;反之,居民会增加寿险产品的购买。作者在此选择商品零售物价指数计算的通货膨胀率指数来进行分析。当然,通货膨胀率指数是通过影响居民的消费预期而影响居民的实际消费行为的,因而有一个滞后的过程。
3.银行利率
我国保险公司的资金大部分被要求存人银行。并保证获得银行的一年定期名义利率。因此,银行利率对我国的寿险需求有影响。对于保险性和储蓄性相结合的而储蓄成分偏重的寿险保单,如果其名义预定利率低于银行的一年定期名义利率,可能出现保险不如储蓄的情况,进而阻止了保险的潜在需求向现实需求的转化,使得现实需求减少。2004年10月29日,在经过连续八次降息后。我国首次提高银行利率,其中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从原来的1.98%上升至2.25%。
4.人口老龄化
社会老龄化是社会进步,是人民生活水平、健康水平提高的综合表现,也是社会文明、国家工业化、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但人口老龄化特别是人口高龄化使得养老保障问题越来越突出。中国国家统计局 1997 年曾在1%人口中作过抽样调查,以 65 岁作为老龄线,老龄人口已达 8700 万,占总人口的 7%。同 1982 年人口普查的数字相比,老龄人口在 15 年间增加了 3772 万,年均递增3.9%,而同期总人口年增长的速度大大超过了世界的均值。世纪之交时,中国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超过 1.3亿,占总人口的 10% 以上,到 2025 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8 亿,占总数的 18%,到 2050 年将达到 4 亿多。也就是说,届时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占亚洲老年人口总数的 1/2,占世界老年人口总数的 1/5。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之快,高龄人口之多,是世界人口发展史上前有未有的。面对市场风险,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往往没有能力保护自己,也没有能力对付发生的负面后果。在市场化的过程中,这一“弱势群体”对我国寿险业发展影响最大
[3]。
5.社会保障或社会保险
直到1995年,我国占人口总数约2.5%的政府雇员或工作人员,受益于政府支
出保险费的强制养老和医疗保险。同时大约占整个人口12%的国有企业雇员或职工,也享有强制性的医疗保险保障。另外,随着我国社保体系的不断完善,这势必会影响我国的寿险需求。
6、国民收入与储蓄状况
不同收入的人对于生活有着不同的追求,而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在满足了必要生活需求之后,人们对于安全、保障的需求将更加强烈,而寿险就是人们在满足必要生活之后为保障生活安定而发生的支出。国外的研究表明个人可支配收入与其购买的寿险相关性更高,且有着直接的正相关关系。从1991年到2001年的11年间期末储蓄余额由9241.6亿元增至73762.4亿元,年均增长量为63.47%,人均储蓄余额由797.9元增至5779.5元。储蓄的增加必然促使居民在储蓄结构上进行合理规划,一部分储蓄资金由银行存款转向保险账户。可见投保的前提是收入的提高而使得剩余资金的闲置。
(三)总结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口老龄化、利率水平和通货膨胀率对寿险保费收入具有很强的影响作用,另外我们还应:
1、加大城市化进程,提高社保覆盖范围;
2、加强国家对社保的投入及对统筹资金的运用;
3、降低银行利率,促进银行储蓄向保险储蓄的转化;
4、量化影响因素,注重定量分析;
5、应大力发展经济,建设小康生活。
参考文献
[1] 钟立灿.我国寿险业影响因素分析.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5(4)
[2] 史灏琳.影响我国寿险业发展的因素.经济观察,2004(5)
[3] 郑健壮, 孙维良.我国寿险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和对策研究.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7(4)
第四篇:我国水资源现状与影响因素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影响因素
水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种淡水,包括冰川、河流、湖泊以及地下水等。水是生命之源,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水。离开水,生活、工农业生产都无法正常进行。同时,水也是维持生态平衡的主要物质基础之一。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与人口的急剧增长,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水资源危机日益加剧,与此同时,水资源的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水资源短缺与污染之间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已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了威胁。按照自然界的动态平衡规律,水资源是可以循环使用的,但由于人类数千年来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打破了这个循环体系,致使自然界无法靠自身的调节能力来满足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长久长来,人类将水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免费产品,肆无忌惮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导致全球性缺水,如果不再合理开发利用现有的水资源,那么将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健康、世界粮食安全及自然生态系统等一系列问题,人类将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地球十大生态
【1】灾难中水资源危机首当其冲,科学家预言,21 世纪水将成为人类最为匮乏的资源。只有对我国水资源有全面的认识,了解我国的水资源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才能做到有据可依,统筹规划和合理设计。这对于一个给水排水工程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有重要意义。我国水资源状况及影响因素如下:
一、水资源总量大,人均少。
3根据最近水利部水资源评价的结果,我国的多年平均降水总量约为6万亿m(648mm),其中54%即3.2万亿立方米左右通过土壤蒸发和植物散布又回到大气中,余下的约有2.8万亿立方米绝大部分形成了地面径流和极少数渗入地下。这就是我国拥有的淡水资源总量,这一总量低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六位。仅仅从总量上看,我国水资源总量大,但只占世界淡水量的7%,淡水资源少,可开发与利用的的总量也少。加之我3国人口众多,耕地面积大,从人均的角度看,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为2200m,仅相当于世界人均的1/4。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3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m,我国669个城市中有逾400个城市供水不足,约200个城市严重缺水;在32个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约有30个长期受缺水困扰。在46个重点城市中,45.6%水质较差,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有9个严重
【3】缺水。北京、天津、青岛、大连等城市缺水最为严重。再从亩均来看,我国耕地亩均占3有水量为1700~1800m,是世界亩均的71%~75%。预测到2030年我国人口增至16亿时,人均水资3[2]源量将降到1750m。我国未来水资源的形势是严峻的。因此我国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为此,中国已被联合国列入世界13个个贫水国之一。
二、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
时间上,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我国年际和年内分配不匀。例如2011年,全国平均年
3降水量582.3mm,折合降水总量为55132.9亿m,比常年值偏少9.4%,比2010年减少16.3%,是1956年以来年降水量最少的一年。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海南、江苏和陕西偏多40%~60%;比常年值偏少的有23个省
[4](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北京、河北和贵州偏少40%~50%。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存在明显的连续丰水年和连续枯水年,但是这一规律并不固定。由此可见,我国水资源年际分布不均匀,这给水资源的预测和估计带来困难,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不利影响。年内分布则是夏秋季水多, 冬春季水少,大部分地区年内连续4个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0%以上, 短期径流过于集中,既不能及时截留利用。例如,今年7月份成都市短时间大面积强降雨后,岷江水浊度上升至1万多NTU,造成的岷江自来水厂短暂停水,给居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短期径流过于集中还易于造成洪水灾害的发生,今年我国就有多个城市足不出户可“看海”,严重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同时,年内降水分布不均匀造成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到了秋冬季节,许多河流断流,一些地区饮用水都成问题更别说工农业生产了。常有山村的孩子到离家很远的地方给老人背水喝等类似的新闻见诸报端,而我们也常常被感动着。可是,如果政府、社会给这些地区更多的关注和投入,少一些这样的感动,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是不是会更加和谐、幸福呢?
空间上,存在着“南多、北少;东南多,西北少”的格局,且相差非常悬殊。全国全年平均径流深284mm,其中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珠江流域、浙闽台诸河和西南诸河等南方四片,都在500mm以上。北方六片中,淮河流域最大为225mm,约为全国平均的80%,黄河、海滦河、辽河、黑龙江和四片均在150mm以下,仅约为全国的11%。除了水资源本身地区分布不均匀外,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与人口和耕地分布很不相应。南方四片面积占全国面积的36%,人口占全国的54.4%,但是水资源总量却占81%,而土地平坦耕地多的北方只占全国的18.7%,这一地区分布的不均匀性更突显了北方和西北地区的水资源的紧缺。而北方地势平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基地和工业基地,北方的严重缺水给工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降水时空分布不均造成区域水资源分布不均,进而造成大部分地区受旱灾、水灾影响的土地面积呈增加趋势。旱灾受灾面积远大于水灾的受灾面积。其中北方和西南地区是旱灾受灾显著增加区域。部分区域由于是重要的产粮地区,如黑龙江,而这些区域却日益受旱灾
[5]影响,因而会影响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一处抗洪,一处抗旱”和“一时抗洪,一时抗旱”在中国不断上演,令中国百姓疲于奔命,生活和生产受到严重威胁。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效率低、污染浪费严重。
地表水水资源污染现状为:
1、河流水质:全国全年Ⅰ类水河长占评价河长的4.6%,Ⅱ类水河长占35.6%,Ⅲ类水河长占24.0%,Ⅳ类水河长占12.9%,Ⅴ类水河长占5.7%,劣Ⅴ类水河长占17.2%。从东、中、西部地区分布看,我国西部地区河流水质好于中部,中部地区好于东部,东部地区水质相对较差。
2、湖泊水质:全国103个主要湖泊的2.7万km2水面,全年水质为Ⅰ类的水面占评价水面面积的0.5%、Ⅱ类占32.9%、Ⅲ类占25.4%、Ⅳ类占12.0%、Ⅴ类占4.5%、劣Ⅴ类占24.7 %。其中河北的白洋淀,江苏的滆湖、洮湖,安徽的天井湖、巢湖,江西的西湖,湖北的南湖、南太子湖、墨水湖,云南的滇池、杞麓湖、异龙湖富营养化程度较重。
3、水库水质:全国471座主要水库中全年水质为Ⅰ类的水库21座,占评价水库总数的4.5%;Ⅱ类水库203座,占43.1%;Ⅲ类水库158座,占33.5%;Ⅳ类水库52座,占11.0%;Ⅴ类水库16座,占3.4%;劣Ⅴ类水库21座,占4.5%。
以上是水利部2011年对我国水资源的评价,从中可以看出,我国水资源污染情况不容乐观。特别是湖泊和水库水资源污染极其严重,同时发达且需水量高的东部地区污染比欠发达的西部的地区水污染严重,这与我国的经济发展不相协调,特别是大城市周边的水质不理想,城市供水存在安全隐患。究其原因,在工业上,我国长期以来以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废水乱排乱放,而忽视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我国废水处理率一直很低,我国每年约有l/3的工业废水和90%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江河湖泊等受纳水体[6],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滞后的局面没有根本扭转。在农业上,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农民一味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其中不少是高毒农药,这些农药在进行虫害防治时,除被生物吸收、挥发分解一部分外,大部分残留在土壤和水分中,然后经农田排水和地表径流排入自然水体,造成地下水污染,使湖泊、池塘、河流和浅海水域生态系统营养化,施用的氮肥有一半以N2O形式挥发到空气中,造成温室效应,形成“从地下到空中”的立体污染。在政策上,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注重经济增长速度、主要产品产量、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等指标,没有把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纳入经济核算体系。这种只重产出不讲投入的低效发展模式使得水资源污染等环境问题不断恶化。除此之外,人民的素质也是原因之一,总体上,我国公民环境管理薄弱,环保意识淡薄。居民也常常随意倾倒生活垃圾,致使城市雨水口成为污水的排水承受口,进而成为新的污染源。在缺水、污染严重的同时,普遍存在水资源浪费、3水资源利用效率低等不合理的现象。目前,全国农业灌溉年用水量约3800亿m,占全国总用水量近70%。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40、50年代就开始采用节水灌溉,现在,很多国家实现了输水渠道防渗化、管道化,大田喷灌、滴灌化,灌溉科学化、自动化,灌溉水的利用系数达到0.7~0.8,而我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大多只有0.3~0.4。其次,工业用水浪费也十分严重, 目前我国
3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约80m,是发达国家的10~20倍;我国水的重复利用率为40%左右,而发达国家为75%~85%。中国城市生活用水浪费也十分严重, 据统计, 全国多数城市自来水管网仅跑、冒、滴、漏损失率为15%~20%。对比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用水水平,我国的用水效率还很低。
水资源问题将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重要的自然资源问题,水资源危机将会给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的威胁。中国水资源总量虽然丰富,但地区分布不均,年内分配集中,北方部分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已经超过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水资源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全国范围内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已经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21世纪中国必须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和强有力的措施,必须节约用水,建立节水型工业,提高用水效率,加强水污染防治,大力开发非常规水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实行水资源的统一科学管理,合理配置水资源,引入市场机制,改革水价形成机制,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缓解供需矛盾,促进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加强科技创新,推进水利现代化进程,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维护我国的水资源安全, 以缓解我国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武文慧.浅析我国水资源现状[J].资源调查与评价,2005,22 [2] 引自中国水资源公报.[3] 孙贵军.我国水资源现状及水土保持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3 [4]2011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5]张强,孙鹏,陈喜3,陈晓宏,1956~2000年中国地表水资源状况:变化特征、成因及影响[J].地理科学,2 011,12
第五篇:影响当代书法创作的三大因素
试论书法创作的影响因素
摘要:书法是中国的文化宝物,经过多年的发展传承,成就了许多杰出书法艺术家,并创作出了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书法作品。当下书法艺术传播正面临着时代的挑战,在社会文化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想要在书法创作上取得突破相的进展,就必须对书法创作有一定的艺术认识,本文结合现今社会背景,对书法创作的影响因素做相关探讨,以供参考。关键词:书法;创作;导向;教学;传播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观念受到严重的影响,人们对于书法艺术的认知和理解也产生了时代隔膜。在现今,传统书写过程过渡到现在的键盘输入,书法艺术的可持续发展正经受着严峻的、灾难性的考验。为此,笔者就当下社会形势,将影响书法创作的因素归纳为:展览的推动、教学的结果以及传媒的鼓舞,通过抓住着些关键因素,定能为书法创作提供动力,现对此进行阐述。
一、展览的推动
这里说的展览,主要指以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国家级展览。当代书法的复兴,以展览为标志,也以中国书法家协会的成立为标志。参加国家级书法展览,是书法爱好者晋身为“书法家”、“著名书法家”的主要途径。当今活跃的书法家,大部分是从展览走出来的,是展览的受益者或既得利益者。基于对身份确定的价值认可,以及由身份确认带来的利益认可,在国家级展览中入展、获奖,成为书法人孜孜以求的目标。
当代书法的发展脉络,基本上也就是书法展览的发展脉络。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书法复兴初期,承上启下,书法创作形成了所谓纯传统派、新古典主义、现代派三足鼎立的格局。其中,现代派植入了国外现代艺术的某些因素,同时也是对传统书法的异化,尽管观念甚新,但与书法的本质属性却已产生背离。而纯传统派、新古典主义只是一个说词。纯传统派未必真知传统,新古典也未必古典、未必新。为追求陌生感,有些书法家避开经典,而取法较冷僻的碑帖,以期在短时间内塑造个人面目。这一带有强烈功利色彩的观念,随即与某些教学机构的教学思想合流,并借助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这一展览机制,产生了以取法民间书法、追求美术效果为标志的“流行书风”。尽管“流行书风”无论在书法圈内还是圈外,都受到一定的排斥,但主持者的观念相当坚定。甚至,支离变形的技法成为“入流”的标志,不那样写,就是不入流,则无缘参与相应的展事。时过境迁,随着这一流派弊端丛生,以及人事的变动,“流行书风”由主流化变得边缘化,只在某些教学机构和研究机构的系统中继续发展。而“继承传统,鼓励创新”这一相应中庸的理念,又成为一种号召,“到位”和“味道”则成为衡量作品水准的尺度。在这一背景下,与帖派笔法再发现相结合,也便导致了新帖学的诞生。新帖学固然有着拨乱反正的意义,然而,时间不长,在展览的裹挟下,就产生了“伪帖学”,千人一面,精雕细琢而意味浇薄。虽然有笔法这一技术支撑,仍不能改变其求好媚人的精神属性。“流行书风”与“新帖学”,皆从褒意滑落为贬意,其实质都绕不开美术化的宿命。有趣的是,近年的展览,几乎见不到具有理论高度的倡导,约略可以认为进入了一个没有指导思想的时代。而展览的影响和信誉度,也似乎每况愈下,大不如前了。展览是当代书法发展的主要推手。但是,展览本身带有竞技的性质,它关注“这一件”作品的同时,容易忽略作品的文化背景。由于评审的集中性和暂时性,作品的形式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又由于体制和评审者品质的原因,展览评审可能掺杂人情因素,而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公正性。
展览对创作的导向性影响,主要通过三个途径实现。其一是传媒,一旦某件作品获奖,就会导致跟风,传媒为跟风者提供了范本保障。其二是冲刺班,各地邀请有经验者对选手进
行集中培训,在短时间内达到某种面貌要求。其三是导师,导师如果在组织中担任要职,有可能出任评委,则其创作理念及创作风格,都会产生类似于流派的影响;当然,这里面也有可能掺杂人情因素。
二、教学的结果
高等书法教育虽然起步甚早,但真正形成规模,大批地培养创作人才,则是书法复兴之后的事情。高校是人才的摇篮,对书法创作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也将继续产生长时段的影响。尽管每个学校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千差万别,但归纳起来,不外两大类别。
第一个类别是从属于文史学科,打文化牌;第二个类别是从属于美术学科,走技术路。二者各有优长,也各有弊端。
粗略看来,第一个类别具有正统的意义,似乎抓住了书法的特征。实际上,书法作为文化的衍生物,又似乎没有必要列为一种专门的学科。也就是说,在强调根本的同时,这一学科的合理性反而会受到质疑。历史上,硕学大儒、作家诗人不计其数,以书知名者却凤毛麟角,书法需要在文化的基础上引动天才,当然也需要一定的技术训练。强调文化的高校培养了不少学术人才,其学术又往往与创作疏离,而创作恰恰又是其弱项。在短时期内,强调文化的效益是看不见的。
大部分院校的书法专业从属于美术,强化了书法的美术属性。本来,当文言文、毛笔字,甚至传统文化经典淡出社会的背景下,书法已经很大程度上像一幅画。书法作品通过日常书写与社会的千丝万缕的联系被割离,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书法的根本。而近世书法家往往书画兼擅,也正是这一巨大趋势的反映。从属于美术院校的书法教育,也正是这一趋势的必然结果。目前,此类院校的教学思想尽管不同,但美术化是共性。在此共性的基础上,以程度不同,相互间有所区别:着眼于书写本身,研究挥运之际的物理运动,则注重用笔发势得力;着眼于书写效果,把书写划分为分解动作,以期临摹能再现法帖原貌;着眼于整体效果,不计书写过程,则多研究“大章法”和变态多姿的形式感。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差不多代表了这三个方向。我们不妨以“南艺式”、“国美式”和“央美式”称之。“南艺式”比较重视笔法,对当代帖学复兴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在娴熟技巧支撑下,也可能导致炫技。“国美式”是一种较严密的教学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掌握细节,才能真正弄懂笔法,但过于苛细也可能产生做作。而“央美式”是换一种思路观察古人,也试图换一种思路解构古帖,它最需要天才和原创性,而恰恰可能产生庸常者的跟风。当代创作的中坚力量,或多或少,都会受到这些创作理念和教学理念的影响,在这三个方向上有所折中借鉴。
院校教学不仅以常规的方式进行,也以学历班和导师工作室制的方式实现。学历班以举办院校的不同,以及教师队伍的不同,体现出不同的创作特色。导师工作室制也往往并非仅有一个教师,而是导师背后有一个教师群体,这些群体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流派特色。学历班和工作室不仅具有创作教学的功能,也有一个形成某种圈子、产生某种话语,甚至掌控某些展事的功能,在当代创作格局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我们不能用简单的是非来评价这些教学理念和方法,从某种意义上,殊途同归,都有其合理性和可行性。但是,目前最缺乏的,倒是重文化、重技法两大类别的融会。当然,这样的融会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有性有功,感人深至的作品,还需要期待。
三、传媒的鼓舞
广义地说,展览和教学都是一种传播,三大因素总是交互作用的。
尽管当代书法复兴已三十余年,拥有各级书法家协会证书者约百万,但书法在社会上仍然属于小众艺术。大众对书法的认知水平和鉴赏水平仍然较低。大众传媒至今仍热衷于以书法为途径的噱头,江湖体和江湖人士仍然能够呼风唤雨,大行其道。
即使是专业媒体,也未必能担当起应有的责任。大量的出版物,灾梨祸枣,不值得披览,强暴着人们的眼球。传媒在权利和金钱面前,不得不屈从,失去了高贵的品质。特别是以个人宣传为主要内容的专题性质的稿件中,显然存在着权利通吃和金钱通吃的现象。在物欲膨胀之时,我们很难用清纯去要求媒体,因为我们甚至无法首先用清纯来自律。在传媒中,尤其令人忧虑的是评论的失语。如果说真正的评论是坚持艺术标准的考量,而当前的评论,则往往带有浓厚的广告色彩。评论家为了生存计,或者为了物质生活标准计,不可能不顾及人际关系,而放下自尊,充当有意无意的掮客。
网络具有互动的优势,一般情况下,评论可以无遮拦地进行,但有价值的、中肯的评论,也并不多见。很多评论者根本不知所云,而务必跟帖,目的只是在论坛混个脸熟,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也是不失时机地为自己做广告。更有甚者,为了获赠一册作品集,不惜对极平常的作品搜罗谀词,盲目吹嘘一番。
问题是,尽管传媒的公信力有所下降,有识者对传媒的说辞有所警惕,传媒仍有相当大的鼓舞力量。即便是俗不可耐的作品,也会赢得赞赏者和步趋者。当传媒的鼓舞与展览、教育结合在一起,在祭出评委、理事、名家、精英、教授、专家、大师、名作的大旗时,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众声喧哗,也便形成了形形色色的众生相。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国家的文化发展战略为书法艺术传播与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要把握时机,全面宣传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加强书法艺术的交流与发展,增强人们对中国书法艺术的认识,这样才能为书法创作打下基础,从而得到更多优秀的书法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 景戎华.书法艺术的源流与流派简论[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1982(03).[2] 笳咏.书法艺术的审美价值[J].人文杂志.198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