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人寿保险行业盈利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人寿保险行业盈利影响因素分析
人寿保险是一种以人的生死为保险对象的保险,是被保险人在保险责任期内生存或死亡,由保险人根据契约规定给付保险金的一种保险。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人寿保险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目前国内人寿保险可以被划分成风险保障型人寿保险和投资理财型人寿保险,具体细分见下图:
图表1:中国寿险行业细分介绍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寿险公司是经营人身风险的金融企业,其盈利来源于寿险三差,即费差、死差和利差。死差影响因素分析
死差是指设计寿险产品时,根据生命表订立的死亡率与实际死亡率之间的差异。当保险公司为人身保险进行精算定价时,会根据生命表制定相应的预定死亡率,当这个预定死亡率与实际投保群体死亡率出现差异时,死差就出现了。死差率主要受保单质量、生命表、死亡率等的影响。
费差影响因素分析
费差是指寿险产品在设计时所估算的寿险公司各种费用与实际发生费用之间的差异。对于寿险公司来说,每一份保单可以计提一定的费用,但为了保单的销售和维护,保险公司也必须同时支出一定的费用,此费用包括保单直接费用和公司管理费用。这样:费差率=(保单计提费用-保单直接费用-公司管理费用)/保费=保单计提费用率-保单直接费用率-公司管理费用率。
利差影响因素分析
第二篇: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影响因素分析
08级政治经济学 王倩 208020101026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小企业在世界范围内的活动剧烈增加,但在其进行国际化的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影响着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本文仅从这些因素出发,去简要分析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影响因素,并提出些微建议,从理论上来对这些因素的影响进行化解,解决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的冲突,促进我国企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 中小企业国际化 影响因素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政府日益关注中小企业的重要地位。中小企业国际化程度如何,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也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准。因此,如何加快中小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中小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如何迈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步伐,是个值得关注和认真研究的问题。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也使中小企业有了蓬勃发展的机遇和空间,尤其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许多中小企业积极进行国际化。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作用越来越不容忽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仅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的地位,也赋予它们更大的发展机遇。本文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利用国际化的相关理论对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影响因素进行简要分析。
一、企业国际化战略过程中的内外影响因素
(一)国内制约因素
1.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海外直接投资对资金的要求相对较高,然而,目前国内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不畅,尚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国内银行出于降低风险考虑,再加上中小企业本身规模小、信用等级较低等因素,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申请条件的要求往往非常严格,导致中小企业难以获得银行贷款。即使是在中小企业发展较快的上海,占全市企业总数97%的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得的贷款仅有10%左右。另外,中小企业上市融资渠道也不畅通。目前,资金不足己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国际化的主要因素。
2.信息渠道不畅通
除了融资渠道不畅通外,中小企业还面临着信息渠道不畅通的问题。目前,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还无力独自完成海外投资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工作,而国家的海外投资信息网络建设相
对滞后,信息服务不甚完善,且费用太高以至大多数中小企业负担不起。
3.国内政策制约因素
(1)政府相关管理体制尚未理顺
目前,中小企业政府管理体制尚未理顺,缺乏统一领导和相互协调,造成政出多门,使中小企业无所适从,从而影响中小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顺利开展,有的中小企业管得太死,有的中小企业却无人关心。
(2)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政策待遇不同
由于体制惯性等原因,各级政府仍然比较重视大企业(集团)的发展,对大企业的国际化的扶持力度较大。相比之下,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尚未引起政府的足够重视,政府支持力度也相对较弱。
(3)手续和审批程序繁琐
中小企业的国际化还面临审批程序繁琐、审批周期过长的问题,这不仅导致企业错过大好投资机会,而且还促使企业想方设法逃避审批,从而造成统计上和管理上的困难。
(二)国外制约因素
1.投资东道国的政策制约
中小企业在海外投资设厂必然要受投资东道国当地法律法规的制约。然而,目前有些国家(地区)的外资政策中还存在最低出资额、开业年限等限制。这些规定给欲到该国(地区)开展海外直接投资的中小企业造成很大的政策障碍。如相关产品的目标市场国对产品的进出口税收政策。各个国家都对进口商品征收进口环节增值税、销售税等税收。所有税赋应计入出口商品的成本中。发展中国家为保护其国内民族产业,在进口与其国内生产的同一类商品时,均征收较高的关税或附加税。在选择到其它国家或地区进行投资建厂时,应选择那些进口关税或附加税较高的商品进行投资,在其国内设厂生产,以避免其高关税壁垒。此外,相关产品认证和质量要求各个国家对于进口和国内生产的商品都有一个质检标准和认证要求,这也是市场准入的一个关键问题。
2.投资东道国存在不确定因素
投资东道国除了存在政策制约因素以外,还存在其他一些不确定性因素。这些不确定因素主要体现在东道国的文化差异、商业惯例差异和市场需求差异等方面。中小企业在海外投资时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以免造成决策失误。
(三)企业决策因素
1.市场调研不审慎
市场调研不审慎是目前制约中小企业国际化的主要问题之一,中小企业由于自身投资管理存在漏洞,相关人员经验不足,海外直接投资前的市场调研工作往往做得不细致,导致投资失败。
2.合作伙伴选择不当
合资或合作是中小企业开展海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然而中小企业对合作对象的选择往往比较盲目。合作伙伴选择不当,或者被外方欺骗造成损失,或者由于外方的经济效益不好,使合资企业受到牵连,导致投资失败。
3.缺乏人才,海外企业管理落后
中小企业缺乏优秀的管理人才,对海外子公司的管理也较落后,要么对海外子公司完全放任不管,要么对海外子公司管得过严,从而造成海外子公司的效益不佳,影响到国内总公司的生产经营,甚至导致总公司出现经营危机。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管理人员缺乏国际化经营的经验及相关知识,规避风险意识较强,主动进取能力较差。公司治理结构和组织设计、以及针对中小企业的相关法律制度不适应国际化经营的需要等一系列的问题,使得企业决策者和高层管理者在应对国内经营之外几乎难以用战略的眼光和行动来对待国际化经营问题。在我国,中小企业的决策者和高层管理者所表现出来的国际化经营素质普遍较差,难以满足国际化经营的需要。而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战略管理能力,这种战略管理能力又是企业决策者的核心素质,由于企业决策者是企业的核心人力资源,因此,中小企业的企业家的国际化经营素质,将直接影响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成效。
二、对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建议
(一)政府加强对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政策支持
首先,针对中小企业资金不足问题,政府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特别是资金借贷。由于民间金融是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的重要组织,所以应积极鼓励民间金融的发展,在法律和制度上使其合理化,这样也有利于规范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其次,加强国家的海外投资信息网络建设,并同时减少中小企业使用该资源的成本,从而使中小企业能够在当今信息发达的经济中以更大的竞争力参与到经济的发展中。最后,政府应公平对待各级企业,不论其大小,并应积极鼓励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给予其适当政策优惠。
(二)政府为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外部障碍提供支援
针对东道国的政策和法律限制,我国政府也应积极应对,以减少我国中小企业对外投资成本,如反倾销措施,优惠国待遇等,为我国中小企业进驻国外目标市场提供支援。
(三)加大国际型人才培养,提高企业决策水平
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决策失误情况,使得自己在国际市场上“有苦说不出”,很大的原因在于缺乏国际型人才,特别是在法律,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自我保护能力较弱。企业应慎重选择合作伙伴,应根据一切信息渠道对合作伙伴进行调查。合理选择目标市场,并认真调研目标市场的文化背景和消费习惯。遇到需要法律解决的问题,要选择熟悉目标市场法律环境的人才进行分析决策,不可盲目轻信对方并投资。
参考文献
[1]胡舒华.中国家族企业的国际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2]习郭众 周雷 郭彬.跨国公司管理理论与案例分析 [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1)
[3]陆正飞 高强.中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研究[J].会计研究.2003(10):16一24
[4]李长江.试述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有关问题[J].技术经济,2002, 34一36.[5]刘穷志.出口退税与中国的出口激励政策[J].世界经济,2005,(6):37一43
第三篇:我国寿险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保险与精算课程结课论文
我国寿险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11002040101艾岸
摘要: 寿险是人身保险的组成部分,人身保险包括寿险、健康险和人身意外保险,可以说寿险是人身保险中最基本、最主要的种类,无论我国还是国外,人寿保险的业务量都占人身保险的绝大部分。
关键词:寿险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寿险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寿险市场主体不断增加,市场结构不断完善,市场监管不断加强。寿险业的发展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所形成合力的方向和力度,决定着寿险业的发 展方向和速度。为扩大寿险市场,增加我国寿险业的收入,提高我国寿险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一个有效办法就是研究和分析这些因素对寿险业发展的作用机制,并能据环境变迁响应作出对策调整。影响寿险业发展的因素有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直接因素有寿险价格和收入,问接因素有经济因素(如GDP,储蓄水平),政治法律制度因素,科技进步因素,人文结构和社会变迁因素,通货膨胀因素,对外开放的压力以及相近或同行业发展快慢等诸多因素。可见衡量影响寿险发展规模因素的变量不只一个,而且有的因素很难量化。就内部因素中的寿险价格而言,寿险价格受寿险需求的影响,而需求又受收入的影响,所以有些因素不能直接作为分析寿险收入的量化指标。同时,我国对保险经济作量化研究的总体水平还不高,特别是对人寿保险的需求研究不多,且大多数仅是定性分析,使得人们对特定时期或特定区域影响人寿保险需求的因素是正面还是负面的影响及其显著性程度很难有明确地把握。
(一)直接因素
1.管理人才匮乏
我国寿险业起步较晚,虽然期间涌现出很多优秀的管理人才,但随着经营主体不断增多,机构不断扩张,造成很多寿险公司分支机构的管理者缺乏足够的经验和相应的知识,管理人才严重不足。
2.营销人才匮乏
我国个人寿险营销员有上百万的规模’,但一直没有形成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高效的寿险销售队伍。目前这支队伍的特点表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营销队伍不稳定,脱落率高。目前很多寿险公司仍采取“广招勤换”的人海战术,营销员一年期的留存率仅在30%左右,营销队伍始终无法稳定。
(2)营销队伍整体素质较低,年龄结构不合理。这支队伍中低学历者占大多数,30岁以上的超过60%。加上公司没有提供系统的、针对性的培训,人员大量脱落是必然,一段时期以后就会出现增员困难、脱落率高的局面,这对寿险发展极
为不利[1]。
3.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的差异
寿险营销是在树立保险公司形象的基础上,提高消费者对企业和产品的认知度和信任度,进而达到长期销售产品的目的。寿险推销只是寿险营销中的一种方法,偏重的是短期利益,是为获得服务利润而采取的一种行为。目前寿险市场正处于人世后有限的保护期内。强烈的紧迫感使国内各家寿险公司在近几年内力拼保费规模,争取在保险市场全面开放时有较好的竞争地位。因此国内寿险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更多地注重业务规模。强调增长速度,而导致了许多寿险公司经营行为短视,片面地强调寿险推销,而忽视了寿险营销的其他环节,缺乏长期发展战略的经营理念。比如:盲目地设立新机构以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无选择地增员,而没有给营销员提供系统、长期的培-OJl;过分依赖险种炒作等。另外,寿险公司与其代理人通过签定代理合同建立了委托——代理关系,但在保单的销售过程中,保险公司无法完全了解营销员的行动和客户情况,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这种代理合同是不完全契约,这就需要相应的制度以对付契约的不完全性。寿险推销本身就偏重于短期利益,加上公司没有有效的制度对营销员加以管理,营销员在推销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违规行为。
4.寿险营销与寿险推销的侧重点不同
寿险营销和推销都是以盈利为目的,但前者的侧重点是通过投保人的满意而获利,而后者则是通过直接销售来获利。寿险公司不仅要在保险产品上使投保人满意。更要给投保人提供满意的服务。西方经济学家认为:70%的客户流失是因为服务水平的欠缺,争取一个新客户要比维护一个老客户的费用高6—10倍。满足客户的基本要求,便可使营业额增长20%左右。客户不满意时,可能有75.3%的人 停止或减少购买,每一位投诉的客户身后,有49位不满意没吭声的顾客。投诉后得到迅速解决会有82%的客户重新购买[2]。虽然各家寿险公司都把“客户至上”作为自己最重要的经营宗旨,但从目前很多公司的经营重点、费用预算、人员配备及员工晋升与收入的评判标准难以看出“客户至上”的经营宗旨。
(二)间接因素
1.市场利率水平
市场利率水平直接影响居民对寿险保单的投资决策。寿险保单不仅具有风险的保障作用,同时也具备投资功能,可作为投资工具应用于居民的资产投资组合当中。这就出现了寿险保费收入增长与居民投资决策之间的相关性问题,因为居民投资工具还有银行储蓄、股票等。居民决定投资决策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投资收益率。寿险保单作为一种投资工具,与银行存款相比,收益率要高一些,但是期限一般较长,流动性要差一些。由于当居民预期市场利率要下跌时会比较倾向于长
期性的投资,因此当市场利率下跌时居民对寿险保单的偏好会增加。
2.通货膨胀水平
通货膨胀是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从而使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通货膨胀可以通过影响居民购买力水平来改变居民的消费倾向,从而影响居民的实际消费行为。当居民预计物价会变化时,居民便会对未来的消费倾向做出调整。对于寿险产品来说,通货膨胀率较高时,保单实际价值就会降低,居民持有同样金融资产的未来购买力水平就会下降,因此,如果居民预计通货膨胀率上涨,居民便会减少寿险产品的购买;反之,居民会增加寿险产品的购买。作者在此选择商品零售物价指数计算的通货膨胀率指数来进行分析。当然,通货膨胀率指数是通过影响居民的消费预期而影响居民的实际消费行为的,因而有一个滞后的过程。
3.银行利率
我国保险公司的资金大部分被要求存人银行。并保证获得银行的一年定期名义利率。因此,银行利率对我国的寿险需求有影响。对于保险性和储蓄性相结合的而储蓄成分偏重的寿险保单,如果其名义预定利率低于银行的一年定期名义利率,可能出现保险不如储蓄的情况,进而阻止了保险的潜在需求向现实需求的转化,使得现实需求减少。2004年10月29日,在经过连续八次降息后。我国首次提高银行利率,其中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从原来的1.98%上升至2.25%。
4.人口老龄化
社会老龄化是社会进步,是人民生活水平、健康水平提高的综合表现,也是社会文明、国家工业化、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但人口老龄化特别是人口高龄化使得养老保障问题越来越突出。中国国家统计局 1997 年曾在1%人口中作过抽样调查,以 65 岁作为老龄线,老龄人口已达 8700 万,占总人口的 7%。同 1982 年人口普查的数字相比,老龄人口在 15 年间增加了 3772 万,年均递增3.9%,而同期总人口年增长的速度大大超过了世界的均值。世纪之交时,中国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超过 1.3亿,占总人口的 10% 以上,到 2025 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8 亿,占总数的 18%,到 2050 年将达到 4 亿多。也就是说,届时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占亚洲老年人口总数的 1/2,占世界老年人口总数的 1/5。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之快,高龄人口之多,是世界人口发展史上前有未有的。面对市场风险,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往往没有能力保护自己,也没有能力对付发生的负面后果。在市场化的过程中,这一“弱势群体”对我国寿险业发展影响最大
[3]。
5.社会保障或社会保险
直到1995年,我国占人口总数约2.5%的政府雇员或工作人员,受益于政府支
出保险费的强制养老和医疗保险。同时大约占整个人口12%的国有企业雇员或职工,也享有强制性的医疗保险保障。另外,随着我国社保体系的不断完善,这势必会影响我国的寿险需求。
6、国民收入与储蓄状况
不同收入的人对于生活有着不同的追求,而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在满足了必要生活需求之后,人们对于安全、保障的需求将更加强烈,而寿险就是人们在满足必要生活之后为保障生活安定而发生的支出。国外的研究表明个人可支配收入与其购买的寿险相关性更高,且有着直接的正相关关系。从1991年到2001年的11年间期末储蓄余额由9241.6亿元增至73762.4亿元,年均增长量为63.47%,人均储蓄余额由797.9元增至5779.5元。储蓄的增加必然促使居民在储蓄结构上进行合理规划,一部分储蓄资金由银行存款转向保险账户。可见投保的前提是收入的提高而使得剩余资金的闲置。
(三)总结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口老龄化、利率水平和通货膨胀率对寿险保费收入具有很强的影响作用,另外我们还应:
1、加大城市化进程,提高社保覆盖范围;
2、加强国家对社保的投入及对统筹资金的运用;
3、降低银行利率,促进银行储蓄向保险储蓄的转化;
4、量化影响因素,注重定量分析;
5、应大力发展经济,建设小康生活。
参考文献
[1] 钟立灿.我国寿险业影响因素分析.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5(4)
[2] 史灏琳.影响我国寿险业发展的因素.经济观察,2004(5)
[3] 郑健壮, 孙维良.我国寿险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和对策研究.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7(4)
第四篇: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分析
毕业设计(论文)
题告开报
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分析选题的背景和目的1.1 居民消费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我国居民消费在规模、水平和结构上与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比较,也存在较大差距,同样说明提高我国居民消费的空间和潜力仍然很大。a.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差距不断扩大。b.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长,会出现一个居民消费倾向递减的趋势。c.我国目前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由于各自所处消费环境、收入水平、消费观念及消费偏好不同,因而在消费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
1.2 研究的目的消费支出是由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来决定的,而收入则是消费的根本基础.同时,也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就可以相对提高居民的消费支出,促进我国经济实体的快速发展。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是国民经济循环、发展的重要环节,研究消费结构的运动规律及其发展趋势,不仅是经济理论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政府调节经济、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消费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环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下,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和贡献存在一定的差异,消费行为受重视程度也明显不同。居民消费是构成社会商品总需求的主体部分,而城镇居民的消费又是整个居民总消费中的最重要部分,若想增加消费,保持国民经济稳定、持久的增长,就必须对城镇居民消费现状和整体消费水平以及消费结构的特征、演变规律和发展趋势进行研究。研究的基本内容
2.1影响我国的城镇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
2.1.1居民可支配的收入决定了其消费支出,收入是消费的根本基础,也是主要的消费影响因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得以提高,则其消费支出亦将相对地得以提高,进而很好地促进我国经济实体的发展
2.1.2流动性约束影响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制建设仍处于初期,其各方面均未健全,某些领域仍未有社会保障机制。此情况之下,居民对收入风险意识尤其是持久收入,逐渐得到加强。人们凭借以往经验难以确定其当前收入是持
久性的抑或是暂时性的,使得大部分人将当前收入当成是暂时性收入,故而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有所下降。同时,人们对其未来收入预期降低,导致持久收入下降。最终使得储蓄增长,可用资产减少。
2.1.3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居民教育支出的费用逐渐增大。教育改革一个直接的结果是促进了我国居民教育支出迅速增加。以及我国房价出现飞速上涨的现象,使得了居民购房压力日益增长。
2.2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主要通过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动进行多因素分析,建立以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为因变量,以其他可量化影响因素为自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利用模型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这一社会现象进行数量化分析,并给出相应的政策评价和政策建议。研究的方法及措施
3.1研究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方法
本课题核心方法为理论研究法,同时伴有文献研究,调查法,访问法和网络调查法等。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和所学的相应专业课本。借助互联网的便利条件,逐步完成毕业论文。
3.2提高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可能性措施:
3.2.1 加强收入结构性调控,缩小收入差距,刺激消费.毋庸置疑,收入为主要的消费影响因素。
3.2.2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改善城镇居民的消费.加强失业保险制度的完善,充分地利用好失业保险基金,促进失业人群的再就业;加强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合理地确定医疗费用的个人负担比例,扩大受保人群的覆盖面,改善城镇居民的“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返贫致贫现象;加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3.2.3大力调控房地产市场,抑制房价的过快增长.国家应该切实地调控好房地产市场,充分利用物业税等的政策手段,促使房价快速地回落到合理区间,避免房价回落缓慢对城镇居民消费心理负面抑制,扩大对自住房的需求,充分发挥好房地产业在拉动内需的积极作用。
3.2.4 相应规范我国现有的社会分配制度,以实现城镇居民的共同富裕.目前,我国
近些年来,在不同地区的收入分配出现不平衡的现象。某些不合法因素的出现直接造成城镇居民收入的差距拉大。因此,应采取不同的措施,将收入分配的距离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预期成果
通过搜集数据和分析出来的结果大体上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并且对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及软件的使用有更深入的理解。
参考文献
第五篇: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
自独立审计伊始以来,审计案例经常有失败的情形发生。大多数的失败都是由于注册会计师缺乏审计的独立性。例如众所周知的安达信、银广夏的审计失败案例等等。审计独立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注册会计师职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精髓。审计行业要有所发展,就要加强审计的独立性。通过对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因素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旨在加强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
关键词:
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审计委托
中图分类号:
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8018202
1审计独立性的概念
普遍接受的独立性的概念包括实质上的独立性和形式上的独立性。实质上的独立性是一种内心的状态,注册会计师不向外界压力屈从或产生依赖,不受有损职业判断因素的影响而作出判断,做到客观公正,保持应有的职业怀疑,要求注册会计师与委托单位之间不存在利害关系。而形式上的独立性是一种外在的表现,使信息对称的理性的第三方,有理由相信注册会计师的判断做到诚信、客观、公正及应有的职业谨慎。注册会计师要做到真正的独立,就要求其客观性不能受任何利害关系影响,做到实质上和形式上的独立性的统一。
2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重要性
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和委托人是任何审计业务都需要有的三要素,由于三者之间存在着双重委托的关系,所以注册会计师能否保持较高的独立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审计独立性作为审计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它是保持投资者和其他财务报告使用者对财务报告处理的可靠程度和信赖程度的基础,能够增强财物报告使用人的信心。如果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独立性处于较低水平,将不能客观地对审计客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会误导投资者作出不经济正确的决策,给投资者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不利于实现资本的有效配置。
3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影响因素分析
3.1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与规模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法》规定,会计师事务所的法定组织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合伙制,另一种是有限责任制。合伙制的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对事务所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以个人财产承担事务所的债务。而有限责任制的会计事务所以其全部财产对事务所债务承担责任,每个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事务所债务承担责任。对于这两种法定组织形式,注册会计师所面临的风险和承担的责任是不相同的。在同等的条件下,合伙制的会计师事务所所面临的风险和承担的责任相对于有限责任制的会计师事务所要大。所以在共同利益的驱使和风险因素的约束下,合伙制的会计师事务所会更加注重审计的质量,评价更加客观、公正,更能自觉保持较高的审计独立性,降低审计失败的风险。而我国有限责任制的会计师事务所占据会计师事务所的绝大部分,这势必会减弱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降低审计的独立性。
其次是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也会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通常来讲,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越大,审计独立性水平越高,审计的质量越佳。即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与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呈正向相关的关系。规模大的会计师事务所结构层次更为完善,审计程序更加合理规范,注册会计师的收入创造能力更强,收入渠道更广,不易受个别公司的控制,更重视审计质量的品牌效应。而规模小的会计师事务所收入较低,收入渠道较少,在对大公司进行审计时,难免会对某些特定的大客户产生经济上的依赖,甚至会为了迎合满足顾客的需求,发表不独立、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毫无疑问会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由此可见,会计师事务所规模的大小也会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
3.2审计委托模式与审计费用支付方式
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起源,只有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才会产生。在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委托人三种审计业务要素中存在着双重审计委托关系,经营管理者与委托人(企业所有者或股东)之间形成第一层审计委托关系,经营管理者与注册会计师之间形成第二层审计委托关系,两者都处在代理人的位置,若审计委托关系模糊,企业所有者缺位或股东分散,迫于管理当局的要求,注册会计师与经营管理者容易产生共谋,使经营管理者取代了企业所有者变成了实际的委托人,从而导致审计关系的失衡,这势必会给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造成严重影响。
其次审计费用的支付方式也会影响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独立性。会计师事务所同样也是追求较高利润的企业,每个注册会计师都具有一定的理性,都会追求较好的经济利益,而在我国审计费用是由被审计单位向审计机构支付的,而非财务报告使用者支付,但是财务报告使用者才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需求群体,这明显不符合一般的谁需要服务谁付款的原则。财务报告信息使用者要求注册会计师如实的发表审计意见,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而经营管理者会要求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告进行美化,这两者的要求是不相互趋同的。另外经营管理者可以自由选择合作的审计机构。这样的话,注册会计师会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提供不合法的审计服务,会对独立性造成不利影响。
3.3审计收费的高低与结构
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数量很大,竞争颇为剧烈,存在绝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在第一次为客户提供审计服务时向其收取的审计费用经常低于成本,即首次审计费用采取折价策略。注册会计师想通过这种方式与客户进行长期的审计服务旨在未来若干年后能够弥补前期的亏损以及合理利润。注册会计师为了避免得罪客户或者客户流失,会向客户妥协进而影响其独立性。其次若审计收费比同行业的平均收费要低,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专项技能所形成的相对优势则不会对独立性造成不利影响;另一种是人为地减少成本,减少审计范围,缩减审计程序,会对独立性造成不利影响。
此外,审计收费结构也会影响审计的独立性。如果某一审计客户提供的审计费用占据注册会计师审计总收入的绝大多数,注册会计师会对客户有很大的经济依赖,会害怕客户的流失,将因自身利益或者外在压力对审计独立性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客户长时间未支付注册会计师审计费用,或者在审计服务期间,以直接或间接形式取得或有收费,会因自身利益影响审计的独立性。
3.4注册会计师道德素质与法律责任
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素质也称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注册会计师职业素质的高低对审计独立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影响注册会计师职业素质的因素同样也是影响审计独立性的因素。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基本原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做到“诚信、独立性、客观和公正、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保密、良好的职业行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素质会受到自身利益、自我评价、过度推介、密切关系及外在压力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这些不利因素同样也会对审计独立性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若一个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素质低下,审计的独立性必然会受到不利的影响。
注册会计师在没有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的情况下发表错误的审计意见,因此需承担的责任就是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往往是由被审计单位经营失败而引发的。通常情况下,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越大,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独立性越高。因为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越大,所承担的审计失败的风险和代价就越大,就越容易引起注册会计师的重视,从而提高审计的独立性。而我国对于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相关的法律责任主要体现在行政责任的追究上,而对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的追究条款不够具体,具体实施的难度比较大,没有较为清晰地司法解释,对注册会计师缺乏严厉地事后惩罚力度。
3.5薄弱的监督机制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是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要监管部门,隶属于财政部,大多数职员忙于行政事物,专职的人手又不够,监督审计质量的效果不是很明显,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靠行业的自律是不够的。监督机制的薄弱也会导致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低下。
4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对策
注册会计师出具不同审计意见类型的审计报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水平。注册会计师是理性的“经济人”,会权衡利弊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决策。客户会因注册会计师独立性过高而更换审计机构从而导致客户流失,若独立性过低会遭受监管部门的处罚。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注册会计师会保持较低的独立性。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
4.1改变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
我国应该大力提倡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向合伙制、有限责任合伙制形式转变,这两种形式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独立性有较强的约束力,能够有效增强注册会计师风险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特别是有限责任合伙制的会计师事务所融合了限责任制和合伙制两者的优点,避免了两者的缺点,将是未来我国事务所组织形式发展的趋势。其次我国有限责任制会计师事务所的数量应该有效限制,可以通过税收条件的优惠或者是降低设立条件鼓励其向合伙制或者是有限责任合伙制形式转变。另外通过合并、兼并、强强联合、强弱联合等方式扩大事务所的规模,增强抵御客户的经济压力的能力。大型事务所具有雄厚的资产,客户更换事务所的损失会小于被监管部门的处罚和其他客户流失的信誉损失,能够比小规模的事务所保持较好的独立性。
4.2改革审计委托模式与审计收费制度
传统的审计委托模式不利于审计独立性的提高,为了保证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改革审计委托模式是很有必要的。可以采用证监会、交易所,或者外部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委托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这三种模式可以使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的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地隔离。上述三种审计模式也会导致审计的收费的转变。改革审计收费制度注重财务信息的披露,消除注册会计师对管理者当局财务的依赖性,可由审计委员会评价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并支付审计费用,或者是证监会或交易所专设的部门机构对企业收费并对注册会计师工作进行评估支付审计费用。中注协应设定审计费用最低收费标准,对收费标准进行公开,严禁削价、压价等不良竞争行为的出现。
4.3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
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重要保证。要研究细化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的准则,对注册会计师实行诚信档案管理制度,加强注册会计师道德评价机制建设,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违规成本。加强注册会计师的后续教育,增强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健全注册会计师的知识结构。
4.4加强监管,强化注册会计师责任意识
应该健全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加大惩戒力度,给注册会计师强大的威慑力,避免注册会计师与管理者当局合谋损害审计的独立性。我国目前的法律在民事责任的规定方面做得很不到位。对注册会计师违规违法案件的处罚主要是靠吊销执业资格的行政处罚来体现的。应该建立严厉的以民事赔偿责任为主的事后惩罚机制,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要强化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就需要加强监管力度。行业监管机制必须得到完善,国家法律部门要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同时要密切配合联系注册会计师协会及其管理部门的工作,严厉打击注册会计师的欺诈、造假行为。
4.5完善不利影响因素评估标准
有很多因素会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针对不同的注册会计师和不同的审计客户,影响因素不尽相同。但是我国还是应该完善审计独立性影响因素的评估标准,坚持原则性导向和规则性导向的统一。将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消除或降至可以接受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彬.对影响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原因及对策的思考[J].会计师,2012,(21):4243.[2]周朝仑.论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因素及对策[J].经济问题探索,2003,(6):8385.[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2580.[4]杨瑾泓.浅谈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影响因素及建议[J].经营管理者,2010,(13)1515.[5]李雪,王欣媛,许一婷.浅析加强社会审计独立性的对策[J].财务与会计,2012,(7):5050.[6]唐琪.浅析我国审计独立性现状及应对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0,(12):219219.[7]林丽.影响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因素及对策[J].商业经济,2010,(1):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