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要有“司法良知”

时间:2019-05-15 15:06: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法官要有“司法良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法官要有“司法良知”》。

第一篇:法官要有“司法良知”

人性中本原存在着良善、正义、天使的那一面,谓之“良心”,因其与生俱来,故有“人之初,性本善”之说。而“良知”是在此基础上经过后天教化和培育,是人对自然、社会、人的思维和行为符合人类群体性生活需要的认知,是高层次的意念、思维、情感和价值取向,所谓“性相近,习相远”,强调的就是后天教化对“良知”培育的重要作用。司法良知则是指法官经过系统的培养、教育和自身的感悟、修炼,在思考、评价社会纠纷和适用法律裁判案件时的认知、信仰、意念、智识,经验等诸要素的结合。如果说“良知”是做人的道德底线,那么“司法良知”既是法官安身立命之本,又是法官为人处事之基,更是法官公正司法之魂。

司法良知是法官安身立命之本,法官之所以能从社会普通成员成长为法官,离不开人民的哺育和国家的培养,法官之所以能被称为法官,是因为有人民群众作为服务对象,如果离开了人民群众,就不能称其为法官。法官凭什么安身立命?凭的就是对国家和人民朴素的感恩之情升华而来的司法良知。最近,在全国法院系统开展的“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中,最高法院王胜俊院长要求“人民法官要以对待亲人一样的感情、一样的方式、一样的态度对待打官司的老百姓”,强调法官要有人民情怀和平民情结。曾担任香港立法会主席长达十一年之久的范徐丽泰也动情地说过:“我们本来就是一个老百姓,只不过因为社会分工使我们成为有公权、决策权的人。我们不能忘本,我们还是老百姓,我们要用老百姓的心态为老百姓做事。”深受英美法系影响的范徐丽泰女士尚有如此的认识和感悟,我们作为党和国家培养教育多年的人民法官更应当摆正自己与人民群众的位置,应当有更高的觉悟和境界,应当把司法良知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本,加倍努力工作,更好的为人民司法。

司法良知是法官为人处事之基,“良知”是做人的精神基石,而做人又是做事和做法官的基础,因此,确立正确人生坐标,培育司法良知,就是要求法官必须要先做个好人,进而才能办好案,才能做人民满意的好法官,大凡贪官、赃官都是在做人上出了问题,泯灭了起码的“良知”。党和国家在培养、选拔、使用干部问题上历来重视人的品行和“良知”,一贯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原则。最近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再次强调,要加强干部的道德修养,教育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珍重人格、珍爱声誉、珍惜形象,增强道德责任感,积小德养大德,努力成为思想纯洁、品行端正的示范者,爱岗敬业、敢于负责的力行者,明理诚信、遵纪守法的先行者,生活正派,情趣健康的引领者,真正做到“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明月。”中央领导语重心长的教诲,正是对我们做人、做事、做法官“良知”的最基本要求和最生动的解读。

司法良知是法官公正司法之魂,做法官不但要有做人的“良知”,还要有做法官的司法良知。前者仅涉及和影响到社会对个人形象和品行的评价,后者则涉及到社会对党和国家以及司法队伍整体形象和公信力的评价,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前提,后者是从事法官职业时对前者的升华和体现。如果说“良知”是做人的精神基石,那么司法良知就是法官公正司法的灵魂。人丧失了“良知”就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法官丧失了司法良知,就是败类和害群之马。人的“良知”达不到社会要求的价值标准,就会遭到社会的谴责,法官的司法良知达不到法官职业应有的价值标准,就做不好法官工作,因此,经常进行司法良知培育,就是抓住了解决目前司法队伍出现问题的病根,就是找准了“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切入点和落脚点。正如省高院领导要求我们的那样:“司法良知的价值在于培养法官公正司法的信念和自觉意识,强调法官职业道德、司法情感和社会责任,要求法官在司法审判中公正廉明、体恤民情、热爱人民,司法良知教育是法官队伍建设的重要载体,既要在思想上内化为法官的自觉司法意识,更要在行动上外化为法官的自觉司法行为”。

司法良知要求法官办案要公正、高效,“案结事了”,公正、高效是司法为民的应有之义,“案结事了”是司法为民的价值追求和最终目的,要实现二者统一,一要心正,二要态度好,三要有司法能力,而心正是关键,社会管理学中的“树根理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公正、高效、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统一犹如大树的树冠和枝叶,司法良知犹如树根,没有根正根壮的树根就不会有枝叶的生命,只有根正根壮的树根没有翠绿蔽日的树冠和枝叶也就失去了树的意义。因而,法官的司法良知应体现在所承办的人民群众满意的案件上,反之人民群众满意的案件中,无不闪烁着法官司法良知的光芒。

司法良知要求法官办案要清正廉洁,能动司法,走群众路线,这也是马锡五审判方式的本质特征,陕西作为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发源地,省高院倡导的法律“五进”活动、征询旁听公民代表对案件裁判的意见活动等各种亲民、便民、惠民措施都是马锡五审判方式的传承和发展。时间虽然过去了七十年,如果用理性和耐心把马锡五审判方式与现在的审判方式,把马锡五的工作作风与现在司法队伍中的工作作风加以比较,就不难看出队伍出问题,群众不满意的根源,归根结底还是做人的“良知”和做法官的司法良知问题,因此,要从培育和完善法官的司法良知入手,使法官的司法良知从情感走向理性,从责任走向道德,最终生成法官对法律的忠诚和对公平正义的信仰。司法良知要求法官要把人民群众当亲人,要经常听取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自觉的从人民群众最满意的事情做起,从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改起,着力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同时,还要不断提高法官的司法能力,面对每一起案件,既要找准法与理的一致点,还要把握法与情的融合点,更要寻求化解纠纷的关键点,善于运用群众

“听得懂、信得过”的方式、方法化解纠纷,最终做到“案结事了”,这样,人民群众也就会对我们的司法工作给予满意地评价。

第二篇:法官司法良知的制度化保障

法官司法良知的制度化保障

【摘要】法官的司法良知是国家司法审判权功能得以实现的精神要素和核心动力,离开了法官的司法良知,法官将不复为法官,司法公正和司法为民便无从谈起。但法官的司法良知作为一种内心信念,一种内心深层次的意识,需要相应的制度予以保障,方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全文共5562字)

【关键词】良知 法官良知 制度保障

一、引言

良知是天赋的道德,是人们所持有的一种对羞恶、是非等观念具有支配和影响作用的内心信念和意识。法官的司法良知则应是法官所具有的影响其形成正确司法理念、坚持正确的司法原则的内心信念、意识。但法官的司法良知作为一种内心信念和意识,很难加以考量,有必要也应该对其加以制度化保障,从而有利于其应有作用的发挥。本文拟就在如何用制度保障法官的司法良知良知作用的有效发挥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期与各位同行共勉。

二、法官司法良知的概念

(一)良知的概念

对于良知,很难做出一个确切的概念,古代圣贤认为所谓良知,是人的一种天赋的道德观念。如孟子所说的“不虑而知”,王阳明所说的“不假外求”,是生而知之,而且是“被圣灵充满”的 优良之知。如“人皆有之、非由外铄”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即“仁义礼智”等等。尤其是儒家,至始至终重视对人内心道德世界的开发。

在西方早期的哲学中良知和良心是很接近的。法国中世纪的阿贝拉德就很重视“良知”的重要性,其把道德的本质归诸于“良知”。具体地说,一个意志决定是善还是恶,并不在于通过法律而完成的外部的和客观的规定,而是仅仅在于做决定的个人内心中的判断规范:即看这种规范是否符合良知。一个行动符合决定者本人信念的便是善的,反之便是恶的。1用黑格尔的话来说,“良知只不过是意志活动的形式方面,良知作为这种意 志,并无特殊内容”。2

随着后来西方哲人们对良知研究的深入,分别又形成了以下对良知的理解:

1、良知作为善意。

2、良知作为知识或意识。

3、良知作为共知。

4、良知作为自知。

5、良知介于共知于自知之间。

通过以上中外哲人对良知的分析和理解,笔者认为,良知是一种天赋的道德,是一种优良之知。正像舍勒所说的是一种自然的美德,这些自然的美德,是隐含在个体本身之中的源始因素。它们具有束缚力,但不是外在、被动的、而是内在、主动的束缚力。社会的、普遍的束缚力必须奠基于私人的、个体的束缚力之中,即是说,社会的伦理、规范的伦理作为“人为的美德”最终必须在源始的“自然的美德”中找到依据。3即道德是人为的美德,而良知是自然的美德,12倪梁康著:《良知:在共知与自知之间》载《中国学术》2000年第一辑,北京商务印书馆,第23页。倪梁康著:《良知:在共知与自知之间》载《中国学术》2000年第一辑,北京商务印书馆,第25页。黑格尔著:《法哲学原理》范杨/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39页。一个人是否遵守社会公德及受道德的约束,完全取决于个人的良知,良知是道德背后的一种深层次的潜在意识。

(二)法官的司法良知的概念。

法官作为社会纷争的裁判者,主持公道,合理分配利益是法官的使命。其所作出的裁判文书要体现公平、公正,必须准确把握法理与情理之间的内在联系,必须体现对是非、善恶的理性评判,更需要法官的优良之知。史尚宽先生曾对法官之品格有精辟的论述:“虽有完美的保障审判独立之制度,有彻底的法学之研究,然若受外界之引诱,物欲之蒙蔽,舞文弄墨,徇私枉法,则反而以其法学知识为其作奸犯科之工具,有如为虎附翼,助纣为虐,是以法学修养虽为切要,而品格修养尤为重要”。4法官司法良知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法官的司法良知,是指“法官共同体”在日常行为及行使(履行)国家所赋予的司法职权(职责)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善良意志、义务意识和内心法则,是“法官共同体”对社会普遍道德法则以及自己所应承担的职业道德责任的自觉意识和自我认同。古人云“凡良吏,明法律令”。司法良知是一种内心信念,是一种道德守衡,也是一种价值取向,更是法官的人性基础。5笔者赞同上述对司法良知的理解,法官的司法良知就是法官所具有的影响其形成正确司法理念、坚 4转引,尹治世著:《论司法公正》载《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

5顾苹洲著:《司法良知是法官内心公正的砝码》载

http://www.xiexiebang.com)现社会主义法治的目的。脱离了人民群众,没有司法的人民性,就无社会主义法律可言,也无社会主义司法,司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司法就会失去它存在的基础和存在的意义。9特别是在今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更要把人民利益体现好、维护好、实现好,切实做到保民生、保稳定。范仲淹《岳阳楼记》里有一句话:“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作为法官应该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修养,常为百姓着想,常怀为民之心 多谋利民之事,恪守司法良知,以确保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四、法官良知的制度化保障

法官的司法良知是法官的一种内心信念和意识,其重要性和作用无庸质疑。但有人认为法官良知是否靠得住是一个大大的问题,内心的东西如何才能加以把握,使人信赖。不应该过分强调内心的难以规制的东西,加强对言行的制约才是根本。笔者认为上述观点有失偏颇,诚然,是应该加强对法官具体言行制约。如《法官法》规定法官不的有的十三种行为、今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五个严禁”及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出台的“六个不准”的规定等,均是对法官具体行为的规制,而这些规定只是做到了让法官“不敢为”,要让其真正的做到“不去为”,还得在法官的司法良知上下功夫,让其恪守司法良知才是根本。但要让法官的司法良知真正的发挥作用,还需相关制度加以保障。

(一)严格法官录用制度,确保司法良知建立在优秀的“载体” 9 同上 之上。

对法官来说,品性尤为重要。对此,培根曾说过,“对于法官来说,学识比机敏重要,谨慎比自信重要。10因此,必须确立严格的法官录用制度,以保证录用那些具有丰富的学识、善良、谨慎、中庸、有强烈的社会正义感、富有同情心、洞明世事、深悉人情事故、淡薄宁静、深居简出的人作为法官。如果任命了一个心术不正的人做法官,将会出现柏拉图所说的”如果在一个秩序良好的国家安臵一个不称职的官吏去执行那些制定得良好的法律,那么这些法律的价值便被剥夺了,并使得荒谬的事情大大增多,而且最严重的政治破坏和恶行也会从中滋长" 的结果。11因此,在任何社会中,法官都应像普通法国家的法官那样,属于“文化界的巨人“,“有一颗金子般的心”,被称为 “慈父般的人”。12

而我国的法官制度存在着如下的不完善之处:

1、法官缺乏独性。

2、法官的任职条件过低。

3、法院没有独立的进人权,同时招考方式不够科学。

4、对法官的管理,采用行政化管理模式,忽视了法官自身的特有要求,并且法院内部的多序列管理尚未完全建立。

5、合议制不落实,审判责任难以到位。

6、法院内部论资排辈、只能上不能下现象严重,缺少激励机制。

7、法官考核制度不科学,培训任务沉重,交流和轮岗制度实施不力。13因此,笔者认为不妨借鉴西方国家 1011 [英]培根著:.《人生论》 何新译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版 第216页。[古希腊]柏拉图著:《.法律篇》 张志仁、何勤华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版第89页。12高 军著:《论法官的良知》载2005年5月8日www.xiexiebang.com 13徐平著:《完善我国法官选任制度的若干思考》载2006年3月6日www.xiexiebang.com 的法官选任制度。比如美国州法官的选任,首先要组成法官推荐委员会,一般由15个人组成,申请成为法官候选人的内容是非常详细的。另外,委员们还要广泛地与申请人进行接触,考察他们的道德水准和业务素质是否符合法官的要求。还要听取审理过他代理的案子的法官对申请人的评价。然后委员们将这些意见汇总给委员会,由委员会将这些报给州长任命。一些小县城的法官则采取直接选举,条件也是很高的,还需要接受大众考察,在考察中,他们还要向公众收集申请人的情况。这些程序都是公开的,公众都是知道的。如果有人对申请人的情况有所了解,愿意向委员会提供的话,也可以把他们所知道的告诉委员会。经过听取公众意见的程序之后,每一个候选人都要与这15个委员一起进行面谈。委员会有4到5个问题向申请人提问。通过申请人对这些问题的问答,可以看出申请人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水平。美国亚历桑那州州宪法规定法官的任职条件:30岁以上,在本州居住5年以上,在本县居住1年以上,有5年以上的律师执业经历,年龄不超过65岁的人才有资格申请法官职位。14

但这并不是说照搬美国的法官选任制度(具体应当建立怎样的法官选任制度,应具体立足本国国情,在借鉴中外法官选任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司法实践来制定),而是说在法官的选任上要从高、从严把握,给司法良知的建立创造良好的载体,从而有利于其作用的发挥。

[美]辛西娅〃奥登:《美国法官的选任和选举制度》载2006年8月29 日http://www.xiexiebang.com

(二)坚持司法独立,建立不当干预惩戒制度。

司法独立意义重大,“在人类司法的发展史上,没有哪一种法律理念像司法独立那样,推动着司法的法律化、职业化进程;也没有哪一种制度像司法独立那样,锻造着法律运作的政治空间和专业意蕴。15 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依法行使审判权,不受任何机关、团体及个人的干涉。司法独立要求“国家的司法权只能由国家的司法机关统一行使,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无权行使此项权力”16“裁判者在进行司法裁判过程中,只能服从法律的要求及其良心的命令,而不受任何来自法院内部或者外部的影响、干预或控制”。17只有司法审判独立进行,才能确保公平、公正,法官也才能形成独立的人格和尊严,近而恪守司法良知。笔者认为,除了宪法中的原则性规定外,还应当在立法上对宪法的规定加以细化,确立不当干预惩戒制度,规定不当干预司法审判活动的,应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以确保司法独立落到实处,为法官司法良知的保持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

(三)完善法官待遇的配套制度,为其恪守司法良知提供物质基础保障。

联合国《关于司法机关独立的基本原则》第7条规定:“向司法机关提供充足的资源,以使之得以适当地履行其职责,是每一会员国的义务”。这里所谓的“充足的资源”不仅包括提供需要的办公条件、办案费用等,同时,也包括为法官提供比较优厚待遇。18由于法官职 1516胡玉鸿著:《马克思恩格斯论司法独立》载 法学研究2002年第1期 张文显著:《法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第312页。

17陈瑞华著:《看得见的正义》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129页。高 军著:《论法官的良知》载2005年5月8日www.xiexiebang.com。18 业性质的重要,因此必须保证法官的高薪,才能吸引社会精英从事该职业,因为社会上从事某个职业人员的经济收入的高低与该职业吸纳人才素质的高低及从事这个职业的人社会地位和人们对之评价的高低往往成正比。19 在目前中国的国情下,做到高薪养廉,有诸多条件不具备,但笔者认为完善法官待遇的相关配套制度,还是可行的。

1995年实行的法官法在法官的工资、保险、福利及退休两章中规定:“法官的工资制度和工资标准,根据审判工作的特点,由国家规定、法官实行定期增资制度、法官享受国家规定的审判津贴以及保险和福利待遇、法官的退休制度,根据审判工作的特点,由国家另行规定”。这些规定曾经给了全国法官很大的鼓舞,也曾使许多法官充满了期待。但是,法官的审判津贴在法官法施行12之后的2007年方才出台,而法官法要求另行规定的法官工资、保险、福利、退休制度仍然没有出台。20因此,尽快完善法官待遇的相关配套制度,切实提高法官的待遇,为法官司法良知的保持建立良好物质基础。

五 小结

法官的司法良知作为一种内心信念和意识,其作用的发挥,需要相关制度的建立作为保障。因此,我们应当建立一种良好的制度,让法官能够轻松地维持自己的良知。严格法官的选任制度,为法官司法良知的恪守建立良好的载体、司法独立使法官不用担心受到任何的干扰,建立不当干预惩戒制度使法官不用担心自己公正司法会导致自己 1920[美]阿尔蒙德著:《比较政治学》曹沛霖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山民著:《从物权登记的尴尬所想到的》载《人民司法》2008年第19期059页。利益的减少,完善法官待遇的相关制度,以完备的待遇保障使法官享受到自己职业的荣誉,从而自觉地恪守自己的良知,并心甘情愿地忍受寂寞,免受外来的种种诱惑。从而专于司法审判的公正,践行司法为民的理念,真正做到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

参考文献:

1、黑格尔著:《法哲学原理》范杨/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2、[英]培根著:《人生论》 何新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版。

3、[古希腊]柏拉图著:《法律篇》 张志仁、何勤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版。

4、张文显著:《法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5、陈瑞华著:《看得见的正义》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6、[美]阿尔蒙德著:《比较政治学》曹沛霖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第三篇:名师论坛发言稿:教师要有教育良知

名师论坛发言稿:教师要有教育良知

回首教学生涯,我是这样工作的。对学生,不管他(她)是多么的特殊,我更多的采用“换位思考”,如果他们是我的孩子,我会怎样看待,怎样对待他们?对工作,我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为此,我常常告诉自己的是:尽最大努力干好每件事,重在耕耘,别盯着结果;在成绩、荣誉面前,我提醒自己:“成绩说明过去,新的起跑线在脚下”;面对失败,我的座右铭是:“不完美是一种突破”。因此,我不承认我是优秀教师,是名师,但我能无愧地告诉人的是,我是一名称职的教师,是一名有良知的教师。下面就结合我成长的经历,以及我的所见所闻,从感悟良知、理解良知、认识良知、实践良知、共铸良知、重铸良知几方面谈谈教师的教育良知。

一、感悟良知

教师,多么光荣的称呼,多么崇高的职业,承载着多么重大的责任,作为塑造人的工作,它牵动着千千万万家庭的神经,关系着国家的未来。我的老师对我的帮助教育,不仅让我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而且教育了我怎样当教师。

我生在山村,在村小上的小学,小学毕业后以乡前2名的成绩进入乡完小。到初中后,就我这一直受人夸的好学生,面临着这样的难题:写字是倒划笔,认字靠死记,对拼音的认识是觉得字的读音好象是由两部分合成的,是不是有什么规律(因小学拼音部分根本没教)。就这样,我的班主任罗老师手把手地教我怎样写字,让我认识了拼音,教了我识字的方法。数学老师彭老师常在巡视时悄悄发现我做题中的错误,一次到了晚饭时,不懂事的我拦住彭老师问题,没考虑老师要回家吃饭的,但因题太难,耽误了较长的时间,也没解答出来,这时彭老师轻声说:“对不起,我暂时解答不出,下去再想。”第二天,一早老师就来找我,告诉我题的解法。当时,我非常吃惊,没想到老师对学生的问题是这样在意,对学生是这样负责,心里感动不已,甚至根本没听进老师的讲解,只是一个劲地点头,但这种对工作的态度,却给了我学习的动力,成了我学习的榜样。读师范时,在人民路小学实习,实习结束时,我的告别讲话就是解答学生问的一道题,当时师生的掌声到现在也时常在我耳边回响。还有送我资料的陈德明老师,让我们住她寝室的黄大芬校长等。我的老师们给了我无尽的关爱,但我却没能以成绩回报。在中考落榜后,觉得无颜见老师,再加上家庭劳动力缺少,经济条件差,我回到了家里。这时的我,对前途失去了信心,对生活失去了方向,心情灰暗到了极点,从没干过活的我,只得干活了,挑粪,摔倒;挖地,三分钟挖不了一锄,就那么发呆,甚至想到,人活着究竟为什么,活着就为了一张嘴,干吗我要吃饭呢?不吃不就得了。抱着这样的人生观,处于花季年华,本应爱美的我,向父母提出只穿黑色的服装。现在想想,我那时的心情灰暗到了何种程度。这时,老师完全可以不管我,但凭着一个教师应有的良知,我的老师拯救了我。其间,我的原任课教师、我的同学,下届班主任罗老师多次带信到我家,也亲自到家劝我回校复读。一次、二次,我没当回事;三次、四次,我也没动心;直到第五次,罗老师的一句话猛然惊醒了我:“和你成绩差不多的几个同学都在复读,他们升学的希望很大,到时,你别后悔。”就这句话,将我震醒。是呀,我和几个同学差不多,甚至还略胜一筹,到时,如果他们都考起了,我……我不敢再想下去。不行,我也要搏一搏。就这样,我又回到了学校。这时,时间已过去了一期,我的物理因为师资不配套的原因,学得非常差,连书上的例题也做不起,能否升学的关键就在物理。这时是舒老师教物理,在舒老师认真的讲解,精心的辅导下,半年时间,我把两年的内容补上了。在中考时,我以超出录取线13分的成绩被宜宾师范录取,从此,走上了新的人生路。

一个老师对学生真正的关心,不只是在学校,还在走出学校后。我在师范毕业后,被分了一所偏远的小学,我和我师范同班同学,后来的同事是一路哭着去的。那里条件非常艰苦,就说到学校那一段路吧,至少也要走4个多小时,我就因走错了路,迷失在一片崇山中,当时的害怕、无助长久烙在心里。在这里,是我的同事们给了我“家”的温暖,是纯朴的学生和家长让我初识做教师的乐趣。即便如此,孤独无助仍是免不了的,对生活充满希望的我,又陷入了人生的第二个低谷。但是,让我万万想不到的是,再次点燃我人生火光的又是本可以不再管我的老师。1987年,在全县“普九”交叉检查时,我的老师向上级提出到许多人都不愿到的地方,原因是他的学生在这里(这是我后来得知的)。当我在毫无知情的情况下,突然见到舒老师时,我是带泪笑着,带笑哭着,奔跑着去迎接的。老师在紧张的工作之余,陪我打羽毛球、谈心,让我懂得了许多人生的道理,认我知道了我并没有被遗忘,我的老师、同学们都在默默地关心着我,我的心情渐渐好了,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了。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校园里也不时能听到我的笑声。当老师知道我想回去时,温和地说:“回来吧,到底熟人多些!”可是后来因为多种原因,我没能回“家”,没能回到我的老师身边。八年后的1995年的“普九”检查,老师来到了我现在所在的地方——泥南乡。当老师从领导的的介绍中得知我工作出色,又看到我生活基本上安定下来,才长长地舒了口气,慈父般地对我说:“我现在终于可以放心了,好好干吧,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的!”

这就是我的老师们,我终身难忘的恩师。是他们拯救了我,改变了我的人生;是他们给了我战胜困难的力量;是他们教给我知识,让我明白许多人生的道理;是他们教会了我怎样当老师,让我感悟到了教师应有的良知。

二、理解良知

要当一名教师容易,但要作一名有良知的合格教师却不易。理解到这一点,是我的领导、同事的帮助。

刚工作时,自我感觉很不错,一次,燕校长听完我的课,这样评价:“你说话像打机关枪,不,像打迫击炮”,18年过去了,现在这句话我还清晰的记得,究竟机关枪和迫击炮谁更快,我不懂;这句话通不通,我没想;我只记得,这是说我讲课太快,如此下去,绝对不行。于是,我下决心练朗读,注意说话的速度,直到现在,所有人都说我说话吐字很清楚,语速恰当。如果不是燕校长的提醒,作为一个教师最基本的素质——语言表达我都不行,还怎么去教学生,那岂不是误人子弟。

一个教师,如“耻”都不知,还怎么谈有良知呢?而知“耻”之心,于我同事的一句话给我的震动。那时,燕校长的教学成绩全区都领先,同事所教的学科紧随燕校长之后,我们一批年青人都不以为然,对于学生成绩好不好,觉得无所谓,而对好的,还时不时地来句嘲笑。一次外出散步,在谈到教学时,她说:“说实话,平时口里说好坏都无所谓,但真正考差了,总觉得面子上过不去。”这时,我才突然明白,每次看到成绩,我好象总觉得有那儿不对劲,这句话一下子帮我找到了原因。“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还是给自己留点面子吧。我为给自己留点面子,以后,我的工作都尽量把他干好。这一直成为我工作的信念,从教的动力。

刚调泥南乡火箭小学时,我接手的是一个“双差班”,且又是六年级了,前任教师已经调走。刚开始,我是准备放弃的,这样的“双差班”,怎样抓呢?让其再继续差下去,也没有谁会指责我,一年又能干啥呢?这时,前辈刘老师、彭老师老师告诉我,这个班的孩子特别聪明,眼看马上就要毕业了,如果再继续差下去,这些娃娃可就完了。听着老师诚恳的话语。看着老师心疼的表情,一个“完了”像针一样扎在我心上。我暗暗发誓,我不能让这些孩子完在我手里,绝不放弃。经过一年的打搏,毕业考试后,这个“双差班”的成绩已跃居全区前几位,而这班的孩子大多数已如愿升学,从此走了上全新的人生路,我的教学从此走出了自己的特色。

就是他们,我的领导、同事,让我明白了,当老师要对学生负责,要知耻,凡事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三、认识良知

有了老师的榜样示范,有了领导的关心、同事的帮助,我逐渐明白了为什么要做一个有良知的教师。

“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我们的学生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接受着不同的启蒙教育与熏陶;他们的素质参差不齐,他们的性格迥异;其中有更特殊的学困生、调皮生、特困生、留守生。教师要根据他们不同的个性特征,循循善诱,让他们各有所学,各有所获,长大后各有所成。这是多大的工作量,这需多少的心血,这要多强的责任心啊!其间要抵制的诱惑,要面对的困难,要坚定的信心,就是对教师教育良知最大的挑战。

这样的尴尬,每位教师都会面对,每个班级都有。学困生,教师教起来吃力,检测起来害怕,就因为他们影响整个班级,落得个劳而无功的结局;调皮生,真所谓的“一颗耗子屎,搅乱一锅汤”。更糟糕的是那种集调皮与学困于一身的“双差生”,有时简直把人气得昏昏的,恨得牙痒痒的。以及那些急需帮助的贫困生,缺乏关爱的留守生等。教师的精力,主任的管理,大部分就耗在这部分学生身上。面对这些学生,教师们常常发出这样的感叹:“我管你一人,当管班上几十人,甚至几十人也没让我这样费心过。”

怎么办,就此放弃他们?

如果真的选择放弃,教师暂时的精力上放松了,但请问,你心理上松得了吗?这些孩子,还仅仅在上小学、初中、高中啊,他们还有那么多的知识要学,他们还有那么多年的学要上,他们还有那么几十年的人生道路要走。放弃,随之而来的不止是学习越来越跟不上,行为习惯也会越来越差(有的甚至发展成为问题孩子),产生厌学情绪,继而失学,过早进入社会。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跟随不良青年学坏。你不见社会上打架闹事,无所事事的几乎是一些小青年;外出打工走上犯罪道路的也多是些半大不大的孩子;而这些孩子本来也该像他的同龄人一样在学校里的。追根究底,真该“教室里留住一个调皮蛋,让社会少一个准罪犯”。

这一个个孩子,在教师眼中,只是一个学生而已,有的也许认为他不值一提,不名一文;但在父母眼中,他们可都是心肝宝贝,即使他再不争气,再差,也是父母的心头肉;再加上现在多是独生子女,几代人的希望,就寄托在这一个孩子身上,孩子的一切牵动着老老少少几代人的心啊!谁不老,谁没希望;家长的希望,后半生的寄托,全都在他们的孩子--我们的学生身上。听听家长的心声吧:“我的庄稼收成好不好,我的生意赚不赚,我的生活如不如意,我都不在乎;我就在乎我的孩子,在乎孩子的成长,在乎孩子的学习,只要孩子好了,什么都好了。如果我的孩子不争气,我做的一切还有什么意思。”常常,我们在理所当然地接受家长对我们的尊敬(有时甚至是必恭必敬)时,在自感满足中,就没有感受到其中切切的期待,沉沉的托付吗?你又可曾看见有多少母亲因为孩子流下的伤心的泪水?你可曾听见过有多少父亲重重的叹息?你是否能体会多少亲人剜心的痛?老师们,我们也是父母,将心比心,你就忍心吗?我们不夸大教育的作用,“教育虽不是万能的,却也不是不能的”,那么,我们是否尽心尽力,做到问心无愧了呢?

没有我的老师一路的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现在,从教的接力棒交到了我手上,我又该怎样呢?我让我的学生在几十年后忆起的又是什么?在深思后,我以行动做出了回答。

四、实践良知。

从教以来,我谨记老师的教诲,踏着教师的足迹,一天天的实践着我作为一个教师应有的良知。

聪明伶俐的孩子,成绩优秀的学生,谁都喜欢,人见人爱。这些孩子,成长的路上就没缺少过爱,以至爱到泛滥的程度,认为教师的关爱是理所当然的了。这也许就是教师们谈得多的优生离校后记不住教师,反而是差生最尊敬教师了。相比之下,我们的关爱又分了多少给差生呢?而真正的差生是非常少的。即使有,只要他们尽力了,也无可指责,所谓七个指头不会一样齐么。同时,只要你认真观察也不难发现,在某些方面,这些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往往走出教室,不管是课外活动,还是家访,他们是多么的可爱。所以,能不能去爱这些孩子,是对教师教育良知的考验。也许在老师的夸奖中会出现爱迪生,在教师赞许的目光中会诞生牛顿,即使什么也没有,也让学生感受到了你浓浓的爱。

、用真情爱差生。

XX级学生杨XX,这孩子天生坐不住,小学的收获是认识一些汉字,因学习吃力,很不想上学。但其父亲是位孤儿,吃过没文化的苦,无论如何也要让孩子上学,该学生一次次回家,又一次被家长押回学校。老师并没有歧视,而是发动同学帮他,在教师共同的劝说下,勉强留了下来。在与特殊生“帮扶结对”中,他成了我的帮扶对象。因他名字中有一个“帅”字,课下,就叫他“帅哥”,喊得他脸红红的,心里甜甜的。从此,记忆好的我常会健忘,不是请他去帮着拿一下教具,就是抱一重作业本,“忙”不过来时也把他请到家里帮忙干点活(干活是假,借机拉近关系是真),摆上他喜欢吃的小吃,就这样朋友般的谈开了。不久,这孩子跑前窜后的成了我的小尾巴,各学科都学不好的他,却突然被新开设的英语学科吸引住了。根据这一发现,我决定让他专攻英语,他至此就把大部分时间用在了学英语上。一直坐不住的他坐住了,整个人与以前相比判若两人,英语竟然达到了班上中等水平。虽然最终没让他补起其他科目,但却留住了学生的心,改变了学生的人,从而也影响了学生的一生。初中毕业后,该生就外出打工去了,半年过后,他就乐滋滋地打电话:说他在外面更加觉得英语有用,好多包装上都写的是英语,有了英语的基础,又可以学电脑。他说他还借好了高中的书,准备自学英语和电脑,他的老板看他这样勤学,也非常喜欢他,准备托以重任。现在,这孩子在广州一家很不错的工厂打工,月薪XX多元,家长看到老师就说,没想到我的娃儿这么争气,全靠老师你了。

2、用爱心转化差生。

99级学生周XX,反应不慢,成绩也基本过得去,在初一时,我上他的音乐,我终于见识了常被谈及的他的厉害,如果那节课他不找点事儿出来,那就是奇迹;如果那天他请假,上起课特别轻松。上课、下课不是惹这个,就是动那个,要他站,从来都是一幅吊儿郎当的样子,把他拉直站好,一会儿整个身子又耷拉下去了,衣服从不扣,帮他扣上,保管转眼间竟连扣子也被他弄走了;就这样还算好,半期不久,干脆连教室也不进了,在老师几次与家长帮助教育无效后,竟然和街上一个学生一道趁大人不在,当起了家贼,偷了家里几十斤花生卖。这时,老师、家长的那个“气”是可想而知,特别是家长,因家中一儿一女,儿子是他的宝,父亲又是村干部,家境在当地还算不错的,孩子再调皮,那是小事,再怎样,也绝不可能让自己孩子品行也变差,甚至走上犯罪的路吧。一气之下,家长不要他读了,把他喊回了家。

半年过后,新的学年开始了,我担任99级(2)班班主任,一天,他的父亲来找我,说周XX想读书了,但他提出别校不去,别班不读,就认准要读我班。这下轮到我犯难了,他的调皮我也领教过,谁愿没事找事呢,在说了一番堂而皇之的理由后,把家长暂时打发走了,第二天,三天,家长又来了,他们说,孩子还是那句话:“只读陈老师那班”。在两次谢绝之后,我也不得不认真地考虑这个问题,孩子信任我,这是转变的希望,教育的良机。更主要的是,从目前情形看,我不要他,这个孩子也许就真的毁了,也使家长唯一的希望破灭,我为了自己少点儿麻烦,我把这家人推向痛苦的深渊,那样,我的良心一辈子也得不到安宁,会成为我心中永远的痛的。况且,还没试,怎知就不行呢?报着让自己心安的自私心态,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我把这学生收下了,但给他约法三章:第一个月要在教室里坐得住;一期后,要学习态度端正,是真的想学才行;一年后,看成绩有没有上升;不然,随时走人(给学生这样说,是要给他施加压力,教育的一种方式而已。其实我心里清楚,从答应收他那一刻起,就不管他好不好,改不改得过来,我都只能奉陪三年了)。后来的事实证明,我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这孩子真的是想学,智力也不差的,在不断的引导、教育下,他不仅没再犯错(虽一开始仍小错不断),学习也像模像样,刚开始学得有点吃力,但在他捧着书认真看中,拿着笔认真写时,你不得不喜欢,到初二时成绩已是班上中等,进入初三,已进入班上优生行列。当然其间也免不了不时时造点事出来,不时,也有教师说他调皮,学生告他捣乱,甚至也多次硬着脖子与我“牛”过。但他能接受对他的教育,过后就能马上改正过来。初中毕业后,顺利升入重点高中,XX年高考,上了重点线,被深圳大学录取。对这一切,我觉得没什么,是作为教师的我该做的,但家长、学生并不这样想,他们把我当成他家的恩人,逢人便说,是我挽救了他们的孩子,救了他的全家,家长平时上街、逢年过节的,都要带上家中的农产品,虽每次我都再三推辞,却是怎么也推不脱的,后来,我就采用折衷的办法,也想着法子送他钱和东西,在学校不要,我就送到家里。这不又中了他的心意,到家,恨不得拿出所有的好东西款待,吃饭,总是被拉到上坐,碗里堆着成山的菜。学生上高中后从不见我,但我都从家长,同学处关注着他的一切,不时请同学、家长转告我的关心建议。他家长告诉我:“我孩子说:‘我考不上大学,绝不见陈老师!’”现在孩子上大学后,过不了多久,就要来电话问候,每次回家,都要来看望我。

能否去爱那些特殊生,不放弃一个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教育转化的机会,这是作老师的良知,而教育后获得的成功,让我们感受到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教师是多么的重要啊!

五、共铸良知

这些年来,我的工作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家长的称赞,社会的认同,但是我自愧不如我的同事们。他们对工作的责任心,使命感,他们从教的良知让我感动。

许多对比过的家长这样说:只有XX的教师最认真、最累,许多来过泥南的兄弟单位有这样的疑问:你们的教师怎么这样认真,对工作如此负责?许多泥南教师的亲戚朋友就这样责怪着,就你们忙?忙得忘了亲戚,顾不上朋友?

这就是泥南的教师,一个具有强烈教育良知的教师集体。

、艰苦的条件考验良知。在泥南,有几所学校非常偏远,特别是与沐川县犍为县毗邻的连枝小学,座落在一处偏远的山冈上,从泥南出发,要4个多小时的步行路程,通向连枝有一条坑洼不平的村道,说它是路,其它根本不像路,胆小的不敢骑车,骑车的不敢搭人,车在一个个深坑中爬行,在乱石丛中跳跃。全校三分之二的教师都是家在外面的。他们每天早起晚归,来回穿梭在这条路上,天只要一下雨,根本无法骑车,就得一身泥水一身汗地步行。不会骑车的,当然只有步行。王云武老师就是其中一位,为节省时间,到校只有穿近路,走小路,可这是怎样一条路啊,因极少有人行走,茅草丛生,为了能走,王老师就自己带上锄头,每天下午铲一点,愚公移山似地开路,实在无路可开的,就只得在一片庄稼丛中穿行,每天到校,大半个裤管都是湿的,这样日复一日,寒来暑往,王老师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五十刚过的王老师,手不停地颤抖,根本无法握住笔。但这条路却热闹着,总有一群人来回穿梭;在这条路上,演绎着一个个惊险的故事。郑校长到校视导工作,卷起裤管拄着棍,头天就出发,走路来去;中心校副校长唐义、片区校长吴楷祥两个车技娴熟的壮汉也多次表演摔跤;送教到连枝村小的彭聪老师也曾车倒人翻;虽是民师,却对工作执着的吴华清老师腿严重烫伤;支教教师王俊彪摔成残疾。离校较近的骆彦枝校长和吴桂清老师就主动挑起了重任,每天最早到,最后走,承担起了学校的大量工作。他们的工作,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问他们,图个啥,说的是:“这里总得有人,老百姓需要我们。”

2、低收入影响不了良知。

由于泥南的特殊性,仍有部分民师,但这是怎样的一群人啊,工作中他们能拼能打,几乎都是骨干教师,是走在前面的人,工资表里,他们是最低,排在后排的几位。为这,他们抱怨过,不平过,教出的学生,哪个出去打工的工资不比自己高?随便做点什么赚的钱也不比工资少。但他们仍然留下来,他们知道领导在关心他们,上级的关爱让他们看到了希望,给了他们工作的力量,最主要的是他们已喜欢上了自己的工作,爱上了这三尺讲台,舍不得这些可爱的孩子。为工作,也要生活,所以,他们就比其他人多了另一半家庭的重任。比如,吴治勋、张宗华、唐昌会、王勇、何远金老师等,农忙时,天不亮就起床,赶着下地去干活,估计着时间,再回家吃饭,赶到学校上课;下午,要把学校的一切事都安排好之后,到家,门也没进带上农具就出发。平时,双休日,用他们的话戏称:“免得挨骂,在这两天挣表现”,把一周的活都在这两天尽量补上。而工作,却远比照顾家庭更负责,比种庄稼更尽心,他们有的是校长、教导主任。作为村小教导主任,工作量更大,他们同时承担着总务工作的,相当于一个学校的绝大部分都压在教导身上,不仅如此,还承担着至少一个班科以上的教学任务,教学效果却年年居全乡前列。

家没在农村的,也一样,比如初中的江素梅、刘益琼教师,年年任初三教学,担任班主任,干起工作,他们把家务托给丈夫,让孩子去自由发展;为了工作,找学生谈心,可以不厌其烦地说上一个小时,对孩子,却无时间辅导,谈不了几句就没耐心。他们的活动是二点一线,教学楼、家庭,他们的时间,90%花在教学上,学生身上。比如江素梅老师,外来学生点着名要到她的班级,他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县、乡级优秀班集体,他的班务工作简而概之是:担之以恒,严慈相济,自主管理。他的管理方法不多,却能至始至终,他对学生的要求是严的,却没忘讲清道理,让学生口服心服;曾多次,就听到受批评的学生发自内心地说:“谢谢老师”。外出实践活动,学生都把搬的打屁虫往她面前送;回到学校,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她把打屁虫炒后端进教室,逐一分给学生。我与她同教一班,我是班主任,她是科任教师,我自觉对学生不错,但学生却净把带来的东西往江老师面前送,我没份。

社会上有许多人都不明白他们为何这样傻,他们的回答只有一句朴实得不能再朴实的话:干一行,就要爱一行,站在讲台上,就要对得起学生。

3、集体共铸良知。

一次,在从XX回XX的车上,在同外乡镇一位老师闲谈时,其间他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有亲人和熟人在你们学校,了解你们的工作,你们老师工作太忘命,自己不管不顾不说,连孩子也没时间照顾。学生真的就那么重要吗?不值得!”一年后,因工作需要,这位老师调到了泥南初中。这是位工作很认真,性格很直的一位老师,看不惯的现象就要说,想不通的事,绝不去做。在一年的教学后,主动向学校要求担重担。上期,在一次交谈中,他又提起了前边的话题:“以前我真的不了解泥南的教学,不了解泥南的教师。身在其中,我才明白,老师们之所以这样,是个责任心,工作态度的问题,我服了。”

XX初中教师,XX教师,是个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实实在在工作的集体,是群把心掏给学生,最让家长放心的人。他们把教书当作一项事业,把工作当作一种乐趣,把奉献看为人生一种境界。他们也是普通人,爱孩子,也爱学生;但在孩子与学生之间,爱的天平却不自觉地向学生倾斜。他们整日陪同学生,没时间陪孩子。而他们的孩子,往往在父母回家时,孩子已眼挂泪痕蜷在墙角睡着了;每晚吃过饭,迎接他们的往往是孩子乞求的眼神,央求的童音:“爸爸、妈妈,你们又要到学校吗?今天可以不去不?”,空荡的房屋里,把寂寞、害怕留给孩子,回家看到的是开着灯、门窗关得紧紧的,却还瞪着眼未入睡的孩子。他们,当孩子的成绩下降,行为变差,气得当面打孩子,却又不得不背后偷着哭,却仍然无怨无悔的一群人,给孩子买水果、营养品,还得扳着指头算细帐,行不行,但当需要向学生捐款,需要奖励学生时,却毫不犹豫的一群人;没有那个教师没有向学生捐款,没有那个班的贫困生没得到过帮助,没有哪位班主任奖励学生要科任教师出资的决定没有人响应。他们为没上好一节满意课就心有负罪感,就心情不愉快;他们没到教室,没看到学生,就觉得心里不踏实;他们没等到学生都已安静入睡,就不能放心休息。他们送给学生满腔爱,却留给自己一身疼。他们对教学、对学生,有想不完的方法,用不完的技巧,对自己的穿着却没有心思考虑,一年四季一个样,随随便便一身装;对生活,没时间地研究,青菜、白米饭一碗,大块的猪肉就实惠,不必花时间,也不必费心思。

就这样一群傻傻的人,不会生活的人,学生却死死地记住了他们。假期,是学校回访学生接待日,节日,收不完的贺卡,听不厌的问候。电话里,学生的叮嘱让老师动心:老师你一定要记住按时吃饭;要多花点时间关心你的孩子。我给你选的漂亮的纱巾,精致的手提袋,你喜欢吗?

有付出,就有回报。XX教师无怨地付出了自己艰难、心酸;收获了学生的成才、理解。他们自问对得起学生,对得起自己的良知,人生就无憾。

4、业绩辉映良知

有了这样的教师,转化了一个个“杨XX”、“周XX”似的差生,造就了XX教育的辉煌,从1996年到现在,XX教育一年一个新台阶,多年稳居全县前列。树立了小乡办大教育的典型,成为岷江片的一颗明珠,全县教育战线的一面旗帜。一个个含笑离开学校的学生,一张张满含激情的家长的笑脸,一串串炫目的数据,无不在诠释着一个词——良知,教师的教育良知。

一个班,一个年级,真正优秀的学生就那么几个,教这样的学生最省心,对他们你根本不必怎样费心,他都能自觉地学习,不断地进步。但那占绝大部分的其他学生呢?有的基础差,有的自觉性不强,有的偏科,有的思想出轨,不能约束自己;有的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却无聪明的脑瓜,有的反映不错,却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总之,种种因素,致使大部分学生在可进可退间游离,泥南教育的最大成功,就在于提高了这一部分学生。让优生升学是非常轻松的事,而要让这部分学生改正这样那样的毛病,弥补知识的许多不足,则需要花成倍的功夫。谁都想轻松些,但看看学生,就不得这样深思,已经意识到了知识重要的家长,希望孩子多学知识;想“走出泥南,走向明天”的孩子,要学知识;虽然高中年年扩招,但毕竟还未普及,上不了分数线就跨不进学校门,对于差一分就成百上千的择校费,尚不富裕的农村家庭是承担不起的,他们中大多数就这样失去了继续学习的机会。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为他们创造一个继续学习的机会。

六、重塑良知

XX的教师,XX的教育教学,正是XX县教育的一个缩影。在全县,无数的教师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工作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一个教师的教师良知,共同迎来了全县教育的辉煌。

不过,细看我们身边,却也不能发现这样的状况。有的认为教师待遇太低,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下花了眼,就把教书作为第二职业,站后排;也有的教师非常会生活,在各种娱乐中忘乎所以,教书,应付了事。有的教师觉得教书太累,各种约束太多,对教育规定、学校管理有看法,觉得条件太差,抱着抵触情绪,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年青一代,学历较高,自认为很行,缺实干精神,不谦虚,撞吧?有的老同志知识老化,也抱着几十年的办法不改,认为再干几年可以退休,熬吧!

有了这样的态度,其工作当然就不言而喻。特别是前四种,上课就一支粉笔,一本书,无认真的课前准备上课了。边走边看,边讲边想,讲课“走到哪里黑就到那里歇”。少作业布置,批改划日期、大钩,至于辅导,是下课走人,与学生是油和水的关系。面对处处闯红灯的制度,教学管理,认为是领导在故意整人;在学困率0与60、70的对比中,在升学率0与40、50的差距面前,没有反思,没有自责,没有内疚,有的是怪学生太笨,不争气,口中说的,心里想的都是客观责任,从不找主观原因,都是别人负我,不是我对不起别人。这样的教师啊?真该想想,如“我”般的你是怎样出来,站在这讲台上的吧,如果没有“我的老师”般的教育,你是今天的你吗?你应付了事不要紧,你把工作当儿戏也没关系,可你想过这些孩子,心疼过这些孩子吗?你说地区差,孩子们的环境比你还糟,他们要改变自己命运的方式,就是读书,你就是他们手中的救命稻草。我们常觉得条件越差的地方,家长就越尊敬教师,你简直就是他们心目中的神,就是这种心态的写照。况且,环境好坏是相对而言,你说这里差,就没有比你这更差的?你认为某地好,和其他地方比,它又算过啥?有必要拿这些孩子作牺牲品吗?你认为学生调上,成绩差,就没有想想,你自己的责任吗?就因为你的无所谓的态度,就因为你混的思想,就因为你偷懒的行为,马虎、不负责的工作态度,你一人就要毁几十甚至上百的学生,伤害成倍的家长。从教者,即使你不想做受人尊敬的老师,至少也不要成“过街老鼠”;即使你不想做报恩的人,也不要成为黑心的人。

人生有多种的境界,人生有不同的追求。没有良知的人生,让你当地球球长,你还会觉得官太小;给你一座金山,你还是觉得不富有。要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不难,那就作一个有良知的人;要当一名合格的教师非常简单,就作一名有教育良知的教师。

第四篇:浅谈法官的司法礼仪

浅谈法官的司法礼仪

—文明礼仪知识讲座

中国作为一个礼仪之邦,有着几千年的古老文明,讲究文明礼貌、遵守礼仪风范是中华民族每一个公民的优良传统。司法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必然要求有符合司法规律的礼仪准则,因此,法官除了遵守普通公民普遍遵守的文明礼貌外,还应当遵守因其特殊职业身份所需求的“司法礼仪”。然而,在现实中,极少数法官不注重司法礼仪,行为失检,庭审不规范,开庭迟到,中途随意退庭,衣冠不整,言语粗俗等现象在一定范围存在,这些现象虽然发生在极少数法官身上,但严重影响了法院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法院的公信力和人民群众对法院的信赖度,因此,法官自觉遵守司法礼仪,自我约束自己言行、举止在当前社会转型、各种矛盾凸显时期更显得必要和紧迫。本次文明礼仪讲座就法官司法礼仪的基本含义、当前法官不遵守司法礼仪的表现和危害、法官司法礼仪的要求和法官怎样遵守司法礼仪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法官司法礼仪的内涵和特点

司法礼仪由礼仪、司法、法官六个字组成,其基本元素是礼仪,司法修饰礼仪即司法礼仪,法官又修饰司法礼仪,即法官司法礼仪。礼仪的“礼”字指的是指礼节,即表示尊敬、尊重,即在人际交往中既要尊重自己,也要尊敬别人。古人讲“礼仪者敬人也”,实际上是一种待人接物的基本要求。礼仪的“仪”字顾名思义,仪者仪式也,即尊重自己、尊敬别人的表现形式。礼仪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司法礼仪是是指司法人员(主要是指法官、检察官)在司法活动中所应当遵守的礼节、仪式和其他交流行为的态度和方式。法官司法礼仪,是指法官在司法活动中遵循一定规范形成的言行举止和方式,一般是指法官的外表、行为、言语等符合一定的道德和职业规范,体现一定的法律素养和人格修养,并通过这种礼仪形成一定的司法秩序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法院的形象。它与普通社会交往礼仪有所不同。

第一、法官司法礼仪是法官的职业行为、态度与方式的外在表现,其实施主体是特殊的,而社会礼仪是普通人际交往的表现形式,其实施主体并无特殊的要求:

第二、法官司法礼仪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法官所从事司法活动的本质特征,而社会礼仪反映了普通的社会成员的人际交往礼仪的普遍特征,并无特殊性。

第三、法官的司法礼仪已经纳入了法官职业的行为规范中,成为纪律和职业道德规范,具有明确的规范性和强制性,而社会礼仪一般是公共道德的组成部分,并不具有明确的规范性和强制性,它只是提倡、倡导人们遵守。

二、当前法官不遵守司法礼仪的表现。

1、不认真、耐心地听取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发表意见,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不尊重,开庭时随意打断或者制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发言,使当事人一方怀疑法官有偏袒之心。

2、开庭时不规范。一是不按规定穿着法官袍或者法官制服、佩带徽章;二是不准时出庭,有缺席、迟到、早退,随意出进现象;三是在开庭时精力不集中,庭审不专注,做与审判活动无关的事,如办私事、抽烟、接听电话。在当事人中产生很不好的影响。

3、语言不规范、不准确、不文明。不规范表现在接待当事人或开庭时不使用法言法语;不准确表现在说话时模棱两可,词不达意,弄不清到底讲的是什么,当事人听不懂,连法官自己也弄不懂;不文明表现在讲脏话、粗话,甚至辱骂当事人,与当事人对骂。

4、举止不文明、公正。在穿着上随意,如上班时穿拖鞋;不注意自己的法官形象,染红头发,开庭时戴金戒指、金项链,走路时不端重,东倒西歪。

三、法官不遵守司法礼仪的危害

1、有悖于法官的职业。法官是代表国家行使权力,如果不遵守司法礼仪,不注意保持良好的仪表和文明的举止,不遵守法庭各项规则,都是有悖于法官自己的职业的。

2、不利于提高法官职业形象和法院的公信力。法官的言行表现直接代表了并影响着法院的形象和法官的形象。一个没有礼貌,不尊重他人的法官,即使他所作出的司法裁判结果是公正的,但其行为有损法官的职业形象,也会使公众对裁判的公众产生合理的怀疑,从而影响法院的公信力。

3、不利于解决当事人的纠纷。法官在审理案件中保持良好的司法礼仪,能够无声地影响案件的诉讼参与人,让当事人产生依赖感,从而自觉服从并愿意遵守法官所作出的司法裁判,易于解决纠纷。如果法官不能很好地遵守司法礼仪,容易引起当事人的反感和怀疑,甚至产生误解和抵触情绪,增加解决争议的难度。

4、不利于加强法官的职业道德建设。规范化的司法礼仪是法官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如果不遵守司法礼仪,其实就是不遵守法官的职业道德,长此以往,对法官的职业道德建设是极为不利的。

四、法官司法礼仪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以下简称《法官职业道德准则》)第三十一条规定:“法官应当严格遵守各项司法礼仪,保持良好的仪表和文明的举止,维护人民法院的尊严和法官的良好形象。”这是法官司法礼仪的基本要求,此外、《法官职业道德准则》第三十二、三十三条及有关司法解释和规定均对法官司法礼仪作了规定,这些规定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着装礼仪

(1)工作时间应当着法官服,而且不得将法官服与其他衣服混穿;(2)穿着法官服必须规范,法官制服、衬衣、领带、鞋袜等衣物应当保持清洁、整齐。要根据季节变化按规定穿着法官服,法官两人以上共同执行公务时,应着统一制服。着制服时,应当佩带制式胸徽,并不得佩带其他徽章;(3)法官参加集体活动时应统一的制式服装装,以彰显法院和法官威严与形象。

2、语言礼仪

(1)法官庭审时应当使用普通话。使用普通话不仅体现了法官较高的语言和文化素养,而且有利于向不懂方言的公众进行法制宣传,避免了不懂方言的当事人在语言上可能受到的歧视;(2)法官在庭审时应尽可能使用“法言法语”,同时对当事人有耐心解释的义务;(3)法官应当慎言,适时保持缄默;(4)法官应当文明用语。法官应当使用规范、准确、文明的语言,不得对当事人或其他诉讼参与人有任何不公的训诫和不恰当的言辞。

3、行为礼仪

(1)法官应当严格遵守开庭时间,按时到庭,准时开庭。在开庭时,法官、书记员应当坐姿端正,精神饱满,精力集中。不得擅自离开审判席位随意走动;不得接打电话、发短信、玩游戏等;(2)在使用法槌时,应当严格按规定使用,不得随意使用;(3)法官工作时间应集中精力办理公务,不得有打牌、玩游戏、上网聊天、炒股等行为;(4)法官不得染彩发、化浓妆。男法官不得留长发、蓄胡须、剃光头。(5)法官应当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谨慎对待社会交往,各种职务外活动应当与法官身份、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相适应。

五、法官如何自觉遵守司法礼仪。

1、加强政治素质的修养。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而法官是代表国家行使职权,其从事的职业具有明显的政治性,作为法官必须懂政治,讲政治、学政治,法官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的发展观,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理论水平。以“三个至上”为原则,公正地审理每一个案件,力求达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2、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人民法院法官应当树立起新型的、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道德理念和人民法院法官职业道德规范的法官职业道德信念,并为之奋斗,为之努力。要熟知和领会社会道德和法官职业道德的原则、规范、范畴的内容和意义,自觉以道德准则衡量自己、要求自己,陶冶自己的道德情操,规范自己的职务言行,保持良好的品行操守。要在平时工作、生活中有意识地按照道德规范、道德标准从严要求和规范自己,摒弃一切不合道德规范、不合职业要求的思想意识和行为。

3、加强法律素养的修炼。作为一个以法律科学为基础的职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育,是法律的公正本质和运用法律维护公正的必然内在要求,也是建立法制社会的必然要求。法官必须具备与职业相适应的业务素质,在审判工作中,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和法学理论,不断更新、充实业务知识,逐步养蓄深厚的法学底蕴,不断增强司法能力。只有法官的法律素养提高了,对法律的精神实质理解透了,自然就会自觉地遵守司法礼仪,并以司法礼仪作为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基本准则。

4、加强传统道德文化修养。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几千年不断形成的历史文化是我们的宝贵财产。道德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这些传统的道德礼仪文化不仅是我们当代法官应当要继承的,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增强法官涵养风度,更要我们应该去发扬它,要在传统道德文化基础上更进一步发展它,使其适合当代社会道德准则。

5、加强法官的职业理念、品格修炼。法官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法官必须具有忠于职守、秉公办案、刚正不阿、不徇私情的职业理念,我国法官法明确规定要牢固树立惩恶扬善、弘扬正义的意思,使之转化为判断、处理诉讼和明断是非的内心动力和本能,以实现社会的正义。法官他首先是一个公民,应遵守公民的道德规范,在日常生活和处理个人事务以及社会关系中,模范地遵守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得到公众的尊重,享有良好的个人声誉,这是作为一名法官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品格素养。

第五篇:法官的司法能力的养成

培养高素质法官的思路

法官应当学问多于机智,德高望重甚于巧言善辩,慎重超过自信。尤其是,诚实廉政乃是法官应有的德行。

—弗朗西丝•培根

法院审判权通过法官审判行为而实现,审判行为直接制约着诉讼价值目标—司法公正的实现。法官作为审判程序的直接管理者和司法公正使命的现实执行人,其基本条件是具备公正品格,关键是适法能力的培养,而特殊的思维方式使其在裁判过程中能始终与公理规则的解释同步。

一、公正品格:培养高素质法官的基石

法律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执法者的自觉守法来张扬,法律应有的尊严和威信也体现在法官司法程序中。古希腊时期,柏拉图提出,法官的选拔要“品德优良”,“心地纯洁”,进而才能够对诉讼作出公正审判。公正品格主要体现为良好的品性和德行,这一品行的养成则是良善与美德的修养、慎独与寂寞的品质的体现,进而反映在司法活动中则是廉洁与礼仪的操守、执行公理规则的理念,公正品格正是这普遍人性品格与特殊职业要求的综合作用结果。

1、良善与美德的修养

我们应当看到,法官作为人首先应具备善良本性的一面,而这方面的内容正是具备职业法官的基础条件。善良本性体现为人格魅力,而人格魅力是因美德产生。当好法官首先要从人的品性入手,具有智 慧、善良、忍耐、诚实和同情心等基本素质,进而要拥有忠于职守、秉公办案、刚正不阿、不徇私情等司法理念,从而使自己独立于矛盾双方,更客观地把握冲突双方症结,更有效地处理纷争。美国著名法官恩格尔就将“为人是诚实的”写入了他的就职誓词中。

诚然,一个人成长过程不象天性问题一般简单,善良与美德的修养也非一蹴而就。家庭的培养、教育,亲属们和长辈们的关怀,孩提时代所处环境的生活内容对事物的认知,这些人生初始阶段的经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个人成年后对一事物的判断力。然而,从哲学观点看,任何事物又都不是绝对的,而是具有相对性。人的天然本性及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不良习惯,可以随后天的精进学习逐渐消磨淡化,使之改变。在司法活动中,我们可姑且将其称之为“炼心”,良善的品格即使具有,但却并非能够向母亲对待孩子一般天然的就能在整个审判活动中展现出来,这就需要法官在每天面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案件当事人,在出现当事人态度强硬、语言过激的情况时,用一种换位的方式去思考,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进而用一种包容的胸怀去体会,用一种关怀的言语去感化,用一种平和、平静和平常之心态应对纷繁复杂的审判活动,炼就一种对各种意外情况应付自如而我自岿然不动的良好心态。在这种心境下培养和展现法官的良善品性,进而不断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力,提高自己在处理案件中的水平,实现情、理、法的完美交融。

2.具备慎独和寂寞的品质

古人云:“天地间真滋味,惟静者能尝得出;天地间真机括,惟静者能看得透。”法官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作为法官,必须在面对眼前多姿多彩、纷繁复杂的“人情”社会时,学会恪守孤独与寂寞的职业性格,将心灵与精神归于平静。法律判断不同于道德评判和舆论评判,法官过于积极主动的活动将导致法律逻辑和社会生活逻辑的混同,失去法律运行的稳定性。

这就要求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学会“炼行”。首先,生活“不妄行”,即要求法官日常生活应当是保持着一种低调而检点的行为方式,要严格遵照社会的道德规范行事——即便他不是一个道德的卫道士,也不能允许他成为一个引导时代的潮人。正是因为如此,美国的联邦法官的续职条件仅仅是“品行端正”。作为一名法官,不应当抛头露面对一些政治事件和焦点的社会问题随意发表他的观点,作为一个纠纷的中断者,在评判他人的问题的时候还要切记不得让自己的行为成为大众的笑柄。生活中的另一个谨慎就是表现在法官要谨慎出入社交场合。应该说,社交场合的取舍是一个公民个人的兴趣爱好和价值取向的问题,旁人不得干涉。但是对法官的要求却是相当苛刻的,这是为了保持法官职业超然于社会的“出世”而非“入世”的地位,与社会相对隔离有利于法官不为社会所干扰,也有利于提升司法品位与树立公正形象。必须杜绝与公共利益、公共秩序、社会公德和良好习惯相违背的,可能影响法官形象和公正履行职责的不良嗜好和行为。如:法官应当谨慎出入社交场合,谨慎交友,慎重对待与当事人、律师以及可能影响法官形象的人员的接触和交往,以免给公众造成不公正或 者不廉洁的印象;法官不得参加营利性社团组织或者可能借法官影响力营利的社团组织等。因为法官的尊敬不是通过案外的公众或媒体获得的,而是通过司法程序及判决结论得以树立的。判决的公正做出却要求他极力的回避社交。而在好多时候,法官频繁的与外界的接触,会对他的判决产生很不利的影响。在法官和社会生活中要有必要的阻隔,不让他们的观点受到程序外的社会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司法判决的公正性。其次,工作上“不妄为”,即要求法官工作中要小心谨慎,加强自律意识。曾子说:“十目所视,十指所指,其严乎。”所说正是这个道理。法官要谨慎的对待手和行使手中的权力,慎重对待手中的每一个案件,即便是判决书上的一个标点符号也不能疏漏,恪守自己的职业守则,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实际上各个国家对于法官的活动都有着各种各样的限制,如美国律师协会所制定的《美国司法官伦理典范》的第三条规定,“法官其个人行为不仅于审判席或于执行审判事务时,即使是日常生活亦不得有受非议之处。”

3.廉洁与礼仪的道德操守

恩格斯说:“每一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作为社会正义维护者的法官,不仅要具有一般的社会道德意识,更应该具备法官这一职业所要求的特殊道德操守。要严格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从保障司法公正、遵守司法礼仪、加强自身修养、约束业外活动

等六个方面规范法官言行。

这就要求我们“炼性”。一方面,要坚持廉洁自律,即要谨慎对待权力、金钱、物欲、美色的诱惑,经受得住考验,做到不畏权势、不徇私情、不谋私利、清正廉洁。法官只有清正廉洁,才能保证手中执法权力的干净运行,才能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坚持四个管住: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别吃;管住自己的腿,不该去的地不去;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别拿;管住自己的脑,不该想的别想。只有正确处理好法与权、法与利、法与情的关系,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政治防线,严格遵守各项法律和纪律规定,才能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保持清正廉洁。另一方面,要固守法官礼仪。法官应当保持良好的仪表和文明的举止,尊重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人格尊严,自觉维护人民法院的尊严和法官的良好形象。具体表现为着装得体、端庄严肃、简单大方;用语规范、行为文明、进退得宜。正如美国《司法行为准则》所规定的,法官以及其司法行为不得“使人们对其作为一名法官的公正的裁判能力提出合理怀疑”,不得“贬低司法机关的形象”,有损法官的尊严。

4、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

法官的上司就是法律。法律是规则,自图腾崇拜、原始习惯发展而来,宗教的、道德的力量是不能忽视的。受上述意识的传统影响,植根于人们观念中的价值判断所形成的公理规则,被司法机关所接受,从而形成了诚实信用、公平正义的基本司法理念。当这种司法理念被法律家接受时,即被法律家奉为法律的帝王条款和精髓,反映在诉讼中就是秉持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法官作为执法者,就应经常不 断地对这一具有公理属性的法律思想进行培养、判断和思考,使之成为一种特有的思维方式,在日常工作中,将这一思维方式不断反复验证,并不断完善而成为习惯。

《淮南子·修训务》中说:“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共同的追求,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法官只有这一观念落到审判实践中去,才能真正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这就要求法官必须要“炼思”,即工作中要努力做到三个统一:一是思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更是法官审判的依据,因此在执法过程中,法官必须要以非常严肃而认真的态度对待国家的法律。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和幅度内,在不违背法律规定、法律精神的前提下,还要注重案件的社会效果,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二是思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统一。实体公正固然直接影响着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而程序公正则更深层次的制约着当事人实体公正的实现。因此在案件审判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法定程序,从而使实体公正更具正当性。三是思公正与效率的统一。英国著名言语“正义被耽搁等于正义被剥夺”深刻揭示了公正与效率的同一性。公正与效率的互动与平衡是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途径。

二、适法能力—培养高素质法官的关键

法官是通过审判活动来展现自己的业务能力,从而履行法官这一职责的,其过程不仅仅是一种审判的过程,而是一种需要运用法律专业知识和审判技能解决社会矛盾的适法活动。

1、夯实法律功底 法律的功底是法官的基本功。可以概括为三点:一是扎实系统的法律知识,、丰富成熟的实践经验、正确规范的司法行为。要夯实法律基础,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系统学习法律知识。法官必须熟练掌握法律基础知识,如民商法、刑法、经济法、行政法等,以及与审判工作密切相关的规章、解释、制度、地方性法规及相关政策等。通过自学、培训与交流等方式,不断更新和丰富法律知识库,增强司法和适用法律的能力。当然,法律知识的学习并非简单的阅读、背诵或熟悉法律条文,而是要更加注重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认识和理解法律的价值追求和基本精神。二是准确把握立法精神和法律原则。通过执法和适用法律,向社会生动的演绎法律的内在精神,将法治的精神与人民群众的认识、理解、愿望、要求统一起来,善于运用立法精神和法律原则作出正确的法律解释、法律推理和自由裁量,及时填补法律的漏洞,使抽象的法律在具体应用时更加准确。三是密切联系工作实际。学习知识主要就是为了实际工作的需要。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充分认识法律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提高学习的热情和自觉性。要善于把法律知识与司法实践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促进学习成果的及时转化。

2、培养法律语言能力

任何职业均拥有自己的职业话语体系,法律职业也不例外。法律语言本身就蕴含和承载了一定的法律文化和法律传统,决定着法律思维、法律伦理、法律信仰的形成。法律的逻辑性、确定 性、精准性,决定了法官必须娴熟的运用法律语言。法官职业是做人的工作,语言交流每天都需要,书写裁判文书也不可少做。然而,语言交流应有很强的思想穿透力和说服力,才能做到以理服人。最高人民法院早就提出要推动裁判文书的改革,改革的重点是加强对质证中有争议证据的分析、认证,增强判决的说理性;通过裁判文书,不仅记载裁判过程,而且公开裁判理由,使裁判文书成为向公众展示司法公正形象的载体,进行法制宣传的生动教材。

对法律语言的掌握,意味着法官在司法时,必须法律思维敏捷,法律技术娴熟。具体而言,一方面,法官必须具备相应的法律论辩技能,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和理论,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论证、辩驳,这是一个法官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辨能力的综合体现。另一方面,法官还要具备一定的法律写作能力,即在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可靠,程序合法,适用法律正确的基础上,用严谨的说理、通俗的语言文字将一个复杂的案件事实陈述清楚。通过裁判文书的制作过程体现法官的学识和素养,把呆板的法律条文以极具说服力的言辞严密的推理过程把一个活生生的案情解释得入情入理,丝丝入扣,使人们在阅后对法律的感知和理解从感性化到理性化,从而达到制约、教育和警示的作用。当然,这些目标是我们期望达到的,在期望到达的过程中,我们的法官应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文学、语言知识以满足社会公众对法官高素质的要求。

3、锻炼法律技能

这里的法律技能并不是一个宽泛的含义,在这里它仅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法官的组织庭审能力,也就是庭审驾驭能力;二是法官的平息矛盾能力。

(1)组织庭审能力。在人民法院的全部审判活动中,庭审时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庭审的功能在于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明确责任,是法官审理案件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式。因此较高的庭审驾驭能力是法官应有的基本功。诉讼法对庭审规定了比较严格的程序,目的是通过审判程序的公正,实现实体裁判的公正。英国上议院大法官休尼特有句著名的法律格言:“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1公正、透明、规范的庭审是树立法官公正司法形象,提高法院公信力,维护司法权威的重要途径。提高庭审能力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熟练掌握庭审程序规则。法官只有加强审判业务学习,熟练掌握各项诉讼规则,才能提高庭审能力,确保庭审有序、高效地进行。二是熟练掌握证据规则。庭审中,法官运用证据规则引导双方当事人举证、质证,进而做出对证据的认定,查明案件事实。三是善于组织协调。庭审中的法官,尤其是审判长,要善于组织协调诉讼主体进行诉讼,引导诉讼参加人正确行使自己的诉讼权利。四是善于积累庭审经验。审判时一门非常注重经验的职业,尤其是作为中级法院,对法官的经验积累要求更高。五是注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上文 1 【德】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著:《法律智慧警句》,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22页。已述,法官的语言表达能力至关重要,尤其是案件正争议焦点的归纳、有关法律的阐明、裁判理由的论述等。语言既要法言法语,又要通俗易懂,保证诉讼各方都能看懂。六是遵守司法礼仪。庭审中,法官要严格遵守各项司法礼仪,保持良好的仪表和文明的举证,维护法官的良好形象。

(2)平息纠纷能力。平息纠纷是司法裁判的基本功能之一,公正高效的裁判能够使当事人和社会接受,充分体现审判的价值。定纷止争、案结事了,是展示人民法院司法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法官在案件审理过程中,要针对当事人和案件的具体情况,做好思想疏导工作,促使当事人互谅互让,达成调解或和解协议,自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权利义务。从审判实践中看,提高平息纠纷的能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增强调解意识。工作中,要坚持将调解贯穿于民事诉讼全过程,充分发挥诉讼调解在解决纠纷时的作用,坚持自愿合法原则,讲究方式方法,提高调解能力。二是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的各种诉讼期限。在法定的时限内及时履行职责,及时调处纠纷,提高审判效率。三是做好判后答疑、释法明理工作。围绕裁判结果,对败诉方提出的质疑,耐心做好法律解释、法律宣传和说服教育工作,促使其息诉服判。四是文明接待来访人员。特别是对待情绪激烈的当事人和群体性来访,要注意稳定来访者的情绪,采取妥善的方法防止矛盾激化。

三、法律思维—培养高素质法官的核心 法律思维是职业法官在司法决策国中中,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精神和法律逻辑,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和思维习惯。法官在进行法律推理和法律判断时,通常会遵照相应的程序,借助法律术语进行分析和思考,表现出理性、谨慎和注意逻辑的特性,正是法官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其思维方式有其独特之处。一是规则性特点。对于个人之间、法人之间、个人与法人之间、政府与相对人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执行和适用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法律。因此法律规则及运行规则严谨逻辑就成为法官思维模式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二是程序性特点。法律思维首先就是要严格遵循法定程序,防止思维过度自由而导致司法权利的滥用。三是确定性特点。法官主要职责就在于准确对矛盾与纷争作出法律判断,进而准确的适用法律。四是平衡性特点。平衡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将各种关系置于法律秩序的框架内调处,保障安全、维护稳定是法官司法工作的价值追求之一。

法官的法律思维是其法律职业技能得以生存的前提,也是法官素质的核心和必不可少的基本功。养成法律思维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其中法律知识是客观基础,法治观念是主观要素。这需要法官在长期的专业知识积累和实践磨练中才能获得。养成法律思维重点把握以下两点:一是掌握法律方法。法律方法是构成法律思维的基本要素。法律思维过程其实是运用法律方法思考、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过程。法官在司法过程中的法律方法是非常复杂 的,有法律解释方法、法律推理方法、填补法律漏洞方法、认定案件事实方法等。全面了解和掌握法律方法,有助于法律思维的快速养成。二是参与司法实践。法官的法律思维是在司法工作实践中锻炼、培养和应用的思维模式。脱离司法实践是不可能养成法律思维的。法官应主动参与司法实践,主动接受实践的磨练,在实践中培养具有法官职业特征的法律思维模式,并在实践的检验的不断得到提高。

下载法官要有“司法良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法官要有“司法良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法官素养和司法能力

    法官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使者,法官的素养和司法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公平正义这一目标能否得以实现。 司法能力从宏观上来说,就是法官通过司法手段,兼顾公正与效率,维护当事人合法......

    遵司法礼仪树法官形象

    遵司法礼仪树法官形象——*****法院开展文明司法礼仪讲座 为进一步规范干警司法行为,提升文明素养,树立法院整体形象,切实解决群众反映个别干警存在“冷、硬、横、推”的问题,**......

    恪守法官职业道德 促进公正廉洁司法

    恪守法官职业道德 促进公正廉洁司法本报评论员-------------------最高人民法院日前修订并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和《法官行为规范》。这两个文件,对......

    名师论坛发言稿:教师要有教育良知[小编推荐]

    名师论坛发言稿:教师要有教育良知 回首教学生涯,我是这样工作的。对学生,不管他(她)是多么的特殊,我更多的采用“换位思考”,如果他们是我的孩子,我会怎样看待,怎样对待他们?对工作,我......

    做好司法助理员工作要有(精选5篇)

    做好司法助理员工作要有“三心” 当前,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群众法律意识增强,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能转变。给司法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大力提升司法服务水平,显得十分必要,......

    加强法官思想道德建设推进公正廉洁司法

    加强法官思想道德建设推进公正廉洁司法 【编者按】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关键在于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加强党员干部思想道德建设对推进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夯实......

    现代司法理念与法官思维方式

    论文提要:世界许多法治国家的成功经验证明,现代司法理念可以说是探求法治路径的基石。在涉及法院审判主体改革的法官职业化进程中,同样必须以树立现代司法理念为先导。法官思维......

    作风就是司法公信力-法官作风之我见(精选)

    作风建设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立足于世情、国情、党情,对新形势下的作风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