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院制度改革之我思大全

时间:2019-05-15 15:19: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法院制度改革之我思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法院制度改革之我思大全》。

第一篇:中国法院制度改革之我思大全

中国法院制度改革之我思

引子:

美国政治学家安德森说:“法院已经闯入了许多社会和政治活动领域。”

瑞典学者英戴尔指出:“欧洲出现了一个有趣的政治现象,那就是政治生活的司法化,决策和政治责任从国会向司法机构转移。”

在当今中国的政治实践中,法院制度改革无疑是焦点所在。对此,专家各抒已见,然而一切改革朝向实现法院制度现代化是大家都认可的目标。

一、现代性法院的架构

讨论法院的现代化改革,不得不提及现代型法院建立所依赖的政治理念。三分法政体是现代宪政的基本内核,而司法是三分政体的重要构成部分。在传统的社会中,主要的政治理念是绝对论。持绝对论的理论家们认为,必须有一个单一的、无所不能的权力来源。国家权力的整体性、不可分性构成传统政治运用者与推进者的牢固观念。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曾作过大力论证,所谓:“统治者率领法院的职能。”

而现代社会塑造政治制度包括法院制度的基本理念不同于传统社会,政府职能根据性质不同划分为立法、行政与司法三种。众所周知,孟德斯鸠对此的贡献可谓是决定性的,正是他首次将管理者惩罚犯罪或解决个人纠纷的权力,称为“裁判权”,并将之与立法、行政机关并称。国家职能三分论是基于权力分立学说的。权力分立学说的的基本出发点是建立和维护政治自由,防止政府侵蚀个人自由。特别要指出的是,在三分式理论中,将司法职能与司法部门提升是可与行政立法职能和部门相分离,至少可以与行政并驾齐驱,且有限抗衡了立法。

根据法院的现行运作实践与理性分析,法院制度的现代性构架应当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分化

一是工作目标的专一性,即法院是制度创设者以解决纠纷为直接目的而设立的或

承认的专门机构;二是对纠纷解决具有独占性,即法院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要在国家系统内获得对纠纷进行处理的“专利权”,“无法院,无审判”已成为现代社会最基本的司法理念之一;三是机构设置的系统性,即现代法院应当是一个等级分化严密,以司法方式主要是审级关系为纽带互相勾联并进行上对下监督的整体系统,这一系统如同其他国家机构系统一样,构成现代社会常设性甚至永久性的机构;四是人员的分离性,即从事审判工作人员应与从事其他国家、社会职能的人员在组织上相分离,国家机器中有一群专司审判并据以形成职业共同体的技术官僚。

2.独立

一是审判上的独立,即法官在执行审判职务时,除受事实与法律的约束外,不允许任何外来干涉。

二是审判独立的配套保障。审判上的独立需要一系列配套制度加以保障,包括法院对司法资源占有的充分性和自主性等确保组织独立的内容,也包括法官的不可撤换性等保证法官个体独立的内容。

3.审判依据一元化

在现代社会中,依法审判已成为法律制度现代化的基本表征之一。

一方面,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观念是视法律为社会控制之主要方式,以法律规制社会交往与国家管理,倡导并推行“法律社会”。法律不断增长,充斥粹生活的各个领域,法律之外的社会控制屡呈萎缩与减少态势。在此背景下,法院理当依法审判。另一方面,现代社会普遍认同不同国家职能相互分工并彼此制约的观念,依法审判如同依法行政、依宪立法一样,是约束权力、防止权力滥用的重要方式。若非如此,必然会出现孟德斯鸠所指出的那种情况:司法权与立法权合而为一,导致法官成为立法者,公民的生命与自由将因权力的专断施行而严重受害。

4.司法程序的公正性

公正的司法程序又为现代性法院制度的又一重要特征。

纠纷的存在决定了人类必须寻找解决纠纷的机制,法律以及由此而来的司法便是人类认同的纠纷解决纠纷机制之一。法律解决机制不是尽善尽美的,但其解决的过程和结果之所以被普遍接受,是因为其形式的合理性。换句话说,即人们认为程序是公正的。

程序公正是相对于实体公正而言的。美国哲学家罗尔斯在其名著《正义论》以孩子分糖果的例子说明了公正的程序决定了公正的结果。程序公正本身具有独立的价值,并非实体公正的附属物,但两者又相互依存,失去了程序公正,实体公正便无从谈起。

判断司法部门或者说法官决定是否正确,首先要看作出这种决定的程序是否正确。司法程序公正还意味着作出司法决定所依据的事实只能是通过证据推定的事实,而非客观事实。这是现代司法理念所强调的。

另有学者将司法程序的公正性表述为程序的妥当性,并认为表现在程序的独立性、理性化、法定性、不可违反性以及程序的和平性、人道性与民主性。

5.法官的专业性

如果将审判权的行使视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则作为这一实践活动的主体——法官必备的专业资质与能力不能不被视为现代型法院的重要特征。

法官的司法活动不仅需要专门的知识和技术,还需要具备在现代司法理念指导下的法官思维方式:一是以法律至上为核心;二是以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分析为基本内容;三是以形式合理性优先于实质合理性、程序公正优先于实体公正、普遍正义优先于个案正义、理由优先于结论、合理性优先于客观性为基本原则。

由此可见,现代性法院制度对法官的培训具有专门系统的要求,对法官司的任命、升迁具有极高的标准。

总之,以上五个层面有机统一,才形成完整意义上的法院制度之现代性架构,同时也塑了传统法院制度现代化的既定目标和理想前景。

二、现代型法院的在法治社会中的功能

正如卢埃林所深刻指出的:解决争端是法院最为重要的职能,并始终为其他功能的实施创造条件。传统型法院以解决纠纷为重要甚至唯一的功能,而现代型法院不局限于此功能,更为重要的是实施了一系列延伸功能。因此,解决纠纷是法院制度的普遍特征,它构成法院制度产生的基础、运作的主要内容和直接任务,亦是其他功能发挥的前提条件。

本文在此主要讨论现代型法院所享有的延伸性功能。

(-)控制功能

庞德指出,法律是近代社会的主要控制手段。与此相应,法院所起控制作用甚大。法制社会的法院通过制度运作,力求达到司法制度的“合法性”的广泛认同,以及对整个社会主流价值与观念的整合性认同。因此,法律及法院以社会共同价值观念为基础,履行着推动群体生活协调一致的任务。

(二)权力制约功能

现代法治社会中法院最为重要的独特功能可能在于权力制约功能、法治社会的法院的制约功能主要以便两种形式发挥:

1.

三、中国法院制度的现实

在探讨了现代性法院的架构和功能之后,我们回过头来以现代化的视角与标准来检视中国法院制度,不难发现其传统性与现实性错综互现,鼎立并存。

1.司法职能已基本分离和相对独立,然而仍多方受制,尤其是人事权与财政权受到控制,难以充分独立的行使。

2.“依法审判”已成为法院司法的基本原则,然而仍存在依法审判的异化,主要表现在法律遵守的选择性。当法院依法办案遇到重重阻力时,法官总是直接或间接、公开或隐蔽地“虚置”法律而依政策或环境考虑,做出“非法式”处理结论。

3.程序规范体系初步具备,却未真正确立,重实体轻程序的观念仍普遍存在于许多司法工作者中,当然可喜的苗头不断涌现。

4.司法官员的选拔与培训开始走向正规化和精英化,但是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仍任重而道远。现在的问题是,不仅司法工作者的资格与技巧需要提升,更为重要的是现代司法理念的培养。尤其是有自由裁量权的法官,更须具备审判独立意识、中立意识、平等意识、司法公正意识、司法效率意识、自尊意识、司法文明意识等现代司法意识。(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意见》)

此外,由于中国有宪法而无宪政的事实,导致中国法院的独立性先天不足,因此西方宪政国家法院所具备的权力制约功能仍然在中国表现得不够充分,它们所有的公共政策形成在我国也几乎没有。偶有法院试图通过判决来促成某一公共政策的形成,结果却可能是适得其反。

在“拿来主义”盛行的今天,我们必须有所顾忌,要考虑到西方法院的架构与功能是建立在与中国社会迥异的宪政与法治社会土壤之上的。中国尚未真正的宪政,但中国正向宪政迈进,未来的中国法院制度架构与功能应具备中国社会和特质。不得不指出的是,那些只从

政策角度而非从宪政高度审视的法院制度改革措施,以及那些治标不治本的对策,如同风中的噪音,是空洞且易逝的。(如有人提出的在中国仿建“巡回法院”,实质是学其皮而忘其髓。)

四、中国法院制度现代化的出路

在矢志不移地追求中国法院现代化目标的时候,我们不鼓励那种外发式、激进型的方式。我们不能以急切的心情来构造一个与今天模式相差很大的法院体系,过于仓促和动作过大的法院制度改革,无论经过何等精密的设计和安排,都必定具有难以预期的破坏后果。

“破易立难”,我们应尽可能地在承认既往合理的规范、秩序、机制的基础上采取内生式、渐进型的改革方略。当然,这样说丝毫不意味着我们完全反对对域外法律制度的有限移植和 “政府推进型”法治变革方略。

我们认为,对域外法律制度的选择和移植是重要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必须看清: 域外的现代法院制度因国家不同而各有其特色,各种法院的制度构造利弊互见,且自有一套功能要件相配合,这些都说明我们要本着审慎和务实的态度来学习域外,才会有所收获,因为“法制西化过程中的拟似现象和空转现象说明,制度改革得以成功的前提是尽可能填补理想与现实条件之间的沟壑。”

此外,由于中国市场经济建设呈现出不同于域外的特色,当代中国在很大程度上是、尽管不完全是一种自上而下推进的改革,所以中国的法治建设亦应该有不同于域外的进路,所以承认政府运用强制力规制经济和社会是有现实意义的。采取一种与渐进型转型相区别的“政府推进型” 法院制度现代化模式并非亳无合理性。只是我们以前多少有些过份地强调了这种改革路径;在度的把握上失衡。在未来的中国法院现代化建设中,强调以渐进型、内生式的改革思路对外发性、激进式作法作出限定,恐怕是较为重要的。

在论述上述问题后,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中国法院制度的现代化进程:

(一)司法独立的加强

1.外部独立的加强。应当明确法官独立的基本含义是法官只以法律和事实为考量,不应受到任何干预。应杜绝诸如来自人大的个案监督,来自权威组织的个案干预以及来自社会的非制度性干预。

2.内部独立的加强。中国法院独立性存在的问题是:长期否认法官有独立于内的权

力,认为法院独立只是整体对外独立,长期以来法院内设的党组、审委会、院庭长都以不同形式干预具体案件的审判,目前,审委会定案制度成为法院内部干预具体案件的主要形式,而院庭长还通过分案、文书签发等形式对法院审判给予影响。审委会决定案件违反了司法公开的原则,破坏了回避制度的效果,造成了司法效率的下降。更为严重的是,它导致了对法官的控制与法官素质低下之间的恶性循环。审委会如此,院庭长批示亦如此。此外,过于强化的法官等级制度也不利于法官独立意识的养成。显然,从保障司法独立的角度,从保障现代审判制度顺畅运作的角度出发,都有必要加强内部独立,赋予合议庭及法官以独立审判权力。

3.独立审判保障机制的加强。法院的人事权,财政权都受到地方各级党政部门的控

制。大至整个法院运作经费、福利、工资待遇,小至法官的充当、提拨都由上述部门决策或制约。所以,应将司法直属中央,将政府决定法院财政改为全国人大决定财政,且人大应提供充足财政经费,以避免因财政问题而受制于各方尤其是政府。法院的人事权应也交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决定,且应明确规定法官任职的终身制,不可撤换制。即或撤换,都应依构成违法犯罪或身体健康状况为条件。否则应交由专门设立的有法官和各界人士参加的纪律惩戒法院(委员会)依司法性质的程序来决定。

(二)加强程序法制

在现代社会的法院体系中,任何法官即使道德上无可挑剔,同时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超过一般人的知识能力,他也无力完全凭自己的经验、知识和智慧明察秋毫地解决现代社会中的复杂案件,甚至会好心办坏事。在这种情况下,在法院体系中强调司法人员必须依据一系列程序和规则来辩识,确定和分配责任。这些程序和规则在一个意义上,是对国家司法权力的制约,即防止权力滥用和出现错误,这是现代法治的基本意蕴;在另一个意识上也是对法院权力运作的引导和支持,是司法权力正当化和合作化的一个机制和过程。所以,树立程序意识,明确民主政治就是程序政治,程序具有实体法所不能替代的重要功能与价值,从而建构公正、合理的程序法,明确并追究违反程序的行为,应当成为未来法院制度的方向。当然,从保护当事人的利益出发,合理的程序自然应当是一种高效的程序。英谚有云:“正义被耽搁等于正义被剥夺。”

(三)司法职业化道路

正如许多中国人不习惯在许多方面已经西方化了的中国法律一样,法官的思维方式也并不为人们所习惯,而这种思维带来的司法独特性应得到认可并确立。按有些学者的话来说,法官“必须是富有技巧、能够理解社会政策和掌握亚里斯多德意义上的实践理性知识的人”。法官应当从规范文本出发却又并不完全受制于文本,其在尊重各种论据的等级顺序的基础上通过能动活动揭示法律各文的语言争议,从而形成一系列司法规则。这样一种案件处理方式,与其说是审理和裁决,不如说是一种调整,即精心设计和及时修正那些为实现法律目的所需要的政策的过程。基于这种司法的技艺性和独特性,无论法官、检察官还是律师、法学家都应当成为具有一体化色彩的职业集团成员,彼此应当交流包括人员交流,相反,没有掌握这种独特技术的人士不能进入这一集团,也不允许担任法官。法律知识与经验应当成为担任法官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与标准。不具备这种条件的人员不能充当法官,更不能担任高级法官。唯有如此,司法之品质方能维持,司法形象也才能树立。

(四)扩展法院的延伸性功能

法院的延伸性功能即前文所提到的权力制约功能和公共政策功能。

权力制约功能应得到发挥和加强。一方面,已为立法所确立的对行政机关的制约功能要真正发挥,改变目前的行政审判数量甚少的局面。另一方面,从国家政治长远合理性考虑:法院对地方政权机关的制约功能似应考虑,以保障统一的市场经济体系的孕育与发展。而从政治制度的基本原理考虑,政体的适当调整,三种职能的适当分工与制约亦未尝不可,所以司法对立法活动依据宪法进行审查(当然也可专设宪法法院),可以探讨。

公共政策功能的建立与发挥。在政治领域中,中国法院长期被视作统治集团决策的执行工具。尤其用以巩固统治集团对敌对者的打击。至于内部的权力制约以及决策事宜未被赋予法院。因而法院只是一个重要但地位相对边缘化的机构。然而,从中国社会发展趋势看,既然权力制约都属必要,那么法院在解决各种纠纷时,当遇到立法与行政所未涉及或涉及甚少的事宜,显然不能拒绝审判。相反,基于法律与事实考虑,作出自己的判断,应是法院职责。由此,法院事实上可以而且应该通过审判案件包括新类型案件,形成判断,参与公共事宜的决策。

(五)培养公众的法律信仰

培根说:“一次不公正的(司法)判决比多次不平的举动为祸尤烈。因为这些不平的举动只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判决把水源也败坏了。”此话值得三思。如果无法唤起民众对司法应有的客观、公正、公平精神的崇高信念和信仰之激情,法院的现代化进程是不会顺

利前行的。要让社会公众接受现代司法理念,形成法律至上的思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必须有耐心,坚持用现代司法理念以及这种理念指导下的思维方式开展审判工作,以此不定期影响公众思维。因为“司法的内在力量仍来自于公众”,要把法律的理念注入乡土习俗中,培养法律生根的土壤。

(六)建立统一的司法改革机构和计划

法院制度改革并不局限于司法领域,而与法院制度改革有关的相关各界的改革却缺乏协调,各有各的目标和计划。例如,人民法院系统有《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人民检察院系统有《检察工作五年发展规划》和《检察改革三个实施意见》,而律师界却不见得有什么成文的系统的改革意见或计划。由于缺乏一个统一的司法改革机构和统一的改革计划,不同部门之间司法改革的不协调乃至相互冲突的情况就有可能出现,有关制度不配套的现象自然无法避免,这无疑严重阻碍了法院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法院制度改革预期目标的实现。因此建立一个专门负责法院制度(司法改革)改革的机构,制定一个统一的法院制度改革计划势在必行。

小结:

中国法院制度改革是一项巨大的工程,甚至有可能推动国家走出“一治一乱”的历史怪圈。我们不能奢望朝夕之间完成这仍处于混乱曲折状况中的伟大事业。但是,司法界应审时度势,通过合理改革,使法院能够发挥应有的功能,作出公正判决,对人权加以妥贴的维护,逐渐提升人民对司法权的信任。对今天的中国法律人来说,这是一个在的挑战,当然,也是一个大机遇。

第二篇:思修作业之法院旁听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

法院旁听

策划书

时间:2013年11月8号 地点:成都中级人民法院 案件类型:房屋纠纷

成员:

2013,经房地产公司介绍,卖家与买方签订合同,将自己房产以109万元实收的价格购卖给买房。合同约定,买方在签约2日内付足定金2万元,然后首期款19.8万元,余款按揭支付。卖方在签约后3日内出具合同交与公正人员,委托担保公司。并规定任何一方违约需按房屋总价的20%支付对方违约金,同时对其他事项进行了更加详细的约定。

合同签订后,买家按时交付了定金,但由于房价上涨,卖家收受定金后又毁约不卖了,并不配合买方.导致交易无法进行。然后买方就要求卖方赔偿违约金21.8万元.但被告仅愿意赔付原告损失2万元,不同意履行合同,同时因私下调节时间较长,卖家已将房产卖给另外的一个人.已经不能够在继续履行合同.。买方在私下与卖方调解无果后决定将卖方告上法院.请求法院进行公平的判决.当时被告辩称,买方在后面并没有按时将房款打入自己银行卡内,并且违约金制度只是补偿性的而不是惩罚性的,所以不同意赔偿21.8万元的赔偿,只能适当的进行赔偿.请求法院驳回原告

最后法院当庭做出判决,因为买方的后续支付不到是因为卖方的不配合等原因造成的,不是买方的原因.并且公正合同有效.卖方应该履行合同的赔偿事宜.判决卖方赔偿买方21.8万元,原先合同失效.卖方应在规定时间内支付买方.总结:因为对审理不太理解,民事这种简单的案件在实际中的审理时间并不是很长,当庭就没多久就结束了.并且不像一些刑事案件那样特别正规.同时因为不认识路,在路上耽误了很多时间,到地方的时候 已经开始了,这是做的不好的地方.以后在做事情前应该对其进行充分的了解.然后做好足够的准备.在进行行动.

第三篇:高考之我思

又是一年高考,又是一重感触

今年高考已渐渐落下帷幕,高考成绩已陆续揭晓,紧接着的便是志愿的填报,此时的考生们,必是查阅各种资料以求一个心中最美的结局。

虽然如今的我已大一,已行走西北大学的校园里,已奔波在自习室与图书馆中翻阅着各种经济类读物,仿佛高考已经成为一个曾经。可是,我还是关注着高考——人们心中至为神圣与重要的人生转折点。

首先,高考是我们学习数十年的最终测试,也是我们通向高等教育的必经之路与敲门砖,它给了我们一个普遍公平的平台。在我国,高考成绩就是学生能力的体现,也是学校招收的参考标准。只有通过高考,我们才能进入梦想的大学,去向往的城市,或许高考改变我们的命运这句话一点都不为过,它不仅决定着四年,甚至一生的人生轨迹都会因此发生不同。我们可以理解学生夜以继日,一心只读圣贤书,家长苦口婆心,事无巨细,一切围绕孩子学习,老师严格要求,紧抓学习;我们也可以理解多少考生因为成绩的不理想而多次重读高三,重走高考路。对所有的高考生,我们都要予以祝福与鼓励,因为他们是勇敢的逐梦者,是用自己的实力实现梦想的人!

但是细究高考,尤其是在我上了大学之后,回想起高中生活,竟不免有些感叹。是的,以前在高考的重压下真的缺少了本应该属于那个年纪的东西,甚至是更早之前的游戏与娱乐,也没有培养那个年纪独特的创新能力,只是一心的学习,为应试而学,积累应试经验,学习应试技巧,而不是本应有的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只读课本,只信课本,没有自我探究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差。现在想想,不免有些遗憾。相反,到了大学,大家似乎都想改变生活模式,抑或是想补偿曾经的缺失,但结果往往是矫枉过正,大学生活的颓废侵蚀了我们的精神,影响了我们的习惯,磨灭了我们的意志,这是及其可怕的结果,最后导致我国的大学生整体并没有达到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并没有拥有一个大学生应该有的专业水平与研究能力。反观外国的教育模式,放下教学方式不谈,在我们的小学中学阶段,学生们很轻松,有充足的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而那些特别有能力的学生会进入高等教育殿堂,到了大学,更是考验一个人实际能力的时候,这时大学生普遍很忙,并且要不断充实自我才能跟得上学校的要求与进度。一张哈佛大学图书馆的照片显示,在早上四五点的时候,图书馆座无虚席,学生们都在刻苦的学习。而中国大学生这个时候都在干什么呢——答案不言自明。当然,我并不是认为是中国的教育模式导致中国大学生的颓废,毕竟,一个人的态度与努力与否完全是个人的选择,与人无尤。我只是想,如果我们的教育模式能有所改变,结果是不是就会好得多呢。虽然社会各界都提出了对教育的改革,去年也对高中是否分科而进行过积极的讨论,但是毕竟那么多年的历史与习惯,要改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可是,我们都应怀有美好的期望,希望我国的教育体制能进行有实效的改革,让学习真正成为学习。

而高考的一个附生物便是大家对于高考状元的追捧。每年高考成绩公布后,各省各市各个学校都大力宣传状元的学习经验,甚至是状元的老师对其的培养与称赞,以宣传学校的办学质量。而商家也不甘其后,纷纷打出广告牌。今年5月,高考前期,杭州市场上热销一款名为“贴身卫士”的学习内裤。内裤包装盒上印的不是什么大牌明星,而是五个2009年各地的高考状元。更甚至于,买这款内裤还会附赠一本由状元们的经验汇总的而成的夺冠秘籍,约一万多字,据说全是又状元们撰写。这些行为令人啼笑皆非,热炒高考状元说明中国的教育在浮躁着,中国的社会在浮躁着。

教育的本来意义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培养人的能力、精神、人格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而决不仅仅是一个状元。多年来,我们一直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是以分数作为评价一切的标准,以分数作为对付学生和老师的法宝。急功近利的结果是升学率提高了,综合素质下降了;分数上去了,体质下来了;智力进步了,人格分裂了。每一年,素

质教育都被一个高考状元轻轻松松地打垮了。

状元头上的光环犹如雨后的彩虹,是历经风雨的结果,艳丽明亮,赏心悦目,可喜可贺。却又有可能是昙花一现。放过状元吧,捧杀有时比棒杀更可怕,状元们未来的路还很长。这些热炒状元的行为不知是商人的可悲还是中国应试教育的可悲。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技巧与特点,不要盲目追捧。再言之,状元的成功是自己努力的结果,模仿是不会有效果的,状元真的就是完美无缺的吗?希望那些盲目追捧的家长和学生们能有所清醒,心情与愿望可以理解,但请不要盲从。

也有省市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18日发布消息称,今年将出台规范高考成绩发布的有关规定,明确不许对学校、学生进行排名,各高中学校不得公布学生高考成绩排名榜,不得以高考成绩排序向学生及其家长发喜报、贺信。禁止宣传高考状元。当然,最为关键的还是要抓好落实,说到做到,不放空炮,讲求公信,给人以信心。我们也看到,应试教育的囚徒困境,确实颠倒了不少学校教书育人的价值理念。5月17日凌晨3时,武汉市新洲一所初中学校30余名毕业班老师在一位副校长的带领下,冒着冷雨去禅寺敬香拜文殊菩萨,他们想以向菩萨“行贿”的手段,求得心理上的些许平衡。不难想象,当升学人数、升学率、升入重点大学人数成为校长政绩和教师福利待遇的唯一度量标尺时,同教师集体敬香拜佛一样,宣传高考成绩和炒作高考状元,恐怕就成了释放校长和教师们心头上的沉重负荷的一个药方。

高考带来这么多可怕的附生物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思啊。我还是想说,剔除应试教育陈疴顽疾,让教育回归理性,应始于高考制度的彻底改革,至于时间,至于结果,我们应怀着美好的期盼,拭目以待。

第四篇:中国食品安全之浅思

中国食品安全之深思

摘要:

俗话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但从近年来发生的 “三鹿奶粉”、“瘦肉精”、“染色馒头”等事件可以看出我国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诸多方面。不断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不仅对消费者的安全构成威胁,而且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社会的安定和谐。因此,要保障食品安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中国的食品安全。

关键词:食品安全现状原因建议

一、中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今年4月初,在上海市浦东区的一些华联超市和联华超市的主食专柜都在销售同一个公司生产的三种馒头:高庄馒头、玉米馒头和黑米馒头。而这些馒头都是各色各样,馒头的光泽要比自然的鲜亮,同时表面光滑,非常具观赏性。但是就是这些馒头都是通过回收馒头再加上着色剂而做出来的,而且馒头的生产日期随便更改,食用过多会对人体造成极大伤害。此后,温州等地也发现类似染色馒头。据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可以使用的添加剂中没有山梨酸钾,允许添加甜蜜素和柠檬黄的食品中也不包括发酵面制品。那些无良的商人为了牟取暴利,不惜以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为代价。这种不负责任的商人在中国还有很多很多。

近期,中国又出现了“地沟油”事件。地沟油,城市地下水道里悄悄流淌的垃圾。有淘者对其进行加工,摇身变成餐桌上的“食用油”。而这种地沟油,泛指在生活中存在的各类劣质油,如回收的食用油、反复使用的炸油等,长期食用可能会引发癌症,对人体的危害极大。其具体表现为引起消化不良、腹泻、腹痛甚至还会引起胃癌与肠癌。

“你一定也吃过地沟油”。这是全国粮油标准化委员会油料及油脂工作组组长何东平教授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说。因为据估计,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万—300万吨。而中国人一年的动、植物油消费总量大约是2250万吨。按照这个比例,平均吃10顿饭可能有1顿碰上的就是地沟油。曾有人调侃说:“地沟油,今天你喝了吗?”。由于存在不小的经济诱惑,仍有人铤而走险销售地沟油。这种至致全国人民健康于不顾的人应该是受到法律的制裁。

中国的食品安全时常发生,从三鹿“三聚氰胺奶粉”案到圣元奶粉“早熟门”再到“瘦肉精”事件、“染色馒头”事件,甚至是“地沟油“事件。这些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事件已经是屡见不鲜了。已经到了吃青菜会有农药,吃肉会有瘦肉精,甚至还加点配料“地沟油”,喝奶会担心有三聚氰胺,好不容易来个豆芽,还是有毒的,再不然,去吃个肯德基汉堡包也会吃出虫子。中国食品安全已经到了一个很严重的地步。

二、引起中国食品安全的原因

中国食品安全事件在这近十年都频繁发生,曾采取过不同的措施,也无法得到遏制。其表面原因似乎是食品在安全生产的过程中广泛地使用激素、农药、不安全饲料和添加剂等,但深挖其原因其实不全是这样的。其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1)、源头控制缺失。农牧鱼等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影响其质量的因素很多,例如,大气、水、土壤的污染。抗生素滥用、食品添加剂的不安全使用等,使有害的物质进入动物体内,并最终流入人体内,对人的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例如,三鹿集团的“三聚氰胺”事件就是在原料奶中加入有害物质——三聚氰胺。

(2)、企业内部的自我监控不严。大多数企业都有质量检查部门,专门进行质检。但是企业为追求利润,很多企业的质检都是做一下形式而已,都是给消费者看的,以令他们感到消费安全。而且质检过严必然提高成本。所以在这种形式下,像双汇把含有瘦肉精的猪肉进入双汇生产线,同时,圣元营养食品有限公司也把含有“激素”的物质流入其产品中,令婴幼儿遭受伤害。

(3)、外部监管不力。中国的食品安全部门对很多企业都是监控不到位的,对一些企业都是通过检测,然后发安全认证,就一了百了。导致很多食品安全问题是事后才发现,而做不到事前发现。像三鹿奶粉、圣元奶粉“早熟门”、“地沟油”事件都是事后才发现的。同时,一些地方和部门监管缺失,对违法行为打击不力,也使得食品领域违法犯罪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出于对维护稳定的错误认识,以及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指标等原因,对食品安全事件不能及时严肃查处,个别监管部门和人员甚至玩忽职守,致使有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有机可乘并铤而走险,肆意制售不安全食品并流向市场。

(4)、市场失灵。其表现为食品市场的不完备性,市场本身的力量不足以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市场的缺陷导致政府、企业与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是有关部门无法得知其存在问题,也使消费者也没有发现其问题。

三、对加强中国食品安全的建议

中国食品安全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为了加强食品安全。应该采取措施予以改善。

(1)、从源头上防止农产品污染。提倡“原生态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在生产的过程中防止加入激素、不安全饲料和添加剂等。建立统一规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2)、强化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要强化食品安全责任主体意识,坚持诚信守法经营,切实履行社会责任。那些企业就是因为缺乏的诚信意识,导致他们弄虚作假,损人利己。要严格执行生产卫生标准和操作规范,加强对食品原料的检验检测,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并向监管部门报告。

(3)、落实部门监管责任。各有关部门要按照部门职责和食品安全整顿任务分工,认真安排和做好有关工作。质检部门要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严厉打击食品生产单位的违法行为。

(4)、充分发挥社会和舆论监督作用。鼓励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督。建立举报奖励机制,方便和鼓励群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督;鼓励新闻媒体的监督,及时揭露食品安全事件。

(5)、应该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引导群众科学消费,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食品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强化企业诚信和行业自律教育,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高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法律意识和食品安全意识,形成保障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环境。

第五篇:广播操比赛之我思

广播操比赛之我思

广播操今日落下了帷幕,将近一周的紧张训练结束了,我们班最终得了三等奖,自然我和孩子们都很失落,在我看来他们短时间的进步,应该得到认可,不过也许是一山更比一山高吧,我们还需要努力。我跟孩子们讲,今日之战惨败,下一战,期中考,必胜。

第一次以整班的形式面向全年级,我们激动、紧张也兴奋,我们要强、我们好胜、我们想夺冠,正如我们口号中喊道的。结果不理想,我们不气馁,爱迪生不是说过么,失败也是我们需要的,它与成功对我们一样有价值。

关于这次比赛,我感触颇深,在准备及比赛整个过程中有以下几点值得认可:

一、学生们的积极练习

平时孩子们抓紧每次体育课与自习课,进行练习,无论天冷还是天热,孩子们从来不抱怨,从来不皱眉。晚上回家让练习半小时,家长签字,不偷懒,甚至听有的家长说,因为练操晚上都很晚睡觉,也坚持完成作业完成练操。特别是我们领操的赵婧璇同学,最后出色的表现也是有目共睹的。很多孩子,像田明、李鸿超这样子的,记忆力不好、协调能力差,每次也满头大汗地努力练习,点点滴滴让人感动。每个班的体委,也尽职尽责地喊队、一遍遍地练习,洪亮的嗓门,潇洒的姿势,进步的速度让人欣慰。

二、老师们辛勤地指导

这一周,体育老师、班主任、级主任人人搁下自己的事情,即使疲惫、即使生病、即使声音沙哑,依然不耽误每一次的指导,力争把这次比赛搞好,我想也是老师那种不服输、那种认真的态度感染了年级的孩子们。他们才练习的那么认真、不厌其烦。我们班的郝老师这周刚好都咳嗽,但也忍着难受给学生们指导,这班主任和孩子们的心里,充满了感激。

三、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孩子们组成帮带小组,徒弟不会师傅着急,尤其是第一排的孩子做不好,其他同学都主动过来指错误,虽然有时候也生气不过都还是为了班级好,看着这些现象,作为班主任,心里有说不出的欣慰。这不就是举办活动的目的所在嘛。但是,在做细节工作的时候也出现了不足:

最重要的就是忽视了赛前流程的安排——

虽然忙禄,虽然辛苦,但是亮相的时候的任何差错都会让自己懊恼,比如:赛前千叮咛万嘱咐关于赛时的各项事物,什么服装、口号、出场口令、做操细节等等,连胸卡怎么放都交代了还拼命思考怕漏掉要交代的事情,却偏偏忘记了告诉孩子们,站队的时候按什么队,站操场的什么位置,我和学生们到操场时并不晚,结果,先升旗队,后体育队,最后又比赛队,为什么没有提前向孩子们嘱咐呢?后悔不已。当时操场上很嘈杂,我的话、体委的话,前面的学生和后面的学生在理解上出现了差错,混乱就产生了。我生气,我着急,我活该。提前的一句话比什么不好?过多的精力和注意力放在了比赛上,也许就是我这种急于求成的心态才导致了孩子们没有发挥到最好,有时候我真这么自责,我常跟学生说“欲速则不达”可到事儿上自己都没有做好表率。

这说明自己的班主任工作还是缺少思考的,比起最早做班主任工作的时候娴熟了很多,但是发现自己还是不够。需要在轻松做班主任上多下功夫,多动脑筋,现在尤其想起校长总是告诉我们的话:“苦干、实干,更要巧干啊!”

失败乃成功之母,我想这次的广播操比赛受益匪浅,以后做事情先思考后下

令,最后执行,省时、省力、效果佳。

最近在看魏书生的书,受益匪浅,假如没有好方法不仅自己辛苦,更重要的是没有效果。

以后在遇到这种活动的时候,先跟班主任们相互说说,大家可以相互提个醒,绝对不能以为埋头苦干,扎在班里而疏忽了与其他班主任的交流,这次教训很深刻,下次相信会更好。

下载中国法院制度改革之我思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法院制度改革之我思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教学之我思

    新课程教学之我思我区2004级初一新生使用了全新的《思想品德》教科书。经过一学期的使用,笔者在新教材的教育教学过程逐步积累了一些个人的经验和体会,在此与各位同仁共享互勉......

    现阶段教育之我思

    论文 现阶段教育之我思 重庆市第104中学朱 燕红岩学校 钟守兵 素质教育从提出到现今,已有十几个年头。尽管国家在很多方面都强调素质问题,各个学校也都在提这个问题。素质教育......

    大学半年之我思

    大学半年之我思 忙忙匆匆、庸庸碌碌的度过了大学的头个学期。半年的光景让我认识到了河传,认识到了什么是大学?以点见面,不难料到其它大学的情景,虽尺有所长,但亦相差无几。 方一......

    第七届中国证券市场年会之我思我想(共五则)

    第七届中国证券市场年会之我思我想 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闻学一班 吴丽榕 20104000225 11月11日,由证券日报主办的第七届中国证券市场年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第九、第十届......

    中国户籍制度改革

    中国户籍制度改革 一、户籍制度 1、户籍 户籍是指“登记居民住户的册籍”《辞海》(1989年版),所谓册籍,通俗的叫法就是“户口登记簿”,或者“户口本”。从古到今,我国的户籍都是由......

    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

    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全民医保的三支柱框架 孙祁祥 朱俊生 郑伟 李明强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一、引言 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是当前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党的十六......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集体土地流转是当前农村基本经营体制的一次创新,涉及到土地资源的整合,涉及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涉及到农用地结构的调整。......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摘要:农村土地制度不仅直接影响到中国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还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运行和行业效率,也关系到中国农村的政治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