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师培训教育学总结
1.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有关的组织制度的体系,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组织结构的设置、组织机构间的隶属关系,以及相互见的指责、权限的划分等。
2.高等教育学制: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包括:有哪些种类的学校,这些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等。
3.学位制度:既国家为保证学术的严肃性通过建立明确的衡量标准从而对相应学术程度的受教育者授予一定称号的制度。
4.课程: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课程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种科目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广义的课程是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设计的一切条件和一切活动的总和。
二、1、学制制定的基本依据;1)受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2)受社会制度的制约3)受高等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制约
2、如何改革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1)加快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步伐,建立和完善全国性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和就业指导信息服务体系。2)加强和深化以用人制度改革为重点的综合配套制度改革,改善就业环境,促进毕业生的顺利就业。3)进一步调整改善高等学校的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推进高等教育结构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推进高等教育结构改革和培养模式转变。4)加强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机构建设,注重发挥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中介服务的重要作用。
3、教师的专业化: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简称。其基本含义是:1)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与包括教育专业性2)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3)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结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4)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如何加强?1)加大政府的政策体制保障力度2)完善教师培训机构3)加强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训练4)建立健全教师资格制度5)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制度
4、高校教师劳动的特点:
(一)与所有教师劳动的共同特点:无私性,示范性,迟效性与长效性
(二)高校教师劳动的特殊性:劳动的专业性,劳动对象的高层次性,劳动的时空延续性
5、如何理解大学生的社会地位?1)青年中的佼佼者2)具有合法权益的受教育者3)培养中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
6、高校教师的个体素质;1)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高尚的道德情操。2)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3)优秀的教学能力和出色的科研能力。
7、课程分类的依据:
1、根据与专业职能的关系,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2、根据课程对某一专业的适应性和相关性,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3、根据学习理论知识还是训练操作技能,分为理论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
4、根据学时或学生人数,分为大中小微型课程。
5、根据课程有无具体明确的计划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8、课程建设包括:1)师资队伍建设2)教学内容3)教学资源4)教材5)设备、设施和实验专业内涵建设包括:1专业培养目标建设,通过调研,使专业培养目标符合学科发展趋势。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人才成长规律。2专业课程体系,内容,方法建设。围绕培养目标调整优化课程体系。充实更新课程内容,改进课程教学方法。3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包括年龄,学历,学位,职称等方面的结构。4专业设施建设。5专业管理建设。
三、1、结合实际,谈谈我国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方向。存在问题:校院系或校系间权力结构不尽合理,行政权力过于向校集中,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基层自主发展的能力,特别是学院制尚在探索之中,学院的行政权力有待大力加强;校职能部门机构臃肿,造成人力资源浪费,并且相互之间还存在职责不清,相互推诿的现象,致使工作效率低下;另外,行政管理部门包得过多,统得过死的现象还有待进一步改进。改革方向:1)要进一步调整高校行政管理的权利机构,适当实行权利中心的下移,扩大学院以及系的自主权,做到权责统一,增强基层灵活应变的能力2)校级职能部门必须进一步精简机构、人员,提高办事效率。加强制度建设,实行规范化的管理;同时要转变校机关职能,提高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意识,加强制度建设,实行规范化的管理3)加大改革力度,推动包括职称评定与职务聘任、分配制度和人员的聘用及考核等人事制度的改革,努力建立富有竞争和活力特征的高校人事制度4)实行高校后勤的社会化,转变后勤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实行后勤服务部门的企业化、产业化、市场化,使之成为独立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实体。
2、专业特色:是指所办专业在同类专业中具有的优长之处、特殊之点。专业特色主要体现在专业的构成要素和培养方式方面。最终表现为造就的“产品”——大学生在社会中的适应性和竞争力。从构成要素看,专业特色具体表现为:专业培养目标符合社会需求和学科性质的程度高;课程体系合理,能为专业培养目标提供有力的支持;专业教师群体实力强,学术积淀厚,教师各体素质和专业水平高;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很强的职业适应性,在同类职业中竞争力很强。从培养方式看,专业
特色具体表现为:适应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价值追求:能充分利用和发挥有利于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条件;能有机组合多种教育教学方式,形成合力。专业特色具有相对性。在现实中,有的学校追求专业特色面面俱到,实际上是一种理想。专业特色具有动态行,在某一时期具有特色,在另一时期就可能失去特色。因为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素质和规格的要求是变化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科学变化影响是巨大的。专业特色具有积淀性。高水平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造就,优良专业传统和培养方式的形成,具有前瞻性,科学性专业理念的树立,都要靠积淀。相对性,动态性平不排斥积淀性,相反,只有内含不懈追求才能保证在相对性,动态性的特色竞争中取胜。
第二篇:2011年福建高师培训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2011年福建高师培训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法制化:是指建立和健全高等教育法规体系,同时运用相关法律和制度进行高等教育治理,是一个依法管理高等教育的过程。
2、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在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学习,获得专业资格,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提高专业素质,成为一名合格教师专业人员的专业成长过程。
3、隐形课程:是相对显性课程而言,指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这类课程是非正式的、非官方的,具有潜在性和隐蔽性的特点。隐形课程通常体现在学校的情境中,包括物质情境(学校建筑、设备)、文化情境(教师布置、校园文化、各中仪式活动)、人际情境(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同学关系、学风、校风),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促进或干扰教育目标的实现。
4、讨论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就涉及某些教学内容的论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共同进行讨论、辩论,以便澄清问题、培养思辨和交流能力的教学方法。
5、高等教育学:是一门以高等教育的现象、问题和矛盾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高等教育规律的科学。
6、结构主义课程理论: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布鲁纳和施瓦布,他们认为课程的目的是通过传授最基本和普遍的观念,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获得训练迁移,学习如何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倡螺旋式课程组织及发现法教学,强调课程内容应着重反映诸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语言、历史等学科所特有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7、高等教育的个适质量观:该观点认为,教育是学生自我实现过程,因此,教育质量是学生个体的认知、情趣、兴趣、特长、意志、品质等个性发展的反映。强调学生作为人的自由与独特性、自我指导性,认为学生理智的训练、心智的发展和完善比功利的目的更重要;人格的陶冶比知识的掌握更重要。
8、高校管理体制:是高校内部的领导分工、机构设置、管理权限以及相互关系的根本组织制度,是整体性和全局性的制度。
9、高等教育终身化:1965年,法国教育专家保罗—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是指在高等教育体系下的制度安排和组织过程中贯彻终身教育原则,促进学习者开展终身学习的过程。
10、教学计划:是指体现课程的体系的结构,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计划,体现了对某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高等学校组织教学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也是高等学校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有力保证。包括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专业课程、专门组课程、主要教学活动、时间分配和学年编制。
11、院校研究:是针对学校规划、政策发展和管理决策需要,基于本校情境收集、分析和报告事实性数据及信息的自我反思型应用研究。
12、多媒体教学法:可以分为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系统主要有计算机、投影仪、展示台、音响设备、遥控器等组成,软件系统主要由电子课件、影像材料、教材、管理软件等组成,是把教学内容通过文字、图像、动画和音乐等表现形式用独特的连接方式有序的开放的信息集合体。
13、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高等教育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和相互借鉴的过程,从更高层次看,高等教育国际化指把跨国跨地区的、跨文化的全球观念和国际意识融入高等教育的教学、研究和服务等各项职能之中的过程。
14、人本主义学习论:是在美国传统教育受到冲击,倡导教育革新运动的潮流中诞生的,旨在反对行为主义和认识主义的学习论,该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体意志、情感对事物自由选择而获得知识的过程,突出学习者的中心地位,偏重于人格的完满和学习者主体性的发挥等方面。
15、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该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服务是高校的社会功能和角色,包括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技术以及直接为社会服务;狭义的社会服务是指高校直接为社会提供的具体服务,如科技服务、教育服务等
二、判断并说明理由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高等教育形成了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
2011年福建高师培训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答:该说法错误。培养人才是高等学校最基本的职能,从中世纪大学产生到19世纪初,大学一直是以教学为核心培养人才;19世纪初开始的洪堡以新人文主义的思想指导创办了柏林大学,以发展科学为核心的科学研究职能成为大学根本价值所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开始推行大学面向社会服务。2.只要有学问,就能成为一名好教师。
答:该说法错误。有学问知识成为一名好老师的重要条件。成为一名好教师应当具备多种综合因素。首先要相应资格证书;其次应具备知识、能力、道德,知识包括普通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能力包括沟通能力、教学能力、研究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最后要具备职业道德,包括专业意识、专业态度和专业品质。
3.改造主义课程观促进大学课程向结构化、专门化发展。
答:该说法错误。科学主义课程观认为可以促进大学课程向结构化发展和专门化发展。4.英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与运行机制属于分散型。
答:该说法错误。英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于运行机制经过了一个变动的过程。英国高校教育曾经实行二元制,英国颁布了一系列法规,逐步对本国高等学校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如:1963年颁布《罗宾斯报告》,提出建立高等教育双轨制,而1988年的《教育改革法》、1991年的《高等教育:一个新框架》和1992年的《继续教育与高等教育法》等,政府有完成以一元制代替二元制的改革。5.意大利波隆那大学是世界上由国家创立的最早大学之一。
答:该书法错误。意大利波隆那大学最早自然形成型的大学之一;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大学是中世纪第一所由国家创立的最早大学之一。
6.按学科门类覆盖面,高等院校可以分为教学型院校、教学研究型院校和研究型大学。
答:该说法错误。按学科门类覆盖可以分单科性院校、多科性院校和综合性大学;按照职能定位可以可以分教学型院校、教学研究性院校和研究性大学。
7.职业生涯周期论将教师的专业发展划分为自我保护、墨守成规、尽职与自治四个阶段。
答:该说法错误。职业生涯周期论将教师专业划分为入职期、稳定期、实验与重估期、平静和保守期、退出期。心理发展阶段论自我保护期、墨守成规期尽责期和自治期。8.高校组织的管理特征是分散性。
答:该说法错误。高校组织的本质特征是学术性;高校组织的结构特征是分散性;高校组织的目标特征是模糊性;高校组织的权力特征是二元性;高校组织的管理特征是复杂性。9.世界上最早的真正意义的大学可以追溯到中世纪。
答:该说法正确。12世纪西欧的中世纪大学被工人为最早真正意义的的大学,如意大利的波隆那大学和法国巴黎大学,它们是现代大学、现代高等的雏形。
10.学分制最大的特点是采用导师制、实分制,强调过程管理,注重共同性。
答:该说法错误。学分制的特点是导师制、强调个体性。学年制的特点是实分制、注重过程管理和强调共同性。
11.学术即科研。
答:该说法错误。学术和科研是一种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但科学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于学术始终,它们的内核是一致的,都是基于问题和解决问题。12.高校组织的本质特征具有分散性和模糊性。
答:该说法错误。高校组织的本质特征是学术性,高校组织的结构特征是分散性,高校组织的目标特征是模糊性。
13.高等教育大众化意味着在普通民众中真正普及了高等教育。
答:该说法错误。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指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50%之间,不断培养大批普通民众直至普及阶段来临之前的发展过程。
14.高校课程的高深性体现的是高校课程的前沿性。答:该说法错误。高校课程高深性反映高深学问的知识特性。
2011年福建高师培训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15.高校培养目标的提出和确定最根本的制约因素是社会生产力。
答:该说法正确。社会生产力对高校培养目标的提出和确定具有最根本的制约因素,但从高等培养目标提出和确定的过程来说,政治和经济的制约力量往往更为直接、更为明显。16.通才指的是应用型、合格型人才。
答:该说法错误。通才是指学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职业适应面较为宽广的人才。应用人才是指一切从事非学术研究性工作的实际操作者。合格型人才是指在知识、智能以及品德方面能够满足某些复杂劳动职业的基本要求,并能在相应的职业中从事富有成效的劳动的那些人。这三个概念是从不同角度提出的,不能混为一谈。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简述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答:高等教育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发展的制约,并对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发展起作用。高等教育的制约因素:首先受到经济的制约(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与规模;经济发展通过对人才的需求和经费投入制约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数量与规格;大学毕业生总量与规格还受社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与专业需求所制约。就业岗位的多少与种类又取决经济社会水平;经济发展必然引起高等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改革);其次受到政治制约(政治决定高等教育的领导权;政治决定着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政治制约着教育目的和高校培养目标的制定);最后受到文化制约(文化体系中的价值观制约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文化影响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制定,从而制约正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方法和手段;校园文化受到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高等教育对社会发展服务的促进作用:首先是高等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体现在高等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高等教育是科技创新的重镇);其次是高等教育为政治服务(使受教育者政治化;培养政治领袖及政法人才;促进政治民主化);最后是高等教育为文化发展服务(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创新发展文化的功能)。
2.简述调整我国高等教育授学形式结构的策略。
答:(1)在正规与非正规高等教育之间建立更加灵活的运作机制,注意统筹协调和合理分工,增强两者之间的关联性和互补性。
(2)通过改善教学条件、加强教学管理、提高考核标准等手段提高非正规高等教育的质量。
(3)充分利用普通高校的办学资源和优势,扩大函授生、夜校生、远程教育学生的比例,拓宽普通高校的非正规高等教育授学方式。
(4)降低学历比例,扩大非学历教育的比例,改变职业技能和使用技能培训不足的状况。
(5)在我国大中型企业部门中广泛培育和不断完善在职培训系统,重视各种岗位专业培训,促进企业系统内非正规高等教育的发展。
3.简述高校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答:应遵循以下原则:
(1)适时原则;(2)完整原则;(3)经济原则;(4)实践原则;(5)满足原则。4.简述高校科学研究对人才培养的意义。
答: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是国家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科研和教学结合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对培养人才的意义如下:
(1)高等学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科学研究是提高高等学校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3)科学研究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4)科学研究是新学科产生的基础。
(5)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直接服务于社会的主要渠道。5.简述教师专业的基本特点。答:教师专业有四大特点:
2011年福建高师培训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1)角色多样,包括教学者角色、研究者角色、服务者角色;(2)工作神圣性,培养人是教师工作的核心,“师范”是经师与人师的和谐统一;(3)劳动创造性,教师必须先进的理念,不断更新业务知识,及时充实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上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将人类知识内化,进而转化为智慧、积淀为素质;(4)成效滞后性,教师工作成效显示有一个过程,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人才培养,都不能立竿见影。
6.简述高校培养目标的性质与作用。
答: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性质:(1)高校培养目标的主观性与客观性;(2)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具体性与多样性;(3)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稳定性与动态性。
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作用:(1)高校培养目标的定向作用;(2)高校培养目标的调控作用;(3)高校培养目标的评价作用。7.简述高校教学方法的特点
答:(1)强调学生自学能力培养;(2)重视学生研究能力培养;(3)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4)倡导学生合作精神培养;(5)强调创新精神培养。8.简述教案编写的基本步骤。
答:教案编写有七大步骤:(1)钻研教材;(2)分析学生;(3)确定教学目标;(4)确定教学重点、难点;(5)选择教学方法、教学媒体;(6)设计教学过程;(7)教学反思。9.高校教师如何促成自身的专业发展。
答:(1)终身学习;(2)教研结合;(3)创新实践;(4)反思经验 10.高等学校的组织管理为何特别复杂?
答:首先,高校集教学、研究、服务与一体,这些工作对于高校发展都是必要的,但许多具体目标在操作中容易产生相互矛盾,学术性目标难以预先明确界定,无法精确评价,职能模糊管理。其次,通过外延式增长和内涵式发展,高校组织结构日益复杂,但松散结核性并没有多大改变。最后,高校是一个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教职员工、学生及家长、校友、捐赠者、政府、用人单位等都是学校的利益相关者,他们对学校发展都有责任,但布负全责。
11.你是如何看待教学、科研与社会实践三者的关系的?
答:首先,教学工作是实施德、智、体、美、劳诸育的基本途径,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是通过教学工作来实现的。其次,组织学生参加科研,吸收学生参与教师承担的课题研究,创造条件让学生开展课外科研活动,有利于学生深化所学知识,培养样创造性思维,提高创造能力。最后,社会实践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之一,不仅对于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论知识,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实践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有重要作用,而且是学生了解国情,增强群众观点、劳动观点和社会主义事业心、责任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思维重要途径。
总之,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社会实践三个方面的活动构成了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三者相互渗透、相互支持、相互促进。
12.简述科学主义课程观及其对高校课程的影响。
答:科学主义课程观:20世纪60年代首先兴起于美国,代表人物有扎卡赖亚斯、萨普斯、贝格,它的产生与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关,是指大学课程要交给学生科学的结构、基本观念、关键概念和研究方法。
对高校课程的影响:(1)促进大学内容更为学文化;(2)促进大学课程向结构化发展;(3)促使大学课程更加专门化。
13.请你谈谈高等教育的形式结构该如何调整。
答:形式结构是一种横向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种授学方式和办学主体形成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中国高等教育的形式结构调整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1)完善授学形式结构。在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之间建立更加灵活的运作机制,注重统筹协调和合理分工,增强两者之间的关联性和互补性;改善教学条件,加强教学管理,提高考核标准等手段提高非正规高等教育的质量;充分利用普通高校的办学资源和优势,扩大函授生、夜校生、远程教育学生的比例,4
2011年福建高师培训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拓宽普通高等的非正规高等教育授学方式;降低学历教育比例,扩大非学历教育的比例,改变职业技能和实用技能培训不足的状况;在中国大中型企业部门中广泛培育和不断完善在职培训系统,重视各种岗位专业培训,促进企业系统内非正规高等教育的发展。
(2)正确处理好办学形式结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公立高等教育和私利高等教育在中国并行结构模式;同公办高等学校相比,民办高校需要正确界定一些基本问题、需要政府增加扶持力度和民办高等要在办学条件、内部管理、办学层次升级等方面大力提高。14.你是如何理解当代大学生的特征的? 答:当代大学生具有四大特征:
(1)大学生的多元性特征:群体结构趋向多元性;群体价值取向多元性;群体行为表现多元性。(2)大学生的开放性特征:思想上的开放性;个性上的开放性;人际上的开放性
(3)大学生是实用性特征:价值取向上的实用性;文化观念上的实用倾向;学习研究上的实用倾向。(4)大学生的迷茫性特征: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带来的迷茫;基本素质缺陷与心理需求矛盾引发的迷茫;社会责任与自我中心矛盾导致的迷茫。
15.在你看来高校课程该如何改革? 答:当今高校课程改革出现五种趋势:
(1)课程内容的综合化:比如有筑波模式、MIT模式和牛津模式。
(2)课程设置和实施的多样化:开设大量选修课,或加大选修课程的比例;运用新的信息技术,使课程实施方式多样性;开设自由研究课程,使课程形式多样化。
(3)课程性质的职业化:增设职业性课程或专业;重视实际工作经验,并将其与系统学习统一起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能力培养。
(4)课程方向的人文化:强调旨在培养完全人格的人文学科、艺术和社会科学及哲学的内容。(5)隐形课程欲益重要:优化校园的物质环境;培养富有特色的、奋斗不息的校园精神;加强显性课程欲隐形课程的结合,开发课堂教学中潜在的隐形课程。
16.简述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答:教学与科研是流和源的关系。
首先,教学与科研结合是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最显著的特点,也是高等学校区别于科研机构的特征。其次,从教师主体而言,教学和科研是教师的基本职责要求。再次,教学和科研活动在高等学校是有机的统一体。
最后,教学和科研存在一定的冲突和差异:在对象上,教学强调人而科研强调自然;在目的上,教学突出育人价值而科研重在探求规律;在运用方法上,教学注重参与因素的交互性而科研强调客观性;在衡量标准上,教学重视过程而科研重视结果。
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当前许多高校为何纷纷强调通识教育?你认为如何才能有效推进通识教育?
答:当今通视教育指所以引起多数高校的关注和强调,原因是以往过分狭窄的专业教育模式带来了一些严重的弊端:一是从教育理念看,专才教育带来严重的科学主义和工具主义的色彩。二是从培养目标看,专才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面狭窄。三是从培养方式看,专才教育表现为强调专业知识、技能的养成,这就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强调通视教育作用:一是通视教育是专业教育的补充与纠正,学生可以学到本专业以外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二是通视教育是专业教育的延伸与深化,由专而深。由深而通;三是通视教育是专业教育的灵魂与统帅,专业教育是通视教育的下位概念。
推进通视教育途径:一是承认专业教育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二是提升高等教育品位必须贯彻通视教育理念;三是实施通视教育必须注意理想与现实、目标与可能性的关系。
2.根据学分制与学年制的利弊分析,阐述哪一种教学管理制度更加适合你所在的高校。
答:首先,学年制重过程管理,学分制重目标管理。学分制对教学过程的环节管得较少,学生考试合格就 5
2011年福建高师培训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可以获得分数,修满规定学分亦可毕业。
其次,学年制的教学计划较位固定,学分制的教学计划弹性较大。学年制的教学计划对课时、课程、学习年限等的规定不允许轻易变动,而学分制给学生相对的自由选择空间,学生自由选课是学分制的核心和本质所在。
再次,学年制强调共同性,学分制强调个体性。学年制下,学校按专业编班组织教学,每个学生有一个班级、一张课表、一个教学计划,是属于指令性的教学。学分制是对学生指导性的学习,同一课程的同学在一起上课,有利于强调学生的兴趣。
此外,学年制采用班主任的管理方法,学分制采用导师制。
最后,学年制采用实分制,而学分制采用绩点制。学年制下,学生的成绩依照考卷分数,没有加分,而学分制下的学生成绩评定要考虑课程的性质与学分,以绩点的方式反映学生的学习优劣。
最后一问根据自己发挥
3.联系实际谈谈你是怎样看待教学反思的?
答:认真填写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效果如何、有什么经验教训、原因是什么、应如何改进等,以便不断积累和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联系实际:
4.高校科研怎样才能促进教学?
答:科研是发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的问题,是反思我们的教育行为,是质疑我们手中的教材,是审视我们留给学生的作业,是探讨我们工作中的难题。要求高校教师充分认识两者的正确关系,才能在实践中做好科研促进教学工作。
首先,科研与教学结合是高校科学研究最显著的特点也是高校区别科研机构的特征。高校的教学必须是在知识创新基础上的教学,而知识创新必须依赖科研。努力探索科研与教学的结合点,围绕教学搞科研,搞好科研促进教学,形成科研与教学互动、教学与科研相长的良好局面。
其次,从教师主体而言,教学和科研是教师的基本职责要求。每位教师既要能讲好一门或几门专业课,又要有稳定的研究领域和方向,科研不是简单的附加,两者要形成实践中的互动支持、相互配合的良好关系。
最后,以科研为基础,把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起来,实行教学科研一体化,努力探索科研与 教学的结合点,鼓励广大教师围绕教学中提出的新课题进行行动研究,推进科研成果向教材转化、向课堂转化、向教学转化。在教学和科研结合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建立一套可以操作机制把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及时反馈到科研部门,科研部门及时采取一定措施来组织攻关。并将科研成果及时返回到教学中去。5.联系实际谈谈你对高等学校职能的理解。
答: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是当今高校的三大职能,它们是依次产生、逐步成型、不断发展的。
首先,培养人才是高校最基本的职能,从中世纪大学产生至19世纪初,大学一直以培养人才为办学方向发展。目前,中国正处在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机遇期,需要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具备一定专业能力和较全面的素质的同时,突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强点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统一,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其次,发展科学是高校的重要职能,这一职能与科学发展有密切联系。19世纪初,洪堡以新人文主义的思想指导创办了柏林大学,开启了大学把推动科学发展的新纪元。推动了德国的工业革命进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在工业化的伟大实践中,需要大量科技创新,高校是科技创新的重镇,应该将科学研究放在重要位置。
最后,服务社会是培养人才、发展科学的延伸。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一些大学将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发展的目标。高校服务社会的范围包括人力培训、决策咨询、技术推广、技术转让、兴办知识产业和进行社会监督等多种形式。高校直接为社会服务既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宏伟的伟大工程,高校利用自身培养人才和科技创新优势,与社会紧密结合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又为高校自身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011年福建高师培训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总之,高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的三项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共同构成了现代高校的职能体系。
6.联系当前社会实际高校应如何引导大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和就业观念?
答:当今社会新知识、新技术日新月异,高科技成为技术发展和创新的主流,可持续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社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可持续发展的人。这就要求大学社要具备科学文化素质、伦理道德素质、综合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
学习观念的转变:从依赖性学习、一次性到自主学习、终身性学习。首先,从依赖性学习转向自主性学习。传统学习强调记忆、模仿和操练,教学方法以讲授、灌输为主,形成了教师对学生的权威性,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自主学习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认识和学习的主体,自觉地、能动地、有目的地从事学习活动,自觉有目的的学习、个性化学习、创造性学习。其次,从一次性学习转向终身性学习。传统的学习把人生分为学习期和工作期,在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倡导学生终身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步伐。
就业观的转变:从被动就业、主动就业到自主创业。随着中国的市场经济的转轨和建立,我国的就业政策已经从“统包统分”转向“自主择业”再转向“自主创业”。
从被动就业转向主动就业,说明在学生与政府的关系中,其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政府,另一方面强调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关系,是相互的。
从主动就业转向自主创业,这是因为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式严峻,高校的扩招增加了大学生毕业人数,国有企业减员增效,国家机关裁员消肿,面对新的形势,自主创业成为必然选择。高校要给予积极引导,使大学生树立科学择业观、创业的理想与信念。同时,政府也要采取相应支持和扶持政策。
7.试比较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异同,并联系实际论述应建立怎样的高等教育体制与运行机制?
答:高等教育体制是指高等教育系统的组织结构、制度安排和运行方式所组成的体系。高等教育运行机制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个构成要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经济、政治等其他外部社会因素之间彼此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工作方式。
计划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体制和运行的特征。计划经济条件下的高等教育体制的特征是一种国家集中计划和政府直接管理的体制。计划经济条件下的高等教育运行机制是一种计划机制,也是一种行政机制。行政计划是资源配置方式,在着重情况下,高校的发展缺乏活力,高等教育资源配置难以优化;政府是资源配置主体,政府与高校、用人单位和学生等其他资源肢体之间的关系及其单一。
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特征。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等教育体制的特征是一种市场引导、政府间接调控的体制,高校拥有办学自主权。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等教育运行机制是一种市场机制,市场机制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作用。在这种条件下,高等教育运行过程中的各主体要素与课题要素只讲彼此凉席和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了一些高等教育市场。主要有用人单位与高校毕业构成毕业生就业市场以及高校和学生构成招生市场是两个重要的高等教育市场。
在中国要建立“国家宏观调控、市场调节和高校自主办学”的的高等教育体制与运行机制。首先,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大政府对高等教育的间接宏观调控力度。其次,培育和完善高等教育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最后,继续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理顺高校郁郁政府、高校与市场的关系。
8.请你谈谈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认识,并分析各高校靠什么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答:培养人才是高校最基本的和最根本的任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学校定位的题之要义,占据重要地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既要考虑社会需要,又要考虑学校办学整体定位,从学校自身条件特别是师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切忌高不可攀,力求做到教育部的“三个符合”。一是学校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与社会要求、人才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符合。二是学校的实际状况要与确定的目标相符合。三是学校所培养的人才质量与自定目标相符合。
办学特色定位是学校定位的核心,也是制定战略规划的关键,具有独特性、辐射性和积累性。办学特色要处理几个重要因素:一是鲜明的时代性和社会性;二是以凝练的办学理念为基础,例如校训是一所学校 7
2011年福建高师培训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的教育传统和办学理念的结晶,对学教发展和师生行为富有指引和激励作用;三是靠优势学科来体现;四是靠其教师和毕业生来支撑;五是大学校长的作用至关重要。
形成办学特色需要自觉意识和科学规划,需要集思广益和群策群力,也需要决策层特别是校长的高瞻远瞩和果断决策。
第三篇:山东高师培训高等教育学-易错题
1.教授治校理念是西方大学最经典的理念之一,而最早确立教授治校理念的是1150年正式成立的(巴黎大学)
2.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主要是借鉴巴黎大学模式,都属于教师型大学。
3.把教授行会与院校董事及行政管理人员的适度影响结合起来的高校管理体制模式是(英国模式)。
4.以董事会与行政权力为主的高校管理体制的模式是(美国模式)。
5.体现教授治校的理念,并以学术权力为主的高校管理体制模式是(欧洲大陆模式)。6.下列选项不属于高校科研管理的原则是(统一管理与学术自由相结合原则)。7.中国古代高等教育在教学方法上崇尚(自学讨论)。8.高校科研的实质阶段是(实施阶段)。
9.我国封建社会存在1300年之久的科举制废除于(1905年)。10.首开中国研究生教育先河的是(通儒院)。
11.最早系统而专门探讨大学理念的人是19世纪英国高等教育理论家(纽曼)。
12.在理性主义大学理念里,人永远是教育对象,追求知识和智能本身就是教育的目的。理性主义大学理念的代表人物是(纽曼)。
13.(纽曼)的《大学的理念》是专门论述大学理念的第一本系统的学术著作。14.最早的研究生教育出现在19世纪的(德国)。
15.持个人本位论的高等教育目的观的教育家是(裴斯泰洛齐)。16.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
17.中国最早实施教授治校理念的高校是(北京大学)。18.第一所由政府投资创办的国立大学是(京师大学堂)。19.现代意义的中国高等教育始于(京师大学堂)。
20.中国近代第一所完整意义上的大学是(京师大学堂)。
21.近代中国政府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是(京师同文馆),它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开始起步的标志。
22.高等教育活动的始点、中点、和终点是(高等教育的的目的)。23.被后人誉为“初级学院之父”的教育家是(哈珀)。24.高等教育评价应该以(事实判断)为基础。
25.根据俄罗斯国家高等专业教育标准,专家资格教育保留原来的学制——(五年制)。26.柏林大学成立时所设立的四个学院中,(哲学院)是大学的中心。
27.1978年,我国的第一个专门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是(厦门大学)的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
28.(学术研究)是大学的生命线,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是21世纪大学的历史使命之一。29.不属于20世纪美国社区学院特征的是(民主性)。
30.1924年,教育部颁行了(国立大学条例),进一步完善了壬戌学制,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制度逐渐形成。
31.莫斯科大学区别于欧洲大学的主要特点在于它具有民主性和(世俗性)。32.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在(信息革命后)。
33.美国的“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和“大学考试协会”属于(民间组织)。34.下列选项中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学制是(壬戌学制)。35.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第一个学制是(壬戌学制)。
36.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颁布但并未实施的现代学制系统称为(壬寅学制)。37.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由政府颁布并实施的学制是(癸卯学制)。38.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学制是(壬子癸丑学制)。39.主要适用于选拔性和竞赛性活动的高等教育评价是(相对评价)。40.1663年,查理二世准许(剑桥大学)设立数学教授职位。
41.科学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是指以科学技术为中心,以(功利主义)为指向的关于高等教育目的的主张。
42.我国首倡教学与科研相统一之现代大学理念的是(蔡元培)。
43.培养人是高等教育的(最高目的),是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核心要旨。44.依据实验控制程度,实验法不包括(小样本实验)。
45.哈佛大学的“与真理为友”、耶鲁大学的“争取个体独立,捍卫学术自由”、霍普金斯大学的“真理使你成为自由人”等,都是富有特色的(大学精神)的具体体现。
46.《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47.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产生于(美国)。
48.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主要是借鉴巴黎大学模式,都属于教师型大学。49.1931年,清华大学在校长(梅贻琦)的倡导下,大力推行教授治校理念。50.下列国家不属于多重公立系统、多重机构部门的是(意大利)。51.高等教育管理权力下放的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52.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起源于(欧洲)。
53.1968年,(法国)出台的《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校基层组织称为“教学科研单位”,大学教师称为“教学科研人员”。
54.学校层面的教学管理,以(教务处)为职能部门。
55.“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改为公社、各行业推荐入学的办法,全国统考招生中断了(11)年。
56.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高校教学的主要依据是(课程标准)。
57.(泰勒模式)提供了高等教育评价理论的最初形态,也提供了高等教育评价的方法论。58.高校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是(教学计划)。59.中国最早实施教授治校理念的高校是(北京大学)。60.我国科举制度得以建立和普遍推行是在(隋唐时期)。61.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是(培养专门人才)。
62.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不包括(教师评价指标体系)。63.(SAT)是一种学能测试,主要测试学生的综合能力。64.美国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属于(权利分散制)。
65.马丁·特罗把高等教育发展分成三个阶段,当一个国家高等教育所接纳的学生数与适龄青年的比率在50%以上时,为(普及高等教育)阶段。66.1663年,查理二世准许(剑桥大学)设立数学教授职位
67.下列关于教学与科研的叙述,错误的是(二者是包含于被包含的关系)。
68.关于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意义,下列表述错误的是(教学管理是提高教育水平的决定因素)。
69.美国哈佛大学将培养(有素质的人)作为大学“合理的标准”。
70.欧洲时期高等教育的世俗化和民族化过程基本上始于(16世纪末17世纪初)。71.柏林大学的创立及其发展,使得大学拥有了第二种职能——(发展科学)的职能。72.在高校教学活动计划实施过程中,对教学计划、方案执行情况进行的评价是(形成性评价)。
73.采用多种方法和从多学科角度去探讨高等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研究方法是(多学科研究法)。74.高等教育结构对经济结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一定的(专门人才)的结构来实现的。75.(法国)的政府和高校间表现出一种完全的上下级关系。
76.“国民教育部——大学区——高校”是(法国)的高等教育管理系统。77.“哲学”这个词在希腊语中是(爱智慧)意思。
78.高等教育目的一经确立,就对高等教育的全程具有调控作用,这种调控作用包括(宏观调控和微观调控)。
79.属于组织和协调高校进行评价的评价中介机构是(英国大学的拨款委员会和 80.美国六大区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机构)。
81.依据评价功能,高等教育的评价主要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82.书院成为高等教育机构,始于(唐宋)。
83.按高等教育评价主体分为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84.2001年,江泽民在建党8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的观点,此后(公民教育)进入了高等教育目标序列中。85.高等教育结构对经济结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一定的(专门人才)的结构来实现的。86.(科学教育)发展了人的智慧与知识,使人在征服、开发自然的过程中解放人性、体现人的价值,使人自身得到肯定。从实质上讲,它在一定意义上表现为实现教育最根本目的的手段。
87.高校教师评估指标体系中的一级指标不包括(教学质量)。
88.(名誉博士的授予)对促进我国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等工作的国际或地区交流与合作,它对我国涉外工作以及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89.由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在其评估指标体系中,通常是分为(四)个等级来描述。
90.既有理论性又有技术性,即把高等教育基本理论和高等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中介是(应用研究)。
91.真正具有科学性质的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始于(19世纪初)。
92.高等教育评价中的CIPP模式是由美国的(斯塔弗尔比姆)于1966年提出的。93.(1977)年恢复了全国高校统一招生考试制度和研究生培养制度。
94.主张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能和美好的天性,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这种本能和天性不受现实社会影响地得到自然的发展,这属于(个人本位论)的高等教育目的观。
95.高等教育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着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录音、录像等),直接从教育情境中收集资料的一种高等教育研究方法是(观察法)。96.《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97.我国现行的高等学校领导体制是(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98.高等学校行政管理系统在结构上基本分为(3)个层次。99.美国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属于(权利分散模式)。
100.(通识教育)是指高校全体学生所应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旨在养成他们能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人所必须具备的广泛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态度。
101.以下属于中世纪大学的是(波隆亚大学和巴黎大学)。
102.提倡高等教育实用化的运动包括(英国的新大运动和美国的增地学院运动)。
103.高校科研按活动对象分,不包括(自然科学研究、工程学科研究、人文科学研究)。104.高等教育校内评价体系的评价主体不包括(高等教育的政府管理部门)。105.美国高等教育管理运行机制的显著特点是(高等教育的市场化)。106.大众化教育最初是从(初等教育)开始的,它针对贫穷阶级的子弟,以科学教育为基本内容。
107.1632年,(基辅莫吉拉学院)的创立是俄国高等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它标志着俄国高等教育的诞生。
108.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的思想和实践正式形成的标志是(威斯康星大学)的办学思想思想及其实践。
109.我国高等学校普遍采用的组织结构是(直线—智能制组织结构)。110.美国哈佛大学是世界著名的(私立研究型大学)。111.美国的高等教育首先发展起来的是(私立大学)。112.以下属于典型的学生行会型大学的是(博洛尼大学)。113.高等教育目的的实践价值不包括(诊断作用)。
114.大学生作为一种青年群体,形成了自己的亚文化。作为青年亚文化,它具有(反主流文化)的特征。
115.教授治校理念是西方大学最经典的理念之一,而最早确立教授治校理念的是1150年正式成立的(巴黎大学)。
116.高校课程评估的内容不包括(课程标准)。
117.下列指标常用来作为衡量高等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标志的是(学科水平)。118.美国的“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和“大学考试协会”属于(民间组织)。119.书院成为高等教育机构,始于(唐宋)。
120.俄罗斯的(莫斯科大学)是由俄罗斯“科学之父”罗蒙诺索夫提倡并参与创办的。121.在我国,大多数高等教育评价活动是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直接组织实施。122.高等教育现实的物质载体是(高校)。
123.“民主主义学派”的教育平等观认为(人类自由)是人类的最高政治理念。
124.我国高等教育评价机构存在的问题不包括(对政府的教育经费流向影响较大)。125.大学办学实践中的灵魂性问题是(大学理念)。126.(1922年)年,中华教育改进社在济南召开第一次年会,把高等教育专门列为第二组,这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高等教育研讨会。
127.高等教育结构战略性调整区别于适应性调整的根本特点在于(创新性)。
128.高等教育过程中的研究活动,即(创造创新知识)的功能衍生出高等学校发展科学的职能。
129.19世纪德国教育家(洪堡)在各学院设立研讨班和研究所,大学在传统的教学职能上发展出种新的职能——科学研究。
130.在高等学校招生制度中实行高考制的国家不包括(西班牙)131.高等教育目标的最高层次是(经营高级专门人才)。
132.面对社会改革开放的环境变化,高校仍显得反应迟滞,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此,我国开始试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高校毕业生分配政策。
133.规定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是(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134.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更多地体现为一种理念及其指导下的(课程设置)。
135.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是确定各级各类学校分段以及学生入学年龄、修业年限的基本依据,它体现了统一性的原则。
136.高等教育评价应该以(事实判断)为基础。
137.雅典的第一个永久性高等教育机构是(柏拉图学园)。138.审定各级学位授予单位及其学科、专业是否具备授予单位条件的重要依据是(《关于审定学位授予单位的原则和办法》)。
139.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机构的原型是(书院)。
第四篇:福建高师岗前培训材料-高等教育学(无重复)
高等教育学
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学习过程阶段的是()。D
A.注意定向阶段;
B.获得和保持阶段;
C.练习和强化阶段;
D.记录阶段
2、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促成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B
A.实现素质教育;
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加强理论教学;
D.注重实践教学
3、文化素质教育不是为了()。B
A.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
B.强化专业教育;
C.提高审美情趣;
D.提高人文素养
4、关于如何改变人文教育的落后状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渗透人文教育;
B.开设人文学科方面的课程;
C.使人文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处于支配地位; D.在专业教育中补充人文教育的内容
5、主张根据社会需要来制定高校培养目标的是()。C
A.个人本位论;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C.社会本位论;
D.政治统帅论
6、“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的()。A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高校培养目标;
D.教育工作原则
7、学校领导的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人际关系、校风、学风、班风是一种()。B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核心课程;
D.活动课程
8、教案常规项目的主体部分是()。D
A.教学目的;
B.重点难点;
C.导入新课;
D.讲授新课
9、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C
A.郝钦斯;
B.阿德勒;
C.布鲁纳;
D.贝格尔
24、主张高校课程内容应是经典学科,教材以古典名著为主的课程理论是()。A A.永恒主义课程观;
B.改造主义课程观; C.科学主义课程观;
D.结构主义课程观
10、主张课程内容应该围绕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来选择,以问题为中心设计核心课程的课程理论是()。B
A.永恒主义课程观;
B.改造主义课程观;
C.科学主义课程观;
D.结构主义课程观
24、主张高校课程应注重反映各学科领域的基本结构,高校教学应着重传授各门学科特有的基本概念和过程的课程理论是()。D A.永恒主义课程观;
B.改造主义课程观; C.科学主义课程观;
D.结构主义课程观
26、主张大学要培养学问家和科学家,促使大学课程专门化的课程观是()。C A.永恒主义课程观;
B.改造主义课程观; C.科学主义课程观;
D.结构主义课程观
26、提倡发现法教学的课程理论是()。D A.永恒主义课程观;
B.改造主义课程观; C.科学主义课程观;
D.结构主义课程观
28、改造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D A.利文斯通;
B.贝格尔;
C.施瓦布;
D.布拉梅尔德
11、教案编写的主体部分是()。C
A.确定重点难点;
B.选择教学方法;
C.设计教学过程;
D.教学反思
12、关于案例教学的优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D
A.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B.扩大学生的实际知识;
C.沟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D.利于学生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
13、在我国最早提倡“学分制”的是()。C
A.蒋梦麟;
B.竺可桢;
C.蔡元培;
D.胡适
14、关于课堂教学的优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C
A.提高教学效率;
B.增强教学的计划性;
C.因材施教;
D.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
15、学校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是()。B
A.备课;
B.上课;
C.考试;
D.毕业论文(设计)
16、非课程性教学环节是()。C
A.课堂讲授;
B.习题课;
C.军事训练;
D.实验课
17、高等院校立足本校、服务本校而对院校自身进行的研究属于()。B
A.质的研究;
B.院校研究;
C.行动研究;
D.叙事研究
18、最早确立并实践服务职能的是()。D
A.柏林大学;
B.哥廷根大学;
C.哈勒大学;
D.威斯康星大学
36、高校社会服务职能肇始于()。A A.美国;
B.德国; C.古希腊;
D.英国
21、最早提出以“学术自由”和“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原则举办高等学校的人是()。B
A.苏格拉底;
B.费希特;
C.洪堡;
D.范海斯
37、洪堡创办柏林大学、开创高等教育新纪元是在()。A A.1810年;
B.1862年; C.1898年;
D.1957年
27、与柏林大学的诞生有关的院校职能是()。A A.科研;
B.社会服务;
C.教学;
D.知识创新
38、高校科学研究职能的确立起始于()。A A.柏林大学;
B.哥廷根大学;
C.哈勒大学;
D.威斯康星大学
28、“通过研究进行教学”是()。C
A.中世纪大学的特色;
B.哈佛大学首创的原则;
C.洪堡提出的办学思想;
D.我国古代书院确立的原则
33、一般认为,案例教学法首创于()。D A.斯坦福大学;
B.牛津大学;
C.北京大学;
D.哈佛大学
19、关于教学与科研的叙述,错误的是()。A
A.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B.是“流”与“源”的关系;
C.是教师的职责要求;
D.是有机的统一体
20、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意义不包括()。C
A.实现高校的价值回归;
B.有利于引领社会反思;
C.有利于教师潜心学术,为学术而学术;
D.有利于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22、高校人事管理中一般不会采用()。D
A.待遇激励法;
B.事业激励法;
C.情感激励法;
D.股权激励法
23、在高校战略评估中,主要采用()。A
A.自我评估;
B.社会评估;
24、高校中实施的学生和教师国际交流项目体现了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是()。C
A.法治化;
B.终身化;
C.国际化;
D.民主化
25、不属于我国北宋时期“天下四大书院”的教学特色的是()。C
A.教学与研究相结合;
B.自由讲学;
C.教师强调讲授法;
D.自由听讲
26、若某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0%以上,则该国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处于()。D
A.精英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B.精英与大众之间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C.大众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D.普及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27、在未来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应发挥基础性作用的是()。D A.高校;
B.政府和高校;
C.政府;
D.市场
29、对于高等教育而言,校园文化作为社会的亚文化类型极为重要,这表明了()。A
A.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B.高等教育对文化的影响;
C.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
D.高等教育对文化的传承功能
30、高等教育的领导权主要取决于()。D
A.经济因素;
B.文化因素;
C.市场因素;
D.政治因素
31、我国高等教育类型结构的调整必须做到()。B
A.追求同质化;
B.避免过度综合化;
C.提升研究生教育层次的水平;
D.加大应用型学科门类的比重
32、教师专业角色的多样性不包括()。D
A.教学者角色;
B.研究者角色;
C.服务者角色;
D.领导者角色
33、根据教学关注阶段论的观点,年轻教师初上讲台一般关注的是()。A
A.自我表现;
B.学科内容;
C.学生反应;
D.物理环境
34、优秀教师的个性特征不包括()。D
A.学科知识丰富;
B.表达清楚;
C.组织得当;
D.教学手段先进
35、大学教师的角色具有多样性,其根本角色是()。A
A.教学者角色;
B.研究者角色;
C.服务者角色;
D.应用者角色
36、终身学习具有3A特点,但一般不包括()。C
A.任何时间(anytime);
B.任何地点(anywhere);
C.任何材料(anything);
D.任何方式(anyway)
37、主张学习是个体对事物经认识、辨别、理解从而获得知识的过程的学习理论是()。D
A.行为主义学习论;
B.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C.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D.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15、主张学习是动物和人在活动中受外在因素的影响,获得或改变行为的过程的学习理论是()。A A.行为主义学习论;
B.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C.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D.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18、主张学习是个体随意志、情感对事物自由选择而获得知识的过程的学习理论是()。C A.认知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B.行为主义学习论;
C.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D.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14、主张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的学习理论是()。B A.行为主义学习论;
B.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C.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D.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38、由于学习差异导致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等的不同,因而要求教师在教学上遵循什么样的原则?()C
A.理论联系实际;
B.直观性;
C.因材施教;
D.科学性与思想性结合
39、我国古代学者关于学习过程的五阶段论是()。A
A.学、问、思、辨、行;
B.学、辨、问、思、行;
C.问、学、思、辨、行;
D.学、问、辨、行、思
40、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本质就是解决()。B
A.教师的尊重与被尊重的矛盾;
B.学生的知与不知的矛盾;
C.师生之间的平等与不平等的矛盾;
D.师生之间的民主与不民主的矛盾
1、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C A.技术人才;
B.学者; C.高级专门人才;
D.研究型人才
3、老年大学的出现体现了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是()。B A.法治化;
B.终身化; C.国际化;
D.民主化
4、高等教育层次不包括()。B A.专科教育;
B.博士后阶段; C.本科教育;
D.研究生教育
7、教育的基本规律涉及到()。D A.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B.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C.教育与技术发展的关系;
8、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必然联系揭示了()。D A.教育的内外部关系规律;
B.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
C.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
D.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
9、下列有关教师职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A.职业的一种;
B.一种专门职业; C.学术性职业;
D.实践性专业
10、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是()。A A.终身学习;
B.教研结合; C.创新实践;
D.反思经验
11、决定教师学术水平和工作成效的核心要素是()。B A.沟通能力;
B.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 C.道德水准;
D.组织管理能力
12、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的最低学历应是()。B A.专科;
B.本科; C.硕士;
D.博士
13、有关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阶段,下列表述正确的是()。D A.终身的;
B.有阶段的; C.创新的;
D.以上全是
14、下列选项中,属于影响学习的客体因素的是()。B A.思维力;
B.学习目标; C.记忆力;
D.兴趣
19、通识教育一般理解为()。D A.通识教育就是宽口径教育;
B.通识教育就是厚基础教育;
D.A和B
C.通识教育排斥职业教育;
D.通识教育不仅强调宽口径,而且重视不同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
20、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并不认为()。D A.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一致的;
B.分工与私有制使人片面发展;
C.现代大工业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
D.生产劳动是造成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21、素质的涵义是()。D A.素质就是文化素质;
B.素质就是思想道德素质;
C.素质就是专业素质;
D.素质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既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又包括专业素质;既包括身体素质,又包括心理素质。
22、对于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的关系,应当理解为()。C A.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是两个不同层次的人才类型;
B.学术型人才的劳动是高水平的,而应用型人才的劳动是低水平的;
C.学术型人才偏重于学术理论的创造,应用型人才偏重于知识的应用;
D.高校应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
23、根据工作方式和任务,可以将人才划分为()。B A.精英人才与合格人才;
B.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 C.通才与专才;
D.杰出人才与通用人才
23、根据知识面和职业适应面,可以将人才划分为()。C A.精英人才与合格人才;
B.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 C.通才与专才;
D.杰出人才与通用人才
24、规定高校专业培养目标、学习年限和学年编制、课程设置和学时分配、主要教学活动等的指导性文件是()。A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材;
D.课程方案
27、高校课程改革中,麻省理工学院(MIT)模式的主要特征是()。B A.以学群、学类为组织进行综合知识教学;
B.跨学科选课;
C.通过复合课程将文、理学科融为一体;
D.加强基础,淡化专业
28、高校课程改革中,牛津模式的主要特征是()。C A.以学群、学类为组织进行综合知识教学;
B.跨学科选课;
C.通过复合课程将文、理学科融为一体;
D.加强基础,淡化专业
24、高校课程改革中,筑波模式的主要特征是()。A A.以学群、学类为组织进行综合知识教学;
B.跨学科选课;
C.通过复合课程将文、理学科融为一体;
D.加强基础,淡化专业
30、关于学分制与学年制的差异,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D A.学年制重过程管理,学分制重目标管理;
B.学年制的教学计划较为固定,学分制的教学计划弹性较大;
C.学年制强调共同性,学分制强调个体性;
D.学年制采用导师制,学分制则采用班主任的管理方法
31、主张教育是学生自我实现的过程,这种教育质量观是()。B A.外适质量;
B.个适质量; C.内适质量;
32、下列哪一项不是上好课的必要条件?()D A.目的明确;
B.内容正确; C.方法得当;
D.控制质量
D.手段先进
33、下列关于高校的教学与实践之间的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C A.二者关系甚为密切; B.理论性知识需要转化为技术性知识,才能转换成现实的生产力;
C.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将会降低理论的价值和意义;
D.实践对学校教学具有很大的价值和意义
34、教育的本质决定了高校的基本职能是()。A A.培养人才;
B.科学研究; C.服务社会;
D.普及教育
35、高校的基本职能是()。A A.培养人才;
B.科学研究; C.服务社会;
D.传承文化
37、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是()。A A.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B.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C.高标准的教材建设;
D.配备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35、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根本保证是()。B A.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B.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C.高标准的教材建设;
D.配备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39、高校战略规划的核心是()。B A.战略分析;
B.确定战略目标; C.实施战略;
D.评估战略
40、教师绩效考评的首要原则是()。A A.客观公正;
B.分类考核; C.注重实效;
D.科学合理
1、为替代“高等教育”这一概念,国际组织有时采用的概念有()。B A.中学后教育和成人教育;
B.第三级教育和中学后教育;
C.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
D.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
2、从教育层次来看,高等教育的基础是()。C A.学前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研究生教育
4、有关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A.国家和政府的力量较强;
B.市场的力量较强;
C.高校自身的力量较强;
D.学者所代表的学术力量较强
5、我国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必须进一步()。B A.收归上级高等教育管理部门;
B.扩大; C.保持;
D.减少
6、在现阶段,我国大多数民办高校的特点是()。A A.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主;
B.以发展学术为主;
C.以发展科研为主;
D.以教学和科研为主要任务
7、与“赠地学院”的出现有关的院校职能是()。B A.科研;
B.社会服务; C.教学;
D.知识创新
8、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表现在()。A A.高校是科技创新的重镇;
B.高校是培养政治精英的摇篮;
C.高校是文化传承的基地;
D.高校是受教育者实现社会化的场所
10、教师职业不属于()。D A.脑力劳动;
B.第三产业; C.专门职业范畴;
15、大学生的身份权包括:()。C A.生命权;
B.人格权; C.荣誉权;
D.身体权
D.普通职业范畴
16、根据比格斯的研究,学习动机可分为三种类型:工具性动机、内在动机和成就动机,这三种动机分别对应于哪三种学习策略?()A A.再认策略、意义策略和组织策略;
B.意义策略、组织策略和再认策略;
C.再认策略、组织策略和意义策略;
D.意义策略、组织策略和目标策略
18、在自主性学习中,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是()。B A.客体;
B.主体; C.学生依赖教师;
D.教师代替学生思考
23、爱因斯坦与爱迪生分别代表了()。B A.精英人才与合格人才;
B.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 C.通才与专才;
26、教师编写教案时花费时间、耗费精力最多的部分是()。C A.确定重点难点;
B.选择教学方法; C.设计教学过程;
D.教学反思
29、实施学分制的必要条件是()。C A.过程管理;
B.班组管理; C.导师制;
D.百分制
30、下列哪一种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A A.讲授法;
B.多媒体教学法; C.讨论法;
D.案例教学法
32、下列哪一种教学方法更能对学生的需要作出敏感反应?()B A.讲授法;
B.讨论法; C.多媒体教学法;
D.案例教学法
33、目前我国高校普遍采用的是()。C A.完全学分制;
B.学年制; C.学年学分制;
D.美国学分制
40、在我国,数量最多的高校类型是()。D A.研究型;
B.教学研究型; C.本科教学型;
D.高职高专型
D.杰出人才与通用人才
1、大学的学术自由传统可追溯到()。B A.牛津大学;
B.中世纪大学; C.哈佛大学;
D.剑桥大学
2、对我国近百年高等教育的发展影响较大的国家是()。C A.意大利和法国;
B.日本和印度; C.日本、德国、美国和前苏联;
D.英国和法国
5、社会服务职能是高校()。A A.教学和科研职能的延伸;
B.教学职能的延伸; C.科研职能的延伸;
D.创收的借口
10、教师专业的基本特点不包括()。D A.角色多样性;
B.工作神怪性; C.劳动创造性;
11、大学教师的首要职责是()。A A.教书育人;
B科学研究; C.服务社会;
D.成效即时性
D.引领社会
12、专业存在和发展的根基是()。C A.教育性; B.组织性; C.合法性;
D.自主性
15、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表现为一个怎样的过程?()C A.自然发展的过程;
B.被动发展的过程; C.自主建构的过程;
D.被动生成的过程
17、学习策略的不同会导致学习质量、学习效果的不同,下列哪一种学习策略会最大限度帮助理解知识结构的复杂性?()B A.再认策略;
B.意义策略; C.目标策略;
D.组织策略
16、哪一种学习策略会实现在学生看来与高分相关的任何目标?()D A.再认策略;
B.意义策略; C.目标策略;
D.组织策略
26、高校课程的设置和组织超越以往对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的过分强调,越来越重视与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相联系。这种倾向指的是()。D A.课程内容综合化;
B.课程实施多样化; C.课程方向人文化;
D.课程性质职业化
27、教学计划编制的首要任务是()。A A.确立课程目标;
B.选择课程内容; C.实施课程方案;
D.进行课程评价
28、教学计划目标表述中的主语应该是()。A A.学习者;
B.教师; C.管理者;
D.教育者
29、课程性教学环节是()。C A.入学教育;
B.军事训练; C.考查考试;
D.社会实践
30、根据教学是否为学生后续知识学习做了充分准备来判断教学质量,这种教育质量观是()。C A.外适质量;
B.个适质量; C.内适质量;
D.控制质量
3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课外的科研活动形式的是()。C A.听取校内外专家的学术报告;
B.参加学生社团的学术研究活动;
C.参加教学实习;
D.根据自己的兴趣独立进行的研究活动
33、关于高校教学方法的特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C A.强调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B.重视学生研究能力培养;
C.强调传授前人已获得的知识;
D.倡导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
34、运用教育理论对教育具体实践面临的调控问题提供方法和手段的研究即()。B A.基础研究;
B.发展研究; C.理论研究;
D.应用研究
35、既有理论性又有技术性,即把基本理论和实践结合的中介是()。D A.基础研究;
B.发展研究; C.质性研究;
D.应用研究
38、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认识活动即()。B A.科学研究;
B.教育研究; C.实验研究;
D.管理研究
36、提高高校师资学术水平的基本途径是()。C A.教学改革;
B.社会实践; C.科学研究;
D.学历提升
37、“大学要把知识传播给民众并使其能运用知识解决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的问题看作是大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这体现了大学的()。C A.科学研究职能;
B.培养人才职能; C.社会服务职能;
D.终身学习职能
38、不属于个案研究法的特征的是()。B A.研究对象的特殊性;
B.研究结果的普适性; C.实施方法的综合性;
D.资料来源的多元化
40、在高校教师的激励管理中,应遵循的原则是()。D A.激励的多样性原则;
B.激励的递进性原则; C.激励的协调性原则;
D.以上全选
1、大学(university)的历史长达()。B A.大约一万年;
B.大约一千年; C.大约五百年;
D.一百多年
3、雅典的第一个永久性高等教育机构是()。B A.希波克拉底医学校;
B.柏拉图的学园; C.吕克昂;
D.君士坦丁堡大学
13、专业人员要依靠专业组织制定的伦理约束其行为,是因为()。C A.专业的服务性;
B.专业的高深性; C.专业的伦理性; D.专业的教育性
19、下列对于高校培养目标性质的表述,错误的是()B A.高校培养目标具有主观性与客观性;
B.高校培养目标具有抽象性与统一性;
C.高校培养目标具有稳定性与动态性;
D.高校培养目标具有具体性与多样性
21、制定高校培养目标的依据是()。A A.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B.个人本位论; C.社会本位论;
D.政治决定论
27、学校的建筑、设备、诗墙、画廊等是一种()。B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核心课程;
D.活动课程
28、具体规定某一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内容、范围、体系、教学进度和教学法要求的指导性文件是()。B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材;
D.课程方案
29、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应是()。C A.以教学为主;
B.以科研为主; C.教学与科研兼顾;
D.按学校考核来取舍
39、规模大、学科全、层次高的高校一般倾向于采用的组织结构是()。D A.直线制组织结构;
B.职能制组织结构; C.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
D.矩阵式组织结构
40、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和实施教师职务聘任制的前提是()。B A.公平公正;
B.科学定编定岗; C.战略规划;
D.分类考核
1、我国近现代大学诞生于()。B A.鸦片战争时期;
B.中日甲午战争之后; C.民国时期;
D.1949年之后的新中国
3、北京大学的前身是()。A A.京师大学堂;
B.中西学堂; C.京师同文馆;
D.南洋公学
9、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是()。B A.终身学习;
B.教研结合和创新实践; C.提升专业知识;
D.反思经验
13、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是()。D A.终身学习;
B.教研结合; C.创新实践;
D.反思经验
10、教师的基本能力是()。B A.沟通能力;
B.教学能力; C.研究能力;
D.组织管理能力
11、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强调了教师专业特点的()。B A.角色多样性;
B.工作神圣性; C.劳动创造性;
D.成效滞后性
15、下列选项中,属于影响学习的主体因素的是()。D A.学习目标;
B.学习任务; C.学习材料;
D.兴趣
20、高校培养目标的定向作用是指()。B A.高校培养目标对教育活动起着支配、调节和控制作用;
B.高校培养目标对教育的发展方向和人的发展方向起着一种制约作用;
C.高校培养目标是衡量和评价高等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D.高校培养目标是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价值标准
25、高校课程内容的推陈出新、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使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内容,科研又从教学中汲取营养,体现了高校课程的()。B A.专业性;
B.前沿性; C.高深性;
D.基础性
27、反对教育的过早专门化和过分职业化,倡导阅读经典著作,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华,弥补受教育者的精神空虚和人格缺陷,这种思潮反映了高校课改的()。C A.课程内容综合化趋势;
B.课程实施多样化趋势;
C.课程方向人文化趋势;
D.课程性质职业化趋势
35、不属于行动研究类型的是()。A A.调查研究;
B.科学的行动研究; C.实践的行动研究;
D.批判的行动研究
36、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结合起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以提高教师素质的研究方法是()。A A.行动研究;
B.实验研究; C.院校研究;
D.叙事研究
39、高等学校战略管理的首要问题是()。A A.办学定位;
B.战略制定; C.大学使命;
D.大学精神
40、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是()。D A.学科综合;
B.规模效应; C.经费充裕;
D.办学特色
20、学校定位的核心是()。A A.办学特色定位;
B.办学目标定位; C.办学原则定位;
D.办学类型定位
40、高校制定战略规划的关键是()。A A.办学特色定位;
B.办学类型定位;
C.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D.人才培养层次定位
4、对于高等教育阶段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一般认为是()。D A.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排斥;
B.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两个独立的部分;
C.以专业教育为主,通识教育为辅;
D.通识教育是专业教育的延伸与深化
5、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性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这类课程称为()。B A.核心课程;
B.隐性课程; C.显性课程;
D.活动课程
10、教学计划管理包括()。A A.教学计划的制订、执行、监督、评估等环节;
B.教学计划的监督;
C.教学计划的监督与评估;
D.教学计划的执行、监督与评估
11、制定教学计划的前提是()。B A.课程设置;
B.培养目标和规格; C.教学环节;
D.教学反思
15、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最显著的特点是()。B A.个体研究和集体协作的结合;
B.教学和科研的结合;
C.科学研究和教育研究的结合;
D.学术责任和学术自由的结合
24、我国实施“985工程”的主要目标是()。A A.打造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B.推进“211”工程建设;
C.尽快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
D.促进高等教育的多样化
28、高等院校的类型结构不包括()。A A.研究生教育;
B.教学兼研究型院校; C.综合性大学;
D.研究型大学
30、大学教师的()能力具有加速器或催化剂的功能,合理使用可以收到1+1>2的功效。D A.沟通能力;
B.教学能力; C.研究能力;
D.组织管理能力
32、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中不包含()。D A.专业意识;
B.专业态度; C.专业品质;
D.专业技术
35、教师能与学生取得共同语言,并能使教育影响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的做法是()。C A.操纵学生;
B.把自己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C.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D.监督学生
36、不属于大学生权益特征范畴的是()D A.规则性;
B.专属性; C.法定性;
D.私有性
2、我国汉唐盛世时期出现的一些重要学府被认为属于()。D A.真正的大学;
B.单一的学术研究机构;
C.单一的教学机构;
D.杰出的古代学术中心和教育机构
22、主张根据个人发展需要来制定高校培养目标的是()。A A.个人本位论;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C.社会本位论;
D.兴趣决定论
26、以学群、学类为组织进行综合知识教学的筑波模式,以跨学科选课为主要特征的麻省理工学院(MIT)模式,以及通过复合课程将文、理学科融为一体的牛津模式,三种模式体现了课程改革的()。A A.课程内容综合化趋势;
B.课程实施多样化趋势;
C.课程方向人文化趋势;
D.课程性质职业化趋势
40、高校组织的管理特征是()。D A.学术性;
B.模糊性; C.二元性;
D.复杂性
39、高校组织的结构特征是()。B A.学术性;
B.分散性; C.二元性;
D.复杂性
39、高校组织的本质特征是()。A A.学术性;
B.模糊性;
C.二元性;
D.复杂性
39、高校组织的目标特征是()。B A.学术性;
B.模糊性;
C.二元性;
D.复杂性
1、真正的大学(university)起源于()。C A.古代中国;
B.古代印度; C.中世纪的西欧;
D.古希腊
3、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是()。D A.大众化和普及化;
B.民主化和终身化; C.国际化和全球化;
D.上述三种趋势
4、我国加大政府对高等教育调控力度的方式是()。C A.间接调控;
B.宏观调控; C.间接的和宏观的调控;
D.直接调控
31、哪一种教学方法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与终身学习习惯?()C A.讨论法;
B.多媒体教学法; C.指导自学法;
D.案例教学法 2、1968年法国爆发的“五月风暴”体现了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是()。D A.法治化;
B.终身化; C.国际化;
D.民主化
24、体现课程的体系结构,也是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的是()。A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材;
D.课程方案
40、高校战略管理常用的“SWOT分析法”的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组织的()。C A.优势-机会-劣势-威胁;
B.机会-威胁-优势-劣势;
C.优势-劣势-机会-威胁;
D.劣势-威胁-优势-机会
1、中世纪大学的重要特征是()。B A.高等教育大众化;
B.宗教性和国际性; C.以发展科研为主要职能;
D.以服务社会为主要职能
2、我国第一所新式高等学堂是()。B A.北京大学;
B.京师同文馆; C.清华大学;
D.天津大学
20、高校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手段是()。D A.单靠教学;
B.单靠科研; C.单靠社会实践;
D.做到教学、科研与社会实践三结合
26、制定教学计划的出发点,也是实施教学计划的归宿的是()。A A.培养目标;
B.课程设置; C.时间分配;
D.学年编制
31、关于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下列表述错误的是()。D A.教学没有科研做底子,就是没有灵魂的教育;
B.一个好教师应既是研究者又是教育者;
C.教学是必要的要求,不是充分的要求,充分的要求是科研;
D.教学与科研很难两全其美
33、让学生获得直观知识的实验是()。A A.演示性实验;
B.验证性实验; C.设计性实验;
D.操作性实验
37、高校与有关部门合作或单独成立的联合体,如科技工业园区、服务中心、咨询中心等,体现了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C A.专业性;
B.合作性; C.实体性;
D.广阔性
3、南京临时政府时期,蔡元培主持制定的新学制影响了整个国民时期的高等教育,此学制是()。B A.《大学规程》; B.《壬子癸丑学制》; C.《大学组织法》;
D.《修正大学令》
4、高校最基本的一项职能是()。C A.科研;
B.社会服务; C.教学;
D.知识创新
27、教师以课时或课程内容为单元而编写的实施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案称为()。D A.讲义;
B.教科书; C.教学大纲;
D.教案
2、终身教育应体现于()。D A.大学教育和成人教育中;
B.大学教育中;
C.基础教育中;
D.整个教育体系和个体的各个发展阶段中
40、教师管理的根本问题是()。A A.激励教师勤奋工作;
B.营造和睦相处的氛围; C.提升教师学历;
D.提高教师待遇
2、可提供高等教育的两类院校是()。B A.大学和科研院所;
B.大学和其他各类高等院校;
C.大学和自考机构;
D.大学和企业培训机构
24、狭义的课程评价是指()。D A.对课程方案制定过程的评价;
B.对课程方案制定结果的评价;
C.对课程方案实施过程的评价;
D.对课程方案实施结果的评价
30、理想的教学计划要处理好诸多关系,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C A.要处理好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
B.处理好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
C.处理好学年制与学分制的关系;
D.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3、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控制或影响逐渐加强出现于()。D A.古希腊;
B.古罗马; C.中世纪;
D.现代国家兴起之后
39、说到底,高校的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A A.高水平的教师和高质量的毕业生;
B.先进的办学理念;
C.校长的卓越领导和创新实践;
D.优势学科
30、最能体现学生学习个性的教学管理制度是()。B A.学年制;
B.学分制; C.学年学分制;
D.计划学分制
31、相对于中小学教育,高校教学内容的主要特点是()。A A.前沿性和职业倾向性;
B.操作性; C.系统性;
D.历史性
38、当前我国高等学校科研一般采用的组织管理模式是()。B A.校-学院-系; B.校-处-院系-课题组;
C.校学术委员会-院学术委员会-系学位委员会;
D.学部-学系-研究所-讲座
二、多选题(多选少选都不给分,每题2分,20题,共计40分)
1、中世纪大学具有的重要特征包括()。ABD
A.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
B.宗教性和国际性;
C.科研性和服务性;
D.专业性和学术性
2、学习高等教育学的意义在于有助于我们()。ABCD
A.形成职业观;
B.更好地理解高校;
C.认识高等教育;
D.形成专业发展观
3、高等教育国际化体现于()。BCD
A.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B.开设双语课程;
C.学生出国留学;
D.吸引国外留学生
4、高等教育受社会发展制约一般是指受制于社会的()。BCD
A.负面因素;
B.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
D.文化因素
5、高等教育对经济的贡献主要表现在()。BC
A.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B.高等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
C.高等教育是科技创新的重镇;
D.经济发展速度影响高等教育发展
6、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策略有()。ABCD
A.终身学习;
B.教研结合;
C.创新实践;
D.反思经验;
E.教学相长
7、专业属性或标准可概括为()。ABCD
A.专门性与高深性;
B.服务性与伦理性;
C.教育性与组织性;
D.合法性与自主性;
E.他律性与发展性
8、大学生主体地位的表现有()。ABC
A.学习的主体;
B.交往的主体;
C.自我发展的主体;
D.独立的个体
9、教师如果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可能会造成怎样的结果?()ABC
A.挫伤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B.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
C.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
D.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10、制定高校培养目标的依据有哪些?()AD
A.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B.个人本位论; C.社会本位论;
D.社会需求与人的发展需求的统一
11、高校培养目标主要有哪些层次?()ABC
A.国家层次;
B.学校层次;
C.专业层次;
D.社会层次
12、高校课程的特点是()。CDE
A.基础性;
B.职业性;
C.高深性;
D.前沿性;
E.专业性
13、钻研教材包括钻研()。ABCDE
A.教学大纲;
B.教科书;
C.相关的本专业专著;
D.相关的学术杂志;
E.相关的学术网站
14、高校教学组织形式有()。ABCD
A.课堂教学;
B.课外活动;
C.社团活动;
D.社会实践
15、高校教学过程的特点是()。ABC
A.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
B.师生教学关系具有相对独立性;
C.教学与实践的联系更为紧密;
D.更加强调间接知识的学习
16、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原则有()。ABCDE
A.学术责任和学术自由相结合的原则;
B.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原则;
C社会效益和学术水平相统一的原则;
D.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协调发展的原则;
E.个体研究和集体协作相结合的原则
17、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意义是()。ABCDE
A.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B.科学研究是提高高校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
C.科学研究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D.科学研究是新学科产生的基础;
E.科学研究是高校服务于社会的主要渠道
18、激励应遵循的原则有()。ADE
A.多样性原则;
B.物质性原则;
C.多多益善原则;
D.递进性原则;
E.协调性原则
19、高校战略管理具有以下特征()。ABCDE
A.在本质上,是对高校发展方向及未来环境适应性的把握;
B.在过程上,具有连续性、决定性;
C.在作用上,具有纲领性;
D.在空间上,具有系统性、全局性;
E、在时间上,具有长期性、前瞻性。
20、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的核心是()。ADE
A.按需设岗;
B.公开招聘;
C.平等竞争;
D.择优聘用;
E.合同管理
18、目前,我国高校已经普遍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制,其内涵是()。ABCDE A.按需设岗;
B.公开招聘; C.平等竞争;
D.择优聘用; E.合同管理
1、高等教育民主化表现在()。ABD A.入学机会均等;
B.教职员工参与院校管理; C.开设选修课程;
D.学生参与院校管理
2、中世纪的一些著名大学主要出现于()。ABC A.意大利;
B.法国; C.英国;
D.希腊
4、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调节力量是()。BCD A.国际因素;
B.市场调节; C.国家宏观调控;
D.高校自主办学
5、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调整的基本途径包括()。BCD A.停止高等教育大众化; B.继续逐步扩大高等教育三个层次的总体发展规模;
C.提升博士教育质量;
D.培育专科教育特色
7、从西方中世纪起就已存在的古老专业是()。ABCD A.医师;
B.教师; C.律师;
D.牧师; E.工程师
8、学习的内部条件包括()。AB A.智力因素;
B.非智力因素; C.学习目标;
D.学习材料
9、基本的学习过程有哪几个阶段?()ABCD A.注意定向阶段;
B.获得和保持阶段; C.练习和强化阶段;
D.迁移阶段
10、对于高校培养目标的表述,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BCD A.培养目标体现为一种具体的教育预期和标准;
B.培养目标是整个教育实践活动的理论指南;
C.培养目标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育人标准;
D.培养目标决定着教育实践活动的性质、形式内容和方向
11、高校培养目标的作用包括()。ABC A.定向作用;
B.调控作用;
C.评价作用;
D.引领作用
12、科学主义课程思潮对大学课程带来的变化有()。ABD A.促使大学内容学问化;
B.促进大学课程向结构化转变;
C.促进大学课程以问题为导向;
D.促进大学课程更加专门化; E.促使大学课程注重经典
13、高校隐性课程的建设应着重抓好哪几个方面的工作?()ACD A.优化校园物质环境;
B.大量开设选修课;
C.加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结合,开发课堂教学中潜在的隐性课程;
D.培养富有特色的、奋斗不息的校园精神; E.增设职业性课程或专业
15、多媒体课件按功能主要可以分成()。ABC A.讲授模式;
B.自学模式; C.讨论模式;
D实验模式
16、美国学者博耶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一种新的学术观,认为学术有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四种形式,分别是()。ACDE A.发现的学术;
B.讨论的学术; C.综合的学术;
D.应用的学术; E.教学的学术
17、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类型和方式主要有()。ABCE A.教学性服务;
B.科研性服务; C.综合性服务;
D.社会性服务;
E.建立教育-科研-生产联合体和高新技术产业
18、我国高校的组织结构一般有以下形式()。ABCE A.直线组织结构;
B.职能制组织结构; C.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
D.平衡型组织结构;
E.矩阵式组织结构
20、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认为,任何人都有以下哪些方面的需要()。ABCDE A.生存的需要;
B.生理的需要; C.爱的需要;
D.获得尊重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2、当代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包括()。BC A.自由化;
B.终身化; C.国际化;
D.行政化
4、我国高等教育类型结构调整的主要途径包括()。ABC A.合理分类和定位明确;
B.适度综合化; C.特色化发展;
6、对于青年教师来说,终身学习的主要方式有()。ABCD A.多读书,读好书;
B.向老教师和优秀教师学习; C.做中学;
D.以民办院校为主导
D.为人师表
7、教师专业的从业要求包括()。ABCD A.资格证书;
B.知识; C.能力;
D.道德
11、专才教育以往多见诸于()。BE A.市场经济国家;
B.计划经济国家; C.发展中国家;
D.美国; E.前苏联
12、符合永恒主义课程理论的有()。ACDE A.课程过去、现在、未来都应该是“不变的学问”;
B.课程的核心在于改造社会;
C.提出了“阅读百部名著”的计划;
D.是对学校课程功利主义的批判; E.注重培养人的理性
13、我国高校课程表现出的基本形式有()。ABC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材;
D.课程方案; E.课程目标
14、下列关于教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有()。ACD A.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
B.是教学模式;
C.须以教学内容为载体;
D.方法的选用须注意到学生的特点
15、关于学年制的缺点叙述,正确的有()。ABCD A.要求单
一、缺乏弹性;
B.不利于因材施教;
C.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D.易于造成学生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17、科研管理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有()。ABCDE A.爱岗敬业;
B.一专多能; C.团结协作;
D.秉公办事; E.服从大局
18、教师绩效考核应当遵循如下原则()。ABCD A.客观公正;
B.分类考核; C.注重实效;
D.科学合理; E.量化为主
19、高校办学特色必须具备的特征是()。ABC A.独特性;
B.辐射性; C.累积性;
D.超前性
2、高等教育的内涵是指()。BCD A.培养实用型人才;
B.由大学和其他各类高等院校提供;
C.以培养各种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
D.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
3、我国最早的一批近现代大学包括()。CD A.太学;
B.书院; C.京师大学堂(北大的前身);
D.天津中西学堂(天津大学的前身)
4、学生接受高等教育以发展其()。ABCD A.素质;
B.学习能力; C.研究能力;
D.实践能力
6、教师专业的基本特点是()。ABCD A.角色多样性;
B.工作神圣性; C.劳动创造性;
D.成效滞后性; E.发展渐进性
7、休伯曼把教师职业生涯划分为以下哪个几时期?()ABCDE A.入职期;
B.稳定期; C.实验与重估期;
D.平静和保守期; E.退出教职期
8、影响学习的主体因素有哪些?()ABC A.观察力;
B.想象力; C.意志;
D.学习任务
9、从依赖性学习到自主性学习的转变,体现了()。ABD A.学习观的变化;
B.学习方式的变化; C.学习内容的变化;
D.师生关系的变化
10、以学科或专业为基础,分门别类地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是()。AB A.高等教育;
B.专业教育; C.职业教育; D.基础教育12、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国高校课程改革出现的课程设置和实施的多样化趋势,实现途径主要为()。BCD A.增设职业性课程或专业;
B.开设大量选修课,或加大选修课程的比例;
C.运用新信息技术,使课程实施方式多样化;
D.开设自由研究课程,使课程形式多样化;
E.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13、当今各国高校课程改革中的几个共同趋势是()。ABCDE A.课程内容综合化;
B.课程实施多样化;
C.课程方向人文化;
D.课程性质职业化; E.隐性课程愈益重要
14、高校教学方法改革的趋势主要表现在()。ABCD A.以教师学生的多边活动作为出发点来设计教学方法;
B.由重视传授知识转向重视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C.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使用上强调多样性和综合化;
D.以发展非认知因素为手段,突出了教学的情感性
15、课堂教学的优点是()。ABD A.提高教学效率;
B.增强教学的计划性; C.因材施教;
D.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
17、柏林大学主要的办学特色是()。BD A.开门办学;
B.学术自由; C.服务社会;
D.教研结合
19、《高等教育法》对高校领导体制内涵的规定,包括()。ACD A.党委集体领导;
B.校务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C.校长负责;
D.民主管理和监督
20、世界著名大学在办学特色形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是()。ABCDE A.鲜明的时代性和社会性;
B.凝练的办学理念;
C.优势学科;
D.优秀的教师和毕业生; E、杰出的大学校长
1、可提供高等教育的机构包括()。ABCD A.大学;
B.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C.民办高校;
D.企业内的高等教育培训机构
3、与高等教育终身化相关的概念包括()。AC A.终身教育;
B.学会生存; C.终身学习;
D.学会生活
4、我国高等教育的三个层次分别指高等教育阶段的()。BCD A.高职教育;
B.专科教育;
C.本科教育;
D.研究生教育
5、依据基本职能定位,高等院校可划分为()。BCD A.综合性院校;
B.研究型大学;
C.教学型院校;
D.教学兼研究型院校
6、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共同遵从的行为规范体系,一般包括()。ABC A.专业意识;
B.专业态度; C.专业品质;
D.专业技术
7、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ABCD A.普通文化知识;
B.学科专业知识; C.教育专业知识;
D.相关学科知识; E.经营管理知识
8、影响学习的客体因素有哪些?()CD A.想象力;
B.兴趣; C.学习目标;
D.学习材料
10、文化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ACD A.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
B.强化专业教育; C.提高审美情趣;
D.提高人文素养
11、高校培养目标在性质上具有()。ABCD A.主观性;
B.客观性; C.具体性;
D.多样性; E.抽象性
12、关于各国高校课程改革的共同性背景和动因,正确的说法是()。BCD A.大学生的不满;
B.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C.知识经济与高教大众化的影响;
D.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E.互联网在教学中的应用
13、课程内容的选择应遵循如下原则()。ABCDE A.适时原则;
B.完整原则; C.经济原则;
D.实践原则; E.量力和满足原则
15、关于讲授法的缺点,叙述正确的有()。ACD A.是一种单向性的思想交流方式;
B.不利于课堂的管理;
C.不能使学生直接体验所学知识;
D.记忆效果差,尤其是时间较长的讲授课
16、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策略有()。ABCDE A.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B.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C.高标准的教材建设;
D.配备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E.加大投入和创新管理机制
17、关于院校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有()。ABCDE A.目的在于立足本校、服务本校;
B.是自我研究; C.是管理研究;
18、高校战略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 A.明确评估目的;
B.制定评估标准; C.选取评估指标;
D.是咨询研究; E.是应用研究
D.组织实施评估; E.进行战略分析
19、高等学校的组织特征是()。ABCDE A.学术性;
B.分散性; C.模糊性;
D.二元性; E.复杂性
20、高校教师培养的形式主要是()。ABC A.在职培养;
B.脱产研修; C.特殊培养;
D.合作培养; E.终身学习
1、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一直在()。AC A.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
B.全面推行教育产业化; C.促进国际化;
D.加强行政化
2、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为()。ABC A.高等教育的现象;
B.高等教育的问题; C.高等教育的矛盾;
D.高等教育的规律
7、教学反思的具体方法有如下几种()。ABCDE A.反思日记;
B.观摩教学; C.专业发展;
D.行动研究; E.接触新知
10、全面发展教育包括()。ABCDE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E.劳动技术教育
14、教师命题时,应注意()。ACD A.命题的指向性;
B.命题的随意性; C.命题的有效性;
D.命题的全面性
15、下列有关高校师生关系中,学生的相对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叙述,正确的有()。ABCD A.学生学习的相对独立性仍需要教师的指导;
B.由于自我意识和反省水平不断提高,学生需要独立自主; C.高校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促进了大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发展;
D.大学生学习自主性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16、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原则有()。ACDE A.培养人才与研究开发相结合;
B.学术价值和知识创新相结合;
C.全面投入和重点突破相结合;
D.需求导向和技术推动相结合; E.放宽搞活和严格管理相结合
20、高校教师绩效考评的程序一般包括()。BCDE A.进行考评总动员;
B.组织构建; C.教师自评;
D.集体评议; E.结果处理
6、哈佛大学心理学斯登伯格(Sternberg)认为,优秀的教师与普通教师存在以下哪些判别特征()。A.知识的差别;
B.效率的差别; C.态度的差别;
D.洞察力的差别
8、确立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应该()。ABD A.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
B.发展大学生的主体能力;
C.加强学校的严格管理;
D.塑造大学生的主体人格
9、当代大学生的主要特征有()。ABCD A.多元性;
B.开放性; C.实用性;
D.迷茫性
15、关于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 A.教学没有科研做底子,就是一个没有灵魂的教育;
B.一个好教师应既是研究着又是教育者;
C.教学是必要的要求,不是充分的要求,充分的要求是科研;
D.教学与科研很难两全其美
16、教育研究的意义是()。ABCDE A.教育研究以理论作指导可使教育工作者明确日常教育教学实践的前进方向;
B.赋予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尊重科学遵循规律的精神;
C.使教师从经验走向理论;
D.揭示教学规律、改进教学质量; E.提高教育决策水平、培育良好师资
18、高校规章制度对学校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ABC A.对学校各项工作具有重要的协调与规范功能;
B.在思想与行动相互转化中具有中介功能;
C.有助于促进高校科学管理;
D.有利于高校领导发挥个人才能;
E、有助于发扬学校民主
4、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表现在()。ABD A.使受教育者政治化;
B.培养政治精英和政法人才;
C.创新文化;
D.促进政治民主化
8、大学生的人格权包括()。BCD A.身份权;
B.生命权; C.身体权;
D名誉权
11、高校要有效实现培养目标,需处理好以下哪几方面关系?()ABCDE A.处理好“五育”之间的关系;
B.处理好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
ABD C.处理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
D.处理好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
E、处理好教学工作、科研训练与社会实践的关系12、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国高校课程改革出现的课程内容综合化的趋势,归纳起来有以下模式()。ABD A.麻省理工学院(MIT)模式; B.牛津模式;
C.哈佛模式;
D.筑波模式;
E.剑桥模式
16、关于研究假说的叙述,正确的是()。ABCDE A.应是可以验证的;
B.应叙述变量之间的关系;
C.应尽量简洁;
D.应以叙述的方式加以说明; E.是在研究过程中逐步完善的
20、高校战略管理过程一般包括()。ABCD A.战略分析;
B.战略制定; C.战略实施;
D.战略评估与控制; E.战略转移
5、高等学校三项职能的关系表现为()。ABCD A.培养人才是高校的最基本的职能,是决定高等教育本质的因素;
B.发展科学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和学术水平的提高;
C.直接服务社会是高校培养人才、发展学校职能的延伸和拓展;
D.培养人才的中心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6、大多数社会学家认同专业的三个属性是()。ABC A.专业应该是正式的全日制职业;
B.专业应该拥有深奥的知识和技能;
C.专业应该向它的客户和公众提供高质量、无私的服务;
D.专业应该由行业外部制定规范标准
8、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对教师来说,可以采用哪些策略?()ABD A.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B.理解和尊重学生; C.对学生放任管理;
D.提高自我修养,健全自身人格。
9、高校教育要帮助大学生树立现代的、正确的人生发展观,需要做到以下观念的转变()。ABCD A.发展观的转变;
B.学习观的转变; C.就业观的转变;
D.择业观的转变
13、广义的课程评价涉及到下列哪几个方面?()ABCD A.对课程方案制定过程的评价;
B.对课程方案制订结果的评价;
C.对课程方案实施过程的评价;
D.对课程方案实施结果的评价; E.对课程设置的评价
15、搞好课堂教学要做到()。ABCD A.目的明确;
B.内容正确; C.方法得当;
D.形式合理
4、从历史上看,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职能分别源自()。BD A.意大利、法国和英国;
B.中世纪西欧、德国和美国;
C.英国、德国和美国;
D.中世纪大学、柏林大学和美国“赠地学院”
7、教师职业在“圣者化”阶段的基本特征是()。AB A.官师合一;
B.僧师合一;
C.教研合一;
D.教管合一
13、表述教学目标时一般要考虑的因素有()。ABCD A.学习者;
B.行为; C.条件;
D.程度; E.因果
8、“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反映了师生关系中的()。CD A.教学关系;
B.法律关系; C.道德关系;
D.师道尊严13、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国高校课程改革出现的课程性质职业化的趋势,实现途径主要为()。A.开设选修课;
B.增设职业性课程或专业;
C.重视实际工作经验,并将其与系统学习统一起来;
D开设自由研究课程;
E.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能力培养.15、关于学年制的优点叙述,正确的有()。ABCD A.有规模效益;
B.有较强的专业性; C.教学管理比较简单;
D.便于开展集体活动
16、选题时应注意的问题有()。ABCDE A.范围的大小要适度;
B.问题难易要适度;
C.主攻目标要明确;
D.课题要有价值; E.课题的可行性
4、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表现在()。ABCD A.保存文化;
B.选择文化; C.创新文化;
D.传递文化
9、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过程中具有极强的主体意识,具体表现在()。ACD A.对教育影响的选择性;
B.教师影响的决定性;
C.学习目的的多样性;
D.学习方法的独立性 E.建立教育-科研-生产联合体和高新技术产业
17、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任务有()。ABCD A.为国家提供全面的人才支持;
B.推进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机制;
C.提升全民族科学素质;
D.推动大学文化和社会文化的建设
18、教师管理的精髓是()。ABCD A.选聘颇有潜质的教师; B.加以精心的培养和合理使用;
C.创设宽松的环境;
D.使他们自由、充分的发展; E.注重论文的发表
6、心理发展阶段论把教师的专业发展划分为以下哪几个阶段?()ABCD A.自我保护期;
B.墨守成规期; C.尽责期;
D.自治期; E.自觉期
9、下列学习差异中,会导致个体采取不同的学习策略的有()。ABCD A.认知水平差异;
B.学习风格差异; C.学习动机差异;
D.学习能力差异
20、脱产研修的高校教师培养形式实现的形式通常有()。ACDE
BCE A.进博士后流动站进行培养;
B.特殊培养; C.做国内访问学者;
D.出国进修; E.学术休假
7、按照高校的三大职能,教师职业角色主要是()。ABD A.教学者角色;
B.研究者角色; C.管理者角色;
D.服务者角色; E.创业者角色
16、按研究的性质和功能分,教育研究有()。ABC 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 C.发展研究;
D.实验研究; E.理论研究
17、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特点有()。ACDE A.专业性;
B.学术性; C.合作性;
D.实体化; E.直接性
10、高校培养目标的评价作用包括()。CD A.高校培养目标对教育的发展方向和人的发展方向起着一种制约作用;
B.高校培养目标对教育活动起着支配、调节和控制作用;
C.高校培养目标是衡量和评价高等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D.高校培养目标是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价值标准
12、在写教案涉及知识的难点时,应重点考虑的知识有()。ACDE A.概念抽象、学生又缺乏感性认识的知识;
B.自己深入研究的领域内的知识;
C.思维定势带来的负迁移;
D.现象复杂、文字概括性强的定律或定理; E.概念相通、方法相似的知识
15、案例教学的优点是()。ABCD A.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B.扩大学生的实际知识;
C.沟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D.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7、高校科研体制改革应注意()。ABCD A.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B.科研管理部门要转变职能、提高服务意识;
C.实行科研任务的承担主体由集体转向个人;
D.管理上有层层负责制转为由以个人为主或以课题组为主的科研新体制; E.应加强行政管理
4、在实行市场经济模式的一些主要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体制与运行机制大体上有三种类型()。ABC A.集中型; B.分散型; C.复合型;
D.配置型
5、与正规高等教育相比,非正规高等教育具有以下优点()。ABCD A.组织方式灵活;
B.周期短;
C.入读便利;
D.教学内容实用
7、教学反思有如下特征()。ABCDE A.实践性;
B.针对性; C.时效性;
D.反省性; E.过程性
16、运用比较研究法的基本要求是()。ABCDE A.要保证可比性;
B.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C.资料的可靠性;
D.坚持全面本质、科学的比较; E.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中去
16、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特点是()。ABCDE A.学科齐全;
B.人才集中; C.教学与科研结合;
D.机构灵活; E.投资少、见效快
三、判断题(请在“对”或“错”选项前点选,每题1分,20题,共20分)
1、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学者创办的各类学术机构被认为是大学(university)。错
4、德国和法国属于集中型高等教育体制。错
5、多科性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划分依据的是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错
6、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19世纪以来美国大学对世界高等教育的贡献,它已经成为各国高校普遍遵循的原则。错
9、大学生已成年,其社会认知、情感及自我意识,都已成熟,因此,大学生的成长已基本定型。错
10、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制定高校培养目标的唯一依据。错
14、案例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就某些教学论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共同进行讨论,以便澄清问题、培养思辨和交流能力的教学方法。错
16、科学研究成为高等学校职能之一始于12世纪。错
17、教育行动研究是立足本校收集、分析和报告事实性数据及信息的自我反思型研究。错
19、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学校定位的核心,也是制定战略规划的关键。错
2、北京大学的诞生标志着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产生。错
5、大学的科研职能源自美国哈佛大学。错
8、大学生权益就是取得高等学校学籍的在校生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以作为的方式,以及要求他人做出一定行为的方式实现一定利益的许可和保障。错
10、高校培养目标是一成不变的。错
11、改变人文教育落后状况的主要措施是使人文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处于支配地位。错
15、高校师生在教学关系上具有绝对独立性。错
17、高校科研经费属于消费性支出。错
12、教学重点即学生常常容易误解和不容易理解的部分。错
15、讲授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就某些教学论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共同进行讨论,以便澄清问题、培养思辨和交流能力的教学方法。错
16、把大学比喻为象牙塔,反映了高等学校关注社会需要、主动服务社会的价值追求。错 20、高校组织的二元结构特征决定了其管理的相对简易性。错
4、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源自德国的柏林大学。错
9、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是两个不同层次的人才类型。错
11、高校实施教育活动,只要实施“五育”中的几个方面就可以了。错
15、外适质量观认为教育质量是学生个体的认知、情感、兴趣等个性发展程度的反映。错
16、质的研究倡导“教师即研究者”,目的是使教师从“教书匠”走向“教育家”。错
7、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错
17、高校成为“社会的服务站”,体现了高校致力于推广成果的科学研究职能。错
8、“向师性”是指教师支配学生的一种倾向。错
10、教育方针是高校最高层次的培养目标,是一种反映一定时期社会价值观念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育人标准。错
12、作为一种课程思潮,永恒主义课程观忽视了科技发展综合性的一面,坚持课程内容狭窄的专门化。错
13、科学主义课程观提倡螺旋式课程组织及发现法教学。错
7、研究能力是大学教师的基本能力。错
8、大学生权益就是以其学生的身份且主要依据教育法律规范的规定所赋予的权益。错
17、学术即科研,科学研究就是教育研究。错
12、教学大纲是高校课程的总体规划。错
19、事业激励法是高校管理中用得最多的基本激励手段。错
10、教育目的就是教育目标,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所提出的具体标准和要求。错
11、强调素质教育意味着淡化知识教学。错
12、教学计划越具体越好。错
13、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对美国中小学课程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但并不适合高校课程领域。错
14、加强高校教学管理就是增强质量管理意识。错
16、高校科研组织结构是由行政主导的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二元结构。错
10、大众高等教育排斥精英高等教育。错
2、中世纪大学没有自治权。错
8、传统教育观认为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是被管理的对象。错
16、“大学科技园”的问世标志着大学基础科学研究有了新的发展模式。错
3、京师同文馆是我国近现代第一所大学(university)。错
10、通识教育就是宽口径教育。错
11、改变人文教育落后状况的主要措施是使人文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处于支配地位。错
13、高校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中,直线式课程优于螺旋式课程。错
15、在高校,教学与科研存在严重冲突,无法相容。错
17、科研成果管理的重点是科研成果的转化。错
1、高等教育就是由大学(university)提供的教育。错
7、高校教师与医师、律师一样都是专业人员,但不具有专业必备的基本属性。错
14、学年制对教学过程的环节管理得较少,学生考试合格即可获得学分,修满规定的学分要求即可毕业。错
13、课程就是指教学科目。错
16、实施高校科研组织的管理,关键在于明确等级和各级负责的范围,明确隶属关系。错
4、高等教育与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无关。错
12、钻研教材即钻研教科书。错
2、真正的大学(university)起源于西欧的中世纪大学。对
3、我国国家教委启动的“211工程”意指面向21世纪,在全国重点建设100所大学。对
7、教师职业属于专门职业范围。对
8、文化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在于从整体上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它的普遍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专门化教育的缺陷。对
11、文化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在于从整体上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它的普遍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专门化教育的缺陷。对
12、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注意课程的横向结构,也应注意到课程的纵向结构。对
13、改造主义课程理论主张以问题为中心设计核心课程,使课程与社会生活有机联系。对
15、高校教学内容的职业性不仅体现在专业人才的培养上,还体现在创造新的职业上。对
18、在签订教师工作合同的过程中,应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信的原则。对 20、高校的组织结构是指高校系统内各组成部分及其配合关系。对 1、1998年颁布的《高等教育法》是我国首部高等教育法。对 3、1901年,书院被统一改为学堂,古代书院制度的终结标志着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衰落。对
4、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构成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对
6、教师专业发展主要表现为知识、情感和行为三方面的日趋成熟。对
9、现代教育观以人为本,以人的个性全面自由发展为宗旨,坚持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与作用,使学生从静听、受动变为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成为自觉自律的活动主体。对
12、教师在进行教案设计时,应突出重点,攻破难点。对
14、案例教学大多是结合理论讲授、课堂讨论、实习等教学方法进行的。对
16、教育研究是以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为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的认知活动。对
19、高校战略管理在本质上是对高校发展方向及未来环境适应性的把握。对 20、教师职务聘任制的核心是按需设岗、择优聘用和合同管理。对
1、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等大学的前身是我国最早的一批近现代大学。对
2、国际性是中世纪大学的特征之一。对
5、中世纪大学主要培养官吏、牧师、法官和医生等。对
6、对大学教师而言,沟通能力处于基础地位,制约教师的教学、研究和服务工作。对
7、一个专业首要的社会目的就是服务。对
8、大学生既是特定机构的群体,又是受教育者。对
9、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师价值引导与学生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对
17、院校研究即校本研究,是高等院校立足本校服务本校对院校自身的研究。对
18、高校的战略实施比战略规划更重要。对
6、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主要是学习、实践和反思。对
10、高校培养目标的现实依据是社会需求与人的发展需求的统一。对
13、导入新课的目的是顺畅地拓展教学通道并激发学生的兴趣。对
14、实验教学法具有费时、费钱、效率比较低的缺点。对
19、高校的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高水平的教师和高质量的毕业生。对
3、高等教育是以培养各种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对
14、高等学校高深文化和高深学问的性质决定了高校教师是研究者或学者。对
15、高校教学内容的前沿性是指教师向学生介绍本学科最新的科研成就,各种流派和学术观点以及学科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对
16、科学研究是从已知探索未知从而获得新知的过程。对
3、教育史学家一般认为中国古代的大学起源于商朝的“右学”。对
6、教师专业曾是13世纪的中世纪大学令人尊敬的四个传统专业之一。对
11、“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在我国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的“六艺”教育。对
15、教学质量是学校一切工作的首要目标。对
18、高校组织的本质特征是其学术性。对
20、绩效考评具体可分为“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对
3、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是我国古代书院的办学特色之一。对
20、教师是大学最宝贵的资源,教师质量是大学生活的根本。对
9、在开放的环境中长大的当代大学生,思想十分活跃,他们一反传统的封闭观念和单一的思维模式,面向社会,面向世界,表现出对新事物的兴趣、极强的接纳能力和灵活性。对
16、开展科学研究已成为一所高校发展和成熟的标志。对
17、文献的检索过程也是权衡选题价值的过程。对
6、《教师法》规定: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对
13、课程方向的人文化的要求,反映在课堂上则表现为重新强调大学的普通教育,特别强调旨在培养完全人格的人文学科、艺术和社会科学及哲学的课程内容。对 20、办学定位是高等学校战略管理的首要问题。对
4、任何类型、任何层次的大学都有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职能。对
12、教学目标应具体到足以依据它来选择课程和教育教学活动。对
14、教学的艺术性必须以科学性为基础,而教学的科学性应通过艺术性来体现。对
2、高等教育机会均等是高等教育民主化的重要内涵之一。对
4、我国高校管理变革中出现了“去行政化”的改革动向。对
11、高校培养目标的理论依据是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对
13、校园精神即每一个学生生活于其中的学校内特定的风气和氛围,是富有渗透性的一种教育因素。对
18、高校组织的松散结构特征表明高校并非严格的科层化组织。对 20、高校教师的培养应力求做到时效性、层次性和超前性。对 20、高校是一个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对
4、我国需要继续培育和完善高等教育市场。对
10、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对
14、讲授法是一种比较经济、效率较高的教学方法。对
12、教学计划的编制一般应经历目标的确立与表述、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三个程序。对
18、科学定编定岗是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和实施教师聘任制的前提。对
3、依照国际标准,我国高等教育目前处于大众化发展阶段。对
20、高校教师具有忠诚于所在单位和忠诚于自己的学科或专业的双重忠诚的特点。对
17、国家精品课程是教学改革的标志性成果,体现了宽、厚、精、新的原则。对
15、高校与普通中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区别是高校实施的是专业教育。对
16、院校研究和行动研究都属于应用研究。对
第五篇:思想政治教育学考试复习(高师版)
《思想政治教育学复习内参》
第一章 绪论
1、熟悉思想工作、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内化、外化等基本概念。
思想工作:一定阶级人群帮助人们树立与社会发展要求一致的思想,改变偏离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所进行的活动。
政治工作:一定阶级、政党、团体为实现自己的纲领和根本任务而进行的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世家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平的的社会实践活动。
内化: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帮助下或在其他社会教育因素的作用下,接受社会要求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规范并转化为自己的个体认识,也是个体不仅真正相信、接受和遵守社会的思想、道德要求,而且自愿将这些要求作为自己的价值准则和行为依据的过程。其过程包括:注意、理解、接受三个。
外化:指受教育者将个体意识转化为良好行为,并多次重复良好行为使其成为行为习惯,产生良好的行为结果的过程。
2、辨析思想工作、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概念。(用概念的定义忽悠)
3、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特点和理论体系;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研究方法。
“特点”:阶级性、实践性、综合性。理论体系:估计不会考
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估计也不会考
研究方法:文献法、观察法、实验法、社会调查法、总结经验法
4、理解和综合应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学科建设经验。
研究对象: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以及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特殊性:即受到客观外界条件和物质生活条件影响,又受到主观内部因素如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状况的制约。
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1、熟悉人的本质、个人全面发展、精神文明等基本概念。
人的本质:是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的统一,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全面发展:体力和智力、人的多方面才能、个人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
精神文明:标志着社会精神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反映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2、领会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群众观点和路线。无
3、理解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的理论。
“人民内部矛盾”:分清敌我;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明确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提出向自然界开展发展经济
“灌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理论灌输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需要。
4、综合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政治与经济辩证关系的原理、人的本质的学说、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说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从三方面吹:
1、正确认识教育对象、科学实施教育活动;
2、激发人的身心潜能、开发创造力,促使人的个性充分发展;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考察
1、领会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资本主义国家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前苏联和东欧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
古代:核心:强调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的整体主义思想。
优点:强调人为中心、德育至上;注重德育内容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注重社会教育;注重立志教育;方法上注重教化与修身的统一
缺点:灌输式教育、公私德部分、重规范轻人格倾向
资本主义:目的上强调个性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德育内容上坚持人道主义;放上倡导情感和理性结合。缺点:思想体系的基础是个人主义;有浓厚历史唯心主义色彩;方法上形而上学。
2、熟悉革命导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贡献;党思想政治教育各阶段的主要内容及其经验。
肯定不考!
3、综合分析和理解对剥削阶级社会思想道德教育资源的批判继承;对中国共产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七个传统” 马列毛邓的理路和党的路线方针;实事求是;平等待人;紧密围绕党的中心任务;以身作则;群众路线;全党动手齐抓共管;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地位和社会功能
1、熟悉导向、激励、调节、转化等社会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导向、保证、育人、协调、激励
2、领会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功能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方法。无
3、能联系实际说明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地位;思想政治教育的调节途径;人的认识转化的层次。
战略地位:被经济基础决定又为其服务;是不同社会制度相互区别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作
调节途径:无
4、综合论述思想政治教育保证作用。
作用:。1)、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保证作用:维系阶级统治的精神支柱、推动社会改造的舆论力量、精神动力的增长;
2)、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保证作用:经济建设的坚强保证、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必备条件;思想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3)是社会管理的有效手段:协调不同群体利益之间的矛盾;维持社会稳定;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规律
1、熟悉思想品德、思想品德结构、认识、情感、信念、意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思想品德:指人们在一定社会一定阶级的思想体系指导下,按照一定的言行规范行动时,集中表现在个体身上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
结构:心理、思想和行为三个子系统及其多种要素按一定方式联接起来、具有稳定倾向性的三维立体结构。心理师基础、思想是核心、行为是外显。
思政教育过程:是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过程是外部制约和内在转化的辩证统一过程。内在矛盾运动转化过程“知情信意行”;外部环境影响制约过程。
2、领会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阶段、基本环节和特点。
基本因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社会环境及其所提供的教育支撑条件(主体、客体、介体、环体)
阶段:发展过程看 内化 外化 评价 ;从心理过程看 知、情、意、信、行的过程。
基本环节:确定教育目标和制定教育计划;选择教育机制(集体教育、典型教育、教师示范、自我教育);指导受教育者践行社会要求(灌输社会要求提高个人水平、激发驱动因素、引导知行转化并形成良好习惯)
特点:社会性和可控性、集体性和实践性、严格要求和个性发展、教育和自我教育、长期性与反复性
3、掌握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 发展过程:内在矛盾运动转化、外部环境影响制约过程
规律: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在客观外界条件的决定性影响与这种影响下形成的主管内部因素的调节交互作用过程中,内外部因素相互平衡、相互协调的主体内在矛盾运动转化规律。
4、综合理解和应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及其具体表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及其具体规律 基本矛盾:教育者掌握的社会所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发展状况之间的矛盾
具体表现:教育要求与社会环境;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本人思想行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者与社会要求。
基本规律:教育者的教育活动既要适应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基础和发展要求,又要超越受教育者的原有基础,体现社会思想政治品德要求的规律。
具体规律:双向互动律、内化外化律、协调控制律。
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
1、了解分析教育对象的历史分析法、动态分析法、立体分析法、定性定量分析法。
知道有五种方法即可。
2、领会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广泛性;认识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意义。广泛性体现在社会性、能动性、层次性、可变性 意义:制定教育目标的依据
有效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保证
增强教育效果的前提条件
3、理解为什么领导干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对象;青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掌握青年工人,青年农民和青年学生的特点。
领导干部:1)、对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新形势下面临新的考验 3)、领导干部是自觉接受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4、能运用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方法,科学分析某一类教育对象的特征。
第七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1、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目的: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教育对象的思想和行为以及社会生活的有关方面所要达到的一种未来状态、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开展各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依据和动力。
根本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
根本任务: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培育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2、领会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具体目的的联系;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意义。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一元的,而具体目的则是多元的。这种多元性是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层次性和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具体目的的多元性也是与党在不同领域、不同部门的具体奋斗目标相适应的。中国共产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具体目的是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具体目的统一起来。
确定目的的意义:
1、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指明方向
2、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动力
3、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为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效果提供
依据
3、理解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思想政治教育根本任务的确立依据。确定目的的主要依据:
1、社会发展的客观儒要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我们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第一个主要依据。
2、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的阶级或政治集团,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有目的地对社会成员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使其形成本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3、受教育者精神世界发展的需求以及思想实际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思想政治教育要解决人的思想问题,此受教育着的精神世界发展的需求和思想实际是我们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 的第三个主要依据。
根本任务的确立依据:
1、培育“四有”新人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2.培育“四有”新人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 3.培育“四有” 新人是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
4.培育“四有”新人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4、联系实际谈“四有”信任精神素质的培养;完成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基本要求。
第八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1、熟悉基本国情教育、理想、法制、道德教育、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基本概念。社会公德:指在一定社会生活中,为了维持社会的正常生活秩序,全体成员应当遵守的一些最基本、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
其他概念无明显答案,考试中忽悠即可
2、领会思想的层次;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
思想:主体对自身的社会存在以及与周围客观世界的关系的主观反映,是为了适应主体生活的需要,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大脑对输入的外界信息自觉进行整合的产物,它属于精神、意识现象的一部分,但不是它们的全部。
两个层次:工具性形式,即思想的基础表现形式,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来体现;内容性层次即一定的思想内容总要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
基本原则:从实现共产主义事业的社会道德理想出发,坚持社会整体利益高于
个人利益;在保障社会整体利益的条件下,实现个人利益和社会整 体利益的结合;在二者发生矛盾时,自觉地无条件地使个人利益服 务于社会整体利益。
(一)忠于共产主义事业,是社会道德和个人道德的中心目标和最高标准
(二)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是共产主义道德原则最根本的直接出发点(三)在保障社会整体利益的前提下,实现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结合,是共产主义道德原则最经常的、起码的要求(四)在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不一致时,要自觉地无条件地服从于社会整体利益,是共产主义道德原则最重要的归宿
3、理解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的主要内容;理想教育的要求;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社会公德教育的基本要求。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是一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是一条合乎国情。深得民意的正确路线。这条基本路线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总纲。
基本路线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具有总揽全局的指导性,二是具有一定历史时
期的稳定性。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任务的艰巨性,决定了我们 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4、了解和应用基本国情教育的意义;民主和法制教育的内容和意义。
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国家按照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意志建立起来的法律制度,其基本内容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第九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1、熟悉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方向原则、求实原则、民主原则、渗透原则、层次原则、示范原则。
方向原则是反映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根本原则。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原则,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有明确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方向,要与中国共产党的纲领与宗旨相一致。
求实原则,也就是实事求是原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始终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根本原则,它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所谓民主原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在民主集中制原则指导下,正确地发扬民主精神、民主作风和坚持民主方法。从本质上说,民主原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疏导原则。“疏导”概念引自治水的指导思想。
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原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人的思想“综合影响”形成和“渐次发展”规律,融人到各种教育因素及方式中,以循序渐进和潜移默化的状态进行。
所谓层次原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根据受教育者不同的思想情况和觉悟水平。区别对待,分层次进行。
激励原则,即激发和鼓励。心理学上是指增强一个有机体在追求某些既定目标时的愿望程度。追求的目标可能是外在的物质实体,也可能是内在的精神满足。
所谓示范原则,是指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和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的榜样模范作用,感染和启发受教育者,以促进其思想认识与觉悟不断提高的工作准则。
所谓主体原则,是指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教育者、将受教育者视为教育主体,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注意调动其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行为准则。
2、领会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确立依据;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体系的特点。
3、理解和掌握坚持求实原则的要求;坚持渗透原则的意义和要求;坚持激励原则的要求;坚持主体原则的要求。
4、综合应用坚持方向原则的意义和要求;民主原则确立的依据及坚持民主原则的要求;坚持层次原则的意义和要求。(2、3、4答案都是根据定义忽悠即可)
第十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艺术
1、熟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说理引导法、比较鉴别法、榜样示范法、自我教育法、实践锻炼法。
基本方法:理论教育法、实践教育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一般方法:疏导教育法、比较教育法、榜样教育法、自我教育法、形象教育法。特殊方法:预防教育法、心理咨询法、思想转化法、冲突缓解法。
2、领会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的特点;比较鉴别法的类别和作用;情感陶冶法的形式;开展心理咨询应遵循的原则。
思政教育的特点:实践性、科学性、创造性、灵活性
比较鉴定法的类别:是教育者帮助受教育者对两种或多种不同事物的异同和特点,进行分析比较鉴别,从中做主正确的判断和结论,从而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认识水平的方法。两种方式:纵向比较、横向比较。要求:注意可比性、注意全面性。
心理咨询应遵循的原则:信任原则、保密原则、科学原则、教育原则、预防和发
展原则。
3、简单运用说理引导法、榜样示范法、自我教育法的要求;认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心理咨询法的必要性。
心理健康对大学生德、智、体发展和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据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陈学诗研究表明:心理健康的学生,学习成绩必优于心理不健康者;心理健康的成人,其工作效率必胜于不健康者。在人格发展中,心理健康起着关键的作用。在大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素质,是高等教育值得注意的重要问题。(4)是增进现代社会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需要。(5)心理咨询法具有自己独特的优点,使教育对象接受帮助和教育有很高的“自觉”性,咨询人员个别指导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心理咨询为对象提供了“心理宣泄”的场所,使其心理烦恼得到正常宣泄后,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4、综合理解和应用实践锻炼法的意义及运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要领。
第十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1、认识思想政治的教育载体、管理载体、文化载体、活动载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手段很多,我们把其中承载并能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或信息的形式称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管理载体
以管理为载体,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渗透到管理活动中,渗透到人们的具体工作之中,以达到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规范人们的行为、调动人们工作、学习、生产积极性的目的。
所谓以文化为载体,就是将文化看做是一个动态过程,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寓于文化建设之中
活动载体
以活动为载体,就是有意识地开展各种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寓于活动 之中,使人们在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教育,提高觉悟。
2、领会文化及其构成因素;大众传媒载体的实施方式。
广义地说,文化是指人类不断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涵盖除自然生成物之外的一切社会事物;狭义地说,文化则是指语言、科学知识、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一般认为,文化主要是由符号和语言、价值观、规范、物质产品等因素构成,其中,价值观及其具体化的规范是文化的核心。
大众传媒载体的实施方式:1)大范围的社会宣传教育。(2)小范围的思想政治教育
3、理解掌握管理载体的功能及其运用要求;文化载体的功能及其运用要求。管理载体功能:
4、综合应用活动载体的依据及其运用要求。
其一,活动载体能够较好地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二,活动载体能较好地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其三,以活动为载体在一定意义卜使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主体化,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面。参加各种活动的广大群众相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是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
运用要求::(1)加强对各种活动的指导,组织好各种活动。(2)各项活动都应有明确的目的性。(3)尽可能将活动与经济建设等业务工作联系起来。(4)活动应因地制宜,丰富多彩,具有吸引力。(5)活动应讲求实效,不可太多太滥。开展活动,是要达到一定的效益,而不是做给领导或其他人看的。
第十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1、掌握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类并给人以某种影响的外部世界
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人们所直接接触到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及影响人们思想品德形成的周围外部条件的总和。由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精神环境三要素构成。特点:客观性、多样性、具体性、变动性。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是指利用、选择和创造适合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优美环境,并改造不适合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不良环境,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和人们思想政治品德的向前发展的实践活动。优化的原则:利用和选择原则、发掘原则、创造原则。
2、领会大众传媒对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特点;学校对学生影响的特点;社会组织对员工思想品德的特点;同辈群体对人的思想品德影响的特点。
学校对学生影响的特点: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与时俱进是新时代对现代人的新要求,时代需要有更多的既掌握科学技术又具备高尚道德品质,既有鲜明的个性和丰富的情感,又能有效参与快速适应社会改革的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健康的校园环境,能引导广大师生员工去追求真善美,使他们积极向上、乐观进取,培养纯洁的人生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认识能力,塑造他们美好的心灵。优秀的校园文化有催人奋进的积极作用,能激发广大师生员工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对崇高理想的执著和追求,对祖国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能激发广大师生员工巨大的工作热情和学习热情,儿童从六岁半左右开始上学,直到大学、研究生毕业,有十几年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的教育、校园文化、老师的人格形象等对学生有着重大的影响。青少年的思想品德、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是在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教育下形成的,其中学校教育起着独特的作用。学校使人系统掌握各方面知识,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3、简单应用家庭对子女影响的特征。
家庭环境对人们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女的影响有着形象性、感知性、直接性,潜移默化的渗透性,血缘关系的权威性,“遇人则诲”的经常性和深刻性等特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行、思想、品德、性格、作风、政治态度、人生观、价值观、待人接物等,给子女留下极为深刻的,永不磨灭的印象。
4、综合理解和应用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要求。(从三面发挥)
1、社会实践是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根本途径
2、净化社会大环境是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关键 第三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第十三章、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
1、熟悉评估、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实地调查评估法。
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认识、评述与估价,是判断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效果和社会作用的重要途径,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内容,它主要是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做得怎样的问题
2、领会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的特点; 广泛性 客观性 整体性 统一性
3、简单阐述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意义;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要坚持的基本原则;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具体方法。
意义:
1、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
2、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3、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有利于人的发展
4、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
基本原则
1、党性原则
2、客观原则
3、全面原则
4、历史性原则
5、相对性原则 具体方法:
(一)实践检验法
(二)系统分析法
(三)比较法
(四)模拟情景评估法
(五)效益评定法
(六)素质测量法
4、综合应用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可能性。
思想教育评估的内容: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评估《包括组织、领导、思想教育工作者(①政治素质②人格素质③理论素质④能力素质⑤勤政义务状况⑥工作成绩
(二)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评估
(三)环境的评估
(四)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的评估
(五)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估
思想评估的标准:
(一)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社会效果
(二)以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历史进步,(三)以是否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 重要标准。
第十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和培养
1、熟悉素质、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心理素质
包括:思想、政治、品德、能力、心理、知识等方面
思想教育者心理素质:1.乐观的心境2.良好的性格3.坚强的意志4.广泛的兴趣5.真挚的情感
2、领会思想政治教育素质的特殊性;思想政治教育者思想素质、能力素质的具体内容;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素质修养的主要环节。能力素质的具体内容:1.决策计划能力2. 开拓创新能力3.组织协调能力4.宣
传表达能力5.社交应变能力6.调查观察能力
思想素质具体内容:1.思想观念2.科学的思想方法3.严谨的思想作风
3、简单理解和应用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者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知识素质的具体表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的组织培养举措。重要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关系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和方向
三、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关系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与否。
政治素质:(1)政治立场(2)政治品质(3)政治水平(4)政策水平(5)政治信念 知识素质:1. 比较系统、扎实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2.比较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知识3.广博的其他学科知识。
培养举措:A单位对思想教育者的素质培养途径:1.脱产学习,提高学历层次2.在职岗位培训
3、开展科学研究,提高理论水平
4、确定指导老师,开展传帮带活动
5、组织参观访问6.增进交流
B:思想教育工作者素质自我提高。第一,正确定位第二,刻苦学习。第三,勇于实践。
4、综合应用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结构的确立依据;
5、思想教育者的职能
(一)组织职能,(二)宣传职能(三)教育职能(四)信息处理职能(五)育人职能
第十五章
1、领会领导体制。
领导体制:就是领导的意图和智能借以实现的组织机构形式
1、党是领导管理的核心
2、组织管理是实现领导管理的保证
3、实行党政职能分开是关键
三、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管理的组织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管理是以一定的组织体系为基础的。建立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组织体系,就是要按照整体性、层次性、高效性的原则,把思想政治教育专门机构和专职队伍,以及群众性思想教育力量有效地组织起来,使他们能够发挥各自的作用。
1、整体性要求 所谓整体性,就是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看成是一个大的育人系统,按照系统工程建设的原则和要求来规划、设计好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的内部结构。
2、层次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组织体系的内部结构应是一个层次化的结构。一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组织体系应按照三个层次来建设,即领导决策层、管理协调层和基础执行层。
3、高效性要求(1)专职队伍要精简。(2)组织体系要协调。
2、领会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具体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管理过程的主要环节 具体内容:
1、目标管理
2、计划管理
3、规范管理
4、队伍管理。主要环节:
3、简述思想政治教育领导的内涵;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体制的演变及其经验; 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
4、理解和综合应用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体制的基本要求。(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掌握占30% 简单理解和用占40% 综合分析和应用占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