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上官婉儿研究论著目录

时间:2019-05-13 21:14: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近两年上官婉儿研究论著目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近两年上官婉儿研究论著目录》。

第一篇:近两年上官婉儿研究论著目录

近兩年上官婉兒研究論著目錄(2012-2014)

太史政/整理

專書

于賡哲:《巾幗宰相上官婉兒》,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2014年1月。專文

鄭雅如:《重探上官婉兒的死亡、平反與當代評價》,《早期中國史研究》第四卷第一期,2012年6月。

仇鹿鳴:《複數的上官婉兒》,《東方早報•上海書評》,2013年8月25日。

仇鹿鳴:《上官婉兒之死及平反》,《東方早報•上海書評》,2013年9月22日。

吳麗娛:《唐代的“罪人”葬事》,《東方早報•上海書評》,2013年9月22日。

李明、耿慶剛:《〈唐昭容上官氏墓誌〉笺釋——兼談唐昭容上官氏墓相關問題》,《考古與文物》,2013年第6期。

李明:《來自大唐的秘密:上官婉兒墓考古解讀》,《大眾考古》,2014年第4期。杜文玉:《被誤讀的上官婉兒》,《文史知識》,2014年第1期。

仇鹿鳴:《上官婉兒墓誌透露的史實》,《東方早報•上海書評》,2014年1月19日。

仇鹿鳴:《碑傳與史傳:上官婉兒的生平與形象》,“皇帝•單于•士人:中古中國與周邊世界”國際青年學者工作坊,南京大學,2014年3月8日;後刊於《學術月刊》,2014年第5期。陸揚:《上官婉兒和她的製作者》,《東方早報•上海書評》,2014年3月30日。

曹旅寧:《也談新出唐〈上官婉兒墓誌〉》,西嶽論壇,2014年5月18日。

第二篇:书法研究目录

《书法研究》

2002年至2008年目录

张 函 整理

2002年

(一)总105期:

1.蒋立群《中国“书法”现代定位及跨世纪架构三论》 17.沈洁清《从当代审美文化看书法艺术的当代走向》 38.吴振锋《对21世纪书法文化建设的期待》 57.刘斌《当代书法创作的文化定位》 63.汪小玲《精品与精品战略》

76.李庶民《试论书法在现代社会中的转型》 83.刘云鹏、王换新《论书法的时代风格》 92.刘宗超《现在美学家书法美学研究述评》 119.余清汉《从“千人一面”谈书法创作、审美》

2002年

(二)总106期:

1.罗勇来《缪篆辨》 15.翟万益《大篆的裂蘗》 33.吴聿明《隶书流变浅论》

44.谭学念《“文字异形”和“书同文字”与“隶变”的关系》 53.徐华《试论凉州在草书源起时期的重要地位》 69.薛龙春《论“论守令作篇”与“匆匆不暇草书”》 79.斯萧《“六分半书”“乱石铺街”及其他》 89.王渊清《“羊大则美”辨》 102.胡志颖《“书画同源”辨析》 2002年

(三)总107期:

当代书论:

1.吴慧平《书法景观的文化地理浅释》

14.邓宝剑《论“视觉文化”时代中国书法的人文建构》 25.梁培先《经验的异化与贫乏》 碑帖研究:

32.罗勇来《瘗鹤铬新证之题》 48.张小庄《淳化阁贴》研究 69.梁少膺《越州石化贴》考

74.崔树强《宋、清两代金石学对书法的影响及背景分析》 105.胡志颖《“书画同源”辨析》(续)

2002年

(四)总108期:

书史研究:

1.张天方、马澄《逸少正(颜)书目录》散考 11.寇克让《王铎书法思想中的崇古观念》 51.周斌《刘熙载书艺辩证思想研究》 63.周平、夏时《伊秉绶隶书自评试析》 73.侯开嘉《隶草派生章草今草说》

103.周俊杰、姜寿田《论书法史的人文主义学科性质》 120.周文志《动生静兮静生动》

2002年

(五)总109期:

当代书论:

1.郑晓华《全球化:危机下的深思》

19.周德聪《流行书风、书法传统、现代书法》 33.周建强、周汉标《米、王到底能走多远》 书史研究:

44.高华平《庾肩吾〈书品〉创作年代考》 52.肖鑫《寂寞高手——王志》 64.陈志平《黄庭坚书事二考》

75.方爱龙《传世赵构〈翰墨志〉一卷系完本考》 92.向彬《吴门书派的界定与成因浅探》 102.齐江《关于董其昌任职礼部的问题》 114.叶鹏飞《阮元的书学和书法》 124.本刊启事

2002年

(六)总110期:

当代书论

1.刘宗超《近二十年书法创作思路的清理》 古代书论

28.詹绪佐《六朝书论笺识》 36.寇克让《章程即章草说》

45.吴慧平《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文化区的划分》 59.谢光辉《南碑述论》 76.陆明君《非白书考说》

90.韩顺任《道艺关系下的“人品即书品”论与蔡京》 书法年谱

102.陈志平《李建中年谱》

2003年

(一)总111期:

当代书论

1.王南溟《差的现代书法、更差的抽象化》 20.司有来《非“派别”》 古代书论

36.罗勇来《瘗鹤铬二号石刻非原刻辨》 58.王家葵《陶弘景与梁武帝论书启研究》 82.陶喻之《诸葛亮碑帖汇考》 会议综述

110.卢炘、卢轶《潘天寿与20世纪中国书法学术研讨会述评》

2003年

(二)总112期:

书论研究

1.金丹《经学与阮元书学思想的渊源》 14.陈稚飞《中国古代“气”论的逻辑演进》 27.钟家骥《书法功能与学书定位》 36.叶培贵《东坡的书法史论》 碑帖考释

47.曹宝麟《中国书法全集•苏轼卷•考释》二帖补证 书家年谱

61.刘兆彬《苏轼年谱》 篆刻研究

111.孙群豪、柴子英《一位不该被遗忘的印学家》 113.小霓、刘昆《许瀚与何绍基的交游考略》

2003年

(三)总113期:

学术争鸣

1.徐学标、谢光辉《论误读与书法史的关系》 19.沃兴华《论流行书风的创作走向》 书史研究

30.叶梅《论古代数论中的“思”》 36.莫小不《论书说“虚”》

54.裘金康《白云先生“书气”说探微》 64.张天弓《古代书论的肇始:从班固到崔瑗》 77.于书亭《郑道昭与“九仙”》 87.朱天曙《宋克生平与交游考论》 98.张金梁《四库本〈续书史会要〉阙漏考》

106.张志攀《〈旧唐书〉〈新唐书〉记述本朝书家书法书事之比较及评析》 116.杨尔《杨维桢籍贯别号考》

2003年

(四)总114期:

当代书论

1.蒋天耕《论线性艺术与点性思维》 古代书论

10.万林《从“书为心画”到“书如其人”》 26.刘涛《“史学”与“八体六书”》 31.刘春梅《“五乖五合”芻议》 44.杨森《浅谈中国古代执笔方式》 62.翁志飞《晋人执笔、用笔及书风阐释》 78.胡卫平《浅谈隶书在汉字演变过程中的价值》 83.朱爱娣《陈淳书法研究》

2003年

(五)总115期:

学术争鸣

1.李华年《书法抒情说评议》

16.白砥《传统哲学思想的切入对书法空间形式的作用与影响》 46.陈治元《经典与流行之间》 51.张淳《对建立书法教育体系的思考》 书史研究

62.王鼐《论行书艺术的类型及审美特征》 77.邱志杰《不可思量之思量》 87.王宏理《黄宾虹之书学》 97.靳鹤亭《飞白书研究》 107.王波《“颤笔”探微》 书家年谱 115.唐戈《伊秉绶年谱》

2003年

(六)总116期:

当代书论

1.西中文《关于当代书坛流派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

24.傅爱国《直书、勇气、责任感—有感于“当代”书法史研究》 书史研究

32.何碧琪《〈淳化阁帖〉肃府本研究》 59.陈麦青《王羲之重要传本墨迹评析》

72.陶贤果《书写家具变革对唐代中锋笔法的影响》 83.向彬《论三年翰林院待诏对文征明书法的影响》 98.崔爱武《董其昌书法尚淡美学思想管窥》 104.吴聪《康有为书论中的“精、熟、通”思想》 115孙向群《就“羸”“瘵”二字和曹宝麟先生商量》 印史研究

119.方小壮《丁敬卒年考》

2004年

(一)总117期:

1.侯开嘉《西学东渐与清代碑学兴起的思辨》 34.江平《论汉字用作书法的优越条件》

46.刘清扬《从因字立形原则论及书法创作中汉字造型的空间因素》 56.薛帅杰《科举与书法的再审视》 70.张金梁《白沙论》

85.杨开飞《阮元书法品评标准》 96.金丹《阮元金石书法年表》 111.戴立强《程南云资料整理与考略》2004年

(二)总118期:

书史研究

1.李郁周《谈启徐萧三人对怀素〈自叙帖〉的论述》 23.徐红梅《清代北碑学理论概述》 33.王新宇《元代书法教育研究》 49.林如《欧阳修书法观研究》

73.王德军《重新评价〈非草书〉的美学价值》 83.侯学书《“草篆”非字体书体辨》 93.张传旭《“抖擞”:对黄庭坚的误读》 篆刻研究

100.朱天曙《蔡易庵篆刻艺术论》

113.陈道义《论明代文人篆刻兴盛的文化背景》

2004年

(三)总119期:

书法研究

1.陶学华《书法静中观》

21.陈龙国《“书字贵平正安稳”索解》 32.徐学标《两汉“史书”名实考辨》 51.侯忠明《四川渠县汉阙书法考略》 65.华人德《“北凉体”芻议》

85.赵仁春《蜀僧兰溪道隆等人对日本镰仓书风的影响》 94.张金梁《明代殿房书办研究》 120.何崝《略论篆隶书法》

2004年

(四)总120期:

现代书史

1.侯开嘉《照相术的东传与20世纪初中国书法的变革》 24.王兴国《简论20世纪的中国书法理论体系》

古代书史

38.侯学书《权量秦两诏的铨释、标点、翻译》 72.刘星《崔瑗〈草书势〉法象论思想初探》

83.薛龙春《王僧虔〈论书〉管见兼及萧子良〈答王僧虔书〉的本义》 95.方令光《北魏宫廷中的书家及其活动》 112.吴锡标、寿洪《晋代行书盛行的原因透视》

2004年

(五)总121期:《墨法、风骨与个案研究》

1.吴海峰《画家书法墨法之研究》 35.陈龙海《书法风骨论》

44.侯忠明《渠县汉阙之〈沈府君阙〉研究三体》 54.胡传海《天造地设——谈北齐造像记书法》 68.邹方程《六朝社会与寒人书法》

88.张志攀《从九篇唐诗的共同点看怀素及其草书形象》 102.叶军《苏东坡书法中的“意”与“法”》 108.程渤《王献之〈鸭头丸帖〉后宋高宗赞语考》 116.付强《从试学童制看汉代的“尺牍”》

2004年

(六)总122期:《唐代的书法教育与科举》

1.宋开罗《隶书与八分之名实考辨》 12.张同印《蔡邕和唐隶》

21.陶贤果、谢光辉《“飞白”名实考辨》 31.李郁周《三本怀素〈自叙帖〉在宋金元的嫡传

——兼谈明代严嵩藏本问题》

46.孟云飞《唐代的书法教育与科举》 52.温存《论草书形象性描述》

67.金玉甫《浅谈书法中的“共性”与“个性”》 78.无相《论文彭在篆刻史上的地位与共享》

97.李彤《论周应愿〈印说〉的仍旧观》 108.赵彦辉《赵宧光印谈》

2005年总123期:《》

1.白鹤《行书写碑的绝致——李邕》

17.吴慧平、沈晓林《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文化的传播方式》 31.杨元元《对历代赵孟頫书法艺术批评的批评》 58.谢光辉《〈平复帖〉“羸”“瘵”词义商榷》 65.邓云峰《康熙皇帝书法考辨》 74.陆明君《陈介祺书学思想与书法探析》 91.王宏理《黄宾虹之书学》

101.楚默《“书卷气”的几个重大问题——兼评〈论书卷气〉》 114.何震宇《“流行书风”争辩的分期及不对称性研究》

2005年总124期:《唐代论书诗研究》

1.蔡显良《唐代论书诗研究》 39.黄惇《赵孟頫书法研究二题》 54.潘振元《王宠的生平与书法艺术》 80.张俊岭《吴大澂的金石研究及其书学成就》 92.王玉龙《书势论的审美巡礼》

111.朱天曙《还台北故宫藏〈〈自叙帖〉墨迹卷历史真面目

——台北怀素〈自叙帖〉与唐代草书学术研讨会综述》

117.陈道义《论明清吴中篆刻艺术形成与发展的外在因素》

2005年总125期:《魏晋书法论》

1.梁少膺《魏晋书法论》

24.张天弓《关于王僧虔〈答竟陵王萧子良书〉、萧子良

〈答王僧虔书〉的两个问题》

37.张树天《书法的气、气势与气韵》 51.陈方既《生熟论》

71.徐清《“20世纪中国考古学与书法学”之研究构想》 84.周斌《书法训练促进城乡儿童心理健康的对比实验研究》 94.陈雅飞《李瑞清书法研究的回顾与检讨》 111.朱兴邦《〈张猛龙碑〉注释》

2005年总126期:《金朝书法史论》

1.王凯霞《金朝书法史论》 29.侯学书《秦隶书的成熟形态》

44.林婥琴、刘清扬《两汉修辞学的发展与隶书的形成》 55.张恒奎《北朝书法楷模的缺失及其影响》 74.戴立强《祝允明年谱增补》

2005年总127期:《康有为碑学理论的思想之源》

1.吕金光《康有为碑学理论思想之源》 19.曹建《碑眼看帖:康有为帖学论》

36.黄阳兴《康有为书法理论与变法理论的相关性》 51.侯学书《汉隶书的成熟形态》

71.邵军《窦氏兄弟对张怀瓘理论的阐释与盛中唐审美观的初变》 87.段永成《论沈曾植的晋唐情结》 104.周正平《沈尹默的书学思想》

114.王兴国《略论当代展览机制下的中国书法》

2005年总128期:《魏晋南北朝书法研究》

1.吴慧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特殊的社会环境对书法产生的影响》 21.沈晓英《试论〈泰山刻石〉的文字规范与艺术特征》 32.钱建华《论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之推崇》

42.刘文秋《朱长文与〈续书断〉》 52.周斌《东坡题跋中的书学思想初探》 65.向彬《论吴门书派的领袖——祝允明》 82.赵彦辉《赵宧光资料整理与考略》 99.杨吉平《傅山的侠义精神与书法精神》 109.冯文华《曾熙生平交游考略》

2006年总129期:《翁方纲的书学思想研究》

1.朱友舟《翁方纲的书学思想研究》

55.薛帅杰《包世臣碑学思想广泛传播原因探微》 70.吴高歌《先秦时期史官与书法》 79.吴聪《〈知汝殊愁帖〉与姚鼐今草说》 88.俞建良《郭尚先书法及其字号考辨》 97.黄鸿琼《关于书法的形质与神采》 106.傅舟《黄牧甫印风综论》

2006年总130期:《张照书法年表》

1.刘宗超《汉代书法的风格体系》

13.邓宝剑《言意之辨与魏晋南北朝书学尚义贵神之特质》 44.陈龙国、傅晏风《项穆书法“三鉴”论辩》 53.朱乐朋《翁方纲书法理论浅谈》 65.倪文东《论书法家的品格修养》

73.孙向群《对谢光辉教授“羸瘵”词义商榷文章的批驳》 84.谢权熠《清张照书法年表简编(初稿)》 114.王兴国《传统之辨与当代书法创作审美观念》

2006年总131期:《书笔论》

1.翁志飞《书笔论》

22.周平、夏时《从山东庙堂汉碑论隶书的发展》 38.周海平《〈笔阵图〉的书法创作思想管窥》 45.杨继龙《李邕书法的守成特性与历史定位》 62.王连富《颜体起源说辨析》

82.李慧斌《米芾书史所论宋初科举“誊录”制度

与“趣时贵书”现象之真实关系的考证》

91.潘善助《海峡两岸大学书法社团比较研究》

100.周斌、陈红梅《20世纪书法篆刻史上一种可贵存在的状态

——纪念沙孟海先生诞辰105周年》

113.周振《文人篆刻刀法观的三种倾向》

2006年总132期:《祝允明书法作品辨伪》

1.邓宝剑《魏晋南北朝书法创作理论述略》

12.刘涛《王羲之〈伏想清和帖〉所见“殷生”及相关问题》 19.叶俊《李世民与赵光义对唐宋书法的影响比较》 33.胡春涛、廖方容《寻绎“神、妙、能”

——张怀关〈书断〉品评体系溯源》

48.张树天《唐〈孟府君墓志〉书体研究》 60.戴立强《祝允明书法作品辨伪九例》 82.周斌《论书法丑学思想的两个审美维度》 94.陈道义《近百年来印学研究之辩证发展》 105.刘宗超《汉代书法美学思想中的核心观念》 116.李欣《中国书法与绘画差异的哲学研究》

2006年总133期:《纪念黄庭坚诞辰960周年专辑》

1.黄君《千年书史第一家——从传世诸作看黄庭坚书法的艺术成就》 38.刘墨《由澄明走向超越——黄庭坚艺术论纲》 49.毛万宝《数得神助——论黄庭坚书法创作的灵感现象》 61.彭励志《试论黄庭坚书学对清代碑学的启蒙与影响》 76.蔡显良《黄庭坚论书诗研究》

89.刘天琪《黄庭坚论书所言“道义”之文化渊源略解》 101.张炬《从“长年荡桨,群丁拔棹”看晚年黄庭坚书法道路》 111.王庆忠《宋徽宗、宋高宗书宗黄庭坚论》 116.王宏生《古碑刻与立石次序考辨》

2007年总134期:《秦文字草化研究》

1.杨宗兵《秦文字“草化”研究》 13.张恒奎《北齐书家刘珉考》 25.王鼐《李邕法帖述考》 39.胡源《论陆游的书艺观》

49.王之义、赵明《试论康有为书法形学观的本体意义》 61.孙晖《凤凰涅槃——小议“电脑时代”的书法艺术》 73.丁利年《丁辅之年谱》 109.张平《论印刷与书法之关系》

2007年总135期:《宋克章草书风论》

1.陆锡兴《“史书”即八分考》

16.张恒奎《沟通南北朝的书法世家——彭城丛亭里刘氏》 29.杨豪良《唐代书坛繁荣的原因及现代启示》 43.常春《从后妃到名妓——唐代女性书法文化研究》 53.朱天曙《章草中兴的高峰——宋克章草书风论》 66.孙慰祖《陈鸿寿年谱》

84.郭舒权《近六十年上海书坛重大动态》 115.陈道义《论古代汉字书法装饰的文化背景》

2007年总136期:《揭傒斯事迹系年》

1.唐幼铎《“浯溪三铭”考述》

16.程慧颖《〈圣教序〉成碑的历史背景及其对唐代书法的重大影响》 34.李金荣《涪陵白鹤梁题刻“元符庚辰涪翁来”考辨》 47.张函《揭傒斯事迹系年》

64.程渤《吴廷及〈馀清斋帖〉问题研究》 78.冯广贺《清代殿试中偏重书法之弊述论》 96.张世杰《楷书的流派与风格》

103.王兴国《略论当代中国书法的现代化》 116.温存《文徵明小楷书法艺术考》

2007年总137期:《徐渭书法论》

1.吴聪《王羲之为右将军非右军将军》 10.张树天《重谈苏轼的书法美学思想》 22.张恨无《徐渭书法论》

34.范美俊《徐渭的书风之“变”与心学背景》 56.刘云鹏《再论明中晚期书法发展格局》

65.罗红胜《论〈说文解字〉的书法正字范本价值》 75.孙晖《浅谈中国书法的“表演性”》 87.唐存才《黟山黄士陵年表》

116.王荣敏《晚明尚“奇”审美风尚与文人篆刻的残崩之美》

2007年总138期:《元龚璛书迹考评》

1.朱喜发 李光德《“苏门四学士”的书论思想及影响》 15.程渤《元龚璛书迹考评》 29.刘东芹《宋曹交游考略》 50.徐传法《俞樾书法论》

62.王宏生《古代书学论著分类述评》

72.周斌《书法练习对儿童行为习惯影响的实验研究》 81.钱松《关于若干种何绍基年谱的考证》 106.杨高钰《徐三庚及其印艺》 116.隋邦平《“有书学而无书才”——对王世贞此说的质疑》

2008年总139期:《张瑞图书法形式探微》

1.王晓光《张瑞图书法形式探微》 21.王渊清《兰亭论辩与20世纪疑古思想》 40.邓云峰《论湖湘文化对湖南书法的影响》

55.王春林《试分析民国以来帖学复苏和繁荣的原因》 69.白鹤 李雯《书法艺术中的取象与通感》 81.周红旗 周斌《默会知识与大学书法教育》 89.章海荣《写意引:开辟印艺新时代的标志》 99.曾迎三《曾熙年谱》

第三篇:A5:2010语文教育研究论著评析之十一

主持人简介:王荣生,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上海师范大学学科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执行主持简介:胡根林,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构建有效写作教学活动的策略

——2010语文教育研究论著评析之十一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 周子房

活动理论为分析写作学习过程和结果、设计写作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基于活动理论的视点去构建写作教学活动,一是要关注写作学习的交际实践取向,核心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二是发挥中介途径的功能,主要是如何提升教材和教师的教学价值;三是重视写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关键是怎样打造师生、生生平等合作的平台。下面评述的4篇论文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它们分别在充分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学生读者意识的策略、教材中写作知识的呈现策略、教师的写作教学策略和写作教学中的共同体的构建策略。

一、学生读者意识的培养策略 【评析文章】郑桂华《写作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原载于《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1期

【原文提要】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是写作教学中需要重视的问题。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设法在教学中进行写作话题、写作地点、写作主体、阅读对象、写作目的等方面的转换。这些转换应具体落实在作文题目的编制、作文教学的组织、作文评价和展示手段的选用等环节上。

文章首先分析了我们的写作教学普遍缺乏读者意识的原因。现代社会人类的教育活动因从社会生活中渐渐分化出来而获得高效率的同时,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脱离了本真的生活。这种背离在作文教学中尤其突出,学生写作的对象变成了教师,写作情景变成了课堂或考场,写作目的变成了获得高分,作文的价值观偏离了交际的本质,造成学生作文了只有一个异化了的读者———教师的局面。

针对一原因郑桂华提出,要使学生养成真正的“读者意识”,教师要采取一些措施,降低或消解学校教育教学对社会生活的离间性,将抽象的写作技能训练,部分地复原为青少年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的过程。具体来说,教师应设法把写作活动诸要素在课堂内完成下列转换:将写作话题——作文题目,由抽象的、远离社会生活指向性不明的话题转化为针对生活事物、服务于交际需要的话题;将写作地点——教室或考场的氛围,转换为生活表达氛围;将写作主体——学生,由学校角色转换为社会角色;将阅读对象由强势的评判教师转换(或扩大)为一般听众或弱势的交谈对象;将写作目的由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或一份答卷、合乎规范获得高分,转换为通过书面语言与他人沟通,说清事实,讲明道理等。

为了有效实现这些转换,文章认为教师可以在以下几个环节进行具体落实:

一是作文题的选择和编制。好的作文题不仅是对作文文体和内容的提示和概括,也应针对社会事物,隐含读者的信息。二是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师要通过持久有效的操作性训练,可指导学生慢慢建立读者意识。其中让学生根据事先列出一份读者信息清单进行写作就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三是作文评价。改进评价方式,教师要以一个读者的身份和态度来评价学生作文,让学生感受交流的乐趣和被欣赏的成功感。四是展示手段。要积极推动学生作品的发 表,利用各种形式,扩大学生作文的读者面,使学生的作文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建立起一定的联系。

当写作学习由接受客观知识、训练各项技能转为解决真实问题、完成真实任务的活动时,学生读者意识的培养就是其中的应有之义。在写作教学中关注读者意识,其实质就是为写作教学构建一个真实或拟真的应用情境。在真实的写作实践中,写作的目的就是为了交流,读者意识的存在是优秀作者所应该具备的重要特征。应当讲,这篇文章对目前写作教学中学生普遍缺乏“读者意识”的原因分析是深刻精准的,所提出的培养学生读者意识的策略更是切实可行的,具有很高的教学实践价值。然而,要彻底改变我国目前写作教学中学生胸中无读者的现状,似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仅需要在写作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贯彻和落实培养学生读者意识的精神;同时还需要加强写作教学中读者因素对学生写作的影响的研究,如读者类型、作者与读者的关系、读者对写作主题的了解、读者对作者所持观点的态度等因素对写作内容的影响,以便进一步完善和开发培养学生读者意识的策略。

二、教材中写作知识的呈现策略

[评析文章]叶黎明《论写作知识呈现方式的变革》,原载于《课程·教材·教法》2010年第2期

[原文提要]百年语文写作教材经历了三次改革浪潮。第一次改革以写作知识的“学科化”为中心;第二次改革以写作教材知识的“科学化”为中心;在第三次改革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在历史语境中把握该理念的内涵,写作教材“教学化”、“学材化”应该成为第三次教材改革的中心。写作知识的开发既要重视内容的科学性,也要重视呈现方式的有效性,以求文质兼美。而要真正有效地呈现科学的写作知识,使教师易教,学生乐学,关键在于写作练习的设计。

文章首先根据历史发展的脉络考察了语文教材写作知识呈现方式经历了从隐性向显性、从零散玄妙到系统周密的演进轨迹。接着,作者在阐述其对“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的内涵的理解的基础上,提出把写作知识转化为教学程序,关键的一环是写作练习设计。为此,文章专门介绍了国外母语教材在写作练习设计中呈现知识的一些策略

一、写作知识以扼要概括的形式出现在练习中。在《美国语文》中,几乎每一课的写作练习中,都穿插“写作技巧重点”的知识介绍,多属策略性知识;当然也有必要的陈述性知识,常常是一两句话带过,要言不烦。这类片言只语式的写作技巧性知识点拨,言简意赅,好懂管用,并且在写作任务提出后呈现,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与指导性。

二、写作知识以问题的“变式”出现在练习中。以知识的变式——问题来呈现,避免了与前述知识的完全重复,同时,以问题探究代替知识的归纳总结,更有利于学生自觉主动地展开言语实践,这样,“知识”就具有操作性和行动性。

三、写作知识以形象直观的插图呈现在练习中。美国语文教材经常运用表格、图形或符号等活泼直观的形式呈现知识,比如,编者用探寻写作素材的构思簇形图为学生构思提供了程序性知识,编者把个人叙事类写作常见的四类选材范围以形象直观的图形呈现在练习中,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四、其他形式。知识的呈现还有其他一些呈现形态,如隐藏在教学步骤的设计或写作任务的描述中,或以提示、旁白、链接等各种形式灵活地出现在教科书的空白处,包括书眉、边白等。这些形式通常短小精悍,生动有趣,画龙点睛,突出知识的可用性和有效性。

从活动理论的观点看,以知识接受为主体的传统学校教学特征对写作教学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其代表性的标志就是系统化、概念化的知识在作为教学活动重要中介途径的教材中的全面呈现。针对这一现状,这篇文章提出了其对“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的内涵的理解,并结合国外母语教材的写作练习设计提出了写作教材中呈现知识的一些策 略。无庸置疑,这种教材知识“教学化”、“学材化”的方向是正确的,这些写作教材中的知识呈现策略是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的,我们可以沿着这一方向进一步进行探索。但是我们仅仅关注知识呈现的形式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进一步从功能方面去研究写作教学所需的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的组合与结构,以及它们与呈现方式的关系问题等等。

三、教师的写作教学策略

[评析文章]荣维东《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原载于《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7期 [原文提要]我国中小学写作教学的主要问题分别涉及写作动机激发、写作内容创生、写作方法教学等方面。这些问题都可以在教师的写作教学策略的层面谋求解决。它们包括设计真实任务情境引发写作的兴趣和动机的策略、教给学生创生写作内容的策略、训练学生思维和行文表达的技能和策略、帮助学生写作和修改的策略。

作者通过对学生作文问卷的“元分析”研究发现,中小学写作教学的主要问题是有三个:“为什么写”、“写什么”和“ 怎么写”。它们分别涉及写作动机激发、写作内容创生、写作方法教学等方面。荣维东认为这些问题都可以在教师的写作教学策略的层面谋求解决。

一、设计真实任务情境,引发写作的兴趣和动机。有效路径有两个:一是设计有趣的写作活动,在“做中写”;二是设置真实或具体的任务情景。文章认为最有效的引发学生写作动机和兴趣的方式,是设计“真实的写作任务”和营造“具体的写作交际语境”。为了提高写作教学的效率,作者还建议在学校教学中主要进行“拟真交际语境写作”。

二、教给学生创生写作内容的策略。作者认为,学生并非缺乏生活,而是缺乏发现和感悟生活的心灵以及发现、提取写作内容的策略和方法。目前我国“成功”的作文名师一般采用“搞活动”的方法来制造或提取写作内容,尽管这些活动对于低年级活泼好动的孩子是比较有效的,然而“制造生活”毕竟不是课堂教学的常态。引发作文内容、素材的最根本有效的方法是“写作策略教学”。诸如“头脑风暴”法、自由写作法、集束思维法等写作素材的触发、搜索、提取策略应该是作文教学的主要内容。

三、训练学生思维和行文表达的技能和策略。国外比较注重写作思维方法的教学,充分利用“簇型图”、“比较和对比图”、“环形结构图”、“鱼骨图”、“框架互动图”、“蜘蛛图”等帮助学生展开思考,搭建思维框架,形成文章图式。写作教学最终是要教给学生将内容信息转译成语言文字的方法和策略,这方面传统的仿写、扩写、缩写、摘要以及读写结合、范文模仿等做法仍然有效。

四、提供“检查清单”,帮助学生写作和修改。为学生写作制定并提供检查表,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写作策略。国外著名的“6+1 要素”写作策略,就要求教师把训练项目细化为可供学生操作的行为清单,通过自我提问或同伴互助的方式进行写作的行为引导、程序控制和产品自检,从而为学生作文提供有效的认知和行为支架。

这篇文章主要从策略的视角分析了作为写作教学活动中主要中介者——教师可以发挥的作用。根据维果斯基的观点,学习活动的中介涉及三个方面:物理工具、心理工具与人。教材实际就是一种心理工具;而作为中介的人指的是学习活动中成人或者能力较强的同伴,毫无疑问主要是教师。在这篇文章中,荣维东先生围绕“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三个方面提出了教师的写作教学策略,以便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中介作用:不再直接发布写作指令,而是营造适宜的写作教学活动环境,提供需充分的写作学习资源。从本质上看,教师作为写作学习活动的中介主要是通过其携带物来发挥作用,而这些携带物往往也是以心理工具的形式呈现出来,因此在实践中,我们需要构建写作教材与教师在写作教学中的携带物这两种心理工具之间的配合关系。

四、写作共同体的建构策略

[评析文章]朱建军《写作共同体建构:中学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原载于《全球教育展望》2010年第3期 [原文提要]《时代周刊》正是凭借其独有的写作共同体,在其个体彼此的协作流程中,写出了一个个震撼性的报道,创造了《时代周刊》经久不衰的美誉。而在共同体中学习,也是当今教育实现学校转型,促使学习真实地发生的不同于个人学习和合作学习的重要的学习方式。因此,成功地建构写作共同体,也是实现写作教学转型的重要标志。

文章首先介绍了《时代周刊》写作共同体的协作流程,进而分析了写作共同体的主要特征。写作共同体实际是一个系统化、组织化了的“作者”群,这些作者之间构成相互对立、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写作共同体应该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共同愿景”、彼此协作和依赖、具有开放的结构。成功建构写作共同体是实现写作教学转型的重要标志。

以此为基础,文章提出了写作共同体实现的具体运行策略:

一、通过对话教学构建生生、师生平等协商共谋发展的合作平台。写作“共同体”成员可以在基于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平等的立场上,通过言谈和倾听从事一种彼此碰撞、协商的共同学习。对话教学能启发和促进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自觉主动地改变自身的状况。更为重要的是,在对话过程中,每个个体自身的文化经历或经验,以及所面对的任何“教材”都成为对话的凭介,并在对话过程中不断地生成新的经验和“教材”。教师作为写作共同体中的指导者要引导、指导好“共同体”的学习活动。

二、成立多种形式的写作组织,逐步形成较为成熟的以班级为单位的写作共同体。写作共同体有着自身一套其成员所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而这些行为准则并非来自于教师和学校的意志,借助于外部力量运行,而是在以多种形式的小组如文学社、戏剧社等逐渐发展壮大后,逐渐形成的已内化到师生的心灵、转化为师生自身需求,蕴含了个体成员情感体验和对现实情景的感悟的行为准则。

三、建立动态的评价模式,促进写作共同体的良性发展。写作共同体蕴含的写作理念,超越了传统单一的写作主体、写作方式和写作环境,因而其写作评价模式也应该不同。写作共同体的评价主体是多元的,由教师、学生、家长等多方参与评价,还尤其强调写作者的自评。写作共同体中的评价过程是镶嵌在写作过程中的,学生写作中的问题往往会在写前或写中就得到解决,大多不存在堆积式的问题。

活动理论有两个重要的概念装置,其一是工具的使用,其二是“沟通”概念的引进。[1] 写作教学作为活动所具有的“沟通”性是指在教学活动进程中具有人与人之间合作和交互的特点。朱建军先生在这篇文章中所倡导的“写作共同体”可以成为我们去推动这种“合作与交互”的蓝图,所提出的“写作共同体”实现的运行策略可以成为我们去实现这一蓝图的具体途径。在革新写作教学的实践中,从构成共同体的基本要素——对话和互动——入手,往往成为营造写作共同体氛围的可行选择。这种对话和互动体现在参与学生学习过程的所有人中,主要在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当然,在写作教学实践中,我们还要进一步关注写作共同体内部是如何通过提供支持和引发冲突来促进学习的。

从活动理论的视角去建构写作教学活动,关注的不再是知识状况,而是写作教学的情境、目的、使用工具的本质、活动中合作者的社会关系等。上述四篇文章分别从这几方面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值得我们在实践中认真去借鉴、完善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课程的逻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32.(作者通联: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

第四篇:小课题研究参考目录

小课题研究参考目录

所谓的小课题研究,它是与大课题研究相对而言的,主要是指教师以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中心进行可行性的研究,是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反思我们的行为,把我们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时的实实在在的有价值的案例、反思、教育故事等记录在科研手册上。教师不善于积累自己的资源,而是东摘摘西抄。

“小课题”的特点:

1、问题即课题,来源于实际

2、教师即研究员,主要靠自己

3、小问题,大意义:是指研究内容和范围比较小,而不是指研究价值和意义小。

4、适合采用教师个人的研究方法

5、教育、教学即教研,成果即成长 小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学习法、叙事法、个案法、行动研究法

—小课题研究,既承认教师人人都有课题研究资格,又提倡教师进行可行的、实在的、有用的研究,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探索发现,既能够做到“教育教学研究两不误”,又能够提高教师育人和教学水平、提高教师学术地位,实现教师的 人生价值。能够使教师在照亮别人的同时自己也更加明亮、灿烂、更加辉煌!学校判断教师课题的标准:

1、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是不是一个真实的实践问题?

3、解学决这个问题对改进教育教学实践和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有无积极作用?作用有多大?

4、教师自身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是否被解决。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是衡量小课题研究成功与否的标准。

根据我校去年提出的课题《提高教学质量有效策略研究》,本学期为各位教师推荐以下小课题参考目录 语文学科

引导小学生欣赏和吟诵古诗词的策略研究 提高中年级学生作文自改水平的策略研究 激发学生进行课余口语练习兴趣的策略研究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拓展阅读的策略研究 体育课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读写渗透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实践探索 教会学生在与人交往中学会宽容的实践探索

加强英语阅读 扩展小学生词汇量的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指导的有效性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实践研究;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与方法的操作策略研究; 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研究; 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 小学生掌握与搜集信息能力的培养研究.指导小学生学会略读与游览的实践研究; 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指导研究; 小学生自主写作的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践研究; 小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 小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 小学生创意表达能力的培养研究;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探究学习的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

小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设计与操作研究;.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研究; 小学生写作档案的建立研究;.小学生起始阶段的写作教学研究; 小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指导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制定与实践研究; 小学生语感的培养研究; 小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研究;.小学生应对能力的培养研究; 小学生人际关系素养的培养研究; 小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 小学生语文质疑能力的培养研究;

数学学科

关于“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促进学困生有效参与数学合作活动的研究 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观察与成因分析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与课堂教学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 如何利用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

如何会理运用教材。如教材中的主题图与练习题 各年级可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梳理与分析 小学数学如何发挥课堂练习簿的作用 关于新课程下口算教学的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作业设计的实践与研究 关于“算”“用”结合教学策略的研究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践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讨论的实践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实践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互动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教师课堂语言的观察与实践 小学数学学习材料选择的有效性研究与实践 小学生学习自我反思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发展小学生空间观念的策略研究 小学生数感培养的策略研究 小学生符号感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实践 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英语学科

小学阶段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深层兴趣 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有哪些既经济又有效的做法

如何拓展课堂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

如何解决课时不足与教材容量偏大的矛盾

如何找准教材内容与活动形式的结合点,让学生在兴趣中学 如何充分挖掘并利用教材中丰富的资源

教学中有效地开展任务型的教学活动策略 如何提高低年级游戏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怎样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如何激发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意识

如何把握好小学英语教学情境创设的“效”与“度” 如何用新的英语课堂教学评价观引领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英语口语测试 其他学科

运用即兴创作培养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实践研究

如何加强学生思想品德评价

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音体美教学中学生道德教育的渗透 科学课中的自主探究与有效指导研究 如何克服部分学生畏学、厌学的情绪 “学困生”心理特征及对策研究

如何教育学生学会生活

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如何有效提高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与水平

教学中,如何摆正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以生为本,教法与学法的整合与优化研究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定位教师与学生的角色

第五篇:AVO研究参考文献目录(模版)

[1]熊金良.从AVO现象看最大炮检距的选择[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2,27(4):522~524

[2] 陈智维。地震勘探资料采集的成本分析,小型油气藏[J]。2006,11(4)26-29

[3] 马义忠 影响新一轮三维地震勘探成本因素分析,石油地质与工程[J]。2009(2)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石油、天然气地震勘探技术规范 [M]1997

[5] 黄捍东,王彦超,郭飞,等.基于佐普利兹方程的高精度叠前反演方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3,48(5):740~749

[6] 呈彦,董守华,赵伟,等.Zoepprite方程近似解拟合精确解影响因素[J].物探与化探,2010,34(4):523~525

[7] Aki K and Richards, P.G.Quantitative Seismology:Theory and Methods.W H.Freeman and Co.1980, P.153

[8] Shuey R T.A simplification of the Zoppritz equations。Geophysics,1985,50(4):609~614

[9] 王玉梅,刘福平,杨长春,典型油藏反射界面的Aki-Richard和Shuey近似误差分析[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1,26(2):616~624

[10] 张兴平,高、低产煤层气井AVO正演特征及其识别[J].中国煤炭地质,2011,23(6):48~51

[11] 徐峰,陈祖银,梁向豪,组合震源对AVO的影响及校正方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3,48(6):

866~870

[12] 杨新菊,马建德,AVO正演模型研究及应用[J].海洋石油,2006,26(3):14~19

[13] 刘斐林,煤层气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分析[J].岩性油气藏,2009,21(2):113~115

下载近两年上官婉儿研究论著目录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近两年上官婉儿研究论著目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研究巩昌汪世显家族的相关论著

    研究巩昌汪世显家族的相关论著一、研究巩昌汪世显家族的论文胡小鹏先生的《元代巩昌汪氏家族事略》(《西北师大学报》1990年第3期)一文对汪氏一脉兴起繁盛中衰诸方面的事迹做......

    科普研究团队必备专业书籍目录

    (科普文化相关历史、技能方法、学术观点、战略、产业、规划) 1、《科学技术发展简史(第二版)》,王士舫,董自励编著,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1-1。当当价:16元。 2、《科学......

    《金融研究》2010年目录(最终版)

    《金融研究》2010年目录 2010年第9期 中国食品价格上涨因素及其对总体通货膨胀的影响 通货膨胀预期形成的模型刻画及其与货币政策的关联性 中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区域性配给均......

    十三五规划课题研究参考目录

    指南附件: 吉林省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 规划课题研究参考目录 教育基本理论与教育发展 1.教育创新理论与实践研究 2、教育治理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3、课程论、教学......

    残疾人立法完善研究目录(大全五篇)

    一 残疾人权利保障问题研究——以《残疾人权利公约》为视角/柳琴/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2月„„„„„„„„„„„„„„„„„„„„„„„„„„„„„„„„„( 1 ) 二 德国......

    可以参考的小课题研究目录(汇编)

    可以参考的小课题研究目录 1. 小学幼儿园小课题参考目录 2. 低年级语文教学扩大识字量,提高识字效率的实践研究 3. 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写字教学效率的实践研究 4. 三维目标......

    近三年会计研究目录的读后感

    近三年《会计研究》目录的读后感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会计体制不断改革,理论不断创新。《会计研究》是由我国财政部主管,中国会计学会主办的国家一级学术期刊,......

    合作学习子课题研究目录

    高桥小学“小组合作学习”子课题研究目录 高小课改小组 根据班主任老师第一阶段小组建设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筛选,确立了15个有研究价值的课题,请老师们自己选择课题进行研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