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宁波海洋服务业发展路径研究 目录
《宁波海洋服务业发展路径研究》
第一章宁波海洋资源与海洋产业发育现状分析1
第一节宁波海洋资源发展现状1
第二节宁波海洋产业发展状况9
第二章宁波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与趋势分析24
第一节高层次海洋经济发展规划24
第二节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相关规划解读34
第三节宁波海洋经济发展趋势分析45
第三章宁波海洋服务业发展评价54
第一节我国海洋服务业发展现状54
第二节宁波海洋服务业发展现状62
第三节宁波海洋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75
第四章国内外海洋服务业发展趋势与经验借鉴81
第一节国内外海洋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81
第二节国外海洋服务业发展现状与经验83
第三节国内海洋服务业发展情况100
第五章宁波海洋交通运输业发展路径研究109
第一节海洋交通运输业概述109
第二节宁波海洋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115
第三节宁波海洋交通运输业发展面临的形势124
第四节宁波海洋交通运输业发展路径分析127
第五节宁波海洋交通运输业发展保障措施140
第六章宁波海洋旅游业发展路径研究144
第一节宁波海洋旅游业发展现状144
第二节宁波海洋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61
第三节宁波海洋旅游业发展趋势分析164
第四节宁波海洋旅游业发展战略分析165
第五节宁波海洋旅游业发展措施169
第七章宁波海洋科技教育管理服务业策略研究177
第一节海洋科技教育管理服务业177
第二节我国海洋科技教育管理服务业现状及国外经验借鉴191第三节宁波海洋科技教育管理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分析210
第四节宁波海洋科技教育管理服务业的对策227
第八章长三角区域海洋服务业协调与联动发展对策236
第一节长三角海洋经济发展特征与格局分析237
第二节长三角区域海洋服务业发展潜力与存在问题241
第三节长三角海洋服务业协调与联动发展思路与对策245
第二篇:宁波发展海洋高技术产业研究
宁波发展海洋高技术产业研究
发布时间:2011-11-11信息来源:中国国情国力 作者:农晓丹
海洋高技术产业主要是指那些具有高技术含量、高资金投入与高收益的现代高端海洋产业,主要包括:海洋生物产业、海水增养殖产业、海水综合利用产业、海洋装备产业、海洋能源产业、海洋信息服务业等。
建设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的意义
1.顺应世界海洋经济发展趋势的需要
目前,海洋经济发展正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加快转变,海洋高技术产业成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在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形成一批具有市场前景的海洋高技术产业群,海洋经济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到80%左右,海洋高技术产业产值已居海洋产业产值首位。发展海洋高技术产业,是顺应世界海洋经济发展趋势的需要。
2.实施“科技兴海”和“海上浙江”战略的需要
我国在“九五”后期组织开展了“科技兴海”计划,《全国科技兴海规划纲要(2008-2015)》要求沿海各地结合当地实际推进海洋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同时,2009年5月浙江省政府在《关于我省保护海洋环境、发展海洋经济情况的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海上浙江”的战略目标。宁波市目前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还不高,发展海洋高技术产业,促进海洋科技成果的产业转化,是实施国家“科技兴海”战略和浙江“海上浙江”战略的需要。
3.实现海洋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
科技创新是提升海洋产业层次、促进海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和重要途径。目前宁波市整个海洋产业中仍以港口海运、渔业、滨海旅游等传统海洋产业为主,对海洋高技术领域研究渠道不宽、深度不够,海洋新兴产业规模小,占海洋经济的比重低。发展海洋高技术产业,能为海洋产业经济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是优化海洋经济结构、提升海洋经济质量的重要途径。
4.保护海洋生态、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是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传统的海洋开发方式忽视了资源的永续利用,海洋污染面的扩大和渔业资源的衰竭已经一次次地敲响了警钟。以发展海洋高技术产业为契机,转变传统粗放的海洋经济生产方式,可以减轻海洋经济发展对海洋生态的压力,还可以利用高技术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开展海洋生态恢复,最终实现海洋经济与海洋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宁波市发展海洋高技术产业的基础和优势
1.产业规模
宁波市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有着坚实的基础,全市海洋经济处于稳定、高速发展的态势。2002年,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值为294.5亿元,至2008年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值约3964.05亿元,年均递增15%以上。海洋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第二产业占据主导地位,第三产业的总产值也是逐年提高,至2008年,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结构之间的比例转变为4.2:55.4:40.4.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临港工业等得到了充分的扩张式发展,海洋生物、海洋能源、海水淡化等高新技术产业开始起步。
2.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是宁波市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主体。在海水增养殖领域,以天邦股份有限公司、徐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等为代表,在海水饵料、科技养殖等方面拥有优势。水产品精深加工领域以南方水产、飞日水产等企业为代表,在低值鱼深加工方面成果突出。在海洋生物领域,以超星海洋生物、海浦生物科技为代表,这两家企业生产的海洋调味料和各种海洋功能型添加剂达到了同类企业的领先水平。在高技术船舶领域,以浙江造船有限公司、新乐造船厂为代表,前者实现了海洋工程船生产的突破,后者成功开发了IT类化学品船。
3.研发实力
宁波市具备雄厚的海洋研发实力。目前建有宁波大学生命学院、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宁波海洋开发院等一批海洋科技方面的科研机构,拥有海洋与渔业领域重点实验室9家,有市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1家,国家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2家、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5家,从事海洋科技工作人员已达20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占总人数的15%以上。近几年在海洋科技领域取得一批关键技术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科技进步奖15项,市科技进步奖35项,专利授权30余项。
宁波市发展海洋高技术产业的重点领域
1.海水增养殖
宁波渔业资源丰富,目前已形成浅海、滩涂等各个集中连片的专业化、特色化的养殖基地,而且在育苗、饵料、防治病害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成果。在此基础上,应大力发展海水增养殖业。要进一步研究养殖品种改良、健康养殖、病害生物防治、优质饵料等关键技术,促进传统养殖向现代化养殖转变;加大养殖基础设施建设,研究推广鱼藻工厂化养殖、封闭式内循环
养殖等高效养殖方式,改造水产苗种培育与养殖装备;利用岛屿资源推进海岛生物技术养殖,积极开拓海珍品养殖。
2.水产品精深加工
目前宁波市拥有水产品加工企业361个,加工能力达到21.1万吨/年,水产品精深加工潜力巨大。在水产品加工形成规模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食品加工技术和包装技术改造提升海产品加工业,不断提高精深加工比率;积极发展有经济效益的海洋食品和海洋食品添加剂等,尤其要加快打通藻类资源的产业通道;积极打造“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服务平台”,为水产品精深加工提供安全保障。
3.海洋生物医药
海洋生物资源成为医药界关注的新热点,目前已经从各种海洋生物体内分离和鉴定了数千种新型化合物。宁波沿海已记录的物种有1255种,为研究开发海洋药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要继续对海洋生物中含量极微、活性极强的物质进行探索;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在产品中试、临床试验等各方面进行扶持,促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成果的转化:要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技术实力的海洋生物高科技企业,增强其与科研机构的联手,促进海洋生物医药技术与下游产业的衔接。
4.海洋高技术船舶和海洋装备
目前,我国90%以上大型海洋装备依赖进口,这已成为制约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瓶颈”,从国家战略和前瞻角度出发,宁波市应大力发展海洋装备业。宁波市在高技术船舶生产方面已有突破,海洋高技术船舶在加工设备、制造场地、工艺流程等方面与海洋装备有着极强的关联性,可以为海洋装备的发展提供基础和有利条件;要引导宁波造船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升级,集中优势资源生产化学品船、工程船等高技术船舶;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能力,开发水上承载装置、海洋勘测与海底布缆船舶、海底管线电缆检测及维修装置等;积极开展海洋装备领域的国际合作和技术交流,形成内外结合、相互促进的发展机制。
宁波市发展海洋高技术产业的对策
1.要强化组织领导,齐抓共管,合力推进
推进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科技创新、研究开发、产业联动、人才培养、环境保护等方面,需要政府加强组织领导。要明确海洋高技术产业主管部门,由其组织和协调海洋高技术产业重大项目的实施,协调涉海各部门各行业的关系及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活动:市政府要从把握全局的角度构造宽松的政策平台,研究制定鼓励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扶持政
策;统计部门要建立海洋高技术产业专门的统计制度和体系,以实现对海洋高技术发展的动态监测和预测。
2.要逐步建立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多元化投入体系
首先,结合宁波海洋高技术产业刚刚起步的现状,政府部门要加大对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资金扶持,设立“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海洋高技术产业培植中需要做大、做强的发展项目的贴息和补助。其次,放开领域,降低门槛,鼓励和吸引各类社会投资主体,以直接投资、承包、合资、股份合作等方式进入海洋开发领域,减轻政府投资压力。再次,充分发挥金融市场的作用,争取更多的信贷资金进入海洋经济领域。最后,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探索建立多元化的风险投资机制,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海洋高科技产业风险投资基金,拓宽海洋高技术项目资金来源渠道。
3.为海洋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稳固的技术支撑
应从人才的储备、科研攻关力量的增强、海洋高技术创新平台的搭建、创新体系的完善这4个方面来保证。一要加紧制定引进海洋高技术人才的政策,使宁波市成为海洋科技人才的聚集地。二要充分发挥宁波海洋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作用,突破一批重点领域的产业化关键技术。
三要整合海洋科技资源优势,积极搭建各种海洋高技术创新平台,例如海洋高技术重点实验室、海洋科技园区等,使之成为海洋高技术创新的载体、成果的转化基地和产业的辐射源。
4.增强宏观调控,改善要素供给
首先,宁波市作为沿海城市,陆域土地资源相对比较稀缺,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土地资源更是日益紧缺,这对宁波海洋经济尤其是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屏障。因此,要科学规划,提高土地利用率,有效缓解用地紧张矛盾。其次,要重视建设海水淡化、潮汐发电、风力发电等工程,提高水、电的要素供给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炳水.打造海洋经济强市一宁波的实践与探索[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2]刘洪滨,刘康.青岛市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9.[3]陆立军.加快宁波“海洋经济强市”建设[J].宁波党校学报,2005(4).[4]陈飞龙,金戈,吴霞.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与产业布局[J].宁波党校学报,2003
(5).
第三篇:积极发展宁波海洋文化产业
积极发展宁波海洋文化产业
海洋是生命诞生的摇篮,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1世纪为“海洋世纪”。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陆地可供 开发的资源越来越少,世界各海洋大国之间在海洋经济、科技、资源、海权等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然而,种种激烈竞争的背后,实质上是海洋文化的竞争。不同的 海洋思维、海洋意识、海洋观念等海洋文化因素,决定着竞争的格局和态势,决定着竞争的成败。
浙江是海洋大省,宁波是海洋大市。据勘查,宁波市海域面积约9758平方千米,超过陆域面积近400平方千米;海岸线1562千米、海岛面积524平方千米、滩涂面积940平方千米,分别占全省的30%、20%、34%;港口航道、海洋能源、海洋渔业等资源更是得天独厚。海洋资源是宁波最大的优势资 源之一,是实现宁波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依托,也是宁波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所在。
海洋文化是宁波海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的先进生产力。至迟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宁波先民已经能够制造和利用 舟楫开始了海上航行,并把自己的文化传播到其他地方。自此之后,宁波沿海居民更是在这块辽阔的海域上挥洒着自己的智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骇世惊俗的历史文 化奇迹。从河姆渡人最原始态的海洋捕捞,到唐宋时期声名远扬的“海上丝绸之路”;从郑和下西洋时的庞大船队,到世界第一跨海大桥杭州湾大桥的全线贯通,都 充分展示了宁波沿海居民认识、开发、利用海洋的智慧与能力。随着岁月的流逝、科技的进步、经济的繁荣和中外交往的日益频繁,它的外延在不断扩展,内涵也不 断丰富,突出表现为俊逸秀美的海洋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的海洋宗教信仰文化、山明水秀的海洋景观文化、精美独特的海洋盐业文化、中外交融的海洋商贸文化,还 有富含海洋特色的渔业文化、港口文化、科教文化、体育文化、文物古迹、名人文化、文学艺术等。宁波海洋文化虽历经数千年的演进、整合与重构,但其基本精神 却是一脉相承的:海纳百川的开放性,兼容并蓄的亲和力,博采众长、厚积薄发的创新力,植根民间、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曾指出:文化价值对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我国学者也指出,海洋世纪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观念和意识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一个海洋 文化问题。海洋文化的先进性将影响一个国家和地区海洋战略决策的方向,继而影响国民经济等综合力量的提升。可以说,没有海洋文化的繁荣,也就没有海洋经济 的发展。根据《2009年美国海洋和沿海经济发展报告》,近年来,美国海洋产业中滨海旅游与娱乐业已成为第一大产业,约占海洋经济就业总量的75%,生产 总值的51%。基于此,我们认为,面对新世纪海洋经济蓬勃发展的历史性契机和我市在十二五期间着力建设“海上宁波”的战略机遇,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宁波丰 富多彩的海洋文化资源,积极发展以滨海文化旅游业、涉海出版发行业、涉海庆典会展业、涉海影视动漫业、涉海工艺品业等主体的海洋文化产业,是引导文化为促 进社会和谐发挥积极作用的良好平台,是提高地域文化品位、振兴宁波经济的重要途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选择,对实现建设“海 洋大市”、“文化大市”的战略目标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宁波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刚刚起步,海洋文化产业在宁波海洋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小,是一个相对薄弱的领域,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 阶段不相适应,也不能满足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发展要求。因此,“十二五”期间,我市应该大力推进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具体而言,应重点抓好以下四方 面工作:一是要制定突出宁波海洋文化产业区域特征的战略性规划。发展海洋文化产业不可千篇一律重复建设,要注意发掘本区域海洋文化的特色,对现有简单、粗 放、雷同的海洋文化产业项目进行资源整合;二是要发挥政府对海洋文化产业的主导和培育作用。政府应发挥在文化发展中的支持引导职能,制定以海洋文化产业为 城市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给宁波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更为宽松的市场环境,研发海洋文化产业的可操作性形态,构建富有活力的现代海洋文化产业集群;三是 要打造完整产业链条,培育成熟的海洋文化产业。通过深入挖掘极具宁波区域特色的海商文化、海洋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渔业文化、民间文学艺术等文化遗产,创 造性地打造海洋文化产品,并加以宣传和包装,最终形成海洋文化的强势品牌;四是要健全制度管理体系,保障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海洋文化产业法律和 制度体系建设,在海洋文化开发的同时促进海洋文化保护,保障海洋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篇:积极发展宁波海洋文化产业
海洋文化产业
21世纪为海洋世纪。海洋是生命诞生的摇篮,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陆地可供开发资源的减少,世界各海洋大国之间在海洋经济、科技、资源、海权等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然而,种种激烈竞争的背后,实质上是海洋文化的竞争。不同的海洋思维、海洋意识、海洋观念等文化因素,决定着竞争的格局和态势,决定着竞争的成败。
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处东海之滨、长江入海口与杭州湾交汇区域,是我国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2009年江浙沪三地GDP首次超过1万亿美元,成为全世界第十一大经济体。随着长三角区域经济进入资源环境瓶颈期,陆域资源、能源和空间的压力与日俱增,迫切要求突破陆域制约,加快发展海洋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海洋资源是长三角区域最大的资源优势之一,是实现长三角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依托,也是长三角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所在。据统计,长三角区域拥有海域面积约30多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和海岛岸线长达8200多公里。2008年江浙沪三省海洋经济总产值为9584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2.3%,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达到14.7%。[1]
海洋文化是长三角区域海洋资源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长三角海洋经济发展的先进生产力。早在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长三角沿海先民已经能够制造和利用舟楫开始了海上航行,并把自己的文化传播到他们所及之处。自此之后,长三角沿海居民更是在这块辽阔的海域上挥洒着自己的智慧与汗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文化奇迹。从河姆渡人最原始状态的海洋捕捞与长距离的航海活动,到声名远扬的“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时庞大的船队,再到世界第一跨海大桥杭州湾大桥的全线贯通,都充分展示了长三角区域人民认识、开发、利用海洋的智慧与能力。随着岁月的流逝、科技的进步、经济的繁荣和中外交往的日益频繁,其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扩展,突出表现为俊逸秀美的海洋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的海洋宗教信仰文化、山明水秀的海洋景观文化、精美独特的海洋盐业文化、中外交融的海洋商贸文化,还有富含海洋特色的渔业文化、港口文化、科教文化、体育文化、文物古迹、名人文化、文学艺术等。长三角区域海洋文化虽历经数千年的演进、整合与重构,但其基本精神却是一脉相承的:海纳百川的开放性,兼容并蓄的亲和力,博采众长、厚积薄发的创新力,植根民间、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著名文化学家罗迈德·威廉姆斯说过:“文化研究最精彩的片段,将不再是回溯古老洞穴的火把,而是照亮未来选择的光柱。”对于海洋文化繁盛的长三角区域来说,研究璀璨的海洋文化,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过去,而应该立足现在,面向未来,让海洋文化为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因此,在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深入挖掘区域海洋文化的内涵,大
力推进区域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将有助于形成全社会关注海洋、保护海洋、开发海洋的良好氛围,有效提升海洋文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助于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与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对实现“把长江三角洲地区建设成为我国文化产业集聚区”的战略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积极发展宁波海洋文化产业
2011-04-05 04:48:00 来源: 宁波日报(宁波)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海洋是生命诞生的摇篮,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1世纪为“海洋世纪”。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陆地可供开发的资源越来越少,世界各海洋大国之间在海洋经济、科技、资源、海权等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然而,种种激烈竞争的背后,实质上是海洋文化的竞争。不同的海洋思维、海洋意识、海洋观念等海洋文化因素,决定着竞争的格局和态势,决定着竞争的成败。
浙江是海洋大省,宁波是海洋大市。据勘查,宁波市海域面积约9758平方千米,超过陆域面积近400平方千米;海岸线1562千米、海岛面积524平方千米、滩涂面积940平方千米,分别占全省的30%、20%、34%;港口航道、海洋能源、海洋渔业等资源更是得天独厚。海洋资源是宁波最大的优势资源之一,是实现宁波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依托,也是宁波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所在。
海洋文化是宁波海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的先进生产力。至迟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宁波先民已经能够制造和利用舟楫开始了海上航行,并把自己的文化传播到其他地方。自此之后,宁波沿海居民更是在这块辽阔的海域上挥洒着自己的智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骇世惊俗的历史文化奇迹。从河姆渡人最原始态的海洋捕捞,到唐宋时期声名远扬的“海上丝绸之路”;从郑和下西洋时的庞大船队,到世界第一跨海大桥杭州湾大桥的全线贯通,都充分展示了宁波沿海居民认识、开发、利用海洋的智慧与能力。随着岁月的流逝、科技的进步、经济的繁荣和中外交往的日益频繁,它的外延在不断扩展,内涵也不断丰富,突出表现为俊逸秀美的海洋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的海洋宗教信仰文化、山明水秀的海洋景观文化、精美独特的海洋盐业文化、中外交融的海洋商贸文化,还有富含海洋特色的渔业文化、港口文化、科教文化、体育文化、文物古迹、名人文化、文学艺术等。宁波海洋文化虽历经数千年的演进、整合与重构,但其基本精神却是一脉相承的:海纳百川的开放性,兼容并蓄的亲和力,博采众长、厚积薄发的创新力,植根民间、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曾指出:文化价值对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我国学者也指出,海洋世纪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观念和意识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一个海洋文化问题。海洋文化的先进性将影响一个国家和地区海洋战略决策的方向,继而影响国民经济等综合力量的提升。可以说,没有海洋文化的繁荣,也就没有海洋经济的发展。根据《2009年美国海洋和
沿海经济发展报告》,近年来,美国海洋产业中滨海旅游与娱乐业已成为第一大产业,约占海洋经济就业总量的75%,生产总值的51%。基于此,我们认为,面对新世纪海洋经济蓬勃发展的历史性契机和我市在十二五期间着力建设“海上宁波”的战略机遇,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宁波丰富多彩的海洋文化资源,积极发展以滨海文化旅游业、涉海出版发行业、涉海庆典会展业、涉海影视动漫业、涉海工艺品业等主体的海洋文化产业,是引导文化为促进社会和谐发挥积极作用的良好平台,是提高地域文化品位、振兴宁波经济的重要途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选择,对实现建设“海洋大市”、“文化大市”的战略目标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宁波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刚刚起步,海洋文化产业在宁波海洋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小,是一个相对薄弱的领域,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不相适应,也不能满足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发展要求。因此,“十二五”期间,我市应该大力推进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具体而言,应重点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要制定突出宁波海洋文化产业区域特征的战略性规划。发展海洋文化产业不可千篇一律重复建设,要注意发掘本区域海洋文化的特色,对现有简单、粗放、雷同的海洋文化产业项目进行资源整合;二是要发挥政府对海洋文化产业的主导和培育作用。政府应发挥在文化发展中的支持引导职能,制定以海洋文化产业为城市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给宁波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更为宽松的市场环境,研发海洋文化产业的可操作性形态,构建富有活力的现代海洋文化产业集群;三是要打造完整产业链条,培育成熟的海洋文化产业。通过深入挖掘极具宁波区域特色的海商文化、海洋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渔业文化、民间文学艺术等文化遗产,创造性地打造海洋文化产品,并加以宣传和包装,最终形成海洋文化的强势品牌;四是要健全制度管理体系,保障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海洋文化产业法律和制度体系建设,在海洋文化开发的同时促进海洋文化保护,保障海洋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第五篇:现代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
现代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
[摘 要]服务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服务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总体规模小,发展水平落后;服务业内部部门发展不合理,结构失衡;发展滞后,比重偏低;服务支撑体系不完善等,对此必须进行坚决整顿和规范。
[abstract]Service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market econom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China's service industry is currently the main problems are: the overall size of the level of development is lagging behind;Services internal departments unreasonable structural imbalance;development lags behind the proportion of low;service support system is imperfect, which must be resolutely rectify and norms.[关键词]服务业 比重 发展水平协调 完善
[keywords]serviceproportiondevelopmental levelcoordinateperfection
服务业活动是工业企业价值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服务业与工业像唇齿一样相互依赖着。拥有日益增多的专业化厂商并以人力资本作为主要的投入品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特征,工业企业通过购买服务提供者的服务,能够使社会所拥有的人力资本源源不断地参与到工业生产过程。因此,服务业是把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引进工业生产部门的推进器,它在相当程度上构成了这些资本进入生产过程的桥梁。但在我国,本应作为中间投入的服务多由企业自身完成,大量可以通过社会分工节省成本的机会没有被恰当地利用。当既有的服务业需求(如广告、会计、咨询顾问、信息系统、银行投资与市场调研等)变得日益复杂时,专业化的服务便显示出其远大的发展前景。
一、目前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状况
如今,在我国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经超出发达国家工业化时期最高值的同时,我国服务业占GDP比重不仅低于中等收入和发达收入国家,甚至低于低收入国家。2005年至2010年,服务贸易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增长是逐年降低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十一五”规划中服务业指标未达标的问题,这与营业税改革不到位密切相关。”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必须痛下决心,改革营业税。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服务业发展也成了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之一。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魏建国建议,从国家战略的角度大力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这不仅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也有利于提高服务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
对此,《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已经提到,在“十二五”期间要建立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探索适合新型服务业态发展的市场管理办法,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
目前,我国服务业中除商贸餐饮、居民服务和公路运输外,多数行业市场化程度相当较低。“条条”管理形成的政企不分、行业垄断现象比较严重,市场准入的限制比较多,竞争不充分。改变服务业进入难、管理松的状况,实行公开透明和宽准入、严管理的政策,增加
竞争主体,提高竞争力。要加快形成公开、公平、透明的市场准入政策,鼓励非公有制经济以参股、控股、收购、租赁等形式进入这些服务行业。
二、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总体规模小,发展水平落后。
从全世界经济发展情况看,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呈上升趋势。而中国服务业虽然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总体水平仍然不高。以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衡量,2003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3.2%,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发达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70%以上的水平,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也在45%左右。另一方面,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较低,2003年底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国内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为29.3%,远低于发达国家的70%~80%,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50%左右水平。与其他产业相比,我国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差别很大,发展的不平衡对服务业整体的提升会产生影响。另外,受现有基础和一些传统因素的影响,现代服务业发展所需的市场环境、制度环境等还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服务业满足巨大市场需求的供给压力仍然相当大。
2.服务业内部部门发展不合理,结构失衡。
从总体上看,中国服务业内部结构落后,旅游、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等传统服务业比重过高,而保险、金融、咨询、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仍然是以传统服务业为主体的结构。而目前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内部结构中,新兴服务业所占的比重已经明显超过传统服务业的比重,一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这个发展趋势也较为明显。
长期以来,一些应当作为产业化经营的服务业领域,被当作公益型、福利型的事业来办,因此服务业的许多行业缺乏自我发展活力,“大而全”、“小而全”的自我服务仍有存在,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步伐还较慢。
3.当前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比重偏低,还有很大的体制性政策性制约因素。
我国长期以来的工业化政策,忽视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发展缓慢,服务业发展速度低于经济增长的平均水平,导致经济结构中服务业所占比重明显偏低。同时,国家对现代服务业的一些行业(如邮政、电信、金融)的准入限制,使非公有制经济很难进入,导致这些行业缺乏竞争,经营机制僵化,从而严重地阻碍了服务业的发展
4.服务支撑体系不完善。
现代服务业对工业的支持是综合的、配套的、快速反应的体系,能有效满足制造业的服务需求。设计、生产、营销、配送、支持产品等是制造业链条上的不同环节,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业务流程。其中,服务业的效率对整个链条的效率影响很大。因而各个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都把服务放在重要的位置,通用汽车的利润来源构成中服务所占比重在90%以上。但由于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制造业产前、产后服务体系跟不上,致使整个服务链条脱节,影响了制造业的效率。服务的低效率,已经成为制造业发展的瓶颈。
三、对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1.积极推进体制改革,促进我国服务业的市场化改革
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底子薄,经济处于转轨期,政府角色转换不到位,过多的行政垄断与市场准入限制,金融体制改革不彻底等,因此,要进行体制创新,以形成服务业良好的投资与发展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中最有活力的部分。国有经济在一些新兴服务行业的垄断,严重抑制了民营经济在服务行业的发展潜力。放开市场准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释放民营经济在服务业领域的竞争与发展能力,势必会快速推动我国服务业各个领域的发展。在发达国家,多数企业已经把服务业作为企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加以重点培育。因此,我们要在战略高度上认识服务业,积极发展服务业。
(1)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越来越紧密地相互融合,使得产业经济活动中服务业比重逐步上升,附加价值提高,加工制造环节附加价值比重下降。随着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和专业服务外置化趋势的发展,产业竞争力越来越依赖于设计策划、技术研发、物流等商务服务业的支撑,单纯靠扩大加工规模降低成本的空间不断缩小,附加价值越来越有限,只在制造环节下工夫,依赖无限供给的低成本劳动力优势,走为跨国公司“代工”的路子,发展战略上会受到很大局限。因此,在我国打造国际制造业中心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到制造业与服务业日益融合的国际趋势,把大力发展信息服务、现代物流、技术咨询、广告营销、金融中介等相关新兴服务业,加速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专业化分工合作,作为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2)积极培植生产型现代服务业,加速经济增长。传统服务业要提升,新型服务业则需要培植。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是一种互动互补的关系,因此,要发展现代服务业,就必须与工业实现“捆绑式发展”。随着世界逐步进入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单纯的加工制造业将逐渐失去竞争力,利润空间也不断萎缩,要突破这种局面,就应把发展的重心转移到服务业上来。近年来,制造业的竞争力越来越依赖于设计策划、技术研发等服务业的支撑。所以,应在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的同时,重点抓好研发中心、公共数据服务中心、产品设计创意中心等特色产业载体的建设,加快发展软件服务业,发挥信息服务对经济发展具有的倍增效应.(3)以产业协调发展为前提,实现服务业跨越式发展。与第二产业蓬勃发展的势头相比,第三产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明显滞后,要合理定位布局,加快载体建设,加大内外资引进力度,大力发展与制造业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同时加快发展与新型城市化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促进服务业实现跨越发展,全面形成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吻合、与现代制造业相配套、与城市化进程相协调、与城乡居民需求相适应,优势明显、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服务业体系。
2.加快内部结构调整,推进服务业的协调发展
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存在严重的结构问题,这一方面与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低下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我国经济整体结构存在的问题有关。因此,一方面要通过体制创新,解放经济内生的活力;另一方面,也要实行不同的产业政策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1)在体制上,要打破行政垄断。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充分、层次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即在于存在行政垄断等体制性障碍。因此,通过市场化改革,降低进入壁垒,通过引进竞争者
和竞争机制来破除制约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性因素是当务之急。
(2)在机制上,要构建专业化分工体系。从经济演化角度看,生产者服务的发展原本就是代表着社会专业化分工的深化与泛化。因此,通过各种政策、措施和环境的引导,从机制构建起整个社会的专业化分工体系,无疑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所必需的。
(3)在政策上,要给予平等制造业的发展条件,消除歧视。现代经济发展的实践已经表明,没有生产者服务支撑的商品生产业既是难以持续,也是难以形成竞争力的。发展条件的平等,将会促使制造业更好的发展。
3.加快科技进步,提高服务业生产效率
(1)一国科学技术的水平决定了其服务业发展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我国服务业水平低,与外国服务业相比,最大的劣势就是技术手段和管理水平上的差距较大。因此要依靠科技进步发展服务产业。随着社会产业规模的扩大和科学分工的合理化,科技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仅成为上农业进步的第一生产力,也是服务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尤其是金融、咨询、信息等行业,没有高科技手段是难以实现的。
(2)科技进步是服务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依靠力量,这也是工业化国家在国际服务业中占绝对优势的原因所在。我们要把那种认为服务业就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传统观念改变过来,真正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服务业发展的强大动力的观念;也要大力提高服务业的科技素质,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培养智力型服务人才,大力加强服务领域的科研工作,加强对服务从业人员的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和了解新科学、新技术。
(3)此外,应积极推广新科技、新知识,对不同行业,分别提出科技含量的标准,从制度上确保科技的推广,加大对服务业科技的投入。
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3%,比2009年下降了0.4个百分点。在此背景下,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到,要加快发展服务业,并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提升到“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的高度。《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还特别指出,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发展旅游业。“服务业将迎来难得机遇。”社科院财贸所服务经济研究室主任夏杰长分析称,宏观政策环境有利于服务业发展、服务业国际转移的深度和广度将加速拓展。与此同时,明显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也进一步拓展了服务业发展空间,我国服务业的将会更完善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浅议我国服务行业的发展》康学敏文献来自:管理世界2000年第04期
[2]《服务行业排队论问题分析》张蕊文献来自: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06期
[3]《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
央委员会 2010年10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