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科基础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策略
文科基础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策略
[ 2008-8-19 23:10:00 | By: 荣哥 ]
推荐文科中的哲学、历史学等本科专业,是基础专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这类专业毕业生的市场需求量极少,因此成为高校招生与就业中的冷门。这类专业学生的就业难,与社会对这些专业不了解、部分用人单位选才用人的实用主义倾向有关,也与这类专业毕业生本身的能力和素质有关。前一方面的原因,学生很难去改变,但后一方面的原因,却完全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去克服。与其他专业相比,他们更应早谋划,早行动,切实注意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所谓就业竞争力,是指在个人在职业选择、职业发展过程中能打动用人单位、击败竞争对手的特质,是由人的综合素质和某些突出能力有机构成的人力资本。大学生就业竞争的过程,就是个人人力资本与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需求的博弈、匹配过程。一个人的素质高、能力强、态度好,可视为人力资本充足,相应地,就能在用人单位的招聘、面试及甄选环节中顺利过关,就能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脱颖而出,体现为强就业竞争力。所以,提升就业竞争力,概括地说就是杨昌济先生提倡的“修学储能”:增强思维能力与实际动手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增储自身人力资本,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与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需求的匹配耦合。为此,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如下策略提升文科基础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一、夯实基础,拓宽口径:注重专业知识的应用性转化
首先要培养对待专业的正确态度。很多同学,从进校开始,就在为未来找工作发愁,也为此而采取了各种各样的对策,浮躁者有之,他们千方百计转换专业,或者把主要精力放在辅修其他专业课程;消极者有之,他们因为专业冷门,所以没有兴趣,学习不积极主动,没有目标,得过且过,浑浑噩噩。这样的态度对待专业学习,可想而知,其学习效果是不理想的,这样,当他们毕业时,既没有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也没有其他实用的一技之长,背着冷门专业的标签,受到用人单位的冷遇是必然的。对待专业的正确态度是不抛弃,不放弃,坚守阵地,打好专业基础。我们都知道,中国传统学术,文、史、哲历来不分家。作为学科,哲学、历史学是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是任何高深研究必不可少的基础。一个人要想有点人文精神、人文气质,非学好这两门学问不可。而且它们都被称为智慧之学,哲学是“爱智”,“读史可以使人明智”,对人生,对社会,有巨大功用,并非“无用之学”。“腹有诗书气自华”、“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哲学也好,历史学也好,只要专业学得好,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有了扎实基础了,综合素质也会初步体现出来。因此同学们要克服浮躁,脚踏实地,潜心学习和研究,打好专业基础。
其次要向应用性方面发展。哲学、史学的主旨是经世致用,它们完全可以向“应用”转化。本专业的毕业生要善于在职业中将所学到的哲学之思想方法、历史之经验智慧为社会做实事。应用性转化的总体思路可以这样:面向社会需要,结合自身兴趣特点,专攻某一部门所需知识及训练实务能力。如果对经济方面感兴趣,可以专攻经济类相关知识及经济哲学或经济思想史;如果对管理感兴趣,可以专攻管理学、管理哲学或管理发展史;如果对文化艺术感兴趣,可以重点攻美学及美学史;等等,社会需要的方向是很多的,应用转化大有可为。应用性的方向要有专攻,这点比较重要。不要今天看到市场营销好,就学市场营销,明天想考公务员,就学领导学。要专,要成系列,要精,系统学习、研究、突破。
二、培养素质,提高技能:优化素质技能结构
用人单位选人用人,首重综合素质。综合素质中最重要的三个因素分别是态度、能力和素质。
态度,从工作情景来说,就是一种敬业精神,职业道德;从组织文化来说,就是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就是做人;从更高的层面来说,就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态度的这三个层面是相辅相成相互贯通的。我们在大学里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归根结底要在社会交往中落实到学会做人,要在具体工作岗位上坚持原则,坚守职业道德。
人的能力一般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力、想象力、创造力等的综合,抽象概括力是其的核心,想象力与创造力对创新性思维很重要。心理学家们还发现了一种“成功智力”,即一种达到人生中主要目标的智力,它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成功智力对于高级管理人才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成功智力的发挥,就是用创造性智力找对问题,用分析性智力发现好的解决办法,用实践性智力来解决实际问题。
素质与能力是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高素质者势必有强能力,但强能力者未必有高素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视野中的素质,主要是指在工作情景中产生高效率或高绩效所必需的人的潜在特征。根据一种广泛认同的关于素质的冰山模型,人的素质存在于五个领域:知识与技能;价值观、态度、社会角色;自我形象;个性、品质;内驱力、社会动机。它们依次构成一座冰山:知识与技能是显性的,浮在冰山之上,而其他四个方面则构成潜在的素质,潜在的素质因素比表象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许多企业组织都不单凭知识和技能来挑选员工,反而更重视素质构成要素中的隐性部分。(彭剑峰主编,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P203—210)
态度、能力、素质,是大学的一门通识课程,对它们的学习培养,应贯穿于任何专业学生大学生活的始终。学哲学、历史学专业的大学生,更要充分利用所学学科在培养和提升人的综合素质方面的专业优势(不须太多解释,对于育人而言,没有比直接受哲学思辨、历史智慧的熏陶更有效的捷径了)。
大学毕业生进入人才市场,就是一种劳动力商品。他之所以被雇用,在于他马上能为雇主带来效益。的确,哲学、历史学方面的知识,很难直接为市场经济服务。因此,几乎任何企业组织都不会直接点名要哲学、历史类专业的毕业生。这类专业的毕业生要敲开用人单位的大门,还得着力培养能马上被用人单位发现和认可的实际实用技能。
除了少数特别岗位需要专门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外,用人单位对文科大学生的要求大致是相通的,重点都在写作能力、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能力、组织协调与团队协作能力、计算机操作水平以及8小时以外的应酬能力如球类运动、文艺特长等。
很多学校对文科学生提出了诸如“一手好文章”、“一手好书法”、“一个好口才”等内容的“五个一”式素质目标,这个愿望自然很好,但较难做到,所谓多而不精,面面俱到,似为全才,实则没有一样能拿得出手,不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形成竞争力。为此,笔者在指导本院学生时提出一个“1+1”素质拓展模型。就是在写作、普通话、外语、演讲辩论、计算机、书法、球类、文艺等方面,选准自己感兴趣又有一定基础的某一个方面作为突破口,勤学苦练,精益求精,做出成绩;再辅之以另一个方面,也使之小有所成,够得上称为自己的特长。如果你在写作上,能在校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较多文章;或者普通话测试能达一级水平;或者英语口语流利,能适应基本外事往来;或者能熟练进行计算机操作和维护,精于网页制作;或者球类、文艺特长突出;等等,总之,只要你任何一方面确实较为突出,那么,在职场上就一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如果有两方面较为突出,如写作好,外加普通话也好;或者普通话好,外语也好;或者写作好,书法也好;或者某一方面好,外加有球类或文艺特长,那么,可以说,这样的文科学生将是无往而不胜的。
当然,要培养这些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能做到的,而是非下苦功夫不可。低年级就要选准目标,然后持之以恒地努力。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今天这样,明天那样。
三、转变观念,多面开花:以退为进,曲径通幽
人才市场在挑选文科大学毕业生时,专业概念越来越淡化,都是按文史类、经管类或文科类等较泛化的语言来描述任职要求。这就从另一方面启示哲学、历史学类专业的毕业生:我们的专业没有限制我们不能从事哪类岗位。我们所能选择的方向是很广阔的:既可以选择继续深造将来从事本专业的学术研究,也可以选择考公务员进国家机关,又可以选择到中小学去做光荣的人民教师;还可以到新闻媒体从事记者、编导、广告等工作。更为广泛的就业空间在哪?大中小各类企业。我们可能到企业组织里从事文秘、人资、物流、营销、服务等各类职位的工作。可选项非常多,可能性视角下的就业渠道很宽广。
然而可能性不等于现实性。一方面,你的能力与素质、技能是否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这就有一个职业规划的问题。你想做什么?你能做什么?你想从事的岗位有什么要求?这些能力素质技能方面的突破方法,如前所述。另一方面,这些职位是否向你敞开?或者,你有没有参与这些职位竞聘的机会?胜算如何?这就有一个转变观念的问题。
很多职业指导者强调转变观念时常说“先就业再择业”。用人单位是不赞成这句话的,因为他们希望员工稳定,不希望员工频繁跳槽。笔者这里讲转变观念,一是要大学生转变视线,不要只盯着国家机关、大城市、大企业,而是要面向中小城市,中小企业;二是转变自我定位,觉得自己是天之骄子,堂堂大学生,宁愿饿肚子,不能失面子,这是不妥的。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和未来职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就要放下大学生架子。那么多农民工为什么能找到工作?那么多非大学毕业的打工仔打工妹为什么能找到工作?为什么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这其中深有奥妙。古语云:将欲进之,必先退之。我们在求职时,向打工仔打工妹学习,以退为进何妨?
放下大学生架子,从一线工作干起,是大学生求职的一个很好的策略,是一个大巧若拙的策略。不能认为大学生下到车间一线普通工人的岗位是专业不对口,是人才浪费,相反是对人才的更深层次的培养和锻炼,是成就人才。大学生与非大学毕业的同龄人最大的不同,只在于前者多受几年系统教育,他的可塑性因而发展空间较后者大而已。企业单位很多管理岗位,都是内部招聘,都需要一线工作经验。如果某一位大学生先在某企业做了一段时间的工人,然后来竞聘某个适合大学生的岗位,而另一位大学生直接来竞聘该岗位,企业会选哪一个呢?答案是不言自明的了。
所以,转变观念,以退为进,屈身从一线做起,企业单位各职位就会向你敞开,可能的就业渠道就变为现实的就业机会了。如果真有这种心态,就业有什么难的呢?
第二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初探
职业生涯规划作业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大学毕业生核心竞
争力初探
系
专别:资讯管理系 业:电子信息工程
学号:2011058256
学生姓名:倪志明
完成时间:2013年4月13日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大学毕业生核心竞争力初探
摘要:本文分析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的概况和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简述了本专业学生所占的优势和所面临的问题。最后,给出了面临问题的本专业学生应具有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方法。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就业;竞争力;
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现状和人才需求状况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现在,电子信息工程已经涵盖了社会的诸多方面,像电话交换局里怎么处理各种电话信号,手机是怎样传递我们的声音甚至图像的,我们周围的网络怎样传递数据,甚至信息化时代军队的信息传递中如何保密等都要涉及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技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认识这些东西,并能够应用更先进的技术进行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据推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此类人才仍将供不应求。据调查,现阶段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人才的需要量十分巨大,“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对缓解当前该类人才的供需矛盾是非常必要的。由此可以看出,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现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已经成为信息社会人才需求的热点。
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近年来的就业概况
该专业软件硬件都学习,偏于硬件多些。
本科就业去向:第一做研发,可以做硬件方面,例如电源设计以及电路设计布线等等;可以偏软件方面,例如可编程逻辑以及单片机和嵌入式等汇编方面的,很多大学生出校门首选是做技术,生怕所学浪费,也感觉做技术有前途,但是做技术是不是要做一辈子谁也说不好。第二做技术支持,这项工作除了涉及一定技术以外主要还需要学会怎么与人打交道,要看你性格适不适合,当然即使这方面不是很强也可以渐渐练习。第三做品质管理以及质量检测等等,这项工作相比前两者可能不会那么辛苦,生活比较稳定 其他还有就是进一些电子厂做一些生产管理什么的,还有销售,因为电子专业具有工科相关专业背景,比学管理和销售的有一定的优势。
该专业毕业的学生工作地点:一般在珠三角长三角(例如深圳广州上海苏州等地,北京以及大连也有部分)就业单位一般以台资韩资日资的电子企业居多,像移动华为等等出名和不出名的通信相关企业也属于就业范围,也有些外资(欧美)企业招聘此专业,至于工资待遇在所有专业中属于中等偏上,要看什么学校档次以及工作的地点和从事的工作甚至个人能力,范围大概在2K到6K不等。
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分析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是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所拥有的有价值的、独特的、不易被其他求职者模仿和替代的竞争能力;是能战胜竞争对手找到适合自己才能发挥的、能实现自身职业价值的、“人岗匹配”的工作或者职位的核心能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一是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主要有良好的品德素养、健康的思想情操、正确的政治方向、远大的理想抱负等。二是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主要有受教育程度、知识结构、科学精神、科学水平等。三是较强的学习和创新能力,主要有主动学习、独立思考、自觉探寻、能动应变、不断创新等多种智能因素参与的综合能力。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的本科大学生不仅具有一个大学生应具有的上述素质,作为理工科复杂的新兴专业,本专业的学生都培养出了更高的智商和更缜密的逻辑思维。而本专业的学习需要经常动手操作,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是很好的。这些都是公司和企业特别是电子信息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素质。近年来新兴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社有了显著地进步,这有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兴起。从而,社会对高新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加大了,为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了岗位。这都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所具有的就业优势。
然而,这些年来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培养了大量的电子信息人才。这也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加大了竞争,是很多本专业的学生不能很快很好的进入与本专业相关的岗位,使毕业生的工资也不够高。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使企业的人才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很多学生选择了继续考研,以获得更高的就业资历。
四、对提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几点建议
我们现在还能够在象牙塔里,享受着大学知识的沐浴,也还可以在这片土地上继续我们的嬉戏,还能够享受我们在大学里的爱情;面对毕业的人们,他们也发现了社会的就业压力之大,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的艰难与不易;已经毕业的人们,有的已经开始了他们艰辛的工作生涯,有的很顺利的考上研究生继续深造,还有的或许就在回忆和悔恨:当初在象牙塔的快乐,却变成了今天的落魄。为了毕业后能找个称心的工作我们只有好好学习专业和英语知识。学习电子信息工程自己还要动手设计、连接一些电路并结合计算机进行实验,对动手操作和使用工具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譬如自己连接传感器的电路,用计算机设置小的通信系统,还会参观一些大公司的电子和信息处理设备,理解手机信号、有线电视是如何传输的等,并能有机会在老师指导下参与大的工程设计。学习电子信息工程,要喜欢钻研思考,善于开动脑筋发现问题,为未来的就业作准备。即使找不到如意的工作,我们还可以继续考研,获得更好的资本。
人生的路是自己选择的,大学的时光也就在这短暂的四年里,一瞬即逝,轻轻松松,不学无术是四年;好好的学习,真正的掌握一些技能和本领,那也是四年。怎样的四年让你在将来的道路上更加顺利,让你无悔,就看你自己做出怎样的选择!
第三篇:谈如何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谈如何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毕业生规模的扩大、经济危机的冲击和往届未就业毕业生的挤压,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直接原因。然而,一些毕业生自身核心竞争力不足,则是影响他们顺利就业的重要内因。如何增强大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改善目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困境,将是思政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就业核心竞争力是大学生在就业竞争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把握并获取就业机会、赢得欣赏的实际能力和比较优势的核心之所在。即大学生所持有的核心能力和专长。就业核心竞争力突出的毕业生,能够以自身独特的优势,及时占有和控制更多可被利用的有限资源,使自己处于主动地位、拥有更多机会,及时就业;否则,就无法适应激烈的就业竞争,只能处于被动地位。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大学生需求素质最看重的前5个指标是:专业知识与技艺;敬业精神;学习意愿和能力强、可塑性高;沟通协调能力;基本的解决问题能力。具体来说可以综合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心理品质。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基本扎实的专业知识,用人单位更看重的是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心理品质。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提高道德修养,在就业中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大学毕业生将是具备高尚职业道德品质的合格的劳动者。
(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学生在学校学期期间,不断地去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结构,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加的丰富,专业技能不断提高,专业知识体系不断完善,为日后在工作中更好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和用人成本的不断提高,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毕业生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学生应该学会利用学校提供的各种机会,积极地应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投入到各种社会实践中,主动的发现问题,多动脑筋,多角度想问题,提高个人的创新能力。
(四)良好的求职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求职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关系到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和就业后能否提高就业质量。因此,大学生要学会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和高校提供的就业平台,掌握求职技巧和求职技能,提高求职能力。求职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而社会适应能力的强弱,关系到大学生个体能否顺利的完成社会化。
二、找准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1、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过硬的心理品质。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大学生能否成为有用之才的最基本的要求,他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要通过召开职业道德演讲会、报告会、座谈会等活动,启发大学生提高职业的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增强主人翁责任感,从而树立起“敬业、乐业、重业”的道德情感。要树立“业精于勤,荒于嬉”的职业危机感。只有具备了过硬的心理品质,才能自如的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和挫折。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过硬的心理品质,才能够有效地应对激烈的就业 竞争的压力。
2、夯实专业基础、培养专业技能。专业基础的夯实,专业技能的培养是学生安生立命的基础,也是高校得以生存、发展的重中之重。大学生在学习中,最重要的是系统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才能为以后从事相关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大学生为了能够从事与之所学的专业相关的工作,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将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工作技能的能力。一方面,应处理好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高校课程设置与教学应加强实践环节,通过实验课、实地考察等,强化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促进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运用,增强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大学生实习环节上,进一步创新大学生实践形式,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比如以校企合作、大学生见习基地、社区服务、下乡服务等形式,使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广泛接触社会,提高操作能力,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与学习兴趣及角色预期,找到专业学习、专业技能与社会需求的契合点。
3、实施素质拓展计划,全面提高就业创业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
要培养学生的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素质,鼓励学生从事的创新创业活动,肯定其在参加各级学术、科技、创业等比赛的情况和取得的成绩。要让学生具有宽厚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创作一定水平的学术科技作品;具有科学的创新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具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生通过加入某一个社团、从事某一种社会工作,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发展自身爱好,锻炼技能,培养团队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
要以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统揽全局工作,将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与素质拓展计划紧密结合,丰富素质拓展计划各环节和就业创业工作内容,构建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长效机制。要让校园文化活动坚持走精品化、品牌化路线,通过定期组织开展系列文化科技活动,为就业创业工作搭建广阔的工作平台,提供良好的教育载体,全面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
要完善机制,努力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各类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的有效途径,要以“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为指导,建立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心,健全大学生科技创新机制、政策保证机制、经费保障机制、教师指导机制、基地支持机制、项目管理机制、学术活动机制和创新激励机制等。要营造良好的学术科技氛围,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4、以职业规划教育为动力,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职业规划教育是指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系统辅导和培训,它对强化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对大学生来说,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我、深入了解社会、增强职业信心,促使他们及早树立职业意识,自觉把握自身优势,主动结合社会需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并有效利用大学时光,不断地学习和积累,逐步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有效扩大实现自我的机会。我们提倡建立“四年一体”职业生涯教育体系,指导和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和方式方法,研究探讨学生个体本身在能力倾向、职业兴趣、价值观等方面的个性特征,主动了解和适应外部工作世界,掌握一定的择业技能和技巧,并经过系统地职业实践训练。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以在激烈的职业岗位竞争中谋 得一席之地。
5、依托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依托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将社会实践基地作为大学生提高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平台。积极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工作园区、科技园、地方单位合作,广泛开展各种个体鲜明,结合专业学科特点的大型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在项目开发、校企合作、科技攻关等实践活动中的社会适应能力。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和内容体系。大力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等工作,由学生自由选择参加社会调查、科技下乡、文化服务、文明共建、挂职锻炼、勤工俭学等实践活动,在实践服务中真正成长成才。
总之:大学四年始终贯穿注重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比如从新生进校开始,辅导员要加强对学生吃苦耐劳、敬业精神、责任感、上进心等方面的培养,着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在大学低年级着力培养学生阅读、写作、计算等基础能力。在高年级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着重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独立工作能力、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同时加强学生第二课堂的引导,鼓励学生组织、参加各种活动和比赛,培养学生社交领导能力,包括表达能力、领导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
第四篇:文科专业就业总结
文科专业就业总结
金融学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外语水平高、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强,符合“三个面向”要求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货币银行学、金融市场学、国际金融、投资金融学、中央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银行信贷管理、国际结算、保险学、外汇经营管理、金融工程学、投资银行学、证券投资分析、投资项目评估、国际投资、财务管理等。就业方向:主要在政府部门、银行业、证券、信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上市公司、贸易部门及大专院校、科研部门从事金融管理和操作、金融教学和研究工作。(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大学 复旦大学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 清华大学 南开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厦门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金融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经济管理、法律及金融财务方面的专门知识,能够开发、设计、组合新的金融工具和交易手段,创造性地解决金融财务问题和相关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西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金融经济学、国际金融管理、金融工程、衍生金融工具、固定收入证券、投资学、财务管理、国际金融法、管理学等。就业方向:主要在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跨国公司、企业财务部门等从事金融财务管理工作以及在大专院校和科研部门从事金融教学和研究工作。
(.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南开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 对外经贸大学)辑出版学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系统的编辑出版理论知识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能适应社会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出版发行学基础、书业营销学、书业经济学、编辑理论、编辑实务、电子出版概论、书业企业管理学、书业财务管理、书业计算机应用、书业法律基础、中国出版史、图书学、期刊学、出版物市场管理、书业物流组织与管理、对外图书贸易、世界书业导论、计算机原理、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信息资源数据库等。
就业方向:主要在出版行政部门、出版社、杂志社、报社、图书发行部门、图书对外贸易部门、音像公司、电子出版机构、编辑出版科研与教学单位从事编辑、出版、发行等实务性工作与管理工作(包括电子与网络编辑、出版、发行业务与管理工作),以及教学与科研工作。
(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北京广播学院)
档案学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系统的档案学基础理论与文化知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能从事档案与政务信息管理、信息服务及信息研究等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档案学概论、档案管理学、文书与秘书学、涉外文秘、电子文件管理、电子政务概论、政务信息管理、计算机基础与应用、信息资源数据库、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数字档案馆原理与技术、文献编研、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文化概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信息组织与检索、档案法规学、知识产权法、行政管理学等。
就业方向:可在国家机关、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的档案部门和信息中心从事文档管理与信息管理,也可在三资企业与政府部门从事文秘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联合大学,中山大学)
旅游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具备商务、公关、服务等业务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旅游学概论、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商法、旅游经济学、饭店管理原理、旅游资源与开发、专业英语、饭店前厅与客房管理、饭店餐饮管理、旅行社管理、导游业务、旅游礼仪学、旅游心理学、旅游文化、中国旅游地理、旅游应用文写作、旅游企业财务管理、旅游法规、主要客源国及地区通论、旅游文学鉴赏、公共关系学、测量与绘图等。
就业方向:可在旅游管理部门、旅行社、宾馆饭店、涉外部门、旅游景区、旅游客运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服务、经营、管理、文秘、规划以及其他业务工作。(.中山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云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暨南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复旦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四川师范大学)
文科专业
经济学
国民经济管理
法学
国际政治
中国语言文学基地班
对外汉语
人类学、社会学。
工商管理类
行政管理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经济与社会保障)专业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
外交学(国际事务)专业
社会学专业
社会工作专业
市场营销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物流管理专业
会计学专业(含注册会计师专门化)
财务管理专业
旅游管理专业
金融学专业
金融工程专业
保险专业
财政学专业
编辑出版学专业
图书馆学专业
档案学专业
新闻学专业(含网络传播方向)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
广告学专业
心理学专业
哲学基地班(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
第五篇: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竞争力提升策略
电子商务概论期末论文
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竞争力提升策略
学号:090201117
4姓名:张岩
班级:09国贸二班
【摘要】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创新经济运行方式,为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中小企业应充分认识自身电子商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长远规划电子商务,扩大网站被检索度,努力实现企业流程再造,建立人性化的CRM系统,有效利用第三方服务平台和联盟优势提高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中小企业 电子商务 竞争力
一、引言
电子商务是信息时代一种新型商务模式,它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全新机会和外部环境,对于中小企业降低成本、扩大市场、获取商机、共享信息、增强竞争力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据统计,2005年我国经常应用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约50万家,通过Internet获取商机,并以各种方式最终实现的交易额达3000亿元。随着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在企业应用与服务体系方面的良性互动,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将步入创新、生态和快速发展的阶段。
二、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现状与问题分析
1、中小企业本身劣势,决定其电子商务先天不足
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资金总量、融资渠道、信息资源、营销、技术、管理等方面存在不利的竞争态势,最直接表现为市场竞争力低下,这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这种先天不足,直接造成的后果是:许多中小企业在开展电子商务时,缩手缩脚,仅重视短期利润,不重视长远发展,只顾眼前需求和市场规模,不重视或无力进行长期规划,经常造成中小企业在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的迁移成本增加。最常见的是:企业当前使用的电子商务平台,仅为当前业务量需求开发而缺乏长期适应性。随着业务量的发展和业务性质的变化,原有系统将无法满足需要又难以改造,完全废弃旧系统而开发新系统必然形成巨大的迁移成本,使原本资金匮乏的中小企业雪上加霜,无力进行新一轮的电子商务。
2、仅重视网络营销应用,忽视全面电子商务理念
电子商务已经应用于中小企业业务的各个环节:网络广告、网上寻找买家与卖家、网上洽谈、网上采购、网上销售、网上售后服务等,其中与网络营销相关的应用最显著、最有效,也是中小企业最乐于实施的。调查表明,“网上寻找买家与卖家”、“网上销售”、“网上洽谈”是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比例较高的三个环节,“增加潜在客户”、“销售增长”、“扩展销售区域”是电子商务给中小企业带来的较显著变化,这些都表明,网络营销是最有效的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形式,也是中小企业最重视的应用形式。但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程度偏低,2005年我国经常使用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仅占中小企业数的2%左右,通过Internet获取商机并以各种方式最终实现的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交易额仅占中小企业销售额的3.5 %左右。
从以上数据也可以看出,许多中小企业对电子商务的理解仅局限于简单地建设网站、网络营销与在线销售,而这只是广义的电子商务中的一部分。广义的电子商务是包括电子交易在内的利用现代信息、通讯和网络技术而进行的全部商务活动,如市场分析、客户关系、物资调配等。这些活动不仅仅局限于销售环节,还包括供应链的管理、市场调查、客户关系的管理以及企业资源战略等项内容,也恰恰是这部分内容才是电子商务竞争力的源泉所在。
3、仅注意建网站,缺乏强有力的网站营销推广
我们不难发现,许多中小企业的网站仅仅是一种摆设而己。一方面,网站内容简单、无特色,90%以上仅有产品目录;另一方面,网站更新不及时,有85%的网页半年不更新,直接影响网站点击率。并且,企业的网络营销往往停留在网络广告和促销上,甚至只是将厂名、品名、地址、电话挂在网上而已,很少企业注重各种网络营销工具如搜索引擎、目录注册等的应用,消费者要么根本找不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要么被眼花缭乱的网页弄得头晕目眩,网络的巨大优势与潜力远远没有被挖掘。目前,我国各种网站有近80万个,网页总量数以亿计,如何让自己的网站脱颖而出,被用户快速搜索到,对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
4、人才欠缺与管理不当并存,制约电子商务有效开展
安全是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最担心的问题,如何保障电子商务活动的安全,是电子商务的核心研究领域。据2006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1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目前有70.1%的网民用于上网的电脑在最近半年内受过病毒或黑客的攻击,61.5%的网民不进行网上交易的原因是交易安全得不到保障。对于中小企业来讲,一方面由于互联网本身的缺陷以及企业技术人才缺乏,安全问题无法有效解决;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管理不当,造成安全漏洞多,电子商务信息泄露和失真。调查表明,在妨碍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内部因素中,“专业人员缺乏”高居第一位,达61.5%。另外,对于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安全、信息安全往往不能置于较高的管理级别,大多中小企业没有电子商务岗位,没有CIO(首席安全官,Chief Security Officer),从制度和技术上造成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安全隐患。
三、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竞争力提升策略
1、长远规划电子商务,逐步深化电子商务应用层次,提高持久竞争力
电子商务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种全新商务模式,中小企业应转变观念、抓住机遇,积极应用电子商务,把发展电子商务提高到企业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来认识。中小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制定本企业实施电子商务的近期和远期目标。根据企业信息化现状及业务流程、未来的发展规划等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特点的电子商务总体规划和具体实施步骤。
实现静态的产品信息网站的建立是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第一步,主要满足基本层面的信息提供服务;在此基础上,建立互动式的数据查询和客户自助服务功能,实现初步的客户响应功能;进而,建立网上交易系统,实现网上订单传递及网上支付,实现真正电子商务业务;在以上业务完善以后,逐步实施ERP项目,实现网上交易前台与后台ERP系统的集成,规范和精简企业业务流程,根据客户需求和内部资源的平衡来优化生产和采购计划,以降低库存、控制成本和提高交货准时率,并通过实时的查询和报告功能来支持管理和战略决策;最后,建立端到端的完整国际供应链,实现协同集成,使国内外供应商、本企业以及国内外客户通过互联网实现在线和实时的协作,将三方连为一个整体,提高整条供应链的合作水平和运作效率,控制成本和赢得客户及市场份额,实现国际电子商务业务开拓。当然,对于企业来说,发展电子商务要根据企业的自身的情况,制定详细的发展目标,分层次有计划的进行。一方面,中小企业要紧紧围绕以效益为中心,采取逐步推进的原则,切不可一味追求快、大、全;另一方面,也要防止只顾眼前需求,不顾长远规划,避免出现电子商务平台低效率、高迁移成本的现象。
2、正确把握电子商务内涵,努力实现企业流程再造,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电子商务是利用各种电子化的工具来开展商务活动,电子商务的核心优势在于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的电子化,从而促使企业流程再造。即在一定程度上用网络及电子手段,用信息管理替代传统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方式,用电子商务来推进企业的结构调整以及营销体系、财务
管理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流程再造是实施深层电子商务的重点和难点,例如许多企业建立了信息中心,购买安装了适合企业应用的ERP软件,但最终ERP实施项目搁浅。原因在于流程再造环节因管理不善、部门与人员处理不妥、合作能力欠缺、缺乏既电子商务技术又熟悉本企业业务流程的复合人才等诸多具体原因无法按要求完成。
3、选择有效的员工培训方案,合理引进人才,构建人才优势
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一方面,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内部培训和教育,使企业的全体员工接受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等方面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的教育,以适应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可通过企业、软件集团、高校联手培养的方式,充分发挥三方的业务优势、软件开发与应用优势、教育优势,整合优势资源,按需进行人才培养,使人才的培养更具有针对性,更加符合实际需求。另外,人才的培养要有目的性和阶段性。
4、善于利用搜索引擎,扩大网站被检索度,提升网站的核心竞争力
在一个动态的网上竞争环境中网站有无搜索、搜索质量的好坏,能直接决定网站在客户心目中的地位,同时,搜索是网站与客户互动的有效手段,为企业优化网站,改善产品、服务提供根据,并据以加以改进,形成网站与企业的良性互动,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中小企业的营销人员,应积极通过免费的注册搜索引擎、交换链接或付费的竞价排名、关键字广告等手段,使自己的网站网址被各大搜索引擎收录到各自的索引数据库中,当用户用搜索引擎搜索的时候,能找到该网站;另一方面,企业的营销人员,应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外部信息,包括竞争对手的情报,政府机构的法规政策,消费市场的市场信息及消费者自身的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跟踪、整理、分析,判断自身网站在同类网站中的竞争地位,发现优势与不足,提出改进的办法。从搜索的角度,不管是对外还是对内,中小企业网站都应该被开发成搜索引擎友好的网站。站外,通过优化网站结构、页面内容提升企业网络形象,使更多的人能通过搜索引擎找到自己的网站。站内,利用搜索技术,使用户能迅速找到感兴趣的产品信息,不致于因用户没找到本来有的网上信息,而使企业丢掉潜在客户。可以说搜索引擎对整个互联网有多重要,它对中小企业的营销网站就有多重要。
5、建立人性化的CRM系统,稳定客户群,提高客户影响力
CRM(客户管理关系,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的核心思想在于,了解和满足客户所想,从而提高企业经营绩效,它在构建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建立CRM,实现前端客户交互,满足客户服务,通过市场营销、综合客服、销售支持、客户管理、合作伙伴管理和产品管理等功能,为客户与企业交互和资料收集提供多种接入渠道,为市场营销及客户服务提供全过程的自动化管理和协同合作,支持企业的经营战略,为企业战略、战术的决策分析提供有效支持。另外,对于开展国际电子商务业务或专门从事外贸业务的中小企业,人性化的CRM更为重要,因为其客户关系复杂,涉及不同国家的不同语言、文化、习惯、法律、技术水平等差异,因此,CRM系统的人性化应尊重各国国情,尽量满足不同国家尤其是主要贸易伙伴和贸易地区的不同要求。
6、加入电子商务联盟,回避中小企业劣势,利用联盟优势提高竞争力
利用电子商务联盟优势,中小企业可以较大程度弥补在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的不足,回避中小企业自身劣势,发挥联盟整体功能,提高竞争力。电子商务联盟有多种形式,对于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来说,选择何种电子商务联盟形式、何时加入电子商务联盟,是一个值得
思考的问题。目前,电子商务联盟可分为横向联盟和纵向联盟。横向电子商务联盟是指将企业竞争对手的不同电子商务平台,整合到一个大的平台,以减少同一资源在不同环节中重复低效率的分配和流通,为电子商务联盟中的成员形成新的采购、计划、决策优势。纵向电子商务联盟,是指上下游企业组建的联盟,包括企业与原材料供应商的联盟和企业与分销商及服务商甚至顾客的联盟。中小企业应选择客户群,发展稳定、信用度高、规模适中的电子商务联盟平台。一方面考虑规模给联盟带来的优势,同时也要考虑网络外部性的特点,慎重选择不同规模的联盟。
7、合理选择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有效利用第三方服务功能,提高竞争力
2004年以来,面向中小企业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发展迅猛。电子商务平台的数量和规模持续扩大,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已经成为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主体和推动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主力。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面向中小企业的各类电子商务平台2000多个,会员总数逾2000万家,其中阿里巴巴会员1100万家(收费会员13万家),慧聪网会员近200万家(收费会员3万家),全搜网会员213564家(收费会员32123家),全球制造网会员200568家(收费会员1556家)。这些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低成本、专业化的电子商务应用服务,中小企业应把握机遇,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特点的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积极利用第三方服务功能,提高电子商务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刘培德: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乡镇企业,2005(7)
[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1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6.7
[3] 李斌宁:我国电子商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特区经济,2005(6)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04-2005),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