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去,真的会死! ——读《不去会死》有感

时间:2019-05-13 21:36: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不去,真的会死! ——读《不去会死》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不去,真的会死! ——读《不去会死》有感》。

第一篇:不去,真的会死! ——读《不去会死》有感

虽说已经不止一次对自己说要为自己读过的书写一篇读后感,但遗憾这一篇可能是离开初中之后所写的第一篇读后感,不去,真的会死!——读《不去会死》有感。

在此之前说说买这本书的经历,其实早在未看过它封面之前,在网上已经看过对这本书推荐的内容了。而真正驱使我花原价买下它主要是那天突然的心血来潮所致-那天正好是初中的同学聚会,本来只以为只是简单的在某地坐下来汇报一下近况谁知到后来演进到了“饭后运动”……好吧,就在这里我和其他人产生了一点分歧,过程有点复杂,结果就是道别了他们然后和某人去了pizza hut。

而这本书,就是在“安安静静地坐在某地喝着咖啡用来打发时间顺便充实一下”的设想下到书店买的,期间当我见到联合书店楼上竟然有露天coffee shop时曾有无数想打电话叫已经在某地等我的人转移阵地的冲动,不过,还是等下次吧。

因为原本对旅游并没有太大的憧憬,所以当时也只是草草的翻了十几页,待到真正将它看下来已经是三天后的事了。

连同后记才三百多页的书记录了作者石田七年来周游世界的历程。

是七年来,用自行车周游世界的过程。

在开头几节的时候,我还在暗自嘲笑为了梦想辞掉工作的石田在阿拉斯加被“勒索”时落荒而逃的窘样,到了后来,慢慢的透过他的视线看到了一路的风光,从育空河到蒂卡尔神殿,从北美一直到中东,看尽了尘世的冷暖,也历遍了各种别离,读后感《不去,真的会死!——读《不去会死》有感》。到了最后,在石田重踏国土时却发现到达了终点的感觉并没有想象中洒脱,到底经历了多少次的离别与重逢,又有多少人这辈子都无法再见面了,最后终不过一句“我还活着”,是疲惫的心已经无法再一次感慨,还是那些东西已经不需要用言语来概括呢?

其实在这一段漫长的旅途中,我感触最多的不是那个“世界第一”的景色,也不是秘鲁那次的惊险,而是石田旅途中所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次泪涌眼眶的告别,然后在另一片土地上重逢,再后来再次分开。这次的旅程,是孤独的,同样也不是孤独的,这样想来,似乎和我们人生有点相似呢。

石田七年的旅程,我用两个小时便感受了一次。到了书的结尾,我想,如果我是石田,那么我大概不到一年便要逃回来了吧?从什么时候开始呢?大概,是与第一个同伴告别那时吧,我是最讨厌离别的。

也许每个人的梦想并不相似,在文章的结尾,我对题目保留一点想法,这个“不去”的后面是不是漏了点什么呢?那它的后面本身应该跟的又是什么呢?其实在前言的时候,石田已经说清楚了吧--为了什么要环游世界。

是为了梦想啊。

所以,完整的题目,应该是《不去实现梦想,会死!》吧。

一直流连于城市庸碌的人群中,我们早已丧失了那时对梦想的执着,但如果生活没有了梦想,仅仅是按照“日常”的规则度过的话,那又谈何人生呢?

就像艰险的旅途,实现梦想有时候会遇到很多障碍,严重一点,真的可能会死。但或许真的像俳句所言:心随风起葬身荒野亦无悔,只要是为了梦想而行,那么即使前路如何险阻,也有足够的动力走下去吧。

不去,真的会死!

拾肆.写于2012年1月17日

第二篇:《不去会死》读后感

读石田裕辅 《不去会死!》有感

姓名:

赵靖阳 指导教师:

阿莉塔 课程: 中外文化精粹 学号: 3160105931 班级:

外语学院·英语1602

闻《不去会死!》大名也久,因为人天生的惰性,始终没有阅读。这一次借精粹课的硬性要求,让自己从忙乱中抽出空闲,读了这本日本人石田裕辅的游记。

本对游记这种题材不甚喜爱—日文小说才念得比较多—下意识以为这次阅读经历也不会太舒适。<行かずに死ねるか!>从名字开始就给人带来力量。游记《不去会死!》给我带来很鲜活的体验,远超我的期望。读到一小半,就爱不释手,花上一天时间囫囵读完。傍晚时合上书页,还要再咀嚼一番,回想这个人骑车周游世界的故事,竟又能得到不同的感触。晚上,坐在电脑前,写这篇读书笔记,仿佛有了说不完的东西要倾泻而出。转念一想,放开了难免啰嗦,乃择其一二简述,勉强叙述成篇。

第一个触动我的地方在育空河。石田坐上育空河上的小舟顺流而下之前听到这样一句话:“从第四天起,你就能体会到森林的寂静。”石田自己第一天就感受到了这被森林围绕的寂静。简直就是“静静的育空河”嘛。

“这是无声的世界,只有划桨的声音哗啦哗啦,特别清晰,却感受不到声音的轮廓。当我们停止划桨,寂静就像浓雾一样咻地笼罩,包围整个世界。这样的寂静有某种压迫感,我想要是独自呆在这里,一定会发疯吧?思之令人毛骨悚然。”石田觉得毛骨悚然的安宁吸引着我,让我也想去看一看了。

这时候,石田其实刚刚出发不久,这样的一个安逸的漂流活动一定给他注入不少的勇气和希望。他自己常常提到,是喜欢与命运做抗争的人。其实离开这些间断的释放和感怀,任何人都未必能完成骑行周游世界的壮举吧!

在大部分的旅途中,石田都是一个人行动。偶尔碰上同在游历的友人也会带来欢乐,这部分正是作者着力描绘的。但是,挣脱人群束缚的畅快可能更加令人享受。石田写到:“也许自行车旅行还是比较适合一个人走吧。我是这么想的,每个人骑车的速度和休息的方式都不一样,和对方相处的再融洽,还是得互相妥协,压力会在不知不觉间累积。和朋友骑车虽然开心,长期旅行的话,还是一个人比较轻松啊,我一边前进,一边想唱歌就毫无顾忌的放声高唱,想休息的话也毫不在意的立刻休息。”

第二点想说的就是石田对自由的热望。一定是一个渴望自由天空的人,才会有这样的想法吧!写着写着,石田一定想到了人生。再融洽,再合拍,总还是要相互妥协。如果不是足够深刻的羁绊,不会有人愿意总是让步。逃出日本去环游世界,本就是不愿继续向着日复一日的白领生活妥协。如果在旅途中不断地放弃张开的双翼,与留在办公室内,留在人群中其实并无二致。

石田说:“既然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我就要好好看看他。”好好看当然不能满足于闲适的旅游观光。作者的旅行历时七年半之久,期间可以说看尽了世间百态,历尽艰难困苦。在沙漠差点小命不保,被劫匪用枪指着搜刮一空。但旅途中的美丽风景与途经各地碰到的友好的当地人,碰到的旅伴与骑友,带给他太多的感动和对善良人间的热爱。向着重点,沐浴这和煦春风一样的风物,旅途的疲惫和波折带去的阴影都一扫而空,随风飘散。

末了,作者感叹道:“活着真好!”经历这许多年和事,这句看似废话的感叹有着太多深意。石田此时不仅仅对生命和色彩恋恋不舍,更对世界上的一切美好深深眷恋,不忍离去。想毕这次旅行之后,石田也会更多的珍惜身边的一切吧!

三点说完,剩下一段叨完就必须刹住车了。

到达泰国,石田距日本就剩下不到半年的行程。他生出这样的想法:“旅程就快结束了吧。不,坦白说,我的心情是‘一切,就要终止了’……越接近日本,我的心似乎反而离故乡越遥远。”

兴许是完成使命后怅然若失,或许是无法再旅途中碰到至交好友的遗憾,或许是对七载风景的不舍。总之,石田此刻的心情并不是完全明亮,那么一丝阴霾笼罩着石田,诱惑他回头。

作者又在写人生了。盼头就想目的地,必须一个接一个出现,否则就要空虚,就会无聊。让自己永远在一场旅行中,永远在路上,才是积极的态度吧!

石田是位旅行家,经过风霜的文字和他本人一样并不空洞。细细品尝,许多游玩时的感触得到印证,剩下不懂的部分,也可以一一去实地探索。毕竟我还年轻啊,哈哈。

行かずに死ねるか!

第三篇:读书心得:心随风起——读《不去会死》有感

心随风起

——读《不去会死》有感

很凑巧的机缘,让我知道了《不去会死》这本书。当时还没有发行大陆版,只能通过互联网辗转从台湾书商手里购得此书,用几天的时间,细细品味下读完了。内容很简单,是作者耗时七载骑自行车环游世界的游记;文字很简单,只有朴实无华的平铺直叙;主题也很简单,作者想要亲眼去看这个世界,去评选出自己心目中的世界第一美景。但是,这简单而平凡的文字记下的一个个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人与古迹的微小故事,蕴含了一股有力的暗流,不断触动我的心弦,带来了让人感同身受的真实感,仿佛自己就是作者远行的一个旅伴,陪着他去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的无穷美好,感受到了一双双援助之手的友好与温暖,感受到了自然与生命的神圣,感受到了实现理想后的大彻大悟与归于平静的寂寞„„

“不去会死”,那是一种非如此不可的人生。并且,这条人生路绝非服从命运安排的,而是主动的选择,没有无奈,只有坚定。

作者石田裕辅原本只是一名上班族,小学时在路边看到一位青年骑着载满行囊的自行车飞驰而过,那身影成为他潜意识里追逐的形象,于是长大后发下“不去会死”的豪言壮语,辞掉收入不菲的大企业工作,怀揣全部积蓄,踏上环游世界之旅。他花了7年半的时间,骑着自行车环游世界,先纵贯北中南美洲,飞越大西洋,从北极圈南下穿过欧洲和非洲,最后再横越南欧、中东和亚洲,一共走过了87个国家。近十万公里、跨越五大洲的里程,石田裕辅一步步用脚踩出,也让他拿下了自行车环游世界第二名的纪录。旅程开端没多久,他就在秘鲁发生了抢案,幸好还有逃过一劫的小钱包,石田裕辅靠着钱包里的200美元,应付抢案发生后几天的生活费。即使发生了这样悲惨的事,他仍克服了困难继续梦想,横度巴塔哥尼亚,在北极圈为了省钱洗露天冰河澡„„就这样几度软弱,几度山穷水尽,几度想放弃,最后终于完成壮阔的五大洲完骑世界记录。

这本书名听起来有些沉重的《不去会死》,居然是一本读起来很轻松的书,阅读中愉悦的感觉随着作者的娓娓道来而四处蔓延开来。本来看似艰难险阻的旅程,在作者的笔下竟会如此的轻松惬意。即使是恶劣的环境,遭遇的抢劫,突来的疾病,穷途末路的境遇,都被赋上了一种淡定和坦然。一开始一直以为这样的历程,应该有着更多的理念、意义、价值的思考,作者却是如此平实的叙述。譬如,他竟将自己会踏上这样一条惊世之途的初衷归结为是受了凡尔纳的小说《环游世界八十天》的影响。但有时,看起来缺乏内涵甚至浅薄的理由,却真是能支撑着人一路历尽艰辛时的信念,生命里太多的经历和体验,并不需要什么厚重的哲学思想或者宏图大志,一切的一切,都只是基于最简单却最坚定的“体验人生”的欲望之上,这样的体验才能纯粹和完整。

“我看到恒河的纯白日出、萨宾娜天真无邪的笑脸、土耳其那尔汀美丽的笑容、满月下的金字塔、在草原上奔跑的长颈鹿、骑着破烂脚踏车追赶我们的保保、泰西亚有点恼怒地笑着、流下稚气未脱的泪水、大海般的丛林中浮现蒂卡尔神殿,以及纪念碑大谷地神圣的风光、雄壮的育空河流淌而过,有鲑鱼跳跃着、在夜空中摇曳的极光„„”。

“还有和我一起留着汗水,度过这段美好时光的好伙伴们——青田君、刚、浅野、淳和诚司大哥„„”。

读完之后,原本轻松的阅读体验开始渐渐沉淀,回味无穷。旅途中的孤独感,痛苦中竟夹杂着一丝享受;一个卖香菇的落魄老人,让人懂得“尊严”二字的真正意义;装着假肢却坚持旅行的永子小姐的明媚笑容令人觉得能活着就是最美好的事情;而好兄弟诚司大哥在历险中的突然离世,让悲伤与内省落在心底最深的角落„„作者始终是在平和地叙述着所有,但背后却充满乐观和激情,诚挚感人。在经历过许多生死绝境、哀痛的别离、幸福的瞬间后,“活着真好”的感悟,是梦想带给作者最珍贵的礼物。

不具备那种勇气,无法像作者那样敢于抛开已拥有的一切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便只能满怀景仰地感慨一番了吧。想起自己08年骑自行车环游青海湖的旅程,其实动机再简单不过,只因为一句话,“不环一次青海湖的话,就不算是一个真正的中国自行车运动爱好者”。短短550公里里程,五天的体验,却给了我一生不会泯灭的记忆。青海湖的神圣与辽阔,塔尔寺的肃穆与庄严,藏传佛教历史的厚重,一路上随处可见的磕长头朝圣者的虔诚与执着,路过风马旗不由自主地为心中牵挂的人们祈祷,湟源热情的饭馆老板精心烹制的炒手抓肉,登上海拔3450米日月亭的壮怀激烈,骑行走错路三名当地车友骑行数公里追赶纠正我们„„人生充满着未知,无论选择哪条路,走下去会有惊慌、更有惊喜。选择要走的路时即便理由如浮云一样飘渺,一旦成为了信念,便能支撑着人一路走下去。“没有期待,无需付出的平静,其实是在消耗生命的活力与精神。”不必非要追求古圣先贤的至真哲理,不必非要追求路上的每一步都能带来感动和收获,只为一个属于自己的信念,在人生的平凡中选择一条不平凡的路去走一走,“不去会死”的道路,收获的精彩注定出乎意料。

第四篇:读巴金的死有感[范文模版]

读巴金的《死》有感

人们所惧怕的总是未知的事物,就好比如死。但有生必有死,任何人都不可能长生不老。因为没有一个死去的人能够回来告诉我们究竟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所以,我们总是对死怀着恐惧。

但有时仔细想一下,死其实并不可怕,在一定的意义上来看,他使我们得到了真的解脱,死后便犹如做了一个无眠的梦,达到了祥和和安宁。

在这篇文中,作者列举了两个例子,其中有一个是说,曾经,他有一个朋友因患伤寒症而死过几个小时,后来被一位名医救活了,并对他谈及他的死,说当时他一点知觉都没有,就像无眠的梦。

人们常说”我怕死”之类的话,无疑怕的只是死前的痛苦和对死后的恐惧。可等死亡到来的时候,我们又能怎样呢,还不是要顺服的闭上双眼,在这之前的一切恐惧都消失殆尽。不过,芸芸众生,真正超脱了死的这个境界的又有多人呢,毕竟面对死没有丝毫畏惧的人只是凤毛麟角。佛说,有因必有果。因果轮回,是给我们一个心灵的慰藉还是警是我们映日行一善呢。不管大家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有因果轮回的。再说,如果真的有的话,当我们结束这一世的生活,过了奈何桥,喝了孟婆汤,我们便就对今生再没有了记忆,转身便由投入到另一个红尘世界。

所以说,也许很多人害怕死亡,那是因为对今世有了眷恋,有了不舍。因为有了亲情,有了朋友,有了爱人,所以,我们害怕死亡,害怕失去我们所拥有的这一切,更害怕然自己的亲人,朋友们伤心,让他们体会到相思,相忆,不相见的悲凉。可能,有的也是因为贪恋尘世的权与利,不舍他所带来的繁华。但不管怎样,总的来说,正是因为体会到活着的乐趣,才害怕失去,害怕那种因为死亡所带来的孤寂。死是一切的总结,它既带走了欢乐,也带走了痛苦。有时死也会让人感到欣慰,因为死了过后她便再也不会体会到一个人的孤寂,她再也不用翘首企盼的等待着别人能给他带来一点温暖,她再也不必忍受病痛时却无旁人悉心照料的心凉,她再也不用整日去担心自己所关心的人是否过得好,她再也不会因为自己的无能无力而感到心伤。死是宁静的,死是祥和的,死其实也是伟大的,它让我们得到了新生,让我们有了永远的休息。即便这不是每个人都想要的,但却是每个人必须面对,无法逃避的。

死究竟是什么。死便是忘我,忘却整个社会和世界,达到一种毫无感觉与大自然融合在一起的状态。那是一个人的永生,那是一个人最后的归属。但死也是寂寞的,再没有了喜怒哀乐,再没有了任何一种生动的表情,就那样静静的围绕在孤独之。

最后,我想说正如这篇文中所讲,我上面所写死的祥和,死的安宁,并不是死的赞礼,而是讲诉了我们应用怎样的态度去对待死亡,而不是一味的恐惧。

生活是美好的,每个人都应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去体会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乐趣。

第五篇:读《醉死当涂》有感

读《醉死当涂》有感

小胡

虽然起了这样一个标题,但是我根本不打算规规矩矩写一篇读后感。虽然说了这样一句话,但我还是要接下来介绍这本书的大概内容并作出简单评价,像大多数的初中生写读后感、高中生编议论文以及大学生抄形势与政策论文一样遵循守旧、死不悔改。

《醉死当涂》算是一部文学作品,虽然从大众意义上来划分,它不过讲了两个男人搞对象的故事,后来的小姑娘都叫“耽美小说”,对我来说就是三流男男插*眼文学。(我的天,我还打算把这篇同步到微信公众号上,这么一看还是算了吧。)但这本书绝不仅仅是三流,甚至可以算作一流了。虽然这个故事的初始部分走了网络小说的老路——主角神谕一般地相逢并迅速捆绑在了一起,但是它的后续发展真的很让人动容。

能看出来的是:作者是个北京大妞,或者说至少在北京混迹多年,写的东西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子京味(令人庆幸的是作者没有过多地使用儿化音,这说明北京话这一方言已经被她自身消化)。《醉死当涂》通篇行文流畅、节奏恰当,且没有明显的逻辑漏洞(除了开头的垃圾套路以外),但也有掉书袋的嫌疑(为各位朋友们解释:掉书袋就是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喜欢过于频繁地引经据典、套用前人作品,且痕迹十分明显、写法十分做作),总体来说它从各方面角度写活了主人公及他的生活,长度也适中,不过八万字,在网络小说的领域里算是一本不错的中篇小说。可以想象,如果该作者生活在上个世纪80年代某文人家庭里,她会有机会成长为一名不错的作家,搞严肃文学的那种。

我并不想推荐任何好友去读,因为读完这本小说并不会令你放松,反而会引发你的思考。就我个人而言,读耽美主要出于以下几个原因:

一、初中养成的不良习惯使然,每当我感到压力倍增的时候都喜欢读一些不需要动脑的东西来解压。

二、我喜欢腾出时间好好读“正儿八经”的东西,所以不会选择在熬夜时间看《红与黑》(没错,我《红与黑》现在还没看完,剩下最后10%,我真的服了,建议所有想读的朋友们先补一补法国历史,尤其是和宗教相关的背景知识一定要有了解)、《哈利波特》等。

三、我喜欢看一些自以为“写得比我差劲”的东西来增强自己的自尊心。

四、网络小说的纯爱领域(即男女恋爱)过于俗套、垃圾、色情,我不屑看。但是没想到《醉死当涂》却打破了这些原因,钻进了我的脑子里,使我在凌晨四点抱着电脑义无反顾来到楼下,写下这些并没有什么意义的感想。

如果读到这里,你对这本小说产生了同样义无反顾的兴趣,请你拉到最后,我将在最后作出我自己真情实感的评论与无伤大雅的剧透,你可以根据这些来判断自己是不是要看一看它。如果你只是对我感兴趣,那就先别管谁他妈醉死在哪儿了,请你听我说。

在写这篇东西一开始,我冲下楼梯,突然想到了我的一位男性朋友,就让我们叫他小姜吧。这位小姜吧曾经评论我的一条社交动态:“你可以把我的名字挂出来,但是不能过多地透露我的个人信息。”那条动态的内容是我和他某次网上聊天的部分截图记录。我知道他这是还在惦记我高中偷偷收走他座位上姓名二维码贴纸的事情。但实际上我只是好心,并且出于单纯的爱意。让我们跳过这一段吧。

总而言之,我提到小姜吧是因为我又要发布社交言论了,而他还曾经对我放出狠话:“我把你所有的社交平台都屏蔽了,因为我一看你说话就想骂你。”当时我听了非常震惊,因为他从来没对我说过这么重的话。对我而言,我的家人、朋友和爱人可以抛弃我,但是如果他们理解我和我的思想,那我就算一生孑然一身,那也是一种幸福。于是后来当我发现他隔一段时间就会过来视奸我的qq空间时(因为有访客提醒),我就当他在上厕所需要读物罢了。(并且之前我在网络上发表的大多数话确实是废话,这个我现在必须承认。)

最近一周我几乎天天熬到深夜,并且没有做什么有意义的事情。但我的大脑始终保持警醒状态,即我要好好学习刷成绩,我要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好(打字打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今天下午送去的一桶床单被单还没收回来,生活真是太好安排了),我要保持谦卑,我要按时洗衣服、做值日、吃素。由于我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所以我一件也不想去做。这就是我的病:在生活中过于追求形式感导致万事拖延。有时候我宁愿自己活在懵懂之中,而不是清醒地为自己做出诊断之后,迟迟不肯抬屁股起身动手抓药。

综上所述,刚开学这两周我有太多事情要做,所以几乎没有时间写作。但是写作这个想法却在这时找上门来。那天傍晚我下楼觅食,走出中蓝的大门,看见一排熟悉的外卖小哥横在各自的摩托上,这时我突然想起我的另外一位女性朋友,就让我们叫她张伟的老婆吧,这位张伟的老婆对我说:“你为啥不直接写东西,或者给杂志写写文什么的,别可惜了了。”当时刚刚进入深夜,所以一切人类说的话都可以当不算数。我们那时候正在微信上疯狂探讨未来,当然了,我是比较迷茫的那位,她比我规划得更好,于是便帮助我寻找方向。

当时我看到这句话,俩眼睛进后脑勺出,根本没当回事儿,因为我早就觉得我不能写作了。自打从剧组出来,我就觉得写作其实是件最容易被人糟蹋的事情之一,且写故事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简单,否则我早就写了。我曾经多次动笔写稍微长一点的短篇小说,都没有成功过。从我小学时期拟非主流小说大纲未果的那刻起(因为那时候我读了不少书了,正不正经的都有一些,所以不存在脑子里没有东西的可能),我就应该知道自己根本不适合进行故事创作。我可能对很多小说都有自己的评论和鉴赏能力,但我没法儿写,或许只是时机不到,但至少现在我没法儿靠这个养活自己。让我写一些媚俗的文字垃圾去取悦低龄阅读人群以及已婚怨妇或是中年加班族等等,更是想都别想,所以我之前只能否定自己。

但是在那一刻,伴随那位张伟的老婆的深夜鼓励,我又想起了今年四月初读的一本书,叫做《成为和平饭店》,它主要讲述了上海一家高级酒店在历史中生存的痕迹。这本书的宣传标语打的是“非虚构写作”,是我没有接触过的东西,所以我就读了。读了三章就心潮澎湃、不能自已,因为我发现这是一种完全不一样的文体。(以前语文课肯定也学过类似的文章,但我估计在写化学作业,对不起,老刘!)准确地来说,和我写的东西很像。因为我只会写我自己的生活,并且在这上面进行一些加工创作,这就是非虚构写作的基本要求,不过大多数时候不能写我自己,还是需要写其他有意义的人、事和物。

实际上到目前为止,我还没读过很多非虚构类的文学作品,但《成为和平饭店》至少让我知道了:这个世界上还有我能写的东西。不过之后到了四月下旬,我就去读《哈利波特》系列丛书了,至今为止也没把这本对我来说具有启蒙意义的书的读书笔记整理干净。

于是我还是不想写作。促使我不想写作的另一大重要原因就是:我害怕。因为我还有一点天赋,所以我能隐约感觉出一个道理——如果你想写好一个作品,不管你想写的是什么,你都需要付出太多东西了。首先一位作者需要大量的阅读作为基础,读的时候不能囫囵吞枣,一定要静下心好好读。顺便分享一下我本人静心读书的一个判断标准:如果我能在头脑中形成文字对应的画面,这就说明我读进去了。阅读之后就要进行精细的写作,并且还有更加冗长的修改阶段在等待着作者,他甚至还要负担着一气之下删光所有内容的危险来进行修改。我是一个需要好好学习计算机和英语的女孩儿,头脑完全不聪明,不自律不自爱(?),经常安排不好自己的生活。这两年里,我已经在北京磨光了所有自信。我怕这只是又一次证明自己不行的人生经历。

但不管怎样,我在通过中蓝的大门时,突然又想写作。当时我很想找那位张伟的老婆谈一谈,想了想便作罢,因为我怕自己只是心血来潮。今天晚上看完《醉死当涂》之后,我却又产生了一些关于写作的想法。在此不做赘述了,因为人必须要活在当下,但不能对当下的生活进行即时反思,那样非常愚蠢。

或许我应该回到床上玩一个小时手机,然后下楼吃过早餐睡觉了。

说回《醉死当涂》,应当从《醉死当涂》说起。

在这篇小说中,《醉死当涂》是一位王姓舞蹈艺术家编排的一段舞蹈,灵感起源于李太白于当涂饮酒并溺水而死这一富有浪漫色彩的民间传说。作者并没有像传统写法那样把这段别致的舞蹈当作一个死线索,描写这样的故事:一位舞者终身都想实现在舞台上跳《醉死当涂》的理想,并付出了这样那样的努力。准确来说,作者并没有把任何事物当成线索,所有行文叙事娓娓道来,如果说真的有什么东西贯穿始终,那就是主人公(也就是小受)袁骆冰的成长。全文并没有进行过多的心理描写(尽管是第一人称叙事),但却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袁骆冰是不遭众人赏识的和氏璧——一位极具天赋和惯性努力的舞者,为生活奔波游走之际偶然遇上了一位叫做黎翘的明星,从此开始了自己的另一段人生。(绝对不是黎翘疯狂捧他包养他或者两个人一见面就进行口交这种剧情!相信我。)

值得表扬的是,这本小说里所有人的行为都像成年人,即不会有无理取闹的感情纠纷或莫名其妙的性爱经历;相比于其他小说更关注主人公之间的感情发展,《醉死当涂》关注更多的是袁骆冰的人生,且对其他配角也进行了十分鲜明的人物刻画,可以看出作者具有一定的野心和文学素养。但其缺点也非常明显:有些地方经不起推敲,有些文字表述过于咬文嚼字、引经据典等等。

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跳出《醉死当涂》的艺术家,因为她义无反顾地活着。

2017.9.25

下载不去,真的会死! ——读《不去会死》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不去,真的会死! ——读《不去会死》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死也不倒下》有感

    六(3)班梁韵琳33号 读完《死也不倒下》这篇文章,我心里十分佩服吉鸿昌,因为他那死也不倒下的精神,让人那一从脑海中抹去。 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共产党员吉鸿昌,为党尽心尽力、尽职尽......

    军事演习会死人吗-[范文大全]

    军事演习会死人吗- 篇一:军事演习装备 2037年,我成了一个好的科学家,也发明了一套,我看着它! 这个设备与普通枪没有什么不同。但真正的枪可以杀人,我的枪只会打人,在战争中不会受......

    读《生的伟大 死的光荣》有感

    读《生的伟大 死的光荣》有感 在夜里,我在灯下读《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当我读到残酷的敌人用刀杀死刘胡兰那一刻,我热泪盈眶,眼泪不禁夺眶而出;当我读到刘胡兰鲜血喷洒都不屈......

    抹不去的痕迹读《历史的选择》有感[★]

    抹不去的痕迹 ——读《历史的选择》有感初三四班 任琳 漫步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倾听着世世代代的感人事迹,品味着这份甘醇,嗅着这来自陈旧年代的芳香,一幅幅动人心弦的画面在脑......

    读《城南旧事》有感:愿你在心,不去

    愿你在心,不去——读《城南旧事》有感上戍中学九(1)班 袁小原清晨,冬阳穿过树叶间的空隙,倾洒在古城上,轻缓的脚印,悦耳的铃声,早雾怀抱着小巷恬静安睡。老北京从前的日子便是如此,......

    没人会死在这里美文

    多克是一个信差,他始终坚信自己的使命就是向人们传递快乐。因此,他的口袋里总是装着许多小纸条,纸条上写着一些鼓励性的话。他将信件和电报送到人们手中的同时,也留给他们一张小......

    死读书,读死书和读书死

    死读书,读死书和读书死读书人读书成瘾,爱书成癖,日久天长,气场往往与众不同。文雅些说,是书生气;直白点讲,是呆傻气。称泛“书生”,臧否未定;直呼“书呆子”,褒贬自明。好在书呆子不以......

    读《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有感

    读《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有感 杨春锁 几年的教学,几年的专业实践,每次项目拿到手里,都在思考这样的一些问题,现代城市到底是什么样?城市的生命来自何处? 城市规划的目的是什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