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党政机关干部下海经商办企业现象的调研报告
关于党政机关干部下海经商办企业现象的调研报告
企业调研报告
企业调研报告
[编按]近年来,党政机关干部下海经商现象日趋增多,社会各界的评论此起彼伏,各级党组织对这一问题也予以了高度重视和关注。近日,市纪委研究室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了一些分析和思考,供大家探讨。
党政机关干部下海经
商现象探析
一、新一波党政机关干部下海经商现象的表现形式及产生的影响
新一波党政机关干部下海经商现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四个多样化”局面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这一现象在市场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沿海地区表现的更为突出。据调查,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类六种人:
一、辞职类。是指:在党政机关有良好表现但主动选择下海的人;自感怀才不遇,得不到重用的人;在党政机关犯了错误,升迁空间较小的人。
二、退休或离岗退养类。是指:到法定年龄退休的人;认为自己在党政机关已无发展空间,工龄满30年可以提前退休的人;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内退的人。这两类人中,第一类是由“仕途”选择“商途”,从身份上真正“弃官从商”的人;第二类是按照有关政策规定,保持着离退休公务员身份,身系“保险带”(拿退休工资),又在商海中发挥“余热”的人。
从调查情况看,当前,各方对党政机关干部下海经商现象褒贬不一。有的称其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的“官本位”意识,故而认为这是一股政坛清风。而有的则认为“官员”下海,不光会产生新的腐败现象,更会破坏本就稚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综其观点,主要是:
从积极意义上讲,党政机关干部下海是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一种表现。一些同志认为,当前,社会已呈现多元化,每个人都有按自己的意愿选择职业的权利。只要不违反法纪和违背道德,这些下海干部的选择都应当得到尊重和支持。特别是在“跑官要官”和“买官卖官”现象还屡有发生的情况下,上述现象颇有“反其道而行之”的示范意义和实践价值,它体现了“官员”谋求自身转变、迎接新的挑战的勇气,表明了其寻求发展平台、实现人生价值的努力,昭示了“官念”逐渐淡化、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的趋势。从这种意义上看,他们“敢为天下先”的做法是值得赞许和褒奖的。
从消极意义上讲,党政机关干部下海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一些同志认为,在下海的党政机关干部中,虽然有不少是立志在商海搏击中发挥才干,创造财富,重建自我,但下海“官员”也是鱼龙混杂,本身可能存在“猫腻”。从调查情况看,干部群众对“官员下海”的评价,至少有一半持怀疑态度。怀疑的焦点有五:
“贪财”说:认为“官员下海”是理想信念发生动摇,是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淡化,把前途等同于“钱途”。
“洗钱”说:认为极少数“官员”利用权力捞足了钱财,在反腐败越来越动真格的今天,他们害怕交代来源而有钱不敢花,只好假借下海经商或去私企打工之名,将黑钱漂白。
“期货价值”说:认为“官员”们在下海之前已经用权力给足了老板们好处,慑于党纪政纪和法纪的约束,没有将权钱交易及时兑现,但给自己铺好了路,在退休的时候或利用下海的机会,兑付已经谈妥的好处。
“期权效应”说:认为当前有相当一部分“下海”者之所以有勇气“下海”,不怕被“溺死”,靠的并非经商的真本事。企业主们看中的,也不是他们的真才实学,而是他们所拥有的社会关系。人们担心这些“下海官员”在多年的机关工作生涯中掌握相当的政府关系、社会关系,掌握了相当的社会资源,一旦从商,将有可能使这种“关系”进入市场,化为商品,从而在事实上造成市场的不公平竞争。
“一走了之”说:认为有的党政机关干部,可能有经济问题或者其他违反党纪政纪的事,不得不“中途溜号”,以乌纱帽换自由身,以期逃避法纪的追究。
在调查中,虽然对上述疑虑没有一个怀疑论者能够拿出足够的事例和证据加以证实,但就当前的社会现实和纪检监察机关查案中反映出来的一些线索而言,这些疑虑,并不全都是虚无的泡沫。同时,这样一些反映,也说明党政机关干部下海现象,在干部群众中特别是对在职干部产生的冲击,是非常大的。这些都应引起我们足够的警觉。
二、党政机关干部下海经商现象引出的思考
上述调查说明,党政机关干部下海现象已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到底对这一新情况新问题应如何作出正确的认识和评判?我们认为,必须运用马克思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客观、冷静地加以思考和分析。
思考之一--新一波党政机关干部下海是新时期思想大解放的一个印证,必须从观念上予以正确的引导。新一波党政机关干部下海的驱动力,有金钱等有形的微观的原因,但都离不开宏观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的解放、人的解放和对旧观念的突破。应当肯定,这是党在经历三次思想大解放的洗礼之后,对私营经济和私营企业主的
第二篇:2017机关干部假期回乡调研报告
国庆中秋假期回乡调研报告
闫凤杰
本人家乡是潍坊安丘市景芝镇,在国庆中秋假期期间,我利用回乡走亲访友的机会,深入群众,了解社情民意,切身实地的感受到了家乡发生的变化并思考了发生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现将回乡调研成果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家乡基本情况
景芝镇是山东省三大古镇之一,地处山东半岛中部,位于山东省潍坊市东南部,历史悠久、环境优美、交通便利,自古有“四县通衢”之称。全镇总面积217平方公里,辖135个行政村,人口达15万余人。先后被确定和命名为全国重点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创建全国文明小城镇建设示范点、全国乡镇企业示范区、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省文明镇、山东省环境优美镇、山东省十大魅力乡镇等。
二、家乡发展的变化和经验
(一)家乡新事物。这次国庆中秋假期回到老家,家乡给我的直观感觉是道路更平整了、空气更清新了。
1.基础设施建设带来新道路。这次回老家,给我感觉变化最大的就是镇村的道路更加平整,道路两边的植被显著增加,每条村巷都写有名称,树牌立字,井井有条,令人耳目一新。村里呈现了“路通、街绿、灯亮、”的新面貌。据了解,景芝镇村级公路升级改造全面完成,加大路网建设力度,同时深入开展全镇增绿提质行动,不断加大植树造林投入,以道路绿化和村庄四旁绿化为重点,实施以奖代补政策。
2.环境保护整治带来新空气。景芝镇内企业很多,近几年以工贸用品加工业和木材制板加工业为代表的个体经济发展较为突出,但在木材加工过程中,带来的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记得去年回家时,我就感觉天空灰蒙蒙的,并且个别地方空气中弥漫着呛鼻的粉尘,所幸的是,最近在一轮轮环保督查的压力下,大部分木材制板加工厂已经关停。这次回家,我就明显的感觉到了家乡空气质量的提高。据了解,景芝镇近期在环保工作上行动迅速、主动作为,全力抓好环保攻坚,确保环境改善、生态安全、群众满意。
(二)家乡新发展。通过实地查看和走访景芝镇党委政府,我对家乡在农业、工业、旅游业、服务业等方面的新发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1.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成效。一是明确改革区域。景芝镇将镇划分为好几个区域,并且根据各区的特点,因地制宜的发展特色种植业。二是着力解决旱能浇、涝能排的问题。采取股份井、股份水、股份电的形式,集体拿大头,农户每亩地出200元,成立供水合作社,从镇区南部渠河调水,已解决3.4万亩土地的灌溉问题。三是大力发展示范园区建设。全镇打造10个示范园区,并发展农家乐。2.工业立镇迈出新步伐。据调查,上半年,景芝镇实施了乐港鞋业、翔宇包装、金立橡胶等8家企业增资扩产项目,并以环保督查整治为契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完成了振祥食品、宝通金属等6家企业技术改造,加快了企业转型升级步伐。
3.酒文化深度挖掘带来旅游新动力。以文化为载体发展工业旅游,是景芝酒业加快实施酒业旅游一体文化战略的重要举措。景芝酒业先后建成了AAAA级国家旅游景区“景芝酒之城”、AAAA级国家旅游景区“齐鲁酒地文化创意产业园”。目前,景芝酒业正按照“发展大旅游、开拓大市场、培养大产业”的思路,挖掘提炼了景芝酒历史文化长廊,以及景芝镇72家烧锅之一的“南校场烧锅遗址”等。
4.服务业发展取得新进展。景芝镇投资2亿元的文化综合体,重视电商发展,举办电子商务培训班8期,培训1200余人次。目前,景芝三页饼、芝泮烧肉、德源福糕点、景祥香肠、埠口大樱桃等一批特色产品已实现网上销售。
三、对威海乡镇发展的几点思考
结合此次走访调研的收获与威海乡镇的实际,得出对威海乡镇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以镇情为基础,巧谋发展规划
规划是城镇建设发展的灵魂和龙头,要有统筹全局的思维、完善的规划,才能指导城镇健康发展,要在建设过程中注重做好四个突出,即突出“自然、生态、人文、历史”,使自然景观和建筑景观相协调,乳山市诸往镇就以镇情特色为基础,深刻挖掘和保护村里的古建筑,在下石硼村和东尚山村依托原有村落风貌发展特色旅游和农家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以支柱产业为抓手,促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我们威海各镇大部分都有支柱产业,在我省新旧动能转换的号召下,各镇支柱产业应该抓住这次机遇,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社会经济跨越发展。一是要明确产业发展特色。坚持以产业集聚带动城镇发展,紧盯区域产业特色,立足比较优势,尽快形成“一镇一业”的特色支柱产业,壮大中心镇经济基础。二是加大产业园建设力度。加快建设中心特色产业园,整合土地资源、道路资金资源,推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落户。建议实行项目落户预审机制,明确项目投入产出要求和落户选址要求,把亩均投资强度、亩均销售额、亩均销售税率作为预审的重要指标,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三是推动特色产业向高端攀升。坚持以延伸、增粗特色产业链为关键,大力开展特色产业招商,突出招引科技型特色产业,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不断推动特色产业向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攀升。
(三)以整合镇域资源为契机,大力发展乡镇旅游业 我们威海天蓝海阔,空气清新,各乡镇基本上都有优质的旅游资源,因此各镇应整合镇域内优势资源,做大做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加快旅游业与现代农业的融合,依据各自农业特色、资源优势,打造有地域特色的休闲观光农业基地、特色旅游农产品基地等。为此,我们要实施绿色品牌战略,出台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投资休闲农业,强化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休闲、观光等多功能一体化发展,着力推进休闲农业产业化,其次是一体化,推动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携手并进。树立“用景观的理念经营农业、用旅游的理念建设农村”的观念,把发展“农家乐” 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旅游型、田园风光型、文化特色型特色小城镇。
(四)以改善民生为动力,构建新型农村城镇化生产生活体系
我认为实现新型城镇化,不仅仅体现在城镇规模的扩张,更重要的是实现农村人口的城镇化。因此,在发展经济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的同时,必须大力改善民生,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一是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鼓励和支持农民采取出租、入股、质押、置换等各种方式,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二是改革征地制度,完善征地程序,积极探索建立土地收益分配新机制,实行多种补偿安置办法,切实解决好土地被征占农民的社会保障和就业问题,使农民“失地不失业、失地不失利”。三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政府投入、集资入股、公路经营权拍卖等多种形式,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交通事业。加快城镇供排水、供气、公交等公用设施建设,完善城镇服务功能。四是加大对城镇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事业的投入,实现城市和城镇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三篇:机关干部驻村调研报告
驻**县**村
工作调研报告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走转送、排抓促”活动安排,我作为**第二批驻村干部,自2012年2月1日至2月28日,深入成安县商城镇汪家营村,通过进村入户,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大会,大力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与村民进行面对面访谈,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深入了解广大农户生产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全面开展情况调研活动,现将我这次驻村调研的情况和几点体会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村位于**城镇东南部,总户数 **户,总人口*** 人;村两委班子健全。支部班子5人,村委班子3人。有党小组10个,现有党员27人,村基层选举、账务管理、议事决策等重大事项,基本形成了一套规范制度。建立完善了党员服务中心,党员活动室,综合服务站点,便民服务室,文化娱乐活动室,卫生室,农村商贸服务点,各项制度和标识齐全,党员活动开展正常。全村人平均纯收入3700元左右,农民收入主要还是以打工收入为主,种植业主要以小麦、棉花等大田作物为主,全村有生猪养殖大户两户,特困户14户,主要集中在老弱病残家庭和培养子女读书家庭。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1、农民收入整体偏低。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强农惠农
1政策,但是通过走访了解到,农民收入普遍较低,主要原因一是农资价格上涨,基本生活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高过农产品上涨的幅度。二是青壮年多外出打工,在家劳动力身体条件和文化水平较差。三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农业种植规模不大,产业特色不明显。四是该村处于二程镇较偏远的位臵,交通不够便利,信息不畅。五是就医就学的成本过高。
2、农民在持续增收方面没有门路,没有技术和资金。
全村有男女劳动力300多人,而农业收入只能自给自足,依靠农业无法满足更高生活水平要求,因此壮年劳力主要靠外出打工挣钱,全村没有一个当家的经济产业支持,无法满足群众持续增收的愿望。
3、小孩受教育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上学难,全村有小学生39名,有的每天要走四五里路到邻村上学,有的在镇上上学,家长需要在镇上租房子照顾,成本较大。二是有的小孩子父母都在外地打工,靠爷爷奶奶照顾,由于爷爷奶奶年龄都较大,自己生活都难以自理,照顾小孩更是吃力,在小孩的学习上也没能力进行督促辅导。留守儿童亲情的缺失/诉求的堵塞以及学习生活的诸多无奈,将给他们的成长埋下很多的隐患。
4、农业集约化生产程度不高,因为造成机械化生产滞后,导致农民劳动强度过大,加上还要饲养牲畜,照顾老幼,过度疲劳。由于无法将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所以群众议
政议事的积极性不高,在农村推进民主建设遇到现实性的障碍。
三、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1、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去年中央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支持力度,希望进一步加强,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切实解决好农田水利这个农业生产中的“短板”和“硬伤”。
2、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加大投入,积极引导,在当地形成一定的产业特色,拓宽农民的创收渠道,切实增加农民的收入
2、加强土地流转,发展大户种植,或者采用农业合作社的形式,提高种植机械化程度,减轻农民的劳动负荷。
3、加大投入力度,规范建房秩序,搞好村庄环境卫生整治,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建议政府投入一点,发动社会力量捐助一点,每个村庄建一座公厕。
4、加大教育的投入,合理分配教育资源,让资金和教育力量更多的向农村倾斜,提高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
5、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让农民掌握科学种田的技术,积极推广新品种,提高农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
四、几点体会
通过一个月吃住在村,和村民面对面的交流,对汪家营村的深入了解,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深刻体会到市委、市政府关于这次活动安排的必要性。作为一名机关工作人员,只有深入基层,充分了解民情民意,才能
更好贯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方针,才能使自己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国家工作人员。
2、对“三农”的认识更加深刻。通过在村的工作,我真实的感觉的,党的富农惠农强农政策使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农村面貌有了显著改观、农业生产有了较快发展,同时也意识到做好“三农”工作是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3、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保持党同人民血肉关系的根本。基层组织是党在基层社会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只有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好了,坚强有力了,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带头模范作用,我们党执政之基才会更稳,才会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拥护。
2012年2月28日
第四篇:机关干部从政行为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市委在广泛听取各个层面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关于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提高工作效能的若干规定》,这是我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扎实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的鲜明指针和重要举措,对进一步规范我市机关干部的从政行为,切实提高机关效能,优化我市发展环境,实现赶超发展,争得在全省应有地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认真学习,结合实际,笔者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规范从政行为迫在眉睫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营造良好创业环境迫切需要规范从政行为。要争得在全省的应有地位,必须激发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创业热情,千方百计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发展需要环境,创业要有氛围。这几年,我们在道路交通、城市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使我市的发展硬环境得到了较大改观。但是,与硬环境的巨大变化相比,我市发展的软环境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而行政机关作风是发展软环境中最重要的一环。一些不良现象的存在,使的对外形象受到了严重损害,而且很大程度上使我们在硬环境建设上取得的积极成效大打折扣。如果机关作风不能得到有效转变,我市的发展环境就不会得到投资创业者的认同,就会阻碍的发展大局。只有通过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全市行政机关中再来一次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才能使全体机关干部更加牢固地树立大局意识、效率意识、法制意识和创新意识,推动机关作风的大改进和机关效能的大提高,为实现奋斗目标创造更加宽松、高效的创业环境。
坚持从严治政、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机关迫切需要规范从政行为。机关工作的好坏,最终要体现在发展的实效当中、基层的评判当中、群众的口碑当中。只有做到人民满意,机关工作才算得上真正有成效。近两年来,全市广泛开展了政风行风评议活动,这是市委、市政府从严治政的一项重要举措,使机关各部门和全体机关干部真正感受到了“人民满意”这个标准的沉重份量。有些部门在评议中却总是得不到基层和群众的理解、认可和支持,认真反思这种现象,原因就在于这些部门的一些同志在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工作实效上确实还存在诸多问题,没有真正做到让人民满意。因此,从严治政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松弛。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一个很重要的出发点,就是要在机关和全体机关干部中树立一种导向,促使大家进一步确立更规范的从政意识、更强的服务意识,按照基层群众要求,以人民满意为最高标准,扎扎实实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坚持执政为民、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迫切需要规范从政行为。近年来,之所以能在困难重重中稳步前进,在于我们始终坚持相信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始终坚持和人民群众一道攻坚克难,争取胜利。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一些部门的干部思想出现了滑坡,观念发生了改变,摆不正同群众的关系;虚心向群众学习的意识淡薄了,主动为群众谋利的观念淡化了,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的自觉性下降了,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思想和行为倾向。机关的同志如果不持之以恒、深入扎实地加强自身修养,注重行为规范,久而久之就会严重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规范从政行为,就要树立正确的执政观念、群众观念,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树立更加良好的机关形象,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当前部分机关干部从政行为中存在的问题
毛泽东同志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从总体上看,我市绝大多数机关干部精神状态是好的,工作作风是实的,服务意识是强的,思想境界是高的,自律意识是严的,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对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照所处新阶段、新发展和所面临的新任务、新要求,我们的干部队伍作风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甚至有些问题还相当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政治观念淡化。有的同志不讲政治、不讲原则;有的只追求局部和眼前利益,不顾全大局,不听从统一指挥;有的自身要求不严,工作标准不高,表率作用差,把自己等同于一般的群众;有的执行纪律不严、以权谋私、贪污腐化,在工作中存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等歪风邪气。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损害了市委、市政府的形象和威信,影响了工作的推进,如果任其发展,就会使正气失去市场,歪风得以抬头,使一些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迷失方向,在严峻考验面前不堪一击,贻误的事业发展。
二是责任意识不强。有的职能部门重管理轻服务,重检查轻指导,重处罚轻规范,摆不正履行职能与服务经济发展的关系;一些行政监督部门对许可审批的事项服务、指导和规范管理跟不上;一些机关干部甚至是一些领导干部,总是以管理者、监督者自居,奉行局部利益和小团体利益至上,势必造成与民争利;有的为基层服务不愿挑担,在执法过程中行为粗暴简单,办事效率低下,见好处就上没好处就让。这些行为背离了机关职能,削弱了发展合力,伤害了基层工作的积极性,破坏了我市的投资创业发展环境。
三是工作作风不实。有些机关干部不能做到从实际出发,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的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有的不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抓工作浮在表面,抓落实虎头蛇尾,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实效;有的遇到矛盾,能躲则躲、能避则避,只报喜不报忧,擅长弄虚作假。这些不求真、不务实、不落实的表现,不适应当前加快发展的形势,制约了基层群众的创造实践,影响了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
四是自身要求不严。有的机关纪律松弛、秩序混乱、人心涣散。有的干部整天无所事事,出工不出力;有的单位干部不多,歪风不少,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明争暗斗,相互攻击;有的干部好搓麻将,玩风盛行;有的执法干部工作随意性非常大,甚至执法犯法,严重影响了我市的投资创业环境,以至有的客商反映,的政策是“上面很好,下面好狠”,“中梗阻”现象严重。
三、规范机关干部从政行为的努力方向
关键是要杜懈怠、戒奢华、拒贪欲、远嬉乐。要真正做到“三个进一步转变”,切实解决三大方面的问题:
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切实解决一切不利于加快改革和发展的思想障碍问题。行政机关人员中存在从政行为不规范的问题,首先是思想不端正、思想解放不够、观念转变滞后造成的。要把思想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在机关形成新一轮解放思想的高潮。解放思想不是胡思乱想,要使主观愿望符合客观实际。解放思想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把思想转化为实际成果,直至形成政策、方针和操作规范,并确保依法实施。不能一讲解放思想就认为什么事都可以办,盲干乱干。因此,既要解放思想,又要依法行政,切实规范从政行为,为社会创造公平发展的环境。要紧密结合我市改革和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引导机关干部针对自身思想和工作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重新审视自己的思想观念和思想方法,重新审视自己的地位作用和角色定位,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规范,彻底冲破不合时宜的思想框框,坚决纠正各种陈规陋习,切实解决不作为、乱作为、难作为的问题。
二要进一步转变作风,切实解决一切不利于加快改革和发展的行为障碍问题。要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和市委《关于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提高工作效能的若干规定》的要求,坚持依法行政,规范从政行为;抓住“依法治官、依法治权”这个核心,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克服行使权力的随意性,提高政府及机关的公信力;突出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移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
三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切实解决建立规范行为的长效机制问题。要把“为民、利民、便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决纠正部门本位主义,切实做到发展经济与善待百姓的统一,权利与责任的统一,部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统一。各级干部要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坚决克服和纠正“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和推诿扯皮、效率低下、执法不公、服务不力、自律不严的“衙门”作风,真心实意为基层和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坚持将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能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做到谋划工作思路力求符合实际,制定政策措施力求可行,落实工作任务力求到位。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防止因主观臆断而造成的工作失误,树立机关及机关工作人员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第五篇:机关干部进农户调研报告
“机关干部进农户、走访调研全覆盖”
活动调研报告
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机关干部进农户、走访调研全覆盖”活动的文件精神及相关要求,为进一步转变领导干部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在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我紧紧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及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问政、问需、问计于民,对部分党员群众、学校进行了走访,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认真做好记录,针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了认真分析与积极反馈。现将走访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自9月25日我镇召开“机关干部进农户、走访调研全覆盖”动员大会以来,我认真贯彻镇动员大会精神,积极落实镇党委“三个全覆盖”、“四项要注意”及“五个务必”的工作要求,投入到我镇领导干部“访民情、知民意、解民心、聚民智、惠民生”活动的大潮中。期间,对照镇党委“下村找问题”的相关要求,努力做到准确掌握被访村村情村貌,做到党员、五保户、贫困户、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和致富能人“重点访”。向群众介绍我镇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大走
访”活动情况,宣传上级有关方针政策,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目前,共走访各种户型52户,其中困难群众38户。撰写民情日记35篇,收集到关系民生的意见、建议26条,其中建设性意见、建议9条。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束缚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一些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文化程度偏低。大多数村民上过小学、初中,少数上过高中,受教育程度偏低,接收和利用社会信息能力差,就业门路窄,导致收入水平低,同时,低收入又导致对教育的低投入,农民农业相关生产技术、劳动技术和管理知识的缺乏影响了收入的提高。同时由于农村留守人员中,大多数为老人和妇女儿童,普遍缺乏农业知识,对农业技术和相关政策了解不够,农业生产主要靠经验,对气候等自然条件依赖度高。
(二)当前农村党员队伍老龄化问题突出,已经成为了束缚农村向前发展的一大障碍。目前,全镇党员的现状面临着一个节点:70%以上是老党员,党员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各村年轻党员寥寥无几,高中文化程度以上者更是少之更少,整体素质不高,断层现象较为严重,而且这种现象较为普遍。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要真正发挥农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与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难上加难。一句话,农村党员年轻化、干部年轻化已经成为当今
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必须将党员队伍年轻化提上议事日程。
(三)资金投入不足,政策扶持不够,也严重制约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现阶段,政府出台的惠农政策很多,但由于涉及地域广、人口多,扶持政策限制条件多。与之相反的是农民基础条件差,资金不足,发展的愿望和现实存在差距。
三、建议意见
针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就走访过的一些村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以下解决办法和意见建议:
(一)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提高农民素质。提高村民素质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为了让农民学到更多的知识和社会经验。要充分利用好现代远程教育平台,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定期收看远程教育提供的各类节目,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加强其对农业科技、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学习;指导农民观看种植、养殖科教视频,用科学知识与“土”经验结合发展农业生产,实施失地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促进农民增收。
(二)加强新农村建设组织领导,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随着近年来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农村党员向
新兴经济组织和城镇流动很大,给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提出了新的课题。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应当积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充分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发挥农村党组织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提高农民收入、改善村庄居住环境等方面的战斗堡垒作用。这就需要我们认清形势,充实农村党员队伍。当前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清当前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整体年龄偏高、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层次结构不合理的现状,不断增强发展新党员的力度,不断强化发展新党员的针对性、规范性,真正把那些思想好、素质高、能力强的年轻人吸收为入党积极分子,大力充实农村党员队伍,进而为新农村建设注入生生不息的“血液”。
(三)抓住政策机遇,改善农村面貌。抓住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机遇,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多方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争取更多的项目、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以农田水利、人畜安全饮水、乡村道路、基础教育、卫生、通信、网络、生态能源建设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向纵深发展,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农田水利设施保障能力下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等问题,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瓶颈制约。分类指导,逐步推进,真正把新农村建设抓出成效,从而不断把新农村建设推向美好的明天。
上馆镇组宣员乔美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