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中国房地产结构调整分析
2014年中国房地产结构调整分析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2014年的房地产市场明显比较冷,从各大媒体报道的一些新闻以及根据全国住宅成交面积数据来看。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全国住宅成交面积大幅下降了18.9%;十大城市二手房总成交32.29万套,较去年同期大幅下跌了41.77%;全国商品房新开工面积为8.01亿元,也同比下降了16.4%。所以从这些数据很容易就看出上半年的房地产市场在下滑,并且下滑的比较明显。
但是购买房产往往都是投资未来。面对相同的市场环境,有投资前瞻性的专家往往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7月16号举行的博鳌论坛就抛出“房地产市场新常态是波动,下半年楼市将转好”的判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无论从城镇化率亦或是人口红利等,当前的市场调整与崩盘还相距甚远。这一轮调整更多的仅是结构性调整,或者说楼市阶段性的消化不良。从住建部陈政高部长的三点意见也能看:“千方百计的消化库存;进一步加强房地产结构调整;完善房地产项目周边配套设施。”
也恰恰因为市场的深度观望,为部分有前瞻眼光的投资者提供了最佳窗口期。从大的方向而言,本轮房地产调整将呈现大U型的走势。但各个城市的U型底部的长度各不相同。一线城市的调整时间相对较短,二三线城市的调整时间较长。尤其是对于一线城市的北京,基于得天独厚的医疗、教育、文化等配套资源,其投资窗口期更是有限,短则几个月,长则半年,而现在已经过去了2个月。看看中指数据的数字也能佐证相关判断,6月份北京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房)市场成交均价为26,232元/㎡,环比上涨7.9%,同比上涨14.38%。6月份北京商业市场共成交15.24万㎡,环比增长了63.87%,同比上涨了96.14%。
数据的背后往往是市场逻辑的梳理。之所以判断下半年会好于上半年,主要基于信贷市场放宽、地方政府松绑以及开发商促销这三大驱动力。
1、市场调整起源于信贷市场的收紧,但下半年信贷环境会明显好于上半年
中央的信贷投放已经从过去的年度管理调整为当前的月度管理和额度管理,信贷投放的实效性和灵活性将增强;二者,基于上半年经济增速的不乐观,下半年政府的微刺激将会更加密集出台。甚至不排除降低利率的可能。
2、城市确定取消或者放宽了限购
典型的城市如武汉,已经不再限购大户型;呼和浩特已正式取消限购;苏州更彻底的开放90㎡的大户型和90㎡以下的精装小户型;重庆对于90㎡以下的贷款
首付比例降至20%;郑州推出住房公积金组合贷;芜湖允许二套房申请贴息贷款;北京公积金提取从一年一次提高至3个月一次等。预计下半年地方政府各种曲线救市的政策将陆续出台。限购的取消将推高成交量和市场活跃度。
3、下半年品牌开发商主动降价促销的现象将更多
虽然市场成交低迷,但上市房企的高管绝不敢在年中就下调今年的销售目标,否则资本市场会用脚投票。更有可能的是在近期选择一两个项目降价冲全年的销售业绩,尤其是选择个别非核心区域的、降价能大幅去化的楼盘或个别项目的尾房。如近期热销的昌平区的首开国风美唐,通过一万抵减三万以及老客户带新客户大幅优惠等变相降价的方式,提升销售业绩。
总体而言,今年下半年对于一线城市的投资者而言是最佳的窗口期。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今年下半年也是购买资产的好机会。而6月份全国商品房成交面积环比上涨超过40%,是下半年预期好于上半年的开端吧。
第二篇:中国房地产企业swot分析
一、万科(000002,SZ)
优势
1、中国房地产龙头企业,主营住宅物业发展,竞争优势明显。综合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和品牌价值排名第一。
2、万科强大的竞争力不仅体现在其强大的销售规模和跨区域运营能力,还体现在其稳健的商业模式、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强大的融资能力以及快速应变的营销策略等。
3、公司财务状况良好,融资渠道通畅。即使在2008年行业整体资金较为紧张的背景下,公司仍保持充裕的流动性和健康的负债状况。
4、公司的增长方式由规模速度增长向质量效益增长转变,重点关注项目的质量和赢利能力,这将有助于公司在市场调整期的平稳增长。5、1992?2008年公司收入和净利润的复合增速分别为28.7%和33.6%。
劣势土地储备约2200万平方米,仅能满足万科2?3年的发展需要,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可能会影响其增长并增加土地购置成本。
机 会
1、中国房地产行业集中度仍较低,万科将通过整合行业资源提高市场占有率。
2、住宅产业化或将成为万科未来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来源之一。
威 胁
绿城、恒大等民营房地产公司的高速扩张,削弱了万科的竞争优势,对其未来增长构成有力威胁。
二、保利地产(600048,SH)
优 势
1、公司最大的竞争优势在于其资源优势。由于公司的控股股东保利集团源于总参装备部,其在全国各主要城市和地区都具有丰富的资源,包括土地、资金和人脉。这有利于保利地产在全国各地的扩张,而且也非常有利于控制公司的扩张风险。
2、土地储备规模快速增长,保利地产项目储备增至3200万平方米,在一、二线城市形成全国性布局。其中二、三线城市分布集中在珠三角、环渤海和西南地区,占总储备的71%。其具有刚性需求占比高、政策紧缩风险小等优势。
3、公司成长性好,增长迅猛。过去五年保利地产的营业额和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分别为72%和77%,远高于同行业其他竞争对手。
4、良好的执行力将保证公司高速发展。劣势
1、公司在2009年购入约100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土地成本较高,这使其应对市场调整时的销售价格弹性较小。
2、经营风格偏激进。
机 会
1、保利地产基本完成了全国化布局,开始进入收获期,市场占有率将迅速提升。
2、二、三线城市化进程提速。
威 胁
保利集团将深圳等地的地产业务注入保利香港(119,HK),与保利地产产生竞争关系,对其资源获得和市场均造成威胁。
三、中海地产(688,HK)
优 势
1、公司是具有央企背景的中国房地产龙头企业,品牌优势明显。
2、公司凭借母公司中国建筑的强大背景跨区域发展房地产,资产规模庞大。
3、公司实施全国性的品牌扩张策略,竞争优势强,经营业绩良好,过去六年实现净利40%以上的复式增长。
4、公司共拥有土地储备约3450万平方米,可满足4年的开发规模需要。公司获取土地质量较高,主要布局于主要经济发达地区,区位优势明显。
5、发展物业以中高端物业为主,毛利率水平较高。
6、资产负债表状况良好,公司的净现金流为正,持有现金超过300亿元。劣势
1、公司在一线城市购地成本偏高,从而导致销售价格调整弹性较小。
2、公司2009年斥资227亿元购入1165万平方米项目储备,一改其稳健的项目储备作风,其业务增长的稳定性可能有所波动。机会
房地产行业的集中度仍偏低,中海外有望通过整合行业资源提升市场占有率。
威 胁
1、中海外与中国建筑的另一家子公司中建地产存在同业竞争关系,两者在多个地区房地产业务出现重合。
2、政府对闲置土地的态度越发严厉,土地持有成本上升将难以避免。
四、恒大地产(3333,HK)
优 势
1、一体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的开发模式是公司的重要特征,恒大借助该模式在短时间内将其业务从广州市快速复制到全国30余个中心城市。
2、公司是中国内地拥有土地储备最多的开发商,公司在内地30个城市拥有近6000万平方米土地储备,其中土地储备超过100万平方米的城市达11个,规模优势明显。3、2009年恒大地产的销售额达303亿元,预计已锁定2009年和2010年业绩的80%和50%。恒大从2009年开始业绩有爆发式增长,2008.2010年的净利润复合增长率有望超过200%。
4、通过体育营销,品牌知名度较高,恒大女排、恒大足球俱乐部几乎妇孺皆知。
劣 势
1、尽管流动性得到极大缓解,但负债比率整体偏高,公司仍需要更高的财务安全性。
2、公司的产品线过于丰富,分别涵盖中档物业、中高端物业、旅游地产、酒店和商用物业,这可能导致其核心产品的竞争力被削弱,以及对个别领域的控制力不够。
机 会
横向整合行业资源,扩大市场份额。
五、中粮地产(000031,SZ)
优 势
1、公司是中粮集团旗下唯一的房地产上市公司。中粮集团对公司持续的资产注入以及资金支持,是公司增长的重要动力。
2、“工业地产+住宅地产”的双业务架构,兼具稳定性和成长性。工业地产稳定的赢利和现金获取能力有利于支撑目前公司住宅地产的大规模开发,使公司业务运营兼具稳定性和成长性。
3、住宅地产在中粮集团入主后获得了长足发展,项目储备规模和布局均取得重大突破。
4、房地产资产质量高、赢利能力强。
5、财务弹性较强,债务压力较轻,依然具有较大的融资空间。劣势
1、住宅地产业务经营规模较小,在开发项目数量、土地储备等方面较国内排名前列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有较大差距。
2、资产规模及净资产规模均较小,资金实力有限,限制了公司的发展速度。
机 会
中粮集团正整合其业务,中粮地产将直接受益于其母公司对其核心业务(食品和房地产)的整合。
威 胁
1、中粮地产和中粮置业部分业务重合,存在同业竞争的情况。
2、中粮地产的住宅业务现金流能否支撑其商业地产的快速扩张,存在不确定性。
六、招商地产(000024,SZ)
优势
1、公司是招商局集团直属企业,是国资委重点支持的5家央属地产企业之一,综合实力强,并实现快速增长。
2、公司在深圳拥有强大的竞争优势和品牌知名度,深圳市场占有率达5%。本地购房者的品牌忠诚度较高,消费黏性强。
3、大股东蛇口工业区将持续注入土地等优质资产,外延式的增长是招商地产重要的竞争优势。
4、公司实施开发+经营的业务架构,较高的毛利率水平和稳定现金流的运营模式使得公司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强。此外,融资渠道日趋多元化。
5、土地质量较高,公司的土地储备超过50%位于一线城市,土地成本较低。
劣 势
1、公司超过50%的土地储备项目集中于珠江三角洲,其他地区的土地储备量较小。
2、在全国的品牌影响力有待提高,招商地产在深圳以外地区知名度有限。
机 会
1、随着《深圳城市更新办法》的推出,蛇口工业区的地块未来可能有较大的升值空间。
2、拥有庞大的潜在市场和顾客群。
威 胁
1、公司的全国化步伐略显迟缓,竞争对手的快速扩张,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的市场空间受到挤压。
七、金地集团(600383,SH)
优 势
1、深圳国资背景,项目运作能力和产品开发能力是金地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其在战略协调能力、产品定位能力、品牌管理能力、团队协同能力以及团队管理能力等方面优势明显。
2、尝试通过平安信托进行项目融资,融资渠道多元化。
3、土地储备总量和结构合理,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的项目分布稳定。新增项目储备毛利率水平高于存量。
4、成功开发多个“金地”品牌的住宅社区,在一线城市知名度较高。
5、公司面对市场调整时,保持敏感和灵活的策略,保证了财务安全。
劣 势
1、公司典型顺周期运作项目,决策调整往往滞后于市场变化,长期回报率偏低。
2、借助信托模式发展上海项目,尽管降低经营风险,但也将降低公司在项目的报酬率。
机 会
1、公司产品定位中端,在高房价的背景下,自住和改善性需求将对公司业绩有较强支撑。
2、深圳旧城区改造提速,为公司业务增长提供新的机遇。
威 胁
公司在一线城市业务比重较大,而一线城市的增长空间日趋有限且政策风险较大,均对公司在未来的增长形成隐患。
八、北辰实业(601588,SH)&(588,HK)
优势
1、唯一一家同时在沪、港两地上市的内地房地产公司,融资渠道丰富。
2、资产质量高。公司在北京的住宅开发项目及所有的持有物业项目,基本集中在亚奥区域核心位置及周边地区。
3、物业发展是公司未来收入增长的强大动力,长沙三角洲将是未来5年公司主要的赢利增长点。
4、投资并经营的物业面积达120万平方米,投资物业和酒店收入占比超过15%,有效平滑公司现金流。
5、公司现金流较为充沛,融资渠道通畅,留给公司较大的发展空间。
劣 势
1、长沙项目楼面地价约2500/平方米,较长沙4300元/平方米的房价来说,土地价格偏高。
2、长沙项目投入资金巨大,开发周期相对较长。
3、长沙项目是公司开发的首个北京以外的项目,跨区域开发能力不确定。
机 会
1、北辰实业的投资物业和商业物业主要集中在亚奥商圈。奥运的建设和发展将进一步促进该区域的商业繁荣,从而提高公司资产的增值潜力。
2、政府政策推进二、三线城市的城市化进程,利好长沙三角洲项目,降低其发展风险。
威 胁
1、奥运会后,北京市的酒店、零售和写字楼租金表现疲软,投资物业收入增长放缓。
2、由于写字楼市场与商铺市场将有大面积新增供应入市,商业地产仍面临压力。
九、华润置地(1109,HK)
优 势
1、母公司华润集团是国资委直属企业,同时也是万科地产的大股东,实力雄厚。
2、华润置地全面转型为综合物业发展商,住宅开发与投资物业出租互补成为其主要的运营模式。3、2009年销售额为250亿元,较2008年猛增212%。此外,以“万象城”为龙头的持有型物业的比例不断上升,预计未来投资物业对总赢利的贡献可达到20%.30%,能有效增强公司抗周期波动能力。
4、母公司持续资产注入成为华润置地独特的竞争优势。2004年以来,母公司共六次向华润置地注入地块和项目,总计1450万平方米。而华润置地则用股权作为对价,成功融资超过100亿元。
5、拓展住宅增值服务,有助于挖掘华润集团内部资源的整合潜力,增强差异化竞争优势。
劣 势
1、目前母公司持有的土地储备有限,母公司注入模式已难以持续。
2、地产业务过度多元化,使资源整合难度加大,并可能影响核心业务增速。
机 会
直接受益于母公司的房地产资产整合。
威 胁
万达集团、宝龙地产等一批专业的商用物业发展商逐步发展壮大,对公司的投资性物业的发展空间构成威胁。
十、远洋地产(3377,HK))
优 势
1、中国人寿、中国远洋集团和中化集团,三大股东实力雄厚。
2、公司在环渤海湾地区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其连续六年在北京住宅市场占有率第一,目前市场占有率约为5%。2009年公司60%的销售收入来自北京。
3、土地储备定位精准,坚持以“环渤海”为核心,逐步进入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土地储备超过1260万平方米,78%的土地储备位于环渤海湾地区。4、2009年远洋地产的合约销售额将达约140亿元,年增幅达222%。2008.2011年赢利复合增长预计达32%。
5、公司增发新股和发行债券,稳固资产负债表,为增长提供保证。
劣 势
公司对北京市场的依赖度过高,北京市场波动对业绩影响较大。此外,公司正处在区域级地产商向全国扩张的转型阶段,较其他跨区域发展的大型地产商,公司的资源配置、运营效率和产品线的控制力不具备优势。
机 会
北京私人住宅存货量处于历史低位,为924万平方米,库存消化时间为6个月。这对于公司在北京地区业务有着积极意义。
威 胁
2009年北京地区的房价上涨过快,客观上对需求产生抑制作用。北京的房地产市场高位盘整,公司在2009年的销售额增长难以持续。十一 方兴地产(817,HK)
优 势
1、公司是中化集团的房地产旗舰公司。在母公司注入优质资产的支持下,其持有商业物业面积增至90万平方米,已成为内地最大的商业地产上市公司。
2、资产质量优良。公司旗下的物业基本是发达地区的高级酒店和甲级商用物业,成熟运营多年,出租率较高,客流、品牌知名度和现金流都有稳定保证。上海金茂大厦等多个物业已具有极高的品牌价值和市场知名度。
3、中化集团仍拥有北京、上海多个优质物业和地块,并待陆续注入方兴地产。公司具有较大的外延式发展空间。
4、公司在2009.2010年的赢利可见度较高。而公司40.6亿元巨资购买的北京广渠门地块将对公司的战略转型和确立北京市场份额有着重要影响。
劣 势
1、北京广渠门地块的开发和北外滩后期项目开工将考验未来公司现金流。
2、公司业务向住宅开发倾斜,将面临应付持续庞大的资本开支和营利问题。
机 会
2010年上海世博会预计吸引约8000万游客来上海观光旅游,将显著提升上海金茂君悦酒店的入住率和客房收入。
威 胁
内地高端写字楼的景气度并未如住宅一样出现回暖的迹象,需求仍较平淡。如果金融危机进一步加深,商业物业市场仍会偏淡,方兴地产的业绩也将会受到影响。
十二、金融街(000402,SZ)
优 势
1、公司是北京国资背景,综合竞争力强,营利模式独特。其为金融机构提供物业配套的商业地产模式,区别于其他商业地产发展商。
2、公司商业地产项目资产质量高、出租稳定,多位于北京、天津的核心地段,具有较好的升值潜力。公司拥有的可出租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营业收入的贡献率占到10%。
3、投资物业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和房地产开发业务双轮驱动,推动公司业绩快速增长。开发业务快速增长,并在2010年进入收获期。
劣 势
1、相对于住宅开发,商业房地产开发对公司现金流的要求较高,而项目回收期也较长。
2、商业地产的投资需求比例较高,从而使商业地产的增长不确定性较强大。
机 会
1、预计REITs将在2010年推出,金融街位于京津的高质量的商业地产符合REITs投资标的要求,将为公司提供新的融资渠道。
2、保险资金可以投资商业房地产的新政策,将对商业房地产市场有着积极影响。
3、金融行业有望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引擎,金融行业的物业配套需求旺盛。
威 胁
金融危机以来,商业房地产的租金较为疲弱,而实体经济复苏基础不稳,也抑制商业房地产租金的增长。
十三、富力地产(2777,HK)
优 势
1、具有较强的综合竞争力、稳健的扩张策略和高效率的运营模式。
2、在广州地区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2009年广州地区贡献销售额超过80亿元。较强的跨区域发展房地产能力,保证业务重心逐渐由广州向华北转移,区域经营风险下降。
3、销售快速上升,提前完成2009年230亿元销售目标,广州地区贡献超过80亿元,2010年销售目标达300亿元。
4、商业及酒店项目逐渐成为富力地产收入的重要来源,2009年中期时占到总营业收入的5%。
5、广州亚运城“地王”地块的获取充实富力地产在广州的土地储备,与雅居乐和碧桂园联合开发也大大减低了经营风险。
劣 势
1、商业项目和高端产品拉低了整体组合的周转速度。
2、高负债使富力面临脆弱的财务基础,而高成本土地则使公司在低谷中降价促销的能力减弱,上述不利因素均制约了公司未来几年的扩张速度。
机 会
1、亚运会对于广州地区的销售将产生推动。
2、回归A股市场融资。
3、REITs的推出,将为富力地产的商业地产提供新的融资渠道,提高资产流动性。
威 胁 1、2010年银行信贷政策不明朗,而公司也将为广州亚运城地块支付至少85亿元的土地出让金,将增加公司财务负担。
2、广州即将立法征收土地闲置费,公司将增加土地持有成本。
十四、合生创展(754,HK)
优 势
1、擅长发展大型社区、产品性价比高以及多商业模式,保证合生创展的核心竞争力。
2、土地储备战略具有前瞻性,紧扣城市未来发展热点大量购买地皮,有效降低土地成本,获取丰厚的投资回报。此外,理性的土地策略,保证公司的财务安全。
3、产品线定位中高端产品,产品利润率高,需求刚性强。产品线丰富,便于抵抗风险,形成品牌和产品影响力。
4、北京市场的销售额主导力仍很强。5、2009年销售额达150亿元,较2008年增长58%。未来两年赢利能见度较高,复合增速超过30%。
6、适度的商业地产项目以维持物业组合的多元化,为其带来稳定的现金流收入。
劣 势
1、家族企业在治理结构的硬伤,制约公司的成长。2、2009年销售增速约为58%,低于主要竞争对手。
3、公司发展方向过于依赖其创始人的市场嗅觉,发展风险较大。
机会 产品线丰富,产品定位中高端,性价比高,在房地产行业竞争的新格局里处于优势地位。
威 胁 1、1500万平方米的京津新城的开发不顺畅,销售未达预期。
2、土地新政使大规模拿地的机会越来越少,经营模式难以为继。
十五、碧桂园(2007,HK)
优 势
1、快速开发、快速销售是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其在三、四线城市快速开发大型住宅社区具备较强竞争力。
2、碧桂园模式,既保持较高的资产周转率,且营业利润率也优于行业平均水平。过去三年碧桂园的平均存货周转率为1.53,而平均营业利润率则为29.98%,均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3、一体化的开发模式,使碧桂园可以进行标准化的建设和集中采购,以发挥规模效应、降低建筑设计成本,并缩短建设周期。
4、土地成本低(约255元/平方米),一体化规划和施工,使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提升赢利。
劣 势
1、碧桂园模式在异地扩张,尤其是珠三角以外地区,面临较强的不确定性。
2、酒店的过度建设,影响资产周转率。
3、物业发展过快,以及造价偏低,可能导致碧桂园开发的物业存在质量隐患。
机 会
1、房价的快速上升,使低价销售的碧桂园的价格优势得以凸现。
2、近期中央政府放松对中小城市户籍的限制,加速城市化进程,碧桂园将直接受益于该新政策。
威 胁
公司能否成功复制商业模式,具有相当不确定性。
十六、绿城中国(3900,HK)
优 势
1、绿城是跨区域发展的品牌地产商,主营中高档住宅物业,在长三角地区具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
2、土地储备的区位优势明显,集中布局于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
3、在浙江的房地产市场具有绝对的主导力,在杭州等多个城市的市场占有率均排名第一。
4、融资手段灵活,而多个联营公司发展项目也降低了项目风险。
5、销售快速增长,2009年销售额达510亿元,同比2008年增长235%。在售物业规模庞大,为销售增长提供了保证,预期绿城目标2009.2012年每年销售及利润增长可达30%及35%。
劣 势
1、激进的土地储备策略。2009年下半年绿城中国在净负债率达135%的情况下,购入大幅土地储备斥资超过200亿元。
2、资本负债比率一直居高不下,高负债运营模式充满财务隐患。
机 会
绿城中国的激进式扩张可能将改写房地产新竞争格局。
威 胁
1、激进的拿地策略对公司的财务安全造成威胁,尤其在2010年银行信贷政策不明朗的情况下,流动性风险偏高。
2、房价不断上升,使终端对消费信贷有很高的依赖程度。如信贷收缩或者利息率上升,则购房需求将会快速萎缩,使得销售的大幅增长难以持续。
十七、龙湖地产(960,HK)
优 势
1、龙湖地产采取“多业态、区域化聚焦”的战略,市场定位较为清晰,以开发中高档住宅为主。目前正将其模式逐步复制到全国多个城市。
2、龙湖地产在重庆、成都和北京具有较强的市场主导力,在重庆住宅市场销售额连续五年排名第一。
3、物业产品类型多,且品质较高。
4、高素质的物业管理团队,并享有相当知名度,对于自住和改善性需求的客户有较强的黏性。
5、分权式决策架构保证了较高的运营效率。
6、物业销售回款大增,以及成功在香港上市融资,有效提升了公司的财务安全性。
7、增长性良好。2009年完成销售额187亿元,同比增长60%。
劣 势
1、龙湖地产高度依赖重庆、成都和北京的市场表现。如这些市场发生波动,对公司将造成负面影响。
2、公司正将其业务拓展至全国范围,由于区域差异度大,因此其模式复制的成功概率不确定。
机 会
直接受益于区域振兴规划政策的扶持以及成渝经济新区的快速发展。
威 胁
即将进入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进入门坎较高,龙湖地产将面临激烈的竞争,成本支出和营利能力面临考验。
十八、宝龙地产(1238,HK)
优 势
1、公司具有独特的营利模式,其以租售并举的营利策略来发展综合商用物业。公司的住宅和部分商用物业的销售维持营运现金流,而商用物业和酒店业务为其提供较高的赢利水平和业绩稳定性。
2、公司立足于内地高增长的二、三线城市,依靠当地政府将其核心物业“宝龙城市广场”的发展与城市新区建设相结合,项目运营的成功率大大提高。
3、通过与当地政府的合作,公司享受土地和税收优惠,有效降低运营成本。目前宝龙集团的平均地价约为500元/平方米。
4、营利能力较强,毛利润率水平维持在50%以上,主要得益于较低的土地成本和较强的成本控制能力。
劣 势
1、公司过于依赖物业销售,由于尚未进入全面回收期,公司自持的物业租赁业务和酒店业务的收入贡献仅占到公司营业收入的3%,无法给予公司以有力支撑。
2、目前租赁业务对关联公司的依赖度较强。
机 会
1、其发展模式将直接受益于二、三线城市的城市化进程加速,以及消费零售的快速增长。
2、REITs的即将推出为宝龙地产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
威 胁
1、“宝龙商业模式”对资产变现能力提出很高要求,未来可能面临现金流风险。
2、由于区域特征不同,商业模式能否在多个城市成功复制具有不确定性。
十九、SOHO中国
优 势
1、独特的商业模式:开发商业地产,统一规划、销售并出租。
2、在改造烂尾楼项目积累丰富经验,成功运作多个烂尾项目。
3、主营北京的商业房地产,定位准确,逐步进入其他一线城市。
4、项目运作周期短,周转率高,赢利水平高,平均毛利润率超过40%。
5、现金流充沛,经常保持正现金流。
6、公司和潘石屹的品牌知名度高。
7、销售团队经验丰富,效率较高。8、2010年销售收入超过130亿元,创历史新高。
9、谨慎的开发理念,理性的项目储备策略,有效降低了财务风险。
劣势
1、过于依赖个别项目,单个项目风险大。
2、业绩波动性较大。
3、商业地产分割出售给物业管理带来困难。
机 会
1、发展城市由北京向上海等一线城市延伸。
2、REITs的推出,将为商业地产商提供一条有效的融资途径。
威 胁
一线城市的可用于发展商业地产的土地和项目稀少,土地储备有限,影响了公司未来发展空间,也限制了投资者给予其更高的估值。
二十、雅居乐地产(3383,HK)
优 势
1、雅居乐的财务安全性、运营效率、成长潜力与销售均处于中上水平,综合能力较佳。
2、土地成本优势明显,土地储备平均成本为591元/平方米,销售价格弹性较大。而定位中高端的低密度住宅,则使其营利能力较为突出。
3、旅游地产和商业地产运营增强了雅居乐抗波动能力。
4、公司的存货周转率优于同类公司。
5、庞大而低廉的土地储备,总计达3650万平方米。
劣 势
1、短期内旅游地产的资本投入大,而产出有限,直接考验雅居乐的现金流状况。
2、公司加大投资于高端住宅和旅游地产,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公司危机应变的能力与空间,灵活性被削弱。
机 会
海南国际旅游开发区的获批,将使雅居乐在海南的项目直接受益。
威 胁
近年来旅游地产、酒店的投资快速增长和高端化的发展趋势,削弱了雅居乐在该领域的竞争力。
第三篇:中国房地产产业分析报告
中国房地产产业分析报告
经济10甲班陆晨轩1090410124 房地产业作为中国的十大产业之一,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从改革开放前落后的农村居住格局到实行农村向城镇化转变政策的实行再到实现城市化的落实工作,中国正在一步步地走向全面建设的小康社会,实现了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奋斗目标。回收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获得的飞速的发展,就算是摆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也是具有令人惊讶和敬佩的。我国房地产业从20世纪八十年代起步,一直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房地产作为国民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整个社会经济、社会活动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和基础的构成要素。房地产的运行和发展涉及众多的相关产业,显示出很强的关联性,几乎所有的经济活动都离不开土地和房屋这些基本的物质要素,这就确定了房地产业的基础性地位。可对于我们90后一代,如今的房价可是高的吓人啊,就算不看中国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十大城市住宅均价为17023元/平方米,另外,全国住宅价格中位数为6967元/平方米,什么概念呢,像我们大学生毕业出去工作实习打工,乐观的想想也只能在奋斗半辈子才拥有上自己的一方小屋啊。如果不靠家庭的帮助,我想买房的压力足够压垮我们的生活。为什么中国房地产业在经历繁荣发展之后会走向如此极端呢?这值得政府,社会各界深思。
一、中国房地产业的市场结构分析
1.市场集中度
市场集中度的衡量指标主要有产业集中度、洛仑兹曲线、基尼系数、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墒指数等,其中产业集中度使用最为广泛。市场集中度市场集中度指标通常用某行业规模最大的前几位公司的营业额占整个行业的营业额比重来表示,用公式CRn=∑Xi来表示。其中CRn为市场集中度,Xi为单个公司营业额占全行业营业额的比重。一般以市场集中度的高低来决定行业内企业之间的行为是垄断还是竞争。在2012中国房地产销售额排行100强当中,前四名依次是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保利房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绿地(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壮大,我国房地产开发商队伍也迅速壮大。近年来,全国一半以上的房地产开发商分布在广大、上海、辽宁、江苏、浙江等东部地区的12个省市中,东部地区的企业竞争已从资金实力和土地开发权的竞争走向品牌、营销、服务等方面,而西部地区的开发商还远远未达到这一步。部分品牌企业在外地成立分公司,形成跨地区的发展趋势。作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大佬,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在2012 年1~12月份,累计实现销售面积1295.6 万平方米,销售金额1412.3 亿元。而2012年全国房地产销售额为64456亿,根据公式,计算可得万科集团的市场集中度约为2.2%;同样的,我计算了排名第四的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的市场集中度,发现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的销售额突破了900亿大关,由此看来市场集中度也是很小很小的。我们知道,CRn接近于0意味着最大的n个企业仅供应了市场很小的一部分;相反地,如果CRn接近于1就意味着非常高的集中程度,一般情况下,市场集中度越高,厂商的市场支配力越大,市场的可竞争性亦越低。当少数厂商的市场占有率高到足以影响。市场竞争的本质,乃至市场价格形成的方式与企业内部定价的原则,而市场进入门槛又高不可攀时,就形成了垄断。卖方集中度是市场结构要素中最重要的分析对象,对卖方参与者间的竞争程度、竞争态势、竞争的有效性等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那么数据很明显地说明了在中国房地产市场没有出现明显的垄断现象,仍旧是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局面当中。
2.产品差异
对于房地产业而言,没有永远相同的产品。无论是设施,周边环境,还是地区交通等等
方面,是不可能做到完全相同的。所以对于房地产开发商而言,永远在不断追求的除了地段还是地段,这是房地产业的真谛。另外在地段优势的基础上,发挥自身优势,创造优秀产品是每个企业必须达成的目标。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从早期为外商加工求存的打工仔逐渐发展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强国企业。近几年“品牌优势”这四个字不断地被提及,被强调,这就是在暗示和善意提醒我国的房地产业开放商,需要做好自己的品牌,不能只图眼前利益,只有做足品牌商标,做好企业文化,才能在尔你我诈的市场竞争中激流勇进,做好自己。
3.进入与退出壁垒
前面在市场集中度中就可以看出,房地产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中国房地产企业数量多,大多数的企业规模较小,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虽然中国的房地产业每年都在较大幅度的增长,可房地产业市场集中度依然很低,体现出房地产开发商企业小、散、差和住房建设规模化程度低等等问题,这样房地产开发商之间的竞争容易形成一种自杀性、破坏性的竞争格局。使得新的开发商在进入该市场进行自身发展时会受到来自各方的种种打击,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以地区单位的排挤和斗争。导致规模经济效益的丧失,不利于我国房地产业的良性发展。
二、中国房地产业的市场行为
所谓经济发展,需要有两只手来推动,来管制,一只是来自政府,即政府干预;另一只是来自市场,即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经济过热或过冷对于国家乃至全世界经济形势都是不利的,极端情况就会出现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就像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美国通过高利润贷款利息来吸引全世界的资金以发展自身经济,美国欠的越多我们就想他好像还能还回来,于是乎在这个恶性循环里面,美国就这么一直玩这个游戏,直到这个游戏崩溃,出现经济崩溃,像多米骨牌一样,倒了一块,全盘洒完。
中国房地产业发展至今,是由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所促成的,其中我觉得主要包括的有政府政策的实施,银行所处的地位关系,以及开放商和民间炒房团的煽风点火。接下来我将一一进行简单的分析。
1.价格行为
开发商和炒房团的作用。开发商就不多说了,作为房地产市场的主要发挥角色,自然是追求着自己的最大化利益的。开发商捂盘惜售和价格合盟对房价上涨具有极强的影响作用。现在没有开发商会基于成本因素对待售房屋进行定价,它们都会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试探消费者的接受能力。而对于民间的炒房团,人们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温州炒房团了。他们以自己手中囤积的资金为基础,通过银行借贷的帮助,从本地房产开始做起,之后向外扩张,以大肆进军之势扫荡了中国大部分一线城市。一方面温州炒房团到上海,到杭州,到北京,而另一方面来说,也有大量从事实体经济的企业家、企业主都把闲散资金、积累的利润投到房市上来,就不想工作了。而且是谁最先投入,谁的收益最丰厚,这样的示范效应就逐渐带动全国性的疯狂。如果投资有较高的回报,必然就会投资,而不在乎房价高低;高投入,高回报。所以现行调控政策实施后,购房的很大部分是投资者。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怪圈,租金越来越高,房价跟着走高;房价越来越高,增加了以收取租金为目的的投资者的投资回报,转移了投资风险。限购令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打压了这个疯狂的团体,这可以说还是收到效果的。我们不必去深究和关注属于他们的结局,因为悲喜交欢是人之常情,万物所向。只是房地产市场在经历如此波折之后,似乎像人们现在所看到的的那样,一步步地走向了黑暗的深渊,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貌似已经管不好自己了,这才是可怕之处。
2.非价格行为
政府政策。有人说世界上最充分的市场,不是在美国,不是在香港,而是在中国大陆,没有哪个地区那个国家的市场像中国这么真正要去支配一切的。正如这句话所说的那样,中
国政府在干预经济这点上个人觉得已经做得过于“出色”了。回顾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进程,我觉得政府起到的作用是实在是太明显了。这么说吧,政府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税收,作为中国公民,每个人都有依法缴纳属于自己的那份税金。但是常人也明白,单单从税收的角度,是无法完全承担起政府的日常开支的,更何况中国政府是一直在追求着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的,那怎么办呢,于是乎在迎来春天的房地产业为契机,卖地就成为了一种很好的选择,相比于税收而言,卖地所到来的收入是既效率又方便。在这里我简单地梳理了一下房地产开发后的获利顺序,那就是:第一,土地提供者;第二,房地产开发商;第三,炒房者;第四,投资者;第五,刚性购房者。所以就催生了政府的“卖地政策”,使得房地产市场以一股异于平常的势头发展起来了,大批大批的开发商以及新兴房产陆续的出现在了中国大陆城市当中。然后各级政府的楼房盖得特别漂亮,买房买车,政府的奖金和工资不停地提高,在尝到甜头之后,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都是为了保护房地产市场以及开发商的利益为前提。直到如今,政府真正意识到中国的房价过高,于是想下调以抑制房地产市场的过热现象,但是开发商的一致反对联盟的压力也是巨大的,于是中国的房价就在这两难的局面下蹒跚着前行,房地产市场的泡沫越吹越大,收拾局面是非常困难的。
3.组织协调行为
房地产企业的并购与融资房地产终究是资金的游戏,尤其是在土地拍卖制度推行开来之后,没有相当经济实力的开发商很难拿到土地。在这里银行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其实人们都能够意识到,中国的房地产开发商能做到今天的地步,银行的“帮助”是巨大的。直白的说,开发商进行开发的流动资金绝大部分是来自于银行的,对于他们自己而言,自己手中属于自己的流动资金是很少的,如何在有限的境地下发展壮大,那就需要贷款,需要银行伸出援手了。而银行在这里所扮演的角色,就是两头前线了,一边给房地产开发商贷款,让他们建造楼盘;另一边给老百姓贷款,看似在分担普通老百姓的买房压力。如此一来,两头收利息,何乐而不为?不过银行的风险也是存在的,一旦房地产市场失控,那它所放出去的资金就会完全丧失,所以它也会千方百计地保护好这个市场,保护好自己手中这颗金蛋。所以也不断地给政府施加压力,保护自己的利益。
三、房地产市场绩效
配置效率
众所周知,房地产市场的油水是非常多的,那些在面对媒体面对老百姓时装出一副可怜样声称自己利润很低的开发商不过就是想隐藏自己的利润已达到逃避税金的目的,即使在房地产市场遭遇低潮时期,开发商也绝对不会接手进行低利润的项目。无论怎样,在我看来房地产市场犹如一个大剧组,所以开发商在这个圈子里面各自演戏,各自交易,不由得外人看清楚他所表演的剧情。你越看不懂,你就越有兴趣去仔细看,这就达到了他所希望的效果了。房价上涨过快,房价收入比过高,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从整个经济来看,这种畸形的产业发展不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反而可能导致通货膨胀,抑制消费,进而带来一系列不利的连锁反应。
四、结论和建议
其实调控最难的是调心理预期,心理预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也不是你一朝一夕能够扭转的。当普通老百姓已经形成了一个房价铁定要上涨的预期的时候,中央政府再泼冷水,没有用,越泼越是火上浇油,房价跑的越快。每当看国外电影的时候,总能看到外国居民居住的房子,这等设施要是摆在中国简直就是豪宅了,那可只能是政府官员才能住得起的呀,但赤裸裸的是在价钱上却不及我国几十平米的小屋,悲怜之心油然而生。在高房价的刺激下,很多本来不搞房地产开发的,比如说雅戈尔西服啊,比如说海尔电器啊,都涌入房地
产行业,就造成供应量激增。因为这个价格虚高,会极度地刺激供应量的上升。然后老百姓是什么感受呢?前段时间我回顾了下国产剧《蜗居》,剧中对于中国房价的发展变化也是一个很好的折射,明显的体会就是房价从八千跑到了一万,从一万跑到一万二,一万二跑到了一万五。当我们在房价处在八千的时候其实是本来不想买,但是到了一万五的时候,我们就是打破头也要挤进去。这是一个什么心理呢?只能说叫追涨杀跌,买涨不买落。笑的是开发商,银行等人,而对于我们老百姓而言,也就只能挤破了头在里面哭而已。所以我希望,政府能够真正落实好针对房地山如今现状的政策,限购、限贷等楼市调控政策要继续实行,好歹在影响房地产市场过热局面还是有一定效果的。从总体上来看,一方面要继续加快住房保障建设;另一方面,尽早开征存量房“房产税”,要按照保持房价基本稳定的原则,在不大动干戈的前提下实现共存,因为只有在稳定的社会条件下才能坐下来谈事情。
总之,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在经历繁华的阶段后,是时候冷静下来想想该做些什么来改变现状了,不然落得晚节不保就得不偿失了。衣食住行,住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而对于我们年轻的一代来说,在这样的买房现状下压力可想而知,不仅是我们,乃至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这都是一个很大的坎。所以政府的干预政策和社会各界以及开发商之间的博弈需要达到一个平衡点,这样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才有个光明的未来!
第四篇:中国房地产现状分析1
通过房地产泡沫透析中国房地产现状 内容摘要:近年来,在我国房地产市场迅速发展的同时,有关房地产市场是否过热、是否存在泡沫问题的讨论日渐激烈,各方面观点远未达成一致。种种经验表明,房地产泡沫危害极其严重,它使得资产价格发生扭曲、资源配置失衡,从而威胁整体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房地产 泡沫经济
一、中国房地产现状分析:
㈠评价房地产形势的指标:
⒈房价收入比
也即家庭年均收入和平均房价比值,用以评价房价的相对高低。世界银行的标准上限是5:1。以下是各城市2011年房价收入比:
城市收入房价比城市收入房价比城市收入房价比温州16.8847818福州13.252886深圳10.6135724
上海23.2700953天津18.6796895太原14.674436北京17.9332395贵阳15.518968西安15.83743⒉房租收益率
即房子总价格和每月房租的比值,用以评价房产的投资价值。国际公认的房租收益率应在150到230之间。而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的房租收益率一般都在360以上,且房租上涨速度远远低于房价上涨速度,这一数字还在不停的增大。
⒊空置率
空置率是指某一时刻空置房屋面积占房屋总面积的比率。按国际通行惯例,商品房空置率在5%-10%之间为合理区,商品房供求平衡,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空置率在10%-20%之间为空置危险区,要采取一定措施,加大商品房销售的力度,以保证房地产市场的正常发展和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空置率在20%以上为商品房严重积压区。
中国2000年以后新建房的空置率在40%以上,而2004年以后新建房的空置率应不低于60%。
⒋还贷收入比
也即居民平均用来还分期贷款支出占收入比例,其包括各种各样的按揭贷款。而对中国人来讲基本上就是房贷,这项指标是用以衡量房地产贷款的金融风险的。一般来讲,国际上公认的还贷收入比安全上线是28%,超出了这个线,对于个人来讲还款压力大,幸福指数降低;对于整个金融系统业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一旦有宏观经济的波动,往往会造成大面积的不良贷款。
在2004年之后,中国房地产贷款占整个贷款的40%。而目前这个比例保守估计有55%。
⒌房地产投资占GDP比例
这个指标反映整体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程度。在大国的房地产历史上,美国在1950年出现过6.9%的最高比例,然后一路小幅波动,直到1991年从3.4%开始,一路上扬至2005年的6.2%,随后发生了次贷危机。而日本在70年代中期由最高的8%左右一直降低,到1985年广场协议的签订,房地产投资占GDP比重在1989年到1991年的最高点期间约5.5%,这时候日本的房地产崩盘了,从此日本进入了长达十几年的低迷,被称为“失去的十年”。而从中国有据可查的记录来看,从1997年的4.02%开始一路上涨,到2007年时这个比例到了10.1%,这是任何国家任何时候都没出现过的高度。
㈡中国房地产现状
我们可以看到,近几年来,国内房地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它也成为带动国内经济稳定增长的动力之一。而且随着国内房地产业的飞速发展,其市场化的程度越来越高,特别是在住房走向商品化及市场化的方面更是迈出了大步。不过,在政府主导下的房地产业尽管空前繁荣,但隐藏着的困难和危机也是不可视而不见的。
⒈房地产价格泡沫。房地产在有力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投资过热和房价上涨过快的势头。其中由于土地稀缺性和市场需求相对无限性的拉动作用及投机炒作,土地价格快速上涨,价格泡沫也随之产生。地价虚涨的同时也带动房价虚高,而民众的实际购买力却没有随着房价的增长而增加,购房者难以承受房价压力,随之产生明显的购买力断层。
⒉房屋空置泡沫。在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中,按照通用的国际经验数据,商品房空置率达10%以内为正常,如果超越过多,空置率过高表明存在严重的供给过剩,供给过剩也会如价格泡沫一样,外部环境适宜时会导致价格的剧跌。
⒊房地产投资泡沫。房地产投资增长率应与房地产消费增长率相适应,力求平衡供求关系。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起飞阶段,百业待兴,房地产投资增长率略大于消费增长率,形成供大于求的市场局面,对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和刺激经济增长是有利的。但当房地产投资过度膨胀,商品房严重滞销,造成还贷困难,连带起金融危机时,也会造成价格的剧跌。
以上各个数据均说明,我国现处于严重的房地产泡沫经济之中。银行的信贷消费启动了国人的最终需求,而且房地产业成了各个地方短期业绩大见成效的见证。同时,房地产业的发展也带动相关产业的大力发展,例如:钢铁、水泥、电解铝、建材、电力与运输等。若国内房地产业崩盘,整个国家经济就可能发生危机。就如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房地产业一旦出现问题,整个经济很快进入衰退期,而且十多年无法振兴。也就是说,我国房地产业正要挟着整个中国经济。
二、我国房地产泡沫存在的原因分析:
㈠投资者的短视与房价上涨的心理预期刺激了泡沫的形成房地产商品的生产周期长、消费时间久、价值量大等特点,决定了无论是房地产需求方的购买决策还是房地产供给方的开发、销售决策都会收到对相关因素未来变化的预期的影响,包括对宏观经济走势、居民收入水平、通货膨胀水平、政府相关政策变动等内容的预期以及由此产生的对房地产价格变动的预期。
当预期价格将进一步上升时,无论是消费者、投资者或是投机者都将会将购买行为提前,以减少费用或降低投资成本以把握投资、套利的机会。而购买行为的提前无疑又会增加当期市场的需求,加剧当期市场供不应求的紧张关系,促使当期价格上涨。而价格的上涨实现了各市场主体的前期的预期,也坚定了各市场主体本期的预期,也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或投机者参与进来,需求的增加进一步推动价格的上涨,如此循环,直至价格高到消费者无法承受,退出市场,投资者和投机者的预期发生转向。
在房地产泡沫形成过程中,重要经济变量的变化进一步刺激了投资者房价上涨的心理预期。在发生房地产泡沫时,房价指数的上涨是最快的,刺激了投资者通过买卖价差来获得投机利润,进一步推动了房价的升高和泡沫的膨胀。同时,经济自由化和迅速对外开放后,外资的涌入和投机炒作行为的增加,短期资本大
量流入房地产市场,市场交易的投机性交易的比例上升,进一步促进了房价的迅速上升。在房地产泡沫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一些指标的变化使一些清醒的投资者意识到泡沫的严重性,例如,空置率的上升和房价收入差距的扩大。一部分投资者开始撤离房地产市场。而当大部分人意识到这一点时,却已为时已晚,多数人只能吞下房地产泡沫破裂的苦果。
㈡银行信贷在房地产业的过度扩张是造成房地产泡沫过度膨胀的重要原因 ⒈银行信贷扩张推动房地产泡沫的膨胀。在美国、日本、东亚各国和地区在房地产泡沫膨胀时期,银行信贷向房地产业聚集的程度非常高,其比重一般都高达30%左右,甚至有的国家和地区高达40%,几乎为贷款规模的一半。如果银行持有大量的房地产或是以房地产为抵押平的资产,那么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将提高银行资产的规模,从而改善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和赢利状况。因此,银行将进一步扩大对房地产业的信贷供给,这又一步提高了房地产的价格。这一过程往复循环,使得房地产价格日益偏离实际均衡价格,从而进一步导致房地产泡沫的膨胀。
⒉房地产泡沫的聚集也极易给金融机构带来系统性风险,从而造成金融危机。银行对资源配置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金融风险也随之集中银行机构,一但经济走势发生逆转,人们对经济的预期发生变化或是出现不可预见的事件时,往往银行部门是最先收到冲击的部门,因此,要对房地产泡沫保持高度的警惕。
㈢在制度环境和市场发展不健全的条件下,过快的放松管制和过度的对外开放容易导致资产泡沫
在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经济主体的行为必然是扭曲的,放松管理只能导致经济主体行为的非理性投资,将大量的资源投放到非生产领域,从而造成大量的紧急泡沫。因此,最为重要的是在资产账户逐渐开放的过程中,加强对资本流动的监管水平。
㈣相关权利者贪污腐败
各地的房地产公司圈占土地已成为房地产市场的一个顽疾。相关数据表明,目前全国以开发区名义圈占的土地面积达36000平方公里,超过了全国城镇建设用地总量。全国几十年才建设了这么多城镇,而开发区只用几年时间就超过了所有城镇建成区的总面积。可见国内房地产公司“圈地”之疯狂。而这种土地圈占,往往都会借产业开发之名,行开发房地产之实。这种大规模无序圈地使得国有资产流失十分严重。据专家估计,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违规土地出让、转让所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最保守估计的估计每年达百亿以上。
国内土地市场如此混乱,一方面造就了大批的不法商人、大批的一夜暴富者,使得许多社会资源涌入房地产市场。另一方面也使得部分掌握相关权利者贪污腐败。可以说,在部分地方,土地的转让基本上是在政府权利主导下的“暗箱操作”,表面上是市场拍卖,但实际上往往是拍卖下的台底交易。这也就为有权者或靠近权利的人有机会摄取巨额低价差额及操纵土地价格,从而为炒卖土地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可以说,以往进行的房地产项目的土地没有多少是以市场化得来的。有时表面上是土地拍卖,但拍卖下的台底交易是外人不知道的。由于以往土地的转让基本上是政府主导下的“暗箱操作”,政府的权利与边界是无法清楚的。也就为某些人的谋利创造了条件。
三、对我国房地产泡沫问题的建议
㈠综合运用多种工具,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加强管理,维护房地产市场正常秩序。
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还不成熟,因此,加强宏观调控是防止市场失灵的重要措施。宏观调控要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房地产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有:房地产产业政策和住房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及法律手段等。
⒈房地产产业政策和住房政策。房地产产业政策应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总体房地产产业政策,主要是房地产产业定位和房地产产业发展政策。第二个层次是房地产行业内部的各类政策。主要包括:土地使用制度和政策、城镇住房制度及其基本政策、房地产管理政策等。第三个层次是各类房地产政策体系中更为具体化的政策。政府应尽快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以保障居民的居住需要,缓解当前新房市场上的供求不平衡。
⒉货币政策。运用货币政策对房地产经济实施宏观调控,核心是控制投入到房地产业上的货币供应量,主要体现在:一是控制货币投放量,以保证货币供应适应房地产产业发展的需要;二是控制房地产产业的投资规模,使房地产市场供给量与需求量达到平衡;三是控制房地产信贷总规模,使之既能满足房地产开发经营和消费的资金需求,又能防止过度膨胀,确保信贷平衡。
⒊财政政策。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也即税收政策;二是政策的财政支出政策。
⒋法律手段。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国家通过规范经济活动的准则来调节市场经济的有序进行。对房地产业进行宏观调控,也即政府通过立法和司法,运用法律法规来规范房地产经济运行秩序,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政府部门应尽快构建和完善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相关法律体系,为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并应建立有效的房地产泡沫监测机制,认真分析影响房地产价格各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为出台科学的宏观调控政策提供科学、坚实、可靠的依据。㈡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适当扩大住房市场的有效供给;建立合理的梯次住房消费结构;进一步推进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切实保障中低收入者的住房。政府应做好土地管理规划,增加土地有效供给,加快闲置土地开发,以减缓房地产经济泡沫的继续膨胀。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发展二手房市场,做到“房尽其用”。督导消费者根据自身经济条件理性购买住房,切忌盲目贪大求好的购房行为,形成由小到大、由低到高、逐步改善的梯子形住房需求结构。扩大经济适用房建设,严格经济适用房标准,确保广大中低收入家庭实际享受到真正的补贴。加强城镇廉租房建设,扩大廉租房制度的覆盖面,解决最低收入家庭的基本住房需求。
总之,目前国内房地产业的泡沫早已吹的不小,无论政府、业界还是购房民众都得对此有足够的警觉。国内房价过高、上涨过快、全国各大城市都成为了房地产建筑大工地等这些问题,都说明国内房地产存在巨大泡沫,如果政府对此不今早警惕,仅是处于牟取暴利,那么最后伤害的还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及整个社会经济。
参考文献:
钱瑛瑛 《房地产经济学》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8年
钱瑛瑛 《市场化条件下的住房保障政策选择研究》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4年
徐慎庆、于宗先、王金利 《泡沫经济与金融危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 2000年
易宪容《非理性的繁荣》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
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课题组 《房地产价格与房地产泡沫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年
第五篇:中国房地产资金来源状况分析报告
中国房地产资金来源状况分析报告
——刘强
一.基本情况
长期以来,我国房地产直接融资渠道狭窄。据统计,2002年年初以来,国内房地产企业只有61家实现上市融资,融资总额仅为80亿元左右。房地产企业债券自2000年以后再未发行,原有的少量债券也已兑付。国家预算内资金每年也仅有10多亿元。2003年后,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对房地产信贷规模的控制,房地产贷款增长趋缓,房地产企业开始寻求新的融资途径,如机构投资者开始参与房地产投资,房地产基金开始运作,信托资金进入房地产业,海外融资也发展较快。由于房地产基金刚刚起步,投资房地产的信托资金(REITS)不足。
2010年1-2月我国房地产业开发资金来源1.05万亿,同比增长69.5%:其中国内贷款2489亿,同比增长46.1%,其他资金4482亿,增长111.9%,其他资金里的定金及预收款2446亿、个人按揭贷款1443亿,分别增长103.7%和168.1%,个人贷款和预售房款回笼较去年同期明显加速。从占比来看,国内贷款和自筹资金在整个资金来源中占比提升(国内贷款由09年的19.8%上升到23.8%,其他资金由31.3%上升到32.9%),外资和自筹资金占比降低(外资由0.8%下降到0.5%,其他资金由48.1%下降到42.8%),显示银行年初放贷规模的增加为房地产企业提供了较为充裕的资金。因此,我国房地产投资资金仍然主要是银行贷款,而以投资和投机为目的的社会资金及海外热钱近两年也成为推动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的重要资金来源。
二.国内银行贷款占比情况
从国内外情况看,房地产投资资金来源中,银行贷款一般占到60%左右,这是房地产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在我国,房地产业的银行贷款主要表现为土地储备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和销售环节的住房按揭贷款,开发商的自筹资金和工程垫款也大多间接来自银行贷款。具体表现为:
1.国内银行直接贷款占比明显下降。直接贷款表现为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购房贷款。今年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新增贷款为4423亿元,上半年房地产人民币新增贷款总额及个人房贷数额,分别为1.38万亿元及9323亿元。2001~2003年,房地产开发贷款在房地产投资中的比重一直保持在20%左右的水平;以个人按揭贷款为主的购房贷款平稳发展,在房地产投资中的比重由25%升至28.3%。2004年,由于国家对房地产用地和贷款实行控制,同时,个人消费信贷不良率开始上升,商业银行提高住房消费贷款发放标准,房地产贷款增长趋缓,房地产开发贷款和购房贷款在房地产投资中的比重均有所下降,分别为16.6%和24.3%。今年第一季度,由于上年储备项目较多,房地产贷款投入有所增加,房地产开发 1
贷款在房地产投资中的比重达到19%,而取消住房按揭贷款优惠利率政策对房地产消费贷款影响较大,购房贷款占房地产投资资金的比重下降到17.3%。房地产开发贷款与购房贷款合计占房地产投资资金的比重,2001~2004年分别为43.6%、48.1%、49.4%、40.9%,今年3月末为36.3%。房地产市场中的银行直接贷款占比2003年年初以来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2.房地产企业部分自筹资金间接来自银行贷款。房地产企业自筹资金和定金及预收款分别为681亿元和1216.2亿元,为1887.6亿元,环比上涨0.6%。房地产企业自筹资金比例逐年提高,由2001年的24.1%上升到2004年末的27.4%。多年来,房地产企业自有资金不足,为了达到国家对房地产项目自有资金比例的要求,不惜采用各种变通的方式套取银行贷款来充当自有资金,近几年房地产项目资本金比例要求提高到35%,房地产企业更是通过关联企业贷款、挪用已开工项目资金、向省外企业借款以及销售回款再投资等方法来拼凑自有资金。根据调查资料推算,2004年年初以来,房地产企业自筹资金中银行贷款占房地产投资资金的比重由过去的8%左右上升到目前的9%左右。
房地产企业应付款主要是银行贷款。房地产企业的应付款主要是房地产开发企业拖欠施工单位工程款和供货商的材料款等。房地产企业拖欠工程款和材料款属于业内惯例,而被拖欠的款项主要是施工单位和供货商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的银行贷款。因而,房地产企业应付款的60%实际来自银行贷款。由于企业信用环境不断改善,房地产企业应付款占房地产投资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应付款中的银行贷款占房地产投资资金的比重也相应下降。
三.社会资金积极参与房地产投资
社会资金主要包括:以直接投资入股的形式参与房地产开发,成为房地产开发商自有资金的一部分;以购房款形式转化为房地产开发资金;被房地产企业以高利筹集进入房地产市场。具体表现为:
1.股权性融资部分。现阶段,房地产企业的自有资金中财政和主管部门拨款已寥寥无几,主要为企业投资人最初投入的资金和开发过程中积累的利润,以及股权性融资。房地产开发企业多为民营企业,其注册资本和利润积累较少,自有资金主要为股权性融资。2001年年初以来,房地产投资资金中自有资金占比逐渐提高,特别是2004年年初以来,房地产企业自有资金占比大幅度提升,由2003年的13.5%提高到2004年的15%。据调查,近两年房地产企业新增自有资金主要是以投资为目的的社会资金。目前房地产企业股权性融资占房地产投资资金的比重为15.2%,比2001年提高了4.8个百分点。
2.现金购房部分。近两年,房地产企业“定金及预收款”中的银行贷款占比明显下降,意味着大量购房者主要以现金买房,炒房动机明显。由于部分城市的商
业银行未开办转按揭业务或不允许外地人贷款,而房产登记部门要求房屋出卖时必须还清银行贷款,以炒房为目的的购房者便多以现金购房,购房现金占房地产投资资金比重迅速上升,2004年已达14.6%,比2003年上升了8.8个百分点。
3.其他资金部分。据统计,房地产投资资金中包括社会集资、个人资金、其他单位拨入资金等其他资金来源占比呈下降趋势,2004年最低,为6%。
总体上测算,目前,房地产投资资金约有35%来源于社会资金。
四.境外资金加入房地产市场开发和炒作
外资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参与涉及开发、中介和销售等各个环节,主要是境外房地产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以及大量的个人资金,通过直接购买房产、进行项目合作、直接参股房地产公司等方式,集中投资首都经济圈和长江三角洲等热点区域。例如,2008外商直接投资房地产业的项目数为49122个,占总数的7.44%,合同外资总额为3170.3亿美元,比重为16.18%。据调查,境外资金直接流入上海房地产市场的占比逐年攀升,2001年为16%,目前已超过30%;外商投资于北京房地产项目的资金超过30亿元。据调查分析,目前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境外投资占房地产投资资金的比重约为5%。
五.主要问题
当前房地产投资资金中银行贷款所占比重逐年下降,且低于国际一般水平;社会资金所占比重逐年增加,且投资和投机成分加重。因此,我国房地产投资过快增长和房价过快上涨的主要原因不在于银行信贷,而是国内外投资者和投机者的趋利行为所致,其背后原因又是地方政府在土地批租、房地产开发上的政策导向偏差造成的。具体表现在:
1.部分地方缺乏科学发展观,过分扩张城市建设,助长房地产投资。加快城市建设和发展房地产业应当说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但部分地方在这方面存在着不顾客观条件、盲目扩张的行为。一是各级地方政府把土地有偿转让收入作为“第二财政”,用于城市建设投资资金。2002年,全国市场化配臵土地收入达969亿元,较1999年增长了8.5倍;土地增值税收入21亿元,较1999年增长3倍多。2003年我国市场化配臵土地的面积较1999年增长了51倍,土地出让收入在各地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年增加。由于房地产投资规模大、见效快,对相关产业拉动作用明显,是支柱产业,而且房价越高、高档房越多,意味着地方财政收入增加越多,GDP增长越快。为此,不少地方政府一方面加大征地、供地力度,扩大房地产业规模;另一方面,通过开发规划、产品结构、预售审批等环节,默许、支持商品房高档化,允许房地产商大量运作豪宅项目,把老百姓往郊区赶。而在土地储备和运作方面,融资成本与招商引资的考虑不衔接,孕育了很大的偿债违约风险。二是对商品房定价不进行成本、利润核算,定价完
全放开,基本是房地产商报多少是多少,放纵房价,个别地方甚至出现政府为了抬高区域档次,开发商将房价定得越高越容易取得预售许可证现象。三是为了活跃市场,对外地人炒房不加限制,默许抬高房价。
2.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与地方政府联手,采取非市场化手段,追逐高利润,抬高房价。房地产业的高利润回报,促使房地产开发企业扩张迅速,2004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已达5万多家,比2001年增加了2万多家,比2003年增加了1万多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常常与地方政府联手,支配着房地产市场秩序,主要表现为:一是以低成本或无资本扩张。房地产企业普遍自有资金不足,由于商业银行对企业资金的来源及投资方式尚无有效手段给予准确认定,房地产商普遍通过期房和流动资金贷款等变通方式融资并将自筹资金混同于自有资金,或虚增资本公积、分拆项目、异地借款并以资本金形态注册等规避自有资金比例管理。二是资质差,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市场投诉多。房地产企业资产负债率较高,平均超过70%,优质企业少,多为三级资质企业。三是通过假按揭套现。由于企业贷款利率高于零售按揭贷款利率,开发商利用内部人或关联企业,通过假按揭套现以降低成本。四是发布虚假售楼信息,联手虚抬房价。2004年年初以来,楼市进入由开发商决定市场、自由定价状态,大房地产企业在利益最大化的共同追求中渐渐结成价格联盟。
3.投机和投资性炒作在较大程度上推高房价。房地产需求包括真实需求、投资需求和投机需求。目前,我国社会资金投资渠道狭窄,不断增长的国内投资资金和不断涌入的境外投机资金裹挟着人民币升值预期,纷纷挤向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国内社会资金和境外资金占房地产投资资金比重平均已超过40%,成为推动房地产投资和房价过快增长的重要因素。哪里投资和投机性强,哪里的房地产价格波动就大。如建设部等七部委关于稳定房地产价格的意见下发后,近几年房价上涨最快的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房价大幅下跌,而长春、南昌、兰州和银川等中西部城市房价变化不大。从资金情况看,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的银行贷款占房地产投资资金比重2003年年初以来快速下降,目前为44%左右,而同时社会资金和外资占比迅速上升,外资投资比例近12%;长春等其他城市房地产投资资金中银行贷款占比则呈现平稳合理变化,目前仍为60%左右。这进一步说明,投资和投机性资金才是推动房地产投资与房价过快增长的主要因素。
201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