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低产田改造技术简介
广西中低产田改造技术简介
中低产田改造是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保证,是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在耕地日益紧缺,耕地面积逐年下降的现状下,改造中低产田是提高单产、保持粮食产量稳定提高的有效途径。
全区现有耕地面积4441万亩,其中中低产田(地)面积3345万亩,占全区耕地面积的75.3%。水田存在盐、碱、瘦、薄等多种形式的障碍因素;旱地存在旱、浅、瘦及水土流失等主要障碍因素。
多年来,我区广大土肥工作者针对各类中低产田(地)的障碍因子,在中低产田综合改良技术方面不断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对改良和培肥地力、提高耕地质量、挖掘土地增产潜力等方面做出相当大的贡献。
“十一五”期间,我区中低产田改造面积23.8万亩,其中中低产旱地改造面积4.6万亩,浅瘦型中低产田改造面积6.3万亩,潜育型中低产田改造面积5.6万亩,碳酸盐渍型中低产田改造面积3.2万亩,咸酸型中低产田改造面积4.1万亩,改造后亩产平均提高20%-150%,效果显著。
针对不同类型的中低产田,分别采取不同的改造措施,主要有:
1.加深耕层或深耕改土。采取套犁或机耕,逐年加深耕作层(2-3厘米/年),加厚活土层,使耕层达18厘米以上,提高土壤容水容肥和保水保肥能力。
2.开沟排水,消除渍害。对山冲冷烂低产田,开环山沟、田边沟、中心沟,以截除山洪水,引出冷泉水、铁锈水。对丘陵宽谷垌田,因地制宜开中心沟、十字沟或井字沟,降低地下水位,实行排灌分家。
3.建立排灌系统,引用淡水治酸洗盐,降低土壤盐分和酸度。排水渠要深达80厘米以上,整地前2-3天,缓慢灌水浸田。对粘重的田块,要挖开田块“川”字形沟,深度掌握在50厘米左右。
4.实行半旱式栽培,改稻田平作为垄作栽培(或垄稻沟鱼),改善土壤耕层生态环境。要求垄面宽60-70厘米,垄沟宽30-33厘米,沟深20-30厘米,一般以不破坏犁底层为原则,沟沟相通。湿润灌溉,协调水、肥、气、热关系,建立耕层良性微生态。
5.实行水旱轮作。改双季稻为“玉米-水稻-冬绿肥”或“稻-菜-菜”或“菜-稻-菜”等种植模式。既减少溶洞水灌溉导致的钙离子累积,以促进钙离子的淋溶,减少土壤碳酸钙含量,降低土壤碱性,又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6.砌墙保土或营造生物篱。对超过15度以上的坡地,应实行坡地梯改,砌墙保土或种植生物篱,以减少水土流失。
7.推广节水农业技术。包括建立地头水柜、水池,蓄积雨水,保证抗旱用水;推广生物覆盖、土壤保水剂等技术措施,以减少水分蒸发,增强抗旱能力。有条件的地方,还实施膜下滴灌、灌溉施肥,以促进水肥利用效率。
8.施用生理酸性或中性肥料。合理施用氯化铵、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等氮磷钾化肥和硫酸锌微肥。一般每亩施纯氮8-10公斤,五氧化二磷3-5公斤,氧化钾6-9公斤,硫酸锌1-1.5公斤(基肥)或0.3-0.4%硫酸锌溶液根外喷施肥2次。
9.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每年每亩施用腐熟农家肥1500公斤,冬种绿肥,推广秸秆还田。
10.科学施肥。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和微量元素肥料,平衡土壤养分。一般每亩施用纯氮8-10公斤,五氧化二磷3-4公斤,氧化钾5-6公斤,施用碱性肥料,如钙镁磷肥、磷矿粉、蚝壳灰、硅钙肥、石灰等,以中和土壤酸性。
第二篇:中低产田地改造内容
一、什么是中低产田地改造 是采用工程、生物农艺措施,对耕地中的田、水、路、林进行综合整治、改造和配套,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和土壤肥力,提高耕地质量和利用效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存在各种制约农业生产的障碍因素,产量相对低而不稳的耕地。)
二、中低产田地改造的重大意义全州目前有中低产田地99.57万亩,占全州常用耕地面积148.51万亩的67.04%,其中:水田面积34.28万亩、旱地65.29万亩。这些中低产田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坝区水田,干旱缺水,质地粘重,耕性差,肥力低;山区耕地特别是坡耕旱地,水利设施匮乏,无引水灌溉沟渠,耕层浅薄贫瘠,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基本处于雨养农业、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这些中低产田地,产量高的亩产不足300公斤,低的几十公斤,严重制约着我州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随着人口的增加,山区橡胶和茶叶等经济作物的发展导致山区固定旱地面积锐减,这对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州农业发展因耕地资源不足与生态环境保护,粮食安全与农业经济发展矛盾日趋突出,面临着新的更大困难和严峻挑战。由于绿肥、农家肥施用不足,过量施用化肥和农药,重用轻养,造成土壤地力退化加速,耕地质量下降,水地流失严重和自然灾害频发,农田基础设施遭到不同程度的损毁。
第三篇:山东省东营市现代畜牧业示范区1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简介
山东省东营市现代畜牧业示范区1万亩
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简介
东营市现代畜牧业示范区1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位于东营市黄河口镇,项目区位于示范区北部,北一村以南,五七干渠以北,主要为黄河农场一分场土地,规划耕地面积1万亩。
该区域已建的工程设计标准偏低,加之长期维修改造资金匮乏,老化失修效益减退,现有工程标准质量较低,已不能正常发挥效益。因此需对项目区进行田间节水工程建设,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促进项目区高效农业的发展。
本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建设“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1.0万亩。改善农田水利基础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本工程的主要指标为:衬砌农渠68条,长50.06千米;疏挖农排68条,长54.97千米;配套建设建筑物1105座,其中农渠节制闸103座、田间进水闸1002座;整修生产路49.03千米。
工程预算总投资为1199.00万元,其中水利工程措施共投资1072.32元,农业措施共投资79.42万元,林业措施31.4万元,其它费用15.88万元,基本预备费22.08万元。
第四篇:德市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建议书
德市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建议书
承 担 单 位 :承德市农业局 项 目 负 责 人 :马家敏 主 管 单 位 :承德市政府 项目主管单位负责人 :袁福 申 报 日 期 :一九九七年四月一日
一、自然条件
承德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处燕山山脉东麓东经115°54′-119°15′,北纬42°12′-42°40′之间,面向京津唐,背靠内蒙古及东北三省,属大陆性半湿润半干旱气候类型区。海拨300-1200米,无霜期62-182天,年降水量在400-800毫米之间,年≥10℃积温1800-3980℃。农业人口达287.9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83.4%。总耕地面积508.08万亩。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中低产田面积大。全市中低产田面积达35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8.9%,其中坡地274.2万亩,占中低产田面积的78.3%,人均中低产田面积达1.22亩。特别是我市丰宁、围场两县坝口及接坝地区中低产田面积达120万亩,占全市中低产田面积的34.3%。因此我市中低产田面积大,严重制约了粮食生产的发展,限制了农民依靠种植业奔小康的步伐。
2.土壤耕作条件差,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我市中低田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土体结构不良,土壤耕层薄,多含砂砾,蓄水保墒能力差;二是坝上地区农田土壤蚀沙化严重;三是由于水土流失严重,肥的耕层土壤常被雨水冲走,造土壤肥力不高,缺氮少磷,微量元素不足,有机质含量低。从而大大降低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1989年全市 遭受严重旱灾的情况下,中低产田平均单产不足100公斤,90万亩中低产田绝收。
3.中低产田生产水平低而不稳。我市1996年粮食总产达到14.77亿公斤,创历史最好水平,平均单产达322.2公斤。但是粮食生产水平很不平衡,特别是中低产田产量低不稳,全市350万亩中低产田平均单产仅190公斤,比全市平均单产水平低41%,即用68.9%的耕地收45.1%的当量,特别是坝上及接坝地区粮食单产不足100公斤。
4.品种老化,技术含量低。大部份中低产田为坡耕地以玉米、谷子、高梁、杂豆类作物为主,品种严重老化,加之坡耕地新技术推广难度大,技术含量低,严重制约了中低产田产量的提高。
5.对中低产田改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多年来,我市通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粮食基地县建设在中低产田改造上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对不同类型的中低产田,因地制宜地采取了坡改梯、挖丰产沟、埯条田、水利设施建设配套等工程措施和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更新品种,增施有机肥和配方施用化肥等农艺措施。使全市中低产田的产量有了进一步提高,并为大面积进行中低产田改造探索了成功的经验。
二、项目建设内容及投资估算
本项目1998-2000年三年时间,在兴隆、宽城、平泉、滦平、承德、隆化、丰宁、围场八县实施,到2000年改造中低产田200万亩,比项目建设前亩增产110公斤,增长幅度为57.8%,占全市中低产田总面积的57.1%,单产达到300公斤,本项目共需投入资金1.84亿元,重点建设以下内容。
1.修建水平梯田50万亩。目前现有水平梯田仅75万亩,至本世纪未,对坡度在15度-35度的坡耕地再修建水平梯田50万亩,使全市水平梯田面积达到125万亩,占中低产田面积的35.7%。其中1998年修建20万亩,以后每年修建15万亩,按每亩补助运用土石方及火工器材款100元计算,共需投入资金5000万元。
2.修建水利工程。全市现有水田及水浇地面积138.96万亩,其中水浇地面积107.13万亩,仅占全市耕地面积的21.08%,因此到本世纪末要努力扩大水浇地面积,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全市水浇地面积共新建水浇地60万亩,使全市水浇地面积达到167.13万亩,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32.9%,在本项建设过程中,每年扩大水浇地面积20万亩,共需要打机井5000眼,需投资6000万元。
3.挖丰产沟。本项目建设期间在坡度15度左右缓坡且土层较厚的坡耕地,每年挖丰产沟10万亩,到本世纪末达到30万亩,按每亩补助50元计算,需投资1500万元。
4.大力推广地膜覆盖技术。地膜覆盖技术已在我市推广多年,具有良好的保墒提墒,保温增湿的效应,是大力改造中低产田,提高粮食单产的一条成功经验。现地膜覆盖面积25.87万亩,仅占全市播种面积的5%。在本项目建设期,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广以“地膜上山,地膜下洼”为主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全面提高中低产田的单产水平。到2000年全市地膜覆盖面积达到80万亩,占全市总播面积的15.7%。购置铺膜机5000台及地膜补贴共需投资1000万元。
5.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是的改造中低产田的基本途经。因此,在项目建设期间,千方百计增加农家肥投入,从根本上改良土壤结构。采取启炕洞土,挖圈底,清茅等办法,多渠道挖掘有机肥源,每亩中低产田农家肥施用量达2.5方。同时充分利用承德八月份气温高、降水集中,植物生产旺盛的优势,利用田间,地头广积绿肥,每亩中低产田压绿肥达到0.5方,八县及市区建设农家肥加工厂及标准压绿肥池共需投资900万元。
6.优化中低产田种植结构。针对全市中低产田种植品种老化的问题,在对老品种进行提纯扶壮的同时,积极引进和推广新品种,建立良种繁育基地,确保全市中低产田用种,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使种植结构得到优化,需投资500万元。
7.修建蓄水窖,提高抗旱能力。在蓄水能力差的坡耕地,修建蓄水窖,并配套引流等设施,蓄住自然降水,增加抗旱能力。到本世纪末,修蓄水窖2000个,保浇面积5万亩,共需资金1000万元。
8.大力实施机械化系列作业技术。为充分发挥机械化作业对蓄水、保墒、改良土壤结构和耕层微生物环境的作用,在本项目建设中,重点推广机械深松耕,机械沟播和机收系列化作业技术,到2000年达到70万亩,同时推广玉米机播技术50万亩。全市成立3个机械化作业队,装备大、中、小型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及配套设备等,共需资金2500万元。
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到2000年,改造中低产田面积200万亩,单产达到300公斤,比项目建设前亩增产110公斤,增加总产量2.2亿公斤,新增总产值1.1亿元,纯增效益0.66亿元,农民人均增收22.9元。
2.社会效益。该项目通过大力实施工程、农艺、生态和农机措施,可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从根本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使中低产田由“三跑田”(跑水、跑肥、跑土)变为“三保田”(保水、保肥、保土),增加农业发展后劲,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水平,为到本世经末全市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奠定坚实的基础,并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四、项目保证措施
1.建立组织,加强领导。市委、市政府把中低改造作为确保全市粮食总产再突破,实现农业两个根本性转变和农民依靠种植业奔小康的关健措施来抓,列为全市农业“26推”的主要内容,以政府名义地各项指标进行量化分解,层层签订责任状,并作为核定县乡干部政绩的重要指标,务求落到实处。市政府专门成立由袁福副市长任组长,农业、水利、财政、金融、农资、物资等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中低产田改造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技术指导组和物资供应组,具体负责技术措施的实施,物资供应、资金,配套情况反馈及检查验收等工作。各县也相应成立专门机构,确保计划任务的全面完成。
2.搞好技术培训,针对中低产田改造面积大、地域性强、工程量大、技术面广等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出分区实施方案,采取行政技术一齐上的办法,组织行政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培训,保证工程质量和技术含量,全面提高中低产田改造水平。
3.推行政技和集团承包。市县都要由行政领导带队,选派技术过硬的科技干部,深入项目区,实行集团承包,组织落实各项工程的技术,保障项目所需物资的有效供给,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市县集团承包总面积每年要达到20万亩。需物资的有效供给,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市县集团承包总面积每年要达到20万亩。_
第五篇:中低产田改造主要做法、成效及后期建议
中低产田改造主要做法、成效及后期建议
从 2014 年,起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与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实现并轨,统称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1、中低产田改造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1. 1 基本情况
临河区地处河套灌区中部,总面积 2 354 km2,有灌溉面积14. 13 万 hm2,耕地面积12. 66 万 hm2。总人口 52 万,其中,农村人口 26 万,是国家重要的粮、油、肉、菜生产基地。
临河区从 1992 年开始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1992 ~ 2007 年这段时间,主要是以渠沟路林田为主要建设内容的农田基本建设来进行土地治理,项目实施了 3. 40 万 hm2,其中,改造中低产田 3. 19 万hm2,开荒0. 2 万 hm2。2008 ~2013 年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以来,是以节水灌溉为主要内容的,自治区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农业综合开发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先后实施了中低产田改造 3. 68 万 hm2,累计完成投资 4. 65 亿元。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临河区根据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发展现代高效农牧业为方向,以节水为中心,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以推广农牧业适用新技术为动力,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适时调整开发思路,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按节水农业项目区的标准来实施,重点发展以井渠双灌为主要内容的节水工程,突出解决农业生产中供需水不衔接的瓶颈矛盾,提高项目区建设标准,取得了显著成效。临河区农业综合开发已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项目面积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 29. 1%,新增节水灌溉面积 3. 68 万 hm2,有3. 68 万 hm2土地晋升等级,成为旱涝保收田。项目区全部实现了渠、沟、路、林、田五配套,98% 以上的土地得到了利用,基本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生产格局,极大地改善了全区农业基础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1. 2 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不动摇,常抓不懈。从区到镇全面推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形成主要领导抓农业开发,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农业综合开发已成为农田基本建设的主要内容与重要投资渠道。
(2)以国家投资为主导,地方配套,农民自筹,群众投工投劳是建设标准农田主要融资方式和投资渠道。
(3)以节水灌溉为中心,建设渠、沟、路、林、田配套,形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稳产高产农田是中低产田改造的目标。
(4)以新建水工建筑物、衬砌渠道、开挖疏浚渠沟等水利工程为主,皆有道路、防护林、条田建设、培肥地力、科技推广等农业和林业的综合措施是中低产田改造的主要建设内容。
(5)在项目实施中,严格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县级报帐制、竞争立项、公示制、群众监督等是保证资金全部到位和工程建设标准质量的有效管理制度和措施。
2、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资金投入不足,建设标准低,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要求差距大,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投资 2011 年为13 584 元 / hm2,2012 年为 13 677 元/hm2,2013 年为14 043 元 / hm2,年平均公顷投资不足 1. 38 万元,通过测算,建设高标准农田实际需要投资 21 540 元/hm2,因此,在建设内容安排上难免顾此失彼,建设标准也比较低,与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相距甚远,受投资标准限制,建筑物和渠道衬砌数量少,标准低,导致使用年限短,维修费用高。
(2)农业投入少,土肥地力难以提高。农业机械无投资,机械化水平低。这就很难实现“高产稳产、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标准和目标,同时,与现代农业的机械化生产,规模化种植要求相差距大。
(3)配套资金筹措难,群众筹资投劳难。巴彦淖尔市一直是国家和自治区商品粮生产基地,是典型的“农业大市,工业小市,财政困市”,财政收入低,支出大,工业、农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差,欠帐多。配套资金投入难,同时,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中要求群众筹资投劳困难,其原因一是目前农村大部分青壮劳力外出务工、务商,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力老年和妇女多,投劳很困难。二是农业税取消,而“一事一议”难落实,政府从群众中筹资难。三是(农田水利论文 http://)国家对农民有粮食补、农机补、综合补、良种补都是补钱而农业综合开发是筹资投劳,大环境是补钱,严重影响筹资投劳,群众筹资投劳不到位,为完成总投资下的建设内容,只能压低工程造价,降低标准甚至缩小建设规模,这就与建设高标准农田要求不相符。
(4)水利骨干工程建设与田间工程建设不配套,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主要建设的是斗级以下的田间工程,而斗级以上的支、分干工程建设慢与之不配套,影响整体节水效果和高效灌排效益的发挥。
(5)建后管护工作滞后,影响工程效益的长久发挥,水利工程的建筑物和衬砌渠道,林业工程的苗木,农田道路需要经常维修和管护,目前的管护资金缺少,责任缺位,措施缺力,建设好的工程破损速度快,成度重,影响工程效益的长久发挥。
3、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建议
高标准农田的内涵应包括: 土壤肥沃,稳产高产,节水高效,旱涝保收,规模种植,机械作业、科技配套,环保绿色。根据临河区目前的生产条件、现状、潜力、关于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几点建议 刘 冬等21气候等因素,高标准农田产量标准应该是小麦 6 000kg / hm2以上,玉米 1. 05 万 kg/hm2以上,这个标准既有一定的增产幅度,又通过建设可以达到。
(1)把高标准农田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中。可以得到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和支持,同时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形成合力,齐抓共建,互相促进。其原因一是新农村建设是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目标,也是衡量旗县、乡镇工作的重要方面,因此,会得到地方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和支持。二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从根本上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藏粮于田,保证粮食安全,促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目标任务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任务。
(2)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力度,提高建设标准。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粮食核心产区农业基础建设迫切要求,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现在的农业综合开发的投资标准是远远不能够满足高标准农田建设需要,要建设永久性高标准农田,必须大幅度提高投资标准,因此,建议国家按 2. 10 万元/hm2、以上投资来建。
设高标准农田,并随建设原材料价格上涨,而提高标准。
(3)增加农业措施投入,延长建设期,切实培肥地力,实现稳产高产,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水利措施解决得是保灌保排,高效灌溉,林业措施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小气候,而要实现稳产高产农业措施、科技措施才是根本。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指标是稳产高产,要实现稳产高产,就必须改良土壤,培肥地力,而深松深翻,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磷石膏改碱等农业措施是实现目标的主要措施,这就需要提高农业措施的比例,特别是财政投入比例。同时,因培肥地力与工程建设相比不能够一次完成,需 2 年以上的时间,因此,需延长建设期。
(4)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项目区的选择依据,应该包括: 一是产粮大县;二是土壤肥力好;三是水资源充足能满足农业生产需要;四是通过投资建设能达到稳产高产的要求。
(5)取消农民自筹和市级配套资金,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藏粮于田的基础性工程,只有投资足额到位,才能保证质量标准,而农民自筹投劳和市级配套资金很难筹集到位,为保证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标准和长期发挥效益,建议取消农民自筹和市级配套资金。
(6)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与产业化项目有机结合的途径。一是高标准农田建在产业化项目扶持的龙头企业原料基地上。二是扶持的农村专业合作社,要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三是通过土地入股,土地流转等形式使土地集中经营,规模化生产的地方应优先立项重点扶持。
(7)把土壤肥力和实际产量指标纳入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标准。因为高标准农田的各项建设内容和措施最终目的是实现高产稳产,农民增收,因此,验收和衡量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是否合格,既要看各项工程完成的数量和质量,更要看土壤肥力和产量能否达标,因此,建议把土壤肥力和产量水平纳入验收指标中。
(8)建议预留管护资金,落实管护责任人,确保建后管护工作有人管,有钱用。建后管护资金和责任人不到位一直是制约农业综合开发工程长久发挥效益的重要制约因素,也是工作的难点和不足,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投资大,标准高,建后管护更显重要。一是在建设中预留管护资金做到有钱管护。二是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项目区有农民用水户协会的由协会承担,无协会的由村民委员会承担。三是实行有偿管护,合同管护,由旗县区农业综合开发办与项目区乡镇签定管护合同,乡镇与协会或村民委员会签定管护合同,并明确管护内容,管护标准,管护责任,管护费用,每年验收一次,按管护质量和达标率,拨付管护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