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医院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人员配备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医院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人员配备的通知
国中医药函〔2009〕148号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二○○九年八月七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局有关直属单位: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对中医药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对中医药事业投入的不断增长,中医医院得到了长足发展,中医药人员的数量不断增加,人才质量不断提高,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为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中医药人员配备不合理,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比例偏低,有些甚至持续下降,中医医院领导班子、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临床科室负责人中医药基础薄弱,已经成为影响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的重要原因。加强中医医院的建设管理和人员配备,为中医医院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和作用奠定人才队伍基础,是振兴中医药事业发展、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中医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地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的重要保证。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及其配套文件的相关规定,现就中
医医院人员配备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中医药人员配备要求
中医医院应当根据服务功能、服务量的需要,按照精干、效能的原则设置、管理卫生专业技术及工勤
岗位,合理配备人员,人员编制标准要达到国家相关规定要求。
优化卫生技术人员结构,配备充足的中医药人员。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不低于60%;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不低于60%;护理人员系统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100学时)的比例不低于70%。原则上每个临床科室执业医师中至少有60%
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口腔科、手术科室除外)。
为满足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需要,应配备一定数量的从事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人员。
二、医院领导配备要求
根据中医医院的等级和规模,合理配备医院领导班子人员,领导班子中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应
不低于60%。
医院主要负责人应热爱中医药事业,熟悉国家卫生和中医药法律法规及中医药政策,经过中医药政策、中医药知识和管理知识的系统培训,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较强的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协调
能力和驾驭全局的能力。
分管医疗、教育、科研工作的医院领导应具备中医医院管理基本知识,经过相关专业知识培训。分管医疗工作的医院领导具有较强的医疗管理能力,原则上应具有中医药专业本科以上学历,三级中医医院分管医疗工作的医院领导应具有高级中医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二级及以下中医医院分管医疗工作的医院领导应具有中级以上中医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分管科研和教育工作的医院领导有较强的科研、教学管理能力和开拓、创新思维,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接受过中医药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三级中医医院分管科研和教育工作的医院领导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二级及以下中医医院分管科研和教育工作的医院领导应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三、职能部门负责人配备要求
医院医务、护理、科研、教育等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包括正、副职负责人,下同)中,中医药专业技
术人员的比例应不低于60%。
医务部门负责人应熟悉国家有关医疗卫生和中医药法律、法规及规章,熟悉医疗质量和药政管理,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沟通和处理突发医疗事件的能力。负责人中有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非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任职后三年内完成中医药知识的系统学习。原则上具有中医药专业、医学专业或卫生管理专业本科学历。三级中医医院医务部门负责人应具有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二级及以下中医医院医务
部门负责人应具有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护理部门负责人应熟悉中医药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高的业务技术水平,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沟通能力。负责人中应有中医药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的人员,非中医药院校毕业的护理人员应系统接受中医药知识和理论的培训,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三级中医医院护理部门负责人应具有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二级及以下中医医院护理部门负责人应具有中
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科研、教育部门负责人应熟悉中医科研、教学管理,了解中医药的学科特点和中医药临床科研、教学工作的特殊要求。负责人中应有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非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任职后三年内完成中医药知识的系统学习。三级中医医院科教部门负责人原则上具有中医药院校或医学院校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和具有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二级及以下中医医院科教部门负责人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和中
级卫生技术专业职务任职资格。
四、临床科室和药剂部门负责人配备要求
临床科室负责人热爱中医药事业,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开拓进取精神和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科室建设思路清晰,在本行政区域内享有较高的学术地位。负责人中具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资格或系统接受中医药专业培训两年以上的比例应达到60%以上。三级中医医院的临床科室负责人中应有具备高级中医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十年以上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二级中医医院的临床科室负责人中有具有中级以上中医专业技术任务任职资格,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六年以上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三级中医医院省级以上重点专科(专病)学术带头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为省级中医药学术团体专业委员会委员。二级及以下省级中医医院特色(重点)专科(专病)学术带头人原则上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重点专科(专病)应确定学术继承人,学术继承人为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人员。临床科室护理负责人应热爱中医药事业,经过系统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操作培训,能熟练掌握中医护理知识和中医辨证施护技术,有良好的指导、协调、服务能力和较好的业务水平。三级中医医
院临床科室护理负责人应具有专科以上护理专业学历和中级以上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二级及以下
中医医院临床科室护理负责人应具有专科以上护理专业学历和护师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药剂部门负责人应熟悉中药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具备良好的中药管理能力,非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应接受中药基本知识的系统培训。三级中医医院药剂部门负责人中应有具备高级中药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二级中医医院药剂部门负责人中应有具备中级以上中药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把中医医院人员配备情况作为开展中医医院评价和检查工作的重要指标,同时在制定公立中医医院补偿政策等相关改革措施,以及安排医院建设相关项目时,也将作为重要依据。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要按照本通知要求,切实加强对本辖区内中医医院的监督和管理,引导中医医院合理配备人员,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在新设置中医医院、对中医医院进行校验以及开展各项评审活动时,要严格
按照人员配备的相关要求进行审查。
各级中医医院应按照本通知要求,对照自身情况积极查找人员配备方面的不足,制定人员配备的计划
和措施,确保以中医药人员为主体,逐步达到本通知的要求。
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民族医医院参照执行本通知有关规定,并可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
第二篇: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
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
贯彻落实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公立中医医院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县级中医医院改造建设,加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功能建设。加大中药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导。扎实推进“治未病”健康工程,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试点工作。以补偿机制改革为切入点,落实县级公立中医医院体制机制综合改革任务。继续加强中医医疗机构应急能力以及中医药防治新发突发传染病应急体系建设。贯彻《全国民族医药工作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10-2012年)》。加强中医药继承创新科技体系建设,推进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和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开展基层老中医临床经验继承项目,加强中医药职业教育以及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建设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做好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和中医药知识宣传普及,推进中医药服务深入基层以及中医药科普宣传工作。加强中医药标准化支撑体系建设。深化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充分利用海外孔子学院等平台,着力开展中医药对外文化宣传工作。
第三篇: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人员配备的计划
固市中医字[2009]92号
固原市中医医院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人员配备计划
为提高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医院建设管理和人员配备,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关于中医医院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人员配备的通知》(国中医药函【2009】148号)和自治区卫生厅转发《关于中医医院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人员配备的通知》(宁卫中医【2009】470号)的通知要求,结合我院现状,制定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人员配备的计划:
一、中医药人员配备
1、要求:优化卫生技术人员结构,配备充足的中医药人员。
(1)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不低于60%;
(2)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不低于60%;
(3)护理人员系统接收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100学时)的比例不低于70%。
(4)原则上每个临床科室执业医师中至少有60%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口腔科、手术科室除外);
(5)应配备一定数量的从事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人员。
2、现状:
(1)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58.5%(24/41);
(2)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70.5%(12/17));
(3)护理人员系统接收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100学时)无;护理部自己培训。
(4)每个临床科室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心脑血管病科100%(4/4)、内科83.3%(10/12)、急诊科100%(5/5)、针灸推拿康复科100%(3/3)口腔科、眼科、外科、妇产科属于手术科室。
(5)从事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人员5名(针康科治未病室)。
3、计划:
配备中医类别执业医师2名;护理人员参加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
二、医院领导配备
1、要求:
(1)医院领导班子中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应不低于60%。
(2)医院主要负责人应热爱中医药事业,熟悉国家卫生和中医药法律法规及中医药政策,经过中医药政策、中医药知识和管理知识的系统培训,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较强的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协调能力和驾驭全局的能力。
(3)分管医疗、教育、科研工作的医院领导应具备中医医院管理基本知识,经过相关专业知识培训,具有较强的医疗管理能力,原则上应具有中医药专业本科以上学历,二级中医医院分管医疗工作的医院领导应具有中级以上中医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2、现状:
(1)医院领导班子中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66.6%(2/3)。
(2)医院主要负责人无中医药政策、中医药知识和管理知识的系统培训。
(3)分管医疗院领导为中医药专业专科学历。
3、计划:
医院主要负责人参加中医药政策、中医药知识和管理知识的系统培训;配备的分管医疗院领导为中医药专业本科学历。
三、职能部门负责人配备
1、要求:
(1)医院医务、护理、科研、教育等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中,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应不低于60%。
(2)医务部门负责人应熟悉国家有关医疗卫生和中医药法律、法规及规章,熟悉医疗质量和药政管理,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沟通和处理突发医疗事件的能力,是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非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任职后三年内完成中医药知识的系统学习,原则上具有中医药专业、医学专业或卫生管理专业本科学历,二级及以下中医医院医务部门负责人应具有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3)护理部门负责人应熟悉中医药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高的业务技术水平,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沟通能力,是中医药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的人员,非中医药院校毕业的护理人员应系统接受中医药知识和理论的培训,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二级及以下中医医院护理部门负责人应具有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4)科研、教育部门负责人应熟悉中医科研、教学管理,了解中医药的学科特点和中医药临床科研、教学工作的特殊要求,是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非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任职后三年内完成中医药知识的系统学习,二级及以下中医医院科教部门负责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和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2、现状
(1)医院医务、护理、科研、教育等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中,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比例60%(3/5)。
(2)医务部门负责人非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任职后三年内未完成中医药知识的系统学习,无中医药专业、医学专业或卫生管理专业本科学历。
(3)护理部门负责人非中医药院校毕业的护理人员,未系统接受中医药知识和理论的培训。
(4)科研、教育部门负责人任进强、王冠华、阎固林符合要求。
3、计划:
配备具有本科学历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为医务部门负责人;护理部门负责人系统接受中医药知识和理论的培训;聘请3名中医药专业技术大学本科、中级以上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任进强、王冠华、阎固林)为医院科研、教育部门负责人。
四、临床科室和药剂部门负责人配备
1、要求:
(1)临床科室负责人热爱中医药事业,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开拓进取精神和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科室建设思路清晰,在本行政区域内享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具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资格或系统接受中医药专业培训两年以上的比例应达到60%以上。二级中医医院的临床科室负责人具有中级以上中医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六年以上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
(2)二级及以下中医医院特色(重点)专科(专病)学术带头人原则上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重点专科(专病)应确定学术继承人,学术继承人为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人员。
(3)临床科室护理负责人应热爱中医药事业,经过系统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操作培训,能熟练掌握中医护理知识和中医辨证施护技术,有良好的指导、协调、服务能力和较好的业务水平,二级及以下中医医院临床科室护理负责人应具有专科以上护理专业学历和护师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4)药剂部门负责人应熟悉中药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具备良好的中药管理能力,非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应接受中药基本知识的系统培训。二级中医医院药剂部门负责人中应具备中级以上中药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2、现状:
(1)临床科室负责人:心脑血管病科杨成、内科王冠华、急诊科史成龙、针灸推拿康复科阎固林,口腔科、眼科、外科、妇产科属于手术科室除外,均符合条件要求。
(2)重点专科三个: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杨成,确定的学术继承人李国成;针灸推拿康复科学术带头人阎固林,确定的学术继承人石宝银;肝病科学术带头人王国义,确定的学术继承人李云霞。
(3)临床科室护理负责人:心脑血管病科马雪梅、内科杨学娟、急诊科安玉玲、,眼科、外科、妇产科韩丽娜。
(4)药剂部门负责人任进强符合条件要求。
3、计划:
针灸推拿康复科配备高年资主治医师人员为学术继承人;针灸推拿康复科配
备有专科以上护理专业学历和护师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护理负责人。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要求今后卫生厅将把中医医院人员配备情况作为开展中医医院管理评价、检查和制定公立中医医院补偿政策以及安排相关建设项目的重要指标,并将在医院效验已经开展各项评审活动时按照人员配备的相关要求进行审查。
二○○九年十月十五日
主题词:中医医院人员配备计划
抄报:市卫生局
抄送:医院书记、各院长固原市中医医院办公室2009年10月15日印发
第四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医院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医院加强中医药文化
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
一、起草过程
1.2007年5月24日在上海召开的华东六省一市保持中医药特色协作组工作会议上,与会同志就中医院文化建设工作进行了讨论,认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必要出台一个指导性意见,并一致同意由上海市卫生局中医处牵头组织起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医医院文化建设的意见》。《意见》起草后,征求了协作组其他省的意见,并上报到我局。
我司对该稿进行研究、讨论和修改后,形成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医院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草稿)》。
2.8月9日,在北京组织人员对草稿做进一步的修改、补充、完善,形成修改稿。
3.8月15日,在内蒙古召开的中医医院院长座谈会上,就该修改稿征求了部分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和部分中医医院院长的意见,并根据意见形成讨论稿。
4.9月7日,在北京召开专家讨论会,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长、中国中医药报社社长、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的专家以及西苑医院、东方医院、北京市中医医院的主要负责同志对该讨论稿进行深入研究、讨论,提出了修改意见。根据大
家的意见和建议,完成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医院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二、起草原则
1.定位:作为我局对中医医院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意见,需重点体现指导性,使中医医院能够充分发挥自身创造力,意见宜粗不宜细,避免成为规范,故定位为《指导意见》。
2.范围: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不只限于中医行业,还涉及到社会的多个方面,即便在中医行业内,也涉及到医、教、研等各方面。考虑到此项工作刚刚起步,尚处于探索阶段,而中医医院是中医药文化继承和创新、展示和传播的重要场所,由中医医院先行做起,较容易操作,也更容易进行总结,故此《指导意见》的行为主体定为中医医院。
3.内容:该《指导意见》的建设内容定为中医药文化,考虑到如定为医院文化,则范围太过宽泛,重点不突出,特性不强,故圈定为中医药文化。
三、总体框架
该《指导意见》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包含了目前学术界公认的文化建设三大要素:价值观念(核心价值)、行为准则、实物形象(表现方式)。
总体内容共分六部分十八条:
第一部分,明确了指导思想;从坚持突出特色、坚持把握内涵、坚持因地制宜、坚持促进发展阐明了基本原则;并确定了主要目标。
第二、三、四部分,分别从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体系、环境形象体系三个方面,概括阐述了基本内涵,指出该做什么,怎么做和要达到的效果等。
第五部分,提出了在中医药文化建设统筹规划中应突出的重点和要求。
第六部分,为保障措施。要求中医医院从落实建设责任、落实建设经费、加强人员培训三方面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组织实施。
第五篇:中医院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工作简报
中医院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工作简报
为了进一步加强医院内涵建设,坚持以中医药为主的办院方向,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临床疗效和学术水平,使医院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综合实力持续强劲提升,医院门诊量80万人次、出院病人2万人次、自制制剂年销售1500万元。
一、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形成特色优势明显的专科
体系。在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方面,我院确立了以重点中医临床专科建设为龙头,以名牌带动中医药发展的战略;以二级分科建设为拓展,树立做精做优中医专科的理念;以专病建设为特色,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发展途径。在现有肛肠、针灸、心内、皮肤四个省级重点专科的基础上,加大妇科、骨科、内分泌、微创外科等科室的建设,近年来,我们加强“神农堂”建设,做实中医继承工作,把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融入于医院建筑与环境建设中,将神农堂作为中医药文化继承和创新、展示和传播的重要场所。医院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造就了一批名老中医,他们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是医院最宝贵的财富,我们组织力量充分挖掘整理继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通过名医带徒、跟师学习,继承了名老中医独具特色的治疗方法和手段,制定了一批协定处方,开发了专科制剂,不断丰富中医药学术理论,提高科研水平,近四年,医院在学术科研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先后承担国家级课题4项,省、市级课题18项。另一方面,加强技术协作,推广适宜技术,不断引进吸取现代科学技术(包括现代医学)的新经验、新思想、新成果,坚持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中医药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每年举办针灸、推拿、敷贴、手法正骨等简、便、验、廉适宜技术培训班十期以上,不仅提高了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更突出了中医药特色和文化特色。
二、中医临床科室能注重中医特色优势的建设与发挥。目前我院有一批具有中医特色的专科专病门诊。每个病区都建立了单病种中医的诊疗常规。辨证论治优良率、中医治疗率逐年上升。中医的康复中心、亚健康治疗中心为功能障碍性病人的恢复期、康复期治疗有着显著的效果。随着医院整体实力的提高,医院把重心放在多发病、疑难病、急危重病等病种上,在临床治疗中倡导“先中后西,能中不西,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原则,提高中医药在治疗中的参与率,医院制订了中医干预政策,明确规定了外科在收治病人过程中要有中医治疗方法和手段,对病人的会诊、术前讨论都要请中医人员参加等。同时医院重点加强制剂中心建设,使制剂中心成为医院发挥中医药特色的显著特征,目前已生产二十种剂型,94个品种使医院真正形成了“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药”的新格局,不仅为临床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也促进了中医药特色优势可持续发扬。
三、重视中医的急诊工作。由于近年来医院整体实力的增加,中医的急诊技术也得到很大的提高,成为市内的120急救分站,在急诊工作中充分发挥中医药对一些疑难病例疗效特独之优势,逐步改变了中医“慢郎中”的形象。提高了医院的声誉和知名度。对于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病人,采用以整体观念为指导,以辨证论治为核心,以中药扶正,益气健脾利湿、养阴、活血等方法,配合西药治疗。对于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采用自拟的“祛瘀生新止血方”治疗,疗效显著。生脉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中药制剂在急症病人中的使用,明显提高了临床疗效。
四、坚持中医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医院不断完善中医护理常规和操作作规程,加强中医护理质量的管理和提高。对护理队伍进行中医基础理论和技能的学习与培训。西医院校毕业的护士都进行不少100学时的中医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在重点中医专科和整体护理病区开展了独具特色的中医护理。在各病区将中医护理知识编入《病员手册》,作为康复和辅助治疗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