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西学中培训工作总结
北京同济东方中西医结合医院
2013年非中医类别医师中医药知识培训(西学中)工作总结
按照2013年度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中医药知识培训计划,经过努力,圆满完成了本年度我院中医药知识培训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成绩
2013年度,我院参培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共有22名,实际培训22人,培训率为100%,全年参加培训学习21次,总学时84学时,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基本了解中医药基础理论并熟悉中医诊疗技术,达到了计划要求。
二、具体做法和体会。
(一)建立我院中医药人员培训工作组织领导体系,保证工作顺利开展。2013年,我院安排业务院长主管,科教科和各科室中医药人员具体负责培训工作,从组织上保证了中医药人员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学习方式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了中医药人员综合素质。
1.举办培训班和学术讲座。本年度我院举办了21次集中培训和中医药学术讲座,通过学习使大家了解了中医理论,掌握了用西医诊疗手段配合中医辩证施治进行诊疗活动,使我院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的中医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得到了提高。
2、科室内组织学习。各科室均把中医学习纳入了科内学习计划,开展了多形式、多内容、符合本科实际情况的读书、病例等活动。
(三)落实各种措施,加强考核考试。
为促进我院医药人员自觉学习、钻研业务,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对医 1
药人员进行了两次操作和理论考试,把考核成绩与上岗资格挂钩,进一步促进了相关人员将压力变为动力,拾书补遗,取得了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都有所提高的实效。并制定人员职责、制度、中医药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三、存在的问题
2013年我院中医药人员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工作时间与学习培训时间冲突的矛盾。通过一年的中医药培训工作,我们发现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工学矛盾,常出现因排班上的问题没有参加学习培训。
2.部分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对培训工作重视不够。参加培训学习不认真,学习流于形式,并有缺席现象;有些人员不愿意学习,不愿了解当前医学科学和中医药学术发展的趋势和中医的发展方向,对现代中医药新知识疏于学习,这些问题都有待解决。
四、努力的方向
我们要在2014年中医药知识培训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发扬成绩,总结成功经验,并针对存在问题,进一步加强广大非中医类执业医师对培训工作的重视,合理安排好工作时间和学习培训时间,积极参加培训学习,使我院中医药培训工作顺利开展,从而提高全院人员中医药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推动我院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科教科
2013年10月13日2
第二篇:2012年西学中培训工作总结(范文)
2011年涡阳中医院
非中医类别医师中医药知识培训(西学中)总结
按照2011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中医药知识培训计划,经过努力,圆满完成了本我院中医药知识培训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成绩
2011,我院参培非中医类别人员共有48名,实际培训48人,培训率为100%,全年参加培训学习11次,达到了计划要求。
二、具体做法和体会。
(一)建立我院中医药人员培训工作组织领导体系,保证工作顺利开展。2011年,我院由吴东昆院长、张义辉副院长、科教科和各科室中医药人员具体负责培训工作,从组织上保证了中医药人员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学习方式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了中医药人员综合素质。
1.举办培训班和学术讲座。本我院举办了11次集中培训和中医药学术讲座,通过学习使大家了解了中医理论,掌握了用西医诊疗手段配合中医辩证施治进行诊疗活动,使我院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的中医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得到了提高。
2、科室内组织学习。各科室均把中医学习纳入了科内学习计划,开展了多形式、多内容、符合本科实际情况的读书、病例等活动。
(三)落实各种措施,加强考核考试。
为促进我院医药人员自觉学习、钻研业务,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对医药人员进行了两次操作和理论考试,把考核成绩与上岗资格挂钩,进一步促进
了相关人员将压力变为动力,拾书补遗,取得了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都有所提高的实效。并制定人员职责、制度、中医药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三、存在的问题
2011年我院中医药人员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工作时间与学习培训时间冲突的矛盾。通过一年的中医药培训工作,我们发现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工学矛盾,常出现因排班上的问题没有参加学习培训。
2.部分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对培训工作重视不够。参加培训学习不认真,学习流于形式,并有缺席现象;有些人员不愿意学习,不愿了解当前医学科学和中医药学术发展的趋势和中医的发展方向,对现代中医药新知识疏于学习,这些问题都有待解决。
四、努力的方向
我们要在2012年中医药知识培训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发扬成绩,总结成功经验,并针对存在问题,进一步加强广大非中医类执业医师对培训工作的重视,合理安排好工作时间和学习培训时间,积极参加培训学习,使我院中医药培训工作顺利开展,从而提高全院人员中医药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推动我院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涡阳县中医院医务科 2011年12月30日
第三篇:西学中培训计划
光泽中医院“西学中”培训计划
为提高西医人员的中医理论素养,扎实中医治疗基础,突出中医手段在疾病诊断中的主导地位,近期开展了对初级西医人员的中医理论培训工作,大力增强医院整体运用中医的能力和发展中医的意识。现将培训计划如下:
1、为保证培训质量,医务科年初系统的安排授课安排表,请各科老中医(副主任中医师)讲授中医基本理论知识和临床运用思路及特点,传授中医学习要则,给学员贡献出一堂堂深入浅出的中医课,提高西医人员运用中医处理常见疾病的能力,推进中医基本功训练;通过加强培训考核,从而督促其端正学习态度,保证学有所获。
2、阶段性对西学中人员进行基础理论考试,使每位学员都能达标,完成学习任务。
3、每年培训授予的学时最少不能少于30以下,要求三年西学中医师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学时应达到100学时。
4、年终西医主治医师必须上交一篇中医临床工作总结到医务科,进一步加深和巩固中医知识,使其能长期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5、积极支持参加福建省中医学院专科及本科学历的中医课程学习,鼓励各科西医人员取得中、西双学历。
光泽县中医院
第四篇:西学中培训心得
心得体会
我于2017年5月7日赴兰州参加甘肃省中医院举办的“2017第二期‘西学中’护理培训班”学习,作为一个23年工龄的西医护理学校毕业的护士,虽然在风湿骨病科也工作了一年,对中医的基本理论也已掌握了不少,但这次学习,纠正了我以往学习过程中的部分观点。现就将这一个月的学习内容与个人心得做以汇报:
随着疾病谱的变化,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们的健康观念也在改变,现代人的医学模式有生物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环境相结合的模式发生转变,现代医学理念由治疗疾病向预防疾病和提高健康水平方向做出了调整,中医药的理论思维和辩证论治的生命力也进一步凸显出来,中医护理也在近些年由这些转变而与祖国中医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壮大起来了。()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强调整体观念,重视人体自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中医护理在临床上占用很大的优势,一是他具有动态平衡的整体健康观,生命观,二是具有丰富的治疗手段和灵活多样的护理方法,他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是互相协调,互相为用,在病理是是互相影响的同时与自然环境也是有着密切的关系的,在生理上不断受到自然界的影响,人类在能动的改造自然界的斗争中,维持着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中医基本理论也是古代人们认识和解释自然界的理论基础,他包括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中医对人体藏象,气血津液,经络,疾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和四诊和辩证等方面的内容。
(一)人体是有机的整体
人体是由若干脏器,器官和组织所组成。用中医基本理论的五行学说认识事物的方法将人体的脏,腑,形,窍等组织结构分别配属于五行,构成了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各脏器器管和组织都有着不同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如心主血脉,主神志,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和肃降,又有通条水道和朝百脉之功能。但五脏各自的功能又都是整体功能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而决定了人体各脏器,器管在生理和病理是是互相影响,以维持其生理活动的协调平衡,如心与肾,心在五行属火,位居于上阳,肾在五行属水,位居于下属阴。根据阴阳,水火升降的理论,位居于下者以上升为顺,位居于上者以下降为和,所以心火必须下降于肾,而肾水必须上济于心,这样心肾之间的生理功能才能协调,称“心肾相交”或“水火相济”,反之,若心火不能下降于肾,而心火独亢,肾水不能上济于心,而肾水凝集,这样就会出现以失眠为主的心悸,怔怔,心烦,腰膝酸软等心人体某一局部的病理变化,往往反映全身脏腑气血、阴阳的盛衰。因此,我们在护理过程中,必须从整体出发,通过观察病人的外在变化,了解机体内脏病变,从而提出护理问题和采用护理措施,使疾病早愈。
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同时,自然界的变化又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而机体相应地产生生理性反应,若超越生理范围,则产生病理变化。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在一年四季气候变化中,有春温、夏热、秋凉和冬寒的气候变化律。万物在这种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就会有春生、夏长、秋收和冬藏等相应的变化。人体也不例外,必须与之相适应才能保持身体健康。昼夜黄昏对人体的影响:在昼夜黄昏的阴阳变化过程中,虽在幅度上不象四季气候变化那样明显,但人体也必须与之相适应。
了解了人与自然统一性后,在护理上应做好气象护理,加强夜间病情观察及行为情志护理,根据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得自然规律,做好四时的生活起居护理,如春三月,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志生,以春气应养生;夏三月,应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夏气之应养长;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使肺气清……以秋气之应养收,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以冬气之应养藏。只有按照自然变化的特点,做好“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护理,才能防止六淫之邪的侵袭,确保疾病早日康复,预防并在的发生。
辩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又一基本特点,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护理方法。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本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施
护,则是根据辩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护理方法。辨证是决定护理的前提和依据,施护是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施护的效果可以检验辩证的正确与否。辩证和施护,在护理过程中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又是理论联系实践的具体体现。中医学认为,证和症有不同的概念。症即症状,如咳嗽、头痛、失眠等。“证”则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如感冒所表现的风寒证、风热证等。由于它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及邪正关系,因而比症状状更全面、更深刻,从而也更正确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中医认识和护理病人、是既辨病又辩证的。辨证着眼于证的分辨,如见一初起发热、恶寒、头身痛、脉浮的病人,初步印象为感冒病。但由于致病因素和机体反应性不同,又常表现有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不同的证,只有把感冒病所表现的“证”是风寒证还是风热证辨别清楚,才能确定施护的方法。如属风寒感冒,根据“寒者热之”的护理原则,应采用避风寒保暖,室温宜偏高。饮食上可给豆豉汤、生姜红糖水等辛温解表之护法;若属风热感冒,根据“热者寒之”的护则,应采用室温宜低而温度偏高,使病人感到凉爽舒适,减轻心烦、口干之不适感。饮食宜给绿豆汤、西瓜、藕汁、苦瓜等清热生津辛凉之品.中医适宜技术如针灸,拔罐,推拿,刮痧,熏洗,气功等手法具有使用器具简单,操作方便,适应症广,见效快易于被病人接受的特点;中医适宜技术中的一部分内容是绿色环保,是符合现代人追求的生活方式的!《素问·四报导调神大论》中记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省中医作为专科医院在中医适宜技术的挖掘和使用上都居于省内首位,我去了他们的风湿骨病科和康复科,儿科见习,墙壁上有治疗治愈成果展示图片,见证着中医适宜技术的神奇力量。确实改变了中医手法不能治病这样一个错误的观点、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深切的体会到中医基础理论作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即古朴,又深厚,必须坚持不懈的学习才能更好的应用于临床。
第五篇:西学中体会
西学中体会
尊敬的:
盛夏五月,我参加了医院组织的西学中培训课,不知不觉两个多月已经过去。尽管时光飞逝,中医却已在我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作为一名西医院校毕业的医生,对于中医我一直知之甚少。来到河南省中医院工作之后,虽然每日接触中医,却因工作繁忙,并不能静下心来去好好了解中医、学习中医,这也一直是我心中一大遗憾。随着医院对西学中学习班的开展进行,不仅弥补了我的遗憾,更让我从内心经历了一次中医的洗礼。
一,思想的转变:中医之不同于西医,于我感触最深之处,在于它的观念。中医观念,是一个中医师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技能,在临床上遇到一种病症,或者某个治疗思路,能从中医的角度去思考,从中医的治法治则去着手,这便是最基本的中医观念。中医的思想源于中国古老悠久的文化,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凝聚和升华。透过中医,我们看到的不是简单的病症,更多的是一种法,一种道,一种自然万物都在遵守演化的规则。所以我深切的感触到学习中医对我思想上的改变,让我开始感受大自然,感受天人之间微妙的联系和感应,让我觉得人不再是单独的个体,疾病也不仅仅是一个症状、一纸诊断。
二,工作的转变:中医的辨证方法,虽有万千变化,却都因人而定,特别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在这一点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这一点,让我在疾病的判断中受益无穷。比如临床上患者出现腹胀、腹痛的时候,我开始试着去改变之前的一些“对症治疗”,会去摸一摸、按一按,问问患者的感受,再问问“得温如何”、“得寒如何”?通过摸、按后患者诉减轻或是加重,可以判断病证的虚实;通过得温与得寒后患者诉舒服或难受,可以判断病证的寒热,这样就从大的方向上对这个病证的诊断有了把握,下一步的治疗也便有了方向性的指导。这些都是中医带给我的珍贵经验。
三,生活的改变:学习中医,让我慢慢感受到中医早已渗透于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论是一日三餐,还是行坐卧眠等等,都倒映着它的身影。而这些发现总能让我受益无穷。比如老人常言:“夏不睡石,秋不睡板”,是在告诉我们夏天阳气行于上,阴气藏于下,人贪凉睡于石板之上,阴气会随之侵入人体,伤人阳气。又比如在饮食方面常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其实也是有道理的。冬天天寒地冻,阳气潜藏,寒性凝滞,人的气机容易受遏,而萝卜恰恰是行气除满之物,能助人恢复气机。而夏天暑湿弥漫,伤于表则郁遏阳气,伤于里则湿热泄泻,所以要用生姜来助阳发散,祛除暑湿。而许多人都觉得夏天应该多吃清凉解毒之物,来对抗暑热。其实按内经的说法:“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因为夏天自然界的阳气充盛,人应该借助于外界阳气的充盛,来补充自己体内的阳气。所以夏天才应该是进补温药、充实人体阳气的好时节。这也是为何会有这么多人出现“空调病”的原因,其实就是人在需要补充阳气的季节,不仅没有好好利用,反而背道而驰,过分贪凉伤及人体阳气。本来夏季人体腠理大开,一者借汗出以排出邪气,二者与外界阳气交通。空调温度过低,寒湿之气随腠理而入,自然就“伤人不浅”了。所以,中医不仅仅教会我如何治病救人,与此同时,还教会了我如何更好的生活。于人于己,皆有所宜,这便是中医的魅力所在吧。
总之,经过这次的学习,不仅仅提高了我的中医知识水平,增加了我对中医的兴趣,更改变了我的思想观念。我也特别感谢医院领导,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机会和环境,让我们去接触中医、学习中医、感受中医。这不仅仅是医院对我们“西学中”医生们的关怀,也必将是对中医未来发展所做出的影响深远的贡献。我们定不负院领导所望,发扬祖国传统医学,争取把中医与西医灵活的结合到一起,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为医院增加更丰富的救治方法,为病患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效果,为进一步推动中医、中西医结合事业快速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