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历史考前复习材料 高三历史重大标志性时间速记素材

时间:2019-05-13 22:07: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年高考历史考前复习材料 高三历史重大标志性时间速记素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年高考历史考前复习材料 高三历史重大标志性时间速记素材》。

第一篇:2014年高考历史考前复习材料 高三历史重大标志性时间速记素材

2014年高考考前复习材料 高三历史重大标志性时间速记

一、中国古代史(公元前2070——1840年)

1.先秦时期: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①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前8——5世纪)

②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前5——3世纪)

2.秦汉时期:公元前三世纪—3世纪(公元前221年—220年)

3.三国两晋南北朝分裂时期:3——6世纪(220——580年)

4.隋唐时期:6—10世纪初(581—907年)

5.宋元时期:10—14世纪(960—1368年)

6.明清时期:14—19世纪中叶(1368—1840年)

二、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

(一)近代前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

◆近代史上列强的五次侵华战争

1.鸦片战争(1840~1842年)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

5.抗日战争(1937—1945)

◆晚清、民国概念

1.晚清:1840——1912年

2.民国:1912——1949年(台湾至今还是用中华民国纪年)

3.北洋军阀政府民国:1912——1928年

4.南京国民政府民国:1927——1949年

◆近代前期重大历史事件顺序:(西学东渐过程)

1.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19世纪四十年代

2.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

3.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4.维新变法运动(19世纪90年代—1898年)

5.义和团运动(1898—1900年)

6.立宪运动与辛亥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

7.新文化运动(1915—1924年)

(二)近代后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五四运动与中共创立(1919年——1921年)

◆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

◆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年):国共第一次内战

◆抗日战争(1937—1945年)

1.防御阶段:1937.7——1938.10(南京国民政府组织了正面战场四大会战)

2.相持阶段:1938.10——1945.4(南京国民政府守住了大西南、大西北国土)

3.反攻阶段:1945.5——1945.8.15(国共两党配合苏、美、英盟军大反攻)◆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

1.和平谈判阶段(1945.8—1946.6)

2.国共第二次内战阶段(1946.6——1949.10)

①1946.6—1947.6:防御阶段

②1947.6—1948.9:大反攻阶段

③1948.9—1949.1:三大决战

④1949.4—1951年:渡江作战、解放全中国

三、中国现代史(1949——今)

◆按社会性质分:

1.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1949——1956年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6——至今

◆建国60年来可分为:

1.新中国前30年:1949——1978年

2.新中国后30年:1979——至今

◆历史分期:

1.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

2.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1953——1956年(三大改造)①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一化三改造。

②一五计划:1953——1957年

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年

①中共八大:1956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958年;

③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错误表现:违反客观经济规律和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

④三面红旗后果:1959——1961年三年经济严重困难时期;

⑤1960年冬——1962年,八字方针对经济进行调整。

4.文革十年:1966——1976年:以阶级斗争为纲,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边缘。

5.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12月至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对内改革:

①农村改革起步:1979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安徽试点后推向全国。80年代乡镇企业崛起。现阶段提出城镇化改革方向,农业鼓励实行土地流转,朝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起步阶段:1984年,计划经济下的市场经济探索。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建立阶段:1992年——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对外开放:

①改革开放起步:1980年设四大特区——②1984年14个沿海开放城市——③三个三角洲开发区——④全境开放。(1988年设海南特区;1992年设上海浦东新区;2004年设天津滨海新区)——⑤改革开放全面进行:2001年加入WTO。

四、世界古代史(距今三四百万年前——1500年)

1.古希腊雅典时期:相当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

2.罗马帝国时期:相当于中国秦汉时期

五、世界近代史(1500——1917年)

◆历史分期:

1.手工工场时代(资本主义童年时期):

14、15世纪——18世纪60年代

2.蒸汽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早期

3.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七十年代——20世纪上半期

4.信息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1945年——至今

◆重大历史事件时间:

1.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14世纪

2.文艺复兴:14——16世纪: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物。

3.宗教改革:16世纪:马丁路德、加尔文。

4.启蒙运动:17——18世纪:洛克、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牛顿。

5.新航路开辟(或地理大发现):1500年前后,哥伦布、麦哲伦。

对世界影响:标志着全球化的起步和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19世界六七十年代标志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20世纪初,标志世界市场正式形成。1945年全球化趋势成为历史潮流;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趋势明显加强。

对欧洲的影响:商业革命;价格革命;资本原始积累。

对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东方从属于西方。

6.殖民扩展:16世纪——19世纪末,三角贸易

对欧洲的影响:资本原始积累。

对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既是掠夺与罪恶,也是警醒及传播工业文明。

六、世界现代史(1917——今)

(一)二战后的政治格局变化

1.冷战时期(两极格局对峙时期):1945——1991年。

①欧洲冷战:1946年丘吉尔“铁幕演说”(舆论宣传)——1947年杜鲁门主义(政治上)——1948年马歇尔计划(经济上)——1949年北约成立(军事上)——1955年华约成立(两极对峙格局形成)——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冷战结束)

②亚洲热战:1950——1953年朝鲜战争;1961——1975年越南战争。

2.国际关系体现为民主化、体系化、制度化

3.政治多极化萌生阶段:19世纪六七十年代

①1961年中苏关系恶化;

②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日本崛起;

③1961年不结盟运动兴起。

4.多极化趋势阶段:1991年以来,呈现“一超多强”局面,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二)1917——1945年的世界经济概况:

1.苏联经济史一条线:

①1917年二月革命、十月革命,苏俄(1917——1922)——苏联(1922——1991年)②1918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纯计划经济模式

③1921——1924年新经济政策:计划经济+市场经济

④1925——1991年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1927年工业化——1929农业集体化;实行五年计划。

⑤1953——1964年,赫鲁晓夫改革,以农业改革为主,未突破斯大林模式。

⑥1964——70年代,勃列日涅夫改革,以工业为主。

⑦1985——1991年12月,戈尔巴乔夫改革新思维,政治民主化改革,苏联解体。斯大林模式瓦解。

2.罗斯福新政:1933年,市场经济加计划经济。由传统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改为国家干预经济思想。

3.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调整:(凯恩斯主义运用——国家干预经济)。

①国家干预经济手段有四:办国营企业;制定经济计划;扩大政府开支及直接采购;财政税收手段调控经济。

②人民资本主义;

③经营者革命;

④福利国家制度:用和平理性手段打富济贫,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人类文明在公平与效率之间找到了一条光明大道。

(三)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表现为体系化、制度化、区域一体化)

1.战后美国掌控世界经济秩序的三驾马车: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体系)和关税及贸易体系(1995年后改称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2.区域一体化组织:

①欧盟:1967年欧共体(经济一体化)——1993年欧盟(政治经济一体化)——2002年欧元启动(金融货币一体化)

②东盟:1967

③北美自由贸易区:20世纪80年代

④亚太结合组织:1989年

3.新经济时代:1992年网络出现后至今

第二篇:高三历史考前的话2014

高三历史考前的话

一、考前两大工作

1.回归课本——做到心中有根

把人教版目录和阶段特征强化记忆两遍,把表格知识网络强化记忆一遍,把《全品》中你认为重点专题的通史知识整合部分再看一遍,能力必然提升,你将战无不胜。复习时调动所有的感官,脑、眼、口、手,记住手中有笔方看书,这会有助于提高效率!

2.重整错题——做到心中有底

这个时期不宜再大量做题,应该把以往做过的题本、月考试卷、各区模拟考题等中做错的部分重新审视一遍,避免历史的错误重演。

二、尝试规范答题过程

高考文综测试时,政治、历史、地理三个学科试卷同时下发,在150分钟里一并完成。时间紧、题量大、强度高是每一个考生都将遇到的问题。在最后一段的有限复习中,再做一次模拟高考,调整好心态,把握好答题策略控制好时间分配是必须的,并且保持到高考。

1.向仔细审题多要8分

例如选择题:不要抢几秒钟的时间,看题时最好方法是在心里默读题目而不是只用眼睛看,以防跳跃过去漏掉了有效信息。审清题干时间范围、看清关键词(正向还是逆向)、并把它用笔划出来,仔细推敲各个选项、确定符合题干的最佳选项。

2.向准确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多要10分

例如非选择题:一是从材料中归纳提炼答案,二是结合所学的知识整理答案,三是材料和所学的知识相结合整理答案。当材料观点与所学的知识不一致时,要以材料为准,尽量从材料中找出答案。

3.向理清思路、严谨归纳多要5分

例如非选择题:审题后,把思考问题的角度确定好,下笔前判断好对知识的取舍。每一小问所设的分值往往会提醒你需要答出几点要点。

4.向历史语言到位多要5分

例如非选择题:审题再好,思路再明确,所用知识判断再正确,最终都要用文字表达出来。而历史语言到位基本上就能靠近答案得分点,得分率就会比较高。

三、温馨提示

1.答卷修改要慎重!

谨记:遇到会做的题,仔细;遇到麻烦的题,冷静。把容易题作对,难题就会变容易。不求难题都做,先求低中档题能拿满分。修改、矫正答案应当有90%以上的把握方可进行,因为这时候临近考试结束,考生头脑经过近2个小时紧张的考试,思维可能不很清晰,判断可能失误,因此没有绝对把握不要轻易地修改答案。

2.切记高考失分的主要因素

①审题不清

②史实混乱

③表述不清(没有做到条理化、段落化、序号化)

④字迹潦草

⑤超出区域

第三篇:中考历史考前复习

中考历史考前复习“四字诀”

编者按:复习的方法固然重要,但不得不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新课学习更重要,只有学习新课时牢牢地把握住基础知识,复习时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一味信赖于复习,在学习新课时不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想搞一锤子买卖,那就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当然到了最后冲刺阶段,临时抱一下佛脚,也不是不可以的。俗话说,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嘛!

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说没有压力、不紧张是不真实的。不过,我注意到几乎每一所学校都以练习或试卷来打发最后时光。练习当然有必要。关键是否有效。同样是练习,如果形式不同,策略有异,效果可能大不一样,尤其在眼下课堂时间非常宝贵的情况下,更要注意科学谋划,合理分配。因为方法得当,效率才会提高。虽然校情不同,我认为目前的中考考前复习仍有一些共性东西值得关注。中考日益临近,考前这一段时间究竟如何安排比较合理?结合教学实际,我认为以下四点需要注意,仅供参考:

一、读

读书读书,书是用来读的。临近考试也不例外。目前的中考试题难度不可能太大,但是考试时间有限,只有一个小时,对于开卷考试的地区,如果考生每一道题都要翻书,时间肯定来不及,再加上有些同学不熟悉教材,翻书速度慢,效果就可想而知。基于此,建议同学们朗读考点,从单元标题、每课课题再到知识点名称,一字一句地读。反反复复来回几遍,这样可以加深对考点以及相关知识的印象,做到心中有数,目中有点。同时,这样做针对性强,效果明显,因为有的考点名称往往就是试卷中一些问题的答案。临近考试,我不太赞成一页一页地读教材,因为教材内容多,6本书,头绪杂,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必然最后什么都抓不住。通过试验,对照考点来读,比较好,一目了然。

二、写

如果仅仅一味地读,时间长了,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会读不代表会写。考试最终要落实到写出来。有些同学会说,但不会写,尤其是中国史,地名、人名出现错别字,还是等于零,同样拿不到分。因此,建议读完规定考点之后,及时布置任务,用几分钟时间进行强记消化,然后请3到4位学生上黑板,其余同学在下面拿出小纸片进行相关考点听写,教师注意时间控制,默写内容无需太多,结束后教师对黑板上的内容及下面部分同学所写内容进行面批、讲评,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该表扬的表扬,该指正的指正。这样做既能达到熟悉强化记忆考点之目的,又能留下深刻印象,知道应该怎么写,有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避免复习阶段枯燥倦怠,消耗时间,效率低下。

三、练

俗话说,熟能生巧。学习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适量练习就是连接所学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纽带与桥梁。教师再精彩的讲解都代替不了适当的训练。光讲不练,光练不讲,均不可取。建议教师分两步走,一方面适当准备一点练习让学生带回家去做,教师一定要及时督促检查,如果有可能可以进行全批或抽批,不能“放羊”,不能拖拉。另一方面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事先选定好的有代表性的选择题或材料解析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然后请几位学生上黑板写出正确答案要点,教师再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这样做不仅可以让学生始终保持训练的“手感”,保持良好的临战状态,直至最后考试结束,同时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当堂纠正,还可以训练学生的答题规范,给其他同学一个友情提醒,可谓好处多多。

四、讲

课堂上老师要做到少讲,从而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但少讲不等于不讲,对一些初中生不好理解的重要概念、重点知识必须通过教师的讲解才能理解到位。因此建议教师在后期复习重点讲一些重要而学生又容易混淆的历史概念,主干知识、历史分期、阶段特征、人物评价等问题及时进行必要的分析讲解,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融会贯通。

虽然考试日益临近,同学们不能慌,不能乱,更不能糊。慌必然乱,乱必然败。只有计划好,谋划好,细化好,有准备,有思路,有步骤,有策略,有方法,才能做到有序,有效,有收获,有信心。从容进考场,一定能取得理想成绩。

第四篇:高考历史复习

一、万丈高楼平地起——依托考纲夯基础,以不变应万变

复习时要做的事有很多,面对一大堆复习资料同学们可能不知该如何下手。千头万绪抓根本。什么是根本?那就是基础。近两年高考考查能力的分值增大,但若没有牢固掌握主干知识,能力的提高也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不论试题形式如何变化,“万变不离其宗”,历史学科的基本框架、基本技能和技巧不会发生变化。所以,在复习时同学们应注重对重要史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阶段特征、基本线索等主干知识的掌握,这也是考纲和高考的主要要求。

如: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等。对这部分知识,一要切实加强记忆,二要充分理解,三要进行联想。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多角度联想的基础上夯实知识,提升能力。

二、宏观在宇、微观在握——构建网络抓联系

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把教材中大量的史实根据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加以整理,简化成历史线索,以建立主干知识的结构和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抓“点”—串“线”—铺“面”—织“网”,构建成“点、线、面、网”立体式的知识体系。具体来讲就是:

1.抓“点”

“点”,就是历史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的交叉点,即坐标。一系列关联的“点”就可以串联为一条线。如复习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时可抓住四个点:(1)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2)殖民扩张——世界市场拓展;(3)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4)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串“线”

“线”,就是有内在联系的历史事件构成的知识线索。如,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涉及的知识点有秦朝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汉朝郡国并行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北宋二府三司,元朝行省制度,明太祖废丞相、设立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这些 “点”构成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秦朝)—发展演变(汉至元)—强化(明清)的“线”。

3.铺“面”

“面”,就是某一时期或阶段历史的全部内容构成的知识整体。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总结为:

一是巩固政权(重要措施,如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二是恢复经济(建立国营经济、合理调整工商业等措施);三是完成过渡(两项措施: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四是民主法制建设(1949年《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的颁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五是外交建树(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亚非会议等);六是科教文化(文艺:“双百”方针。教育:开基创业,确立方针)。

通过上述总结,不仅可以迅速掌握主干知识,还有利于构建知识体系,把握主干知识间的联系。

4.织“网”

高考是对知识的综合考查,因此在复习中不能仅限于复习某个知识点,而应该纵横联系,前后贯通,构建“网状”知识体系。织“网”就是把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织”成完整的、立体的网,实现学科内的“超级链接”。下面以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为例进行展示:

通过抓“点”—串“线”—铺“面”—织“网”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可以有效掌握某一专题或阶段的整体内容,从而发现历史现象的本质特征。只有这样,解题时才能“撒得开、收得拢”。

三、视线在书外,答案在书内——联系热点,渗透历史,创设新情境

关注社会现实、注意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以史为鉴,是历届高考的重要命题思路。高考历史试卷以隐性或显性的方式关注社会热点,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2011年高考仍可能关注一系列社会热点,同学们在复习时应加以注意。

1.关注2010年和2011年的周年历史事件。如: 2010年是八国联军侵华110周年;201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等。

2.关注2010—2011年的社会热点,尤其是长效热点。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问题等。

当然,高考考查的不是热点本身,而是热点涉及的历史主干知识及相关能力。因此,同学们在复习时要以热点为载体,分析、思考和挖掘与热点相关的历史知识,培养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规范性训练

复习不等于读、背知识,高考也不仅仅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能力。近两年高考考查能力的倾向十分明显,这些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不断的复习、经常的练习中逐渐形成的。

就考试来说,需要具备三种基本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表达能力。掌握这些能力需要具备以下几点:

1.理解试题中常用词语的含义

试题中的常用词语有三类:一类是回答问题的中心词,如原因(为什么)、措施、目的、本质、意义、影响、启示等;一类是回答方式的限制词,如指出、说明、评价、概括、分析等;一类是回答依据的限制词,如根据(依据)、结合、联系、综合等。

同学们在做题时一定要找准这些词语,这有助于准确、完整地回答问题。

2.掌握答题的一般方法

(1)选择题

①审读题目(从题干到备选项),弄清限制性条件(如时间、空间、程度等),理解特殊词语的含义,答案应该符合每一个限制性条件。

②对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变换思维方式,反向排除。

③对备选项中提供了新知识的题,判断另外三个备选项是对还是错(以熟定新)。④对材料型选择题,坚持一点:读懂材料。因为这类题的答案大都与材料有关,在材料中有对应语句(信息),如题干“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2)非选择题

非选择题是历史高考的重要题型之一,也是同学们最容易失分的。在复习中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尤其是规范性训练。

①读懂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弄清考查的是什么知识;分析并明确材料中的史实和观点,并分点或分层次理解。

②仔细审题。通过审题,明确三个方面:回答内容、限制条件、回答依据和方式。一般而言,材料解析题在设计问题时对回答依据都有明确的规定(根据答题依据可以确定答案的来源),大致情况有三种:A.根据(依据)材料……回答……(答案一般在材料中);B.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答案由从材料中提取的信息和所学知识组成);C.没有规定答案来源(先看问题与材料是否有关。若有关,首先根据材料回答;如不完整,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如问题与材料无关,则据所学知识回答)。

在审题时要注意两点:

A.把模糊时间转化为明确时间。在一些试题中,时间是相对模糊的,如“改革开放初期”“„冷战‟结束后”“近代以来”“清朝晚期”“中国近代”。

B.注意“各”“及其”“哪些”等词语,防止遗漏要点。

③规范表达。

A.格式规范。

B.书写规范,字迹清晰。

C.按顺序回答问题,观点与史实结合,不写与答题无关的话。

D.在答题时要注意四点:

★按问作答。注意针对性和具体性,根据分值确定答案要点的多少。

★从不同的方面或角度回答,克服思维定式,坚持“论从史出”。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准确辨别材料观点的正误。这是因为材料题所引用的材料多是原始史料,有些材料可能是封建史学家或资产阶级史学家的观点。★怎么问就怎么答,避免画蛇添足,弄巧成拙。如“请列举近代法国侵略中国,给中国文化造成严重破坏和损失的最突出事例”,本来只要答出“焚毁圆明园”就行了,但有的学生答“八国联军焚毁圆明园”,结果因史实性错误而不能得分。对那些没有明确要求回答时间、人物等的设问,尽量不要多答,以免出错。

五、月是故乡明——关注地方历史

突出地方文化魅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历史高考的一大特色。省(区、市)自主命题有利于各省(区、市)挖掘本省(区、市)丰富的命题资源。如:山东省可以考查山东籍的历史人物及其思想、古代山东地区拥有的辉煌灿烂的文化;广东省可以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江苏省可以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等。复习时,可结合本省(区、市)实际,对本省(区、市)的历史适当挖掘整理,形成系统的知识。

第五篇:2014年高考历史考前复习材料 高三不同类型考生的复习策略素材

2014年高考考前复习材料高三不同类型考生的复习策略

高三如战场,如何应战?一千个考生就有一千个答案。高三复习,年级第一名、第一百名和最后一名,谁不是怀揣着自己的梦想在作战呢?如果你还没有明细的战略部署,不妨在这篇文章里“感悟”一下,无论你在什么阵营中都要和大家一起向高考冲刺。

一、尖子生:向复习要效率

案例一:踏实”型尖子

“我不觉得自己特别聪明,踏实一点的方法可能更适合我。”清华大学的肇嘉辉说起自己的备考过程,最强调的还是“踏踏实实往前走”。他毕业于一个市级重点中学,在年级里排名基本都在前十位,一直发挥很稳定。在复习过程中,他从不盲目求快,而是坚持“跟着老师的步伐走”。“这不是说不发挥主观能动性,而是说各科的老师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给我们做的题目都是精心研究、精心挑选的。”课堂上,老师讲解的题目很多都是他已经掌握的,肇嘉辉却没有因为自己是优等生就轻视它们。“关键是听思路,可能你觉得这个题我会做,那就要思考它背后的思路是什么样的,这种解题的思路在其他类型的题目里有没有出现?”在听课过程中,尖子生注意的应该是方法上的探索,而不是单纯地看一个个步骤和最终的结果。“这样可以把听讲解的过程,变成自己清晰地整理知识体系的过程,很有价值。”如果漫不经心地对待这些课堂内容,自己一味去钻怪题、难题、偏题,将是得不偿失的。

对于尖子生在高考竞争中的优势,肇嘉辉有自己的看法。爱琢磨的他从进入高三就经常钻研往届高考题,他发现,尖子生之所以能和其他考生拉开距离,可能不是因为尖子生解题能力特别高,而是因为他们基础扎实,能够有效避免错误。正因为如此,肇嘉辉才成为了老师们的“忠实跟随者”,他对要面临高考的尖子生们说:“试试看用我的方法去听复习课,边听边思考,绝对很有效率。”

案例二: "和自己的脑子玩游戏”

张子涵考上复旦大学,老师和家长都不感到惊讶,不只是因为她的成绩向来排在文科班前五名,还由于她在复习过程中的高度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张子涵所在的高中是全县最好的高中,在这里,她已经算得上是一个很“Top”的学生,但从客观条件来说,她所在的高中师资条件和教学方法都比不上地区重点高中,更不要谈省级重点高中了。不过也正因为这样,她在学校里得到了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更多的关注。根据文科生考试的特点,她给自己找到的方法是“联想式系统复习”。

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的张子涵自幼在父母的培养下,文史功底扎实。“文科生的学习是比较强调积累和领悟的,所以我和个别同学能比大家走得快,也是正常的。”升到高三后,她发现老师设定的阶段性复习计划对她来说节奏太慢,课堂讲解的内容都是自己所熟悉的,于是,她额外给自己提出“系统复习”的要求,主要是归纳知识系统,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在父母和老师的支持下,她动手梳理了语文、英语、历史、政治这几科高中三年的知识体系,从大格局上作了整体的把握,以实现知识的贯通,并且检查是否有忽视与 1

遗漏的部分,她在高三上学期期末就完成了这个工作。她说,这种个性化的方法极大地调动了积极性。在课堂上,老师讲解的时候,张子涵就开始了自己“联想式的系统复习”,老师每解释一个知识点,她就去回忆该知识点在体系中的位置和相关的内容,“一联想就是一大片”,然后对着整理好的文本来验证是否正确,讲解的过程,就变成了她与自己的脑子“玩游戏”的过程,不但提高了效率,而且锻炼了综合记忆和表达能力。

名师支招: 尖子生在复习的时候通常会遇到同一个问题——表面上看,老师的授课和讲解太“浅”了。作为在知识储备、解决问题能力和思考能力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的优等生,必须意识到这样的授课内容和方式并不是“鸡肋”。“听讲”的意义在于必须突破“听”,要把这个过程变成考验基础与思维能力的“演练场”,利用老师谈到的内容来实现知识的深度贯通,变被动为主动,找准自己在方法上的特点,在注重基础的同时,追求更高的复习效率。

二、中等生:在被“忽视”中自我突围

案例一:期待突破

“我这样的中等生在学校里很没话题——在我们学校,中等生基本上都只能考个二本,一本挺难的。上大学容易,要进名校却机会渺茫。我们有点像‘鸡肋’。”卢俊升在学校里是个“不上不下”的中等生,这让他觉得有些“没劲”:“老师盯着尖子生肯定多一点,都想多几个人考上清华、北大这种‘牛校’。另外,考不上大学的同学得到的注意也比我们多一点,怕他们泄气呗。”卢俊升一方面希望自己能进重点,另一方面又觉得没有把握,“你说,要是我去找老师谈,他会不会用心帮我分析?毕竟老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谈到未来一年的复习冲刺,卢俊升打算以老师的授课和复习进度为准。他是这样分析的:自己本身没有很强的挑战难题的能力,基础知识过关,但不是特别扎实,还是跟随老师好。“都说高考时,难题只占总题量的20%。突破中等题,拿好中等题的分数,保证考个过得去的大学吧。”卢俊升的目标很谨慎,但他表示特别渴望能有机会和老师沟通,想知道老师怎么看中等生的潜力和上升空间。“我自己当然要努力的,一旦老师肯定我的后劲,多告诉我一些突破自己的方法,我肯定会更努力。”

案例二:重视双基,重点专练

吴章辉拿到厦门大学的通知书后,他的父母特意把家教老师请到家里小聚庆祝。对于这个让父母有些意外的好成绩,吴章辉自己并不觉得惊异,他认为这是由合适的计划带来的必然结果。“我的个性就是这样,虽然成绩中不溜秋,但老师还是没办法忽视我,我有冲劲。”吴章辉理解中等生身份的“尴尬”——忽略并不代表老师不关爱中等生,往好的地方想,“老师对我们应该还是挺放心的”。回顾自己的高三生活,吴章辉给像他一样的中等生支了一招:“激励自己,树立目标,让自己兴奋起来。”中等生在班级里容易感觉什么都很“平”,备考的心态没有起伏,平淡无奇,默认了自己相对被忽视的境地。吴章辉觉得,这是中等生复习最大的瓶颈。“中等生也可以培养好的状态,你就想,我把基础巩固了,分数就有了保证。在这个基础上重点突破,增加自己的得分点,可守可攻,一旦攻出去赢了,自己就赚了。”吴章辉的学习方法很明确——重视双基、淡化偏怪、针对训练、重点专练、掌握扎实的解题技巧。同时,吴章辉还有自己独特的一招:他分科目列表,将自己最有把握的知识、基本掌握的部分以及最薄弱的环节都陈列在表格上,不断发现不断补充,形成一个个性化的表格。“然后加强优势,争取拉分。最欠缺的部分,从基础补

起,争取拉高到一定程度。”例如,吴章辉“最不保险”的作文部分,从高一上学期开始,吴章辉就请父母为自己找了一个大学中文系的研究生,每周一次补习,分析自己写过的作文,系统地强化训练。“以前写作文经常离题,只得十几分,半年多以后慢慢提到中等偏上的分数。”高考时,作文果然没有拖他的后腿。

名师支招: 面对几十名学生,高三任课老师纵然想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阶段性进展,也是相当有难度的。这样的情况下,位于中间层的学生相对容易被“忽视”。这对于处于青春期,渴望得到注意,也渴望得到老师帮助的中等生来说,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缺乏强烈的突破精神,比如寻找学习方法时的困惑等等。我们给中等生的建议是,要鼓舞自己的斗志、增强个性力量,扬长补短。在复习过程中,中等生可以适当向家庭寻求帮助,让父母起到激励和配合的作用,共同来寻求突破。

三、学困生:态度决定你的一切

案例一:学习兴趣在于培养

“我的成绩太差了,现在对我来说,最渴望的就是能考上一个好点的专科学校。”周正是个外表看起来大大咧咧的孩子,虽然成绩不好,但他其实很在乎高考,也在乎高三复习,想给爸爸妈妈一个意外的惊喜。高三冲刺复习直接决定后进生能否“脱后而优”,可以说是“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谁不想牢牢抓住呢?周正为了提高成绩,买了很多参考书、习题集,可就是不见起色。他也专门找老师谈过几次心,老师给他的建议是:精选精练,要以中低难度的题目为主,不要把过多时间放在高难题目上,有时要舍得放弃。对做过的题目,一定要及时整理,进行总结、反思、归类、查漏补缺、举一反三。

周正和很多男孩子一样喜欢足球,米卢倡导快乐足球,坚信“态度决定一切!”周正现在对于高考,也是这种心态。“我现在就是按别人介绍的学习经验,经常地给自己积极的暗示,告诉自己‘我能行’,‘我可以做到’;在复习中,从可以看懂的、有能力做的开始,逐步提高难度,培养学习的兴趣。我知道,高考的成败,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态度嘛。”

案例二:放弃高难题目

余婷婷不喜欢她的班主任老师,总觉得老师歧视她,“老师经常说我们这些成绩差的学生,参加高考也是拉低学校的升学率,还不如不考。哼,我就是不让她称心如意,我偏要考。再说,我还想继续读书呢。”不喜欢老师的她,听课积极性比起其他同学来大打折扣,课堂效率自然也不高,不过她暗暗制定了一套自学计划,并有条不紊地实施着。余婷婷最近在研究近几年的考试大纲,确定各科的考试范围、题型、难度和重点。根据考纲,她准备在复习中有所取舍,那些比较难的部分,她要暂时搁在一边,还是先从基础做起,她的口号是,把能拿到的分全部拿到,不能拿到的,不去奢望。“反正我的水平有限,我想考取的,也不过是很普通的学校,那些难题,就留给尖子生去解答吧!”

名师支招: 对于后进生来说,最重要的是:信心。“两军对垒,勇者胜”。这里的勇,不是鲁莽,是自信、勇敢。学习,就是人和知识的对垒,你怕了,败下阵来了,知识就不会向你称臣。高考,与其说是和其他考生对垒,不如说是和知识对垒,和自己对垒。而对垒中,完胜的最首要条件就是自信。然后,需要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习惯。假设你的学习态度非常被动,对生活悲观失望,那等待你的将是什么呢?不用说,那将是一个非常恐怖黑暗的世界。所以,现在从改变态度开始,明确自己的学习动机和目标,变被动为主动。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提高自控能力,让自己保持在一种愉悦、积极、稳定的良好情绪中。平时课堂内外学习讨论,要积极主动地融入,丢掉所谓的“面子”,虚心求学,争取更多地动脑、动口、动手,促成良好习惯的形成。记住,高考中最美的弧线不是优等生们划出的,而是你们!

四、偏科生:各科复习讲究均衡

案例一:找准敌人,逐个击破

李强在他们班里有“理科小王子”之称,同时,他还有个绰号叫“英语小跛子”,足见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偏科生。他愤愤地说:“这完全不是智商问题,做数学物理,我就是有兴趣、有动力去探究问题。但是要我背单词、练听力,我再怎么强迫自己,也效果不大。最害怕的是英语老师的提问,因为我总回答不正确。”李强认为,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偏科的情况,应该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那些怎么学也学不好的科目,干脆别学。他最认同的是韩寒的一句话:“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是全面的平庸。”可牢骚归牢骚,高考却是不能马虎的,英语也是无法忽视的。李强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哈尔滨工业大学,这可是全国重点,要是英语成绩差了,怎么考得上?

因此,进入高三后,李强请了一个英语家教,是外国语学校的大学生,每周来给他补习两次英语。家教老师为他制定的复习计划是:每次补习只抓两个知识点。要求李强在补习之前把自己从前与之相关的错题找出来,再好好想想,为什么错?现在做这题目还会不会出错?用老师的话说,这叫“找准敌人,逐个击破”。

案例二:一科也不能少

“我本来都打算放弃数学了,我想的是,在可支配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再多花时间去复习数学是一种对资源的浪费。再说了,还不见得有用处呢。可就在我决心放弃的时候,我们数学老师好像看出来了,他专门把我抓到办公室去‘批’了一顿,让我很受感动。”秦嘉嘉现在回想起自己的高三,可谓感慨万千。她是个文科生,和很多文科生一样,数学成绩不好,高二下期开始,一直在及格线徘徊。就在高三上学期,她认定了自己不是学数学的料,想要放弃数学,把时间用来巩固自己的优势学科。就在这时候,她的数学老师找上门来。老师说,他认为秦嘉嘉是个很聪明、很有潜力的学生,数学成绩不好,那只是暂时的,千万不要放弃数学,要想考上好大学,一定要各科均衡发展,一科也不能少。老师建议她只买一本参考书,多做典型试题,在复习的起始阶段,放慢做题的速度,一边做一边想,解答这道题还有别的方法吗?这道题所涉及的内容还会较多地出现在哪些题型里呢?这样一边做题,一边累积成就感,对数学的兴趣就会不知不觉加强„„秦嘉嘉按老师教的去做,果然很有成效。她现在已经把数学老师当成自己的好朋友了,还时常写信向老师汇报大学生活呢。

名师支招:对于偏科生来说,首先要树立信心,减少因偏科带来的心理压力,克服对较弱科目的恐惧,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有人说偏科就是“木桶原理”,于是有不少同学盯着这块“短板”惶惶不可终日。但其实这个比喻并不恰当,因为我们手头的优势科目并不会像木桶“长板”那样没有作为,他们也是总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要做的最

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持住自己的优势,做到万无一失,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立于不败之地,因为如果偏科生连原有的阵地都失去了,那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

在巩固阵地的同时,我们应该合理使用复习方法,优化各个学科的复习时间。倘若理科强文科弱,那么可采用每天做适量练习题的办法来保持解题状态,不必再大量操练,以节省时间多背单词、词组、语法以及语文名句,多做古文阅读,提高这种长线科目当中能够相对快速见效的题型的水平。如果是文科强理科弱,那么在冲刺阶段更应注意对文科知识结构系统的梳理,保持稳定性。对理科的攻坚切记不可盲目多做题,这样会导致知识系统的混乱。偏科生可多做些典型试题,牢固掌握学科知识的规律和原理,把主干摸清摸熟,从对知识“点”、“线”的巩固拓展到“面”,那么在遇到较新较灵活的题目时才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而不是手忙脚乱、心惊胆战。

下载2014年高考历史考前复习材料 高三历史重大标志性时间速记素材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年高考历史考前复习材料 高三历史重大标志性时间速记素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一 先秦素材[范文大全]

    专题一 先秦——中华文明的起源 【复习策略】 1. 注意掌握知识的准确性:近几年高考对本专题的考查以选择题为主, 而选择题与所学知识的联系是一种点对点的联系, 注重考查的是......

    高三学生如何复习历史

    6108475高三学生如何复习历史一、要有固定的复习时间时间是学好历史的必要保证。要提高历史学科的复习效率,首先要有固定的复习时间,以每天不少于50分钟为佳,太多会影响其......

    高三历史复习教学计划

    文 章 来源 中国教育文摘 www.xiexiebang.com xiexiebang.com一、高三历史复习的特点 高三历史复习一般都要经过三轮复习,每一轮复习都有每一轮复习的侧重点,高三历史复习教......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范文)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 课 件www.xiexiebang.com 写在复习前面的话一、历史高考的备考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历史高考主要考什么?简单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即基础知识、基本能力、......

    2018高考考前历史练手题

    练手题四 1. 1938年3月,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第三党)在其政治主张中指出:“在抗日时期中,人民绝对地承认政府的权力应当强化,但同样地否认应该有官僚群体压迫和剥削人民的权力;......

    2013高考历史考前提示(xiexiebang推荐)

    让我握住你的手„„ ----高考历史考前叮嘱 一、六句题外话1、孩子,老师深深的爱着你,你是我永远的骄傲,值得我自豪,我以能做你们的历史老师而引以为荣„„ 2、孩子,老师深深感谢......

    高三历史教学与高考复习方案

    2019.8---2020.6高三历史教学与高考复习方案备课组长:杨卫丽一、 高考题的特点及命题趋势:(一)历史学科的高考要求,(《考试大纲》对历史学科考查的能力要求历史高考题突出对学生综......

    高考历史复习高三历史自测试题1

    高三历史自测试题1限时训练: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周王东迁后,无论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周王都要依赖强大的诸侯国,社会的政治秩序被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