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把握新时期党的建设新要求
把握新时期党的建设新要求
为实现东丽率先发展提供坚强组织和思想政治保证
东丽区委书记张有会
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因此,党的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思考、来谋划、来推动,更加自觉、主动、有效地做好服务这篇文章,切实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科学发展的动力,为争创百亿强区实现东丽率先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认清形势,不断增强做好组织工作和加强处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一,要充分认清东丽率先发展对组织工作和思想政治建设提出的新要求。2008年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只要有过硬的干部队伍,任何困难和挑战我们都可以战胜。我区刚刚闭幕的区委九届七次全会,提出了打牢实现率先发展的思想、体制、经济、资源、社会和组织六个基础,特别是提出了向百亿强区冲刺的目标,任务异常繁重艰巨。能否实现目标任务,是对我们驾驭复杂局面能力的重大考验,也是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检验。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必须教育和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越是在经济发展面临较大困难的时候,越要紧紧围绕市、区委确定的目标任务,找准组织工作和思想政治建设服务大局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自觉把组织工作和思想政治建设放在率先发展这个大局中去谋划、去部署、去推进、去落实,切实发挥组织工作和思想政治建设的优势,凝心聚力,把全区上下思想认识行动高度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统一到市委“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的总要求上来,上下一盘棋,上下一股劲,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就能牢牢把握率先发展的主动权。
第二,要充分认清改革发展对组织工作和思想政治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我区作为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如果不坚持改革开放,就意味着僵化,意味着停滞。因此,唯有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才能不断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实现东丽率先发展。今年是我区的改革发展年,区委研究制定了《东丽区关于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将要全面启动综合配套改革,推进国有资产管理和投融资体制、土地管理制度、行政管理体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社会管理体制五个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并要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区经济加快发展和各项改革措施的出台,对组织工作和思想政治建设又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我区改革发展工作能否顺利推进,取得突破性进展,关键取决于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思想解放的程度、开拓创新的力度,并取决于组织工作和思想政治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和动力支持。因此,做好今年的组织工作和思想政治建设比以往任何时期显得更为迫切、更为需要。我们将通过强有力的组织工作和思想政治建设,积极引导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必须以发展为己任,以改革为动力,从实现东丽率先发展的高度,积极推动农村综合配套改革,以科学严谨的态度,以新的思维、新的理念、新的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自觉把上级的决策部署与本单位、本地区的实际结合起来,大力推进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工作创新,不断激发全区人民的创造激情,确保我区各项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三,要充分认清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组织工作和思想政治建设提出的新要求。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不断发展变化,给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先进性带来了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各级党组织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组织工作和思想政治建设抓得越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赋予创造性,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成效就越明显。因此,只有全面加强各级党组织的组织工作和思想政治建设,积极打造奋发有为的领导班子、敢打必胜的干部队伍,建设坚强
有力的基层组织和始终保持先进性的党员队伍,才能使组织工作和思想政治建设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在指导思想上相统一、总体目标上相一致、工作部署上相协调、工作成效上相促进,为打造百亿强区实现率先发展提供坚强有力保障。
二、坚持改革创新,切实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
第一,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落实到思想理论建设中来。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历来是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和核心问题,也是党员、干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水平的根本途径。对此,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举措,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着重抓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引导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做学习上的有心人,班子建设上的带头人,党建和组织工作的明白人,进一步把心思凝聚到事业上,把精力集中到办实事上,把感情倾注到群众身上,把本领用到促发展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切实通过政治理论建设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东丽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东丽发展的政策措施、领导东丽发展的实际能力,实现重点工程、重点工作、重点项目的有效突破,推动各项重要任务的有效落实。
第二,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落实到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中来。虽然在率先发展的实践中,我区广大干部表现了顽强拼搏的斗志,攻难克坚的能力,昂扬向上的精神,甘于奉献的品质。但是,面对“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的新要求,个别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仍存在一些不适应的问题,表现在谋划工作、制定政策、处理问题时,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够强。对此,我区研究制定了《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加强处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意见》,围绕这个意见,在2009年将重点抓好三件事:一是以创新精神抓执行力。通过把好选拔关、强化培训关、日常管理教育关,着力提高各级干部坚持科学发展的能力、善于应对新情况新问题有效破解难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创出实绩的能力,推动整体素质的提升。二是以创新精神抓班子建设。紧紧围绕落实全区重点工程、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培养干部、考察干部、选拔干部,切实把那些具有改革创新精神、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实现领导班子年龄结构的合理梯次配备,以正确的用人导向保护和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三是以改革创新精神抓后备力量建设。区委研究制定了《东丽区在干事创业中培养锻炼干部的意见》,着力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后备干部的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能力、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处理复杂问题推动工作落实的能力、团结共事的能力、开拓创新干事的能力。
第三,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落实到党内民主建设中来。发展党内民主是党的建设改革创新的重要课题。我区在认真学习贯彻《基层党委工作条例》、《街乡党政领导班子工作规范》的基础上,今年又研究制定了《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加强处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意见》和《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基层党的建设若干意见》,主要目的是,进一步落实“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不断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规则和决策机制,切实做到严格按程序办事,克服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第四,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落实到基层组织建设中来。随着我区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课题越来越多,对此,我区研究出台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基层党的建设若干意见》,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发展经济推进城市化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在维护农村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作用。我们还将坚持重心下移,持续改革创新,抓基层、打基础,努力在基层党组织设置、组织活动方式、民主管理工作、选聘村、社区干部、农村基层教育培训、村级干部奖励激励机制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实现一些新的突破,不断提升基层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
第五,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落实到人才强区战略上来。我感到东丽要在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中提升竞争力,争创百亿强区实现率先发展,必须做好人才工作,让大批的优秀人才在东丽
区的平台上施展才能、发挥才干。对此,区委研究制定了《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意见》,旨在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造就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和领军型人才为重点,大胆借鉴国内外的好做法,努力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机制、引进机制、选用机制和激励机制,让更多的人才了解东丽、认同东丽、选择东丽,施展才华,建功立业。
三、加强对组织工作和思想政治建设的领导,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全党的共同责任,更是各级党组织和组工干部的重要职责,因此,必须坚持“四个注重”:
第一,要注重强化管党意识。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必须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一方面党组织书记要管党。书记是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因此,要在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同时,拿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抓好党的建设,对党建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勤于调研、谋划对策、抓好落实,并要引领“一班人”认真履行党建工作职责。另一方面分管领导要履职、其他成员要积极配合。分管领导是党建工作的直接责任人,要协助书记认真抓好党建工作,其他班子成员要共同承担责任,立足本职做好党建工作。
第二,要注重制度建设。要抓好制度的建立,尊重实践创造,结合东丽实际,抓住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最期待解决、最需要解决的紧迫问题,要把具体经验系统化、感性认识理性化、成功做法制度化。根据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完善和整合相关制度,真正建立一套符合东丽区情、内容完备、科学管用的党建工作制度体系,努力形成责任明确、运转有力的工作机制。
第三,要注重发挥职能作用。组织部门作为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要自觉服务于发展大局,切实抓好自身政治建设、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要继续深入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树组工干部新形象”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展示组织部门公道正派的良好形象,真正成为党员之家、干部之家、人才之家。
第四,要注重抓好工作落实。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最根本的途径就是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一件件地抓,抓一件、成一件,特别是遇到困难和问题的时候,各级干部必须下定决心迎难而上,以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推进工作,在困难面前接受各级党组织的考验,为实现市、区委提出的奋斗目标做出新贡献。
第二篇:学习新精神 把握新要求
学习新精神 把握新要求
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鲜明提出,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的政治任务。全会就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作出全面部署。全省上下要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开拓进取的良好的作风,积极行动起来,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热潮。
学习好、宣传好、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大精神,首先要认真研读党的十八大文件,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准确把握丰富内涵。要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的鲜明主题,深刻领会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新的历史性成就,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深刻领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深刻领会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艰巨任务,深刻领会总书记在十八届一中全会和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做到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江苏不折不扣得到贯彻落实。
学深吃透党的十八大精神,就要原原本本地细读十八大报告,一字一句地理解领会,精心研读,掌握重点,把握报告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观点、新部署和新要求。要把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与学习贯彻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紧密结合起来,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聚焦点、着力点、落脚点,力求学得更加深入、领会得更加透彻、贯彻得更加自觉。
学习好、宣传好、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对于动员全省上下开创“两个率先”新局面,下转A7版上接A1版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我们要根据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最新要求,按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确立的战略部署,与时俱进丰富“两个率先”目标内涵,开拓进取创新科学发展思路举措,凝心聚力引领全省人民继续奋斗,以务实的举措和过硬的成果,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前列,为全国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在确保2015年全省以县为单位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的基础上,着力在五个方面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经济发展增强创新驱动、内生增长新动力,城乡区域构建统筹协调、融合发展新格局,改革开放增创更具活力、更有效率新优势,社会建设形成公平正义、安定和谐新局面,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新体系。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
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只有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准确把握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要求,才能真正用十八大精神武装头脑、统一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全省上下的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各方面的智慧力量凝聚到实现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江苏的实践,不断开创江苏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三篇: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新特点和新要求
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新特点和新要求
——三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全省统战工作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一个重要论断,即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个重要论断在统一战线工作上得到了充分验证和体现。总书记指出,我们面临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统战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发挥好统一战线作用,扩大团结面,凝聚正能量,是必须回答好的一个重大课题。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生产关系的巨大变革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是统战工作出现新形势新情况的根本原因。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统战工作所面临的形势和工作环境越来越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新时期统战工作的新特点和新变化,是做好统战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统战工作范围和对象更加广泛,实现大团结大联合的任务就更加艰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层级、各方面的代表人士大量涌现,统战对象逐步从社会精英扩展到社会各阶层各界别,不仅有“高山”凸显,更有“群峰”涌现。随着经济社会结构深刻变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不断涌现,统战工作既要巩固已有力量,又要注意团结新出现的社会阶层和群体。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所有制结构更加多样,统战对象从公有制经济领域扩展到非公有制经济领域。湖北的非公有制经济已超过全省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转型升级迎来“窗口期”,如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尤为重要。随着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县域经济不断发展,统战对象从大中城市扩展到城镇和农村。同时,由于宗教加剧向农村和基层渗透,使我省一些乡镇和农村成为民族宗教工作的集中区域和第一线。随着我省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统战对象从省内扩展到省外、从海内扩展到海外,大量港澳台和海外侨胞、留学归国人员到湖北投资兴业,成为我省统战成员中的重要群体。这一系列新的变化为统战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统战对象利益诉求、思想观念更加多元,凝聚共识、求取最大公约数更加重要。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思想观念的独立性、差异性、多样性、多变性明显增强。特别是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必然带来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统战对象主体是知识分子,他们普遍视野开阔,思想活跃,在对外开放扩大的过程中,他们经常遇到观念的碰撞、思想的波动、思潮的交锋。面对思想观念多元多样化,如何做到开放包容、凝聚共识,这是统一战线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同时,由于统战对象尤其是新的社会群体,来自不同阶层、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利益诉求差异性日益显现,有的看重经济利益,有的看重社会身份,有的追求个人精神享受,有的追求公益价值。如何正确处理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引导他们合理表达诉求、有序政治参与,团结引导他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这是统一战线面临的新课题。
一些传统方法与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加强统战工作创新的需求更加紧迫。当前,一些传统工作思维和工作方法跟不上新形势、适应不了新要求,统一战线的功能、手段和方式都需要转变和升级。一方面,要善用多种方式,从主要依靠政策工具转向政策、法律、经济、文化手段并举。随着人们的民主意识、法律意识、市场意识、公平意识的不断增强,统战工作的政策优势将有所削弱,行政手段越来越弱化,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文化手段在统战工作中的作用将进一步凸现。比如,照顾同盟者利益是统一战线的一条基本原则和优良传统,但依法治国重在实现公平正义,因此必须处理好政策与法律、与社会公平之间的关系,在贯彻“照顾同盟者利益”这一原则的同时,首要的是依法保护同盟者的合法权益,而不能搞特殊利益,甚至违纪违法。另一方面,要善用多种力量,从主要依靠行政力量向依靠行政和社会化力量并举。社会转型期,统战工作社会化趋势愈演愈烈,单纯依靠各级统战部门、统战系统单位的力量做统战工作必然会捉襟见肘。特别是在基层和新兴社会组织,找到合适的工作载体、渠道和抓手,是当前我们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团组织,主动依靠社区、社团、互联网,与统战对象充分沟通、深度交流,才是切实有效的办法。同时,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统战工作必须在做实“线下”工作的同时,重视做好“线上”的工作,充分利用好网络这个渠道和平台,加强线上交流、线下沟通双管齐下,主动占领网络阵地,争取网络舆论宣传的主动权,避免形成“真空”和“盲点”。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锐意改革创新,我们就一定能开创统一战线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价值统战是“互联网+统战”时代鲜明特征
2015-06-02 08:05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我有话说
作者: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复旦大学统战理论研究基地肖存良
习近平同志在首次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强和改善对新媒体中的代表性人士的工作,建立经常性联系渠道,加强线上互动、线下沟通,让他们在净化网络空间、弘扬主旋律等方面展现正能量。”这就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把党的统战工作作为党的互联网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正式指出党要开展互联网领域的统战工作,标志互联网统一战线时代的来临。
与互联网领域的宣传工作相比,互联网领域的统战工作具有下述两个鲜明特征:
首先,互联网统战工作是线上与线下有机统一的统战工作。中国共产党作为统战主体,统战人士是统战对象,但是我国绝大部分统战人士都是网民,都使用网络或手机上网,互联网在连接计算机的同时,也连接了使用计算机的人,而一旦将计算机网络将使用计算机的人联接起来,人就具有双重身份:线上身份与线下身份。所以在网络社会条件下,党要有效地开展统战工作,既要关注处于线下的统战人士,也要关注处于线上的统战人士,这就毫无疑问地要进入网络领域,实行线上与线下统战工作的有机互动,所以互联网统战必定是线上线下有机统一的统战工作,忽视线上或者忽视线下都不利于统战工作的开展。
其次,互联网成为了社会表达的中心和各种社会思潮聚集之地,这使得网络统一战线工作具有鲜明的价值统战工作特征,决定了网络统战工作要在价值领域寻求“最大公约数”,建立政治共识。卡斯特指出,“网络是一组内部连接的节点,而节点是曲线图形内部相交叉的点。网络是没有中心的,其包含的仅仅是节点。每个节点对于网络来说具有不同的关联性。”“因特网是一个经典的‘边界物体’,意思是说对于不同的人群来说,因特网有着不同的意义。可以说因特网是一个具有延展性的物体,甚至流动性物体。”卡斯特还指出,互联网具有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可存活性等特征。这些特征再加上互联网的无中心性和流动性。互联网的上述五个特征使社会交往的传统时空阻隔和社会障碍被打破,人们超越领导地域、民族、身份和文化的限制而自由交往,网络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而形成了高度同质化和脆弱化的网络社会组织,并由此形成“网络暴民”和“舆论极端化”,推动网络成为了从极左到极右各种观点、思想和思潮交流、交融、交锋的重要平台。社会多元思潮在网络上聚集,并且会对统战人士形成各种各样的影响,党要团结引领统战人士,从多样性中寻求一致性,就需要把工作触角延伸到互联网,在互联网上建立政治共识,所以互联网统战工作与意识形态统战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
统战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传统的统战人士可谓是“单向度的人”,但是互联网时代统战工作所面对的人是双向度的具有线上线下双重身份的人,这就要求互联网时代的统战工作要突破传统统战工作的工作方式,既要注重线下的人,又要注重线上的人。但是由于互联网的无中心性和灵活性等特性,这就使得线上人的统战工作非传统统战工作方式方法所能及。要有效开展线上的人的统战工作,就要把对线上的人的注重转变为对线上的网络舆论结构的注重,以线上的网络舆论和网络意识形态来影响和引领线上难以直接触及的统战人士,这就意味着统战部门要协助宣传部门建构优良的网络舆论生态,并由优良的网络舆论生态来影响和教育线上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线上的人的统战工作的重点是建构一种有利于坚持党的领导和执政的网络政治结构和网络舆论结构。对于统战工作而言,这就要求互联网时代的统战工作是主体与结构并重,即统战代表人士与网络价值结构并重,而互联网也成为了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新领域,这是新时代对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从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历史上看,不同时期的统一战线都具有双方都能够认同的共同政治价值。国民革命统一战线时期,“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共同的政治价值。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土地改革与工农联盟是共同的政治价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时期,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是共同的政治价值。解放战争时期,反对美蒋发动内战是共同的政治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前,社会主义总路线是共同的政治价值。改革开放之后,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社会各界之间共同的政治价值,尤以爱国主义为最。邓小平同志指出,“爱国者的范围是很宽广的,包括蒋经国在内,只要台湾归回祖国,他就做了爱国的事。”“包括旅居在国外的侨胞也有爱国的问题。他们热爱祖国,不等于热爱社会主义。”即使他们不热爱社会主义,只要热爱祖国,也在统一战线的范围之内。所以我们把爱国主义称为统一战线的两面旗帜之一。最新颁布的《中国共产党统战工作条例》也把爱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联系起来。所以爱国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统一战线的“最大公约数”。
但是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是无中心的,网络空间是流动的。与工业社会的市民不同,网络所代表的不仅仅是某一地区、某一国家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网民就是世界公民,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群体,他们超越了地域、民族和国家的限制,这使得爱国主义在网络世界公民面前难以避免会出现认同力量减弱的情况。其次,网络社会中的低参与成本、低组织成本和低表达成本使得从极左到极右的各种思潮和舆论充斥网络,从而在客观上削弱了爱国主义的表达空间和表达力量。而且网络社会中的同质化、脆弱化、组织化也容易把爱国主义推向极端,向民粹主义、极端民族主义、非理性爱国主义、盲目仇视外国的排外主义等方向推,实际上歪曲甚至绑架了爱国主义。所以从互联网时代的统一战线来看,我们既要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者两面旗帜,同时又要根据互联网的特征而在互联网上建构各方都能接受的新的政治价值,并使之与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一道来引领网民,“净化网络空间、弘扬主旋律”。
网络政治价值的“最大公约数”何在呢?经过广泛调查,我们认为理性、秩序、稳定、法治和改革是互联网统一战线时代统战人士乃至一般网民可以达成重叠共识的政治价值。因而在价值领域,互联网统一战线就是要建立以共产主义为内核、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中层、以理性、秩序、稳定、法治和改革为外层的互联网价值结构同心圆。在这个同心圆结构中,通过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形成同心圆的向心力与凝聚力,通过理性、秩序、稳定、法治和改革来与互联网上的多元社会思潮形成重叠共识,并把它们凝聚在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周围。这样的互联网同心圆结构是新时代互联网统一战线的核心。
建立上述互联网统一战线的价值建构,离不开互联网统一战线的主体建设。从主体上看,互联网统一战线的主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级党委及党的统一战线工作部门,尤其是党的统一战线工作部门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价值推送功能,宣传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理性、秩序、稳定、法治、改革等价值。二是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等统战人士,统战人士也是互联网价值宣传和价值建构的重要主体,我国有近100万民主党派成员,还有大量的无党派人士,是互联网统一战线的重要主体和宣传力量。三是新媒体中的代表性人士,他们人数虽然不多,但是宣传能量很大,在网络社会中的影响力大。
互联网统一战线时代的来临为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为新时期统一战线的进一步发展开辟出了一块广阔天地。
第四篇:结合新时代新要求牢牢把握党的初心和使命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坚守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如一的追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必须与新时代的新特点新任务紧密结合,体现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
把握党的初心和使命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民者,国之根也。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实现党的初心和使命的前提。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也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确立了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强调人民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以唯物史观作为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坚守人民立场,成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也成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内在要求。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切实保证人民群众广泛参加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人民立场、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具体要求。
把握党的初心和使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党的初心体现到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身上,那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早在一个半世纪以前,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明确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这一本质属性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而党的根本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坚持为人民谋利益谋幸福作为自己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维护和发展人民利益,增进人民福祉,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根本要求。
把握党的初心和使命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与人民同甘苦共命运,是习近平总书记执政理念中的核心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作为国家领导人,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我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就是要时时为人民着想,处处为人民谋利,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就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人民真诚信任、衷心拥护的领导核心。
把握党的初心和使命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人们奋斗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密切相关。马克思说过: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使自己出丑。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是党的初心和使命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我们强调坚持为人民谋利益和为中华谋复兴,关键是要真正做到从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出发,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把握党的初心和使命必须始终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坚持党的初心和使命必须把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积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全体人民,努力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
把握党的初心和使命必须致力推进四个伟大。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崇高历史使命,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这就是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不断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致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而伟大梦想。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只有全力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才能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第五篇:结合新时代新要求牢牢把握党的初心和使命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坚守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如一的追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必须与新时代的新特点新任务紧密结合,体现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
把握党的初心和使命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民者,国之根也。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实现党的初心和使命的前提。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也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总书记强调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确立了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强调人民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以唯物史观作为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坚守人民立场,成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也成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内在要求。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切实保证人民群众广泛参加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人民立场、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具体要求。
把握党的初心和使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党的初心体现到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身上,那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早在一个半世纪以前,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明确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这一本质属性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而党的根本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坚持为人民谋利益谋幸福作为自己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维护和发展人民利益,增进人民福祉,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根本要求。
把握党的初心和使命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与人民同甘苦共命运,是总书记执政理念中的核心思想。总书记说过:作为国家领导人,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我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就是要时时为人民着想,处处为人民谋利,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就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人民真诚信任、衷心拥护的领导核心。
把握党的初心和使命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人们奋斗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密切相关。马克思说过: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使自己出丑。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是党的初心和使命的根本要求。总书记指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我们强调坚持为人民谋利益和为中华谋复兴,关键是要真正做到从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出发,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把握党的初心和使命必须始终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总书记指出: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坚持党的初心和使命必须把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积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全体人民,努力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
把握党的初心和使命必须致力推进四个伟大。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崇高历史使命,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这就是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不断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致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而伟大梦想。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只有全力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才能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