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人人贷有关风险提示的通知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人人贷有关风险提示的通知
银监办发[2011] 254号
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在当前银行信贷偏紧情况下,人人贷(Peer to Peer,简称P2P)信贷服务中介公司呈现快速发展态势。这类中介公司收集借款人、出借人信息,评估借款人的抵押物,如房产、汽车、设备等,然后进行配对,并收取中介服务费。最近,有关媒体对这类中介公司的运作及影响作了大量报道,引起多方关注。对此,银监会组织开展了专门调研,发现大量潜在风险,特提示如下:
一、主要问题与风险
人人贷中介服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和风险:一是影响宏观调控效果。在国家对房地产以及“两高一剩”行业调控政策趋紧的背景下,民间资金可能通过人人贷中介公司流入限制性行业。二是容易演变为非法金融机构。由于行业门槛低,且无强有力的外部监管,人人贷中介机构有可能突破资金不进账户的底线,演变为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非法金融机构,甚至变成非法集资。三是业务风险难以控制。人人贷的网络交易特征,使其面临着巨大的信息科技风险。同时,这类中介公司无法像银行一样登陆征信系统了解借款人资信情况,并进行有效的贷后管理,一旦发生恶意欺诈,或者进行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将对社会造成危害。四是不实宣传影响银行体系整体声誉。如一些银行仅仅为人人贷公司提供开户服务,却被后者当作合作伙伴来宣传。五是监管职责不清,法律性质不明。由于目前国内相关立法尚不完备,对其监管的职责界限不清,人人贷的性质也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界定。六是国外实践表明,这一模式信用风险偏高,贷款质量远远劣于普通银行业金融机构。七是人人贷公司开展房地产二次抵押业务同样存在风险隐患。近年来,房地产价格一直呈上涨态势,从而出现房地产价格高于抵押贷款价值的现象,一旦形势发生逆转,就可能对贷方利益造成影响。同时,人人贷中介公司为促成交易、获得中介费用,还可能有意高估房产价格,严重影响抵押权的实现。
二、监管措施与要求
针对人人贷中介公司可能存在的风险与问题,银行业金融机构务必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风险预警监测与防范工作:
第一,建立与人人贷中介公司之间的“防火墙”。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按照“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要求,落实贷款全流程管理,严防人人贷中介公司帮助放款人从银行获取资金后用于民间借贷,防止民间借贷风险向银行体系蔓延。
第二,加强银行从业人员管理。防止银行从业人员涉足此类信贷服务,牟取不正当利益。第三,加强与工商管理部门的沟通,商请针对“贷款超市”、“融资公司”等不实宣传行为予以严肃查处,切实维护银行合法权益,避免声誉风险。
请各银监局将本通知转发至辖内银监分局和银行业法人金融机构。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零一一八月二十三日
第二篇:银监会关于人人贷有关风险提示的通知
银监会关于《人人贷有关风险提示的通知》
时间:2011-09-15 08:19:06 作者:王海燕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近年,国内兴起一系列P2P平台,如51GIVE、贷帮、拍拍贷、红岭等。去年底,宜信将这种模式带入南京。但P2P这样的贷款平台在监管真空中“疯长”的好日子似乎要到头了。日前,银监会办公厅发布了《人人贷有关风险提示的通知》(下称《通知》),首次对于P2P贷款平台的风险作出提示。
非法金融机构?
P2P贷款模式起源于英国,核心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金融脱媒,使有闲置资金出借的个人与有贷款需求的个人或企业,能在线上通过平台自行配对。
而宜信的P2P商业模式是,吸收资金供给方的资金,并将其提供给资金需求方,与所谓“自行配对”不同,在这个过程中,资金供需双方的配对由宜信进行,客户并不能选择贷款的投向。
记者以客户的身份致电宜信客户经理,该客户经理告知,客户在融出资金时,首先要和宜信签订一个居间合同,再在宜信指定的借款客户明细上签字,这样就完成了相关法律手续。因此,宜信的模式被业界认为与商业银行或信托公司无异,但后两者都需要申请金融特许牌照,某国有大行人士就对记者表示,宜信的这种资金中介行为应属违规。
银监会在《通知》中表示,由于行业门槛低,且无强有力的外部监管,人人贷中介机构有可能突破资金不进账户的底线,演变为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非法金融机构,甚至变成非法集资。
但也有专家从不同角度表达了观点,小额信贷专家王灵俊表示,宜信这样的P2P公司填补了商业银行的业务空白,应该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从鼓励金融创新的角度予以提倡。“宜信理财的门槛低,解决了低端客户的理财需求,而在宜信借款的人又绝大多数在银行拿不到贷款。”王灵俊说。
事实上,宜信正在加紧扩张,目前其已在全国30多个城市建立了全国性的服务网络,员工多达数千人,坊间传闻,宜信的月贷款成交额已经超过1亿元。
风险何在?
当前,P2P平台贷款公司在中国尚处在监管真空,由于相关法律不完备,央行和银监会都没有对其监管的法定职责,而此次银监会的通知侧重于提醒银行注意风险的跨界“传染”。银监会认为,P2P贷款平台主要存在七大风险和隐患:影响宏观调控效果;容易演变为非法金融机构;业务风险难以控制;不实宣传影响银行体系整体声誉;监管职责不清;贷款质量低于普通银行类金融机构;开展房地产二次抵押业务存风险隐患。
在中国,虽然也有固守原有模式外、以收取贷款中介费用为主要收入的公司,但越来越多的P2P贷款平台开始转入线下。所谓线下业务,就是发展销售队伍向出资人做理财,信贷员队伍去审核借款人,保证信息可靠和贷款质量,但与此同时,业务也由单纯配对异化成为变相放贷。
高额利息?
有媒体报道称,借款人要根据所供职单位注册资本进行区分,高的月息达2.34%即年息28.08%,超过了目前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6.56%的四倍。
不过,昨天宜信市场公关部总监李玉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否认了这一说法,“宜信的借款人需要承担两部分的成本,一部分是支付给出借人的利息,这部分利息在每年10%-12%;另一部分成本是宜信平台提供信用审核、信用管理、推荐及交易撮合的服务费用。两者费用加起来平均水平在20%之内,并没有超过20%。”李玉瑛表示,因为他们平台提供的是个人信用贷款,所以利率跟银行的抵押贷款相比,肯定要高一点,但是和市场上其他提供无抵押的信用贷款相比,如保险公司提供的类似产品,其利率是差不多的。
关于宜信是否在从事银行或信托业务,宜信公司昨日回复快报记者称,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集合资金进行使用,而宜信模式不涉及任何的集合资金使用。要么是出借人直接将资金提供给借款方,要么是选择债权转让的模式,宜信公司负责人唐宁先利用自有资金进行出借,其后将持有的债权合同依法进行转让。
第三篇: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加强银行卡发卡业务风险管理的通知
【发布单位】中国银监会办公厅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7-02-26 【生效日期】2007-02-2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中国银监会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加强银行卡发卡业务风险管理的通知
各银监局,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最近,因虚假申领银行卡进行商户POS套现行为引发的欺诈风险事件频繁发生,涉嫌欺诈的交易金额水平有所上升,商业银行开展银行卡业务面临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合规风险等呈现上升态势。现就加强银行卡发卡业务风险管理通知如下:
一、银行卡发卡业务应执行严格的资信审批程序。各发卡银行应遵循“了解你的客户”和“了解你的业务”的原则,注重对银行卡持卡人有效身份的确认,在发卡前必须进行详细的资信调查。银行卡业务人员应尽可能了解客户的主要情况、财务管理的基本状况、消费信贷记录和还款情况等,细分并审慎选择目标客户群体,将必要的核实内容、评估情况和授信情况以适当形式记录保存,为银行卡业务风险管理提供持续稳定的基础。为从源头控制风险,各发卡银行应依法为申请人提供的个人信息保密,对申请人的资信审核工作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并可利用法定身份认证信息系统和其它外部信用信息系统等辅助管理银行卡业务风险。
二、银行卡发卡业务应遵守严格的授信额度管理制度。初始额度审批及其适度调整要遵循审慎原则,根据银行卡申请人的整体资料和财务情况,综合评估其偿还能力后核定各类银行卡的授信额度。对每个无担保客户,应根据对其风险状况的评估进行集中化的银行卡账户最高总授信额度管理。对已持有多家银行发行的多张银行卡的无担保客户,在其账户总授信额度可能超出最高总授信额度时,发卡银行可不予核发新的银行卡。
三、银行卡发卡业务应高度重视合规性管理。各发卡银行应本着审慎经营原则,公开明确告知申请人须提交的主要申请资料及基本要求,并按规定进行认真审核。银行卡发卡业务必须严格执行相关操作规程,申请表必须由主卡申请人本人亲笔签名确认,不得在申请人不知情或违背申请人意愿的情况下盲目发卡。对通过互联网申请的客户,发卡银行应要求客户下载填写申请表并亲笔签名后,将申请表和相关申请资料递交或邮寄到发卡银行,通过适当方式核实客户真实身份后方可发卡。对于代领卡、邮寄卡等非本人领卡的银行卡发放方式,发卡银行应通过适当方式核实持卡人身份,不得激活未经签名确认、未经开卡程序确认等的银行卡。
四、银行机构应充分利用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开展银行卡发卡业务,要及时识别、衡量和控制银行卡账户的各类风险,高度关注银行卡业务风险指标,尤其是呆账率、伪冒损失率等的变动情况。对有信用卡交易无还款记录、涉嫌非法套现行为或已产生违约金和滞纳金等的高风险持卡人,应及时采取积极催收、降低授信额度、紧急止付等审慎措施,必要时应取消其用卡和申领新卡的资格,以有效控制银行卡业务风险水平。
五、银行机构应采取有效方式密切监测和防范银行卡欺诈交易。在向客户发放新的银行卡时,发卡银行必须给持卡人发放“安全用卡须知”,明确告知与客户联络和交易信息传递的方式,向持卡人披露银行卡交易中可能产生的风险。发卡银行应建立有效的防欺诈申请管理机制,对已发现的欺诈申请,建立专门档案管理,防止其再次通过申请审核,形成潜在风险。发卡银行应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建立银行卡业务实时监测机制,对出现可疑交易的银行卡账户及时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收单银行应建立健全对特约商户和POS机具的管理机制,密切监测特约商户异常POS交易,协助发卡银行对因虚假申领银行卡进行非法套现行为引发的欺诈风险进行识别和控制。银行业协会应逐步推动建立发卡银行和收单机构之间的不良客户信息共享机制,共同防范银行卡欺诈风险。
六、银行机构应努力提升银行卡业务综合竞争力,在充分考虑成本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公平竞争。同时,要大力提高银行卡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能力,以有特色的产品、个性化的服务和差别化的营销,提升各类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杜绝不计成本和忽视风险管理的恶性竞争。
请各银监局将本通知转发至辖内有关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各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并提出具体的监管要求。
二○○七年二月二十六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信用卡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信用卡 套现活跃风险提示的通知
银监办发〔2008〕74号
各银监局,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
近期,信用卡非法套现活动大量出现,循环信用账户透支余额和循环信用使用户数猛增,同时一些不法中介开始进行空卡套现,收取的套现手续费大幅提高,暴露出商业银行信用卡循环信用业务环节存在较大风险隐患。现就相关风险提示如下:
一、切实加强对信用卡透支额度的管理。信用卡分期付款业务形成的循环信用账户具有资金杠杆作用,且当期账单仅反映部分透支金额,各商业银行应严格执行《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加强银行卡发卡业务风险管理的通知》(银监办发〔2007〕60号),对每个无担保信用卡客户,应根据对其风险状况的评估进行集中化的银行卡账户最高总授信额度管理,将核定信用额度和单张信用卡分期付款业务总额度上限进行统一管理,密切关注和监测持卡人对信用卡分期付款业务的使用情况,不能仅根据当期透支金额判断客户是否超过核定限额。对于交纳一定手续费后当月所有透支金额均可分期还款的信用卡业务,应加大信用风险管理力度。
二、切实加强对签约商户的管理。各商业银行应严格执行《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防范信用卡风险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06〕84号),严格POS机具布放审查程序,完善与商户签约和与收单外包机构的签约条款,严禁将POS机具布放在个人名下,并对商户交易行为进行不定期抽查。对网上交易商户应设置单笔和单日交易金额上限,并根据反洗钱工作要求设置月累计交易金额上限;对单笔或单日刷卡透支金额达到或超过信用卡核定额度的,应及时与持卡人联系并核对交易行为相关信息,以避免因卡片盗刷引起的持卡人和银行损失;加强对航空客票代售点的管理,应在双方合作协议中明确,对刷卡支付的航空客票的退票操作,应收取退票费并采用退票款项转回银行卡的操作,不得直接提取现金,以堵住套现漏洞。
三、切实加强对持卡人领卡用卡行为管理。各商业银行应加强对持卡人信用卡申领行为管理,发卡营销外包服务商对申请人信息负有保密责任,不得申请成为特约商户,不得将代理营销业务转包其他单位,一旦发现信用卡申请材料属于未与其签订发卡营销外部协议的中介机构递交的,不得受理相关业务。各商业银行应加强对持卡人用卡情况的监控,对已经确认存在套现行为的信用卡持卡人,有权采取降低授信额度、止付、将相关信息录入征信系统和银行间已建立的共享欺诈信息库等措施。
请各银监局将本通知转发至辖内有关外资金融机构、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各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并提出具体的监管要求。
二○○八年五月十九日
第五篇:会计部[2009]第2号风险提示关于对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案件风险提示的几点要求
建行烟台分行会计部
风险提示
【2009】第 2期
关于对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案件风险提示的几点要求 各行处:
为全面落实我行的“基础管理年”活动,切实加强基础管理,防范各类风险和案件的发生,现将《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案件风险提示的通知》(银监办发〔2009〕147号)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前台人员学习,加强风险防范,提高风险意识,并结合会计部对全辖进行业务检查时发现的问题,根据风险提示,提出如下管理要求,请一并贯彻执行。
1、各行处在办理账户开立、变更手续时,应严格审核客户提供的开户资料,确保开户资料真实、合规、完整,必须认真核查开户证明文件的正本原件,单位法定代表人或单位负责人及其授权经办人的身份证件要按照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通过全国公民身份信息联网核查系统进行查询,并保存相关核查记录。
2、账户变更手续时,各行应认真审查并保存变更事项、变更申请及相关文本、有关部门的证明文件。
3、办理客户预留印鉴预留、变更、挂失补办、注销手续,认真执行柜台办理和不得代客户办理的规定。对于确实无法到柜台办理印
鉴预留手续的重要客户,应严格按照《中国建设银行人民币单位客户预留印鉴管理办法》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4、按照通知要求,各行会计主管应立即组织一次对印鉴卡的审查及核对,对于通过伪造变造开户证明文件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应立即停止为该账户办理支付结算业务,并通知存款人立即撤销该银行结算账户。各行将核对情况于4月30日前报会计部新启用邮箱(sd_yt_kjjsb_gy/yt/sd/ccb)。会计主管应坚持每季对本行使用中的印鉴卡(包括长期不动户的印鉴卡)检查核对。每月对组合印鉴卡逐一核对,并将检查结果登记在《现金、重要单证核查登记簿》中的“重要物品检查情况”栏。登记的内容包括已启用正副印鉴卡的份数是否相符,数量各为多少,要素是否齐全等。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案件风险提示的中国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人民币单位客户
2009年4月21日
拟稿:于小栋电话:6603479审核:高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