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银监会缓释风险,分类处置平台贷
第一部分高参文章投稿(一篇)
1、银监会缓释风险,分类处置平台贷
一改2011年以来“平台贷款不得新增、不得借新还旧、不得展期”的“三不准”提法,日前银监会明确表态,将缓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银监会近日召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工作会议,提出了2012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工作的指导思想,包括政策不变、深化整改,坚持处置存量风险与控制新增贷款,坚持加强分类管理与把控退出风险,以降旧控新为重点,以提高现金流覆盖率为抓手,有效防范平台贷款风险。
【银联信分析】
一、银监会平台贷监管会议摘要 1、2012平台贷监管指导思想
2012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遵循“政策不变、深化整改、审慎退出、重在增信”的原则,坚持化解即期风险与建设风险管控长效机制相结合,坚持处置存量风险与控制新增贷款相结合,坚持加强分类管理与把控退出风险相结合,以缓释风险为目标,以降旧控新为重点,以提高现金流覆盖率为抓手,有效防范平台贷款风险。
2、平台贷监管六大重点
一是加强风险监测,切实化解到期贷款的风险。二是根据现金流覆盖程度及项目建成达产等情况,采取分类处置措施,切实缓释存量贷款风险。三是按照“保在建、压重建、控新建”的要求,严格准入标准,坚持有保有压和结构调整;严格把握贷款投向,优先保证重点在建项目需求;严格新增贷款条件,确保达到现金流覆盖、抵押担保、存量贷款整改和还款资金落实等方面的要求。四是以现金流覆盖率为抓手,严格把握平台退出条件,强化退出类平台贷款的风险管控。五是在原有“名单制”管理的基础上,对全口径融资平台(包含退出类平台)按照“支持类、维持类、压缩类”进行信贷分类。六是明确职责,强化监管约束,对平台贷款经营管理中出现违法违规问题的,严格按照职责规定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二、平台贷监管新动向解读
总的来说,银监会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管理更加细化,思路也更为清晰,从项目分类到贷款控制、从准入到退出有更完善的细则,措施也越来越具有针对性。另外,信贷分类也能进一步促进有保有压政策的执行,所以整个管理的操作性也变得更强。
(一)强调现金流覆盖率
银监会的监管中依然强调现金流覆盖率,在存量贷款和退出类贷款上均要求根据现金流覆盖率。如要求银行根据现金流覆盖程度及项目建成达产等情况,采取分类处置措施,切实缓释存量贷款风险;现金流覆盖率为抓手,严格把握平台退出条件。
此前银监会曾向商业银行下发了关于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监管的征求意见稿,并进行了细分。按项目现金流能否100%覆盖,将存量贷款分成两大类,五小类,其中,对于自身现金流100%覆盖贷款本息的项目,分了三种情形:
1、已经形成经营性收入的平台,要制定均衡分期还贷计划,按季或半年偿还贷款。
2、尚未形成经营性收入的平台,可在整改合格的前提下,在原有贷款额度内进行再融资,同时按照科学均衡原则签订分期还贷合同。
3、贷款到期而项目尚未完工的项目,可按照工程建设实际周期合理确定还贷期限。
对于项目自身现金流难以100%覆盖贷款本息的项目,又分了两类情形:
1、能够吸引社会资金的平台,银行应协助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借款人,制定资产重组、处置、转让或引入新投资者等市场化筹资方案,提高现金流覆盖程度,分期适时收回贷款。
2、不易吸引社会资金的平台,则需与地方政府积极沟通,按原定承诺,量化还款数额,纳入财政预算,分期清收贷款。
尽管没有明文提到能否借新还旧、能否展期,但实际上,已经改变了此前‘三不准’的做法,较以前的政策已经宽松了不少,这种逐步的“宽松”体现在对一些在建的有现金流覆盖且较为安全的项目,而新增的项目控制依旧非常严格。
(二)明确融资平台分为三类
银监会要求将在原有“名单制”管理的基础上,对全口径融资平台(包含退出类平台)按照“支持类、维持类、压缩类”进行信贷分类。这样平台贷再做细致的分类,将有利于银行对平台贷的风险控制手段作出调整。但“有现金覆盖”的分类方法,依然不会被银行摒弃,现在银行对于平台贷的风险管控还是离不开对项目现金流的情况审查,“全覆盖、半覆盖、基本覆盖、无覆盖”四类分类还应保留。银监会的上述分类调整,主要是看银行的信贷资金。比如,“支持类”的平台贷项目,银行可以给予新的资金支持;而“维持类”银行就不会增加或者减少资金;“压缩类”就是对项目支持资金进行压缩。
(三)明确要求银行贷款投向
对于贷款投向,会议提出:按照“保在建、压重建、控新建”的要求,严格准入标准,坚持有保有压和结构调整;严格把握贷款投向,优先保证重点在建项目需求;严格新增贷款条件,确保达到现金流覆盖、抵押担保、存量贷款整改和还款资金落实等方面的要求。
新的监管政策在新增贷款的投向上相对更宽松和具体,如对于土地储备中心贷款、公路建设贷款以及完成60%以上的平台项目,银行均可以有条件地继续提供授信支持。相比之下,此前只有保障房建设允许新增平台贷款。从当前情况看,政策的趋向是在发展中切实有效化解风险,防止在建工程无法完工造成更大浪费,这是对融资平台更为务实和客观的态度。平台将得到缓释处理,理论上不会对银行的资产质量形成集中压力,但地方政府换届后,“降旧控新”的压力很大,潜在风险防范任务仍很艰巨。因此,银行要严把新增平台贷款的投向和流向关口,防止平台贷款假借“保在建”之名违规增长。
另外,以前关于平台贷的监管中很少提及追究违规人员的责任,这次的监管中强调平台贷的经营管理应合规合法,并从严追究违规人员责任,可以看出监管层在对平台贷的问题上依旧从严的决心和态度,防止在借新还旧问题上部分银行暗度陈仓。
第二篇:银监会关于人人贷有关风险提示的通知
银监会关于《人人贷有关风险提示的通知》
时间:2011-09-15 08:19:06 作者:王海燕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近年,国内兴起一系列P2P平台,如51GIVE、贷帮、拍拍贷、红岭等。去年底,宜信将这种模式带入南京。但P2P这样的贷款平台在监管真空中“疯长”的好日子似乎要到头了。日前,银监会办公厅发布了《人人贷有关风险提示的通知》(下称《通知》),首次对于P2P贷款平台的风险作出提示。
非法金融机构?
P2P贷款模式起源于英国,核心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金融脱媒,使有闲置资金出借的个人与有贷款需求的个人或企业,能在线上通过平台自行配对。
而宜信的P2P商业模式是,吸收资金供给方的资金,并将其提供给资金需求方,与所谓“自行配对”不同,在这个过程中,资金供需双方的配对由宜信进行,客户并不能选择贷款的投向。
记者以客户的身份致电宜信客户经理,该客户经理告知,客户在融出资金时,首先要和宜信签订一个居间合同,再在宜信指定的借款客户明细上签字,这样就完成了相关法律手续。因此,宜信的模式被业界认为与商业银行或信托公司无异,但后两者都需要申请金融特许牌照,某国有大行人士就对记者表示,宜信的这种资金中介行为应属违规。
银监会在《通知》中表示,由于行业门槛低,且无强有力的外部监管,人人贷中介机构有可能突破资金不进账户的底线,演变为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非法金融机构,甚至变成非法集资。
但也有专家从不同角度表达了观点,小额信贷专家王灵俊表示,宜信这样的P2P公司填补了商业银行的业务空白,应该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从鼓励金融创新的角度予以提倡。“宜信理财的门槛低,解决了低端客户的理财需求,而在宜信借款的人又绝大多数在银行拿不到贷款。”王灵俊说。
事实上,宜信正在加紧扩张,目前其已在全国30多个城市建立了全国性的服务网络,员工多达数千人,坊间传闻,宜信的月贷款成交额已经超过1亿元。
风险何在?
当前,P2P平台贷款公司在中国尚处在监管真空,由于相关法律不完备,央行和银监会都没有对其监管的法定职责,而此次银监会的通知侧重于提醒银行注意风险的跨界“传染”。银监会认为,P2P贷款平台主要存在七大风险和隐患:影响宏观调控效果;容易演变为非法金融机构;业务风险难以控制;不实宣传影响银行体系整体声誉;监管职责不清;贷款质量低于普通银行类金融机构;开展房地产二次抵押业务存风险隐患。
在中国,虽然也有固守原有模式外、以收取贷款中介费用为主要收入的公司,但越来越多的P2P贷款平台开始转入线下。所谓线下业务,就是发展销售队伍向出资人做理财,信贷员队伍去审核借款人,保证信息可靠和贷款质量,但与此同时,业务也由单纯配对异化成为变相放贷。
高额利息?
有媒体报道称,借款人要根据所供职单位注册资本进行区分,高的月息达2.34%即年息28.08%,超过了目前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6.56%的四倍。
不过,昨天宜信市场公关部总监李玉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否认了这一说法,“宜信的借款人需要承担两部分的成本,一部分是支付给出借人的利息,这部分利息在每年10%-12%;另一部分成本是宜信平台提供信用审核、信用管理、推荐及交易撮合的服务费用。两者费用加起来平均水平在20%之内,并没有超过20%。”李玉瑛表示,因为他们平台提供的是个人信用贷款,所以利率跟银行的抵押贷款相比,肯定要高一点,但是和市场上其他提供无抵押的信用贷款相比,如保险公司提供的类似产品,其利率是差不多的。
关于宜信是否在从事银行或信托业务,宜信公司昨日回复快报记者称,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集合资金进行使用,而宜信模式不涉及任何的集合资金使用。要么是出借人直接将资金提供给借款方,要么是选择债权转让的模式,宜信公司负责人唐宁先利用自有资金进行出借,其后将持有的债权合同依法进行转让。
第三篇:【资本运作】银监会收平台贷审批权 严防保障房套贷
银监会收平台贷审批权 严防保障房套贷
围绕地方融资平台的银根博弈正展开新一轮攻防。
银监会近日发文,进一步收紧平台贷。在这份《关于切实做好2011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工作的通知》中,银监会要求所有银行对平台贷客户实行“名单制”管理,信贷审批权统一上收总行。
同时,银监会高度关注平台贷款整改为公司类贷款过程中出现的违规和造假现象,要求各银行6月底前重新逐一审定,不合要求的,“打回”平台贷统计和管理。
这是银监会在今年春节以来第二次就收紧平台贷发文。与上次一样,银监会对保障房网开一面,仅允许平台贷款在有偿还能力的保障性住房建设领域(公租房、廉租房、棚户区改造)适度新增。
鉴于此,各地政府纷纷打起了保障房的主意,在昆明、青岛等地,一批保障房融资平台被“火速”搭建起来。河南、湖北、陕西等地的保障房融资平台也在紧张筹建中。
各种借保障房名义套取信贷进行土地开发和基建项目的可能性也随之出现。保障房融资平台是否将继各种城投公司之后成为地方政府的提款机令人关注。
对此,银监会亦保持警戒,并试图予以反制。接近银监会的人士4月11日对本报称,银监会正在制定保障房贷款的指引,“企图通过保障房融资平台,获得大量贷款,用于土地一级开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路径很快会被堵死”。
审批权上收总行
“我们早在去年6月份以后,就没有平台贷的审批权了。”某股份行西部省会城市分行行长4月7日对本报说,据他了解,大多数股份制行总行都已经上收了平台贷的审批权,但仍有少数如工商银行等大行的省级分行仍拥有部分平台贷审批权。
为此,银监会近日的《通知》要求,各银行都要“将平台贷款审批权限统一上收至总行”各银行总行对纳入平台类客户名单内的贷款实行总行统一授信、全口径监控和逐笔审批,并在总行层面落实授信管理问责机制,分支行仅承担前台营销和贷后管理。
银监会还要求所有银行都必须对平台贷和此前已经整改为公司类贷款的客户实行“名单制”管理。“名单制”信息管理系统中至少包括企业法人、事业法人、机关法人三类融资平台的基本情况及授信、贷款期限结构、投向、风险定性及还款来源结构等要素。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遏制分行的贷款冲动。”一位地方银监局人士表示,各家银行总行对平台贷的态度都较审慎,但是分行有业绩压力,加之和地方政府容易结成利益共同体,往往想尽办法帮助地方政府获得贷款。
某股份行风险部总经理也认为,总行在“名单制”的基础上集中审批,将提升融资平台申贷的资质门槛。“比如我们行,现在对地市级以下的融资平台完全不予考虑,省级政府的融资平台也要严格考察现金流情况。“原则上,不会再发放平台贷了。”
6月底前违规公司贷“打回”平台贷
此外,为了震慑银行不要帮助地方政府将平台贷违规整改为公司贷,这次的《通知》发出警告:对于已整改为一般公司类、进行商业化运营的贷款,如出现风险只追究贷款人责任。对于因非不可抗力因素造成不良的,按照“谁签字谁负责”原则,严肃追究贷款行行长(即三方签字中贷款方的签字人)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银监会还要求,对于《通知》印发前已整改为一般公司类并按商业化原则运作的贷款,各银行应重新逐一审定是否为公司法人且满足相关退出条件;不合要求但此前已纳入一般公司类的贷款,各银行应重新将其归入平台贷款管理,于2011年6月末前完成。
银监会此前规定的平台贷整改为公司贷款的条件是“三符合”:符合“全覆盖”原则,即各债权银行对借款人的风险定性均为全覆盖;符合“定性一致”原则,即各债权银行均同意整改为一般公司类贷款;符合“三方签字”原则,即各债权银行均已就平台风险定性和整改措施与融资平台及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达成一致,并通过三方签字确认。
为了监督《通知》的执行,银监会还部署了全年四轮现场检查,按季度进行,重点选取公路、码头、机场等行业大户进行检查。
保障房热背后的暗道攻防
在银监会的笼子里,今年平台贷有限的新增空间被严格圈定在保障房领域。
银监会在今年春节后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改革发展加强风险防范的通知》中就明确,仅允许平台贷款在有偿还能力的保障性住房建设领域(公租房、廉租房、棚户区改造)适度新增。在2010年的融资平台清理中,各地的保障房融资平台也得以保留。
于是,在平台贷步步收紧乃至闭锁的大气候下,保障房成了地方政府为数极少的可以争取新增信贷的通道。为此,节后两个多月来,各地的保障房融资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3月,昆明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旗下昆明市土地开发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了昆明市公租房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作为昆明市公租房、廉租房、安置房等保障性住房统一的建设运营主体。
3月14日,青岛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融资平台——青岛市公共住房建设投资中心投入运营。该中心的职能是“整合各种渠道的资金,向金融机构融资,统筹用于保障性住房项目的征地、拆迁和建设”。
更多的省市的保障房融资平台正在紧张筹建中。如陕西当地最大的国企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日前宣布,将与陕西省财政厅合资成立陕西省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全权负责陕西省境内所有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的资金筹措、划拨、回笼和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而一些较早前组建的保障房融资平台已经获得大量贷款。
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借保障房名义套取贷款的招数。
“原有的地方融资平台要从银行获得贷款已经极其困难了,组建公租房融资平台一方面是为了建公租房,另一方面也为了获得部分贷款投入一级土地开发。”西南某市的一位银行界人士4月11日对本报透露,市里的思路是公租房建设和土地一级开发捆绑。“相当于以保障房之名,从银行获得贷款用于土地储备。”
“各地政府一下搞了这么多保障房融资平台,值得警惕,其目的可能并不单是建保障房,而可能包括换一种名目从银行获得贷款。”前述地方银监局人士担忧,如控制不好,可能让地方融资平台清理的成效大打折扣。
这位人士所在的银监局2010年主持辖内的地方融资平台“解包还原”工作时,曾发现地方融资平台之间“互相倒账”的现象,即通过一个融资能力较强的平台获得贷款,再通过虚构交易合同等手段,将资金转给另一个需要用钱的平台。
“按照三个办法指引,贷款必须是专款专用,银行受托支付,但通过虚构交易合同,倒账行为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前述银监局人士表示。
在这位人士看来,在目前大量的基建项目亟需注入后续资金,而保障房融资平台成了唯一申贷通道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有足够的动力,将以保障房名义获得的贷款挪用到其它领域。
据悉,银监会对此也已有所警惕。
接近银监会的人士4月7日对本报透露,银监会正在制定保障房的信贷指引政策。该信贷指引拟对保障房贷款的准入条件,抵押担保措施,贷款发放程序等做出规定。
“我们去年都在忙清理各个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辛苦了一年才见成效,怎能让平台贷换一种面目又卷土重来?”这位人士称,对保障房融资平台挪用贷款做其它用途的行为,银监会必定会予以严厉查处。
文章来源:21世纪财经报道
第四篇:P2P网贷平台的全面风险管理
P2P网贷平台的全面风险管理
(作者:特易贷)
从大数据到风险评级,从小额分散到平台担保,从风险拨备到资金托管,国内的P2P网络借贷平台无不强调其风控能力如何强大、如何完善。可究竟什么是风险,P2P平台面临什么样的风险又如何控制的,什么样的风控更能保护投资人的资金安全呢?
风险是结果的不确定性。P2P网络平台在经营过程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具体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信用风险:客户或者交易对手违约或者信用等级下降给投资人带来损失从而危及自身经营的风险。
2、操作风险:由于流程设计不合理或者执行不严,系统不完善,员工违法或者规操作带来的风险。
3、法律或合规风险:不遵守法律法规要求触碰政府对P2P网络借贷平台设定的红线。,4、流动性风险:为追求短期做大交易量采取拆标等方式进行期限错配带来的风险。流动性风险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是平台操作单一借款额度较大的借款标,这些借款人一旦违约就会瞬间冲垮平台。
5、声誉风险,P2P平台如果不注重自身形象,维护诚信透明的健康形象同样会带来倒闭的风险,关于这一风险可参考网贷门户的各种曝光帖。
风险管理是核心竞争力
风险管理能力是一个P2P网络借贷平台稳健发展和可持续经营的基石。风险控制的号,那么平台和投资人都会受益;控制的不好则平台会关门,投资人也可能面临血本无归甚至家破人亡的悲惨境地。因此,识别和管理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是P2P平台经营者第一要务。
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是由一个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平台经营战略制定并贯穿于平台运营过程之中,旨在识别并管理可能会影响平台稳健运营的潜在事项,以使其在该平台的风险偏好之内,并为平台目标的实现和平台投资人投资安全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P2P网络借贷平台要想实现稳健经营,建立完善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并有效实施必须具备以下要素:
1、有效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从公司治理层面确保风险管理的有效执行。
2、完善的政策、制度和流程,确保每次操作都有章可循。
3、科学有效的识别、计量、监测、对冲和控制风险的技术。
4、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
5、全面的内部控制。有效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从公司治理层面确保风险管理的有效执行
风控部门的独立管理是推进有效风险管理的最根本保障。在我们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内,风险控制委员会是平台的最高风险管理机构,负责平台的风险控制策略的制定和执行,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委员会下设风险管理部和合规部。特易贷风控委员会确定的稳健型的风险偏好和全员参与的信贷文化直接决定了他们在市场端定位于风险较小的小微企业用户、在审核层面独立的调查的多级审核体系、在运营层面不做期限错配的危险运营。
投资人在识别一个平台的风控能力的时候,首先要看这个平台的股权关系、组织架构,没有完善的组织架构和独立的风控部门,一个老板说了算的平台基本可以不用考虑。不管是大数据、评分卡模型还是高大上的审核团队都只能在技术层面控制信用风险。一个平台不能从公司治理层面进行风险控制,不能让风控部门独立运作,不能有效约束平台老板的权力都不是执行全面风险管理的好平台。
完善的政策、制度和流程,确保每次操作都有章可循
只有完善的制度和标准化的操作流程,才能确保平台的可持续经营。从贷前调查、授信执行到贷后管理,一个管理规范的平台必然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信贷业务流程和健全的制度,确保平台的每一步操作都有规章可循,每一步的执行都有记录可查。当业务开展过程中有逾期或者坏账发生的时候,合规部门可以追查每个流程中的执行人员是否按公司规章制度执行,是否有有违规行为发生,平台制定的流程是否有漏洞。投资人在考场平台风控的能力的时候,一定要设法查看其流程设计和管理制度。
科学有效的识别、计量、监测、对冲和控制风险的技术
风控技术是解决信用风险的有效手段。不管是引入担保转移风险、借款小额分散、大数据风控模型都是信用风险的技术手段。P2P从借款业务层面上讲,更多应该是专注于3-100万(3万以下可以有信用卡承担,100万以上金融机构可以满足)之间的小微企业经营性借款,这是银行、小贷和担保公司目前很难覆盖的领域。
在每个开展业务的城市设有独立的风控小组,坚持对每笔业务实地调查、交叉检验。同时,风控专员利用自身的专员知识和调查过程掌握的信息为借款人编制资产负债表、现金流表和损益表。特易贷的微贷技术重点关注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从而破除抵押物崇拜的粗放借贷模式。强调贷前的审核能力而不是贷后的催收能力的平台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平台。
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
控制运营过程中的操作风险除了要有制度保障,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也是重要的手段。在贷前尽职调查、贷款审批和贷后管理阶段,借助先进系统可以避免人员操作的低效和失误。微贷需要规模化才能产生效益,实现规模化的重要前提是操作的信息化。
全面的内部控制
制度的执行需要独立有效的监督,如何杜绝流程上的漏洞和平台员工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不按公司规章办事或者徇私舞弊,就需要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第五篇:银监会频提融资平台风险 银行
银监会频提融资平台风险 银行“变脸
www.xiexiebang.com 2010-2-4 9:01:51 曾春,聂伟柱 每日经济新闻
大双底之后反弹格局初步形成,弱市中凸显领涨先锋
逆市而上,聚焦周赚33.9%的个股(附股)
[字体:大 中 小] 收藏 订阅 RSS 分享 打印 [网友评论0条] [
手机也能看] 2月3日,某地方银监局内部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今年银监会要求银行业重点防范地方融资平台、信贷类理财业务以及房地产贷款等风险,其中地方融资平台成为风控的重中之重。该人士表示,对于地方融资平台,银监会的态度是总量控制,堵住缝隙,即控制投向融资平台的信贷总量,堵住融资平台可能出现的风险漏洞。
国信证券内部一份名为的银行家沙龙纪要显示,部分银行对于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投放策略已开始出现变化。纪要显示,中行目前的政策是:对非重点省市,该类贷款规模不再新增,即使出现迁徙,也不能新增;对重点省市则保持增长。
防范融资平台风险
上述地方银监局的人士表示,去年银行投放到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有相当一部分是贷而未用,直接转化为银行的存款。
国信证券的一份沙龙纪要也表达了对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的担忧。该银行家沙龙邀请了中行深圳分行公司业务部领导参加。沙龙纪要称,政府的财务报表通常难以看懂,而且存在“一女多嫁”(一个项目、向多个银行借款)行为。另外还有贷款沉淀现象。
据专家测算,目前我国地方融资平台负债已经高达6万亿,其中有80%都是通过银行信贷获得的资金。以中行为例,纪要显示,2009年,中行发放了1.5万亿贷款,其中约4000亿是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从2000亿增长到6000亿。中行投放的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包括市政、土地储备、园区。
对于银行而言,热衷于给政府融资平台放款,除了客观的利息收入之外,还能够带来稳定而又价格低廉的财政存款。
然而,经过了去年的信贷融资狂欢之后,银行对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开始收紧。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2010年工作会议以及2010年金融经济形势通报会均指出,要全面评估和有效防范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加强贷款跟踪检查。银监会对于地方融资平台的担心由此可见一斑。
“银监会不会一刀切,不会全面禁止银行向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上述银监局人士称,为了保证真实的项目融资需求,银行仍可以持续投放信贷,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事实上,据内部人士透露,不单单是银监会在行动,财政部亦在拟定一份规范地方融资平台的文件。
银行信贷新策略
上述纪要称,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在2010年是被检查和调控的对象,而不是像去年是大力发展的业务。
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大多为中长期贷款。纪要称,房价以及政府官员的变化对此类贷款质量的影响最大。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为土地出让金,如果房地产出现持续一年以上的低迷和下滑,就会有负面影响,若房价能基本维持,则一年半内出现问题。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表示,省级融资平台出现风险的可能性相对较小,此外,融资平台是否会真的出现问题,还与地方政府的经济实力、具体项目等情况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