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警惕新基建投资热潮下平台贷风险抬头
银行观察
警惕新基建投资热潮下平台贷风险抬头
【核心提示】基建投资热潮下,警惕平台贷风险抬头
宏观经济复苏乏力,政府不断推出“稳增长”措施,新一轮的基建投资热潮由此掀起。但是这股热潮需要庞大的资金规模支持,从目前地方财政的情况来看,地方财力吃紧是一个很大的制约因素。那么,在现有的考核机制下,地方政府有动力和压力去寻找资金,通过平台公司从银行获得贷款就成为了地方政府获取资金的最简便方式,而这无疑又加大了平台贷的风险,而平台风险本质是一种结构性风险,如果处理不当、预防措施不到位,有可能引发一系列问题。对此,监管层面和地方金融机构层面非常警惕,也都做了很多努力:银监会要求下半年扎实推进平台贷风险管控,地方金融机构对平台贷款总体持“严控”态度。
【背景分析】政策调整迹象明显,基建投资热潮再度兴起 1.政策调整迹象明显,“稳增长”措施相继出台
(1)国家发改委加快项目审批:9月5日,发改委披露25个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核准信息,除外还有20个其他交通仓储项目等获批。9月6日,发改委公布近期批复13个公路项目、10个市政类项目和7个港口、航道项目和11个环保项目。密集公布的项目投资总额超过1万亿人民币。
(2)胡锦涛主席在APEC会议中发表《深化互联通,实现持续发展》的主旨演讲,对稳增长、促复苏背景下的基础设施建做了重点论述,强调要发挥政府在基建中的重要作用,加大对基建财政性资金支持积极探索和完善础设施投融机 中的重要作用,加大对基建财政性资金支持积极探索和完善础设施投融机中的重要作用,加大对基建财政性资金支持积极探索和完善础设施投融机制。
(3)5月以来温总理在各场合多次强调积极扩大需求,把稳增长放在更重要位置。
2.铁路、公路、地铁投资回暖,基建投资热潮兴起 铁路建设:(1)在铁道部近期的债券募集说明书中指出,全年铁路固定资产投5800亿,比原计划提高800亿,基建投资4700亿,比原计划提高640亿。在稳增长的背景下,不乏投资目标继续上调可能。在稳增长的背景下,不乏投资目标继续上调可能。(2)要完成4700亿的基建投资,2012年仍需投入约 2816亿,而2011年8-12月基建投资1777亿,今年8-12月投资比去年高58%,预计今年下半部分月份铁路基建投资同比增速将会转正。
公路建设:(1)道路建设投资增速逐步恢复,公路建设审批加速。2012年1-7月交通道路累计投资增速为-5.2%,相对上半年累计投资增速逐步恢复提升。其中,7月单交通道路投资增速为-0.9%。(2)西部地区公路建设投资增速相对较高,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公路建设投资恢复较快。(3)此次集中披露的13条公路建设项目总里程达到2000 公里,集中披露显示了政府投资审批在路领域的逐步提速意愿。
轨道交通建设:发改委核准的25个轨道交通项目涉及7000亿投资,总长1700公里,投资巨大。2009年在政府四万亿资金投入刺激下各地迎来地铁建设的高峰,发改委逐渐收紧对轨道交通项目的审批,在当前经济下滑背景,项目审批再次放开。今年8月各类城投债发行量达1045.6亿元,比7月发行规模大增50%左右。
图表 1:铁路固定资产投资额及增速 图表 2:铁路基本建设投资额及增速
资料来源:铁道部 资料来源:铁道部
图表 3:全国交通固定资产投资额及增速 图表 4:全国公路建设投资额及增速
资料来源:wind 资料来源:wind 图表 5:9月5日发改委批复的轨道交通项目
资料来源:发改委 【风险预警】地方财政吃紧,而新设融资平台明显增多 1.地方财政持续吃紧
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国家预算资金仅占5%左右,贷款占比15%,自筹资金来源占比超过60%。基建投资中的国家预算内资金占比稍高,但也仅占10%左右,大部分的资金都需要地方政府筹集。当前地方政府和地方官员考核的核心指标是GDP增速,但这一考核体系因忽视民生及社会公平而受到诟病,但在新的考核体系建立之前,地方政府对效益较低的基建投资仍会保持较高的积极性,特别是在经济增速回落的背景下。但是,财政状况的恶化是目前阻碍地方政府扩大投资的最大障碍。从前7月全国财政收支状况来看,财政收入增速逐月走低,而财政支出却逐渐走高,前7月累计收入与支出同比分别为11.6%与23.4%;受收入与支出分化影响,财政收支状况开始恶化,累计收支差额同比增速逐月下降,1-7月同比下降28.1%。作为地方政府收入重要来源的土地出让金因为受房地产调控的影响在2012年前7个月累计13490亿元,同比下降27.1%。
图表 6:固定资产投资来源占比
资料来源:佰瑞咨询
图表 7:财政收支同比增速 图表 8:财政收支差额及增速
资料来源:wind佰瑞咨询 资料来源:wind佰瑞咨询
2.新设融资平台有明显增多倾向
在地方政府财力吃紧的情况下,通过平台公司从银行获得贷款将成为地方政府获取资金的最简便方式。事实上,二季度以来各地新设融资平台已有增多倾向,新增融资平台主要为区县级,集中于土地储备和城市建设投资领域。这无疑将加大平台贷的风险。
有机构测算指出,2012年和2013年到期的平台贷规模分别为1.84万亿元和1.22万亿元。尽管银行业通过上半年的清理工作,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融资平台贷款余额较上年末有所下降,但国有大行方面,除工行外,中、建、农行平台贷款余额均不降反升。初步统计,四大行融资平台贷款的余额共计约2.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了近0.5万亿元。其中,中行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为4225亿元,不良率为0.33%,拨贷比4.31%。但上年末,中行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仅3949亿元。建行方面,截至6月末,监管类平台贷款余额4425.98亿元,其中现金流全覆盖类占比达到91.33%,较上年末提高5.64个百分点。但上年末,建行平台贷款余额为4297.64亿元。
未来一段时间,部分债务负担较重、在建项目众多、经济不发达、财政收入不充裕的地区,将面临较重的还款压力,一些地方已经出现在建项目后续资金不足和还贷资金尚无安排的情况。与此同时,银行在按照监管机构要求进行平台整改工作的同时,少数地方出现了规避监管的隐形平台,以及通过类平台公司向商业银行融资或承接原平台债务的情况。
随着通过发改委审批的地方项目开工,市场普遍担忧融资平台贷款会借此反弹。这些地方开工项目中有一部分会涉及到融资平台贷款,因此,不排除融资平台会借机筹措资金以缓解流动性,这无疑会加大平台贷的风险。
【防控措施】监管层出台防范措施,地方金融机构持“严控”态度 1.银监会要求下半年扎实推进平台贷风险管控
对于平台贷存在的种种风险,相关部门已有所防范。银监会2012年发布的《中国银监会关于加强2012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规定,仍按平台管理类的新增贷款必须满足五个前提条件:一是公司治理完善;二是现金流全覆盖;三是抵押担保符合现行规定且存量贷款已在抵押担保、贷款期限、还款方式等方面整改合格;四是借款人资产负债率低于80%;五是融资平台存量贷款中需要财政偿还的部分已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管理,并已落实预算资金来源。
银监会已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下半年继续扎实推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管控。银监会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平台信贷准入管理,严格执行各行年初自行评定的平台客户信贷分类结果,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压缩类”平台新放贷款、向“维持类”平台新增贷款。银监会也将加强现场检查,对于平台贷款现金流测算、总量控制、存量贷款风险缓释和信贷分类等方面的存在的违规情况,督促落实整改,严肃责任追究。
银监会要求,各银行总行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进一步加强平台贷款风险管控。要严格控制平台贷款总量。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严格按照12号文规定,严控平台贷款总量,以实现年初制定的“降旧控新”的总体目标。此外,要严格落实平台整改条件。继续按照有关政策要求,持续推动融资平台在抵押担保、贷款期限和还款方式方面的整改,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缓释平台贷款潜在风险。
2.地方金融机构对平台贷款总体态度“严控”
尽管今年上半年银监会提出省级平台和“百强县”的平台贷款可在合规的情况下给予一定的支持,但上半年各家银行对于平台贷款的总体态度就是“严控”,省级平台和“百强县”的平台贷款未见大幅上升的情况。
(1)平台公司获得新增贷款难度大
以江苏某县平台贷情况为例,当地共有6家银监会名单内的融资平台公司,其中三家为全现金流覆盖,一家为基本覆盖,另外两家无覆盖。当地财政局人士表示,平台公司广泛设立并大举贷款是从2008年开始。但是从2010年开始,随着中央对融资平台风险开始重视,这6家平台公司因为各种原因,都没有能从银行拿到贷款,包括资质较好的城投公司以及临港工业园区。江苏银行当地支行行长介绍说,很难向当地这6家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名单里面的6家公司,在当地银行的名单里都属于“压缩类”。城投公司、土地整理中心这两家平台,江苏银行以前都向其贷款过,但是从2010年开始都是只收不贷了。该行规定,融资平台只有符合两个条件才能拿到贷款,其一是市一级或市以上的融资平台,要报银监局批准,作为特殊企业发放贷款,且要求正常经营。第二个要求是现金流能够覆盖贷款余额。当地符合这两个条件的融资平台基本上没有。
在河北省的一个“百强县”,尽管身为“百强县”,也很难从银行拿到钱。近两年,尤其是今年以来,当地的6家平台公司中,有3家还在继续从银行获得贷款,不过,这部分贷款均不是新增贷款,主要是采取借新还旧的方式,或者收回再贷。当地一家农信社的人士介绍说,只知道银监会要求严控平台贷款,并没有听说“百强县”的平台贷款可以放松。所以他们没有对平台公司手下留情,今年以来,基本上没有对平台公司发放过贷款。目前,当地正在兴建新的工业区,该工业区正在跟当地的银行就贷款的问题进行沟通,但目前尚无银行对其放贷,他所在的农信社也只是在接洽中。目前当地贷款量最大的银行是农行,其次是当地信用社、工行。这几家金融机构对平台贷款的态度均十分谨慎。
(2)平台贷款质量相对较好
16家上市银行的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银行业的平台贷款质量未发生恶化,不良率控制在较低水平,并未出现大的风险。上市银行整体不良率较年初下降5BP,其中大型银行不良率较年初下降,中小型银行不良率回升。上半年上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779 亿元,较年初增加82亿元,其中二季度不良贷款净增62亿元,环比一季度(20亿元)增加42亿元。从各家银行的资产质量情况来看,上半年仍有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实现不良双降,其他上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均小幅上升。不良率方面,四大行不良率较年初均有所下降,使得四大行整体不良率较年初降低8BP;此外,还有交通银行、华夏银行、南京银行实现不良率的降低。
在上面提到的江苏某县和河北某县平台贷情况良好,平台贷款资产质量较好,未出现大的风险。其中,江苏某县的6家平台公司贷款余额约为15亿,存在逾期现象。但情况也不严重,预计能够全额收回。河北省某县的6家平台公司均没有不良贷款。不过,其中土地储备中心2010年的两笔贷款的实际还款日期较约定还款日拖延了一年,曾造成该笔贷款逾期。其他平台贷款均按时还款,没有形成一笔不良。
第二篇:银监会缓释风险,分类处置平台贷
第一部分高参文章投稿(一篇)
1、银监会缓释风险,分类处置平台贷
一改2011年以来“平台贷款不得新增、不得借新还旧、不得展期”的“三不准”提法,日前银监会明确表态,将缓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银监会近日召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工作会议,提出了2012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工作的指导思想,包括政策不变、深化整改,坚持处置存量风险与控制新增贷款,坚持加强分类管理与把控退出风险,以降旧控新为重点,以提高现金流覆盖率为抓手,有效防范平台贷款风险。
【银联信分析】
一、银监会平台贷监管会议摘要 1、2012平台贷监管指导思想
2012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遵循“政策不变、深化整改、审慎退出、重在增信”的原则,坚持化解即期风险与建设风险管控长效机制相结合,坚持处置存量风险与控制新增贷款相结合,坚持加强分类管理与把控退出风险相结合,以缓释风险为目标,以降旧控新为重点,以提高现金流覆盖率为抓手,有效防范平台贷款风险。
2、平台贷监管六大重点
一是加强风险监测,切实化解到期贷款的风险。二是根据现金流覆盖程度及项目建成达产等情况,采取分类处置措施,切实缓释存量贷款风险。三是按照“保在建、压重建、控新建”的要求,严格准入标准,坚持有保有压和结构调整;严格把握贷款投向,优先保证重点在建项目需求;严格新增贷款条件,确保达到现金流覆盖、抵押担保、存量贷款整改和还款资金落实等方面的要求。四是以现金流覆盖率为抓手,严格把握平台退出条件,强化退出类平台贷款的风险管控。五是在原有“名单制”管理的基础上,对全口径融资平台(包含退出类平台)按照“支持类、维持类、压缩类”进行信贷分类。六是明确职责,强化监管约束,对平台贷款经营管理中出现违法违规问题的,严格按照职责规定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二、平台贷监管新动向解读
总的来说,银监会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管理更加细化,思路也更为清晰,从项目分类到贷款控制、从准入到退出有更完善的细则,措施也越来越具有针对性。另外,信贷分类也能进一步促进有保有压政策的执行,所以整个管理的操作性也变得更强。
(一)强调现金流覆盖率
银监会的监管中依然强调现金流覆盖率,在存量贷款和退出类贷款上均要求根据现金流覆盖率。如要求银行根据现金流覆盖程度及项目建成达产等情况,采取分类处置措施,切实缓释存量贷款风险;现金流覆盖率为抓手,严格把握平台退出条件。
此前银监会曾向商业银行下发了关于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监管的征求意见稿,并进行了细分。按项目现金流能否100%覆盖,将存量贷款分成两大类,五小类,其中,对于自身现金流100%覆盖贷款本息的项目,分了三种情形:
1、已经形成经营性收入的平台,要制定均衡分期还贷计划,按季或半年偿还贷款。
2、尚未形成经营性收入的平台,可在整改合格的前提下,在原有贷款额度内进行再融资,同时按照科学均衡原则签订分期还贷合同。
3、贷款到期而项目尚未完工的项目,可按照工程建设实际周期合理确定还贷期限。
对于项目自身现金流难以100%覆盖贷款本息的项目,又分了两类情形:
1、能够吸引社会资金的平台,银行应协助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借款人,制定资产重组、处置、转让或引入新投资者等市场化筹资方案,提高现金流覆盖程度,分期适时收回贷款。
2、不易吸引社会资金的平台,则需与地方政府积极沟通,按原定承诺,量化还款数额,纳入财政预算,分期清收贷款。
尽管没有明文提到能否借新还旧、能否展期,但实际上,已经改变了此前‘三不准’的做法,较以前的政策已经宽松了不少,这种逐步的“宽松”体现在对一些在建的有现金流覆盖且较为安全的项目,而新增的项目控制依旧非常严格。
(二)明确融资平台分为三类
银监会要求将在原有“名单制”管理的基础上,对全口径融资平台(包含退出类平台)按照“支持类、维持类、压缩类”进行信贷分类。这样平台贷再做细致的分类,将有利于银行对平台贷的风险控制手段作出调整。但“有现金覆盖”的分类方法,依然不会被银行摒弃,现在银行对于平台贷的风险管控还是离不开对项目现金流的情况审查,“全覆盖、半覆盖、基本覆盖、无覆盖”四类分类还应保留。银监会的上述分类调整,主要是看银行的信贷资金。比如,“支持类”的平台贷项目,银行可以给予新的资金支持;而“维持类”银行就不会增加或者减少资金;“压缩类”就是对项目支持资金进行压缩。
(三)明确要求银行贷款投向
对于贷款投向,会议提出:按照“保在建、压重建、控新建”的要求,严格准入标准,坚持有保有压和结构调整;严格把握贷款投向,优先保证重点在建项目需求;严格新增贷款条件,确保达到现金流覆盖、抵押担保、存量贷款整改和还款资金落实等方面的要求。
新的监管政策在新增贷款的投向上相对更宽松和具体,如对于土地储备中心贷款、公路建设贷款以及完成60%以上的平台项目,银行均可以有条件地继续提供授信支持。相比之下,此前只有保障房建设允许新增平台贷款。从当前情况看,政策的趋向是在发展中切实有效化解风险,防止在建工程无法完工造成更大浪费,这是对融资平台更为务实和客观的态度。平台将得到缓释处理,理论上不会对银行的资产质量形成集中压力,但地方政府换届后,“降旧控新”的压力很大,潜在风险防范任务仍很艰巨。因此,银行要严把新增平台贷款的投向和流向关口,防止平台贷款假借“保在建”之名违规增长。
另外,以前关于平台贷的监管中很少提及追究违规人员的责任,这次的监管中强调平台贷的经营管理应合规合法,并从严追究违规人员责任,可以看出监管层在对平台贷的问题上依旧从严的决心和态度,防止在借新还旧问题上部分银行暗度陈仓。
第三篇:P2P网贷平台的全面风险管理
P2P网贷平台的全面风险管理
(作者:特易贷)
从大数据到风险评级,从小额分散到平台担保,从风险拨备到资金托管,国内的P2P网络借贷平台无不强调其风控能力如何强大、如何完善。可究竟什么是风险,P2P平台面临什么样的风险又如何控制的,什么样的风控更能保护投资人的资金安全呢?
风险是结果的不确定性。P2P网络平台在经营过程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具体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信用风险:客户或者交易对手违约或者信用等级下降给投资人带来损失从而危及自身经营的风险。
2、操作风险:由于流程设计不合理或者执行不严,系统不完善,员工违法或者规操作带来的风险。
3、法律或合规风险:不遵守法律法规要求触碰政府对P2P网络借贷平台设定的红线。,4、流动性风险:为追求短期做大交易量采取拆标等方式进行期限错配带来的风险。流动性风险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是平台操作单一借款额度较大的借款标,这些借款人一旦违约就会瞬间冲垮平台。
5、声誉风险,P2P平台如果不注重自身形象,维护诚信透明的健康形象同样会带来倒闭的风险,关于这一风险可参考网贷门户的各种曝光帖。
风险管理是核心竞争力
风险管理能力是一个P2P网络借贷平台稳健发展和可持续经营的基石。风险控制的号,那么平台和投资人都会受益;控制的不好则平台会关门,投资人也可能面临血本无归甚至家破人亡的悲惨境地。因此,识别和管理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是P2P平台经营者第一要务。
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是由一个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平台经营战略制定并贯穿于平台运营过程之中,旨在识别并管理可能会影响平台稳健运营的潜在事项,以使其在该平台的风险偏好之内,并为平台目标的实现和平台投资人投资安全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P2P网络借贷平台要想实现稳健经营,建立完善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并有效实施必须具备以下要素:
1、有效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从公司治理层面确保风险管理的有效执行。
2、完善的政策、制度和流程,确保每次操作都有章可循。
3、科学有效的识别、计量、监测、对冲和控制风险的技术。
4、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
5、全面的内部控制。有效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从公司治理层面确保风险管理的有效执行
风控部门的独立管理是推进有效风险管理的最根本保障。在我们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内,风险控制委员会是平台的最高风险管理机构,负责平台的风险控制策略的制定和执行,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委员会下设风险管理部和合规部。特易贷风控委员会确定的稳健型的风险偏好和全员参与的信贷文化直接决定了他们在市场端定位于风险较小的小微企业用户、在审核层面独立的调查的多级审核体系、在运营层面不做期限错配的危险运营。
投资人在识别一个平台的风控能力的时候,首先要看这个平台的股权关系、组织架构,没有完善的组织架构和独立的风控部门,一个老板说了算的平台基本可以不用考虑。不管是大数据、评分卡模型还是高大上的审核团队都只能在技术层面控制信用风险。一个平台不能从公司治理层面进行风险控制,不能让风控部门独立运作,不能有效约束平台老板的权力都不是执行全面风险管理的好平台。
完善的政策、制度和流程,确保每次操作都有章可循
只有完善的制度和标准化的操作流程,才能确保平台的可持续经营。从贷前调查、授信执行到贷后管理,一个管理规范的平台必然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信贷业务流程和健全的制度,确保平台的每一步操作都有规章可循,每一步的执行都有记录可查。当业务开展过程中有逾期或者坏账发生的时候,合规部门可以追查每个流程中的执行人员是否按公司规章制度执行,是否有有违规行为发生,平台制定的流程是否有漏洞。投资人在考场平台风控的能力的时候,一定要设法查看其流程设计和管理制度。
科学有效的识别、计量、监测、对冲和控制风险的技术
风控技术是解决信用风险的有效手段。不管是引入担保转移风险、借款小额分散、大数据风控模型都是信用风险的技术手段。P2P从借款业务层面上讲,更多应该是专注于3-100万(3万以下可以有信用卡承担,100万以上金融机构可以满足)之间的小微企业经营性借款,这是银行、小贷和担保公司目前很难覆盖的领域。
在每个开展业务的城市设有独立的风控小组,坚持对每笔业务实地调查、交叉检验。同时,风控专员利用自身的专员知识和调查过程掌握的信息为借款人编制资产负债表、现金流表和损益表。特易贷的微贷技术重点关注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从而破除抵押物崇拜的粗放借贷模式。强调贷前的审核能力而不是贷后的催收能力的平台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平台。
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
控制运营过程中的操作风险除了要有制度保障,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也是重要的手段。在贷前尽职调查、贷款审批和贷后管理阶段,借助先进系统可以避免人员操作的低效和失误。微贷需要规模化才能产生效益,实现规模化的重要前提是操作的信息化。
全面的内部控制
制度的执行需要独立有效的监督,如何杜绝流程上的漏洞和平台员工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不按公司规章办事或者徇私舞弊,就需要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第四篇:互联网金融下的p2p网贷风险
互联网金融下的p2p网贷风险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首先体现在货币市场出现波动时,投资者会大量赎回类似余额宝类的产品,导致流动性风险;第二是由于网上“刷信用”、“改评价”的行为仍然存在,网络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会受到影响,互联网上仍然存在信息不对称,如P2P平台的卷款跑路事件时有发生,存在信用风险;第三,部分互联网机构用所谓的“预期高收益”来吸引消费者,推出高收益高风险的产品,但却不如实揭露风险,甚至误导消费者。
在百花齐放时对项目的掌控能力成为风控重点,那么,P2P网贷公司怎样才能最大程度地规避风险,它未来的出路又在哪里?商易贷认为:垂直行业的金融产品,对行业本身的控制能力才是风控根本,其次是大数据分析与解读能力。
为了吸引投资人,商易贷发现多数网贷平台对投资人的资金承诺本息担保,导致P2P从原先的撮合交易演变成了“影子银行”,盈利模式也由原先的无风险服务性收入,变为有风险的担保收入。同时,P2P平台本身就是高风险,如果在此基础上采取刚性兑付会提高企业的融资成本,伤害整个金融体系。鉴于此,P2P去担保或为大势所趋,多家平台纷纷试水。
早在今年4月份,银监会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刘张君曾提出“四条红线”,其中之一就是P2P监管明确平台本身不得提供担保。而银监会创新部主任王岩岫日前亦明确指出,为保证投资者的资金安全,P2P平台自身不得进行担保,不得承诺贷款本金收益以及不承担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第五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学习体会:防止新形式主义抬头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学习体会:防止新形式主义抬头
2月11日习总书记就新华社一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的作出指示的。他指出,反映的情况,看似新表现,实则老问题,再次表明“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形式主义流弊已久,新形势下又不断流变、形式翻新,要防止新形式主义抬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八项规定开始,全党上下纠正“四风”取得重大成效,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如:一些领导干部调研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调研现场成了“秀场”;有的地方层层重复开会,用会议落实会议;部分地区写材料、制文件机械照抄,出台制度决策“依葫芦画瓢”;一些干部办事拖沓敷衍、懒政庸政怠政,把责任往上推;有的领导干部热衷于将责任下移,“履责”变“推责”。那么怎样防止新形式主义,值得深思。
把硬性规定改为合理考评。比如有的单位规定写心得,一定要写多少字,多少篇。建议可以将这种规定改为一种鼓励性质的机制,鼓励那些真正有真情实感的大作向媒体、书刊等处投稿,鼓励大家多提意见和建议,并进行适当的评比奖励和表彰。这样情况下写出的稿子才有活力和内容,也不至于使得某些干部忽视本职工作而浪费宝贵的办事时间,影响工作效率。
把解决问题作为重要标准。老百姓心里有杆称,党员领导干部你是否为民着想,解决了几个问题,做了几件实事,作为重要标准。问题找出之后,要敢于“亮丑”,带队的领导要认真落实好责任人,并将问题在村务公开栏里面公示,提出办理解决时限,提出奖惩要求。这样一来,老百姓应该非常拥护。而不是一路前呼后拥领导们走了之后一年半载“音讯全无”,基层的问题依然是问题。
督查以直接深入基层访问群众为好。督查工作方法万千,电子文档的资料汇报、工作现场调度检查、召开座谈会收集情况等不一而论。建议督查组的督查不仅要规定各单位及时写好汇报材料,要看材料,更重要的是要深入到所属单位的社区、农村去,去单位的服务对象处了解情况,问一问投资商,问一问办事的老百姓,问一问当地的居民、村民,干部们的工作态度怎么样,有没有解决什么实际问题,做了什么事情,产生了什么效果,去现场看一看是不是真有这么回事。真正做得好的典型就作为重点推荐给宣传部门宣传推广,产生榜样效应,扩大活动效应。去基层看一次比收集十篇文辞通畅、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汇报材料应该更有效,更能体现彰显督查的意义。这也是防止督查流于形式的最简单有效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