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个人信贷产业发展分析
一、我国个人贷款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个人贷款业务自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起步,随着当前国内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愈发接受了能提升生活质量的个人贷款消费理念。面对国内巨大的个人市场,我国商业银行已越来越重视零售业务的发展,个人贷款业务正逐步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重点和利润增长点。从1992年上海发放全国第一笔个人住房贷款,到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央政府制定以扩大内需为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汽车贷款现身北京、上海,信用卡分期开始走进大众视野,房地产市场商品化趋于成熟,再到21世纪贷款业务在经济建设和民生社稷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一个有金融机构、贷款服务机构、借款人、商户所自发组成的个人贷款产业链已经形成,个人贷款服务、个贷产品的创新和市场的对接均取得较为快速的发展,而互联网的介入更是打破了多年来形成的银行和借款人之间的信息壁垒,第三方平台的快速成长大大增加了贷款人群的申请便捷性和贷款热情,民间积累的个人贷款需求在这一时期开始陆续大规模释放。
图表1:中国个人贷款产业链
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我国的个人贷款产业已经初具规模。截止2009年年底,我国居民户贷款余额达到8.18亿元,同比增长43.2%,其中全国个人消费贷款累计新增1.8万亿元,经营性贷款新增6606亿元,均创下历史新高,个人贷款产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迎来了全面、快速的发展,并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产业发展特征:个贷产品趋于丰富,愈发贴近居民实际消费需求;国有商业银行垄断地位不变,但银行间竞争日趋激烈;区域个贷产业发展中东部较快,中西部成长形式较好。
图表2:中国个人贷款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易贷中国 银联信整理
房地产调控政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
回顾1998年以来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扩张型和收缩型交替进行,可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1998-2003上半年实施扩张型的宏观调控政策
背景:1996年房地产销售出现负增长,1997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出现负增长,1999年房屋平均销售价格出现负增长。1997年爆发亚洲金融危机及国际经济衰退,加深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调整。
调控目的:从供求两方面促进房地产业发展,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主要措施:鼓励各地建造低价住房,满足大量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需求;用宽松的住房金融政策,刺激住宅消费需求;减免税金,降低购房负担;促进存量房进入市场,推动增量住宅市场发展。
效果: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本质转变,个人买房取代集团购房成为市场主体;房地产投资完成额年均增长在24.5%,高于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7.3个百分点。
2、2003下半年-2008年8月采取收缩型宏观调控政策
背景:2003年前后开始出现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问题;房地产市场发展不平衡,商品房供给和消费结构不合理;房地产开发和交易行业不规范等市场秩序混乱现象日渐突出。
调控目的:抑制房地产投资过快增长,稳定房地产价格。
主要措施:加强信贷业务治理,规范土地市场交易;提高房贷门槛,以提高房地产投资成本,调控住房需求总量;降低套均面积,调控楼市供给结构;建立健全住房保障体系。
效果:从单纯抑制房地产供给转变为对房地产市场供求实行双向调控,促使房地产市场供求趋于平衡;从多方面抑制房地产需求,尤其是有抑制了房地产投机需求;遏制了房价过快上涨势头;合理调控住房供求结构。
3、2008.9-2009年12月实行扩张型的宏观调控政策
背景:2008年房地产市场成交量和房价大幅下降,经济增速放缓,物价持续下行。
调控目的:扩大住房消费需求,在“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经济发展目标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主要措施:减免税收、购房补贴,推行房贷新政,降低居民购房成本,支持、鼓励首次购房、普通住房。
效果:2009年商品房销售量及销售额均创下历史新高。
4、2009年12月以来,进入了新的一轮政策周期:收缩周期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2月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明确提出,“加强市场监管,稳定市场预期,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
不到半个月的时间,连接召开的几次会议,使中央针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思路逐渐清晰了:一方面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的有效供给,另一方面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从而达到稳定市场预期,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目标。宏观调控政策已从扩张型转向收缩型,预期未来调控政策将逐渐收紧。
2010年4月17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简称“国十条”,标志着政策收缩周期正式确立。
与去年相比,本次调控新政力度更大。本次调控措施在问责制、信贷政策以及税收政策方面较过去均有明显突破。有人将07年9月出台的二套房政策比喻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二套房政策出台导致房地产市场发生逆转。当前出台的针对二套房、三套房的政策较过去有过之而无不及:一是首付比例从40%提高到50%,意味着购房门槛大幅提高;二是关于二套房的认定更加严格,范围更广;三是个别城市,如北京直接采用行政手段,禁止购买二套房,深圳、重庆、广州等地纷纷出台了地方调控细则,主要内容与力度基本与“国十条”保持一致。
与此同时,我国个贷产业也暴露出来一些影响发展进程的突出问题。第一,由于传统观念、贷款业务便捷程度、服务门槛较高等因素限制,个人贷款业务灵活度有限,民间认知度不够;第二,我国的征信体系尚不完善,给银行的信贷投放带来诸多不确定风险,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个人贷款业务的开展;第三,我国个人贷款领域的法律空白还有待填补,目前个贷市场只有行业规范类的文件限制;第四,缺少信贷担保和保险制度,如出现消费者还贷困难,银行很难将抵押物变现。
二、我国个贷产业的发展趋势
1、中外资金融机构竞争将更为激烈。随着股份制改革的逐步实现,以及商业银行与证券、保险等行业的盒子进一步加深,各银行由单一模式的传统发展业务快速向多元化、个性化、国际化的业务轨道发展,这种集产品、服务、市场对接于一体的进步,也成为银行在未来几年的个贷市场中,竞争实力储蓄的有力体现。国内个贷市场中较为薄弱的中间业务、个贷业务领域,势必成为外资银行下一阶段集中式竞争的焦点。
2、市场需求将被更大程度的激发。国民收入持续稳定的增长,为个人贷款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006-2008三年间,我国GDP年增长分别为10.7%、11.4%、9%,2009年更是达到增长高点;同时,年轻群体作为个贷市场主流人群,贷款需求仍未尽然释放,但他们影响了网络化个贷服务、个性化个贷产品实现了快速繁衍,而这种促进个贷业务更好的个性化、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仍将持续并强势化。
3、区域及城乡发展不均衡的状况将得到改善。随着西部大开发力度的逐渐深入,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复苏,加之国务院的中部崛起计划,在未来十年中,中西部地区将成为国家经济建设的主战场,随着更为成熟的经济体应运而生,未来中西部地区有望成为个人贷款市场最重要的增长点;同时,国家在农村及新城镇建设上也一直贯穿始终,为农民及新城镇居民进入个贷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就业机会和个人收入的增加,农村及新城镇个人信贷将成为个贷业务的新生力量。
4、个人贷款结构将发生改变。政策的调控和住房需求的趋于平和,将让住房贷款一枝独秀的局面得到缓解;汽车贷款在市场需求缺口仍巨大的情势下,有望成为个人贷款业务新的增长点;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以及信用卡个贷产品选择面和灵活性的大幅提升,将大大刺激持卡人为主的消费群体的消费欲望;同时,民间个人教育贷款关注度颇高,由于教育产业化使得高等教育费用明显超出中低收入家庭的支付能力,个人教育贷款将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
5、征信系统的完善将改善个贷市场环境。2010年初,国务院法制办关于《征信管理条例》向社会征求意见,标志着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即将告别无法可依的时代。经历了“七年之痒”,从2003年央行设立征信管理局,到征信框架的逐渐搭建,再到第二代身份证实现身份信息识别和监管作用的体现,散落在银行、税务、公安等部门的个人信用信息将实现有效的统筹,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将初步完善,加之征信公司等中介机构的成长壮大,金融机构及金融服务机构将获得更为可靠、成本低廉的个人信用信息,个人贷款信息不对称的风险必能大大减少,而居民的诚信意识也将得到显著提高。
三、银联信对个贷产业发展的建议
个人贷款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越发明显,虽然发展形势较好,但仍当注意,我国个人贷款较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正面剖析我国个贷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完善个人贷款市场的建议,对促进我国个人贷款产业的良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毕竟我国的个贷市场还处在发展初
期,结构单
一、市场对接不足、抗风险能力差、缺乏机制监管等弊病十分突出。银联信就个市场主题,针对性给出相关建议,希望能对银行的个人贷款业务发展起到一定程度的辅助作用。
政策上,不仅仅要加强个人贷款的立法工作,也应当积极发挥政策的市场引导作用。建立完善的个人信贷法律法规,同时建立抵押、担保、破产等针对性法规,使个人贷款业务的运作具有可以依赖的法律工具;同时,应持续、积极的鼓励金融机构加速个人信贷发展,增加个贷品种,同时要坚定居民对经济走势和收入增长的信心,提高居民承载个人贷款的能力;要以《征信管理条例》为出发点,尽快完善个人征信系统,建立信息共享制度,彻底消除消费者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状况。
从银行层面而言,个人贷款整体服务能级还略显滞后,要切实做到提升个贷服务效率、深化服务内容。一是要简化程序,适当调整对借款人的限制,改良审核标准;二是要加速创新,通过技术创新、服务创新、产品创新,加速金融服务现代化发展历程,增加个贷业务的吸引力和实用性;三是要增加弹性,根据不同产品,实施产品差异战略,在利率、期限、还款方式等方面更好的实现差异化服务;四是要加大合作,应大力开拓金融服务中间市场,与金融服务机构建立良好合作,加强渠道客户的推进,利用红啊的中间平台快捷、灵活的业务特点;五是要完善风险控制体系,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专业、规范的第三方贷款平台在银行和借款人之间的桥梁作用在近几年越发明显,但由于传统金融模式的影响,服务平台的作用并没有完全表现出来。贷款服务平台应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网络化分流的特征,积极整合传统金融行业、互联网、银行、担保、风险投资等各界资源,完善平台服务机制,通过诚信、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强化在个贷产业中的纽带位置。
同时,借款人也应当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对个人市场的变化有较为清醒的认识。随着国际化消费观念逐渐渗透,与时代特征匹配的消费观念应尽快形成;另外,消费者应当尽可能多关注个贷市场,并通过服务平台,在申请个贷前即做到心中有数,选择适合自己经济状况、收入状况、还款预期的个贷产品。
第二篇:产业发展SWOT分析
第五章 产业发展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
1、生态环境优势
XX生态环境良好,气候温和,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是“四川省十大宜居城市”之一。西充产业特色鲜明,是著名的柑桔之乡、丝绸之乡、国家级麻竹、辣椒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项目地处XXX,有较好的自然环境优势,及气候环境。山水兼备,适合打造休闲旅游农业。
2、历史文化优势
项目地处XX,亦是XXX在地。有着较好的历史文化底蕴,有较好的交通及市政设施基础。项目大道以张澜大道命名更加体现出与本地历史人文的融合,相得益彰。
3、产业发展,开发程度低,自由雕琢空间大,后发性强
项目区现在仍停留在自然开发的阶段,大规模、有组织地开发没有启动。这既是规划区目前落后的原因,但同时也为今后的发展预留了足够的空间。后发优势是与区域的落后性相伴生的。
4、时间差与规模差
区域经济发展依赖于对外界市场信息的及时把握,要把握住买方市场,并且还需要创造性的引领市场的需求。大量的市场信息来源于区域中心或者周边的中心城市,消费潮流也最先由城市内部兴起。因此接近中心城市,一定程度上就是接近市场,接近市场就意味着接近商机。关键在于如何把握这种潜在的市场,适时介入市场而获得相应的发展优势形成区域新的增长产业。
项目临近南充,靠近成都,信息获取便捷,这是其他区域无法相比的。
如果信息的获取只是把握商机的前提,那么真正进入实施阶段,必须满足相应的门槛人口,进而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南充以及成都庞大的人口基数就是保障了。
5、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西充县被农业部列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县,该县紧紧围绕南充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一心两园三基地”建设总体规划。对于农业项目发展有着较好的氛围以及政策支持,这也是其他区域无法比拟的。
二、劣势(WEAKNESSES)
1、项目区内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农业休闲旅游是项目发展的重点之一。但是农业旅游观光需要完整的道路结构,项目内部区域多为丘陵,风景虽好,但没有道路贯通。已有的道路也不能满足要求,因此道路及设施的建设迫在眉睫。特别注意错车,停车位的修建。
2、当地落后的现状和劳动力素质不佳
劳动力是项目的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劳动力素质在一定程度影响着效益。当地青壮年劳动力的缺失以及劳动力文化程度不够高,确实是一个挑战。
3、项目区域内主河道被污染
不得不提及流经项目区域的主要河流已被上游工业区污染的事实,这对园区的景观以及用水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乐观的是,政府已经开始了整治。
三、机遇(OPPORTUNITIES)
1、农业发展新时期的到来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食品的安全问题,而不是单纯的满足于吃饱。经济水平的发展,让人们有能够吃的有品质,有安全。对于新农业来说,这绝对是一个绝好的机遇。绿色或有机食品将成为农产品市场的新力量和生力军。
2、位处郊区的休闲旅游农业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郊区田园般的生活是现代城市人所向往的。面对车水马龙,喧嚣尘杂的城市生活,人们渴望在郊区得到心灵的片刻休憩。莲池秀美的自然风光,将胜任这一职责。
城里人喜欢把去乡下当作惬意的度假,出了潜意识中飘荡着一丝“廊桥梦”的诱惑之外,乡村的朴素和自由让他们难以抗拒。现代大城市因为人口剧增,和商品工业化发展过快,城市不可避免地染上了现代综合症,环境恶化,交通拥挤都让城市人心浮气躁,竞争压力、就业危机、纷纭的人际关系让城市人对自由生存空间的追求更加强烈。
所以将项目打造成休闲旅游式农业必然得到城市人的青睐。
3、经济政策环境良好
西充县是农业部下列的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县,在发展农业上有良好的政策环境以及政府资金的支持。在项目的开发过程中能够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就业、农民增收。因此,项目会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扶持。
四、挑战(THREATS)
1、辨析特色经济的真正内涵
不顾实际的攀大求洋,追求新异一直是项目开发的一大怪圈,也是一个极端;另一个极端是,将项目的特色局限在区域土特产和要素禀赋这样一个狭隘的的领域。之所以会出现上述的两个极端,说到底是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特色经济的真正内涵。
真正的特色经济表现为:
“你无我有”即区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独有的,以独有的差异比较优势,形成垄断的市场竞争能力。
“你小我大”其特色表现为产品和服务的生产集中度高,生产能力大,具有低成本差异的比较优势,可以占据相当的市场份额,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你劣我优”表现为产品和服务的品质优良,以优质、安全、绿色、生态打造区域品牌形象。“你泛我专”其特色其现在产品和服务的专业分工化。
2、自我超越的观念挑战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将经济发展与实实在在的有形产品生产结合在一起,而更多忽视了围绕生产的全方位的服务。围绕生产过程提供现代化服务,使得虚无缥缈的活动背后赚得盘满钵满。因此规划区开发必须首先自我超越,树立服务立区的发展思想。
3、短期效应与长远发展目标之间的艰难取舍
规划区如何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很大程度上要摆脱固有思路的束缚,树立新的发展观。“因人设事”还是“因事设人”反映了一个区域如何在短期效应和长远发展之间进行必要的取舍,最终归结为生存与发展的取舍。
4、成绩与和谐发展的挑战
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短期内扭转乾坤,一鸣惊人的心理。基于这种短期心理,大干快上,最终导致项目的繁荣只是一种虚胖,而不是和谐的发展。
五、总结
通过SWOT分析,不难发现同类产品的开发很容易被周边区域的形象遮蔽与代替。所以只能对资源进行整合、升级,走差异化发展道路。结合现有的优势资源,挖掘本土特色文化,体现新特色。从而提高资源价值。强化自身力量,占领同类服务和产品的制高点,将成为企业的至高目标。
第三篇:开关电源产业发展分析
开关电源产业发展分析
从我国开关电源的发展过程可以了解国际开关电源发展的一个侧面,虽然一般说来,我国技术发展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平均有5~10年差距。70年代起,我同在黑白电视机,中小型计算机中开始应用5V,20-200A,20kHZ AC- DC开关电源。80年代进入大规模生产和广泛应用阶段,并开发研究0.5~5MHz准谐振型软开关电源。80年代中,我国通信(如程注交换机)电源在AC-DC及DC-DC开关电源应用领域中所六比重还比较低。80年代末我国通信电源大规模更新换代,传统的铁磁稳压-整流电源和晶闸管(Thyristor,原称可控硅元件)相控稳压电源为大功率(48V,6kw)AC-DC开关电源(通信系统中常称为开关型整流器SMR)所持代;并开始在办公室自动化设备中得到应用。工业应用方面,在锅炉火焰控制,继电保护,激光,彩色TV,离子管灯丝发射电流调节,离子注射机,卤钨灯控制等系统中均有应用。
90年代我国又研制开发了一批新型专用非关电源,典型例子如下: 1.卫星开关电源。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风云一号、二号气象卫星均应用了开关电源。特点是:多路输出,不可维修性,要求长期不改变性能,设置冗余模块,可靠性高,EMC 满足空间环境条件,高效,轻小。2远程火箭控制系统的DC-DC开关电源,要求发射过程中高度可靠。3 1000kW牵引变流器4500V/1200A GTO门控250W开关电源。4 40kW固体脉冲激光器的软开关电源。用4台10kw全桥多谐振ZVS变换器并联。5.焊机用双IGBT管正激车电压转换一脉定调制(ZVT-PWM)软开关电源。输出20kW,500A,开关频率40kHZ,效率92%。特点是负载大范围变化频繁,工作环境恶劣。要求电源冲击电流小,动态特性好,无过冲,负载个影响软开关性质。6.变电所在流操作系统开关电源。供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及蓄电池充电用。代替晶闸管调压系统,输出10A,180~286V。主开关管用IGBT或功率MOSFET。
7.单相和三相高功率因数整流器(有源功率同数校正器)。
可以看出20一30年中,我国开关电源的应用领域和技术性能有很大进展,这与因家基础工业和国力增强有密切关系,也和国际先进开关电源技术影响有关。充分显示了中国电源技术人员的聪明才智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90年代,中小型(500W以下)AC-DC和DC-DC开关电源的特点是:高频化(开关频率达300-400kHZ)以达到高功率密度,体小量轻;力求高效和高可靠;低成本;低输出电压(≤3V;AC输入端高功率同数等。在今后5年内仍然将沿这些方向发展。
主要技术标志从技术上看,几十年来推动开关电源性能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本要标志是:
1.新型高频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开发使实现开关电源高频化有了可能。如功率MOSFET和IGBT已完全可代替功率晶体管和晶闸管,从而使中小型开关电源下作频率可达到400kHZ(AC-DC)和1MHZ(DC-DC)的水平。超快恢复功率二极管,MOSF ET问步整流技术的开发也为高效低电压输出(例如3V)开关电源的研制有了可能。现正在探索研制耐高温的高性能碳化砖功率来导体器件。
2.软开关技术使高效率高频开关变换器的实现有了可能。PWM开关电源按硬开关模式工作(开/关过程中电压卜降/上升和电流上升/下降波形有交叠),因而开关损耗大。开关电源高频化可以缩小体积重量,但开关损耗却更大了(功耗与频率成正比)。为此必须研究开关电比/电流波形个交更的技术,即所谓零电压(ZVS)/本电流(ZCS)开关技术,或称软开关技术(相对于PWM硬开关技术而言),小功率软开关电源效率可提高到80一85%。70年代谐报开关电源奠定了软开关技术的基础。以后新的软开关技术不断涌现,如准谐振(80年代中)全桥移相ZVS-PWM,恒频ZVS-PWM/ZCS-PWM(80年代末)ZVS -PWM有源钳位;ZVT-PWM/ZCT-PWM(90年代初)全桥移相 ZV-ZCS-PWM(90年代中)等。我国已将最新软开关技术应用于6Kw通信电源中,效率达93%。
3.控制技术研究的进展。如电流型控制及多环控制,电荷控制,一周期控制,功率因数控制,DSP控制;及相应专用集成控制芯片的研制成功等,使开关电源动态性能有很大提高,电路也大幅度简化。
4.有源功率团数校正技术(APFC)的开发,提高了AC-DC开关电源功率因数。由于输入端有整流一电容元件,AC-DC开关电源及一大类整流电源供电的电子设备(如逆变器,UPS)等的电网测功率团数仅为0.65,80年代用APFC技术后可提高到0.95 ~0.99,既治理了电网的谐波“污染”,又提高了开关电源的整体效率。单相APFC是DC -DC开关变换器拓扑和功率因数控制技术的具体应用,而三相APFC则是三相PWM整流开关拓扑和控制技术的结合。
5.磁性元件新型磁材料和新型变压器的开发。如集成磁路,平面型磁心,超薄型(Low profile)变压器;以及新型变压器如压电式,无磁心印制电路(PCB)变压器等,使开关电源的尺寸重量都可减少许多。
6.新型电容器和EMI滤波器技术的进步,使开关电源小型化并提高了EMC性能。
7.微处理器监控和开关电源系统内部通信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电源系统的可靠性。90年代末又提出了新型开关电源的研制开发,这也是新世纪开关电源的发展远景。如:用一级AC-DC开关变换器实现稳压或稳流,并具有功率因数校正功能,称为单管单级(SingleSwitch Single Stage)或4S高功率因数AC-DC开关变换器;输出1V,50A的低电压大电流DC-DC变换器,又称电压调节模块VRM,以适应下一代超快速微处理器供电的需求;多通道(Multi-Channel或Multi-Phase)DC-DC开关变换器;网络服务器(Server)的开关电源刊可携带式电子设备的高频开关电源等。
第四篇: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XX古城具有2700多年的悠久历史,拥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全县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9处,其中国家级5处,省级14处,市级4处,县级76处。1998年,XX古城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3日,整座古城和古城外的双林寺、镇国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99处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中,有27处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在2.25平方公里的XX古城内,古城墙、古民居、古街巷、古店铺、古庙宇等各类建筑保存完好,风貌犹存;以市楼为中心,以南大街为轴线,对称地分布着左城隍、右衙署,左文庙、右武庙,东道观、西寺院的这种古代左文右武的封建礼制格局;古城内主要街道两侧,完好地保存了220多家古店铺;古城内拥有3798处具有保护价值的古民居,其中保存完整的有448处。XX古城的所有这些特征,为人们展示了一幅中国历史发展中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
面对这一丰厚的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责任非常重大,同时,如何利用好先辈留下的珍贵财富发展好旅游业,也同样具有重大意义。在各级领导、专家学者、新闻媒体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下,XX古城的保护和旅游业的发展走过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逐渐理性的过程。从1997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之后,国家、省、市各级对XX古城保护和旅游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2000年,全省调整产业结构“1311”项目中,将XX古城列入全省旅游业发展的十大旅游景区。2004年全省旅游产业工作会议上,将XX古城作为全省旅游产业重点支持发展的两大龙头之一。2003年晋中市开始实施双百项目,XX古城旅游业项目和XX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连续两年被列入全市双百项目,主要内容有:XX古城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包括8大类46项工程,总投资为4.58亿元;城市集中供热供气项目,总投资2.27亿元;康宁街拓宽及商业开发项目,总投资15000万元;污水处理厂项目,总投资4300万元;XX古城旅联实业公司文庙开发项目,总投资3200万元;XX中学新校建设项目,总投资1.3亿元;丽泽苑大酒店新建项目,总投资3100万元。从1997年之后,国家、省、市三级计划部门加大了对XX发展旅游业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共给予投资8150万元,其中国家4850万元,省2820万元,市480万元。所有这些支持,都对XX这样一个基础薄弱、财力紧张的地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XX历届县委、政府充分审视分析和深刻认识到“古城存在的唯一性、古城保护的完整性、古城文化的厚重性、古城景点的多样性、古城内部的混合性”这样一些基本特征,积极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坚持以人为本的施政观念和经营城市的发展理念,从解决发展过程中体制、机制、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问题着手,走出了一条保护与开发并举、建设与管理并重的路子,最终实现了文物保护、旅游发展、城市建设共赢的目标。在短短的几年间,XX古城以其丰富多彩、古色古香的人文景观,成为国内外游人向往的旅游胜地,旅游产业有力地拉动了县域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如今的XX古城,已经成为展示中国汉民族文化的大型博物馆,成为我县经济与社会持续发展的拉动力,成为全省的旅游龙头。2004年,XX古城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3万人,门票收入4800万元,旅游及相关产业综合收入4.3亿元,分别是1998年的20倍、25倍和18倍。分析XX古城旅游业的发展,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一、坚持保护为主的原则,全面夯实旅游发展的基础。
XX县在发展旅游产业的过程,始终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始终遵循保护文物就是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的思想,始终遵循保护文物就是发展旅游的理念,全方位地加强文物保护工作。一是实施依法保护。在省、市的高度重视下,1998年11月30日,山西省人大常委会颁发了《XX古城保护条例》,这是全国第一个针对历史文化名城和遗产保护的省级立法,这一条例成为XX县保护古城的法律依据,成为制定县城建设规划、古城保护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和古城保护管理制度的大纲。根据《XX古城保护条例》,经山西省政府批准,XX先后出台了《XX县县城总体规划》和《XX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2年县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传统建筑和历史街区保护的若干规定》和《城市管理行政处罚权集中管理办法》;针对古城内消防设施失天不足的问题,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加强文物单位、古城区消防安全管理的规定》和《古城内电气线路改造的方案》。特别是最近以来,以市政府文件上报省政府《XX古城消防安全隐患问题整改和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得到了省领导的高度重视,张宝顺省长亲自做出批示,梁滨副省长组织召开了专门协调会予以研究解决。所有这些法律、法规、规章、制第五篇:生态环境产业发展调查分析
生态环境产业发展调查分析
目前,农业已成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行业,正制约着其自身的持续发展。我国化肥农药的使用量、生产量、进口量均为世界第一,严重形响了农村生态环境,同时中国农村还面临着如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盐幻化等农业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而生态农业正是解决农村生态环纪问题的有效途径,对农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对扶贫开发、发展农村经济和解决农村能源问题等都有重大意义,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生态农业是当前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中应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农业生产活动对农村环境的影响
农村生态环境与城市生态环境有很大不同,这里人口较为稀疏,就组成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劣者和分解者三大生物部分来说,生产者是足够充分的,多余的生产量也有足够的分解者进行分解,除了太阳能外,它不需要得到外界系统的能量、物质的输人与输出,即可维护自身的平衡与运作,因此,在农村生态系统中不会产生象城市生态系统中那样的交通紊乱、废物堆积、污染严重,需要从外界大量引入能量、物质流等问题。
但农村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也不同,当自然环境开垦为农田后,生态系统就发生了根本变化:原来多种动植物并存的稳定生态群落变成了单一物种的人工生态群带;原来生态系统中正常的平衡关系遭到破坏;原先的生产物质通过微生物的分得把营养物质还给了土壤,而现在的农业生态系统则是大部分向作物随着收获被带到土壤之外,被城市、农村的居民所消费,土壤中的营养物质逐渐被带走,而得不到科学合理的补充,于是使土壤质量趋于恶化;原先的土壤常年有稳定的生物群落所保护,因而水土流失强度很小,土壤温度大,而现在的农田生态系统则因物种单一,覆盖串小,加上疏松土灌等人工过程,使得水土流失强度难大,并易于发生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因此,人类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满足人类对各种农作物带求的同时,也给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了许多破坏。农村生态环境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也面临着一系列严重的问题,急需得到人类的重视和关注。
二、发展生态农业是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农业发展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阶段,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为人类文明摄供了有力的支持,但由于认识的局限、人口增长的压力,也做了很多违背自保生态规律的事,受到的自认界的报复。特别是进人现代化农业,即“石油农业“之后,农业生产活动所带来的负效应,已构成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使农业的发展陷入了新的困境。为了法脱困境,人类积极探索农业发展的新途径,提出了发展生态农业的思路。
三、发展生态农业,保护农业生态资源,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1)合理开发利用农业生态资源,很高环境保护法识。贷款的开发利用必须遵循自认生态规律,处理好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建立和完善各项资源管理法律法抗,加大贪图保护力度。(2)珍惜土地往回,切实保护耕地。耕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对耕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避免耕地资源的缩减和退化,实现耕地资源的持续利用,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因此,要加强建设用地的规划管理,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用地规模,积极开展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严格控制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占用耕地,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在风沙危害地区,要因地制宜大力营造立体防护林结构体系,防止和治理水土流失,250以上陡坡严汉开垦,推广绿肥技术,不断提高土壤田力,提高耕地质量。调整乡镇企业布局,实行污染集中控制和综合治理。
(3)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保护。推广节水措施,建立节水型农业生产体系,屏弃大水浸灌的传统用水方式,运用新技术提高农业注溉的有效利用率。
(4)推广各种生态农业适用技术。实践证明,发展生态农业是在发展农业及农村经济的同时,实施对进源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更不断探索和总结推广各种类型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主要包括: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形态结构而设计的农业立体种植、养殖技术;利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原理设计的食物链结构的工程技术,使一个系统的产出(包括废弃物)成为另一个系统的投入,形成物质的良性循环;以种植业、养植业和加工业相结合的四套生态工程技术;生物防治病虫害的农业生态系统技术;农业能源开发技术,如塑料膜育苗,大棚蔬菜瓜果等利用太阳能技术、利用风能、水能技术、利用地热能技术等都是农村可以开发的能源实用技术;大力种树种草,建造水源涵养林、护坡林、护堤林、防风林等防止土流失;培育和采用抗病、抗虫的农作物、畜、禽品种技术;实行轮作技茬技术;利用昆虫无敌技术等综合防治农业病虫害。
(5)加大科技投入,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而且还是一个战略性产业,未来生态农业发展的主导方向应该是市场化、产业化、科技化。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在实践中。常常把农业定位为初级产品生产的产业,似乎只有种植业和养殖业,而农产品的加工和流通则从间第二、三产业,从而导致农业产业内部不协调。由于农业生产中采取广种薄收的粗放型的生产经营方式,商品化程度低,不仅导致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也使得产业规模得不到扩充,效益低下,使得农业成为一个“弱质“产业。因此,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依靠科技优先发展先进、适用的关键技术,如:绿色耕种技术(绿色耕种是指用电脑控制化学制品的播撒数量,使化学用品阵到最低限度)、节水灌溉技术、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农林牧品种遗传改良技术、“绿色“化肥、农业生产技术及其他现代高科技农用技术等,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农业生态资源,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农业、生态、经济的良性据环,实现农业资源优化田置和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