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医疗机构开展中医“四大经典”学习竞赛活动工作方案(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3 22:43: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市医疗机构开展中医“四大经典”学习竞赛活动工作方案(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市医疗机构开展中医“四大经典”学习竞赛活动工作方案(范文模版)》。

第一篇:**市医疗机构开展中医“四大经典”学习竞赛活动工作方案(范文模版)

在我市医疗机构中掀起开展中医“四大经典”学习活动的热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决定》和全省中医药大会以及中医管理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加强中医内涵建设、夯实中医基本功底,提高中医诊疗水平,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医院管理年”活动,强力推进基层

建设、基础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加强中医药人才建设,推进中医药强市建设的客观要求。为此,我局计划用两年时间对我市从事中医医疗、中医护理(含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同志进行全面轮训,组织中医人员深入学习中医经典著作,特别是《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四部著作。各区卫生局、市直属各医疗单位、民营医院要按照市卫生局的决策部署,认真贯彻《深圳市医疗机构开展中医“四大经典”学习竞赛活动工作方案》,扎实做好建设中医药强市的各项工作,加快建设中医药强市的步伐。

一、指导思想中医“四大经典”学习竞赛活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习传统中医药理论精髓为重点,以夯实中医理论功底和提高临床诊疗能力水平为目标,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的特色和优势,进一步明确建设中医药强省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政策措施,调整推动中医发展的思路,转变推动中医发展的方式,提升中医药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着力解决中医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中存在的“中不如西、以西管中,以西评中”等突出矛盾和问题,立足中医学术之本,提升理论涵养;立足临床需求,提高专业能力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中医药发展,为加快中医药强省建设步伐提供坚强的思想、组织、制度保证。

二、目的和意义中医前贤说“不读《灵》《素》,则不明经络,无以知致病之由;不读《伤寒》《金匮》无以知立方之法,而无从施治。”此实属至理名言。《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四部中医著作,是经过千百年临床实践检验的经验结晶,为历代中医奉为经典。它们确立了我国医学独特的理论,为中医学的发展起了奠基和导向作用。自古以来,学中医必学“四大经典”。学不好“四大经典”,就不能掌握中医对病症辨治的认识规律、不能熟练应用方剂于临床并取得切实疗效。更重要的是只有熟读经典才能够建立中医的思维方法和思路。学好中医经典是成为“良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本次学习竞赛活动,在全市中医行业内掀起“读经典,做临床”的热潮,鼓励中医、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学习和钻研中医经典,夯实中医理论基础知识,促进临床水平的提高,从而更好地发挥中青年中医等在临床上的骨干作用,进一步提高本市中医药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学习竞赛的内容以高等医药院校第五版教材《内经讲义》、《伤寒论讲义》、《金匮要略讲义》、《温病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熊曼琪、陈纪藩、彭胜权等主编丛书)为主,涵盖上述四部中医经典著作原著中相关内容。

四、学习竞赛方法和步骤各区卫生局和各级医疗单位领导要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专题研究,精心部署,切实加强领导,抓好落实。各单位领导,特别是科主任以上领导,要带头学习,带头做辅导报告,带头谈学习体会,带头解疑释惑,并抓紧制定学习活动方案,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学习竞赛活动的时间是2006年5月-2007年11月,为期2年。整个学习竞赛活动分四个阶段。

(一)准备部署阶段(2006年5月)在5月中旬召开的2006年深圳市中医工作会议上启动本方案,对我市中医“四大经典”学习竞赛活动进行动员部署。各区卫生局、市属各医疗卫生单位、民营医院要精心组织,统一安排,周密部署,做好动员。具体步骤方法是:

1、做好思想动员。区属单位,由各区卫生局组织有关人员召开思想宣传动员大会;市直属单位,由本单位组织有关人员召开思想宣传动员大会。

2、制定学习计划。根据《深圳市医疗机构开展中医“四大经典”学习竞赛活动工作方案》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

3、确定承担中医“四大经典”教学解疑工作的指导老师,各单位要给予一定的备课时间,认真做好备课和教学工作。

(二)深入学习阶段(2006年6月-2007年6月)深入学习阶段分为2轮,第1轮2006年6月-2006年9月,第2轮2007年3月-2006年6月。由各单位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分类指导,可采取以自学为主,集中学习为辅的学习方法。具体学习形式有:

1、我局委托市医学继续教育中心、市中医药学会、市中医院组织有关专家分期开办“四大经典”学习辅导班,每期开办《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4个学习班。对参加学习者授予市级继续教育学分,并作为今、明两年中医师(含中西医结合医师)必修继续教育学分。

2、举办中医“四大经典”论坛及学习心得报告会。

3、开展中医“四大经

典”方剂临床应用病例讨论活动。

4、邀请广州中医药大学有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及其它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

(三)知识竞赛阶段(2006年9月-2007年10月)为检验学习效果,将学习活动推向高潮,每一轮学习活动结束后将举行知识竞赛。对应深入学习阶段,知识竞赛阶段亦分为2轮,第1轮2006年9月-2006年11月,第2轮2007年

7月-2007年10月。第1轮知识竞赛安排如下:

1、初赛:区属医疗机构及民营医疗机构,以各区卫生局为单位,由区卫生局组织辖区内医疗机构,进行笔试或面试选取本单位优秀选手组队参赛;市属医疗机构以本单位为参赛单位,进行笔试或面试选取优秀选手组队参赛。其中,六个区及市中医院、市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至少各组成一个代表队,市属其他医疗单位、民营医疗机构各组成一个代表队。以上代表队均应各包括A、B两组参赛队员(每组3人),其中A组为基础组,B组为提高组。时间拟定于2006年9月中旬-2006年10月中旬。

2、复赛:经初赛选拔出的代表队参加市卫生局竞赛组委会统一命题的书面知识竞赛。取书面知识竞赛前6名进入决赛。时间拟定于2006年10月下旬。3、决赛:由深圳市卫生局和竞赛组委会组织,在书面知识竞赛的基础上,被选拔出的6个优秀代表队参加现场知识擂台赛。时间拟定于2006年11月中旬。竞赛规则附后。2007年7月-2007年10月再进行第2轮知识竞赛活动,具体事宜另行通知。

(四)总结评比阶段(2006年11月-2007年11月)1、各单位进行学习竞赛活动阶段总结。2、组织召开中医“四大经典”总结表彰大会。3、制定完善中医“四大经典”学习长效机制。

五、加强组织领导

(一)切实加强领导。市卫生局成立中医“四大经典”学习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由局党委书记、局长江捍平担任,副组长由许四虎副局长和局党委委员、中医处处长廖利平担任,成员:中医处副处长张慧敏、南山区卫生局局长曾忠铭、罗湖区卫生局副局长蔡小华、福田区卫生局副局长朱裕华、宝安区卫生局副局长胡晓霞、龙岗区卫生局副局长张培钦、盐田区卫生局副局长郭奕明;市中医院院长杨卓欣、福田区中医院院长马光、宝安区中医院院长廖欣、罗湖区中医院副院长黄福先、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院长黄明臣、市继续教育中心主任夏俊杰。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制定竞赛方案、组织协调等筹备和实施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廖利平兼任,副主任由张慧敏、夏俊杰、李顺民担任,成员:黄立新、王国洪、王三杰、邱松葵、阳建民、周建忠、朱炎、武肇玲、李惠林、胡世平、周晓、王祚邦、史临平、孙文民。办公地点设在中医处(联系人:武肇玲,联系电话:25609307)。各区、各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结构,具体负责学习和竞赛活动的组织实施,以保证学习竞赛能扎扎实实的进行。

(二)成立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学习竞赛评审委员会我局成立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学习竞赛评审委员会,负责审定竞赛方案,对竞赛进行专业技术指导和教学工作,以保证知识竞赛的学术质量,并现场监督决赛过程,仲裁疑问等。该委员会由曾经担任过高校中医“四大经典”著作教学工作的知名专家教授、广东省名中医以及研究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学术造诣较高的专家和老、中、青中医骨干组成,分为四个教学指导组:黄帝内经组(由广东省名中医黄海龙先生担任组长)、伤寒论组(由国家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夏洪生先生担任组长)、金匮要略组(由广东省名中医陈福如先生担任组长)、温病学组(由深圳市名中医朱锦善先生担任组长)。组成人员:黄海龙、姚梅龄、万兰清、夏洪生、骆继杰、肖劲夫、李志铭、王孟庸、陈福如、王启梁、罗陆

一、朱锦善、柯新桥、周大桥、蒋红玉、曾庆明、陈德宁、杜少辉、郑晓瑛、鞠琰莉、熊国强等。

(三)加强督促指导。市卫生局中医“四大经典”学习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竞赛评审委会的专家组成督察组进行督促指导。通过召开学习活动情况通报会,组织检查编印药报等多种形式,对全市中医药人员学习活动情况进行交流、指导和督促。各单位要加强对活动的分类指导。针对不同单位、部门的特点和不同层次人员的情况,本着因院制宜、因科制宜、因岗制宜的精神,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灵活安排,使学习活动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临床,切实得到落实。对学习活动搞的好的地方和单位要及时总结推广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对学习活动比较薄弱的地方和单位,予以批评,责成补课。中医“四大经典”学习竞赛活动的各项工作要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列入今、明两年医疗机构综合目标管理的考核中,按评比标准进行总体测评。

(四)加强新闻舆论宣传。要充分发挥新闻部门的宣传教育作用,大造声势。各单位可加强同新闻媒体的联系与合作,及时报道学习竞赛活动的情况、做法和经验。充分利用本单位相关的网站、板报等宣传阵地,开辟中医“四大经典”学习专栏,扩大学习活动的影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五)要以学习推动工作,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两促进。各单位要认真组织医务人员参加学习,协调安排好工作。开展学习活动,不能为学习而学习,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要以学习为动力,全面推进各项工作。通过学习和竞赛活动,强化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中医思维方法,不断提高中医药医疗服务水平,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中医药工作者的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岭南中医药文化发展和中医药强市的进程。

六、参加竞赛对象及报名要求1.报名范围:市、区各级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综合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科均可组队报名参加。2.参赛人员条件:中医、中西医结合从业人员均可报名参加。其中A组为基础组,职称主治医师及以下者可报名参加;B组为提高组,职称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者可报名参加。

3、申报程序:本人申请报名,单位遴选后,推荐组团参赛。

七、比赛形式及奖项设立

1、各单位组织参赛队员以集体形式参赛。比赛设A、B两组。两组出题侧重点有所不同,A组出题重在基础,着重考察经典原文背诵功力和理解能力组出题灵活多变,以测试阐发能力、应用能力为主。

2、比赛分为初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经决赛产生团体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赛后由市卫生局领导进行现场颁奖。

3、对组织知识竞赛成绩突出的单位给予奖励,设立优秀组织奖2名,精神文明奖2名。(其中优秀组织奖以参加“四大经典”学习班的人数占本单位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生数量的30%以上为重要指标。)

4、比赛同时设立“优秀个人奖”12名(A组、B组各6名)。

八、竞赛地点

地点:深圳市医学继续教育中心教室

九、鼓励措施:各区卫生局由局长带队及市属医疗机构由院长带队的代表队,均可加分100分;各区卫生局由分管副局长带队及市属医疗机构由分管副院长带队的代表队,均可加分50分,该分数直接记入比赛总成绩。附件:

1、**市举办中医“四大经典”学习班的有关事宜2、2006年深圳市医疗机构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学习班教学计划表3、2006年深圳市医疗机构中医“四大经典”学习班报名表

4、书面知识竞赛规则

5、现场知识擂台赛规则

6、深圳市中医“四大经典”竞赛活动报名表附件1-6.doc***市卫生局二○○六年五月十七日

第二篇:122开展中医诊疗模式创新工作方案

开展中医诊疗模式创新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一、指导思想

坚持医院的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中西医并重,发挥中医药特色,推进体制和机制上创新。维护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调动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公立医院运行效率,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最终达到人民群众“能够看得起病、能够看得了病、能够看得好病”的要求,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鼓励创新中医服务模式,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打造中医诊疗模式创新品牌,根据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诊疗模式创新工作的相关要求,积极开展中医诊疗模式创新工作。

二、主要目标 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改善患者就医感受为出发点,以优化中医服务流程为核心,推广中医诊疗模式创新试点做法,集中优质资源,整合优势技术,遵循中医药特点规律,建立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中医诊疗模式,为患者提供方便、安全、快捷、高效的诊疗服务。

三、基本模式 一是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以专科为基础,整合相关临床科室、医技科室人员、技术等;以系统为基础,整合内科和外科,中医和西医;以疾病为抓手,整合优势资源,建立技术全面的诊疗团队,开展方便患者的诊疗服务。

二是中医综合治疗模式。门诊设立综合治疗区,病房建立中医综合治疗室,做好“西学中”工作,让临床类别医生掌握多种中医技术和方法,将针灸、刮痧等非药物疗法用于门诊和住院病人,提高临床疗效。

三是养生、预防保健、医疗、康复于一体、全链条的医院服务模式。将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康复人群纳入服务范围,丰富“治未病”科内涵,将养生、医疗、康复深度融合,建立医养结合临床模式。

四是涵盖医院、社区、家庭的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中医药慢病控制方面的作用,在医院、社区、家庭全方位为居民提供融中医健康监测、咨询评估、养生调理、跟踪管理于一体,高水平、个性化、便捷化的中医药健康服务,打牢分级诊疗基础。

四、具体措施

(一)加强中西医结合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合理人才梯队,夯实医院发展基础。根据《2016 年以病人为中心实施方案》的要求、以及提高我院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水平和提高我院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的需要。不断强化中西医结合人才队伍建设。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全面实施医院人才发展规划。

1、大力引进人才。一是根据各学科(专科)发展需要,积极引进高水平学科带头人或中青年业务骨干。二是根据医院业务运行和发展需要,制定基础专业人员招录计划,分步实施聘用。三是通过外聘专家、项目合作等方式,柔性引进各类急需人才,不为我有,但有我用,提高诊疗技术和科研水平。

2、重视并加强人才培养和教育。一是严格执行“三基三严”培训考核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二是对所有医务人员分类制定培养计划,确定发展方向和目标,多形式多层次针对性的强化培训;三是强化在职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鼓励职工在职教育提高,促进在职人员紧跟时代发展,掌握医学新知识。四是强化进修学习培训,制订进修学习计划,通过“送出去”和“请进来”,大力引进先进医学新理念和新技术,全面提升医务人员的业务素养和水平。

3、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制度和保障措施,加强管理和服务,真正从感情、事业和待遇等方面留住人才,促进其发挥作用;要科学合理的整合人才资源,想方设法为各类人才成长提供发展平台,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提高优秀人才的待遇,营造良好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进一步稳定人才队伍。

(二)积极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大 力提升医疗综合服务能力。

鼓励对中医药传统疗法的继承和发扬,积极开展中医适宜技术。积极采用非药物中医治疗方法。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在群众健康保健方面的优势作用,尤其是“治未病”方面的作用,大力采用群众乐意接受的中医中药治疗形式,完善优秀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的考评体系,加大对优秀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的推广力度和奖励力度,条件成熟时选择一个病种试点多专业一体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服务试点,为病人提供全面、全程、全方位的服务。

在科室综合目标考核体系制定中将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作为重要指标。

(三)

继续加强临床科室的建设与管理,进一。

步提高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

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一是加强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制定优化各病种中医临床路径治疗方案,充分吸收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坚持“能中不西,先中后西,中西并重”原则,弘扬中医药特色优势。二是开展中医特色诊疗及宣传。着力打造集中医药特色、现代康复治疗手段高度融合的康复治疗中心,逐步推进肢体康复向脏器康复转化;大力推行非药物治疗,加大针灸、推拿、中药敷贴等中医特色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加强中医治未病的宣传和健康管理。三是研发推广使用新的中药特色制剂。医院发展规划期间,争取研发 3-5 种新的中药特色制剂,拓宽中医药服务范围。

(四)

以重点专科建设为龙头,提高临床疗效,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

进一步加强学科专科建设。一是明确主攻方向,建设优势品牌科室。医院服务能力发展规划期间,在人财物上给予倾斜支持,集中力量打造 1-2 个核心竞争学科,培育行业影响力。二是加强专科专病建设。在巩固建设省中医药管理局基层特色专科(中西医结合妇科、骨伤科、康复科、脾胃病专科、儿科)、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皮肤科)的基础上,再培育 2-3 个新的省级重点专科。三是建设高新总院后,积极争取个别学科达到或具备国家级重点专科水平,设立国家级医药科研平台或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带动整个区域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五)逐步规范急诊科建设,建立急诊绿色通道。加强急诊检诊、分诊,落实首诊负责制,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完善急诊分区救治、建立住院和手术的急危重症的“绿色通道”,建立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完善急诊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留观病房及急诊重症监护病房等建设。同时加强急诊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建设好中西医结合急诊人才梯队。

(六)完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总体应急预案和有 效机制。建立医院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应急队伍并落实责任。明确需要应对的主要突发事件策略,建立应急指挥系统,指定和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反复进行应急培训和演练,进一步提高全院职工的应急素质和医院的整体应急能力。

(七)继续加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建设。

1、进一步完善医院、科室的医疗质量管理责任体系,明确责任人;成立专门质量管理机构,定期研究医疗质量管理等相关问题,完善医疗质量管理活动记录制度;强化医务科、护理部对全面医疗质量与安全的日常管理工作,逐步建立多部门医疗安全与质量管理的协调机制。

2、遵照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以及省卫生厅的相关规定,制定医院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实行分级分类管理,监督评价与档案管理制度,进

一步完善临床应用新技术审批程序,并对新开展医疗技术的安全、质量、疗效、经济性等情况进行全程追踪管理和评价等,建立完善医疗技术准入和管理制度,促进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技术进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3、进一步完善病案管理制度,落实和强化三级病历质控制度,配备专职院控员,把好院控质量关,监督科控员工作,进一步提高病案质量,完善电子病案管理,同时强化在架病历的实时监控,提高医疗质量与安全。

4、进一步完善患者唯一身份识别等有关制度,完善手术患者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保障医疗安全与患者生命财产安全。

5、条件成熟时逐步建立医疗安全与医疗质量信息化管理体系。

(八)

推进信息化建设,为医院现代化发展提供技术保障。按照卫生部医院信息化建设规范性要求,着力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一是加大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投入,推动医院数字化平台建设。在“十三五”期间,实现医院网络主干网速率千兆、桌面网络宽带百兆目标;建立电子收费系统、电子病历信息系统、影像传输存储系统、检验信息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语音、图像、文字、数据、图表等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存储、阅读、复制、处理、检索和传输。二是建立完善计算机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保障系统安全运行。严格落实网络防火墙、入侵检测、防病毒等安全防范措施。完善数据库备份方案,确保医院计算机数据库和重点设备的运行安全。

(九)加强护士队伍与人才建设,开展中医护理工作。

贯彻落实《护士条例》,切实维护护士合法权益,深化护理体制改革,加强护士的教育培训,强化护理管理。

1、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培养专业型人才。2、继续强化护士的培训工作。按《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要求,强化护士的中医知识培训,制订医

院护理人员的中医知识的培训计划和培训手册,要求护理人员培训合格率达100%。强化护士的技能训练,提高护理水平,对护士进行技能考核。加强服务理念,争创护理品牌。3、发扬中医特色,突出中医护理优势,开展中医特色护理操作,科室制订辩证施护病种,制订标准护理计划,能熟练的给病人提供中医食疗及中医保健护理的知识,发挥中医健康宣教的优点。4、进一步完善护理管理信息化工作,各种护理信息逐步实行信息化管理。

(十)建设并逐步完善治未病服务平台,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平台建设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的精神和要求,医院争取“十三五”末完成“治未病”服务的平台建设,建成规范的治未病中心,构建有我院中西医结合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1、制订相关管理制度、工作制度、服务规范、中医健康干预方案、技术操作规范、疗效评估标准、制定服务流程等。2、完成设备配置,如健康状态信息管理设备、健康状态辨识及其风险评估设备、健康咨询与指导设备、健康干预设备等 3、设计体质辨识表,有计划地开展体质辨识工作、建立健康管理数据库。在提供治未病服务的基础上,不断地总结、积累、提高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网络和服务能力;加强中医预防保健对亚健康状态的指导和干预;提升中医预防保健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中医预防保健人才培养。

(十一)不断提高临床检验水平、规范临床实验管理。

规范检验科建设,按照三级甲等医院的要求和标准筹建、成立独立的输血科,不断完善更新各项规章制度及各项质量控制制度。不断引进各种检验新设备、新技术,开展新的检验项目,完善我院检验科业务范围。继续人才培养,不断提高检验人员技术水平和人才结构,继续引进高素质检验人才。

(十二)大力引进先进的影像检查、治疗设备,提高诊疗水平。更新诊疗设备设施,添置核磁共振、CT、DR 数字成像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彩超等一批先进诊疗设备,大力提高诊疗水平。

(十三)完善中药药事管理。

1、进一步规范我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的工作,完善对临床使用中药进行监督、评价和指导作用。根据医院基建的建设的进度,安排好药剂科的业务用房问题,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的要求,规范药剂科管理,做好业务用房规划建设。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的规定,加强医院中药饮片管理,保障用药安全、有效,推广小包装中药饮片,提高中药饮品质量。做好人才培养、引进及储备计划,逐步开展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工作,监测患者用药全过程,同时对门诊和住院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点评门诊处方和住院病历,对药物治疗做出综合评价,发现和报告药物不良反应,最大限度地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从而更好地保证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减少和避免药源性伤害。

2、不断引进人才,做好院内制剂的研究开发工作,进一步提高院内制剂的工艺水平以及质检水平,提高药品安全,把制剂室建设成一个出成绩、创成果的科研基地。

3、规范煎药室管理,完善煎药室工作制度及相关流程,煎药员工作技能培训工作,提高煎药质量,缩短候药时间。

第三篇: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及学习的意义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及学习的意义

中国中医科学院 季巍巍

一、概要

(一)中医四大经典著作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包括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金匮要略 》、《 温病条辨 》。

(二)学习经典著作的意义

为什么要学古代的著作 ?

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中医学是伴随着人类的生产活动而产生的。因此,中医的理论知识是日久民心。相对而言,西医是日新月异的。中医历经几千年的医学理论,仍然积极地指导着临床诊疗,此为中医之妙。中医学和西医学也因此而成为完全不同的两个医学体系。在中医学几千年的历史中,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医家和著作,只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才能在今天仍被称作经典。因此,学习中医的四大经典,是每一个中医人提高临床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认真的研讨古人的医术,对于现代医学的发展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对经典著作的学习,能够对中医的四部经典著作有更全面的认识,在临床运用方面能有新的领悟和提高。总之,学习古人的著作的意义在于,在古代著作的指导下,使中医学呈现出如今日渐辉煌的发展。

二、中医四大经典著作

中医的四大经典指的是在中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作用和里程碑意义的四部经典的著作,对古代乃至现代中医有着巨大指导作用和研究价值。目前国内的中医高等教育教材将《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作为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同时,有学者认为,除了以上四大名著,《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以及《神农本草经》亦是四大名著,实际上并无冲突。本节课以目前高等教育教材推荐的四部书作为经典著作进行讲解。

(一)《黄帝内经》 1.《黄帝内经》概述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中医界中尊奉的基础理论主要从《黄帝内经》中提炼发展而成。而且当代医学科学的某些研究课题,比如生命科学、气功理论、经络的实质、医学心理学、气象学等,也或多或少得从《黄帝内经》的论述中获得新的发现和启发。

《内经》共包括《素问》九卷和《灵枢》九卷。此两部分分别包含 81 篇专题,内容非常广泛,这些内容逐步形成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并且以此渗透贯穿到中医领域的各个方面。其内容涉及到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指导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内经》在长期的医疗实践、活体观察以及古代解剖学知识的基础上,讨论人体各个脏腑、组织和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通过经络沟通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内经》成书并非某个时期或某个人的作品,它是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一直延续到秦汉时期几百年间由许多医书汇集并不断增补而成。《内经》起源于轩辕黄帝,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主要反映秦汉时期之前的医学成就,而且它的成书也确定了我国医学的独特理论,为中医学的发展起到奠基作用。历代医学的著作很多取材或取法均来自《内经》,历史上大家熟知的各种医学流派的形成和崛起所采用的学术理论也大多源于《内经》,因此称《黄帝内经》为医学之宗。《内经》不但在历史上一直是中医教学的必读教材,在如今的高等中医院校也是一门必修的主课。

2.《黄帝内经》内容

①论病学说:包括邪正理论、病因、病基、疾病传辩、病症五方面的内容。其中邪正理论指的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即若人体的正气充足,不论外面是否有邪气,人都不会发病。并指出病因包括六淫、七情、饮食及劳伤治病等方面。病机,具体提出病机十九条,对临床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②疾病传变:从阴阳、内外、寒热、虚实进行归纳,侧重对 200 多种病症的病因、病基、症状、治疗、愈后以及预防做出具体的论述,为后世临床各科的发展奠定基础。③诊法学说:《黄帝内经》的诊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而且关于脉诊描述地非常详实,包括 20 多种脉相的具体表现,并且强调四诊合餐,此乃中医诊法的起源。关于治则、治法的学说,提出了治未病、治病求本、标本兼治、扶正袪邪、补虚泄实、调整阴阳等一套具体的治疗理论,而且总结了许多治疗的方法,如针灸、按摩、导引、外敷、蒸浴、放血等,特别是描述了很多针灸手法,至今临床中仍在运用。

④运气学说:运气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在《素问》的七篇大论中,着重探讨了自然界气候的长变对人体生理、病理影响的变化规律,并且试图按照这些规律指导人们驱利避害,防病治病。

⑤养生学说:在天然相应、形成合一的整体观念的指导下,《内经》提出了协调阴阳、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等一系列的防病益寿的养生方法,其中防重于治的思想尤为可贵。

总之,《内经》在中国传统医学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因其内容丰富异常,具有非常强的指导意义,并越来越被世界各国重视。

3.《黄帝内经》的三个“第一” ①《黄帝内经》是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

中医学作为一个学术体系的形成是从《黄帝内经》开始的,所以说《黄帝内经》被公认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这部著作第一次系统的讲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疾病、治疗的原则及方法,对人类的健康做出巨大的贡献。

②《黄帝内经》是第一部养生宝典。

《黄帝内经》中不仅涉及到如何治病的方面,还论述了如何预防得病的内容,即如何在不吃药的情况下能够健康长寿。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称为治未病,“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为《黄帝内经》中涉及的一部分养生内容。

③《黄帝内经》是第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

《黄帝内经》的描写是以生命为中心,涉及到医学、天文学、地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和历史等多方面。《黄帝内经》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理论思想的基础和精髓,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繁衍生息的历史长河中,其医疗主导作用功不可没。在 700 多年前,欧洲出现鼠疫爆发,大约四分之一欧洲人丧命,而在中国近两千年的历史中,虽然也记载过瘟疫的流行,但是从没有像欧洲一样,付出如此惨痛的代价,由此充分展现了《内经》的医学作用。

(二)《伤寒论》

1.《伤寒论》概述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外感及其杂病治疗规律的专著。作者是东汉末年张仲景,于公元 200 年至 205 年写成。全书共十二卷二十二篇,包括 397 法。除去重复的药方,共包含药方 112 个,本书重点论述的内容是人体感受风寒之邪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以及如何进行辨证施治的方法。

《伤寒论》集汉代以前医学之大成。系统阐述了多种外感疾病及杂病的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俱全。与《黄帝内经》偏重于理论不同,《伤寒论》更注重临床经验,因此理法方药非常齐全。所以本著作在中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同时还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为中国医学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2.《伤寒论》内容

作者张仲景运用《素问》、《热论》中的理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结合自身的临床实践对外感疾病的发生、发展、愈后、治疗进行了精辟的阐发,他将外感疾病具有规律性的各种表现归纳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辨证。其中又将每经结合阴阳、表里、痰热、虚实进行了辨证论治,因此本著作中即体现了同病异治,也有异病同治两方面内容,确立了严谨的治疗规范,创立了六经辨证体系,奠定中国医学辨证论治的原则。在中医诊疗过程中强调的辨证论治实际上是从《伤寒杂病论》开始的。

《伤寒论》是第一部理论联系实践,理法方药齐备的临床医学巨著。本书按照伤寒传变的规律,以条文的形式进行逐一的辩质,内容言简意赅,但辨证严谨,治疗方法灵活多便,用药方面药少而精,对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本书的用药特点,后世逐渐形成“仲景的经方学派”。如今临床上包括经方派和时方派两大派别。通过实践证明,本书的辨证论治原则不仅适用于伤寒病的治疗,而且也指导着其它临床各科治疗的准则。《伤寒论》中所运用的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基本治法,对后世有非常广泛的指导作用。在《伤寒论》中,共创制了 113 个基本的方剂,如麻黄汤、桂枝汤、承气汤、白虎汤、小柴胡汤、里中汤、四磨汤、五苓散、泻心汤及乌梅丸等,这些方剂不仅为人熟知,而且被现代临床广为应用。由此可见,《伤寒论》对中国医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现代学习中本书必不可少。

(三)《金匮要略》 1.《金匮要略》概述

《金匮要略》作者张仲景,是中医经典古籍之一,全书共 25 篇 , 方剂 205 首 , 列举病症六十余种,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 , 兼有部分外科、妇产科等病证。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治疗杂病的专著,也是张仲景所创制的辨证论治的代表作之一,古今医家称本书为“方书之祖”。其一方之精,是治疗杂病的典范。最初,张仲景撰写的只有《伤寒杂病论》一书,随着战争、战乱,原书亡失,后人人为的将《伤寒杂病论》分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分。《金匮要略》书名中的“金匮”指的是本书的重要和珍贵,“要略”指的是简明扼要,表明本书内容精要,价值珍贵,应慎重保藏和应用。

2.《金匮要略》内容

《金匮要略》是治疗杂病的典范,它涉及了内科、外科、妇科以及儿科的内容,对后世的分科治疗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本书共 25 篇,方剂有 262 首 , 病症 60 余种,其所论述的病症是以内科杂病为主 , 同时兼顾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内容。

《金匮要略》的 25 篇中的内容为,第一篇是脏腑经络先后病篇,属于总论的性质,对疾病、病因、病基、预防、诊断及治疗等各方面做出原则性的提示,在全书中具有纲领性的意义。第二篇到第十七篇属于内科范围的疾病。第十八篇涉及到外科疾病。第十九篇将不便于归类的几种疾病合为一篇。第二十到二十二篇属于妇产科疾病。最后三篇涉及杂疗方及食物禁忌等。在疾病的治法方面除药物治疗之外,还选用针灸、饮食调养,而且重视护理的作用。药剂包括汤剂、丸剂、散剂、酒剂等。药剂又可分为内服的药剂,和熏、洗、坐、敷等外置的药剂。

值得一提的是,《 金匮要略 》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著,其内容是《伤寒论》后半部分介绍的杂病。其重要性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 金匮要略 》首创了以病为纲、病症结合、辨证施治的诊疗体系。张仲景以病分篇进行编写,确立了病因诊断在杂病中的纲领地位,原书各篇的篇名中出现“病、脉、症、治”几个字,它将病和症相结合,脉和症相结合,辨证和施治紧密结合。病症结合是在明确病因诊断的基础上将脏腑病症作为杂病病症的核心,提出了脏腑经络病机及四症大纲进行病和症相结合的诊疗的方法。病脉结合指的是,原书认为脉象可以反映脏腑和经脉的变化,及疾病的吉凶顺逆,因此据脉论是原书的一个特色,据脉论主要体现在根据脉象诊断疾病、推测病因、确定病位、阐述病机、指导治疗、判断预后等各方面。辨证和施治结合形成了理法方药和脉因证治为一体的杂病诊疗思路,在杂病防治方面本书根据天人相应以及根据人体经络之间的整体性提出了“无病防病,有病早治,以防传遍”的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医学观念。另一方面,本书被尊称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原书根据内经立法处方的一般原则创制了经方 205 首,其中处方配伍是非常严谨的,用药精当、药材灵活、功效卓著,并且其所载的方剂治疗范围非常广,按照方剂学的分类,包括解表剂、催吐剂、泻下剂、和解剂、表里双解剂、温里回阳剂、清热泻火剂、消痰化积剂、补益剂、安神剂、固涩剂、理气剂、理血剂、去湿剂、润燥剂、祛痰剂、疮痈剂等,由此可见,方剂的归类已初具规模并且内容丰富,原书在方剂的使用中充分体现了“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思想。所以,《 金匮要略 》的临床指导意义非常强,应认真学习。

(四)《温病条辨》 1.《温病条辨》概述

《温病条辨》为吴瑭多年温病学术研究和临床总结的力作。温病学派成熟在清代。吴瑭所处时代,已逐渐脱离了《伤寒论》的束缚向前发展,但当时并没有一部系统的研究温病学的专著,温病学说也未被广大的医家所接受,而且叶天士在温病学方面的胃气凝血辨证理论虽然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但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当时的医学界还是沿袭《伤寒论》治疗温病的居多,当时经常出现失治、误治现象,并且因用药比较杂乱,其收效甚微。由此吴瑭经过十多年努力,潜心研究,着重强调温病和伤寒两大学派应互相的取长补短,写成《温病条辨》一书,该书是一本关于温病的集大成之作,为温病学派的成熟贡献很大力量,其理法方药是温病学的指导。

2.内容 ①三焦辨证

本书共七卷,卷一为上焦篇,卷二为中焦篇,卷三为下焦篇,卷四为杂说,卷五为解产难,卷六为解儿难及卷七的总论部分。全书是以三焦辨证为主干,其中上焦指的是心、肺病变,中焦指的是脾、胃、大肠病变,下焦指的是肝、肾病变。在治疗原则上吴鞠通提出“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降不安;治下焦如沤,非重不沉”,此为三焦的辨证理论,也是本书的核心,是学习《温病条辩》必须掌握的重点。

②温热病、湿热病

根据病因不同,治法不同,吴鞠通将温热分成温热病和湿热病两大类,此两大类实际上是这类疾病的共性。由湿热邪气所引起的疾病称为湿热病;由温热邪气所引起的疾病称为温热病。具体包括风温、温热、瘟疫、温毒、冬温、暑湿、伏暑、湿温、温燥、温疟和秋燥等几大类,根据具体的致病邪气确立病名。

吴瑭在解释温病全过程辨证时,同时参照了张仲景的六经辨证、刘伯鉴的《温热病机》、叶天士的《卫气营血辨证》及吴又可的《瘟疫论》等诸家的学说,病机明了并列出许多有效的方剂。例如,该书中归纳了温病的清络、清营、育阴的治法,实际是叶天士散存在医案里的清热养阴诸法的总结和提高。再例如,吴鞠通将银翘散称为清凉平剂,桑菊饮称为辛凉清剂,白虎汤称为辛凉重剂,他使遣方用药的层次清晰、条理井然有序。由此可见,该书不仅仅是用心之作,同时也是学术理论的升华作品。

三、学习经典著作的意义

(一)中医经典著作是学好中医的关键

把握好中医的经典著作是学好中医的关键,经典著作是中医学的源头。医家的阐述发明离不开这些经验著作,必须精细得研究《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难经》、《神农本草经》、《温病条辨》等经典的著作。通过对经验著作的熟读及深入的研究,在实践中反复的体验,最终能够得到其精要,为临床工作奠定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

(二)中医学是一门应用科学

中医学是一门应用的科学,离开实践中医就失去活力。中医理论的发展正是医学家不断的在实践中总结和创新,中医理论的掌握实际上也是在临床实践的总结和提高,并且在临症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总结积累经验,更好的提高疗效,通过临症来验证理论并且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医的理论。中医学的发展正是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继承和创新。随着时代的不同,疾病谱虽有所更换,但中医临床水平有所提高,医学家在临床中融会贯通,使疾病的疗效不断提高。

(三)欲成为大医,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

欲成为大医,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中医学即是一门自然科学,又是一门有关社会人文的科学,它是把人看成一个整体,治病是应天人合一,中医内容博大精深,不仅包含丰富的医学知识,还包含了文、史、哲,天文、地理、四时、物候等各方面的人文知识。就现存的专业书目,大概有 19000 余种,所以说欲成为大医,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这是对现在中医从业者的很高的要求。在《黄帝内经》中,就要求习医者上从天际,下及地理。孙思邈在《大医精成》中也明确的指出学医者要“博极医源,精勤不倦”。渊博的知识对医者的临床实践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帮助作用。

四、总结

(一)简介中医四大经典著作

包括《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作者、成书、成就。

(二)学习经典著作的意义

第四篇:3.1.1开展中医诊疗模式创新工作方案

开展中医诊疗模式创新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医院的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中西医并重,发挥中医药特色,推进体制和机制上创新。维护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调动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公立医院运行效率,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最终达到人民群众“能够看得起病、能够看得了病、能够看得好病”的要求,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鼓励创新中医服务模式,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打造中医诊疗模式创新品牌,根据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诊疗模式创新工作的相关要求,积极开展中医诊疗模式创新工作。

二、主要目标

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改善患者就医感受为出发点,以优化中医服务流程为核心,推广中医诊疗模式创新试点做法,集中优质资源,整合优势技术,遵循中医药特点规律,建立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中医诊疗模式,为患者提供方便、安全、快捷、高效的诊疗服务。

三、基本模式

一是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以专科为基础,整合相关临床科室、医技科室人员、技术等;以系统为基础,整合内科和外科,中医和西医;以疾病为抓手,整合优势资源,建立技术全面的诊疗团队,开展方便患者的诊疗服务。

二是中医综合治疗模式。门诊设立综合治疗区,病房建立中医综合治疗室,做好“西学中”工作,让临床类别医生掌握多种中医技术和方法,将针灸、刮痧等非药物疗法用于门诊和住院病人,提高临床疗效。三是养生、预防保健、医疗、康复于一体、全链条的医院服务模式。将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康复人群纳入服务范围,丰富“治未病”科内涵,将养生、医疗、康复深度融合,建立医养结合临床模式。

四是涵盖医院、社区、家庭的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中医药慢病控制方面的作用,在医院、社区、家庭全方位为居民提供融中医健康监测、咨询评估、养生调理、跟踪管理于一体,高水平、个性化、便捷化的中医药健康服务,打牢分级诊疗基础。

四、具体措施

(一)加强中西医结合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合理人才梯队,夯实医院发展基础。根据《2016年以病人为中心实施方案》的要求、以及提高我院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水平和提高我院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的需要。不断强化中西医结合人才队伍建设。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全面实施医院人才发展规划。

1、大力引进人才。一是根据各学科(专科)发展需要,积极引进高水平学科带头人或中青年业务骨干。二是根据医院业务运行和发展需要,制定基础专业人员招录计划,分步实施聘用。三是通过外聘专家、项目合作等方式,柔性引进各类急需人才,不为我有,但有我用,提高诊疗技术和科研水平。

2、重视并加强人才培养和教育。一是严格执行“三基三严”培训考核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二是对所有医务人员分类制定培养计划,确定发展方向和目标,多形式多层次针对性的强化培训;三是强化在职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鼓励职工在职教育提高,促进在职人员紧跟时代发展,掌握医学新知识。四是强化进修学习培训,制订进修学习计划,通过“送出去”和“请进来”,大力引进先进医学新理念和新技术,全面提升医务人员的业务素养和水平。

3、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制度和保障措施,加强管理和服务,真正从感情、事业和待遇等方面留住人才,促进其发挥作用;要科学合理的整合人才资源,想方设法为各类人才成长提供发展平台,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提高优秀人才的待遇,营造良好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进一步稳定人才队伍。

(二)积极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大力提升医疗综合服务能力。鼓励对中医药传统疗法的继承和发扬,积极开展中医适宜技术。积极采用非药物中医治疗方法。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在群众健康保健方面的优势作用,尤其是“治未病”方面的作用,大力采用群众乐意接受的中医中药治疗形式,完善优秀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的考评体系,加大对优秀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的推广力度和奖励力度,条件成熟时选择一个病种试点多专业一体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服务试点,为病人提供全面、全程、全方位的服务。

在科室综合目标考核体系制定中将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作为重要指标。

(三)继续加强临床科室的建设与管理,进一步提高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一是加强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制定优化各病种中医临床路径治疗方案,充分吸收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坚持“能中不西,先中后西,中西并重”原则,弘扬中医药特色优势。二是开展中医特色诊疗及宣传。着力打造集中医药特色、现代康复治疗手段高度融合的康复治疗中心,逐步推进肢体康复向脏器康复转化;大力推行非药物治疗,加大针灸、推拿、中药敷贴等中医特色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加强中医治未病的宣传和健康管理。三是研发推广使用新的中药特色制剂。医院发展规划期间,争取研发3-5种新的中药特色制剂,拓宽中医药服务范围。

(四)以重点专科建设为龙头,提高临床疗效,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 进一步加强学科专科建设。一是明确主攻方向,建设优势品牌科室。医院服务能力发展规划期间,在人财物上给予倾斜支持,集中力量打造1-2个核心竞争学科,培育行业影响力。二是加强专科专病建设。巩固建设省中医药管理局基层特色专科(针刀康复科、脾胃病专科、治未病科、残疾人康复站)。三是建设老年病。

(五)逐步规范急诊科建设,建立急诊绿色通道。加强急诊检诊、分诊,落实首诊负责制,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完善急诊分区救治、建立住院和手术的急危重症的“绿色通道”,建立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完善急诊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留观病房及急诊重症监护病房等建设。同时加强急诊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建设好中西医结合急诊人才梯队。

(六)完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总体应急预案和有效机制。建立医院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应急队伍并落实责任。明确需要应对的主要突发事件策略,建立应急指挥系统,指定和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反复进行应急培训和演练,进一步提高全院职工的应急素质和医院的整体应急能力。

(七)继续加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建设。

1、进一步完善医院、科室的医疗质量管理责任体系,明确责任人;成立专门质量管理机构,定期研究医疗质量管理等相关问题,完善医疗质量管理活动记录制度;强化医务科、护理部对全面医疗质量与安全的日常管理工作,逐步建立多部门医疗安全与质量管理的协调机制。

2、遵照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以及省卫生厅的相关规定,制定医院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实行分级分类管理,监督评价与档案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临床应用新技术审批程序,并对新开展医疗技术的安全、质量、疗效、经济性等情况进行全程追踪管理和评价等,建立完善医疗技术准入和管理制度,促进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技术进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3、进一步完善病案管理制度,落实和强化三级病历质控制度,配备专职院控员,把好院控质量关,监督科控员工作,进一步提高病案质量,完善电子病案管理,同时强化在架病历的实时监控,提高医疗质量与安全。

4、进一步完善患者唯一身份识别等有关制度,完善手术患者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保障医疗安全与患者生命财产安全。

5、条件成熟时逐步建立医疗安全与医疗质量信息化管理体系。

(八)推进信息化建设,为医院现代化发展提供技术保障。按照卫生部医院信息化建设规范性要求,着力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一是加大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投入,推动医院数字化平台建设。二是建立完善计算机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保障系统安全运行。严格落实网络防火墙、入侵检测、防病毒等安全防范措施。完善数据库备份方案,确保医院计算机数据库和重点设备的运行安全。

(九)加强护士队伍与人才建设,开展中医护理工作。

贯彻落实《护士条例》,切实维护护士合法权益,深化护理体制改革,加强护士的教育培训,强化护理管理。

1、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培养专业型人才。

2、继续强化护士的培训工作。按《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要求,强化护士的中医知识培训,制订医院护理人员的中医知识的培训计划和培训手册,要求护理人员培训合格率达100%。强化护士的技能训练,提高护理水平,对护士进行技能考核。加强服务理念,争创护理品牌。

3、发扬中医特色,突出中医护理优势,开展中医特色护理操作,科室制订辩证施护病种,制订标准护理计划,能熟练的给病人提供中医食疗及中医保健护理的知识,发挥中医健康宣教的优点。

4、进一步完善护理管理信息化工作,各种护理信息逐步实行信息化管理。

(十)建设并逐步完善治未病服务平台,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平台建设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的精神和要求,医院争取“十三五”末完成“治未病”服务的平台建设,建成规范的治未病中心,构建有我院中西医结合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1、制订相关管理制度、工作制度、服务规范、中医健康干预方案、技术操作规范、疗效评估标准、制定服务流程等。

2、完成设备配置,如健康状态信息管理设备、健康状态辨识及其风险评估设备、健康咨询与指导设备、健康干预设备等

3、设计体质辨识表,有计划地开展体质辨识工作、建立健康管理数据库。在提供治未病服务的基础上,不断地总结、积累、提高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网络和服务能力;加强中医预防保健对亚健康状态的指导和干预;提升中医预防保健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中医预防保健人才培养。

(十一)不断提高临床检验水平、规范临床实验管理。

规范检验科建设,按照三级甲等医院的要求和标准筹建、成立独立的输血科,不断完善更新各项规章制度及各项质量控制制度。不断引进各种检验新设备、新技术,开展新的检验项目,完善我院检验科业务范围。继续人才培养,不断提高检验人员技术水平和人才结构,继续引进高素质检验人才。

(十二)大力引进先进的影像检查、治疗设备,提高诊疗水平。更新诊疗设备设施,添置DR数字成像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彩超等一批先进诊疗设备,大力提高诊疗水平。

(十三)完善中药药事管理。

1、进一步规范我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的工作,完善对临床使用中药进行监督、评价和指导作用。根据医院基建的建设的进度,安排好药剂科的业务用房问题,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的要求,规范药剂科管理,做好业务用房规划建设。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的规定,加强医院中药饮片管理,保障用药安全、有效,推广小包装中药饮片,提高中药饮品质量。做好人才培养、引进及储备计划,逐步开展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工作,监测患者用药全过程,同时对门诊和住院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点评门诊处方和住院病历,对药物治疗做出综合评价,发现和报告药物不良反应,最大限度地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从而更好地保证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减少和避免药源性伤害。

2、不断引进人才,做好院内制剂的研究开发工作。

3、规范煎药室管理,完善煎药室工作制度及相关流程,煎药员工作技能培训工作,提高煎药质量,缩短候药时间。

第五篇:开展反邪教法制知识竞赛活动工作方案

开展反邪教法制知识竞赛活动工作方案

甘南县巨宝中学教导处

邪教对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和生命财产安全都有着极为严重危害的性。邪教组织神化了的教主崇拜,宣扬末世论,打着拯救人类的幌子,散布迷信邪说,编造并极化歪理邪说;用蛊惑、蒙骗的手段发展成员,对信徒实行精神控制和摧残;不择手段地聚敛钱财满足私欲;利用包括恐怖暴力在内的各种手段危害社会。为做好反邪教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统一部署和县教委通知要求,现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活动目的通过开展网上反邪教法制知识竞赛活动,在全校教职工和学生中开展一次反邪教法制知识宣传,把邪教组织及其活动的违法性和社会危害性公诸于众,使广大师生员工了解邪教组织的危害性,增强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倡导拿起法律武器同邪教做斗争,牢固爱国思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

二、竞赛方式

本次竞赛采用在凯风网()在线答题方式进行。参赛者在百度中登录凯风网,在首页点击“六五普法反邪教法制知识竞赛”链接后(白色的小人),可以查阅竞赛规则、试题和答案。在答题页面右侧“我要答题”栏选择地区、输入手机号,点击“开始答题”后参与答题。也可以直接通过在线答题网址进入答题页面:

http://zsjs.kaiwind.com/kf/html/

网上答题截止时间:10月31日24时。

三、答题规则

(一)参赛者应使用真实有效的手机号码和所在省份进行登录,以确保奖品发放工作顺利进行。每个手机号只能使用1次,无效手机号码在评奖阶段无效。

(二)参赛者登录“反邪教法制知识竞赛系统”答题,完成后点击“提交”按钮提交答卷。

(三)答题系统设置了时间限制,进入答题环节后,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提交。

四、活动要求

(一)反邪教法制知识竞赛活动是中央确定的今年反邪教教育工作的重点项目。学校全体财政开支的教职员工都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充分认识活动的重要意义,务必在10月25日前学习并完成竞赛任务。

(二)开展反邪教法制知识竞赛的目的是为了普及反邪教法制知识,竞赛过程也是法制知识学习宣传教育的过程。中国反邪教网()均登载了《反邪教法制教育学习问答》相关内容,各教职员工在学习回答问题的同时,要对身边及周围的人进行反邪教法律宣传,让全社会对邪教组织深恶痛绝,杜绝邪教组织发展的空间,还我们一个清新和谐、友爱互助的社会空间。

2013年10月11日

下载**市医疗机构开展中医“四大经典”学习竞赛活动工作方案(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市医疗机构开展中医“四大经典”学习竞赛活动工作方案(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开展定点医疗机构专项治理“回头看”的工作方案

    关于开展定点医疗机构专项治理“回头看”的工作方案为认真落实中省市关于开展定点医疗机构专项治理“回头看”工作要求,深刻汲取新闻媒体曝光被查处的安徽省太和县部分定点医......

    市科技局关于开展学习党章知识竞赛活动的情况报告[小编推荐]

    市级机关工委: 现将我局开展学习党章知识竞赛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根据《关于开展学习党章知识竞赛活动的通知》(泰委机[2006]23号)精神,我局党组高度重视,把它作为局中心工作......

    关于XX市开展城市“四化”竞赛活动进展情况汇报

    关于XX市开展城市“四化”竞赛活动进展 情况汇报省“四化”竞赛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根据辽宁省《关于开展全省城市“四化”竞赛活动的意见》的要求,我市制订了《2011年-2013......

    关于开展定点医疗机构专项治理,“回头看”的工作方案(5篇可选)

    关于开展定点医疗机构专项治理“回头看”的工作方案为认真落实中省市关于开展定点医疗机构专项治理“回头看”工作要求,深刻汲取新闻媒体曝光被查处的安徽省太和县部分定点医......

    开展宪法学习宣传工作方案

    开展宪法学习宣传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做好宪法的学习宣传工作,根据省、市有关要求,并结合我办实际,现制订宪法学习宣传工作方案。 一、活动时间 5月至12月底。 二、活动主题 学习......

    市卫生局关于印发武汉市民营医疗机构监管工作方案的通知

    市卫生局关于印发武汉市民营医疗机构监管工作方案的通知 发布机构:局办公室 发布时间:2009-9-24 17:25:22 信息来源:监察室 阅读:次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市开展行动学习情况汇报

    **市开展行动学习情况汇报根据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的安排,我市于今年**月**日正式启动行动学习项目,在市委的领导大力支持下,在区党委组织部领导及自治区行动学习项目执行办公室的......

    市交警队开展发展提升年工作方案

    市交警队开展发展提升年工作方案 为巩固机关效能年和创业服务年活动成果,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提升服务水平,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加快推进全县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根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