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市普高2014届第二次诊断性考试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3 22:06: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自贡市普高2014届第二次诊断性考试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自贡市普高2014届第二次诊断性考试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一篇:自贡市普高2014届第二次诊断性考试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自贡市高2014届第二次诊断性考试文科综合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1、C2、B3、D4、B5、C6、A7、C8、A9、D10、A11、B12、D

13题(28分)

(1)观点:从记载事实到说明事实之间的关系;以帝王政治为中心,以朝廷、个人为服务的对象转变为探究国民运动和国民关系。(4分)

思想:西方民主平等思想、进化论思想、救亡图存思想、西方资产阶级史学观。(6分)(任3个方面6分)

(2)史观:唯物史观(或革命史观)。(2分)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需要;调动建设社会主义热情的需要;受苏联的影响。(6分)

(3)新航路的开辟,开始打破各地相互孤立隔绝的状态,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世界市场的初具规模(或世界市场的拓展);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和世贸组织的建立,世界经济全球化速度加快,世界市场的深入发展。(10分)

14题(24分)

(1)模式:小农经济(或封建自然经济)。(2分)关系:小农是国家的财政来源;小农是战争时期士兵和粮食的主要来源;小农的普遍存在有利于稳定封建国家的统治秩序(6分)

(2)同意。(1分)明朝内阁制的设立,强化了专制政权;清朝设置军机处,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是中国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式的新变化;明清实行八股取士、清代施行文字狱,加强了思想文化控制;明清政府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政策,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5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3)状况:1700年至1820年中国领先世界,1820年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2分)因素:英国通过工业革命,实现机器大生产,中国固守农耕经济,生产方式落后;英国近代科技世界领先,中国科技水平落后;英国对外实行殖民扩张政策,海外贸易发达,中国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或海禁政策),经济保守封闭;英国确立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中国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英国人通过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中国人受八股取士、文字狱的影响而思想保守封闭。(任4个方面8分)

第二篇:自贡市普高2014届第三次诊断性考试

秘密★启用前

自贡市普高2014届第三次诊断性考试

语 文

本试题卷分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单项选择题),共8页。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题卷由学生自己保存。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 共27分)

注意事项:

①单项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案标号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

②本部分共3大题,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糟粕(pò)盘桓(huán)募(mò)捐 敷衍塞(sâ)责 B.自诩(xǔ)忖(chún)度 戏谑(xuâ)挑拨(bō)离间 C.露(lù)脸 隽(juàn)永 溯(sù)源 模棱(lãnɡ)两可 D.憎恶(wù)怂(sǒnɡ)恿 蜕(tuì)变 含蓄蕴藉(jiâ)答案:D(A“募”读mù,B“忖”读cǔn,C“露”读lòu)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绿洲 交头接耳 食不果腹 委曲求全 B.抵牾 竭泽而鱼 包罗万象 声名鹊起 C.坐阵 连绵不断 俯首帖耳 搜肠刮肚 D.松弛 人情世故 以身作则 精采纷呈 答案:A(B鱼→渔,C阵→镇,D采→彩)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吴天明是不少第五代导演的伯乐。在任西影厂厂长期间,他大胆启用张艺谋、周晓文等一批有艺术潜质的新人,为他们提供独立拍片的平台。

B.气管黏膜是保护人体的第一道关卡,这道关卡被破坏后,有害颗粒物就会进入和伤害肺部,导致人体呼吸系统及其他系统患病。

C.只要算盘还在使用,珠算就不会仅仅是一种遗产,而是一种可与现代数字技术相提并论、相互补充的实用技术,它还会因可持续发展而永葆青春。

D.中国的口头文学非常博大,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陈陈相因的故事传递着中国人传统的道德准则与价值观,蕴含着人们的生活智慧和丰富的生产经验。答案:C(A启用,开始使用。与语境不符。句子有提拔、任用之意,可改为“起用”。B“进入”和“伤害”不构成并列关系,不能用表示并列的连词“和”。此处应用“并”。D陈陈相因,比喻沿袭老一套,没有改进。含贬义,与语境不符。可改为“口口相传”)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老官山汉墓随葬品中包括保存完整、可分清册序的竹简,其内容为九部医书;迄今我国发现最早、最完整的人体经穴漆俑,其刻画准确、经络清晰。

B.在我国农村,春节期间的拜年活动,增进了人们彼此之间的感情,加强了亲族成员之间的血缘亲情,维持和巩固着村民之间亲如一家的地缘互助关系。C.《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不讲大道理,没有教条指南,它只是与你分享一些心灵平和的主张、与世界相处的态度和拥有幸福的提醒,成为更好的自己。D.据了解,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国就开展了火星探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国家“863”计划和“973”计划中都有“行星探测”方面的课题作为证明。答案:B(A语序不当,“迄今我国”改为“我国迄今”。C成分残缺,可在“成为更好的自己”加“让你”。D句式杂糅,可去掉“作为证明”。)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感悟唐诗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用陈子昂的这两句诗来概括唐诗的地位恐怕再恰当不过。唐诗,她是中华文化的高峰,在这座高峰上涌现出了多少才华横溢的诗人、千古流传的名句;唐诗,她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文化遗产。

但是,当历史走到今天,唐诗正在面临一场危机,她的地位开始动摇,她的存在开始被人漠视,她的深沉难以被人理解„„这危机来自全球化的文化威胁,来自西方文明的强烈冲击,但是这威胁真正的可怖之处在于它的根源并不是来自外部,而是自内而生——并不是西方人在消解唐诗的价值,而是炎黄子孙自己在疏离自己的文化。唐诗面临的挑战不是让陌生的西方人接受她,而是让所有的中国人理解她。

为什么我们还要读唐诗?也许翻开李元洛先生的《穿越唐诗宋词》可以找到最好的解答。唐诗让我们体会到中华文字的精致奥妙,让我们不再因枯燥的语文测验而磨灭对于祖国文字的灵感,让我们真正地体验语文学习的精髓——而这些常常能让我们更积极而轻松地面对考试;同时作为一个站在文明冲突交界处的青少年,唐诗更让我们理解自己的文化,理解自己作为中国人的生存方式,培养自己的文化认同感。中国文字博大精深。试想有哪种文字可以用如此简约的方式体现语言和修辞的力量。美国诗人庞德曾经翻译过《长干行》,但是“青梅竹马”到了他的笔下、到了英文的表达中却完全失去了意味。唐诗的一字一句或是捻断数茎须的炼词之果,或是随兴而至的天才之作。唐代才华横溢、魅力四射的诗人实在是不胜枚举,这里我需要特别地说一说李白与杜甫。李白是诗人中的天才,令后人感叹难以模仿、难以企及,而李元洛先生则让我们从另一角度去读李白,那就是他的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不汲汲于名利、不戚戚于富贵,这是远远超过诗才诗艺的更高的境界。再看杜甫吧,沉郁顿挫的诗句、忧国忧民的情思、悲悯苍生的胸襟,都已化为了那个时代最深沉的底蕴。在这沉郁、忧思、悲悯之中,杜甫从孤舟中陨落,落入了那条埋葬屈原的河流,同他的先人一样化为了永恒的精神。

感谢李元洛先生的书,让我重新认识唐诗。对我来说,这是一次中华文化的寻根之旅,一次民族瑰宝的重新挖掘。唐诗的力量是饱满的,唐诗的魅力是多元的,唐诗的价值是永恒的。他用了一种怅望的目光,站在现实的一头向千秋之前的唐朝远眺,这眺望中有的是对那个文化鼎盛时期的憧憬,是对当今现实社会的批判。但这种怅望的价值究竟何在?是不是我们要像唐人那样生活才能重回真正的民族文化的顶峰,才能真正让我们达到文化追求的极致?当然不是。这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是不需要的。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的文化,今天的一根柳枝恐怕已不能表达那种离别的依依之情,交通的方便也让我们不再要像李白那样徒步游走,今天的我们有属于这个时代的表达方式。只是在这个时候,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我们需要一种精神,即对经典文化的热爱,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5.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诗危机的根源是炎黄子孙对自己文化的疏离。B.唐诗能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中华文字的精致奥妙。C.唐诗能让我们理解文化并培养自己对文化的认同。D.唐诗具有饱满的力量、多元的魅力和永恒的价值。

答案:C(原文是“让我们理解自己的文化„„培养自己的文化认同感”)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阅读唐诗有助于我们轻松应对枯燥的语文考试。B.唐代诗人的才华横溢,现代人难以模仿和企及。C.杜甫的沉郁忧思如同屈原,已化作永恒的精神。D.对于唐诗这样的经典,现代人需要热爱和认同。

答案:D(A“轻松应对枯燥的语文考试”错,原文无此信息。B偷换概念,原文是“李白是诗人中的天才,令后人感叹难以模仿、难以企及”。C原文无此信息。)7.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唐诗是中华文化的高峰,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文化遗产,具有空前绝后的地位。

B.就语言和修辞而言,包括英文在内的其它文字很难表达出唐诗中所蕴含的意味。

C.对作者来说,阅读李元洛先生的《穿越唐诗宋词》就是一次对唐诗的重新认识。

D.如果我们能认同自己的文化,就能重回民族文化的顶峰,达到文化追求的极致。

答案:D(原文无此意,见最后一段。)

三、(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

宋仪望,字望之,吉安永丰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授吴县知县。民输白粮京师,辄破家,仪望令诸区各出公田,计役授田赡之。禁火葬,创子游祠,建书院,惠绩甚著。征授御史。劾大将军仇鸾挟寇自重,疏留中。已,陈时务十二策。巡盐河东,请开桑乾河通宣、大饷道,言:“河发源金龙池,下甕城驿古定桥,会众水,东流千余里,入卢沟桥。其间惟大同卜村有丛石,宣府黑龙湾石崖稍险,然不逾五十里,水浅者犹二三尺,疏凿甚易。曩大同巡抚侯钺尝乘小艇赴怀来,历卜村、黑龙湾,安行无虞。又自怀来溯流,载米三十石达之古定河,足利漕可徵。”时方行穵运〔注〕,率三十石致一石。仪望疏至,下廷议。兵部尚书聂豹言:“河成便漕,兼制敌骑。”工部尚书欧阳必进言:“道远役重。”遂报罢。

仪望寻省母归。还朝,发胡宗宪、阮鹗奸贪状,鹗被逮。二人皆严嵩私人,嵩由是不悦。及受命督三殿门工,嵩子世蕃私贾人金,属必进俾与工事,仪望执不可。工竣,叙劳,擢大理右寺丞。世蕃以为德,仪望请急归,无所谢,世蕃益怒。会灾异考察京官,必进迁吏部,遂坐以浮躁,贬夷陵判官。嵩败,擢霸州兵备佥事。请城涿州,除马户逋税。进大名兵备副使,改福建。与总兵官戚继光合兵破倭,因列海防善后事。诏从其请。隆庆二年,吏部尚书杨博欲黜仪望,考功郎刘一儒持之,乃镌二秩,补四川佥事。四迁大理少卿。

万历二年,张居正当国,雅知仪望才,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诸府。奏减属郡灾赋。海警稍定,将吏讳言兵,仪望与副使王叔果修战备。倭果至,御之黑水洋,斩获多,进右副都御史。先有诏雪建文诸臣,仪望创表忠祠祀之南京。宋忠臣杨邦乂,仪望乡人也,葬江宁,岁久渐湮,仪望为封其墓,载其祠祀典。故太常卿袁洪愈、祭酒姜宝皆不为居正所喜,仪望荐之朝,渐失居正意。四年,稍迁南京大理卿。逾年改北,被劾罢归。

仪望少师聂豹,私淑王守仁,又从邹守益、欧阳德、罗洪先游。守仁从祀,仪望有力焉。家居数年卒。(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一五》)【注】穵(yà)运:明代差派平民为官府运输粮饷。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率三十石致一石 率:大抵。B.发胡宗宪、阮鹗奸贪状 发:发现。C.仪望执不可 执:坚持。D.请城涿州,除马户逋税 城:筑城。答案:B(发:揭露。)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因列海防善后事 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B.乃镌二秩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载其祠祀典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D.仪望有力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答案:C(分别为:代词,他的;代词,那。A均为连词,因而。B均为连词,于是。D均为兼词,于之)

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 共123分)

注意事项:

①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②本部分共4大题,12小题。共123分。

四、(31分)

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民输白粮京师,辄破家,仪望令诸区各出公田,计役授田赡之。(4分)译文:百姓输运白粮给京城,却往往因此家道破败,宋仪望下令各区分别拿出公田,计算劳役分给公田来供养他们(那些输运白粮的百姓)。(译出大意1分。“输”、“各出公田”、“赡”译正确一处,1分)

(2)会灾异考察京官,必进迁吏部,遂坐以浮躁,贬夷陵判官。(4分)译文:适逢发生灾害和反常的自然现象而考察在京城任职的官员,欧阳必进调任吏部,于是用轻率急躁的罪名加给(宋仪望),贬谪(宋仪望)为夷陵判官。(译出大意1分。“会”、“坐以浮躁”、成分省略译正确一处,1分)11.第Ⅰ卷文言文中,传主宋仪望是怎样为官的?请简要概括。(5分)

答:体恤民情,注意教化;不畏权贵,坚守正义;积极建言,富有远见;造福地方,未雨绸缪;不阿谀奉迎,荐贤举能。(一点,1分)12.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9处)(4分)

贤主所贵莫如士∕所以贵士∕为其直言也∕言直则枉者见矣∕人主之患∕欲闻枉而恶直言∕是障其源而欲其水也∕水奚自至∕是贱其所欲而贵其所恶也∕所欲奚自来

(《吕氏春秋·贵直论第三》)

13.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8分)

北斋雨后 文同

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野兴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

【注】放吏衙:免去吏卒定时参见知府的惯例。

(1)诗人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对北斋雨后进行描写的?请联系全诗简要分析。(4分)

答:从环境的清幽、生活的闲适两个方面来描绘北斋雨后的景象,(2分)用双禽戏竹、一蝶寻花来表现出环境的清幽,扫壁赏画、留客品茶则表现了诗人生活的闲适。(2分)

(2)“宛如当日在山家”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赏析。(4分)答:今日北斋的生活正和往日的山居生活一样,(2分)这其中有面对现在的闲适生活的由衷喜悦,也有对回归山居生活的向往和怀念。(2分)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小题)(6分)(1)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关雎》)

(2)越陌度阡,枉用相存。(曹操《短歌行》)

(3)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李白《蜀道难》)(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5)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6)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苏轼《赤壁赋》)(7)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8)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黑 土 地 韩静霆

①我是北方的黑土捏成的,土性浇铸在我的灵魂之中了。

②我生于黑土,长于黑土。童年,我用黑土捏出我的天使:人,马,牛,羊,鸡,狗。我和黑土造就的这些众生厮守、说话。我用黑土制成能吹奏抑抑扬扬、呜呜咽咽曲调的埙。我的埙就是我的唇舌,我生命的延长,我灵魂的独白。我是黑土的上帝,黑土也是我的上帝。26年前我孑然一身进关,闯荡京华。我住在前门箭楼下的小客栈里,柔和湿滑的京腔在议论我:这个北方的小牛犊子。哦,是的。牛犊子,北方,我。我走出北方黑色的漠野,什么也没带——不不,我带走了一样东西,永生永世不可抛弃也无法抛弃的,就是我的土性。③每次返乡,黑土地总是极尽柔情待我。当我的两脚插在浸了油似的黑土地里,即便是大旱时节,湿漉漉的地气也冲得脚心痒酥酥的,我的两足张开十个“根须”吸吮着水汽,我感觉到筋络舒展的咔咔声,我感觉到血管中冲撞着一排又一排粘稠的然而又是流动着的激情的浪头。唯有此时,我可以和刚刚拱出土皮儿的荠菜私语,可以得到玉米缨子扬来的花粉,可以喝到奉献到手心的蚂蚁酒,这时候我能把目光的线一直拉到松辽平原的极处,看云起云飞,进入一种境界。我想我变成了黑土地上植根并且眺望着的树,一棵生有两个丫杈的树,一棵擎着乱蓬蓬鸟窝的树,一棵白桦树。我想我不怕被肃杀的风摇落最后一片叶子,叶落了还会再生。我想我可以燃烧。在地上成炭,在地下变煤。因为,我是黑土地的子孙。④带着黑土地给我的足够的营养,我离开了故土。西北高原的风吹不倒我这北方的榛莽,海南天涯的烈日晒不干我黑褐色肌肤蕴藏的油性。有时候,我枕着塬,枕着海,闭上眼睛想到的却是北方黑土地柔软的怀抱,想到儿时睡过的桦树皮摇床。我为此心旌摇荡,依稀看到黑土地上跋涉而去的祖先。哦,努尔哈赤的雕弓拉成满月,“玉骢嘶罢飞尘起,皂雕没处冷云平”;哦,挖参人如崖上的壁虎,没入密林,“雪中食草冰上宿”;哦,刚刚冷却的火山口杉木葱茏,岩洞里举起了伐木人的炊烟;哦,田畴把黑色的垄划到天尽头,那里,一人,一犁,一牛,共同较量着耐力和韧性。犁着,耕着,走着,没有一点声音。我的黑土地就是这样一部悠远的、孔武的、神秘的、充满着内聚力的不朽经典。当然,在黑土的深层,也埋藏着古战场鲜血锈蚀的剑,也抛落了亡国之民的遗骸,也有过拼搏、绞杀、屈辱和失败。即便是失败,我的先人也是屡败屡战,不屈不挠。

⑤北方的黑土地是何等博大啊,兼容着火山与冰岸,天池与地泉,针叶林与毛毛草,红高粱与罂粟花,野性与柔情,爱情与仇恨,严峻与温馨,粗犷与粗疏,自强与自私,辽廓与孤寂。既有长久的四季轮回,又有短暂的无霜期;既有虎群的雄浑,又有狗皮帽子的寒碜;既有宽广又有褊狭;既有宁静又有躁动;既坦诚又神秘,既富丽又贫瘠。当我远离故乡去生存、拼搏和拓荒数年之后,终于明白有一种东西是不可超越的,那就是黑土地所给予我的生命的原汁。

⑥是的,读懂黑土地这部博大恢宏、幽远深邃的自然、历史和人生的巨卷,需要时间的打凿和精神的反刍。如今,我头上的野草荣而又枯,年已不惑,似乎才领略了一点她的教诲。她从我呱呱坠地的一刻起,就用日出日落、阳春严冬和风霜雨雪教导我。她要我生来就成熟,就懂得什么是沧桑,什么叫坚韧,什么叫忍耐,什么叫不屈。非洲谚语说,创世之初,上帝赐给每个人一抔土,人们从土中吸吮生命的滋养。北方黑土地给我的滋养令我受用无穷。也就铸成了我终生的土性。⑦不可改变,我北方的土性。因为,自我落生的时候,黑土地就给我打上了胎记。我的黑土铸成的肌肤和魂魄不可改变。因为,我不能选择也不愿意改变我的籍贯。我为此感到荣幸——当我走在异乡异域的时候,人们会顷刻间认识我和我的内涵:中国,北方,黑土地。

15.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黑土地”是本文的行文线索,紧扣“我”不可改变的土性,文章多次反复,突出了黑土地对“我”的深刻影响。

B.文章开篇“我是北方的黑土捏成的,土性浇铸在我的灵魂之中了”,开门见山,点明主旨,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C.第⑤段赞美了黑土地的博大兼容、不可超越,写远离故乡去拼搏则又流露出“我”渴望摆脱黑土地的内心感情。D.本文语言极富特色,句式整散结合,排比、比拟等等多种修辞综合运用,都很好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和表现力。

E.本文没有写曾经发生在黑土地上的平常事,而是站在时代的高度审视、揭示了黑土地自然、历史和人生的真谛。

答案:CE(C“流露出我渴望摆脱黑土地的内心感情”错。E“没有写曾经发生在黑土地上的平常事”错)16.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表达对“黑土地”热烈真挚的感情的?请简要概括。(6分)

答:回忆童年,黑土地生养了我,浇铸成我灵魂中土性;返乡,黑土地柔情待我,给我生命的滋养;离开,它的博大恢宏、幽远深邃,给我足够的营养和人生的教诲。(一点2分)17.第④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6分)

答:这段文字截取四幅不同的生活场景,表现了黑土地悠远、孔武、神秘、充满内聚力的历史,给人强烈的历史纵深感,揭示出黑土地深厚的精神营养;(3分)运用排比、引用,直抒胸臆,表达了对黑土地深挚、热烈的感情,丰富了文章内容。(3分)

18.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又总是渴望离开养育自己的水土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请结合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此的看法。(6分)答:该题为探究性试题,结合文本,言之成理即可。可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和现实中人们的渴望两个角度作答,注意辩证思考。

示例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养我们的土地给我们的生命打上了永恒的烙印,给我们的人生打上了永远的底色,正如本文作者所说,它无法超越,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它是我们无声的名片。

示例二: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是人类永恒的渴望,无论家乡多么美好,正如黑土地尽管如此令作者热爱、留恋,但到外面去却是一个富有魅力的声音,这二者其实并不矛盾。家乡的美好在它给与我们生命的营养,闯荡世界却源自人类的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观点明确,2分;结合文本,2分;言之成理,2分。

六、(10分)

19.请分别从社会和教育反思的角度,为下面的消息各拟写一句话点评,作为消息结尾。(4分)

乔某,今年28岁,出生在西北农村的一个普通家庭,2011年他从某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到中石化某下属公司采购部工作,然而工作不到一年,他就以“行规”受贿6万元,并因此受到查处。(据3月11日《新京报》)。与翻身落马的“老虎”和“苍蝇”相比,乔某不过是一个没有职位、毫无阅历的不起眼角色。但他入职不到一年就“收受贿赂”的行为,却与众多贪腐官员的堕落轨迹如出一辙。按照乔某的辩解,其受贿6万元的行为是由行贿者自称“三个点回扣”的“行规”所致,属“实在推不掉才收的钱”。“入职便受贿”成为其步入社会之后最糟糕、最失败的一步。对于那些怀抱建功立业梦想的年轻人而言,乔某的受贿被查则无疑是一记振聋发聩的警钟。答案略。一个角度,2分。20.学校拟举办“走进文学经典”读书活动。请你从《家》、《老人与海》、《高老头》、《三国演义》中任选一部,按下„面的要求写一段说明性文字,向同学们进行推介。(6分)

要求:①用一个统领全段内容的句子开头,语意连贯,内容充实;②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③语言简明、连贯、得体;④100字以内。答: 示例:《三国演义》——一部家喻户晓的历史长篇小说,它再现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启人深思,塑造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烙进民族记忆深处,描绘大小数十次战争精彩纷呈„„想深入了解吗?请走进《三国演义》的艺术世界吧!满足要求①,2分;满足要求②,2分;满足要求③,2分。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托斯卡尼尼是举世闻名的指挥家。他到过很多地方,指挥过无数乐团,也见过无数达官显贵。80岁时,儿子好奇地问他:“您觉得您一生做过最重要的事是什么?”托斯卡尼尼回答说:“我现在正在做的事,就是我一生中最重大的事。不管是指挥一个交响乐团,或是剥一个橘子。”

是的,你现在正在做的事,就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即使是在剥一个橘子。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第三篇:高三历史第二次诊断性考试总结

高三历史第二次诊断性考试总结

一、考试整体情况

本次考试范围为高中所学全部历史。试卷难易程度适中。从卷面情况来看,一班平均分45.59分,二班平均分47.13分,三班平均分52.36分,六班平均分62.13分。年级最高分84分,最低分19分,分数差距较为明显。历史单科重点线68分,二本线58分,三本线54分,专一线50分,专二线40分。

二、学生暴露的主要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主干内容把握不牢。

2、在知识理解的综合性方面,联系、比较水平较低。

3、在知识应用的创新性方面,融合旧知新识,提炼观点的思路不畅。

4、在思维发展的深刻性方面,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的能力不强。

5、在思维换转的灵活性方面,对知识迁移和活学活用能力不足。

三、今后的教学启示

1、注重基础知识的回顾和回归教材。后期复习备考中依然要集中主要时间和精力用于对教材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落实和掌握,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2、注重对学生历史学科基本能力的培养。近年高考文综卷历史试题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强调能力立意,尤其是突出了对历史信息整合能力(是学生运用已学知识、技能和经验,通过阅读理解文字、图像、统计数据等形式的材料,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获取和运用有效信息,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论证的能力)的考查。因此教师必须在平时的教学和复习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基本能力。

3、加强对区域史的关注和复习。后期复习中应指导学生加强区域史的复习,对一些重要的区域史问题,如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洙江三角洲、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环太平洋地区等要一如既往地给予关注,而作为自主命题四川的学生还必须加强对四川地区历史的复习。

4、重视对近五年高考试卷和零摸到三诊试卷中易错、已错试题的反思、总结。

5、强化审题、解题的到位,注重答案组织的要点化,语言的规范化和卷面的整洁美观。

6、重视时间的合理分配,主观题与客观题的时间分配;政治、历史、地理学科的时间分配。

7、关注学生身心的发展,实现备考前的平稳过渡。

第四篇:【恒心】四川省自贡市普高2014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历史试卷参考答案【20140328首发】

自贡市普高2014届第三次诊断性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A2.A3.C4.A5.D6.C7.D8.B9.D10.B11.B12.C

13.(1)侧重点:汉字、文学、佛教,特别是程朱理学。(6分)

目的:建构日本幕府的统治思想,维护封建幕府的统治。(2分)

(2)主要表现: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西方近代科技文化开始传播到中国。(“西学东渐”)(2分)背景: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东方封建社会的逐步衰弱。(6分,任答3点)

(3)“五四”以前,从旧文化的立场批评或赞赏西方文化(2分)。如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康有为以“托古改制”的方式宣传其变法政治理论。(1分)

“五四”以后,用西方文化批评或赞赏旧文化(2分)。如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1分)时代使命:唤醒国人,探索改造中华民族复兴之路。(2分)

(4)理解: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不同文明的交流融合。言之成理即可得分(2分)

14.(1)变化趋势:古代选官制度呈现了从重血缘、门第向重才能转变(2分)由世袭、推荐到考试选拔转变(2分)。

主要特点:公开竞争、平等择优;缺乏实用性;日益制度化,形式日益严密;考试内容、形式不断变化;培养了大量人才特别是官吏。(任2点4分)

(2)举措:清末新政改革了学制;采用了新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明确了新教育的宗旨。(3分)

影响: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培养出了一大批具有近代思想的知识分子;客观上为辛亥革命培养了人才,从而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5分)

(3)1949—1956:进入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国民经济迅速恢复;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3分)

1957—1966: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左倾”错误开始泛滥;全国人民努力战胜三年经济困难;加强同周边国家友好往来。(3分)

1976年10月以后:逐步进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粉碎“四人帮”,结束了“文革”十年**;恢复高考制度;全国人民重燃实现“四化”的强烈愿望,期盼迅速改变贫穷落后的现状;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开始关注道德意识水平的提高。(4分)

第五篇:市高中2011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答案

市高中2011级诊断性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解析:口实:经常议论、诵读的内容。

9.答案:D

解析:A.代词。之/哪里B.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表提顿舒缓语气

C.表转折,然而/代词,这样D.均为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

第Ⅱ卷(共123分)

古文参考译文:诸葛亮,字孔明,是琅邪阳都人。父亲名诸葛珪,汉朝末年担任太山郡丞的职务。诸葛亮年轻的时候有超出一般的才华,有英雄的气度,身高八尺,容貌形象十分好,当时的人都感到十分惊异。汉末**之际,他跟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避难,在乡野亲自耕种,而不想扬名于世。当时左将军刘备认为诸葛亮是稀世少有之才,于是三次去他住的茅屋拜访他。诸葛亮深感刘备有雄姿出众,于是解下腰带送给刘以表达诚意,双方因此结交深厚。到魏武帝挥师向南征讨荆州,刘琮带领全州投降,刘备失去了可以庇护自己的靠山,军队人数又少,没有立足之地。诸葛亮当年27岁,就进谏奇策,亲自出使孙权,向吴国求援。孙权早就敬佩刘备,又看到诸葛亮非常儒雅,十分敬重他,立即派兵三万人来帮助刘备。刘备能够用兵与曹操作战,并大败曹军,乘胜攻击,江南全都平定了。后来,刘备又向西攻占了益州。益州平定之后,任命诸葛亮为军师将军。刘备称帝,又任命诸葛亮为丞相,总领尚书事务。到刘备驾崩,他的嗣子还年幼弱小,朝中事务无论大小,诸葛亮都独自掌管。在这时候,国外联合东吴,国内平定南越部落的叛乱,建立法令制度并予以施行。他整顿蜀国的部队,在工械制造的技巧上,他要求达到极致,在国民的教化上阐释严明,他赏罚公平,没有什么坏事不被揭露出来,以至于官吏中容纳不下奸佞之人,人人心中都慰勉警戒自己。一时间,道不拾遗,(夜不闭户),国家的疆域不受侵犯,社会风气良好,秩序井然。

在这个时候,诸葛亮想实现向来的远大志向,前进则想慷慨激昂去统一华夏,退守则想跨越边境治理好国内。他又认为自己身死之后,蜀国再没有能够讨伐中原与魏国抗衡的人,因此不断地兴兵作战,多次显示蜀国的武力。然而,诸葛亮的才干,在治理军队方面很擅长,但在奇异的谋略方面有所欠缺,他治理人民的才干比他率军征战要运用得好。可是所面对的敌军统帅,也许正好是杰出的军事家司马懿,加上双方军队众寡不等,攻守的态势不同,因此虽然连年兴师动众却没能克敌制胜。当初萧何推荐韩信,管仲举荐王子城父,都是考虑到自己所擅长之处,不能够兼而有之的缘故。诸葛亮的能力在治理政事上,也许能够和管仲、萧何不相上下,可是当时没有像王子城父、韩信这样的名将,因而统一中原的事业渐渐败坏、不能成功吗?大概是因为天命注定,不能够凭借智慧和力量去抗争吧。

青龙二年春天,诸葛亮率领军队从武功县出发,在那里屯田,准备把那里作为供给前线的给养基地。当年秋天,因病去世,黎民百姓非常怀念他,纷纷的传诵他的功绩。一直到现在,梁、益地域的人民,赞叹述说他的事迹,还好像在耳畔。这即使是古时候甘棠念咏召公和郑国人歌颂子产,都远远不能相提并论。孟子说,“用使老百姓休养生息的政策法令来役使老百姓,人民即使很辛苦,但不会怨恨;用使人民生存的办法去杀死一个人,那个人即使死了也不会有所忿恨。”的确是这样啊!有议论诸葛亮的人责怪诸葛亮的文章文采不够艳丽,而在文中语言过于详细啰嗦。我认为咎繇是非常贤能的人,周公是德高望重、有大智的人,然而考证尚书上的记录,咎繇谋略计划简略而美好,周公制作的诰令烦琐而详尽。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他是与舜、禹一起谈论,而周公却是和众臣下一起盟誓啊!和诸葛亮谈论的人,都是普通人,因此他的文章的意旨不能够非常深远。然而,他的声威教导和流传下来的言论,都是经历了和综合了一些事情,公正诚恳的内心,表现在文章语言中,完全能够用来了解他的意图,对当代有所补益。

10.参考答案:(1)(诸葛亮)又认为自己身死之后,蜀国就没有能够讨伐中原、与魏国抗衡的人,因此不断地兴兵作战,多次显示蜀国的武力。

采分点,无身、是以、戢、耀,大意各1分。

(2)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他是与舜、禹一起谈论,而周公却是和众臣下一起盟誓啊!和诸葛亮谈论的人,都是普通人,因此他的文章的意旨不能够非常深远。

采分点,何则,故,尽,指,大意各1分。

11.参考答案:

①出使东吴,联吴抗曹

②辅佐幼主,治理蜀国

③分兵屯田,久驻武功

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给分,三点给满分。

12.陆行不避兕虎者/猎夫之勇也/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

对两处得1分。

原文选自《庄子·外篇·秋水》: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匝,而弦歌不惙。子路入见,曰:“何夫子之娱也?”孔子曰:“来!吾语女。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桀,纣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父之勇也;陆行不避兕虎者,猎夫之勇也;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由处矣!吾命有所制矣。」无几何,将甲者进,辞曰:「以为阳虎也,故围之;今非也,请辞而退。”

译文:孔子周游到匡地,卫国人一层又一层地包围了他,可是孔子仍在不停地弹琴诵读。子路入内见孔子说:“先生如此欢心是为什么呢?”孔子说:“来,我告诉你!我违忌困窘蔽塞已经很久很久了,可是始终不能免除,这是命运啊。我寻求通达也已经很久很久了,可是始终未能达到,这是时运啊。当尧、舜的时代,天下没有一个困顿潦倒的人,并非因为他们都才智超人;当桀、纣的时代,天下没有一个通达的人,并非因为他们都才智低下。这都是时运所造成的。在水里活动而不躲避蛟龙的,乃是渔夫的勇敢;在陆上活动而不躲避犀牛老虎的,乃是猎人的勇敢;刀剑交错地横于眼前,看待死亡犹如生还的,乃是壮烈之士的勇敢。懂得困厄潦倒乃是命中注定,知道顺利通达乃是时运造成,面临大难而不畏惧的,这就是圣人的勇敢。仲由啊,你还是安然处之吧!我命中注定要受制啊!”没有过多久,统带士卒的将官走了进来,深表歉意地说:“大家把你看作是阳虎,所以包围了你;现在知道了你不是阳虎,请让我向你表示歉意并且撤离部队。”

13.(1)答案示例:本词十分注意炼字。“叩”,敲门,叩门(1分)。这一动作,紧扣题目中的“宿”字,以动写静,突出了投宿驿馆时的孤寂和迫切感(1分);“闪”,闪烁,写出了油灯微茫的光在屋子里晃动的情形(1分),渲染了驿馆的冷落(1分)。这一系列细节描写,形象地写出了羁旅的苦况。

(2)参考答案: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旅途遇雪的羁旅之愁(2分)。上阕风雪途中的景况,写了风雪迷离,途中寒苦(1分);下片记叙自己投宿驿馆的情景,写了诗人投宿的驿站的冷清,也表现了诗人孤清的心境(1分)。

14.⑴不求闻达于诸侯⑵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⑶黎民不饥不寒⑷穷岛屿之萦回

⑸春江花朝秋月夜⑹环珮空归夜月魂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⑻其黄而陨

四、答案:15.C、E

C项中文中没有说林黛玉看不起史湘云等人,而是说知道这些人都不如她。

E项说“是一种遗憾,显得有些虎头蛇尾”错误。

答对一个2分。

16.参考答案:作者先总说薛宝钗的形象(1分);然后对比宝玉、黛玉具体阐释(1分);再谈红楼梦中对薛宝钗的塑造(1分);最后以宝、黛二人的爱情作结,暗示宝钗的性格(1分)。

17.根据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

(1)参考答案:①这两处前后照应(1分),写出了宝钗屋子的颜色(1分);

②用反复的手法(1分),通过写屋子的白,衬托出宝钗内心里的空灵和虚无(1分)。

(2)参考答案:①通过这一情节,暗示了二人最后的婚姻,两人最后走到了一起;②宝钗对于生活无求无喜,她对生活的意义天然领悟,等到宝玉有了这方面的领悟,其实宝钗已经在前面等着他了。

18.这道题是一道探究题,学生可以从以下交代进行探究:

(1)由“每个生命的美丽都不去驾驭”谈美,生命中的自然的美才是极致。

(2)由“任万物自生,如天观世。„„自现而自隐,自灭而自生”谈顺其自然,任何事物都有其必然性,不人为改变,强求结果。

(3)结合后一句关于宝、黛二人的爱,也可以由这句话谈爱,爱不是“驾驭”,不是占有,而是一种欣赏,一种尊敬。

(4)也可以从道教“师法自然”,谈一种修身养性的态度。

只要言之有理,结合文本,就可以酌情给分。

评分要求:观点鲜明(2分),结合文本(2分),结合生活实际(2分)。

六、(10分)

19.评分参考:内容,2分;句式2分;语言1分。

20.参考答案:整个徽标由变形的阿拉伯数字12和中国辽宁2013组成(1分)。主体部分是个辩题行书“辽”字,又可以看成变形阿拉伯数字12(1分)。阿拉伯数字12中的1,变形为跑道,体现了体育内涵(1分),2字下部变形为海水,喻示“辽河流域,永远安宁”文化内涵,体现了辽宁沿海特征(或表示这届全运会的东道主辽宁省)(1分)。整个图标12又像一条龙和一只凤,以龙飞凤舞的表现手法,体现赛场上运动健儿英姿,也寓示体现“十二届全运会”理念。(1分)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叔本华说,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你怎么理解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立意提示:

1、人要有追求,在不断追求的过程中完善自己;

2、对于欲望,要能够恰当把握,要知足常乐;

3、人对在追求过程中产生的痛苦和无聊能够正确对待。

下载自贡市普高2014届第二次诊断性考试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自贡市普高2014届第二次诊断性考试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