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中医院文化强院一年见成效a
市中医院文化强院一年半见成效
文化建设让市中医院插上腾飞的翅膀
石 川
2009年4月,清远市中医院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面对基础弱、底子薄的清远市中医院,新领导班子经过反复总结论证,终于找到了兴院、强院的关键所在: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弘扬中医文化,医院文化是医院的灵魂,打造医院核心竞争力,就必须从抓文化软实力建设着手,塑造医院灵魂,抓纲张目。在构建和谐中医院的科学发展实践中,从价值体系、行为规范、环境形象三个方面入手,推动医院整体内涵建设和发展,在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中走出了一条借助文化特色建设兴院、强院之路。一年多来大力弘扬中医文化,使医院人气旺了,医患关系和谐了,综合实力更强了,医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快速提升,社会影响力大了。文化建设,让市中医院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秉承“大医精诚”的中医服务文化
中医院立足公益性特点,努力营造“仁者爱人”、“大医精诚”的中医院特色服务文化。通过开展医院精神大讨论和价值理念征集活动,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市中医院确定了新的体现中医特色的院徽、院训,提炼了医院精神、办院宗旨、发展战略等核心价值观,并印制了《员工手册》,组织学习,规范职工道德规范、诊疗行为规范、同道相处规范、教学承传规范、语言仪表规范;另外,医院举办了“服务之星”的评比,规范医院员工服务行为,促进了服务价值、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的提升。在具体工作中一是开展了富有中 1
医文化特色的各种活动,营造“爱中医、学中医、讲中医、用中医”的良好氛围,举办了方剂比赛、中医经典比赛等系列中医知识竞赛活动和相关培训,在医疗活动中大力提倡和促进中医药方剂、制剂、协定处方的应用以强调中医特色;二是加强医院的环境建设,让人们在浓浓的中医药文化气氛和休闲怡人的中医人文环境中去接受中医文化的陶冶,传承中医文化的“仁者爱人”、“大医精诚”的核心价值理念。一年多来,市中医院的环境形象建设成为其医院文化建设上极为浓重的一笔,利用院内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全面展示中医药文化:整理大院,重新布局,变庭院为以中医文化为主题,休闲亲和为格调的中医文化广场;广场周边墙下空地建造长达近百米的中医文化大长廊,它将极具中医文化内涵的“名医石”、“大医亭”、中药材种植园、大型中医名人影壁浮雕串连在一起,形成了宽松祥和的文化休闲空间;把门诊大楼与住院大楼的所能利用的走廊墙壁及病房外墙、楼梯间、大厅等位置设置中医文化墙和中医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宣传栏、宣传牌;建设并投入使用颇具中医元素的国医楼,内部装饰充分体现中医药特色,设有经广东省中医药局批准的“治未病”健康管理中心、清远地区首家中医体质辨识健康体检、国内首创“名医会诊门诊”、国医堂、名中医工作室及国医特色的针灸、推拿、理疗康复科室等等。一位每年都要来中医院一两次找省名中医欧阳汝忠看病的老教授感慨地说:“才一年多,医院变化太大了,连空气里都充满了中医药文化和人文关怀的气味”。老教授的话没有丝毫夸张,中医院用自己的行为实践了“仁者爱人”、“大医精诚”的中医精神:2010年1月6日,一名车祸重伤的16岁广西女孩小琴被送到市中医院骨伤科,被诊断为股骨干骨折急需手术,但家中父亲得了精神病,母亲去世,弟弟读小学,只有一个80岁的爷爷独自撑起整个家,小琴根本交不出
治疗费。得知情况后,骨伤科主任胡德志亲自安排治疗方案,副主任杨林想办法与香港的一个基金会联系,为小琴争取到了5000元的资助,医院免去其手术费,院里的医生护士还主动捐赠,送水送饭,直到她伤愈出院。一年多来,类似小琴状况的贫困病人在市中医院都获得了应有的关怀和治疗,医院还特地为此制定了《患病流浪乞讨人员医疗救治流程》,为“三无病人”免费提供基本医疗治疗,开通了急诊绿色通道等制度,全院中医人对“三无病人”的人文关怀,无不闪烁着“仁者爱人”、“悬壶济世”、“大医精诚”的传统中医文化光彩。
打造“以人为本”的医院管理文化
市中医院坚持“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以此作为争优创先科学发展的实践过程,已成为清远市中医院事业兴、人气旺的奥妙所在。
医院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区别不同培养对象,制定了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引进专业紧缺学科带头人工作暂行规定及新聘博士的待遇等管理规定,积极引进高端人才。“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获得巨大成功,今年上半年,中医院引进博士研究生7名,硕士研究生9名,“博士群”的引进,实现了我院及我市中医专业博士零的突破。此外,我院还成功引进了肿瘤外科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一名、泌尿外科主任医师一名、放射科及肿瘤介入副主任医师一名。同时医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人才培养,选派专业骨干到广州等国内一流医院进修学习,现已派出8人外出进修。为提高我院在职人员的素质和学位层次,增强医院的整体竞争力,我院与广州中医药大学签署研究生培养基地协议,开设在我院的研究生课程班于3月19日正式开班,招收学员71人。我院的冯伟勋、欧
阳永红、胡德志被广州中医药大学聘为硕士研究生导师。医院实行人员分类管理,采取公开竞聘方式竞选中层干部,改善职工待遇,对在职人员的岗位补贴参照市直机关标准进行了调整,两次提高退休人员的退休工资,使之达到同级退休公务员工资水平。在“以人为本”的医院管理文化中,清远中医院还注重改善诊疗环境,提供人性化服务。比如配合科室业务开展做好医疗用房的改造、装修工作。在科室、病区按装空调、更新办公桌椅,改善医护人员工作环境和病人就医环境。开设营养餐厅、专家招待所和病人餐厅“药膳堂”,为值班人员、住院病人下送夜餐,为团队体检提供早餐。成立输送中心,为临床一线提供有力后勤保障。
营造“中庸和谐”的医患文化
近几年来医患矛盾突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症结所在,既有医院内在问题,也有社会原因。针对这种情况,我院着力渲染“和谐”、“和为贵”等哲学思想,并在实际医疗工作中着力抓好医疗安全,开展了安全发展专项活动,构建平稳和谐的医患关系。医护人员在工作中转变服务观念,转变服务方式,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协调关系,保证医疗活动的顺利进行。中医院从五个方面扎实落实医患沟通工作。一是规范工作人员行为,二是强调对患者以心换心,真诚关怀,三是积极耐心聆听病人的诉说,四是开展微笑服务,五是耐心告知。
中医院一年来围绕“构筑和谐医患关系”做文章,开展了许多有效的便民举措,如率先推广实施中西结合临床路径起到了规范医务人
员的行为,缩短病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最终达到减轻患者负担的效果。开展从底层数据做起的全成本核算管理,这在我省三级甲等中医院中还是第一家。2009年10月,市中医院率先在全市的医疗机构中向市民开通电话预约挂号服务,实行预约挂号;同年3月,医院推出“无假日门诊”……。这些举措都得到了广大患者的拥护和支持,和谐医患文化氛围为医院带来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医患关系呈现出和谐相融的局面,今年至今无医疗事故发生,有许多病人病愈出院后还经常带着感谢信、奖旗、礼品返回医院“走娘家”,“探亲人”。在清远市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市中医院重民生、构和谐一系列举措让群众满意度达95%,对解决突出问题情况的满意率高达99%,成为市直唯一一家典型单位做经验介绍。
普及挖掘“绿色低碳”的中医特色文化
中药的来源基本为天然的植物、动物或矿物,在治疗疾病方面有其独特的疗效,这是几千年来得到验证的绿色药物,低碳诊疗。如何让清远的400万父老乡亲都明白从防到诊、从诊到疗、从疗到养的个中原理,以中医“治未病”的基本精神去理解,应该是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事。市中医院为此作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介绍中医院,普及中医知识的医院网站,强调医院公众形象的塑造,宣传医院核心价值理念;与《清远日报》联手打造成功大众化的《中医与保健》专栏,一周一期,刊登通俗易懂的中医药知识,成为深受读者欢迎的品牌专版;在市电视台和清远其它媒体上大力宣传普及中医药知识;二是鼓励“师带徒”这一中医传统传承模式,继承和挖掘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培养新一代中医人才,确定刘冰冰等4人为省名中医欧阳汝忠的徒弟,轮流跟班学习。同时注重挖掘经方、验方,大力推广鼓励使用
中医协定处方、中药制剂,祖传方、经方、验方等,并制定了奖励方案。我院省、市名中医和中医药学科带头人纷纷献方。到2010年4月份止,已经应用的经验方和协定方从2008年的不足20个增加到了68个。2010年4月份门诊中药处方比例为72.84%,中药饮片处方比例为20.97%,增幅明显,医院的中医特色文化韵味越来越明显浓厚。
中医注重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并以此推断五行与脏腑之间的关系,借以寻找病因以除病根。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市中医院从“边缘”到“聚焦”,清远市中医院以其中医特有的方式抓文化建设,铸造灵魂,实践着 “后发优势”,“文化强院”取得了阶段性的辉煌成果,得到省中医药局的肯定。它不仅有力论证了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及市委五届十次全会分别提出建设文化强省和文化强市规划的可行性,也对过去的一年里医院在文化建设方面所做的大量的工作予以了自我肯定。曾经有学者说,从管理经历的发展过程中,文化管理是管理发展的最后阶段。由此可见用文化来管理一个单位的重要性。(3704字)
第二篇:市中医院中医药文化特定礼仪
市中医院中医药文化特定礼仪
1.在庆祝建国、建党、建院、职工代表大会等重大活动或特定场合中,奏国歌,挂国旗、党旗,齐唱院歌。
2.在“5.12”国际护士节纪念日及护理人员上岗前,朗诵南丁格尔誓言,举行庄严地授帽仪式。
3.在历届师承工作开始时,举行隆重的拜师仪式,受业学生向传道老师行礼,敬茶、献花等。
4.在全院青年护理人员中选拔举止优雅、气质上佳、品行端方、工作突出的优秀佳丽专门组成医院形象礼仪天使,每逢重大节庆活动,担当引导、迎宾、颁奖等形象展示工作。
5.在职工生日来临之际,院领导署名送上祝福,由党政办连同礼金券一并送到职工手中;职工结婚之际,送去鲜花及刻有医院祝福的纪念品;职工生病休养,主管领导、工会专门进行探望;职工及直系亲属去世,院领导、工会及相关部门代表医院前去吊唁并表示慰问;职工家庭出现困难,院领导、工会及相关部门代表医院了解情况,组织安排,积极救助,排忧解难。
6.院长每周一或节假日后第一天清晨在院门口迎接职工上班。
7.新职工入院,举办专题培训,了解院史,学习院规,感受医院文化,进行集体宣誓等。
8.院庆日,放院歌,讲院史,赞院绩。
第三篇:中医院文化 材料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欢迎大家莅临聊城市中医医院检查指导工作,我是今天的讲解员王菲菲,下面由我来带领大家参观我院的中医药文化景观。
大家现在所在的位置是我院的国医楼广场,整个广场取“天圆地方”之意,圆便是大家眼前的这一副太极阴阳图,据说伏羲据河图而制八卦,大禹据洛书而绘九宫,这也是易经和中医的理论源头。东西两侧分别是医破我执、医道天德、医具三味、医彻真谛、医道无私、医心近佛六幅中医典故地雕,在正南侧,是一块刻有医乃仁术,大医精诚仿古字体的泰山原石,在广场的南侧外围我们种植了地道的中医药材,且整体造型形似蓄势待发的弓箭,预示中医药事业将飞速发展
接下来请大家跟随我进入国医楼。大家请顺着我的手看去,大厅上方是我们的中国历代十大名医浮雕,他们均对我们祖国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在左右两侧我们设置了中草药标本展示柜,请跟我来。(到右侧展示柜观看)。请大家稍微转身朝这边看,这是我院的智能化中药房,在配药过程中我们利用条码扫描等手段进行双重药品验证,确保配药准确无误;每味药的出药系统各自独立,杜绝了交叉污染;药品采用免煎颗粒独立包装,每服药的配制时间仅2~3分钟。这边是我院的精品中药房,整个药房的设计风貌古朴典雅,让人感受到一种中医文化艺术的独具匠心。请大家跟随我去往2楼。(坐扶梯)这是我院的自制制剂及膏方展区。目前我院拥有国家批准文号的中药自制剂42种,优质中药饮片500余种,研发有安神助眠膏、解酒护肝膏、咳喘膏、健脑益智膏、养颜美容膏、十全大补膏、温肾膏、润肠通便膏等几十种膏方。请大家跟我来,在左右两侧分别为大医精诚和大医习业两篇经典中医论著,它们都出自中国唐朝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是中医学典籍中,论述医德和行医者提高业务水平的的两篇重要文献,为习医者所必读。大家请往这边走,在这块区域我们设置了大量的养生歌谣诀,这些都是古代医学大师在行医实践中的经验总结,言简意赅,富含哲理。
请大家跟随我去往3楼。在我右手边的这幅是百药园,从药物的功效、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简要概述,通过配图对药物的性味、形态进行了介绍。左手边的两幅分别是百医图和百方园,通过展示一百名中国历代名医及一百首经典方剂,来增加人们对中医的认知。请大家这边走,这里是我们对中医养生知识的宣传区域。这边是中医格言的展示区。请大家侧目,在这两侧分别是中华医药赋和国医赋。
请大家跟我来,在康复科的回廊我们张贴的是中医康复赋。请大家跟我往前走,通过仲景楼,我们眼前这条宽敞明亮,直通华佗楼的连廊是我院的文化长廊,这是我院近几年来艰苦创业、值得铭记的一段岁月缩影,记载了许多极不平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时刻。通过医院历史沿革和发展成就的展示,让人们体会到医院及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在连廊顶端我们装饰了中医药植物腊叶标本,并对植物的名称、性味进行了说明,非常具有特色和实用性。
请大家稍微转身朝这边看,这里是我们的中医典故展示区。这里就是我们的中医文化广场。主要由珍贵草药园、立体中药文化区、仿古亭阁、人工景观等功能区域组成,建成后将有机地融合教学、科普、休闲、观光旅游于一体,成为我市具特色的中医药景观区。请大家跟我来,在我两侧分别是中医赋和中药赋,请大家移步观看。在我们身前的是“ 亭”,亭顶装饰采用葫芦宝顶,这也是本地区古建筑的特征之一,悬挂的两幅“ ”对联则融入悬壶济世的道教医学内涵,充分展示了独有的艺术形象和魅力。在我们前方的人工假山中,源源不断的流水寓意着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广场采用园林设计,银杏、大叶女贞、山楂、小叶扶芳藤等传统中医药植物点缀其间,打造了舒适的绿色空间,使得整个广场充分展示了空间之美、意境之美及文化之美。这里是我们的书法展厅。请大家跟随我前往时珍楼。一楼是我院的急诊科,在一楼楼层我们通过展板展示了大量的中医急症知识,请大家移步到二楼,这里是我们的中医治未病中心,中医治未病以《黄帝内经》为发端,历经2000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是中医药学伟大宝库中的精髓。在整个楼层我们都设置了通俗易懂、形象直观的治未病知识科普展板,很好的普及了“治未病”、“药食同源”等与人们日常生活思想习惯相关的知识、方法、观念。三楼是我们的职工文化及价值体系展示区。四楼是医院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展板。
眼前是国医堂,这也是我院的中医药文化标志性建筑。建筑外观采用唐宋斗拱,反映出浓郁的中医情调,翼角起翘突出,使沉重的楼顶呈现飞动之感。楼前六根红色整块柱石、仿古窗以及石阶基给人一种厚重的质朴感,雕刻祥云莲花嵌入式的牌坊使得传统中医药文化更加突出。
一层大厅是中医药历史文化博物馆,馆内装饰风格体现中国传统特色,蕴含中医药元素的陈设、摆件、字画、图片等点缀其间。
东侧是名中医馆,西侧是中医特色疗法区。二层是中医综合诊疗区,设有针灸、推拿大厅
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解说词
观众朋友们,欢迎参观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祖国的中医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医以哲学、宇宙观、生命观为基础,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指导原则,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庇护着泱泱华夏上下五千年的繁衍生息,并在世界范围内日渐推广和传播,造福人类的健康事业,尤其在当今保健养生回归自然的潮流中,中医药更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中医药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不仅体现了中医药的本质与特色,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文明的宝贵结晶。
我们医院作为全国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试点单位及福建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承载着传播健康中医理念、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服务大众健康事业的神圣使命。希望您能在这里真切地感受中医、认同中医、受益中医、发展中医,并成为推广和宣传祖国医学和文化的使者!
首先参观“中医药起源”部分。
请大家看,这幅展板介绍了中医药的起源。中医药有着悠久历史。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与大自然作斗争中就创造了原始医学。两千多年前,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黄帝内经》问世,初步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著成《伤寒杂病论》,确立了中医学辨证施治的理论体系与治疗原则。随后中医学出现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医学流派,汇集成灿烂芬芳的国粹——中医药。
我想这个铜人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吧!北宋天圣五年,也就是1027年,宋仁宗诏命翰林医官王惟一研制了闻名国内外的针灸“铜人”。该铜人高度与正常成年人相近,胸背前后两面可以开合,体内雕有脏腑器官,铜人表面刻有穴位。同时以黄蜡封涂铜人外表的孔穴,其内注水。针刺时如刺中穴位则水出,没有刺中水则不出。这是古代精密的医学模型,也是教育史上形象实物教学法的重要发明。
接着再看这幅展板——中医药文化渊源。中医药学术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是《黄帝内经》出现。《黄帝内经》成功地将我国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引入医学,使之成为中医药理论体系的核心。阴阳五行学说源于河图洛书。春秋战国之际,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各家均植根于阴阳五行理论。因此,中医药文化的源流向上可以追溯至远古时期的河图洛书,向下又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有着深厚的渊源。纵观各家,又以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思想与中医医理及文化的形成影响最深。
接着参观中国历代名医和中医特色疗法。中国传统医学,源远流长,历代名医辈出,学术成就辉煌。在此,我们首先展出扁鹊、华佗、张仲景等十位名医介绍,今后,我们将不断更新名医介绍。
接着,我们看看中医特色疗法。中医特色疗法是中医学中的精华之一,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经验和技术。我院针灸康复科、骨伤科、传统内科等科室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中医特色疗法。这三幅展板展示了艾灸、拔罐、耳针等17项中医特色疗法。现在,我们来看看中医特色疗法用具。
这是九针。九针是九种针具的总称,出自《黄帝内经》,春秋战国时期,针具发展成九种针形,其形状、用途各异,据病情选用,才可达到去病的目的。现代各种针具均由九针发展而来。
大家看,九针从上往下分别是鑱chán 针、圆针、鍉chí 针、锋针、铍pí
针、圆利针、毫针、长针和大针。大家看看第7样针具——毫针,这就是现代临床最常用的主要针具,这种针硬度强,坚韧而富有弹性,不易折断,且锋利无比。毫针种类发展很快,根据针身长度不同,有0.5寸、1寸、1.5寸、2寸、2.5寸、3寸、4寸等,利用毫针开展的针刺法,对200余种病症有显著疗效,尤对中风、美尼尔氏综合症、各种脑外伤后遗症、癫病、轻度脑动脉硬化等疑难症疗效独特。这是浅针,浅针来源于“九针”中的“鍉针”。它的特点是针身粗、针尖圆而微尖。治疗中,浅针没有插入皮肤,而是通过连续刮推动作使针柄快速刺激、持续振动,通过穴位产生针感效应,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主要适用于失眠、头痛、眩晕、面风、面瘫后遗症、耳鸣、耳聋等。这是火针。火针是用火烧红的针尖迅速刺入穴内,以治疗疾病的。早在《黄帝内经〃灵枢》中就有记载。火针法具有温经散寒、通经活络作用,在临床用于虚寒痈肿等症的治疗。这是梅花针。梅花针是皮肤针的一种,因针柄的一端装5枚小针,状如梅花,所以称为“梅花针”。用梅花针叩刺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可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主要适用于头痛、失眠、中风、面瘫、痹证、斑秃等病证,疗效显著,灵验简便。这块黑色的石头叫砭biān 石。砭石是一种石制尖刀,它是针灸器具针的前身,专门用来切开痈肿,或穿刺脓包,排除毒血脓水。运用砭石治病的医术称为砭术,是中国古老医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医学溯源。
这两枚针叫做小针刀,它们在形状上既像针又像刀。是在古代九针中的锋针等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外科用手术刀而发展形成的,是与软组织松解手术有机结合的产物,已有十多年的历史,近几年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其适应证主要是软组织损伤性病变和骨关节病变。这三枚针叫做三棱针,大家看,它的针柄呈圆柱状,针身至针尖呈三角锥形,刃尖锋利。这是用于点刺放血的针具,用它刺破患者身体上的一定穴位或浅表血络,放出少量血液,可促进局部气血运行,有疏经通络、活血化瘀、开窍清热、消肿止痛的功效。这枚针叫飞针,是一种特制的银针。采用“轻(如履薄冰)快(如鱼翔跃)、点(如雀啄食)”的针刺手法,针刺经络刺激线,治疗小儿急性、热性、进行性或慢性等实证。我院传统内科李学麟主任擅长此法。
这个盒子为我们展示的是皮内针。皮内针又称“埋针”,是用不锈钢丝制成的图钉型和麦粒型的针具。是古代针刺留针方法的发展。具体来说,它是将针具刺入皮内,固定后留置一定时间,利用其持续刺激作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这个方法可以给穴位以持续刺激,减少反复针刺的麻烦,病人还可以自己手压埋针以加强刺激。
这个木质器具是制艾柱模具,下方的艾柱就是用这个模具制作的。
这包黄色的药粉是三伏灸散,是调制三伏灸贴的原料。这个带孔的小盒子是温灸盒,下面的条状物叫艾条。这个温灸盒怎么用呢?将艾条点燃后,火朝下插入温灸盒上方的孔里,选定灸疗部位,用带子将温灸盒固定,通过侧壁通风孔,随时观察艾条燃烧情况。这个玫红色的物体叫雷火炙,是利用植物燃烧时发出的红外线及热能达到温通经络、疏风散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扶正祛邪的功效。
下方这个是灯芯草,用于灯芯灸。灯芯灸就是将灯芯草蘸zhàn 少许油,点燃后对准穴位迅速点灸。对于带状疱疹等疾病有特别的效果。这三个玻璃罐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这是拔火罐常用工具。下方黑色的籽叫王不留行籽,这里每个小胶布上都粘了一颗王不留行籽,大家猜猜,这是做什么用的呢?这是用于耳穴贴敷的。这几个竹罐也是用来拔火罐的。
这个是中药贴敷,用于穴位敷贴疗法,比如我们熟悉的三伏灸贴,就是用我们刚才看过的三伏灸散调制成药膏放置在这块无纺纱布中制成的。
这块牛角板叫刮痧板。刮痧是一种传统的绿色疗法,能改善人体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人体免疫功能。这个是埋线。穴位埋线是利用特殊针具将羊肠线植入相应穴位,通过对穴位产生持续刺激作用,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主要用于肥胖症、腰腿痛、痹证、胃痛、面瘫、哮喘、中风后遗症、癫痫等。这里展示了两枚针。
上面这枚叫松筋针。它的特点是针头圆钝,针柄扁平。松筋针治疗是中医针刺治疗和外科软组织松解术相结合的疗法,主要用于治疗软组织损伤性病变和骨关节病变。
下面这枚叫钩针。它的特点是针体坚硬,针头弯曲。可在体内进行剥离粘连、刮除赘生物等操作。钩针疗法对于痛证的治疗
及运动系统疾病如软组织损伤、肱骨外上髁kē
炎、腱鞘炎等疗效显著。大家看,这包橡皮筋是用于中医挂线疗法的重要工具。通过橡皮筋的慢性割勒在肛漏治疗中起到慢性切割引流、标志、刺激的作用。
下面这枚银针叫探针。是治疗肛漏、肛周脓肿的重要工具,用于术中探查病理性管道。这只大耳朵就是耳穴模型了。上面标示了耳针穴位的位置。刚刚我们看到的王不留行籽就是粘贴在耳穴上的。
这是足部穴位模型。由于人体特殊构造,所有器官都有神经延接至足部。足底按摩等治疗可以起到促进血液循环、加强新陈代谢的功效。这是全身腧shù
穴模型,也叫针灸小人。为我们展示了全身腧穴的位置。
大家跟我往前走,参观“中药及杏林典故”部分。这幅展板介绍了中药炮制,它是祖国传承千年的文化积淀,可以影响中药的药性,改善中药的贮藏性,可以说是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是切药刀,虽然是手工的切刀,却有机器所没有的优点,有些药材的有效成分会被机器运转时的产热所破坏,而使用切药刀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往前走,这两个木柜展示了我们医院的“看家秘方”——院内制剂。我院常年应用的专科中药制剂品种有50余种,其中黄白胶囊、紫白膏、三黄散、清白散、藿砂合剂、脉管Ⅱ号等临床疗效显著,深得百姓广泛好评。另外还有我院特色 “吉祥膏方”膏方又称膏滋剂,是传统中药剂型中的一种,是经中医师辨证、辨病、辨体质后开出处方,采用各地道药材精心熬制,加入蜂蜜或者胶类提炼成便于服用的膏剂。膏方是祖国医药学之瑰宝,它传承 “大医精诚”之精华,博采“百草之精粹”,以“养生命之灵机”;具调治、调理、调补的作用,长期服用可调节和加强人体免疫功能,使人体恢复到最佳状态。这两幅展板其中一个是杏林典故,我们来看看杏林的由来。在中医古籍中,经常见到“杏林”二字,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三国时代,有一位医生,叫董奉,是我们福建长乐人。他医术高超,闻名遐迩。当时交州,也就是现在的越南河内的刺史杜燮xiâ 得了重
病,请董奉去治疗,董到交州时,杜燮xiâ 已经死了3天,董奉为他灌服了3颗药丸,半天后他能坐起,4天后便能说话了。从此以后,董奉医名显赫。他晚年隐居庐山,给人治病,不收钱,也不收东西,得重病被治愈的人,只要在他的住宅边种5棵杏树就可以了,得轻病被治愈的人,只要种1棵杏树就可以了。几年之后,他的住宅四周有了十万余棵杏树,绿荫成林。董奉叫人修了一座茅舍,杏子成熟的时候,只要装一筐稻谷放在茅舍中,就可以拿走一筐杏子。董奉把积聚起来的大量稻谷用来赈救贫苦的人。由于佳话美名的流传,“杏林”一词逐渐成为中医药界的代称。后世以“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称誉医术高尚、医术精湛的医学家。另一块展板则向我们介绍了中药的起源,《史纪纲要》中出现的“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的记载,指出了中药来源于前人的观察和实践,从感性的经验过渡到理性的认识,从最初的口耳相传到形成文字,于是才有了今天全面、完整的中药理论体系。
这个大木柜为我们展示了几十种常用的中药饮片,每个饮片对应的牌子上都有该味药的功效,大家可以看看自己认识哪些。
这个柜子,为我们展示了中药调剂的用具。这是我们以前包的中药包。这把小秤叫戥děng 秤,是中药调剂的传统称量工具,在一方多 剂的时候,要求剂量准确,都用戥děng 秤分量,逐剂回戥děng,保证剂量均匀准确。这是冲臼jiù,是捣药用的器具,有些药材质地较硬,直接入药影响药效发挥,捣碎后利于煎出。这个算盘是估价用的,在没有电脑和计算器的年代,它是必不可少的估价工具。
这是我们医院已故著名中医儿科专家李学耕的处方手迹,大家可以看看这里头有哪几味中药。
大家看,这是太极图,这侧为我们展示了《本草纲目》等书籍,这一侧展示了中药药膳的配方及制作方法,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
大家跟我走,请看,这是一口模拟水井。为什么要放这样一口井呢?这跟中医的一个典故——“橘井泉香”有关。据说汉文帝时,荆州的桂阳郡,也就是现在湖南省郴州市,有一位道士,名叫苏耽dān。他精于医术,给人治病,不收报酬,世人称他为苏仙公。传说,有一天,他向母亲道别,去山里成仙。他对母亲说,明年将发生瘟疫,到时候,可取院子里的井水一升,橘叶一片,煎服,就可以病愈了。第二年,他的预言应验了,前来求药的人,甚至有来自千里以外的,许许多多的病人都被治好了。从此以后,橘井的美名流传至今。橘井溢香,杏林春满,成为了中医界美德的象征。
前面这个展柜,为我们展示了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伤寒论》、《金贵要略》、《温病条辨》。这四部经典在中医发展史上起到重要作用,具有里程碑意义,对古代乃至现代中医都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与研究价值。大家看,这几幅展板为我们展示了中医养生的内容,这一期着重介绍了中医养生观和四季养生法,以后我们还将陆续更新中医养生的内容,欢迎大家品读。
中医药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相信大家通过参观,已经窥见中医药文化的魅力。本次讲解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四篇:打造文化强市经验交流材料
近年来,我们充分挖掘利用**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这个资源,开展特色文化活动,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加快推进了“文化**”建设。
坚持靠和谐发展的理念指导实践,强化“文化兴市”的责任感使命感。突出一个“学”字,准确把握“文化**”建设的新内涵。紧密结合**实际,深入学习省委关于建设文化强省、扬州市委有关加强文化大市建设的精神,制定并部署了“十一五”**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着眼一个“邮”字,积极构建“文化**”建设的新载体。坚持以“邮”为文化品牌,注重挖掘龙虬文化、尧文化、运河文化和乡土文化,集传统、特色于一体,相继推出了农民艺术节、社区艺术节、周末大舞台、秦邮文化讲坛、百姓学堂等文化活动,并成功举办了一届中国羽绒服装节、四届邮文化节暨双黄鸭蛋节、三届汪曾祺文学奖评选等活动。紧扣一个“实”字,努力创新“文化**”建设的新举措。坚持文化项目点面结合。城区启动建设了集商务、研发和会展为一体的邮都文化广场,建成并投入使用了蝶园、海潮等综合性市民广场;各乡镇、社区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了菱塘回民文化广场、八桥农民广场等。坚持多项活动全民参与。在每年开展的特色文化活动中,都尽量动员更多的群众参与。坚持工作成效群众评判。每次重大活动结束后,都多渠道收集信息,虚心接受各界有识之士的诤言,确保特色活动效果逐年提高。
坚持靠主题活动牵引工作,营造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浓厚氛围。举办“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专题研讨会。去年10月,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召开了以“抢抓发展机遇、打造文化**”为主题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专题研讨会,并就**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形势、现状、目标及举措等邀请市内外专家、学者到会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举行“永远的汪曾祺”系列纪念活动。今年5月16日是**籍作家汪曾祺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日,我们适时筹划了永远的汪曾祺专题讲座、纪念汪曾祺先生逝世十周年征文、颁发汪曾祺文学奖、汪曾祺京剧《沙家浜》交响音乐会等十多项纪念活动。活动中,得到了中国文联作协主席铁凝女士,中国文联作协副主席高洪波先生,汪曾祺研究会会长陆建华先生等全国20多位名家的支持和参与,中国新闻网、新华日报、扬州日报、扬州电视台等20多家新闻媒体均作了全程报道。开展首届读书节活动。今年4月到7月,我市举办了以“读书、求知、守信、文明”为主题的首届读书节活动,内容主要有“经典回响———大型美文诵读”,“十佳藏书家庭”评选,“快乐书海”———XX**市首届读书节书市,“我最喜爱的十本书”推介展评等。目前,该活动已经吸引了众多文化爱好者的广泛参与,产生了较大反响。办好社区艺术节。依托蝶园市民广场,我市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届由家庭才艺表演、《争做好市民》dv短片大赛、送图片进社区等系列活动糅合在内的社区艺术节。今年的艺术节围绕“和谐家庭、和睦邻里关系、和美生活”的主题,相继举办了“公民道德颂”合唱比赛、趣味体育活动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
坚持靠打造品牌彰显优势,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力。推出和做响“秦邮文化讲坛”。按照“挖掘秦邮文化,打造文化**”的思路,通过文人搭台、文化唱戏的途径,以“文化人讲秦邮、秦邮人讲文化”为主题,以**籍在外文化名人为主体,从去年11月开始,相继开坛了《汪曾祺,一位真诚的优秀作家》、《婉约派词宗秦少游》、《永远的汪曾祺》等专题讲座。目前,一股“秦邮文化热”正在**城乡兴起。开办和搞活“百姓学堂”。组建“百姓学堂”讲师团并积极动员公务员、教师、法官和医生等各类人才加盟,深入城乡巡回宣讲“构建和谐社会、农业科技、卫生防疫和子女教育”等内容。城乡居民纷纷夸赞其为政策法规的宣讲员、生产生活的导航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播音员。“百姓学堂”被新闻界形象称之为学习型**建设的“三堂会审”。创建和申报“中国民歌之乡”。**是中国民间文学创作研究基地,尤其**民歌,别具一格,乡音纯真,目前已整理成功并广为流传的有《**西北乡》、《数鸭蛋》、《撒趟子撂在外》等民歌272首,横泾等地的原生态民歌还被央视相中并多次亮相中央电视台。为了充分张扬**民歌这一优秀文化遗产,目前我市已经成立了**“中国民歌之乡”申报小组,邀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60余名代表来邮指导民间遗产抢救工作,各项筹划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向前推进。扮靓和做大“周末大舞台”。依托现有的蝶园、海潮两个大型市民广场,发挥基层文化部门的作用,积极开展广场文化活动。两年多来,已经进行了20多场次大型广场演出,丰富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坚持靠整合资源推进发展,创建内外联动、群策群力构建大文化的格局。用好和用足城市历史文化资源。不断加大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力度。先后对盂城驿、龙虬庄遗址、清代当铺等3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对文游台、宋城墙、奎楼等7个省级保护单位进行重点修缮;同时,收集并整理了秦观、汪广洋、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及汪曾祺等**历代文化名人的档案资料。挖掘和利用**籍在外文化名人资源。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籍在外文化名人有百余名。我们把这些名人资源当成宣传推介**的宝贵财富,专门建起了**籍在外文化名人信息库,做到常联系、常沟通。同时,倾听他们对“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巩固和开辟新闻舆论资源。市委把宣传“文化**”作为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内容。除率先在扬州举办“**经济会发展新闻发布会”、下发加强新闻管理的规范性文件、落实新闻会商制度外,还注重与国家和省级新闻媒体、知名网站等进行沟通联系,确保了“文化**”宣传向立体化、多层次和全覆盖的方向发展。
第五篇:建设海洋文化强市
建设海洋文化强市,增强文化竞争力
王文洪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03年),所谓城市竞争力是指一个城市持续创造财富的能力。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内在的要素资源,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来源,被称为文化竞争力。舟山是我国唯一的海上群岛城市,发展海洋文化,不仅仅是舟山“建海洋经济强市、创海洋文化名城”的需要,更重要的是通过“建设海洋文化强市增强文化竞争力”,来提升舟山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具体地说,有以下三方面作为发展的路径选择:
第一、把海洋文化发展战略作为先导。
没有个性和特色的城市,也就缺少竞争能力。要在竞争中体现出城市文化的特色和优势,取决于城市文化功能的定位、取决于科学的文化发展规划。在国外,伦敦提出:发展文化战略和创造新的文化多样性能够巩固伦敦作为世界都市的地位。英国老牌的工业化城市曼彻斯特的文化战略是:让曼彻斯特成为“创意之都”或“文化之都”,并明确提出“21世纪的成功城市将是文化城市”。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在世纪之交制订了新世纪第一次十年的文化战略,在报告中开篇提出一个重要观点:“城市即人化,文化即城市”。新加坡新闻及艺术部的《文艺复兴城市》明确提出:要将新加坡建设成为21世纪的文艺复兴城市,要成为亚洲的核心城市之一。
在我国新一轮城市建设中,城市文化的定位和建设备受关注。广州提出“城市以文化论输赢”,把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定位于文化,要建设文化山水城市。武汉市提出城市环境创新要面向世界,张扬城市个性,突出文化底蕴,营造新的城市亮点,建成“文化武汉”。浙江省的城市建设也十分重视文化战略,“实力杭州、活力杭州、魅力杭州”已成为经营杭州、发展杭州的文化理念;宁波“三江文化长廊”等文化设施建设凸现了文化内涵和现代气息;绍兴在城市建设中做好“水”字文章,突出“江南水乡”特色。
今天,在城市全球化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关心舟山发展的人都在思考:舟山凭什么在新世纪城市竞争中寻求新的发展?应该用什么作为实现舟山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新动力?用什么来增创新优势,增强舟山在沿海地区的竞争力?用什么来营造舟山这座城市的个性与特色,扩大其在中国乃至国际上的影响力?我们想到了海洋文化,并把它作为“舟山新世纪发展战略”的核心部分,可以说“海洋文化繁荣之日,就是舟山经济振兴之时。”
第二、把海洋文化产业作为突破口。
文化产业是新兴产业,其含义是对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进行工业化、信息化、商业化加工与运作,其范围涉及文学艺术、影视音像、新闻出版、体育娱乐、信息咨询、设计策划、文物工艺等领域。发展城市文化产业不但可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有利于加快地方文化走向世界,而且可以引导大多数文化行业走上产业化经营之路,以解放和发展文化艺术生产力。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可以说,文化产业在新世纪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舟山市民文化需求日益增长,为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问题在于舟山海洋文化的发展长期以来不是以产业形态而是以事业形态出现,走的是政府办文化的路子,缺乏市场竞争意识,缺乏原始积累和投入机制,导致产业规模小,市场化程度低,难以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力。比如舟山“小百花”越剧团还没有完全面向市场;新兴的“沙雕工艺作品”尚未形成集生产、销售、展览、收藏于一体的产业;文化产业更多地集中在见效较快的旅游业上,还没有向其他行业拓展。
要建立起实力雄厚、具有鲜明的舟山地方特色的现代海洋文化产业体系,必须首先实现思想观念转变。应更新“文不经商,士不理财”,“主业靠政府,副业靠产业”,以及“富余人员搞三产”等落后观念,科学认识文化的产业属性,确立正确的文化产业观。比如舟山国际沙雕节,以市场化手段进行运作;舟山渔民画经历了“市场冲击”低谷之后,借产业化机会将重新繁荣。其次应尽快出台有关扶持海洋文化产业政策,在资金投入、税收减免、价格优惠、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必要的优惠,支持和鼓励社会资金、私人资金和外资投入海洋文化产业。以普陀为例,自2001年以来共吸纳民间资本4亿多,用于旅游景区和旅游项目的综合开发。最后在海洋文化产业规模上,要把现有的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充分发挥其作用,把产业做大。实现从“弱、小、散”向集约化转变,以形成集团化、集约化的规模效应,比如海洋艺术演出业、海洋图书信息业、海洋文博展示业、海洋休闲健身业、海洋影视基地、海洋文化网站等等。
第三、把海洋文化旅游业作为落脚点。
当今社会,文化在旅游经济中的贡献率越来越高,旅游业蓬勃发展的生命力在于旅游业的内在特性——文化性,据世界旅游组织估计,目前文化旅游在所有旅游活动中所占的比例为37%,近几年将以15%的年增长速度向前发展。海洋文化与佛教文化的有机融合,形成了普陀山旅游热长年不衰。信仰是一种精神文化,它对僧侣和信徒具有巨大的感召力,人们来普陀山的目的主要在于朝山拜佛,信仰观音文化。普陀山在我国及国际佛教界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日本、法国、印度、东南亚(称为佛教国家)各国僧人和信徒,来普陀山朝拜历代不绝,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旅游业的发展。2003年11月,举行了首届中国普陀山南海观音文化节,体现了自然、文化与生命的结合。
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历史文化遗产保留着现代都市人的历史记忆。近年来文化遗产已成为一大旅游热点,并形成了这样一个公式:“世界遗产=世界名片=注意力经济。”现代人旅游追求新奇(求新),渴望到大都市如上海、深圳、香港等感受现代生活,后现代人或当代人期盼“回家”(怀旧),去海边,去森林,去没有遭到破坏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旅游。普陀山作为佛教文化遗产,在今天中国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热中,应该积极向上争取,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预备清单。
舟山海洋文化资源丰富,区域分布各有特色,定海为海洋历史文化,沈家门为海洋渔业文化,普陀山为海洋佛教文化,朱家尖为沙雕文化,桃花岛为海洋武侠文化等等。各县区根据自身的文化特色和文化积淀,都在着力做好海洋文化旅游这篇大文章。有的做“海”字文章,如海钓邀请赛、沙滩排球赛、帆船锦标赛等;有的做“渔”字文章,如渔家乐、渔家风情、海上人家等。总之,海洋文化旅游既是海洋旅游和文化旅游的结合,又是海洋文化与海洋旅游的结合,是舟山旅游经济的重中之重,是舟山城市营销的战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