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交流营活动总结

时间:2019-05-13 22:45: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海峡两岸交流营活动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海峡两岸交流营活动总结》。

第一篇:海峡两岸交流营活动总结

首届海峡两岸中医药学生交流营暨第十二届京台青少年交流周活动总结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是炎黄子孙的宝贵财富,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中医药受到越来越多公众的欢迎。近年来,随着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医药卫生、医学教育和医院管理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也不断扩大和深化。为了加深台湾中医药学生对大陆医疗体制及中医药发展形势的了解,建立起我校与台湾中医药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增进友谊的平台,使两地学生一同感受中医药文化的内涵,继承中医药文化的精髓,继今年3月,首届管理学院7名学生赴台湾义守大学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交流学生学习活动之后,我校于2011年7月6日至7月16日举办了“首屆海峽兩岸中醫藥學生交流營暨第十二屆京台青少年交流周”活动。本次活动由我校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学生处共同主办,台湾长庚大学、义守大学及中国医药大学的33名中医药专业的台湾学生共同参与。主要涵盖了学术讲座、素质拓展、临床见习、参观访问、游览名胜等诸多内容。通过主题鲜明、形势多样、内容丰富的各式活动,本届交流营在各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果。

一、首届海峡两岸中医药学生交流营(2011.7.6-7.10)

此次交流营活动,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均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关怀,台湾长庚大学、义守大学及中国医药大学的同学们踊跃参与,同时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师生们给予了大力支持,共同推进了交流营活动的全面展开,保证了这次活动的成功举行。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学工部领导通过多次协调会确定了活动的各项方案及议程,从具体措施到资金落实,确保了整个交流营活动在总结与提高中,有条不紊的逐渐开展。

2011年7月7日上午,首届海峡两岸中医药学生交流营在我校开营。教育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赵灵山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港澳台事务办公室李亚婵处长,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谷晓红教授、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张立平主任、学生处郭辉处长、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张丹英副主任、学生处佟晓辉副处长出席了开营仪式。赵灵山主任、李亚婵处长、谷晓红教授分别致辞。赵主任说,“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大陆与台湾之间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局面已经形成,海峡两岸之间谈文化心连着心,谈经济手拉着手,谈情意根连着根,谈中医脉连着脉。希望能够将此次交流活动引向深入,同学们最终学有所获,不

1虚此行。李亚婵处长在讲话中指出海峡两岸的中医药文化与发展各具特色,各有所长。而中医药发展的未来和希望全部寄托在在座的年轻人的身上。希望在本次交流应活动中,同学们多结交朋友,多交流心得,使中医药资源优势互补,为中医药的国际化、现代化贡献力量。谷晓红教授指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是炎黄子孙的宝贵财富。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中医药受到越来越多公众的欢迎。特别是在在目前人类健康面临着多重挑战的时候,中医药愈发凸显出他的生机与活力。所以,让中医药传人共同成长、成才是我们不可推卸的使命。这次交流应活动是为海峡两岸的中医药学子搭建了一个促进了解、增进友谊的平台。希望在交流活动中大家增进对中医药文化的了解,增强继承和发展中医药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为中医药发展献计献策,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并期望以本次交流营活动为契机,形成一个良好开端,在今后以更加丰富的形式和内容与台湾同胞一道,达成更加深入的交流、交锋与交融。

在后续5天的交流活动中,海峡两岸的同学们通过参加讲座,临床实习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展开学术互动,突显中医药文化交流主题,建立起了具有我校特色的中医药学生交流模式。

通过认真聆听谷晓红教授的《中医养生学》、张其成教授的《周易与中医》、傅延龄教授的《学习和应用伤寒论体会》、李瑞教授的《通腑法的针灸临床方面》、张冰教授的《中药毒性与合理用药》专家专题讲座,海峡两岸师生们一次又一次的领略到了祖国传统医学的精徽玄妙,对临床辩证用药和中医药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大家在学术的氛围中进行了思想与文化的交流,对中医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并对海峡两岸的医学特色和文化内涵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本次交流营活动展示了中华历史悠久的炎黄医术,加深了台湾学生对祖国的了解和对同根同源的认同,了解了内地医疗体制及中医药在全民卫生保健中的作用,进一步学习了中医药知识的精髓,从而加深了台湾学生对祖国传统医学的热爱及信心。并以中华中医药传统文化为纽带,加强了海峡两岸中医学的交流、传承与发展。

二、第十二届京台青少年交流周(2011.7.11-7.16)

今夏,一场名为“两岸同心 我们同行”的大型两岸青年交流活动在北京拉开帷幕——6000多名台湾青年受邀来到大陆,与3000多名大陆青年一起,在北京及相关省市的组织下,参访了故宫、长城等名胜古迹,我校也参与到了这项大型交流活动中。在“两岸同心、我们同行”的主题下,两岸年轻一代相聚在一起,手牵手,心连心,交流思想,融通情感。无论老师、同学,大家纷纷表示乐于参加这样的交流活动,收获颇多。台湾同学说:“以前像天安门、长城、故宫等,都是只在书本上看到的,可是这一次能够直接到大陆来,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

在交流营活动期间,海峡两岸师生相继游览了奥林匹克公园、北京大学、颐和园、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人民大会堂、故宫、天安门广场、国家博物馆、前门大街、王府井大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同仁堂博物馆、同仁堂药房、台湾文化商务区及居庸关长城等名胜。台湾同学们为北京的古老大气而打动,为丰富的传统文化所吸引。他们用眼睛、用心灵亲自体验着北京的底蕴,感受着内地的繁荣与发展,体会着大陆同胞的血脉亲情,更感受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最终化作一份沉甸甸的回忆,永远烙印在心中。

青年代表希望,青年决定未来。回顾两岸关系出现和平发展良好势头的几年来,两岸青年交流日趋频繁而热络,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而多样,成为两岸交流交往中的一大亮点。可以期待,两岸青年交流愈频繁,彼此了解、理解愈深入,两岸和平发展的前景也必然愈广阔,正如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会见参加本次交流活动的两岸青年代表时所讲,两岸关系发展的未来最终要靠两岸青年:“近几年来,两岸关系呈现出和平发展的良好势头,这来之不易,也正因为两岸关系的改善与发展,两岸青年人才有机会象今天这样自由往来,青年就意味着未来,两岸关系发展的未来最终要靠两岸青年,我们衷心希望两岸青年人接过两岸关系发展的接力棒,更好地参与两岸的交流与合作,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

两岸青年,你来我往,络绎于途。两岸同根同源,两岸之间的关系最终会长成一棵参天绿树。不断增长的年轮见证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沧桑,即将长出的新枝嫩芽则预示了两岸关系的美好前景和两岸血脉互通的青少年的茁壮成长。

第二篇:海峡两岸书画作品交流展

海峡两岸书画作品交流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

经过海峡两岸艺术家们的精心筹备,由鹿城区政府、温州市台办、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主办,台湾世界艺术馆、温州市艺术品投资研究会、温州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协办,温州市书画院、温州市展览馆支持的温州2013海峡两岸书画作品交流展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作品展今天在这里举行,这是继“2013浙江·台湾合作周”后温台文化交流的又一次盛会。

首先我介绍下参加今天海峡两岸书画作品交流展的领导和嘉宾: 温州市委常委、鹿城区委书记王立彤先生 温州市台办主任苏爱萍女士 鹿城区委常委、副区长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贺星岳先生 温州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林铭歆女士

温州与台湾素来语言相通、人缘相亲、文化相近、商缘相融,随着海西经济区国家战略的实施,温州与台湾交流合作前景更为广阔,也为两地在携手发展、合作共赢方面创造了条件。温州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海峡两岸(温州)经贸合作区,形成对台合作交流的“一区多园多业”的格局,成为两岸经贸合作交流的大平台,把温州打造成为海峡两岸交流的中心城市和示范高地。经贸合作交流,文化先行。此次海峡两岸书画作品展在温州市鹿城区政府及温州市台办等指导下,依托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和台湾地区高校,充分发挥两岸的优势社会资源,由温州市艺术品投资研究会、台湾世界艺术馆等民间机构参与组织的高水平书画艺术作品展。台湾方面有陈秀雄、汪家祺、陈亚权等32位艺术家(今天来现场的有13位)书法、国画作品共100幅,有十余幅大型作品(1.5米×3.6米),本地书画家包括温州书画院院长郑方伟、国内著名书画界任刚夫、黄志民、汪小石等书画作品70幅。

台湾艺术家陈秀雄教授现为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轻工系教授,教授国画、装饰画课程,为促进两岸艺术交流,帮助培养更多的青年艺术人才,其教学成果在本展览中一并展出。同时展出的还有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创作的瓯塑作品和瓯绣作品等。此次展出总计260余件作品,规模宏大,展品内容丰富。

期间我们还将在市展览馆多功能厅举办书画作品鉴赏与投资研讨会,探讨交流书画艺术品分类鉴赏、收藏与投资等话题。

下面请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贺星岳先生致欢迎词。

现在请台湾艺术家代表致辞。

接下来请温州市台办主任苏爱萍女士讲话。谢谢各位领导和艺术家的讲话。

现在请主席台的各位领导和嘉宾为温州2013海峡两岸书画作品交流展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工艺作品展开幕剪彩!

温州2013海峡两岸书画作品交流展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工艺作品展到此结束。下面请各位领导和嘉宾到展厅欣赏书画作品。

第三篇:海峡两岸交流工作素材

海峡两岸交流工作素材

刘长喜在讲话中说,青年一代是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生力军,加强两岸青少年交流对于巩固和发展两岸交流合作成果具有积极意义。近年来,津台两地在各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扩大,以“海峡两岸京剧艺术论坛”、“海河情”夏令营等大型活动为平台,两地文化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已迈上范围更广、层次更高的新台阶。夏令营为两岸学子交流交往架起了一座桥梁,两岸学子相互关心,真诚交流,彼此爱护,建立起深厚的情谊。他欢迎台湾的同学们经常到祖国大陆来,到天津来,多走走,多看看,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亲身体验天津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成果,为进一步深化津台两地交流交往做出自己的努力。

梁保华说,当前江苏与台湾合作全面推进,各领域包括医疗卫生领域的交流取得丰硕的成果。希望明基医院不仅努力建成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医院,而且成为江苏与台湾开展医疗交流的重要平台和管道,为推动两地在医疗服务、医学教育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贡献力量。

梁保华说,现在两岸关系步入和平发展轨道,各个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两岸同胞是一家人,我们欢迎台湾的青年到江苏来上学,在政策上和本地学生一视同仁,省、市政府和学校一定积极为大家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希望同学们学习进步,生活愉快,毕业后事业有成。

他说,今天看到这么多同学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学习感到很高兴,这本身是两岸教育领域交流的成果。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医文化博大精深,需要两岸年轻一代共同传承弘扬。希望来江苏学习的台湾学生把江苏当第二故乡,努力学习,不断进步,用自己学到的知识造福两岸人民,共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赵洪祝代表浙江省委、省政府,对来自海峡对岸的同学们表示欢迎。他说,近年来,浙江省积极与台湾开展多领域的交流合作,两地人员往来的规模不断增长,友好交流的内容不断丰富,互利合作的层次不断提高,浙台交流合作实现了从“物流”到“人流”、从“三通”到“心通”的转变,形成了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新局面。以后,我们争取每年邀请一批台湾大学生来浙江实习,还要选派浙江的大学生赴台湾交流学习。希望通过开展类似的活动,加强两地青少年间的交流交往,使台湾青少年更加充分地了解浙江,更加深入地感受浙江的文化魅力,更加真切地体会浙江的经济活力,并由此不断增进浙江与台湾民众之间的亲情、乡情和友情。

赵洪祝希望大学生们志存高远,积极磨炼,增强才干,为走上

社会、发展事业打下坚实基础;既读好课堂上的有字之书,也读好社会这本无字之书,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在实践中运用真知、发现新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识和水平;实习之余多走走看看,领略浙江的自然风光,体验浙江的风土人情,多结交些浙江朋友。他还热忱欢迎同学们毕业后来浙江施展才华、开创事业。

今天,两岸同胞往来之频繁,经济联系之密切,文化交流之深入,各界交往之活跃,共同利益之广泛,都是前所未有的。我们坚信,只要两岸同胞携手同心,通过不断加强各界交流,增进互相理解,不断增强对中华文化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终将成为现实。

立仁高中的师生都表示,此次能有机会来吉安交流,是非常高兴和有意义的。他们认为,白鹭洲中学办学历史悠久,距今已有800年,学校位于四面环水的一个小岛上,地理位置独特,学习环境优美,办学效益显著,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办学经验和方式是值得学习的。同时在这里了解了像文天祥、解缙、欧阳修、杨万里等很多了不起的人物,收获很大,通过交流、参观,有不少的心得,几天的相处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增加了各自阅历,丰富了知识,大开了眼界。

王晓同志在第五届“两岸青年联欢节”

河南行大联欢活动上的致辞

(2010年8月8日,根据录音整理)

非常高兴在有着3600年历史的河南郑州与大家欢聚一堂,共同参加本次活动。首先,我谨代表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向第五届“两岸青年联欢节”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重视青年工作并给予此次活动大力支持的河南省各级党政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参加本次活动的两岸青年朋友们表示诚挚的欢迎!

大家知道,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有观点认为,目前中国人的姓氏中,有1500多个都发源于河南。我想,在参加本次活动的台湾青年朋友里,也会有很多姓氏可以在河南找到祖根。同时,河南在新时期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大陆各省区的第五名,去年的经济总量基本与台湾持平,成为祖国大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个缩影。我认为,本届“两岸青年联欢节”将河南作为线路之一是很有意义的,因为,从古代到现代、从人文到经济、从区域到全局,青年朋友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度去感知和体验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前进步伐。

“两岸青年联欢节”是全国青联与台湾青年社团共同打造的两岸青年交流精品项目。活动举办五年来,先后有一万多名台湾青年来到大陆参加活动,足迹遍布祖国大陆的十一个省市,与大陆青年牵手登上万里长城,协力创造“多米诺”骨牌吉尼斯纪录,一起拜谒黄帝故里,共同抒发了“两岸青年欢聚神州、携手共创美好明天”的心声。今年是两岸青年社团开展交流二十周年。在两岸关系持续

发生重大积极变化的背景下,两岸青年和青年社团交流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借此机会,我谈三点希望,与青年朋友交流。

第一,希望大家能在同根同祖的血脉亲情中产生共鸣。文化认同与血缘纽带是两岸青年交流的重要基石,也是“两岸青年联欢节”活动设计的重要前提。纵观历届联欢节,寻根问祖、感知传统都是活动的重点内容。本届联欢节为台湾青年朋友所提供的四条参访线路,都是围绕着感受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主题来策划的。比如,在河南线路中,大家将要参观的嵩山少林等名胜,上周刚刚以“天地之中”的名义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杰出代表。我们真心希望,共同的文脉传承和文化背景能够迅速超越不同的分布区域和社会环境,帮助大家消除陌生感,在增进情感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更多的共鸣。

第二,希望大家能在同龄同代的思维逻辑中形成共识。参加这次联欢节的两岸青年有着相仿的年龄阶段、相近的兴趣爱好和相通的思维方式,这一切都使大家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我们真诚希望大家在拥有共同的语言风格、相通的思维逻辑的基础上,在青年成长、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深入探讨交流,形成和扩大跨越海峡的理性共识,回去以后影响更多的同学、同事和朋友,不断坚实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青年基础。

第三,希望大家能在同行同伴的活动过程中实现共赢。伴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们两岸青年只有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才能实现共赢进步,才能不断提升整个中华民族的竞争力。“两岸青年

联欢节”不仅是一个增进了解、加深友谊的渠道,也是一个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希望大家能充分利用这次同行同伴的机会,相互学习借鉴,使本次活动不仅成为一次“友谊之旅”、“欢乐之旅”,也成为一次“共赢之旅”。

朋友们,最近有一本台湾青年写的书在大陆高居畅销书排行榜前列,书名叫《我们台湾这些年》。通过这本书,大陆青年认识了一个鲜活的台湾社会,从“棒球世界杯”到“9.21”大地震,从高中补习班的趣闻到台北捷运的故事,我们感觉和台湾很近很近。同时,我们也希望台湾青年多到大陆走走,读读大陆这本“大书”,看看“大陆这些年”,在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中建立友谊、携手并进。

最后,预祝本届联欢节活动圆满成功!祝各位青年朋友在中州河南度过愉快时光!

谢谢大家!

校领导分别会见了谷校长、武校长一行。校党委书记马国防代表校党委、校行政向远道而来的台湾贵宾们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马书记说,台湾中国科技大学和大叶大学是最早与三明学院签订闽台合作项目的两所台湾高校,三明学院第一批派出前往这两所高校学习的赴台学子也已经顺利归来,闽台合作项目在第一阶段已经取得了互利双赢的良好成效。马书记建议,为进一步深化闽台合作办学项目,双方应继续保持高层互访的积极态势,进一步深

化师生交流,共同建立科研合作平台,并取长补短共同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内涵建设。

郑校长详细介绍了三明学院升本建校以来教学、科研及精神文明建设等重点工作的情况。他指出,三明学院的办学理念与办学定位和台湾的两所高校不谋而合,而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最主要的办学目标,这为彼此进行深入长远的教育合作交流奠定了基础。郑校长希望,双方互相进一步深入了解,大胆先试先行,在未来的合作中在学科建设、课堂教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多方面都展开全方位多维度的交流,共同推动闽台教育事业的发展。

谷校长、武校长对三明学院师生的热烈欢迎表示了感谢。谷校长希望两校能够进一步加强联系、增进互信,继续保持两校高层互访的传统;深化师生的交流活动,积极拓展合作领域;加强人才培养,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提升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积极探索合作新模式,实现两校的共同发展。武校长则希望两校今后在学术研讨、共享资源、产业研究等方面开展更加深入全面的合作,并祝愿两校的友谊长存。

表示要珍惜宝贵时间,多学习一些知识和技能,期望把更多的收获带回去。苏院长希望他们继续努力,多参加龙华科大学生的活动,加强实际能力和技能的训练,多与台湾学生交朋友,做好两岸交流的使者。

希望台湾学生主动融入学校的学习生活,在学业上精益求精,在生活上妥善安排,多与学校师生沟通交流,相互学习,增进师生情谊,提高学习质量和专业水平。

第四篇:海峡两岸大学生体验营总结文2-28

牵手海峡两岸

体验文化传承

一、缘起

海峡两岸大学生文化体验营由许嘉璐先生倡导,旨在展现两岸文化的真实面貌,通过鲜活的中华文化亲身体验,给予两岸大学生强烈印象,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增进彼此间的交流和了解。体验营营员由负责人、导师和大学生构成。负责人由组织单位相关领导担任,统筹整个活动的开展,全程随行。导师选择青年教师或在读博士生,主要负责对学生进行主题方面的学术指导。大学生共30名,大陆和台湾各15名,分别由凤凰网和台湾《旺报》通过前期征稿和面试从高校中遴选。每6名大学生(大陆和台湾各3人)为一组,配备一名导师。体验营还设有营委会,营长与委员均由学生担任,协助处理营员学习和生活方面的相关事务。

体验营拟在未来5年内每年举办两期,暑假在大陆,寒假在台湾,分别邀请两岸大学生在大陆和台湾进行传统文化实地体验,以共同的文化之根为钥匙,打开两岸交流的“心窗”。每期体验营结束后,营员根据自身体验提交文章,优选后在台湾《旺报》和凤凰网等媒体上开辟专栏发布。同时组织评选,确定获奖名单,并于当年10月“两岸征文颁奖典礼”期间为获奖者颁奖。在举办本期体验营的经验基础上,各主办单位将在未来不断拓展和深化体验活动,继续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复兴培养后备力量,为未来两岸在各个领域的交流打下坚实基础。

二、历程

2014年至2016年,体验营共举办四期。

2014年7月28日至8月4日,“汉字之旅——第一期海峡两岸大学生文化体验营”在河南、北京举行。本期体验营由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中国文化院、凤凰新媒体、台湾中时媒体集团和佛光山文教基金会等单位联合主办,台湾《旺报》和凤凰网承办。来自海峡两岸的30名大学生、导师、媒体等70余人参加了本期体验营的系列活动。围绕“汉字”主题,体验营一行在七天的时间里一路经黄帝故里、具茨山、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嵩山少林寺、许慎文化园和八达岭长城、中国国家博物馆等与汉字、传统文化相关的场所进行实地体验。体验营期间,台湾《旺报》、台湾中视和凤凰网全程随行记录和报道,同时,体验营活动也得到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政协报》、爱国网、《中国教师报》、《中国统一战线》杂志、中国台湾网、你好台湾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社、新华网以及河南当地电视台、报纸、网络等数十家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2015年1月25日至2月1日,“茶文化之旅——第二期海峡两岸大学生文化体验营”在台湾举行。本期体验营由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中国文化院、凤凰新媒体、台湾中时媒体集团和佛光山文教基金会等单位联合主办,台湾《旺报》和凤凰网承办,协办单位为台北书院,支持单位为北京师范大学和台湾政治大学。“海峡两岸大学生文化体验营”倡导者许嘉璐先生对于中华文化提出“一体两翼”的理念,“一体”指儒、释、道,“两翼”指中医和茶。中医和茶是最全面、最系统、最具体、最切身地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本期“茶文化之旅”体验营是第一期“汉字之旅”体验营的成功延续,茶是普惠众生的天赐之物,有着多种多样的形态,在历史、外交、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围绕“茶文化”主题,体验营一行在七天的时间里一路经台北书院、台北故宫博物院、食养山房、北埔膨风茶文物馆、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南投竹山游山茶访、日月潭老茶厂、中台禅寺和佛光山等与茶文化相关的场所进行实地体验。营员们边行走、边体悟,一起品味茶中的意境,领悟茶文化丰富、深刻的内涵,感受中华文化的绵长悠远,增强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2015年7月31日至8月7日,“长城文化之旅——第三期海峡两岸大学生文化体验营”在河北、山西举行。本期体验营由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中国文化院、凤凰网、台湾中时媒体集团(旺报)和佛光山文教基金会联合主办,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交流局、教育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指导,中国长城学会协办,北京师范大学支持。体验营一行在8天的时间里,围绕“长城文化”主题,于河北山海关、老龙头、喜峰口、金山岭以及山西大同、老牛湾、雁门关等地进行深度体验。营员们聆听了“长城的历史与文化”讲座,在山海关登临“天下第一关”,近距离领略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聆听了山海关与抗日战争有关的故事。在喜峰口,营员们在雨后体验大刀园、抗战遗址和水下长城,缅怀抗日英烈,寻觅水下长城芳容。在“万里长城,金山独秀”的金山岭长城,营员们进行了五公里徒步穿越,对长城之美与修建之难有了双重体会。在大同,得胜堡夯土长城上留下了营员们探索的脚步。在“黄河与长城第一次握手”的老牛湾,营员们感受到母亲河与长城带来的双重震撼。在雁门关,营员们体会到的不仅是战争与晋商文化,还有几千年来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在战争和贸易中的冲突与融合。本期体验营的一些体验点,营员们住农家院,吃农家饭,走进长城沿线当地人的生活空间,多方面了解当地真实的生活状态,感受大陆与台湾的异同。

2016年1月24日至31日,“志工文化之旅——第四期海峡两岸大学生文化体验营”在台湾举行。本期体验营由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中国文化院、凤凰网、旺旺中时媒体集团和佛光山文教基金会联合主办,中国银行和旺旺友联产物保险公司合办。体验营一行在八天的时间里,围绕“志工文化”主题,途经大安区公所、马偕医院、台北各志工单位、慈济志工楼、桃米社区、日月老茶厂、新港文教基金会、台湾文学馆、关庙埤头社区、佛光山等地进行文化体验。两岸营员积极交流八天行程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成果展示,从志工概念、志工与政府职能、志工发展瓶颈等方面分享了对志工文化的观察与体悟,并纷纷表示坚持参与志工活动的决心和对未来志工组织发展的美好期待。营员们在旅程中相处融洽,收获了超越两岸文化差异的友谊。体验营期间,台湾《旺报》和凤凰网全程随行记录和报道,同时,体验营活动也得到了其他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三、展望

中华文化属于所有的炎黄子孙、属于全世界,中华文化要为世界做贡献,必须走出中华大地,走向世界。

其次,年轻人才是希望之所在。大学生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是未来社会的栋梁,要学习,要尽量深度地去体验,这样才能有增长。海峡两岸大学生文化体验营的举办为此尽了绵薄之力。

有了民族间的彼此学习、彼此吸收,才有中华民族今天博大精深的文化,所以不仅要珍惜两岸文化的相同之处,也要珍惜差异之处。营员们能够延续友谊,珍惜光阴,冥思自然规律,关注历史与未来,为中华民族尽绵薄之力。经可以把我们的心打开,让我们知道心应该和宇宙一样宽广。

两岸的优秀

两岸应携起手来一起弘扬我们的文化,在这个过程中,为青年学子创造条件,让他们深入到文化的核心,用心灵去感受祖宗留下的遗产,这是活动意义的所在。

第五篇:首届海峡两岸微电影高峰论坛(2014 武汉)暨首届海峡两岸微电影交流营

首届海峡两岸微电影高峰论坛(2014 武汉)

暨首届海峡两岸微电影交流营

一、活动宗旨

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两岸交流与合作不断加深,除了政府、企业间的政治、经济合作,民间团体的文化合作也成为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交流中,两岸大学生构成了交流的重要主体。

两岸大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多种形态和方式,有高校间的交换学习;有假期夏令营、论坛,如“百名台湾大学生八闽行”夏令营、海峡两岸大学生新闻营、两岸大学生交流研习营、两岸大学生领袖论坛;有各类比赛,如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两岸大学生古典诗词联吟大会、两岸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海峡两岸大学生(青年)创意设计•旅游纪念品大赛等。

微电影作为近年来新生的一种文化,正在渐渐走入人们视野,现在也不乏各种微电影比赛。两岸间的微电影比赛比较知名的有“两岸原创微电影大赛”和“海峡两岸微电影大赛”。“首届两岸原创微电影大赛“由”全球华人非常短片创意盛典“改名而来,由”2012台北国际短片电影节“及第五届”全球华人非常短片创意盛典“主办,亚太传媒、搜狐网、土豆网、贝立德、世新大学等单位联合主办,参与群体包括全球华人“;海峡两岸微电影大赛“由福建省旅游局主办,面向所有影像爱好者与海峡两岸青年影视才俊。

“海峡两岸微电影高峰论坛“旨在以微电影创作为切入点,促进两岸高校青年学子的交流与学习,在合作中培养团队合作能力,提升实践创作能力,寻求差异化共存;通过台湾学子、湖北地区以外高校学子在汉的实地考察增进他们对武汉乃至湖北的了解,提升汉文化的影响力,让楚文明弘扬天下;通过两岸学子的面对面交流与相处,以及他们对微电影这一文化形态的探讨来促进两岸微电影事业的发展,乃至海峡两岸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二、活动主题 “城•记忆”

一座城,一群人;一种独特气质,一段专属记忆。城,是既真实又抽象的存在。城,如陈凯歌导演的《百花深处》——我们所生活的日新月异的城市;又如

钱钟书笔下困扰我们人生的这座“围城”。城•记忆,可以严肃、沉重,也可以清新、活泼;可以是一段历史、一件往事,也可以是曾经的一个人。

每一个城市都拥有一段独特的记忆,也许因为某段历史,也许因为某个人。我们常说“六朝古都”“历史悠久”,也常说“爱上一个人,恋上一座城”。记忆看不见,却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记忆听不见,却被我们口口相传。

城,又是抽象的存在。人生就像围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我们无时无刻不生活在人生的围城里,纠结、失落、拼搏,奋进„„

本次活动以“城•记忆”为主题,以增进学子们对我们所生活的城市的了解,展开对生活的本质的思考与探究,用光影记录我们的社会与时代。

三、活动内容

(一)首届海峡两岸微电影高峰论坛

1、会议主题

本次会议将围绕“海峡两岸微电影创作与研究”这一主题展开研讨。其主要背景在于:微电影已经成为当今网络时代重要文化形态之一。微电影打破了传统电影创作中草根与精英的界限,降低了影像艺术创作的门槛,使得无数多元文化背景的影视爱好者成为电影产业的新生力量;微电影还契合了移动互联技术带来的自媒体传播时代的变革,观众可以通过手机平台随时随地观看、分享电影。

微电影的文化内涵是促使我们对其进行关注并研究的重要因素之一。微电影锁定了小人物、小命运,实现了情感共鸣;微电影突出创意与视觉体验,满足了广大网友求新求变的心理;微电影本身的特质,人人都可以当导演,实现了人们“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微电影保持了文化的多元维度,让我们能看到主流商业电影之外的丰富多彩的文化侧面。微电影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可以让我们读懂一个时代、一个社会。

微电影潜在的市场价值更值得我们关注。《2013中国微电影发展报告》指出,随着中国互联网和手机移动市场的发展,微电影的市场也在蓬勃发展。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相当于2012年全年城市影院的观影人数,而网络视频用户在2012年底已经达到3.72亿,这使得“微电影”的“钱景”十分可观。据估算,未来五年内,微电影行业产值可达数百亿元以上。

2、来稿要求

(1)、内容具体,具有较重要的学术价值,未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或全国性的会议上发表或宣读。

(2)、提交的论文须有中、英文对照的题目、论文提纲;完整的论文全文、作者姓名、作者单位与通讯地址,字数3000-5000字。

(3)、请采用“word.”格式的文本文件,确保论文内容可以公开发表,不涉及保密内容。

3、论文提交

截稿时间:2014年8月20日前 论文请发送至:wdygflt2014@163.com

4、奖项设置

“首届海峡两岸高峰论坛“共设一、二、三等奖三个奖项,颁发奖杯和荣誉证书,优秀论文将集结出版。

(二)首届海峡两岸微电影交流营

1、本次活动分为联合拍摄与独立拍摄两部分。

联合拍摄单元将重点邀请大陆与台湾双方各十所高校,两两组团参赛、联合创作,组委会将给予每个团队6,000元的创作基金,作品将角逐本届“金飞燕奖”。

独立拍摄单元欢迎大陆及台湾各大专院校、专业艺术院校正式注册的在校学生(本科生、研究生),以个人或组团形式参加,评审委员会将推荐作品进行展播,并角逐本届交流营各单项奖。

2、所有报名者在报名表上所提交的信息必须真实合法;所有报名者须按照活动细则与日程安排规范自己的行为,不遵守规范者将取消其参与的资格,其所有人身、财产安全由自己负责。

活动期间,同学们不得将作品转让或许可给任何第三方;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取得主办方授权的情况下,不得将本次大赛的作品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在本次活动时间段外,同学们用该作品参加其他比赛或商业活动不受本组委会限制,但由此可能产生的与其它比赛组织者或有关机构的规定造成冲突而带来的一切后果由本人承担。

凡参加活动的学生,即被视为接受本细则各项条款,组委会保留对本次大赛的最终解释权和改评、追回奖项、奖金和奖品的权利。

参赛学生不同意或不符合以上要求之一的,将被自动取消参赛资格。

3、作品要求与提交

(1)、最终提交的微电影作品时长为10-15分钟,格式为AVI、MPG、MP4。(2)、所有作品都必须在影片最前面加上本届微电影创作营的指定片头。(3)、作品内容不能含有色情、暴力因素,不能与法律相抵触。

(4)、作品必须为活动期间的原创作品,组委会不承担包括(不限于)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著作权、商标权等纠纷而产生的法律责任,其法律责任由参加活动的本人承担。

(5)、最终作品,除非特别申明,组委会与合作组织有权无偿在公共媒体上作非盈利性展示、展播、结集出版,或用于公益宣传与艺术教育等非商业性活动。参评作品的视频、静帧图像、中/英文字幕拷贝版、宣传片花可能被组委会用于本次评选的宣传活动及之后的相关展映活动。

(6)、参赛作品请于2014年8月20日前,邮寄至组委会。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首届海峡两岸微电影高峰论坛组委会;邮编:430072

4、奖项设置与奖励办法

“海峡两岸微电影交流营”拟推出以“飞燕奖”为标志的两岸微电影大奖,共设 “金飞燕奖”、“银飞燕奖”和“铜飞燕奖”三个奖项,奖金分别为10000元、5000元、3000元,力争在未来将其办成海峡两岸微电影的最高奖项。“飞燕奖”的创意来源于古诗“昔时王孙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之意境。电影创作曾经是专业技术门槛较高的领域,随着数字影视技术的发展,逐渐成为一般大众喜闻乐见、参与其间的艺术创作活动。“飞燕奖”寓意本论坛促进微电影在海峡两岸社会的全面开展。

此外,首届交流营还设置六个单项奖,分别为: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导演奖、最佳剧本奖、最佳摄影奖、最佳音乐奖,颁发奖杯和荣誉证书。

四、日程安排 4月 5月 项目启动

确定大赛日程安排;开通官方网站及报名系统 宣传报名

向大陆及台湾高校寄发活动通知;在校园媒体及公共媒

体投放广告

6月10日前 院校完成组队 6、7、8月 作品创作 联合拍摄单元:大陆、台湾高校组队学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根据活动主题进行剧本创作,制定拍摄计划,并进行拍摄、剪辑;独立拍摄单元:参赛选手根据活动主题进行剧本创作、完成拍摄和剪辑

8月20日前 作品提交 按规定格式向组委会提交论文或微电影作品

评审委员会就各高校微电影进报名、组团 6月10日前提交“交流营”报名表;重点邀请8月21日-9月10日 作品、论文评选

行审核,确定获奖作品及展播作品;筛选论文入围作品、确定主题发言名单

9月11日-15日

典礼筹备 邀请微电影入围及获奖高校团队、论文获奖作者赴汉参加颁奖仪式;确定颁奖仪式及高峰论坛相关内容

9月16号 选手报到 志愿者迎接;确定最终到汉高校名单 9月17日上午 交流营 首届交流营开幕仪式;入围作品展播 9月17日下午

评委与高校团队交流讨论

9月18日上午 高峰论坛

专题发言;分组讨论 9月18日下午 颁奖典礼

交流营闭幕仪式;颁奖仪式 9月19日 荆楚文化之旅 湖北境内一日游

五、主承办单位

主办单位:湖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武汉大学 承办单位: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合作媒体:

电视台:CCTV9、CCTV4、湖北卫视、武汉电视台 报社:光明日报、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楚天都市报

网络媒体:人民网、新华网、大楚网、新浪微博、人人网、优酷网、华夏经纬网、中国台湾网

下载海峡两岸交流营活动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海峡两岸交流营活动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3年海峡两岸教育交流研究

    2013年海峡两岸教育交流研究 (一)两岸交流日益密切渐入佳境 1、2013海峡两岸教育论坛顺利开展 在为期4天的以“追求卓越发展共赢”为主题的2013海峡两岸教育论坛中,两岸知名高......

    中华海峡两岸企业交流协会近年活动纪要

    中華海峽兩岸企業交流協會近年活動紀要 二○○○年 六月-本會應浙江省省長柴松岳邀請組團參加二○○○年「浙江投資 貿易洽談會」。 七月-本會宴請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長俞......

    交流营心得体会

    2014华西公卫生学院国际交流营心得体会 预防医学 ****** 紧张密集的期末考试结束之后,开始了我们一年一度的国际实践周。通过前期报名,我有幸参加了学院组织的这次“国际交流......

    海峡两岸交流的局面新形势分析

    重庆理工大学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学 院 汽车学院学 号 10704020401 姓 名 陈福进 任课教师 黄介彬 成 绩 2011年3月 海峡两岸交流的局面新形势分析 摘要:两岸关系的发展......

    海峡两岸青少年炎帝故里互动交流系列活动实施方案

    “同心创未来” 海峡两岸青少年炎帝故里互动交流系列活动 实施方案 神农炎帝是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山西高平是神农炎帝故里,为传承和弘扬炎帝文化,拉近两岸青少年彼此之间的距......

    国际实践交流营活动报告5篇

    四川大学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四川大学 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努力成为具有宽广国际视野的川大人 ——四川大学中XXX国际实践交流营活动报告 姓名:XXX 学院:XXX 学号:XXXX......

    积极发挥中山陵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作用

    积极发挥中山陵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作用 字号:小大2013-01-09 16:52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扩大文化交流,增强民族认同。南京曾是中华民国首都,中山陵作为中山......

    青海拓展营活动总结

    青海拓展营活动总结 格桑花2013诺和诺德青海拓展营圆满结束了。这次夏令营让西部贫困地区的孩子有机会走出大山,了解外面的世界,开拓了孩子们和老师的视野,培养合作、沟通、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