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建农村家长学校,为构建和谐村庄添砖加瓦
为儿童服务是妇联组织的重要责任。经验告诉我们,妇联组织做好儿童工作,必须找准定位,选准切入点。鉴于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是未成年人成长的摇篮,而母亲在家庭教育中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从传统的工作领域入手,把家庭教育工作放在妇联儿童工作的首要位置。工作中,我们围绕区委、区政府的总体部署,认真贯彻落实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切实承担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针对目前海沧区只有两个镇,农村人口占大部分的现状,今年=月份,我区成立海发社区家庭教育学校,并率先在我区***镇**村成立全市第一个家庭教育学校。
**村历来都传承着重视子女教育、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全村文化氛围浓烈,村民整体素质较高,村里活跃一支热心公益事业,想干事,会干事的老人、妇女队伍,====年鼎美村作为海沧区美德在农家的试点单位,村妇代会把该项活动纳入村两委的工作计划,主动与村老人协会进行工作对接,在区妇联的统一指导下,整和社会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教育活动,使鼎美村家庭教育学校既立足于本土特点,又取得实效,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特色窗口。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认识,从根本上保证活动的开展。
区、村两级高度重视家长学校工作,为了使家长学校工作顺利开展,区妇联帮助其查找大量的材料,促其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制定家长学校活动制度,如年初制定工作计划、年底进行总结。村两委把开展家长学校活动摆上一项要务来抓,保证每年有=万活动经费,同时区妇联也下拔了====元的活动经费。家长学校每月召开一次例会集中议事,及时交流阶段工作情况,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同时完善教育培训的制度,确保家教活动的开展。
二、建立健全各项宣传培训工作,各项活动日趋多样化。
=、充分发挥鼎美村各种文化阵地的作用,抓培训,提高村民的综合素质,树立起正确的婚育观、生育观、教子观,营造良好的民风,倡导文明、和睦稳定家庭关系,今年区、村两级联合以家长学校为阵地开展了=场的讲座。分别是以当前的农村政策、如何维护妇女、儿童、老人的合法权益、新《婚姻法》为内容的法律培训=场;以女性心理健康,爱滋病知识,优生、优育、优教知识,及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与孩子一起成长为内容的家教培训=场,共计====名家长参加。讲座得到全村家长的欢迎,一些爸爸们也主动加入学习科学教子的行列,通过学习宣传目前鼎美村的大部分家长都能做到“管自己、教子女、帮亲戚、带四邻”,以实际行动构建和谐家庭,营造良好的村风村貌。=、为扩大家长学校的活动领域,提高妇女的素质,使其掌握一技之长,今年邀请市农技所老师为全村==多位妇女姐妹们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淡水养殖及白对虾病虫害的防治》。=、开展奖学助学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为表彰鼎美村==个上大学的孩子,村委召开欢送大会分发纪念品及每人====元奖学金,共计=.=万元。其中邀请本年度以===高分考上某省外贸大学的陈丽萍同学和家长讲述自己成长的过程,以及如何教育孩子的经过,此次大会共有==多名学生家长参加,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结合“五好文明家庭”的创建,开展首届金婚庆典活动,全村共有==对的金婚家侣,庆典会会上老人们回忆新旧社会的对比以及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种种罪行,讲述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幸福生活。子女代表陈述父母如何相儒以沫,携手走过一生,怎样培养孩子的经历,整个场面十分感人,令到场家长和孩子备受教育。=、开展移风易俗活动。针对家教学校的学员以女性为主的特点,村代会主动把美德进农家“家家议,点评农家新鲜事”以红白事、封建日如何过为主题,组织学员讨论,宣传封建陋习的危害,提倡喜丧事简办,封建日不办的新风尚,今年鼎美村已废除封建日普度大吃大喝的习俗,全村能节省开支约==万。
三、加强与学校联系,共同营造良好的家教氛围。
家长学校注重家校联系工作。“六一”节,鼎美村拿出=万多元与学校共同举办丰富多彩的庆祝“六一”活动,同时举办社会科学普及知识活动,内容包括有奖竞猜、闽南语讲古、文艺晚会等,并分发各类宣传材料===多份,赠送区家教论文汇编---《我与孩子同成长》===多本。今年由家长学校组织本村==多名中学生参加中学生安全教育,使家庭教育更贴近社会生活实际和更具有针对性,从而也更有实效。
===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目前,社区有未成年人====余人。社区根据这一特点,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上,突出社会(社区)和家庭教育两个环节,在全区率先成立了“社区家教委员会”和社区“少工委”。把热心家庭教育的人员和在校教师作为委员会的成员,并设立家庭教育专家小组和指导老师。社区根据居住区域不同把未成年人分成若干小组。通过社区与家庭互动,共育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取得显著成效。目前,该社区==%的家教规范健康,三年共评出家教先进家庭===户、五好文明家庭===户,其主要做法有三点:
一是发挥社区资源优势,吸引更多的未成年人参与到社区建设和服务中来。首先是组织成年人到社区到家庭开展公益实践活动和结对济困活动,培养孩子的爱心。通过社区与家庭的双方配合,经常组织孩子在社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打扫社区卫生、清理非法小广告、劝阻不文明行为等,不断激发和深化未成年人的爱心,使他们深切体会到:应该把爱奉献给社会,特别是要奉献给需要帮助的人们。其次是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未成年人服务于社区,可以受到道德、法律等多方面的尽责教育,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使我们民族“天下兴亡,匹夫
有责”的传统美德得到传承。再次是培养孩子的服务能力。未成年人在服务过程中,不仅从服务对象身上汲取了思想营养,而且还学习了各种知识,开拓了眼界,增长了才干,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其形成新生他人、自强自立和互帮互助的美德。
二是强化社区阵地建设,搭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平台。社区作为社会基本单位,一头连着学校,一头连着家庭,是未成年人教育“三位一体”的重要一环。社区通过整合各种资源,精心搭建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活动平台,发挥辖区单位资源共享、同驻共建的作用,充分利用社区有关的场地、人力、设施,成立社区家教委员会、未成年人课外阅读中心、亲子学苑,为辖区未成年人提供校外课堂、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等一系列高品位、多层次的青少年教育和活动场所。今年=月开展了一次家教论文评比活动,有=位家长获得论文表彰。
;三是精心设计活动载体,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系列活动。利用传统节日、纪念日、重大活动等有利时机,积极主动地与辖区小学、幼儿园联系,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道德建设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家庭读书活动,发动未成年人呈报家庭藏书目录,建立家庭图书互借活动制度,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为孩子学习提供便利。定期组织未成年人到书香家庭参观学习,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社区还开展了亲子系列活动,通过活动拉近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距离。
第二篇:创建农村家长学校,为构建和谐村庄添砖加瓦
创建农村家长学校,为构建和谐村庄
添砖加瓦
创建农村家长学校,为构建和谐村庄添砖加瓦2007-12-15 21:25:07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创建农村家长学校,为构建和谐村庄添砖加瓦创建农村家长学校,为构建和谐村庄添砖加瓦(2)为儿童服务是妇联组织的重要责任。经验告诉我们,妇联组织做好儿童工作,必须找准定位,选准切入点。鉴于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是未成年人成长的摇篮,而母亲在家庭教育中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从传统的工作领域入手,把家庭教育工作放在妇联儿童工作的首要位置。工作中,我们围绕区委、区政府的总体部署,认真贯彻落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
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切实承担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针对目前海沧区只有两个镇,农村人口占大部分的现状,今年=月份,我区成立海发社区家庭教育学校,并率先在我区***镇**村成立全市第一个家庭教育学校。**村历来都传承着重视子女教育、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全村文化氛围浓烈,村民整体素质较高,村里活跃一支热心公益事业,想干事,会干事的老人、妇女队伍,====年鼎美村作为海沧区美德在农家的试点单位,村妇代会把该项活动纳入村两委的工作计划,主动与村老人协会进行工作对接,在区妇联的统一指导下,整和社会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教育活动,使鼎美村家庭教育学校既立足于本土特点,又取得实效,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特色窗口。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认识,从根本上保证活动的开展。区、村两级高度重视家长学校工作,为了使家长学校工作顺利开展,区妇联帮
助其查找大量的材料,促其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制定家长学校活动制度,如年初制定工作计划、年底进行总结。村两委把开展家长学校活动摆上一项要务来抓,保证每年有=万活动经费,同时区妇联也下拔了====元的活动经费。家长学校每月召开一次例会集中议事,及时交流阶段工作情况,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同时完善教育培训的制度,确保家教活动的开展。
二、建立健全各项宣传培训工作,各项活动日趋多样化。
=、充分发挥鼎美村各种文化阵地的作用,抓培训,提高村民的综合素质,树立起正确的婚育观、生育观、教子观,营造良好的民风,倡导文明、和睦稳定家庭关系,今年区、村两级联合以家长学校为阵地开展了=场的讲座。分别是以当前的农村政策、如何维护妇女、儿童、老人的合法权益、新《婚姻法》为内容的法律培训=场;以女性心理健康,爱滋病知识,优生、优育、优教知识,及如
何与孩子沟通,如何与孩子一起成长为内容的家教培训=场,共计====名家长参加。讲座得到全村家长的欢迎,一些爸爸们也主动加入学习科学教子的行列,通过学习宣传目前鼎美村的大部分家长都能做到“管自己、教子女、帮亲戚、带四邻”,以实际行动构建和谐家庭,营造良好的村风村貌。=、为扩大家长学校的活动领域,提高妇女的素质,使其掌握一技之长,今年邀请市农技所老师为全村==多位妇女姐妹们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淡水养殖及白对虾病虫害的防治》。=、开展奖学助学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为表彰鼎美村==个上大学的孩子,村委召开欢送大会分发纪念品及每人====元奖学金,共计=.=万元。其中邀请本以===高分考上某省外贸大学的陈丽萍同学和家长讲述自己成长的过程,以及如何教育孩子的经过,此次大会共有==多名学生家长参加,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结合“五好文明家庭”的创建,开展首届金婚庆典活动,全村共
有==对的金婚家侣,庆典会会上老人们回忆新旧社会的对比以及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种种罪行,讲述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幸福生活。子女代表陈述父母如何相儒以沫,携手走过一生,怎样培养孩子的经历,整个场面十分感人,令到场家长和孩子备受教育。=、开展移风易俗活动。针对家教学校的学员以女性为主的特点,村代会主动把美德进农家“家家议,点评农家新鲜事”以红白事、封建日如何过为主题,组织学员讨论,宣传封建陋习的危害,提倡喜丧事简办,封建日不办的新风尚,今年鼎美村已废除封建日普度大吃大喝的习俗,全村能节省开支约==万。
三、加强与学校联系,共同营造良好的家教氛围。
家长学校注重家校联系工作。“六一”节,鼎美村拿出=万多元与学校共同举办丰富多彩的庆祝“六一”活动,同时举办社会科学普及知识活动,内容包括有奖竞猜、闽南语讲古、文艺晚会等,并分
发各类宣传材料===多份,赠送区家教论文汇编---《我与孩子同成长》===多本。今年由家长学校组织本村==多名中学生参加中学生安全教育,使家庭教育更贴近社会生活实际和更具有针对性,从而也更有实效。
===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目前,社区有未成年人====余人。社区根据这一特点,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上,突出社会(社区)和家庭教育两个环节,在全区率先成立了“社区家教委员会”和社区“少工委”。把热心家庭教育的人员和在校教师作为委员会的成员,并设立家庭教育专家小组和指导老师。社区根据居住区域不同把未成年人分成若干小组。通过社区与家庭互动,共育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取得显著成效。目前,该社区==的家教规范健康
创建农村家长学校,为构建和谐村庄添砖加瓦
第三篇:办好家长学校构建和谐教育(定稿)
办好家长学校构建和谐教育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就曾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所以说,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特别是对十四岁以下的儿童的教育来说,起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古语就说“父母耕读子孙贤”、“上梁不正下梁歪”,可见家长是是孩子首先模仿的榜样,父母的言行举止、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无不影响着孩子,可见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作用是何等的重要。因此家长学校应运而生。它是联系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桥梁,是实施家庭教育指导的主要阵地,是提高家长育儿教子水平的重要场所,更是沟通学校和家长之间的良好平台。
近几年来,我们始终秉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理念,始终坚持把家庭教育作为全镇各中小学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努力办好家长学校,以家长学校为依托,提升家长家教理念,提高家长家教水平,努力促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从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回顾这几年来我镇的家长学校工作,结合我镇实际情况,我们着力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完善机制,确保教育的长效性
家长学校的办学水平如何,办学质量、效益如何,关键在管理,重点在机制。为此,各家长学校着力加强了家长学校机构的健全,制度的完善,密切家校联系、加强师资建设等工作。
一是健全机构
各校家长学校门口悬挂家长学校铜牌,并设有家长学校办公室,办公室内张贴组织机构及人员名单,如各年级“家长委员会组织名单”、“家长学校组织名单”等,由校长、教务人员、教师代表、家长代表、街道或村委代表等构建成家庭教育的网络结构。学期初,由每班选出一个家长代表组建家长委员会。并召开“家长会”,商量、讨论学校有关事宜。定期对“家长学校”进行授课,聘请交警队队长或派出所所长担任法制副校长,认真组织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制教育活动。同时,学校把家长学校的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之中,每周的校长办公会都将家长学校的当前工作作为会议的商讨内容。二是完善制度
在家长委员会领导下,各家长学校不断完善制度,提高管理水平。每年评选出优秀家长给予表彰和奖励。制定了《家长学校活动方案和实施细则》、《家长委员会工作章程》、《家长学校制度》等规章制度。
同时,还制定出相应的考核制度。学校将家长学校工作的内容纳入班主任工作考核中,也列入先进班级、年级的评比条件。这些都充分调动了教师办好家长学校的积极性。
三是印发家校联系卡,密切家校联系
一直以来,家长学校十分重视加强家校间日常的联系。印发家校联系卡,向学生家长公布孩子所在班级的各课任老师的住址、电话号码,以便家长向老师反映情况,获取信息。为了防止个别后进生逃学,在联系卡上还印上了课程表及作息时间表,使家长容易掌握孩子动向,便于检查孩子作业。同时,家长学校又通过班主任收集各家长的住址及电话号码,以便各课任老师及时向家长反映问题。经过双方努力,家校双方配合得更加默契。
四是加强师资建设,提高家教水平。
一支好的师资队伍是办好家长学校的保证,为此,我镇实行校长全面负责家长学校工作并兼任老师,学校其他领导和从学校选拔出来有丰富教学经验、有声望的优秀教师任家长学校的专职教师。同时我们每年还聘请校外司法、交通、公安等部门担任家长学校的兼职教师。同时,各中小学面向学生、家长,开展师德问卷调查、开设校长信箱,对教师的言行、上课及对学生的关爱程度征求家长意见,并收集整改。学校还把家长满意度作为考核教师业绩的依据,二、摸准病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一是问卷调查。
为了有针对性地开展家长培训活动,做到有的放矢,家长学校创办之初,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了解家庭教育的现状。调查结果令人担忧,家长中普遍存在“三重三轻”的问题,即“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重体能轻心理”。很多家长在孩子出现困难和问题时,要么手足无措,要么简单粗暴,要么漠不关心。而有些家长虽然很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却缺乏正确有效的教育和引导方法。
二是关爱“留守”
我们农村乡镇,很多青壮年家长长年在外打工,本校名学生中,有人的父母双方都在外打工,父母一方在外打工的则更多,使许多孩子成为“留守学生”,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针对这些情况,我们为每个学生建立了家庭教育档案,记录着学生家庭的状况,并成立“留守儿童活动之家”,由家长学校分配专人担任“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关爱他们,做好他们的教育工作。
三是开设专题
在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类型的家长,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种类型家长学校,以提高家长学校实效。
1、新生家长学校。每年举办新生家长培训班,传授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知识,明确怎样做好孩子入学准备工作,知道怎样帮助孩子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毕业生家长学校。根据六年级和九年级毕业班的特点,专门举办毕业生家长学校,重点作“怎样的毕业生才是合格的毕业生”、“临近毕业学生的心态分析和我们应注意的问题”、“如何做好小学与初中的衔接工作”等讲座。
3、后进学生家长学校。在这一专题家长学校中,我们十分注意方式方法。做到:①不告状;②不在会上批评孩子的错误;③不责怪家长教育无方。请他们来谈认识,分析孩子前后的主客观原因,分析孩子的现状及双方配合的策略,使家长放心而来,满意而去。
三、创新形式,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我镇各中小学大多是农村小学或初中,学生家庭居住分散,家长打工的多,流动性强,农活季节有忙有闲,必须创造条件尽量的方便他们参加学习培训。因此,我们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办学方式。
一是自学形式
通过教材《中学生家庭教育读本》一书的学习,家长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以及一些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家教方法。
二是开办家长培训班或讲座集中学习
我们利用农闲时间把家长集中起来,系统学习教材,听讲座、专题报告、经验交流等。
三是教师走访家庭,送教上门
学校每学期开展教师走访家庭活动,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家访,并写好家访记录。宣传家教知识,指导家教方法,同时让教师更多地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学生在家学习、生活状况,有效调整学校教育。
四是家长会形式
我校每学期要召开一到两次家长会,各班主就利用这一机会与家长更有针对性的共同探讨。让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理论有一定的提高。
五是交流家长育人经验。
家教教育的榜样作用在众多家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力,为了倡导正确的家教方法,家长学校每学期都开展“优秀家长”评选活动,让他们现身说法,在座谈会上交流育子经验和做法,同时,优秀事迹材料和经验总结刊登在校报《携手》上,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评选来树立榜样,促进全体家长素质提高。
四、办好家长学校面临的困境和反思。
家长学校的开办,进一步密切了家校联系,拓宽了德育途径。几年来,我们欣喜地发现:家庭教育不断趋于科学规范。通过家长学校的学习,家长们慢慢地认识到几百年的育子经验如“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器”到了今天,未必能奏效。在平时教育子女时,他们已经知道哪些做法是正确的,哪些做法是错误的,从而更新了家庭教育观念、改进了家庭教育的方法、培育了良好家庭教育氛围。同时,学校管理水平也不断迈向新台阶。家长学校为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提供了机会和途径,有了这种机会和途径,家长们可以坐下来讨论学校管理,为学校管理出谋划策。作为学校,也有了广泛听取学生家长意见的机会,根据家长的意见,分析、综合,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完善学校管理,从而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然而,在家长学校的办学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方面的不足,这些不足之处,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工作的全面提升。
1、家教误区,根深蒂固。
现在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着片面性,对学校教育产生着负面影响,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思想在家长头脑中根深蒂固。主要表现在:(1)注重智育,轻视
德育;(2)重视书本知识学习,忽视生活知识和技能教育;(3)重视孩子的特长培养,轻视孩子的全面发展;(4)重视智力因素开发,轻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5)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2、打工潮的形成,造成隔代监护局面,为家长学校的开办带来不利因素。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农村学生家长纷纷外出打工,留下爷爷、奶奶监护孩子,大大地削弱了对子女的教育。
3、家长学校专业化教师队伍尚未形成家长学校授课的大部分教师都是由学校的各科任老师兼任,没有通过家长学校知识专业化的培训,同时还有自己的教学任务,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家长学校的教学活动中去,势必影响教学效果。
4、家长学校的现有办学条件亟待改变。
由于各校财政状况不一,对家长学校的投入不一。家长学校又没有专门的办学经费,部分学校缺少举行大型家教活动多功能室。经费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家长学校的扩大及发展,影响学校举办家长学校活动的主动性。
5、少数学校和家长对家教的重视程度不够
有的家长和学校把家长学校授课活动与家长会混为一谈,认为家长学校活动无非就是家长到校听听孩子考试分数,了解了解孩子在校情况,接受老师的几声批评。这种观念和认识上的不足,直接导致家长对家长学校工作的忽视。
6、完善的家长学校管理机制没有形成从整个大环境来说,各级家长学校从校长到教师都是兼任的,没有明文批任的校长,也没有经专业培训的教师;没有专门的场地,也没有专项经费作保障;没有自上而下独立的体系化管理,也没有明确一致的激励机制……这些都是家长学校前进的绊脚石,都将有待改进。
教子尚须人品高,树直还需勤培育,孩子的成长,不仅是家庭的事、学校的事,还是全社会的事,只有综合教子的合力效应,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几年来,我镇各中小学家长学校活动的开展取得了初步成效,家长们从不太理解、支持学校的工作到理解、支持,而且有的能主动配合学校开展工作,为学校工作出谋划策。全体学生在家长的密切配合教育下,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文明、礼貌、活泼、大方,整体素质得到较快的提高。
学生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任重而道远。今天,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学校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相信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家长的大力支持下,充分挖掘潜力,我们会把人才培养的奠基工程,把家长学校办得越来越好!努力构建和谐的人民教育。真正把家长学校办到家长的心坎上。
第四篇:为构建和谐山城
为构建和谐山城,积极建言献策
第 二 代表小组
今年以来,在市人大常委会的指导和区党委的领导下,人大代表小组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切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紧紧围绕项目建设、民生建设、效能建设等重点工作,积极维护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为大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结合本区实际,以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促进政府依法行政,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方面出谋献策,尽心尽责,全面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代表小组活动,为构建和谐山城区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现将近段代表小组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履行职责,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市人大代表小组积极围绕全区发展大局,把服务项目建设、民生建设、效能建设等重点工作作为代表小组工作的大事来抓。根据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要求,努力寻求人大代表工作与经济社会建设的最佳切合点,制订好代表小组工作计划,认真落实好人大工作举措,不断提高人大代表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参与度和贡献率。一是及时审议全区改革和经济建设中的重大事项,保障和促进经济建设顺利进行。
特别是对招商引资、“三农”工作和社区建设的监督,认真组织调研,听取各方意见,使重大事项的决策真正反映人民的意志,既符合时代的要求,又体现科学精神。二是服从工作安排,勇挑经济社会发展重担,积极参与重点工作的开展。市人大代表小组成员都战斗在全区重点工作的第一线,以区党委提出的“打造和谐社区构建和谐富裕新山城”为工作目标,切实履行代表职责,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监督为民,努力促进政府工作
1、围绕热点、难点、发挥督促作用。2011年代表小组根据区党委工作思路,针对政府及其部门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列出了监督重点事项,一是对区政府全年财政预算和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二是对各项建设进行监督;三是对涉农补贴的发放情况进行监督。四是对村庄环境整治工作进行监督。人大代表直面“热点”,不畏“难点”,深入到村组调研,组织代表开展讨论,并将排找出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形成书面纪要,作为重要建议交区政府办理。代表小组提出的关于几个重点事项的整改建议受到区政府高度重视,区政府迅速组织,相关单位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整改落实,成效十分明显,代表和群众十分满意。
2、积极参与人民代表大会。月 日,经区人大主席团研究,报请市人大常委会批准,山城区第 届人民
代表大会第 次会议如期举行了。市人大代表小组积极参加活动,认真听取和审议了 同志代表区人民政府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同时,各位代表还为政府工作的开展献计献策,从二次会议以来,提出了代表批评、意见、建议8条,内容设计水利、道路建设等四个方面,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进行了及时办理,充分发挥了人民代表的作用。
三、宣传法制,加大依法监督工作力度
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民主法制意识。加强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制宣传教育,把普法不断引向深入,在全区掀起学法、用法的热潮。代表小组成员积极参与,首先利用各地赶集时段,采取张贴标语、发放传单、挂横幅等方法,形式多样地宣传了《宪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有效地增强了广大选民的民主法制观念,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其次利用环城路沿线,悬挂了宣传标语40多条幅。宣传内容有:综合治理、平安建设、林业、计生、国土、教育、农机等法律法规。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民主法制教育,提高依法履职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了全社会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地位、职权、作用的认识,更自觉地接受人大监督和支持人大工作。
2、加强依法监督工作,认真组织代表开展各项活动。一年来,除积极配合区人大开展的执法检查外,代表小组围绕“三农”问题、教育问题、市场管理和社会治安问题,听
取相关部门有关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报告;有计划、有重点地对《土地管理法》、《土地承包法》、《农业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安全生产法》、《食品卫生法》、《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检查,使法律监督的作用落到实处。组织代表调查惠农政策落实情况,侧重对良种补贴、农村低保、农村合作医疗和林业、畜牧、计生等行政执法收费情况进行执法检查。深入选区,了解民情,及时收集百姓意见,组织代表整理提交建议和意见,及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四、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建设水平
2011年,市人大代表小组在制度、作风等方面,下大功夫,花大力气,努力加强自身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一是营造勤学氛围。尤其是代表小组成员以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学习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员集中参与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人人都写了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并共同形成了调研文章,为构建学习型村镇率先垂范。二是树立“以人为本”。人大代表小组成员自觉坚持“为人民服务”,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做实事。三是开展理论研究。四是如质如量完成了市人大常委会交办的各项工作。五是始终保持清正廉洁,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和奋发有为的工作热情,争获大家的理解和支持,不断增强人大代表工作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为争创
市优秀人大代表小组而作出不懈努力。
五、心系群众,深入开展访贫问苦帮扶活动
今年以来,代表小组成员积极响应区党委组织开展的党员干部“一帮一”、“三三制”活动,加强对困难群众的救助工作,倡导和开展献爱心活动,发扬“一人有难、八方支援”的光荣传统,特别是小组成员在帮扶工作上起表率作用,深入贯彻和落实村以下组织网络建设,广泛开展访贫问苦活动,为全区的困难群众捐款、捐物,并经常上门慰问,嘘寒问暖,积极营造和谐、稳定、富裕的新山城。
第五篇:和谐农村金融体制构建
和谐农村金融体制构建:国际经验及中国的路径选择(上)
日期:2006-07-1来源: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自1996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发生了很大的变革,但是由于体制性深层次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农村金融仍然滞后并阻碍着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因此,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构建和谐农村金融体制,已成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方面。
一、农村金融体制研究最新进展:理论综述
国际上关于发展中国家的农村金融的研究,早期是建立在金融深化和金融抑制理论基础上。这一理论的奠基人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爱德华S·肖和罗纳德I·麦金农,他们在1973年先后出版的《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和《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中较系统地阐述了金融深,化理论。他们认为,人为地压低利率、汇率,使二者不能真实地反映资金和外汇的供求,而政府又不能有效地控制通货膨胀,造成金融和经济发展的恶性循环;金融制度的落后阻碍经济发展,而经济停滞或落后又制约着金融制度的发展。要解除“金融抑制”,就必须“金融深化”,减少政府对金融的过多干预,利用市场调动人们储蓄与投资的积极性。其途径是放松对利率和汇率的管制,放宽对金融体系和市场的限制,使民间金融机构也能适应对金融服务需求的增长和发展,金融和经济发展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局面。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农村金融市场理论正是建立在金融深化理论的基础之上,其理论认为,农村金融资金的缺乏,并不是因为农民没有储蓄能力,而是由于农村金融体系中不合理的金融安排,如政府管制、利率控制等,抑制了其发展。其主要政策主张就是要发挥金融市场作用,减少政府干预,实现利率市场化,实现农村储蓄和资金供求的平衡;取消专项特定目标贷款制度,适当发展非正规金融市场等。
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为农村金融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该理论通过对一系列金融危机的研究和认识,得出了市场机制并不是万能的,对于稳定金融市场来说,合理的政府干预也是必要的等一系列结论。不完全竞争市场的代表人物斯蒂格利茨认为,由于存在市场失效的因素,政府在农村金融市场中的作用十分重要,但政府也不能取代市场,而应成为市场的有益补充。政府对金融市场监管应采取间接调控机制,并依据一定的原则确立监管的范围和标准。农村金融市场亦不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尤其是放款一方(金融机构)对于借款人的情况根本无法充分掌握,再加上农村的特殊情况,金融机构很难控制农村系统风险,如果完全按照市场机制就可能无法培育出一个农村社会所需要的金融市场,为此,有必要采用诸如政府适当介入金融市场以及借款人的组织化等非市场措施。
近年来,一些学者通过对发展中国家农村金融的研究,提出许多有益的建议。如日本的速水佑次郎、美国的弗农·拉坦指出,农村信贷补贴最明显的后果便是信用需求的夸大和信贷有价证券购买力的损失,信贷补贴也导致了金融市场的政治化以及信贷在少数人手上的集中,并常常导致信贷机构活力的衰退。印度的苏布拉塔·加塔克、肯·英格森特的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正规的农村金融机构营业活动的正规性、乡村银行数量的不足以及营运成本数额等使其一般不会把农民视为有信誉的顾客等,致使其没有取得较大的进步,由此得出在发展中国家构建多层次农村金融体制的重要性。
我国学术界针对我国农村金融体制存在的问题和推进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及对策进行分析,并提出一系列有价值的观点。
林毅夫(2000)在一项研究中指出,在一些农村地区观察到的信贷短缺可能是由于区域的不平衡、缺乏资金的横向流动、对机构农业信贷的总体限制以及非正式信贷市场发育不足造成的,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性矛盾显得尤为突出。
彭川西(2003)将我国农村金融体制存在的问题归纳为五个方面,一是农业经济结构的优化与信贷结构调整的滞后;二是农业产业化与金融专业化相矛盾;三是农产品市场与金融市场发展不对称;四是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与金融服务体系存在差距;五是对农业的政策支持与对农村金融的政策支持相互脱节等。
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白钦先(2004)指出,单一性的、部门性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思路是不恰当的和有害的,因此,呼吁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战略性重构、重组和重建,以实现“三农”发展对金融服务的总需求与农村金融服务总供给相协调、相匹配。
韩俊(2003)通过对农村金融体制分析,认为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应在于,一是彻底解决农村信用社普遍存在的所有权不清晰,法人治理机构不完善,管理水平低以及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内部人控制等问题;二是通过加强对金融中介的监管、放松利率管制等措施,创造一个促进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有利环境;三是重新对农村金融机构进行功能定位和调整,建立一个更完善更有活力的真正为“三农”服务的农村金融体系。
二、国外农村金融体制经验借鉴
相对于我国农村金融体制建设而言,国外许多国家,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普遍建立比较完备的农村金融体制,很好地支持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发展,类比国外农村金融体制建设的特点,为我国构建和谐农村金融体制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参考。
美国是世界上农业最发达国家,这与其完备的农村金融体制密不可分。美国现行农村金融格局是伴随着美国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变革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在20世纪以前,美国没有专门的农村金融机构,农业信贷资金几乎全部由商业机构和个人提供。随着农业市场化程度的迅速提高,农业发展对信贷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而商业金融机构及个人的贷款由于数量少、成本高,已无法为农业提供充裕的资金,同时,城市工业的迅速发展,积累了大量资本,这些资本急于在农村寻求出路,正是在这种宏观背景下,美国开始着手改革原有的农村金融体系。以1916年创设联邦土地银行为起点,农村金融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1933年建立起生产信贷协会,并在12个农业信贷区设立了12个合作社银行。为了发挥国家对农业发展的扶助作用,政府农贷机构也逐步建立起来。1933年成立商品信贷公司,其任务是对农产品进行价格支持或对农业生产给予经济补贴,借以控制生产,稳定农民收入;为发展农村电力事业、发展农村通讯、缩小农村和城市的差别,1935年成立农村电气化管理局;1946年又成立了专门为贫困农民提供贷款资金的农民家计局;同时,为了促进、帮助农村小企业的发展,维护小企业的利益,在1953年又专门成立了针对小企业提供信贷的小企业管理局。为此,美国完善的农村金融格局基本形成。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改革,美国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合理、规范、有效的农村金融体制。其基本格局是:以私营机构及个人的信贷等农村商业金融为基础,以农村合作金融的农业信贷系统为主导,以政府农贷机构等政策性金融为辅助,形成了包括政府主导型的农村政策性金融体系、农村合作金融体系以及农村商业性金融体系三种体系共同发展的局面。总的来看,美国农村金融制度属于一种复合信用型模式,这种模式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提供农业信贷资金的机构中,既有专业的农村金融机构,也有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二是在金融组织体系上,一般是合作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及商业性金融机构并存。多种金融机构形成了一个分工协作、互相配合的农村金融体系,较好地满足了美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资本需要,充分体现出了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导向和支持作用。
法国是欧洲的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长期占有重要的地位。法国是设立农村金融体制比较早的国家之一,早在19世纪,法国就颁布了《土地银行法》,开始着手建立农村信贷机构,支持农业的发展。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法国农村金融形成了由法国农业信贷银行、互助信贷联合银行、大众银行和法国土地信贷银行组成的农村金融体系。法国农村金融体系属于典型的国家控制式金融模式,其金融机构都是在政府的主导下建立并运行的,金融机构的运行还要受到政府的管理和控制。法国最大的农村金融机构农业信贷银行系统就是一个典型的半官半民性金融组织,其体系是由地方农业信贷互助银行、地区(省)农业信贷互助银行和中央农业信贷银行(法国国家农业信贷银行总行)三个层次组成。该体系是在民间信用合作组织基础上由上而下逐步建立起来的。中央农业信贷银行是会计独立的官方金融机构,是法国信贷银行的法人总代表,也是全国农业信贷互助银行的最高管理机关;而地方和省级银行都是群众性的合作组织,地方农业互助银行由个人成员和集体成员入股组成,地区(省)农业信贷互助银行则是由若干地方农业信贷互助银行组成,它们都要受中央农业信贷银行的领导。这种体制的优点是便于管理,合作金融机构的业务与国家政策结合的很紧,甚至可以说是为政府政策服务的。凡符合国家政策和国家发展规划的项目,都优先给予支持甚至贴息。其缺点是各级信贷互助银行独立性较小,受政府干预大,经营效益较差,国家财政补贴较大。
日本农业发展与中国有许多相似之处,地少人多,自然条件差,具有小农经营的历史传统。二战以后,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积极培育农村金融体系,引导资金流向农村,增加农业积累,取得显著成绩。目前日本建立的农村金融体制主要包括合作金融和政府金融两部分,其中民间合作性质的农村金融机构占主体地位,政府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为重要补充。日本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是农协系统所办的信用事业部,是农协的一个子系统,它是由基层农协的信用组织、都道府县的信用联合会、中央的农林中央金库和全国信联协会三级构成。三级组织均独立核算、自主经营,各级之间也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日本信用合作体系资金来源主要是吸收农村存款,服务对象主要针对在农协系统内部作为会员的农户和农业团体,不以盈利为目的。日本农村合作金融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合作金融体系,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政府背景浓厚。信用合作体系在创立初期,政府给予很大的支持,时至今日,日本农村合作金融体系仍带有一定程度的官方色彩。二是体系内的三级组织之间并无行政隶属关系,上级组织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对下级组织进行指导,整个体系内形成了独立的资金运行系统,保证了合作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三是信用合作体系立足于社区发展,树立为社员服务的理念,金融机构的设立依据立足基层、方便农户、便于管理的原则。四是为了保证合作金融的安全、健康地运行,设立农村信用保险制度、临时性资金调剂的相互援助制度以及存款保险制度、贷款担保制度等制度措施。这种体制将合作金融机构与国家的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紧紧联系在一起,服务领域相对固定,信息资源较为充分,贷款决策成功率较高,同时也易于政府对基础行业的扶植,而且各级信用社独立性较强,经营自主权较大。问题则是业务范围狭窄,资金利润薄,靠政府优惠,财政压力大。
从以上国家农村金融体制建设我们可以看出,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即农业收入的不确定性、农业投资的长期性、低收益性以及生产的分散性等特点,导致了农村金融的交易成本和资金的使用成本都比较高,正规的商业性金融机构一般不愿意涉足农村金融市场,产生了市场引导的失效。因此,在农村金融体制构建过程中,政府适当干预是必要和有效的。从各国农村金融体制的发展来看,在农村金融体制构建早期政府支持与干预的确起到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政府干预并不是金融发展的最终目标,随着金融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政府干预只能越来越阻碍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尤其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稳定、部门性政策倾向以及普遍存在的严重法律和规章性障碍等因素,政府干预成为农村金融发展的瓶颈。所以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和谐农村金融体制构建,首先要把握好“政府干预度”这个问题。
作者:山东经济学院 张志元
肖东平来源:《济南金融》2006年第06期(国研网)和谐农村金融体制构建:国际经验及中国的路径选择(下)
日期:2006-07-1来源:
三、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不足和缺陷
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农村金融体制。但我国的农村金融体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缺陷,远不能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需求,主要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金融抑制状况严重
第一,政府主导下的农村金融机构普遍经营业绩差,效率低下。我国农村金融机构长期以来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其发展很难突破政府的种种干预,这一弊端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金融体制的健康发展,农村合作基金会发展到扰乱金融秩序产生大量不良资产,以及农村信用社异化成“二财政”无不与地方政府的过度干预有重要关系。而中国农业银行以及农业发展银行大量不良贷款也都存在政府干预的影子。第二,政府对农村金融管制的另一表现就是长期的低利率政策不能反映金融资本的供求状况,导致高利贷等民间金融盛行。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还要接受政府统一管理,要在政府规定的低利率水平下运行,因此,金融部门只能在政府控制下以“配给”方式提供信贷。一方面低利率借贷因为有“租”可寻,所以不可避免地产生腐败;另一方面贷款不按商业原则运作,不讲效益,不仅浪费了有限的金融资源,而且也形成了大量的不良资产,形成农村金融供给与农村经济发展互相抑制的恶性循环。
(二)农村金融结构单一,金融市场效率低下
从其他国家的经验来看,一个开放的、多元化和多主体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的形成,是农村经济建设的金融保障。但从目前的情况看,1996年以来的农村金融改革并没能促进农村信贷市场的竞争,反而使农村金融进一步趋向垄断。改革促使农业银行逐步从农村市场撤出其贷款业务,并关闭了农业合作基金会和其他非正规金融机构,从而使农村信用社在我国农村正规贷款市场处于垄断地位,而垄断的农村金融市场一般来说是低效率的。随着农业银行在乡镇网点的减少,农发行业务缩小为粮棉油收购贷款,客观上赋予农村信用社独立支撑农村金融主渠道的职能,但由于各种主客观的原因,不少农村信用社经营业绩差,效率低下,不良贷款居高不下,根本无法承担农村金融“主力军”角色,更不要说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的资金需求。
(三)现有农村金融机构功能不健全
我国虽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但这几个金融机构都是由政府主导建立的,其功能定位不清又存在重叠,再加上政府在许多方面又管得太严、太死,导致了现行金融体系根本无法满足农村金融市场的需要,甚至制约了农村金融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政策性金融机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范围太窄,对农业发展的支持不足。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现在的主要业务仅限于粮棉贷款的发放,随着我国粮棉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粮棉油购销市场化改革方向日趋明显,保护价收购范围不断缩小,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范围也在不断收缩,且呈不断萎缩之势,农业发展银行的机构和人力资源与现有的业务量相对而言明显存在资源浪费,其对农业发展的支持,更是远远
不够。
中国农业银行资金大量流人城市,其支农作用大打折扣。作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中国农业银行,其商业追求和政策性诉求是不能两全的,农业银行在农村地区的盈利有限,不断从农村地区撒出也是符合其
商业利益的,但这就大大降低了其支农的功能。
农村信用社商业化趋势明显,由于缺乏政策环境的支持,其帮农、扶农的作用也成了一句空谈,表现在许多农村信用社以利润为导向,把资金运用于城市等。
四、构建和谐农村金融体制的对策建议
借鉴国外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成熟经验,构建和谐的农村金融体制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转换政府职能,减少政府对农村金融的干预
不可否认,农村金融市场中存在着一定的“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适度的政府干预是十分必要的,但政府的干预仅仅是对市场的有益补充,绝不是替代市场作用的发挥。要界定政府的职能边界,该放的要放开放活,该管的要管住管好,“政府失灵”(Government Failure)有时候比市场失灵更可怕,后果更严重。借鉴国外经验,我国政府在构建和谐农村金融体制过程中,要尽量减少行政干预,避免损害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地位,通过不断完善农村金融市场环境,建立农村资金良性循环机制。一是减少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对农村金融机构的行政干预,使金融机构成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二是减少政府对农村金融的市场管制,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满足广大农民资金需求。
(二)开放农村金融市场,放开对民间金融的管制
农村金融结构单一,已经成为限制我国农村金融效率的重要原因。农村经济主体对资金的需求大多具有规模小、时间短、频率高的特点,正规金融很难满足这类资金的需求。民间金融具有设立方便、资金使用灵活、服务于民间等特点,应该成为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首先,要从法律上明确民间金融的合法地位,使亲友之间的信贷、农户之,间的资金融通和民间私人银行等金融机构从地下转到地上,并加强监管。其次,放开民间金融的利率管制。民间金融本身的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较高,并且一般没有抵押,其利率相对较高也是正常的;另外,利率的浮动也能有效地吸引资金对农村的投入,引导“农转非”的资金回流到
农村,解决一部分农村资金来源问题。
(三)立足于为农民服务,重新对农村金融机构进行功能定位
借鉴国外经验,各国金融机构在支农职能方面要合理分工,支农信贷制度细化安排。主要安排有: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主要发挥其财政作用,借鉴其它国家通行的做法,今后要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扶持重点地区和行业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对农村商业银行要加强引导,促使商业银行加大对农业地区的投入,比如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县级以下网点新增存款用于支持“三农”的比例,政府出台有关的优惠政策或财政补助引导农业银行向农村投放资金等;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必须立足于为社区发展服务,树立为农民服务的理念,同时政府在政策和管理方面也要加强对合作经济制度的保护措施,使农村信用社真正根植于农村,服务于农民;邮政储蓄要进行积极转型,按照市场化、企业化原则,组建
邮政储蓄银行。
(四)发挥政府的能动作用,支持农村金融的发展
从其他国家的经验来看,各国农村金融的建设离不开政府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我国政府在以下几个方面还要积极发挥能动作用:第一,继续为政策性金融机构进行财政支持,坚持专款专用的原则,为农业发展提供广泛的资金支持。第二,为许多偏远地区农村金融机构的建立和发展提供资金支持,适当剥离一部分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减轻农村金融机构的财务负担。第三,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如税收优惠、利息补贴等,来鼓励金融机构为农村提供贷款。第四,政府主导建立农业保险制度,避免农业发展大幅波动,维
护广大农民利益。
作者简介:张志元(1963—),男,山东青州人,山东经济学院山东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区域金融、金融工程与资本市场;肖东平(1982—),男,山东栖霞人,山东经济学院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