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市2004年度重点企业的通知五篇

时间:2019-05-14 01:48: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济源市2004年度重点企业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济源市2004年度重点企业的通知》。

第一篇:济源市2004年度重点企业的通知

第五章:产品价格

红河州振兴铅业有限公司

风帆股份有限公司有色金属分公司

安阳市岷山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

济源市永兴实业有限公司

界首市鑫龙铅业有限责任公司

济源市柿槟电解铅厂

保定安建有色金属有限公司

济源市华宇金铅有限公司

郴州市宇腾化工有限公司

海城市铅锌冶炼厂

济源市人民政府关于确定济源市2004年度重点企业的通知

来源:济政〔2004〕11号

时间:2004-3-3 16:18:57 阅读1843次 [打印]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企业:为充分发挥重点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促进我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根据 2003年全市各企业销售收入完成情况,经综合考评,市政府确定30家企业为济源市2004年度重点企业,现将名单通知如下:河南济源钢铁公司河南豫光集团公司

河南中原特殊钢厂豫港(济源)焦化公司

河南豫源热电公司济源丰田肥业公司

河南恒通化工公司济源市万洋冶炼公司

河南济源煤业公司河南奔月浮玻公司

济源市永兴实业公司济源巨康陶瓷公司

济源市金利铅业公司济源正兴玉米公司

济源市宫殿酒业公司济源市柿槟电解铅厂

河南兴华机械公司济源市光明焦化公司

济源市振兴金铅公司济源市荣昌纺织公司

济源市太行水泥公司济源环球集团公司

济源市鑫兴纺织公司济源市煤炭高压开关公司

济源市三河冶炼公司济源市华宇金铅公司

济源市邵原焦化公司济源市大峪洗煤公司

济源鑫源陶瓷材料公司济西工业垃圾处理厂

第二篇:武陟县重点企业专场招聘会通知

武陟县重点企业专场招聘会通知

2011-9-19 16:37:24来源:县人事局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促进就业一系列政策要求,更好的为企业搭建人才平台,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武陟县人事局决定举办“武陟县重点企业专场招聘会”。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招聘会时间、地点

开始时间:2011年10月14日(星期五)8点。

地点:焦作市人才交流中心招聘大厅(市政府西500米展览中心三楼);乘车路线:

17、21路公交车到市政府下车;

15、18路公交车到阳光大厦下车。

二、参会对象

各类企事业用人单位,大中专毕业生各类求职人员。

三、会务费

免费

四、招聘会参会办法及要求

(一)单位参会办法:参会用人单位9月30日前需持单位营业执照副本原件及复印件、单位介绍信及参会基本情况表(见附件)到县人才交流中心办理参会手续。

(二)求职人员参会办法:持身份证、毕业证等有效证件参会。

五、服务内容

大会向参会单位免费提供标准展位(每个展位含1张桌子、2把椅子)、单位名称、招聘广告纸、求职人员登记表。其它有关宣传板面、宣传资料等参会单位可酌情自行制作。

六、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7275912***

联 系 人:李国梁

地址:武陟县人才交流中心(县兴华路东段128号)

附件:

2011年9月19日 参加武陟县重点企业招聘会基本情况表.xls

第三篇:关于深入推进重点企业清洁生产的通知

环境保护部文件

环发„2010‟54号

关于深入推进重点企业清洁生产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发„2009‟3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落实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有关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通知》(国办„2009‟116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9‟61号)精神,深入 扎实推进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工作,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依法公布应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重点企业名单

当前要将重有色金属矿(含伴生矿)采选业、重有色金属冶炼业、含铅蓄电池业、皮革及其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五个重金属污染防治重各省可按照《重点企业清洁生产行业分类管理名录》(附件一,以下简称《名录》),确定本辖区内需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其他重点企业。各省级环保部门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的规定,将应实施清洁生产的重点企业名单在省级环保部门政府 网站公布并同时抄报我部,有条件的地方可在当地主要媒体同时公布。

二、积极指导督促重点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培训,加强对重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技术指导。加强对清洁生产审核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及时公布具备审核条件的机构名单及其审核业绩,并对问题较突出的审核服务机构予以通报。及时调度各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进度,督促各重点企业将清洁生产审核报告和审核结果及时 报送当地省级环保部门和相关部门。

三、强化对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的评估验收

各省级环保部门应按照《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评估、验收实施指南》(环发„2008‟60号附件二)要求,加快评估验收工作进度。加强对评估验收工作的规范和日常监督管理,根据工作需要可依托省级清洁生产中心等有关机构开展评估验收。进一步加大对评估验收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应继续按照环发„2008‟60号要求,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的评估验收工作,并 同时积极争取节能减排等各方面资金的支持。

四、及时发布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公告

各省级环保部门应加强对重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有关信息的统计和汇总工作,定期公告本地区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和评估验收情况。将本地区已经通过评估验收的重点企业名单,在每季度第一个月内上报我部。我部将定期发布“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公告”,公布各地通过清洁生产评估验收的重点企业名单,同时抄送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务院国有资产管 理委员会等有关部门。

五、制定清洁生产推行计划

各省级环保部门应制定本地区本地区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及评估验收工作计划。主要内容应包括:本应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重点企业名单、审核及评估验收工作进度安排、监督管理措施等。总体进度要求是:五个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行业的重点企业,每两年完成一轮清洁生产审核,2011年年底前全确定的其他重污染行业的重点企业,每五年开展一轮清洁生产审核,2014年年底前全部完成第一轮清洁生产审核及评估验收。2011年起,各地应于每年3月31日前,制定本地区本清洁生产推行计划,并报送 我部,同时向社会公布。

六、完善促进重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政策措施

应将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并通过评估验收,作为《名录》所列行业的重点企业申请上市(再融资)环保核查和有毒化学品进出口登记的前提条件,作为申请各级环保专项资金、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和污染防治等各方面环保资金支持的重要依

据,作为审批进口固体废物、经营危险废物许可证和新化学物质登记的重要参考条件。将实施清洁生产的减污绩效作为核算重点企业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数据的重要依据,未通过清洁生产审核评估验收的重点企业,由于实施清洁生产形成的总量减排成果不予认可。各地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对经审核确定的重点企业清洁生产改造项目,各级环保专项资金和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应予以支持。对通过实 施清洁生产达到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的重点企业可给予适当经济奖励。

七、充分发挥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国家生态工业园区的带头示范

作用

按照《“十一五”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及其实施细则(修订)》(环办„2008‟71号)规定,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正在创建的城市以及国家生态工业园区,应按要求制定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计划,完成对本辖区内《名录》所列重点行业中全部重点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及评估验收,并将通过评估验收的重点企业名单、审核报告和相关证明文件,由所在省级环保部门汇总报送我部,并经我部发布“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公告”后,方可具备技术评估和考 核验收资格。

八、加强对重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监督检查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有关规定,对于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但不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或者虽经审核但不如实报告审核结果的企业,责令限期改正;对拒不改正的依法从重处罚。对于污染物超标排放或者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规定限额的污染严重企业,不公布或者未按规定要求公布污染物排放情况的,依法从重处罚。

为适时发布“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公告”,请各地于2010年5月17日前,将本辖区内已经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并通过评估验收的重点企业名单(按附件二格式)报送我部,同时请报送电子件。请各地于2010年6月30日前,制定完成本地区2010清洁生产审核工作计划并报送我部,同时对社会公开。我部将对各地开展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及评估验收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结 果予以通报。

二〇一〇年四月十二日

第四篇:济源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4年济源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4年3月23日在市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 济源市人民政府代市长 段喜中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3年工作回顾

2003年,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较快发展。

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加快。初步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完成94.9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0亿元,增长23.7%;财政总收入完成5.34亿元,增长19.8%;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7.5亿元,增长29.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1亿元,增长67.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2.6亿元,增长1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797元,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78元,增长6.8%;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达到56.5亿元和50.4亿元,分别增长19.5%、24.3%。生产总值、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五项指标增幅居全省第一位。

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区域布局初具规模,山区中药材、烟叶、制种分别发展到3.3万亩、2.4万亩、2.1万亩,平原蔬菜、优质专用粮分别发展到9.7万亩和16.9万亩,城区花卉苗木发展到1.07万亩,粮经比例调整到55:45。特色农业基地发展迅速,鲜切花基地、樱桃基地快速兴起,10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通过省级认定。畜牧业发展加快,养殖小区发展到224个,养殖专业户达到7157户,农民人均来自畜牧业的现金收入达到954元。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实施工业项目110项,完成技改投资16.6亿元;济钢百万吨钢铁扩改、豫光5万吨电解铅精炼、丰田肥业5万吨复合肥等90个项目按期完工,沁北电厂、豫源2×13.5万千瓦热电联产、豫光10万吨电解锌、金马100万吨焦化、济源煤业乔庄井田开发等项目进展顺利。优势企业快速扩张,全市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13家,新增限上企业14家。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加快,新增私营企业176家,个体工商户1959户,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中心开始运行。加强对小煤矿和非煤矿山的集中整治,安全生产形势平稳。第三产业发展加快。旅游业在困境中稳步发展,完成小浪底景区北岸绿化、张岭俱乐部和五龙口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景区“创A”、“创优”活动,王屋山以第一名的佳绩入选第三批国家地质公园。加大市场建设培育力度,建成了城隍商贸中心、丹尼斯天坛店和一批商务楼,城乡市场繁荣。

改革开放取得新成效。企业改革稳步推进,20家企业完成改制,改制面达98.4%,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的改制开始起步。财政支出管理改革全面展开,完成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国库集中收付中心挂牌成立。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完成公务员过渡892人,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改革顺利推进。进一步强化行政审批中心服务功能,实行网上审批,开通了“12345”便民服务热线。开展经营城市改革,对主要路段广告权进行拍卖,收购储备土地1580亩。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实际利用外资1780万美元。实施企业“宁静工作日”制度,加大查处力度,涉企“四乱”明显减少,经济环境明显改善。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绩。交通建设成绩显著,济焦、济洛高速公路进展顺利,完成济邵公路扩建,通道绿化达307公里,新修乡村油路144公里,铺设砂石路230公里。城市建设全面推进,济源篮球城、新济源一中、污水处理厂、济水苑、南蟒河治理进展顺利,城市道路建设和绿化、亮化进一步发展;启动了“都市村庄”改造工程,规划项目108项,大部分已开工建设;加大创建力度,顺利通过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城市验收,国家卫生城市通过省级鉴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完成2万亩农业综合开发,布袋沟供水工程竣工通水,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完成6.5万亩,农网二期改造全面结束。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5家企业和10种产品通过省级高新技术评审,跻身“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行列。免收山区中小学生杂费的政策得到全面落实,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86%。山区群众收看济源电视节目难问题得到初步解决,济渎庙抢救整修一期工程顺利完成。抗击“非典”取得阶段性胜利,全市没有出现一例“非典”病人和疑似病例。推行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加人员达34万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75%。依法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新增各类参保人员1.8万人。加大扶持力度,5288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为4.35‰。统计工作被评为“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先进单位”。依法加强环保工作,城市水质得到改善。扶贫开发和驻村工作取得新成效。发放救灾资金248万元,较好地解决了受灾群众的生活困难。档案工作荣获“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称号。人防、气象、残联、史志、民族、宗教、侨务、外事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5家单位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大力推进法制建设,依法行政工作得到加强。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社会治安秩序良好。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圆满完成城市民兵工作改革任务。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认真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满意率明显提高。加大政务公开、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力度,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新的成效。

总的来看,2003年是近几年来经济增长最快、完成项目和投资最多的一年,是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的一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驻济部队、武警官兵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感谢!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农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距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差距较大。二是工业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原材料深加工企业、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偏少,个体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所占比重偏低,环保压力增大。三是旅游业优势没有充分发挥,第三产业发展活力不够。四是发展环境仍有待改善,少数群众干扰项目建设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政府工作人员服务质量差,办事效率低,政府自身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

2004年,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经济发展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尤其对能源、原材料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为我市工业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各地发展步伐普遍加快,对资金、项目、资源、人才的争夺日趋激烈,区域经济竞争加剧,对我市进一步创新机制、优化环境、加快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努力加快发展步伐。根据率先在中原地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立足我市实际,做好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一争一创一率先”和实现“17116”为目标,以全面提升发展的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为主题,强力实施项目带动和开放带动战略,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调整结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优化环境,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完成113亿元,增长16.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7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完成77亿元,增长20%;第三产业完成29亿元,增长11%;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2亿元,增长19.9%;财政总收入完成6亿元,增长12.3%;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8亿元,增长2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亿元,增长70.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810元,增长14.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30元,增长8.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2‰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三、全力做好2004年的各项工作

(一)继续大力实施“项目建设年”活动,充分发挥投资的第一推动力作用

坚持把项目建设放在政府经济工作的第一位,全力组织好“项目建设年”活动。工业方面,完成豫光10万吨电解锌和8万吨铅扩改、金马100万吨焦化、太行100万吨水泥、博海30万吨焦油深加工、方升5万吨树脂和4万吨离子膜烧碱、正兴10万吨玉米淀粉、中原特钢限动芯棒、乔庄井田开发、神源动力电池、蟒林煤业新井、天龙30万吨焦化、万洋和金利来烧结机技改等项目,加快建设豫源2×13.5万千瓦热电联产、奔月浮法超薄玻璃、济钢竖炉及煤气发电、轵城电瓶组装等项目。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完成1-2个投资额在500万元(山区3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农业方面,抓好蟒河口水库、2万亩农业综合开发、5万亩玉米良种繁育基地、古轵生态苑等项目建设。城建、交通、旅游、电力方面,完成获轵路孟州界至留养段改建、黄楝树至孤山峡公路改建、王屋山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九里沟写生基地、西区变电站等工程,加快济源篮球城、新济源一中、济渎园林苑、南蟒河治理、垃圾处理场、多功能演播厅、地质文物博物馆、人口学校、济水苑小区、豫光经济适用房、丽都花园等项目建设。大力支持服务沁北电厂、西气东输支线、西霞院水库、济洛、济焦、济晋高速公路等国家和省重点项目,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济钢200万吨钢铁扩建、豫光30万吨电解锌二期和10万吨再生铅项目、豫源4×60万千瓦机组、河口村水库、济运高速公路等项目要做好前期工作。

今年是我市安排项目最多、投资额最大的一年,全市上下要齐心协力,多方动员,确保项目建设按计划进行。抓住国家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国债资金和上级专项资金;做好开行贷款工作,积极向银信部门推介项目,争取资金支持;发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作用,缓解融资难问题;积极探索市场化融资的路子,吸纳社会资金和外来投资参与项目建设。开展“重点项目建设优良环境奖”评选活动,对创造优良环境、确保重点项目顺利施工的乡(镇)、街道办事处和市直单位以适当方式予以奖励。严格质量管理,全面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竣工验收制,坚决杜绝质量隐患。

(二)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优化工业结构。依托我市比较优势,抢抓市场机遇,加大技改投资,加快优势企业规模扩张,做大做强钢铁、铅锌、能源、陶瓷、农副产品加工五大优势产业,改造提升机电、建材、化工三个传统产业,提升工业经济竞争力。搞好铅锌、焦炭、树脂、钢、玻璃等初级产品的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产品结构由初级型向中高级型发展。通过招商引资,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不断提高工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优化工业布局,抓好工业区的规划和发展,天坛工业区要加快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入区企业达到10家以上,科技工业区建设要初具规模,入区企业达到16家以上。大力发展乡镇工业,搞好与大企业配套协作,培育企业集群,引导企业向工业区集中,避免分散布局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加强对工业运行的监测和预警,加大协调力度,确保工业生产正常运行。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监察,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强特色农业基地建设,鲜切花和花卉基地达到5000亩,樱桃基地达到1万亩,烟叶面积达到3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达到2万亩。大力发展畜牧业,扩大养殖规模,抓好无公害畜产品基地建设,加强动物疫情监测和防疫,保证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农民人均畜牧业现金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围绕特色基地,加快培育一批农畜产品深加工型和营销型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带动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绿色和生态农业。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作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贷款贴息和奖补资金。加快信息服务、科技推广、良种繁育、农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业现代服务体系。完成3万亩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任务。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建立市、乡、村三级劳务输出管理网络,着力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确保农民务工收入稳步增长。加大山区扶贫开发力度,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扶持贫困农民发展致富项目,组织好“迁户并村”工程,搞好试点,总结经验,积极推进。

以旅游业为龙头,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充分发挥我市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尽快做大做强旅游业。改革旅游管理体制,形成全市统一领导、市场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的经营管理体制,公开转让景区经营权。加快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景区旅游回线,开发特色旅游项目,打造精品景区和景点。加大宣传促销力度,继续在国家和省级主要媒体上加强宣传,筹办具有济源特色的旅游节,积极开拓客源市场。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景区建设贷款贴息、旅游宣传补助和旅游发展奖励。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108万人次,旅游门票收入达到1000万元。搞好市场规划和建设,抓好亚飞汽车城、农机汽车商贸城、南街集贸市场、天坛钢材城、西街灯具市场等专业市场建设。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特许经营等现代流通业,加快发展商贸、餐饮、交通运输、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医疗保健、家政服务、物业管理、金融、保险等,促进第三产业全面繁荣。

(三)大力推进城镇化,构筑加快发展的载体

抓住我市列入“中原城市群”的机遇,按照有利于经济发展、以人为本、突出特色的原则,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强规划工作,完成城区总体规划,调整城市土地总体规划,完善城市详细规划,增强规划对城市建设的指导和调控作用。加快市区建设,修建桃园路、沁园南路、学苑东路、汤帝南路等,基本实现城区路网畅通;完成沁园路、周园路、文昌路等人行道改造,搞好街道、街口的绿化亮化,完善公厕、垃圾中转站等配套设施,加快推进精品街建设;加快城区改造步伐,全面完成规划项目建设,改善城市形象,繁荣城区经济;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市区多建高楼,提高城市品位;加强城市供水、供电、供热、供气建设,集中供热面积增长10%以上,新增煤气用户5000户以上;继续开展城市创建活动,力争国家卫生城市通过验收、国家园林城市通过省级鉴定。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加快发展小城镇,完善城镇功能,充分发挥小城镇集聚生产要素、促进商品流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作用。通过经济推动、产业扩张,带动城镇规模膨胀,形成工业化和城镇化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机制。完善加快城镇化的政策措施。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实行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土地供应政策,允许乡镇企业和农民按规定将农村用地置换为城镇建设用地。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行以实际居住地登记户口的政策,取消城乡户籍差别。加快社区建设,完善城市基层管理。打破地区保护和城乡壁垒,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开通农民进城的“绿色通道”,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四)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富民强市步伐

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要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坚持把服务放在第一位,多支持少干预,多指导少指责,多服务少设卡,多协调少扯皮,多帮助少收费,努力解决非公有制企业在融资、土地、技术、人才等方面遇到的难题,以宽松的环境、优质的服务催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继续修改完善有关的政策措施,保障非公有制企业享有同等的待遇和市场准入机会。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科技含量高、效益好、没污染、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更能发挥本地优势的产业和项目,对发展前景比较好的产业,要大力扶持,逐步培育成为主导产业。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克服“小进即满、小富即安”的观念,克服家族管理的弊端,改进粗放落后的管理方式,逐步与现代管理、科学管理接轨。非公有制企业要依法经营,照章纳税,增强社会责任感,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五)大力开展“对外开放年”活动,促进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

要以招商引资为重点,以开展“对外开放年”活动为动力,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扩大对外开放。抓住新一轮全球和全国范围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采取各种有效的招商形式,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水平。要增强招商引资工作的针对性,发挥我市劳动力、资源、能源等优势,吸引外商来我市投资兴业。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充分发挥工业区的优势载体作用,提高服务质量,降低商务成本,真正把工业区建成外资密集、带动力强的招商引资平台。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作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补助和奖励资金。积极组织参加有关的“贸易投资洽谈会”,积极参与东西合作、豫沪合作,主动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全面落实出口退税贴息政策,鼓励各类企业扩大出口。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走出去”,拓宽发展空间。落实目标责任,完成招商引资1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达到2070万美元,出口额达到1.32亿美元。

大力优化发展环境。加大社会评议和行政监察力度,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工作作风,形成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发展的良好行政环境。坚持实施企业“宁静工作日”制度,大力整治“四乱”,坚决查处扰乱正常经营的违法违纪案件,为广大企业和工商户营造宽松的经营环境。及时协调解决厂村矛盾、厂群矛盾,促进厂村共同发展。大力建设“诚信城市”,树立政府诚信形象,开展全民诚信教育,形成崇尚信用、维护信用的良好社会信用环境。实行外来投资项目一把手负责制、服务承诺制、无偿代办制和跟踪保障制,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强化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观念,营造“亲商、安商、扶商、富商”的浓厚氛围。

(六)深化改革,完善加快发展的机制

继续推进企业改革。全面完成企业改制任务,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改革要取得明显进展;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规范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推进企业用工、人事、收入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依法加强对改制企业的监管,督促企业认真贯彻执行《劳动法》、《社会保障法》等法律法规,依法用工,保护职工合法权益。

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农户在承包期内可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完善流转办法,逐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土地征用制度,保障失地农民利益。取消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农业税税率降低一个百分点,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加大对违法违纪人员的查处力度。

积极推进投资体制改革。深化城建融资体制改革,多渠道吸引外来资金和社会资金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公开拍卖桥、路、广场冠名权;深化城市公用事业管理体制改革,对供水供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实行特许经营,对市政设施维护、绿化养护、道路清扫、垃圾清运、公厕保洁等进行公开竞争招标,推进市场化经营;加大市区土地收购、储备、拍卖力度,土地储备力争达到5000亩以上。

继续深化行政管理和财税体制改革。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完成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改革。健全公共财政体制,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改革,严格财政支出管理,确保收支平衡。依法强化税收征管,堵塞漏洞,清缴欠税,加强发票管理,以票控税,做到应收尽收。

(七)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推广体系,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和科技进步奖励制度,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加大危房改造力度,提高农村办学水平;义务教育实行一次性收费,继续免收山区中小学生杂费;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确保新一中秋季招生;职业技术学院要强化师资和教学设施建设,做好迎评促建工作。抓好培养、吸引、选拔人才工作,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继续面向社会公开招录公务员和工作人员,鼓励机关工作人员领办、创办非公有制企业,完善机制,拓宽人才使用方式,充分发挥人才的第一资源作用。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创建活动,加强下岗失业人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坚决遏制出生性别比失调现象,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稳定低生育水平。开展“大气治理年”活动,依法关闭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企业,坚决制止新上重污染项目,推广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确保大气质量明显改善。合理开发、节约使用自然资源,强化国土资源监察,强化基本农田保护,加大对无证矿山、煤矿和乱建乱占行为的查处力度,完善有偿使用机制,改进资源利用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推行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落实小额贷款、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提供免费职业介绍和再就业技能培训,为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再就业创造条件。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要优先安排“4050”人员就业。认真做好复转军人和随军家属的安置工作。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符合条件的城市贫困居民要全部纳入“低保”范围;以个体、私营和外资企业为重点,扩大城镇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社保资金征缴管理制度,对拖欠工资和“三金”、引起职工群体上访的企业,依法严厉处罚;探索建立低收入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孤寡老人的集中供养等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切实做好救灾救济工作。

大力发展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改革文化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加快城区、山区有线电视网络建设;搞好文艺精品创作,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加强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疾病信息网络和预防救治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推进医院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确保覆盖率达80%以上。大力发展体育事业,争取全国女篮甲级联赛河南主场赛在济源举行。积极支持关工委开展工作。办好老年大学,改善老干部活动设施条件。加强统计工作,通力协作,密切配合,搞好第一次经济普查。加快第二届市志续修工作。继续做好档案、人防、民族、宗教、残联、侨务、外事、气象等工作。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正确导向,加强新闻宣传报道工作。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提高市民文明素质。继续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规范文明单位的建设与管理。宣传科学,反对迷信,开展“扫黄打非”集中治理,净化文化市场。发挥文化大院、文化广场的阵地作用,提高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水平。

高度重视民主法制建设。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决议,自觉接受监督。加强与人民政协的协商,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完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发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深入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加强基层司法所建设。加强法律援助,依法保护妇女、儿童、残疾人和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支持驻济部队建设,开展拥军优属和军民共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争创“全省综治工作先进市”。依法打击各类犯罪活动,维护良好社会治安秩序。高度重视信访工作,落实信访责任制,积极化解遗留问题,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八)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自主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办实事,求实效,珍惜民力,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坚持察实情,讲真话,不虚报浮夸;坚持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急功近利。

建设服务型政府。减少行政审批事项,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改进工作作风,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公务员整体素质。认真组织实施行政效能监察,坚决纠正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

建设求真务实的政府。坚决克服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坚决制止短期行为和虚假政绩,坚持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人民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出发,从现实条件和可行性出发,踏踏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做事,干一件事,成一件事,繁荣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加大“目标管理,末位淘汰”实施力度,加大“十项重点工程”和“十项重点工作”督查落实力度,使勤政为民、求真务实的干部得到褒奖,使好大喜功、弄虚作假的干部受到惩戒。

建设依法行政的政府。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依法制定各项政策,增加政策的透明度。改革行政执法体制,实行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开展行政执法人员社会评议活动,对服务态度差、办事效率低、吃拿卡要的行政执法人员要严厉查处、严肃处理。

建设廉洁为民的政府。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工作,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权力观教育,加大政务公开、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力度,把反腐败寓于各项工作之中,始终保持公务员队伍的清正廉洁,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勤勤恳恳为民。

各位代表,我市已具备了加速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又面临良好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机遇,任务艰巨,前景光明。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团结拼搏,开拓进取,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济源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范文

济源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关于对我市矿用机电行业的调查与思考

为贯彻落实市政府领导关于做好我市矿用机电加工产业一体化管理工作的指示精神,从2009年12月初,我局成立了专门调研小组,对全市矿用机电加工行业进行了普遍性调查,并在2010年的1月21日至27日,派调查组到温州乐清市就其低压电器加工的行业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形成了对我市矿用机电行业一体化管理的基本思路。

一、我市矿用机电行业的基本情况

机电加工业是我市工业经济中起步较早、基础较好的一个产业,也是我市优势较强、潜力较大的产业。近年来,随着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大力改善,我市机电加工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2009年,全市机电产业限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4.5亿元,利润2.2亿元,税金1.2亿元。在机电加工业中,共有矿用防电器产品生产企业20家,主要产品为防爆开关控制及保护产品、防爆配电装置类、防爆起动器类、防爆附件、防爆通讯信号装置、防爆仪表箱、防爆电动执行机构等七类产品;另有成套开关设备生产企业16家,互感器及其它元器件生产企业8家,矿灯、液压支架等企业4家。

(一)企业集聚,形成产业优势

1、企业分布相对集中,在我市经济结构中所占份额加大。90年代末,我市只有2家企业生产矿用机电产品,10年发展,目前已有48家生产矿用机电(防爆电器)、互感器、成套开关设备等,注册资金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10家,销售收入超千万的企业15家,超亿元的企业4家。矿用电器连同机械加工业,成为了我市排列第五的工业产业。

2、企业产品具有较大市场占有率,在全国同行业具有相当影响力。目前,全国矿用机电产品(高、低压防爆电器)生产企业有130家,其中矿用高压防爆电器生产企业约有50家,我市占20家,均生产矿用高压防爆电器。就全国而言,我市矿用机电企业不仅数量多、产能大、知名度高,高压防爆产品市场覆盖率达90%,销售产品占有率曾达50%。我市科灵电器公司的低压系列产品被誉为全国矿用市场“三强之一”。我市的高压隔离开关、煤矿液压支架在全国市场占有率均居第一。

3、产业发展支撑体系完善,功能强、层次高。全市矿用机电加工的多数企业都应用了ERP信息系统,有10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企业间通过高低压防爆开关、配电柜、互感器等相互关联形成有机联系,形成了初级产业链条。2006年,我市矿用机电加工被河南省科技厅认定为“河南省矿用机电产业基地”,2007年,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济源矿用机电产业基地”。河南省质监局专门在我市设立了省级矿用机电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可以说以高低压防爆开关为主导产品的矿用防爆电器产业集群,在我市已经初现端倪。

(二)持续发展,形成质量优势

在矿用电器、科灵电器、华宇电器、煤炭高压等四家产值超亿元企业的带领下,全市矿用机电企业不断改进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拓展销售市场,为济源机电行业积累了发展力量。

截至目前,全市有4家企业的4种产品荣获“河南省优质产品”,2家企业的2种产品荣获“河南省名牌产品”,煤炭高压开关有限公司“济高”牌商标荣获“河南省著名商标”。2008年、2009年,在全国、全省防爆机电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中,我市产品100%合格。济源矿用机电产品成了竞争力强劲的硬货。

(三)良好积淀,打下发展基础

1、资本积累,形成基本规模。全市矿用机电企业总资产达18亿元,生产设备资产1.3亿元。其中,20家矿用机电产品生产企业,企业总资产达12亿元,生产设备资产0.8亿元;成套开关设备及互感器等电器元件企业,总资产达6亿元,生产设备资产达0.5亿元。目前,企业注册资金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39家,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8家,3000万元以上企业1家。资本积累为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2、人才积累,创造发展条件。济源机电产品生产加工行业经过30多年的经营磨砺,培育了一批管理精英、技术骨干。目前,行业内从业人员8615余人,大中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有1895余人,约占从业人员的22%,有高级职称技术人员45名,中级职称技术人员324名,营销人员550多名。另外,全行业还与全国19个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结成了技术合作伙伴,借助外力促进济源机电行业的发展。不少企业建立了技术研发中心、产品试验中心、产品检测中心、产品技术服务中心、质计标管理机构等等。

3、技术积累,打牢发展基础。全行业自主研发了以高压电抗器、高压软起动器、电抗永磁启动器、电网监控系统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科技含量高、技术水平领先的机电产品。2种产品填补国家空白,1种产品具有国际领先水平,4种产品填补河南空白,25种产品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4种产品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获得国家专利54项。承担国家火炬项目4个,承担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1项,2家企业成为了国家矿用机电产品标准委员会的会员单位,9家单位成为国家防爆电器协会、省质量协会、省标准化协会等权威机构的会员单位。

二、矿用机电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们为机电加工行业所取得的成绩感到欣慰的同时,矿用机电行业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产品创新不足,显露行业危机

1、未突破老品种。目前,从事矿用机电产品生产的20家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大多数局限在防爆开关控制及保护产品、防爆配电装置类、防爆起动器类等三大类。至于品种众多的防爆电气产品、矿用机械产品等,很少有人去开发、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应用也非常有限。有些企业的产品几十年一贯制,未曾变化;多数企业产品类别、品种雷同,未有突破。

2、未适应新要求。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矿下设备智能化、精确化、自动化的要求越来越高,自动监控装置、综合动力中心、组合变电设备等等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竞争力,而我市不少企业生产的防爆电器产品还在用着10年、甚至20多年前的图纸,改进甚少或毫无改进。

3、未跟上新形势。随着国家有关煤矿整顿、整合工作的深入,给煤炭生产方式带来革命性的变革。目前,全国范围内新审批煤矿要求生产能力大于30万吨/年,在对老煤矿整合整顿中,山西、内蒙、陕西等地要求煤矿生产能力不低于30万吨/年,新疆、甘肃、东北、华东要求不低于15万吨/年,西南、中南要求不低于9万吨,而且,明文规定整合形成的新矿只能有一套生产系统,杜绝一证(矿)多井。矿井数量的减少,生产规模的扩大,必然带来生产装备的变化,带来矿用机电产品的换代,比如不少矿井已经开始使用移动变电站、综合动力中心、组合开关、变频系列等等,而我市许多矿用机电企业没有做好准备,没有主动去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

(二)产业集中度低,缺乏竞争实力

在90年代末期之前,我市长期只有远东电器公司和煤炭高压开关厂生产防爆电器产品。自2002年以来,每年都会增加2-3家矿用机电产品(防爆电器)生产企业。目前,成立的企业有22家,保留下来的20家。在保留下来的20家企业中,注册资金小于200万元的企业10家(注册资金小于150万元的有4家),生产场地属于租赁的企业有7家,2009年产值低于500万元的企业7家。这些小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偏低,技术工艺装备落后,产品质量不能稳步提升,给行业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1、小厂增多,浪费有限资源。由于缺乏行业规划,不少业主只要有几个销售客户,就在大企业中拉几个技术人员,筹集点资金就组建一个小型矿用机电产品生产企业。但是,受技术能力、生产条件、经济实力等制约,小厂只能经营简单的、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小的产品。即便如此,要取得防爆电器产品的生产资格,每个品种的煤安标志、防爆证、生产许可证一样也不能少。据调查,一种产品三证办齐,时间上不低于一年,费用上不少于30万元。目前,全市在产的20家防爆电气生产企业,平均每家企业每年用于办证的费用不低于60万元,全市每年重复办证费用不低于1200万元。行业中人力、物力、财力的分散与浪费不言自明。

2、产品雷同,缺乏集群优势。由于缺乏行业规划,从大厂分离出来的小厂几乎都在重复着母厂的产品,没有新产品的开发,更缺少围绕大厂而进行的配套生产。从2005年以来形成的小型矿用机电企业生产许可范围看,除了鑫科矿用电器公司开发了双电源双回路组合式风机自动切换开关、防滑跑车,属我市以前未曾生产的产品外,其他新建立的小型矿用机电企业生产的产品均没有突破原来企业被许可生产的产品范围。

3、重复复制,缺乏竞争活力。受人力资源、技术信息等因素的制约,多数企业的工装设备、技术管理等未有改善,设计缺乏创新,产品缺乏改进,不但没有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反而丧失了原有的规模、质量、服务等优势。有个别企业甚至靠“福利企业的返税政策”来维持生计。从总体上看,行业内产品技术含量不高,技术水平偏低,产品更新速度慢等问题突出。

(三)内部恶性竞争,产生发展隐患

产品研发滞后,同品种同质量同市场销售,造成恶性竞争。

1、低价寻求优势。由于我市矿用机电加工企业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一个招投标事项,往往会有4-5家济源企业参加,互相压价竞标,互相揭露“内幕”,使得外地企业一看有3-4家济源企业,转身就走。据企业反映,有一种高压防爆开关的主流产品,价格从三年前的每台近4万元,急剧降至目前的每台2万元左右,与主要原料价格持续上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少企业感叹“产量增加不少,利润反而下降”。

2、降质谋求生存。在激烈的竞争当中,企业无力在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方面有所作为,但是,为了维持低价状态下的经济利益,一些企业主已经开始在降低产品质量上打起了主意。防爆壳体的制作使用薄一号的钢板,产品中的原件、部件使用低质低价材料,有的甚至使用劣质元器件。“降低质量,维持利润空间,牺牲质量,求得竞争优势”的恶性事件屡有出现,这不仅会影响济源防爆电器产品的质量信誉,还会给用户安全生产埋下隐患。

3、恶意抢占市场。由于缺乏竞争力,有的企业主资金投入尽了,时间消耗掉了,但产品仍然难以销售出去。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一些人明知道招投标已经结束,自己没有中标,但是,仍然跑到甲方告诉所谓“潜在的客户”,“某某厂给你的产品价格高了,如果用我的产品我会比他的价格更低„”。有的甚至使用行贿等不正当竞争手段,给自己、给客户造成了不可救药的伤害。

另外,国内外大公司进入矿用机电市场也给我们带来较强冲击。如跨国公司ABB、西门子、施耐德、欧姆龙等,常州、温州等地的德力西集团、华荣集团有限公司等,这些企业的品牌响、产品档次高,垄断了防爆电器的高端市场,给我们带来的威胁与日俱增。一些领头企业为了寻求更好的供应链环境和经营环境,甚至有走出济源发展的念头。

三、行业发展前景展望

我市位于全国煤炭基地晋、豫、陕的中心地带,周围有近千家煤炭企业,矿用机电加工有着明显的区位优势,再加上国家对安全生产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济源矿用机电生产被确认为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基地等有利条件,注重走创新发展道路,必将迎来济源矿用机电行业高速成长期的到来。

(一)产业发展指导思想

围绕“中原崛起”和“工业强市”战略目标,按照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内在规律,以培育高新技术产品群为主线,以开放性、市场化配置科技资源和生产要素为基本手段,以加快创新能力建设为重点,以信息技术为突破口,不断促进矿用机电产业系统化、集成化发展,努力建成国内研发能力强、经济规模大、在全国乃至世界上有一定影响力的矿用机电“研发基地”、“出口基地”。

(二)行业管理原则

不断提升行业研发能力。首先,加强原始创新。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鼓励企业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努力在关键领域掌握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其次,加强集成创新。对行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产品和技术组织联合攻关,力求突破,以增强整体竞争实力。培植行业龙头。通过招商引资、扶持骨干企业等,尽快培育出科技含量高、经济规模大的经营实体,引领产业集群稳步发展。加强行业内部协调管理。通过协调、引导、培育,促进行业内部协作,提高企业间关联度,形成优势互补、抱团竞争的产业集群,最大限度发挥规模优势、价格优势、集散地优势。

(三)发展目标展望

通过加强研发能力建设,改善科技成果转化环境,造就一支高水平的科研生产队伍,保持在全国领先地位。到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20亿元;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0%,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

在产业结构上,加快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提高主导产品的附加值。到2015年,矿用机电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从目前的3.4%提高到12%

在产品结构上,到2015年,代表性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其中矿用高压防爆电器全国市场占有率60%、低压防爆电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15%。

在企业结构上,到2010年,2家企业进入河南省重点骨干工业企业,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5家,产值1亿元以上企业10家。河南省矿用机电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升级为国家级矿用机电产品质检中心。全省及周边省市企业办理生产许可发证检验工作都在济源完成。

四、行业规范对策

要巩固并进一步发展我市矿用机电加工业的比较优势,急需政府加强行业规范、引导工作。

(一)建好三个平台,强化行业管理

1、构建研发平台。产品研发的成效,决定了产业发展的速度。应当充分利用我市省级矿用机电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科研院所、大中企业等现有资源,由政府出资组织建立济源市矿用机电产品研发中心。近期目标:认真组织相关高校、科研院所与骨干企业的研发信息交流,组织产、学、研对接,为企业产品开发、投资决策提供参考。远期目标:组织各类研发资源,通过共同开发、技术入股、共建经济实体等形式,探索建立稳定、长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为全市矿用机电产业的发展提供直接服务。研发机构要积极参与全国矿用机电行业的技术交流与管理活动,积极参与全国性标准的制修订,不断增强济源矿用机电行业在全国同行业中的话语权,为全市矿用机电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应适度集中科技经费、技改经费的使用,加大对龙头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扶持力度,强化对科技攻关项目、火炬计划项目配套资金的落实,真正起到促进龙头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作用。

2、建好协会平台。协会的构建要充分借鉴温州乐清市行业协会的管理方法,以矿用机电企业为主体,由企业法人代表任协会的理事长、理事,办公室设在政府监督部门。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管理行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其工作针对性强、人力物力财力雄厚等优势;发挥政府监督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和管理技术优势。协会在活动中,一是要针对我市机电行业小企业数量多、人员素质不高、企业基础管理薄弱等情况,为企业提供各种教育培训、管理咨询等服务。指导企业开展诸如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活动,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通过在行业内部组织开展卓越绩效评价、质量信用度评价,引导企业争创名牌产品、省长质量奖等,走质量效益之路。二是要密切关注整个行业内部发展动态,及时发现和消除企业经营中的不规范行为。对诸如低价倾销、恶性竞争、经营劣质产品等损害行业整体利益的行为,及时协同有关部门予以处理。凡收到企业举报,立即组织有关人员从企业元器件、原材料选用开始,进行全面检查,曝光不良行为。三是发挥内引外联作用,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提供科技、质量、标准、法律等技术服务,为各会员单位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四是加强宣传引导,培植规范产业集群。主动同工信、工商、质监、科技等部门联络,搞好行业发展规划及布局,培育以供应链为纽带的矿用机电加工产业集群。五是加强自身建设,强化内部管理。通过建立网站、印发刊物、参与全国性的交流活动、组织会内成员集体活动,真正成为济源机电行业内外部信息交流平台。

3、用活检验平台。要充分利用我市已经建成的河南省矿用机电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的人才优势、设备优势、检测优势,不断促进全行业健康发展。一是持续加快检验站科研能力提升。不断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在研发新技术上下功夫,快速提升检验能力和科技开发能力。二是紧紧追踪科技前沿,在引进、吸收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上下功夫。加快新方法、新标准的研发,力争处于行业先进地位,力争早日成为国家级质检中心。三是不断在安全检测上下功夫。针对济源和全省防爆电器产业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风险监测计划,为企业及时反馈产品质量状况,为政府及时提供宏观决策信息。

(二)出台五项政策,促进快速发展

1、设立专项基金,激励企业整合。在积极帮助企业争取国家和省技术进步、技术改造等专项经费的同时,市财政每年要拨出1000-3000万元的专项资金,激励矿用机电企业合并、重组、做大做强。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企业间强强联合、优势企业重组一般企业等方式,培植行业龙头,优化经营资源,提高经营成效。对于每两家企业组合为一家的,对其补助100-200万元;对于每年企业实缴税金超过1000万元、5000万元、1亿元的企业,授予“突出贡献奖”,并颁发奖金若干。

2、加大政府投入,促进技术研发。一是在继续做好对被认定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省级科技型企业,国家级、省级、市级工程研究中心企业进行补贴、奖励的同时,市政府拿出与研发规模相适应的事业编制,组建全市矿用机电产品研发中心,吸引高端人才进驻。二是市财政每年配套不低于1000万元的研发经费,促进研发中心通过新技术研究、新技术转化、编制并推介技术路线图等方式,进一步推动全市矿用机电行业的产品研发工作,推动防爆电器业除进行矿用防爆电器生产外,积极从事船用防爆电器、尘防爆电器、化工防爆电器、成套装备等产品生产。

3、补贴检验机构,服务行业发展。市财政每年列支200-300万元,补贴省矿用机电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工作费用,省矿用机电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免费为全市企业开展产品质量检验、标准制修订、计量检测等技术服务。一要全力配合监督管理部门、行业协会,搞好以制止低价降质经营为主要内容的行业监管。二要全力服务技术研发中心,搞好新产品的研发及技术路线图的编制,搞好新产品信息的推介。三要做好质量分析和质量报告工作,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服务。

4、提供财税优惠,鼓励做大做强。一是继续完善招商引资中的财税优惠政策,加快行业龙头的扶持培育。产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带动,我市目前产值上亿元的企业4家,但是,离全国行业龙头如华荣集团有限公司、电光防爆电器有限公司等还有3-4亿产值的差距。唯有为大企业的落户、发展提供财税及其它经营资源等方面的优惠,才可能实现培植行业龙头的目标。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对国家有关促进经济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的研究和利用,进一步鼓励企业间的兼并、重组,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对于销售收入超过亿元的企业、新产品开发成效突出企业、投资规模超过规定数额的企业等等,按相关规定予以减税、免税等。

5、实行土地优惠,促进产业集聚。一是加强对矿用机电行业发展的规划,加大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力度。支持各类经济主体兴建标准厂房,解决企业的厂房需求,并做到集约用地。二是对于具有带动作用的重点矿用机电加工项目给予土地使用优惠政策,积极吸纳大块头企业和产业链中紧缺企业在我市投资建厂。三是积极扶持骨干企业改造升级做精做细做大做强,对于扩建厂的骨干企业,给予更实在的优惠。

(三)加强协调管理,促进七个统一

1、强化规划引导,明晰发展思路。一是要进一步做好我市机电行业的远景规划,为企业决策投资提供指导。二是要做好行业准入调控,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新建矿用电器企业,要符合全市的总体发展规划,在申领营业执照前,要征询行业协会的意见,避免企业盲目投资,减少低水平重复。三要通过引导和扶持,形成合理分工高效复合的产业链条。大块头企业集中精力从事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生产,创出品牌;小企业一部分生产大企业顾及不了的小产品和大路货,一部分围绕大企业的供应链搞配套加工。既防止小企业小而全、又防止大企业大而全,大中小企业各有侧重,相互补充。

2、帮扶大型企业,培植供应链群。紧紧依托现有的大型企业,加快行业龙头的扶持培育,创出几个全国范围叫得响的品牌。引导大型企业明确突破重点。一要突出产品研发工作,重点生产加工高精尖产品及大型终端产品,引领行业发展;二要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分包或转让技术含量低产品的生产,集中精力搞好优势产品的经营。三要全力做好对外招投标、销售合同签订、售后服务、技术交流、标准制定等工作,树立、维护济源矿用机电行业的良好形象。四要担负起行业管理责任。从技术、人员、设备等方面支持小型企业,培植供应链团队。通过促进供应链上企业整体专业化水平提高,降低生产成本,改进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

3、指导小型企业,提高专业水平。通过培训交流、现场指导,引导小型企业摒弃小而全的经营理念,实施差异化经营;围绕矿用电器生产供应链,选准目标产品,提高专业化水平,做精做细、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一要指导小企业树立全市机电行业一盘棋的观念。不做损害济源市机电行业整体形象、扰乱正常经营秩序的事情。二要指导小企业守法经营,量力而行。不以次充好、以假充真,以不合格冒充合格产品。引导基础弱、条件差的小企业,退出机电加工行业。三要指导小企业树立集群竞争理念。使其主动靠近大型企业,探求团队共同发展的道路。四要指导小企业善于向龙头企业学习技术、学习管理,扎实做好资金积累、技术积累、人才积累,练好内功,谋求发展。

4、综合协调管理,实现七个统一。政府有关部门及矿用机电产品研发中心、省矿用机电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行业协会等机构要充分发挥内引外联作用,以培植和促进龙头企业快速发展为核心,以规范行业守法经营为重点,突出解决企业产品研发滞后,同质降价竞争、供应链集群意识淡漠、有效资源浪费等问题。充分利用行政资源、企业资源、社会资源,尽快改变我市机电加工行业大宗产品多,高精产品少;同质化产品多,差异化产品少;终端产品多,配套产品少;关门单干多,开放协作少等现象,不断促进我市机电加工行业向着统一产品品牌、统一产品标准、统一质量检验、统一产品认证、统一对外宣传、统一产品研发、统一产品价格,促进全行业资源优化整合,产业健康发展。

二〇一〇年一月二十八日

济源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关于对我市机械加工行业的调查与思考

按语:机械加工行业是济源“五小”工业及原“五三一”工程军转民保留发展而来的传统产业,近年来得到了长足发展,特别是以长轴深孔加工为代表的济源机械加工行业在河南乃至全国小有名气,其中,石油钻采工具、铸管模、冶金轧辊及板材成套设备等产品已初具规模,在全国市场占有率逐步上升,生产装备和技术具有竞争优势,相关配套产品也迅速跟进,济源机械加工行业发展潜力巨大。以中原特钢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济源机加工行业具备了向大型装备制造业转型的实力和基础。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济源机械加工行业如何才能进一步抢抓机遇,迅速做大做强,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按照市政府指示,组织专门人员,成立调研组,于2009年12月14日至2010年元月14日,就济源市机械加工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深入调研,对30余家规模以上机加企业进行了上门调查,与17家中小企业进行了集体座谈;为学习发达地区行业规范和管理的先进经验,调研组5天行程5000公里,远赴温州乐清、金华义乌等地进行了调研和考察。经与有关企业讨论,形成了调研报告,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机械加工行业现状

(一)行业加工能力较强

截至2009年底,全市共有机械加工企业63家,其中规模以上生产企业35家(含2009年新增限上企业10家),行业从业人员5000余人,行业总资产规模30亿。随着加工装备的大型化、数控化,我市机械加工行业整体加工能力近年来有了显著提升,由传统的“小铆焊、小翻砂、小机加、小修配”一跃而成为拥有现代化加工手段和核心竞争力的新型产业,拥有以长轴深孔加工技术为核心的主要加工设备近百台,主要产品有冶金配套设备和工业专用装备(石油钻采工具)两大类以及与石油机械、冶金机械、液压机械、矿山机械、电力设备、新能源等六类成套装备配套的关键部(配)件等,拥有年特殊钢冶炼锻造能力30万吨,年可加工限动芯棒6000吨、石油钻具15000支(其中无磁钻具1000支)、铸管模3000支、液压油缸15000套、冶金轧辊15000吨、冶炼机械设备300台(套),洗选煤设备100台(套)、其他机械部(配)件5000吨、热处理5万吨的生产加工能力。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矿山、冶金、船舶、化工、电力等重大装备制造业。

(二)市场占有率高

我市可加工芯棒类产品的企业分别有中原特钢、兴华机械、鑫炀矿业等,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5%,销量排名第一;生产石油钻采工具的有中原特钢、神龙钻具、兴华机械、华新液压、三和正源、鑫炀矿业、石油机械、民和机械等,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28.5%,全国销量排名第二;铸管模生产企业有中原特钢、中原辊轴、兴华机械、庆源机械、华强深孔、振源机械等,三分之一出口,国内市场占有率35%以上;生产精锻件的有中原特钢、中原重型、工模具钢等,国内市场占有率20%;生产板材轧机成套设备及零部件的有神州机械、兴华机械等,在国内市场有较高知名度。生产轧辊类产品的有中原辊轴、丰泽特钢、华中冶金、兴华机械等,锻钢冷轧辊产品列国内同行业前十名。

2009年,中原特钢、兴华机械、盛荣特钢、天宏特钢、中原辊轴、神州机械、中原重型、神龙钻具、华强深孔、科昌材料、华泰矿山、鑫炀矿业、石油机械等13家企业销售收入过亿元大关。在这些企业中,不少是近年突飞猛进发展壮大起来的佼佼者。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5家石油钻采工具生产企业(中原特钢、石油机械、神龙钻具、华新液压、三和正源)通过API认证,具备产品出口自主经营权,产品远销东南亚、欧美等国际市场;石油钻采工具、铸管模等产品生产企业,将发展的视线和触角伸向国外,依靠国际订单生存。同类产品走不同市场、同一市场分不同规格,市场竞争处在一种初生共荣局面。

(三)装备和技术具有一定优势

我市机械加工以长轴深孔加工技术为核心。起步之始,产品信息和人才队伍来自中原特钢、兴华机械和漭河机械厂等,技术扩散和人才流动同步;发展至今,主要的骨干企业或多或少都掌握或者说拥有了一定的自有技术,如无磁钢冶炼、大型复杂精锻件、超长超大件加工、大型支承辊的复合制造等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装备决定加工能力、技术代表市场竞争力,济源境内目前拥有近百台大型长轴深孔加工设备,如8--20m粗(精)加大型卧床、6--14m深孔钻镗床、2--2.5m立式车床、3--6m龙门刨床、3--6m龙门铣床、大型堆焊设备等,有一批熟练掌握深孔加工技术的熟练工人,从炼钢到锻造、从粗加工到热处理、再到精加工,拥有比较完备的生产装备和一定的技术研发能力。

(四)行业初具规模

全市机械加工企业中,中原特钢(18.9亿)、兴华机械(2.8亿)和盛荣特钢公司(3亿)3家企业资产过亿,占限上加工企业总数的8.57%;企业规模超过4000万的有5家(神州机械、神龙钻具、天宏特钢、中原辊轴、庆源机械),占14.29%;超3000万的有3家(中原重型、华强深孔、鑫炀矿业),占8.57%;资产在1000万—3000万的有10家企业,占28.57%。

2009年,全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实现利税6亿元,占全市的8.5%;行业近三年以平均年增长30%以上速度快速发展,为全市经济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五)龙头企业实力较强

中原特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成员企业,是我市装备制造业的主要龙头企业。该公司现有员工3600余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约1000人,注册资本38651万元,现有资产总额18.9亿元,占地面积375万平方米,生产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拥有主要工艺设备3700余台(套),2009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2.013亿元,销售收入19亿元,利润总额1.5亿元,税金1.2亿,占据全市机加工行业的半壁江山。该公司生产规模大,产品门类全,市场占有率高,同时也是我市长轴深孔加工技术的来源地和产品最主要的制造企业。

(六)小型加工企业处境艰难

机械加工行业的28家限下企业,基本上属于资产低于50万元,人数在10人左右的小型企业,既无定型产品,也无技术能力,其中12家是近年新上的深孔加工个体企业,只有一两台机床,完全靠来料加工生存,以90毫米直径的深孔加工为例,加工费由过去的每米1000元下降至100元左右,现在更是连加工铁屑都算在加工利润之内,经营艰难;其余16家是过去保留下来的传统机加工企业,主要靠与人配套,加工配件或非标产品维持,经营理念落后,企业缺乏活力,发展潜力不大。

二、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总体上,我市机械加工行业存在“三高三低”的问题:传统产业和产品比重高,高技术含量产品比重低;产业分散度高,规模和技术装备水平低;毛坯产品和基础部件比重高,成套装备比重低。突出表现在:

(一)产业布局缺乏规划

全市机械加工行业缺乏整体规划和设计,地理分布不合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企业,绝大多数是租赁场地生产,创业之初选定的场地过小,如今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使用的土地非自有,成千万上亿的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不能向银行抵押贷款,成为企业再融资、扩大再生产和迅速做大做强的瓶颈;数十家规模以上企业散落在市区各个角落,而大型机件要经过冶炼、锻造、热处理、机加等工序,需要在各种不同的协作厂之间频繁运输,能源的浪费、物流的不畅,使企业间的配套协作存在困难,增加了生产成本。

(二)产品结构不尽合理,同质化程度高

我市虽然拥有一批有一定加工实力的企业,但主要产品是成套设备的零部件或零部件粗加工产品,没有形成以大型整机制造为核心、上下延伸的强大产业链;产品系列化程度不够,如石油钻采类产品中以钻具为主,钻台、泥浆泵、抽油机等产品缺乏,成套供应能力差;行业整体规模小,企业装备数控化率低,机加工普通产品和传统产品多,精加工和附加值高的产品少,产品更新换代慢。在规模相当的企业层面,存在着加工设备雷同、技术相近、产品相似现象,简单的重复投资严重加剧市场竞争。

(三)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薄弱

我市机械加工业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大多数企业没有建立起较强的技术中心,尚未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核心竞争力不强,多数只是“加工基地”。要实现由“加工基地”向“制造基地”的转变,关键是增强产品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形成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从简单的零部件加工、单机制造发展为高附加值产品和成套装备制造和服务。

(四)高技术人才缺乏

目前,我市机械加行业技术人员多为工艺人员,缺乏高水平产品设计开发人才;机械加工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供给严重不足;特别是掌握有核心技术的高技术人才和能使用高精尖装备的高技能人才匮乏,将成为我市机械加工行业进军装备制造业的最大困难。如何能够大规模成批引进机械设计制造方面的高技术人才,请他们落户济源,为我市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服务,需要政府高调出奇招。

三、机加工行业发展前景展望

机械加工行业是装备制造业的一部分,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装备制造第二大国,在世界装备制造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今后一个时期,在国内需求拉动与国际产业转移的双重动力带动下,我国装备制造业将进入加快升级转型、保持快速稳定增长的黄金发展期,巨大的内需市场继续成为装备制造业快速增长的有力支撑。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实现工业化,目前正处于扩大内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对先进装备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随着我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振兴装备制造业的一系列重大措施的实施,为装备制造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研发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提供了广阔空间。

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05)》,将电站用超临界高压锅炉管、冷连轧宽带钢关键技术开发应用及关键部件制造、大型煤矿洗选机械设备制造、大型工程施工机械及关键零部件开发及制造、7000米及以上深井钻机成套设备设计制造列为国家鼓励类产业。

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商务部于2007年修订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7)》将“高性能、低成本钢铁材料(包括高洁净钢的冶炼工艺,高性能碳素结构钢、高强度低合金钢、超高强度钢生产工艺)”、“石油勘探技术及设备”、“煤炭的高效安全生产、开发与加工利用所涉及的大型矿井支护、采掘设备”、“精密高效加工和成形设备(包括精密锻压和模具加工技术及设备)”、“大型构件制造技术及装备(钢铁、电力、石化、船舶、国防等行业所需重大装备中大型构件的冶炼、铸造、锻压、焊接、热处理及表面处理技术与装备)”列为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

2009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指出要“提升大型铸锻件、基础部件、加工辅具、特种原材料等配套产品的技术水平,夯实产业发展基础”。重点发展大型核电设备铸锻件,百万千瓦级超临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铸锻件,冷热连轧机铸锻件,大型船用曲轴、螺旋桨轴锻件,大型轴承圈锻件等。

《河南省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将风电装备和核电装备等新能源装备列入发展壮大的先导产业,将锅炉管、石油管等无缝钢管生产技术和特殊大锻材生产技术列入产业技术进步目录。

上述国家和省政策符合我市传统机加工产品发展,为我市机械加工行业进一步延伸现有优势、研究与开发新产品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发展机遇。

近年来,我市的工业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资源原材料类产业的巨大贡献,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在当前国际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能源工业结构面临着环保、安全、节能等问题,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利用现有的基础和优势,推进由简单机械加工向装备制造业转型,是工业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四、行业发展方向设想

(一)总体设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市场导向,政府引导,以“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创新推动、突出特色”的理念推动济源机械加工行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拉长产业链条,努力培育若干具有竞争优势的大型企业(集团),造就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建设国家级深孔产品加工基地,以限动芯棒、冷轧辊为代表的冶金机械配件基地,以此带动成套设备的制造,形成“锻造毛坯→粗加工→关键零部件→整机成套装备”的产业链,打造占国内主导地位的有特色、有影响的产业集群。

(二)总体目标规划

到“十二五”末,形成年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企业1家、5亿元以上企业10家、1亿元以上企业20家,全市机械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实现利税20亿元,占全市工业经济比重达到15%左右。

1、建设国家级深孔产品加工基地。依托中原特钢、神龙石油钻具、兴华机械、华强深孔、中原辊轴等企业在深孔加工方面的装备和技术优势,重点发展石油钻采工具、铸管模、高压锅炉管、液压油缸等深孔加工类产品,实现石油钻具25000支、铸管模2500支生产规模,打造国家级名牌精品,使济源市成为国内最大的石油钻具、铸管模生产基地,建成国家级深孔加工产品基地。

2、培育1个国际级工业装备名牌产品。以中原特钢限动芯棒产品在国内形成的优势为基础,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质量水平,扩大生产规模,超过法国成为世界第一限动芯棒品牌。

3、形成3个以上成套装备产品。支持中原特钢、兴华机械、神州机械、神龙钻具、中原辊轴等企业建立装备(产品)研发中心,向石油机械的石油钻采成套装备、冶金机械的金属压延成套装备和煤矿机械的支护采掘、输送设备成套装备发展,形成几个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成套装备产品。

4、重点培育6个行业专用工具、关键零部件产品及成套装备。分别是:

石油机械行业:石油钻采工具(包括钻铤、方钻杆、加重钻杆、钻具稳定器、抽油杆)、打捞装置、井口装置、井上装置等。

冶金机械行业:限动芯棒、冷轧工作辊、支撑辊、铸管模、板带轧机部件及成套装备等。

煤炭机械行业:洗选煤设备,液压支护产品、采掘输送设备。

液压机械行业:液压油缸及液压设备等。

电力行业:超超临界机组用厚壁高压锅炉管、风力发电机主轴、核电产品锻件及电力成套设备等。

其它重点关注行业:一是国家支持的大型精密数控机床;二是高性能工模具钢产品及模具制造;三是不锈钢加工制造业;适时进入。

5、大幅提高技术研发与装备水平。创建2个以上的国家级装备研发中心,6个省级研发中心;关键加工装备数控率达到60%以上;和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合作,共建国家级机加工产品质检中心,构建技术检测和标准查询查新平台,大幅提升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五、对策与建议

为加快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机械加工行业的发展,建议市政府“抓好一个龙头、建好三个平台、出台五大优惠政策,逐步推行七个统一”。

(一)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在全市确定5-10家重点机械装备制造企业,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注重对外合作引进战略合作者, 突出主业发展, 尽快成为国内行业排头兵企业。打造占主导地位的产业集群,建成全国重要的深孔产品加工(包括石油钻具、铸管模等)基地,限动芯棒、冶金轧辊、板材轧机等冶金机械装备制造基地及矿用支护、采掘、输送设备制造基地。

要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加强与央企、省企等大装备制造企业的战略合作,主动靠大联大,鼓励引进一批装备制造业重大项目,带动全市机械加工行业发展。

(二)构建三大平台

1、成立机加工行业协会,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借鉴温州的先进经验,在机械加工等行业引进合作共赢的协会管理模式。由行业龙头企业牵头发起,行业内大多数企业自愿参加,成立行业协会。协会管理政府不参与,实行理事会自主管理,设立日常工作机构(秘书处),三年换届。协会费用通过会长、副会长、理事单位赞助和团体会员交纳的会费解决,政府可以通过一定形式,每年拨付一定的经费作为支持。通过协会,一是成立行业信息调查中心,建立网站、创办专刊、注册品牌;二是开展行业质量提升活动,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三是组织行业发展战略研讨,跟踪世界装备制造业科技前沿;四是进行市场供求、生产能力、技术经济指标等方面的信息收集评价与发布,提供行业预警;五是统一协调组织对重大装备行业的配套、工程总包业务;六是根据材料价格波动和市场变化,以质量合格为前提,适期商讨和发布产品最低限价,达到行业自律;七是统一组织机加行业的对外宣传工作。将济源主要的机加工能力和产品、技术宣传出去,引四海客商来济源配套协作,推动济源机械制造产业升级换代;八是为会员企业维权服务。将质监部门的“行政执法”与“综合管理”两大职能中的部分综合管理职能分解和下放给协会,充分借助和发挥协会优势,开展行业管理,引导行业自律。

2、成立研发中心,构建技术研发平台。筹建市级装备技术研发中心,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和大型骨干企业研发机构进行合作,整合科技和人才资源,特别是引进掌握前沿和关键技术的高技术人才,搭建具有共性的高水平技术支持平台,集中力量加强对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开发、研究,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积极采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加工设备和生产工艺,大力提高技术装备水平。

研发中心实行理事会管理,由企业出题,成果以知识产权转让或入股形式,由会员企业优先有偿使用。

3、服务质量提升和品牌培育,构建检验检测平台。目前,我市机械加工行业存在产品相对低端,精加工能力不足,缺乏品牌支撑,横向联系联合少,信息封闭等问题,需要加大投入,建立国家级机械行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构建一个检验检测平台,有效提升产品质量,促进名牌培育,推动济源机械加行业步入质量效益型发展轨道。

(三)出台五大政策

1、建立结构调整专项资金,激励企业重组。围绕优势产业、高成长性产业和基础配套件产业发展,积极帮助和支持重点骨干企业争取国家和省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专项资金、中央和省预算内结构调整专项资金。市财政每年要拨出3000-5000万元专项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对重点骨干企业给予支持。政府鼓励机械加工企业按照互补共赢的原则进行自愿联合,形成紧密实质型的重组,每两家企业整合为一家的,受益财政视整合效果奖励新组合企业50—500万元支持资金。

2、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扶持技术研发。市政府拿出与研发规模相适应的事业编制,建立市级研发中心,每年配套不低于1000万元的装备研发专项资金。政府对企业内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给予100—500万元奖励;每年依据该研发机构研发新产品或新增配套产品形成的实际产值,按百分之一的比例给予重奖。

3、扶持检测机构,支持产业升级。市政府一次性拿出1500万元,建设一个国家级机械加工产品检测中心。每年补贴检验检测经费200—300万元,免费为企业开展产品质量检验、标准制定、计量检测等技术服务,全面提升产品质量,促进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4、发挥税收调控,鼓励做大做强。对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机械装备制造企业,由受益财政按企业当年土地使用税和新增实际上缴所得税的50%补贴返还给企业,用于企业扩大发展。对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的机械装备制造企业,由受益财政按企业当年新增实际上缴所得税的70%补贴返还给企业。

5、做活土地文章,引导产业集聚。一是加强行业发展规划,建设产业集聚区,建设特色园区和标准化厂房。二是保证重点发展项目优先进园区,减免土地使用税。三是积极探索企业租赁用地的所有权转换途径,有效盘活存量资金,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四)逐步实行七个统一

机械加工行业在迈向装备制造业过程中,通过不断的资源整合,引导全行业逐步实现 “统一标准、同一品牌、统一质量检验、统一认证、统一研发、统一宣传、统一限价”的“七统一”模式。龙头企业“去粗存精”,各自发展优势产品,实现整机化生产、品牌化经营;中小企业“化整为零”,与龙头企业签订协议,承担零部件及低端配套产品的生产;通过专业分工,配套协作,形成从“锻造毛坯→粗加工→关键零部件制造→整机成套装备”的完整产业链,实现我市机加工行业向装备制造业质的飞跃。

二〇一〇年一月二十八日

关于进一步促进机电产业快速发展的 若干意见

(讨论稿)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五个坚持,五个重点支持,一个目标”的工业发展指导思想,根据相关政策,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促进我市机电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思路。围绕“中原崛起”和“工业强市”战略目标,按照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内在规律,以加快创新能力建设为重点,以培育高新技术产品群为主线,以开放性、市场化配置科技资源和生产要素为基本手段,以信息技术为突破口,不断促进我市机电产业系统化、集成化发展,努力建成国内研发能力强、经济规模大、在全国乃至世界上有一定影响力的机电产品“研发基地”、“生产基地”、“出口基地”。

(二)主要目标。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矿用机电行业代表性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其中矿用高压防爆电器全国市场占有率60%、低压防爆电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15%。机械加工业成为国家级深孔产品加工基地。培育出1-2个国家级工业装备名牌产品,1-2家省长质量奖、3-5家市长质量奖获奖企业,1个国家级装备研发中心。河南省矿用机电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升级为国家级矿用机电产品质检中心。机电行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从目前的11.2%提高到25%。

(三)基本原则

提升产业竞争力。首先,加强原始创新。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鼓励企业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努力在关键领域、关键环节掌握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其次,加强集成创新。对行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产品和技术组织联合攻关,力求突破,以增强整体竞争能力。

培植行业发展龙头。通过招商引资、扶持骨干企业等,解决产业“低、小、散”现状和克服要素环境制约,尽快培育出科技含量高、经济规模大的经营实体,引领产业集群稳步发展。

引导行业协调发展。通过协调、引导、培育,促进行业内部协作,提高企业间关联度,形成优势互补、抱团竞争的产业集群,最大限度发挥规模优势、价格优势、集散地优势。改变全市工业经济中“两高一资”比例过重的问题。

二、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行业竞争力

(四)完善相关政策。继续围绕国家有关促进优势产业、高成长性产业和基础配套件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积极帮助和支持重点骨干企业争取国家和省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专项资金、中央和省预算内结构调整专项资金。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产业集聚、扶持企业做大做强等相关政策,加大扶持培育产业龙头的工作力度。积极吸纳国际、国内装备巨头企业填平补齐项目落户济源。

(五)引导企业整合。市财政拨出一定数额的专项资金,激励矿用机电企业、机械加工企业合并、重组、做大做强。企业间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强强联合、企业重组等方式,优化经营资源,提高经营成效。企业在联合兼并中涉及的工业用地、房产所有权的变更等,依法从优办理变更手续,征收地方税费按规定予以优惠。集团企业的控股企业享受母体企业的优惠政策。联合体成员企业通过联合体统一开票销售的产品,经地税部门核准后,不重复计征地方基金费用。对于整合运行的企业,视整合效果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

(六)鼓励企业上市。对企业股票上市并且上市公司注册地在我市的企业给予资金扶持。从企业实现上市当年开始5年内,以企业上年上缴的企业所得税入库数为基数,新增部分由受益财政按一定比例返还。

(七)扶持重点企业。每年在两个行业中分别开展一次“功勋企业”和“明星企业”评选活动,由市委、市政府予以表彰,并在国内主流媒体上予以公布。对专项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表现突出,且每年企业实缴税金超过1000万元、5000万元、1亿元的企业,授予“突出贡献奖”,并颁发奖金。

三、强化技术研发,促进产业升级

(八)加强政策引导。继续做好对被认定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的奖励扶持工作。对被认定为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中心、质量检测中心)的,分别给予相应的奖励。

(九)推进产品研发。设立济源市机电产品研发中心并定编定责,单位性质为事业差供。研发中心要吸引全国机电行业的高端人才,开展相应工作,服务全市机电和机械加工行业产业升级和健康发展。市财政每年列支专项费用,支持研发中心通过新技术研究、新技术转化,编制技术路线图,规划产业化途径,组织实施重大装备、关键技术研发等方式,进一步推动全市矿用机电及机械加工行业的产品研发、产业战略集成等工作。

(十)支持创新项目。对被列为火炬项目、重点高新技术产品开发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产学研合作重点项目的,国家级新产品、省级高新技术产品的,经验收(鉴定、评审)后分别给予适当奖励。

获得国家、省财政资金支持的项目,按上级文件的要求予以配套支持。

(十一)支持发明创造和技术的转化应用。鼓励企业和科研人员开发专利技术和产品。对获得的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等每项给予一定的奖励。支持重大技术装备发展。经认定,产品的售价在100万元以上,属于国内首台重大装备或成套装备的奖励30万元,属于国内首台专用装备的奖励10万元,属于国内首台关键基础件的奖励5万元。

(十二)鼓励用好人才。改革完善企业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专业技能等级鉴定办法,不限制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晋升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指标。企业引进的经国家外专局或省外专局批准资助的、以及经国家外专局或省外专局批准,但不资助经费的项目,建立博士后工作站、高校学生就业见习基地、研究生实习基地等分别给以相应的补助、奖励。

四、加强园区建设,优化发展条件

(十三)强化集聚园区建设。强化对机电行业产业集聚区的发展规划,支持各类经济主体兴建标准厂房,解决企业的厂房需求,并做到集约用地。加大区内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机构的建设力度,提高产业园区的公共服务水平。把集聚区建成层次分明、特色鲜明、功能完善、设施配套的产业园区,吸引优势企业和优秀项目向园区集中。鼓励、支持产业园建设孵化器,对入孵的机电企业实施免减房租等优惠。对入驻机电产业园且投资在规定额度以上的企业,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2007〕121号文件精神,申报免缴土地使用税。积极探索企业租赁用地的所有权转换途径,有效盘活存量资金,吸引企业进入园区,推动园区企业快速发展。

(十四)实施财税激励。要进一步加强对国家有关促进经济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的研究和利用,对销售收入超过亿元以上的机电加工企业,由受益财政按企业当年土地使用税和新增实际上缴所得税的一定比例补贴返还给企业,用于企业扩大发展。对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所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企业用于研究开发购置仪器设备的投资费用,技术改造项目中引进国外先进设备的投资费用,购置国产设备的投资费用,以及新产品开发成效突出企业,投资规模超过规定数额的企业等,均按相关规定予以税收政策优惠。

(十五)建立健全人力资本和技术要素入股、股份分红制度。经认定的高新技术成果可作为无形资产参与入股投资和增资扩股,其作价金额占注册资本比例可达35%。鼓励企业以期股、期权等分红形式,奖励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

五、完善保障体系,促进快速发展

(十六)强化行业规划引导。进一步做好我市机电行业的远景规划,为企业投资决策提供指导。新建矿用电器企业,在申领营业执照前,要征询行业协会的意见,避免企业盲目投资,减少低水平重复。通过引导和扶持,增强产业集聚能力,形成合理分工高效复合的产业链条。

(十七)提高行政服务水平。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政府服务方式,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对违反服务承诺、工作纪律或滥用行政执法权的,给予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党纪、政纪处分。对滥用行政执法权造成企业经济损失的,追究其经济赔赏责任。

(十八)发挥技术检验作用。市财政每年列支200万元,补贴省矿用机电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工作费用(50万元房屋租赁费、30万元水电费、10万元办公费、40万元设备检定费、20万元设备设施维护费、50万元人员工资),省矿用机电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免费为全市企业开展产品质量检验、标准制修订、计量检测等技术服务,配合有关管理部门、研发中心做好相关工作。同时,以省矿用机电产品检测中心为平台核心,市政府追加投资2000万,争取省里配套资金500万,完成省站仪器设备填平补齐,取得防爆电器许可发证资格,升级为国家级机电产品检测中心,直接承接或参与国家重大技术项目研发工作;财政扶持中原特钢理化中心作为企业检测服务技术中心,接受机电产品检测中心业务协调,着重完成企业间检验检测服务。(十九)增强行业协会作用。成立全市机电产业协会,市财政每年补助适当经费,扶持行业协会开展工作。协会扎实做好组织协调、行业自律等工作,密切关注整个行业内部发展动态,强化各种教育培训、管理咨询等服务,及时发现和消除企业经营中的不规范行为,内联外引提高行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引导全行业企业走质量效益之路。

(二十)加大质量兴业力度。认真实施质量兴市工程,对于获得“省长奖”、“市长奖”的企业,省政府、市政府分别拿出100万元、30万元实施奖励,并由市财政出资在国内主要媒体上予以宣传,提高“济源制造”的知名度。凡新获得省级优质产品、省名牌产品、全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分别奖励1万元、5万元、5万元、30万元。

(二十一)增强企业技术基础管理。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完善企业计量保证体系,积极推行质量、环境、社会责任等体系认证,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对国际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奖励20万元,对国家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奖励10万元,对行业标准、省地方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奖励5万元;对通过“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评定的单位,达到国家4A、3A级的分别奖励5万元、3万元,达到省级4A、3A的分别奖励3万元、2万元。(二十二)强化产品质量监管。加强企业生产经营的监督和管理,及时整治和消除产品质量隐患,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现象,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

(二十三)推进企业诚信建设。加大企业诚信信息收集、公布工作和失信惩戒的力度,开展“诚信企业”创建活动,增强企业诚信经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每年由行业协会和相关部门根据企业业绩、市场占有率、产品质量状况、产品研发情况等进行一次评价活动,并在相关媒体上进行公示,对获得“诚信企业”称号的企业,市财政给予一定的奖励。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在证照办理、政策优惠等方面给予相应的优先权。

(二十四)促进企业内联外引。加大外贸出口的财政支持力度,积极支持企业参与各类境外展销活动,增强各类企业运用自营出口权的能力,保持外贸出口较快增长;坚持量质并举、重在质量原则,注重“以民引外、民外合璧”,通过选商引资,力争在引进大项目和世界知名企业上取得大的突破,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和产业优化升级。

(二十五)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协作。市政府成立促进机电行业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充分利用行政资源、社会资源、企业资源,不断促进我市机电加工行业逐步统一产品品牌、统一产品标准、统一质量检验、统一产品认证、统一对外宣传、统一产品研发、统一产品价格,促进全行业资源优化整合,产业健康发展。

本《意见》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关于召开机电行业推进发展座谈会的通知

市质监局、工信局、科技局 市科技工业园区、各相关企业:

为了深入研究、探讨进一步推进全市机电行业快速发展的政策措施,提出机电行业发展规划,市政府决定召开机电企业和相关职能部门座谈会。现将济源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济源市机电产业快速发展的若干意见》(讨论稿)发给你们,请你们认真研究,提出意见,并准时参加会议。

时间:2010年3月24日下午3点 地点:市政府二楼西会议室(暂定)

二〇一〇年三月二十三日

下载济源市2004年度重点企业的通知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济源市2004年度重点企业的通知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济源市总工会

    济源市总工会济工发〔2009〕19号 关于举办济源市第四届职工读书节活动的 通 知 各系统工会、直属基层工会,各镇(办事处)工会联合会: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

    济源市邮政编码范文

    济源市邮政编码 沁园支局459000(沁园区沁园路中段) 宣化支局459001(济水区宣化街中段) 亚桥支局459002(玉泉区济水大道东段) 丽城支局459003(北海区北海大道中段) 天坛支局459004(天......

    重点企业运行情况

    重点企业运行情况今世缘酒业:春节以来企业一直满负荷运行,酿造车间春节未放假,加班生产,其余车间初二、初四相继上班。元月份销售实现历史性突破。技改项目进展顺利,包装中心完......

    2014年济源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2月10日在济源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济源市市长 王宇燕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

    济源市济水一中

    济源市济水一中《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结题鉴定书 一、课堂有效教学内涵的界定 所谓“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

    济源市人民政府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单位】济源市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6-08-04 【生效日期】2006-08-0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南省 济源市人民政府关于解决农民工......

    济源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济源市学前教育资助实施方案的通知

    济源市教育局 关于印发济源市学前教育资助实施方案的 通知 各市直学校、中心校: 为贯彻落实《财政部 教育部关于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通知》(财教„2011‟405号)、《......

    挂职重点企业工作汇报

    挂职重点企业工作汇报 洛阳乾纳冶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乔志强 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选派委局副职个后备干部到重点企业挂职工作的意见》精神,经县招商引资及工业经济领导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