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济源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济源市学前教育资助实施方案的通知
济源市教育局
关于印发济源市学前教育资助实施方案的
通知
各市直学校、中心校:
为贯彻落实《财政部 教育部关于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通知》(财教„2011‟405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意见》(豫政„2011‟48号)和《河南省财政厅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的意见通知》(豫财教„2011‟477号),及《济源市财政局 济源市教育局关于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的通知》(济财„2012‟42号)等文件精神,自2012年春季学期起,我市建立学前教育资助政策体系,为做好我市学前教育资助工作,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享受学前教育,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充分认识实施学前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儿童资助政策的重大意义
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解决好贫困家庭儿童接受学前教育问题成为重要而紧迫的任务。2012年春季学期开始,积极推进救助方式改革,对我市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及残疾儿童实施 “学前教育助学金”政策。实施学前教育资助政策,有利于减轻农民和城市弱势群体的经济负担,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是健全公共财政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措施。各镇(街道),市直相关学校和各幼儿园要统一思想,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确保这项惠民政策顺利实施,落实到位。
二、资助范围、对象及标准
按照“加大财政投入、经费合理分担、政策导向明确、多元混合资助、各方责任清晰”的基本原则,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学前教育资助为主体、学校减免学费等为补充,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学前教育资助政策体系,从制度上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入园问题。
(一)资助范围和对象
对全市经市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的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予以资助。(普惠性幼儿园包括公办性质幼儿园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不包括托儿所、亲子园等教育机构。)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在园儿童,均可列入受助范围。
重点优抚对象、城市低保户、农村低保户,儿童福利机构孤儿及社会散居孤儿,父母双残或单残、家庭主要成员长期患病或丧失劳动能力造成生活困难的幼儿以及残疾幼儿;因重大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幼儿;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户和双女绝育户家庭的幼儿;其他特殊原因造成经济困难的幼儿和残疾幼儿。
(二)资助标准
1、资助标准。按照在校时间每生每天3元(一年按200天计算)的标准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进行资助,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学期300元。
在确定资助对象时,对孤儿、残疾幼儿、烈士子女、少数民族幼儿、因病因灾造成家庭特别困难的儿童要优先予以资助,并向农村贫困地区给予倾斜。
三、资金来源
(一)财政负担。学前教育资助所需资金由市财政预算安排和上级财政奖补资金。
(二)从事业收入中提取资助经费。幼儿园要从事业收入中按3%-5%的比例提取资金,用于减免收费、提供特殊困难补助等。
(三)鼓励社会捐资助学。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及个人等捐资,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
四、资助资金申请与拨付
学前教育助学金按学年申请和评审,按学期发放。资助资金的申请与拨付工作在教育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的监督指导下进行。各幼儿园要成立评审小组,制订具体工作方案,于每年9月开园时受理资助申请,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具体程序如下:
(一)申请程序
1、幼儿监护人提交申请表
每年的9月份,儿童监护人持户口本及相关证件向就读学校提出申请,领取《学前教育国家资助申请表》(附表一)两份,并据实填写。
2、提供证明材料
(1)低保家庭儿童。须如实提供民政部门发放的低保证及其复印件两份;
(2)孤儿。须提供民政部门发放的儿童福利证及其复印件两份;
(3)残疾儿童(残疾家庭儿童)。须提供残联发放的残疾人证及其复印件两份;
(4)烈士子女。须提供民政部门烈士子女的证明及其复印件两份;
(5)重点优抚对象。“三属”(指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三红”(指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西路红军老战士和红军失散人员)、残疾军人、复员军人(指1954年10月31日之前入伍,后经批准从部队复员的人员)和带病回乡退伍军人(指在服现役期间患病,尚未达到评定残疾等级条件并有军队医院证明,从部队退伍的人员)。
(6)低收入家庭(独生子女户或因重大疾病、意外灾难等原因导致)。家庭人均月收入(全家每月总收入/全家总人数)不超过686元/月。须有实际居住地镇政府(街道办)、村委会(社区居委会)共同出具的因重大疾病、意外灾难而致家庭经济困难的证明。
(7)双女绝育户。需提供两证:(a)、未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生育两个女孩的二胎准生证;(b)、绝育有手术证明《结扎证》(如果不能结扎,应有计生委科技科或计生指导站鉴定的不能结扎证明,并有皮埋或其他绝育手术的证明。)
(8)独生子女证。需提供家庭困难证明。(村、镇两级盖章。)
(二)公示、审核
1、各幼儿园的评审小组,对提交的资助申请进行认真审核。严格按照资助对象的界定标准,公开、公平、公正地组织评审,确定拟资助对象,受助幼儿及其监护人名单要在幼儿园显要位置公示7天以上,幼儿园要公布举报电话(6613060、6614816),接收社会各界监督。
2、公示无异议后,各幼儿园按要求采集受助幼儿及其监护人有关信息(见附表
二、附表三),由园长和幼儿园资助管理工作人员签字后,加盖幼儿园公章,报各镇(街道)审核。各镇(街道)在5个工作日内将审核汇总后的资助材料报市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市教育局审核汇总后报市财政局核批。
(三)资金拨付与发放
市财政通过在济源市农村商业银行开设的涉农惠农资金专户,及时足额将资助资金直接发放到受助幼儿监护人的银行卡上。资金发放到位后,幼儿园要组织家长在发放名单上签字确认,并纳入学校账务处理。
(四)档案管理
各幼儿园要将受助学生的有关材料(幼儿申请表、贫困证明材料、受助幼儿申请名单、发放名单、公示结果及资金发放等有关凭证和工作情况)分年度分学段建档备查,建立受助幼儿信息档案。受助幼儿信息要经过层层审核,每一级资助部门经办人、负责人都要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
五、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政策顺利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要组织好辖区内各幼儿园的资助评审工作,各幼儿园要密切配合,制定本园具体的实施方
案,确保政策顺利实施。要把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幼儿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建立健全幼儿资助管理机构,实行园长负责制,指定专门机构,确定专职人员,具体负责此项工作。
(二)落实工作责任。各幼儿园要严格按照资助对象的界定标准、办法和程序,组织评审,确定资助对象,建立健全资助档案管理制度。教育部门、幼儿园要根据有关要求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做好在园儿童信息和受助儿童信息基础管理工作,实行动态管理,确保受助儿童信息真实、可靠。
(三)通力合作,狠抓监督。教育、财政部门要与审计、监察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学前教育资助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挤占挪用资助资金、虚报儿童人数骗取补助资金等违规行为,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未从事业收入中按比例提取资金用于困难幼儿资助的幼儿园不得享受学前教育财政奖补资金。幼儿园要实行收费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坚决查处乱收费。
(四)加大宣传力度。各幼儿园要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宣传,使党和政府的这项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济源市教育局 二〇一二年八月二十日
第二篇:关于印发《济源市社会治安重点地区
关于印发《济源市社会治安重点地区
挂牌整治实施办法》的通知
济综治委[2013]13号
各产业集聚区(镇、街道),市综治委成员单位:
现将《济源市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挂牌整治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贯彻落实。
济源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
2013年10月9日
济源市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挂牌整治实施办法
为深入推进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更好的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治安问题,进一步提升群众对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的满意度和安全感,根据中央综治委、省综治委对做好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的要求,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整治对象
本办法所指的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是指社会治安混乱、社会管理薄弱、各类矛盾纠纷突出、刑事治安案件多发的地区。主要包括:
1、“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大量聚居、治安问题突出的地
区。
2、案件高发区域、治安复杂的村(社区)、街巷、城市“三无”小区。
3、刑释解教人员、重点青少年、吸毒人员等特殊人群引发违法犯罪问题突出的地区。
4、网吧、宾旅馆、歌舞娱乐、按摩洗浴等营业场所集中、治安混乱的地区。
5、批发、建筑、物流运输、矿产开发等行业集中、从业人员较多、治安混乱的地区。
6、学校周边治安混乱的地区。
7、黑恶势力犯罪严重的地区。
8、拐卖妇女、儿童、涉枪涉爆、盗窃破坏电力电信广播电视设施、电信诈骗、黄赌毒等犯罪突出的地区。
9、铁路、公路沿线盗抢案件高发、严重影响交通运输安全的地区。
10、“法轮功”等邪教活动和非法宗教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
11、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制贩假证、假币、假发票、非法传销等问题突出的地区。
12、交通秩序混乱、事故多发的地区。
13、存在重大消防隐患的地区。
14、影响全国、全省和我市的违法犯罪输出地、集散地及窝点。
15、存在其他违法犯罪、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和新闻媒体高度关注的其他地区等。
二、社会治安重点地区认定标准
1、重点产业集聚区(镇、街道):(1)地域性、职业性、系列化团伙犯罪严重。当月发生2起以上系列案件。(2)辖区上网逃犯在10
名以上。(3)存在全国、全省有影响的制贩假币、假发票、贩毒、涉枪涉爆犯罪,被公安部、省公安厅关注。(4)当月发生影响恶劣的重大刑事案件或群体性事件。(5)排查整治工作不认真、弄虚作假的,群众安全感在全市排名后三位。符合上述条件之一即为重点镇、街道(或产业集聚区)。
2、“城中村”、城乡结合部:(1)流动人口超过当地居民人数、基础设施薄弱、服务缺失、环境卫生脏乱差、违章建筑密集、占道经营突出。(2)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基层管理混乱。(3)治安管理措施不落实、秩序混乱、治安、刑事案件高发。(4)存在违法经营的场所(网吧、宾旅馆、歌舞厅、洗浴按摩场所等)。(5)存在消防、治安等安全隐患。(6)群众安全感低。符合以上条件之一的即为重点地区。
3、局部区域:主要包括车站、商场、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广场、小区、街区、路口、路段等。治安、刑事案件多发,群众安全感较低。
4、治安复杂的村(社区)、街巷、城市“四无”小区:(1)村(社区)基层组织涣散,管理制度不落实,人员居住混乱。(2)居民小区无物业管理、无保安、无围墙、无视频监控等防范措施。(3)治安秩序混乱,治安案件高发、“两抢一盗”等侵财性案件多发或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严重。
5、监外执行人员、刑释解教人员、重点青少年、吸毒人员等特殊人群引发违法犯罪问题突出的地区:特殊人群无工作、无生活来源、失学,导致违法犯罪现象突出,案件高发。
6、网吧、宾旅馆、歌舞娱乐、按摩洗浴等营业场所集中、治安混乱的地区:(1)违法经营、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严重。(2)存在卖淫嫖娼吸毒现象。(3)管理混乱,制度不落实,存在治安、安全隐患。(4)网吧管理制度不落实,未成年上网占10%以上。符合条件之一即
为重点地区。
7、批发、建筑、物流运输、矿产开发等行业集中、治安混乱的地区:(1)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措施不落实,生产经营和治安秩序混乱,治安、刑事案件多发。(2)阻碍生产经营、强买强卖、欺行霸市、非法垄断现象严重,存在黑恶势力犯罪。核实群众举报线索在2条以上。(3)无技防物防人防措施或措施不健全、不落实,导致治安问题多发的。符合条件之一的即为重点地区。
8、学校周边治安混乱的地区:(1)校园管理制度、安全措施不落实,存在安全、治安隐患。(2)无照无证经营、占道经营现象严重,影响正常教学活动,长期得不到整改。(3)在200米距离内开设网吧等场所。(4)治安秩序混乱,治安、刑事案件多发。(5)对本地区容易肇事肇祸的精神病人、因与教育部门、学校纠纷引发长期缠访闹访人员、对社会严重不满的人员排查不认真,存在安全事故苗头的。符合条件之一的即为重点地区。
9、黑恶势力犯罪严重的地区:(1)强占矿山、非法开采和收取保护费。(2)横行各类批发市场,强迫交易、敲诈勒索、欺压商户。(3)垄断客运市场、线路,打击竞争对手。(4)强揽、强包、强占城乡拆迁、改建工程项目,强供建筑市场沙石材料。(5)操纵娱乐场所经营,操纵黄赌毒等非法行业,组织容留妇女卖淫。(6)操纵农村选举,把持基层政权,打架斗殴、寻衅滋事、称霸乡里。(7)组织“地下出警队”,专门替人撑场子,壮声势。符合以上条件之一的即为重点地区。
10、拐卖妇女、儿童、涉枪涉爆、盗窃破坏电力电信广播电视设施、电信诈骗、黄赌毒等犯罪突出的地区:(1)利用欺骗手段拐卖外地妇女、儿童,利用交通工具强夺儿童,在校院周围诱骗儿童犯罪突出。当月发生1起以上案件。(2)非法储存、制造、贩卖枪支、爆炸
物品,利用掌握技术到外地帮助生产爆炸物品。对爆炸物品管理不严格,制度、措施不落实,造成爆炸物品流失。当月发生1起以上案件或重大事故。(3)盗窃破坏变压器、动力线、通信光缆、机站电池等电力电信广播电视设施案件高发,存在流动作案的本地、外地籍犯罪团伙。当月发生3起以上系列案件。(4)利用手机、网络发布诈骗信息,在网站上以购物形式诈骗,利用技术手段窃取别人网络银行帐号,盗取资金等犯罪多发,存在电信诈骗犯罪团伙。(5)非法印制贩卖涉黄光碟、印刷品,娱乐场所非法经营、组织容留妇女卖淫和提供其它色情服务,治安刑事案件高发;当月发案3起以上,或发现2个以上造假、印制窝点,多人经常贩卖黄色光碟、印刷品。(6)提供场所,利用各种赌具聚众赌博犯罪严重。吸毒、贩毒犯罪严重。符合以上条件之一的即为重点地区。
11、铁路、公路干线盗抢案件高发、严重影响交通运输安全的地区:(1)盗窃哄抢破坏铁路设备、货运物资犯罪突出,阻碍铁路、高速公路施工等。(2)在铁路、公路干线非法构建建筑物,非法采石、采沙,不按规定放牧,对交通运输造成危害,安全隐患严重。(3)发生卧轨、围堵方式阻碍铁路通行事件。符合以上条件之一的即为重点地区。
12、“法轮功”等邪教活动和宗教非法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1)“法轮功”等邪教活动猖獗,秘密组织练功活动。人数在20人以上。(2)发生“法轮功”等邪教分子破坏广播电视信号等违法犯罪活动,发生围堵交通等事件。(3)防范措施不到位,打击不力,造成邪教分子活动频繁。符合以上条件之一的即为重点地区。
13、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制贩假证、假币、假发票、非法传销等问题突出的地区;交通秩序混乱、事故多发的地区:(1)存在非法制
贩假证、假币、假发票窝点和犯罪团伙,印制违法印刷品犯罪严重。发现2个以上造假窝点或发案3起以上。(2)传销活动猖獗,影响社会稳定。人数在20人以上。(3)城区、路段交通秩序混乱,占道经营严重,经常发生堵塞,交通事故多发。符合以上条件之一的即为重点地区。
14、存在重大消防隐患的地区:不按规定配备消防设施,制度措施不健全、管理混乱、违法经营,存在严重消防隐患。当月发生重大火灾事故。
15、在全国或全省造成影响的违法犯罪输出地、集散地及窝点:当地流窜盗窃公路货运物资、制贩假证、假币、假发票、贩毒、涉枪涉爆、收购改装被盗车辆、销赃、在民用航空器和机场盗窃旅客财物、电信诈骗违法犯罪输出地、集散地及窝点。被公安部、省公安厅通报的即为重点地区。
16、存在其他违法犯罪、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和新闻媒体高度关注的其他地区。
17、被中央、省、市明查暗访发现或群众举报核实存在突出治安问题的地区。
对以上存在案件高发或治安乱点、难点、顽疾,经调查当地三分之一以上群众认为安全感较差的地区、部位和场所,均可明确为社会治安重点地区。
三、挂牌整治程序
(一)挂牌提出。通过以下途径对治安问题突出的地区启动挂牌整治。
1、各产业集聚区(镇、街道)、市综治委成员单位及各专项组提出;
2、领导批示、指示要求重点整治;
3、省综治委(办)及有关部委批评、通报、交办;
4、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市综治委巡视、督查、视察、检查、调研等发现;
5、市综治委(办)通过治安形势分析研判、组织明查暗访、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调查发现;
6、群众举报或媒体曝光,经调查核实的。
(二)挂牌整治。对治安问题突出的重点地区,由市综治办组织相关部门讨论后,报市综治委进行挂牌整治,挂牌整治时间为1至2个月。对挂牌整治的地区,可在市级新闻媒体上公布,接受群众监督。被中央综治委(办)、省综治委(办)通报批评、重点警示、挂牌整治的地区或单位,按上级部门要求进行整治。
(三)验收摘牌。完成整治工作,达到整治目标的,由被挂牌整治的单位提出书面申请,市综治办组织明查暗访,提出能否摘牌意见,对通过明查暗访同意摘牌的,组织到实地检查验收。验收达到整治目标的,报市综治委审批摘牌。验收认为整治未达目标的,通知继续挂牌整治。被中央综治委(办)、省综治委(办)挂牌整治的,由上级部门验收摘牌。
四、工作职责
被挂牌整治的产业集聚区(镇、街道)、村(居、社区)、行业单位和其他区域要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党委(组)、政府要及时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认真分析本地区、本行业、本区域治安形势,明确整治的重点问题、重点区域和方法步骤,制定周密的整治方案,成立以党委(组)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整治领导小组,并召开整治工作动员大会,高位推进整
治工作;同时,要落实责任人、责任部门和整治经费,及时解决整治中遇到的问题。
2、建立包点督办制度。党委(组)、政府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同志要亲自包点、包问题整治,确保整治工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3、精心组织整治。市综治办要加强组织协调和跟踪督办,及时在全市通报整治情况,协调解决突出问题,形成齐抓共管、共治格局,使宣传教育和经济、行政、法律多种手段得到综合运用,实现综合效应。对情况复杂,经反复整治,仍得不到解决或效果不明显的挂牌整治地区,由市综治委直接派工作组进驻整治。对省、市综治委(办)重点管理、一票否决地区,市综治委派工作组蹲点整治,做到局面不改、工作不停、人员不撤、牌子不摘。
4、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对突出的违法犯罪要集中打击整治,破获一批案件,摧毁一批团伙,打击处理一批违法犯罪人员;同时,要认真查找形成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的原因,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严密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以巩固整治成果。
5、加强宣传发动。要通过新闻媒体和召开动员会,发布通告等多种形式,发动群众投入整治工作,震慑违法犯罪。
6、及时上报情况。要在市挂牌整治通知下发之日起,10日内将整治工作实施方案逐级报市综治办,每半月报告一次工作进展情况。被中央综治委、省综治委挂牌整治的地区和单位,按上级部门要求上报工作进展情况。
五、结果运用
1、被省综治委(办)调查发现并通报批评的地方,对所属单位实
施挂牌整治;被省综治委(办)挂牌整治的地方,对所属单位实施重点管理,并按规定追究有关人员责任;被省综治委(办)重点管理的地方,对所属单位实施一票否决,并按规定追究有关人员责任。被中央综治委(办)调查发现并通报整治的地方,对所属单位实施一票否决,并按有关规定严格进行责任追究。
2、对整治时限到期,经验收未摘牌的产业集聚区(镇、街道)和单位,或在排查整治期间发生重大治安、刑事案件,发生有重大影响的群体性事件或集体上访事件的,取消平安建设评先资格,并视情况给予重点管理或一票否决。
3、对挂牌整治工作重视不够、组织领导不力、整治效果不好、问题得不到解决,在规定时限内未摘牌或者弄虚作假、敷衍塞责的被挂牌单位和地区,按干部管理权限对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视情给予通报批评、责令检查、一票否决、诫免谈话、党政纪处分、停职检查等处分。
第三篇:济源市2004重点企业的通知
第五章:产品价格
红河州振兴铅业有限公司
风帆股份有限公司有色金属分公司
安阳市岷山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
济源市永兴实业有限公司
界首市鑫龙铅业有限责任公司
济源市柿槟电解铅厂
保定安建有色金属有限公司
济源市华宇金铅有限公司
郴州市宇腾化工有限公司
海城市铅锌冶炼厂
济源市人民政府关于确定济源市2004重点企业的通知
来源:济政〔2004〕11号
时间:2004-3-3 16:18:57 阅读1843次 [打印]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企业:为充分发挥重点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促进我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根据 2003年全市各企业销售收入完成情况,经综合考评,市政府确定30家企业为济源市2004重点企业,现将名单通知如下:河南济源钢铁公司河南豫光集团公司
河南中原特殊钢厂豫港(济源)焦化公司
河南豫源热电公司济源丰田肥业公司
河南恒通化工公司济源市万洋冶炼公司
河南济源煤业公司河南奔月浮玻公司
济源市永兴实业公司济源巨康陶瓷公司
济源市金利铅业公司济源正兴玉米公司
济源市宫殿酒业公司济源市柿槟电解铅厂
河南兴华机械公司济源市光明焦化公司
济源市振兴金铅公司济源市荣昌纺织公司
济源市太行水泥公司济源环球集团公司
济源市鑫兴纺织公司济源市煤炭高压开关公司
济源市三河冶炼公司济源市华宇金铅公司
济源市邵原焦化公司济源市大峪洗煤公司
济源鑫源陶瓷材料公司济西工业垃圾处理厂
第四篇:济源市人民政府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单位】济源市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6-08-04 【生效日期】2006-08-0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南省
济源市人民政府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实施意见》(豫政〔2006〕23号)文件精神,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发挥农民工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城镇化、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结合我市实际,现将实施方案通知如下:
一、做好农民工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从市情出发,统筹城乡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解决涉及农民工利益的问题。着力完善政策和管理,推进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建立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政策体系和执法监督机制,建立惠及农民工的城乡公共服务体制和制度,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促进城乡经济繁荣和社会全面进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公平对待,一视同仁。消除对农民进城务工的歧视性规定和体制性障碍,使他们和城市职工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
2.强化服务,完善管理。加强和改善对农民工的服务和社会管理,发挥企业、社区和中介组织作用,为农民工生活与劳动创造良好环境和有利条件。
3.统筹规划,合理引导。实行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与就地转移相结合,既要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又要积极促进就近就地转移。
4.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从各地实际出发,探索保护农民工权益、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流动的具体办法。
5.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要抓紧解决农民工面临的突出问题,又要逐步解决深层次问题,形成从根本上保障农民权益的体制和制度。
二、抓紧解决农民工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
(三)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严格规范用人单位工资支付行为,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给本人,做到工资发放月清月结或按劳动合同约定执行。建立保障农民工工资正常支付的长效机制,落实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和工资保证金制度。劳动保障部门要重点监控农民工集中的用人单位工资发放情况。认真落实建筑行业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建设单位和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按中标价的一定比例缴存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建设资金不落实的,不得发放施工许可证,不得批准开工报告。加大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用人单位的处罚力度,对恶意拖欠、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执照,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降低或取消资质、记入企业信用档案,并对有关人员依法予以制裁。
(四)合理确定和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规范农民工工资管理,切实改变农民工工资偏低、同工不同酬的状况。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合理确定并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推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加强对企业工资分配的宏观调控,及时做好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行业人工成本信息的发布,促进农民工工资合理增长。凡实行计件工资或提成工资形式的用人单位,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劳动定额,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相应的最低工资标准。严格执行国家关于职工休息休假的规定,延长工时或休息日、法定节假日工作的,应依法支付加班工资。
三、依法规范农民工劳动管理
(五)严格执行劳动合同制度。所有用人单位招用农民工都必须依法订立并履行劳动合同,建立权责明确的劳动关系。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劳动合同试用期的规定,不得滥用试用期侵犯农民权益。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对用人单位招用农民工签订和履行劳动合同情况的监督检查,制定和推行规范的劳动合同文本。
(六)依法保障农民工职业安全卫生权益。严格执行国家职业安全和劳动保护规程及标准,强化用人单位职业安全卫生的主体责任。企业必须按规定配备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护设施,为农民工发放符合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可能产生职业危害作业的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加强农民工职业安全、劳动保护教育,增强农民工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能力。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业安全和劳动保护监管职责,严格高危行业和特种作业持证上岗制度,督促用人单位加强对农民工的安全教育和特种设备技能培训,杜绝无证上岗现象。
(七)切实保护女工和未成年工权益,严禁使用童工。用人单位在录用农民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提高录用标准,不得安排女工从事禁忌劳动范围工作,不得在女工孕期、产期、哺乳期降低其基本工资或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招用未成年工,应当在工种、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和保护措施等方面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对介绍和使用童工的违法行为要从严惩处。
四、搞好农民工就业服务和培训
(八)逐步实行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统筹城乡就业,建立城乡统一、平等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服务。进一步清理和取消各种针对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不得以解决城镇劳动力就业为由清退和排斥农民工。
(九)进一步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工作。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把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重要任务。按照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以乡镇为重点建立健全劳务输出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驻外劳务服务机构建设,搞好与输入地的沟通和对接,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全方位的跟踪服务。鼓励发展各类就业服务组织,加强就业服务市场监管,依法规范劳务输出、职业中介、劳务派遣行为。严厉打击以职业介绍或以招工为名坑害农民工的违法犯罪活动。落实职业介绍补贴政策,鼓励各级各类职业介绍机构向农村劳动力开放,免费为其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
(十)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开展农民工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和外出适应能力。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原则,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落实农村劳动者技能就业计划,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完善农民工培训补贴办法,落实职业培训补贴政策,推广“培训券”等直接补贴做法。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和远程教育等现代手段,加强农民外出就业基本知识的传授。做好扶贫开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推动贫困地区富余劳动力转移。支持用人单位建立稳定的劳务培训基地,发展订单式培训。输入地要把提高农民工岗位技能纳入当地职业培训计划。鼓励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对经培训考试合格的及时发给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十一)落实农民培训责任。完善并认真落实农民工培训规划。劳动保障、农业、教育、科技、建设、财政、扶贫等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能,切实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强化用人单位对农民工的岗位培训责任。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立由政府、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的农民工培训投入机制。充分发挥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和工青妇组织的作用,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农民工职业培训。
(十二)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大力发展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支持各类职业技术院校扩大农村招生规模,鼓励农村初、高中毕业生接受正规职业技术教育。充分利用城市优质职业技术教育资源和就业市场,进一步推进城乡之间职业技术院校的合作。通过设立助学金、发放助学贷款等方式,帮助家庭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加强市级职业教育中心建设。鼓励农村普通中学开设职业教育课程。
五、积极稳妥地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十三)高度重视农民工社会保障工作。根据农民工最紧迫的社会保障需求,坚持分类指导、稳步推进,优先解决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障问题,逐步解决养老保障问题。农民工的社会保障,要适应其流动性大的特点,使保险关系和待遇能够转移接续,使农民工在流动就业中的社会保障权益不受损害;要兼顾农民工工资收入偏低的实际情况,实行低标准进入、渐进式过渡,调动用人单位和农民工参保的积极性。
(十四)依法将农民工纳入工伤保险范围。认真贯彻落实《工伤保险条例》和省有关规定,扩大农民工参加工作保险范围,促进农民工全员参保。所有用人单位必须及时为农民工办理参加工伤保险手续,并按时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在农民工发生工伤后,要做好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和工伤待遇支付工作。未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发生工伤,由用人单位按照工伤保险规定的标准支付费用。强力推进农民工较为集中的建筑施工企业、矿山企业、危险化学品及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参加工伤保险,探索企业灵活缴费方式。用人单位不为农民工办理参加工伤保险手续,不发放安全生产许可证。
(十五)抓紧解决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障问题。要采取建立大病医疗统筹基金的办法,重点解决农民工进城务工期间的住院医疗保障问题。根据我市实际合理确定缴费率,主要由用人单位缴费。完善医疗保险结算办法,为患大病回原籍治疗的参保农民工提供相应的医疗结算服务。结合我市实际逐步将稳定就业的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农民工也可自愿参加原籍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十六)探索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养老保险办法。逐步将有稳定就业的农民工直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流动性较大的农民,可参照我市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有关规定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也可自愿参加原籍的农村养老保险。
六、切实为农民工提供相关公共服务
(十七)把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对农民工实行属地管理。市政府在编制城市发展规划、制定公共政策、建设公用设施等方面,统筹考虑长期在城市就业、生活和居住的农民工对公共服务的需要。增加公共财政支出,逐步健全覆盖农民工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
(十八)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坚持“以输入地政府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对随父母进城的农民工子女就学进行统筹规划。市政府承担农民工同住子女义务教育的责任,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纳入教育规划,列入教育经费预算,按照实际在校人数拨付学校经费;对委托承担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要在办学经费、师资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提高办学质量。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学校就读,应与当地学生同等对待,不准对农民工子女入学设置不合理限制,禁止收取额外费用。各乡镇政府要认真解决好外出务工农民工托留在农村子女的教育问题。
(十九)加强农民工疾病预防控制和适龄儿童免疫工作。要加强农民工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强化对农民健康教育,普及健康防病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落实特定传染病的免费治疗政策,强化对农民工聚居地的疾病监测,防止传染病传播蔓延。把农民工子女纳入免疫规划,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保证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连续性,提高免疫接种率。
(二十)进一步搞好农民工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市财政要把农民工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提供国家规定的计划、生殖健康等免费服务项目和药具。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和技术服务工作,转变农民工婚育观念。用人单位要依法履行农民工计划生育相关管理服务责任。输出地要做好农民工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和技术服务工作,免费发放《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及时向输入地提供农民婚育信息。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平台建设,提高管理服务信息化水平。
(二十一)多渠道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加强监管,保证农民工居住场所符合基本的卫生和安全条件。逐步把农民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鼓励使用农民工的单位和个人按规定缴存住房公积金。缴存住房公积金满5年的,可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符合有关规定的,可申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
七、健全维护农民工权益的保障机制
(二十二)保障农民工依法享有的民主政治权利。招用农民工的单位,职工代表大会中要有相应比例的农民工代表,保障农民工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农民工户籍所在地村民委员会,在组织换届选举或决定涉及农民工权益的重大事务时,应及时通知农民工,并通过适当方式行使民主权利。有关部门和单位在评定技术职称、晋升职务、评选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等方面,要将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同等看待。依法保障农民工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严禁打骂、侮辱农民工的非法行为。
(二十三)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在全市逐步推行按实际居住地进行登记的户籍管理制度。有稳定住所的农民工可向居住地公安部门申请迁入户口,其配偶和子女可一并迁入。实现稳定就业的农民工,准予其本人在就业地落户。
(二十四)保护农民工土地承包权益。对在二轮延包中获得承包权的外出务工农民,不得收回承包地,已收回的必须退还;对没有参加二轮承包、返乡要求承包土地的,要区别不同情况,通过民主协商,妥善处理。外出务工农民全家落户城镇的,应按其意愿,保留土地承包经营权并允许依法流转。农民外出务工期间,所承包土地无力耕种的,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自主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但不得落荒。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制或限制,也不得截留、扣缴或以其他方式侵占土地流转收益。
(二十五)加大维护农民工权益的执法力度。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加强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建设,完善日常巡视检查制度和责任制度,依法严厉查处用人单位侵犯农民工权益的违法行为。健全农民工维权举报投诉制度,认真受理农民工举报投诉并及时调查处理。加强和改进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对农民工申诉的劳动争议案件,要简化程序、加快审理,涉及劳动报酬、工伤待遇的要优先审理。
(二十六)做好农民工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把农民工列为法律援助的重点对象。对农民工申请法律援助,要简化程序,加快办理。对申请支付劳动报酬和工伤赔偿法律援助的,不再审查其经济条件,直接予以受理。对群体性农民工工资拖欠法律援助案件要集中力量、优先办理。健全完善农民工法律援助制度,引导法律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积极参与涉及农民工的诉讼活动、非诉讼调解活动,并切实加强对法律服务人员的监督管理。鼓励支持律师和相关法律从业人员接受农民工委托,并对经济确有困难又达不到法律援助条件的农民工适当减免法律服务费用。市财政要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一定的援助基金,为农民工获得法律援助提供经费支持
(二十七)强化工会维护农民工权益的作用。加强工会组织建设,依法保障农民工参加工会的权利,推行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制度和以职代会为主要形式的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市总工会要以劳动合同、劳动工资、劳动条件和职业安全卫生为重点,督促用人单位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的作用,完善群众性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设,开设农民工维权窗口。同时,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组织在农民工维权工作中的作用。
八、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二十八)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扩大就地转移就业容量。重点支持国家、省认定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市“十一五”规划确定的重点工业企业的发展,支持龙头企业的生产和加工链条向农村延伸。落实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措施,促进乡镇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促使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
(二十九)进一步做好“东引西进”工作,增加农民就地就业机会。充分利用我市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抓住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和西部大开发机遇,积极吸引和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资本、技术转移,促进我市产业升级;加强与中西部省区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为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创造条件。
九、加强和改进对农民工工作的领导
(三十)切实把解决农民工问题摆在重要位置。解决好涉及农民工利益的问题,是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要把统筹城乡就业和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计划,并认真抓好落实。建立农民工管理和服务工作的经费保障机制,将涉及农民工的劳动就业、计划生育、子女教育、治安管理、法制教育等纳入正常的财政预算支出范围。
(三十一)完善农民工工作协调机制。市政府建立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和指导全市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由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有关群众团体组成,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分工负责,检查督促对农民工的各项政策落实。各相关单位也应该抓紧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切实加强对农民工工作的组织领导。
(三十二)引导农民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要引导和组织农民工自觉接受就业和创业培训,提高科学技术文化水平,增强就业、创业能力。广泛深入开展农民工普法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农民工的法制观念和知法守法的自觉性。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他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守职业行为准则和社会公共道德,培养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各级各类职业技术院校和培训机构,要把农民的法制教育、公德教育和文明意识教育同时纳入教学培训内容。
(三十三)发挥社区管理服务的重要作用。加快构建以社区为依托的农民工管理服务平台,发挥社区的社会融合功能,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与城市居民和谐相处。完善社区公共服务和文化设施,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丰富农民工的精神生活。
(三十四)加强和改进农民工统计管理工作。充分利用和整合统计、公安、人口计生等部门的资源,推进农民工信息网络建设。开展农民工情况调查,制订、完善农民工定期报表制度,及时发布有关信息。
(三十五)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农民工的良好氛围。大力宣传关于农民工的方针政策,加强对保障农民工权益情况的舆论监督。深入开展优秀农民工评选表彰活动,宣传农民的突出贡献和先进典型。总结、推广各地和用人单位关心、善待农民工的好做法、好经验,树立理解、尊重、保护农民工的意识,开展多种形式的关心帮助农民工的公益活动。提高对农民工的服务和管理水平。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相关部门要认真贯彻国家、省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按照本文件的要求,结合实际抓紧制定和完善配套措施及具体办法,积极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确保涉及农民工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二○○六年八月四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学前教育资助实施方案
学前教育资助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芜湖市学前教育资助券实施办法》精神,做好我区学前教育资助券实施工作,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细则。
一、资助对象
凡在开发区内的公办或民办幼儿园就读(幼儿园须经社会事业局审批许可,民办幼儿园年检须合格),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在园幼儿,包括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均可列入受助范围。
(一)持有区民政局或户籍所在地民政部门发放的《城乡低保家庭救助证》家庭的幼儿。
(二)孤儿和残疾幼儿。
(三)烈士子女。
(四)因重大疾病、意外灾难等原因导致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特殊困难家庭幼儿。
二、资助项目及标准
(一)资助项目
对符合资助条件的幼儿,其就读幼儿园的保育教育费,市及区政府通过“学前教育资助券”给予适当资助。
(二)资助标准
每名符合条件的在园幼儿,每学年资助标准为1400元(每学期资助标准为700元)。市与区财政按5:5比例负担。
资助对象就读幼儿园的保育教育费低于“学前教育资助券”资助标准的,区负担部分据实进行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