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浮梁县古城保护规划纲要

时间:2019-05-14 01:53: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西省浮梁县古城保护规划纲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西省浮梁县古城保护规划纲要》。

第一篇:江西省浮梁县古城保护规划纲要

江西省浮梁县古城保护规划纲要(2005-2020)

一、引言

古城镇,历经朝代的更替,见证历史的变迁,是中华民族历史的“活字典”,是中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那些发展特别悠久的古城镇,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古城镇特别的城镇格局,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这些人文景观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是在现代工业化和城镇发展步骤的加快,代表性的人文景观不不断被冲蚀,造成地域人文景观的破坏和难以恢复,文化塑造景观,景观反应文化,景观也强调人与文化的作用,表达出人文精神或人文深层次心里的感知,保护人文景观,不仅仅是保护景观,同时也是保护历史积淀下的文化内涵。

二、浮梁县古城的社会发展条件

浮梁古城镇位于赣东北,公元621年建县,初名新平,公元742年更名为浮梁。地灵人杰的浮梁县自然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近80%,有“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当地特产是“一瓷二茶”:举世闻名的瓷都景德镇在历史上长期隶属于浮梁县管辖,因而浮梁被誉为“世界瓷都之源”;唐代的浮梁茶也曾闻名天下,在敦煌遗书之《茶酒论》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分别留有“浮梁歙州,万国来求”与“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美名,于是又被人们赞为“中国名茶之乡”。如今浮梁古城镇保护和发展中,应该充分利用该地区拥有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同时发掘新资源,更要保护好已有的资源,又好又快的发展浮梁县古城。

三、浮梁县古城在规划期内发展目标

通过对浮梁县古城保护规划,截至2011年末耕地面积18688公顷,其中水田16607公顷;当年减少耕地面积7公顷;当年造林面积1860公顷;自然保护区7个,自然保护区面积47910公顷;垃圾处理站1个;加强了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坚持环保优先、节约优先,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扎实推进,单位GDP能耗下降4.6%,污染物减排完成任务的150%。

在2020年的规划时间内,浮梁县古城的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环境整洁、优美,保护并合理利用古城的资源和能源,提高资源的再生和综合利用水平,提高人们对浮梁县古城的自然与人文系统的调节、修复和发展的能力,使人与自然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互惠互生。

四、浮梁县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

1、交通门户,区位优势明显。浮梁县古城地理环境较好,位于江西省的景德镇市的上方,周围有景黄高速和206国道经过,并且有江河流经,可以水路运输,运费低廉。

2、历史悠久,地域文化底蕴深厚。保留着古时风貌的大量建筑,显示了当时建筑艺术的精华和成就,蕴藏着传统优秀的民风民俗,传承着历史的文脉和足迹。

五、浮梁县古城镇体系的结构与布局

浮梁县古城镇体系是由不同层次的村庄与村庄、村庄与集镇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彼此联系而构成的完整体系。积聚看似分散、独立的村庄个体。由基层村、中心村、乡镇三个层次组成。小城镇的各个功能区并不是独立存在的,需要合理的布局来沟通人、物交流。浮梁县古城的总体布局为组团混合型。

居住用地布局。包含住宅和其间距、场地和绿化等用地。浮梁县古城的居住用地为分散布置。有一类居住用地和二类居住用地。受到用地自然条件的限制,农副产业的保护和交通设施的分布等。这样布置能较好的适应当地的地貌并开展生产,缩短交通时耗。

公共建筑用地布局。包含公共建筑和附属设施,内部的场地和绿化等用地。根据浮梁县古城的居民对设施使用的要求出发,确定其服务半径。结合浮梁县古城的交通组织、不同公共建筑对环境的要求、古城的景观组织和利用原有基础进行建设。设立了中小学、医疗机构、文化娱乐用地、行政办公机构等。为浮梁县古城居民提供了较好的社会服务,提高了古

城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生产建筑用地布局。包含各种所有制的生产性建筑和其设施内部道路、场地和绿化等用地。考虑浮梁县古城的现状和风向玫瑰图,选择靠近水电,能源供应充沛、水文条件较好、满足交通运输的要求和不污染环的。该地段位于古城的东北方,符合生产用地的要求。合理的保护了浮梁县的环境质量和生态平衡,促进了古城的健康发展。

仓库用地布局。包含短期或长期存放生产与生活资料的仓库和堆场。位于浮梁县古城的北方,靠近水源,且地势较高,方便生产或生活资料的运输和集中存放。

道路交通布局。浮梁县古城的道路系统采用在利用现有的交通线路的基础上,建设线路并将浮梁县古城的各个地区联系起来。有一级、二级、三级道路贯穿其中,使用便利,沟通了古城内部和外界物质和人力的交流。在靠近水源的位置合理的设置了港口,为大规模的物资运输提供了便利。

六、浮梁县古城的性质与人口、用地规模

浮梁县宏观影响的范围是相对稳定的、综合的区域,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浮梁县古城的主要部门为农副林产业和旅游业,经济结构相对单一,在规划中拟定了起具体的发展部门和行业方向。古城有着古时风貌的大量建筑和优秀的民风民俗等特色,对古城的发展具有影响力。

浮梁县古城的人口规模决定了城镇用地规模和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分为镇内总人口和镇区人口。有常住人口、暂住人口、流动人口。且随着浮梁县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受很多因数的影响。

浮梁县古城用地是规划范围内用于城镇建设和满足城镇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古城的用地构成由: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水域和其他用地。

浮梁县古城的性质、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影响古城经济发展水平和小城镇用地规模。对古城的保护规划有着重要的基础和支撑作用。

七、浮梁县古城能源规划建设

浮梁县古城的生态环境是一个系统,在城域内人口、资源、环境通过各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和自然复合体。通过全面的资源环境现状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合理的配置资源原则,划定资源和环境控制区域,协调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构建城市生态安全格局,为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制定古城保护发展计划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八、浮梁县古城供给水规划建设

给水规划工程和浮梁县古城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密切联系。是古城存在、发展的重要支持因素。给水工程由取水、输水、水处理和配水四个部分组成。在核算了古城的用水量,浮梁县古城供给水工程围绕了古城主要的给水区域,给水管网的布置呈树枝状,充分利用地形和水源,设立了两个自来水厂,满足古城居民的日常生活、各种工农业生产用水、消防用水等。

九、浮梁县古城电力、电信规划建设

电力工程规划应以浮梁县古城的实际情况和总体规划深度的要求进行规划。考虑线路布置的短捷、保证居民及建筑物的安全、兼顾运输便利、注意地形和不占耕地、良田的原则进行建设。浮梁县的三个变压器分别位于东北、西部及南部,东北部为城镇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满足人口集中地区的供电,也为其他地方的生产和生活用地提供了便利。电信工程的选址应选址安全,远离强磁场、强电力的场所,注意线路的安全和隐蔽等原则。为古城居民提供优质的服务。

十、浮梁县交通规划建设

浮梁县的交通规划是该城镇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构成城域之间和区域之间的联系的有力保证。建设以公路运输为主的市域综合交通体系。进一步完善道路体系结构,加大客货车站建设力度。在浮梁县现有的道路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利用和再建设,节约工程成本也减少工程量的输出。浮梁县的港口顺应了地理条件和发展的需要,建设在靠近水滨的地方,且周围有一级、二级和三级道路,水陆联运带来物资的沟通便捷。在滨水的港口布置,应遵循“深水深用,浅水浅用,避免干扰,各得其所”的原则。并且余留一块地用于生活,供古城居民和旅游者游览休憩。

十一、浮梁县古城的基础设施规划

浮梁县古城的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包括给排水工程、电力、电信工程、燃气工程和管线工程综合规划。燃气工程和管线工程的建设应该从古城的总体规划和气源的合理布局出发,同时着重有利生产、方便运输、保护环境这些要点。建立与古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技术先进、分布合理、规模适度、便利群众的基础设施,为古城的保护和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十二、浮梁县古城保护规划的重要措施

1、成立保护机构,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对浮梁县古城的保护。政府加大对古城保护的资金,成立以镇长为总负责人、文物、古建专家组成的保护领导小组,以城建、规划、文物、文化、工商、财政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执行机构,以群众推选代表组成文保协会实行监督核心保护区的管理、城建、古建保护与修复、资金投人的情况,定期核实文保规划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协商解决,并定期向镇民公布,形成良好的保护与发展机制。

2、科学编制浮梁县古城规划,合理的规划浮梁县古城镇区域生态环境体系。规划生态功能分区,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城镇个性,优化城镇布局结构;制定与古城规划管理相适应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法规和规章;古城的各个建设项目审批应严格按规定程序办理,所有规划新增的建设项目要与规划进行协调后,由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充分分析和研究后进行选址,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真正的又好又快发展。

3、结合浮梁县古城的现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根据古城的产业定位、环境支撑能力的不同,科学地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城镇化发展策略和相关指标,同时注重协调城镇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避免低质量城镇化发展。

4、摸清古镇资源,建立基础档案。应在全镇范围内,深人调查,登记建档,内容包括:名称、位置、面积、年代、材料、历次修复情况、产权归属、价值特色、保护责任者等,实行挂牌保护,同时对建筑遗址的保护修复建设情况在公示栏中公示。

5、制定保护措施,加大投入实施。对所有的文物保护点实行挂牌保护,严禁任何可能有损古建筑保护与管理的工程实施。在重要的文物保护点设置具有警醒意义的保护标志,提醒居民和游客,共同保护古建筑,防止有损文物的行为发生。

十三、浮梁县古城近期建设规划

浮梁县古城保护规划不仅要着眼长期利益,考虑远期发展:也要注重现实,在3~5年间进行近期建设,逐步改善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首先进行一期规划,集中资金,成片建设。基础设施的配套和完善,修缮古建筑和遗址,加强古城特色,有利于良好的镇容镇貌的形成。第二期是建设生产生活区的规划,考虑远期的整体布局和古城的保护、发展。抓住浮梁县古城居民生产生活的主要矛盾,进行连贯成片的建设。有利于古城的保护和居民经济文化物质水平的提高。第三期是通过完成古城的生态绿地建设,协调建筑与环境,达到具有浮梁县古城特色的和谐美好的城镇。

第二篇:浮梁古城招商引资策划纲要

浮梁古城招商引资策划纲要

招商引资是运用投资--融资、资本--负债结构的设计,整合旅游资源、土地资源、人力资源、现金投资之间有机结构关系,项目主体资本构架与管理构架、投融资结构与程序模式,招商引资模式与程序的设计与规划,全面系统地制作分项目、子项目的商业计划书、招商说明书,以及区域或整体开发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而且招商运作也是与营销相互配合、边投资建设、边营销市场、边搞活动、边接待客人,市场营销与招商引资互相配合,逐步推进开发的升温。浮梁古城需向全国大规模招商,才可能完成11.60亿元的总投资。

因此,我们的招商引资的模式是在投融资规划基础上,进行招商引资政策、文件、活动、步骤、组织管理等策划和文件制作,从而全面系统地安排招商引资工作。

1、招商市场分析

(1)总项目招商市场

由于国家在发展旅游产业上加大了政策支持与资金支持力度,目前很多国家资本、民营资本、海外资本等拥有机构均开始将目光投向旅游产业,虽然他们对旅游市场的了解还需要一个过程,但如果严格按国际规范标准模式向他们进行重点推荐,众多的投资机构定将做出正确选择。因为这个市场的潜力及其包容空间将很大,无论是上市公司,抑或是诸多有实力的机构已经通过他们灵敏的嗅觉感觉到了这个市场无比巨大的吸引力。

(2)分项目市场

即使从景德镇地区现有的陶瓷工艺设计人员这一个较小的市场来看,就可发掘出众多的投资商,何况国内还有哪么多的瓷科研机构、瓷生产机构和瓷销售机构,他们如果对各分项目所包容的内涵进行深入了解,必定会心甘情愿将资金投向一个既是他们毕生追求的事业,又可通过集聚效应产生更多效益的项目中去。

2、招商引资的流程

招商引资的流程为:

1、对具体的项目制作商业计划书

2、具体事项进行评估,取得评估报告

3、由专门的会计师事务所出俱审计报告

4、由律师出俱法律意见书和律师工作报告

5、做成投资价值报告

6、办理政府审批手续

7、做成招商报告书

(1)商业计划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制作)

在项目设计基础上,通过详细的市场调查和统计分析,深入进行投入产业核算,结合营销战略与管理运作模式设计,完成商业计划书或可行性报告制作。该项报告,对进行招商引资、银行融资、国家扶持项目的立项申报和审批都非常有用。

(2)审计报告

由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审计,做出规范的审计报告。审计前必须准备以下资料:

营业执照及批准证书

公司章程及补充文件

外汇批准证明和申请文件

海关登记证明 税务登记证

当年纳税申报表,税务检查报告

董事会成员名单和所有董事会会议记录

场地租赁协议及合同

主要客户清单和销售合同

本年/期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其它会计附表一套

试算平衡表

总帐及各明细分类帐

其它相关资料

(3)评估报告

为方便融资,需要对土地经营权、项目收费权、项目经营权等资产由专业的评估机构评估,并出俱评估报告。有了评估报告,银行质押、抵押贷款便有了可靠的依据。

(4)法律意见书和律师工作报告

对整个开发建设的过程中,所有的合同、报告等文书必须有相应的法律意见书和律师报告,以保证融资的每个环节与法律不抵触,合乎规范的法律程序。

(5)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从投资的角度,对旅游项目的投资价值、前景、盈利可能性及盈利水平进行评价,并提供投资建议。使得投资商对项目的价值和风险有充分的了解,正确的做出投资决定。

(6)政府审批流程

每个项目的政府审批流程如下:

计委审批的手续有6个:

1、项目建议书批复(即立项)。

所需材料:

①项目业主上报项目建议书及相关依据(附件);

②项目投资中长期计算;

③环保意见;

④风景旅游主管部门书面意见;

⑤其他相关部门意见;

⑥项目资本金承诺意见和融资意向书。

2、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

所需材料:

①项目业主上报项目可研报告文本(须经有资质的单位编制);

②规划部门选址意见书(规划定点);

③环保部门环评意见;

④水土保持方案批文;

⑤可研报告评审意见(或咨询评估意见);

⑥土管部门用地预审意见;

⑦项目法人组建方案;

⑧项目资本金落实证明。

3、项目初步设计方案批复。所需材料:

①项目初步设计方案文本(须有资质的单位编制);

②项目法人批文和营业执照;

③规划部门用地规划许可证;

④项目初步设计方案评审意见;

⑤必要的外部协作配套条件协议;

⑥项目资本金落实证明。

4、填报开工报告批复。

所需材料:

①填报开工报告表(一式四份);

②项目法人营业执照;

③项目初步设计批文;

④规划部门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⑤项目资本金落实证明;

⑥项目投资方向调节税纳税凭证;

⑦散装水泥专项基金缴纳凭证;

⑧白蚁防治费缴纳凭证。

5、下达投资计划。

所需材料:

①上报投资计划建议书。

②其他材料同填报开工报告表。

6、项目竣工验收纪要。

由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审批部门组织实施。

注:投资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基建项目,其审批权在市计委,并需填报开工报告。

二、建设局审批的手续有9个:

在风景名胜区范围内投资建设的旅游项目,其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简称“一书两证”)审批权在风景旅游主管部门。

1、核发项目选址意见书(或称规划定点通知书)。所需材料:

①1:1000的地形测绘图;

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本;

③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④有关部门意见;

⑤项目选址或定点申请书。

2、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批复。①项目建议书文本;

3、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所需材料:

①项目建设用地申请书;

②建设项目报建申请书;

③提出规划条件和规划设计要求;

④建设用地平面图或规划设计图。

4、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所需材料:

①要求审批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申请书;

②项目计划有关正式批文;

③项目初步设计方案批复和初步设计图;

④审核建设工程施工图;

⑤白蚁防治委托手续,5、核发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

所需材料:

①工程质量监督委托手续;

②建设项目开工安全条件审查手续; ③工程施工企业资格审查;

④建设工程施工招投标。

6、建设工程规划验收。

①施工放线记录。

7、核发建设工程规划合格文件。

①规划管理建设施工单位签验收单;

②建设工程规划验收。

8、核发建设工程竣工单和质量等级证书。

①建设工程竣工验收记录;

②报送建设工程竣工资料。

9、核发房产权证。

三、国土局审批的手续有3个:(一)用地审批程序:

1、用地申请;

2、建设用地预审;

3、提供相关材料:

①项目选址审批书;

②计委立项;

③勘测图纸;

④有关部门意见。

4、征地调查;

5、向市或省征地办公室上报“一书四方案”材料:

①呈报用地说明书;

②农地转用方案; ③补充耕地方案;

④供地方案;

⑤征用土地方案。

6、用地补偿登记;

7、用地补偿公告;

8、总供地。

(二)供地审批程序:

1、用地申请书;

2、计委对项目初步设计方案批文及相关部门意见;

3、土地价格评估;

4、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红线图;

5、用地单位资质证明及公章、法人私章;

6、有关部门材料。

(三)土地登记程序:

1、土地登记申请;

2、地籍调查;

3、土地权属审核;

4、土地注册登记;

5、颁发土地证

3、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

因为旅游开发投资额度高,投资风险大,回报期限长,同商住开发有很大的区别,实施优惠政策吸引开发商是一个关键环节。浮梁县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如下:

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1.凡在我县投资兴办经济实体或进行各种开发的投资者,可享受本政策措施规定的相关优惠政策。同时采取特别优惠的政策鼓励投资者建设与经营如下项目(以下简称特别鼓励类项目):(1)高科技型企业;(2)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旅游景点的建设与经营;(4)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5)市场建设与经营;

(6)交通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7)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公益事业的建设与经营。

2.投资者兴办企业购置土地,固定资产投资达100万元,政府土地出让金和新增建设有偿使用费除省、市部分按省、市优惠规定执行外,本县部分可减免20%,固定资产投资额每增加100万元,可相应减免10%,直至优惠70%为止。投资者兴办企业用地可以先租后征,投资者以行政划拨或租赁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按其每年应缴土地收益金的80%扶持5年;对特别鼓励类项目,其前5年应交的土地收益金全免。

3.投资者兴办企业用地办证的各项费用,除上缴省、市的,一律按30%收取。申办企业证照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规费,除上缴省、市外,可免收的免收,需收的一律按规定标准最低幅度的30%收取。

4.对新办企业供电贴费按赣价[2000]139号文件执行,其增容的贴费可先交三分之一,剩余部分在企业投入生产后二年内分期分批交纳。电力报装“一口对外”,电力工程按市场定额予以从优从快。

5.投资者兴办企业自项目投产后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除上缴省、市的,3年内,按规定标准最低幅度的60%收取。对特别鼓励类项目,在5年内按规定标准最低幅度的30%收取。6.一次性投资100万元以上的企业投产后发生的所得税,前3年免征后2年减半征收。对特别鼓励类项目,前5年免征后3年减半征收。

7.对一次性投资300万元以上的特别鼓励类项目和一次性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经济实体,在本政策措施优惠的基础上,根据企业性质和发展潜力,通过一事一议,给予更加优惠的政策。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后还过高的项目,通过一事一议,再给予减免。

8.2002年县财政安排预算30万元(以后逐年增加),设立引资奖励基金。对引进县外资金的单位和个人,按到位金额给予超额累进制奖励;人民币在800万元(含800万元)以内的奖励4‰;800万元以上至4000万元的,超过800万元部分奖励金额为超出部分的6‰;4000万元以上至8000万元的,超过4000万元的部分奖励金额为超出部分的8‰;8000万元以上的,超过8000万元的部分的奖励金额为超出部分的10‰。属外商独资企业由引资奖励基金支付,属合资、合作企业的由县内相关企业支付。

9.县各单位、部门、社会团体引进外资,按“谁引进、谁服务、谁受益”的原则,在引进企业投产发生税收后,连续五年由受益财政同级政府按企业税收地方收入部分的30%奖给引资单位、部门、社会团体。

二、鼓励企业做大做强

10.大力扶持具有发展潜力和竞争实力的企业组建集团,企业组建集团,公司注册资本可以由规定的500万元降至300万元,子公司可以由规定的5家减少为3家。

11.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和缴纳各种税收100万元以上的县各类企业,且上述两项指标年增长率10%以上的,其当年缴纳所得税增量部分的50%由受益财政同级政府奖励给企业。

12.本县工业企业在县内进行新的投资所兴办新的企业和县外企业总部或分部落户在我县并在我县纳税的,可享受本政策措施规定的相关优惠待遇。

13.大力支持驻县部、省、市属企业的改革和发展。驻县部、省、市属企业是我县当然的重点保护企业,享受本县规定的相关优惠政策。部、省属企业所办的学校、医院等社会事业,3年内逐步移交给地方管理,干部、职工其子女在升学、就业、参军、户籍等方面与本县居民同等对待。

三、放手发展个私民营经济

14.除国家法律法规明确禁止外,所有投资领域均向个私民营企业开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设门坎和实行行业垄断。

15.对新办个体工商户办理营业执照只收取登记费,属下岗职工新办的个体工商户,第一年免交各种规费,对本县内现有的个私民营企业应交的各项行政事业性规费从本文件下达之日起,除上缴省、市的,一律按规定标准最低幅度减免30%。

16.对个体工商户一般按核税办法征税,一定两年不变。对年纳税20万元以上的个体工商户和1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按实纳税较上年增长10%、10%~20%、20%以上不同情况,由受益财政同级政府分别按其增量地方留成部分的30%、40%、50%给企业奖励。

17.对取得自营进出口权的民营企业与国有进出口企业享受同等政策。

18.鼓励新办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有关优惠政策,按照县政府《浮梁县工业园区优惠政策》执行。

四、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19.对认可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行定额征税,超额的地方税收部分由受益财政同级政府先征后返,一定三年不变。

20.对种植面积达100亩以上或年销售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的种养专业大户发展生产经营,以2000年实际缴纳税收为基数,照章纳税后超额部分的50%由受益财政奖返三年。

21.农民在计税《农业税》耕地上改种适销对路效益高的经济作物的,只收农业税,免收农业特产税。对外来投资商以及农村致富带头人所从事的种养业、加工业等,自取得收入起,三年内免征农业特产税。

22.农村经纪人销售本地农产品纳税1万元(含1万元)以上的,由受益财政同级政府按纳税额中地方收入的10%给予奖励;纳税5万元以上的,由受益财政同级政府按纳税额中地方收入的20%给予奖励;纳税10万元以上的,由受益财政同级政府按纳税额中地方收入的30%给予奖励。

23.对通过拍买或租赁等形式进行“五荒”资源开发和领办、创建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项目和基地的,免征个人所得税,三年内免征农业特产税。申办者须办理集体土地证或林地使用权证的,办证费全免。县政府在农业专项资金安排上,优先安排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项目。

24.支持、鼓励创建茶叶、大米、食用菌、野生蔬菜等农产品优质品牌。被评为著名商标的,给予创建者1万元奖励;被评为驰名商标的,给予创建者5万元奖励。

25.农业产业化基地、企业和自然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发绿色食品的,可享受特别鼓励类项目的优惠待遇,同时免征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一方的单位和个人的所得税。

五、突出抓好旅游资源开发

26.从2002年开始,县财政安排20万元预算资金,用于旅游开发“六个一”工程和重点景区建设的规划、设计、对外

27.投资者进行旅游资源开发的,除享受特别鼓励类项目优惠外,还可享受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开发等各种优惠。在旅游点投资建设并经营宾馆、商场、文化和娱乐项目的,可享受特别鼓励类项目的优惠待遇。

28.鼓励创建旅游品牌。旅游景点建设达到“AA”级标准的,给予开发建设者2万元奖励;达到“AAA”级标准的,给予开发建设者5万元的奖励;达到“AAAA”级标准的,给予开发建设者10万元奖励。

29.经营旅游业的公司或旅游景点承包者,作为县重点保护单位挂牌保护。

六、加速城镇建设

30.县城和小城镇土地市场运作的收入全部投入县城和小城镇建设。

31.投资者在县城和小城镇投资100万元以上经营宾馆、商场、学校、医院、文化、娱乐等项目的,除享受特别鼓励类项目优惠外,还作为县重点企业挂牌保护。

32.投资者投资城镇等基础设施及城镇公用设施建设的,可用城镇土地折价置换。投资者在置换土地上进行开发,免收一切办证费用,其它各种规费除上缴省、市外,可优惠50%。33.对来我县整体购买土地进行房地产开发的,免收一切办证费用,商品房出售后,免征个人所得税,其他地方税收的50%专款用于城市建设。

34.凡来我县购置商品房或在规划小区内建住宅的人员,各种规费减半收取,居住人员可转为城镇户口,子女就学、就业、参军等享受本县居民同等待遇。

七、扶持乡镇经济发展

35.凡在小城镇务工经商,经营证照齐全,有自己的固定住所,经本人申请,可办理小城镇住地户口,并在子女就学、就业、参军等方面享受城镇居民同等待遇。对进城镇的农民,不随意更改其土地承包关系。

36.建制镇在小城镇规划范围内,土地出让收益除上缴中央、省、市外四年内返还建制镇,用于小城镇建设;小城镇建设收取的城市建设维护税全额列支为城市维护费,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37.在保护好森林资源的前提下,进一步放宽林业政策。对来我县投资旅游开发和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开发的,需用公益林的,在不改变公益林性质的前提下,可以划拨林地使用权,保持50年不变,允许继承和转让。松香、竹笋、香菇等林副产品和小杂竹一律免收林业规费,木材检查站不再检查。县林业公司收取的林价10%的商品材劳务费,用2年时间逐年取消。2002年收6%,2003年收3%,2004年不再收取劳务费。

38.实行“谁引资、谁受益,异地办厂、属地纳税、统一划拨”原则。乡镇招商引资企业落户县城、工业园区和近郊乡镇,除落户所在地参与30%分成外,70%税收归引资乡镇征收。

39.加大对困难乡镇的转移支付力度。从2002年起,不再增加乡镇财政上解基数;对困难乡镇财政上解逐年减少;对特别困难乡镇的财政上解按当年财政收入完成比例先解后返,一年一定。

八、引进和激励各类人才

40.县政府设立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对在科技应用与推广、经济发展中有突出贡献的各类人才予以重奖。高薪引进的专业技术人才的个人收入所得税征收后,由受益财政同级政府全额奖回本人。

41.对县重点保护的各类企业和科教文卫急需引进的人才,由法人代表提出名单,县人事部门认可,报政府批准,即可办理调动手续,家属户口可以随迁;对要求挂编在县人才交流中心的,挂编费予以免收。凡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县内领办和创办经济实体的,其编制、职级、工资三年内保留,三年满后经批准还可延长。

42.凡引进的人才带入科研成果或专利,并使企业产生明显效益的,可由企业按项目利润10%~30%计提资金奖励本人,并允许企业税前列支。

43.允许各类人才以技术、管理等要素,作价入股,参与企业分红,高薪技术成果的作价入股额可以超过创办企业注册资金的35%。

44.对年纳税地方收入总额排位前10位的县内各类企业的经营管理人才和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由县政府授予荣誉称号并给予奖励。

九、整治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45.严格执行县委、县政府为保护企业者的合法权益规定了“八不准”。充分发挥优化环境“110”热线电话的监督举报作用,坚决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领导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和评议制落到实处。46.设立办证服务大厅,规范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凡程序简便的申请事项,由窗口工作人员即收即办,当天办证;需组织论证公告或现场勘察的行政审批事项,由窗口工作人员受理后,出具承诺受理单,由窗口负责人协调本部门按程序办理,原则上在一周内办结;对涉及多个部门审批的事项,全部实行并联审批,在一周内办结,特别复杂的不超过1个月。

47.涉及投资与建设项目的收费全部进入办证大厅实行规范管理,各行政收费部门向社会公示收费依据、收费标准,接受查询和监督。

48.每月1~25日为企业的“安静日”,未经特别许可,在此期间不得对企业进行任何形式的检查(除必要的安全生产检查外)。凡是涉及企业的各项检查活动,能减的就减,确实必要的检查,有关职能部门必须事先到县政府办公室登记领取检查证,企业在乡镇的,应告知乡镇政府。并在企业的安静日外进行,否则企业有权拒绝检查。

49.对工业园区实行全封闭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县政府批准,不得擅自进入园区对企业进行检查。

50.强化对依法行政的监督。成立县优化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同时监察部门设立投诉中心,受理和查处企业的各类投诉。对阻碍经济发展的违法违纪及其他不良行为和不履行本政策措施的,一经查实,严格按照或参照县委、县政府《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若干规定》(浮发[2001]19号)严肃处理。对中央、省、市制定的相关政策,凡本政策措施未涉及的内容,以上级文件为准。已涉及的内容,上级更优惠的,以上级文件为准。本政策措施与县政府以前文件有抵触的,以本政策措施为准。上级文件和本政策措施未涉及到的,实行一事一议的制度。县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根据本政策措施,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报县政府审核备案。

本政策措施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县政府办公室具体负责解释。

4、招商引资的营销策划活动

(1)招商活动安排

1.2002年10月至12月,首次招商大会

本详规通过评审后,开发公司将投入20万元资金,向周边城市及瓷产业、旅游产业界,进行一次较有声势的招商活动。与“告别沧桑、开发新城”游览相结合开展首次招商大会。

2.2003年4月至5月,第二次招商大会

2003年4月、5月份,设计元旦、春节的瓷韵古城旅游线路及五·一黄金旅游线路,大力宣传运作,举办一次大型瓷产业专题活动,同时开展招商活动。

3.日常招商

充分利用媒体、网络积极开展日常招商。为此,应于2002年11月份做好招商项目的主要招商材料、安排好项目运作的基础条件、制定出明确的招商政策。

(2)招商营销策划

由于浮梁古城开发规模较大、投入规模也相应较大,总体工程建设须分期完成,故在开发模式上须采取合作开发的策略,这就涉及到招商问题,因此也相应需要招商营销策划。

前期:以招商会的形式募集众多的投资机构进行招商推介说明,并实行各个击破的方式。同时须辅之以形象推广与概念推广策划,以景德镇地区及周边地区的中小型投资商为主要目标受众,以整合营销方式进行推广。

中期:以品牌推广为主,以重点项目进行招商,对目标受众进行投资效益分析及已得利益为主要诉求点。

后期:以环境建设、配套设施为主要诉求点,同时重点推出品牌的总体概念,以博取实力很强的投资商对项目的青睐,从而达到资本运作目标。

第三篇:浮梁古城招商引资策划纲要

浮梁古城招商引资策划纲要

林峰

招商引资是运用投资--融资、资本--负债结构的设计,整合旅游资源、土地资源、人力资源、现金投资之间有机结构关系,项目主体资本构架与管理构架、投融资结构与程序模式,招商引资模式与程序的设计与规划,全面系统地制作分项目、子项目的商业计划书、招商说明书,以及区域或整体开发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而且招商运作也是与营销相互配合、边投资建设、边营销市场、边搞活动、边接待客人,市场营销与招商引资互相配合,逐步推进开发的升温。浮梁古城需向全国大规模招商,才可能完成11.60亿元的总投资。

因此,我们的招商引资的模式是在投融资规划基础上,进行招商引资政策、文件、活动、步骤、组织管理等策划和文件制作,从而全面系统地安排招商引资工作。

1、招商市场分析(1)总项目招商市场

由于国家在发展旅游产业上加大了政策支持与资金支持力度,目前很多国家资本、民营资本、海外资本等拥有机构均开始将目光投向旅游产业,虽然他们对旅游市场的了解还需要一个过程,但如果严格按国际规范标准模式向他们进行重点推荐,众多的投资机构定将做出正确选择。因为这个市场的潜力及其包容空间将很大,无论是上市公司,抑或是诸多有实力的机构已经通过他们灵敏的嗅觉感觉到了这个

市场无比巨大的吸引力。

(2)分项目市场

即使从景德镇地区现有的陶瓷工艺设计人员这一个较小的市场来看,就可发掘出众多的投资商,何况国内还有哪么多的瓷科研机构、瓷生产机构和瓷销售机构,他们如果对各分项目所包容的内涵进行深入了解,必定会心甘情愿将资金投向一个既是他们毕生追求的事业,又可通过集聚效应产生更多效益的项目中去。

2、招商引资的流程 招商引资的流程为:

1、对具体的项目制作商业计划书

2、具体事项进行评估,取得评估报告

3、由专门的会计师事务所出俱审计报告

4、由律师出俱法律意见书和律师工作报告

5、做成投资价值报告

6、办理政府审批手续

7、做成招商报告书

(1)商业计划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制作)

在项目设计基础上,通过详细的市场调查和统计分析,深入进行投入产业核算,结合营销战略与管理运作模式设计,完成商业计划书或可行性报告制作。该项报告,对进行招商引资、银行融资、国家扶

持项目的立项申报和审批都非常有用。(2)审计报告

由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审计,做出规范的审计报告。审计前必须准备以下资料:

营业执照及批准证书 公司章程及补充文件 外汇批准证明和申请文件 海关登记证明 税务登记证

当年纳税申报表,税务检查报告 董事会成员名单和所有董事会会议记录 场地租赁协议及合同 主要客户清单和销售合同

本年/期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其它会计附表一套 试算平衡表 总帐及各明细分类帐 其它相关资料(3)评估报告

为方便融资,需要对土地经营权、项目收费权、项目经营权等资产由专业的评估机构评估,并出俱评估报告。有了评估报告,银行质

押、抵押贷款便有了可靠的依据。(4)法律意见书和律师工作报告

对整个开发建设的过程中,所有的合同、报告等文书必须有相应的法律意见书和律师报告,以保证融资的每个环节与法律不抵触,合乎规范的法律程序。(5)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从投资的角度,对旅游项目的投资价值、前景、盈利可能性及盈利水平进行评价,并提供投资建议。使得投资商对项目的价值和风险有充分的了解,正确的做出投资决定。

(6)政府审批流程

每个项目的政府审批流程如下: 计委审批的手续有6个:

1、项目建议书批复(即立项)。

所需材料:

①项目业主上报项目建议书及相关依据(附件);

第四篇:江西省森林经营规划纲要

江西省森林经营规划纲要

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组织编制《全国森林经营规划纲要》的通知要求,结合江西省森林经营实际,为调整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森林生长量、单位面积产量和改善林分质量,切实推进全省林业“三大体系”建设,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充分认识森林经营重要性和紧迫性

森林经营是指从宜林地上形成的森林起到采伐更新时止的整个生产活动,包括森林造林、抚育、主伐再更新等重要内容,它是林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森林质量、增加森林效益的重要措施。搞好森林经营工作,对于调整优化林分结构、缩短森林培育周期,确保森林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充分发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我省林业普遍存在“重造轻管、重采轻育、重量轻质”的问题,导致林种、树种结构不合理,林分质量和效益不高,现已成为制约我省林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瓶颈”。据统计,全省林业用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63.7%,森林覆盖率达60.05%,位居全国第二。全省森林平均每公顷蓄积42.1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8.2%。2008年,我省全面启动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充分利用现有闲臵土地大面积营造森林,至201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将达63.0%。因此,在林地利用率空间增长有限的情况下,加强森林经营,积极提高林木生长率和森林单位面积产量是当前我省林业可持续发展中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二、森林经营现状

㈠森林资源现状

江西省地处长江中下游,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的森林资源。据统计,全省土地总面积1669.5万公顷,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062.7万公顷,占63.7%,活立木总蓄积35357.2万公顷,毛竹总株数142283.1万株,森林覆盖率60.05%。长期以来,在传统粗放经营管理模式下,重造林、轻管理,虽然全省林地利用率较高,但森林质量较低,主要表现“五多五少二低”。即:针叶林多,阔叶林少,阔叶林仅占乔木林面积的19.1%;纯林多,混交林少,混交林仅占乔木林面积的22.3%;中幼林多,近成过熟林少,近成过熟林仅占乔木林面积的12.3%;单层林多,复层林少,复层林不足乔木林面积的20%;人工林中同龄林多,异龄林少,异龄林不足人工林的5%;乔木林林分平均单位面积蓄积量低,平均每公顷蓄积42.1m,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8.2%;毛竹林单位面积立竹度较低,平均每公顷立竹仅1758株,而且大径竹比重小。

㈡森林经营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由于森林经营意识淡薄、森林经营标准和激励机制缺失、森林经营投入不足,我省现阶段林业生产普遍存在经营粗放、管理水平低问题,森林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未得到充分发挥。

1.森林经营意识淡薄

林业的特点是周期长见效慢,需要有一个较长时期的培育过程。由于对森林经营认识有偏差,普遍存在重造轻管现象。从政

3府层面分析:近些年来,我省各项林业重点工程项目多,任务重,主要人力、物力、财力都用在前期造林任务上,无力顾及森林经营。另一方面,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各级政府部门都以造林面积和林木覆盖率为主要指标考核林业建设成效, 很少考虑造林后森林的培育问题,忽视了营造林质量。从经营者层面分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我省林木所有者大多数是林农,由于林业的回报率低、见效慢,林农对林业收入期望值不高,森林经营意识不强,目前基本沿用原有的传统粗放经营模式,轻给予重利用,只栽不管或栽后管理不到位。

2.森林经营标准缺失

为顺利推进“林业五大转变”,依据分类经营管理指导思想,应制定一整套适应商品林和生态林发展的森林经营标准,指导林业生产。目前,我国在提高造林质量上提出了一系列的技术标准,但在如何培育森林资源方面,特别是针对商品林和生态林如何经营管理方面没有较系统的、完善的技术标准,在实际操作中无据可寻。另外,我省目前还没有建立一套较完整的森林经营管理体系和生态监测评价体系,缺少对森林经营的科学评价,无法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经营措施,致使森林资源处于盲目经营的状态。

3.森林经营投入不足

目前,我国林业重点工程的投入,只考虑了种苗费和前三年的抚育费用,幼林郁闭后的森林经营,没有资金投入。即便如此,相应的建设资金投入也仍然不足。县级林业部门负债多、负担重,育林基金大都成了“育人基金”。地方财政对林业的投入有限, 有些重点林区县甚至从林业部门挖走部分育林基金。江西省属南方重点集体林区省份,林农是森林经营主体主体,经济的不宽裕不可能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森林经营中,而且,国家、省、市对森林经营也没有投入专项资金,因此,森林经营难以开展。

4.林业现行政策束缚了森林经营的开展

森林资源管理特别是现有采伐管理政策极大地影响了林木抚育间伐和低产低效林改造。一是木材采伐限额指标直接影响了抚育间伐能否开展。目前的森林采伐限额对木材利用做了必要的规定,但就如何改善林木结构,如何有效地开展林木抚育间伐,提高林分质量缺乏应有的手段和措施,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造林抚育工作的开展;二是间伐材的“一金两费”征收导致经营者基本上无利可图,甚至亏本,从而直接影响抚育间伐开展的力度和积极性;三是国家启动的各类林业建设项目和出台的有关政策措施 缺少对森林经营的扶持。

四、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㈠指导思想

高举“生态产业,绿色富民”旗臶,围绕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现代林业思想为指导,以郁闭度达到0.2以上、具备经营条件的乔木林(不包括竹林、经济林、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灌木林)为主要建设对象,以中幼林抚育、和低产低效林改造为主要经营措施,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引入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森林健康发展、森林多功能的充分利用、人工林集约经营等先进的森林经营理念、模式和技术,树立起森林经营理念,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管理体制、管理机制,切实加强森林经营,促进全省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㈡建设原则

⑴坚持因地制宜、讲究实效的原则; ⑵坚持依法限额管理、凭证采伐的原则; ⑶坚持分类经营、分类管理的原则; ⑷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依托的原则 ⑸坚持以技术规程为指导、可持续经营的原则。㈢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对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进行中幼林抚育和低产低效林改造,加大培育森林资源力度, 积极推进分类经营,不断优化林种树种结构,提高林地生产率,使森林资源的面积和蓄积达到双增长,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

2.第一阶段目标

至2015年,将对全省

公顷中幼林进行抚育,公顷低产低效林进行改造,基本实现中幼林抚育率达到50%以上,低产低效林改造60%以上,森林年生长率达,单位面积蓄积量达。

3.第二阶段目标

至2020年,将对全省

公顷中幼林进行抚育,公顷低产低效林进行改造,基本实现中幼林抚育率达到50%以上,低产低效林改造60%以上,森林年生长率达,单位面积蓄积量达。

五、森林经营主要任务与重点

㈠主要任务与重点 1.中幼林抚育

公顷的商品林和

公顷的生态林进行中幼林抚育,抚育措施包括砍杂、除灌、间伐等措施。

2.低产低效林改造

公顷的低产商品林和

公顷的低效生态林进行改造,改造的措施包括补植改造和更新改造。

㈡主要措施

依据分类经营管理指导思想,对生态林主要采用近自然林业理论指导中幼林抚育和低效林改造,从而逐步优化森林结构,将针叶纯林改造为针阔混交林,将同龄单层林改造为异龄复层林,并由一次性皆伐、人工更新改为按目标径级分年择伐、天然更新,实现森林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性经营。对商品林主要采用集约经营理论指导中幼林抚育和低产林改造,重点是选用优良品种,加强森林经营,重点是清除杂灌、控制林分密度,从而提高林木生长率,充分发挥森林的经济效益。

1.中幼林抚育

⑴商品林抚育:在林分未郁闭前,重点是以清除杂灌、除萌等为主的抚育措施;在林分进入郁闭后,重点是以除萌、间伐为主的抚育措施,重点是伐除林内霸王树和无明显培育前途的林木及病腐木、枯立木、空心木、丛生萌芽条。根据林分密度状况疏伐对目标树生长有影响的其它有林木,每亩保留目的树150-200 株;5-8年后,进行一次疏伐,每亩保留100-120株;到林龄30年时,再进行一次密度调整,每亩保留40-80株。

⑵生态林抚育:生态林抚育重点是通过卫生伐、透光伐等措施清除林分内病腐木、枯立木和不具培育前途的林木。

2.低产低效林改造

低产低效林改造包括补植改造和更新改造两种方式。⑴补植改造

低产林补植改造以补植目标树为主;低效林补植改造以补植阔叶树为主。

⑵更新改造

商品林更新改造营造树种以速生树种为主,实行小片混交;生态林更新改造营造树种以阔叶树为主,实行带状混交或品形混交。

六、创新和完善森林经营管理的政策机制

㈠完善林业建设政府目标考核机制

⑴在原有森林覆盖率指标的基础上,将森林质量同时纳入政府业绩目标考核体系中,提高森林集约经营度。

⑵建立森林资产评估师考核机制,推进森林资产评估市场建设,完善活立木市场机制,实现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

⑶政府以无偿投入、低息贷款等方式加大林业项目建设投入,并积极推进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力支持林权抵押贷款。

⑷鼓励通过森林资产流转、拍卖方式,发展林业民营企业,实现林业规模经营,促进非公有制林业快速发展。⑸依据新形势下林业建设新任务,改革完善森林资源生态效益综合监测体系,制定完善适应生态林、商品林森林经营标准。

⑹以法制林,强化管理。要真正将森林经营纳入法制轨道,达到管理规范,突出开展好扼制“四乱”为内容的专项打击,对破坏森林经营的人和事,必须坚决打击制裁.决不姑息。

七、保障措施

㈠把森林经营与发展林业放在同等位置

增加资源是林业发展的前提,开展森林经营是取得森林效益的手段,两者不可偏废。在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部署中,要充分体现森林经营在现代林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体现森林经营是促进林木生长发育、提高林业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把森林经营与林业发展摆到同等重要的位臵。在林业生产计划的安排上,把森林经营项目列入其中;在林业考核内容和检查验收上,把森林经营项目和效果作为重要考核目标。

㈡加大宣传力度,典型示范

利用各种媒介和方式,大力宣传营造林生产“管重于造,三分造,七分管”的思想及全省各地营林生产的先进经验和模式、典型。努力提高广大干部群众营林意识和自觉性,使营林重要的思想深入人心,让森林经营变成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同时,在林区各县树立起近多个森林经营典型,在典型示范中把一些成型配套的管理技术、经验和模式在典型内组装,将其作为森林经营示范现场,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林农积极参与森林经营活动。㈢创新森林经营政策机制

在加快林权制度改革步伐的同时,对现有林业政策进行补充和完善,包括林业分类经营制度、森林分类区划调整、产业政策的完善、采伐限额管理方式、投资机制的确定等等。在各方面体现开展森林经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㈣增加森林经营的科技含量

按照森林经标准体系的要求,对现有分类经营中不合时宜的规程、标准,进行修正和调整,从而建立一套符合现林业要求的森林经营技术体系,包括生态公益林建设标准,商品林培育技术规程及指标体系、以及森林经营主体经营方案及作业设计规程、森林经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等。

㈤加大对林业的政策扶持

一是稳定和完善林地使用制度,赋予和保障使用者长期而稳定的林地使用权。允许林地使用权自愿、有偿、合理流转。鼓励和引导林农、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二是切实减轻林农税费负担。三要不断完善木材交易市场,打破木材独家收购或地区保护,实现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使木材生产者多得益。四是各级政府要尽可能增加生态建设投入。增加政策性贷款,延长贷款期限,加大贴息幅度,发放造林补助,吸引社会投入。

㈥增加对森林经营的资金投入

森林经营培育森林资源的重要环节,建议在今后的林业建资金计划安排中,把森林经营列入专项投资,保证工作的有效开展。特别是要对国有林场加大扶持度,充分发挥国有林场在森林 经营中的主导作用。

第五篇:江西省现代农业体系建设规划纲要(范文模版)

江西省现代农业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2-2020年)

中共江西省委 江西省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江西省现代农业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2-2020年)》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省委各部门,省直各单位,各人民团体:

《江西省现代农业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2-2020年)》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江西省委 江西省人民政府

2012年9月19日

为在全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更好富裕农民和农村,加快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筑牢我省建设和谐秀美乡村经济基础,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现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规划背景

(一)现代农业建设已经成为国内外农业发展大趋势。当今世界,农业发达国家已经实现农业现代化,并正在向更高水平迈进。发展中国家正在加紧探索和推进农业现代化。我国明确了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颁布了《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建立了一套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政策体系和保障现代农业建设的制度框架,进入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的新阶段。我省是农业大省,更要顺应时代发展大趋势,牢牢抓住农业现代化大机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二)现代农业建设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基础。现代农业追求产出最大化、效益最大化、效率最优化,不仅能够有力改造提升传统农业,更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富裕农民农村,而且能够有力支撑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局。

(三)现代农业建设是推进农村新一轮改革的重要动力。现代农业,是联合起来的农户和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生产经营的集合体,可以容纳并有利于组合高层次、大范围现代生产力要素,适宜采用现代生产经营方式,使之发挥更大集成效应,为发展农村生产力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开辟广阔道路。建设现代农业,是顺应广大农民群众愿望,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加快破除分散落后的传统生产经营方式对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束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变革,是继家庭承包经营冲破计划经济桎梏之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升现代生产力水平的新一轮改革,将有力推动农业更好发展。

(四)我省现代农业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经过多年努力,我省现代农业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已经具备良好基础和条件。但总体上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同时面临许多严峻挑战和风险,需要增强使命感、紧迫感,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事业。

(五)现代农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规划,系统推进。现代农业的显著特征,主要是产加销一条龙、农工商一体化、人财物全要素、一二三产全覆盖、城乡一体化、功能多元化,涉及多部门、跨越多行业。建设现代农业,既要加快发展生产力,又要深刻调整生产关系,需要以系统的思维、统筹的办法,科学规划体系构架,全面推进各项建设。

二、总体要求

(六)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国家实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和罗霄山片区扶贫攻坚规划等重大机遇,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首要任务,以富裕农民农村和建设农业强省为奋斗目标,以科学发展为实践主题,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工作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发展动力,以发展绿色农业为主攻方向,以建设现代农业十大体系为战略支撑,坚持用市场化理念、工业化办法发展农业,用现代物质装备农业、现代科技武装农业、现代管理经营农业、现代农民从事农业,全力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为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

(七)基本原则。——富民为先。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和利益主体相一致,一切工作着眼于农民致富,一切政策举措向农民利益倾斜,一切经济关系以农民利益为核心,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增加收入、更好致富。

——效益为重。把效益规模化、集合化、社会化和高附加值,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点任务,让有限的土地等农业资源产出更多的质优价高农产品和经济社会财富,努力提高农业比较效益,调动县(市)政府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同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市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第一信号和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快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引导现代农业发展。采取“反弹琵琶”方式,以市场引领销售、销售引领生产,产品经受市场检验。

——绿色发展。完善绿色低碳产业政策,鼓励和支持依托江西山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独特优势,发展壮大绿色生态农业。注重发挥农业的生态功能,同步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走出江西特色的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改革驱动。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传统思维禁锢,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革除制约现代农业建设的体制机制弊端。鼓励先行先试,推进市场创新、组织和政策创新、经营方式和产业结构创新,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不断增强现代农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开放开发。适应现代农业开放性特征和我省发展阶段特点,进一步扩大开放、推进开发。构筑开放平台,完善开放政策,优化开放环境,实行农业产业向工商资本和金融资本开放、农村向城市开放、省内向省外境外开放,“走出去”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引进来”聚集优势资源,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实施扶持和优惠政策,建设开发平台,鼓励和支持市场开发、技术开发、资源开发和产品开发,充分挖掘和提升发展潜能,推动现代农业加速发展。

——政府支持。根据农业关乎国计民生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和弱质、高风险特性,始终坚持政府支持原则,促进公共财政资金向现代农业倾斜配置,鼓励信贷资金向现代农业倾斜流动,引导工农产品交换关系向现代农业倾斜扶持,保障“百价之基”的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稳定发展。

(八)战略路径。——用工业化办法发展农业。围绕农业重点产品和主导产业,采用工业组织形式培育农业主体、组织农业生产、加工和流通,利用工业技术进步手段改造传统农业,引入工业融资方法加大农业投入,促进经营主体企业化、生产发展项目化、增长方式集约化、生产过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科学化。

——用产业化要求经营农业。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鼓励和支持农业重点产品和主导产业“产供销、种养加、贸工农、经科教”一体化发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优化重组,推进产业区域化、组织集团化、经营市场化、管理企业化。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企业积极在农产品主产区建加工基地、在主销区建销售终端、在中间环节建冷链物流渠道,融合产、加、储、销全产业链,延长鲜活农产品上市周期,调节供应档期和市场价格,走出一条农民、消费者、经销企业三方得利的现代农业健康发展新路。

——用现代科技提升农业。面向现代农业发展需求,按照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的要求,着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加快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快农村科技人才队伍及农民培训体系建设,推动农业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

——用专业合作社形式组织农业。建立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制,重点鼓励和支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广大农民组织生产经营,结成利益共同体,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办了不合算的问题,促进农业专业化分工,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九)评价指标。

根据我省实际,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建立江西现代农业指标体系,评价、规范和促进全省现代农业发展。主要指标包括: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主要农产品总产量、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农业产出效益指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优良品种占有率、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率、农业信息化服务覆盖率等农业科技进步指标;农户参加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比重、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总收入占农业总产值比重、农产品现代流通业态销售率等农业产业化经营指标;高标准农田比重、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农田水利现代化水平、高效设施农业渔业面积比重等农业设施装备指标;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占耕地和可养水面的比重、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等农业生态环境指标。

(十)主要目标。

到2015年,全省努力建成科学合理、富有活力、更具效率、全国先进的现代农业体系。农业产出效益明显提高,农业科技进步明显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明显壮大,农业设施装备明显进步,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业支持保障明显增强。发展壮大一批产业规模、技术创新水平、行业带动能力处于全国同行业前列的大型龙头企业,农产品深加工率和增值率大幅提升。畜牧水产和经济作物产值、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大幅提升,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明显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主要指标实现进位赶超。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明显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年均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到2020年,现代农业体系进一步完善,为初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组织化程度、农业效益、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三、加快构建现代农业市场体系

(十一)统筹发展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以农资市场、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等要素市场为基础,以农产品流通市场为重点,以陆运、水运、空运快捷大交通为依托,以大中小不同规模和多元化流通企业为主体,创新流通方式,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安全高效、城乡一体的现代农业市场体系,实现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引导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十二)健全完善辐射全国、联接城乡的流通骨干网络。深化供销社企业改革,壮大综合实力,使之成为农资市场网络主骨架。培育发展一批省级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全国性、区域性骨干批发市场,使之成为带动全省、辐射周边的农产品集散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仓储物流配送中心。

(十三)加快发展农资农产品现代物流产业和新型业态。建设农资配送中心,推行农资连锁配送经营和网上营销。适应农产品大规模、长距离、反季节流通的特点,科学规划冷链物流布局及其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第三方物流,培育一批从事冷链物流的专业化骨干企业,显著提高冷链物流农产品比重。支持规模大、实力强、品牌好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全国城乡建立农产品连锁店、专卖店。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大力推进“农超对接”和“农社对接”。积极探索期货交易、拍卖竞价等新型交易方式,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构建以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快速物流配送和安全网络环境为基础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网上“永不落幕的农交会”。在全国重点大城市和东部沿海市场定期举办江西优质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扩大农产品出口,优化出口通关环境,提高通关效率,大力开拓港澳、日韩及东盟市场,鼓励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到国外开发农业资源,开展海外市场研究,建立营销网络。

(十四)完善提升农资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加强农村信息通信网络建设,深入推进“金农工程”,整合现有资源,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农资农产品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并接入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更好促进江西农产品走向全国,打入世界市场。依托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及时采集、分析、预测和发布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信息数据。加强信息预警,对市场行情进行跟踪监测,及时、客观、公正向社会发布农资农产品市场行情,正确引导农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

(十五)大力加强农资农产品市场调控和监管。加快形成分工合理、协作紧密、调控有力、监管到位、服务规范的农资和农产品市场调控监管体系。完善农资储备调控制度。健全粮棉油肉等重要农产品储备制度,建立完善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稳定机制,防止价格大起大落。规范农资和农产品市场收费行为,坚决取缔违规和不合理收费。全面清理妨碍公平竞争、设置行政壁垒、排斥外地农产品和服务进入本地市场的规定。加强农资和农产品准入管理、标识管理和溯源管理。推进农资和农产品流通企业及各类经营者的诚信建设,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食品违法添加和欺行霸市等行为,加强农资综合执法,严厉查处扰乱农资市场的不法行为。

四、突出创建绿色食品名牌体系

(十六)制定绿色农业发展规划。遵循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原则,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制定全省绿色农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尽快完成全省绿色农业区划工作,确定绿色农业适宜发展区域范围,明确绿色农业重点产业、发展步骤、发展规模。把绿色农业建设成为江西现代农业的主导产业和高品位、高价格、高收益的特色产业,把江西建设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区和绿色农业示范区之一。

(十七)推进绿色农业标准化生产。围绕植保、土肥、良种、加工等关键技术开展联合攻关,建立具有江西特点又与国内外先进标准接轨的绿色农业标准化体系。以“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按照“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的要求,强化产地环境、生产过程、投入品使用、质量检测的全程监管。鼓励和推广使用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有机肥料,回收再利用农膜和农药包装物。

(十八)加强绿色农业基地化、规模化建设。重点围绕绿色水稻、绿色生猪、绿色家禽、绿色水果、绿色水产五大主导产业,绿色蔬菜、绿色茶叶、绿色油茶、绿色中药四大特色产业和花卉苗木产业,建设一批高标准、高起点、规模大、市场竞争力强的绿色农业生产基地。依托龙头企业,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推进绿色农业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十九)强化绿色农业品牌建设。实施以“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为主题的品牌发展战略,把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作为品牌培育的基础性工作,坚持农产品品牌数量扩张与质量提升并举,产品品牌建设与区域品牌建设并举,品牌培育与品牌保护并举,企业主体与政府引导并举,逐步形成培育名牌、发展名牌、宣传名牌、保护名牌的良好机制和氛围,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国际国内影响力的江西绿色农产品品牌。注重江西优势土特农产品品牌化生产和营销,适度扩大产量,加快提升知名度、美誉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十)保护和建设产地优良生态环境。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绿色农业的基础工程。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力度。建立绿色农业保护区,引导鼓励保护区域内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围绕绿色农业发展需要,实施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建设绿色生态屏障,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调整优化产业布局体系

(二十一)完善现代农业功能区规划。根据资源禀赋、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实际情况,结合全省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定位,加快形成以农产品供给功能为主、以生态调节功能为主、以文化传承与休闲功能为主的三大现代农业功能区,促进高效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推动农业功能从食物保障、原料供给等传统功能,向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等现代功能扩展。

(二十二)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坚持市场导向,发挥区域资源优势,面向国内国际市场,综合考虑产业基础、市场条件以及生态环境等因素,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产、高效、高附加值农业,推动优势产业向优势地区集中,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地区倾斜配置,形成具有区域特色和优势的产业集群。立足当地自然和人文优势,适应人们日益多样化物质文化需求,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专业化要求,发展“特而专、新而奇、精而美、土而优”的农业产品和产业。

(二十三)发展带状、块状现代农业。根据地域优势和市场需求趋势,重点建设优质粮油高产区带、高效经济作物种植区带、畜禽水产健康养殖区带、高效林业经济区带、特色农业精品区带、休闲旅游农业示范区带。支持省会城市和有条件的大中城市及地方,积极发展都市农业、外向型农业和生态循环农业。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创建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培育发展一批现代化农场。引导加工、流通、储运设施建设向优势产区和示范园区聚集,推进全省现代农业板块状隆起。

六、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体系

(二十四)培育发展优势农产品加工主导产业。着力发展粮食、畜禽、果蔬、油料、水产、茶叶、棉麻、中药、竹木加工等九大主导产业,重点打造粮食、畜禽、果蔬、渔业、棉麻(丝绸)加工五大千亿元产业,切实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市场占有率。大力发展优质稻精深加工,整合现有粮食品牌资源,提高“江西大米”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力争到2015年,粮食加工转化率达70%以上,粮食加工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到2020年,粮食加工转化率达80%以上,粮食加工业产值突破1500亿元。把江西打造成油茶生产加工强省、茶叶大省和全国重要的中成药现代化产业基地。

(二十五)支持壮大骨干龙头企业。突出产业重点,强化政策扶持,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完整产业链、较强竞争力和较高知名度的规模化、集团化行业领军企业,带动全省农产品加工业跨越式发展。鼓励支持具有行业领先地位的龙头企业通过增资扩股、首发上市、收购兼并、参股租赁、品牌联盟等多种形式,开展跨区域、跨所有制重组与合作,组建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大型企业集团,实现产业链融合发展,进入全国第一方阵。瞄准国内外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招商引资,多渠道、多形式引进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大型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到2020年,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加工设备、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品牌创建、基地建设、资源利用、转化增值、节能减排、净资产利润率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等十个方面,整体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

(二十六)加快建设重点农产品加工园区。以促进产业集约集群发展为目标,选择农产品优势产区和主要加工及集散地,合理规划、布局、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园区。完善产业链,带动基地建设,实现资源共享,降低发展成本。采取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统一规划、市场运作的方式,重点建设省级现代农业精品加工示范园,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建设,以更加优惠的政策和良好的服务,吸引国内外农产品精深加工大型企业和优秀人才向园区集聚,引导园区内农产品加工企业完善业态,快速向精深高端化方向转型,使精品加工示范园成为促进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力争到2015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总增加值的比重明显增加,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1.51以上;到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七、全面强化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

(二十七)加强产地环境质量安全监测。严格农产品产地源头管理,在工矿企业周边、污水灌溉区、大中城市郊区及其他重要农产品生产区,科学设置国控监测点,实行动态预警监测,指导产地安全管理和保护工作。对土壤环境不符合产地安全标准的,划定为农产品禁止生产区,组织相关部门采取生物、化学和工程等措施修复治理。

(二十八)实施质量安全追溯。指导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建立完善生产经营档案,从生产、加工、储运到零售等各个环节进行标识,数据信息相互链接,信息流与物流同步跟进,实现全过程质量安全可追溯。

(二十九)强化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加快建设市级农产品质检中心,推进县级质检站全覆盖,启动乡镇速测室建设,提高乡镇和现代农业园区、规模基地、农业合作组织的自检能力,健全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卖场等自检机构建设,加快形成“省-市-县-乡(镇)”四级检测网络。选择部分大中型农产品企业试行“首席质量官”制度。依法出台并严格实施对不合格农产品的处置管理办法,杜绝问题农产品流入市场。建立重点质量案件挂牌督办制度,实行质量安全“一票否决”。

(三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指挥机构和运行机制,规范指导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划定安全事故等级,完善分级响应、应急保障和后期处置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损害范围,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八、着力打造物质装备体系

(三十一)大规模推进水利设施建设。加大“五河一湖”及重要支流的治理力度,加快推进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和峡江、伦潭、浯溪口等流域控制性枢纽工程建设,显著增强调控我省主要江河洪水和抗御水旱灾害能力。加快水库(闸)除险加固步伐,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任务,规划建设一批大中型水库。大力推进农田灌溉“润田工程”,完成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加快中小型灌区节水改造和中小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积极推进鄱阳湖等新灌区建设。加快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开展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加强山洪灾害防治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最大限度减轻洪涝灾害对现代农业和农民生产生活的危害及影响。

(三十二)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载体,着力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大力开展中低产田改造,实施新一轮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和沃土工程,提高耕地持续增产能力。到2015年,全省高标准农田超过1000万亩;2020年超过2000万亩,比重达到48%。

(三十三)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紧紧抓住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的机遇,以水稻栽种与收获为重点,加快实现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尽快突破棉花、油茶、甘蔗收获机械化和丘陵山区作业机械化瓶颈,因地制宜逐步推动经济作物、养殖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业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机械化,并探索向数字化、智能化、多功能、低能耗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加强机耕道路建设,改善农机作业、通行条件;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扩大购置补贴规模,调动农民购机用机积极性;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机大户、农机专业服务组织以及农机作业、维修、中介、租赁等市场,推动农机装备总量较快增长,结构不断优化。通过扩大农业机械化,缓解青壮年劳动力短缺突出矛盾,引领耕作制度改革,扩大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农业现代化程度。到2015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以上,2020年达到75%以上。

(三十四)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以建设标准化设施大棚、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健康养殖池塘等为重点,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扩大设施农业生产规模,打破传统农业地域、时节、气候等限制,使农业摆脱自然条件束缚,走向现代化生产。加快发展人工环境控制设施自动化、机械化装备和技术,引导和扶持设施农业由简易塑料大棚、温室,向现代化大型温室和植物工厂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到2015年,全省大棚蔬菜面积达到100万亩,2020年达到150万亩。

(三十五)大力加强农业能源建设。适应现代农业快速发展需要,以粮食主产区、优势产业区带、大中型灌排区、设施农业和文化传承及休闲观光农业集中地区为重点,结合国家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加快推进全省农村电网建设和升级,构筑经济、优质、安全的新型农村供电体系。积极发展水电、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改善结构,保障供给。加大以柴油为重点的农机能源供给和农田水利建设机械能源供给,确保油品质量,为现代农业物资装备提供强大

九、显著提升科技支撑体系

(三十六)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支持生物技术、良种培育、丰产栽培、疫病防控、气候变化应对等领域科技创新。充分发挥院士等高端领军人才的引领作用,优化和整合全省农业科技资源,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和重点领域,开展关键技术研究攻关,努力形成一批具有重大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动专业技术产业化应用,转化为生产力和经济社会效益。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支持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和中小创新型农业企业增加科技创新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研发、生产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新产品、新工艺。大力推动省内农业科研院所与国家科研院所的对接与合作,积极争取国家重要科研院所在我省设立分支机构,与我省共建农科单位或大型农科基地,努力打造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促进我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转化应用能力的整体提升,在一些领域抢占未来农业科技竞争制高点。紧紧抓住国家开展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机遇,争取在我省设置更多国家产业技术综合试验站。到2015年,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以上,2020年达到59%以上。

(三十七)加强农业良种培育和推广。强化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对农业良种基础性、公益性研究,支持企业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引导企业与优势科研单位建立育种平台,大力开展超级稻新品种、高饲料报酬率优质种猪新品种等优质、高产、高效良种培育。优化种业资源配置,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建立种业发展基金,实施动植物良种工程,加强育种改良中心、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建立良种示范推广基地,提高良种覆盖率。完善种子储备制度,健全农作物品种种植风险跟踪调查和风险评估机制,加快不适宜种植品种的退出。加强种子生产、包装标志、质量安全监测和市场监管,确保种子质量安全,使优良种业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引擎和推动力。

(三十八)强化农业科技推广。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步伐,全面完成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建设,建立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等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加速先进实用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承担农技推广项目,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技推广服务,着力打造一批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科技园、粮棉油糖高产创建示范田、园艺作物标准园和畜禽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场建设。继续实施星火计划,积极推进科技富民强县行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积极探索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形成以技术指导员为纽带、以示范户为核心,连接周边农户的技术传播网络。

(三十九)壮大农业人才队伍。实施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领军人物及团队建设工程,以主导产业和重点产品为对象,探索建立省级首席科学家制度和产业技术团队,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引领作用。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和实用人才建设,分层分类定期培训,改善其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培养造就一大批扎根农村、服务农民、发展农业的新型农业技术人才。加大现代化新型农民培养力度,建立政府引导、多元办学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培养一大批以农业为职业、占有一定资源、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和资金投入、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合作经济组织领头人,使之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中坚力量。积极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鼓励和支持更多大学生扎根农村,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生力军。

十、巩固完善经营制度体系

(四十)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坚持家庭承包经营不动摇,赋予农民更加充分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着力巩固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等工作成果,使农村土地产权更加清晰,农户土地用益物权真正落实。

(四十一)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和加强服务的原则,在坚持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前提下,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通过土地租赁、入股等形式,向种养能手、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大户等集中,稳步提高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比重,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建立以县(市)为单位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搭建公开、公平、规范、有序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交易平台,加强流转管理和服务,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四十二)加快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培育发展一批经营规模大、服务能力强、产品质量优、民主管理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用资本整合资源,扩大农业经营规模,不断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拓展领域,参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缓解农业副业化、农民兼业化、农村老龄化带来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更好防范抵御农民生产经营风险。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农户之间加强利益联结,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力争到2015年,全省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达到400万户,农户参加专业合作社的比重达到30%以上;到2020年,全省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达到450万户,农户参加专业合作社的比重达到50%。

十一、创新发展金融服务体系

(四十三)加大涉农信贷投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村金融发展战略和具体措施,完善对各类金融机构投放“三农”贷款的管理考核机制,健全引导信贷资金投向现代农业的激励机制,促进涉农信贷投入。发挥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支农主力军作用,拓宽信贷服务领域,提高信贷投放效率,努力满足农民和涉农企业信贷需求。确保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四十四)推进农村金融服务组织创新。深化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争取用4年左右时间将50%以上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组建成农村商业银行。鼓励和支持大中型商业银行在县域及乡镇增设服务网点,满足“三农”金融服务需求。优先培育和发展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鼓励布局乡镇网点。支持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内部信用合作。通过搭载银行卡功能的社保卡、万村千乡商业服务设施配置电子银行设施等方式,全面延伸农村金融服务触角。建立完善农村信贷担保体系,发挥国有控股担保机构的支农作用,鼓励企业出资参股担保公司,壮大担保实力,创新担保制度和模式,加快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四十五)加强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全面提升银行机构对农户的小额授信业务水平。加强银行与各类经济组织互动,发展多种形式的信用共同体,解决农户贷款抵质押不足难题。创新贷款担保方式,规范和发展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缓解农村和农民“贷款难”。创造条件发展面向农业农村的各种直接融资工具,鼓励和支持涉农优势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和债务融资工具扩大融资。积极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改善产品结构,创新保险产品,扩大险种和覆盖率,逐步实现种植业、养殖业和森林保险全覆盖。提高保费补贴标准,加快建立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保障现代农业更好更快发展。

十二、重视建设风险防范体系

(四十六)加强防灾减灾。加强农业自然灾害及重大突发事件防范应对,加快构建监测预警、应变防灾、灾后恢复等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立健全农业防灾减灾应急处置机制。加强农业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和调运设施建设,大力推广防灾减灾技术。建立重大农业气象灾害及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开展对重大农业气象灾害及病虫害的多元化监测,增强农业自然灾害预警预报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快农业气象决策支持、现代农用天气预报、农村气象信息发布等系统建设,及时、广泛发布农业灾害气象信息,提高气象为农服务水平。

(四十七)加强市场风险防范。建立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供求、价格监测与预警应急机制,加大农业价格支持力度,完善农产品价格支持机制,严格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制度,增强农业防范市场风险的能力,保护现代农业健康发展。

(四十八)加强动植物保护。加强公共植物保护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重大病虫害和植物疫情应急防控机制和物质储备制度。积极发展专业防治组织,推广绿色植保技术,加快病虫害防治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健全畜禽疫病监测与控制及基层网络。健全重大水产养殖动物流行性疫病防治体系,重点建设病害监测、防治和控制网络。健全农业血防综合治理体系,保护人畜健康安全。加强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及森林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实现农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增强现代农业发展能力。

十三、强化落实保障措施

(四十九)加强组织领导。把现代农业体系建设摆到事关全省发展大局的重要位置,统筹规划,精心组织,着力推进。增强部门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在重大思路上形成共识、在关键环节上凝聚力量、在推进步骤上相互衔接、在扶持举措上协同给力,形成共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合力。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建设现代农业,密切关注和解决现代农业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努力在实践中探索、在发展中创新、在建设中提高,形成全省现代农业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基础性作用,鼓励和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的创新热情和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全省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五十)强化政策扶持。全面落实中央出台的各项惠农强农富农政策。加大对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专项支持、对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支持、对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的政策支持、对市县重农抓粮的政策支持。健全现代农业投入保障制度、农业要素投入补贴制度和现代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制度。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不断增加“三农”投入,确保财政每年对农业投入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注重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采取贴息、担保、补助等方式,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资本规范有序进入现代农业建设。健全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政策,扶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大户发展。

(五十一)坚持项目带动。将现代农业十大体系实化为可操作的重大专项和子项,建立项目库,实施项目化管理,明确项目主体和牵头配合单位,系统推进。策应国家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和罗霄山片区扶贫攻坚规划政策,精心做好现代农业项目策划、储备、申报、对接和落实工作。把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科技示范园、现代农业功能区、重点农业产业区带和基地,作为整体大项目来规划建设,鼓励和支持创新体制机制,在一些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推动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为全省现代农业建设提供经验。

(五十二)加强考核督查。抓紧研究制定现代农业建设量化评价指标和计划及考核细则,建立包括耕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投入产出率在内的现代农业发展统计监测制度,将工作业绩纳入农业农村工作绩效考核范围。加强现代农业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督查指导,定期调度和通报工作进展情况,促进全省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十四、附则

本规划纲要由省农业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负责具体实施,进行责任分工、统筹协调、指导督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别编制本规划纲要的专项规划或实施细则,市、县(市、区)以本规划纲要为指导,结合当地实际,编制本地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或实施意见。

《江西省现代农业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2-2020年)》解读

2012-09-27 23:23 来源: 大江网

大江网讯 记者宋海峰报道:为在全省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更好富裕农民和农村,加快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筑牢我省建设和谐秀美乡村经济基础,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省委、省政府近日以赣发〔2012〕11号文件印发了《江西省现代农业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2-2020年)》。

省委、省政府发布《规划纲要》,具有重要标志性意义:标志着省委、省政府在“三化同步”中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标志着现代农业建设从目标倡导变成了实际举措,标志着“十二五”期间乃至到2020年全省现代农业体系建设有了纲领性文件。今后一个时期也必将成为我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时期。

建设现代农业体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富裕农民农村,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规划纲要》指出,现代农业建设已经成为国内外农业发展大趋势。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进程中,我国明确了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颁布了《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我省要顺应时代发展大趋势,牢牢抓住农业现代化大机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我省是农业大省,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省现代农业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已经具备良好基础和条件。但总体上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面临许多严峻挑战和风险。

《规划纲要》通过研究判断国内外现代农业建设趋势和我省现代农业发展情况,阐述了现代农业的重要作用以及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阐明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业体系的重要意义,并明确提出,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不仅能有力改造提升传统农业,更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富裕农民农村,而且能够有力支撑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局。

省委农工部主要负责人认为,建设现代农业,是顺应广大农民群众愿望,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加快破除分散落后的传统生产经营方式对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束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变革,是继家庭承包经营冲破计划经济桎梏之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升现代生产力水平的新一轮改革,将有力推动农业更好发展。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以系统的思维、统筹的办法,科学规划体系构架,增强使命感、紧迫感,不断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全力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为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

《规划纲要》明确了现代农业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路径和评价指标等,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牢牢把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战略,紧紧围绕“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主题,牢牢把握国家实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和罗霄山片区扶贫攻坚规划等重大机遇,全力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为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

《规划纲要》围绕富民为先、效益为重、市场主导、绿色发展、改革驱动、开放开发、政府支持等七项基本原则,对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和奋斗目标,以及工作主线、发展动力、主攻方向和战略支撑,进行了准确概括,说明了我省应发展什么样的现代农业、怎么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的目的基本要求。

《规划纲要》制定的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路径,最重要的有四条:即用工业化办法发展农业、用产业化要求经营农业、用现代科技提升农业、用专业合作社形式组织农业,说明了我省现代农业应该走什么样的路子。

权威人士指出,《规划纲要》提出的发展现代农业的评价指标,是一个全面、综合、科学的、细化的指标,即包括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主要农产品总产量、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农业产出效益指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优良品种占有率、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率、农业信息化服务覆盖率等农业科技进步指标;农户参加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比重、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等。无疑,这一根据我省实际,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建立的江西现代农业指标体系、评价,必将规范和促进全省现代农业发展。

主要目标——建成科学合理、富有活力、更具效率、全国先进的现代农业体系,为初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规划纲要》从2015年、2020年两个阶段提出的推进现代农业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令人振奋:

到2015年,全省努力建成科学合理、富有活力、更具效率、全国先进的现代农业体系。同时,将发展壮大一批产业规模、技术创新水平、行业带动能力处于全国同行业前列的大型龙头企业,推动农产品深加工率和增值率大幅提升,推动畜牧水产和经济作物产值、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大幅提升,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明显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主要指标实现进位赶超。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明显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年均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规划纲要》中提及七个“明显”,其主要内涵是:

——农业产出效益明显提高。到2015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450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

——农业科技进步明显提升。到2015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以上,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

——农民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到2015年,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达到400万户,农户参加专业合作社的比重达到30%以上。

——农业产业化经营明显壮大。到2015年,粮食加工转化率达到70%以上,粮食加工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占工业总增加值的比重明显增加,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1.5:1以上。

——农业设施装备明显进步。到2015年,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任务全面完成,高标准农田面积超过1000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以上,大棚蔬菜面积达到100万亩。

——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到2015年,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有机)食品分别达到2300个和1800个,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达到99%以上。

——农业支持保障明显增强。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全面落实,财政每年对农业投入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金融资金、社会资金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现代农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到2020年,现代农业体系进一步完善,为初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组织化程度、农业效益、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也将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推进现代农业体系建设主要任务——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十大体系,为实现农业现代化装上“助推器”

推进现代农业体系建设主要任务确定之后,要有支撑体系来稳步推进。《规划纲要》提出了现代农业十大体系建设。这是整个《规划纲要》的重点内容,也是推进现代农业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这十大体系建设主要是: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市场体系。包括统筹发展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健全完善辐射全国、联接城乡的流通骨干网络,加快发展农资农产品现代物流产业和新型业态,完善提升农资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大力加强农资农产品市场调控和监管。

——突出创建绿色食品名牌体系。包括制定绿色农业发展规划,推进绿色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绿色农业基地化、规模化建设,强化绿色农业品牌建设,保护和建设产地优良生态环境。

——调整优化产业布局体系。包括完善现代农业功能区规划,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带状、块状现代农业。

——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体系。包括培育发展优势农产品加工主导产业,支持壮大骨干龙头企业,加快建设重点农产品加工园区。

——全面强化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包括加强产地环境质量安全监测,实施质量安全追溯,强化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置。

——着力打造物质装备体系。包括大规模推进水利设施建设,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大力加强农业能源建设。

——显著提升科技支撑体系。包括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良种培育和推广,强化农业科技推广,壮大农业人才队伍。

——巩固完善经营制度体系。包括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快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

——创新发展金融服务体系。包括加大涉农信贷投入,推进农村金融服务组织创新,加强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

——重视建设风险防范体系。包括加强防灾减灾,加强市场风险防范,加强动植物保护。

强化落实保障措施——确保现代农业体系建设有序推进,形成全省现代农业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建设现代农业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切实保障现代农业体系建设有序推进?《规划纲要》从四个方面明确了强化落实保障措施,科学性、操作性强。主要是:

——加强组织领导。《规划纲要》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增强部门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在重大思路上形成共识、在关键环节上凝聚力量、在推进步骤上相互衔接、在扶持举措上协同给力,形成共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同时,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建设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全省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强化政策扶持。《规划纲要》要求全面落实中央出台的各项惠农强农富农政策,加大对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专项支持、对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支持、对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的政策支持、对市县重农抓粮的政策支持,健全现代农业投入保障制度、农业要素投入补贴制度和现代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制度。同时,我省将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不断增加“三农”投入,确保财政每年对农业投入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并注重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资本规范有序进入现代农业建设。

——坚持项目带动。《规划纲要》将现代农业十大体系实化为可操作的重大专项和子项,建立项目库,实施项目化管理,明确项目主体和牵头配合单位,系统推进。另外,对策应国家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和罗霄山片区扶贫攻坚规划政策,精心做好现代农业项目策划、储备、申报、对接和落实工作也作了细化。

——加强考核督查。《规划纲要》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制定现代农业建设量化评价指标和计划及考核细则,建立包括耕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投入产出率在内的现代农业发展统计监测制度,将工作业绩纳入农业农村工作绩效考核范围。随着《江西省现代农业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2-2020年)》的出台和实施,赣鄱希望的田野上将呈现斑斓画卷,农业农村经济将以新的发展方式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下载江西省浮梁县古城保护规划纲要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西省浮梁县古城保护规划纲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山东省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规划纲要

    山东省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规划纲要 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的基础,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为落实环......

    形势与政策——江西省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

    江西省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 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这份《规划纲要》,不仅记录着“十一五”的喜人成绩,而且详细阐述......

    江西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体系建设规划纲要

    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2-2015年)》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省委各部门,省直各单位,各人民团体: 现将《......

    江西省靖安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汇报范文大全

    江西省靖安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 工作汇报 一、工作开展情况 ㈠准备工作 1、按照试点工作要求,靖安县成立了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黄凌强任......

    正定编制规划 古城保护分四等级5篇

    正定编制规划 古城保护分四等级 .cn来源:燕赵都市网日期:2010年09月09日 标签 编者按:面对城市北跨带来的前所未有机遇,正定古城如何保护, 当前,正定县已经邀请清华大学城市规划设......

    深圳市新安古城保护规划与城市设计(共5篇)

    一、项目概况新安古城(又名南头故城)是深圳市特区内文物保护单位最集中的地区,它在体现香港领土主权和文化渊源等重大问题上所具有无可取代的历史文化价值。新安古城的历史很大......

    江西省“十三五”规划范文大全

    江西省委“十三五”规划建议公布 2015年12月03日 06:54 来源:中国江西网-江西手机报 作者:金路遥 本报讯江南都市报记者金路遥报道:备受关注的《中共江西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

    阆中古城旅游规划

    阆中古城旅游规划 关键字:阆中、旅游资源、观光与休闲、古城保护 一、阆中古城的简介 阆中古城位于四川盆地北缘、嘉陵江中游,已有2300多年的建城历史,向为古代巴蜀军事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