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新安古城保护规划与城市设计(共5篇)

时间:2019-05-13 10:41: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深圳市新安古城保护规划与城市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深圳市新安古城保护规划与城市设计》。

第一篇:深圳市新安古城保护规划与城市设计

一、项目概况

新安古城(又名南头故城)是深圳市特区内文物保护单位最集中的地区,它在体现香港领土主权和文化渊源等重大问题上所具有无可取代的历史文化价值。新安古城的历史很大程度就是一部深圳城市的发展史,是深圳、香港发展的共同源头。

1997年至2002年中规院深圳分院进行了保护规划的编制与规划研究,该项目经深圳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批准生效,对新安古城的保护整治及周边地区的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这项规划已进入全面的实施阶段。

城市设计导引图

二、技术路线

1.整体定位

在将文物保护同该地区建设整治相结合的基础上,强调深港发展的历史渊源,体现古城保护整治对深圳现代文化名城建设的重大意义。

2.规划目标

将新安古城建成为一个人民生活安居乐业,文物保护完好,人文景观丰富,基础设施与社会服务设施完备,绿化空间充足,与周边地区发展衔接良好,保有深圳乡土文明,体现自身历史地位的传统风貌社区。

3.主要技术特点

(1)在吸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常规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新安古城破坏严重的实际特点,对文物和有价值的建筑提出可行的保护措施,并把重点放在对古城历史环境的整治上面。

(2)应用现代城市设计的概念来分析新安古城的空间格局和特色,并且为新安古城未来的发展演进提供一个基本的发展规划框架。

(3)针对古城历史环境已经遭受严重破坏的现实情况,用现实可行的态度对待散布在古城内的文物古迹,规划首次提出“文物古迹整理区”的概念,对可考的但无法完全恢复旧貌的文物古迹采取局部保护措施。

(4)规划不停留在单纯用物质规划的方法来解决保护整治的问题,重视从公共政策的角度来分析新安古城的保护整治机制所面临的问题。

(5)古城历史环境的恢复是一个长期过程,规划研究保护整治分期实施方案,并且进行了必要的财务分析。

三、规划构思

1.规划原则:尊重历史,有效保护,因地制宜,合理利用,提升综合环境品质,把保护整治的社会与文化目标放在首位,商业改造目标放在第二位。

2.重点规划内容包括: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范围;古城及周边地区土地使用性质的调整和控制;道路交通系统的改造;建立注册保护建筑制度;古城保护整治的分区管制;重点地段城市设计。

3.保护规划对文物建筑划定了保护范围、建设控制范围。同时从社会发展的整体需要出发,改善基础设施、改进居住环境,推进当地居民对历史文化环境的认同和自觉保护意识;

4.扩展保护的对象和类型,筛选出一批晚清的民居建筑和富有历史性和乡土特色的构筑物。提出建立“注册保护建筑制度”,包括注册文物保护建筑(11处)、注册乡土民居建筑(52处)、注册构筑物(9处)三个大类。

5.规划尝试采取“分区管制”的方法,将古城分为风貌保护区、风貌协调区、开敞空间保留区、广场绿地和入口环境控制区等5个大的分区,提出有针对性的规划要求。

街道整治设计图

古城保护与整治规划图

保护对象分类图

第二篇:城市设计与规划4457

04457城市设计与规

城市设计与规划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1、公元前1世纪的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的著作《建筑十书》是古代西方保留至今惟一完整的古典建筑典籍。

2、完全从防御要求出发的平面模式是斯卡莫奇理想模式。

3、中国古代城市与西方古代城市发展过程中经济上、土地制度上、宗教上的异同主要表现在:中国封建城市的中心是政治统治的中心,而欧洲封建城市的中心往往是神权统治的中心。中国在土地所有制上是地主所有制,而欧洲是封建领主制。中国的城市是政治、经济生活的中心,而欧洲的政治中心在城堡,经济中心在城市。(3)一些商路交通要地、河流的交汇点,往往形成一些商业都会,但中国由于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始终未把海外贸易作为发展的重点,而欧洲很早就发展了海上交通,一些港口城市成为商旅交通繁荣的中心。

4、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全面准确地为可持续发展下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5、促进城市起源的重要因素是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城市的含义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因素: 人口数量、产业构成、行政管理

6、城市化: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等。

7、城市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解释:农业活动比重逐渐下降,非农业活动比重上升;

人口由农村向城市集中;城市《周礼·考工记》记述了关于生活方式在社会中占主导地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位。

15、隋朝建造的大兴城除了

8、度量城市化水平是以城城市空间规划的严谨外,还规镇人口为标准的。城市化可分划了城市建设的时序:先建城三个阶段:

1、初期阶段,生墙,后辟干道,再造居民区的产力水平较低,城市化速度较坊里。

慢,较长时间城市化水平达到

16、唐长安城布局特点中轴30%左右;

2、中期阶段,城对称布局、规整的方格网、居市化速度较快,较短时间城市住里坊制

化水平达到60%左右;

3、稳第三章 城市规划的概念及其定阶段,农业现代化基本完体系

成。由此有城市化进程的S形

17、我国城市按人口规模分曲线图。

类的标准:大城市,是指人口

9、对我国古代城市建设产50万以上的城市。中等城市,生重要影响的《考工记》,写是指人口20万以上不足口50作于西周。

万的城市。小城市,是指人口

10、工业革命后,城市布局发不足20万的城市。生了变化:城市圈层式的扩

18、根据我国的城市规划法,展;出现城市仓储用地;出现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审批实行商业与公共用地;交通系统变分级编制,由城市的人民政府化大;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负责组织编制城市规划。题。

19、城市规划的根本社会作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用是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与发展

市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11、三国期间,魏王曹操公元理地进行建设和城市土地合213年营建的邺城规划布局理开发利用及正常经营活动中,以采用城市功能分区的布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社局方法。

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性手

12、《雅典宪章》和《马丘比段。城市规划工作具有综合丘宪章》对当时的规划思想进性、政策性、地方性、长期性行总结,然后对未来的发展指和经常性、实践性的特点。出一些重要的方向,而且它是20、按总体规划的层次要求,城市规划发展的历史性文件。在城市总体规划完成后,大、《雅典宪章》中最核心的城市中城市可根据需要编制分区规划思想是功能分区,“雅典规划。详细规划可分控制性宪章”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要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交两种类型。

通四大活动的正常进行。《马

21、详细规划是指以城市总丘比丘宪章》中着重提出了生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活环境与自然环境协调的和详细规划建设用地的各项控谐问题。

制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13、中国的城市是政治、经济或者直接对建设作出具体的生活中心,而欧洲往往政治中安排和规划设计。

心在城堡,而经济中心在城

22、城镇体系具有整体性、层市。欧洲封建城市中的中心往次性、关联性、动态性和开放往是神权统治的中心-教堂,性的特征。

14、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的23、各层次规划图纸比例要

求:大中城市总体规划图纸比例一般为1/10000~1/25000,小城市总体规划的图纸比例为1/5000~1/10000。

24、城市性质的含义:指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

25、确定城市发展性质依据:该城市在所处区域的地位与所担负的任务。确定城市性质应注意的问题:在较大范围内进行分析;实事求是地客观分析,切忌主观想象,不要随意提出国际、国际化、大都市等;城市性质的表述应语言精炼、定位准确;城市性质不是一成不变的,城市性质的确定方法是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性分析”为主。

26、城市规模的研究所包括的内容有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人口增长速度和发展规模是受自然、机械增长率支配的。

27、城市人口是指与城市活动密切相关的人口。人口自然增长:是指人口再生产的变化量,即出生人数与死亡人数的净差值。机械增长:是指由于人口迁移所形成的变化量。年龄构成指城市人口各年龄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

28、城市人口的劳动构成:基本人口、指在城市主要职能的部门从业人员;服务人口、指在为当地服务的企业、政府机关、文化、商业服务机构中工作的人员。被抚养人口。指未成年的、没有劳动力的以及没有参加劳动的人员。第四章 城市发展的技术经济指标

29、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居住用地18.0~28.0平方米/人;工业用地10.0~

25.0平方米/人;道路广场用地7.0~15.0;绿地≥9.0;其中:公共绿地≥7.030、一般规定,在地震烈度7度以下,工程建设不须特殊设防,在9度以上地区则不宜用城市用地。

31、规划建设用地结构:居住用地20~32%;工业用地15~25%;道路广场用地8~15%;绿地8~15%。

32、城市用地评定的分类。一类用地适于城市建设的用地;二类用地需要采取一定工程措施,才能建设的用地;三类用地 不宜进行城市建设的用地。

33、地下水过量开采会使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形成漏斗。

34、风玫瑰图一般指风向频率玫瑰图和平均风速玫瑰图。风向频率玫瑰图一般常用8个、16个方向

35、机场用地适用坡为0.5%~1%。机场的选址应使跑道轴线方向最好与城市侧面平行或相切,且与城市主导风向一致。

36、城市煤气管网布置中,煤气管不能在地下穿过房屋及其他建筑物。

37、卫生防护带可以与高压走廊统一布置,从而节约用地。

38、城市给水水源取水点上游100米以内不得有工业及生活污水排入。

39、地震的基本烈度是以100年内在该地区可能遭遇的地震最大烈度为准,是设防的依据。

40、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是对土地的自然环境,按照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有需要,进行土地使用的功能和工程的适宜程度,以及城市建设的经济性与可行性的评估。其作用是为城市用地选择和用地提供科

学依据。

围城市;工业区分散在城市的41、城市用地评定的分类:一周围,并按工业性质和污染程类用地是适于城市建设的用度,均匀地、合理地布置在城地;二类用地是需要采取一定市的四周,城市内部有若干工工程措施,才能建设的用地;业小区和分散的工业点。这种三类用地是不宜进行城市建布置形式或以避免工业的大设的用地。

量运输对城市的干扰。工业区第五章 城市总体布局 与其他用地交叉布置: 工业

42、城市总体体布局的基本区布置结合地形,与其他用地原则:整体协调,贯彻可持续呈间断式交叉布置,这种形式发展原则;城乡融合,力求系有利于充分利用地形,并根据统综合,时空发展有序;增强工业企业不同的污染情况布区域城市观念,重在区域整体置工业。组团布局:在城市总发展;体现政策,突出重点,体布局中,根据规划布置意图带动全局。

组成几个规划分区,每一分区

43、城市用地按大类、中类和组团中既有工业企业,又有居小类三级进行划分,以满足不住区,使生产与生活有机地结同层次规划的要理求。城市用合起来。群体组合布局:在工地共分10大类、46中类和73业用地布置中,有的将工业用小类。城市建设用地应包括哪地分为市区工业用地、近郊工些用地?

业区、远效工业区等,而使城

44、工业企业内部的专用仓市形成群体组合的城市形态。库属于工业用地,露天矿用地

48、公共设施分布规划要考:属于水域和其他用地类,居住公共设施项目要合理配置,城区中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属市各类公共设施需要配套齐于居住用地。

全,应按城市的布局结构进行

45、防护绿地指对城市环境分级或系统的配置,局部地域卫生、灾害等具有防护、减灾的设施按服务功能与对象予作用的林带等绿地。生态景观以成套的配置。公共设施要按绿地:指位于城市建设用地以照与居民生活的密切程度确外,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城定合理的服务半径,服务半径市景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可的确定要考虑居民对设施方有直接影响的区域。我国规定便使用的要求出以,也要考虑的城市人均公共绿地指标定到公共设施经营管理的经济额为每人7平方来,没有上限性与合理性。公共设施的分布限制。

要结合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

46、绿地在保护城市环境方考虑。根据公共设施本身的特面的功用:提高城市自然生态点及其对环境的要求进行布质量;有利于环境保护;提高置。公共设施布置要考虑城市城市生活质量,调适环境心景观组织的要求。公共设施的理;增加城市地景的美学效分布要考虑合理的建设顺序,果;增加城市经济效益;有利并留有余地。公共设施的布置于城市防灾。城市绿地就其所要充分利用城市原有基础。有权归属方面。基本可分为:

公共性绿地、专用性绿地、私第六章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有性绿地。

49、城市道路交叉口间距快

47、工业用地在城市总体布速路为1500~2500米、主干局中有四种布置方式:工业包

路为700~1200米,次干路为

350~500米、支路为150~250米。

50、城市干道网密度:即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面积内平均所具有的干道长度,单位以公里∕平方公里表示。

51、主干道指主要联系城市中的主要工矿企业,主要交通枢纽和全市性公共场所等,为城市主要客货运输路线,一般红线宽度为30~45m。次干道指为联系主要道路之间的辅助交通路线,一般红线宽度为25~40m。

52、步行街的类型包括:完全步行街,公共交通步行街;局部步行街;地下步行街;高架步行街。

53、城市对外交通综合布局原则:各类对外交通运输设施之间,应按其联运要求创造方便条件,以便于组织水、陆、空各种运输方式的综合运输。各类对外交通运输的客运部分应与城市市区靠近,联系直接方便。对外交通站场与城市交通性干道系统密切联系,由于道把城市大量货流的集散点(如工业区、仓库区、货码头等)串联起来,充分发挥市内交通与对外交通的运输效率。对外交通运输设施的布置与城市功能布局密切配合,尽量减少对城市的干扰。第七章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

54、铁路建筑与设备分为二类:与城市直接有关的客运站、货运站、工业站、专业站,与城市无直接关系 :编组站、车辆段、列车段、客车整备场

55、消防站的责任区面积宜为4~7km2,再近接警报后5分钟应到达出事地点。

56、综合布置地下管线产生矛盾时,压力管就避让自流管。

57、排水制度的分类:分流

制:用管道分别收集雨水或污水,各自独立成系统,污水管专门排污水,有些工业废水要单设管道系统。合流制:只埋单一的管道系统来排除污水和雨水,此种系统目前已不常采用。

58、排水系统布置的一般形式:截流布置:由主要管道分区收集污水,在各主要管道末端用一根大的干管连接,将污水截流至污水处理厂。扇形布置;在地势向河流方向有较大倾斜的地区,为了避免管道坡度和污水流速过大,严重冲刷管道内壁,常采用这种形式。分区布置;在地势高差较大时,可在高地区和低地区分别布设管道,高地区的污水可直接流入污水处理厂,低地区的污水,如在需要,可用水泵抽送入污水处理厂。分散布置。在地形平坦,或向外倾斜,或用地分散的城市,为了避免污水管埋设太深,采用分散布置较为经济。各分区有独自的干管和污水处理厂,自成系统。

59、城市给水工程按其操作过程可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给水管网的布置一般有两种形式:树枝状和环状。60、城市防灾规划包括:城市防洪规划,城市防火(消防)规划、城市减轻灾害规划,城市人民防空规划。

第八章 居住区规划 61、居住用地组成:住宅用地:包括住宅基底和宅基周围所必要的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居住生活所需要的学校、医疗、商业报务、文娱管理等设施的用地;道路用地:居住地区内各种道路、广场、停车场库的用地。绿地:居住地区集中设置的公园、游园等公共性用地。

62、城市居住区的尽端式道工业、交通、公共设施等用地路长度不宜超过120米,居住较之小城市的比重要高,相对区出口间距不应小于150米。地居住用地比重会低些。同时63、一类居住用地是指市政也由于大城市可能建造较多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高层住宅,人均居住用地指标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用会适当比之小城市低。城市性地;二类居住用地是指市政公质:一般老城市建筑层数较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低,相对于居住用地所占城市良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用地的比重会高些;而新兴工主的用地。三类居住是指市政业城市,或是相对独立的产业公用设施比较齐全,布局不完园区等,因产业占地较大,相整,环境一般,或住宅与工业对居住用地比重就较低。自然等地有混合交叉的用地。四类条件:如在丘陵或水网地区,居住是指以简陋住宅为主的会因土地可利用率低,增加居用地。

住用地的数量,加大该项用地64、低层住宅是指1~3层的的比重。此外,因纬度高低的住宅,多层住宅是指4~6层不同地区,为保证住宅必要的的住宅,中高层住宅是指7层日照间距,而会影响到居住用及以上的住宅。

地的标准。城市用地标准:因65、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服务半径应为800~1000m,居加上房地产市场的需求状况住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服务不一,也会影响到住宅建设标半径应为400~500m,居住组准和居住用地的指标。团级公共服务设施服务半径70、居住区道路的基本形式:应为150~200m。人车交通分行的道路系统,是66、影响居住区规模的因素车行和步行二套独立的道路包括:公共设施的经济性和合系统甩组成。这种人车分行的理的服务半径;城市道路交通道路系统较好地解决了私人方面的影响;居民行政管理体小汽车和人行的矛盾,之后,制方面的影响;住宅的层数对在私人小汽车较多的国家和居住区的人口和用地规模都地区便广为采用。人车混行的有很大影响。

道路系统,是居住区最常见的67、住宅群体的平面组合的居住区交通组织形式,这种方基本形式:行列布置;周边布式在私人小汽车数量不多的置;混合布置;自由式布置。国家和地区比较适合,特别对68、居住区道路分级布置的一些居民以自行车和公共交红线宽度要求。第一级:居通出行为主的城市更为适用,住区级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我国目前大多数城市基本都20~30m;第二级:居住小区采用这种方式。人车共存的道级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10~路系统,这种道路系统更加强14m;第三级:住宅组团级道调人性化的环境设计,认为人路,红线宽度一般为4~6m;车来应是对立的,而应是共存第四级:宅前小路,一般宽度的,将交通空间与生活空间作不小于2.6m。

为一个整体,使街道重新恢复69、居住用地指标的拟定主勃勃生机。人车部分分行的道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城市规路系统

模,在居住用地占城市总用地第九章城市历史遗产保护与的比重方面,一般是大城市因

历史更新

71、《内罗毕建议》中重点提出了历史地区在立法、行政、技术、经济和社会方面的保护措施的;《威尼斯宪章》第一部关于保护文物建筑的国际宪章。

72、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除绝对保护区以外,其周围还要划出50米的建筑控制地带。73、我国历史遗产保护经历了从保护文物古迹、历史地段、到历史城区及其自然人工环境的过程。历史地段:也叫历史街区,是保存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历史建筑物、构筑物,且风貌相对完整的地段。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对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文物保护单位:是指国家确定的、在城市中不可移动的文物,古代和近现代杰出人物的纪念地、古木、古桥等构筑物。74、核定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准包括(1)当前是否保存有较为完好的文物古迹,是否具有重大的历史、艺术价值;(2)现状城市格局和风貌应该保留着历史特色,并具有一定规模和数量的、代表城市传统风貌的街区;(3)文物古迹主要分布在城市市区或郊区,保护和合理使用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对城市性质、布局和建设方针有重要影响。75、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在于保存城市历史发展的轨迹,以留存城市记忆;继承传统文化,延续民族发展的脉络;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契机。

第三篇:江西省浮梁县古城保护规划纲要

江西省浮梁县古城保护规划纲要(2005-2020)

一、引言

古城镇,历经朝代的更替,见证历史的变迁,是中华民族历史的“活字典”,是中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那些发展特别悠久的古城镇,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古城镇特别的城镇格局,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这些人文景观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是在现代工业化和城镇发展步骤的加快,代表性的人文景观不不断被冲蚀,造成地域人文景观的破坏和难以恢复,文化塑造景观,景观反应文化,景观也强调人与文化的作用,表达出人文精神或人文深层次心里的感知,保护人文景观,不仅仅是保护景观,同时也是保护历史积淀下的文化内涵。

二、浮梁县古城的社会发展条件

浮梁古城镇位于赣东北,公元621年建县,初名新平,公元742年更名为浮梁。地灵人杰的浮梁县自然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近80%,有“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当地特产是“一瓷二茶”:举世闻名的瓷都景德镇在历史上长期隶属于浮梁县管辖,因而浮梁被誉为“世界瓷都之源”;唐代的浮梁茶也曾闻名天下,在敦煌遗书之《茶酒论》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分别留有“浮梁歙州,万国来求”与“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美名,于是又被人们赞为“中国名茶之乡”。如今浮梁古城镇保护和发展中,应该充分利用该地区拥有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同时发掘新资源,更要保护好已有的资源,又好又快的发展浮梁县古城。

三、浮梁县古城在规划期内发展目标

通过对浮梁县古城保护规划,截至2011年末耕地面积18688公顷,其中水田16607公顷;当年减少耕地面积7公顷;当年造林面积1860公顷;自然保护区7个,自然保护区面积47910公顷;垃圾处理站1个;加强了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坚持环保优先、节约优先,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扎实推进,单位GDP能耗下降4.6%,污染物减排完成任务的150%。

在2020年的规划时间内,浮梁县古城的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环境整洁、优美,保护并合理利用古城的资源和能源,提高资源的再生和综合利用水平,提高人们对浮梁县古城的自然与人文系统的调节、修复和发展的能力,使人与自然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互惠互生。

四、浮梁县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

1、交通门户,区位优势明显。浮梁县古城地理环境较好,位于江西省的景德镇市的上方,周围有景黄高速和206国道经过,并且有江河流经,可以水路运输,运费低廉。

2、历史悠久,地域文化底蕴深厚。保留着古时风貌的大量建筑,显示了当时建筑艺术的精华和成就,蕴藏着传统优秀的民风民俗,传承着历史的文脉和足迹。

五、浮梁县古城镇体系的结构与布局

浮梁县古城镇体系是由不同层次的村庄与村庄、村庄与集镇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彼此联系而构成的完整体系。积聚看似分散、独立的村庄个体。由基层村、中心村、乡镇三个层次组成。小城镇的各个功能区并不是独立存在的,需要合理的布局来沟通人、物交流。浮梁县古城的总体布局为组团混合型。

居住用地布局。包含住宅和其间距、场地和绿化等用地。浮梁县古城的居住用地为分散布置。有一类居住用地和二类居住用地。受到用地自然条件的限制,农副产业的保护和交通设施的分布等。这样布置能较好的适应当地的地貌并开展生产,缩短交通时耗。

公共建筑用地布局。包含公共建筑和附属设施,内部的场地和绿化等用地。根据浮梁县古城的居民对设施使用的要求出发,确定其服务半径。结合浮梁县古城的交通组织、不同公共建筑对环境的要求、古城的景观组织和利用原有基础进行建设。设立了中小学、医疗机构、文化娱乐用地、行政办公机构等。为浮梁县古城居民提供了较好的社会服务,提高了古

城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生产建筑用地布局。包含各种所有制的生产性建筑和其设施内部道路、场地和绿化等用地。考虑浮梁县古城的现状和风向玫瑰图,选择靠近水电,能源供应充沛、水文条件较好、满足交通运输的要求和不污染环的。该地段位于古城的东北方,符合生产用地的要求。合理的保护了浮梁县的环境质量和生态平衡,促进了古城的健康发展。

仓库用地布局。包含短期或长期存放生产与生活资料的仓库和堆场。位于浮梁县古城的北方,靠近水源,且地势较高,方便生产或生活资料的运输和集中存放。

道路交通布局。浮梁县古城的道路系统采用在利用现有的交通线路的基础上,建设线路并将浮梁县古城的各个地区联系起来。有一级、二级、三级道路贯穿其中,使用便利,沟通了古城内部和外界物质和人力的交流。在靠近水源的位置合理的设置了港口,为大规模的物资运输提供了便利。

六、浮梁县古城的性质与人口、用地规模

浮梁县宏观影响的范围是相对稳定的、综合的区域,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浮梁县古城的主要部门为农副林产业和旅游业,经济结构相对单一,在规划中拟定了起具体的发展部门和行业方向。古城有着古时风貌的大量建筑和优秀的民风民俗等特色,对古城的发展具有影响力。

浮梁县古城的人口规模决定了城镇用地规模和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分为镇内总人口和镇区人口。有常住人口、暂住人口、流动人口。且随着浮梁县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受很多因数的影响。

浮梁县古城用地是规划范围内用于城镇建设和满足城镇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古城的用地构成由: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水域和其他用地。

浮梁县古城的性质、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影响古城经济发展水平和小城镇用地规模。对古城的保护规划有着重要的基础和支撑作用。

七、浮梁县古城能源规划建设

浮梁县古城的生态环境是一个系统,在城域内人口、资源、环境通过各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和自然复合体。通过全面的资源环境现状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合理的配置资源原则,划定资源和环境控制区域,协调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构建城市生态安全格局,为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制定古城保护发展计划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八、浮梁县古城供给水规划建设

给水规划工程和浮梁县古城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密切联系。是古城存在、发展的重要支持因素。给水工程由取水、输水、水处理和配水四个部分组成。在核算了古城的用水量,浮梁县古城供给水工程围绕了古城主要的给水区域,给水管网的布置呈树枝状,充分利用地形和水源,设立了两个自来水厂,满足古城居民的日常生活、各种工农业生产用水、消防用水等。

九、浮梁县古城电力、电信规划建设

电力工程规划应以浮梁县古城的实际情况和总体规划深度的要求进行规划。考虑线路布置的短捷、保证居民及建筑物的安全、兼顾运输便利、注意地形和不占耕地、良田的原则进行建设。浮梁县的三个变压器分别位于东北、西部及南部,东北部为城镇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满足人口集中地区的供电,也为其他地方的生产和生活用地提供了便利。电信工程的选址应选址安全,远离强磁场、强电力的场所,注意线路的安全和隐蔽等原则。为古城居民提供优质的服务。

十、浮梁县交通规划建设

浮梁县的交通规划是该城镇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构成城域之间和区域之间的联系的有力保证。建设以公路运输为主的市域综合交通体系。进一步完善道路体系结构,加大客货车站建设力度。在浮梁县现有的道路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利用和再建设,节约工程成本也减少工程量的输出。浮梁县的港口顺应了地理条件和发展的需要,建设在靠近水滨的地方,且周围有一级、二级和三级道路,水陆联运带来物资的沟通便捷。在滨水的港口布置,应遵循“深水深用,浅水浅用,避免干扰,各得其所”的原则。并且余留一块地用于生活,供古城居民和旅游者游览休憩。

十一、浮梁县古城的基础设施规划

浮梁县古城的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包括给排水工程、电力、电信工程、燃气工程和管线工程综合规划。燃气工程和管线工程的建设应该从古城的总体规划和气源的合理布局出发,同时着重有利生产、方便运输、保护环境这些要点。建立与古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技术先进、分布合理、规模适度、便利群众的基础设施,为古城的保护和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十二、浮梁县古城保护规划的重要措施

1、成立保护机构,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对浮梁县古城的保护。政府加大对古城保护的资金,成立以镇长为总负责人、文物、古建专家组成的保护领导小组,以城建、规划、文物、文化、工商、财政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执行机构,以群众推选代表组成文保协会实行监督核心保护区的管理、城建、古建保护与修复、资金投人的情况,定期核实文保规划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协商解决,并定期向镇民公布,形成良好的保护与发展机制。

2、科学编制浮梁县古城规划,合理的规划浮梁县古城镇区域生态环境体系。规划生态功能分区,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城镇个性,优化城镇布局结构;制定与古城规划管理相适应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法规和规章;古城的各个建设项目审批应严格按规定程序办理,所有规划新增的建设项目要与规划进行协调后,由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充分分析和研究后进行选址,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真正的又好又快发展。

3、结合浮梁县古城的现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根据古城的产业定位、环境支撑能力的不同,科学地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城镇化发展策略和相关指标,同时注重协调城镇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避免低质量城镇化发展。

4、摸清古镇资源,建立基础档案。应在全镇范围内,深人调查,登记建档,内容包括:名称、位置、面积、年代、材料、历次修复情况、产权归属、价值特色、保护责任者等,实行挂牌保护,同时对建筑遗址的保护修复建设情况在公示栏中公示。

5、制定保护措施,加大投入实施。对所有的文物保护点实行挂牌保护,严禁任何可能有损古建筑保护与管理的工程实施。在重要的文物保护点设置具有警醒意义的保护标志,提醒居民和游客,共同保护古建筑,防止有损文物的行为发生。

十三、浮梁县古城近期建设规划

浮梁县古城保护规划不仅要着眼长期利益,考虑远期发展:也要注重现实,在3~5年间进行近期建设,逐步改善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首先进行一期规划,集中资金,成片建设。基础设施的配套和完善,修缮古建筑和遗址,加强古城特色,有利于良好的镇容镇貌的形成。第二期是建设生产生活区的规划,考虑远期的整体布局和古城的保护、发展。抓住浮梁县古城居民生产生活的主要矛盾,进行连贯成片的建设。有利于古城的保护和居民经济文化物质水平的提高。第三期是通过完成古城的生态绿地建设,协调建筑与环境,达到具有浮梁县古城特色的和谐美好的城镇。

第四篇:丽江古城的保护与发展

丽江古城的保护与发展

摘要:认识丽江古城的历史、文化价值,明确保护丽江古城的意义,在分析其现状的基础上,试探讨 古城的保护方法,和对丽江古城发展的几个想法。关键词:丽江古城 世界遗产 保护方法 丽江古城的价值

说到丽江古城的价值,首先想到的就是它的完整性。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始建于宋末元初,地处我国西南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接合部,与四川阆中、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丽江古城的完整性在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经过岁月的冲刷所完整保留下来的不是一间房子,不是一个建筑而是一整个城镇,让人震撼,丽江古城是一座具有整体文化艺术价值的历史名城。古城的总体布局、民居建筑、院落装饰既融合了汉、白、彝、藏各民族特点,又保持着纳西族的特质,反映了世代居住在丽江的少数民族多元的文化艺术形式,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成就。

丽江古城开放、和谐、注重历史的文化价值观和地域群体的文化凝聚力,是它作为世界遗产为人类所贡献的突出普遍价值所在。古城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多民族文化的和谐做出了典范,体现了特定历史条件下城镇建筑中所特有的人类创造精神和进步意义,是不可多得的重要遗产。流动的城市空间、充满生命力的水系、风格统一的建筑群体、尺度适宜的居住建筑、亲切宜人的空间环境以及独具风格的民族艺术内容,使其有别于中国其他历史文化名城。2 丽江古城现状分析

1990年以前甚至20世纪90年代早期,丽江地区的地方财政收入主要依靠木材砍伐和农业,属比较贫穷的少数民族地区。1994年以后,丽江地区经济依靠旅游业得到的快速发展,旅游业成为丽江的经济支柱;游客人数和旅游业收入分别从1994年的9万人次和700万元,增加到2011年时至9月的13863.5万人次和893.1亿元。

现在的丽江古镇内,没有任何的工农业生产活动,自从旅游发展以后,原古镇居民的数量一直在减少。据调查,1996年以前约有3万居民居住在古镇内,现在已不足6000人,而且其中的大部分为老年人,有30%的仍然在从事以铜银器制作、皮毛皮革、纺织、酿造业为主的传统手工业和商业活动。居民的大量外迁主要是由于旅游发展以后古镇内生活成本增加以及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古镇内地价和房屋出租价格暴涨,物价也跟着水涨船高,居民在高消费的压力下迁离古镇,并且把房屋出租给别人赚取租金。房屋的承租者绝大部分为外地人,他们到丽江古镇来主要是为了经商,经营项目基本集中旅游产品销售、餐饮业和客栈服务,这也就是为什么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丽江古城中的纪念品也和其他旅游景点一样丝毫没有自己的特色。有数据显示,现在古镇的商铺

[2]

[1]多达1306家,商人盲目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缺乏保护古镇水资源的意识,忽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导致了丽江旅游业的过度商业化和纳西文化的衰落。3 丽江古城的保护

丽江古城最吸引人的就是它建房布街的不拘一格、建筑结构的灵动活泼和文化风貌的独树一帜。因此我认为古城的保护应该包括有形的建筑和无形的文化。

有形的建筑从狭义上去理解即是对传统建筑的街区进行复原和修复以及对城市总体空间结构的保护,而从广义上去理解则是对旧建筑和历史风貌地段更新改造以及新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协调方法。无形的文化方面则主要是对于民俗文化和语言的保护。我将它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3.1 古城的街巷格局的保护

古城街道、小巷现有的历史风貌,如保持古城那种“曲径通幽,不求平直”的自然风貌,不应在古城再建“东大街”那样一马平川,直来直去有违古城传统格局和审美趣味的新路。如何在古城建设“城市广场”,也应在突出当地特色和与古城传统整体格局相吻合的前提下思考,避免如一些大中小城市现在流行的那种“城市广场”的模式。如果要开辟城市广场,最好在古城之外。3.2 古城风貌和格局保护

要保持古城民居的现有格局和风貌,古城内的房屋修建装修,应接受统一的古城城建和历史文化专家组的审核认可。要保证培植一片速生林或者保留一片天然森林,用来专门供应古城的民居建房用料,当然内部的一些装饰可以采用仿木料的现代建筑材料。内部装饰要做到与传统审美观相适合但又有现代的舒适感。

3.3 历史文化旧址、建筑和遗物的保护

丽江古城有不少历史文化旧址和建筑,应该加强保护。丽江古城有不少古老的深宅大院,有些是“茶马古道”上著名藏客的住宅,有些是过去一些家族的祠堂等。在这些祠堂和名人故居的保护和利用方面,湖南凤凰古城的做法是很值得借鉴的,当地有不少古老的当地家族祠堂、名人古居保护得很好,保留了原来的风貌,有些修旧如旧地修复了,比如大作家沈从文故居等。这些古宅大院配上详细的图文解说,吸引了大批的游人,从参观这些宅院中看到了本地的独特建筑文化和人文景观。我认为,每一座古城镇里的历史遗产景观,已经有着一种历史和具体的人事相融而成的人文价值和精神魅力,不应随意地改建甚至拆迁,应该遵循“修旧如旧,整旧如初”的原则。3.4 古城周围环境的保护

其实,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除了具体的建筑物和城市格局、民众生活、社会历史文化氛围也应该是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的整体。比如距离丽江古城20多公里的玉龙雪山,以及作为古城水源地的黑龙潭及其周围山水,与古城历史文化、古城民众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都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从城市建筑美学和丽江的传统城乡格局的角度看,古城周围应该留下比较多的田园和原野,各种建筑物也要尽量与古城的风格相协调。在进行新城建设和周围的环境建设时,我认为也要尽量突出当地特色,避免雷同于昆明、大理、迪庆等周边地区。因此,在建设居民小区的城市规划上,应该突出地方特色,从民居建筑的外观和内部装修上、街道格局乃至街道的取名等,都应该突出地方特色,使古城周围的居民社区也成为丽江古城区、坝区整体景观的一部分。3.5 “原住民”的保护

[3] 据“滇西北保护与发展行动计划·丽江县、宁蒗县纳西族、摩梭人和彝族文化多样性及其现状评估”课题组的调查, 1986年底,丽江古城有居民4269户15279人。到1999年底,已有1527 户5001 人迁出古城。即13 年间, 已有35.77%的居民户、32.73%的人口数迁离古城。1987至1999年间,每年平均有117.5户385人迁离古城。而1990年最高达293户1165人,最低的1999年也有68 户193 人。每年平均有103.8户311人迁入古城。13年间,丽江古城的居民净减了113户802人。照此推算,再过26年时间,丽江古城中的居民将全部迁离古城,古城中将无人居住而成为一个“空城”、“死城”。大批纳西族的聚居使古城成了纳西族传统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的汇聚与集中点,而随着自发、分散和缓慢地外迁,文化大量的失落,消亡。即便孤立、零星的存在部分,也迅速地被现代外来文化所同化和淹没。古城本地居民迁走后,房屋依然存在,但房屋的所有权或使用权却发生了变化,一部分居民把房屋的所有权转让出去,即出售;另一部分居民则转让了房屋的使用权,即出租;也有少数房屋是闲置或无人居住的。大量的外来人口涌入古城居住的结果,使古城的民族文化、本土文化大量地被“外来文化”所置换。而这种“外来文化”与古城的传统风格、历史风貌格格不入,反差极大,逐步使古城丧失了独有的文化特色。因此,要采取措施留住古城的居民,我认为关键是通过各种方式使古城居民从旅游中获益,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使他们产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居民的自豪感,心甘情愿地居住在古城中。目前丽江当地政府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力图把更多的“原住民”留在古城,以后可想更多的方法实现留住更多的“原住民”的目标。3.6 民俗文化和语言的保护

古城的核心魅力在于那鲜活地延续至今的多元文化,纳西民俗和完全不失历史传统,依山就水的城市空间布局和民宅结构。假如丽江古城没有了那些白发的纳西老乐手,那众多身着本族服装的纳西妇女,那古城人纵情谈笑时使用的纳西语和一年四季令人丰富多彩的民族节庆,以及充满古城多元文化特点的社区民俗活动,即使古城内有很多数百年的古老建筑物,活水滔滔长流,那也不是世界所瞩目的“活着的古城”,丽江古城的灵魂是古城的民众生活和独特的地方人文精神。

因此,我们在呼吁保护有形的古建筑的同时,不要忘记更多地珍视和保护那些虽还存活在民间但在主流文化的冲击下日益衰落的无形的文化,应采取更多的方式,在学校传授乡土知识和纳西语课程,在电视台、电台开设纳西语节目频道等方式来保护住上述民俗文化。应鼓励、保持和恢复古城的各种民俗节庆活动,鼓励各种民间的文学艺术组织展开活动。如今,随着社会文化的剧烈变迁,很多少数民族已经面临着母语逐渐消失的危险。如果纳西语断了传承,纳西人千百年热烈生动的人生和朴实深邃的智慧,将会因为母语的失传而无法薪火相传。母语既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也是一种文化的灵魂,母语的消失,意味着一种文化没有了自己的灵魂,而一种没有了灵魂的文化是不会生动而充满活力的,它总归要逐渐消逝,比如很难想象没有了汉语的汉文化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因此,保护和传承母语,是丽江古城文化保护和传承的一个重要内容。4 丽江古城发展的想法

当今世界,在全球一体化和主流文化、强势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中国当代社会也在发生重大的文化变迁,特别在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变迁是非常突出的现象。当中国还有可能成为绚丽的多元文化并存的文化大国,我们应该做的事就应该是去极力地促成、保住而不是等到必须拿着放大镜去在一个单一文化模式中去寻觅民族文化残留物而得出一个“民族文化尚存在”的“科学结论”的那一天。当代的文化趋同,主体民族对少数民族的同化和融合等,如果是发生在经济比较发达,不是靠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势而发展的省份,可能其负面影响还不大,但对西部省区今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有区域特色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势的区域来说,保护正在趋向衰落的民族文化资源,就已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战略性要务。

所以,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对丽江古城的各种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包括纳西语的传承,充满本地民俗情趣和民族文化个性的各种礼仪习俗的保护和传承,因为这是丽江古城长久保持它的吸引力的重要文化依托。

参考文献

[1] 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 [2] 徐阳.丽江古城现状与发展研究.[3] 吴晓敏,车震宇.丽江古城保护与发展.2013(11)

第五篇:丽江古城的保护与开发论文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

院系:经法系

年级:12级会计4班 姓名:张媛媛 学号: 科目:旅游地理

浅论丽江古城的开发与保护

摘要: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县,又名大严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少有的没有城墙的古城,被誉为传统民族建筑的精华和典范,同时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本文将从丽江古城发展的现状来着重探讨旅游文化保护问题。

关键词:丽江古城

开发

问题

保护方法

一丽江古城的概况

丽江古城,又名“大研古镇”,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丽江市,坐落在丽江坝中部,玉龙雪山下,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两个没有城墙的古城之一。

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古城地处云贵高原,海拔2400余米,全城面积达3.8平方公里,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古城现有居民6200多户,25000余人。其中,纳西族占总人口70%以上,有30%的居民仍在从事以铜银器制作、皮毛皮革、纺织、酿造业为主的传统手工业和商业活动。自丽江古城成功申遗之后。古城内的旅游业和商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主要包括旅游、餐饮、住宿、商业、休闲娱乐、文化等各种业态。成为“中国最令人向往的10个小城市”和“地球上最值得去的十个城市”之一。

二丽江旅游开发面临的问题(1)民族传统文化大量流失

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民族传统文化大量流失,饮食文化土著名优,手工艺,民风民俗等在商品经济的充斥下正在消失,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外来人口的流动、转化、冲击,给当地的本土文化带来很大的冲击,现在的纳西儿童都不学母语,开始学四川话和昆明话,他们认为纳西语是对智力的一种障碍。外来文化的糟粕对纳西社会文化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其冲击力不可估量。(2)旅游开发与环境破坏的问题

自1997年丽江古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来,丽江旅游游客的接待量和旅游综合收入呈现出不断增长的势头。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在为丽江产生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丽江的旅游资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特别是丽江古城作为丽江旅游的重要聚散地,大量游客和外来经商者的拥人,对古城的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环境建设、改造和保护成本不断增加,古城这个国际旅游品牌与其品牌所体现的效益和价值不成正比,并出现巨大差距。(3)空间布局造成商业化过浓印象

造成商业化过浓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游客相对游览空间不足。丽江古城自古就没有城墙,作为国家 4A 级景区,丽江古城不售门票,游客在丽旅游期间可以反复多次进出古城;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研古城总面积虽然为3.8平方公里,但因旅游设施不健全、旅行社游览路线设定不科学、人为习惯等方面因素,游客主要集中在以四方街为中心不足0.3平方公里的空间,加之游客进入古城时间相对集中,且主要从北入口进入古城,直观上给游客造成了丽江古城游客拥挤及商业味过重的印象。二是商业结构布局不合理。丽江古城品牌效应和独特的文化包容性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客商,这些客商相对集中在游客较集中的核心区域,造成古城局部区域商业气氛过浓现象。

三:丽江古城的开发与保护措施

(1)、坚持法制建设,建立规范管理的法制体系,依法保护古城

逐步形成与完善古城保护管理的法制体系框架,为丽江古城实现依法和科学管理、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对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弘扬丽江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培育壮大文化产业、打造文化旅游名市、建设国际精品旅游胜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进一步推动依法治市、利用遗产资源造福人民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所以我们应建立规范的法律体系,不断完善相关法律,依法保护丽江。

(2)、坚持以人为本,建立良好的环境保护体系,构建和谐古城 在21世纪高度文明的今天,面对25000多古城居民和每年400多万深爱着丽江古城的游客,不仅要履行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神圣职责,也要为丽江古城居民和游客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和旅游休闲环境,因此应开展以改善旅游、卫生、通讯、供电、供水、交通等基础设施为重点的古城环境整治保护工程,提升整个丽江的城市的品味。当然在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环境质量、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和旅游休闲环境的同时,也应积极组织实施惠民补助项目,扩大古城下岗失业、社会困难人员的就业机会,为古城居民的生活提供保障。保护“人文古城”的历史真实性。

(3)、坚持文化立市 , 建立民族文化原真性 保护体系 , 弘扬传统文化

应积极探索加强民族文化保护的新路子,加强对东巴文化、纳西古乐、民间工艺、传统服饰、节庆习俗的收集、整理、保护、传承;可以实施文化名人回落古城项目,形成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示范窗口,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开展极具民族特色旅游项目,合理安排古城游览线路,逐步实现古城讲解专业化、游客服务规范化,让游客尽可能多地了解丽江的民族文化。对于古城内的从业人员,应制定教育培训计划,分期分批对古城内商户和从业人员进行丽江古城历史、民族文化、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系统培训,淡化现代气息,保护古城传统商业文化的原真性,用不懈的努力来留住古城文化的人文根源。

(4)、坚持事实求事,完善古城管理,建立 古城科学管理体系 我们应结合古城周边的环境整治,不断恢复历史风貌,加强缓冲区改造,打通古城南北、东西通道,有效分流游客,降低单位游览人数,合理规划古城游览路线,挖掘人文景点,充分利用古城可游览空间。

对于商业结构的布局,应限定商业经营类别、品种、规模,杜绝乱修乱建行为,保持传统的民居建筑风貌,突出民族文化特色。合理布局古城商业网点,特别是对古城的三个通道,将进一步限定,逐步做到归行划市。同时应积极开展消防安全检查,落实好消防安全责任制;加强对消防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严格户内外电气线路管理及古城用火管理;加强对专职消防队的管理和培训,最大限度消除消防隐患。

四:结束语 面对丽江古城,我们不能沉默

丽江古城申遗成功10多年来,丽江古城如何保护和保护什么,成为了全社会共同的话题。丽江古城作为仍是一个人们生活的载体,活着的集市,必将以和人类发展进程保持动态发展的形态存在。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要珍视前人留下的丰硕成果和宝贵经验,坚持科学发展观,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断总结和探索新路,面对全世界面临的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的共同难题,我们不能沉默,我们要对古城实施更好、更有效的保护。

下载深圳市新安古城保护规划与城市设计(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深圳市新安古城保护规划与城市设计(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城镇建设规划与城市设计论文[优秀范文五篇]

    0引言小城镇建设规划是综合的、全面的城镇建设方案,不仅涉及小城镇的用地,而且与小城镇的功能、经济、空间、形体和环境等有关,并侧重于长远性、指导性以及政策性。城市设计以......

    小城镇建设规划与城市设计的研究论文[大全]

    【摘要】依据我国小城镇建设规划特征,通过对城镇组成的人文形象、物质形象和结构关系的构建等几个方面的研究,探讨小城镇规划建设中城市设计的方向和内容,逐步深化小城镇建设规......

    园林城市与城市设计论文(共5则范文)

    园林城市和城市设计目前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十九世纪英国的霍华德曾经提出过田园城市的理论,应该说这个理论是城市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而这个理论中的最基本的要素则......

    浅谈荆州古城的保护与开发(5篇)

    浅谈荆州古城的保护与开发 制作人:陈刚、王志楠、宋一帆 关于荆州古城的历史文化背景 荆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明。荆州(原江陵)古城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座历史文化名......

    丽江古城的保护与开发论文

    摘要:丽江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所有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都是人类文明史上一笔重要的财富。本文着重探讨丽江的保护方法。针对现状,对......

    平遥古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

    平遥古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 华侨大学 旅游学院 酒店管理(高尔夫)李超楠 学号:1323151012 指导老师:杨文棋 摘要:平遥古城是全人类的历史文化遗产,平遥古城是全人类的历史文化......

    正定编制规划 古城保护分四等级5篇

    正定编制规划 古城保护分四等级 .cn来源:燕赵都市网日期:2010年09月09日 标签 编者按:面对城市北跨带来的前所未有机遇,正定古城如何保护, 当前,正定县已经邀请清华大学城市规划设......

    规划修编与基本农田保护研究

    规划修编与基本农田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内容的制度演进 改革开放以来,基本农田保护经历了以下阶段: 1.1995年《基本农田保护条例》颁布后,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基本农田规划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