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欧洲近代文学(综述题参考答案)(写写帮整理)
欧洲的文学
17世纪:英、法两国文学得到发展和繁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者产生了资产阶级革命诗人弥尔顿。此时的弥尔顿主要创作短诗,如《快乐的人》、《幽思的人》,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情绪。法国文学达到了全欧的最高水平,产生了古典主义潮流。其主要特征是:拥护王权、崇尚理性、模仿古人。高乃依是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奠基人,他的作品有《熙德》、《贺拉斯》、《西拿》和《波利耶克特》。他善于运用场面刻画人物,对法国作家产生了深远影响。此时,战争的浩劫使德国经济凋蔽,国家分裂,阻碍了德国文学的发展。
18世纪:欧洲爆发了资产阶级的启蒙运动,从而产生了启蒙主义文学。英国的启蒙主义者是英国资产阶级民主阶层的思想家。因此,英国启蒙文学以鼓吹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揭露社会弊端为主要任务,同时对受压迫的劳动人民表示同情。笛福的《鲁滨逊飘流记》和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想象丰富,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善于把幻想的情节和具体的细节结合起来,大胆地揭露和讽刺现实。勒萨日是启蒙运动前期喜剧家,其作品《杜卡雷》在性格刻画和世态描写上别具特色,对欧洲小说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伏尔泰的《俄底浦斯王》、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卢梭的《忏悔录》,喊出了资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的要求,把社会的丑陋和弊端公开表露出来。在英法先进思想的影响下,德国进入了“狂飙突迸”时期。莱辛的美学理论和戏剧实践为德国启蒙戏剧开创了广阔的道路。他的主要作品有《拉奥孔》。席勒以郁结在心头对封建主的愤怒,写出了反对专制暴政的戏剧作品,如《阴谋与爱情》。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和《浮士德》对德国乃至欧洲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提升了德国文学在世界文学领域内的地位。
19世纪:19世纪前30年浪漫主义文学是当时欧洲文学的最高峰,而30年代以后,现实主义文潮逐步取而代之。拜伦是英国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其代表作《唐璜》具有浪漫主义的一般特点,又不乏具体的现实生活的描写,处处表达出一个性情善良、追求自由的青年的热情。雪莱是英国文学史上与拜伦齐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其作品《西风颂》以豪迈奔放的革命热情,讴歌生命的希望。英国的现实主义文学成就同样显赫。萨克雷的《名利场》、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将英国的现实主义推向了一个巅峰。而在法国,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几乎并行不悖。维克多·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运动当之无愧的领袖。《巴黎圣母院》是一部具有巨大思想力量和艺术感染力的浪漫主义里程碑式的作品。小说通过吉卜赛少女爱斯梅拉尔达悲惨的故事,有力地揭露和控诉了封建教会势力和专制统治者相互勾结反人民的罪行。巴尔扎克是法国现实主义文学成就最高者之一。其鸿篇巨著《人间喜剧》包括《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真实展现了当时法国整个社会生活的缩影。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思潮虽为德国文学之主流,但也有一些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已表现出明显的现实主义倾向。海涅是德国杰出的革命民主主义诗人。当时的德国,政治上从复辟转入革命,哲学上从唯心转入唯物,而海涅的创作则经历了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的过渡。《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是海涅的代表作,真实描写了他回国的见闻与观感,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
第二篇:近代文学名词解释
近代文学
1、宋诗派和同光体:宋诗派:道光、咸丰之际,诗歌在题材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诗体、作诗之法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其方向是“宗宋”或“学宋”。故民国后论者以宋诗派或宋诗运动称之。所谓“宋”与“宋诗”,概指以苏轼、黄庭坚为主的宋人诗风,上溯开启宋代诗风的杜甫及韩愈。“学宋”大体上是提倡以学问补充性情之不足,以文法入诗,同时以宋诗的开拓精神去扩大表现范围。
同光体:晚清宋诗运动之第三期。他们不明言宗宋而称“不墨守盛唐”,即以学宋为主,而不以此自限。称“同光”乃出于标榜,以上承道光、咸丰以来的宋诗传统自居,其实“同”字所指同治并无着落,改称“光宣”更切实际。这派诗人的创作多始于光绪中叶以后,故同光体即是指称光绪、宣统以至民国后的宋诗派。同光体诗人中以陈三立成就最高,沈曾植、郑孝胥等为重要员。
2、汉魏六朝诗派:清道光咸丰时期,湘人王闿运别树一帜推尊汉魏六朝诗歌,史称汉魏六朝诗派,亦称湘湖诗派。王闿运论诗自尊八代,明言复古,其所作,亦刻意模仿,各种拟作层出不穷。但后世论者一致指认其诗墨守古法。这表明拟古之倡在时代巨变中已无出路,故随着此派另外两位作者邓辅纶、高心夔的下世,湘湖诗派亦告式微。
3、诗界革命:戊戌维新失败之后,梁启超亡命海外,以“新民”即启发从觉悟为宗旨,提倡和发动文学界的全面革命,而最先提出的是“诗界革命”。在1899年的《夏威夷游记》中,梁启超首次标示诗界革命,批评了千年的古典诗歌传统,第一个尖锐指出传统诗的终结性命运。在对黄遵宪等人的新学之诗的经验教训作了检讨之后,提出诗界革命应以“新意境”、“新语句”、“古风格”三者具备为衡量标准。1902年,在其《饮冰室诗话》中,将诗界革命的标准修订为“以旧风格含新意境”,或“熔铸新理想以入旧风格”,成为诗界革命的纲领。诗界革命除黄遵宪这位代表作家之外,梁启超是发难者,康有为为巨擘,其余则有丘逢甲等。“诗界革命”对此后的旧体诗创作有深远影响,并在观念上为“五四”的新诗运动作了准备。
4、南社:1909年11月13日南社成立于苏州虎丘。以高旭、陈去病为主要创始人和领导核心。其寓意为“操南音不忘本”,实寓反抗北庭之意,其宗旨即“反抗满清”。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一时间,南北爱国诗人、进步文士纷纷加盟,1916年时达千余人。这个具有明显近代性质的文学社团,辛亥革命前后主要革命报刊和文学刊物的主持人均在其中。1917年因为同光体的态度不满,柳亚子与他人争执,南社几乎分裂。此后每况愈下,至五四后解体。
5、新文体:梁启超倡导文界革命,但比提出文界革命口号影响更大的是他本人的散文创作。至1902年,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正式提出“新文体”一词。这种“新文体”从语体上说,是一种介乎文白之间的文体;从文体上说,是打破各种文体界限,将议论与叙事、抒情相结合,富于逻辑性、富于鼓动性的长篇新体散文;从写法上说,是打破各派文章家法,采用一切能用的、有用的古文、骈文、辞赋、佛典、语录、八股文、西学译文、日本文的词汇、句式、体制,形成兼采众长而又独具一格的写作方法。
6、狭邪小说:清道光至光绪年间,有一批以狎优狎*为题材的小说出现,鲁迅称之为“专叙男女杂沓”的“狭邪小说”其主要代表作有毗陵的《品花宝》、魏秀仁的《花月痕》、俞达的《青楼梦》、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及张春帆的《九尾龟》等。
7、侠义公案小说:清中叶以后,以三侠五义为代表的表现侠客义士的小说大量涌现。咸丰同治年间既有儿女之情,又有英雄之气的《儿女英雄传》出现,这就是近代小说史上的侠义公案小说。它们是清中叶以后,乡勇游民从军作战获取功名,引起民众羡慕,社会推重勇侠粗豪的绿林习气,又不必违背忠义,甘心为高官大吏奔走的阅读心理的产物。
8、小说界革命:晚清文学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1902年,梁启超创办《新小说》杂志,并发表了《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正式提出了小说界革命的口号,重点论述了小说界革命之必要,指明小说界革命的中心意图是“改良群治”,认为“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它适应了晚清社会文化与文学求新求变的内在要求,促进了新小说的诞生和兴盛,取得了比诗界革命、文界革命更大的成功。
9、谴责小说:他的概念不见于“小说界革命”中,而是鲁迅1920年治小说史时的新创。鲁迅认为:嘉庆之后,内乱外患不断,有识之士呼吁维新与爱国。戊戌变法失败后,又有庚子赔款和义和团之变,人们知政府不足与图治,顿有掊击之意,“其在小说,则揭发伏藏,显其弊恶,而于时政,严加纠弹,或更扩充,并及风俗。虽命意在于匡世,似与讽刺小说同伦,而辞气浮露,笔无藏锋,甚且过其他其辞,以合时人嗜好,则其度量技术之相去亦远矣,故别谓之“谴责小说”,代表作有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等。
10、戏剧改良运动
第三篇:近代文学题目
近代文学填空:
龚自珍“一事平生无齮齕,但开风气不为师” 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黄遵宪“吟到中华以外天” 鲁迅称为“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清季四大词人:王鹏运、朱祖谋(词学之一大结穴)、况周颐、郑文焯。
曾门四弟子:指曾国藩门徒:黎庶昌、张裕钊、吴汝纶、薛福成。
曾国藩——桐城派:姚鼐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他的古文主张,在提倡“义理(内容合理)、考据(材料确切)、词章(文词精美),三者不可偏废。” 政治治国是清代文坛最大散文流派,因其早期的重要作家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均系清代安徽桐城人(今桐城文化圈应包括桐城市、枞阳县和安庆市宜秀区等地区),故名。桐城文派理论体系完整,创作特色鲜明,作家众多,作品丰富,播布地域广,绵延时间久,影响深远。格律派: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秋瑾:秋月秋风愁煞人
名词解释:(代表人物,地点,时间,主张)同光体:近代学古诗派之一。“同光”指清代“同治”、“光绪”两个年号。指“同光以来诗人不专宗盛唐”一派诗人。“同光体”的代表作家有沈曾植、陈三立、陈衍等。郑孝胥、陈衍最早提出“同光体”的说法,宣称指“同、光以来诗人不墨守盛唐者”,随着后期大批文人等追捧,“同光体”逐渐成为一种成型的诗风。同光体诗,分闽派、赣派、浙派三大支。公案小说:公案小说,它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由宋话本公案类演义而成,盛行于明清。最著名的具有代表性的公案小说是清代《三侠五义》。先秦两汉法律文献中的案例与史书中的清官循吏的传记,是公案小说的先导,或者说是它的酝酿期。
侠义小说: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指以侠客,义士的故事为题材的作品。始见于唐代传奇中的部分作品,以及宋、元时期“朴刀”、“棍棒”之类的话本。至清中期,逐趋成熟,出现了《三侠五义》、《施公案》,清后期出现大量此类题材,如《永庆升平》、《小五义》、《彭公案》等作品,多以描写主人公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为国为民的故事。南社:南社是一个曾经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资产阶级革命文学团体,1909成立于苏州,其发起人是柳亚子、高旭和陈去病等。南社受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的影响,鼓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倡民族气节,反对满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为辛亥革命做了非常重要的舆论准备。南社1909年11月13日成立,活动中心在上海。1923年解体﹐以后又有新南社和南社湘集﹑闽集等组织。前后延续30余年。
小说界革命:光绪二十八年十月(1902年11月),《新小说》杂志在日本横滨创刊。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提出了“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的口号,这是“小说界革命”的开始。“小说界革命”的影响相当深远,许多人投身于小说创作,直接促使了创作热潮的出现,在近代小说史上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
戏剧改良运动:戏剧改良运动发生于20世纪初期“五四”新文化运动前,与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一样,都是近代文学改良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初叶,戏剧改良运动勃然兴起,成为晚清文学革新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并诞生了新的剧种——话剧。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创刊号上发表传奇《劫灰梦》,直抒国家兴亡感慨,成为戏剧改良之先声。
诗界革命:诗界革命,即戊戌变法前后的诗歌改良运动。诗界革命冲击了长期统治诗坛的拟古主义、形式主义倾向,要求作家努力反映新的时代和新的思想,部分新体诗语言趋于通俗,不受旧体格律束缚,这些在当时都起了解放诗歌表现力的作用。但是,梁启超等强调保持旧风格,这就又束缚了手脚,使得它只是旧瓶装新酒,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改革上虽有前进,却前进不大。黄遵宪提出了推陈出新的一整套纲领诗界革命的早期倡导者是夏曾佑、谭嗣同、梁启超三人。光绪二十二年至二十三年之间,他们开始试作“新诗”。谭嗣同等人力图开辟诗歌语言的新源泉,表现资产阶级新思想,有其积极可取的一面。但是,他们实际上使诗歌的语言源泉更为狭窄,写出来的作品又完全不顾诗歌的艺术要求,既脱离传统,又脱离群众,很快就丧失了生命力。
论述
龚自珍诗的艺术特色 龚诗具有一种“尚奇”、“尚新”的浪漫主义风格。无庸讳言,龚自珍诗歌继承了庄子、屈原、李白的积极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具有《庄子》的诡谲与恣肆,《离骚》的幽怨与“美人香草”的象征和李白的雄放与奇丽等特性,此外还有一些“风发泉涌”、“不堪一世”的狂放气质和“高吟肺腑走风雪”的人生追求和审美趣味。
诗人善于借用神奇的想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使诗歌显得绮丽鲜奇,气势磅礴,千奇百怪,大放异彩。例如:
黄金华发两飘萧,六九童心尚未消。叱起海红帘底月,四厢花影怒于潮。
龚自珍作为首开风气的一代大师,最先“于无声处”感应到了时代深层意向的萌动,在他的诗作中适时地制造出一系列富有时代特征的崭新意象,来抒发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现实的政治色彩,表现出鲜明的爱憎感情。以“风雷”“剑”“箫”等意象尤为突出。《已亥杂诗》中有多处运用“风雷”,“中有风雷老将心”(《已亥杂诗》第六十一首)“眼前二万里风雷”等。龚自珍诗歌的另一大特色体现在他的诗歌形式上。龚诗的形式不拘一格,灵活多样。龚诗形式的新变首先表现在句法结构上。与传统诗歌不同,龚自珍的诗歌中出现了大量句法成分完备、而又位置得当的散文化句式以及用来帮助表达诗句意义的助词。至于《行路易》、《伪鼎行》、《馎饦谣》等古体诗,更是以散文化句式构成了全诗的骨架。龚诗的字数句数较之前人有所突破,前人的诗歌一般以七言为限,超出七言的也有但很少见,而龚诗则不受限制。他的诗往往自四言而五言,自五言而七言、八言、十言、字数长短毫无限定,一切都是信手拈来,水到渠成。最有代表性的是他的《行路易》和《西郊落花歌》,这两首诗绝大部分诗句的字数都在七言以上。
龚自珍的诗在近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对后人的创作影响极大。龚自珍的诗歌无论是内容上还是艺术特色上成就都是很高的。他诗歌的内容与现实紧密结合,揭露现实,批判现实,打破了当时诗坛的沉寂局面,给后人以很大的启发。
今天看来,龚诗仍堪称为优秀的诗歌遗产,值得我们分析研究,批判地加以继承。
谴责小说内容及艺术特色
《官场现形记》思想内容:作品以晚清官场为表现对象,集中描写封建社会崩溃时期旧官场的种种腐败、黑暗和丑恶的情形。这里既有军机大臣、总督巡抚、提督道台,也有知县典吏、管带佐杂,他们或龌龊卑鄙或昏聩糊涂或腐败堕落,构成一幅清末官僚的百丑图。
艺术成就: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是我国第一部在报刊上连载、直面社会而取得轰动效应的长篇章回小说,也是谴责小说的代表作,首开近代小说批判社会现实的风气。全书从中举捐官的下层士子赵温和佐杂小官钱典史写起,联缀串起清政府的州府长吏、省级藩台、钦差大臣以至军机、中堂等形形色色的官僚,揭露他们为升官而逢迎钻营,蒙混倾轧,可以说为近代中国腐朽丑陋的官场勾勒出了一幅幅腐朽中国的历史画卷。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思想内容:这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它通过主人公九死一生从奔父丧开始,至其经商失败为止所耳闻目睹的近200个小故事,勾画出中法战争后至20世纪初的20多年间晚清社会出现的种种怪现状,所反映的社会生活范围比《官场现形记》更为广阔,除官场外,还涉及商场、洋场、科场等,揭露日益殖民地化的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状况、道德面貌、社会风尚以及世态人情都颇为深刻,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可以帮助读者透视晚清社会和封建制度行将灭亡、无可挽救的历史命运。艺术特色: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故事,结构全篇,使读者感到亲切可信,在中国小说史上开了先河。结构上亦非常巧妙:“九死一生”既是全书故事的叙述者,又是全书结构的主干线,同时又运用了倒叙、插叙等方法,将它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全书繁简适宜,浑然一体。
《老残游记》思想内容:小说以一个摇串铃的江湖医生老残(铁英)为主人公,叙写其在中国北方游历期间的见闻和活动,对清政府的腐朽黑暗,官吏的残暴昏庸,百姓的贫困交迫等等,都有所暴露,尤其着重地对那些名为“清官”,实为酷吏的虐民行为进行了有力抨击,作者借《老残游记》表达自己对社会、国家危亡现实的强烈忧患意识。艺术成就:小说的艺术成就很高。首先是高超的描写技巧,无论状物、写景,还是叙事,都能历历如绘,如千佛山、大明湖的景致,明湖居说书,桃花山月下夜行等,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其次是它的心理描写和心理分析,能用贴切的语言,出色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其
三、精巧的结构艺术。小说以游记的形式,以游历为线索,以老残为中心人物,以散文的笔法叙事状物,将沿途的所见、所闻、所思、所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小说独特的结构特点。
《孽海花》思想内容:小说写金汮(字雯青)中状元后在苏州纳名妓傅彩云为妾;后奉命出使俄、德、荷等国,带傅彩云同往;归国后,金雯青病死北京,傅彩云离开金家,赴上海重操旧业,改名曹梦兰;后又到天津为妓,称赛金花。小说以金雯青和傅彩云的故事为主线,生动地描写了从同治至光绪30多年间的历史文化的推移和政治社会的变迁,暴露了统治者的腐朽没落,批判了封建的科举制度,讽刺了那些达官名士,真实地反映了他们的精神生活和文化心态,同时表达了作者反对封建专制,鼓吹民族民主革命的爱国救亡的思想。小说中所写之人物,无不有所影射。艺术特色:在具体写作中,作者采用了近代较流行的块状小说结构与传统的网状小说结构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情节,波澜起伏,曲折感人,井然有序,始终围绕主线,时放时收,东西交错,给人留下就像一朵珠花的感觉。作者又工于细节描写,词采华美,寥寥数笔,就能使人物的神态毕肖,故鲁迅称赞它“结构工巧,文采斐然”。
第四篇:欧洲文学史(成考答案)
一、填空题 10分
1、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答案:《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李尔王》。
2、文体形式的多样.小说:书信体(《新爱伊丝》)
3、清教徒文学 :约翰·班扬 《天路历程》 约翰·弥尔顿《失乐园》、《复乐园》《斗士参孙》
4、文艺复兴文学传统中人文主义观念:拉伯雷《巨人传》、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5、“狂飙突进运动”青年歌德和席勒都参加了这场运动。
6、《神曲》是但丁的代表作
7、《伊利昂纪》(《伊利亚特》)与《奥德修纪》(《奥德赛》)合起来称为《荷马史诗》
8、“两希”文学传统是指 “古希腊文学传统” 和“希伯来(Hebrew)-基督教文学传统”
9、《伊利昂纪》(《伊利亚特》)与《奥德修纪》(《奥德赛》)合起来称为《荷马史诗》
10、埃斯库罗斯的剧作《俄瑞斯忒斯》
11、《伊利昂纪》(《伊利亚特》)与《奥德修纪》(《奥德赛》)合起来称为《荷马史诗》盲诗人荷马创作。
12、古希腊悲剧的三大悲剧家:①埃斯库罗斯、②索福克勒斯、③欧里庇得斯
二、名字解释
1、“两希”文学传统
答案:“两希”文学传统是指古希腊文学传统和希伯莱——基督教文学传统;古希腊文学强调人的原欲和敏感的文学传统:《荷马史诗》,古希腊神话与古希腊戏剧(悲、喜);希伯莱-基督教文学是重灵魂、群体、来世的理性文学传统:《圣经》。
2、城市市民文学
答案:城市文学由称市民文学,它是12世纪以后随着工商业中心城市的兴起而产生的反应市民思想感情的世俗文学。取材于现实生活,充满乐观精神。主要内容是揭露、抨击封建主、僧侣的愚蠢和专横,赞美市民的勇敢、机智、美德以及聪敏;在艺术多采用讽刺手法、风格活泼。代表作是《列那狐的故事》。
3、《新生》
答案:但丁的《新生》创作于1292—1293年,为死去的女友贝阿德里采而作,风格清新真挚。(“当爱情激动我的时候,我根据它在内心发出的指示写下来。)”
4、《神曲》
答案:《神曲》是但丁的代表作,又名《神圣的喜剧》,从1307年开始,大约用十多年的时间完成。
(1)《神曲》的结构:地狱、炼狱、天堂各三层,共各九层。
(2)《神曲》的主题:①抨击封建专权和教会统治。②对现实世界的歌颂。③反对蒙昧主义,提倡文化。(3)《神曲》的艺术特征:①对中世纪游历梦幻文学传统的发扬。②作品结构上的设计的精巧合理。③人物形象的寓意象征上有其独特内涵。
5、“七星诗社”
答案:龙萨;具有浓重的贵族倾向,风格典雅;但肯定生活,歌颂自然和爱情,反对禁欲主义,追求民族诗歌的建立。
6、“狂飙突进运动”
答案:德国启蒙主义文学开始于18世纪20至40年代。在70-80年代的“狂飙突进运动”(名词解释)中得到迅猛发展。青年歌德和席勒都参加了这场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他们大力鼓吹文学的民族性、个性、天才和自然性,主张向古代的荷马、莎士比亚以及民歌学习,主张建立合乎“自然人性”的理想社会,歌颂大自然、儿童和淳朴的普通人民。
7、《荷马史诗》
答案:该书创作于公元前8世纪左右,相传是由名叫荷马的诗人根据真正的战争历史整理而成的,分为两个部分,《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合起来称为《荷马史诗》。《荷马史诗》的内容包括两个:《伊利昂纪》写的是公元前12世纪希腊人围攻特洛伊城的故事;《奥德修纪》写的是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结束后还乡的故事。
三、简答题
1、请复述埃斯库罗斯的剧作《俄瑞斯忒斯》的故事情节。
答案:《俄瑞斯忒亚》是流传至今的唯一一部完整的古希腊三连剧,包括《阿伽门农》、《奠酒人》、《报仇神》。故事以阿耳戈斯国王阿特柔斯家族的世仇为背景。《阿伽门农》以探哨的瞭望开场,歌队讲述了阿特柔斯之子阿伽门农献祭女儿的经过。阿伽门农在荡平特洛伊后返回家乡,被王后克吕泰墨斯特拉所杀。《奠酒人》描写阿伽门农之子俄瑞斯忒斯回国,遵照阿波罗的谕令,先杀埃吉斯托斯,经犹豫复杀母亲,在复仇女神追踪下逃离。《报仇神》描写俄瑞斯忒斯按照太阳神的指令前往雅典,求雅典娜帮助。当俄瑞斯忒斯被复仇女神指控后,经法庭审判,定罪票与赦罪票持平,雅典娜最终投票赦免被告。这个三部曲的基本主题反映了父权制对母权制的斗争和胜利。
2、请复述欧里庇得斯的剧作《美狄亚》的故事情节。
答案:在希腊神话中,她是科奇斯岛会施法术的公主,也是太阳神赫利俄斯的后裔。她集美貌、智慧、强势于一身,与来到岛上寻找金羊毛的伊阿宋王子一见钟情。为了帮助伊阿宋取得金羊毛,美狄亚用自己的法术帮助伊阿宋完成了自己父亲定下的不可能任务。取得金羊毛后,美狄亚和伊阿宋一起踏上返回希腊的旅程。
美狄亚的父亲听到她逃走的消息,派她的弟弟前往追回她。为了捍卫自己的爱情,美狄亚杀死了自己的弟弟,并将弟弟的尸体切开,分割成碎段,抛在山上各处,让父亲和追赶的差役忙于收尸,以此拖延时间和伊阿宋一行人离开。
伊阿宋回国后,美狄亚用计杀死了篡夺王位的伊阿宋的叔叔帮助伊阿宋取回王位。从此二人拥有过度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10年的时光过去了,伊阿宋一方面畏惧美狄亚的魔法会伤及自己,另一方面厌倦了美狄亚的容貌爱上了邻国的公主。为此,由爱生恨的美狄亚实施了她的复仇计划:用下了毒的衣服杀死了伊阿宋的新欢,同事包括她的两个孩子。爱恨交错,美狄亚用她极端的方式来维护了她极端的爱情,用极端的方式来诠释了她信仰的忠诚与背叛。
3、请简述文艺复兴文学传统中人文主义观念的发展。
答案:(1)14世纪初-15世纪中叶,人文主义文学发展的早期,主要是以人的“欲望(desire)”张扬来抨击神权的不合理。主要成就在意大利与英国。薄伽丘《十日谈》、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
(2)15世纪下半叶-16世纪上半叶,人文主义文学发展的中期,主要是展示“巨人(Giant)” 风采。主要成就在法国。拉伯雷《巨人传》。
(3)16世纪下半叶-17世纪初,人文主义文学发展的晚期,对人性缺陷或者恶的展现与探讨。主要成就在西班牙与英国。塞万提斯《堂吉诃德》、莎士比亚的戏剧。
四、论述题
1、请结合作品分析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物征。
答案:(1)人类自信的象征(快乐王子):“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注目的中心,这样无可挽回地殒落了!
(2)人性复杂的象征(延宕王子):“仿佛负载万物的大地,这一座美好的框架,只是一个不毛的荒岛;这个覆盖众生的苍穹,这一顶壮丽的帐幕,这个金黄色的火球点缀着的庄严的屋宇,只是一大堆污浊的瘴气的集合。”哈姆雷特的犹豫和延宕是对人之局限性、内在复杂性的展示。
(3)人性完整的象征:人性的自信;人性的缺陷(复仇、彷徨);人性的内省;圆形人物。
2、请复述索福克勒斯的剧作《俄底浦斯王》的故事情节。
答案:(公元前431)是索福克勒斯(Sophocles)的代表作。它取材于希腊神话传说中关于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故事
俄狄浦斯是忒拜王拉伊奥斯的儿子,拉伊奥斯预知自己的儿子会杀父娶母,因此,俄狄浦斯一出生就被他父亲让牧人把他抛弃,但是,科林斯王发现了他,把他收为养子。俄狄浦斯长大成人后,知道自己可怕的命运,便逃了出去,可事不凑巧,他恰好来到了忒拜,在那里当了国王,还娶了前王的妻子。后来,忒拜城里发生了瘟疫,死了很多人,弄得人心慌慌。神说只有找出杀害前王的凶手,瘟疫才能停止。而当地的预言家说凶手就是俄底浦斯,俄底浦斯不信,认为是有人陷害他。王后告诉他前王是在一个三叉路口被人杀害的,俄狄浦斯怀疑前王是自己所害,因为他确实在一个三叉路口杀害过一个老人。后来,经过调查,找到了当年的牧人,事情的真相大白,应了神的预言,俄底浦斯受到命运的惩罚。俄底浦斯刺瞎了自己的双眼离开的忒拜王国流放自己......3、请复述《伪君子》的故事情节。名著《伪君子》---作者莫里哀,共为五幕剧 《伪君子》写伪装圣洁的教会骗子答尔丢夫混进商人奥尔恭家,图谋勾引其妻子并夺取其家财,最后真相败露,锒镗入狱。剧作深刻揭露了教会的虚伪和丑恶,答尔丢夫也成为“伪君子”的代名词。其剧作在许多方面突破古典主义的陈规旧套,结构严谨,人物性格和矛盾冲突鲜明突出,语言机智生动,手法夸张滑稽,风格泼辣尖利,对世界喜剧艺术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4、请复述《十日谈》中“绮思梦达的故事”的情节。
答案:这是一篇爱情故事,故事突出描写了一位新时代新女性绮思梦达的形象。年轻漂亮的绮思梦达早年丧夫,成了寡妇,但真性情的她却从来没有丧失对真爱的追寻。可是他的父亲唐克烈国王封建保守,过多疼爱女儿也不愿女儿再嫁。父亲身边有一个叫纪斯卡多的侍卫,品德高尚、气宇轩昂,绮思梦达勇敢爱上了他,随后二人陷入爱河,使用各种方法秘密约会,但是纸包不住火,唐克烈国王有一天发现了绮思梦达与纪斯卡多的私情,对此非常恼火。唐克烈国王责怪女儿不应该跟如此低贱身份的人来往,绮思梦达无畏地向父亲表露真情,并不断地夸赞纪斯卡多各种优点以及自己宁死不屈的决心。唐克烈国王不听女儿的任何劝阻,强权之下杀了纪斯卡多,并把纪斯卡多的心脏装入金杯当做礼物送给绮思梦达,绮思梦达泪如雨下亲吻了那颗心脏,随后把早已准备好的毒草汁一饮而下,当场殉情而忙。唐克烈国王得知女儿自杀的消息他追悔莫及。大结局他随了女儿临终前的愿望把绮思梦达和纪斯卡多合葬在一起,并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整个故事完整地展现了绮思梦达勇敢而爱与命运抗争、与父亲抗争、与时代抗争的新时代女性情怀。
第五篇:近代文学复习材料(华南师大考试)
校内班中国近代文学史要点
一、知识点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课1)
△主张变易的历史进化观,不仅成为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变革现实的重要思想武器,而且反映出我们民族心理上的变化,人心思变、要求“以变应变”成为近代中国人的心理特征之一。(课14)△西方近代文化的科学与民主精神的传播,影响了中国文化非深层结构,部分地改变了近代中国人的心理素质、价值观念、思想模式和性格特征。
△进化的文学发展观表达最为明确系统的,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最末一位杰出的学者和文艺批评家王国维。(课22)
△民族意识和爱国思想,在近代文学的各个领域中,几乎都得到了表现。(课25)
△黄遵宪是近代最先明确提出言文合一主张的人,早在同治三年(1864)的《杂感》诗中就表达了言文分离的不满,光绪十三年这种思想在《日本国志·学术志二·文学》中作了明确的表述。(课27)
△裘廷梁1897年发表于《苏报》的着名论文《论白话为维新之本》提出了“倡白话而废文言”的口号。(课28)
△龚自珍已预感外国侵略的危险性,在诗文中呼吁改革,防范外敌,表现处深沈的爱国思想,龚自珍开风气之先,在魏源、张维屏、张际亮、朱琦、林昌彝等作家身上也有所体现,他们作品中反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了鸦片战争后的时代特色。(课30)
△19世纪70年代后,文学朝着“自觉革新”的道路迈进了一大步,继黄遵宪在60年代末提出“我手写吾口,古岂能拘牵”的主张后,王韬也提出了诗歌“不必与古合”、应表现“我之性情”、反对拟古。(课32)
△沐浴着“新世纪曙光”诞生的《新青年》宣传文学革命,发表了李大钊、鲁迅等人的文章。△中国近代文学的基本特征,从鸦片战争时期的文学创作中就开始表现出来,其标志是对渐趋崩溃的封建社会进行历史的批判和反侵略的爱国主义文**流的形成。
△在文学与现实的关系上,从文学“经世致用”到教育民众的演变,预示着文学与现实的审美关系朝着更高层次,即向着为大众、为民族、为人生的审美观念的飞跃和转化。(课53)
△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文学的读者群也随着日益扩大,逐渐形成了以工、农、商、学、兵为主体的读者群。
△维新变法前后,中国一批先进的知识份子对日本的变法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考察和介绍,先后出版了不少研究着作,包括《谈瀛录》(王之春)、《扶桑日记》(王韬)、《游历日本图经》(傅云龙)、《日本新政考》(顾厚焜)及《东槎见闻录》(陈家麟)。△黄遵宪的《日本杂事诗》(1879年)和《日本国志》(1887年)是向中国人介绍日本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尤其是维新变法情形的重要着作。
△中国近代文学可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发韧期(鸦片战争至七十年代)、发展期(七十年代至甲午战争)、繁荣期(甲午战争至辛亥革命)和低潮期(辛亥至五四)△中国近代文学发展期(七十年代至甲午,与洋务运动同步),从文学本身的发展来看,朝着自觉革新的道路迈近了一大步,诗歌与现实斗争结合更紧,写作题材和创作方法都出现了新的因素,早期维新派(王韬、康有为、郑观应、薛福成、黎庶昌)等出现了突破桐城藩篱的某些倾向,题材扩大,语言流畅通俗,叙事明白,说理透彻,为“新文体”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中国近代文学繁荣期,标志:(1)文学观念更新迅速,(2)文学理论成就突出,(3)文学创作非常兴盛。
这一时期经历了甲午战争、维新变法、义和团(庚子事变)和辛亥革命,因此,这一时期的文学首先受到了维新思潮、民主思想的影响,使文学创作适应维新运动和民族民主革命的需要,起到宣传鼓动作用,其次,政治的革新促进了文学领域的改革,文学也政治革新起到了重要作用,近代文学中的重大革新运动如“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直接促进了近代文学的繁荣。
△中国近代文学低潮期,表现在(1)小说创作的堕落,(2)诗文创作出现逆流,(3)戏剧走向没落 △反殖、反帝、反封建是近代进步的民族民主文学的主流(或基本性质)。
△中国近代文学既不同于古代文学,又不同于现代文学,它的基本特性从鸦片战争时期的文学创作中就开始表现出来,其标志是:(1)对渐趋崩溃的封建社会进行历史的批判,(2)反侵略的爱国主义文**流的形成,(3)有些作品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的思想,(4)文学创作中的爱国主义主题总是和反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侵略,抨击满清王朝的投降卖国政策和专制统治、宣传民主思想紧密结合在一起。(课39,册33)
△中国近代文学本就继承古代文学的爱国主义传统,此时与古代文学的爱国主义精神相比又具有一些新的的时代特征:(1)反对殖民主义、帝国列强的入侵,维护祖国的独立和尊严,(2)爱国主义与民主主义思想相结合,既反侵略又反封建,(3)爱国主义与维新思想、革命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鼓吹革命。
鸦片战争前后的爱国主义文学无论就其规模、深度和广度而言都形成了一股潮流。△中国近代文学的三大特点:多样性、复杂性和过渡性。
多样性:包括了文学题材的多样性和文学体裁的多样性。题材上,从空间范围来看,有海外题材和国内题材,从内容范围来看,在近代文学领域中出现了古代文学当中所没有的许多新题村,如A、婚姻题材 B、资产阶级维新与革命运动题材 C、反帝题材 D、华侨题材 E、外国现代生活题材;体裁上,继承古代文体的同时,又增加了新派诗、白话诗、翻译诗、新体散文、白话散文、短篇白话小说、翻译小说、京剧、地方戏、话剧等。
复杂性:
过渡性:(1)创作方面新旧杂处,文白并存,(2)文学思想上抱残守缺和观念更新同在。
△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有不止一位诗人以《己亥杂诗》为题,创作了思想成就与艺术成就都相当出色的诗篇,曾写过《己亥杂诗》的有:龚自珍(315首)、黄遵宪(89首)。
△宋诗派是道光、咸丰前后兴起的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派,这一诗派以苏轼、黄庭坚为宗,代表作家有程恩泽、郑珍、何绍基。“同光体”是同治、光绪年间出现的一个重要诗派,这一诗派的代表作家有陈三立、沈曾植、范当世、陈衍等。集中体现这一诗派诗歌理论主张的诗话是陈衍的《石遗室诗话》。
△“采欧美人着长,荟萃镕铸而得之”,是康有为在《人境庐诗草序》中赞誉黄遵宪诗的话。△黄遵宪使日期间有《日本杂事诗》(1879),后回国专心著述《日本国志》(1887)。△大约在1895——1897年左右,热衷于创作“新学之诗”、“破喜挦扯新名词以表异”、探索诗歌改革之路的诗人有:夏曾佑、谭嗣同、梁启超。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中通过对友人黄遵宪、谭嗣同、夏曾佑、蒋智由、丘逢甲等诗作的评价,指出诗歌必须反对“以堆积满纸新名词为革命”的错误方向。
△梁启超在《夏威夷游记》中正式提出了“诗界革命”的口号,说:“欲为诗界之哥伦布、玛赛郎,不可不备三长,第一要新意境,第二要新语句,而又须以古人之风格入之,然后成其为诗。” △被梁启超誉为“诗界革命一巨子”的新派诗人丘逢甲创作了大量诗歌,他的诗集名为《岭云海日楼诗钞》。
△蒋智由作《卢骚》诗,有句“力填平等路,血灌**,文字收功日,全球革命潮”。
△革命文学团体南社于1909年11月13日在苏州虎丘成立。发起人是柳亚子、陈去病、高旭。△南社诗人的诗作,从形式上看,主要是旧体诗,但也有一些成员创作过新诗的尝试,写过一些通 2 俗、自由的诗或者可供配曲的歌词,如《新杂谣》、《女子唱歌》、《爱祖国歌》、《华族祖国歌》、《中国公学校歌》、《惜别离》等,这些诗歌的作者有马君武、高旭。△ 龚自珍(号定庵)《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用“似扬实抑”的手法,记叙了扬州景物的变化,含蓄地用“初秋”的景物暗示了一个衰落时代的来临。
△
“桐城—湘乡派”的盟主是曾国藩,他的四个弟子号称“曾门四弟子”——张裕钊、薛福成、莫友芝、吴汝纶。曾国藩攻击太平天国的一篇有名文章是《剿粤匪檄》。
△ 为适应时代的新变化,更好地发挥文章的社会功能,曾国藩对桐城散文进行了改造,在桐城派“义理、辞章、考据”的基础上再加上“经济”,使其统一,创造了一个“桐城中兴”的局面。△王韬曾在香港创办《循环日报》,发表许多宣传改革的政论文章,后编集为《弢园文录外编》出版,影响极大。
△“文界革命”这一口号是梁启超在作于1899年的《夏威夷游记》中正式提出来的。
△梁启超对“新文体”的解释,出自于他的《清代学术概论》一书。他倡导文学革新的理论核心是“新民说”,代表作是《少年中国说》。
△“文界革命”中出现的“新文体”又叫时务文体、维新体、报章体、新民体、新体政论,发表这类进步文章的主要阵地是《清议报》、《新民丛报》。
△辛亥革命时期的近十年的革命宣传实践中,涌现了一大批有影响的报刊政论散文作家,如章太炎、秋瑾、邹容、陈天华、柳亚子等,章太炎曾在一篇文章中赞扬邹容的新体散文《革命军》,这一文章的篇名是《序革命军》。
△黄小配的《五日风声》是一篇反映“辛亥广州起义”事件的报告文学,也是目前我们所知道的中国最早的报告文学。1911年5月在《南越报》上连载。
△从现有资料看,同治十一年(1872)创刊第《瀛寰琐记》应当是我国最早的文学刊物。从更完整的意义上说,刊登小说的文学期刊是光绪二十八年(1902)梁启超在日本创办的《新小说》。近代以刊登小说为主的期刊影响较大有《绣像小说》(1903)、《新新小说》(1904)、《月月小说》(1906)、《小说林》(黄人于1907、11创办)、《小说时报》(1909)、《小说月报》(1910)△文康的小说《儿女英雄传》又叫《金玉缘》、《新石头记》、《日下新书》、《正法眼藏五十三参》、《侠女奇缘》,是在思想上反对《红楼梦》的。△俞万春的小说《荡寇志》又名《结水浒传》,对农民起义采取了诋毁、仇视的态度。
△鸦片战争时期的小说与传统小说相较,变化不明显,侠义小说又盛行一时,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是《三侠五义》。
△“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李宝嘉,又名伯元)、《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吴趼人)、《孽海花》(曾朴)、《老残游记》(刘鹗)。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叙事的起止时间是1884年—1905年这二十年,主人公名叫“九死一生”。△二十世纪初,小说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繁荣,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把小说的社会功能强调到重于一切、高于一切、大于一切的程度,虽陷入了主观唯心,但是,对于更新小说的价值观念,确立小说在文学史上的正宗地位、推动小说创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时重要的小说论文,有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夏曾佑《本报(国闻报)附印说部缘起》、楚卿(狄平子)《论文学上小说之位置》、天僇生(王锺麒)《中国历代小说史论》、《论小说与改良社会之关系》和觉我《余之小说观》等。
△梁启超还提出了“政治小说”的口号,第一部明确标示“政治小说”的作品是他的《新中国未来记》。
△梁启超于1902年在日本东京创办我国第一个小说杂志《新小说》。
△革命派小说的代表人物是黄小配,字世仲,笔名皇帝嫡裔,别号禺山世次郎,有《洪秀全演义》、《廿载繁华梦》、《宦海升沈录》、《大马扁》等。《洪秀全演义》基本上是按照《三国演义》的结构方式写作的。
△另一位革命派小说家陈天华创作的《狮子吼》(未完稿),以舟山的民权村为背景描写革命党人的革命活动。
△苏曼殊一生创作五部半小说,其中最突出的当推自传体小说《断鸿零雁记》,小说的主人公是三郎、雪梅和静子。其余五部名为《天涯红泪记》、《绛纱记》、《碎簪记》、《非梦记》。
△近代“鸳鸯蝴蝶派”小说的代表作家即所谓“五虎将”——包天笑、周瘦鹃、徐枕亚、李涵秋、张恨水,主要作品有徐枕亚《玉梨魂》、吴双热《孽冤镜》、李涵秋《广陵潮》、李定夷《陨玉怨》等。
△1911年,青年鲁迅创作了文言短篇小说《怀旧》。
二、问答:
1、中国近代文化精神对近代文学的影响有哪些?
2、中国近代文学史可分为哪几个时期?分期的原则和依据是什么?
3、中国近代文学过渡性特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4、中国近代文学的爱国主义作品与古代文学的爱国主义相比有哪些新的特点?
5、“晚清四大词人”有哪些历史贡献?
6、简述黄遵宪诗学思想与诗作特色。
7、简述龚自珍诗歌的基本特点。
8、“南社”的性质及其诗学思想。
9、宋诗派及其后进的同光体的性质和主要特点是什么?
10、简述龚自珍散文的基本特点。
11、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新文体”有哪些特点?
12、为什么说《五日风声》是我国最早的报告文学?根据是什么?
13、简述“湘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文学主张。
14、晚清白话文运动有哪些特点?
15、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为例谈谈“新小说”在艺术特色上有哪些新的变化和特点?
16、近代小说繁荣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7、谈谈鸳鸯蝴蝶派小说的进步意义。
18、简述“三界革命”(诗、文、小说)的历史作用。
三、熟读作品:
诗歌:龚自珍《咏史》P8、《己亥杂诗》P13、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P21、魏源《寰海十章》(揭竿俄报)P24、谭嗣同《潼关》P77、《有感一章》P77、黄遵宪《哀旅顺》P83、《夜起》P98、秋瑾《梅》P108、《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109、康有为《出都留别诸公》P152、梁启超《志未酬》P156、《爱国歌》P158、《读陆放翁集》P159、《太平洋遇雨》P160、柳亚子《吊鉴湖秋女士》P185、《孤愤》P186
四、作业:
请从上述熟读作品中任选一首诗或一篇散文写欣赏文章,字数不得少于1500字,以电子版形式发至mindingqing@21cn.com,闵定庆联系电话020—85569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