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班音乐活动《捉迷藏》教学设计与反思
中班音乐活动《捉迷藏》教学设计与反思
我知道活动的选材对于整个活动以及孩子的年龄段学习特征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选择了这个活动内容,主要想表现这个游戏的趣味。活动中有段简单又活泼的音乐,我赋予这段音乐更多的趣,从而引导孩子们在音乐中感受游戏的趣,体验游戏带给他们的快乐。
活动设计如下:
活动内容:捉迷藏年龄段:中班重点领域:艺术
设计意图:捉迷藏,是幼儿喜欢的一种游戏。此次活动,为了结合这个有趣的游戏,特此选用活泼、轻快的音乐为载体,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引导幼儿自编肢体动作,并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来,并在游戏中体验分角色音乐游戏的趣味。
活动目标:
1.学习看图谱,能听好音乐,合拍地模仿小老鼠晒太阳的肢体动作,尝试捉迷藏的音乐游戏。
2.积极参与游戏,体验分角色音乐游戏的趣味。
活动重、难点:重点:合着音乐有节奏地动作,并快乐游戏。
难点:学习看图谱,听辨音乐做动作并游戏。
活动准备:
1.音乐图谱、“樱桃小丸子”的音乐
2.扮演大猫的一位老师、弹奏音乐的老师
3.每张小椅子上贴上标记
活动过程:
一、律动入场
师:老鼠宝宝们,来,跟我去草地上吧。(在“樱桃小丸子”的音乐中,进行简单的律动入场)
二、创编韵律的动作,依次练习
1.来,找棵大树,坐下来吧。(教师带领幼儿找座位)听着音乐休息一会儿。(一位老师完整弹奏音乐,幼儿第一次欣赏音乐)
2.音乐真好听,阳光也真好,我们晒晒太阳吧,你们说先晒哪里呢?(幼儿讨论音乐表演的肢体部位)
3.那我们先来晒晒我们的手吧。
4.接下来晒晒我们的肚子吧。晒小肚子可以怎么做动作呢?
5.再来晒晒我们的小屁股吧。
6.最后来晒晒我们的小脚吧。
三、学看图谱,完整练习
1.快快快,我们躲到大树后面。(快速跑到椅子后面)
2.大猫走了,我们继续晒太阳吧。(回到凳子上)
3.刚刚宝宝们躲起来的时候,出现了什么问题?(撞到一起)那应该怎么躲树后才能不撞到一起?
4.看到椅子上的标记了吗?这个标记提醒我们什么?
5.我们再来试一试,躲一躲,听好音乐,当我唱到“躲起来”的时候,我们才能躲哟。
四、游戏“捉迷藏”
1.那我们完整地来玩这个游戏吧。(将部分要求再提醒一下,引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进行游戏)
2.快乐游戏。(根据幼儿的游戏情况做一些小结和和提示,如果幼儿游戏地好,教师可以扮演大猫,玩一玩:“这次我来扮演大猫,没有示范拉,你们是不是也能遵守游戏规则呢”。如果幼儿游戏地不好,可请一位老师来扮演大猫。最后也可以请一个幼儿做大猫,增加趣味
性。)
六、小结,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从刚开始的设计到最后反复修改,体现我对这个活动的用心及努力。我想借这个活动来激发我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从而将更多的心思放在音乐活动的创新上。
这个活动我试上了一次之后,感觉活动的环节很清晰,但是在细节上不能很好地根据幼儿的反应进行引导。这个问题一直都是我长时间开展音乐活动下来一直争持不下的难题。怎么样的语言既能让孩子们自然而然去完成这个动作或者是目标,也能让自己觉得“赏心悦目呢”?
第二篇:中班音乐活动《捉迷藏》教学设计与反思
中班音乐活动《捉迷藏》教学设计与反思
我知道活动的选材对于整个活动以及孩子的年龄段学习特征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选择了这个活动内容,主要想表现这个游戏的趣味。活动中有段简单又活泼的音乐,我赋予这段音乐更多的趣,从而引导孩子们在音乐中感受游戏的趣,体验游戏带给他们的快乐。
活动设计如下:
活动内容:捉迷藏
年龄段:中班
重点领域:艺术
设计意图:捉迷藏,是幼儿喜欢的一种游戏。此次活动,为了结合这个有趣的游戏,特此选用活泼、轻快的音乐为载体,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引导幼儿自编肢体动作,并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来,并在游戏中体验分角色音乐游戏的趣味。
活动目标:
1.学习看图谱,能听好音乐,合拍地模仿小老鼠晒太阳的肢体动作,尝试捉迷藏的音乐游戏。
2.积极参与游戏,体验分角色音乐游戏的趣味。
活动重、难点:重点:合着音乐有节奏地动作,并快乐游戏。
难点:学习看图谱,听辨音乐做动作并游戏。
活动准备:
1.音乐图谱、“樱桃小丸子”的音乐
2.扮演大猫的一位老师、弹奏音乐的老师 3.每张小椅子上贴上标记 活动过程:
一、律动入场
师:老鼠宝宝们,来,跟我去草地上吧。(在“樱桃小丸子”的音乐中,进行简单的律动入场)
二、创编韵律的动作,依次练习
1.来,找棵大树,坐下来吧。(教师带领幼儿找座位)听着音乐休息一会儿。(一位老师完整弹奏音乐,幼儿第一次欣赏音乐)
2.音乐真好听,阳光也真好,我们晒晒太阳吧,你们说先晒哪里呢?(幼儿讨论音乐表演的肢体部位)
3.那我们先来晒晒我们的手吧。
4.接下来晒晒我们的肚子吧。晒小肚子可以怎么做动作呢? 5.再来晒晒我们的小屁股吧。6.最后来晒晒我们的小脚吧。
三、学看图谱,完整练习
1.快快快,我们躲到大树后面。(快速跑到椅子后面)2.大猫走了,我们继续晒太阳吧。(回到凳子上)
3.刚刚宝宝们躲起来的时候,出现了什么问题?(撞到一起)那应该怎么躲树后才能不撞到一起?
4.看到椅子上的标记了吗?这个标记提醒我们什么?
5.我们再来试一试,躲一躲,听好音乐,当我唱到“躲起来”的时候,我们才能躲哟。
四、游戏“捉迷藏”
1.那我们完整地来玩这个游戏吧。(将部分要求再提醒一下,引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进行游戏)
2.快乐游戏。(根据幼儿的游戏情况做一些小结和和提示,如果幼儿游戏地好,教师可以扮演大猫,玩一玩:“这次我来扮演大猫,没有示范拉,你们是不是也能遵守游戏规则呢”。如果幼儿游戏地不好,可请一位老师来扮演大猫。最后也可以请一个幼儿做大猫,增加趣味性。)
六、小结,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从刚开始的设计到最后反复修改,体现我对这个活动的用心及努力。我想借这个活动来激发我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从而将更多的心思放在音乐活动的创新上。
这个活动我试上了一次之后,感觉活动的环节很清晰,但是在细节上不能很好地根据幼儿的反应进行引导。这个问题一直都是我长时间开展音乐活动下来一直争持不下的难题。怎么样的语言既能让孩子们自然而然去完成这个动作或者是目标,也能让自己觉得“赏心悦目呢”?
第三篇:《捉迷藏》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环境中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探索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8的减法,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教学重点:探索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理解十几减8的计算算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请仔细看图,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你们喜欢捉迷藏吗?你们都是怎样玩捉迷藏的?今天我们一起去玩捉迷藏。引入课题:捉迷藏
二、学习新知,自主探究
1、课件出示主题图
2、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师:小朋友们,请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发现了那些信息? 指名说一说图意:我们一共来了13 人,现在只能看到8人了。
3、提出问题:藏起来的小朋友有多少个?
4、自主探索,解决问题:(1)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
(2)列出算式:13-8=?(3)试一试,你会计算得数吗? 13-8=5
5、小组内讨论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1)、一根一根地减。
(2)、13分成10和3,10-8=2 2+3=5(3)、把8分成5和3,13-3=10 10-5=5(4)、8+5=13 13-8=5 ……(5)多媒体课件演示计算方法。.6、看一看、说一说(书4页)(1)、投影出示,让学生认真观察,看线段图,说一说13-8在图中表示的含义,并带着学生亲自数一数13往前数8个数,是5。.(2)算一算。(也可以用计数器做一做)12-8= 17-8= 这两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然后再说一说计算方法。
三、运用新知,自主练习
1、用小棒或计数器做一做、算一算。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做完后指名说得数,你是怎么算的?其余学生评价,教师写过程和得数。
11-8= 14-8=
2、画一画,填一填。
让学生在书本上画出计算过程。学生独立完成后,再指名说一说是怎么画的
3、发展练习(p3页第3题)
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列出算式,算出得数。(展示学生结果)
4、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先让学生算出得数,再尝试让学生说出每组算式的规律。
5、游戏:摘苹果。
苹果树上的苹果又大又红,但每个苹果上有一个算式,正确的计算出得数才能顺利的把苹果摘下来。比比谁的苹果摘得多。当同学摘苹果时其余同学当小老师。
四、拓展练习.五、总结:
这节课你学的开心吗?有什么收获?(学生小结)
教学反思
这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课堂才会活跃、有效、成功。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
教学时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捉迷藏,让学生从这一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再列式计算。课堂上,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思考,让他们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来计算“13-8”的结果。在老师的引导下,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有用一个一个的减算出结果的,有用破十法算出结果的,有用做减法想加法算出结果的,还有用平十法算出结果的……,由于学生用足了自己已有的经验,因此,课堂上探究的气氛浓厚,学生的情绪饱满。这样让学生亲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对新知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组织教学,不仅能更好地落实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能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2、讨论交流、优化算法
在探索算法这个环节教学时,我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如:“谁听懂了他的想法?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你知道为什么可以这么算吗?”“你的算法与他不同在哪里?”“和他的方法一样的有哪些同学?”“还有和他不一样的算法吗”“还有没有没听懂的?” “你能帮他解释一下?”“你说的很有有道理”“为什么要把小棒分成 10 和3呢?”“大家认为他的方法怎么样?”在我适当的引导下,学生不仅了解了算法的多样性,还理解了算法的合理性、培养了优化意识。由于算法探索、优化这些环节教得实,在之后的练习中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及计算速度都比较好。巩固练习时,将摘苹果游戏引进课堂,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恐惧,学生在享受游戏的同时掌握了十几减8计算方法。
3、利用媒体理解算理,突破难点
破十法和平十法学生不太容易理解算理,为了让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理解算理,当学生讲到一种算法时,请学生复述后,我就利用课件进行演示并加以引导,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突破难点。
课后,虽然对这节课感觉良好,但还是有些方面没有处理好,比如:一味的追求算法的多样化,而忽视了对其中两种方法的强化,导致了个别孩子连一种方法都说不清楚。在计算时到底用什么方法应该尊重学生自己的想法,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还有个困惑的地方,就是对于一些学困生来说,到底要不要教给他们一种固定的方法呢?我觉得应该还是有必要的。
第四篇:《捉迷藏》教学设计及反思
《捉迷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听钢琴曲《捉迷藏》,体验歌曲充满童趣幻想的色彩、拟人化的音形形象以及欢乐活泼的情绪。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聆听乐曲主题旋律、猜曲名、画一画音乐的画面等活动,感知音乐作品中的音乐形象并区分出乐曲的各个乐段。3.、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作曲家丁善德及作品背景。能够感知、理解音乐言语的特征。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音乐情绪,想象音乐所描绘的情景。
2、感知、理解音乐语言的特征,音乐作品中的音乐形象与现实生活中形象的联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听赏歌曲《捉迷藏》 1、导入:
师:今天我们欣赏的乐曲和我们平时经常玩的一个游戏有关,请同学们边听边猜是什么游戏?(初听片段)生:捉迷藏
2、复听《捉迷藏》:
师:你在音乐中想像到怎样的画面?
3、师:我们再来听听乐曲《捉迷藏》可以分为几段?猜一猜他们是怎么玩捉迷藏的游戏?
生:分为三段。每段的速度、情绪相同吗? 师:哪段音乐表现捉,哪段音乐表现藏? 师:现在,我们请两位同学来表演。
4、认识钢琴:
师:这首曲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它的音色又是怎样的呢? 生:钢琴
师: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钢琴呢?
*学生介绍钢琴的种类、钢琴的起源、钢琴的构成
6、认识作曲家:
师:这首好听的钢琴曲是选自我国一位著名的作曲家——丁善德创作的钢琴曲集《儿童组曲》。全曲一共有5首,我国著名钢琴家刘诗昆出国演出时曾经演奏过它。你们想不想看?
三、拓展
1、欣赏视频:
钢琴独奏《儿童组曲》片段
2、复习歌曲《捉迷藏》
我们不仅可以用乐器来表现欢乐的游戏,还可以用我们的歌声来表达。
让我们一起唱一唱《捉迷藏》。
四、小结:师生回顾课上最喜欢的音乐内容。教学反思:
《捉迷藏》是一首充满童趣的钢琴曲通过对儿童喜爱的游戏捉迷藏的描绘,塑造孩子们机智灵活的以音乐形象。在进行本课教学时,我采用《捉迷藏》音乐做背景进行捉迷藏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体验音乐。游戏结束后,我让孩子们静静的坐下来听音乐,听完后我问,音乐有变化吗?孩子们说有时快,有时慢,那么你们觉得哪段音乐表现的时捉,哪段音乐表现的是藏呢?学生说音乐快时表示藏,小朋友藏时要快跑,音乐这么快就表示小朋友在藏。音乐慢时表示捉,因为小朋友是蒙起眼来找时是慢慢的找,所以音乐慢时是表示捉。孩子们的回答真是太精彩了!通过本课教学我感受到,音乐源于生活,在课堂中要注重发现音乐与生活的联系,恰当的运用生活中的事情去感受音乐的美。
第五篇:小学音乐捉迷藏教学设计
篇一:音乐捉迷藏教案
《捉迷藏》
教学目标:
1、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捉迷藏》,体验大自然四季变化带来的无限生机。
2、了解四季轮回变化的自然常识,加深对四季特点的感知。
3、尝试创编歌词,唱唱自己编的歌,更是其乐无穷,是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体现。
4、通过学习歌曲,表达他们对生活的情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能较好地解决附点部分的节奏。
2、一字多音的演唱。
3、歌词即兴编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以情感为纽带,组织教学
随《捉迷藏》的音乐进行律动,师带生一起随三拍子音乐拍手,并晃动身体。
二、新歌教学
1、质疑引趣,导入新课
播放多媒体课件,出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娃娃的图画。
师:这四个娃娃代表了什么?
生:代表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师:在这四个季节里,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师:那你们说有一天它们会不会碰到一起呢?
师:对了,他们永远也不会碰到一块,就象四个调皮的小娃娃在玩游戏,在捉迷藏呢!
你们想知道他们是怎么捉迷藏的吗?
让我们一起来听首歌吧!
2、听范唱,教师带学生一起跟音乐表演。
课件演示《捉迷藏》课题,同时播放范唱。
3、“寻找四季”
(1)师:春、夏、秋、冬这四个娃娃藏在哪里了?
(2)课件出示:打乱的歌词
(3)把学生分成四小组,按小组来找出四季对应的歌词并读出每句歌词。
哪个小组先找就已哪个季节命名。
(4)老师分别唱出这四句歌词并请各小组模唱。
4、完整学唱歌曲
(1)老师唱前半部分,学生分组唱后半部分。
(2)跟琴和老师学唱前半部分。
(3)根据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指导
附点是歌曲的难点部分,所以这部分要加强巩固练习。
5、完整演唱歌曲
6、歌曲处理
师:前半部分要唱跳跃,体现春夏秋冬这四个娃娃的调皮样子。
师:在后半部分,你们想想在春夏秋冬每个季节捉迷藏的心情各是怎样的呢?
7、完整表演歌曲 学生边唱边表演,把学生的演唱热情推向高潮。采用多种演唱形式,如:分组唱、师生接口唱等等。
三、创编活动
师:在这四个季节里,除了藏在歌曲所描绘的地方,你还会藏在哪些地方呢?
师唱学生创编的歌词。
1、学生分组创编歌词。
2、学生分组表演所创作的歌曲。
四、结束教学
教师小结,布置学生收集各种关于四季的歌。篇二:歌曲《捉迷藏》教学教案
篇三:小学三年级音乐《捉迷藏》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音乐《捉迷藏》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音乐《捉迷藏》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人音版小学音乐第五册第八课《四季的歌》之《捉迷藏》
教材分析:
歌曲《捉迷藏》是一首曲调规整、旋律活泼而又轻快的歌曲。歌曲把“春、夏、秋、冬”四季的季节变化比拟成四个顽皮的小娃娃在玩捉迷藏游戏。形象生动,很有童趣,也表现儿童对美好的大自然充满着热爱的情感。
本课是溶歌曲、律动、表演、创编为一体的较为全面的中年级综合课,在本年级段中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情境表演等活动,激发学生对歌曲的情感,沉浸在歌曲的演唱、表现中。
2、通过多种形式的体验,增强三拍子歌曲的演唱能力。
教学重点:能以较快的速度、清晰的吐字、活泼欢快的情绪和明亮的声音有感情地正确演唱歌曲《捉迷藏》。
教学难点:附点八分音符的掌握
教学过程:
一、感受三拍子的强弱
歌曲《小白船》导入
跟老师一起动一动。这首小白船好听吗?它是几拍子的?
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怎么拍?
现在徐老师再给你们听一段三拍子的音乐。跟刚才的小白船一样的优美舒展吗?(放捉迷藏伴奏)对了,这是一首欢快的3拍子音乐
下面我们来合作为音乐伴奏,徐老师用碰铃打强拍,你们拍手打弱拍。行吗?先试试看
谁来当小老师?
你还能用双响筒把弱拍拍出来吗?徐老师教你个办法能整齐的拍?可以先空一拍,谁还愿意上来。我们来试试看。
二、感受乐曲旋律的起伏和3拍的连音
1、这一段音乐就是歌曲《捉迷藏》。它给你带来什么感受?(轻松、愉快)
2、跟着老师用动作来感受一下音乐的起伏。
3、音乐什么地方给你一种拖长的感觉?在哪里?你能用这个延长的动作把它表示出来吗?(就做长音)
4、你感觉到歌曲中哪一句旋律最高?它有什么变化?起伏真大呀,两句高,然后到最低音5
5、让我们再来感受一次。
6、用lu来唱一唱,师弹琴伴奏
三、节奏游戏
1、在这段音乐中,有一种节奏很好听,出现的次数也最多,你觉得是这些节奏中的哪一种? a)对,就是这个节奏,跟我念一念。这是个附点节奏
b)我们用这个好听的节奏来造个句子,老师先来(沙沙沙沙)位置高,要有3拍子的感觉
c)老师再来和你们玩个游戏,反义词造句接龙,比方我说:长的很长,你们回答:短的很短(高,大,瘦,黑,冷、远)可以有力度变化
歌曲学唱 1. 初听歌曲 1)提问:
歌曲里唱的是什么游戏?(春夏秋冬四个娃娃捉迷藏)
她们是怎么捉迷藏的?
她们在捉迷藏时的心情是怎样的?(轻松、愉快、窃喜)3.学唱歌曲、歌曲处理。
我们来唱一唱。(跟琴两遍)
歌曲共有4个乐句,我们把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念出来:耍、他、下、褂。都是啊口音,把小嘴巴竖起来唱,老师唱前面的,你们唱最后一个字,我来听听看
这首歌听起来是那么轻松、活泼,但老师还发现有一个地方有些激动,你知道在哪里吗?
为什么你感觉到这里比较激动呢?(音高了)我们该怎么唱?力度可以强些
激动之后,又变得怎样了?(音低了)而且钻入谷堆堆,缩进棉褂褂是种什么感觉?(窃喜、有趣)
你们能把它唱好吗?再来唱一遍
看着老师的指挥来唱
五、音乐游戏
1)唱得真棒,你们想不想来做“捉迷藏”的游戏啊?选择一个最喜欢的季节,当歌曲唱到这个季节的时候马上蹲下藏好了,也可以加动作来表示,徐老师先示范一下,我最喜欢春天,春天藏在花丛中我就蹲下。明白了吗? 2)藏的真好,还想来吗?
二、结束部分
唱四季的歌还有很多,比如:小雨沙沙,柳树姑娘,秋天多么美等等。课后同学们可以找一找有关四季的歌曲,听一听,唱一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