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务员热点安全流动才能自由流动
公务员热点:安全流动才能自由流动
“生长麦子的沃土照样孕育罂粟”,这样的道理同样适用于网络。网络为信息流动提供了广阔天地,也给信息安全带来了隐患。
信息流动应该以安全为前提,一旦失去安全的护翼,信息流动就会陷入无序和混乱。一些网络运营商为追逐私利,形成倒卖公民个人信息的黑色利益链;一些网络软件自带“黑客”功能,像特洛伊木马一样悄无声息侵犯公民隐私;虚假电子商务、网络敲诈等网上违法犯罪行为花样翻新,让广大网民防不胜防。
可见,没有安全,“自由”也就无从谈起。非法有害信息的泛滥,势必伤害公民的合法权益、破坏网络的公序良俗、损害社会的公共利益。为了充分释放信息流动的红利,就必须消除信息安全的隐患,这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基本共识,信息安全立法的呼吁之声也日益强烈。
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对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形成法律威慑,为维护网络秩序提供法律依据。这才是对信息自由流动真正的保护。
第二篇:县流动公务员情况调研
**县关于县乡机关公务员
流动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了解县乡机关公务员流动情况,促进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根据省**局《关于开展县乡机关公务员流动情况课题研究相关统计工作的通知》(**号)文件要求,按照市人社局统一布署,在全县开展了县乡公务员流动情况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县乡机关公务员流动基本情况
截止**年*月*日,我县行政机关公务员共计***人,其中:县直行政机关**人,乡镇行政机关**人。2010年至今,我县流动公务员共计**人,其中:县级行政机关**人,占流动公务员总数的**%;乡镇行政机关**人,占流动公务员总数的**%。总体来看,有以下几个特点:
1、流动公务员总体趋于年轻化,学历层次较高,偏重于男性。在流动公务员中,36岁以下**人,占流动公务员总数的**%;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占流动公务员总数的**%;女性公务员**人,占流动公务员总数的**%;男性公务员**人,占流动公务员总数的**%。流动公务员中大部分是各单位学历层较高的骨干公务员,男性公务员占大多数。
2、流动公务员以本县人员为主,在原单位工作时间较长。在流动公务员中,进入原单位前户籍为本县的**人,占
流动公务员总数的**%;在原单位工作时间4年以上的**人,占流动公务员总数的**%。
3、公务员流动的方式多样化,除去调转以外,流动公务员中通过参加公务员录用考试或公开遴选人数较多。流动公务员中参加公务员录用考试或公开遴选**人,占流动公务员总数的**%;调到本县以外机关的**人,占流动公务员总数的**%;调到本乡以外机关**人,占流动公务员总数的**%。
4、流动公务员离开原单位的原因以工作要求与个人特点不匹配为主。同时,因为因为工资福利待遇低离开原单位的也占有一定比例。流动公务员中因为工作要求与个人特点不匹配离开原单位的**人,占流动公务员总数的**%;因为工资福利待遇低离开原单位的**人,占流动公务员总数的**%;因为单位离家远离开原单位的**人,占流动公务员总数的16%。
二、为解决基层留人难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1、坚持执行公务员考试录用政策法规,通过考试录用制度,改善队伍结构。面向社会招考公务员, 不断壮大了公务员队伍规模,为公务员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打破身份界限,从优秀村干部、“三支一扶”大学生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中招录公务员,逐步优化公务员队伍年龄结构,有效避免年龄断层现象。严格执行试用期满三年内不得调动的规定,2010年以来我县县以下机关新录用公务员没有工作调动情
况。
2、畅通交流渠道,积极开展公务员交流工作。近三年流动公务员中,乡镇机关共**人,其中有**人调到本乡以外机关,全部是在县内各乡镇之间交流。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学习交流,既开阔了乡镇干部的眼界和视野,也提升了乡镇干部的综合素质按照工作需要和资格条件。
3、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对公务员的量化考核,根据量化考核和评议情况,与经济收入、评先树优挂钩,县乡两级财政每年拿出一定资金,奖励工作成绩优秀者。
三、建议
1、提高各种待遇,拓展发展空间。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通过各种途径,给基层公务员更大的进步和发展空间。同时,提高经济待遇,使县乡公务员在能解决基本问题的基础上,其经济收入能有一定节余用于丰富生活内容,投资学习提高,增加其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和重视,珍惜当前的社会位置,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针对基层情况,倾斜招录政策。
针对县乡机关的实际情况,适当倾斜招录政策。如可以考虑增加招录人数,增加招录次数,以便及时补充人员;本县内人员可以适当放宽或优先录用,以解决由于家远不能安心工作的问题;由于基层工作的特殊性质,招录中可以限制性别,解决如到乡、村进行走访、调研的问题。
3、省、市机关在录用或公开遴选中,增加基层工作经验比例,对那些工作能力强、政治思想觉悟高的县乡公务员,让他们有参加各种选拔的机会,发挥政治前途和荣誉激励作用。
辉南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2年10月15日
第三篇: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关爱流动儿童(最终版)
【背景链接】
来自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的数据显示,全国14周岁以下的流动儿童已有1833万,其中三成曾感到“不幸福”。由于没有流入地的户口,流动儿童无法享受与城市同龄儿童同等的教育机会,存在超龄入学、辍学等现象,在医疗、安全等方面也得不到全面保障,对流入地城市难以形成归属感,心理健康、人格和智力发展也受到一定影响。
【综合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规模越来越大,流动儿童的福利问题也日益凸显。目前,我国对流动儿童福利仍然实行国家福利责任制,这种福利制度依靠政府投入资金,按计划进行资源分配,已难以满足实际需求。虽然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少年儿童的教育成长只争朝夕,流动儿童福利对户籍和学籍管理体制的依附亟须打破。
流动儿童的福利问题涉及面广、影响深远,关系着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需要解决的难点,也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措施】
流动儿童福利事业需要多层次发展,要使其走向组织化、法制化和专业化。
首先,政府要科学合理地界定和承担国家福利责任,在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等方面明确自身职责,适当扩展流动人口子女教育保障体系,提高流动儿童定点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
其次,应设立关爱流动儿童专项资金,由妇联、共青团、民政等相关部门联合努力,将资金用到实处。同时,家庭、学校和社区应探讨最佳组合,以家庭保障为基础,开展社区互助,一方面,通过开办家长学校等形式,拓宽流动人口家庭获取教育信息的渠道,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另一方面,针对跨地区、跨学校的不连贯学习生活给流动儿童造成的学业和个人成长的断档问题,学校和社区应为流动儿童专门建立教育、健康档案,在一定程度上予以弥补。
此外,政府可以鼓励和扶持民间非营利组织,参与针对流动儿童的服务输送,遴选那些资质好、能力强的社会团体、慈善组织,承担和实施流动儿童护理、心理咨询等服务,不仅要关注养、教、治问题,更要找出帮助他们回归正常成长轨道的方法。
第四篇:信息流动才能走出信任困境
信息流动才能走出信任困境(新论)
上官酒瑞
《 人民日报 》(2013年05月29日05 版)
从某种意义看,现代政府治理就是一个信息传输、交流、反馈的沟通过程,而信息在政府与公众之间的顺畅流动,意味着双方在心理层面建立信任契约
近年来在一些地方,政府和公众、干部和百姓之间的信任频频出现问题。猜疑干部履历和提拔程序,质疑领导承诺和事件调查结论,逢官必疑,甚至已成一种思维定势。理性合法的质疑,有助于监督官员言行,是社会进步的趋势。但不分青红皂白的跟风式怀疑,听风就是雨的造谣传谣,甚至采取非制度化的行动,就不仅会恶化社会舆论,还可能伤害公共秩序。信息化社会是观察这一问题的主要背景。四川什邡、江苏启东等地引入产业项目,虽都进行了科学论证和环境风险评估,符合法律标准,但还是引发了群体性事件。其真实原因在于,干群之间信息占有不均衡,信息不流动、不对称,强化了公众的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并使人们在主观上夸大了这些项目的负面效应。
可见,干群之间的信任困境,成因固然复杂多样,但信息不透明、欠流动、少对称是重要因素。这一点,在信息化社会显得尤为重要。从某种意义看,现代政府治理就是一个信息传输、交流、反馈的沟通过程,而信息在政府与公众之间的顺畅流动,意味着双方在心理层面建立信任契约。如果干部坚守信约,就能够培育干群信任,形成强大合力,抗御各种风险;如果干部故意掩盖事实、隐瞒真相,过滤信息,就等于是撕毁契约,必然造成干群信任危机,并引发社会与政治风险。
没有公开就没有流动,信息也难言对称。这些年来,从颁布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到公开“三公经费”成为常态,再到网络、微博问政等方兴未艾,中国政府信息公开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也不能否认,这些进步与公众的需求之间还存在一些差距和错位。《中国行政透明度观察报告(2011—2012)》显示,不少政府部门在推动信息公开方面出现了“审美疲劳”,无底气、无所谓、无热情。问题集中表现为政府传递信息的选择性公开。特别是“依申请公开”,往往因为语焉不详或牵强附会等不当处置,导致这种集中体现个人利益或价值偏好的信息需求得不到满足。
各类信息在干群之间充分、及时、准确地流动,既需要技术条件的支持,也需要制度机制的保障,更需要价值理念的支撑。在网络时代,技术障碍不复存在,制度建设也日臻完善,阻碍信息流动的最大屏障还是干部的理念。有的缺乏信息公开意识,还抱持着“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观念;有的为避免引起舆论关注,防止过度解读,就蓄意不向民众提供信息,即使公开,也是一些形式化的模糊信息。这种思路已经跟不上当前的时代要求。同时,必须承认公开是有边界的,有些信息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需要授权才能公开。对此,公众应该具有基本的法律常识,政府部门也可以坦荡地坚持。
信息的充分流动会将政府置于聚光灯下,的确能够对干部的言行产生“强势监督”。但反过来看,如果信息公开为我所用,也能成为展现良好作风、传播政府形象、树立政府公信的制度化渠道。在信息时代,信息俨然是政治系统的神经,信息流动才能培育干群信任,信息畅通才能激荡出政府公信。
(作者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教授)
第五篇:县流动公务员情况调研
**县关于县乡机关公务员
流动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了解县乡机关公务员流动情况,促进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根据省**局《关于开展县乡机关公务员流动情况课题研究相关统计工作的通知》(**号)文件要求,按照市人社局统一布署,在全县开展了县乡公务员流动情况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县乡机关公务员流动基本情况
截止**年*月*日,我县行政机关公务员共计***人,其中:县直行政机关**人,乡镇行政机关**人。2010年至今,我县流动公务员共计**人,其中:县级行政机关**人,占流动公务员总数的**%;乡镇行政机关**人,占流动公务员总数的**%。总体来看,有以下几个特点:
1、流动公务员总体趋于年轻化,学历层次较高,偏重于男性。在流动公务员中,36岁以下**人,占流动公务员总数的**%;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占流动公务员总数的**%;女性公务员**人,占流动公务员总数的**%;男性公务员**人,占流动公务员总数的**%。流动公务员中大部分是各单位学历层较高的骨干公务员,男性公务员占大多数。
2、流动公务员以本县人员为主,在原单位工作时间较长。在流动公务员中,进入原单位前户籍为本县的**人,占流动公务员总数的**%;在原单位工作时间4年以上的**人,占流动公务员总数的**%。
3、公务员流动的方式多样化,除去调转以外,流动公务员中通过参加公务员录用考试或公开遴选人数较多。流动公务员中参加公务员录用考试或公开遴选**人,占流动公务员总数的**%;调到本县以外机关的**人,占流动公务员总数的**%;调到本乡以外机关**人,占流动公务员总数的**%。
4、流动公务员离开原单位的原因以工作要求与个人特点不匹配为主。同时,因为因为工资福利待遇低离开原单位的也占有一定比例。流动公务员中因为工作要求与个人特点不匹配离开原单位的**人,占流动公务员总数的**%;因为工资福利待遇低离开原单位的**人,占流动公务员总数的**%;因为单位离家远离开原单位的**人,占流动公务员总数的16%。
二、为解决基层留人难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1、坚持执行公务员考试录用政策法规,通过考试录用制度,改善队伍结构。面向社会招考公务员, 不断壮大了公务员队伍规模,为公务员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打破身份界限,从优秀村干部、“三支一扶”大学生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中招录公务员,逐步优化公务员队伍年龄结构,有效避免年龄断层现象。严格执行试用期满三年内不得调动的规定,2010年以来我县县以下机关新录用公务员没有工作调动情况。
2、畅通交流渠道,积极开展公务员交流工作。近三年流动公务员中,乡镇机关共**人,其中有**人调到本乡以外机关,全部是在县内各乡镇之间交流。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学习交流,既开阔了乡镇干部的眼界和视野,也提升了乡镇干部的综合素质按照工作需要和资格条件。
3、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对公务员的量化考核,根据量化考核和评议情况,与经济收入、评先树优挂钩,县乡两级财政每年拿出一定资金,奖励工作成绩优秀者。
三、建议
1、提高各种待遇,拓展发展空间。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通过各种途径,给基层公务员更大的进步和发展空间。同时,提高经济待遇,使县乡公务员在能解决基本问题的基础上,其经济收入能有一定节余用于丰富生活内容,投资学习提高,增加其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和重视,珍惜当前的社会位置,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针对基层情况,倾斜招录政策。
针对县乡机关的实际情况,适当倾斜招录政策。如可以考虑增加招录人数,增加招录次数,以便及时补充人员;本县内人员可以适当放宽或优先录用,以解决由于家远不能安心工作的问题;由于基层工作的特殊性质,招录中可以限制性别,解决如到乡、村进行走访、调研的问题。
3、省、市机关在录用或公开遴选中,增加基层工作经验比例,对那些工作能力强、政治思想觉悟高的县乡公务员,让他们有参加各种选拔的机会,发挥政治前途和荣誉激励作用。
辉南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2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