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应限制欧盟人口自由流动
应限制欧盟人口自由流动
明年1月1日起,罗马尼亚人和保加利亚人将像欧盟(EU)其他国家公民一样享有在英国工作的权利。我明白,此事对我国的潜在影响令许多人深感不安。我也怀有同样的关切。
自柏林墙倒塌以来,英国一直力主让那些曾在铁幕背后遭受苦难的国家加入北约(Nato)和欧盟。这对它们的繁荣和安全十分重要,也关系到我们的繁荣和安全。英国还是单一市场最坚定的支持者之一。单一市场发展壮大、让我国公民有机会在欧洲其他国家工作,符合我们的利益。
但问题出现了。2004年以来,我们目睹了欧洲规模最大的一波非战时移民潮。以英国为例,如今有100万中东欧人在这里生活。那么,我们能从中吸取什么教训?首先是关于过渡性控制(transitional controls)的教训。2004年,工党(Labour party)政府决定:英国应当选择彻底放弃对欧盟新成员国实施过渡性控制。他们本来有权实施为期七年的禁令,禁令到期后,新成员国的公民方可来英国工作。但工党拒绝这样做——欧洲几乎没有谁做出与之相同的选择。这是一个重大错误。
还有关于收入不均的教训。由于新成员国的人均收入只有欧盟均值的一半左右,因此很多人选择来到英国,这是意料之中的。但当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加入欧盟时,工党并未吸取这个教训。当时,应当解决的难题是,何时同新成员国完全开放彼此的劳动力市场。但工党政府回避了这些问题。正因如此,本届政府才把针对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的过渡性控制期限从五年延长至最长的七年。
另一个重大教训是,移民政策的失败密切关系到福利和教育。如果工作性价比不高、或者英国人缺乏相关技能,我们的劳动力市场就会出现巨大的缺口、供外国劳工来填补。我们不能怪罪想来英国努力工作的人;但真正的解决方案是通过培训我们本国人民来填补这些就业缺口。这正是本届政府的努力方向:提供创纪录数量的学徒岗位,要求学校严格教育,并打造鼓励劳动的福利体系。
不过,人们肯定最关心我们当下采取的行动。我们正在修改规则,以使任何迁来英国的人不会指望立即就能领取失业救济金;我们不会在他们来英的头三个月发放救济金。如果一名欧盟成员国公民在来英三个月后需要救济金,我们也不再会无限期发放。他们最多只能申领6个月的救济金,除非他们能证明自己有实实在在的就业可能性。
对于想申领福利的移民,我们将收紧对他们的考察。这将包括引入新的最低收入门槛。如果他们通不过考察,我们将停止提供收入补助等福利。刚来英国的欧盟成员国求职者将无资格申领住房补助。
如果人们来英国不是为了工作,而是乞讨、睡大街,他们将被驱逐。12个月内,他们将被禁止再次入境,除非他们能证明有正当理由来英国,例如已在英国找到工作。我们还将打击以低于最低工资的薪酬雇佣人员的企业。企业每有这样一名薪酬过低的员工,就要缴纳最高2万英镑的罚款——比目前规定的罚款金额高出三倍还多。英国不是唯一这样做的国家。荷兰等国已经规定,欧盟移民必须居住满三个月,才能享受求职津贴等福利。我们的这些措施均在工党所签署条约的限制内,是合法的。最后,我要陈述本党将如何规划,以防止未来再出现这些问题。
当今的欧盟与30年前大不相同。我们需要面对一个现实:在收入严重不均的背景下,自由流动政策引发了庞大的人口流动。这导致那些需要留住英才的国家正在流失人才,并对社区构成压力。现在国家间应达成新的协议,承认自由流动是欧盟的核心原则、但不能是毫无限制的原则。我们不是仅有的一个认为自由流动是有限权利的国家:奥地利、德国和荷兰的内政部长也对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中表达过同样的看法。
因此,作为改革欧盟计划的一部分,英国将与别国合作,让自由流动的概念回归更为合理的基础。
对福利问题也需如此。例如,自由流动不应等同于输出儿童补助金——我希望与欧洲的合作伙伴共同解决这一问题。
吸纳新成员国、为它们带来和平和繁荣,仍是欧盟的最大长处之一。可能还要等上若干年,或许是十年,才会再有别的国家加入欧盟。不能用过去的方法对待它们。我们必须落实新的安排,减缓互相全面开放劳动力市场的速度,直到我们确信这样做不会引起大规模移民为止。
可通过多种途径来达成这一目标。例如,要求新成员国达到一定的人均收入或人均经济产出水平后,方可完全放开自由流动。如果一年内流入某个成员国的欧盟移民人数达到特定水平,该国可以实施限制。
欧盟若要重获人民的信任,就需要做出改变。我期待与其他同样希望改革的国家合作,并通过公投决定我国在欧盟的未来。如果我在下次大选中成功连任首相,我将把选择权交给英国人民。
第二篇:“限制”与“自由”
“限制”与“自由”.txt33学会宽容,意味着成长,秀木出木可吸纳更多的日月风华,舒展茁壮而更具成熟的力量。耐力,是一种不显山石露水的执着;是一种不惧风不畏雨的坚忍;是一种不图名不图利的忠诚。如何看待学校教育的“限制”与“自由”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苏志华 日期:2009年08月27日 访问次数:83
苏志华(重庆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然而对“促进学生的发展”进行深入思考,就会面临如下问题:一方面是依据个人愿望、能力、天赋等充分发展;另一方面则是国家依据需要的人才标准来塑造人,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无疑,学生在现行教育体制中不大可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想法,完全根据自己的禀赋来自由发展。
一个是教育中最大的自由,一个是教育中最大的限制,落实到学生身上,就是发展的两难问题。当前流行的看法是:学校教育的限制总是坏的,要让学生享受自由而快乐的学习、让学生的学习生命自由生长。好像只有给学生最大的自由空间才是真正的教育自由,而对“限制”二字则是避之不及,认为限制压抑了学生的潜能,束缚了学生的自由。
一、限制压抑了学生的潜能?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毋庸置疑的。在这一前提下,人们认为只有给予每个学生以充分的学习自由,他们的身心各个方面潜在的发展倾向才能够表现出来,从而沿着一条自我实现的道路前进。于是,人们认为现代教育应当充满温情和人性化,应该提供给学生一个自由和开放的学习场所。即是说,如果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引入外在的限制力量,那么就可能压抑学生身心各方面潜在的发展倾向,阻碍学生的发展。反之,只有避免对学生的限制,学生才能获得最大的发展。
这种判断有一个先在的假定,即坚信学生所有的潜在发展倾向都有价值,所有潜能的实现都会产生好的结果,认定压抑某种潜能的行为必然是坏的。这无疑造成对学生的一切潜能不加区分的错误认识。事实上,学生的潜能具有不同的价值趋向,有的潜能趋向于善,有的趋向于恶,有的潜能既不趋向于善,也不趋向于恶。如果教师一味倡导破除对学生的限制,盲目追求让学生的所有潜能都得以自然生长与实现,就会对自己的责任产生错误的认识,会认定自己的任务仅是发现学生的潜能并实现它们,同时推卸自己对学生的潜能进行价值判断以及价值引导的责任,从而使一些恶的潜能得以生长与实现。
正是由于学生潜能有善恶的价值性区分,决定了教师必须肩负起对这些潜能进行限制的责任。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价值判断,选择并决定对哪些潜能加以培养、对哪些潜能加以忽视以及对哪些潜能加以抑制与排斥。如教师采取有效而合法的措施促使甚至强迫不情愿的孩子上学或努力学习,以反对他们贪玩的本性、逃避辛苦的智力活动的倾向,这样的限制不仅不应被否定,而且应该得到赞扬。因为它是学生成长的护堤,能够防止学生恶的潜能肆意生长与发展,进而保护学生不致陷入本能的放纵沼泽和堕入原始的欲望深渊。由此,在教育中进行限制,不仅成为教师的一种权力,更成为教师的一种神圣义务与责任。
二、限制束缚了学生的自由?
提倡教育自由,也折射出人们对限制的态度。“教育自由意味着任何时候教育都不能强迫儿童。”即是说,教育要为每个在教育中生活的人免除任何的干预、强制和压制,为他们创造多
样的机会和丰富的情境,通过他们的选择能力和选择活动,在教育生活中运用各种力量和资源,实现精神的自主发展,而受教育者要具有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和空间的自由。这些观点隐含着“限制束缚了学生学习的自由”的认定。其实主张解除限制、倡导赋予学生学习自由,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目的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一个潜在的客观事实却被忽略了,即学生并非天生就具备较强的自主能力。让那些自主能力尚不完善的学生去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就意味着他们可以想学什么就学什么,既可以将蕴含真善美特质的文化精华作为学习内容,也可以将体现假丑恶特质的文化糟粕作为学习内容。让他们自由选择学习目的,意味着他们想为了什么而学就为了什么而学,学习其实没有了目的,因为当什么都可以成为目的之后,目的本身就沦为虚无。也就导致卡西尔(Cassirer,E.)所预见的文化悲剧的上演。文化的进步不断给人以新的馈赠,但学生却越来越无从享有这些馈赠,学生不仅不能通过享有文化的馈赠使自我得到完善与升华,反而使自我陷入尴尬与无助的境地。
正是学生自主能力的不完善,决定了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学习目的进行限制,以保证学生能够学习到人类文化的精华,并以有效的方式快速地掌握这些人类智慧的结晶,进而不断实现自身的完善与发展。同时,也决定了教师还要选择一些能有效培养学生自由选择能力的内容,供学生具体选择,进而让学生在选择这些内容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选择较有价值的文化作为学习内容、确立适宜的学习目的等自主能力。也就是说学生自由选择能力的发展,要以学生所能选择的东西经教师检验为前提。在这个意义上,限制其实是学生成长的捷径,它让学生迅速而有效地掌握文化精华,并发展起文化选择的自主意识与能力。
三、自由是无限度的?
教育自由的出发点是反思现代学校教育受到政治、意识形态以及教师教育方法的限制,批评学校教育与学生的个性发展处于对立状态,学校提供的是僵化的教育。但问题是任何自由都是有限度的自由。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必须受到一种限制,这种限制既是对自由的束缚,也是对自由的保护。没有限制的自由,会导致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自由的侵犯或伤害,造成后一部分人失去自由;但是,不合理的限制又会扼杀自由。我们不是不要限制,而是要一个合理的限制。正因为有限制,自由就有一个“度”的问题。超过了这个度,就走向了自由的反面。“自由永远必须明确自己与他人自由的界限。没有这样的约束,自由权就成了放纵权;没有对自由的恰当约束,社会将堕入无政府状态。”所以,限度是自由的必要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这一政治自由和权利的限度原则,同样适合于教育自由。因此,自由和限制必须保持一个适度的张力和平衡。一般说来,自由行动应该且只可以接受合理的约束和限制,这种约束和限制的合理度取决于不对别人造成妨碍或伤害。“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因为各人的自然权利的行使,只以保证社会上其他成员能享有同样权利为限制。”罗尔斯认为,对某些局部自由的限制只有在保证更大的自由时,才是正当的。也就是说,为了更大的自由本身可以限制局部的自由。罗素在谈到教育自由时,举例说教育的自由不是无限的,他说教育者应该遵循儿童固有的天性,可是不能允许儿童出现“吞发卡”“吃毒药”“暴食”“不勤洗衣服”“拼命抽烟”等一类的事情。可见,教育自由是以限制为基础的,它不是无限度的。
学校教育的限制与自由是一对矛盾,是学生发展的两难选择。而教育要在限制与自由之间做好文章,的确不易。努力规避限制与自由的消极意义,彰显它们的积极价值,也就是要走向理性的限制与自由,将学校教育的外在限制转化为学生自身的内在限制,从而使限制成为学生自我成长的动力。
参考文献:
[1]石中英.论学生的学习自由[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4).[2]谢弗勒.人类的潜能:一项教育哲学的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金生鈜.规训与教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4]卡西尔.人文科学的逻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5]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6]冯建军.教育自由及其原则-政治哲学的视角[J].教育学术月刊,2008(6).[7]莫蒂默·艾德斯,查尔斯·范多伦.西方思想宝库[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8.[8]石中英.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O(∩_∩)O~本人严重质疑该论文观点的陈述过程,这个人完全把教育的自由,和受教育者本身的完全自由两个搞混了,这是不同的概念!教育自由是指要在教育中体现受教育者学的自由和老师教的自由。这些本不是学和教的内容!人的完全自由在现在是根本不存在的,即使是在未来的未来也尚且不知,但是教育的自由是可以的,尤其是高等教育的自由,只是高等教育的自由与基础教育的自由体现不同。。。
第三篇:全国人大内司委建议户籍立法 实现人口自由流动
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提交的有关报告中提出,我国有关部门正积极稳妥开展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建议待条件成熟时将户籍法列入立法工作计划。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在议案中提出,现行户籍制度诸多弊端逐渐显露,城乡分割、人户分离现象严重,限制人口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为实现城乡一体化和城乡人口之间自由流动,建议制定户籍法。
对此,公安部提出,制定户籍法是必要的,但是,由于户籍管理中许多根本性问题尚未解决,出台户籍法的时机暂时还不成熟。公安部正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积极稳妥开展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陆续报请国务院批准或者与有关部委联合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各地根据国务院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相继出台了贯彻实施意见。公安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加强户籍立法的调研工作。
全国人大常委会29日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关于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主席团交付审议的代表提出的议案审议结果的报告。内务司法委员会在审议意见中认为,户籍法是本届常委会立法预备项目。建议国务院组织有关部门抓紧调研,做好立法准备工作,待条件成熟时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计划。对于代表议案中提出的关于户籍立法的具体意见和建议,可在立法时认真研究考虑。
第四篇:人口流动监测领导小组
民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成立国家三类地区人口流动及其影响因素
监测调查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有关乡镇,县直有关部门、单位:
2011年国家在全国10个省的37个县(团)开展三类(生态脆弱类、边境类型、少数民族类)地区人口流动及其影响因素监测调查工作,这是国务院授权国家人口计生委对当前社会经济、资源环境、人口流动迁移、留守家庭人员生存状况等特点进行的一次全面细致的综合性调查,我县16个部门和4乡镇的4个村被国家确定为生态脆弱区监测调查样本点,具体实施入户调查、信息采集、微机录入和上报报表等工作。为做好此项工作,县上成立国家三类地区人口流动及其影响因素监测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如下:
组长:马述涛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陈建民县人口局局长
成员:王淑萍县委组织部副部长
叶军县委农办副主任
赵永康县公安局副局长
李万江县人社局副局长
刘明县水务局副局长
朱岩芳县卫生局副局长
王玉琴县统计局副局长
郭涛县环保局副局长
孙栋德县商务局副局长
曾祥英县气象局副局长
闫向庆县民宗局副局长
任培中县教育局工委主任
许淑兰县国土局纪检书记
杨淑玲县民政局纪工委书记
高立斌县林业局工委主任
张润德东坝镇人大主席
孔德生收成乡人大主席
陈国民泉山镇副镇长
杨海梅昌宁乡副乡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人口局,陈建民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实施调查项目工作的指导、资料的收集、信息录入及汇总上报等工作。
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第五篇:流动暂住人口服务管理工作
我县流动暂住人口服务管理工作 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
近年来,随着长武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工业步伐的不断加快,使得我县人口自然流动性随之越来越大,流动暂住人口的数量和规模较以往相比均呈急剧上升状态。这一现象的出现,无论是从流出地或是流入地来讲,都为推动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给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我县流动暂住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现状。
(一)数量呈不断上升状态。2008年至2011年年底,我县流动暂住人口的数量分别为965人、1924人、4415人、4735人。截止目前,我县流动暂住人口实际约6741人。其逐年上升率分别为99.4%、129.5%、7.2%和42.4%。
(二)类型逐渐呈多元化状态。和2008年以前相比,我县流动暂住人口分布类型已由最初少量的商贸、服务行业逐步拓宽为目前的务工、务农、经商、服务等全方位多领域态势,其中第三产业呈潜在快速发展趋势。
(三)分布区域呈逐步延伸状态。目前,我县的流动暂住人口分布区域已由最初的集中于县城及周边村组,延伸为现在的以亭口镇、昭仁镇、洪家镇、彭公镇等村镇为主的扩散型状态,部分大型企业在建工地流动暂住人口较为密集。
(四)管理服务难度逐步凸显。在肯定流动暂住人口所带来的积极作用的同时,其数量的快速增长也给我县社会经济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从2009年至今,我局先后从中查处治安案件54起,侦破刑事案件9起,处理各类群体性事件7起。
二、我县流动暂住人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齐抓共管格局尚未形成。多年来,虽然在一直强调对流动暂住人口的服务管理工作要形成“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部门齐抓共管”的格局,但事实上“公安孤军作战,各部门各自为阵”的局面从未得以根本改变,劳动、工商、教育、卫生、社区组织、物业管理等相关部门尚未建立工作联系、信息资源共享制度,致使服务管理工作不能环环相扣,形成脱节。
(二)公安部门的职能不能全部涵盖对流动暂住人口服务管理内容。了解掌握流动暂住人口底数、办理暂住登记和制发暂住证、核实身份、掌握有无前科和建立健全管理档案、及时维护更新基本信息,是公安机关对暂住人口服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对流动暂住人口的法制宣传、职业教育培训等一系列跟进措施目前在我县尚存在一定的“盲区”,造成了公安机关管理上的力不从心。
(三)流动人口的切身利益与登记管理没有体现任何挂钩关系。由于传统管理模式和传统观念一时难于改变,我县流动暂住人口管理使用单位在其工作中对公安工作配合不够紧密。另外,即使对流动人口进行了登记掌握,而流动人口本身的就业、就医、社会保障、子女入学等现状没有得到有效改变,造成不主动申报登记,不自觉接受管理,漏管脱管情况较为突出。
(四)繁重的工作压力与实际警力的不相适应的现状,导致部分民警对做好流动暂住服务管理工作不够经常主动。以我局城关派出所为例,该所现配臵警力12人,一人长期被县政府抽调,所长主管全盘,教导员分管基础工作,副所长主办案件,2名民警负责日常户口办理,流动暂住人口等基础工作只能由6名民警日常开展,但这6名民警同时还要开展日常接处警以及各类治安、刑事案件受理和查处工作,据我局110接处警部门统计,2011年1-11月仅县局指令该所接受查处的各类案件共338起。
三、做好我县流动暂住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应采取的对策。
(一)狠抓综合治理,形成流动暂住人口服务管理合力。由县综治委牵头,公安、城建、民政、教育、卫生等相关部门参与,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对全县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进行综合治理,将“明确具体措施,明确工作目标”融入到研究出台流动暂住人口综合治理的办法和意见之中,不定期检查核实工作成效,对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逐步形成综治协调、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强化组织建设,不断健全和完善组织人员网络。由县政府出面出台具体的配套政策,县综治部门牵头,在我县目前流动暂住人口较为集中的昭仁镇城区、亭口工业园区、丁家镇煤化工园区以及彭公镇高家堡煤矿等乡镇和村组分批建立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站,并按人均管理约300名流动人口的标准,整合建立专职协管员队伍,凝聚公安、城建、卫生、计生等社会多方面的力量,在坚持部门优势的同时,强化对流动人口的动态管理。
(三)严格规范管理,形成行之有效的日常工作制度。建议由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责、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和奖惩制度,建立各部门同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站的横向工作联系制度,在综治部门的领导下,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由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站对各部门的工作成效进行通报,严格奖惩兑现,从而使流动暂住人口的服务管理工作逐步进入规范化体系。
(四)出台保障措施,全力争取工作对象的支持配合。县级各相关职能部门要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手段,千方百计地为流动暂住人口在就业、医疗、子女入学、劳动保障等方面制定一些保障机制,为流动人口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切实保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并加强宣传教育,让流动暂住人口真正体会到:登记机关的服务管理工作涉及其切身利益,没有登记管理将会导致自身利益损失,以此赢得流动暂住人口的主动支持和配合。
(五)深化教育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做好流动暂住人口工作的法律意识。全县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在日常工作中,重点宣传与流动人口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让流动暂住人口服务与管理主体单位和工作人员深刻认识和理解服务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流动暂住人口的法制观念,提高流动暂住人群对新形势下做好流动暂住人口服务管理的认同感和支持度,从而努力实现服务管理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