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顾光球先进事迹
顾光球先进事迹
人物简介
顾光球(1953~2012.03.16),男,湖北省浠水县洗马镇官塘角村卫生室室长,与同为村医的妻子汪杏花一起,扎根山乡40年,默默奉献,忘我工作,成为3000余村民的生命健康守护神。2012年3月16日清晨,顾光球因突发脑溢血不幸去世,年仅59岁。至去世前为止,顾光球担任村卫生室室长10年。顾光球所在的村卫生室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被洗马镇中心卫生院评为“先进村卫生室”,顾光球也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乡村医生”。顾光球去世后,数千村民自发为其送行。顾光球感人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湖北全省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称其为“大别山医魂”、“永远的映山红”。
顾光球先进事迹
立志从医,苦攻医术
顾光球出生在湖北省浠水县与蕲春县交界的三角山下。1972年,顾光球成为当地少有的高中毕业生,本来有很多机会等着他,但自幼向往医生职业的他选择了师从当地老中医学习中医技术。因勤奋刻苦,不到一年他便能独当一面,被推荐到洗马镇八方嘴村村卫生室当“赤脚医生”。1977年,经申请,顾光球被选送到浠水县卫校赤脚医生培训班学习3个月。生前,《本草纲目》《伤寒杂病论》这两本医药“圣经”一直放在他的手边,一有空就学习。1993年6月,顾光球晋升为中医主管乡村医师。2006年起,年逾五旬的顾光球克服种种困难,用两年的时间参加函授学习,取得黄冈卫校中医中专毕业证书。顾光球去世后,人们发现,他简陋的办公桌上放着两本快要翻烂的医书:《用药心得十讲》和《农村常见急症》。
送医上门,便民利民
随着青壮人员外出打工不断增多,农村几乎只剩下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由于山路遥远,生病的老人儿童行走不便,特别是在夜晚困难更多。顾光球发扬赤脚医生的优良传统,几十年如一日,坚持送医上门。一个下着雪的深夜,顾光球接到病人电话,说感冒了肚子疼。顾光球骑着摩托车花了两个小时才赶到病人家中,一诊断发现是另一种病症。为了救命,顾光球又骑车回来拿了对症的药品送到病人家中。来回折腾两趟,等顾光球终于忙完回家时,天已经亮了。“他顾不得自己休息,心里都是为病人着想……”妻子汪杏花说。村里还有一位92岁的老人,眼睛瞎了,一身是病,三个儿子都已去世,顾光球经常上门去看望老人,免费诊病。听到顾医生去世的消息,老人的心都碎了。她哽咽着说:“我不敢相信,(顾医生)怎么像鹰抓鸡一下就没了,我心里好痛啊。以后病了找谁呀?老天怎么不长眼,真该让我替他去死。” 大年三十,家家户要早早关门纳福,团聚吃年夜饭,由于经常接到电话要 黄冈副市长陈少敏与顾光球的妻子在交谈
[4]随时出诊,顾光球家连年夜饭也吃不好。每年都要出诊,后来干脆把吃饭的时间改了,改在早上。在发病的当天,顾光球还4次出诊;早上6点半,匆匆吃完几口面,套上雨靴,裹上雨衣,骑上摩托车出发了;晚上6点多钟,顾光球又出诊一次,一天只在晚饭时不受打扰喝下一碗米汤。30多年来(截止2012年3月),在崎岖的山路上,顾光球先后骑坏了四辆自行车。生前,顾光球常穿的是解放鞋,走山路轻快方便,常常沾满泥巴,十分破旧。雨天,顾光球就穿胶鞋出门。几十年里,顾光球穿破的鞋子不计其数。
防疫保健,恪尽职守
浠水县新农村合作医疗开始后,顾光球主动转变角色:在诊疗基础上,把精力放在防疫保健上。不但不计较经济得失,反而进一步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2002年12月,洗马镇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将八方嘴、七里冲、官塘角3个邻近村合并在官塘角村设置联村卫生室,由顾光球任室长,其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半径3.5公里左右,服务人口3959人。在推进新农合中,引导群众参合率达95%以上。在日常诊疗中,顾光球坚持向病人解释病症,还不厌其烦地教他们如何保健,如何预防疾病。至顾光球去世之日为止,该卫生室已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1796份,其中65岁以上老人档案169份,高血压患者271份,糖尿病档案35份,重性精神病18份,仅顾光球个人就亲自建档1006份。哪个村哪个组的哪个村民患何种病,病史多久等一目了然,方便定期咨询病情做好记录。在2003年“非典”和近3年来(截止2012年3月)的儿童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中,顾光球以救死扶伤的精神,身先士卒,与高危人群直接密切接触,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3年里(截止2012年3月),进村入户摸底排查0-7岁儿童手足口病累计2465人次。在春夏季节高发期间,顾光球不顾高温,每天奔波几十里路,上午走村入户对重点对象逐一探视排查,每天下午向镇卫生院报告结果。坚持看病有日志,发药有处方,收费有登记,新农合报销手续完整无弊。在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中,顾光球所在的卫生室成为浠水县典范,受到村民和上级充分肯定。2008年12月2日,湖北省副省长张岱梨到卫生室调研时称赞顾光球:你的诊所为老百姓看病起了“兜底”作用。
因公负伤,舍已为人
1990年前,为自力更生,节约开支,顾光球与几名村医一起到蕲春县仙人台大山上挖草药,突然遭遇一大群葫芦蜂袭击。由于蜂群来得太猛烈,黑压压的一片,大点大点地砸在身上,开始大家都懵了,以为遇上阵头雨。顾光球招呼大伙赶紧打开随身携带的清凉油盒防御,不料自己失足滚到山沟昏迷过去了。后来,山下卫生所的村医到山上为其打针治疗,一个多星期后才能下地。他又返回到原地找回丢失的锄头和竹篓。此后,顾光球头上留下了被毒蜂蛰的几个伤疤。顾光球出夜诊摸黑道多次摔伤,胳膊骨折过两次、脚脖子一次。
扎根山乡,乐道安贫
八方咀村不富裕,留守老人和孩子看病赊账多。顾光球说,“啥时有钱啥 时还吧。”每次给病人看完病开药时,顾光球都会问:“家里还有什么药?能用的就用上。”能开一粒药的他不开两粒,能一天吃完见效,他决不开两天的。诊所里有好几摞顾光球开过的药方单据。一张处方单上,病人腹痛,共开了6种药,仅8元钱。他的处方中,少有超
第二篇:顾光球同志简历及主要事迹材料
顾光球同志简历及主要事迹材料
顾光球,男,浠水县洗马镇八方嘴村1组人,生于1953年5月8日(阴历3月25日)。1972年7月洗马高中毕业后,顾光球师从老中医周学海学习中医,1973年3月被推荐进入原洗马公社建设大队(现名洗马镇八方嘴村)卫生室当“赤脚医生”。1977年11月被选送到浠水县卫校赤脚医生培训班学习三个月,1980年6月获县卫生局办法的“赤脚医生证”,1982年2月获县卫生局办法的《乡村医生证书》。1993年6月晋升为中医主管乡村医师,1995年9月获黄冈地区卫生局颁发的《乡村医生技术职务中医主管乡村医师任职资格证》,2004年经县卫生局考核依法注册为乡村医生。2006年9月至2008年7月,顾光球同志参加湖北省乡村医生中医中专学历教育,并取得黄冈卫校颁发的中医中专毕业证书,后一直在村卫生室从事乡医工作。2002年12月至2012年3月15日任洗马镇官塘角村卫生室室长。2009、2010年官塘角村卫生室连续两年被洗马镇中心卫生院评为“先进村卫生室”,顾光球同志同时也连续两年被卫生院评为“优秀乡村医生”。
顾光球同志从事赤脚医生和乡村医生职业长达39年时间,在此期间,兢兢业业的为当地3000余名农村居民的健康服务,认真勤恳,医疗水平较高,得到当地农民群众的高度肯定。2012年3月16日凌晨1点左右,顾光球同志在为1名急诊患者进行诊断和处置之后,因突发脑溢血,倒在了他为之奋斗奉献一生的村卫生室里。3月18日,顾光球同志下葬当天,有多达几百名当地群众自发为其送葬。截止目前,有当地群众3000多人次自发为其悼念,寄托他们对顾医生匆匆离去的哀思。
根据相关媒体的报道,顾光球同志生平主要事迹如下: 走的那晚,吃完饭打着电筒去值班
3月15日傍晚,一家人吃晚饭后,顾光球看完新闻联播,像往常一样拿了手电筒,骑着那辆破旧的二手摩托车,跟家人打了声招呼就要去官塘村卫生室值夜班。“不行啊,现在春季流行感冒这么多,我不去值班,有人半夜要来拿药怎么办?”面对妻子的劝阻,顾光球说完就骑车走了。
16日凌晨1点左右,一位村民敲响了卫生室的门。顾光球起床给村民拿好了药,顺便去上厕所。从厕所出来,他顿时感到头又晕又疼。
对面加油站的人赶来时,顾光球几乎晕过去。他们赶紧叫车,将他送到浠水县人民医院,同时又打电话给顾光球的二女婿王庆华。
王庆华打电话通知汪杏花和顾光球的两个女儿,自己匆匆赶到医院。此时,医生确诊其为突发脑溢血,颅脑血管全面出血,十分危急。凌晨3时许,顾光球一瓶液还没有输完,就永远地闭上了眼睛。而此时,他的妻子、女儿、女婿还在赶往医院的路上„„
顾光球去世得太突然,来不及打造棺材,只好先用原本为老母亲准备的棺材入殓。
从医40载,村民一个电话随时出发
顾光球的姑父是一名医生,顾光球从少年时就开始接触医学。1972年,顾光球19岁,在浠水县卫生系统参加了三个月的集中培训后,并通过大量的自学,成为了村里的一名“赤脚医生”。他自己上山采草药,还开荒种草药,降低成本。
一开始,他所工作的卫生室位于八方咀村的湾子里,八方咀的村民生病了都找他看病拿药。诊病准确,拿药便宜,待人又很是宽厚亲切,他的名气越来越大。
13年前,为了方便邻村的人看病,顾光球进入了官塘角村卫生室工作,该卫生室服务周边的八方咀村、七里冲村和官塘角村等3个村。这样,三个村子的人找他看病更方便了。他的妻子汪杏花在卫校毕业后,通过县卫生局的考核也成为了一名乡村医生,在村卫生室里主要从事护理工作。
村里都是山路,为了加快出诊速度,顾光球买了一辆二手摩托车。不管什么时间什么天气,一个电话他就随时出发。有时,他一个月还要出七八次夜诊。
09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顾光球积极响应国家和省有关政策,在洗马镇卫生院的指导下全面开展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关工作,为3个村的村民都建立了健康档案,并对重点人群进行了分类管理。糖尿病、精神病人等都做了分类记录,哪个村哪个组的哪个村民患何种病,病史多久等一目了然,方便定期咨询病情做好健康管理工作。
他所在的卫生室,曾是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典范。2008年底,时任湖北省副省长张岱梨同志曾到此调研,顾光球同志作为村医代表,在张岱梨副省长调研时在会议上作了发言,张岱梨同志称赞其为老百姓看病起了“兜底”作用。
4月25日,是顾光球59岁的生日。按照农村的习惯,大女儿顾海琴早就打算为父亲做60大寿,而父亲却在此时突然离世。
救人为先,看病不要诊金只收药费
顾光球出诊看病,从不收出诊费,也从不收诊金,病人只需付药钱。
官塘角村卫生室里有好几摞顾光球生前开过的药方单据,但药价都很低。一张处方单上,病人肠胃道方位腹痛,共开了6种药,共计8元钱;一张小儿感冒的处方单上,一共4种药,也只有15元钱。所有的药方单据上,极少有超过30元的。
顾光球给人看病拿药,能开一粒药的他绝不开两粒,能一天吃完见效的,他绝不开两天的。每次给病人看完病开药时,他都会问:“家里还有什么药?能用的就用上,短缺的我给你配。
八方咀村80多岁的顾汉奎和老伴身体都不好,儿女在外工作。去年春天,顾汉奎得了肺病。顾光球给他看完病后,从此只要顾汉奎一通电话,15里的山路,顾光球骑上摩托车就去。平时,顾光球也会经常到他们家探望,帮忙老人烧水做饭。
60多岁的村民顾思告患有肝腹水,顾光球每个月都到病人家里,帮忙抽去腹中积液。抽取过程中,顾光球连口罩都不戴。他说,戴口罩会让病人有距离感。
一个下着雪的深夜,顾光球接到病人电话,说感冒了肚子疼。他骑着摩托车花了两个小时才赶到病人家中,一诊断发现是另一种病症。为了救命,顾光球又骑车回来拿了对症的药品送到病人家中。来回折腾两趟,等他终于忙完回家时,天已经亮了。“他顾不得自己休息,心里都是为病人着想……”妻子汪杏花说。
扎根农村,家里种菜贴补诊所开销
农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和孩子,劳动力缺乏,生活困难。
顾光球一辈子都留守在村里。他的弟弟曾对他说,以他的技术,在浠水县或者到黄石去开个诊所,日子都会好过很多。
这些建议,顾光球拒绝了。他说,“农村里缺医生,这么多村民要看病,我不能离开他们。”他留在农村里,踏踏实实地为村民看病拿药,以低廉的药价为村民服务。
早些年,顾光球靠开诊所供养两个女儿读书,十分拮据,他就承包了一个鱼塘,辛苦自己挣钱供孩子读书。就这样,大女儿念完了大学,二女儿也读完了高专。
家里种的蔬菜,收获后他就卖到村里的小学食堂,卖菜得的钱都用来贴补诊所的开销。
汪杏花说,生前,他常穿的是解放鞋,走山路轻快方便,常常沾满泥巴,十分破旧。雨天,他就穿胶鞋出门。这几十年,他穿破的鞋子不计其数。
汪杏花回忆,平时吃饭时,只要接到要出诊的电话,他扔下筷子骑上摩托车就匆匆出发。他夜夜到诊所值夜班,晚上就在药品库房里的一张小床上将就一晚。
突然离世,家人无奈瞒着八旬老母
顾光球的母亲今年80岁了,跟着二儿子顾光元住在黄石。春节期间,母亲生病住院了,顾光元通知大哥,让他来医院看看。大哥是医生,又是家中长子,来看看母亲,母亲的病也能好一大截。
然而,顾光球说,春节期间村里病人多,他实在走不开,不能来看望母亲。他在电话里嘱托弟弟,一定照顾好母亲。
母亲住在医院,也时常念叨大儿子:“我病得住院了,光球怎么也不来看看我呀?他给别人治病,怎么就不来给我治?”
顾光球的大女儿在黄石安家10年,他只在女儿家里吃过一顿饭,从没在女儿家住过一夜。
对于大哥的做法,顾光元很是气愤,感到很不理解,渐渐对大哥有了意见。
大哥突然去世后,顾光元从来参加大哥葬礼的乡亲们的哭诉中听说了他在村里治病医人的故事,听到了那些他从来没有听说过的感人事迹。顾光元以往对大哥的不理解都化成了最诚挚的崇敬,他一下跪在大哥的灵前,失声痛哭。
80岁的老母亲身体不好,为了不刺激母亲,大家把长子去世的消息瞒了下来。4月25日就是他的生日了,母亲想跟儿子一起过生日。他们就告诉老人,顾光球的女儿安排他出去旅游了,不在家过生日„„
第三篇:顾光球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 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
顾光球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顾光球,男,1953年出生,生前是黄冈市浠水县洗马镇官塘角村卫生室室长,与同为村医的妻子汪杏花一起,扎根山乡40年,默默奉献,忘我工作,成为3000余村民的生命健康守护神。2012年3月16日清晨,顾光球因突发脑溢血不幸去世,年仅59岁。顾光球同志自1972年开始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以来,扎根基层40年如一日,始终坚持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宗旨,忠诚履行一个基层医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赢得了老百姓的尊敬和社会各界的赞誉。顾光球同志的感人事迹被中央和省级媒体广泛宣传报道,引起中央、省委领导高度重视,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和省委书记李鸿忠、省长王国生等省委领导同志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大力宣传、弘扬顾光球同志的高尚医德和大医精神,省卫生厅追授顾光球同志“人民好医生”荣誉称号。
根据相关媒体的报道,顾光球同志生平主要事迹如下:
走的那晚,吃完饭打着电筒去值班
3月15日傍晚,一家人吃晚饭后,顾光球看完新闻联播,像往常一样拿了手电筒,骑着那辆破旧的二手摩托车,跟家人打了声招呼就要去官塘村卫生室值夜班。“不行啊,现在春季流行感冒这么多,我不去值班,有人半夜要来拿药怎么办?”面对妻子的劝阻,顾光球说完就骑车走了。
16日凌晨1点左右,一位村民敲响了卫生室的门。顾光球起床给村民拿好了药,顺便去上厕所。从厕所出来,他顿时感到头又晕又疼。
对面加油站的人赶来时,顾光球几乎晕过去。他们赶紧叫车,将他送到浠水县人民医院,同时又打电话给顾光球的二女婿王庆华。
王庆华打电话通知汪杏花和顾光球的两个女儿,自己匆匆赶到医院。1
此时,医生确诊其为突发脑溢血,颅脑血管全面出血,十分危急。凌晨3时许,顾光球一瓶液还没有输完,就永远地闭上了眼睛。而此时,他的妻子、女儿、女婿还在赶往医院的路上……
顾光球去世得太突然,来不及打造棺材,只好先用原本为老母亲准备的棺材入殓。
从医40载,村民一个电话随时出发
顾光球的姑父是一名医生,顾光球从少年时就开始接触医学。1972年,顾光球19岁,在浠水县卫生系统参加了三个月的集中培训后,并通过大量的自学,成为了村里的一名“赤脚医生”。他自己上山采草药,还开荒种草药,降低成本。
一开始,他所工作的卫生室位于八方咀村的湾子里,八方咀的村民生病了都找他看病拿药。诊病准确,拿药便宜,待人又很是宽厚亲切,他的名气越来越大。
13年前,为了方便邻村的人看病,顾光球进入了官塘角村卫生室工作,该卫生室服务周边的八方咀村、七里冲村和官塘角村等3个村。这样,三个村子的人找他看病更方便了。他的妻子汪杏花在卫校毕业后,通过县卫生局的考核也成为了一名乡村医生,在村卫生室里主要从事护理工作。
村里都是山路,为了加快出诊速度,顾光球买了一辆二手摩托车。不管什么时间什么天气,一个电话他就随时出发。有时,他一个月还要出七八次夜诊。
09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顾光球积极响应国家和省有关政策,在洗马镇卫生院的指导下全面开展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关工作,为3个村的村民都建立了健康档案,并对重点人群进行了分类管理。糖2
尿病、精神病人等都做了分类记录,哪个村哪个组的哪个村民患何种病,病史多久等一目了然,方便定期咨询病情做好健康管理工作。
他所在的卫生室,曾是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典范。2008年底,时任湖北省副省长张岱梨同志曾到此调研,顾光球同志作为村医代表,在张岱梨副省长调研时在会议上作了发言,张岱梨同志称赞其为老百姓看病起了“兜底”作用。
4月25日,是顾光球59岁的生日。按照农村的习惯,大女儿顾海琴早就打算为父亲做60大寿,而父亲却在此时突然离世。
救人为先,看病不要诊金只收药费
顾光球出诊看病,从不收出诊费,也从不收诊金,病人只需付药钱。
官塘角村卫生室里有好几摞顾光球生前开过的药方单据,但药价都很低。一张处方单上,病人肠胃道方位腹痛,共开了6种药,共计8元钱;一张小儿感冒的处方单上,一共4种药,也只有15元钱。所有的药方单据上,极少有超过30元的。
顾光球给人看病拿药,能开一粒药的他绝不开两粒,能一天吃完见效的,他绝不开两天的。每次给病人看完病开药时,他都会问:“家里还有什么药?能用的就用上,短缺的我给你配。
八方咀村80多岁的顾汉奎和老伴身体都不好,儿女在外工作。去年春天,顾汉奎得了肺病。顾光球给他看完病后,从此只要顾汉奎一通电话,15里的山路,顾光球骑上摩托车就去。平时,顾光球也会经常到他们家探望,帮忙老人烧水做饭。
60多岁的村民顾思告患有肝腹水,顾光球每个月都到病人家里,帮忙抽去腹中积液。抽取过程中,顾光球连口罩都不戴。他说,戴口罩会让病人有距离感。
一个下着雪的深夜,顾光球接到病人电话,说感冒了肚子疼。他骑着摩托车花了两个小时才赶到病人家中,一诊断发现是另一种病症。为了救命,顾光球又骑车回来拿了对症的药品送到病人家中。来回折腾两趟,等他终于忙完回家时,天已经亮了。“他顾不得自己休息,心里都是为病人着想……”妻子汪杏花说。
扎根农村,家里种菜贴补诊所开销
农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和孩子,劳动力缺乏,生活困难。
顾光球一辈子都留守在村里。他的弟弟曾对他说,以他的技术,在浠水县或者到黄石去开个诊所,日子都会好过很多。
这些建议,顾光球拒绝了。他说,“农村里缺医生,这么多村民要看病,我不能离开他们。”他留在农村里,踏踏实实地为村民看病拿药,以低廉的药价为村民服务。
早些年,顾光球靠开诊所供养两个女儿读书,十分拮据,他就承包了一个鱼塘,辛苦自己挣钱供孩子读书。就这样,大女儿念完了大学,二女儿也读完了高专。
家里种的蔬菜,收获后他就卖到村里的小学食堂,卖菜得的钱都用来贴补诊所的开销。
汪杏花说,生前,他常穿的是解放鞋,走山路轻快方便,常常沾满泥巴,十分破旧。雨天,他就穿胶鞋出门。这几十年,他穿破的鞋子不计其数。
汪杏花回忆,平时吃饭时,只要接到要出诊的电话,他扔下筷子骑上摩托车就匆匆出发。他夜夜到诊所值夜班,晚上就在药品库房里的一张小床上将就一晚。
突然离世,家人无奈瞒着八旬老母
顾光球的母亲今年80岁了,跟着二儿子顾光元住在黄石。
春节期间,母亲生病住院了,顾光元通知大哥,让他来医院看看。大哥是医生,又是家中长子,来看看母亲,母亲的病也能好一大截。
然而,顾光球说,春节期间村里病人多,他实在走不开,不能来看望母亲。他在电话里嘱托弟弟,一定照顾好母亲。
母亲住在医院,也时常念叨大儿子:“我病得住院了,光球怎么也不来看看我呀?他给别人治病,怎么就不来给我治?”
顾光球的大女儿在黄石安家10年,他只在女儿家里吃过一顿饭,从没在女儿家住过一夜。
对于大哥的做法,顾光元很是气愤,感到很不理解,渐渐对大哥有了意见。
大哥突然去世后,顾光元从来参加大哥葬礼的乡亲们的哭诉中听说了他在村里治病医人的故事,听到了那些他从来没有听说过的感人事迹。顾光元以往对大哥的不理解都化成了最诚挚的崇敬,他一下跪在大哥的灵前,失声痛哭。
80岁的老母亲身体不好,为了不刺激母亲,大家把长子去世的消息瞒了下来。4月25日就是他的生日了,母亲想跟儿子一起过生日。他们就告诉老人,顾光球的女儿安排他出去旅游了,不在家过生日……
第四篇:顾迎春先进事迹
燕尾帽下的笑颜
---记酒泉中医院内二科护士长顾迎春先进事迹
有这样一位护士,她没有创造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奇迹,但她用青春书写着生命的感动;她用真挚的爱心,为患者拂去满身的伤痛;她将朴素的笑容绽放,为患者增添继续前行的信心与勇气;她将青春定格在燕尾帽下,用奉献丈量着生命的长度。她就是酒泉市中医院内二科护士长顾迎春同志。顾迎春同志自1995年参加工作后一直从事护理工作,先后多次获得院内、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现任内二科护士长职务。在十六年多的临床护理工作中。顾迎春坚持加强政治学习,十分重视自身道德素质的修养。该同志积极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爱岗敬业,积极投身于护理事业的发展和维护、促进人民身心健康的各项工作中,为我院的医疗护理工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多年来,一幕幕让人心痛或感动的情感洗礼和一次次与病人并肩作战的经历,让她深深懂得,作为一名白衣天使,必须要有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要有良好的技术水平、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严密的组织纪律性和对病患者大公无私的关爱。在工作中,她热心接待病员,关心病员疾苦,耐心听取病员意见,勤奋细心地做好每一项护理工作。有一天晚上,她在家休息,就接到科室电话,白天收治的一位“肺炎喘嗽”患
儿,体胖血管不好找,扎了好几针不成功,她立刻打车来到医院,当时病房里灯光很暗,又因患儿哭起来全身皮肤都泛红,并且处于高热状态,烦操,精神差,根本看不到血管,她值班护士拿来手电手电筒,凭着经验用手轻轻地触摸,当时看到孩子痛苦的样子,家属紧张的表情,她的心一下子绷紧了,患者家属把希望寄托在她们身上,如果输不上液,家属有可能会转院,有损医院声誉。她决定用套管针穿刺,这样就不用每天让孩子痛苦,还对对随时用药非常方便,一切按规范化操作迅速穿刺成功,护士也惊讶了。家属非常感谢,露出了笑容,经过我医护人员精心护理、治疗,孩子很快康复出院了。顾迎春同志不仅技术过硬,而且乐于帮助病人,象偏瘫李大爷曾多次来住内二科治疗,他家条件差,子女工作也不太好,经济比较困难,只有年老老伴在照看他,每次住院她都帮二位老人买饭,帮着老人在楼道里练习走路,活动下肢,做功能训练,从不叫苦叫累。还有一位70多岁的患者因其家比较远,老人年龄大了,行动不方便,需要陪护,科室床位满了,为了家属陪护照顾老人家,她将仅有的一张床留给家属做陪床,老人家感激不尽,中午下班时,患者的儿子回来了,在楼梯口塞给她100元钱,被我婉言谢绝了。
十几年来这样的事例不下几十次。不论调换到哪个科室,不论当时是不是护士长,经她护理服务的患者及家属,总能给予不少赞誉。由于她能像亲人一样维护患者利益,耐心
地为他们讲解病情、排忧解难,使很多患者及其家属在住院期间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护患关系、医患关系。在她身上体现了“手勤、眼勤、口勤、腿勤”的干练作风和“领导在场不在场一个样,白班夜班工作质量一个样,有人检查无人检查一个样,对熟识病人陌生病人一个样”的职业素质以及自身坚韧不拔的意识品质。
在日常工作中顾迎春同志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从扫地、擦玻璃、搬桌椅到伏案制定规章制度,岗前教育、集中动员、统一工作思想等等,每一项工作、每一个工作环节,她都一丝不苟地完成。每天第一个到工作岗位,最后一个离开科室,没有休息日,没有一句怨言,没有一次个人要求。一句老话“付出总有回报”,在她的努力下,科室设置井然有序,病房干净、温馨,制度健全,科室人员主动性、积极性高涨,纪律性强,形成了全科上下团结、诚信、求精、务实、高效的工作氛围,顾迎春同志的工作能力及成绩也自然得到了全院的一致认可。作为护士长,除了在平常的工作中把好服务质量关,调节护患关系,业务上有指导能力外,顾迎春同志主动把自己的目标定的更高一层。内科病员情况复杂,针对这个特点,她带头并鼓励科内其他护士不断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督促本科室护士,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在着重提高科室正常业务工作的同时,她还积极组织科内人员进行健康活跃的业余活动,使每位护士在工作之余陶冶了情操,消除了
在护理工作中的疲惫心理和厌倦情绪,为更好地服务病人提供了思想保障。
现代医学模式,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顾迎春同志利用一切时机如饥似渴地汲取新的护理知识,特别是今年卫生系统提出加强中医特色护理后,顾迎春同志带领全科护士努力学习中医护理知识,在护理工作中大力开展中医药拔火罐、针灸术、中药足浴、中药穴位贴敷、中药灌肠等特色护理项目,提高护理质量和水平。
时光如白驹过隙,一晃十几年过去了,在过去的日日夜夜里,在病房走廊、宁静的病室,到处都留下了她的汗水和足迹,她用爱心、细心、关心和责任心呵护着每一位患者,用燕尾帽下的笑容送走每一位患者,在未来的日子里,她仍怀揣着对护理工作的爱,对病人的爱,对科室、医院的爱,对卫生事业的爱远航,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自己的青春书写更多感动生命的篇章!
第五篇:顾金钟先进事迹
高位截瘫“钢铁战士”顾金钟事迹感动津城
顾金钟是天津市公安局大港分局海滨派出所一位普通民警。17年前,他遭遇意外车祸,颅脑损伤、高位截瘫,被医生判定终生离不开轮椅。但是,出于对事业的执著、对生活的热爱、对社会的感恩,凭借坚韧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顾金钟重新站了起来,并重返工作岗位妻子王欣更是不离不弃照顾17载,成就了这个平凡而伟大的“钢铁战士”。
重燃生命之火
41岁的顾金钟出生在大港一个普通工人家庭,警校毕业后当了警察。然而,4年后的一场飞来横祸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1993年8月5日,顾金钟驾车与另一名民警将一犯罪嫌疑人押往看守所。突然,前方出现了一辆违章货车,没等顾金钟躲闪,车上探出的铁管便击中了他的头部,巨大的惯性将他打出车外,重重地摔在了地上,昏迷不醒。经过几个小时的全力抢救,顾金钟终于从死神手里逃脱出来,但诊断结果是颅骨骨折、额头严重塌陷、颈椎粉碎性爆裂,导致高位截瘫。面对残酷的现实,顾金钟痛苦过、绝望过。但看到床边平整的警服、亲人期盼的目光,想到自己刚刚起航的警察梦想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顾金钟暗下决心一定要重新站起来。
康复锻炼,对于顾金钟来说,是一个漫长而异常痛苦的过程。由于长期卧床治疗,刚开始,他连从床上坐起来都很不容易,有时浑身疼得几乎让他虚脱。不过,顾金钟咬紧牙关坚持着,在妻子的帮助下,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这个简单的动作。一个月、两个月,他终于能够坐起来了,渐渐地,能扶着床沿、墙面或者家具挪动几米了。有一天,终于可以走路了,顾金钟泪流满面。说是可以走路,实际上是借助双拐一步一步地挪动。但这看似寻常的一小步,却迈出了顾金钟重燃生命希望的一大步。
重扬生命之帆
为了让顾金钟站起来,岳父给他送来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鼓励女婿战胜困难;同事来家谈心,给顾金钟打气加油;而妻子的不离不弃则让顾金钟首先从精神上彻底“站”了起来。
顾金钟的妻子王欣是位坚强、贤淑、睿智的阳光女性,在大港油田总医院是业务骨干。丈夫受伤后,她也有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但最终选择了坚守。为了帮助丈夫康复,王欣担起了丈夫的护士、心理医生、营养师、按摩师、老师、陪练、导游、司机等多重角色,买煤买粮、扛煤气罐、洗衣做饭等一切家务落在她柔弱的肩上。为了照顾好丈夫,除了工作,王欣几乎放弃了自己的一切爱好。
顾金钟几次向她提出分手的要求,王欣总是微微一笑,扯起了别的话题。长期的病榻缠绵和病痛折磨,使内向的顾金钟性格更加抑郁,有时失落到低点。每天除了看电视、听广播和读报刊,封闭了心理,脾气也变得异常暴躁。王欣为此专门求教专家,了解到要缓解顾金钟的心理疾病,一定让他尽量多地和外界接触,与他人多交流,唤起对生活的热情。为此,王欣每天都坚持推着顾金钟到室外活动,和周围邻居聊天闲谈。节假日,她还带顾金钟到市区逛街购物,甚至驾车去北京、青岛、西安、三亚等地旅游。亲戚和同事们的聚会,顾金钟也愿意去“应酬”了。渐渐地,顾金钟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本来不爱讲话的他也常常开起了玩笑。
“没有妻子的鼓励和坚持,就没有我的今天。”顾金钟心怀感激地说。
“假如在顾金钟艰难的时候,我离开他,去找寻我的美满,那我的良心一辈子不能安宁。”王欣对记者说。
用“保尔精神”激励自己
“所里的同事去他家时,顾金钟问得最多的就是所里的工作。”大港公安分局海滨派出所所长窦守强说,“按照政策,顾金钟完全可以享受所有待遇,在家安逸地休养一辈子。可他觉得,只有工作着,才是幸福的,才有价值。”
2004年3月25日,是顾金钟终生难忘的一天。经过再三请求,他终于回到了海滨派出所。根据顾金钟的身体情况,所里安排他做一名内勤民警,负责档案管理工作。为了干好工作,顾金钟将仓库里积压的上世纪60年代的老案卷翻了出来。尽管有的已经泛黄发霉,有的纸张都粘在了一起,甚至还散发着难闻的气味,但他一页页地揭开、补好、再粘在新纸上,装订成册。这一干就是整整4年。后来在查寻档案时,顾金钟发现纸质的索引卡太慢了,他决定利用计算机输入。有了这个想法,顾金钟便每天坐在电脑前,将10万余张纸质档案,一页页录入到档案管理系统。
窦守强告诉记者,看着顾金钟用颤抖的手将档案录入微机时,我们都从心底敬佩他。要知道,他干的活对于一个正常人也是非常艰巨的,但就是凭着那股不服输的劲头,他终于完成了。
践行“人民警察为人民”的誓言
顾金钟在工作上对自己的要求近乎苛刻,但他对人民群众却充满了感情。他说:“人民警察为人民,我要对得起我身上的这身警服。”
业务熟悉后,顾金钟并不满足于管理档案、接待群众,又主动要求所长多分配一些工作。窦守强拗不过他,就把华北油田片儿的户口管理交给了他。海滨派出所管辖的华北油田户口有4600多户、1.17万多人。由于工作性质比较特殊,这部分人户口在天津市大港区,而人却大都居住在河北、内蒙古等地,给管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顾金钟接手后,首先把1万多人的户口底簿重新进行了整理,每天挤出中午休息时间录入计算机,半年后每位居民的基本情况一目了然。
为了更好地方便群众办理各种户口事项,顾金钟还建立了华北油田常住人口专属的QQ群,他每天晚上定时在线解答问询、回复留言,公布户口管理举措,有时还与网友们在线交流,听取户口管理方面的意见建议。
今年3月,所里收到一个由河北省任丘市寄给顾金钟的特快专递,打开一看,是157张孩子的照片和一封感谢信。信上写道:“顾警官,您帮我们华北油田居民的孩子解决了户口问题,我们不知怎么感谢您,现将孩子照片给您寄过去,孩子们在照片背面都写上了自己的名字和对您的祝福,他们永远不会忘记您!”
在重返工作岗位的6年多时间里,顾金钟录入案卷、信息资料近25万条、整理档案2.5万多册、办理户口事项3000多件、接待群众1万多人,群众满意率100%,海滨派出所被评为市一级档案管理单位。2006年,顾金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迎来了人生和事业的又一个高峰。
战友们都说顾金钟是自己身边的保尔,敬佩他、学习他。顾金钟却说:“我不是英雄,也比不上保尔。组织、战友、亲人给了我很多很多,可我为大伙儿做的,还太少太少。我现在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证明自己还行,对这个社会还有意义,活着还有价值,只希望来办事的群众会说,我是个称职的人民警察,是个合格的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