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司工地项目流动党员管理方案
浙江建安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地项目部
建立流动党组织和外来流动党员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
一、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按照“引导融合、提升素质、优化服务、完善管理“的总体要求、以我建安集团党组织为责任单位、流动党员为主体、工程项目为平台,充分发挥建筑业企业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注重特色,讲究实效。发挥工地项目建设中流动党员的积极性、能动性、责任性和创造性。努力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和强化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双提升”的目标。使项目建设和企业党员创建成绩实现双丰收。
(二)工作内容
通过调查了解企业和项目部流动党员情况。核实党员信息。逐级建立党员管理台帐信息库。通过在工程项目部建党组织、几个项目部片区联建、吸纳到企业党组织、与所在社区党组织共驻共建方法、以组织生活、致流动党员公开信、职业技能培训、扶贫帮困、咨询服务等方式,将他们纳入组织管理。切实加强企业领导,明确责任。细化措施,形成合力。企业党建部门要把项目流动党员服务工作纳入本企业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规划,支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开展工作。企业党建部门要在组织建设、阵地建设、和党员管理方面,主动加强与组织部门的联系,落实专人负责,推进工作开展。各建筑项目工地要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一把手亲自抓、分管老总直接抓、落实项目专人具体抓”的工作机制。
紧贴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围绕“安全施工、和谐发展”这一主题,在流动党员中广泛开展“建设第二故乡,争当优秀党员”主题活动,动员广大流动党员在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中带头实践、建言献策,广泛开展“党员先锋岗”等创建活动。要引导流动党员在外来务工人员中影响大的优势,当好形式政策的宣传员;要引导流动党员发挥好在外来务工人员中的接触面广、关系融洽的优势,当好社会稳定的信息员;要引导流动党员发挥在外来务工人员中的威信较高、说话管用的优势,当好权益矛盾的调节员
要结合建筑行业的特点进行完善和深化,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注意发挥好本公司流动党员服务中心的主阵地作用,不断充实服务功能,扩大服务范围,努力建设成为服务流动党员和组织流动党员服务群众的中心。
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工作台帐。要把本公司项目党建组织和外来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与企业和工程项目的信用体系挂钩共建,各项工作开展情况要纳入本公司年度业绩考核评价体系,努力建成市级流动党员服务工作示范点,同时,对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和优秀党员进行评比表彰。
二、工作计划
(一)积极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
按照每个党员都要编入一个基层组织的要求,根据项目部的具体情况和流动党员的工作实际,进一步深化在工程项目部建立党组织、吸纳流动党员到公司党组织等组织设置模式,切实形成项目统筹、广泛覆盖的组织管理体系,努力做到党员流动到那里,党组织的管理就覆盖到哪里。
(二)完善流动党员信息平台建设
我公司服务中心将依托即将建设成的“宁波市建筑业流动党员信息网”指导项目部,与公安部门暂住人口登记管理机构、项目所在地党组织以及流出地党组织的联系和沟通,掌握流动党员的居住地、流出地、年龄结构、文化程度、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
(三)健全项目部党员组织工作机制
建立建筑工地项目部党组织和外来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细化措施,主动加强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联系,落实专人负责制,健全内部服务管理制度,包括年度计划、责任分解、资金使用、来访接待、首问责任、限时办结、活动登记、服务承诺、情况报告、信息管理、检查考核等工作制度
服务中心将进一步推进规范化建设,在公司总部开辟专门的流动党员活动中心,实现“有牌子、有场地、有专人、有窗口、有专栏、有制度”的要求,提升服务条件。
(四)加强教育服务平台建设
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流动党员服务中心等教育服务平台,配备强硬件设施,强化软件建设,帮助流动党员提高技术技能、提升综合素质。主动配合建筑工地项目党组织建立党课辅导、时事宣讲、法律援助、医疗咨询等服务队伍,开展“送技术、送文化、送法律、送医疗”等活动
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坚持以党内关爱、服务为纽带,着重从建筑行业流动党员的实际出发,组织开展“结对帮扶”、“走访慰问”等多种形式的党内互助活动。着力解决流动党员租房、办证、子女入学、权益维护等生产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积极营造“离乡不离党、组织在身旁”的温馨氛围。
开展创优争先活动
组织和开展“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等活动,让流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进、争优秀,当好形势政策宣传员、社会稳定信息员、矛盾纠纷调节员。
知道企业和项目部紧贴建筑行业特点、围绕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中心任务,搭建流动党员创先争优大舞台,让流动党员充分展示自身才能和风采。
三、活动安排
(一)积极认真做好流动党员“四个一”活动
1、落实好一次对企业流动党员党务负责人的培训工作;
2、积极参加一次上级党组织安排的流动 党员培训活动;
3、组织一次流动党员节日慰问活动;
4、每年组织一次增强党组织凝聚力的参观活动。
(二)情况反馈
1、及时向市建筑流动党员服务中心保送项目部党组织建立情况和项目部党组织日常工作的开展情况;
2、认真落实年度企业项目部建立党组织和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总结,配合和支持好上级党组织的检查和指导工作。
(三)设立和完善党员活动室
1、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单独设立党员活动室
2、党员权利、义务和入党誓词要统一上墙
3、党员活动室要设图书箱或图书架,并配备一定数量与流动党员息息相关的各类书刊资料。
(四)做好党员服务工作
1、及时了解掌握流动党员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沟通解决。
2、积极组织本企业流动党员的培训工作。
3、切实开展为流动党员“送技术、送文化、送法律、送医疗”等活动,让流动党员亲身体会到党组织的关爱。
4、要认真对待和帮组解决流动党员在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特别是流动党员发生重大变故时,要给予一定的慰问和物质
第二篇:流动党员管理
运河街道多举措加强流动党员管理
运河街道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流动党员管理的新办法,较好地解决了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管理难落实,教育难适应,活动难开展,作用难发挥”的问题,对于确保党员先进性。
一是让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党员流动性越来越大,一些基层党组织在教育管理上却存在着“五不管”现象,即流动性大、不好管;认识不清,不想管;模式老化、不会管;党员思想复杂、不服管;两地缺乏沟通、互不管。这种情况的存在,势必使党员失去管理和监督,无法保证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对此,街道党委坚持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有利于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原则,按照“条地结合、内外结合”的模式,先后制订了流动党员和离退休职工党员管理办法,实行由流入、流出地党组织共同管理的“双向管理”,变“两不管、两头松”为“两地管、双落实”,激发了落实组织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让流动党员“有家可归”。坚持因地制宜,健全基层组织。针对流动党员大多集中在“两新”组织、社区、企业和离退休干部中的分布特点,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同时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确保科学管理。做到了流动党员基本情况清、流动方向清、联系方式清、参加组织生活情况清。截止目前,全街所有流动党员落实了“双找”制度,将那些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流动党员,重新凝聚到党组织周围。
三是让流动党员“有功可建”。街道党委不断创新工作载体,激发了党员的荣誉感,增强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教育培训,使党员在流动时党性不断增强。鼓励党员大胆创业,带头勤劳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丰富党建主题活动内容,使每一个流动党员都成为一面流动的旗帜。通过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发挥了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为推动街道经济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第三篇:流动党员管理
村流动党员管理办法
流动党员是指由于就业或居住地变化等原因,在较长时间内无法正常参加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地党组织活动的党员。为规范流动党员管理,根据上级文件有关精神,对我村流动党员管理规定如下:
一、对流动党员的基本要求
流动党员要认真履行党员义务,正确行使党员权利,在流入地参加党的日常组织生活,在村党组织参加选举等重要活动,自觉接受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1、外出前,应向村党组织报告外出事由、时间、地点及联系方式,领取《流动党员活动证》。
2、凭《流动党员活动证》及时到流入地党组织报到,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按规定交纳党费,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流动党员原则上应当按月交纳党费,因外出地点变动频繁等原因按月交纳确有困难的,可以按季交纳。
3、主动与村党组织保持联系,每年至少向村党组织汇报一次外出期间思想、工作和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情况。外出地点、就业单位、居住地和联系方式等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向村党组织和有关党组织报告。
4、外出返回后,及时将《流动党员活动证》交给村党组织查验,如实向党组织汇报外出期间的情况。
二、区别情况进行管理
1、外出时间较长(6个月以上)、地点比较固定的,应将党员正式组织关系转至所去地(单位)党组织。
2、外出时间较短(6个月以内),且地点比较固定,应开具党员证明信,交所去地(单位)党组织。
3、外出无固定地点,暂时无法转移组织关系,应使用《流动党员活动证》。
4、流动性大,无固定地点,但可以经常回村的,可不转移党员组织关系,仍由村党组织管理。
三、《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发放
1、《流动党员活动证》由县委组织部负责提供,不得翻印。
2、《流动党员活动证》由镇党委统一领取,由组织登记发放。一般应贴本人近期免冠照片,并由发证的镇党委在照片上加盖印章,特殊情况未贴照片的,应与本人的居民身份证同时使用。
3、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时,村党组织登记造册,详细登记持证外出党员的姓名、发证时间、外出原因、流向、外出时间和联系方式等情况,并报镇党委备案。
四、《流动党员活动证》的使用
村党组织要了解掌握外出流动党员情况,加强与流入地党组织的联系,配合流入地党组织共同做好流动党员外出期间的教育管理工作。
1、在党员外出前进行教育并提出要求,按规定登记并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
2、村党组织同时确定流动党员联系人。
3、掌握外出党员的流动去向、外出时间、地点和联系方式等情况。
4、了解党员外出后的思想、就业和生活等情况,及时向外出流动党员通报村党组织的重要情况,通知外出流动党员按规定参加党内选举等重要活动。
5、外出流动党员返回后,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等有关材料,及时了解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和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情况。
6、了解预备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按规定做好预备党员转正工作。
7、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做好外来流动党员身份确认工作。
8、加强对外来流动党员的经常性教育和管理,将外来流动党员编入一个党小组,组织他们参加党的组织生活。
9、关心外来流动党员,为他们的就业、学习和生活提供必要帮助。
10、在《流动党员活动证》上如实填写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等情况,及时将外来流动党员的重要情况反馈给流出地党组织。
11、做好外来流动人员中预备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五、党员流出期间管理
1、通过适当方式与外出党员继续保持联系,了解党员外出后的思想、工作情况,及时向外出党员通报村党组织的重要情况,通知外出流动党员按规定参加党内选举等重要活动。
2、利用流动党员返乡之机,通过集中学习、召开座谈会或走访等形式,认真听取党员汇报外出期间的工作和思想情况,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检查《流动党员活动证》使用情况。
3、发现外出党员不按规定接转组织关系,或不将《流动党员活动证》交外出所在地或单位党组织,或长期不参加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等情况时,要严肃批评教育,并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4、村党组织原则上每年对《流动党员活动证》审核一次。
六、流出党员返回后管理
1、外出流动党员返回后,村党组织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等有关材料,及时了解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和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情况。
2、了解预备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按规定做好预备党员转正工作。
3、按规定做好有关组织手续办理工作,及时纳入管理。
七、流动预备党员转正手续的办理
开具党员证明信和持《流动党员活动证》外出的流动预备党员,在外出期间如预备期满,应向村党组织提出转正申请,由村党组织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转正手续。办理这类预备党员转正手续时,村党组织通过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及其他途径,认真了解和考察预备党员在外出期间的表现。外出所在地或单位党组织应负责介绍有关情况,提供相关证明。
第四篇:流动党员管理情况
流动党员管理情况
为进一步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特别是在学生毕业期间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进一步做好流动党的服务工作,充分发挥流动党员的作用,根据要求,现将我村流动党员管理情况作如下报告:
一、设立流动党员服务机构、制定流动党员管理制度村党支部根据乡镇的要求,成立了流动党员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村支部书记任组长,分管组织的大学生村官任副组长;设立了“玉竹村流动党员服务站”,具体业务由大学生村官办理;流动党员联系登记点实行挂牌管理,并制订了“玉竹村流动党员服务站工作制度”,同时要求各村拟定相关制度。
二、对流动党员进行详细的摸底调查认真组织各小组对本辖区内的流入党员进行排查。经排查,我村流入党员1人,无流出党员。
三、认真填发流动党员活动证,我村在春节前后,返乡的党员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同时建立相关台帐,实行建帐建卡管理。
四、认真做好流动党员组织关系统计工作。按照党员组织关系管理的有关规定,村流动党员服务站已明确专人负责流动党员组织关系接转、统计工作,并建立健全流动党员统计台帐。
对外出务工创业的党员,组织他们召开座谈会,集中学习《党章》、十七大精神、重温入党誓词,认真组织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在抗旱工作中,组织返乡的流动党员参与,帮助困难群众送救灾物资、送技术、送知识、修路等,让他们经受一次活生生的体验,接受了一次党性考验。
掌握流动党员联系方式,有事或有必要时及时与他们取得联系,教育流动党员,积极参加本支部每年一次的党员民主生活会,认真履行党员义力,在外出务工地点(单位)争先创优,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作用。教育他们按期交纳党费,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不同的岗位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以村支部为主体,随时关心外出务工党员的组织生活,经常邮寄学习资料给他们,让他们在外打工期间既熟悉掌握党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又能学好一技之长,回乡后带动一方群众发展经济。村党支部要求各小组在搞好常规工作和自身的业务的同时,严格按照要求为流动党员做好各类服务,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让他们随时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为地方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玉竹村党支部
2011年1月20日
附:陆锦华于2011年6月由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组织部来玉竹村党支部
第五篇:流动党员管理
党政办公室第17期2011年3月20日
灌口镇抓规范求实效加强流动党员管理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镇党委高度重视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积极探索流动党员管理规律,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建立健全了党委牵头、支部负责、小组管理、一级抓一级的管理网络。通过召开座谈会、印发宣传材料等形式,学习、宣传文件精神,进一步增强各级党组织抓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配套完善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制,把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措施落实到实处。
二是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建立完善流动党员登记制度,由村、社区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登记造册,建立流动党员档案。做到流动党员的基本、从业情况和社会表现“三清楚”,目标、制度、责任“三落实”;建立外出报告制度,党员外出前,应主动向其所在党支部报告,对未向党支部报告且外出3个月以上的党员,党支部要及时与其进行联系,并进行批评教育;建立专人联系制
度,对流出党员,党支部明确一名班子成员进行联系,加强沟通,随时掌握了解流动党员的学习、工作和履行义务等情况。
三是强化教育、提高能力。通过开展党员民主评议等方式,加强对流动党员的培训和教育,定期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式”教育;对长期在外且流动地点分散的党员,通过网络、邮寄等形式把学习资料及时发放到他们手中,进行“联系式”教育;对常住外地的党员,积极与流入地党组织取得联系,要求他们参加当地的教育活动,进行“委托式”教育;对流入党员,要求所属党组织自觉承担起教育任务,进行“融入式”教育,不断提高流动党员的思想素质和就业能力,切实做到教育不脱节,管理不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