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山东省滕州市学习考察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范文合集

时间:2019-05-14 01:34: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赴山东省滕州市学习考察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赴山东省滕州市学习考察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

第一篇:赴山东省滕州市学习考察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

赴山东省滕州市学习考察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

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促进我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规范有序流转,3月中旬宁河县委农村工作部带领有关部门,赴山东省滕州市专题学习考察农村土地流转工作。

一、学习考察的基本情况

这次学习考察的主要点位是滕州市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滕州市西岗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滕州市(县级市)隶属山东省枣庄市,位于山东省南部,总人口164.7万,其中农业人口126万;耕地面积115万亩,人均耕地0.7亩;辖17个镇、4个街道、1226个行政村(居),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全国优质蔬菜基地、全国十大粮食生产先进县(市)。200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9.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31元。滕州市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座落于市委、市政府办公区内,于2008年6月18日正式投入运营,投资58万元,建筑面积100多平方米,主要负责全市农村土地流转的宣传、指导和服务。

西岗镇位于滕州市西南部,总人口13.1万,耕地面积4046公顷,人均耕地0.76亩,辖72个行政村(居),先后获得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全国重点镇、全国千强镇、全国文明村镇、中国商业名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等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2008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3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402元。西岗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于2006年下半年建成投入使用,总投资50万元,市场面积240平方米,设立了土地流转信息联络、收益评估、合同鉴证、档案管理4个服务窗口,是全国首家农村土地流转有形市场。

二、滕州市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做法

2006年以来,滕州市在坚持家庭承包基本政策不变和保障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建立土地流转有形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民土地经营权依法有序流转,创造了农村土地流转的“滕州模式”。这一创造性的做法得到了国家和省、市的充分肯定,吸引了中央党校、农业部以及北京、天津、江苏、安徽、贵州等20多个省市的领导、专家前去参观考察。2008年12月1日,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座谈会在滕州市召开,进一步肯定了该市农村土地流转的典型做法和先进经验。其主要做法是:

1.构建一个平台。就是构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平台。2006年4月,该市在地处矿区、工商业较发达、具备良好土地流转条件的西岗镇进行试点,率先成立了全国首家镇级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并在各村成立了土地流转服务站,免费帮助流转双方进行土地价格评估、合同鉴证和档案管理,逐步健全了镇、村两级土地流转服务网络和规范有序的运作保障机制。近两年来,该镇成功流转土地1.5万多亩,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23.1%。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滕州市又相继在级索、洪绪、南沙河、龙阳等16个镇成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分别建有50-200平方米的土地流转交易大厅,专门设立了土地流转信息联络员、收益评估员、合同鉴证员等专职工作人员,配备了微机、大型电子显示屏、触摸屏等配套设施,健全完善了工作制度和服务流程,全面开展土地流转信息登记发布、土地评估、联络协商、合同签订鉴证、法律政策咨询等工作。

2.完善四项机制。一是建立信息网络,完善土地流转服务机制。以土地流转市场平台为载体,分别成立了市、镇两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村级土地流转服务站,形成了市、镇、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网络。具体由村级服务站登记上报转出户和需求户信息,进入镇和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信息库,全市土地流转信息资源实现统一管理,并通过服务大厅电子显示屏和土地流转信息平台网站,在镇、市两级及时向社会发布。目前,累计收录、发布土地流转信息1万多条,为供求双方搭建了信息交流沟通的桥梁。二是规范交易流程,完善土地流转运行机制。重点是把好“三关”:把好流转“准入关”。对供求双方的流转信息,组织专人认真审查,符合法律规定的允许进入流转市场,不符合规定的做好解释说明。把好供求“协商关”。依法引导供求双方进行谈判交易或竞拍交易,指导双方在不违背政策和法规的前提下协商确定流转价格、年限以及承担的权利、义务等,确保公开、公平、公正流转。把好合同“签订关”。全市统一制作了规范性的流转合同文本,对流转土地的座落、面积、期限、用途以及价款支付方式等作了详细约定,定期组织合同签订。镇服务中心在每年的6、10月份和三夏、三秋交易高峰期,采取入村服务和在交易大厅集中交易相结合的方式,为农民办理流转合同的签订和鉴证。对平时急需办理的,本着急事急办的原则,随到随办,做到集中交易与平时交易有机结合。同时,建立土地档案管理制度,实行“以村立卷、专橱存放、专人管理”,促进了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三是及时化解矛盾,完善土地流转纠纷调处机制。该市成立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设立了仲裁庭;镇、街成立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委员会,设立了调解庭;村级设立了土地承包纠纷小组,形成了三级土地流转纠纷调处网络。镇村两级主要负责土地流转和合同履行中的纠纷调解,调解无效的,由市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仲裁委员会仲裁,或向法院提起诉讼,有效保护了流转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秩序。四是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土地流转保障机制。为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该市于2007年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土地流转工作的指导思想、思路目标和工作要求;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农村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副书记、副市长任副组长,经管、财政、监察、国土、农业、信访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经管局。镇、街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同时,市财政每年列支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各镇街也在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为做好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3.坚持四项原则。该市把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严格执行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切实保障农民权益作为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根本保障,始终坚持“四项原则”。一是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制原则。在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稳妥推进土地流转,让广大农民认识到,土地流转始终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不变,只是在流转期限内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暂时转出,并非永久失去土地承包经营权,消除认识上的“误区”,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二是不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原则。土地流转方式、流转期限、流转价款、支付方式以及权利、义务等都由流转双方平等协商确定,土地是否流转,完全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各级组织既不强迫也不阻碍,切实做到平等协商、依法自愿有偿。三是不改变土地农业用途原则。不管采取何种流转形式,都坚持不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尤其是基本农田,严禁流转后转变为非农建设用地,坚守土地流转底线。四是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原则。坚持从当地客观实际出发,从农民需要出发,不搞行政命令和一刀切,对不具备条件的不急于求成,具备条件的指导建

立土地流转市场,引导农民规范有序地进行土地流转。在严格坚持“四项原则”的基础上,该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现了由无序到有序、由自发到规范、由行政手段到市场运作的转变。全市累计流转土地11.6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10.1%,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三、滕州市农村土地流转的显著成效

实践表明,滕州市积极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改革,较好地破解了农村改革发展中的土地制约,进一步激活了农村发展潜力,切实发挥了土地的巨大效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1.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通过土地流转,把土地有秩序、有计划、有目的地集中连片,不断满足现代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发展用地需求,激励和促进了一批农业企业、种植大户,积极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打造特色产业,加快了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目前,该市形成了北部经济蔬菜、东部名优林果、中西部优质粮油的三大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培育了马铃薯、绿萝卜、毛芋头、酥梨、黄瓜等特色农产品,涌现出一大批竞争力强的特色镇和专业村,西岗镇建成蔬菜、林果、花卉、畜牧养殖等产地基地30多处。

2.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土地流转重新配置了土地资源,一批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种养大户,实现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并积极引进优良品种,采用新型农业机械和农业技术,把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连成紧密的产业链条,形成了产、供、销一体化的利益联结体,有效解决了农户小生产和社会大市场的矛盾,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水平。目前,该市共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36家、农村合作经济组织347个,通过“订单农业”带动2.7万农户,涉及经营流转土地2.6万亩,生产的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认证总数达到66个。

3.促进了城乡协调发展。该市把土地流转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土地规模化流转,既实现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又有效吸纳了城市资本进入农村、投资农业,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在此基础上,坚持“土地反哺农民”,合理支配土地流转产生的经济效益,加大农村社会事业投入力度,不断健全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险、大病救助、就业再就业、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等10项保障制度,逐步消除了农民离土离乡的后顾之忧,使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促进了城乡协调发展。目前,全市累计转移劳动力40.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4.5%;城镇常住人口以每年2万人以上的速度增加,城镇化水平达到44.5%。

4.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通过土地规模流转的市场化运作,全市流转土地的产出效益成倍增长,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实现了供求双方的互利双赢。一方面,不愿经营土地的农户能够及时转出土地,“进”可以进城务工、经商获得更加丰厚的收入,或被返聘到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务工,成为农业工人;“退”可以凭借土地承包权,获得每年每亩600-800元稳定的流转收益。一方面,投身现代农业、经营有方的农户能够及时获得相应土地扩大生产,实现规模经营,提高土地产出效益,靠土地实现增收致富。2007年,该市流转土地的年亩均收益达到10260元,是原承包方分散经营收益的20.8倍。

四、滕州模式给予我们的几点启示

“滕州模式”这一农村土地流转的成功做法,为我们提供了有益借鉴。基于区位资源、产业基础、思想观念等差异,我县农村土地流转必须结合实际,既借鉴经验,又善于创新,确保积极稳妥有效推进。

1.坚持“民”字为本,发展经济、富裕农民。农村土地流转的根本目的是发挥土地最大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当前,农村一家一户的经营方式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土地的产出效益已不能满足农民增收的迫切需要;一些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和农业种养大户,渴望规模经营,但又苦于无地可用,造成了土地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和低效利用,土地流转势在必行。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把土地流转摆在“三农”工作的重要位置,广泛宣传、深入推动,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指导和服务。要围绕全县设施农业、林业发展总体要求流转土地,为“三个一”千亩设施农业园、“十个一”万亩循环农业示范园和片林绿化提供用地空间,努力破解农村改革发展的土地制约,并以此加快农村劳动力的就地和外出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切实流转出经济效益、流转出发展活力。

2.坚持“法”字是据,完善制度、依法推进。土地流转政策性强、敏感度高,必须以相关的法规政策为依据,既要探索创新,又要依法依规推进。要依照《土地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科学制定农村土地流转的实施细则,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要建立健全科学严密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抓紧制定我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和流转合同制、备案制等一系列具体操作规程,统一合同文本,建立纠纷调处机制,完善仲裁程序方法,切实做到依法、规范、有效推进。

3.坚持“新”字引领,创新方式、搭建平台。农村土地流转是双向市场行为,需要良好的流转承接载体和社会化服务。要按照“流转形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实施程序合法化”的要求,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形成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和网络体系。县里依托农业局经管站,成立县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指导各乡镇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并做好乡镇之间信息业务交流的协调服务。各乡镇要适时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由乡镇经管站具体负责,全面开展土地流转信息登记发布、土地评估、谈判交易、合同签订鉴证、法律政策咨询等工作。各村队也要分别设立土地流转信息联络员,负责登记并向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报送土地流转供求信息,参与流转土地收益评估,帮助土地流转供求双方签订土地流转合同。通过土地流转服务网络,实现统一发布信息、统一市场交易、统一签订合同,为土地流转提供有序、公开、便捷的市场化服务。同时,以三级服务网络为依托,进一步完善农村财务、合同、公章等监管,全面提高农村管理服务水平。

4.坚持“稳”字当头,因地制宜、稳步实施。土地流转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任何环节出问题都会引发不稳定因素。因此,推进土地流转必须坚持“两手抓”,实现土地有序调整和农村社会稳定两个效果。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严格执行民主程序,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确保不出乱子、不留隐患。要加强土地流转的后续监管,确保流转的土地不变性、不挪用,防止损害农民利益。要抓住我县列为天津市土地流转改革试点的有利契机,按照全市总体要求和具体部署,重点抓好岳龙、七里海、大北3个镇试点,安置必备的办公场地,配备必需的硬件设施,依照规范的流转程序,使流转的土地有变化、见效益,让农民受教育、得实惠,影响带动农民群众支持、参与土地流转,要坚持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充分考虑14个乡镇农村土地基础不同、特点不一的实际,在试点成功基础上,逐步在有条件的乡镇村推开,以点带面,尽快把我县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第二篇:赴某市考察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经验汇报

根据市委领导的指示,元月10日至13日,由市农办组织市发改委、市国土局、市工商局等相关部门同志,就农村土地流转等有关问题,专程赴**进行考察学习。期间,先后实地考察了**“五朵金花”、**农村产权交易所、郫县西部花乡鲜盆花生产基地、田园时代、榕珍菌业等精品工程,与当地有关部门同志进行了座谈。此次考察时间虽然不长,但却是一次新

人耳目之行,开人视野之行,启人心扉之行,发人深省之行。现将他们的主要经验及我们的几点建议报告如下:

一、**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经验

**作为四川省会、副省级城市,近年来,抢抓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列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机遇,以农村土地改革为突破口,把推进土地流转作为加快农村发展的第一要素来抓,有效地提升了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水平,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民持续稳定增收。2008年,该市累计农用地流转面积达到302.7万亩,占农用地总面积的28.7%;其中耕地流转面积达到226.2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3.7%;全市农用地流转50亩以上规模经营达到197.4万亩,占农用地流转面积的65.2%,其中耕地达到136.2万亩。1000亩以上的规模经营业主达到405个。分析其做法和经验主要有四个方面:

1、创新观念较为超前。在创新理念、创新政策、创新举措上先人一步、快人一拍。理念上,坚持“三个有利于”,按照“三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思路,大力推进市场化运作,把推进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结合起来,让一部分农民成为新“地主”;把推进土地流转与全民创业结合起来,让一部分农民变成新的产业主;把推进土地流转与本地工业发展结合起来,让更多的离地不离家的人成为工人;把土地流转与城镇建设结合起来,让农民转变为商人。政策上,用活用足用好,如涉及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开发、一次性承包土地等政策法规上没有明文规定不准的,敢于创新,规避政策风险。举措上,以搞活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为手段,推进农村产权改革,2008年该市建立了全国第一家农村产权交易所,部分县市区也建立了农村产权流转中心,为农民提供快捷方便的产权及资本流动平台。探索创新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量化、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化改革、搭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平台等,拓展其抵押融资形式,使其资源变资本。**永竞集团建立的“田园时代”是一个以“土地量化入股、村企合作、业主规模经营”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例子。在农民流转自愿的基础上,该村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方式组建农业股份合作社,合作社与永竞集团签定了租赁5200亩耕地,时间为19年的土地租赁合同,达成了投资2.6亿元,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园的投资协议。“时代田园”以农业产业为基础,农业观光旅游为载体,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将园区内所有民房迁出,统一规划,新建新村庄,农民每户按每人35元平方米的补助予以建造新居。示范园主要发展葡萄、苗木、小区养殖等特色产业,建设集生态、休闲、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合作社采取“农户入股保底,收入二次分成”的分配方式,使农民增收链条得以延伸。农户可从合作社获得稳定的“四金”收入。一是获得土地流转租金每年每亩保底收入1500元;二是坚持“多积累,少分红”的原则,对高出保底租金部分的50%用于持股农户再分红,实现农户第二次分利。余下的50%新增收益用于扩大合作社生产经营;三是公司每年安排出租地农民700多人在农业园区打工,并解决出租地农民的社保问题。四是建休闲山庄,聘请当地人作物业管理,并引导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特别是发展第三产业,实现了农民收入构成多元化。

2、扶持政策十分过硬。一是土地流转奖励政策。2005年该市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见》,明确了推进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具体奖励办法。新都、双流等多数县市区政府根据本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区域特点分别制定了不同的奖励政策,并从项目资金安排上给予倾斜。有些地方除对规模经营业主给予奖励外、还对引进规模经营业主的单位和个人、对土地流转达到一对规模的村和乡镇制定了奖励措施。该市市委文件规定从2005年起连续3年以上规模经营农用地面积达1000亩以上的,由市政府给予一次性奖励。锦江区在发展“江家菜园”基地中明文规定全区每个公务员租种一分田或一分地,转租给他人种的,出让800元给予补偿。二是土地优惠政策。国土部门积极为农业产业化项目提供用地政策支撑和用地服务,2005年为10家龙头企业落实建设用地1450亩,并享受到了相应的用地优惠政策。三是争取金融支持。加大金融机构对龙头企业、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等信贷支持,市政府与农发行签订了《农业政策性金融合作协议》,在2006年到2008年农发行提供100亿信贷额度。从2004年起市财政专门列支500万元用于

扶持农村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组织。

3、典型示范引导有力。该市总结推广了多种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典型模式,通过组织召开专题现场会、农村工作会参观现场、加大宣传报道力度等带动土地流转。如以双流县昆山村为代表的“土地有偿流转,业主规模经营”的经营模式;以崃羊安镇汤营村为代表的“土地量化入股,集体统一经营”的模式;以崃市固驿镇仁

寿村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带动,村企合作经营”模式;以金堂县转龙镇大桥村为代表的“土地量化入股,农民与企业合作经营”模式;以龙泉驿区大面街办龙华村为代表的“开发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发展规模经营”的经营模式,发挥了典型示范作用,带动了土地规模经营加速推进。

4、服务措施非常到位。一是着力改善土地流转的软硬环境。通过结合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用水保障工程等项目,政府每年投入上10亿元用于改善灌溉、道路等农业基础条件。对农业规模经营及兴办农业企业的周边设施由政府投入,“五朵金花”农民休闲山庄设施建设投入按50%的补足,并免收业主基础设施配套费;通过搭建劳务输出机构、开展务工前劳动技能培训、开通务工人员直通车等为农民外出务工提供用工信息、用工导向服务,消除农民对土地的依赖,为土地集中规模经营创造条件;通过健全农民社保机制,推进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解决农民流转土地的后顾之忧,为土地规模创造条件。二是加强土地流转服务指导。该市先后制定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施细则》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统一制定了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文本和土地流转服务流程,健全了市县乡三级土地承包流转服务中心,部分县市区建立了土地流转网络信息平台,为农户、业主从事土地流转提供服务。三是成立了农村产权流转担保公司。政府每年投入6亿元,撬动社会、金融和部门资金达248亿元,政府每年向农民提供400元/亩的耕地保护基金,担保公司与农民按2:8的比例贷款担保,积极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产权的流转提供资金担保,以确保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正常有效进行。

通过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方式、方法,该市农业农村经济取得显著成效。一是促进了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在土地规模经营的带动下,该市已发展具备了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基地,形成了优质粮油、畜禽、蔬菜、水果、食用菌、花卉、中药材、茶叶、水产、竹林等十大优势特色产业。二是促进了农业基地建设和产业化经营。已建立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基地158个,该市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657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8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70家。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龙头企业78家,30元以上龙头企业2家。三是促进了农民转移和持续稳定增收。2007年该市转移农村劳动力210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0%以上。2008年底,该市共有81.8万户农户转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占承包农户总数的42.7%。双流县通过土地流转解决了1.2万人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四是促进了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和集体公益事业发展。通过资金、技术和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等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该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1592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880个,从业人员22.7万人;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到998个,参股入股的农户达15万户,极大地壮大了集体经济。金堂县由新镇祝新村,出资25万为全村2552人购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177户低保户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及文体设施建设等,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

二、学习借鉴**经验的几点建议

俗话说:“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着走活,全盘皆活”。如果说,30年前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使农村土地所有权与承包经营权得以分离,那么,30年后的今天,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又实现了土地承包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正是这一关键性的一着棋,将对农业农村经济和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这次**之行,使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作为“两型社会”实验区,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加快农村发展,实现“保二争一”,当务之急是解放思想,重中之重是扶持引导,根本之策是发展产业,战略之举是体制突破。

1、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先进发达地区比较,我们最大的差距是思想上的差距、观念上的差距。加速推进我市农村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首要的是在观念上的突破。在发展理念上,转变就农业抓农业的传统思维定势,树立用抓工业的思路来抓好农业的理念。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要走企业化、公司制的经营路子。各级政府要重视引导和支持规模化经营实体改进内部管理体制和作业方式,加快推进农业园区、种田大户和农业产业化基地企业化建设。在发展模式上,积极探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交易试点,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合理估值作价,实现流转利益的最大化。一是探索建立农用地流转方式,可采取置换方式,允许农民腾旧宅,建新村,将旧宅基地整治复垦,实行集约化用地。我市空置宅基地及荒地面积合计约8.6万亩,如能实现30%以上的挖潜,可有力支持我市土地规模流转。同时,作为试验区在扶持龙头企业用地面积、价格等敏感政策上要有所突破。二是建立以农地抵押的农地金融制度试点,进一步明晰农民的土地、房屋等产权,使之成为可以押抵、转让、入股、出租等金融资产。三是应大力鼓励管理、资本、技术、土地等要素的拥有者以股份制形式投入农业经营;探索发展新型集体经济,支持龙头企业在生产基地进行“村企合一”试点探索,鼓励和支持集体经济组织直接出资、以集体土地入股等参与农业产业化;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本着农民自愿的原则,让农民以入股等形式参与龙头企业的经营,不断推进农业规模化、企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加强正面引导,实施科学规划。按照推进“三个集中”和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全面制定完善我市农业产业规划,围绕全市优质米、竹木、肉禽、油茶、果蔬等优势产业,引导业主按规划开展土地规模经营。如在城市近郊区,着力推进以都市生态观光农业为主的土地规模经营;在中远郊平原地区,着力推进以优质粮油、蔬菜、花卉苗木等产业为主的土地规模经营;在中远郊丘陵和山区,着力推进优质水果、蔬菜、茶叶、旱粮、中药材和竹木、水产等产业为主的规模经营。各乡镇、村的土地流转要突出围绕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特色农业等抓好布局。106国道和主要公路沿线的农业走廊和特色种植基地、休闲农业观光园、科技示范园和“一村一品”专业村等应作为土地流转的重点,努力形成“村为点、镇为线、县为面”的土地流转新格局。

3、致力培植典型,发挥示范效应。“一个典型破道题,一批典型活全局”。要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流转试点,培典型、抓亮点。近年来,我市涌现了如攸县网岭镇北坪村金岭农民经济合作社、攸县种粮公司、新市种粮大户付和平、醴陵保丰公司、炎陵星光蔬菜公司等一批农村土地流转典型。一方面,要加大对这些典型的宣传和推介力度。特别是对一些好的经营模式,如积极探索土地股份合作模式,可借鉴外地好的做法和经验,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各县区可选取有条件的乡镇,逐步推广土地股份合作模式。对整村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建立农民股份合作社或农民以土地参股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以村为单位申报,开展农民养老保险试点。另一方面,要把开展土地流转试点与全市22个新农村综合示范点结合起来,如**县建设的“两江三镇”生态休闲产业示范片,就是与土地流转相互结合的一个很好例证。各县市区都要选择若干个新农村示范点结合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开展试点,以点成片、以片成面,逐步推开。力争到2020年,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例达到40%以上,农村一家一户生产基本实现与市场的有效对接。

4、着力产业建设,突出项目支撑。产业项目是推动土地流转实施规模经营的关键。结合**农村发展的实际,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要以农业产业化为目标,用“市场-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这根链条,拉动农业规模经营。进一步落实产业发展优惠扶持政策,对重点发展的产业集中资金、技术给予重点扶持。通过改造“企业加农户”的传统模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由龙头企业与农户共同创建种养加小区,形成企业建小区,小区带农户的新模式;通过扶持培育唐人神等15家过亿的龙头企业,发挥其辐射作用,带动全市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规模经营;通过依托龙头企业,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建设,要明确要求15家做大做强型龙头企业都要建立1-2个具有相当规模的生产基地;通过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形成连片规模经营,用“订单”的形式把企业与农民的利益有机结合起来,解决农民面向市场调整结构的问题;通过实施农业招商引资的方式,将耕地、林地和非耕地进行整体包装推介,引进业主集中发展设施农业、观光农业、都市农业等现代农业,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和区域化生产。

5、加大扶持力度,培育经营主体。鉴于目前农业比较效益仍然偏低,需要在政策导向上积极扶持专业大户、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规模经营主体。一是各级政府要出台鼓励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优惠政策。各级财政可设立农村土地流转专项资金,对流转双方实行以奖代补,对流转时间较长、经营规模较大的可加大奖励扶持力度。如对将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给规模经营主体并签订流转合同5年以上的农户给予每亩一定额度的补助;对凡兴办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入股耕地在500亩、林地10000亩的给予一次性奖励等。二是大力支持发展种养大户。农业产业和综合开发等资金应涵盖到种养大户。金融部门应降低贷款门槛,增加信贷规模,鼓励大户承租土地。三是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落实株政办发【2009】2号精神,从2009年起市级财政安排专项扶持资金,县市区财政要安排相应扶持资金。支持通过“企业+合作组织+农户”模式,发展土地规模经营;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优先安排流转土地、有就业需求的农民从业。力争到2010年全市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00家。

6、健全流转市场,创新服务平台。一是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机构。在全市各级经管部门设立土地流转管理机构,并赋予相应的管理职权,规范流转管理,特别要稳定完善制度,今年6月底前做好农村土地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让流转主体和客体都吃下“定心丸”。县、乡镇设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村级建立土地流转服务站。到年底,力争全市所有的县市区、乡镇100%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二是大力发展中介服务组织。有条件的地方可成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为供需双方提供流转平台,提供合同、法律、竞价、纠纷仲裁、风险保障等服务。三是建立农村流转信息网络。以乡、村、组为单位,全面统计农村土地承包、农村劳动力、土地流转供需情况等信息,健全市、县、乡(镇)、村四级工作服务网络和互联互通的信息网络,打造功能完善的交易平台,逐步实现土地流转信息的网络化管理。真正做到流而有向、流而增效、流而有序、流而无忧,流出活力。

第三篇: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查

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查

陈亮法学(2)学号 0707023

5借此寒假期间,本人通过村委会的支持,对农村土地流转情况做了浅陋的调查。要提高农业的产出效率和土地产出率,加快农业产业化的步伐,一个重要的条件是实行适度的土地规模经营,同时优化种植结构,建立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产品基地。但在土地使用权被分割,规模狭小,并归属于各个农户的条件下,任何一个农户或龙头企业扩大土地经营规模的要求都会遇到其他农户土地使用权流转的限制。如何解决规模经营与分散的家庭土地使用制度的矛盾,是农村改革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研究土地使用权的合法有序流转有利于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合理调整农村产业化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保持农村社会稳定。

一、对当前农村土地制度的现实思考,虽然家庭联产承包制度采取“农村普占”的分散、均田方式,较好的解决了公平问题,但是却未能同时兼顾到效率原则。因此在新时期如何在长期稳定农地承包关系的条件下,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一)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政策的运行情况

20年来,中国农地政策基本稳定,主要有三点:坚持土地所有权;稳定农民承包权;放开土地使用权。但在实施的过程中面临来自两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政策本身的缺陷,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政策中强调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中国农村集体分为三级:乡镇、村、组。但是土地到底属于那一级集体所有没有说清楚,造成土地承包中经济纠纷和财问题。二是政策明确规定长期稳定农民土地承包权,但在实际操作中没说明什么人有权承包土地,即什么人算是集体组织的成员。所有农民都认为包括新婚嫁娶的每个本村人都天然具有分配土地的权利,导致土地与人口矛盾家加剧。三是规定农民承包土地要承担义务,其中向乡村社会缴纳公共开支,但没有明确提出这部分费用属于地租还是管理费用,这一费用的标准是多少,给农民造成过重的负担。四是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增长速度的提高,被占用农地越来越多,但现行的城市土地不嫩进入二级市场,只有在政府征用土地后转报给土地开发商,这样一来,造成土地增值部分与农民无关,从土地上获利的不是农民,而是中间开发商。

其次,在土地政策的执行过程中也存在三个问题:第一,人地关系的变化是客观存在的,如果更多地强调提高土地生产率,政策应长期不变,而政策规定“要长期稳定,随人地关系的变化大稳定小调整”,这种不稳定的法律语言是人们的理解不同,做法就产生分歧。第二,上级部门下达给基层政府的各种社会、经济任务,给土地政策带来很多问题。既要求办好农村学校、医疗卫生机构等,有没有财政拨款,同时严格控制向农民收取各种费用。作为农村最基层的干部,也是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只好利用手中的权力调整土地,高价转让以达到任务标准。第三,乡村基层干部把握政策有偏差。原因有三,一是为了满足权利的要求,在一些地方村委会每换一届就调整一次土地,造成了土地承包关系不稳定,其关键在于30年承包政策只是政策而不是法律,不会有人因违反政策受到刑事处罚;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通过土地调整为自己、亲朋牟私利;三是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保障农民生存条件及调动农民对土地的透入积极性,土地作为生产要素有流动的必要性,这是土地政策的最基本考虑,但没有完成实现。

(二)实行土地流转的现实意义

1、较好解决了土地使用权的分散化与土地规模经营的矛盾,实现了农村土地使用的创

新。土地经营规模问题是影响农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据有关资料介绍,自1965年以来的30年中,世界农业劳动力在劳动力总数中所占比重由54.2%下降到9.1%。中国农科院和南京农业大学等单位研究结果表明,中等规模农业比小规模农业的经济效益和农业现代化程度都将提高一倍左右。改革开放以来,农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极大地调动农民的劳动生产积极性,有力的推动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从改革成果看,家庭经营制度表现的绩效是很难估量的,它应当是今后相当时间内我国农村制度创新的基础。但进入90年代以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由农产品短缺经济向买方市场转变的形势出现后,对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农业组织化程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小规模的土地经营,使农户参与市场竞争常常处于不利地位,半生出小农经济意识,经济规模偏小,劳动成本过高,影响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影响结构调整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等一系类问题,迫切需要一种有效的形式,搞好土地流转既能广大农民利益,又能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

2、把农产品基地建设作为龙头企业的第一生产车间纳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循环体系之中,加快农业产业化、专业化、商品化的进程。无论是“反祖倒包”模式,还是公司租赁农户土地实行的规模经营,都是由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对土地种植作出统一规化,对农田基础设施统一建设,对技术统一指导,对土地产出的农产品实施统一收购或直接加工销售。全部的农业生产过程都是在龙头企业的规划和控制下,为企业下一个生产环节的需要而进行的。

3、培育了一批农业产业化的典型,对发展优质、高效农产品生产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以本人所在的家乡马桥镇徐周村为例目前行成以葡萄种植为主附带其他经济作物产业化农业,此为村里还引进养鹿技术,形成包含小规模养鹿的综合农业体系,目前徐周村的葡萄在靖江是家喻户晓,已成为靖江农业发展的典型,不仅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还有利于国家倡导的共同富裕的推行,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三)土地流转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是加强土地流转的法规建设。土地流转工作涉及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稳定,需要有一系列政策法规使土地流转有法可依,出现问题和矛盾可依法解决,但目前指导土地流转的政策法规缺乏,应此应尽快制定《土地承包法》和《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管理办法》,正式以法律条文的形式确定农村土地的权属。对土地流转的原则、形式、审批程序、主管部门和土地用途、地价及级差、流转期限等方面做出具体的规定。

二是建立和规范土地流转制度。明确土地流转的主体和客体,建立土地流转的市场规则,构建适应使用市场化的土地管理机制,加强对土地流转的规范管理,搞好土地流转的中介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农民将土地转让、租赁、抵押和入股,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土地与资金技术、劳力的合理配置。

三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小城镇建设,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空间,为农民脱离土地创造条件。

四是深化农村社会管理体制配套改革。改革农村户籍管理的作法,打破农民身份限制,改变农民“恋土”关念。加快建立适合农村特点的社会就业、养老保险、合作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农民离土的后顾之优,为土地流转创造条件

盖章:

第四篇:农村土地流转农户调查问卷

农村土地流转农户调查表

您好!调研信息将只用于分析研究,不用作其它目的。谢谢您的支持!请根据选择,在□中划√;或在相应选项下划√。

县名_________乡(镇)名_________村名_________

一、农户基本情况

您家共有承包土地亩_________,承包年限_________年;实际经营土地_________亩;流入土地面积_________亩;流出土地面积_________亩。1.性别: □男 □女

2.年龄:□18-25 □25-35 □35-45 □45-55 □55以上 3.受教育程度:□初中以下 □高中 □大中专 □本科以上 4.您家庭劳动力有________人,其中在家务农_______人,外出务工________人。5.您所从事的职业:A、纯农业(种植业、林木渔业)B、以农为主兼业

C、非农为主兼业 D、非农业

6.您家庭2013年的年总收入为多少(元)? A、5000 以下 B、5000-10000 C、10000-20000 D、20000-30000 E、30000以上

7.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为哪些方面?(可多选)A、土地耕作 B、在本地企业打工 C、外出务工 D、自己经营生意或创办企业 E、其它(请注明)_________ 8.您家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是否实现机收?(可多选)A、小麦是 B、小麦不是 C、玉米是 D、玉米不是

二、农户土地流转情况

您家是否有土地流转: _________(1)是(2)否

★如果您选(1)是, 请从第9题开始:如果回答(2)否,请从29题开始。

第五篇:农村土地流转现状的调查

农村土地流转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以永济市为例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是壮大农村经济的根本出路,是三中全会提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作为典型的农业县,近年来,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取得了一定成效,为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土地流转现状

全县共有10个乡镇,耕地面积37.3万亩,农业人口44.039 万人,占全县人口的85.2%。截止2007年底,全县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133256户,承包耕地361545亩;流转土地51118亩,涉及农户27686户,分别占承包面积的14.13%和承包农户的20.77%。

一是流转形式不断丰富。目前全县土地流转呈多样化态势,归纳起来有七种形式,即:转包、转让、互换、入股、出租、代耕和托管等,其中以代耕、转让和出租为主。

二是流转范围不断拓宽。土地流转由最初的撂荒地扩展到林地、旱地、渔塘等整个农用地;由农户相互间的自发转向组织化、有序化流转;由原来的本村内进行,扩展到村外、外乡,甚至县外;经营内容从种粮转向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如一业主在永兴租赁土地300亩,发展无公害大棚蔬菜和养殖业,较好地解决了农户闲散土地,粗放耕种效益低的问题。

三是流转动机发生变化。前几年,是为了避免耕地撂荒,把土地无偿甚至“倒贴”转包给别人,这样土地效益低;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如取消农业税、良种补贴等,农民对土地的重视程度提高了,无论是村社集体引导规模流转,还是农户自主流转,其目的都是增加收入。因此,土地流转由被动变为主动。

四是流转取向市场化。随着党中央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更为重视和珍惜,由过去无偿或像征性收取一定收益的转包和转让费,转向按市场发展确立土地承包收益。

二、土地流转成效

一是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特色产业,农业主导产业的区域布局逐步趋于合理,板块特色已显现,效益比重递增。2007年,仅蔬菜产业实现产值3.5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3.26%。同时,涌现出了一批产业结构调整带头人,如普安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回龙的粉葛生产基地,为发展一村一品,或一乡一业奠定了基础。

二是提高了土地利用价值。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后,土地逐步向大户和能人集中,经营者实现了市场化、规模化生产,改变了农村经济长期分散经营、落后管理、小打小闹的局面,使土地的潜能得到大幅度的释放,加速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瓦解,打破了传统农业“小而全”的经营模式,促进了集约化的大农业市场形成。以蔬菜产业为例,2007年,菜农的收入较以前分散种植亩增加收入2000元以上。

三是培植出了产业大户。随着土地流转的推进,实现了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使农村集约化生产得以实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培育了一批产业大户,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通过一系列的产业扶持政策,特别是今年对蔬菜产业进一步加大了扶持政策,吸引了县内外26家业主承包土地2200亩,规模种植蔬菜,其中建大棚1050亩,带动设施栽培面积达到5000亩。全县以蔬菜、油橄榄、畜牧为主的三大农业主导产业稳步健康发展,涌现出了一批产业大户和龙头企业,有力地推动了农业资源流转。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观念落后。部分农户小农意识根深蒂固,视土地为“命根子”,担心土地流转后,一旦政策变化会失去承包权。

二是地区差异较大。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坝区俏,山区无人要”的状况。坝区条件好,一般土地租金在600——1000元/亩左右;部分山区条件差,比较效益低,一些农户因外出务工等原因,免租金也无人耕种。

三是流转不够规范。即:存在行为不规范和经营不规范,部分农户流转的土地没有书面协议,即使有协议,条款也不规范;,部分承包者擅自改变用地性质。

四是成片流转难。土地承包后,都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成片流转,必须要所有承包户同意,增加了流转的难度。如2005年任市镇花朝门村5社李云泽为扩大种植业规模,需租赁连片耕地,因一家农户坚决不同意而被迫放弃。

五是流转机制不完善。缺少中介组织,没有形成土地流转和租赁市场。土地供求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发布,影响了土地的有效、快速流转。

四、对策及建议

针对上述因素,必须加强宣传引导,健全土地流转机构,实施政策激励,激发农民土地流转热情和参入程度,从而加快土地流转,实现三中全会提出的奋斗目标。

一是加强土地流转的政策宣传和引导,推动土地流转。积极宣传土地流转政策、相关法律、法规和成功典型,帮助农户分析土地流转后的好处和算好经济帐,消除农民的顾虑,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土地流转是“双赢”,形成良好的土地流转氛围。二是建立完善社会中介服务体系,确保规范有序流转。以县农业主管部门为依托,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承担土地流转指导、服务和政策咨询、纠纷调处和仲裁等协调服务职责,做好流转土地资源普查,供求信息收集发布、建档备案,流转土地等级评估定价,提供统一合同范本,组织供需双方谈判,代办土地流转手续,指导签订合同等工作,为供需双方搭建流转桥梁。以农村专业协会(合作社)为主体,积极探索建立土地流转市场中介机构,政府负责引导、监管和服务。通过培育土地流转市场,引导土地要素合理流动。

三是积极探索流转方式,确保发挥土地最大效益。①出租——农户直接或委托集体与承包方协调签订租赁合同;②代租——农户委托村组或中介组织,将土地经营权统一流转给种植大户或龙头企业;③转租——第二承包人在征得第一承包人同意后将土地租给第三承包人;④转包——从事非农产业又不愿意放弃土地的农户在村或组内有偿流转;⑤托管——农户为了不荒废土地,采取将土地无偿或倒帖肥料等生产费用的方式临时转让给其他农户种植;⑥入股——农户之间自愿联合将土地经营权入股,从事农业合作生产,农户也可采取土地经营权入股的方式与承包者合作经营;⑦置换——同一村组内的农户为了土地集中经营的需要,将承包土地进行互换,大户或龙头企业需要连片开发而部分农户要求保留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由本村组集体组织出面协

调,在农户自愿的基础上,用本村组内其它农户的承包土地或本村组的机动土地与其置换;⑧返包——即集体承租返包,由有实力的产业化经营者或龙头企业成片租赁土地并实施改造,然后按统一布局、规范种植的要求返租给农户、经营者或龙头企业承担全部收购责任;⑨转让——农户将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给村组内或者以外的农户和其他农业生产经营者。转让须经发包方同意,转让后农户与发包方的土地承包关系即行停止,农户不再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⑩代耕——农户因临时或季节性外出打工,而将其承包土地委托亲属或近邻代为耕种。

四是加大农村土地流转扶持力度,增强流转实力。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以项目和龙头企业带动土地规模经营。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整合农业项目资金,重点向生产大户倾斜,改善生产条件,降低流转经营风险,提高效益;金融部门简化生产资金贷款手续,积极支持和帮助种养大户发展生产;对承包土地全部流转出去且进城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应享受城镇居民同等待遇,消除后顾之忧。

五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确保土地规模成片流转。农村土地流转的前提是劳动力的转移,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鼓励有能力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办企业;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加强技能培训,抓好劳务输出指导和服务,建立固定的劳务输出基地,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熊永亮)

下载赴山东省滕州市学习考察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范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赴山东省滕州市学习考察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范文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土地流转实施调查(定稿)

    农村土地流转实施调查 10级经济三班李佳今年寒假回到家发现我们村以及邻近村的许多土地由于外来商人建厂或修路 被占,许多村民失去了耕种了几十年的土地,政府对失去土地的农......

    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查问卷

    山 东 政 法 学 院 经 济 管 理 系 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查问卷调查者姓名:班级:学号: 本问卷调查是山东政法学院经济管理系学生寒假社会实践的一部分,其调查结果主要用于分析山......

    山东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

    合同编号: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 甲方: 乙方: 德州经济开发区赵虎镇大刘汗村委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和《山......

    赴费县、滕州市学习考察报告

    赴费县、滕州市学习考察报告为了学习借鉴临沂市的费县、枣庄市的滕州市加快发展的先进经验,进一步推动我县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实现经济社会强力赶超,6月27日至28日,县委副书记*......

    赴费县、滕州市学习考察报告

    赴费县、滕州市学习考察报告为了学习借鉴临沂市的费县、枣庄市的滕州市加快发展的先进经验,进一步推动我县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实现经济社会强力赶超,6月27日至28日,县委副书记*......

    赴山东省青岛市考察学习的心得体会

    赴山东省青岛市考察学习的心得体会 盐池三中王琪东 为了深入推进学校高效课堂发展,积极探索实施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2015年4月26日......

    赴山东省寿光市学习考察的报告

    赴山东省寿光市学习考察的报告发布时间:(2010-09-21)来源: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作者:倪爱忠根据区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安排,8月27-29日,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金海荣、包雷耿、区政府副......

    赴山东省教育考察学习的心得体会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赴山东省教育考察学习的心得体会 白银市三中李光成 受学校委派,我于2013年5月11日至5月20日,跟随市教育局学习考察团一行79人,赴全国基础教......